2011年著作权案例精析

时间:2019-05-14 13:01: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著作权案例精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著作权案例精析》。

第一篇:2011年著作权案例精析

《著作权案例评析》(增订版)

叶新 整理

一、已经考过的案例(16个)

案例1(1-7)案例2(8-11)

案例5(24-27)案例6(28-30)

案例10(46-50)案例15(77-82)

案例16(83-88)案例17(89-93)

案例19(99-102)案例21(109-114)

案例23(121-126)案例34(183-188)

案例36(196-200)案例39(211-214)

案例63(345-348)案例67(365-369)

二、应重点关注的案例(16个)

案例3(12-17)案例4(18-23)

案例7(31-36)案例11(51-57)

案例20(103-108)案例22(115-120)

案例24(127-131)案例27(143-147)

案例31(165-173)案例37(201-206)

案例40(215-219)案例45(242-247)

案例46(248-253)案例47(254-259)

案例49(266-272)案例66(361-364)

三、重点之重点(7个)

案例3(12-17)案例4(18-23)

案例20(103-108)案例24(127-131)案例27(143-147)案例45(242-247)

案例46(248-253)

案例3

出版单位侵犯著作权可能要承担行政责任

Q先生和Y女士系著名作家。1996年,P未经两人授权.擅自将他们的私人信函、诗文、墨迹、照片等,连同其他内容存在失实之处的报道,编成《Q先生的生活纪实》一书,并授权甲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7年初,Q先生和Y女士写信给甲出版社.要求其立即停止出版该书,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妥善处理此事。但是,甲出版社以已经取得了P的授权,不需要再取得其他人的授权为由,对Q先生和Y女士的要求不予认可。无奈之下,Q先生和Y女士向国家版权局投诉,称甲出版社未经其授权而出版这些作品,严重侵犯了其著作权,要求予以查处。

国家版权局经过调查核实,认定甲出版社未经Q先生和Y女士许可擅自出版《Q先生的生活纪实》一书,是侵犯了著作权人的发表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等多项著作权权利,遂依法责令甲出版社停止发行该书,处以罚款l万元,没收《Q先生的生活纪实》的全部库存书并予以销毁,追回已付给P的稿费且予以没收等处罚。问:

1.国家版权局责令甲出版社承担的是什么责任? 1 2.甲出版社如果要合法出版涉案作品,应当如何操作? 答:

1.甲出版社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国家版权局责令甲出版社承担如下行政责任:责令其停止发行《Q先生的生活纪实》,同时还没收侵权图书的库存并予以销毁,罚款1万元,追回甲出版社付给P的稿费并予以没收等。

2.甲出版社应当取得多方权利人的授权

《Q先生的生活纪实》 为汇编作品,P作为汇编者对其享有著作权。但是甲出版社要将其出版,不能仅仅取得P的授权,还应当取得原作品著作权人的授权:

首先,应当取得Q先生和Y女士的授权。信函和诗文属于文字作品,墨迹一般属于美术作品。Q先生和Y女士对此享有著作权,未经他们许可,其他人不得汇编出版这些作品。要强调的是,私人信函往往属于“未发表的作品”,还会侵犯作者的发表权。

其次.应当取得照片著作权人的授权,授予的权利为摄影作品的出版权。照片属于摄影作品,其著作权属于摄影者。

再次,应当取得被汇编的各篇报道文章的著作权人授权。即使是内容存在失实之处的报道文章,也是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报道文章的作者也对其享有著作权。如果该书的内容确属失实,P就存在着侮辱诽谤他人的行为,违反了《出版管理条例》的“禁载条款”,也应承担行政责任。

另外,甲出版社在出版《Q先生的生活纪实》一书时没有尽到合理注意义务。事后又未妥善处理Q先生和Y女士提出的意见,应该就其侵权承担法律责任。

案例4

明确认定权利人与侵权责任人

2000年4月,甲出版社与作者C、K、T签订了图书出版合同。该合同约定:C、K、T接受甲出版社的委托,在一年半内完成《新教程英语》教材书稿的编写;该教材的著作权归甲出版社所有,但甲出版社应在教材上为编写者署名;甲出版社向C、K、T支付编写费用若干万元,合同签订后一周内预付30%,其余在该教材正式出版后的一个月内付清。《新教程英语》在合同签订两年后出版,面封和版权页上都署有“C、K、T编写”。双方都对合同的各项约定得以顺利实现而表示满意。

2006年5月,甲出版社发现乙公司生产、销售的“英语跟我学”学习机存在侵权嫌疑,便为取证而购买了一台该种学习机。甲出版社看到该学习机的说明书上载有对“上网下载功能”的详细介绍,便按照介绍进行下载操作:第一,登录乙公司网站(网址为http://www.xiexiebang.com)首页后,选择进入“英语跟我学”网页。第二,点击该页面中的“网上同步教学软件推荐”选项,在随之出现的新页面(网址为http://www.xiexiebang.com”的网站确由乙公司经营,但首页URL为“http://www.xiexiebang.com”的网站,其经营者没有进行备案登记,故难以确认经营者的身份。

甲出版社向人民法院提起著作权侵权之诉后,乙公司辩称:《新教程英语》面封和版权页上的作者署名是“C、K、T编写”,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为作者,而著作权应该归属作者所有,甲出版社称自己享有该教材的著作权,是违法的;甲出版社作为图书出版者,只享有作者授予的图书专有出版权,而在互联网上传播涉案作品的 2 行为,仅与该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有关,并没有侵犯甲出版社的图书专有出版权。因此,甲出版社并非真正的权利人.无权提起著作权侵权诉讼。此外,将涉案作品登载在网络上供用户下载的行为,是网址为“http://www.xiexiebang.com”的丁研究所实施的。如果说这种行为侵权,那也必须由丁研究所承担法律责任。乙公司只是建立相关链接,并没有侵权,不该成为本案的被告。问:

1.甲出版社是否能合法享有《新教程英语》的著作权? 2.甲出版社的权益是否受到了侵犯? 3.乙公司是否要承担著作权侵权的法律责任? 答:

1.《新教程英语》的著作权归属甲出版社

《新教程英语》教材是甲出版社委托C、K、T编写的,属于委托作品。按《著作权法》第十七条的规定,该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可以通过合同约定。甲出版社在与C、K、T签订的图书出版合同中明确约定 “该教材的著作权归甲出版社所有,但甲出版社应在教材上为编写者署名”,因此甲出版社享有《新教程英语》的著作权;C、K、T是委托作品的作者,仅享有署名权而不再享有著作权的其他权利。

2.甲出版社的权益受到了侵犯

从表面看,丁研究所和乙公司并没有将涉案作品也制作成图书予以发行,其行为就没有侵犯图书专有出版权,因此作为出版者的甲出版社,其权益似乎也没有受到侵犯。但是,甲出版社不仅是涉案作品的图书出版者,而且还是该作品的著作权人,享有的不仅仅是图书的专有出版权,而是包括信息网络传播权在内的全部著作权权利,只是署名权为受托作者享有。因此,丁研究所和乙公司的行为侵犯了甲出版社所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3.乙公司应该承担侵权责任

从案情简介中可知,相应的教学软件与乙公司的学习机存在着具有高度指向性的相关关系,并且丁研究所的网站与乙公司在网络下载流程、域名的注册信息等方面具有密切的关联关系。据此可以认定,乙公司对于丁研究所在网站上提供同步教学软件的下载服务在主观上是明知的,并且双方还存在着一定的经营合作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乙公司当初本应该对丁研究所在网站上所提供的教学软件及其中所涉及的其他作品内容是否有合法来源进行验证(即要求丁研究所出示先观著作权人的许可授权证明),从而保证自己的行为合法。然而,乙公司或是由于疏忽而没有进行验证,或是明知它们的来源并不合法却依然进行合作,这就与丁研究所共同侵犯了著作权人甲出版社的权益。因此,乙公司的行为构成共同侵权,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案例20

单位不能越权使用员工职务作品

A为甲画报社摄影记者,曾接受甲画报社安排作为随军记者拍摄了一些反映战场实景的照片,均由甲画报社留存。

2000年6月,乙出版社和丙博物馆签订图书出版合同。合同约定:丙博物馆把作品《丙博物馆陈列品集成》的图书专有出版权授予乙出版社,为期5年;丙博物馆保证交付出版的作品由自己创作(或翻译、编著、汇编),没有侵犯他人著作权及违反国家宪法、法律或足以导致其他法律纠纷的情况,如发生此类情况,责任完全由丙博物馆承担。

