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盐城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三山解析版
盐城市2018届高三年级
5.下列诗句中不含有神话传说的一项是(3分)...A.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C.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D.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中大夫陕府左司马李公墓志铭
韩 愈
公讳郱,字某,雍王绘之后,王孙道明,唐初以属封淮阳王,又追王其祖父。曰雍王、长平王。淮阳生景融,景融亲益疏,不王;生务该,务该生思一,思一生岌。比四世,官不过县令州.佐,然益读书为行,为士大夫家。
岌为蜀州晋原尉,生公,未晬以卒。无家,母抱置之姑氏以去,姑怜而食之。至五六岁,自.问知本末,因不复与群儿戏,常默默独处,曰:“吾独无父母,不力学问自立,不名为人!年十四五,能暗记《论语》、《尚书》、《毛诗》、《左氏》、《文选》,凡百余万言,凛然殊异。姑氏子弟,莫敢为敌。浸传之闻诸父,诸父泣曰:“吾兄尚有子耶?”迎归而坐问之,应对横从无难。诸父悲喜,顾语群子弟曰:“吾为汝得师。”于是纵学,无不观。.以朝邑员外尉选,鲁公真卿
7.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吾为汝得师 吾将有为也 ..B.姑怜而食之 朝邑令友之之女 ..C.吾其不以吏事受责死矣 以疾卒,春秋七十三 ..D.其后比以书判拔萃 出其书投之尹前 ..8.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比四世,官不过县令州佐,然益读书为行,为士大夫家。(4分)▲ ▲(2)夫人高明,遇子妇有节法,进见侍侧,肃如也。(4分)▲ ▲ 9.根据
五、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3~16题。
灯塔看守人
【波兰】亨利克·显克微支
离巴拿马不远的阿斯宾华尔岛外的灯塔看守人失踪了。这个灯塔极为重要,必须在十二小时内找一个新的灯塔看守人,这是驻巴拿马美国领事的任务。但根本没人愿意应征,灯塔看守人差不多就等于一个囚犯,除星期日外,不能离开这个不过一亩的孤岛,每天有一条小船给他送粮食和淡水来。他的工作就是每天黄昏爬上四百多级台阶,到达塔顶上的灯边,打开导航灯,黎明时再关掉它,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僧人般的生活。
正当领事法尔冈孛列琪着急万分时,有一个老人来自荐继任此职。来者约七十来岁,精神矍铄,腰背挺直,举止风度宛然一个军人。
“你从什么地方来?” “我是波兰人。
你办过公事没有?有没有公职人员的证明文件?”
老人从怀里掏出一块褪色绸子,把绸包解开来,说道:“这些就是证件,这个十字勋章一八三O年得到的;这个西班牙勋章从卡罗斯党战争里得到的;这是法国勋章;这在匈牙利得的,后来,我又在美国跟南方打仗,可他们没给勋章。”
于是,法尔冈孛列琪先生拿起那张文件来看。“哦,史卡汶思基?哦!在短兵相接的时候,缴获两面旗,你真是个勇敢的兵士了。”
“我也能做一个忠诚小心的灯塔看守人。”
当晚,那新任的灯塔看守人显然就职了,灯塔已照常把明亮的光映射在海面上,史卡汶思基立在露台上,他此时的感觉,有些像一头被追赶的野兽,终于在人际所不能到的洞窟里,获得了藏身之处。他想起了平生经历的种种旧事,一部分惊险的生活,他曾对法尔冈孛列琪说过了;但是此外还有无数的没有提起,他在澳洲做过金矿工,在非洲掘过钻石,又在东印度做过雇佣兵,经营过牧场,开办过铁厂,不幸都破产了。
在他看来,冥冥之中有一只巨大而仇怨的手,在到处跟着他。但是史卡汶思基有着印
忽然,在这大自然的肃穆中,可以听到那老人的颤抖的声音:
圣母啊,你守护着光明的琛思妥诃华,你照临在奥思脱罗孛拉摩 谢天主予我以重生——
现在又何不显神迹使我们回到家乡。
他读不出声了,哽咽起来,颓然仆地,银白色的头发拌和在海沙里,已经四十年了,不听见祖国的语言;而现在这语言却翻越重洋,到另一半球上访孑然独处的他,这是多么可爱可亲,而又多么美丽啊!老人哽咽不止,他只能以一场伟大的哭泣来祈求热爱的祖国给他以饶恕,他的确己经把祖国丢在一边。
终于,短如一瞬的暮色沉下来,遮隐了白纸上的文字。
老人便枕在石上,闭着眼睛。于是,那“守护着光明的琛思妥诃华”的圣母便把他的灵魂送回故土。
忽然,有人在史卡汶思基头上喊道:“喂,老头儿!起来!怎么回事?“ 老人睁开眼来,吃惊地看着站在他面前的人,站着的是港警约翰生。“怎么啦?你病了吗?” “没有。”
“可是你没点灯,一条船出了事,亏得没淹死人,要不你得吃官司呢,你被免职了。” 几天之后,有人看见史卡汶思基在一条开往组约去的轮船上了,腰背伛曲,但目光很亮。他怀中带着一本书,不时地用手去抚摸,好像唯恐连这一点点东西也会离开他。
(选自《二十世纪外国小说读本》,有删改)13.
而是共同的集体的经验,他的痛苦和喜悦,是一个可以与人分享的痛苦和喜悦,因而产生归属感。
④它使零散、疏离的各个小撮团体,找到连结而转型成精神相通、忧戚与共的社群,“四郎”把本来封锁孤立的经验变成共同的经验,塑成公共的记忆,从而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凝聚了社会的文化认同。白发苍苍的老兵,原本不属于这段历史的外人,在经验过“四郎”之后,已经变成一个拥有共同情感而彼此体谅的社会。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而公民社会,因为不倚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国它的底座,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粘合剂。
⑤我们可以喊一万次口号,要汉人尊重弱势的少数民族,但是一万个口号比不上一支歌。记得一场露天的原住民诗歌晚会,我们邀请了一位泰雅族长老,从东部山区部落来唱原住民的古曲。他开唱时,突然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而落,雨水打在长老皱纹很深的脸上,他全身湿透,仰脸向天,闭着眼睛继续歌唱,没有乐器伴奏的原音,苍老而悠远,交织在哗哗雨声中,满满的人群在雨中站立,雨水从头发流下来,流进人们的眼睛,但是没有一个人离去。
⑥在一个大厅里为“四郎探母”流泪的人群,在一个广场上为泰雅族长老的古曲顶着大雨不去的人群,其实都是在进行一个重要的仪式:他们正在一个“社会共识体验营”里认识彼此,加深感情,建立共同的价值观。表面上是音乐的流动,影像的演出,语言的传递,更深层的,其实是“生命共同体”意识的萌芽,文化认同的逐渐成形,公民社会的塑造。
⑦艺术,或文学,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它一方面突出个人和群体之不同——任何艺术表达都是个人创造力的舒张和个人能量的释放,另一方面它却又把孤立的个人结合成群体。
⑧如果个人创造力和想像力被容许奔放,那么这个社会的总体创造力也会是生机篷勃的。如果这个社会的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是透过公民的深度参与和彼此碰撞激荡而逐渐形成的,那么,这个社会的共识也会是凝聚而坚定,向心力强大的。反过来说,如果个人创造力和想像力是受到约束的,那么这个社会的总体创造力必定是败絮其中的,“生命共回体”的情感不易产生,共同承担未来的公民意识也难以发展。
⑨使互不相干的陌生人成为“同胞”,使“同胞”彼此扶持,相互承担,强权是做不到的文化,才是公民社会的基础。
(有删改)17.通过看《四郎探母》和听泰雅族长老唱古曲两个事例,作者阐述了哪些观点?(6分)▲ ▲ 18.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 ▲ 19.结合
第二篇:福建省师大附中2007—2008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福建省师大附中2007—2008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21分)
一、(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
有关收入分化的研究已经很多,也达成了不少研究共识,但是对于利益分化的研究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收入分化虽然也是一种利益分化,但是不等同于利益分化,利益分化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其中也包括了收入分化。利益是一个比收入更为广泛、更具分析力度的概念,指各种资源的的占有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好处。
在研究上,收入分化的分析视角与利益分化的分析视角大不相同,前者偏重于经济维度,后者更注重于综合因素,尤其重视社会维度和政治维度。所以一般来说,只有收入分化,对一个社会的影响没有利益分化那么严重,调整起来也相对容易,而当一个社会进入了利益分化,就会显示出其社会结构的刚化特性。
所谓利益分化,就是社会成员在利益拥有上的不同和差别,或者说社会成员原先在利益拥有上没有什么差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不大的差别变大了,原来不显著的差别变显著了。在这样的分化过程中,涌现了各种利益群体或阶层,各个利益群体和一些强势阶层会进一步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和资源,确保利益分化向着自己的方面发展。迄今为止,有不同的理论对利益分化进行研究,其中阶层理论和群体理论是两种最为重要的社会学理论。阶层理论认为,不同阶层由于占有不同的资源而形成不同的等级地位,实际上,享有不同的利益。
群体分析是另一个研究视角。群体的划分标准是多维度的,但是,在不同维度上出现的群体之间在利益上也不是同质的或一致性的,而是有很大差别的。
不论是阶层分析还是群体分析,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揭示社会利益差别和分化问题。实际上每个社会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阶层或群体利益差别和分化问题,而问题在于这种差别或分化有多大,以及通过什么途径和机制发生分化,不同的分化机制和途径对社会有着很不相同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利益分化在阶层之间与群体之间同步进行,当前已经出现跨阶层群体之间的利益分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结构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或态势。
(选自《新华文摘》07.14,有删节)
1.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与收入分化相比,利益分化是一种更为广泛、更具分析力度、内涵更丰富的概念,它包括了收入分化。
B.由于收入分化仅属于经济维度,它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总比利益分化轻微,调整起来也相对容易。
C.迄今为止,可用来对利益分化进行研究的理论有两种,一为阶层理论,一为群体理论。
D.中国社会结构出现两极分化问题,一定程度上,可从已出现的跨阶层群体之间的利益分化现象中看出。
2.下列不能用来说明出现“原来不大的差别变大了,原来不显著的差别变显著了”这一情况的原因的一项是
()
A.社会成员在利益拥有上出现逐步分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涌现了代表各自利益的各种利益群体或阶层。
B.各个利益群体和一些强势阶层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和资源,确保利益分化向着自己的方面发展。
C.阶层理论认为,不同阶层由于占有不同的资源而形成不同的等级地位,实际上,也就享有不同的利益。
D.管群体的划分标准是多维度的,但是,在不同维度上出现的群体之间在利益上也不是同质的或一致性的。
二、(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3-4题。生活中的纳米颗粒
在人们生活的空间里,原来就充满着各种纳米颗粒,包括通过风传播的海盐、由海洋生物生成的化学物质以及燃烧和其他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空气悬浮颗粒物等。一个普通的房间中,每立方厘米包含大约2万个纳米颗粒,在树林里,这个数字提高到5万个,而在城市的街道上则达到了每立方厘米10万个。由工业生产所产生的人造纳米颗粒也将随着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使人类及其生存环境增加了在其中暴露的可能。
当物质由以前的微米“世界”细分到纳米(十亿分之一米)尺度时,其物理化学性质(如产生尺寸效应、量子效应以及界面效应等)将发生根本的变化。这些变化将使纳米物质呈现出很多奇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吸附、化学反应性、热学性能、表面活性等等。由于这些不同于常规物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加上纳米颗粒比细胞还小几个数量级,与较大的蛋白质的尺寸相当,纳米颗粒很可能侵入人体和其他物种的自然防御系统,进入细胞并影响细胞的功能。当纳米材料进入生物体后,很有可能导致与常规物质不同的生理行为。
最近的研究表明,城市空气中的超细颗粒物,主要是来自烟囱和柴油车的排放物、垃圾燃烧的烟雾等,对居民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比看得见的大颗粒物要严重得多。近十年来城市里大颗粒物浓度在下降,但是超细颗粒物浓度却在上升。这与大量使用各种涂料及各种产品的涂层颗粒不断脱落释放等有关。人们还提出了原因不明疾病与空气里纳米颗粒的影响与传播的关联问题。然而释放到空气中的纳米颗粒物,其表面吸附物质与尺寸大小都随时间不断在动态改变。目前只有从结构明确、成分明确、剂量明确的人造纳米颗粒入手研究,首先建立具有共性的纳米生物效应模型,分析纳米颗粒在生物体内的行为以及不同成分的协同效应产生的生物安全性问题。
(选自《科学》2007.7,有删节)
3.下列关于“纳米颗粒”的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海盐、各种化学物质以及燃烧和其他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空气悬浮颗粒物等,都属于生活中的纳米颗粒。
B.由于纳米颗粒的“尺度”小到只有十亿分之一米,所以会产生诸如尺寸效应、量子效应以及界面效应等现象。
