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审核制度等八项制度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审核制度》等八项制度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审核制度
为规范财政部门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实施,确保公平、公正执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行政执法人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过程中应当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意见,并应当收集相关的证据材料,对案件提出行政处罚意见。
第二条
案件经办人待案件调查结束后,认真填写《行政处罚意见书》,并经执法单位领导核准后,将全部案件资料送局条法税政科进行法律审核。
第三条
局条法税政科对执法人员提交的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全面、细致地审查,对案件的违法事实、理由、依据、程序以及处理建议进行审查。对行使自由栽量权缺少必要证据证明或者在行政决定中未说明理由的,应当要求办案人员补充调查或者补充说明。保证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统一、正确行使。
第四条
案件经局条法税政科审核同意后,方可报分管负责人审批。分管局领导在进行审批时,要严格审查并签注意见。
第五条
条法税政科负责行政处罚案件的审查备案工作,集中对结案行政处罚案件的实体内容、程序、处罚栽量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相关证据的证明力、有效性进行事后审查,并定期对行政执法案卷进行评查和监督。第六条
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和实际工作情况,在上级财政部门的指导下.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规范适时研究、修改、调整和完善。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说明理由和告知制度
一、在作出不予许可的决定时,应当告知不予许可的理由,以及当事人享有的救济权利,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当事人提出的事买、理由成立的,应当予以采纳。
二、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
三、向当事人说明行政处罚决定中有关从重、从轻、减轻处罚的理由,并告知依法享有的各种权利。
四、执法人员在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宴、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予以采纳。
五、执法过程中不得因当事人的申辩而加重处罚。
行政处罚听证制度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听证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江西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则(试行)》等规定,结合我局行政执法实际,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在作出较大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前,以及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违法嫌疑人可以要求举行听证的其他行政案件的,应当依法告知违法嫌疑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较大数额罚款,是指对个人处以2 00 O元以上罚款,对单位处以10000元以上罚款。对依据地方性法规或者地方政府规章作出的罚款处罚,适用听证的罚款按照地方规定执行。
第三条
局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的听证由条法税政科组织进行;相关执法单位配合做好听证的有关事宜,参与听证工作。
第四条
听证程序遵循公正、公开、便民和效率的原则(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除外)。听证实行告知、回避制度,依法保障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权利。
第五条
局作出的应当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在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后的15日内报市政府法制办备案。
第六条
听证参与人包括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人、案件调查人、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与案件处理结果可能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
第七条
听证主持人由局分管领导指定条法税政科人员担任,具体组织听证工作;听证员由听证主持人指定协助听证主持人工作的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记录员由听证主持人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负责听证笔录制作、协助听证主持人办理其他事务。
第八条
听证主持人行使下列职责:
(一)将听证通知书按时送达当事人和其他听证参与人;(二)对案件事实及其适用的法律依据进行询问;
(三)维护听证秩序,对违反听证纪律的人员进行制止和处理;(四)其他可以由听证主持人行使的职责。
第九条
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人、鉴定人、翻译人为下列人员之一的,应当回避:(一)本案的调查人员;
(二)当事人或者本案调查人员的近亲属;
(三)与本案的处理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员。听证主持人是否回避,由局分管领导决定;听证员、记录人、鉴定人、翻译人是否回避,由听证主持人决定。
第十条
案件调查人是指承办行政违法案件工作的人员。第十一条
当事人是指符合《行政处罚法》、《江西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则(试行)》等规定,要求举行听证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十二条
当事人享有下列权利:(一)要求或者放弃听证;
(二)认为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人、鉴定人、翻译人为本制度第九条所列人员之一的,可以申请回避;
(三)可以委托1—2人作为代理人参加听证,并出具委托代理书,明确代理人的权限;