2000年10月,乙出版社出版了《丙博物馆陈列品集成》一书。2003年8月,A发现该书中使用了其拍摄的九幅战场实景照片,但事先他对此事一无所知。于是,A向法院提起著作权侵权之诉。

A认为:涉案摄影作品的著作权由A享有;乙出版社在图书上使用A的作品未经过许可,亦未给A署名,更未支付报酬,是侵犯了A对其作品享有的署名权、复制权、发行权、获得报酬权;该书中使用的九幅摄影作品均系翻拍原版照片所得,但没有显示原版照片的全貌,故乙出版社还侵犯了A对这九幅照片享有的保护作品完整权。

乙出版社辩称:涉案九幅摄影作品均为职务作品,著作权应归属甲画报社,丙博物馆将之用于所编图书中时,得到过甲画报社的同意,且应乙出版社的要求对此提交了书面证明;《丙博物馆陈列品集成》一书是由丙博物馆署名并承担责任的作品,乙出版社出版该书有丙博物馆的合法授权,与之签订了图书出版合同,并且已经履行了合理的注意义务,不应承担侵权责任;乙出版社出版涉案图书没有赢利。故请求驳回A的诉讼请求。

乙出版社还向法院提交了丙博物馆和甲画报社出具的证明。丙博物馆的证明称:“涉案9幅照片系我单位自甲画翻拍而来,非从A处取得。当初曾将此情况告诉乙出版社。”甲画报社的证明称:“A拍摄涉案照片时为本社记者,由领导委派去拍摄战场情况,当时根本没有顾及著作权问题。丙博物馆翻拍这些照片并用于其所编图书,事先均已经征得本社同意。” 问: 1.涉案照片是否属于职务作品? 2.A和甲画报社对涉案照片各享有什么权利? 3.A的保护作品完整权是否遭到侵犯? 答:

1.涉案照片确系职务作品

本案中的A是甲画报社的摄影记者,接受甲画报社给其安排的工作任务,作为随军记者去拍摄战场情况。其所拍摄的这些照片,正是A执行工作任务的产物,应为职务作品。

2.职务作品的著作权权利归属

在本案中,既然A受命创作的是战场实景照片,不属于按规定应由单位享有著作权的职务作品,当初甲画报社与A也没有就著作权归属问题作过任何合同约定,那么,A当然享有涉案摄影作品的著作权,而甲画报社仅享有两年内可以优先使用这些摄影作品的权利。

丙博物馆认为经甲画报社同意即取得了著作权人的许可,这是一种误解。因此,其翻拍涉案照片并将之用于所编图书中的行为,侵犯了A的著作权。乙出版社认为涉案图书的著作权归丙博物馆所有,这应该说没错,因为丙博物馆作为汇编者对该书的整体享有著作权。但是,乙出版社认为甲画报社是涉案照片的著作权人已是一种误解,而认为了解过甲画报社是否同意使用即已尽到合理注意义务,则是又一种误解。实际上,乙出版社负有对图书内容进行审查的义务。如果乙出版社切实履行合理注意义务的话,单就涉案摄影作品没有作者署名这一简单事实,就可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着侵犯这些摄影作品的作者著作权的问题。然而,乙出版社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却并没有注意到这一情况,其关于已尽合理注意义务的抗辩自然不能成立。作为该书编者的丙博物馆和作为该书出版者的乙出版社,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A的保护作品完整权未受侵犯 但是,丙博物馆翻拍照片和乙出版社使用翻拍照片的行为,都并非是出于对作品主要内容进行改动的目的,也没有产生歪曲、篡改涉案作品的客观后果。因此,丙博物馆和乙出版社都没有侵犯A的保护作品完整权,但都侵犯了A的署名权、汇编权、修改权、复制权、发行权和获得报酬权。

案例24

自传体作品的著作权归属有其特点

A为著名民间艺术家,其创作风格独特,人生极富传奇色彩。甲出版社认为,若出版以A的人生经历为主题的传记,能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遂策划出版一部名为《徜 4 徉在想象与现实之间》的自传体图书,并与A协商。A对此表示同意。甲出版社考虑到A年事已高.还特别指派本社员工G协助A完成《徜徉在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写作。A以口述方式介绍自己的经历和心理旅程.提供了大量翔实的素材。G对A的口述作录音后,执笔撰写文字稿并进行了整理加工,A进行修改后最终定稿。《徜徉在想象与现实之间》一书于2002年正式出版,面封上的作者署名为A。2003年A逝世。他与某大学教师B结婚后无子女,故其逝世后亲属只有妻子B和妹妹C,A生前也没有立遗嘱对自己的财产作处理。

A逝世后不久,G与A的妻子B发生了著作权纠纷,双方均认为自己为《徜徉在想象与现实之间》的著作权人。B认为:《徜徉在想象与现实之间》是记录了A的生活缩影的传记,且该书的署名为A,故A理应为原始著作权人。现A已逝世,B作为其唯一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应该按照法律的规定继承《徜徉在想象与现实之间》的著作权。G在《徜徉在想象与现实之间》创作过程中的劳动只是辅助性的,并非创作,所以不能享有著作权。

G认为自己才是《徜徉在想象与现实之间》一书真正的原始著作权人的理由,是因为在《徜徉在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写作过程中G并不是只起辅助作用,而是进行了创造性劳动。G举证说明,他不仅为A的口述作录音,还进行了整理和使之形成文字,并作了不少润色加工;文字稿基本上是G完成的,而A只对成稿中一些事实的细节作了修改。

人民法院的判决确认B为《徜徉在想象与现实之间》的继受著作权人。

2006年,B因病过世。因为B没有继承人,也没有发现其生前立有遗嘱将财产赠与他人的情形,甲出版社为今后仍能继续出版该作品,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B的遗产无主。法院根据法定程序审查核实后,宣告包括《徜徉在想象与现实之间》一书的著作权财产权利在内的B的所有遗产为无主财产。问:

1.谁是涉案作品的原始著作权人? 2.B能成为涉案作品的著作权人吗? 3.著作权财产权利被宣告为无主财产后,是否就能自由使用相应作品? 答:

1.涉案作品的著作权归A所有

在《徜徉在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创作过程中,无沦是A的口述还是G的文字稿撰写,应该说都包含着不少创造性劳动。这样,从著作权法的一般原则来看,似乎A和G应该为该书的共同著作权人。然而,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自传体作品的著作权归该特定人物享有。

在本案中,根据《徜徉在想象与现实之间》面封的作者署名只是A,而且作为甲出版社员工的G当时明知这种情况也并未提出过异议的事实,可以推论A与G事先没有约定,G可以享有该作品的著作权,而G也确实未能在法庭上举证说明自己与A曾有关于著作权权属的某种约定。因此,该作品的著作权就应由A享有。G仅享有民法上的劳务报酬权。

2.B是涉案作品的继受著作权人

在A逝世后,他的著作权财产权利应该依继承法的规定转移。A生前没有立过遗嘱,故应适用法定继承。他的继承人有妻子B和妹妹C,其中B为第一顺序继承人C为第二顺序继承人。虽然B并未参与作品《徜徉在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创作,但由于其是作品原始著作权人A的惟一继承人,因此法院确认她在A逝世后是该作品的著作权人。需要说明的是,B仅仅享有该作品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部分,相关的人身权利仍然属于A,由B予以保护。

3.著作权财产权利被宣告为无主财产后仍不能自由使用相应作品

B的遗产应归国家所有。该作品仍然没有进入公有领域。任何出版单位要出版该书,仍 5 然必须经过许可。在A逝世后五十年内,要出版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徜徉在想象与现实之间》,就应该取得国家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即国家版权局)的许可。如果甲出版社就该作品的出版合同没有到期,则可自由使用。如果到期,则需要重新申请许可。

