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界定标准、概念和小企业的特点和作用

时间:2019-05-14 13:09: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企业界定标准、概念和小企业的特点和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企业界定标准、概念和小企业的特点和作用》。

第一篇:中小企业界定标准、概念和小企业的特点和作用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中小企业界定标准、概念和小企业的特点和作用

一、中小企业的概念和界定标准

近年来,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迅猛地发展起来,越来越表现出惊人的活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企业得到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那么,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小企业呢?理论上讲,小型企业是指劳动力、劳动手段或劳动对象在企业中的集中程度较低,或者生产和交易数量规模较小的企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大、中、小三种企业类型的划分,但在确定大中小的标准上,应当使用一个相对性原则,即企业所处的地域、行业和时间的不同,划分的标准就不同。美国和英国在定义小企业时,既有定性标准又有定量标准;有些国家则直接采用定量标准来定义小企业,如日本、德国、意大利等;我国在2002年6月29日召开的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对中小企业概念重新作了界定,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同时该法还规定,我国中小企业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并结合行业特点来划分。

由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共同研究制定新的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正式出台。针对标准的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及新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不但包括了工业,而且进一步包括了第三产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批发--------------------------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因此从法律角度上的确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中小企业的法律地位,更加准确的界定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范围。工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建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对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6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批发和零售业,零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5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1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批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交通运输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5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邮政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1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住宿和餐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800人以--------------------------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二、中小企业的作用

小型企业由于其自身特点,在扩大就业,活跃城乡经济,满足人民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进行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还要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1.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是市场力量演发的催化剂。在中国渐进式改革的过程中,市场力量的成长不是一步到位的,首先依靠的就是民营中小企业,因为民营中小企业符合比较优势,具有自生能力,起到了一种类似“鲶鱼效应”的作用,使得整个中国经济朝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演进。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的理论,这属于一种扩展秩序。当然,这既符合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思路,也符合演进博弈论的规则。

2.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是培育企业家特别是创业型企业家的摇篮。中小企业的淘汰机制符合市场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小企业企业家在这个试错过程中通过“学习效应”逐步获得并提高其企业家能力,从而使得他们的人力资本得以不断积累。这就是市场融资制度筛选企业家的机制。没有创业型企业家就没有把企业“做大”并同时“做强”的可能,毫无疑问,中国目前最需要的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特别是创业型企业家。

3.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是“创造性破坏”的主体。按照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生产力在创造性破坏中得以提高,新企业的发展是以老企业的毁灭为前提的。这有些类似于人们经常说的“置之死地而--------------------------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后生”,也与经济学上著名的“破窗”原理异曲同工如出一辙。中小企业“内忧外患”的环境以及“为数众多”的特点决定了中小企业最有动力在既定约束条件下成为创新的主体。美国曾经经历过的新经济已经为这一点作了很好的证明。

4.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是融资制度创新的载体。我们前一段时间热烈讨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却往往忽视了中小企业本身就存在的高风险。与那些成熟的大企业不同,中小企业本来就需要在融资制度上进行创新。当银行的债务融资制度不能发挥作用时,中小企业应该寻求新的出路,这个时候就产生了对创业资本融资制度的需求。

5.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是民族经济的晴雨表。加入WTO后,中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将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压力,它们一方面要克服自身的制约因素,一方面要应对外资企业的挑战。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成功是一个关系到中华民族经济的重要问题。我们把太多的希望放在了中小企业的身上,所以政府也一直努力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比较好的制度环境,尽管有些方面并不尽如人意。近年来,中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亮点。

三、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与发展策略

1.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非国有企业为主体,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工作要以发展为重点。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还积极投身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调整,使改革前单一所--------------------------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有制结构状况有了根本性改变。以工业企业为例,在独立核算的中小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户数、资产总额和工业总产值仅占总数的14.85%、38.5%和22.8%,即85%的中小企业均是非国有企业。另据调查,目前国有小企业改制面已近80%,余下20%大都是救不活、卖不掉、破不了的极度困难企业。应当说,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同样重要。但改革对象主要是国有小企业;而发展则要涵盖城乡各类所有制中小企业。因此,无论从中小企业的主体构成还是改革进程而言,当前,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应是中小企业工作的重点。

2.劳动密集度高,两极分化突出,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重在“二次创业”。中小企业生存并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容量和就业投资弹性均明显高于大企业。据统计,目前中国大、中、型企业的资金有机构成之比分别为1.83:1.23:1;资金就业率之比为0.48:0.66:1,即中小企业比大企业单位资金安置劳动人数要高,有的要高出一倍,正因为如此,在前10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所以没有出现严重的社会就业问题,中小企业功不可没。但是,今天的市场背景变了,“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总量需求不足与结构性供应不足共生,使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即由劳动密集型带来的就业优势将变为竞争劣势。企业两级分化,中小企业将首当其冲。为此,提高中小企业的有机构成和科技含量,实现“二次创业”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3.发展不平衡,优势地区集中,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推进要区别特点,先易后难,以点带面。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中小企业分布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据有关数据,按照经济地带划分,中小企业数量--------------------------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东部、中部各占全国总量的42%,西部占15%;而相应的工业总产值东部占66%、中部占26%、西部仅占8%。这表明,在企业规模上,东部中小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大于中部和西部,大约是中部的2.5倍、西部的8倍。实践也表明,选择东部中小企业作业重点试区,就为试点的成功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中小企业还可划分四大区,即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西部地区和广东、福建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北地区老工业城市居多,中小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很重,应主要解决国有中小企业规范改制和与大型企业专业化分工及配套问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小企业的汪洋大海,江苏以乡镇企业为主,浙江以私营个体闻名,工作重点是规范引导、扶持发展;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中小企业欠发达,推进第三产业和科技环保型中小企业发展是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企业区位优势明显,可借助“老乡”、“老外”发展中小企业的“两岸三地大中华圈”。

--------------------------精品

文档-------

第二篇:公文的概念、特点、作用

公文的概念、特点、作用

一、公文的 概念

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它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法定团体等组织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材料。

二、公文的特点

1、权威性。首先,由法定的作者制成和发布;其次,无论是事实、数字还是各种意见、结论,一旦进入正式公文,就不能任意更改、解释、否定。第三,公文是机关、团体、组织的喉舌、意图,是其开展工作的依据。

2、规范性。公文的撰写和处理,从起草到成文,到收发、传递、分办、立卷、归档、销毁等等,都有一套规范化的制度。另外,公文具有特定的体式。其文体、结构、用纸的尺寸、文件标记都有统一的规定。