C.纳米颗粒有可能侵入人体的自然防御系统,进入细胞并影响细胞的功能,最主要原因是,它的尺寸比细胞还小。
D.城市中大量使用各种涂料及各种产品的涂层颗粒不断脱落释放,使城市空气中纳米颗粒的数量越来越多。
4.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本已深受纳米颗粒困扰的人类势必会受到更多来自纳米颗粒的困扰。
B.纳米物质具有很多奇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很容易侵入人体和其他物种的自然防御系统。
C.柴油车尾气排入空气后,在不同的时间中,它所含有的颗粒物的尺寸大小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D.过对纳米颗粒在生物体内行为的分析,人们才意识到,原来纳米颗粒会导致患原因不明疾病。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诩有良、平之奇。
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余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将军段煨屯华阴,与诩同郡,遂托之。诩素知名,为煨军所望。煨内恐其见夺,而外奉诩礼甚备,诩愈不自安。张绣在南阳,诩阴结绣,绣遣人迎诩。诩将行,或谓诩曰:“煨待君厚矣,君安去之?”诩曰:“煨性多疑,有忌诩意,礼虽厚,不可恃,久将为所图。我去必喜,又望吾结大援于外,必厚吾妻子。绣无谋主,亦愿得诩,则家与身必俱全矣。”诩遂往,绣执子孙礼,煨果善视其家。
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太祖后与韩遂、马超战于渭南,超等索割地以和,并求任子。诩以为可伪许之。又问诩计策,诩曰:“离之而已。”太祖曰:“解。”一承用诩谋,卒破遂、超。
是时,文帝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文帝使人问诩自固之术,诩曰:“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文帝从之,深自砥砺。太祖又尝屏除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
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疑,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选自《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为郎 推荐
B.诩假以惧氐 装
C.承用诩谋 接受,采用
D.将军恢崇德度 宽
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我家必厚赎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煨果善视其家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C.若乘旧楚之饶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D.诩自以非太祖旧臣 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7.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诩因病回乡途中被氐人抓去后,假称是太尉段颎的外孙,最终幸免于难,而与他同行的其他人都被氐人杀掉。
B.贾诩要离开段煨将军投奔张绣时,他对不理解他为什么要离开的人所作的解释,表现了他过人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C.从太祖破荆州后不听贾诩建议仍旧顺江东下导致失败和采纳贾诩计策终破韩遂、马超两件事,就可看出贾诩的谋略之高。
D.由于贾诩在文帝当初登上太子位时立了大功,深得文帝的赞赏,再加上他本人谋划深远,天下智谋之士都前来归附他。
第Ⅱ卷(共129分)
四、(32分)
8.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
第三篇: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这是央视专题片《法治中国》第六集《全民守法》中的一句解说词,道出了全民守法对法治的重要意义。大力推进全民守法,要求()①实现全体公民立法、司法和守法平等 ②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等法律的规范作用 ③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 ④利用普法方式及载体多元化推动全民学法用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十九大报告特别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人都有麦克风、放大镜,很多公共政策制定、公共舆论事件都能在瞬间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总是在通过各种形式探明原委、发表意见,是公众权利意识、民主意识的普遍提升。”这说明公民()①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②积极行使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③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④积极参与民主决策和进行民主监督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某社区设立“流动小板凳”会商会这一民主协商形式,让会商会成员通过实地调查、信息采集、入户走访等途径,选定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然后由社区召集各利益方,居民讲诉求,部门说政策,社区做沟通,实现了问题解决从“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的转变。这一协商形式()①创新了社区治理模式 ②有助于巩固基层政权体系 ③夯实了居民自治的基础 ④有利于居民行使民主管理权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8年3月17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获得通过。根据该方案,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新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进一步保障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将逐步构建起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提高政府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国务院机构改革是基于()①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②拓展政府的基本职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③优化政府机构设置,提升政府的执政能力 ④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5、2018年2月28日,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惠台大礼包”,内容涵盖产业、财税、教育等多领域,包括台资企业参与“中国制造2025”、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以及为台湾民众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材料表明我国政府()
①有效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发展 ②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③进一步增进两岸同胞的亲情和福祉 ④坚持中央全面管治与台湾高度自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见》明确规定,要加快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扩大公众监督,增强公开实效。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
①是提高政府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的保证 ②是保证公共资源公益性的重要举措 ③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客观要求 ④是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的前提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2017年11月,监察法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开,共征求社会公众意见1300多条;2017年1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对监察法草案进行了二次审议;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监察法草案。由此可见()
①我国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体系,推动全面依法治国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决定国家重大事项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 ④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使立法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反映人民意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根据新时代新要求,党章修正案对党员义务进行了完善,增写了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勇于揭露和纠正违反党的原则的言行,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内容。党章这一修改的意义在于()①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②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③完善执政方式,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 ④彰显法律权威,增强党员干部履行公职的责任感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9、在北京市政府召开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加快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座谈会上,有政协委员建议把北京建城以来的历史沿革编成宣传册,让更多人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北京;也有政协委员建议打造北京精品文化项目,创作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推广得出去”的文化作品。政协委员建言献策体现了()①政协委员积极管理国家事务 ②政协委员履行参政议政职能 ③政协委员对人民和政府负责 ④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于2018年2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等违法活动。”上述规定()①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提供了法律依据 ②表明我国公民的一切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 ③有利于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 ④保护了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政治权利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1、2017年9月11日,第7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联合国与全球经济治理”决议,把中国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纳入其中,要求各方本着这一原则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同时重申联合国应本着合作共赢精神,寻求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共同之策。由此可见()①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进一步增强 ②中国的理念契合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③中国已成为推动全球治理及治理体系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我国国家利益和世界各国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习近平主席在201 7年达沃斯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呼吁“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就一定能够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2018年达沃斯年会的主题为“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运”,说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正在世界上落地生根”。这表明()