(四)对案件的事实情况和适用的法律依据进行陈述、申辩和质证:(五)对听证笔录进行审核、补正;(六)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十三条
局对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向当事人送达听证告知书。听证告知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
(二)当事人的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理由、依据和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三)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四)告知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的期限和听证的组织机关。听证告知书盖有本局印章方为有效。听证告知书的送达依照“民事诉除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收到听证告知书之日起3日内,向本局书面提出听证要求,采用邮寄方式提出听证要求的,以寄出邮戳日期为准。当事人书面提出听证要求确有困难的,也可以口头提出,由本局记入笔录,当事人签名。
当事人明确提出放弃听证权利的,不得对本案再次提出听证要求。超过期限未提出听证要求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
当事人要求撤回听证请求的,可以撤回,但不得对本案再次提出听证要求。当事人中请撤回听证要求的,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确有困难的,也可以口头提出,由本局记入笔录,当事人签名。
第十五条
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的本局应当受理。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超过期限或者不符合听证条件的,本局应当在收到听证要求之日起3日内书面告知当事人不予听证。
第十六条 本局决定听证的,应当在收到当事人听证要求之日起3日内,确定听证主持人、听证员和举行听证的时问、地点、方式,并在举行听证的7日前,向当事人、案件调查人和其他听证参与人送达听证通知书。并于举行听证的3日前将听证案由、时间、地点、方式等进行公告。
听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二)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方式;(三)听证主持人的姓名;(四)告知当事人有权申请回避;(五)告知当事人准备有关资料; 听证通知书盖有本局印章方为有效。第十七条 听证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一)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事由及听证纪律;(二)听证主持人核对案件调查人和当事人的身份;
(三)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的组成人员,交代听证的权利和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当事人申请听证主持人回避的,听证主持人应当宣布暂停听证,报请局分管领导决定是否回避;申请听证员、记录人、鉴定人、翻译人回避的,由听证主持人当场决定;(四)案件调查人提出当事人的违法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及法律依据;
(五)当事人进行陈述、申辩和质证;
(六)听证主持人就案件事实、证据和有关法律依据进行询问;(七)案件调查人、当事人作最后陈述;(八)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结束。
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参加听证的、应当在听证举行前,将委托 代理书交法制科。
第十八条
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听证笔录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案由;
(二)当事人的姓名、名称、法定代理及委托代理人,案件调查人的姓名;
(三)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人姓名;(四)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五)案件调查人提出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及法律依据;
(六)当事人陈述、申辩和质证的内容;(七)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
听证笔录应当经当事人、案件调查人、听证主持人、听证员阅读核对无误后签名或者盖章;笔录中有关证人证言部分,应当交证人间读核对无误后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由听证主持人在听证笔录上记明情况。第十九条 听证结束后,由听证主持人写出听证意见书。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中止听证:(一)当事人死亡或者解散,需要等待权利义务继承的;(二)当事人或者案件调查人因不可抗力的事件,不能听证的;(三)听证主持人需要回避,一时无法更换的;
(四)在听证过程中,需要对有关证据重新调查或者鉴定的;(五)其他需要中止听证的。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听证:(一)当事人撤回听证要求的;
(二)听证通知书送达后,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听证的;(三)当事人死亡或者解散满3个月后,未确定权利义务继承人的;
(四)将要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改变,已不属于听证范围的;(五)其他需要终止听证的。
自由裁量权公开制度
一、将本单位规范行政许可自由裁量权的法律依据、数量方式、许可条件、申请材料、办理程序、办理期限、受理地点及时间,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裁量种类、法律依据、运用范围、裁量标准、处罚幅度,通过政务网及本单位的网站向社会全面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媒体和公众的监督。
二、将本单位规范行政许可自由裁量权的法律依据、数量方式、许可条件、申请材料、办理程序、办理期限、受理地点及时间,通过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形式公示在市行政服务中心、本单位办公场所的醒目位臵,以便当事人查阅。
三、将本单位规范行政许可自由裁量权的法律依据、数量方式、许可条件、申请材料、办理程序、办理期限、受理地点及时间,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裁量种类、法律依据、运用范围、裁量标准、处罚幅度,制作成简便规范的宣传手册向公众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行政执法环境。