3、工具性。公文是各机关、团体、组织在公务管理过程中最经常、最大量使用的一种工具。公务管理的方法很多,而最科学最正规的方法是利用公文。

三、公文的作用

1、颁布法规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总则第二条在概述公文的作用时,强调公文“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

具”。《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也有类似的表述。对于行政公文来说,大到国家的宪法及刑法、民法、诉讼法等各种法律,小到办理某一具体事务的规定、办法,在制定出来后,都要通过行政公文予以颁布实施。对于党的公文来说,条例、规定等就是用来发布党内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的公文文种。行政法规一经发布,任何人都不得违反。党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则对党组织的所有成员都有约束作用。现在,我们国家正在努力进行完善的法制建设,在人民群众中也在开展深入的普法 教育,公文在这方面的作用正在日益强化。

2、指挥管理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都在特定的范围内担负着组织、指挥、管理的职责,而实施这些职责的基本工具,就是公文。在党政公文中,命令、决定、决议、指示、批复等文种,就属于指挥、管理性的下行公文。这些公文一经下发,下级机关必须执行。大到国家机器的运转,小到一个企事业单位内部工作有秩序的开展,都跟公文的指挥管理作用密切相关,离开了公文的这一作用,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很可能陷入混乱状态。因此,我们应该意识到,相当多的公文的起草、定稿过程,实质上就是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

3、交流信息

公文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交流信息。下行文中的公告、通告、公报、通知、通报,上行文中的报告、请示,还

有作为平行文的函,都有交流信息的基本功能。交流信息,一方面是上情下达,一方面是下情上达,另一方面是友邻单位互通情报。有了公文作为信息流通的渠道,上下级机关都有可能做到耳聪目明,不至于闭目塞听。

4、宣传教育

决议、公报、公告、通报、会议纪要等文体,还有着很明显的宣传教育作用。针对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某一问题或认识的偏差,摆事实,讲道理,进行启发诱导,使大家明白应该确立什么立场,应该坚持什么原则,进而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例如“文革”结束之后,党内以及全国对于如何认识和评价“文革”意见不能统一,思想相对陷入混乱的时候,党中央及时发布了重要文件《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通过大量的事实分析和严密论证,澄清了模糊认识,使全党和全国的政治思想很快走向统一。

5、商洽协调

很多工作,单凭一个单位很难顺利完成,往往需要相关单位给以配合、帮助。这样,地区与地区、单位与单位、团体与团体之间,就需要加强联系,互相协商,互相帮助,协调工作。公文实现这一功能的主要文种是“函”,它可以在没有隶属关系的机关之间起到沟通、协调的作用,使各个机关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协同处理、协作完成某项公务。

6、凭证依据

公文还有明显的凭证和依据作用。上级发布的下行文,是下级机关开展工作的依据;下级上报的公文,是上级决策的依据;一个机关自己制作的公文,是自己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的真实记录和凭证。在日常工作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对一个具体的事务该如何处理没有把握,就查找相关的公文,看上级或有关职能部门在这方面有哪些规定,然后按照规定行事。对某次会议的有关情况不够了解,就查找那次会议的纪要,马上即可获得清晰可靠的材料。这些都是公文依据和凭证作用的具体表现。因此,许多重要的公文,都需要归档保存很长时间,以便需要时查找。

第三篇:工程造价的概念、特点及作用

工程造价的概念、特点及作用

一、工程造价的概念:

1.从投资者角度,是指建设一项工程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

2.从市场交易的角度而言,是指建成一项工程,预计或实际在土地市场、设备市场、技术劳务市场以及工程承发包市场等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建筑安装工程价格和建设工程总价格,一般认定为工程承发包价格,是最典型的价格形式。一般建筑安装工程价格在项目固定资产中占有50%—60%的比例。

二、工程造价的特点:

工程造价具有大额性、个别性、动态性、层次性和兼容性等特点。

三、工程造价的作用:

1、是项目决策的依据。

2、是制定投资计划和控制投资的依据。

3、是筹集建设资金的依据。

4、是评价投资效果的重要指标。

5、利益合理分配和调节产业结构的手段

第四篇:1.公文的特点、概念和作用

上编:公文写作总论

第一章

公文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第一节

公文的概念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二条:“行政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下同),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这一定义,包含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这是公文同一般文章不同的地方,是公文的显著特点之一。公文不是谁都可以任意制发的,只有法定的作者才能制发公文。所谓法定的作者,就是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法定职权和承担法定责任的机关、组织或代表机关组织的领导人。用领导人的名义发文,并不是以他个人的名义出现,而是作为他所在的机关的代表的身份来发文的。这是领导人行使自己法定职权的一种表现。必须说明的是,以领导人的名义发文,在个人名字前面应冠以机关的名称与领导者的职务。一旦他不再担任这一职务,也就失去了他法定作者的地位。

2.公文是“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这是公文区别于其他文章和图书资料的主要之点。公文的法定效力是由公文形成者的法定地位所决定的。公文的规范化格式,不仅增强了公文的权威性与有效性,也方便了公文的处理。

3.公文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这是公文的基本作用。而《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则指明了公文的具体作用:公文“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的工具。” 同时,“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又是公文形成的条件。

第二节 公文的特点

一、政治性

历史上,公文是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执政机关管理国家、施行阶级统治的一种重要工具,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现在,公文是各级党政机关施行领导与管理,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办理各项公务的重要工具,是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也是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

政治性对公文写作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公文内容要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要求相一致,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有利于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2.公文内容要体现党的领导原则,与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要求相一致,尤其要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使之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工具。

3.公文内容要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如提出新的政策、规定等,要切实可行并加以说明。

4.下级机关的公文不能与上级机关的政令相抵触。

二、权威性

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依法行政是其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公文是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权利的重要工具。

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公文具有很大的权威性,下级机关对于上级机关公文的指示精神,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权威性对公文写作提出了以下两方面的要求:

1. 须在职权范围内制定公文,不得越权制定公文。

2.制发公文的过程必须符合法定的程序。如果制发规章制度、决议决定等规范性文件,必须在法定会议上以法定的程序通过才具有法律效力。

三、实用性

公文是人们在生产、工作、学习、生活实践中,用来办理实际事务、处理实际问题、有直接应用价值的一种工具性文章。它是在实际工作中形成,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为推动实际工作服务的。因此,要树立为办事而写公文,为办好事而写公文的理念。

四、规范性

所谓规范性,就是从内容到形式都符合国家的规定标准。由于公文是党和国家具体领导和管理政务的工具,是机关的喉舌,代表制发机关的法定权威。所以,制发公文是一件极其严肃的,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工作。

