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届一轮复习 议论文语言 教案(全国)
2018届一轮复习
作文
教案(全国)
目标明讲
1.了解高考议论文命题规律及写作要求。2.掌握高考议论文写作方法。考点四:语言 【真题回放】
1.【2016年高考上海卷】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答案】
以人为鉴知得失
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过于相信自我,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唯我独尊的思想在作祟,二是自己只看到了自己能看到的和想看到的东西.
古代的大部分帝王,对待忠心耿耿进谏的忠臣,往往表现出不可思议的残暴.就连一代明君唐太宗,有时也对逆龙鳞的魏征恨得咬牙切齿。我们普通人呢?一听到反对意见,轻则脸红脖子粗,怒目相向,重则拍案而起,反唇相讥,甚至拳脚相加,由“文斗”到了“武斗”。这就难怪,想听意见,却只能听到赞歌了。
中国有句俗话,叫“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多通俗,又是多深刻的话呀!一个人纵有三头六臂,也不能包打天下。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思想是有限的,一个人的创造也是有限的。毛泽东同志在谈到“群众路线”时,曾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赞歌不能算意见,随声附和也没有多大价值,最有用的应该是指出错误的意见。三峡工程的决策者,面对记者说出了一句朴实而深刻的话:“对三峡建设来说,最有价值的是反对者的意见。” 国外的很多企业家,为了让员工畅所欲言,经常组织一些“漫谈会”,鼓励大家“胡说”,从中寻找思维的火花。他们规定,不管是谁提出想法,不管提出的想法有多么可笑,是多么不可思议,大家都必须鼓掌欢迎,并齐喊“很好,很好”。为了听取意见,他们可谓用心良苦啊!每天我们都要照镜子,看看我们穿着是否得体,脸上是否有灰尘。那么,我们道德上的灰尘怎么发现?我们思想上的不足怎样找到?我们创意上的失误怎样避免?不难,别人就是一面最好的镜子,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解析】 会把公交车上的位置让给老人,因为我们期望在别人眼里是有礼貌的,有教养的;到一个新班级上学,我们会注意新同学的一言一行,模仿他们待人接物的态度和方式,以免懵然无知中触犯众怒。
③过度在意他人评价总是会让人患得患失,是不自信的表现。特别在意别人的负面评价,会让一个人无所适从,情绪低落。人,不管何时都要做到自信而不自负。
④可以几种观点兼而有之,少于侧重即可。也可以从如何评价他人,或看待被评价的他人方面来考虑。评分标准
一类卷: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
二类卷: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卷:(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比如本则材料就可以抓住“评价”来做文章。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2.【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与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答案】
语文素养来自生活
现实生活里,每个人都免不了要与语言文字打交道,或表达情感,或交流工作,或提出诉求,等等,从出生之后的咿呀学语,到学校里的语文课,再到进入社会后的语言、文字学习和水平提高,语文让既必不可少又一生受用,谁都不能等闲视之。
语文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语言素养说到底还是来自生活里,为更好地生活而提高,在生活的实践中提高。课堂是我们生活的关键部分,从课本上“依葫芦画瓢”,当然是必须的,校园里朗朗读书声,见证着我们对语文知识的饥渴、熟练掌握语言技巧的执著;但课本知识终究只是基础的,有限的,要真正丰富语文功底,提高语文素养,就不能不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去“大生活”里汲取更加丰富的营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当然还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首选,甚至可以说是捷径,毕竟,善于学习、接受间接经验,才可以让我们更迅速地适应生活、提升自己。从高尔基“爱孩子,是母鸡都会的事儿”,我们可以真切地领略到来自生活的比喻何等生动、贴切;从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日得秋霜”,我们可以由衷地感受到生活里语言的精彩、文字的魅力、表达的境界„„
阅读,是学习,是积累,也是模仿,要有形成自己的特色语言、个性文字,当然不能总是嚼别人吃过的馒头,而必须自己沉到生活里去,感受、体验、尝试、磨炼,追求自己的原创、个性、风格和高度,否则,就永远只能停留于别人和前人的水平,而不可能有所突破、有所进步,不可能适应发展了的情境,体现生活的多元化和多姿多彩,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升语文素养,最关键的一点或许就是热爱生活。
语文素养来自生活里,生活永远是语文知识不竭的源泉。爱生活,我们的语文水平才不至于贫乏、干瘪;爱生活,我们的表达和创造欲望才更强烈、多维;爱生活,我们也才会真正体味到语文素养带给我们的种种精彩。【解析】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本题中,材料中明确要求“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这其实是给出了立意的方向。【规律探秘】
2016年高考从各省市命题来看,文体没有固定的要求,基本是考纲的规定,能写记叙文和议论文,议论文对语言的要求是:语言通顺、严谨、深刻、有文采,书写规范,标点正确。2017年高考仍会沿袭2016年命题特点。【知识梳理】
议论文的语言应具有如下特点:
1、准确、严密。
遣词选句,要能够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现实,表达自已的观点,做到不夸张,不缩小,不会引起歧义。
2、概括、简练。
记叙文的语言,要生动活泼,具有很强的形象性;而议论文的语言,则要力求概括、简练。所谓“概括、简练”是指叙述事实论据,要简单扼要;不能像记叙文那样细叙、详绘,有头、有尾,有细节,有描写。又应该善于归纳事物的共同特点,用简练的话表达出来。
3、朴实、明白。
写议论文应努力用自已的语言,来表达自已的观点,力求通顺明白;不要装腔作势,不要说套话、空话。用“口语化”,写得朴实、明白。
4、鲜明、生动。议论文要求语言鲜明,应做到能表示鲜明的观点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议论文要求语言生动,是指证语言的形象性和具体性,也就是语言的文学色彩。议论文主要靠逻辑力量的气势,但语言的生动,也有助于论证力量的加强。要生动形象,就不能枯燥地说教,板着面也讲道理。优秀议论文的语言,不仅发挥逻辑力量进行论证,寓理于具体形象之中,使抽象的论题具体化、生动化,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语言诙谐,涉笔成趣,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道理,有时比直截了当地说理,更易被人接受。——这就需要讲究幽默讽刺艺术。诙谐幽默的语言,不但可使本来很枯燥的结论,变得生动有趣,而且还会产生强大的逻辑力量。【方法指导】
1.熟悉高考,掌握规律。
历年高考作文是目,尤其是适合写议论文的作文是目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写作试题(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和各省市高考优秀作文的反复研究,可以了解高考对议论文语言的要求,掌握高考试题命制规律,提高复习效率。
2.强化阅读,积累优美文段。
扩大阅读,包括教材,名著、时文,甚至每次练习时所用的文本材料。通过大量阅读,筛选并积累可用作议论文写作的优美文段,并将所积累的优美文段分类整理,形成自己的素材库。
3.关注生活,学习鲜活生动的语言。
从近几年高考来看,写作命题注重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多涉及一些热点问题,因此,作文中需要大量的鲜活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复习中注意观察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学习有个性的、能体现时代进步与发展的语言,力求在写作中做到个性突出,语言生动。
4.加强写作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加强写作训练,包括议论文写作的整体训练,也包括对文段的仿写训练。通过整体训练,可以使写作的议论文语言通顺流畅;通过对优美文段的仿写训练,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效提高语言文采。
5.掌握写作议论文增加语言文采的几种方法:(1)句式参差,使议论充满韵律。
一篇优秀的议论文,语言表达必然详略得当、长短参差。如果一篇议论文,全用整句,会显得呆板;全用散句,则会缺少气势。如果整散集合、长短交错,在整齐中求变化,于对称中显错落,必能使议论充满韵律之美。
如下面《阅读是一种孤独》一文的片段:
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当我们捧读一本书,徜徉在字里行间时,我们与文本对话,与书中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这时我们需要清幽的环境。嘈杂的环境固然也能读进去,但很难走出来。阅读需要一个宁静温馨的氛围,一个无人打扰的“世外桃源”。曾记否,更深人静、细雨如丝的夜晚,我们坐在椅子上,品一杯香茗,与书相拥,思绪在文字间游走,情感在文字间跌宕,这样的夜晚是何等惬意!曾记否,在孤灯相伴的夜晚,读孔孟言、悟李杜诗、品刘墉文、赏清玄章,积智慧之沙建文学之宝塔,感悟文学之纯美,悟得人生之真谛,这又是何等酣畅!
这段饱含情感的议论,长短句交错使用,充满了韵律之美。(2)善用修辞,让议论形象活泼。
精彩的议论一定是形象活泼的,它拒绝人云亦云的陈词滥调,讲求生动鲜活的思想展示。新颖活泼的议论文字可以使其文质兼美,情理并具,可以使逻辑力量得到强化。
①运用排比,增强议论气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来说理、议论,可以直接表述自己的观点;也可以用于证明某种观点,把意思论述得更周密、更透彻,增加议论的力量;还可以用来抒怀,把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使之读起来痛快酣畅。如:
阅读,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阅读,可以激发人的志趣;阅读,可以活跃人的思维„„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又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些读书的方法,都要求我们读书时要精读、细读、深阅读,要求我们必须“细嚼慢咽”,这就势必要耗费我们大量的时间。然而,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这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时间就是分数,时间就是前程,时间就是未来。因而,学生都不愿将太多的时间花费在阅读上。久而久之,“浅阅读”便在学生之间流传,那么,“浅阅读”到底是好是坏?
这段文字表面看上去语言朴实无华,但细细品味,却洋溢着直率,充满力量,原因就是该考生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排比句:三个“可以”构成的排比放在开头,直接说明了阅读对人的精神意义;三个“时间”构成的排比,又说明了中学生坚持阅读的艰难,有力地证明了“深阅读”的必要性。
②运用比喻,让抽象的道理变得形象生动。比喻不仅能帮助读者加深理解,也使文章的语言更形象化。如下面《不拘一格降人才》一文的片段:
夏天,一盆夜来香,每天总要浇水二至三次,每次都要使水没过土面,得浇透;而一盆仙人掌,每天浇一次,浇的水也只要浇湿土壤就行了。因为夜来香叶片宽大,散失水分较快,相比之下,仙人掌那早已退化成针状的叶子,散失水分就慢多了。每种花都有自己的习性,有的喜阴,有的喜光,有的耐寒,有的耐旱。种花时必须因花而异,区别对待。喜阴的种在暗处,喜光的常晒太阳,耐寒的不必进温室,耐旱的可以少浇水。不然,花是长不好的。
培养人才,也是同样的道理。大千世界,丰富多彩,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资质。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就必须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长着数学脑瓜儿的,让他去学理;满腹诗词文章的,叫他去从文;体魄健壮、活泼好动的,让他去踢足球、跳沙坑。如果不加区分,搞一刀切,那就像对仙人掌灌以倾盆、而对夜来香惜水如油一样,不但起不到好作用,还会造成巨大的人才浪费。
作者用“每种花都有自己的习性”来比喻“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资质”,用“种花时必须因花而异,区别对待”来比喻培养人才“必须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因材施教”;通过比喻,作者形象地说明了“要正确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道理。作者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阐述得通俗、生动,使人很容易接受其观点。
③引用经典名句,增强议论底蕴。经典名句可以直接引用,就是直接将相关古诗文名句提取出来为作文所用;也可以间接化用,即根据文章内容和主旨的需要,把古诗文名句加以改造,巧妙地“化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从而使语言变幻多姿,情韵悠悠,满纸生辉。如《浅阅读与深阅读》片断:
一个人,无论他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如果他从来没有读过《老子》《孟子》《论语》《诗经》和汉赋、唐诗、宋词,如果他对于“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品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这一切都一无所知,那么,他绝没有资格说他懂什么是“中华民族”!