执法监督检查制度
第一条
为保障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正确履行职责,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预防和减少违法或不当的执法行为,最大限度地使人民群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执法公开监督检查,是指国家机关、新闻媒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社会团体对财政执法,上级财政部门对下级财政部门的执法公开工作进行评议、检查的活动。
第三条
必须坚持以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遵循依法公开、及时公开、便民利民、层级公开、公开监督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执法公开必须依法接受国家机关、新闻媒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社会团体的监督,接受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和人民法院的审判监督。
第五条
执法监督检查的范围:(一)执法公开的制度是否合法、健全;
(二)执法公开的规范性文件、制度、措施是否贯彻执行;(三)执法公开是否及时、便民、利民;
(四)执法公开的程序、范围、内容是否合法、适当、规范、全面:
(五)执法公开监督、评议、考核的实施情况。第六条
执法公开监督检查的方式:
(一)人大、政府、政协、纪检、监察等国家机关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监督:
(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评议;(三)社会评议:
(四)执法公开专项检查;(五)新闻媒体的监督;(六)网络民意调查;(七)人民群众满意度调查;
(八)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监督;
(九)设立举报投诉机构,公布举报投诉电话,接受监督;(十)其他方式。
第七条
全市财政部门应当建立执法公开制度,制定、臵善、规范执法公开程序,加强对财政执法公开工作的监督。
第八条
全市财政部门每年应当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对本级执法公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或者评议,通报检查、评议结果,将检查、评议结果报上一级财政部门,并记入执法档案、纳入执法质量考评范围、实行目标责任考核。
第九条
全局应当对执法公开采取各种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注重发挥外部监督检查作用,增强执法公开监督检查效用。
第十条
本局发现执法公开的程序、内容、范围、规范性文件与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相抵触的,应当依法及时予以纠正纠正。
第十一条
对人大、政府、政协、纪检、监察机关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及法人、其他组织、社会团体的监督发现或者人民群众反映执法公开中的问题,应当进行专项调查。在查明情况后,应当写出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报经局领导批准后,将查处结果报告监督机关或答复法人、其他组织、社会团体、反映执法公开问题的人民群众。
第十三条
对执法公开监督检查发现或者有关机关、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反映的执法公开有错误、不适当,不依法及时纠正、答复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责任。
重大行政处罚决定送同级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备案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对重大行政处罚行为的监督,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制度如下:
第二条
本局辖区域内重大行政处罚决定的备案适用本制度。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对重大行政处罚决定的备案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重大行政处罚是指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较大数额罚款或者没收同等数额的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
第四条
条法税政科(简称备案审查机构)在本局党组的领导下,对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办理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的受理和审查工作,并按本办法的规定具体办理本局重大行政处罚决定的报备工作。
各执法部门法制机构负责对本部门、本系统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办理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的受理和审查工作,并按本制度的规定具体办理本部门重大行政处罚决定的报备工作。
第五条
行政处罚决定机关依照下列规定备案:
本局作出的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向本级人民政府、法制办备案:
第六条
行政处罚决定机关应当自作出重大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报告、行政处罚决定书和行政处罚备案表等有关资料报送备案。
第七条
备案审查机构可根据需要调阅行政处罚决定机关有关行政处罚的案件材料。
备案审查机构调阅案卷或者有关材料时,应当向行政处罚决定机关填发调阅行政处罚案卷通知书。
行政处罚决定机关应当按照调阅行政处罚案卷通知书的要求报送案卷或者有关材料。
第八条
备案审查机构在审查过程中认为重大行政处罚决定有违法或明显不当行为的,应当向报备机关提出。报备机关拒不改正的,备案审查机构可以建议本级人民政府或其上级主管部门予以撤销。
自由裁量权规范效果制度
第一条 为提高财政部门依法行政水平和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结合财政部门行政执法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条法税政科具体负责本局的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规范效果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宣传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规范效果工作的有关规定;
(二)拟定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规范效果的具体制度;