公文的规范性,主要体现为公文的制发和办理必须经过规定的处理程序。例如公文的制发,必须经过起草、核稿、签发的程序。经过机关领导人签发的文稿才能缮印、用印和传递等。

公文的规范性,还包括文体、书面格式和版面形式的规范化等,我们可以把它叫作公文体式的规范化。公文体式的规范化,维护了公文的权威,有利于党政机关处理公务,提高机关工作效能,从而保证公文的法定效力;同时也有利于文秘部门办理公文,提高办文效率。为了维护公文的严肃性、权威性和便于公文处理,党和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公文处理的一系列法规性文件,对公文的体式作出了统一的规定,提出了统一的要求。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都必须按照规定的体式制发公文,不能随心所欲,另搞一套。

五、时效性

首先,公文的运行要讲究实效;其次,公文的执行要讲求实效;再次,某一份公文只是在某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

公文的时效性对公文写作提出了以下要求: 1.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

2.要充分考虑公文办理的时间,确保公文顺利办理; 3.要及时处理失效公文。

第三节

公文的作用

一、规范约束作用

党和国家以及各级权力机关所发布的各项命令、决定、决议和各种条例、章程、细则、规定等等,对各方面的工作和各种活动都起着规范和约束作用,要求人们必须严格遵守,坚决贯彻执行。此外,部分通知、通告,对人们的行为也有规范和约束作用。

二、指挥指导作用

公文是联系上下级机关、传达领导指示、发挥指挥和指导作用的桥梁与纽带。上级机关通过发布公文而向下级单位布置工作、提出要求和办法、规定一些工作范围和途径,以实现对下级单位工作的指挥和指导。下行公文中,大部分都具有这种指挥和指导作用。这种指挥和指导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上级机关发布的各项命令、决定、决议、通知、批复等等,要求下级单位严格执行;二是有些公文发布的范围较广,只提出一些原则性的意见,要求下级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参照执行,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事实上,指挥和指导这两项作用在具体的公文中往往交织在一起,不易区分。但对下级单位来说,不管上级机关发布的公文是要求严格执行还是参照执行,都必须把它作为行动的依据,予以贯彻落实。

三、宣传教育作用

公文大多具有宣传教育作用。阐述路线、方针、政策的公文,表彰或惩戒性的命令、决定以及表扬或批评性的通报等公文,其宣传教育作用更为巨大。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等领导机关制发的方针政策性的重要文件,不仅是进行各种宣传工作的重要依据,而且其本身就是很好的教材,具有强大的宣传、鼓舞和教育作用。即使是一般领导机关制发的指导性公文,也具有一定的宣传教育作用。正因为如此,所以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机关,常常以发布公文作为对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工作的方式和手段之一,以动员、组织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去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激发他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一些会议也常常 印发一些重要文件作为会议的学习材料,以提高与会者的认识,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党和国家的宣传机构有时还将一些重要文件通过报刊等新闻媒介公布于众,让人们学习和了解,以使广大干部和群众认清形势,明确方向,坚定信念,把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要求,变成他们的自觉行动。

四、知照联系作用

各级机关、各类社会团体或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活动,往往需要同上下左右的机关单位发生联系;为了协调行动,又往往需要相互交流信息、通报情况。而公文正是一种上传下达、沟通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联系和办理各种事项的有效工具。上级机关通过通知、决议、会议纪要等向下级传达指示、指导工作,下级机关通过报告、请示等向上级反映情况、汇报工作、请求批准事项或解决问题的办法。平级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使用通知、函等相互交流信息、商洽工作、处理问题。至于公告、通告、通报等公文,更是起着重要的知照作用。

五、凭证依据作用

公文作为一种负有处理各种复杂公务、联系工作事项职能的文本文件,必然具有凭证和依据的作用。无论是哪种公文,都是不同工作的不同依据,同时在某种条件下又可以作为某项工作的凭证。上级机关制发的各种公文,各下级机关都要根据自己工作的需要细心保存,以作为执行的依据;平级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因工作而通过公文进行联系,公文就成为协调行动的依据;下级机关就某个重大问题或某项重要工作通过公文请示上级机关,公文就成为上级机关作出批复的依据。如果事后要检查责任,解决纠纷,公文又会发挥凭证作用。再则,公文在实现了它的现实作用后,立卷归档,成为文书档案,也可以对以前的工作起着记载、凭证作用。

第五篇: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研究报告

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研究报告

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受理处

时间: 2013年12月21日 来源: 科技部火炬中心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至今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尚无统一的定义,也尚未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正式统计,这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宏观管理和发展政策研究多有不便。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中小企业界定标准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当前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研究内容,依据创新基金多年管理的经验,从实际出发探索性地提出具有可操作的、便于统计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

探讨科技型中小企业,首先必须弄清楚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中小企业是企业规模形态的概念,是相对于大企业比较而言的。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目前世界各国(地区)所设定的参照系标准各不相同。通过介绍和比较各国(地区)不相同的中小企业界定标准以及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对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和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探讨加快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意义和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等提供依据。

1、世界主要国家(地区)中小企业界定标准及其发展

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国际上所设定的参照系标准一般有三个因素:一是实收资本;二是企业职工人数;三是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的经营额。在这三个因素中,大多数国家只采用其中的两项,个别国家三项都采用。而且即使是采用相同参照系标准的国家,不同国家所界定的标准也是不尽相同的。

美国中小企业的含义,一是指那些不要求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包括经济规模中性和规模不经济产业,规模指标主要指企业人数);二是指尚处于向较大规模方向发展过程中的中小型企业。美国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型企业,也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美国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由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颁发的,主要从数量上划分中小企业,如20世纪80年代初制造业的数量界限是雇用人数不超过1500人。第二种是由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颁布的,主要从质的方面划分,规定任何企业只要符合下列四个标准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就属中小企业。这四个标准是:(1)独立经营,即企业主同时也是经理;(2)企业的资本是由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提供的;(3)企业产品的销售范围主要是当地;(4)和本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企业规模较小。以上四个标准实际上是相互补充的作用。在近年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每年出版的《中小企业状况》中,已使用更简略的划分标准,一般把雇员不超过500人、年营业额不超过600万美元的企业称为中小企业。另外美国还根据不同发展时期的情况和不同行业的经营特点,分门别类地对中小企业标准进行具体划分。中小企业是美国充满活力、成长最快的企业组织。