案例27 “先斩后奏”式使用照片应该承担侵权的法律责任

l998年7月和1O月,甲出版社先后出版了两部大型画册《共和国风云录》和《交锋于风云迭起的年代》。书中使用了L于三十多年前拍摄的九幅照片。这些照片原来均呈矩形,但甲出版社在使用过程中为了适应版面设计的需要,将其中部分照片剪裁成椭圆形或圆形,并将照片的原标题和说明文字都删去,另行加上注解文字。在《共和国风云录》中,L于1965年“四清运动”期间拍摄的《斗争大会前的“敌情”研究》历史照片,被放在了该书第一部分“开国纪事”中。在《交锋于风云迭起的年代》中,L拍摄的照片《惨遭批斗的高级于部S》被用作扉页背景图,不仅作了墨色淡化处理,而且其上还叠加了书名《交锋于风云迭起的年代》与用黑体字醒目印刷的该书广告语“是非曲直大写真„„”,而照片原有的标题和说明文字也被删除了。

甲出版社在《共和国风云录》和《交锋于风云迭起的年代》的“后记"中作有说明:“由于本书资料冗繁,部分图文引用时无法与作者取得联系,我们特此致歉,希望作者见书后惠函给本出版社。” L便属于甲出版社认为无法取得联系的作者之一,所以甲出版社在使用L的这些照片时,既没有给L署名,也没有征得L许可,当然更没有支付报酬。

L看到甲出版社出的这两本书后,对甲出版社的做法非常不满,就向人民法院提起著作权侵权诉讼。L诉称:甲出版社未经著作权人L许可而以出版方式使用其作品,并且不为L署名,也不向L支付报酬,是侵犯了L的署名权、复制权、发行权及获得报酬权;同时,甲出版社使用作品时,将作品予以剪裁、乱放位置、淡化墨色并在照片上叠加文字、删除照片原有的标题和说明文字等做法,使摄影作品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破坏了作品的完整性,从而还侵犯了L的保护作品完整权。为此,L诉请法院判令甲出版社停止侵权行为,向L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在法院审理时,甲出版社承认确实是未经L许可使用了其摄影作品,并且未给L署名,也未向L支付报酬。但是,甲出版社又辩称:由于在编辑出版过程中与一些图文原作者确实难以取得联系,所以已经在《共和国风云录》和《交锋于风云迭起的年代》的“后记”中特地向各位原作者表示了歉意,这足可说明甲出版社没有实施侵权的主观故意,可以免除侵权责任;L应该因作品的被使用而获得报酬,但由于甲出版社在与涉案图书编著者签订的出版合同中,已经约定“若出现侵犯第三人著作权问题,由编著者承担全部责任”,所以L应向涉案图书编著者而不是向甲出版社主张赔偿损失;甲出版社使用这些照片的方式并未对作品的完整性构成侵害,L关于甲出版社侵犯保护作品完整权的指控缺乏依据,不能成立。问:

1.涉案图书“后记”中的事先致歉能否免除甲出版社的侵权责任? 2.L应该向谁主张赔偿损失? 3.甲出版社是否侵犯了L的保护作品完整权? 答:

1.“后记”中事先致歉并不能免责

著作权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绝对权,除非法律有特别规定,使用他人享有的著作权的作品必须取得权利人的许可。甲出版社明知其没有经过著作权人的许可而以出版方式使用其作品是侵权行为,却仍然实施了这种行为,属于明知故犯。其中的主观过错是明显的。事先登载 “后记”这样的说明,只是甲出版社的一厢情愿,不可能影响到法律的效力.不能成为 6 其免责的理由。因此,甲出版社仍然必须为自已的侵权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过,甲出版社事先登载“后记”予以说明并致歉的做法,可以减轻一些赔偿责任。

2.L应该向甲出版社主张赔偿损失

甲出版社与L之间是一种法律关系,而甲出版社与涉案图书编著者之间存在的是另一种法律关系。因此,甲出版社首先须根据其与L之间的法律关系,承担向L作出赔偿的法律责任,然后可以根据与编著者之间的法律关系,要求编著者补偿甲出版社因向L作赔偿而受到的损失。

3.甲出版社没有侵犯L的保护作品完整权

甲出版社在出版涉案图书时对照片的形状、颜色依据版面设计的需要进行了加工、处理,但这些做法并没有妨碍照片内容的表达,即没有损害这些照片的实质性内容。

注意:涉案图书和照片分别涉及国史、“文革”,应属于重大选题备案的范围。

案例45 著作权人有禁止性声明就不得转载其已发表作品

甲报社主办的报纸《北疆时报》曾发表专题长文《献给奥运英雄》。该文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署名“本报编辑部”的“前言”及署名“《北疆时报》一群年轻的新闻工作者”的《给奥运英雄的一封信》。第二部分为对奥运会过程作全面介绍的文章《英雄拼搏在奥运》。第三部分为30篇专题文章,都是对奥运会金牌得主事迹的特写;每篇文章均有署名,署名方式有“特约撰稿人XXX”、“XX师大附中校友XXX”、“本报(驻京)记者XXX”、“《人民日报》评论员XXX”等。

该报第一版左下角登载有一篇声明,主要内容为“本报记者、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声明:本报所刊其作品,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申请转载、摘编者请发传真或电子邮件联系”,同时标明了传真号码和电子信箱地址。

该文刊登后不久,乙期刊社主办的期刊《热点月刊》转载了其中第三部分的30篇文章。《热点月刊》的转载以总标题《奥运英雄大特写》出现,并对文章的内容略有删减;全文结尾处注明“G摘自XXXX年X月X日第XXX期《北疆时报》,各篇具体文章均标有作者姓名;转载的总字数为6.5万字。该期《热点月刊》出版后半个月,乙期刊社邮汇给《北疆时报》编辑部3 300元,作为转载《献给奥运英雄》一文部分内容的使用费。

甲报社知道《热点月刊》转载专题长文部分内容之后,对乙期刊社提起了著作权侵权诉讼。

甲报社认为:涉案文章是该报记者和特约撰稿人所写,作者当时已经明确由甲报社享有除署名权外的所有著作权权利;甲报社曾多次,尤其在发表涉案文章的当日,在《北疆时报》上发表《声明》,说明“未经本报社授权禁止转载本报上所登文章”;故此,乙期刊社主办的《热点月刊》未经许可而转载涉案文章的行为,已构成对甲报社著作权的侵犯;虽然乙期刊社在进行转载后给甲报社邮汇过3 300元钱,但这不能抵消乙期刊社未经许可使用《献给奥运英雄》一文的侵权责任。

甲报社向法院提交了由12名涉案文章作者共同签名的一份声明作为诉讼证据。该声明的内容为:“本人是甲报社的记者。本人按照甲报社的统一安排,采写了有关奥运获奖运动员的文章并发表在XXXX年X月X日出版的《北疆时报》报(第XXX期)上。该文章属职务作品,其除署名权之外的其他著作权权利,均属于甲报社。”但是,甲报社没能提交其他文章作者关于著作权权利的任何授权证明。

乙期刊社认为:《北疆时报》发表的涉案文章均明确署明了作者姓名,甲报社的证据不足以说明该报社享有这些文章的著作权,甲报社不是合格的诉讼主体;乙期刊社转载涉案文 7 章,是在征得《北疆时报》副主编L口头许可的情况下进行的,且在转载后及时向甲报社支付了费用,因此不存在侵犯甲报社权利的问题。

甲报社否认《北疆时报》副总编L曾口头许可乙期刊社转载涉案文章,而乙期刊社对自己的这一辩解也举不出证据。问:

1.甲报社是否对全部涉案文章享有著作权? 2.甲报社发表的禁止转载声明是否合法有效? 3.乙期刊社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 答:

1.甲报社并不对全部涉案文章享有著作权

首先要说明的是,涉案文章《献给奥运英雄》属于汇编作品,汇编者是甲报社。被汇编的文章能单独使用的可以单独使用。涉案文章著作权归属要分开分析:

(1)其中12篇文章属于甲报社记者、特约撰稿人所写,属于职务作品,按要求,除署名权之外的全部著作权归甲报社,这是基于他们的工作性质和声明的限制,也就是说随文章发表的声明对这些文章是有法律约束力的。

(2)其它文章不是职务性质,也没有把全部著作权转让给甲报社,因此不受该版权声明的约束。这些文章一旦在该报社发表,使用行为就已经完成。甲报社是不能干涉别的报刊社的转载、摘编行为的。