这段文字,根据语境和表达的需要,巧妙地引用了一系列的名言警句,来说明深阅读对于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论证充满雄辩的力量,理直气壮,底蕴十足,锐不可当。
④运用假设,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假设是一种比较常用的修辞,在列举事例后,从反面或正面提出与事实材料相对的假设,并引申出与列举事实截然不同的结果,从而在客观事实与假设结论的正反、优劣、是非、成败等对比中,说明观点的正确性。根据事实材料的性质不同,又有正例反设、反例正设、正反对比三类,最常用的是前两类。
A.正例反设。如果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可以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清流与活源》中的假设语段:
从古到今,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都来源于生活,才写出新意,流传至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都因贴近人民生活,针砭社会时弊,读起来似潺潺小溪而意蕴绵长、不落俗套。如果他们把自己囚禁于狭小的天地之间,做一只井底之蛙,或闭门造车,或断章取义,从别人的文章中东拼西凑搞“创作”,恐怕永远也写不出有积极意义的作品来。
作者以范仲淹、蒲松龄贴近生活,写出流传至今的佳作《岳阳楼记》《聊斋志异》为例进行阐述。材料是正面事实,作者从反面入手进行假设,从而深刻地揭示出社会生活与文学创作之间的源流关系。
B.反例正设。如果文章所列举的例子是反面的,你就可以从正面来进行假设分析。如《刻苦勤奋才是成才的基石》中的假设语段:
如果仲永的父亲不那么急功近利,如果仲永自己多一点自知之明,充分利用自己天资聪颖的优势,谨慎谦虚,勤学不辍,或许会避免“泯然众人矣”的悲剧。
作者在文章中列举的是一则反面材料,选择从正面进行假设,引申出与仲永耽于早慧、怠于努力、最终“泯然众人矣”不同的结果。对比鲜明,有力地证明了勤奋对成才的重要性。C.正反对比。如果你举的例子有正有反,你就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进行假设分析。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假设语段:
如果选择安乐,生于富贵之家的巴金,又怎么能挥毫著就“激流三部曲”?如果选择忧患,身为皇帝的刘禅,又怎会成为亡国之君而“乐不思蜀”?所以,孟老夫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在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正例反说、反例正说的手法有力地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除了排比、比喻、假设以外,能使文章辞彩飞扬的手法还有拟人、引用、对比等,同学们可以在备考时,注意分项练习,提高作文发展指标中文采项的得分。
第二篇:高三一轮复习.doc语言风格
高三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教案
——语言
主备:史会丽
审核:高三语文备课组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语言风格类型
2、能通过典型的语言风格类题目,归纳该类题型的命题特点和解题策略
3、通过训练,掌握该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三课时
语言风格
演练探究 1、2009【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词(4分)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 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 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答:
【矫正反馈】完善答案: 2、2008【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4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答:【矫正反馈】完善答案:
3、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4分)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答:
【矫正反馈】完善答案:
知识整合
一)了解常见的语言特色和风格
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1、常见的概述语言特色风格的词语
清新、朴素、平实、华丽、绚丽、幽默、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豪放、雄奇、直率、婉约、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自然流畅、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等。
2、常见语言特色风格例析
1)清新。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平淡。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绚丽。特点: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4)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梦天》中的“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的象九个烟点,大海小的象杯中之水。
5)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6)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料得闺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7)沉郁顿挫。特点: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8)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不同题材诗歌的语言风格: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宫廷诗:缠绵宛转等。
4、唐宋主要诗人的语言风格特点:
王勃:劲健婉畅;韩愈:古朴奇险;陈子昂:古朴雄浑;柳宗元:明净幽峭;高适:苍凉高壮;白居易:通俗易懂;岑参:雄奇瑰丽;元稹:精警浅切;王昌龄:自然雄浑;刘禹锡:清新豪丽;王之涣:清朗雄健;李贺:奇诡璀灿:孟浩然:闲静淡远;杜牧:俊爽明丽;王维:恬淡优美;李商隐:幽婉典丽;李白:飘逸豪放;温庭筠:精巧艳丽;杜甫:沉郁顿挫;李煜:凄婉柔丽;梅尧臣:朴素平淡;欧阳修:清新疏畅;王安石:遒劲峭拔;晏殊:闲雅婉丽;柳永:伤感缠绵;苏轼:豪放旷达;秦观:清丽典雅;黄庭坚:瘦硬新奇;陆游:雄放流畅;李清照:凄婉清丽;姜夔:峭拔雅丽;辛弃疾:沉郁豪放。
高考试题演练
1、(2010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张耒 示秬秸○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1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注释:○★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答:
【矫正反馈】完善答案:
2、(2010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登 城 望湖楼晚景 刘敞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横风吹雨入楼斜,重楼闲上倚城隅。壮观应须好句夸。浅深山色高低树,雨过潮平江海碧,一片江南水墨图。电光时掣紫金蛇。★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答:
【矫正反馈】完善答案: 3、2008【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4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
【矫正反馈】完善答案:
1、答案: ② 苏轼、辛弃疾。豪放派。
2、【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意思接近即可)
3、答:朴素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从而自然形象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叙),“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析)。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评)。
1、【参考答案】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词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如“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
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如,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
【试题分析】审准题是解答这道题的关键,这道题隐含了两个要求,平实和有韵味,答题时不可偏废。
2、【参考答案】
(3)①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 望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②.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 前,雨后的壮观美景。
【解题思路】两首诗歌同为写景佳作,赏析时抓住诗人描写的景物,品味景物的特点,结合诗人的诗歌特点,全面赏析。
3、答案:(2)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
第三篇:议论文复习教案
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
一、直接导入,明示目标
文章的阅读理解是中考考查的重点,今天我们针对议论文阅读进行专题训练。首先我们一起复习议论文的一般常识;其次探讨中考常见出题类型及相应应答方法;最后是练一练,让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在练习的过程中得以提高。
二、复习议论文的一般常识。
做议论文练习,首先要了解议论文的概念、特点、结构及其要素。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指名回答,老师总结板书)概念:议论逻辑思维评事论理
特点:内容理论性结构逻辑性语言概括性 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三、下面让我们结合所学课文,进一步分析议论文的三要素 首先,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什么是论点,什么是论据,什么是论证,(指名回答)出示投影仪,老师明确:
⒈论点是作者对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如七(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就是题目,九(上)《论美》,美德最美。
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篇议论文的题目有何区别,一个就是论点,一个是论题。请学生举例,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成功》。
也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如《纪念白求恩》,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⒉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
常用的论据有哪两类呢?(指名回答)明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
道理论据包括社会科学理论,也包括流传的谚语、名言、警句等。
⒊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哪些呢?(指名回答)明确: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下面请同学们将九(上)课本打开至131页,看《论美》这篇课文运用哪些论证方法?(同桌之间相互讨论)(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回答)明确: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小结:同学们掌握的情况很好。
四、规律点拨
那么,议论文阅读训练一般会考查哪些方面的问题呢?我们同学仔细的回忆一下,同桌可以商量。(指名回答)
通过对历年试题的比较,我们总结出一下几种常见出题类型。出示小黑板:
⒈找出或概况论点。
⒉辨别论据的类别,分析其作用。⒊辨析论证方法,理解其作用。⒋划分议论文的结构。
⒌分析议论文语言鲜明准确、严密有力的特点。面对这些题型,我们从何处入手,如何解答呢?下面我们对此做一个简单分析。出示投影仪: ⒈找出或概括论点
①先看标题和开头,再看结尾和文中总结过渡性的句子或概括性强的语句。
②如文中没有论点,需要自己归纳时,首先从归纳段意、层意入手,尤其要深入研究文章主体部分的内容,然后再归纳出论点,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它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判断性的句子。那么,论点归纳的正确与否,我们可以通过论据来加以验证。如九(上)《成功》论点概括为:无论是治学或是干事业,都能依赖天资和机遇,只有通过勤奋,才能走向成功。(文中的论据: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例证,都是证明勤奋的重要性。)⒉辨别论据的类别,分析其作用
考查论据知识主要采用填空和简单题型,在分析过程中,只要我们了解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的特点,解答填空题并不困难。分析论据的作用,一般采用简答题的形式。我们知道论据的作用是证明论点,论据是为论点服务证明论点的,一篇议论文不能只用一个论据,往往要用几个论据,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证明,所以分析论据的作用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考虑。如九(上)《成功》运用了许多论据,我们列举其中的两个(囊萤、映雪、悬梁、刺股,是为了论证勤奋的重要性;以自己为实例,是为了论证要正视机遇的存在及其重要性。)