英国博尔顿委员会以三分法对中小企业所下的定义,从定性的角度比较科学地揭示了中小企业的实质。一是中小企业一般占有相关市场的较小部分。这就意味着中小企业对价格、产品数量或所处环境具有很小的影响力或根本就没有影响力。但这并不排除中小企业可能在某个小型专业市场占有很大的份额。二是中小企业一般没有任何定型的管理机构。也就是说,中小企业一般是由业主自已当经理,自已负责决策和管理。不过,随着企业的发展,专业管理部门逐渐地部分或全部地取而代之。三是中小企业不受母公司的控制,也就是说中小企业有自己决策的自主权。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从博尔顿委员会这三点定义中不难看出它对中小企业的定义,强调了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人格化管理和独立决策的性质。性质上的定义并不能代替量上的划分,因此该委员会最初把制造业、零售业、批发业、建筑业、采矿业、汽车业、服务业、公路运输业、饮食业等9个部门,规定为雇员不到200人为中小企业,后又改为不超过100人。在英国经济学界,对中小企业又提出了另外的标准。例如,《小企业——金融与控制》一书的作者吉姆则认为,一个企业如果符合下列三个条件中的两个就可以称为中小企业。这三个条件是:(1)年营业额不超过100万英镑;(2)资产总负债不超过70万英镑;(3)平均每周雇员不超过50人。

在加拿大,制造业和零售业对于中小企业的划分分别有不同的标准。制造业年销售额低于200万加元、雇员少于50人的企业为中小企业。零售业净销售额低于100万加元、雇员不足50人的企业为中小企业。加拿大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规模的96%,中小企业的产值占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5%。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占全国职工总数的40%。

在德国,国家经济部对企业规模的划分标准,一般是按就业人数和年周转额来加以划分的。在工业部门中,职工人数在500人以下,年周转额在1亿马克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在商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中,职工人数在50人以下,年周转额在200万马克以下的为中小企业。

意大利是一个中小企业数量多、比重大,而政府也比较重视中小企业的国家,素有“中小企业王国”之称。在意大利,对于中小企业在法律上没有统一的规定,在统计上一般主要以企业雇员们多少作为企业规模的参照系标准。企业雇员在500人及以上的视为大企业,雇员在499人及以下的则视为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中,一般又将雇员在100-499人之间的视为中型企业,而将雇员任99人及以下的视为小型企业。此外,手工业有时列入小型企业,有时则作为单独一项列出。

法国政府规定雇员500人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据法国工业部的统计,1995年法国约有中小企业229万家,其中20人以上的中小工业企业3.5万家,从业人数占全国职工总数的50%;法国中小企业的附加值占全国企业附加值总额的57%,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25%,企业投资占全国投资总额的1/3,营业额占40%,其中纺织品出口占70%以上。

日本的中小企业十分发达,而且在组织开展专业化协作方面有自己的特点、据日本1963年颁而的《中小企业基本法》规定,在工业、矿业、运输业中,其资本额或出资额为1亿日元以下,经常雇用人员为300人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商业零售业、服务业资本额或出资额为l000万日元以下,经常雇用人员为50人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经营批发业3000万日元以下的公司,经常雇员100人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

韩国,按照1986年的政策定义,以企业雇佣人数和拥有的资产额为标准来划分规模,雇佣人数在300人以下的制造业、矿业和运输业企业,200人以下的建筑业企业,20人以下的商业服务业企业,只要不是财阀所属企业,均可视为中小企业。

中国台湾地区,由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在1996年所作的《中小企业认定标准之研究》的报告中,提出了台湾中小企业界定的新标准:对于制造业、营造业、矿石及土石采矿业,规定实收资本额在新台币1亿元以下或经常雇用员工人数300人以下的为中小企业;对于农林渔牧业、水电燃气业、商品业运输仓储及通讯业、金融保险不动产业、工商服务业及个人服务业,规定前一年营业额在新台币15000万元或经常雇佣员工人数100人以下为中小企业。

比较上述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中小企业的定义,可以发现在中小企业界定标准中存在相对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地域的相对性。经济规模大小不同的国家(地区)对中小企业规模的界定标准是不一样的。在丹麦,从业人员200人以上的企业为大企业,而在美国的某些行业,如飞机制造业,从业人员在1000人到1500人之间的企业仍属中小企业。丹麦400多家大企业,若以美国的标准衡量,则没有一家是大企业。

(2)时间的相对性。各国(地区)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是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变化而不断更改的。如韩国1966年制定的《中小企业基本法》将制造业、矿业、运输及其他行业中从业人员枉200人以下或资产总额在5000万韩圆以下的企业规定为中小企业。随着从业人员数和资产总额的扩大,1976年重新将从业人员在800人以下或资产总额在5亿韩圆以下的企业规定为中小企业。我国的中小企业界定标准也随着经济发展前后做过四次修改。

(3)行业的相对性。不同行业中小企业在从业人员、资产总额、销售额等规模指标上存在较大差异。如日本,工矿业、运输等行业规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的是中小企业,而对于批发业,规定从业人员100人以下的才是中小企业,零售业和服务业则规定从业人员不超过50人的企业才是中小企业。

由于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存在相对性的特点,因此在界定中小企业时,运用辩证的相对性原则比使用客观规模指标更为重要。

2、我国在不同经济时期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及其发展

我国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自建国以来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制定实施前曾做过四次更改: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以企业职工人数的多少,作为企业规模的划分标准:职工在3000人以上的为大型企业,500-3000人之间为中型企业,500人以下为小型企业。第二次是1962年改为按固定资产价值数量作为划分标准,第三次是1978年,国家计委发布《关于基本建设项目的大中型企业划分标准的规定》,把划分企业规模的标准改为“年综合生产能力”。1984年,国务院《国营企业第二步利改税试行办法》对中国非工业企业的规模按照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和生产经营能力创立了划分标准,主要涉及的行业有公交、零售、物资回收等国营小型企业。如规定京、津、沪三市固定资产原值不超过400万元且年利润不超过40万元的属国营小型公交企业,三市以外相应标准为固定资产原值300万元以下和年利润30万元以下。第四次是1988年,对1978年标准进行修改和补充,重新发布了《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按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作了分别划分,将企业规模分为特大型、大型(分为大

一、大二两类)、中型(分为中

一、中二两类)和小型四类六档。当时中小企业一般指中二类和小型企业。具体规定为:凡产品比较单一的企业,如钢铁联合企业、炼油厂、手表厂、水泥厂等按生产能力为标准划分;一些企业,如发电厂、棉纺厂,习惯上以生产设备数量为标准划分;对于产品相设备比较复杂的企业,以固定资产原值数量标准划分。1992年又对1988年划分标准作了补充。增加了对市政公用工业、轻工业、电子工业、医药工业和机械工业中的轿车制造企业的规模划分标准。1999年再次修改,根据1999年11月国家统计局和原国家经贸委制定的我国企业类型划分标准,将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作为主要考察指标,分别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类,资产总额和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为特大型企业,资产总额和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为大型企业,资产总额和年销售收入5千万元以上为中型企业,资产总额和年销售收入5千万元以下为小型企业,2000年中期又针对企业所处的不同行业,新的划分标准又出台了一些新的解释。参与划分的企业范围原则上包括所有行业中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工业企业。