2.禁止转载的声明部分有效

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甲报社的禁止转载的声明对《北疆时报》的记者、特约撰稿人所发表的12篇作品是有法律效力的。而对其他作者发表的文章则否。因为这些作者并没有授权发表这类声明,因此别的报刊社可以不用考虑甲报社的版权声明,转载这些文章。

3.乙期刊社的转载行为构成侵权

乙期刊社的转载行为侵犯了甲报社对这12篇文章所拥有的著作权,属于未经许可出版、发行他人作品的情况。但它愿意支付稿酬,也标明了转载来源,因此侵权性质轻微,应当承担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案例46 报刊社不能以自己名义发表禁止转载、摘编的声明

《创意致富》是甲期刊社出版的半月刊。每期《创意致富》刊载的文章页面右上角都载有以“甲期刊社”名义发表的权利声明,其内容为:“本社严正声明:本社致力于保护著作权,凡在本刊发表的作品未经签订协议,任何新闻媒体、出版单位和影视单位不得擅自转载、改写、结集出版和改编成影视作品等,否则将视作侵权行为,本社将依法进行追究。” 2007年2月,文化企业乙公司未经甲期刊社的许可,在从2003年第1期到2006年第24期的《创意致富》中选取了20篇文章,登载在其主办的网站上。《创意致富》在刊登这些文章时,都注明了作者的姓名和通信地址。但是乙公司在网站上转载这些文章时,没有署作者姓名,也没有说明系转载自期刊《创意致富》。

甲期刊社工作人员浏览网络时,发现乙公司在其网站上登载的上述作品很是眼熟。经过比对,确认这些文章转载自《创意致富》。因此,甲期刊社认为乙公司侵犯了其汇编作品著作权,将乙公司诉至法院,并向法院提交了相应的各期《创意致富》和经过公证的乙公司网页截图,但是没能提供涉案文章作者的授权证明。

乙公司承认转载了各期《创意致富》中的文章共20篇,但是又辩称:甲期刊社无权禁止他人转载、摘编其期刊上登载的文章,只有这些文章的作者才可以行使这种权利;由于甲期刊社的权利声明实际上是无效的,因此乙公司并没有侵犯甲期刊社的权利。

在法庭要求乙公司提交相关文章作者的授权证明和给这些作者支付过报酬的证据时,乙公司却无法提交。问:

1.甲期刊社发表的权利声明是否有效? 2.甲期刊社的汇编作品著作权是否受到侵犯? 3.乙公司的行为是否合法? 答:

1.甲期刊社的权利声明是无效的

作品在期刊上发表后,若要禁止他人转载、摘编或改编,一般只有著作权人本人发表声明才有法律效力。刊登作品的期刊,其经营者除非已经获得著作权人的特别授权,否则无权通过发表声明来禁止他人转载、摘编或改编相应作品。本案中的甲期刊社,既然没能出示涉案文章作者的授权书来证明其对这些作品的汇编权、复制权、发行权和改编权享有专有使用权,就无权禁止其他人使用这些权利。因此,甲期刊社登载的权利声明是无效的。

2.甲期刊社的汇编作品著作权没有受到侵犯

由于甲期刊社发表的权利声明实际上是无效的,因此乙公司从各期《创意致富》中转载若干篇文章的行为,既没有侵犯甲期刊社的专有使用权,也没有侵犯该社的汇编作品著作权。甲期刊社认为乙公司侵犯其著作权的指控,是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的。

3.乙公司的行为违法

乙公司的行为没有侵犯甲期刊社的汇编作品著作权,但是乙公司的行为还是违法了。因为乙公司作为网络经营者不享有转载报刊上已发表作品的法定许可权利,所以该公司登载涉案文章的行为,就是未经著作权人许可而在互联网上传播其作品。这种行为侵犯了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乙公司在网络上登载这些文章时,明知作者本人是如何署名的,却没有给这些作者署名。这就侵犯了相应作者的署名权。另外,它没有向涉案作品的作者支付过报酬,侵犯了相应作者的获酬权。

第二篇:旅游纠纷案例精析

旅游纠纷案例精析

内容简介

《旅游纠纷案例精析》选取了2005年至2009年间该院审理的旅游纠纷案件15件,分为合同纠纷类与侵权纠纷类两大部分。在选取案例时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新颖性。书中案例均是黄浦区人民法院近五年来受理审结的案件,能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呈现近年来旅游纠纷的新特点、新类型,有的在全国、全市法院尚属首例。二是典型性。书中案例均为审判实践中的真实案件,其中不乏广受社会关注的典型案例,闪烁着人民法官的智慧,体现了司法对旅游纠纷的处理态度。三是生动性。《旅游纠纷案例精析》采取以案说法的方式生动灵活地宣传法治,提示游客正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引导旅行社依法恰当经营。

为使读者能更加全面地了解旅游纠纷诉讼情况,并为应对旅游纠纷提供方便,《旅游纠纷案例精析》还附录了《旅游纠纷诉讼情况调研报告(2005-2009年)》以及相关法条。编辑推荐

《旅游纠纷案例精析》由法律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部分 合同纠纷

1.遗漏旅游景点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及责任范围——析马甲等诉上海某旅行社旅游合同纠纷案

2.因台风取消游程的责任承担——析王某诉上海某旅行社旅游合同纠纷案

3.订立旅游合同时支付的部分钱款的性质认定——析乐某等诉上海某旅行社旅游合同纠纷案

4.游客在指定的购物点遭遇购物欺诈的救济途径——析张某诉某旅行社旅游合同纠纷案

5.对合同约定的自费行程额外收费不构成欺诈——析张某等诉海某旅行社旅游合同纠纷案

6.美容服务中合同类型的认定及救济途径——析施某诉上海某日用化学品公司服务合同纠纷案

7.旅游合同纠纷之事实证明——析乐某诉上海某旅行社旅游合同纠纷案

第二部分 侵权纠纷

8.高原反应身亡的安全保障义务范围之界定——析曹甲等诉上海某旅行社生命权纠纷案

9.游客游泳时溺水身亡的责任承担——析洪甲等诉上海某国际旅行社生命权纠纷

10.旅行社应为债务履行辅助人的过错承担责任——析徐某诉上海某旅行社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11.旅行社对老年游客负有特殊的安全保障义务——析陈某诉上海某旅行社有限公司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12.旅行社已尽安全保障义务不需要对游客受伤承担赔偿责任——析范某诉上海某旅行社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13.游客自费项目游玩致人身损害各方赔偿责任的承担——析徐某诉上海某旅行社等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14.商店购物遭精神病人刀砍受伤的责任承担——析蒋某诉张甲、上海某食品公司健康权纠纷案

15.侵权与合同之诉竞合的选择——析宋某诉上海某旅行社等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第三部分 附录

一、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旅游纠纷诉讼情况调研报告(2005-2009年)

二、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选编)

三、相关法条(节选)

后记

序言

2010年世博会正在上海这座美丽的城市举办。世博会期间,我们将迎来五大洲超过七千万的宾客。其间,他们不仅参观世博展览,还要游览风景名胜,体验上海城市文明。服务世博,办好盛会,是落在每一名上海人肩上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搞好世博会期间的旅游活动,热情、文明做好各方游客在上海旅游观光期间的接待工作,是办好世博会的许多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游客在上海所见、所闻、所感、所悟的任何一个小细节都有可能决定其对世博会、对上海、乃至对中国的印象和评价。在此意义上说,搞好旅游也是成功举办世博会的一件大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人民法院也当有所作为!