①中国为世界各国提升国际地位提供了新的法理依据
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契合了不同国家人民共同的利益诉求 ③我国的独立内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 ④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促进我国及世界各国在共同发展中合作共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③
13、最近,某国际品牌和故宫联合推出的口红成为不少时尚人士的新话题。“简直美爆了!”“突破天际的脑洞”„„爆红的“故宫口红”让故宫的文化创意产品给故宫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由此可见()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作用突出
③增强文化创造活力,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④立足传统文化经济价值,提升传统文化品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习近平同志在考察山东曲阜孔府时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这表明()
①发展优秀文化有利于民族素质的提高
②文化的发展决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③文化复兴是实现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基础
④要大力弘扬和发展中华文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5、2018年1月,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中国和奥地利之间首次实现距离达7600公里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实现加密数据传输和视频通信,标志着“墨子号”已具备实现洲际量子保密通信的能力。量子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对实现国家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水平跨越式提升,推动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B.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C.发展科技要坚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 D.奉行霸权主义国家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
16、人生往往会因为人的欲望和思想而改变,漫画《欲壑难填》告诉我们()
④流行文化所产生的精神力量,能够激励人们战胜各种困难,创造幸福生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圈子是中国社会结构中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同学圈、老乡圈、影视圈„„每个圈子都有特定的文化环境,并形成了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圈子文化”()
①既有独特性,又有局限性 ②源于实践,又促进实践
③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④由人创造,又影响着人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20、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这形象地说明()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③文化能塑造人生 ④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7、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家庭教给人生第一课。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和为人处事道理。树立好家风,代代都受益。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要树立良好家风,是因为()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深远持久的③要全面继承传统道德准则和处世道理
④家庭教育是传达社会规范、培养良好风尚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历久不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2018年4月14日,在经历沙尘影响生产的内蒙古,首届“美丽中国·种植希望”公益植树活动在内蒙古大青山前坡开展,来自主办单位及公益企业的近300名志愿者参与植树活动,人们互相配合共植一片公益林,美化家园添新绿,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这说明()
①美丽中国文化理念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全部精神活动都离不开植树物质活动 ④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国产动漫剧《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摈弃说教式的灌输,采用“你懂的”的隐喻手法阐述历史事件,赢得网友赞赏,迅速在网上“走红”。于是,国内动漫界中,有一种爱国主义叫“幸福并感激着”;于是,越来越多的网生代青少年在现实中成为努力奋斗的“兔子军”。由此,可以感悟到()①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②文化对人的成长有巨大影响力,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完美的人
③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不断丰富自身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22、“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能造出整个世界”“中国武馆在全球遍地开花”,从春节到中秋,越来越多的“中国节”变成“世界节”,世界各地的中国味也越来越浓„„乘着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东风,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在更远的地方影响着更多的人。材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特色越鲜明的民族文化越容易为世界所接受 ③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播
④文化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对教师的深切关怀,对于建设教育强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下列对教育认识正确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3、“文学的力量强大到使人足不出户就能够了解世界另外一端人们的想法。文学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消弭成见和误解。”对这一观点的正确解读应该是()
①文学能反映一国的思想文化和思维方式
②文学是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重要桥梁
③文学可以代替实践成为文化产生的源泉
④文学交流有利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趋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4、里约奥运会既是竞技硬实力的展现舞台,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传播平台:中国自行车手的头盔散发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东方韵味,让中华民族英雄的故事走向世界;一个个“拔火罐”印痕让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亮相世界舞台。中国制造体现的工匠精神充满了奥运各个场馆。这启示我们()①体育比赛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
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基本媒介
③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发展中华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江苏省徐州市窑湾古镇,是历史上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该镇有1 300多年历史,“日过桅帆千杆,夜泊舟船十里”,鼎盛时期有古建筑一万多间,有“黄金水道金三角”和“小上海”之称。但由于人为破坏,千年古镇遗存缺失,致使大运河申遗成功而徐州无缘运河遗产名录。这启示我们()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要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③保护传统文化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④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在于发挥其经济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6、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建国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充分体现了国家
①教育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②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
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功能 ④教育是年轻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7、4月7日是2018年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清明节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竞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如今,更是我国的法定传统节日。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传统文化都是落后文化的表现
④民族节日对我国人民的思想影响最深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8、2018年6月21日,广西玉林市一年一度的“狗肉节”拉开序幕,每年的这一天,都将会有成千上万的狗被端上餐桌。广西玉林“狗肉节”已经有几千年的传统,因为过于残忍,动物保护主义者和民间习俗捍卫者再度爆发了争论,为该不该吃狗肉纷纷激烈交火。对此我们认为()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不能取消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应继承 ③对于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赋予时代内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9、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中国展示了惊艳世界的“北京8分钟”。人工智能和演员一起表演,并通过互联网与国人互动。科技国宝熊猫特使和轮滑演员们用曼妙的身姿,画出了中国结、巨龙、北京冬奥会会徽,向世界传达了“北京欢迎你”的声音。由此可见()①科技的运用规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②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创新的目的是实现民族文化的世界化
④进行文化创新要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0、电视剧版《红高粱》塑造出一群争取“人的解放”、个性鲜明的人物,也蕴含了高密市的高粱情结和酒文化。作者莫言认为“结局九儿(女主人公)为保护抗日义勇军撤离,点燃酒坛与日本兵同归于尽的爆炸场面虽不科学,但符合艺术和审美”。该剧走红的原因是()
①挖掘文化潜力,繁荣文化市场
②渲染独立精神,彰显爱国情怀
③依托大众传媒,侧重艺术要求
④关注自由人性,符合观众心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1、“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梁齐作后尘。”杜甫提倡文学创作要努力学习屈原、宋玉的作品,不要步齐、梁诗风一味讲究辞藻华丽的后尘。这说明把握文化发展要注意()