这样两个论据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的,所以,回答问题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认真思考。⒊辨析论证方法,理解其作用
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一般采用简单题型,我们可以分两步走: ①先说某种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②再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解说。出示投影仪,学生齐读:
①引证法的作用是可以使议论更有权威性、科学性、说服力强。②对比论证的作用是褒贬分明,使是非曲直一目了然。
③比喻论证的作用是形象、生动,使所论证的内容易于被人接受。下面我们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巩固。出示投影仪:《论美》第四段131页 ⒋划分议论文的结构
常采用选择题和标示题,无论采用哪种题型,只要我们把握住议论文的结构特点,就容易多了。复习前面的知识: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
有的议论文先提出论题,再分析论证,最后总结阐明论点;有的议论文是在提出论题的同时提出论点,再分析论证,最后总结。如
⒌分析议论文语言鲜明准确、严密有力的特点。
题型多样,有选词填空、句子复位、填写关联词语和简答题等。
①选词填空,需要了解词语的意思,辨析同义词的细微差别,根据上下句的内容进行选择; ②句子复位、填写关联词语,要弄清句子的含意,联系前后文,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 ③简答题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文章的中心内容具体分析。出示投影仪:
五、实战训练
我们分析了这么多,下面就让我们自我检测一下吧!结合老师所讲的方法,认真阅读,仔细答题。
五、总结
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能有所提高。
第四篇:语言得体专题复习教案[高三一轮]
语言得体专题复习教案
一、考点解说
语言表达的得体指能够根据交际的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语言表达的得体就是要根据交际的外部语境(各种情境条件)、内部语境(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有人通俗地说,所谓得体就是根据需要说相应的话。这是很有道理的。
命题往往着眼于:①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②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③适应场合,巧妙用语;④把握语体。
得体,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它牵涉的问题很多,这里仅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作简要说明。
二、典型试题(兼顾几种类型)
1.在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语。(2005年高考全国卷三)
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登门拜访
(1)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可以说“下午我在家里等您来”,也可以说“下午我在家_______,您_______”。
(2)把自己的著作送给人,可以在书上写“请您多提意见”,也可以写“某某先生_____”。
分析:根据上文推知谦敬语。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平时要注意礼貌用语,积累谦敬德词语。如:拜访、光临、斧正、恭候、舍、家、令等等。
答案:(1)恭候,光临。(2)指正。
2.王孝椿准备6月16日在阳光饭店为爸爸过70岁生日,想请爸爸的老战友刘妙山夫妇那天中午12点来一起吃饭。请以王孝椿的名义给刘妙山夫妇写一份请柬。要求称呼得体,表述简明,措辞文雅。(不超过40个字)(2005年高考全国卷一)
答:
分析:解答此题要注意符合请柬这种应用文体的特点,以及提干中所提供的相关信息
答案:提示:称呼得体(如称“刘伯父伯母”等),表述简明(如写明邀请的具体时间、地点、邀请缘由等),措辞文雅(如用上“家父、寿辰、恭请、光临”等词)。
3.“五四”青年节,希望中学邀请校友高明同学会母校演讲。根据以下材料,请你以学生支持人的身份把他介绍给同学们。(不超过80字)(2005年高考福建卷)
材料:高明,男,1985年5月1日出生于干部家庭。父亲,46岁,中共党员,大学毕业,机关工作人员。母亲,45岁,大专毕业,小学教师。高明2004年毕业于希望中学,现为福建大学外语学院一年级学生。身高175厘米,圆脸,小眼。从小喜欢文学,爱好书法、体育等,小学时获得校“优秀班干部”称号和“故事大王”比赛一等奖,初中时获得县硬笔书法比赛二等奖,高二时获得市演讲比赛一等奖,大学时获得省大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为了这次回校演讲,他阅读了《演讲与口才》、《大众幽默》等刊物,写了一大本读书笔记,精心准备了演讲稿《放飞青春》。
答:
分析:本题是根据所提供的内容为学生主持人组织串台词,大体内容是介绍高明的基本情况,没必要泛泛而谈,如高明的性别、年龄、家庭、父母情况、容貌特点,这些完全可以不谈,而其他的内容也要简约。
答案:高明同学是我校2004届校友,现在是福建大学学生,他爱好广泛,曾荣获省大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做《放飞青春》的演讲。
4.根据语言环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材料的内容。(2004年高考江苏卷)
材料:①徐凡,男,江苏南京人,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②系我国红学界的后起之秀,③尤以考证作者身世见长。④专著《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红楼梦>导读》(获优秀教育图书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要求:①内容适当。②表达得体。③符合口语特点。④将转述的话写在相应的横线上。学校邀请徐凡与学生座谈时,你以文学社成员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说:
①
②
③
④
分析:本题考查将书面语转换成口语的能力并要求符合座谈的场合特点,对某些词语和句式作更换和调整。例:①句转换时,就没有必要介绍性别,因为座谈会上彼此面对面,一目了然。②中“系”“后起之秀”则是书面语,需换通俗化口语。③中“尤以„„见长”是书面语结构,也需更换,“作者身世”应明确化。④括号里的文字也需转换到句中表达。
答案:转换的要点:①“徐凡”后应加称呼,不能介绍性别。②“系”、“后起之秀”必须转换,可以转换为“是”、“研究专家”等。③“作者身世”应转换为“曹雪芹的身世”或“《红楼梦》作者身世”,“尤以„„见长”用“尤其在„„方面有专长”一类句子来转换。④括号中的内容必须转换到句中表述。5.下面是周华同学给博物馆金馆长写的一张便条,其中有些词用得不得体,请你帮他修改。(1995年全国卷)
金馆长:
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谈我班同学光临贵馆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决定改期。具体改在何时,别行蹉商。
周华
5月18日
要求:
找出并改正用得不得体的词,写入下表,有几个写几个。
不得体的词
改 正
本题考查根据交际对象,交际语体做到语言得体的能力。便条应是用通俗的口语写的应用文字;本便条是一名同学写给博物馆长的,根据这两点作判断,“光临”不得体。这是一个敬词,它不应该用在“我班同学”身上,应改用“到、去”。“决定”用得主观、生硬、没礼貌、不得体;再从上下文看,“改期”是被迫的,所以应改为“不得不”、“只好”、“只能”之类。“蹉商”属政论语体的词语,用于庄重的场合,这里应改为口语的“商量”或“商议”、“商定”等。6.根据下面说明,完成后面两题。(1994年全国卷21题)
“育人财会职业高中”为及早安排本校毕业生的工作,在报上登了一则启事,标题是“育人财会职业高中预聘毕业生。”该标题意思表达得不准确。请分别按以下两项要求对该标题进行修改。(修改后要符合刊登启事的本意,学校全称不得改动)
(1)保留“预聘”一词,不超过15字
□□□□□□□□□□□□□□□
(2)不用“预聘”一词,不超过13字。
□□□□□□□□□□□□□
这道题考查的是根据“目的”选用恰当的词语的能力。该校长报上登启事的目的是“为了及早安排本校毕业生工作”,而标题中的“预聘”显然表达目的相违,因为“预聘”是用人单位的行为,所以必须修改。
答案:(1)育人财会职业高中毕业生欢迎预聘;(2)育人财会职业高中毕业生求聘(职)。
7.下面是某校准备张贴在大门口的一份通知稿,有三处必须修改,写出这三处的序号。(1994年上海卷)
各位来宾、各位校友:
a今天是我校建校50周年的大喜日子,b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中莅临参加。C为了校庆活动的顺利进行,d各位务必先到接待处签名,e然后领取纪念册。f10点钟到礼堂参加庆祝大会。g会后欢迎您在母校参观。
××中学校庆会务组
×月×日
答:、、。
本题主要考查遣词用语得体的能力。b句“莅临”,来临,有表尊敬之意,但“参加”与之重复,应删去“参加”。d句“务必”不得体,有命令,强调意味,应删去。g句的“母校”只能就“校友”而言,不包括“来宾 ”,应改为“学校”,以适“来宾”、“”校友,这些不同身份的人。
答案:b、d、g。
8.由于目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说明也应有所不同。根据下面的要求,分别写两段话来说明文具盒(铅笔盒)。(1993年六省市22题)
目的(一):为找回自己的文具盒。
目的(二):向别人介绍、推荐自己用的这种文具盒。
这是较早的一道高考试题。说话要根据“目的”说相应的话。“为找回自己的文具盒”而写的一段文字,从本质上说,就是为别人为你服务提供方便,因此要着重介绍文具盒的特点,如大小、颜色、质地以及里面具有标志性的物品,以便拾到的人及时交给你。向别人“介绍、推荐”这种文具盒,就带有一定的广告性质,主要是介绍它的质量、功用及其他优点,以引起人们的兴趣。否则就不得体。
三.方法指导
(一)注意各种情景条件
这情景条件,主要是指下列三点: 1.交际场合
交际的场合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氛围等。这里主要说氛围。交际的场合各种各样,有喜庆、哀伤之分,有庄重、轻松之别,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语言表达要与环境气氛相协调。在喜庆的场合谈令人伤感的话,在庄重的氛围中“搞笑”,都是不得体的。2.交际对象
交际对象有性别、年龄、身份、经历、文化背景等具体因素。在运用语言作文交际时,应该切合实际。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看什么说什么话。摒弃处世圆滑这一点,从语言表达上说,肯定是必要的。譬如,曾经有少先队员到冰心家中向老人献花,问:“冰心奶奶,你今年多大了?”孩子天真、幼稚,这样问情有可原,如果年龄大一点的,按照一般习惯,应该这样问:“奶奶,您高寿?”或用其他说法,否则不得体。注意交际对象,首先应尊重对方。3.交际目的
交际目的不同,即使说同样的内容,说话的角度、重点等应有所不同。譬如老师劝学生读读书,如果对方不想读书,老师要帮助分析原因,说明读书的重要;如果对方很用功,但效果不好,老师应在学习方法上作指导;如果对方文理关系处理不当,老师应该着重谈全面打好基础,为将来的发展作好准备。如果老师不根据对方的实际确实谈话的重点,只泛泛地说一通,你愿意听吗?
此外,还要注意自己的身份等。
例: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转述。
要求:①不变更原意;②人物、人称表述准确;③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合理。
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
A.当天下午,小王在交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姗姗说到这件事。
小王说:
B.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
小王说:
这是一道高考试题,从中可以看出“得体”的一些基本要求。小李请小王转达自己的意向目的明确,明间、地点、人物、事件说得清清楚楚,话也说得“客气”,包含着尊重小王的意思,也就是说是得体的。小王怎么转述呢?需要根据条件,时间不同,一是“当天下午”,一是“第二天一大早”;地点也不同,一是“校门口”,一是“语文组”;对象也不同,一是郭老师的女儿,一是郭老师本人。只有说话的目的相同。因此小王在及情境下应该这样说:“(珊珊),小李他(或她)明天上午不到语文组找你妈妈了,请转告一声;他还问后天晚上去你家找她行不行?”在及条件下,小王应该这样说:“郭老师,小李说他(或她)今天上午不来找您了,问明天晚上去您家找您行不行?”因为同郭老师说话就在语文组,所以不要点出地点“语文组”。小王这两次“转述”都是“得体”的。
(二)遣词用语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使用谦词和敬词 汉语中不少词是有明显的倾向性,有的用于自谦,称为谦词;有的用于对他人表示敬意,称为敬词,这一类词语要正确使用,否则会闹出笑话。
传说的常用敬词有“贵”(如贵校、贵公司)、“大”(如大作,用于称对方的作品),“高”(如高见)、“尊”(如尊姓大名)、“拜”(如拜托)、“赐”(如赐教,请别人指教)、“雅正”(如雅正,请对方指正)、“惠”(如惠顾)等。
在交谈中,用“家父”、“家母”、“舍弟”等,这是用“家”、“舍”来谦称自己的父母、弟妹,而不能用它来称他人的父母兄弟。称别人的父母兄弟“令”表敬重,如称别人的父母为“令尊”、“令堂”,称别人的儿女可用“令郎”、“令爱”。与上文所举数词相对的,如称自己的作品为“拙作”,称自己的看法为“鄙见”、“愚见”、“浅见”等。
有些词语谦、敬的倾向似不太明显,但它是客观存在,也应留意。如“鼎力支持”中的“鼎力”用于对他人的帮助表示感谢,而不能用于说自己对别人的帮助。又如“略尽绵薄”,用于年长者的自谦,也是不能随意使用的。2.遣词用语要尊重对方
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遣词用语也应该体现这一点。譬如2003年第25题要求
改写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就包含着这样的要求。原来的提示语“禁止喧哗,不许打闹”意思自然是对的,但他反映出说话人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特点,因为会使人不易接受,甚至产生反感。
例:阅读下面一份请柬,指出用语不得体的毛病并修改。
请 柬
×××老师:
您好!