举办世博会是人民法院实践“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的难得契机。世博会的举办赋予了人民法院以服务保障世博的职责。人民法院应通过优质、高效、文明的审判活动,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同时,为这一百年盛会的成功、精彩举办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作为法律人和上海人,我们应该围绕“服务保障世博”践行“两为”主题,积极探索符合司法规律、体现区域特点、顺应时代需求的工作新方式,为世博会多做实实在在的有益工作。

世博会是人民法院开展能动司法的独特平台。法律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给人们的行为以预测指引。能动司法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尽量地延伸审判职能,更好地体现法律对社会行为的预测,进而对人们的行为产生积极的指引。实践告诉我们,对审判案例予以总结选编并开展以案论法是实现法律的预测指引价值的一个有效途径,这在成文法体系里尤显必要。

后记

《旅游纠纷案例精析》一书由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组织编写,本书从策划、编撰、修改至定稿,历时半载,全书力求准确、详尽地阐释诸多常见旅游纠纷案件中的法律问题和处理方法。许伟基、金民珍、竺常赞同志参加了本书的策划、组织编写和审稿等工作,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民一庭负责实施具体编写工作,全书最后由许伟基同志定稿。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上级领导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悉心的指导,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和上海市黄浦区旅游局的相关领导对本书的编撰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姜海清、赵冰清、顾晓燕、金於疆、仲佳宁、张敏、吴建波、朱桃英等同志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丰富的案例素材,法官助理吴竞爽、朱夏玲、赵霏、向婧、陈树森等同志为本书案例的选编、撰写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当然,本书的编撰,是法官们在审判工作繁重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撰写完成的,受时间和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错误和疏漏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及时改进。

文摘

此类纠纷在实践中并不少见,通常旅行社会以自身不存在过错为抗辩理由,拒绝游客提出的赔偿要求。对此,一些游客对购物欺诈的维权意识不强,特别是在境外游的情况下,维权成本高,难度大,许多游客宁愿“花钱买教训”而息事宁人。但随着我国相关旅游管理规定的不断完善,法制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强,游客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游客在此种情况下向旅行社提出索赔也越发普遍。对于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到旅游服务合同中指定的购物商店购买到假货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的方式解决纠纷:

第一,与旅行社协商。目前,上海市大部分的旅行社都是采用《上海市国内旅游合同示范文本》作为基础与游客签订旅游服务合同。而且,在2009年版的《上海市国内旅游合同示范文本》中明确规定了旅行社的先行赔付责任:甲方(游客)在本合同安排的购物点所购物品系假冒伪劣

商品时,有权要求乙方(旅行社)协助进行索赔。自购物之日起90日内,甲方无法从购物点获得赔偿的,可凭有效凭证要求乙方先行赔付。在合同明文约定了旅行社的先行赔付责任后,游客若遭遇购物欺诈,则可以依据合同的约定要求旅行社承担责任。

第二,向消费者协会、旅游行业协会投诉。在游客和旅行社协商后,若后者仍不履行赔付义务,游客可向消费者协会、旅游行业协会投诉并请求调解解决。《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第5条、第6条明确规定了消费者协会及有关行业协会的功能:消费者协会和其他消费者组织是依法成立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消费者协会应当依法履行职能,积极发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作用;有关行业协会应当督促本行业的经营者依法经营,加强自律;在制定行业规则时,应当体现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在实践中,消费者协会及相关旅游行业协会在保护游客利益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通过两者的介入,游客与旅行社之间往往能快速地达成赔偿或补偿协议。

第三篇:著作权案例

杨德嘉

在人类的文明史中,作品一直担负着表达作者思想感情、观点论断的重要使命。然而,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文化艺术市场的不断繁荣,作品的产生已不再是仅仅出于作者自身的创作欲望。特别是近年来,很多作品都是由他人委托作者创作而成的,这类作品就属于委托作品。对于委托作品而言,由于在传统的作者与作品之间又多出了一个委托方,因此,委托方与受托方(即作者)与作品的关系,以及他们二者之间的权利划分就变得更加复杂。实践中,由于合同约定不明或对法律理解存在偏差,往往会导致委托创作的双方当事人产生分歧、争议,乃至对簿公堂。

权利归属合同约定是关键

例案一:甲公司委托乙画家根据该公司的产品特点创作了一幅国画用于产品包装,并支付了高额创作费用。由于画作传神,提升了产品形象,使得甲公司的产品销量大增。后乙画家在出版其书画作品集时,也将该幅国画作为自己的代表作用在了封面上。甲公司认为这幅画是其花大价钱专为自己的产品创作的,因此著作权理所应当归该公司所有。而乙画家却认为该画作凝聚了自己的心血,体现了其艺术水平,他人无权据为己有。由于双方当初未对画作的著作权归属做出约定,导致各执一词,故产生矛盾。

法官解析:那么究竟应该由谁享有权利呢?对于一般的作品,其著作权是由作者享有的。但就委托作品而言,其著作权归属的确定与一般作品相比还是有所区别的。鉴于委托作品的产生根本上是源于委托人与作者之间的合同关系,我国《著作权法》第十七条规定,受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归属首先要看委托人和受托人在合同中是如何约定的,即双方可以在委托创作合同中自行约定作品的著作权归哪方所有。有了明确的约定,自然也就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纷争。然而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大量双方未在合同中做出明确约定,甚至根本没有订立书面合同的情形。在这种时候,出于对作者权利的保护,法律规定了作品的著作权由受托方即作者享有。因此,在这个案例中,乙画家享有这幅国画的著作权,可以在自己的书画集中进行使用。当然,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委托人也并非毫无权利可言,其依法享有在约定的范围内使用该作品的权利。因此,虽然甲公司并不享有著作权,但仍然可以在产品包装上继续使用该幅画作。

著作权人身权的行使

例案二:甲影视公司委托乙作家创作一部电影剧本,并按照市场价格支付了创作费用。双方约定剧本的著作权归甲公司所有。然而在剧本交付后,甲公司却认为与其预期存在较大差距。后乙作家几次修改剧本,仍未达到甲公司的要求,双方的交涉就此告一段落。一年以后,乙作家发现,各大影院正在放映一部由甲公司制作的电影,而影片在故事背景、人物关系、主要情节等方面与其所创作的剧本如出一辙,只是做了部分改动,然而整部电影中对乙作家只字未提,甚至连编剧的署名都换成了别人。乙作家认为甲公司侵犯了其对剧本享有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应当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甲公司则认为乙作家的剧本无法达到拍摄要求,所以才会另找他人修改剧本,且合同约定剧本的著作权归甲公司所有,故其做法并无不当。

法官解析:与前两个案例不同,本案中,委托方和受托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经对作品的权利归属做出了明确约定,即著作权归甲公司享有。引发双方纠纷的关键在于甲公司未经乙作家同意的情况下,不为其署名并修改剧本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在我国,作者依法享有的著作权具体包括十七项。其中,前四项(即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为著作权的人身权,后十三项为著作权的财产权。《著作权法》明确规定,作者可以许可他人行使或者转让上述后十三项权利,并获得相应的报酬。也就是说,对于著作权财产权,作者是可以依法自由进行处分并获利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法律并未对著作权人身权做出相同的规定。因此对于这四项权利,作者是不得转让的。

那么对于委托作品而言,这四项人身权利能否由双方任意约定归属呢?尽管《著作权法》未做出明确规定,但笔者对此持否定观点。作者与作品之间的联系是基于创作者的身份而存在的,由此而产生的著作权人身权是一种基本的、固有的、绝对的、非财产性的权利,是不可剥夺且不可被替代的权利。故只有作者本人才有权决定是否将作品公之于众,有权在作品上署名,有权自己或授权他人修改作品,并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从另一个角度讲,著作权人身权,特别是署名权的行使和保护,不仅关系到作者的权益,也会影响到社会公众利益。因此,无论是将他人的作品拿来签上自己的大名,还是允许他人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所涉及的都不仅是署名者与实际作者之间的关系。这种名不副实的情形,势必会影响到相关公众的判断,并对他们的利益造成损害。由此可见,甲公司和乙作家之间关于剧本权属的约定,应是指著作财产权的约定,而著作权人身权仍应由乙作家享有。因此,甲公司未在电影中给乙作家署名的行为构成了侵权。

那么甲公司是否还侵犯了乙作家的发表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呢?对这一问题的判断,还需要对委托作品的特点予以充分考虑。由于委托作品的创作一般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委托方往往会在前期向作者提出自己的设想和要求,而后由作者按照委托方的意图进行具体创作,且双方也明确知晓委托方将来会以一定的方式、范围对作品进行实际使用。因此,如果委托方仅获得了作品,却无法决定是否以及何时将作品公之于众,且无权视需要对作品做必要的改动的话,那么其在委托创作合同中的目的恐怕就难以实现,其为创作所投入的资金也就付之东流了。这种结果不仅与合同双方的预期不符,也有违公平原则。