第五次即最近一次对中小企业标准的制定。在多年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上,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03年2月19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规定的。该《通知》指出,《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中的中小企业标准上限即为大企业标准的下限,国家统计部门据此制订大中小型企业的统计分类,并提供相应的统计数据;国务院有关部门据此进行相关数据分析,不再制订与《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不一致的企业划分标准;对尚未确定企业划型标准的服务行业,有关部门将根据2003年全国第三产业普查结果,共同提出企业划型标准。中小企业标准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该规定适用于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其中,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根据《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中小企业标准为:

工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建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对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6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批发和零售业,零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5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1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批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交通运输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5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邮政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1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住宿和餐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8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国家统计部门大中小企业划分标准

说明:

l、表中的“工业企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个行业的企业。

2、职工人数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末从业人员数代替;工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产品销售收人代替;建筑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工程结算收入代替;批发和零售业的销售额以现行报表制度中的年销售额代替;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营业收入代替;资产总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资产合计代替。

3、大型和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所列各项条件的下限指标,否则下划一档,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出台,增强了《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可操作性,为今后更好地贯彻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为各级政府、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明确扶持和服务对象,为进一步制定和落实中小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为中小企业自身定位与发展提供了标准依据。中小企业标准指标由以下要素构成: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并结合行业特点。职工人数作为各行业中小企业标准均采用的指标,简单明了,容易界定企业规模,可突出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和稳定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也与世界主要国家的通行做法一致,具有国际可比性。销售额可以客观反映企业在市场上的经营规模和市场竞争能力,也是我国现行统计指标中数据比较齐全的指标,将其作为中小企业标准的指标,比较符合我国企业实际,容易操作。资产总额可以从资源占用和生产要素投入的层面上反映企业规模。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从不同的方面客观反映了企业规模,采用这三个指标体现了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也是各国和地区中小企业标准制定的主要指标。实践表明,销售额和资产总额在工业和建筑业还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结合行业特点,具体在《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中,工业、建筑业采用了职工人数、销售额和资产总额三项指标。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因其行业企业的资产总额与销售额的关联度不大,资产总额不能客观反映其经营规模,加之现有资产总额的统计数据不全,只采用了职工人数相销售额两个指标。

如果与国际比较可以看出,根据《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划分企业规模类型的结果与国外中小企业的相应比例基本一致。英国、法国中小企业户数比例分别为99.8%、99.6%,美国、日本、德国的中小企业户数比例也都花99%以上,我国这一比例为99.14%;APEC成员体中小企业销售收入比例一般在60%~70%之间,我国这一比例为67.63%;APEC成员体中小企业职工人数比例一般在70%~80%之间,我国这一比例为78.99%。从总体上看,《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既具有国际可比性,也充分考虑了我国国情。如果与现行工业企业划分标准比较,不难看出,按照现行《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200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中、小型企业分别为8589户、14398户和148269户,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例分别为5.02%、8.41%和86.57%。按照《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进行划分,大企业减少了7122户,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则分别增加了3477户和3645户,大、中、小型企业户数分布比例变为0.86%、10.44%、88.70%。

二、国外创新型中小企业界定理论综述

1、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提出

源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经后人发展,宏观层面衍生出国家创新体系学说,微观层面开发出创新型中小企业概念,二者融合相生,即在国家创新体系下,国家政策如何支持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有效地实行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已成为世界经济潮流前沿热点。创新型国家所以能成为世界大局主导,国家创新体系是组织和机制基础,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提高核心竞争力是根本途径。关键在于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群,而创新型中小企业作为重要主体在其中处于“国之根”(Lee,2006)的地位,是竞争力源泉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田弘子,2004),研发效率比大企业高几倍甚至几十倍,有不可替代的自主创新、社会效益和引领示范作用,世界95%的基础创新,OECD国家50%的主要技术创新,EU尖端技术领域99%的专利,美国钢铁石油精品100%和铝业8o%的技术创新,都是由创新型中小企业完成的(INNOBIZ,2005),但创新型中小企业面对“市场失灵”具有低出生率高死亡率的致命弱点(格雷纳,1992),必须有政府相应的政策扶持,这已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世界性共识。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开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为重点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作为响应,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开展的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奖励措施和创新型企业试点已初见成效。但也应看到当前我国具有自主创新技术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不多,尤其创新型中小企业很少,而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建设及其有特点、针对性的政策支持还没有提上应有的日程。研究国外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理论意义在于为开发出有中国特色定位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概念,进而制定认证指标和政策体系框架,提供文献研究和借鉴,实际意义在于为政府将创新型中小企业从创新型企业总体和一般意义上的中小企业中划分出来,做出有特点针对性政策扶持的决策和制度安排,解决国家创新体系在主体建设上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缺位,提供实证基础。

2、创新型中小企业界定理论综述

国外对什么样企业是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说法,可由两方面探究。从纵向看经历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型中小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到创新型中小企业概念的动态发展。从横向看OECD、EC、美国、日本和韩国对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说法和内涵静态理解的有同有异。现归纳使用较多的六种说法作为借鉴,选择其中一种比较接近我们所理解的“innovativeSMEs”,可作为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概念的基础。

2.1基于技术创新成果角度界定的创新型中小企业(innovativeSMEs)。与一般中小企业相比其特征是新产品开发成果、专利、技术创新件数及其比率等技术创新活动的产出指标优越(Kim等人,1993、Hicks和Hegd,2005)

这类似于OECD在对象区间中把以新的技术或较高级的技术改进产品或工艺的企业定义为创新型企业(OECD—Eurostat,1997),意味着强调不仅要实行一系列技术创新活动,而且必须获得成功并有创新成果的企业才有资格。为了弥补仅以专利等产出指标界定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局限性,有的研究者开发出了新的产出指标,更有研究在技术创新努力必须是成功的假定前提下,加入技术创新活动的投入指标,诸如R&D投资,附设研发机构,与外部的研发协作,创新扶持政策的参与,技术人力教育背景等指标(Flor和Oltra,2004、Brouwer和Kleinkneeht,1996、Jacobsson等人,1996)。公开的专利不包括保密技术、著作权等技术创新成果,企业也都不想通过专利来保护很容易被模仿的工艺革新。为克服其缺点,有研究采用对象企业直接调研法。OECD(1997)开发设计并通过《奥斯陆手册》提示了可信度较高的标准程式化的技术创新调查方法。Coombs等人(1996)通过分析贸易或技术刊物上发表的企业新产品资料,提出了测定技术创新结果文献基准的创新产出指标,这种方法具有非研究者亦非企业立场即第三者客观判断的优点。Khan和Manopichetwattana(1989)在界定创新型中小企业考虑到投人指标时,以技术创新活动的努力程度和经营者对创新成果的主观判断为标准,划分出创新型(innovative)中小企业和非创新型(non-innovative)中小企业。Baldwin和Johnson(1996)以包括技术创新活动的投入和产出的技术创新(innovativeness)标准,进一步细分出更具有创新性(more-innovative)的中小企业和创新性较小(1ess-innovative)的中小企业。