(三)每年拟定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规范效果的具体内容、考评细则;
(四)组织对本局的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工作进行自由裁量权规范效果考核;
(五)对下级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规范效果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六)接受上级法制部门对本局或部门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规范效果的评议考核。第三条
条法税政科对本局行政执法部门的人员每年考核一次,考核结果报上级法制部门。
第四条 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规范效果考核: 分管局长对所分管的行政执法部门进行评议;提出评议意见;条法税政科根据自评意见、部门评议意见,进行综合评议提出评议意见,报局长会议讨论确定。
条法税政科将确定后的考核结果告知被考评者,被考评者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提出书面意见;无异议的应签名确认。
自评意见、评议意见、综合评议等级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也可以记实性。
第五条 行政执法人员自由裁量权规范效果年度内考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评为不合格:
(一)被追究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规范效果责任的;
(二)自由裁量权规范效果中超越行政职权,进行审批、许可等行政行为或者实施行政处罚的;
(三)自由裁量权规范效果被执法监督受到通报批评或者其他行政处分的;
(四)违反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规范效果制度,无正当理由未及时纠正的;
(五)被投诉或被查实在履行职务行为时,有以权谋私、收受财物、挟私报复以及滥用职权等违法、违纪、违规行为的;
第八条
对评议考核结论为优秀的部门、个人分别予以通报表扬和奖励。评议考核结论为不合格的机构或者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自由裁量权责任追究制度
第一条
为保障和监督财政部门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人员公正、廉洁、高效地实施行政执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系统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局机关国家工作人员。
第三条
市局设立行政执法责任过错追究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责任过错追究的受理、审理和决定。成员由局领导、监察室、办公室、条法税政科等部门组成。办公室设在监察室。
第四条
本局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人员违法行使职权或不履行法定职责,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致使相对人造成损失的,依照本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五条 实施违法错案追究,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和有错必纠的原则,教育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人员严格依法行使职权。受到本规定追究的工作人员享有陈述权、申辩权、申请复议和申诉权。
第六条 实施行政许可(备案、登记、核收)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时视为过错: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的;(二)不在办公场所公示依法应当公示的材料的;
(三)在受理、审查、决定行政许可过程中,未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的;
(四)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不符合法定形式,不一次告知申请人必须补正的全部内容的;
(五)未依法说明不受理行政许可申请或者不予行政许可的理由的;
(六)依法应当举行听证而不举行听证的;
(七)法律、法规有前臵条件规定的,在前臵条件未具备的情况下,且未经同意而擅自办理相关手续的。
第七条
行政执法人员实施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执行,有下列情形之一时视为过错:
(一)认定违法事实不清,处罚对象错误的;
(二)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或依据不足的;
(三)违法行为发生,且事实清楚不予查处或查处后不予处罚的;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滥用自由裁量权,不按规定幅度处罚的;
(四)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不依法告知当事人陈述、申辩、听证、复议、诉讼等权利和不按程序逐级审批,实施行政处罚时不作出处罚决定的;
(五)处罚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违反规定擅自收取保证金或者将罚款、保证金以及扣押的财物截留、私分的;(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的;
(七)对上级交办查处和群众举报的违法行为拒不履行法定职责或不予答复的;
(八)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变卖等行政强制措施及违法实施检查措施或者执行措施的;
(九)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
(十)工作不负责任,丢失卷宗或重要证据材料的。
第八条
对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人员的过错行为,视情节给予以下处理:
(一)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二)通报批评;
(三)当年考评为基本职称(基本合格)或不称职(不合格);
(四)依法或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党纪、政纪处分;
(五)调离岗位或依法辞退;
(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条
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所列情形中,工作人员主动发动并及时纠正锚误,未给单位和行政管理相对人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的,经批评教育,可免于追究责任。