①文化的独立性 ②文化的传承性 ③文化的创新性 ④文化的时代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2、2017年国庆档一扫近年该档期票房负增长的颓势,揽获逾29亿元票房,首度突破20亿元大关,其中喜剧电影《羞羞的铁拳》贡献了近六成票房。《羞羞的铁拳》在内容上坚持了艺术与生活的结合,是一次创新和突破,得到了观众的欢迎和追捧。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A.文化创新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C.文化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的精神需求 D.文化创新需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
33、民歌作为文化的一种承载形式,是民族精神的积淀,也是民族性格的诠释。中国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因为地域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歌文化。一个个富有民族韵味的节目明快奔放、异彩纷呈。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由于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③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④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最为主要的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5、千百年来中华儿女胼手胝足的劳动,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传的守护,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唯一从未中断的文明。伟大民族精神,蕴藏于诸子百家、诗词曲赋,闪耀于大好河山、广袤粮田,凝结于交织交融、同心同德的56个民族,体现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前行。材料表明()
①中华民族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中华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石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傅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④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6、2018年3月22日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新闻发布会在蚌埠市政府举行,发布了会徽、会歌和吉祥物。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会徽整体图形是运动员造型,体现了体育运动的特色,其中珍珠造型体现了蚌埠誉称珠城的特色,闪亮的珍珠放射着光芒,寓意迈入新时代的蚌埠形象,同时会徽以“14”的造型,代表了第14届运动会。这一会徽的寓意体现了()
A.区域文化是实现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B.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展现蚌埠区域魅力 C.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D.会徽集中反映了蚌埠地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
37、同样是写梅,“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描绘雅士之梅的丰姿;“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咏叹寒士之梅的品质;“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歌颂战士之梅的傲骨,34、《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之美、寻文化基因之源”为宗旨,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上述材料表明()
①中华诗词之美,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优秀的古诗词是一种提升境界与品味的力量
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梅的意象,这些也是人生非常重要的品格。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①“梅”的高洁坚强品格,与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相得益彰 ②发扬“梅”文化健康向上的感染力,有利于鼓舞人们追求高尚道德 ③文学艺术中梅所幻化出的人生品格揭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梅花被赋予特定时代的相应内涵,成为脱离物质载体的精神标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8、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4月11日发表演讲指出“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幸福和美好未来不会自己出现,成功属于勇毅而笃行的人。体现了()①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②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可靠保障
③自强不息的内在气质是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④民族精神是爱国主义引领各族人民风雨同舟的核心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9、不数既往,不能知将来;不求远因,不能明近果。我们今天纪念屈原,是为了寻找古人精神与当下需求的连接点,以溯民族精神之源流、辟与时俱进之路径,用屈原精神为生民“塑心”,为实践“立行”。由此可见()
①爱国主义是鼓舞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②弘扬时代精神,才能使中华民族精神不移根基 ③屈原精神对实现伟大中国梦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④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0、2017年12月,河北塞罕坝林场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元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塞罕坝精神()
①是对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 ②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③就推动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④能够转化为民族振兴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41、2017年7月1日,习近平主席出席《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仪式。粤港澳三地将在中央支持下,完善创新合作机制,建立互利共赢合作关系,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强化广东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经济发展重要引擎的作用,构建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进一步创新联动发展机制,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加强口岸协作,创新查验模式,实行更高标准的贸易监管制度。推进人员往来便利化,鼓励港澳人士赴粤投资、创业就业,为港澳居民提供更多发展机遇。推动教育合作发展,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深化粤港澳文化交流,密切医疗卫生合作,推进区域旅游发展,建设休闲人文湾区。
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创新联动发展机制的文化意义(12分)。
42、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意义重大。
现代化并非西化,也无固定模式,但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无法脱离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否则,现代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多年来、改革开放近40年来现代化实践探索的结果,更蕴含于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传承发展中。虽然传统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念存在时代局限性,但其核心理念具有某种超时空性。中华传统文化依然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价值基础、智慧源泉和文化渊源。我们应让优秀传统文化能够适应新形势要求,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文化支撑,为当今世界发展贡献精神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如何使中华传统文化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9分)
(2)我校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即将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请你为我校提两条具体措施。(4分)
43、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有一支四季常青的奇葩“竹文化”。历代文人雅士都被竹子“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常虚心”的自然形态及丰富的精神内涵所倾倒,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书卷与美谈。苏东坡有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郑板桥的题竹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有人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坚韧顽强的竹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请你说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5分)
(2)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0分)参考答案
1—5 DCBAC 6--10 BDACB 11—15 ACBCB 16—20 ABCDC 21—25 ABABA 26—30 BADDC 31—35 CCDAD 36--40 BAABD
41、①商业贸易和人员交往及教育是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3分)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创新联动发展机制,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3分)③扩大了港澳人员交往,既有利于增强港澳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又有利于大陆民众了解港澳及外国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6分)。
42、(1)①将优秀的文化成果和价值理念从传统文化中甄别、遴选出来,继续保持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符合杜会发展要求的、积向上的内容,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②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适应新形势新要求,③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每点3分,共9分)
(2)举行校园书法、绘画竞赛活动,(2分)组织学生参加戏曲演出活动,(2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3、(1)竹子虚心而有节,朴实而坚贞,根根相连,生生不息等生命特征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相吻合。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常常把竹子人格化为中华民族精神。(5分)
(2)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要求。(10分)
第四篇:盐城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教师版)