我校定于10月20日下午3时在校图书馆报告厅举行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请您做好准备,务必准时出席。
此致
敬礼
××中学校长办公室 2003年9月25日
这份请柬有三处不得体的毛病:①“您好”,在请柬中是多余的,应该删去;②“请您做好准备”,看起来很客气,实际上包含着不尊重的意味,从请柬的写作看,它也是多余的,应该删去;③“务必”是居高临下,命令式的用语,也应该改。这②③两处,可以改为“敬请光临指导”。3.遣词用语要注意分寸
无论谦、敬、褒、贬,都应注意分寸,恰如其分。有个成语叫“过犹不及”,说过头话或者不到位都会让人感到不诚恳,不得体。
例:某县教育局丁局长在欢迎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的大会上致辞说:“×老师是现代伟大的语文改革家,是我们崇敬的导师和偶像,我代表全县人民十分虔诚地欢迎他的到来„„”×老师听了很不自在,在答谢辞中说:“我们语文教师,最讲究分寸,刚才丁局长的讲话就缺乏点分寸„„”在场的语文老师都议论纷纷。
丁局长的欢迎词确实让人“不自在”,让人“议论纷纷”,因为他的讲话太缺少分寸。其一,评价过头,“现代伟大的语文改革家”中应删去“现代伟大”;其二,态度不当,“偶像”应删去;其三,心情不当,“虔诚”应改为“热忱”或“热烈”,再看×老师的讲话。他指责东道主“说话缺乏点分寸”,也不得体,可改为“我才疏学浅,只是在语文教学改革方面作了一点探索。今天能有机会来贵县与各位领导和同行作交流,感到很荣幸。”
四.反馈练习
1.李勇和王强是多年的同学,王强的父亲在图书馆工作。李勇写信向王强的父亲借一本杂志。下面是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四处不得体或不明确。请把它们找出来,并作修改。
我虽然没有见过你,但我和你的儿子是多年的同学,今有一事相求。高考在即,我急需《××月刊》第二期,不知你单位是否有这本杂志。如果有,请设法帮我借到;如果没有,请抽空告诉我,以免误事。
(1)应改为
(2)应改为
(3)应改为
(4)应改为
答案:(1)我和你儿子 我和王强
(2)《××月刊》第二期 《××月刊》×年第二期
(3)请抽空告诉我 请让王强告诉我
(4)以免误事 删去(前两处不明确,后两处不得体)2.某公司经理张毅遗失一张支票,被某厂工人小王拾到并送回。张毅去致谢,但小王不在,便写下留言条。这张留言条有几处词语必须删改。请找出来并作删改。
小王同志:
你好。丢失支票,事关重大(1),使我寝食不安(2),公司上下(3),焦急万分。多亏你高风亮节(4),及时送回(5)。今天,我于百忙之中(6),专程(7)来致谢意,不巧未能见面,实在遗憾(8)。我由衷地感谢你,并希望你能再接再厉(9)。略备薄礼(10),聊表谢意(11),万勿推辞。
×公司经理(12)张毅 4月5月
答:必须删改的有(只写序号):
修改办法:
答案:(1)(4)(6)(9)(12)(1)是多余的话,应删去;(4)过头话,不得体,可删去;(6)不得体,有抬高自己之嫌,应删去“于百忙之中”;(9)不得体,有居高临下之嫌,应删去“并希望„„”这一句。(12)这样表明身份,不得体,应删去“经理”二字。
3.下面是某同学在一次讨论会上的发言摘要,有几处用语不得体,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有几处写几处)
刚才刘老师的一番话真是抛砖引玉,使我深受教育。我们是跨世纪的青年人,祖国建设的重任将落在我们肩上。像刘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难道我们倒可以对学习不负责任?我殷切期望平时抄作业、考试作弊的同学赶快改正错误,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1)应改为(2)应改为
(3)应改为
答案:(1)“抛砖引玉”→金玉良言(2)“略尽绵薄”→不遗余力(竭尽全力)(3)殷切期望→衷心希望(“抛砖引玉”是自谦之词,用在这里明褒实贬;“略尽绵薄”是自谦之词,用以评价老师,不得体;“殷切期望”多用于上对下、长对幼)
4.王老师刚退休,就收到张伟的来信。信写得有真情实意,但在表达上有一些不得体的毛病。下面是信中的一段,请把三处毛病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老师,此时此刻,多少往事历历在目。课堂上你循循善诱,悉心指导,开启我们心灵的窗户;生活中,您精心呵护,无所不至,提供我们成长的沃土。如今,您离我而去,在我心中您的音容宛在。我一定牢记您的教导,发奋学习,争取早日成才。
(1)应改为
(2)应改为
(3)应改为
答案:(1)无所不至→无微不至(2)离我而去→退休在家(3)音容宛在→形象平凡而高大(“无所不至”明褒实贬;“离我而去”会令人想到去世;“音容宛在”用于逝者)
5.一名读者到新华书店去买书,下边是他和营业员的对话:
读 者:请问有没有《现代汉语词典》卖?
营业员:卖完了。(1)
读 者:本市哪家书店可能有?
营业员:不知道。(2)
读 者:贵店什么时候能到货?
营业员:不知道。(3)
营业员的三次回答既简明又如实,但读者不仅感到扫兴,而且心中不是滋味。试为营业员的回答换一种说法,使读者有亲切感和心理满足感,但不能改变原意
(1)改为:
(2)改为:
(3)改为:
答案:①刚卖完,你早一点来就好了。②对不起,这我可说不准(或:我来帮你联系一下。)③眼前还没有消息,书一到我就通知你,好吗?(营业员三个“不知道”,冷冰冰的。所给答案只是举例)
6.说话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和对象,用语得体,才会有好效果。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出恰当的话。(每句话不少于30字)
青年工人小王经常请假不参加车间的技术培训,理由是要在家当“陪读”——陪儿子小刚复习功课,做家庭作业,否则会考试不及格。
(1)如果你是小王的车间主任,就这件事你将对小王怎样说?
答:
(2)如果你是小刚的班主任,知道这个情况后,你将对小王说一点什么?
答:
答案:(1)做父母的固然要关心孩子学习,但不能以放弃自己的事业为代价。(2)要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习惯,依赖是孩子成长的绊脚石,陪读弊多利少。(车间主任是领导,应对小王启发教育;班主任是教育工作者,谈问题自然应从教育孩子的角度出发)
常用敬词与谦词集锦
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
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
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
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
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
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
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
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
晋见:即进见
觐见:(书)朝见(君主)
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久违:客套话,好久没见
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
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
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
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
劳驾: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
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
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
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
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
令尊:敬辞,称对方的父亲
留步:客套话,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
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
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内眷:指女眷
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舍亲:自己的亲戚。
台端: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 台驾:敬辞,旧称对方
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泰山、泰水:岳父、岳母
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外舅:(书)岳父。
代字:女子尚示定亲,如“代字闺中” 当轴:旧时指政府领导者
挡驾:婉辞,谢绝来客访问。丁忧:遭到父母的丧事
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斗胆: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
独夫:残暴无道为人民所憎恨的统治者
方家:“大方之家”的简称,多指精通某种学问、艺术的人。父执:父亲的朋友 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 高堂:(书)指父母
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婉辞)
割席:指与朋友绝交(典出管宁、华歆)阁下:敬辞,称对方,多用于外交场合 更衣:婉辞,上厕所
股肱: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书)光顾:敬辞,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
归天、归西:婉辞,人死之称 归省:(书)回家省亲 桂冠:光荣的称号 贵庚:敬辞,问人年龄 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 过誉:谦辞,过分称赞
海涵: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寒舍:谦辞,称自己的家 合卺(jǐn):成婚
红案:厨工的分工上指做菜的工作 白案:厨工的分工上指蒸饭之类的工作 候光:敬辞,等候光临 候教:敬辞,等候指教
后学: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多用作谦辞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
麾下:将帅的部下,也作敬辞,称将帅
惠存: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写的上款 惠顾: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
惠临: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敬词谦词防误用
仔细分析近几年高考的“语言得体”类试题,我们发现其中一种较为普遍的毛病,往往是由敬、谦词的误用而至。现结合有关试题,对此类“毛病”作一具体的“诊断”:
一.混淆对象
例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1994年高考第9题] 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B.令媛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维妙维肖、栩栩如生。
分析:A项中的“家母”是谦称自己的母亲,而句中转交的对象是对方的母亲,应该用敬词“令堂”或“令慈”;B、C两项均把称自己女儿和父亲的谦词“小女”、“家父”误用为“令嫒”、“令尊”(分别敬称对方的女儿和父亲),故正确答案为D。又如,例2:选出语言得体的一项()
A.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B.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C.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D.这种陈词滥调的报告恐怕是没有人愿意恭听的。
分析:A中的“笑纳”是敬称,B中的“绵薄之力”是谦称,C中的“光临”是敬称,都混淆了各句话题所涉及到的对象,故不得体,正确答案是D。
二.颠倒位置
例3:某学校请一位全国著名的科学家来作报告,经办的同志给这位科学家去了一封信,信中说:“请您来讲一次,想来您也会觉得荣幸的。”„„[92年“三南”高考题] 分析:此段文字中“荣幸”一词不得体。写信人颠倒了与对方的位置,因为学校邀请的对象是“一位全国著名的科学家”,而且校方又是有求于人。显然,“觉得荣幸的”应该是校方经办的同志以及听了科学家报告的人,而不该是“这位科学家”。又如,例4:下面是周华同学给博物馆金馆长写的一张便条,其中有些词用得不得体,请你帮他修改。[1995年高考第30题]
金馆长:
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谈我班同学光临贵馆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决定改期。具体改在何时,另行磋商。
周华
5月18日
要求:找出并改正用得不得体的词,有几个写几个。
分析:该题中不得体的词有“光临”、“决定”、“磋商”三个(可分别改用“到或去”“不得不或只好、只能”“商量或商议、商定”等),其中“光临”一词就属对象错位之误。因为“光临”是称宾客的到来,属敬词,而文中所指的“贵馆参观一事”是自己的行为。
例5:这次活动承蒙贵公司慷慨解囊,热情襄助,取得了圆满成功,他日有托,本人定当投桃报李,相助(全力、鼎力)。[2002年南京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第3题] 分析:“鼎力”意为“大力”,虽意思与“全力”相近,但“鼎力”为敬词,多表示请托或感谢对方。答题时许多同学没有注意到后半句中的“本人”,以为是针对别人说的而错位地选了“鼎力”。其实,此处无须用敬词,应填“全力”。
三.画蛇添足
例6:正在广州某高校就读“大二”的小张,已答应在今年暑假里给您的令郎辅导功课。
分析:句中的“令郎”就是敬称对方的儿子,前面的定语“您的”是多余的成分,应该删去。
例7: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2001年高考试卷第4题D项] 分析:该项为错误项。句中的“蓬荜生辉”是谦词,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送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荣耀,一般只能出自自己之口。此处用“蓬荜生辉”有贬低别人居室的嫌疑;另外“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还犯有语义重复的毛病。因为“蓬荜“是”“蓬门荜户”的省略,常用作谦称自己的居室,就此处而论,需删去“使居室”三字。
能否准确地使用敬、谦词,常常是一个人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志。在现代社会人与人的交际中,因不了解敬、谦词的词义和用法而出现误用的情况并不少见。轻者贻笑大方,重则把人际关系弄僵、事情闹糟,请君学会得体地运用敬、谦词。(全文字数约1600)
谈敬辞和谦辞的运用
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如称呼对方叫“足下”、“阁下”,称对方的家叫“府上”,称对方家里的人要加上一个“令”字(“令”是“美好”的意思),如“令尊”(父亲)、“令堂”(母亲)、“令兄”(哥哥)、“令朗”(儿子);问对方的年龄称“高寿”、“贵庚”、“芳龄”;等等。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如称自己为“鄙人”(浅陋无知的人),称自己的家为“寒舍”,称自己家里的人叫“家父”、“家母”、“家兄”、“犬子”(儿子),说自己的年龄时加上“虚度”两字等。
这类敬辞和谦辞,在旧时的书籍中是很常见的,我们要读懂过去的文章,就必须懂得这类词语的意思。随着社会的进步,到今天,有些词语显然已不再适用,如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拙荆”,妇女自称为“妾”等,带有明显的轻视妇女的封建意味。又如“鄙人”、“犬子”之类,则过分自贬,亦有虚伪做作之嫌。而另有不少敬辞谦辞,则仍有其生命力,在书面语和口语中广为应用。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尤其值得学习运用。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却难免因用错而闹出一些笑话,如有人送朋友一本书,在扉页上题“×××留念,×××惠赠”。这“惠赠”两字显然用错了。要防止此类笑话的出现,首先应了解一下敬辞谦辞的特点。
敬辞和谦辞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单向性。所谓“敬”,当然是对别人而言的,而“谦”,则是用于自己的,两者不能混用,这一点本应十分明白。但事实上有些词还存在着用反的现象。如“我明天一定光临”、“我贵姓王”、“请你拜读一下我的大作”、“这是我的高见”„„例句中原应该用于对方的“光临”、“贵姓”、“大作”、“高见”等敬辞都用到自己头上去了,不免太妄自尊大。同理,谦辞就不能用到对方身上。
特点之二是有些词在年龄长幼、地位高低等不同情况下用法有所区别。如问人的年龄,问老人,宜用“高寿”,问年轻姑娘,宜用“芳龄”,一般的,可用“贵庚”。如果向老人问“芳龄”,当然是万万使不得的。又如同是谦辞,兄长可向弟妹自称“愚兄”,而弟弟却不应对兄长自称“愚弟”。因为照理说弟不如兄,兄自称“愚”可谓客气,弟自称“愚”又算什么呢?弟本来就是愚的嘛。同理,学生向老师自称“愚生”,也是不适当的。
要防止出现错误,除了了解敬辞谦辞的特点之外,最根本的是要了解这个词的本来意义。如“拙作”和“大作”,如果知道了“拙”是“笨”的意思,“大”则是表示赞颂,那么当然知道前者用于自己而后者用于对方了。又如“惠赠”的“惠”是指别人给自己以好处,所以送东西一般用“×××(对方)惠存”,意即请对方保存是给了我好处的。这个“惠”字就有客气意味。如果写“×××(自己)惠赠”,则表示我送你东西是我对你施以恩惠了,岂不过于自矜!再如“笑纳”,“纳”是“接受”、“收下”之意,“笑”则是“嘲笑”、“哂笑(所以也有作“哂纳的”)”之意。“笑纳”的意思是我送你的东西不好,不成敬意,让你笑话了。所以应是“我送礼物请你笑纳”。而有人把“笑”理解为“高兴”,是因为高兴而笑,所以会说“你送的礼物我笑纳了”。这样,在别人看来,便是说“你送的东西我带着嘲笑的态度收下了”。这对别人是多么的不尊重!