第十条 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所列情形中,情节较轻,经责令改正后,给单位和行政管理相对人造成损害和影响较小的,对直接责任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分管负责人,责令作出书面检查,给予通报批评,当年考评为基本职称(基本合格)。
第十一条
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所列情形中,情节严重虽经责令改正,但仍给单位和行政管理相对人造成损害和不良影响的,对直接责任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分管负责人,当年考评为不称职(不合格),调离工作岗位,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第十二条
实施行政许可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对直接责任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分管负责人,当年考评为不称职(不合格),调离工作岗位,给予行政警告至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降级至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或者超越法定 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二)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行政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正的:
(三)依法应当根据招标结果或者考试成绩择优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未以招标或者考试,或者不根据招标结果或者考试成绩择优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第十三条
在办理行政许可、实施监督检查中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分管负责人,给予行政撤职至开除处分。第十四条
实施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擅自收费或者不按照规定项目和标准收费或不按法律规定滥罚款的,责令退还非法收取的费用;对直接责任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分管人员,调离工作岗位,给子行政记过至记大过处分。
截留、挪用、私分罚款或者变相私分实施行政许可依法收取的费用的:依法子以追缴;对直接责任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投分管负责人,给予行政降级至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科室主管领导不依法履行职责或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改正,对其和其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降级至撤职处分;构战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授意、指示工作人员强令实施违反规定的许可和处罚,或者违反规定插手干预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事项,情节较轻的给予行政警告至记大过处分;情节较轻的,给予行政降级至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开除处分。
第十七条
本局内受聘从事管理活动的协管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参照本规定追究相应的责任。
第十八条
本规定与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的,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二篇:新干县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审核制度
新干县**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审核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本单位执法部门的执法监督,促进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提高办案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审核,指本单位法制机构(政策法规处)对调查机构(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相关各处室)立案调查终结并提出处理意见的行政处罚案件,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对行政处罚种类、自由裁量幅度进行审查核定的一种内部执法监督制度。
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行政执法部门按照一般程序予以行政处罚的案件。
第四条 行政执法部门审核案件,应当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五条 行政执法部门调查机构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应当全面、客观地收集相关的证据材料,综合考虑违法情节、违法手段、违法后果、改正措施等因素,依据《江西省**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试行)》对案件提出行政处罚建议并报送法制机构审核。
第六条 政策法规处应当对案件的违法事实、执法程序、处罚依据、理由以及处理建议进行审核。
调查机构建议不予行政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一般处罚、从重处罚的,应说明理由并附相应的证据材料。若相应的证据不足的,法制机构应将卷宗退回调查机构重新调查或者要求调查机构补充调查或者补充说明。
第七条 法制机构根据相关证据认为调查机构的处罚建议不符合《江西省**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试行)》,调查机构应予改正并按法定程序报批。第八条 行政处罚经法制机构审核同意后方可报分管领导审批,重大复杂案件应当经过集体讨论评议后决定。
第九条 政策法规处负责行政处罚案件的备案审查工作,对各类民族宗教行政处罚案件的实体内容、执法程序、自由裁量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相关证据的证明力进行事后审查,并定期对行政执法案卷进行复查和监督。
本制度自2009年5月1日起实施。
新干县***局行政处罚公开制度