盐城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身怀济世宏愿的汤显祖,因一场突如其来的**,由身居庙堂的仕宦沦落为游走江湖的剧优,曾经的 之梦破灭,他只能为戏曲世界中的儿女申诉。的际遇使他阅尽世事沦桑,于是他以诗以剧的艺术形式描绘出一个、人鬼通情的艺术世界。A.经天纬地 急转直下 惊心动魄 B.经国济世 江河日下 惊心动魄 C.经天纬地 江河日下 勾魂摄魄 D.经国济世 急转直下 勾魂摄魄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近义成语辨析的题目,首先明确近义成语的区别,然后分析句意找到所给的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看哪个成语和它吻合。
经天纬地: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能做非常伟大的事业。经国济世:指拯救人世,治理国家。根据文中的“身居庙堂的仕宦”可知用“经国济世”。
急转直下:形容形势或文笔等突然转变,并且很快地顺势发展下去。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格局后文“际遇”可知用“急转直下”。
惊心动魄: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勾魂摄魄:形容事物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或威吓的力量。根据后文的“艺术世界”可知应用“勾魂摄魄”。
2.对下面一段文字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有一天啊,宝宝》有谈到关于媒体的一段:“宝宝,我为什么一直对媒体很有戒心,是因为媒体老是让你以为,你听过那首歌了,但其实你没听过;老是让你以为你看过那个人了,但其实你没看过;老是让你以为你知道灾难与死亡了,但其实你不知道。媒体好像渔网,把有生命的鱼都拦截在网子的那一边,到这一边流出来的,都只是水而已。” A.媒体隔绝生活中的生命现象,留给我们无味的东西。B.媒体对世界进行虚假的解读,所以我们要警惕媒体。C.媒体宣传了这个世界的虚假,所以我们要警惕媒体。D.媒体欺骗孩子的精神世界,影响他们精神的独立性。【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要求分析对文段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媒体老是让你认为……,但其实你没……”可知“媒体隔绝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媒体对世界进行虚假的解读”“所以我们要警惕媒体” “影响他们精神的独立性”正确,根据“到这一边流出来的,都只是水而已”可知“留给我们无味的东西”“媒体欺骗孩子的精神世界”正确,材料中“媒体宣传了这个世界的虚假”没有依据,因此选C项。3.下列对联与可使用场所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三代鼎彝昭日月 一堂图画灿云霞 ②龙蛇蜿蜒归梨枣 鸟兽飞腾入简笺 ③有迹可寻模传墨本 无体不备意在笔先 ④白首壮心写大海 青春浩气画高山
A.①古董行 ②刻印社 ③碑帖馆 ④书画社 B.①古董行 ②书画社 ③刻印社 ④碑帖馆 C.①碑帖馆 ②刻印社 ③古董行 ④书画社 D.①碑帖馆 ②书画社 ③刻印社 ④古董行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要求回答对联使用的场合,注意对联中的关键字句,根据这些字句进行判断,此题根据①中的“鼎彝(dǐng yí:古代祭器,上面多刻着表彰有功人物的文字。)”可知应用于“古董行”;根据②中的“梨枣(旧时刻书多用梨木枣木,古代称书版。)”“简笺(jiān,本指狭条形小竹片。古代无纸,用简策,有所表识,削竹为小笺,系之于简。笺,也可以指的是中国古代写给帝王的书信)”可知应用于“刻印社”;根据③中“墨本(碑帖的拓本。)”可知应用于“碑帖馆”;根据④中的“写大海”“画高山”可知应用于“书画社”。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汉代陶塑在艺术风格上没有直接继承秦代的具象写实,汉兵马俑较之秦兵马俑,在形式处理上“取大势去繁缛”,不造作不雕饰。这种风格的形成,不是因为汉代生产技术的落后,而是因为受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自然审美观的影响。A.虽然有一种自然朴拙的亲切,但没有了精雕细刻的精致 B.虽然没有了精雕细刻的精致,但反而有了一种自然朴拙的亲切 C.只有没有了自然朴拙的亲切,才会有一种精雕细刻的精致 D.即使没有精雕细刻的精致,也会有一种自然朴拙的亲切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属于选填衔接句的类型,注意从句式和内容上和上下文的联系,题中空格前文是“不造作不雕饰”,是事实,后面用“虽然”,不用“即使”,“没有了精雕细刻的精致”和前文的“不造作不雕饰”语意承接,由此选B。
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5.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画里常写空山,一人观竹听风。人问空山何在,空山即是心中。B.风中孤雁南去,无端生出闲愁。秋山秋水伴我,何人在你心头? C.秋水时深时浅,春色有淡有浓。年年来此树下,心情总是不同。D.关河万里萧索,心中三分寂寥。闲看几枝新花,乱了一本芭蕉。【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漫画的意境的题目,要求选出和漫画内涵最吻合的一项是,注意诗中的意象,A项,“空山即是心中”应该是虚,不应出现在画面中,“年年来此树下”“闲看几枝新花,乱了一本芭蕉”都是实景,画面中应该出现,可是画面中没有,由此选B。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箫洞虚小传 傳占衡
今箫非箫也,盖古“尺八”。近予临川车衮(gǔn)擅其巧,今世称“洞虚子”者是也。衮,戴湖村人,字龙文。幼涉学,凡艺近文史者皆工,而尤妙于竹,凡竹之属皆善,而最善者窍尺八也。自言年七岁,弄俗箫成声,辄恶其声。十岁时得吴市箫吹之,亦不厌已意。然好弥甚,至妨语食。剡(yǎn尖,锐利shàn)刳(kū从中间破开再挖空)刻镂,大变旧法。昼则操造水滨怪石旁,或入幽岫(xiù山洞,山)林樾(yuè路旁遮阴的树;树阴,借指别人的护庇)苍蒨(qiàn,义同“茜”,用以形容草长得茂盛的状貌。)中。当月野霜庭、鸟睡虫醒之际,启塞抑按,未尝去手。一日悟其法,起舞拍床,骂前人聋钝,不闻此妙矣。
顷之,其乡人持一管万里外,遇解音客,购之万钱双绢。自是洞虚子箫闻天下。顾产僻左,足不到吴越歌舞场,客居十指不给。其后俗箫稍稍窃其粗似,丹碧之,名“洞虚”,乱吴市中,暴得直。而真洞虚子家故贫自若也。时澹(dàn)荡以酒人客高门雅士间,语次骂座,众欲殴之。已而闻箫声,满坐皆欢,又相与洗盏更酌。盖其为人如此。
四方之知洞虚子者,至今莫知其何许人也。其箫表里濯治,得议制之妙;无瑕声,无累气,饰以行草秀句,山水渔钓,宫观烟树,人物花鸟虫豸(zhì)杂工,写描勒入神。而其独得之妙在选竹,竹至千尺取十一,盖有柯亭、爨(cuàn)下遗识乎?啸咏之顷,辄以斤锯自随。园公林监或訾(zǐ)病之,好事者赏其僻,不问也。
予尝得二焉,其一潇湘合流,八景分峙,隙间题咏,毫发可数;其一十八尊者图,李龙眠笔、苏子瞻赞、秦太虚记皆具。尝置酒倚琴而吹之,因谓:“子是艺如北方佳人,绝世独立,余粉黛皆土耳。昔人品庾信月明孤吹,然非洞虚箫,宁称子山文乎?”衮大喜,遂别作一枝遗予,彤以一丘一壑,一觞一咏,而题其上云:“青筠欲托王褒赋,明月吹成庾信文。”且曰:“箫之寿计年计十,人之寿计十计百,先生作传,洞虚之寿不可计。敢请!”予笑诺之,因访其利病最要处。衮乃曰:“箫孔下出贯纶者两,宜差后而斜睨,勿作中而径往。”予爱其聪巧绝伦,戏为《箫洞虚传》传之。嗟夫!恐亦如流马木牛,尺寸具诸葛书中,人不能用也。
(选自张潮《虞初新志》,有删节)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启塞抑按,未尝去手 抑:或者 .B.乱吴市中,暴得直 直:价值 .C.园公林监或訾病之 訾:指责 .D.彤以一丘一壑 彤:用红色涂饰器物 .【答案】6.A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A项,抑:吹箫的动作,压。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洞虚子自己介绍说,他在年少的时候就能吹奏市面上的箫,但他并不喜欢那些箫发出的声音。然而他对制箫的痴迷却越来越深,不断地探索着技术的革新
B.洞虚子箫里外都处理得法,吹奏起来音色完美无瑕,气息流畅而不呆滞,用来装饰的书法及绘画都很精美,而最重要的在于所选用的竹子质地优良。
C.作者曾经拥有两支洞虚子箫,一支箫上刻绘潇湘合流、八景分峙的美景及题咏的文字,另一支箫上刻绘李龙眠的十八罗汉图,以及苏东坡题写的赞和秦观作的记。
D.洞虛子清楚一支箫的使用年限不长,人的寿命也有限,而传主的声名却会随着文字而永远流传,所以请求作者为他作传,并主动向作者介绍了箫制作的关键。【答案】7.D
8.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顷之,其乡人持一管万里外,遇解音客,购之万钱双绢。
【答案】8.(1)不久,他的同乡帯着他所制作的一支洞箫到了万里之外的地方,碰到到一个懂得音律的行家,那人用万钱双绢买下那支箫。
(2)恐亦如流马木牛,尺寸具诸葛书中,人不能用也。
【答案】8.(2)(洞虚子的制作方法)恐怕也会像流马木牛那样,制作的尺寸都在诸葛亮书里,但人们就是无法运用。
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解析】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其:代词,他;持:帯着;解:懂得;购之万钱双绢:主语后置句,用万钱双绢买下那支箫;具:详细;用:运用。
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9.根据文本,简要概括洞虚子在为人处世方面的特点。【答案】9.淡泊闲适,直率坦荡。
【解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题,以简答的方式出现,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物象的特征的分析等,注意找到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此题要求概括洞虚子在为人处世方面的特点,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起舞拍床,骂前人聋钝,不闻此妙矣”“顾产僻左,足不到吴越歌舞场,客居十指不给”概括其“淡泊闲适,直率坦荡”的性格特征。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秋夜作 韦庄
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莎庭露永琴书润,山郭月明砧杵遂。
注傍砌绿苔鸣蟋蟀,绕檐红树织蟏蛸。不须更作悲秋赋,王粲辞家鬓已凋。
【注】蟏蛸(xiāo shāo):蜘蛛的一种,脚很长,通称蟢子。飙biāo:暴风。砧杵zhēn chǔ:指捣衣石和棒槌。亦指捣衣。10.请说说诗歌的前三联是如何扣住“早秋”二字展开描写的。
10.首联通过“翠初清”“送轻”写出早秋天气给人“暑半销”的触觉感受;颌联从视听【答案】
两方面,写了早秋的露水和砧杵声;颈联进一步从视听角度写了鳞蛸织网和蟋蟀鸣叫的早秋之景。【解析】这是一道概括诗歌的写景特征的题目,要求概括诗歌的前三联是如何扣住“早秋”二字展开描写的,注意从描写的着眼点分析,首联“署半销”“送轻飙”从触觉的角度着眼,颔联“莎庭露”“砧杵遂”,颈联“鸣蟋蟀”“红树”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着眼,描写“早秋”。点睛:分析诗歌的写景方式注意从顺序、着眼点和艺术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顺序注意高低、俯仰、远近等,着眼点注意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写景;艺术手法注意是动静、虚实、对比、衬托等等表现手法和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式。答题时结合诗句具体的分析。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11.用典。作者借王粲辞家的典故,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感,以及思乡念亲之情。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诗句的作用的题目,要求分析尾联的表达效果,答题时注意从内容、手法和情感的角度切入,此诗的尾联“不须更作悲秋赋,王粲辞家鬓”已凋从手法上看,作者借王粲辞家的典故,从情感上看,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感,以及思乡念亲之情。
四、名句名篇默写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强》)(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史之所学也。(荀子《劝学》)(3)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4)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5)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8)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干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根据上下文默写,注意“栏”“砌”“笃”的写法。
五、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黄宝 聂鑫森
(1)黄宝惨烈的叫声,是在农历冬至节的凌晨突然爆发的。下了一夜的雪停住了,雪光如万道刀光从窗口反射到屋里来,墙上的大挂钟正好清脆地敲了五下。
(2)妻子说:“刘乾生开杀戒了!”
(3)我蓦地坐起来,然后又躺下去,长长地叹了一口气。(4)黄宝必定要死的,我早就预感到了。
(5)昨天傍晚,我走出这栋楼三单元的铁栅门去散步。在刘乾生杂物间的门外,有一个用小木杉支起的三角架,这个“绞架”当然是为黄宝准备的。
(6)刘乾生看见我,尴尬地搓搓手,说:“明日冬至哩。厂长的爹七十大寿哩,我……没别的送,就送这条狗吧。”