除了不了解词的意义和特点,用错敬辞谦辞的另一个原因是赶时髦。有人一看见别人用,便连忙跟着上,似乎用上几个敬辞谦辞就显得文雅了。这种思想是不正确的。事实上,即使运用对象没错,也未必可以处处运用。因为上述敬辞谦辞往往带有一点文言的味道,一般是不提倡的。在一般场合,还是运用大众化的礼貌用语为宜,它更有一种亲切感。
谦词十族
所谓谦词,就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中国人喜欢谦逊,所以谦词在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是不可或缺的。由于数量大种类多,在使用过程中就难免出现错误。如果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辨析它们意义的不同和用法的区别,那么错误就可以避免。
一、“拙”字一族:称自己的(文章、见解等)。
①拙笔:称自己的文字和书画。如:拙笔一幅,敬请惠存。②拙见:称自己的见解。③拙著:称自己的作品。④拙作:同拙著。⑤拙荆:古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
二、“小”字一族: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①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谦称自己。如:小弟有一不情之请。②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③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④小可:谦称自己(多用于早期白话)。如:小可不才。⑤小人:古人指地位低的人,后来地位低的人也用于自称。如:小人不敢。⑥小生:青年读书人自称(多见于早期白话)。⑦小店:称自己的店。⑧小照:指自己的尺寸较小的照片。如:附小照一张。
三、“薄”字一族:称自己的事物。
①薄技:微小的技能,谦称自己的技艺。如:薄技在身/愿献薄技。②薄酒:味淡的酒,常用作待客时的谦词。如:薄酒一杯,不成敬意。③薄礼:不丰厚的礼物,多用来谦称自己送的礼物。如:些许薄礼,敬请笑纳。④薄面:为人求情时谦称自己的情面。如:看在我的薄面上,原谅他这一次。
四、“贱”字一族:称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①贱姓:与“贵姓”相对,谦称自己的姓。如:(您)贵姓?贱姓王。②贱内: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多见于早期白话)。③贱事:古人称自己的私事。
五、“敝”字一族: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
①敝姓:称自己的姓。如:敝姓王。(您)贵姓?②敝人:对人谦称自己。③敝处:谦称自己的家或停住的地方。④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
六、“鄙”字一族: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
①鄙人:谦称自己。②鄙意:称自己的意见。③鄙见:称自己的见解。
七、“愚”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谦称。
①愚兄:对比自己年龄小的人谦称自己。②愚见:谦称自己的意见。见识浅陋,抛砖引玉。③愚以为:谦称自己认为。如:愚以为不可。
八、“忝”字一族: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
①忝列:有愧被列入或处在其中。如:忝列门墙(意愧在师门)。②忝在:有愧处在其中。如:忝在相知之列。③忝任:有愧地担任。如:忝任宰相之职。
九、“敢”字一族: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
①敢问:冒昧地询问,请问。如:敢问先生贵姓?②敢请:请求。如请先生替我写封信。③敢烦:冒昧地麻烦你。如:敢烦小姐办件事。
十、“劳;字一族:烦劳,请别人做事所说的客气话。
①劳驾:麻烦你。②劳步:用于别人来访。如:您公事忙,千万不要劳步。③劳烦:麻烦别人。如:劳烦尊驾。④劳神:客套话,用于请人办事。如:劳神代为照顾一下。
另外,还有些零散谦词,如“过奖„‘不敢当„‘不才„‘寒舍„‘蓬荜生辉”“抛砖引玉”等,数量小,容易掌握。
常用敬词与谦词集锦
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
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
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
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
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
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 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
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
晋见:即进见
觐见:(书)朝见(君主)
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久违:客套话,好久没见
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
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
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
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
劳驾: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
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
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
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
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
令尊:敬辞,称对方的父亲
留步:客套话,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
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
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内眷:指女眷
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舍亲:自己的亲戚。
台端: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
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
台驾:敬辞,旧称对方
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泰山、泰水:岳父、岳母
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
外舅:(书)岳父。
代字:女子尚示定亲,如“代字闺中”
当轴:旧时指政府领导者
挡驾:婉辞,谢绝来客访问。
丁忧:遭到父母的丧事
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斗胆: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
独夫:残暴无道为人民所憎恨的统治者
方家:“大方之家”的简称,多指精通某种学问、艺术的人。
父执:父亲的朋友
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
高堂:(书)指父母
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婉辞)割席:指与朋友绝交(典出管宁、华歆)
阁下:敬辞,称对方,多用于外交场合更衣:婉辞,上厕所
股肱: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书)
光顾:敬辞,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
归天、归西:婉辞,人死之称
归省:(书)回家省亲
桂冠:光荣的称号
贵庚:敬辞,问人年龄
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
过誉:谦辞,过分称赞
海涵: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
寒舍:谦辞,称自己的家
合卺(jǐn):成婚
红案:厨工的分工上指做菜的工作
白案:厨工的分工上指蒸饭之类的工作
候光:敬辞,等候光临
候教:敬辞,等候指教
后学: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多用作谦辞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
麾下:将帅的部下,也作敬辞,称将帅
惠存: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写的上款
惠顾: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
惠临: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说话的艺术
我曾给朋友讲过一个自己编的故事:说有一个叫张贵的人去看病。医生问:“你草字叫什么?”他答:“我贵姓张讳贵。”医生又问:“你今年犬马齿?”他答:“我贵庚三十。”医生又问:“你的贱疾是什么?”他答:“我贵恙感冒。”医生起身给他抓了药递给他:“这是药,希望你能愧领。”他答:“我赏收了。”医生说:“我还要循循善诱你药的吃法。”他答:“你快点班门弄斧讲一下。”医生告之后送他出门,说:“以后别再来骚扰了。”他答:“一定还要来下榻。”朋友听后都笑岔了气。故事本身当然是夸张,但生活和文学作品中这种常识性错误实不为少。常常在文学作品中看到诸如“某某某的令尊、某某某的令堂”的说法,就此我专门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令爱、令郎、令堂、令尊”皆是敬辞,分别指“对方的女儿、儿子、母亲、父亲”。这样说来,“某某某的令尊”便是指“某某某的对方的父亲”,可见其大谬不然。敬辞谦辞不分,这不是说话,是相声。
还有一类可作相声题材且相声时常提及的便是开会。时下有些会就是以前跳忠字舞的延伸。我认为讲真话是不需要准备的,只有假话和废话才要准备,所以开会、演讲总要有发言稿。领导上台念完稿子便开始狂侃,一个会能开上半天。庄子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意即:讲大道理的人火旺气盛,细辨道理的人总是罗里罗嗦。古之人不余欺也。
老庄一家似乎对说话艺术都颇有研究,老子也曾提出一个建设性的意见: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即:真实的言辞不漂亮,漂亮的言辞不真实。为了真实,不漂亮就不漂亮吧。正好女友穿着一件新买的衣服,问我:漂亮吗?我立马儿想起了老子,于是真实的告诉她:不漂亮。结果话音未落,已遭痛扁。我带着文学是否要高于生活的疑惑接着读《老子》,到最后一章老子自圆其说:正言若反。没想到一向自诩聪明的我,被千年前的老子涮了一道。估计老子也有切肤之痛,才会发出这一时代强音。这件事告诫我们,说话要讲究迂回战术,万不可逞匹夫之勇,比如女友问新衣服是否漂亮,你完全可以说:亲爱的,你穿另一件会更漂亮。后来读裴多菲的诗便彻底释然:真实诚可贵,漂亮价更高。若为女友故,二者皆可抛。
说话的艺术博大精深,得窥一豹,余愿已足。掌握了说话的艺术,于社会中退可明哲保身,进则游刃有余。譬如屋里有两个人,你骂他们“两个傻瓜”,他们估计会打你;但若你骂他们“一个大傻瓜,一个小傻瓜”,他们两个则可能会打起来,因为他们要争那个仅有的“小傻瓜”。这就是说话的艺术。
第五篇: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篇一:2014年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精品教案
必修一 政治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
夏朝: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公共权力和王位世袭制度。
商朝:内外服制度。
特点:商王有支配内外服的实际权力,但控制力有限;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分封制。
一.分封制:
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前提),周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封国,拱卫王室。2.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3.对象:同姓亲族(主体);异姓贵族。4.分封内容:土地、人口、物资和武装。5.影响:
①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周王与各诸侯国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③周王确立天下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加强。
④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⑤易形成割据势力,威胁中央政权和国家统一,埋下春秋战国分裂割据的祸根。6.分封制瓦解原因及表现:
原因: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受封的诸侯力量日益强大,王室衰微。
表现:出现了春秋争霸,战国兼并的混乱局面,商鞅变法在秦国推行郡县制,开始否定分封制,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废分封,实行郡县制。
二.宗法制:
1.含义: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2.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3.特点:
①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②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③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4.作用:
①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③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5.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前提和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领域的具体表现。6.宗法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积极: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形成民族凝聚力。
消极:与现代社会强调的平等和法制意识有所背离。
三.礼乐制度:实质:维护宗法分封制制度的工具。
四.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⑪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原因:
⑪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对分散,需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保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开始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
⑫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维护其经济利益和镇压人民的反抗。春秋战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使用),宗法分封崩溃,吸取诸侯割据教训,巩固维护国家统一需要。
⑬战国法家思想的影响。
⑭辽阔的大河文明易形成中央集权。
⑮前提:秦的统一。
发展历程:萌芽:战国
确立:秦朝
发展完善:汉——元(西汉巩固,隋唐完善,北宋加强,元朝发展)
顶峰衰落:明清
一.背景:秦统一
⑪经济:生产力提高(铁犁牛耕的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⑫政治: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度瓦解,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各国竞相变革。
⑬思想:战国百家争鸣,法家思想。
⑭前提:经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秦王雄才大略,结束了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
统一的大帝国。
⑮地理:辽阔的大河文明易形成中央集权。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1.皇帝制: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名称、各自的职责见课本)
作用:互不相属、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军国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否认了世卿世禄制。3.地方制度:郡县制(春秋已经出现了县,秦朝是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特点: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无封地,无特权,无独立性(废除世卿世禄制)。意义:⑪郡县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地方行政制度发生划时代变革,对后世影响深远;
⑫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经济发展,国家统一。5.严苛的法律制度。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⑪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表现:皇权至上;“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⑫在中央集权体制下,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贯穿始终。
⑬严密的官僚体系。
⑭严苛的法律。
⑮思想上的文化专制,儒家思想始终占据正统主流地位。
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积极: ⑪政治:
①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有利于维护统一,巩固统治,奠定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②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③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④有利于祖国疆域的初步确立,形成了以华夏族为中心的中华民族。
⑫经济: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安定的生产生活。
⑬文化:统一文字,有利于推动古代科技文化的进步。
消极:
⑪政治:容易形成皇帝专权暴政,滋生腐败,阶级矛盾激化,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⑫经济:明清时期进一步强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生产力,封建制度渐趋衰落。⑬文化:文化专制牵制思想自由,阻碍科技创新和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造成近代落后挨打。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完善(汉——清)
一.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皇权与相权)
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1.秦朝:三公九卿制,丞相作为中枢机构中的最高行政长官,位高权重。2.汉朝:中外朝制度,削弱相权,加强皇权。3.东汉:尚书台取代了三公的权力。
4.魏晋南北朝:尚书台改称尚书省,新设立中书省、门下省。三省萌芽。5.隋唐:完善,实行三省六部制(始于隋,完善于唐)。
三省的运行原则:
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作用:①三省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
②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③中枢权力机构基本定型,对后世国家政治体制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三省六部制与西方三权分立制度是否一致?