因此,尽管委托作品中的发表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仍归作者享有,但通常情况下,可以视为作者已经将这部分权利委托给对方代为行使,以使合同目的能够最终实现。由此不难看出,甲公司出于拍摄需要对剧本进行修改以及自行决定公映影片的行为,符合委托创作合同的目的,合理地行使了委托方的权利,并不构成侵权。当然,尽管如此,该公司擅自删除乙作家署名的行为仍然有违法理情理,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委托作品使用范围的界定

例案三:甲书法家受乙酒店委托,挥毫书写了该酒店的名称,并收取了一定报酬。后甲书法家发现,乙酒店除了把自己这幅书法作品制成牌匾悬挂在大门之上,还在餐具、卧具等用品上进行了大量使用。其遂向酒店提出异议,认为自己写这幅字只是为了给乙酒店制作牌匾用的,酒店现在的使用方式超出了范围,侵犯了其著作权,应当对其进行赔偿。乙酒店虽然认可该书法作品的著作权归甲书法家所有,但认为酒店付酬委托书法家进行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用该作品,因此自己的行为合理合法,不构成侵权。

法官解析:与上个案例一样,由于双方当初在合同中没有对酒店使用的范围做出明确约定,最终引发了一场纠纷。甲书法家和乙酒店的观点截然相反,谁的理解更加符合法律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的规定,在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归受托人即作者的情况下,委托人享有在约定的范围内使用作品的权利。如果双方没有约定使用作品的范围,则委托人可以在委托创作的特定目的范围内免费使用该作品。应该说,本案中乙酒店委托甲书法家书写店名的目的还是很清楚的,就是为了在酒店中进行使用。而酒店在经营过程中,通常也不会仅仅将店名用于门外的牌匾上。实际上,酒店在餐具、卧具等与其服务紧密相关的物品上印上店名的做法,早已形成了一种惯例,并且为公众普遍接受。因此,尽管甲书法家对自己的书法作品享有著作权,但乙酒店的行为并不违反委托创作的特定目的,其使用方式和范围均在情理之中。可见,乙酒店并未构成侵权,也无需再向甲书法家支付费用。

影视公司在剧本版权许可与委托创作合同中 的法律问题及解决方案

王军[1]

剧本乃一剧之本,影视剧本的市场定位、艺术水准、商业价值是决定一部影视剧作品能否取得良好票房和收视率的核心因素之一,历来为影视公司所重视。笔者作为专门从事影视文化传媒法律服务的行业律师,每年审核超过50份各类影视剧本版权合同,处理10余起因剧本版权争议而引发的诉讼和仲裁,对于影视剧本版权许可与委托创作合同中体现出的法律问题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结合个人业务实践,现从影视公司(出品方/制片方)角度,对其中的重要问题予以阐述,并试图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一、已有作品影视版权购买合同中的法律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用于影视剧拍摄的原有作品类型及权属证明、审查要求

利用已有作品进行影视剧改编摄制,是影视公司进行项目运作的重要途径,已有作品的类型包括小说(如《杜拉拉升职记》影视剧改编)、戏剧(如话剧《茶馆》的电视剧改编)、动漫作品(如国产动漫《喜洋洋与灰太郎》系列的电影改编)、原有影视作品(如电影《倩女幽魂》的新版重拍)等。已有作品在商业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其本身的艺术水准、市场价值、知名度为影视剧再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影视公司在签订此类版权购买合同之时,应当谨慎审查原有作品的版权权属是明确,版权链是否完整、清晰,原版权人是否拥有独立完整的原始权利或继受权利进行影视版权的许可或转让,在签订正式的版权购买合同之前,审查在先合同、授权书、版权登记证书、制作许可证、发行许可证是必要的,未尽审慎、合理审查义务,已经支付高额影视版权购买费的影视公司同样面临版权侵权风险,并不能基于版权购买对价的支付而免责。

(二)“改编权、投融资权、摄制权”一个都不能少

电影与电视剧是两种形式、内容、受众、商业价值紧密关联的产品,影视公司应尽可能将影视剧版权一并买入,避免出现当前很多作品各自授权,让后来者搭顺风车取巧盈利的状况。

影视版权购买合同的法律性质是著作权专有权利许可使用合同,影视公司通过合同约定从原有权利人手中拿到了哪些权利必须约定清楚,笔者的经验,“影视剧本改编权、投融资权、摄制权”一个都不能少。

对原有作品改编权的行使主要体现在改编原有作品形成影视文学剧本的创作过程,而摄制权作为我国著作权法所特别规定的一项专有权利已经从传统的改编权中剥离出来独立存在,影视公司在签署此类合同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在于忽略对“投融资权”的约定,一部影视部作品动辄数千万的投资对于大部分影视公司而言是很难一家独投的,同时,基于制作和发行资源的整合需要,联合摄制已经成为业界项目运作的常态。如果影视公司对此未作出任何合同约定,那么,原权利人很可能限制影视公司利用原有作品改编权、摄制权进行融资和版权合作的机会。

此外,有关影视剧衍生作品的版权(包括但不限于收益权)归属也应当明确约定,这对于影视公司的市场收益具有重大商业意义。随着中国电影、电视剧市场的蓬勃发展,影视衍生产品的市场价值也在迅速攀升,以《喜洋洋与灰太狼》系列为例,电影院线创造了几千万的票房佳绩,而原有动漫形象的商品化与品牌许可给权利人带来的商业利益早已高达数亿元。

(三)原有作品著作权专有许可期限和行使方式需谨慎约定

笔者的一个客户,曾出资60万元购买了某著名军旅小说的五年期的电视剧改编权、摄制权,五年期间,耗资近两百万投入项目策划和剧本创作,剧本几易其稿尘埃落定后,突然发现5年期限已经届满,无法在原许可期限内完成摄制。原著作者对外声明称,小说的影视剧版权已经回归,准备另嫁他人,致使原投拍单位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不得不与原小说作者重启续约谈判,同时面临数倍于原版权购买费的“合同勒索”。除影视公司本身在项目运作方面的规范外,版权购买合同期限及权利行使方面的设计也非常重要,在签订此类合同之时,如果能够约定“剧本定稿完成或剧组投入拍摄则版权许可期限限制自动失效”或者在授权许可期限之外同时约定1-2年的许可期限续约优先权和许可费支付标准,则可有效的避免影视公司遭受巨大的投资损失。

二、影视剧本委托创作合同中的法律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剧本委托创作的阶段性创作成果及分阶段稿酬支付

影视剧本的创作大体会经过剧本梗概、分集大纲、第一稿、第二稿/定稿几个创作阶段,影视公司也通常与编剧约定按照剧本创作与交付阶段分期支付编剧稿酬,完成剧本梗概与分集大纲,编剧通常可以拿到全部稿酬的30%,剧本定稿完成后,编剧可拿到全部稿酬的80%,剩余20%尾款通常在该剧开机前由影视公司支付给编剧。

电视连续剧剧本委托创作中,在最重要的分集剧本创作阶段,影视公司同样应细化根据创作集数分阶段支付编剧稿酬,如一部30集的电视连续剧,可分为五个阶段,编剧每完成6集剧本向制片公司交付一次,经制片公司认可后,支付该6集的编剧稿酬,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可以有效把握编剧的创作走向、创作节奏,避免大的艺术偏差,另一方面,如在过程中确认编剧交付的创作内容不符合拍摄要求,可随时叫停,避免时间成本和经济损失。

(二)编剧必须做出独立原创承诺,禁止第三人代笔创作或抄袭侵权

笔者在业务实践中,曾遇到一个真实而生动的事例,国内某著名卫视拟直接投资拍摄一部长达40集的电视连续剧,找来国内某知名编剧签约担纲剧本创作,约定高达6万元/集的编剧稿酬,该大牌编剧写了2000字的剧本梗概并按合同拿走了全部稿酬的30%后,将后续创作全部转交自己的助手完成,助手再次将剧本创作任务转包给戏剧学院毕业3年的几位写手,写手们在完全没有合同保障和编剧署名权的情况下,又联合戏剧学院大

三、大四的学生,按照4000元/集的口头约定最终写完了40集剧本,虽然在最终交稿前,签约的知名编剧还会统一遍稿,但足以想见,如此创作完成的剧本水准已经大打折扣,而影视制片单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只能按照委托创作合同向签约编剧支付巨额的剧本创作费。