(7)黄宝摆着尾巴跑过来,眼里分明有泪。
(8)我解开一个小塑料袋,把切好的香肠倒在雪地上。黄宝低低地叫喚了一声,然后大口地嚼起来。
(9)我转过脸走向庭院中。往常,黄宝在吃过这些美食后,都会欢叫看跟上来,陪着我散步。但这次没有!我回过头去,看见黄宝吃完后,又回到刘乾生的身边,去嗅主人的裤脚。
(10)黄宝的叫声渐小渐弱,然后戛然而止。(11)我是先认识黄宝,尔后才认识刘乾生的。
(12)在一个初秋的早晨,天刚蒙蒙亮,我出门去散步。顺便提着垃圾袋朝墙边那一排塑料桶走去。突然一条黄毛土狗跑了过来,不停地摇着尾巴,眼巴巴地望着我,嘴边流着涎水。它眼神里透出的恳求感染了我。我从大塑料袋里,翻寻出那个专装肉骨头的小塑料袋,解开口子,放到地上,然后我去散步了。
(13)十分钟后,我觉得身后有了动静,一看竟是这条黄毛土狗跟来了。刚刚走到后院,斜刺然蹿出一条不大不小的狼狗,张牙舞爪地吼叫着。老实说我有些慌乱。黄毛土狗飞快地从我身后跳到前面,大张着嘴,露出两排利齿,愤怒地嘶吼着,逼得那条狼狗慢慢地往后退去。在这一刻,我对这条黄毛土狗,有了极好的印象。
(14)以后我毎次下楼,如果塑料袋里没有肉骨头,就会切好一截香肠。黄毛土狗吃过后,会陪着我在庭院中一圈一圈地散步。
(15)后来我知道了它的名字叫黄宝。(16)因为认识黄宝,所以对它的主人也开始留心打听起来。
(17)黄宝的主人叫刘乾生,住在这栋楼二单元二层靠右边的一个两居室里。他是城东一家中型锻压机厂的工人,是个锻工。这厂是个特困企业,常常发不出工资。眼下正在搞改制,他能否继续留用还是个未知数。老婆早几年和他分手了,另找了个开小饭馆的老板过快活日子
(18)去了,把一个读初中的儿子扔给了他。刘乾生当然买不起这里的房子,是房产商开发这块地皮时,拆迁了他一栋土砖瓦房,将一套两居室和一个杂物间赔偿给了他。
(19)黄宝就孤零零地住在一楼的杂物间里,里面空空荡荡的,刘乾生有时带一点剩饭剩菜倒在杂物间门边的破盆里,有时什么也没带。因此,黄宝常常处在一种饥饿之中,这栋楼的人,都觉得黄宝太可冷了,出门时总带些肉骨头和拌了肉汤的米饭,倒进那只破盆里。出于条件反射,黄宝一听见铁栅门响,就会欢叫着跑过来,那是它最快乐的时候。
(20)黄宝一天天长高长壮了。
(21)有一个傍晚,黄宝跟着我散步走到社区门口时,正碰到刘乾生下班回来。萧索的秋风里,他的脸色很憔悴,矮矮墩墩的身子显得很沉重。他对我笑了一下,然后问:“我听说你是写文章的,你认识我们厂长吗?他将来肯定是董事长,权力大着哩。”
(22)我摇了摇头。
(23)他叹了口气,说:“幸亏我早打听到了他爹的寿诞是哪一天,老爷子平生特爱吃狗肉。”(24)说完,竟自走了
(25)书房里,空调呼呼地吐着热风。大概是八点多钟的样子,我听见有人敲门。我走出书房,踱到大门后,从猫眼里往外望去。竟是刘乾生,手里提着一腿狗肉。我觉得心里非常难受,便又蹑手蹑脚回到了书房,任敲门声断断续续地响。
(26)刘乾生终于走了。
(27)傍晚,我下楼散步的时候,雪下得挺大。黄宝住的杂物间的门关紧了,雪地上洁白如故。
(28)住在这栋楼的几个邻居居,不知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围聚到我身边。他们的脸上积淀着愤懣,七嘴八舌地说起来。
(29)“黄宝被他杀了,哪个忍心吃黄宝的肉!”(30)“刘乾生心很,不可交。没有人会再理他。”
(31)我什么也不想说,什么也不想听,一转身,走向漫天风雪中。(32)这栋楼的人真的不再搭理刘乾生了。
(33)到春节前夕,我听说刘乾生在改制后企业留用人员的红榜上名落孙山,厂里以三万元的低额款买断了他的工龄。按规定,满了45岁的人才不再留用,刘乾生还差三个月哩。
(34)我决定去看望终日缩在家里不敢出门的刘乾生,他应该得到更多的同情和关爱。
(选自《最后的绝招》,有删改)13.简要分析第一段的作用。
【答案】13.黄宝的叫声突然爆发,设置悬念,引出下文黄宝和刘乾生的遭遇;雪光的描写渲染了惨烈的气氛,烘托了我内心的震动动有悲伤。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语段的作用的题目,要求回答第一段的作用,注意从语段的内容、手法和结构的角度分析,此段从内容上看,写黄宝的叫声突然爆发和雪光;从结构上看,黄宝的叫声突然爆发,设置悬念,引出下文黄宝和刘乾生的遭遇;从手法上看,雪光的描写渲染了惨烈的气氛;从内容上看,烘托了我内心的震动和悲伤。
点睛:分析语段的作用,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
14.小说画线语句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答案】14.表现了我对黄宝之死的悲伤,对刘乾生的厌恶;还表现了刘乾生对我的讨好,以及内心的犹豫、愧疚和矛盾挣扎。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的题目,要求分析“我觉得心里非常难受,便又蹑手蹑脚回到了书房,任敲门声断断续续地响”体现人物的什么心理,注意根据前文的情节,自己刘乾生拒之门外的原因等,分析心理感受,主要是“悲伤”“厌烦”“内心的犹豫、愧疚和矛盾挣扎”。15.小说对刘乾生的刻画大量运用了侧面描写,请结合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答案】15.从黄宝的生活境遇侧面展现了刘乾生落魄的生活,并表现出他性格的冷漠;从我对刘生既厌恶又同情的态度,侧面体现了刘乾生人格的卑劣和身份的卑微;从邻居对他的评价,側面表现了他被人鄙弃的境地。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塑造人物的手法的题目,要求回答小说如何通过运用侧面描写刻画刘乾生的性格特征的,侧面描写一般有环境的烘托,其他人物的烘托等,此题注意要是通过次要人物的烘托来表现主要人物的特征,具体为:从黄宝悲的悲惨境遇侧面展现了刘乾生落魄的生活,并表现出他性格的冷漠;从我对刘生既厌恶又同情的态度侧面体现了刘乾生人格的卑劣和身份的卑微;从邻居对他的评价側面表现了他被人鄙弃的境地。
16.有人说小说最后一段可以省去,对此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
【答案】16.不可以省去。最后一段与前文“我”不想说也不想听邻居的议论相呼应,使情节更加完整;终日缩在家里不敢出门又体现了刘乾生的可怜之处,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我决定看塑刘乾生表达出对草根命运的同情,丰富了主旨。
可以省去。黄宝命运起因就是刘乾生改制事件,以刘乾生在改后的结果为结尾,情节已经完整;刘乾生杀狗送给厂长却没有得到留用,极具讽刺意味;以此结尾,戛然而止,出人意料,引发读者思考。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文章的结构的题目,要求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是否可以省去,答题时首先明确观点,然后结合文章的结构,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等角度分析原因,如,不能删掉,然后明确理由:从结构看,最后一段与前文“我”不想说也不想听邻居的议论相呼应,使情节更加完整;从人物的塑造看,终日缩在家里不敢出门又体现了刘乾生的可怜之处,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从主旨的角度看,我决定看望刘乾生表达出对草根命运的同情,丰富了主旨。
六、现代文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厚度 温度 气度
n)赵峰旻(mí①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这是《西游记》的开篇诗,每当提起中华文化,人们往往要从“盘古开天地”说起。这源于它既标志着中华儿女征服自然的精神气魄,又可借此厘清上下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来龙去脉。
②《三五历纪》记载:人类历史太初,没有天,没有地,世界混沌黑暗中,孕育出大力神盘古,神斧一挥,天扇地裂,轻的气往上浮,成为天,重的气往下坠,成了地。盘古像一根擎天大柱,顶立于天地之间,阻止天地重归混沌,一万八千年之后,天变得极高,地变得更厚,盘古也累倒了,身体变成了高山、河流、草木等自然物体,成为天地间最伟大的神。
③盘古开天辟地只是人类成长的开始,这种成长,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前行,中华文明的渐渐演变,走向了一个博大,深厚,值得憧憬的漫长过程。学者认为,中华民族有“三十万年的民族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国家史”,是世界公认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
④人类一旦接近了历史,就接近了文明,而是能证明华夏文明标志的莫过于城,青铜和文字。河南淮阳一座黄帝时代的古城遗址考古,发现了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而与甲骨文一脉相承的“陶文”距今约有五千年,我们可以从距今约五六千年龟甲上的河图和洛书中去寻根问祖,可以从“河洛文化”的历史脉络中,触摸中华文化的温度。
③中华文化就像一堆篝火,在文明中不断扩大,历经尧、舜、禹,走过夏,商、周,日臻成熟,不断发光。尤其自西周建立礼乐文明之后,穿过春秋,越过汉唐与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齐鲁文化、楚文化等,这些地域文化共同组成了中华文化早期的主体——华夏文化。而湖南城头山遗址发现距今六千多年的古城和祭坛,以及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遗址的文明程度,又将华夏文化上推五千年以上。
④盘古开天地“一日九变”。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与时俱进,精进求变,自由翱翔和于“秦皇汉武”“唐诗宋词”“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的天地里,传导着盘古开天的饱和力量。这种力量凝聚成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经过岁月淘洗之后,变得更加深厚,这种深厚力敌千钧。
⑦人的力量变得更加强大,文化的触角变得更加犀利,影响力也变得日益壮大。诸子百家文化思想作为中华文化经典,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等诸多文化大融合,中华民族文化精华更加融入人的内心、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达到天人合一的极致。
⑧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诞生,美国等欧美国家也相继开设孔子学院,汲取儒家哲学精髓,中华文化在东南亚地区以及全球开枝散叶。
⑨以神话开头的世界,为人类留下意志力的骄傲。当神话走向现实,蓄积了几千年文脉温度的古老中国,一下子有了文化厚度、精神气度。变得离天空更远,离苍生更近。
选自《烟火流年》,有删改)17.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答案】17.首先,以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引出话题,阐明中华文明渐渐演变走向深厚的过程;接着,从多个方面论述了中华文化在岁月中变得更加深厚,更有温度,更具力量;最后总结有厚度的中华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文章的结构的题目,要求回答本文的论述层次,答题时要提炼段落的内容,然后进行相应的归纳,注意各段落之间的联系,同时注意文中的句子,尤其是“盘古开天辟地只是人类成长的开始,这种成长,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前行,中华文明的渐渐演变,走向了一个博大,深厚,值得憧憬的漫长过程”是文章的观点,“变得离天空更远,离苍生更近”是其意义和影响,中间的段落具体的论述“中华文化在岁月中变得更加深厚,更有温度,更具力量”。18.文化厚度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哪些意义?请简要分析。
【答案】让中华文化拥有了一个博大、深厚、值得憧憬的漫长过程;并从中触摸到文化的温度,使文明不断扩大融合;让中华文化与时俱进,精进求变,更加有气度,有力量。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文章的观点的题目,要求概括文化厚度对中华文化的发展的意义,答题时注意根据文章的重点句子概括,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这种成长,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前行,中华文明的渐渐演变,走向了一个博大,深厚,值得憧憬的漫长过程”“以从‘河洛文化’的历史脉络中,触摸中华文化的温度”“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与时俱进,精进求变”“经过岁月淘洗之后,变得更加深厚,这种深厚力敌千钧”“诸子百家文化思想作为中华文化经典,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等诸多文化大融合”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信息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19.请结合文章阐述文末“变得离天空更远,离苍生更近”的内涵。
【答案】中华文化从神话走向现实;变得更有温度,更接地气;也更融入了人的内心和灵魂,天人合一。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句子含义题目,注意句不离段的原则,同时注意句子的位置,词句在文章的结尾,注意和主旨的联系,此题可根据本段和上文的句子“当神话走向现实,蓄积了几千年文脉温度的古老中国,一下子有了文化厚度、精神气度”“中华民族文化精华更加融入人的内心、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达到天人合一的极致”概括句子的含义。
七、写作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个人,可以高到云层里,也可以低到泥土里。愿你高到云层时,还会想到泥土的气息;也愿你低到泥土中,还会留有云层的味道。
【答案】不忘初心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小时候,总是对着星空许愿:我一定要成为一个好学生!至今依旧妈妈所说的那句话:即使路在坎坷,即使有再多风浪,记得你最初的决心,奋力拼搏,就算是失败,也要漂漂亮亮地下台!