三省六部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形式相似,都体现了分权。但是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在于加强皇权专制;而西方的三权分立是现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两者有本质区别。6.宋朝:二府三司制
二府:中枢门下、枢密院;三司:度支、盐铁、户部。
作用:①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②行政效率低下,是宋积贫积弱的原因之一。
7.元朝: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归入,其实是相权的反弹)
原因:疆域空前辽阔,为提高效率,巩固统治。8.明朝:①废丞相、权分六部(明太祖时期)
根本原因:加强皇权、维护专制统治。
直接原因:吸取元代宰相专权引起**的教训;丞相胡惟庸图谋不轨权力过大。
意义:皇权最终战胜了相权,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②设立内阁
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地位逐渐上升,内阁大臣拥有票拟权。
内阁制特点及影响:
自身品级不高,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无决策权,是封建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产物,不对皇权起制约作用。后期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明代政治日益黑暗。
☆明朝的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度是否一样?
①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无决策权;对皇权无制约作用。
②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9.清朝:设立军机处(清雍正年间)。
原因: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特点:本身品级不高,跪受笔录;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
作用: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是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
☆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趋势及影响:
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
积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巩固统一,维护国家主权。明清时期产生的反封建民主的批判思想,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
消极:一人独尊和绝对君主专制的出现,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极大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
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秦朝地方上设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⑪原因:西汉初年王国问题.根本原因: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主要原因: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⑫解决:①汉景帝“削藩”,引发七国之乱,平定叛乱后,诸侯王的军事政治权力被收归中央(未
根本解决,为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奠定了基础)。
②汉武帝设刺史对地方实行监察,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又通过酎(zhòu)金
夺爵,剥夺列侯爵位,设置中朝。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
⑬结果:①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②但权力的过于集中也带来一些弊端。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五代十国的实质:唐末藩镇割据进一步的发展。
周世宗改革——为以后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⑪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背景:
①为解决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问题,加强中央集权。
②为避免自身凭借军权夺取天下的历史重演,巩固统治。
⑫措施:
①收精兵:杯酒释兵权,削弱朝中大臣兵权。
三衙:统兵权;枢密院:调兵权。
作用:实现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②削实权:宋初削弱或剥夺了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所有州郡直属,设置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作用:加强中央集权。
③制钱谷:设转运使,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⑬影响:①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
②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和积贫积弱的局面。
⑭启示:①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
②对地方应适当给予权力,提高地方的积极性。
③要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3.元:行省制度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①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从血缘世袭的控制到皇帝任免);
②地方管理制度不创新发展;
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强。
三.选官制度
1.目的:根本:巩固封建专制制度直接:补充官僚队伍,保证队伍的素质和水平。2.演变:西周:贵族世袭的世卿世禄制。
战国秦汉初:军功爵制。
汉武帝:察举制(自下而上推荐人才)和征辟制(自上而下选拔人才)。
作用:一定程度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容易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荐举人容易形成小集团。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按门第选官)。
隋唐:科举制(隋朝创立,唐朝完善)。
⑪隋唐产生科举制原因:
①经济:随着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经济的发展,地主阶级力量壮大,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能够参政议政(根本动力)。
②政治:士族衰落,门第选官难以维持下去,统治者为抑制士族力量,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割据
势力,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维护统治。
⑫含义: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
宋:“重文轻武”,更为重视科举考试,以致选官过冗过滥。
明清:科举制的八股取士方式更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趋势:世卿世禄→举荐制→科举制。3.影响:
⑪把官吏的选拔权彻底收归朝廷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⑫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参政机会,扩展了统治集团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⑬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时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⑭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八股取士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限制新型人才的成长和科技文化的进步。⑮科举制不仅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监察与谏议 1.监察制度:
⑪含义:监察主要是针对各级官僚机构和官员。
⑫目的: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巩固专制统治。
⑬演变:
秦朝:御史大夫。
汉初:御史府监察和弹劾百官。到汉武帝时设刺史,监察地方官员。宋代:通判。
明清:中央设都察院、监察御史,负责监察弹劾百官,设六科给事中,监督六部业务,合称“科
篇二: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一
必修i——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教案
单元综述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它经历了产生、形成、确立、完备、强化、衰亡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秦汉至隋唐为第一阶段,历史进步性居主流;北宋至明清为第二阶段,其消极影响日趋突出。历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都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共性和特殊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1、夏商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宗法制,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在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实行世袭制;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分封制;在王族内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
2、秦国统一了六国后建立了秦朝。秦朝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以皇帝为中心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位不世袭,实行俸禄制度,由皇帝任免;官职有明确分工,既互相配合,又相互牵制。
3、“汉承秦制”,由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受到制约而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4、明清时期,转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废丞相、设内阁和六部、增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和职权完全服从专制王权的需要;废行省,设三司,直接隶属中央,中央对地方控制进一步加强;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学法指导
1、要注意理解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
2、要注意把握同一历史时期相关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
3、要注意形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整体线索。1 2 3 4 5 篇三: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必修)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必修一)
专题七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编写人刘德清审核人:刘红霞 [课标要求]
22、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3、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24、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25、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整体感知] 学习本专题,一要把握一条基本线索: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推翻旧的封建政权或殖民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然后经过多次的政治动荡和政府更选,或者通过多次改革才逐步完善起来。资产阶级代议制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推动了世界民主化进程。
二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权利法案》颁布的条件、内容及其意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二是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美国联邦制的权力结构;三是法兰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四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特点及影响。
三要理解一个重要观点:资产阶级代议制作为资本主义的间接民主形式,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要求和反映。同时资产阶级代议制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推动了世界民主化进程。[学习过程]
一、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一)光荣革命
1、原因
2、过程
3、实质及影响
(二)限制王权的法案
1、法案(1)《权利法案》a时间: b内容:(2)《王位继承法》a时间:b内容:
2、法案颁布的目的:
3、结果(影响):
(三)小密室的演变(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含义:所谓“责任内阁制”即内阁必须集体向国会下院负责,这是议会主权原则的体现。其具体内涵包括:内阁必须由下院多数党组成,首相和内阁成员必须是下院议员;首相通常
是下院多数党首脑。
2、形成:
3、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4、内阁制的作用:
(四)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
1、背景:(原因)
2、内容:
3、影响:
(五)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内阁
1、英国议会的黄金时代时间:原因:
2、内阁权力的膨胀 时间: 表现:
原因:
二、美国1787年宪法
(一)1787年宪法的制定
1、背景——联邦宪法制定的必要性与可能性(1)必要性:
(2)可能性: 2、1787年宪法的制定 时间、地点、制定机构: 原则:分权与制衡 内容:
评价:
(三)从“邦联”到“联邦”
1、《联邦宪法》的实施
2、宪法实施的结果:
3、影响:
(四)两党制的雏形
1、形成:
2、实质:
三、民主政治的扩展
(一)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二)“一票共和” 1、1785年宪法的制定 时间: 内容:
意义:
2、艰难的共和之路
(三)脆弱的德国民主————《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1、背景:德意志统一 原因:
经过: 影响:
2、帝国宪法的制定 时间: 内容:
评价:
3、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发展 确立:19世纪70年代 方式: 特点: 类型:
发展:19世纪70年代后。作用: 局限性: [重点突破]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作用
(1)亦称“君主立宪”。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一切都要由法律决定,君主没有实权,而且本身也要遵循法令。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如英国,从法律上看,英王是“一切权力的源泉”、“国家的化身”,但实际上英王的权力虚有其表,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在现代英国,国王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种权力象征。
(2)特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以两党制、常任文官制为主要特点。国王不仅远离至上权力,“临朝不理政”,而且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真正掌握国家实
权的是现代代议制政府。(3)作用:政治作用主要体现在,英王是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英王是英国国家的人格化,提供了国民效忠的对象,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在日常政治生活中,英王具有被咨询权、支持权和敬告权;英王作为英联邦首脑,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纽带的作用。
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进步性与局限性
(1)内容:①立法权归于国会a.国会实行两院制;b.参议院、众议院的选举规则;c.立法权归于国会,法律的实施经总统批准;d.国会拥有宣战权;e.参议院对总统任命权、缔结条约的审批权;f.在职官员不得成为国会议员。
②行政权归于总统。③司法权:归于联邦法院。
④“分权与制衡”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权力之间制约达到平衡。
(2)进步性: ①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②西欧的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的结合,在整个政治制度史中堪称典范,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③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利于国家的巩固;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权力之间制约平衡,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④地方自治权与中央政权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有利于地方的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⑤体现和维护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就,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则的基础上,带来美国长期稳定。(3)局限性:①刚刚独立的美国既要建立强有力的政权以确保独立,又要防止政权走向独裁,所以美国1787年宪法强调三权分立的原则,强调政权的组织形式,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在印第安人、黑人问题上种族歧视明显,妇女地位低下。②以财产多少为划分标准。
从政府各部分的地位和关系等方面,简要分析和对比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1)同:君主立宪制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一种组织形式,他们国体一致,都是资产阶级专政。
(2)他们的政体不一样。①君主制是国家元首世袭的一种政治体制,自古就有。但是,在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中,世袭的君主只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其权利受到宪法的限制,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利机关,内阁对议会负责,如英国。②共和制是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治体制,也是自古就有。到了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分为议会制和总统制两种。总统制的民主共和制,指总统由选举产生,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是国家武装力量的总司令;行政权集于总统,总统决定对内
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为依据,对比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特别注意对比两国行政和立法机构之间的关系。
从表面上看:君主立宪制与共和制;君主立宪制有世袭君主;共和制的国家首脑由选举产生。从行政和立法机构之间的关系上看:法国:议会拥有立法权;议会中拥有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内阁;总统由议会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总统又有行政大权。德国:德国首脑(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官吏任免权(帝国官吏及宰相);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立法权;德国皇帝可以召集或延期或结束两院,因此,德国首脑拥有绝对的实权。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特点(1)英国:以君主立宪为主要特征,国王(君主)“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2)美国:美国代议制实行典型的三
权分立和相互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联邦法院执掌,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平衡。(3)法国:1789年大革命后,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进行了长期反复斗争,直到1875年才确立了议会制共和国制度。总统执掌行政权,亦会掌握立法权(4)德国: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1、要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的情况,下列文献可供参考的是()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2、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
a、实际上确立了议会主权b、遭到洛克等思想家的反对 c、规定实行三权分立原则d、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3、美国1787年宪法制宪原则起源于下列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a、孟德斯鸠b、伏尔泰c、卢梭 d、狄德罗
4、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克林顿都曾遭到过弹劾,根据1787年美国宪法的规定,拥有对总统在内的文官提出弹劾权力的是()
a、参议院 b、众议院 c、联邦法院 d、内阁
5、下列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的权力,表述正确的是①行政权归总统②有权任命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有特赦权③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④在参议院的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⑤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6、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于()a、拿破仑统治的确立 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c、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7、法兰西共和政体确立的深远意义在于()a、杜绝复辟势力b、推翻了帝制 c、确立了民主政治 d、促进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8、1875年以后,法国代议制的最高行政首脑是()a、首相 b、议会议长 c、总统 d、总理
9、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法律必经哪一机构同意才能最终有效()a、皇帝 b、联邦议会 c、帝国议会 d、大法官
10、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这突出表现在()
①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②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③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④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形式不尽相同,但核心都是由议会掌握了国家的()a、行政权 b、立法权 c、司法权 d、外交权
12、下列关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b、议会在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c、议会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d、议会拥有立法权
13、下列有关美国总统权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②军队的总司令,战时可以行使独裁大权③有权提名并经过国会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④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实行否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4、德国首相与英国首相最大的不同是()
a、由君主任命 b、对君主负责 c、是内阁首脑 d、主持政府工作
15、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行政首脑的是()a、《权利法案》与1787年宪法b、《权利法案》与德意志宪法 c、1787年宪法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宪法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6、英国历史学家将1688年宫廷政变称之“光荣革命”的最主要原因是()a政变是辉格党和托利党的联合行动 b政变是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妥协
c没有经过大的流血而获得成功d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的最终确立
17、在英国君主立宪政体中,女王的政治作用不包括()a国家元首 b国家的象征c政府首脑d英联邦首脑18、1787年宪法是美国国情的产物,下列最能体现其国情的是()
a没有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b立法权属于国会,由参议院、众议院两院组成 c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
d行政权赋予总统,有行政、军事、批准或否决国会的法案等职权
29、根据1787年宪法的规定,下列哪个机构拥有宣战权()a总统 b国会 c联邦法院 d国防部
20、下列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的叙说,不正确的是()a享有行政权b不能连选连任,有期限制
c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d有特赦权,在参议院赞同下可解散众议院
二、材料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的公平对待,而不论他的折回地位、宗教信仰、政治信仰。─
─彼得森《杰斐逊作品选》
请回答:(1)请依据材料一概述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的美国联邦政府的结构。(2)该政府机构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权力分配原则?