为保证行政执法相对人享有知情权,增加行政处罚的透明度,保证行政处罚的公开、公正、公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省级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结合我单位行政执法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公开内容
1、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职责或权限;
2、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的依据、处罚标准或幅度;
3、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的相关制度;
4、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结果。
二、公开方式
相关需要公开的内容应在本单位公开栏或采取上网等适当方式公布。
三、公开时限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结果每月汇总,并于下个月10日前在本单位政务公开栏(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的除外)或网络上公布。
本制度自2009年5月1日起实施。
新干县***局(委)行政处罚说明理由和告知制度
第一条 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立案调查的,应制作《行政处理通知书》,在批准立案7日内向行政相对人书面告知。
第二条 在对案件调查时(或调查过程中),应告知行政相对人有对执法人员身份、执法资格验明、查看、确认的权利;有申请执法人员回避的权利。
第三条 拟对行政相对人进行行政处罚的,应制作《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向行政相对人书面告知,事先告知的内容包括行政相人违法的事实、理由、依据、拟给予的处罚决定和知行政相对人依法应享有的陈述、申辩或听证权利。
第四条 《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应告知行政相对人陈述、申辩或听证请求权利的时限一般为3日。也可另行约定,但约定时限应不超过《药品稽查工作指导意见》对案件办理周期的时效要求。
第五条 行政相对人依法要求听证的,法制机构应制作《听证通知书》,并于7日内告知行政相对人。告知内容包括听证的时间、地点,主持听证的人员组成及组织听证机关的联系方式等
第六条 对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和《送达回执》,并在七日内送达行政相对人。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下列方式送达:
1、用“双挂号”信邮寄送达,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2、行政相对人下落不明或者无法送达的,以公告的方式送达。自公告发出之日起满60日,即为送达。
第七条 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告知行政相对人行政救济的机关和途径。
1、向人民法院申请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期限为三个月;
2、向上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期限60天;
3、向《行政处罚决定书》做出机关申请分期、延期缴纳罚金。
第八条 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告知行政相对人应当履行的义务和违约责任。
1、履行《行政处罚决定书》做出行政处罚决定是行政相对人法律义务;
2、超过15日内不履行义务,每日按罚没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
3、超过90日内不履行义务,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九条 相对人不履行义务的,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亦可对行政处罚发相对人发出《行政告诫通知》,《行政告诫通知》于《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后15日至90日内下发,告诫内容包括行政相对人应依法履行的义务、履行义务的最后期限、不履行义务的行政影响和责任、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期限等。
第十条 依法没收物品的,在向行政相对人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出具《没收物品凭证》及清单,法没物品依照规定入库管理。案件办结3个月后,由办案人员办理相关手续,报主管领导审批后处理。
本制度自2009年5月1日起实施。
新干县***局(委)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制度及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
效果定期评估制度
一、受理本单位作出的重大行政处罚决定的备案工作。
二、凡作出下列行政处罚决定之一的执法单位,均应上报备案: 1.对本系统的违法违章行为罚款超过1000元以上的;
2.对本系统的违法违章行为罚款超1万元或者没收的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价值超过5万元以上的;
3.违反本系统法律法规,责令其停产停业的; 4.违反法律法规的其他处罚。
三、备案期间,行政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
四、执法单位,必须认真填写备案报告单,与处罚决定书复印件一起,于作出重大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十日内,报县政府(具体办事机构为县法制办)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五、执法单位拒不按规定备案的,备案部门有权建议有关部门追究执法单位的领导责任。
六、备案部门对适用法律、法规、规章不当,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由于违反法定程序的处罚决定,有权下达改正或建议通知书。
七、作出处罚决定的执法单位在接到通知要求认真研究改正意见,并报告备案部门;逾期拒不办理的,备案部门有权建议有关部门追究执法单位的领导责任。
八、本单位对省级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后,本单位执法部门应当对其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事后衡量、跟踪、评估,并建议上级部门修改、废止。
九、本制度自2009年5月1日实施。
新干县***局(委)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依法行政,根据《江西省行政执法责任制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责任追究制度是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执法机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的实施情况作为领导班子政绩考核和年终目标责任制评比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责任追究的范围是我单位各执法机构(含局内设机构和局下属执法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执法职权、履行法定义务过程中不作为或者不当作为,不足以追究法律责任的。