国外关于创新型中小企业概念研究与相关文献的归纳分类

2.2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technology-basedSMEs)。是指争取创业机会时以具备比较优越的技术能力为基础追求竞争优势的中小企业(Granstrand,1998)

由于技术密集型小企业也是以表现技术能力的研发人力或R&D投资比重等投人指标和专利、新产品等产出指标来判别的,在操作方面与上述创新型中小企业没有明显的区别。Giudici和Paleari(2000)指出,在属于高技术产业的中小企业中至少具有以下特征之一的企业即可称为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在市场上展示具有技术创新的产品,销售额占R&D投资比重超过10%,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员工占30%以上,进入小规模创新企业园区或创业培育中心,与重要研究机构或大学共同研究,在相关部门具有技术领先地位。

2.3以新生技术为基础的中小企业(newtechnology-basedSMEs)。它作为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最具代表性的形式。是大学及研究所为新技术实业转化而设立的新生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

这就是熊彼特(1939)所谓的创业家创新的典型,又称小规模的高成长企业(Khan和Manopichetwattana,1989)。Bollinger等人(1983)提出,少数核心创业者为开发技术上具有创新的设计,并将其商业化为主要动机,从而设立的不是大企业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独立的企业,叫作以新生技术为基础的中小企业。理特管理顾问有限公司(ArthurD.Little)(1977)提出,以带有很大技术风险的发明或技术创新为基础创业,年龄不超过25年的独立企业叫作以新生技术为基础的中小企业。一般与这种严格标准相比较而言,在R&D投资率或科技人员比重高于平均水平的产业中,也使用包括年龄小的中小企业在内的高科技中小企业(high-technologySMEs)的概念(Storey和Tether,1998)。类似的概念还有诸如技术密集型风险(technology-basednew-venture)企业,包括在尖端产业接受风险创业基金的投资创业后不到12年,所有权和经营都独立的企业(Kazanjian,1988、Kazanjian和Drazin,1989、1990)。另外,也有一部分学者按企业成长目标把以新生技术为基础的中小企业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像美国的Microsoft和Intel等成长为大企业的“专业型”,一种是在部分技术领域具有专业化技术能力的“专业化的供给者型”,Tether(1997)将前者界定为以新生泛用技术为基础的中小企业(new,generictechnology-basedfirms),将后者界定为以新生目标市场专业技术为基础的企业(new,nichemarket,specialisttechnology-basedfirm)。Fonte和Coombs(2001)通过对葡萄牙等国企业的研究发现,即使同称是以新生技术为基础的中小企业,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其特征和行为也大不相同,发展中国家或目标市场的以新生技术为基础的企业随着企业年龄的增加而趋成熟,能够进化成为专业化技术为基础的中小企业。Storev和Tether(1998)把欧洲与美国的新生技术为基础的中小企业加以比较另有启示,欧洲新生技术为基础的中小企业不太多,创业者的学历高,创业组织的人力资本较高,相应生存率也高,成长率虽比一般创业企业略高,但几乎没有如在美国那样急速成长的新生技术基础中小企业的案例。创业者受教育水准很高,有在大学或研究所工作经验的相对较多,年龄分布多在30-50岁之间。但与美国相比风险投资能力较差,这是因为还没有形成承受新技术创业危险负担的文化,如法国、芬兰那种政府代替风险投资而对初期创新进行研究基金或类似融资的补贴等支援,因而造成风险技术投资力量的不足,或如在美国那样潜在力量很大的新技术创业模式或创业者相对不足。

2.4高技术中小企业“High-technology-basedSMEs”,意义是参与比其它产业R&D投资率或科技人员比重大的高技术产业(Hightechnologysector)竞争的中小企业(Shearman和Burell,1988、Butchart,1987)

Hung等人(2003)在以台湾IC、计算机、光电子、通讯、精密仪器等高科技产业的企业为对象的研究中使用了高科技企业(High-technology-basedfirm)的说法。

2.5长期生存创新中小企业

即持续的创新者,(1ong-lived,highlyinnovativesmallfirm,serialinnovator),从特点看是比通常的创业期企业寿命要长而企业规模持续在较小状态(Hicks和Hedge2005),是指能够持续创出以专利之类的公示统计的创新成果而非创业期的中小企业,与通过初期产品市场化成功能够成长为大企业的新生技术中小企业具有不同市场规模成为专业化技术供给者的情况很多。Tether(1997)把这种类型的中小企业称为以新生目标市场专业技术为基础的中小企业,Kim(1997)研究发现了在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中,经过对发达国家企业技术长期的追赶学习而专业化的中小企业,并称其为动态传统中小企业(traditionaldynamicsmallfirm)或以长期进化型技术为基础的中小企业(1ong-evolvedtechnology-basedfirms),即成熟技术基础中小企业(maturedtechnology-basedfirm)在狭小的目标市场专业化形成为以新生技术为基础的企业,以发展中国家为中心的一般中小企业有的随着年龄增加而成熟转化为创新型中小企业。

2.6创新战略型中小企业(innovationtypeSMEs)。是以技术创新施行差别化战略的中小企业,或意昧着在企业战略层面中创新战略所占比重高的中小企业

企业的战略类型由事前象征与事后分类在诸多的研究中出现了追求创新的企业战略。Miles等人(1978)以事前分析把企业的战略类型分为防御型、探索型、分析型和反应型等四种,其中第二种探索型就是以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即创新型战略企业。在Miller和Friesen(1984)以事后分类法导出过10种企业战略类型中,适应2型(Slb)和目标市场创新型战略有类似的特征。

综上所述,创新型中小企业在概念上不仅可以多样的形态来定义,而且同一概念创新型中小企业之中也存在互相区别的类型。而从动态看,冠之以创新的中小企业概念经过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演进,趋向集中于上述第一种界定方法,但作为政策扶持对象风险创业类的中小企业也纳入其中,统称为创新型中小企业。例如日本和韩国较为一致最多使用的是“innovativeSMEs”概念,通常表达甚至在新闻媒体语境直接采用汉语字词,日语和韩语原文中用“创造的中小企业”表达,而在日本和韩国的中文网上则用“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说法,依其学术文献,“innovativeSMEs”即其所谓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范畴主要包括技术创新型中小企业(INNO-Biz)、高风险型(Venture)中小企业和经营管理创新的中小企业,但其政府法规文件规定扶持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对象只限于前两种,与我们理解和实际相近,所具有的可借鉴性更强。