(3)杰斐逊的言论在1787年宪法中是否得到体现?请举例说明。
22、阅读下列材料
德意志帝国宪法第15 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第18条:“皇帝任命帝国官吏”;“有创制法律之权”; 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请回答:
(1)据以上材料,归纳德意志帝国皇帝有哪些权力?
(2)据以上材料,评价德意志帝国皇帝权力的虚实。
(3)根据以上法律条文,德国的政体如何?
三、问题:
23、结合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英国《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形成,指出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24、(选修要求)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近代西方民主政治逐步确立和发展。请回答:(1)英、法、美、德四国的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各具有什么主要特点?(不同之处)
(2)概括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建立的主要过程(相同之处)。
(3)为什么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能够建立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 1-
5、aaabc 6-
10、ddcbc 11-
15、bccbc16 —20ccdbb
21、(1)联邦政府的结构:①根据宪法,国家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组成的国会。法律须经国会两院通过,总统批准,方可生效。②宪法规定,行政权归于总统,总统有选民间接选出。总统拥有很大权力,他即是国家元首,又是行政首脑,还是军队的总司令,在战时可以行使独裁大权。③根据宪法,美国的最高司法机关是联邦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但须经参议院同意。它对于在美国宪法、联邦法律及条约范围内的一切案件都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
(2)权利分配原则: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3)没有。因为在美国最初宪法中,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白人成年男子,广大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等被排斥在外,至今美国的种族歧视仍很严重。
22、(1)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官吏任免权、立法权、可以召集、召开或延期或结束两院。(2)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绝对实权。(3)德意志帝国为联邦制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
23、不同:①国王的权力不同,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德意志皇帝是实际的国家元首;②德意志内阁对皇帝负责,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③议会的权力不同,德意志帝国议会作用很小。
原因:德意志的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容克贵族领导了德意志的统一,统一后的德意志政权主要是掌握在容克贵族地主的手里。而英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掌握了国家的领导权,通过立法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24、(1)主要特点: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美国为三权分立、相互制衡,总统制、联邦制、共和制混合;
法国共和制为其政体形式,总统权力极大。德国为联邦君主立宪制,君主专制是实,民主立宪是虚。
(2)首先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旧制度;接着召开议会,制定宪法,确立国家制度和政权的组织形式,规定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再根据宪法的规定组建政府。(3)一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产阶级能够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平等竞争,在政治上则要求民主;二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广为传播,为民主政治奠定思想基础;三是英、法、美都具有一定的民主传统。
篇四: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唐太宗的 “贞观之治”
一、概况:唐太宗统治过程中,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和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中外交往频繁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二、原因:唐太宗在统治过程中,能够吸取隋亡的教训,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舒缓刑罚的政策,文德治国,完善科举,延揽人才,励精图治,对少数民族采取团结、平等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开放的政策。
三、主要表现:
1、政治方面:惟贤才是用,选官不避亲仇(提拔魏征);虚怀纳谏(魏征直言);用人扬长避短(房谋杜断)。
2、经济方面:休养生息,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存百姓”。
3、法律方面:慎用刑法,《唐律》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
4、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进士科人才济济。
5、民族关系方面: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对不同的民族地区采取不同的统治措施,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具体措施:
◇武力征服(战而后和)
①设置羁縻府州(东突厥归附唐朝后,唐在当地设羁縻府州,任命突 首领为都督,可以世袭。后成为唐代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
②设置都护府——安西都护府(都护府是军政机构,直接派官员、驻军队、管理边疆)◇和亲——文成公主嫁松赞干布(西北各族首领尊请唐太宗为“天可汗”,他们的后嗣由唐册封)
评价:①民族团结政策加强了唐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管辖,也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提供有利的条件。
②有利于少数民族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教学拓展】唐朝民族团结和发展的原因:
①唐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盛世之朝,为大规模开展民族交往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也对周边各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③唐朝辽阔的疆域、发达的交通,都为中原与边疆的沟通、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6、对外关系方面:采取积极友好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大大增强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亚洲各国的文明进步。
①友好的对外政策
◇设立专门机构鸿胪寺接待外宾;
◇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做官、通婚;
◇对各国使者,以礼相待;
◇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各民族的大都会,也成了世界性的大都会。
②开放的文化政策
◇佛教、景教、回教、摩尼教传入中国;
◇高僧玄奘去天竺取经;
◇朝鲜、日本僧人来唐游学,朝鲜、日本深受汉文化影响
评价:
①友好的对外政策,大大增强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②唐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强大的辐射作用(东亚文化圈),促进了亚洲各国的文明进步,尤其是朝鲜的新罗、日本的“大化改新”。
7、影响
1、结束隋末社会动荡局面;
2、贞观年间使社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社会稳定;
3、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4、封建统治成就突出,为后世典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一、巩固国家统一
(一)平定三藩之乱
三藩:明朝一些降将被清朝封为藩王,镇守南方,主要有三:平西王吴三桂,镇云贵;平南王尚可喜,镇两广;靖南王耿精忠,镇福建。
1、原因:三藩占据要地,拥兵自重,各自割据一方,形成独立王国,严重威胁清朝的统治与国家的统一。尤其是吴三桂,在云南充任官吏、设立税卡、私行铸钱、圈占土地、掠卖人口、训练军队、赋税自留、不听中央??康熙帝除鳌拜后,三藩成为他最大的心病。
2、经过:当时,朝廷上主张不可撤藩的占绝大多数,20岁的康熙帝力排众议,毅然下令撤藩,并亲自指挥平叛。同时大胆任用汉将,重用绿营,历时八年,终于平定三藩之乱。
3、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符合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二)统一台湾
1、原因:(1)明后期,荷兰人侵占台湾。顺治十八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反侵略之举,维护主权。(2)但收复台湾后,郑成功作为明朝遗将,据守台湾坚持抗清。——清已统一大陆,郑氏割据台湾,使台湾与大陆分离,显然不利于国家统一。
2、过程:(1)攻:1681年,郑克塽即位;康熙帝抓住有利时机,派施琅攻占澎湖,郑克塽投降;
(2)守:随后设立台湾府,下辖三县,隶属福建省。还设总兵,副将驻守台湾、澎湖。台湾重新归属中央政权。
【知识延伸】元朝时台湾称琉球,归澎湖巡检司管辖,是台湾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开端
3、影响:加强了台湾和祖国内地的联系,加快了台湾开发,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三)平定蒙古准噶尔贵族叛乱:
1、原因:漠西的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征服南疆回部,进兵青海、蒙古、甚至与沙俄勾结,提出单独统治北方边疆,脱离清朝独立政权的无理要求。实为边疆的分裂叛乱势力,严重威胁国家的统一。
2、经过:康熙帝下令出兵平叛,三次御驾亲征,指挥清军先后取得乌兰步通、昭莫多战役的胜利,又切断了噶尔丹去回部、青海及联络西藏的通道。众叛亲离的噶尔丹服毒自杀,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平息。
3、意义:①扫除了漠北、西北地区一带不安定的因素,稳定了当地的社会秩序
②加强了清政府对蒙古地区的管辖与治理
③增强了对外反侵略的能力,筑起了一道抗击沙俄南侵的铜墙铁壁
(四)加强民族团结(总原则: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对汉族:
1、措施:①崇尚儒学,尊奉孔子;②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2、成效: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
对其他少数民族:
1、措施:①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②册封**(顺治:**;康熙:**、哲布尊丹巴、章嘉)③设“木兰围场”,建热河行宫(避暑山庄),使之成为处理民族事务、加强北部边防的政治中心。
2、成效:既加强了民族团结又通过分而治之的手段加强中央对边疆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统一
【思考】康熙帝对内巩固统一有什么意义?