长大以后,现实泯灭了童真,梦想逐渐被抛在脑后,不知不觉中,我与梦想背道而驰,直到那一天,翻开幼师的笔记本,用幼稚的字体写下的梦想和母亲的话语,我猛然醒悟,我为何会变成这个样子。
第二天,到了学校,考试的试卷安安静静的躺在桌面上,不及格的分数令我大脑一阵空白,我已经堕落成这个样子了吗?我心中暗想。大家来看啊,他又是不及格,只会拖班平均的废物!是啊是啊,从开学到现在基本没及格过。这种人留在学校干什么?直接去捡垃圾算了。一句句话像尖刀般撕扯开我的心房,血流不止,算了,不是早就习惯了么,我苦笑。你就甘心堕落吗?老师略微有些严肃。我想起了妈妈的话,我怎能甘于堕落?我还有理想,我还有决心!我我我会加油的!一咬牙,我这样说。嗯,我期待你的表现。老师笑笑。后来的日子里,我每日熬夜恶补以前的知识,已经堕落了一次,我又怎么再次忘怀最初的决心?考试成绩公布的那天,我终于第一次及格了,用决心拿回来属于我的荣耀,终于觉得了一些成就。妈妈的话,依旧被我牢记在心底,在放松懈怠时,给我警醒;在我沾沾自喜时,给予警报;在我失败丧气时,给予鼓励。
不忘初心,我又怎能忘却最初的决心?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要畏惧,不要退缩,路上有荆棘,我们便劈荆斩棘。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尽全力拼搏,即使是输!不忘初心,成功,永远是留给有决心的人!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就一句话,“一个人,可以高到云层里,也可以低到泥土里。愿你高到云层时,还会想到泥土的气息;也愿你低到泥土中,还会留有云层的味道。”注意抓住句子中的词语“云端”“泥土”和“气息”“味道”,前面的两个词语讲的是“位置”,后面讲的是“本质”“品行”。由此立意为“位置的改变不意味着本质的改变”;“位置变化不要影响本质”“不忘初心”等;还可以立意为“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有点”等问题。行文时注意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论述,论述中要照顾两个方面,“云端不忘泥土”“泥土不忘云端”,不要只说一个方面。可结合当下的“不忘初心”等鲜活事例进行论述,使文章有一定的深度。
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注意抓住“云端”和“泥土”的象征意义分析立意。
盐城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 附加题
(总分:40分 时间:30分钟)
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先生注于诗文无所不工然尚未尽脱古人蹊径平生著述自以乐府为第一词人甲乙宋人早有定论。惟张叔夏病其意趣不高远。然宋人如欧、苏、秦、黄,高则高矣,至精工博大,殊不逮先生。故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南宋唯一稼轩可比昌黎,而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昔人以耆卿比少陵,未为犹当也。
(选自《人间词话》)
【注】先生:即周邦彦。
【注】耆卿:柳永。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孝惠皇后族孙,授右班殿直。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终老。晏几道(1038年-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汉族,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大历十才子”是指活跃于大历时期的一个诗歌群体,其称号及所指人名最早见于姚合的《极玄集》:“李端,字正己,赵郡人,大历五年进士。与卢纶、吉中孚、韩翃(hóng)、钱起、司空曙、i)苗发、崔峒(tóng)、耿湋(wé、夏侯审唱和,号十才子。” 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处).5..先生于诗文无所不工然尚未尽脱古人蹊径平生著述自以乐府为第一词人甲乙宋人早有定论。【答案】21.先生于诗文无所不工/然尚未尽脱古人蹊径/平生著述/自以乐府为第一/词人甲乙/宋人早有定论。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22.“欧、秦似摩诘”一句中“秦”指______,“摩诘”指__________。【答案】22.(1)秦观
(2)王维
【解析】此题考核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此题要求答出“欧、秦似摩诘”中的“秦”“摩诘”分别指谁,注意根据记忆答出秦观、王维。
23.作者认为“昔人以耆卿比少陵,未为犹当也。”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答案】23.周邦彦作品本身精工博大,以宋词和唐诗比,柳永(耆卿)只可和白乐天比,而词中老杜,则非周邦彦不可。
【解析】这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要求回答作者认为“昔人以耆卿比少陵,未为犹当也。”的原因,回答此类题目一般要根据文中的句子概括,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耆卿似乐天”“而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概括答题要点。
二、名著阅读题。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呐喊》中《**》的主人公七斤住在农村,作品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五四时期中国农村破败的真实情景,深刻提示了危机背后的社会危机。
B.《老人与海》中的男孩曼诺林的形象与老人的形象是不可分割的,他既是老人经历的见证者,也是老人的精神传人。
C.“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茶馆》中唐铁嘴的这段话揭露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精神毒害。
D.《欧也妮·葛朗台》中,因为看上了葛朗台女儿欧也妮的品貌,公证人克罗旭和银行家德·格拉桑经常出入葛朗台家。
E.觉新是巴金《家》中高家的第三代“觉”字辈的大少爷,觉新的亲事最终是由他父亲用拈阄的办法决定的。【答案】AD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中外名著的能力。名著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的作家、作品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题中A项,《呐喊》中《**》的背景是辛亥革命后的乡村;D项,“因为看上了葛朗台女儿欧也妮的品貌”错误,是因为看上了葛朗台女儿欧也妮的家产。
《**》的主人公七斤住在农村,靠撑船度日,经常来回于鲁镇与城里之间,•因此知道这些时事。七斤在辛亥革命时剪了辫子,然而“皇帝坐龙庭”(即复辟)了又要辫子了。作品通过七斤家庭剪辫子**,表现了农村封闭落后,气氛灰暗,从而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经常出入葛朗台家门的客人有他的放债公证人克罗旭和银行家台·格拉桑,他们巴结葛朗台的原因是:为了欧也妮·葛朗台金钱和赔嫁。25.简答题
(1)《红楼梦》第30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中“双敲”指什么?“痴及局外”指什么?
【答案】(1)宝钗借靛儿来找扇子,发泄对宝、黛的不满;宝钗又借“李逵负荆”,讽刺宝、黛。宝玉看到蔷薇架下龄官划“蔷”字,产生同情恻隐之心;宝玉在自己雨中浑身湿透的情况下,还舍不得龄官。
(2)《三国演义》中,“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是指哪三件事?