3、启示

(1)建设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是主体建设的基础工程,而创新型中小企业概念的界定在建设创新型中小企业这一系统工程中是首要工程,否则政策扶持等工程无从谈起,所以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2)创新型中小企业概念的产生与界定,与一个国家发展阶段有内在本质的必然联系。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经过长期学习效应已经积聚了建设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基础,在当前从投资主导向创新主导经济发展阶段的结构转型过程中,急需借鉴创新型国家经验,开发出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概念。

(3)在创新型中小企业概念界定的诸多角度和侧重点中,最高层次是成功实现自主技术创新,最低层次包含一般经营管理的创新,而作为创新型战略的政策扶持对象,应当界定为技术创新型企业和风险创业型企业构成的创新型中小企业。

(4)创新型中小企业概念的界定是一个扬弃进步的过程

作为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对象,我国也曾经使用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概念,也有学者提出技术创新型企业的概念。高新技术企业有技术含量不同行业区别的成分,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政策更侧重其高风险创业的扶持。作为我国政策扶持的成长型中小企业,是指在较长时期(如5年以上)内,具有持续挖掘未利用资源的能力,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整体扩张的态势,未来发展预期良好的中小企业,这里侧重强调了企业生命周期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没有侧重强调使企业长寿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核心能力。科技型中小企业从概念上主要显示了行业性质和角度的划分,没有强调内在的创新能动性,而且这类行业的中小企业不一定都创新。单一的技术创新型企业政策相对淡化了扶持风险创业的重要内容。上述中小企业的建设和扶持政策在不同的层面、角度和阶段,对于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国家创新体系主体建设和自主创新国家战略的要求下,要进一步发展、完善和创新。为此,科学技术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三部委以《关于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创新型企业的概念,是在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经营管理创新、理念和文化创新等方面成效突出的企业,要同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持续创新能力、行业带动性和自主品牌、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创新发展战略和文化等5个条件。应当说这一创新型企业的概念涵盖和政策措施的出台适时且富有创新性,而首批创新型企业共103家的选出和各省市地方相应活动的展开,标志着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初见成效。但也应看到评选扶持创新型企业的认定条件,还没有统一的细化,而且在规模限制上不分大中小企业有“一刀切”的弊端,从而也暴露出当前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主体建设中创新型中小企业及其制度供给的缺位。所以,应梳理、比较和借鉴上述国外尤其是日韩经验,扬弃、整合和提升国内相关概念和政策,并在现有的创新型企业概念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创新战略的要求,紧密结合国情实际,研究开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概念,进而制定扶持政策,推进创新型中小企业建设工程。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

以下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进行了探讨,希望对于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及相关宏观管理和理论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国内外科技型中小企业定义简述

1.1关于科技型企业的定义

科技型企业国际上通用的叫法是高技术企业(Hi-techenterprise),是相对于一般企业而言的。目前,对于科技型企业(高技术企业)有以下几种定义:

(1)“判断高技术企业的标准主要看企业的产品是否是高技术产品”。

(2)《科学美国人》杂志对高技术企业的定义是“一般需10%以上的高级工程师和科学家。”

(3)根据美国学者F.G.Doody和H.B.Mumtser的观点,高技术企业可定义为是一类体现出高增长率、高额的研究与开发费用、高附加值、强烈的出口导向和高技能的劳务密集的生产技术的公司。

(4)美国学者德曼西斯库(D.Dimancescu)在《高技术》杂志上指出:“对高技术企业的定义。“一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高;二是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发展’的投资比例高。”

(5)在欧盟,对高技术企业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定义有:Arthur.D.LitterGroup的定义,他们认为高技术企业是建立不足25年的独立经营单位,这些企业以利用发明创造成果为基础或以技术创新为基础,并承担技术风险。ShearmanandBurrell认为高技术企业是在新的产业中诞生的独立的企业。广义的定义为:所有在高技术产业中生产经营的新企业。

目前,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在标准产业分类法产业统计基础上,用R&D投入强度和专业科技人员占总就业人数的比值(科技人员密度),作为综合指标来进行高技术产业的划分:通常把两项密度指标两倍于全国制造业平均值的企业界定为科技型企业。

1.2我国有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

(1)关于科技型企业的定义

我国关于科技型企业以及在实践中广泛使用的与科技型企业有关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定义情况可概括如下。

①关于科技型企业。有学者认为科技型企业等同于高技术企业。陆立军、盛世豪等著《科技型中小企业:环境与对策》一书中指出:科技型企业(高技术企业)应是指那些研制、开发、生产、销售高技术产品或大规模运用高技术的企业,它不同于一般企业的本质特点是在为社会提供产品或劳务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基于新兴科学知识的技术含量比较高。”

②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高技术企业)是根据产品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程度、研发活动、经营规模、核算方式、企业家素质、科技活动人员比例、研发投入强度、技术性收入与高技术产值比例等主要指标的来认定的。

在我国实践中高新技术企业除必须与高新技术或高新技术产品相联系外,还必须满足企业规模和经营期等条件的限定,即企业规模和经营期必须达到规定条件以上的企业才可能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而且还要求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③关于民营科技企业。民营科技企业是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组成,以发展科技产业为目标的非政府经营的科技型企业。科学技术部、国家经贸委1999年7月26日发布的《关于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民营科技企业包括国有、集体、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私营、个体等多种经济成份,基本特征是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主要从事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及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活动。”

(2)关于中小企业的界定

2003年2月19日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联合公布了新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工业中小型企业的条件为: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亿元以下。在新标准中把从业人员数量作为一条主要划分依据是与此前划分标准的最大不同,这也是国外十分强调的数量标准。

(3)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

科技部于1999年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并首次定义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根据创新基金的定义,申请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企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在中国境内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登记注册,具备企业法人资格;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职工人数原则上不超过500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应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企业负责人应当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较高的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每年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销售额的3%,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l0%以上;对于已有主导产品并将逐步形成批量和已形成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必须有良好的经营业绩。

2、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思考

由上述分析可知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一个复合概念,是科技型企业的科技特性与企业规模特性的结合。在界定科技型中小企业时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原则:

2.1标准既要有质的规定性,又要有量的标准,同时要遵循务实的原则。

质的规定性是回答何谓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问题,量的规定性是通过指标数值来明确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量化标准。所谓务实原则是指定义的界定标准要符合实际,标准尺度容易把握,可以得到相应的统计数据。