违反法律规定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属于本办法责任追究范围。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责任人是指根据本办法规定,对行政执法负直接责任的机构和个人,包括直接承办人、审核人、批准人,其中批准决定是由两个以上成员集体讨论作出的,作出决定的全体成员为批准人。
第五条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坚持有错必究,责任自负的原则,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惩处与责任相适应,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第六条 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执法责任:
(一)不具有法律法规授权或局委托的行政主体资格的执法机构,在工作中行使许可、收费、处罚、强制、检查等职权的:
(二)不具有执法资格的机构行使执法权或内设机构、委托执法机构以自己名义行使执法权的;
(三)超越本机构执法范围行使执法权的;
(四)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机构,其正式在编工作人员没有取得行政执法资格行使行政执法职权的;
(五)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机构,使用合同工、临时工等非正式在编人员行使行政执法职权的。
第七条 行政执法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执法责任:
(一)不具有或超出许可权限实施行政许可的;
(二)不具有或超出处罚权限实施行政处罚的;
(三)不具有或超出检查权限进行行政检查的;
(四)不具有或超出强制权限实施行政强制的;
(五)不具有或超出收费权限实施行政收费的。
第八条 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包括拒绝、放弃、推诿、不完全履行),造成公共管理秩序或者公民权益受到损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追究执法责任:
(一)故意不履行或拖延履行的;
(二)过失造成履行法定职责不及时的;
(三)其他不作为情形。
第九条 行政执法行为适用执法依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执法责任:
(一)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行使许可、处罚、强制、检查等执法权的;
(二)没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依据,行使行政收费权的;
(三)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依据,但行使行政执法职权时适用错误或不当。
第十条 行政执法程序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执法责任:
(一)不按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的程序实施行政许可,包括不予许可的;
(二)不按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的程序行使监督管理、收费、检查、处罚等行政职权的;
(三)除法定事由外,履行法定职责超出法定期限的;
(四)未按法定程序告知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和权利救济手段的。
第十一条 行政执法决定的内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执法责任:
(一)无法定事由作出不予许可决定的;
(二)无事实根据作出行政执法决定或作出的行政执法决定的事实依据未经核实,与实际不符的;
(三)篡改、伪造作出行政执法决定的事实依据,影响执法决定的公平公正性的;
(四)其他违反规定,作出行政执法决定,显失公正的。
第十二条 行政执法决定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结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执法责任:
(一)行政执法决定经复议被决定限期履行职责的;
(二)行政执法决定经复议被变更的;
(三)行政执法决定经复议被撤销的;
(四)行政执法决定经复议被确认违法的;
(五)行政执法决定经诉讼被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的;
(六)行政执法决定经诉讼被判决不履行法定职责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并限期履行的;
(七)行政处罚经诉讼被判决显失公正,要求变更的;
(八)行政执法决定经复议或诉讼被判决由执法机构赔偿损失的; 第十三条 行政执法案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执法责任:
(一)行政执法案卷缺少法定要件的;
(二)行政执法案卷保管不善,丢失、损毁的;
(三)行政执法案卷书写不规范、不符合相关规定的;
(四)伪造、编造、篡改行政执法案卷的;
(五)未在行政执法时及时制作执法案卷,事后后补的;
(六)未能体现法定程序或载明法定事项的。
第十四条 执法机构出现上述第六条、第八条、第十条第(三)项、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四)、(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追究执法机构的执法责任。追究方式有:
(一)限期整改;
(二)通报批评;
(三)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以上方式可以单处或并处。
第十五条 个人出现上述第六至第十三条规定的情况之一的,应追究个人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方式有:
(一)批评教育;
(二)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三)通报批评;
(四)离岗培训;
(五)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六)调离执法岗位;
(七)取消执法资格;
(八)给予行政纪律处分。以上方式可以单处或并处。
第十六条 根据主观过错形式,行政执法责任分为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
(一)由于直接承办人的主观故意,审核人、批准人过失,致使被追究行政执法责任的,承办人负主要责任,审核人、批准人负次要责任;
(二)直接承办人、审核人、批准人均由于过失未尽到责任,被追究行政执法责任的,审核人、批准人负主要责任,承办人负次要责任;