类似的情况在目前的影视剧本创作实践中并不少见,一方面导致剧本创作质量无法保证,另一方面,影视公司因为使用此类剧本拍摄而被签约编剧之外的实际参与创作人员指控侵权的情形也时有发生,这对于整个影视行业的良性发展不能不说是一大隐忧。影视剧本委托创作合同中的委托关系具有极强的人身依赖性和受托个体指向性,为切实维护影视制片单位的剧本创作利益,必须要求编剧在委托创作合同中,做出独立原创的实质性承诺,并与违约责任条款直接挂钩。

(三)编剧阶段性交付剧本创作成果的质量标准、审核确认方式应当明确

近年来,编剧与影视制片单位之间的官司越来越多,编剧已经成为最容易去告制片单位违约或侵权的一个群体,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种情形是双方就委托创作的剧本交付质量是否符合要求/达标产生严重分歧,影视公司认为编剧的创作成果不符合拍摄要求,单方提出提前终止合同并不再支付后续款项,而编剧则认为自己根据自身的艺术理解进行剧本创作没有问题,要求影视公司继续履行合同并支付剩余稿酬。

引发此类纠纷的一个基础原因是双方在委托创作合同中,没有就剧本的质量标准、审核确认方式作出明确约定,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产生标准之争,法院往往会基于委托创作合同缔约中对受托人的信赖选任前提和个性化创作特点来倾向性支持编剧一方,司法机关的这一审判思路是没有问题的。影视单位在委托创作合同中,明确剧本的质量标准或剧本阶段性交付确认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建议,比较简单易行的约定方式为“编剧的阶段性交付成果必须经影视剧制片人及导演共同签字认可后,方视为符合交付要求,编剧方可进行后续创作”,制片人代表影视剧出品方/制片方行使影视剧制作的整体管理权,导演作为影视剧创作的艺术总监,对影视剧的具体艺术表现和艺术水准负责,该两方共同行使剧本交付质量的审定权相对客观、明确,有助于影视公司把控编剧按照拍摄要求完成创作,避免日后的争议。

(四)影视公司可分阶段享有编剧交付剧本创作成果的版权 剧本委托创作合同实务中,比较常见的剧本版权约定方式包括:①剧本(含剧本梗概、分集/分场大纲、初稿、定稿)一经创作完成,版权即归委托方所有;②剧本创作完成,在委托方支付全部剧本稿酬之时起,版权归委托方所有;③仅为制片方向广电主管部门申请影视剧制作许可及拍摄报备之特定目的,委托方名义取得编剧创作剧本的版权,待委托方支付全部剧本稿酬后,委托方才实际享有剧本的完整版权。当然,上述三种方式中,第一种版权约定方式对于影视公司最为有利,实质上,在这种约定之下,编剧作为受托方仅享有剧本的署名权和根据合同获得报酬的权利。尽管如此,为保障影视公司在剧本版权归属问题上的绝对主动性,笔者仍然建议在委托创作合同中,增加明确的条款表述如“本合同一经签订,无论何种情况,受托方创作完成剧本的全部著作权(编剧署名权除外)、邻接权、衍生产品开发收益权、后续作品开发收益权均归委托方所有”。

当然,任何一份经平等协商达成合同的商务条款和法律条款都是双方利益博弈的结果,越是大牌的编剧越会在剧本版权归属时点问题上谨慎对待。为平衡设计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笔者建议可在委托创作合同中对于版权归属做第四种方式的约定,即根据编剧分阶段交付剧本创作成果的情况,在委托方认可该阶段剧本创作成果且支付当期稿酬对价的情况下,该阶段剧本创作成果的版权归委托方所有。这一约定方式在法理上是行得通的,剧本梗概和分集大纲作为创意的具体表达形式属于我国著作权法定义下的文字作品,这其中的主要问题体现在电视连续剧的分集完成剧本上,一部30集的电视连续剧,如果编剧只完成并交付了前5集剧本,在影视公司认可并支付相应稿酬的情况下,该5集剧本能否视为“文字作品”而由影视公司享有版权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虽然约定创作的是一部30集的电视剧本,但5集剧本足以体现具体的创意表达,具备足以让观众理解和认知的人物、故事、情节、场景设计,可视为已完成的“相对独立的文字作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影视公司通过合同约定取得编剧阶段性创作成果的版权是完全可能的。

(五)影视公司应慎发“退稿信”

在委托创作合同履约实践中,影视公司认为编剧的创作无法满足拍摄要求,通常选择发出一封措辞客气的“退稿信”,声明“不再使用编剧的剧本进行拍摄,已支付的报酬作为对编剧已付出劳务的补偿,后续稿酬不再支付,合同解除”等等。被退稿的编剧表面上暗气暗憋,实则等待时机,酝酿“维权”,编剧选择维权的最佳启动时机是电影片在院线首映、电视剧在电视台首播之时,此时,编剧的策略是,以电影院线发行公司、电视台为连带被告,对影视公司提起剧本著作权侵权之诉。

结合退稿信的具体表述,“退稿信”的法律含义通常被理解为合同解除、剧本弃用、原稿版权返回编剧,而不能被理解为剧本版权仍归委托方,委托方只是放弃使用原编剧剧本完成拍摄。这样一封退稿信,对影视公司应对编剧诉讼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方面,剧本虽已退稿,但新剧本和完成片中总能或多或少找到被退稿者创作的影子,另一方面,院线发行公司和电视台以影视公司涉嫌著作权侵权为由不再或推迟支付影视剧片款,直接将影视公司置于非常尴尬的境地,目前的影视剧发行市场是典型的供需关系严重失衡的买方市场,院线和电视台违反播映许可合同拖延支付、播映影视剧后单方强制减少支付购片款等情形在整个行业中非常普遍,一旦有影视公司涉嫌著作权侵权的诉讼发生,购片单位将会更加心安理得的拖延付款。

(六)在剧本创作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委托创作合同中除明确约定影视公司的单方解除权、提前终止权之外,对已交付剧本创作成果的自由使用权和另聘编剧权等同样应当明确约定。

编剧交付的剧本创作成果不符合合同要求,影视公司可以行使单方解除权、提前终止权,并就部分交付的剧本归属以及合同提前终止的法律后果做出明确约定,这其中,有三项具体权利应当明确约定。

1.已交付剧本内容的自由使用权:影视公司应有权自由使用编剧已经交付的剧本内容,包括对剧本内容的修改权、影视剧摄制权、转让权,影视公司行使上述权利无需再征得编剧许可或支付报酬,更不应视为对编剧权利的侵犯。

2.对原编剧关联使用方式的限制权:同时,影视公司应当明确作出限定,编剧参与创作的其他影视剧本与基于本委托创作合同交付的剧本题材、人物关系、故事、情节不能构成实质性相似或雷同。

3.另聘编剧权:合同被解除或提前终止,影视公司有权另聘编剧对原编剧已提交内容进行再创作和续写,同时,新聘编剧有权取代原编剧或与原编剧共同享有剧本署名权,编剧署名的顺序也应有所约定。

王军 2010年8月1日成稿于西安小雁塔

第四篇:著作权案例

案例:

2001 年,新力公司制作发行了《LEON “MUSIC MOVIES” COLLECTION DIRECTED BY :L.L》VCD 光盘,其中包括黎明演唱的《酸》、《全日爱》、《两位一体》3首MTV作品。该光盘封套背页标注有“(C)2001 Sony Music Entertainment(Hong Kong)Ltd.”即新力公司版权标记。2004年5月24日,国际唱片业协会亚洲区办事处出具证明文件,证明《LEON “MUSIC MOVIES” COLLECTION DIRECTED BY :L.L》音乐录影作品(MTV)是由新力公司向其提供,并作版权登记之用。

2003年12月12日,国际唱片业协会北京代表处委托代理人刘莹来到西部娱乐公司经营的西部飚歌城410号房间,对黎明演唱的八首歌曲进行点播,并对歌曲的播放过程进行了摄像,并刻录光盘两份。该光盘中包含《酸》、《全日爱》、《两位一体》3首MTV.此外,还取得消费发票一张,金额为120元。苏州市公证处对上述取证过程进行了公证。

为此,请求法院判令:

一、西部娱乐公司立即停止对涉案新力公司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放映权的侵害,不再公开放映新力公司享有著作权的作品;

二、西部公司在一家全国发行的报纸上发表声明,向新力公司公开赔礼道歉;

三、西部娱乐公司赔偿新力公司经济损失30万元人民币,为调查侵权行为和起诉西部娱乐公司所支出的合理费用5万元人民币,以上金额合计35万元人民币;

四、西部娱乐公司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被告:

被告西部娱乐公司辩称,涉案的MTV不属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范围,新力公司不享有著作权。西部娱乐公司守法经营,其获得音乐作品使用许可证,故拥有音乐作品合法使用权。新力公司提出的赔偿损失人民币35万元无事实和法律依据。

西部娱乐公司提供的涉案证据为:

1、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下称音著协)2004-017号音乐作品使用许可证,证明西部娱乐公司已按规定向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缴费,其为合法音乐作品使用人。

2、音著协的许可协议,证明音著协许可申请人使用协会管理的音乐作品,并对许可期限、使用费等作了约定。

3、申请人为西部娱乐公司的音著协作品使用申请表,证明西部娱乐公司获得使用音著协管理作品的合法使用权。

4、2004年8月6日音著协出具的金额为40570元的著作权使用费发票。分析:

本案争议焦点是:

西部娱乐公司是否有权使用涉案MTV作品,如果侵权,MTV作品著作权归谁, 如果有权使用,依据是是什么.一、涉案的MTV作品的性质及著作权归属问题;

涉案的MTV是视听结合的一种艺术形成,符合作品的构成要件,属著作权法规定的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依法应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关于涉案三首MTV作品的著作权归属,根据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四款的规定,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涉案的正版光盘封套背页标注有新力公司版权标记,新力公司亦已将涉案光盘上的音乐录影作品向国际唱片业协会亚洲区办事处进行了版权登记,故对新力公司享有涉案三首MTV作品的著作权应依法予以认定。

二、关于西部娱乐公司是否有权使用涉案MTV作品的问题;

西部娱乐公司获得音著协授权许可使用部分音乐作品,但音著协是专门维护作曲者、作词者和其他音乐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音乐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其主要职能是登记音乐作品、基于音乐著作权人的授权向音乐作品的使用者发放使用许可证及向音乐作品的使用者收取使用费分配给音乐作品著作权人,西部娱乐公司获得许可使用的音乐作品是音著协登记管理的音乐作品,包括音著协会员的作品及音著协获得授权的音乐作品。而本案中涉案的3首MTV作品是一个既包括画面也包括声音的完整而独立的作品,是作为一个整体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以类似摄制电影方法摄制的作品。根据《著作权法》第15条的规定,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由制片者享有。本案中,西部娱乐公司并无证据证明其使用的涉案三首MTV作品属音著协登记及授权管理范围内的音乐作品。西部娱乐公司认为其已自音著协获得合法使用权的抗辩理由不能成立。

三、西部娱乐公司是否侵权及承担责任的问题。

根据我国著作法的有关规定,新力公司作为涉案MTV作品的著作权人,对涉案作品享有各项人身及财产权益。西部娱乐公司未经新力公司许可而在其经营活动中放映涉案的三首MTV作品,侵犯了新力公司对其作品享有的放映权及获得报酬权的财产权利,西部娱乐公司依法应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考虑到本案中西部娱乐公司侵犯的是新力公司的著作财产权,而非其著作人身权利,故不再适用赔礼道歉的责任方式。关于本案的赔偿数额,根据涉案证据及案情,对西部娱乐公司放映上述三首MTV作品所获得的利润难以精确量化计算,而原告新力公司所举证国际唱片业协会(香港会)有限公司出具的证明为MTV作品在香港地区以商业性优先独家使用时的费用,显然不适用于证明在大陆地区使用上述三首MTV作品的费用,故对此计赔标准不予采信。因此,就本案侵权赔偿计算,本院决定根据本案涉及的作品类型、西部娱乐公司的经营规模(注册资本50万元,营业面积950平方米)、经营档次及周期3年的侵权时间等因素,酌情确定西部娱乐公司偿付原告新力公司的经济损失。此外,新力公司为制止西部娱乐公司的行为支付了公证转递费用、证据保全公证费、光盘刻录费及企业查档费,属为制止侵权的合理开支,应由西部娱乐公司承担。新力公司支付的律师费用中适当合理部分亦应由西部娱乐公司承担。

判决如下:

一、西部娱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立即停止放映本案所涉《酸》、《全日爱》、《两位一体》三首MTV作品;

二、西部娱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新力公司经济损失人民币9000元及为本案诉讼支出的合理费用人民币25441元,以上两项合计人民币34441元;

三、驳回新力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对于合理使用的解释:

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了12种合理使用的方式:

(1)为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2)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3)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视节目或者新闻记录影片中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4)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已经发表的社论、评论员文章;

(6)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9)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

(11)将已经发表的汉族文字翻译成少数民族文字在国内出版发行;

(12)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以上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

第五篇:未成年人维权典型案例精析

未成年人维权典型案例精析 【家庭类】

(一)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案件

未成年人异地追索抚养费 律师全权代理终获胜诉

嚣张父母无助孩子政府责任——从一起未成年人被遗弃在幼儿园案谈起

离异父亲不付抚养费 优秀学生险些辍学——记一起为离异家庭子女追索抚育费案

(二)未成年人继承权案件

未成年养女合法继承权不容侵犯

非婚生未成年人继承权实现路漫漫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通过调解化解非婚生未成年子女继承纠纷亿万富翁去世,因制度欠缺孩子继承权难保护

(三)父母虐待子女的案件

一起罕见的虐待未成年案带来的启示

(四)非婚生子女抚养案件

无悔追踪——记一起为非婚生子追索抚养费案

如何保护以“借腹生子”方式出生的婴幼儿的权益?

(五)未成年人应由国家监护的案件

父亡母残,10岁男孩谁来抚养?

养父母意外死亡,被捡拾的弃婴由谁抚养? 【学校类】

(一)教师体罚学生的案件

老师殴打学生引发的法律责任分析与预防研究 „„ 【社会类】

【司法类】

下载2011年著作权案例精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著作权案例精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著作权案例分析

    案例一:“脸谱”引发著作权纠纷 中国艺术研究院赔偿4万 案情介绍: 《中国戏曲脸谱》一书使用了京剧脸谱绘画大师汪鑫福所绘的177幅京剧脸谱,汪鑫福的 外孙季成将中国艺术研究......

    著作权侵权案例

    当你乘坐飞机聆听美妙的乐曲,在空中自由翱翔时;当你伴着流行歌曲,愉快购物之时;当你欣赏着轻松乐曲,品尝着美味佳肴时;当你在电视广告中听到了熟悉的歌声时,或许不会想到,使用这些背......

    教案著作权案例分析

    教案著作权案例分析 高丽娅是重庆市南岸区四公里小学小学语文教师,2002年4月,因撰写论文需要参考自己历年所写教案,遂向学校要求返还上交的48本教案,但学校最终只返还了4本,其余......

    美术作品著作权相关案例

    美术作品著作权相关案例 一、著名画家状告中国铁通侵权2008年10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著名画家刘旦宅起诉铁通公司侵权著作权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铁通公司侵犯了原告的......

    《师说》知识点精析

    《师说》知识点精析——思想探究 韩愈不但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师者、长者,更是一位教育改革的先行者。 韩愈的教育思想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为实现“古道”而提出的教育......

    《赤壁》精析精练

    《赤壁》精析精练 【精析】 杜牧于会昌二年(842)出任黄州刺史期间 ,曾游览黄州赤壁矶。站在滔滔东去的大江之滨,观“赤壁”而思史,回忆三国时代在鄂州赤壁矶所发生的吴蜀联军大败......

    危机公关案例析

    经典危机公关案例 “在中国做企业,为何这样难?”霸王二恶烷危机**之后,面对着企业遭受的巨大损失,霸王首席执行官万玉华在新闻发布会上痛哭流涕地讲了这样一句话。危机如火,我......

    运输合同精析条款

    运输合同精析2010-06-12 一、大纲说明 关于运输合同的内容,2010年大纲要求熟悉并掌握以下内容:运输合同的概念和特征、客运合同的概念和特征、客运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