通过康熙帝的努力,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逐步走向空前的巩固和发展,基本上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的版图。国家统一,既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也反映了各族人民渴望社会安定的愿望,同时也说明康熙帝的实践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二、维护国家主权,击退沙俄入侵
1、原因:明末清初,沙俄不断侵袭我国黑龙江流域,侵占尼布楚、雅克萨等据点,抢掠中国当地的少数民族。
2、目的:为了巩固东北边境(注意:东北是满清发源地),维护国家主权,康熙决定击退沙俄。
3、性质:反侵略战争。
4、经过:康熙帝提出筑城屯田、派兵永驻的战略方针,命令彭春、萨布素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迫使俄国接受中国谈判建议。
5、结果: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
▲内容: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以东属中国
▲性质:两国经过平等协商而签订的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
▲影响: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维护了中俄边界一百七十多年的稳定。
6、影响:巩固了东边边疆,维护了国家主权;同时也表明康熙帝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使用“中国”国号)
【知识拓展】在近代,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三、康乾盛世
除此,康熙帝还革除旧制,施行新政,治河重农,提倡文教,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康熙统治时期,中国成为疆域辽阔、统一繁盛的国家,封建的经济文化得到发展,伸向中国的西方早期殖民势力受到遏制,开始了封建社会新的相对稳定时期,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康熙自评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材标题把康熙帝定性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儒学文化的创始人孔子
一、开创儒家思想
(一)背景 1 封建制 “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私田出现
政治上: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孔子决心恢复周礼,传承礼乐文化,创立儒家学派
(二)内容
1、礼(孔子思想的目标、基础)——政治概念 ....① 礼的含义:西周实行对君臣父子上下尊卑作出严格规定的一套宗法等级制度。
(“君臣有别,长幼有序”)
② 关于礼的做法: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规范,“非礼勿??”,从而形成西周时天下安定局面,避免春秋时天下**局面。(克己复礼)
③ 评价:
消极——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实质是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规范制度,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
积极——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
2、仁(孔子思想的核心)——伦理概念 ....① 仁的含义:仁者爱人,包含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处理人际关系的的最高道德标准。② 关于仁的做法:老百姓——“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亲亲为大”
统治者——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应“节用而爱人”(爱惜民力)
③ 评价:积极——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 消极——仁爱有等级
【辨析】礼与仁的关系:
只有礼而没有仁,就会加深社会对立,导致矛盾激化;
只有仁没有礼,就会产生没有等级的仁爱,以致模糊上下尊卑的界线
3、中庸(协调礼仁方法)——哲学概念 ....①中庸的含义: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②达到中庸的做法:“和而不同”
礼、仁、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仁、礼、中庸
思想核心 思想基础 中介
(三)影响 孔子开创儒家思想,后来董仲舒改造了新儒学,西汉成正统思想,对于巩固封建国家大一统起积极作用;但发展至宋明阶段,阻碍社会进步。
二、古代大教育家
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孔子开创私学,让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并使教育从“学在官府”向“学在民间”转变
意义: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推动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2、教学目标:——“成人”,成“君子”。
“成人”:举止合乎礼数,言行合乎“忠”、“信”
“成君子”:礼与仁、言与行完美地统一起来,不仅具有独善其身的自我修养,还要兼济天下
评价:积极——注重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和服务社会意识,有利于社会发展;
消极——但重义轻利,不利物质经济的发展。
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言传身教(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等)
4、教学内容:——孔子整理编撰“六经”。
“六经”成为封建社会的教科书。孔子思想也被整理为《论语》,成为儒家经典。
三、评价孔子
1、积极意义:
(1)对中国:① 政治上,成为封建政治的理论基础(维护一统);
② 文化上,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核心内容。
③ 教育方面,奠定中国古代教育传统,保持文化连续性;
(2)对世界:① 汉后,对亚洲,传播先进文化;
② 明清后,对西方,为欧洲启蒙思想家所启发、借鉴;
③ 当今,世界不少学者依然推崇儒学。
2、局限性:维护等级,不平等;
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一、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作为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在诸多领域都有研究并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哲学方面:
1、哲学观点:①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现实的幸福。②理念属于人的思想抽象,客观上并无理念世界的存在。③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 “接近了唯物主义”,但不彻底,常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
2、确立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在《形而上学》中,提出哲学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其中一些问题,一直是后来西方哲学争论的中心。
(二)生物学方面:对五百多种不同的动物进行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
(三)物理学方面:在《物理学》一书中,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四)逻辑学方面:提出三段论,即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构成的简单演绎逻辑。——至今仍被学术界
尊为权威。
(五)教育方面:影响亚历山大,并创办“吕克昂”学园,著书讲学,被称为“散步的哲学家”和逍遥学派。
(六)伦理学方面:提出“中庸之道”即事物都有过度、不及和中间三种状态,并认为中庸之道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
(七)精神遗产:“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充分体现其科学探求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精神。
说明: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作为师生,虽然在很多观点上有冲突,但却彼此尊重。柏拉图认为亚里士多德代表“柏拉图学园”的头脑,亚里士多德“爱师”但“更爱真理”。正是“柏拉图学园”浓厚自由的学术氛围和亚里士多德自身的不懈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铸就了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二、亚里士多德与孔子“中庸之道”的比较
(1)相同:都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
(2)不同:
① 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是伦理观的一个方面,与其政治观、认识论是一体的;而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
② 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一种美德,是对激情的控制和支配,不能完全消除,不能放纵;孔子从圣人的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过犹不及”,有初步的辩证法思想。
③ 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
三、阶级属性: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
美国国父华盛顿
一、领导北美独立战争
1、背景:①英国殖民主义压迫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②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导火线
2、战争性质: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3、领导过程:①1773年,参加反英斗争,1774年当选第一届大陆会议代表;
②1775年,来客星顿的枪声——标志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③在第二届大陆会议上被推选为大陆军总司令——确立了军队和领导人
④整顿、训练大陆军——对保证战争最后胜利起重大作用;
⑤1776年,解放波士顿——北美人民的首次重大胜利;
⑥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正式通过了《独立宣言》——美国诞生
⑦奇袭特伦顿和普林斯顿战役的胜利——大大鼓舞士气;
⑧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战争转折点
⑨法国、西班牙和荷兰对英宣战——北美独立战争扩大为国际性战争
⑩1781年,约克镇战役——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结束;
⑾1783年,美英签订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4、评价: ①反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战争,建立北美第一个独立国家。②促进北美资本主义发展。③华盛顿接触的军事才干和爱国精神。
二、开创美国民主政治
1、背景:①华盛顿坚决反对封建专制,拒绝接受王位,辞去大陆军总司令职务,回乡务农。②邦联政府软弱无能,统治集团认识到强化中央集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a、1781《邦联条例》——邦联制国家(邦联国家,由13州构成;松散联盟,各自独立,政府无权干涉各州内政;邦联未设总统),邦联没有真正有效的行政权威,各州各自为政,全国一片混乱
b、1786年,马萨诸塞谢司起义
c、统治集团认识到强化中央权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经过:1787年,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华盛顿被推选为会议主席,《1787年宪法》 ①确立了联邦制国家,组成一个真正的全国性政府来代替之前的松散联盟
②国家元首为总统,实行三权分立
3、意义:①对内有利于全国市场的形成,对外有能力保卫国家的安全,为资本主义在美国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
障。②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为西方国家所效仿。
4、评价:华盛顿为制定宪法,建设民主作出重要贡献
三、担任美国总统
1、第一任期(1789——1793)
② 经济:建立国家银行以巩固国家信用,稳定货币,活跃国民经济;
③ 外交:改善同英国的关系,与印第安人签订条约,保证国家和平;
④ 制度:创立总统否决制;
2、第二任期(1793——1797)
①巩固第一任期内的成果;
②政治:维护联邦的统一,尊重宪法和各项法律,摈弃党派偏见,弘扬宗教和道德
③经济:西进运动
④外交:宣布“严守中立”政策,使美国避免介入欧洲战争;——美国孤立主义的先导
⑤制度:创立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制度
四、评价华盛顿
1、高尚品格: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之上,不恋官位,不慕权势
在美国数十位历任总统中,华盛顿和林肯是受后人崇敬的两位最伟大的总统。然而,两人造就自己历史英名的行为模式,却不尽相同。林肯依靠“有所为”而成就英名。??。华盛顿的历史英名造就,主要靠的却是他终身一贯的“有所不为” ?? —— 张光《谁造就了华盛顿不朽的英名》)
有所为:领导独立战争、主持制宪、首任总统
有所不为:①拒绝当国王 ②辞去大陆军总司令 ③不当终身总统
2、总评:①坚持民主,警惕专制,他的精神与他所确立的原则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②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无愧于“国父” 的称号;
一代雄狮拿破仑
一、荒野雄狮
1、勇敢好胜
拿破仑出身贫困潦倒,却磨砺了他宁折不弯、奋发自强的个性;
五年军校生涯,受人嘲笑,强化了他孤僻、好胜的性格和勃勃雄心
2、卢梭的学生(少年求学,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影响)
18世纪80年代是法国大革命的酝酿时期。他迷恋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其中卢梭等人的作
品对他影响很大。他产生了对封建制度的不满,开始追求自由和平等。
3、机遇垂青
①1793年,围攻土伦——暂露头角;
②1795年平定保王党叛乱——声名远扬
二、军事征程
(一)前期作战(1796—1810)1、1796年,北意战争,击败第一次反法同盟
【思考】英、俄、普组建反法同盟的目的是什么?击败反法同盟有什么意义? 原因:英——维护欧洲霸权; 俄、普——维护封建统治
意义:捍卫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和共和国统治;打击欧洲封建势力 2、1798年,远征埃及(原因:切断英国与殖民地印度的交通线)
3、连克强敌
① 粉碎第二次反法同盟(1799)
② 粉碎第三次反法同盟(1805)(1805年,发动奥斯特里茨战役,——拿破仑军事才能发挥到极致)③ 粉碎第四次反法同盟(1806)——重创反法急先锋普鲁士
④ 粉碎第五次反法同盟(1810)——拿破仑控制了除英、俄外的几乎整个欧洲,奥地利公主嫁给拿破仑,标志拿破仑登上欧洲大陆霸主宝座。
(二)后期作战(1810—1815)1、1812年,60万大军进攻俄国;
原因:为了打败俄国,扩大欧洲大陆霸权
结果:被迫撤退。归国时军队消耗殆尽,蕴藏覆灭的危机 败因:战略谋略上的失误(根本);后方供应不足;气候寒冷 2、1813 性质:欧洲民族之战
结果:法军惨败
影响:欧洲各附庸国及小邦趁机摆脱法国控制,拿破仑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3、1815年,滑铁卢战役(即与第七次反法同盟交战
原因:1815年,拿破仑重返巴黎,推翻波旁王朝,再登皇位
结果:滑铁卢战役,法军惨败
(三)综评拿破仑战争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多重性质。
1、进步性(早期战争):它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抗击了反法同盟对法国的进攻;同时将大革命的成果不同程度地推广到大军所到之处,极大地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势力;
2、侵略性(后期战争):奴役了欧洲许多国家的民族和人民;
篇五:201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 201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班级 姓名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二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基础知识回顾】
1、秦的统一——六王毕,四海一
(1)过程
①灭六国时间(前230——前221)
②前215年,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回河套,修直道、长城
③前220——前214年,派屠睢征岭南,修灵渠,置郡县。——岭南地区开始归属中央
④管辖“西南夷”,开辟“五尺道”——西南夷地区开始归属中央
(2)意义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诸侯混战局面
②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一个结束···
③有利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两个有利于···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目的:巩固政权和国家的统一。(2)措施:
1、中央官僚机构:
①皇帝制度:采用“皇帝”称号,确立皇帝的至高无上。——核心
②中央设置三公九卿:
三公:a、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为“百官之长”。b、御使大夫:“掌
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③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但秦始
皇实际并未任命太尉在,而是自掌军权。
2、秦朝的地方行政体制:废分封,行郡县(1)郡→县(道)→乡→里→亭。
(2)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郡设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兵事)、监御史(负责监察)。
(3)县隶属于郡。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3)县级以下有乡里两级基层地方行政机构,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4)特点和意义
a、郡县制的设置形成了中央直接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b、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c、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巩固练习】
1-15 caabb adadd bddac
2、解析:a 皇位继承制是对商周时代世袭制的沿袭,故可排除③
6、[解析]a 秦始皇创立了君王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16、(1)政治上:废除王国,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对中央负责;将六国旧贵族迁至首都,加强监视。军事上:解除六国士兵的武装;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驻到各地。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8分)(2)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不同:①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②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③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制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