【答案】(2)第一,只降汉帝,不降曹操;第二,两位嫂嫂请给俸禄养赡;第三,但知刘备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中外名著的能力。名著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的作家、作品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此题考核《红楼梦》和《三国演义》的情节,要求回答《红楼梦》中“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中“双敲”和《三国演义》中的“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是指哪三件事,注意根据原文的内容作答。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是人格的流露,一个文人先须是一个人,须有学问和经验所逐渐铸就的丰富的精神生活。有了这个基础,他让所见所闻所感所触借文字很本色地流露出来,不装腔,不作势,水到渠成,他就成就了他的独到的风格,世间也只有这种文字才算是上品文字。除着这个基点以外,如果还....有什么资禀文使文人成为文人的话,依我想,一是对于人生世相的敏感。事事物物的哀乐可以变成自己的哀乐,事事物物的奥妙可以变成自己的奥妙。“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精神”,有了这种境界、自然也就有同情,就有想象,就有彻悟。其次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语言文字是流通到光滑污滥的货币,可是每个字在每一个地位有它的特殊价值,丝毫增损不得,丝毫搬动不得,许多人在这上面苟且敷衍,得过且过,对于语言文字有敏感的人便觉得这是一种罪过,发生嫌憎。只有这种人才能有所谓“艺术上的良心”,也只有这种人才能真正创造文学,欣赏文学。诗人济慈说:“看一个好句如一个爱人。”在恋爱中除着恋爱以外,一切都无足轻重;在文艺活动中,除着字句的恰当选择与安排以外,也一切都无足轻重。在那一刻中(无论是恋爱或是创作文艺),全世界就只有我所经心的那一点真实,其余都是虚幻。在这两种敏感之中,对于文人,最重要的是第二种。古今有许多哲人和神秘主义的宗教家不愿用文字泄露他们的敏感,像柏拉图所说的,他们宁愿在诗里过生活、不愿意写诗。世间也有许多匹夫匹妇在幸运的时候中偶然发见生死是一件沉痛的事,或是墙角一片阴影是一幅美炒的景象,可是他们无法用语言文字把心中的感触说出来,或是说得不是那么一回事。文人的本领不只在见得到,尤其在说得出。说得出,必须说得“恰到好处”,这需要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有这敏感,他才能找到恰好的字,给它一个恰好的安排。
(选自朱光潜《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有删改)
26.“上品文字”的特征有哪些?请依据文本简要概括。
【答案】26.来自作者的真实体验,是本色的表达,有独到的风格。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文中词语的含义的题目,要求概括“上品文字”的特征,答题时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作答,此题根据文中的句子“他让所见所闻所感所触借文字很本色地流露出来,不装腔,不作势,水到渠成,他就成就了他的独到的风格”概括“来自作者的真实体验”“是本色的表达”“有独到的风格”等要点。
27.“看一个好句如一个爱人”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27.文人要有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在文艺活动中,除着字句的恰当选择与安排以外,一切都无足轻重;表现了文人对语言的执迷。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文中的句子含义的题目,要求概括“看一个好句如一个爱人”在文中的含义,答题时注意句不离段的原则,还要结合语句的位置作答,此题可根据文中的句子“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在文艺活动中,除着字句的恰当选择与安排以外也一切都无足轻重”概括句子的含义。
28.请结合文章谈谈如何才能“使文人成为文人”。
【答案】28.须有学问和经验所逐渐铸就的丰富的精神生活;具备对于人生世相的敏感;有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能给文字一个恰到好处的安排。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文章内容的题目,要求结合文章谈谈如何才能“使文人成为文人”,答题时注意筛选文章的相关要点,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作答,此题可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须有学问和经验所逐渐铸就的丰富的精神生活”“对于人生世相的敏感”“需要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有这敏感,他才能找到恰好的字,给它一个恰好的安排”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第五篇:江苏省盐城市龙冈中学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盐城市龙冈中学20117>2012学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201111 试题命题人一基础知识27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胚胎pēi 罟师zhān 玉醅pēi 日啖荔枝dàn B谂知shěn 逶迤wēi 缱绻juǎn 呱呱坠地guā C逾垣yuán 鹰隼sǔn 紫绡xiāo 口占一绝zhàn D栏楯shǔn 龟裂jūn 妊娠chén 面面相觑q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修茸 斑驳 愠色 蝇头微利 B膏粱 晦朔 优渥 永葆青春 C枯槁 纹身 濒临 铤而走险 D缺憾 暮霭 裨益 姗姗可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僵化或保守是庸人的另一种性格他们对那些富有朝气的人吹毛求疵 B当你的诚实和善良受到恶意的怀疑当你所最最轻视的不学无术的流氓无赖卑鄙小人耀武扬威颐指气使时谁能不失望不气冲斗牛不恨不得拼一把呢 C慢慢你就变质了变成被趋炎附势的小人培养出来的自以为是的大哥大了 D近几年铁路的发展非常迅猛许多大城市之间每天都至少开通一班次城际列车朝秦暮楚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奢望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近日《规范汉字表》即将出炉的消息引起关注专家表示汉字表公布后乱取名取怪名的情况将得到遏制 B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公民行使表达权监督权知情权和参与权的重要渠道 C鲁迅先生的精神在今天依然没有过时依然为人们提供了观察世界的可贵的角度而《鲁迅全集》因为已经出版多年所以现在需要重新出版 D历史证明了一个真理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从民族的进步中得到补偿正是深重的灾难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百折不挠自强不息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西厢记》是明代著名的戏曲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讲述的是书生张珙与相国小姐崔莺莺之间的爱情故事故事的部分来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莺莺传》 B莎士比亚是英国著名的剧作家诗人他的代表作四大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家喻户晓 C《楚辞》是战国时屈原的诗歌总集屈原出身为楚国贵族楚顷襄王时被放逐沅湘流域终因理想无从实现遂投汨罗江自杀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年的历史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这奠定了后世写正史的体例 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C则仆偿前辱之责 D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A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B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D以五百岁为春 8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稽考证 B妪先大母也乳二世 乳喂养 C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咸全都 D后五年吾妻来归 归回家 9下列句子中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客有吹洞箫者 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C安能以身之察察 D《齐谐》者志怪者也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童区寄传 柳宗元 柳先生曰越人少恩生男女必货视之自毁齿①以上父兄鬻卖以觊其利不足则盗取他室束缚钳梏之至有须鬣者力不胜皆屈为僮当道相贼以为俗幸得壮大则缚取幺弱者汉官②因以为己利苟得僮恣所为不问以是越中户口滋耗少得自脱惟区寄以十一岁胜斯亦奇矣桂部从事杜周士为余言之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 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③二岁而计杀二豪岂可近耶 注①毁齿小孩换牙指七八岁②汉官汉族官员边境地区多是派汉人做官③秦武阳战国时燕人十三岁杀人后作为荆轲的副手刺杀秦王未成被杀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是越中户口滋耗
耗减少 B贼易之对饮酒 易轻视 C大府召视儿幼愿耳 愿老实 D童微伺其睡
伺伺候 1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苟得僮恣所为不问
某所而母立于兹 B父兄鬻卖以觊其利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C桂部从事杜周士为余言之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愿以闻于官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区寄所以能够自救在于利用了敌手麻痹大意低估对方的智力和胆量的弱点 B再被贼人抓获后区寄危在旦夕但他用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打动强盗的心不仅保住了性命而且再次留下了杀贼逃脱的可能 C本文中作者通过一个牧童被劫的故事揭露了掳掠儿童贩卖人口的社会现实并且说明在残害人民这一点上官匪本是一家 D区寄机智勇敢他伪儿啼哭就刀就火绝绳连杀二贼哭叫报官等等这些都是一般孩子难以达到的虽是传记但是可以看出本文虚构的成分居多 13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3分 译文
2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计杀二豪岂可近耶3分 译文
3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4分 译文
三诗歌鉴赏8分 1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晚秋① 〔唐〕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1诗题为齐安郡晚秋诗中的哪两个意象可以看出是晚秋季节2分 答 2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答
3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诗人的用意何在3分 答
四默写8分每个空格1分 151文章憎命达 《天末怀李白》 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朝不虑夕《陈情表》 3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 《逍遥游》 4借书满架 冥然兀坐万籁有声《项脊轩志》 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亦欲以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 7夕阳古道无人语 《长亭送别》 8______________ 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陈情表》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走
失在纳西文字中
富遐 ①与丽江古城的邂逅是在薄暮时分沐浴着夕阳的余晖走进古城古老的墙深沉低语仿佛处处藏着精灵轻轻触碰便会有故事抖落
②从城门走进四方街那些通往小街的路口仿佛一下让人迷失不知该从哪条路起步好在担心是多余的随便选一个路口进入都不会迷失方向因为丽江的水是有灵性的她完全充当了导游角色水的方向就是人想要去的方向
③老街顺地形而建斑驳且略有些倾斜小桥下流水依依和着脚步的节拍轻吟浅唱与这宁静截然不同的是那些沿街的小商品铺子堆满了各种充满纳西风情的商品那些散发着浓郁民族气息的纳西头巾驼铃木刻和叮当作响的银饰最得游客们的喜爱于是被这热闹吸引了的便沿街一间间地欣赏把玩下去而依旧喜欢那平静风景的也便怡然自得地渐行渐远或摄影或写生享受一份原始的洒脱
④而我则是在一幅幅纳西手艺人的字画中渐渐迷失了方向模糊了时空概念的浏览小街图文并茂的纳西版画烫画木刻画的同时我被一家名叫纳艺人的刻印店所吸引这个略显拥挤的店铺里摆满了款式各异大小不一的石头应游人所需把名字或经典妙词感悟小语刻在石头上随你到天涯海角我把自己的名字写给了纳西艺人并让他写出纳西文字后予以图解他写的富字是一口精致的小锅锅内有米粒还冒着热气意寓不愁吃喝表示富裕而遐字则是一个意象的脑袋在思考青烟缭绕表示思索后而又浮想联翩刻印仅用了一会儿我却在小店驻足了一小时之久
⑤而后我又让艺人刻下了另一方珍爱一生的石印爱的写法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牵着手中间是一颗心P的样子表示读音这是我见到过的最美的象形文字我把这些精美的石刻小心包好揣在怀里仿佛拥有了一个永久的秘密
⑥望着如此丰富而生动的纳西文字品味着素朴的东巴文化我陷入了沉思不经意间远离了人群就暂且把自己弄丢一回吧一个人在陌生的古城中丢失了也不必在意太阳升起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