(1)对于质的规定性,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概念,需要明确科技型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关系,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与民营科技企业的关系。

关于科技型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关系,比照前述我国实践中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条件和办法,作为科技型企业不应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中对企业规模和经营期的限定,因此可以认为科技型企业范围比目前我国实践中高新技术企业范围要宽,高新技术企业是达到一定规模和经营期限的科技型企业。

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与民营科技企业的关系:科技型中小企业与民营科技企业同属于科技型企业。二者的差别在于:从企业规模上看,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包括大型科技企业,而民营科技企业没有这种限定;从经营机制上看,民营科技企业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是非政府经营的科技型企业,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经营机制上没有限制。但二者又很相近,我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数是由拥有科技成果的科技人员所创办,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一般认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科技人员为主体,以发展科技产业为目标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主要从事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具有明显小型化的特点,其绝大多数(约90%以上)企业的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下。

因此,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定义,还需要仔细斟酌,谨慎提出比较稳妥的概括性描述。为此我们暂且把它定义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主要从事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中小型企业。

(2)对于量的规定性,我们认为应考虑以下几点:

①对于科技型企业的确定,可采用R&D投入强度、科技活动人员比例和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科技人员比例三项指标作为定量标准。具体数字可根据2000年全国R&D资源清查数据和其他相关数据研究确定。可考虑将科技型中小企业每年R&D投入强度标准确定为2%以上,将科技人员比例标准确定为20%(或15%)以上,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比例标准确定为8%(或6%)以上。这些数量界限还有待于用实际数据作进一步论证。

②2003《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采用了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三项指标作为划分中小企业的依据,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规模划分也应围绕此三项指标研究确定。

关于企业职工人数,在新的中小企业标准中工业中小型企业的条件为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而科技型中小企业则明显小型化,从业人员少则几人、十几人,绝大多数在100人以下。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末我国民营科技企业中长期从业人员在500人以下的企业占到98.14%。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职工人数标准可考虑确定为500人以下。这符合上述中小企业的现状,也是与美、日、欧盟等国家中小企业职工人数标准吻合。这既符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企业中从业人员相对较多的实际,也符合科技型企业具有的小型化、从业人员少的特点。

关于企业销售额,在新的中小企业标准中工业中小型企业的条件为年销售额3亿元以下。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我国民营科技企业中全年总收入在1亿元以下的企业占全部民营科技企业的97.40%,全年总收入在l0亿元以下的企业比例为99.76%;2000年上述两个比例分别为97.43%和99.78%。显然若将中小企业标准定为1亿元以下,则根据前述中小企业比例标准判断显得较低,若定为l0亿元以下,则显得过高,所以可考虑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年总收入标准确定为3亿元以下。这符合与新的中小企业标准中工业中小型企业的条件年销售额3亿元以下相一致。因为在现阶段科技型企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

关于企业资产总额,在新的中小企业标准中工业中小型企业的条件为资产总额4亿元以下。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末我国民营科技企业中资产总额在1亿元以下的企业占全部民营科技企业的96.58%;2000和1999年末这个比例分别为为96.74%和97.22%。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资产总额界定标准可考虑至少确定为1亿元以下.还可以适当提高。这是考虑到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知识密集、比较其他企业资本额相对较低的特点。

2.2界定标准要有灵活性

(1)将R&D投入强度、科技人员比例和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比例三项指标作为界定科技型企业的定量标准,我们认为在满足第一项指标要求的同时还满足后两项指标要求的其中一项,就可以界定为科技型企业。

(2)新的中小企业标准中规定工业中小型企业的条件为: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亿元以下。因此,我们认为以企业职工人数、全年总收入和资产总额三项指标作为界定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的定量标准,如果符合其中一项就可以界定为中小企业。

(3)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较大,对不同地区执行界定标准时亦可辅之以一定百分比(如10%)的调整空间。

2.3界定标准要具有动态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资本额和销售收入往往呈扩大趋势,雇员人数也呈现出先上升、然后趋于稳定(个别行业如高科技行业还有可能下降)的趋势,因此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应该随之做出动态调整。反映科技型企业属性的R&D投入强度和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等标准会随着企业成长过程中技术创新投入的增加,呈现上升的趋势,所以反映科技型企业属性的标准也应该进行动态的调整。

3、基于国办【1999】47号文件修改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

首先应结合中小企业标准指标的要素构成: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并结合行业特点。其次,对于科技型企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在标准产业分类法产业统计基础上,用R&D投入强度和专业科技人员占总就业人数的比值(科技人员密度),作为综合指标来进行高技术产业的划分:通常把两项密度指标两倍于全国制造业平均值的企业界定为科技型企业。

因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参照《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建议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界定为: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登记注册,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2.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或者服务业务;

3.职工人数原则上不超过500人;

4.全年销售收入在3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在3亿元以下;

5.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或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6.近三年每年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当年销售额的3%。

下载中小企业界定标准、概念和小企业的特点和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企业界定标准、概念和小企业的特点和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福利概念的界定

    第一部分 社会福利概念的界定 ——美国社会福利的概念 社会福利是指政府和社会为提高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而采取的各种措施。这是社会福利涵义最宽泛的界定。包含......

    高新技术企业概念界定

    概念界定概念界定 20 世纪80 年代初,高新技术企业的概念率先在美国被提出,并在随后获得各国学者广泛认同和应用。但是,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尽相同,加上......

    新生代农民工概念界定(精选五篇)

    本文在调查研究方法上采取了常用调查问卷法和个案调查法两种方式.由于 可调查的人员很多,他们当中有很多共性的特征采取调查问卷的方法比较合适; 对一些典型意义的青年农民工......

    医疗差错界定标准

    重庆华仁医院文件 华医字【2017】第4号 关于下发医疗差错 识别与界定范围的通知 (试行) 院属各科室 根据国家医疗管理法律法规,结合我院的管理制度,为了便于员工在工作期间对出......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界定标准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界定标准 一、商场(市场)、宾馆(饭店)、体育场(馆)、会堂、公共娱乐场所等公众聚集场所: 1、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含本数,下同)以上且经营可燃商品的商场(商......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界定标准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界定标准 为了正确实施《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科学、准确地界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现将该规定第十三条所列消防安全......

    公文的概念、特点、作用、种类(样例5)

    公文的概念、特点、作用和种类 一、 概念、特点和作用 (一)概念: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它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法定团体等组织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

    2演讲概念特点

    一、演讲的概念一般做演讲主体的是名人或者有特殊经历的人,以面对公众传播演讲语言达到某种目的。但现在很多高校或社会团体都会举办一些演讲比赛,为了演讲而“演讲”的比赛,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