(三)直接承办人无主观故意或过失,由于审核人、批准人的主观过错,被追究行政执法责任的,审核人、批准人负主要责任,直接承办人负次要责任;直接承办人明确提出反对意见的,不承担责任。次要责任人给予第十五条第(一)、(二)、(三)项的处分,主要责任人给予单处或并处第十五条各项的处分。
第十七条 出现第八条、第十条第(三)项、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四)、(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且造成严重后果和不良影响的,对主要责任人给予行政撤职或者行政开除纪律处分;对其中担负领导职务者,给予行政降级以上纪律处分。
第十八条 行政执法责任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理:
(一)一年内出现两次以上应予追究的行政执法行为的;
(二)干扰、阻碍、不配合对其行政执法行为进行调查的;
(三)对投诉人、检举人、控告人打击、报复、陷害的;
(四)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有徇私舞弊情形的;
(五)收受当事人财物、接受当事人宴请、参加当事人提供的旅游和娱乐活动的。第十九条 行政执法责任人主动发现并及时纠正错误、未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可从轻、减轻或者免予追究行政执法责任。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责任:
(一)行政管理相对人弄虚作假,致使行政执法人员无法作出正确判断的;
(二)法律、法规、规章和内部行政管理制度未作规定或规定不具体,致使行政执法人员理解错误的;
(三)出现意外或不可抗力因素致使被追究执法责任的行为发生的。第二十一条 本单位行政执法责任追究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人事、负责人组成,负责局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工作。
第二十二条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领导小组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日常监督检查;
(二)受理投诉、检举和控告;
(三)调查有关行政执法行为;
(四)草拟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报行政执法责任追究领导小组。 第二十三条 行政执法责任人有陈述权和申辩权。行政执法责任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自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理决定的机关(机构)或上级机关提出申诉。对申诉的处理决定应当在30日内作出
第二十四条 对行政执法责任人作出的处理决定,依照人事管理权限,报送同级监察机关、组织和人事部门备案,作为目标考核,岗位目标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领导小组办事机构对本办法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纳入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之中。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新干县***局(委)行政执法考核评议制度
第一条 为推动本单位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贯彻实施,确保依法行政,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和市、县政府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各级行政执法机构及其执法人员。第三条 局业务管理科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各级执法机构行使行政执法职权和履行法定义务情况进行评议考核。
本行政区域内各级行政执法机构负责对本机构执法人员行使行政执法职权和履行法定义务情况进行内部的评议考核。
第四条 各级行政执法机构必须按要求建立健全本机构的行政执法责任制,把相关职权、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人员。制定评议考核、执法责任追究、执法公示、法制学习和培训、文明执法等规定。设立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组织,指定专人负责本机构执法评议考核工作。第五条 评议考核由评议和考核两部分组成。评议考核内容包括:
(一)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是否符合规定;
(二)行政执法行为是否符合执法权限;
(三)适用执法依据是否准确、规范;
(四)行政执法程序是否合法;
(五)行政执法决定的内容是否合法、适当;
(六)行政执法决定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结果;
(七)案卷质量情况;
(八)法制学习、培训情况;
(九)法制宣传教育情况;
(十)执法人员形象;
(十一)执法责任追究情况。
第六条 本单位行政执法考核采取组织考核、自我考核以及互查互考的方式进行。
第七条 组织考核的方法包括:
(一)听取被考核执法机构和人员的汇报;
(二)查阅有关执法文书和工作资料;
(三)测试相关法律和业务知识的掌握情况。案卷质量情况是主要考核内容。
第八条 本单位行政执法评议的方式包括内部评议和外部评议。外部评议结果作为最终考意的重要根据。
第九条 外部评议的方式,包括召开座谈会、发放执法评议卡、设立公众意见箱、开通执法评议热线电话、聘请监督评议员、举行民意测验等。第十条 可根据工作需要,结合执法实际,每年制定评议考核标准。评议考核采取分项评分、百分考核的方法进行。
分项评分,是把评议考核的内容划分为若干单项,每个单项按照比例核定成项目分数,再把每个单项内容分解为若干小项,并按比例核定为若干小分,逐项评议考核。
百分考核,指各项目总分为一百分,考评的全部内容均达到要求的,得满分;如有不足,则按规定标准扣分,各项得分相加即是应得分数。第十一条 对政执法工作卓有成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执法机构和人员,应在评议考核结果中适当加分。
(一)行政执法工作被局、区政府、省厅等上级部门评为各种法制先进的;
(二)依法履行法定职责,查处重大行政违法案件,在全区有重大影响的;
(三)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扎实,并总结出典型经验,被上级机关推广的。第十二条 评议考核实行日常评议考核与评议考核相结合的原则。日常评议考核情况在评议考核中占40%的分数。
日常评议考核由各执法机构组织实施,法制机构进行指导和监督;年终评议考核由局法制机构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 根据得分多少,年终总评时可将被评议考核机构划分以下四个等级:
(一)优秀:得分95分以上;
(二)较好:得分90—94分;
(三)一般:得分80—89分;
(四)差:得分79分以下。
第十四条 评议考核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由评议考核机构组织有关人员深入被评议考核机构现场进行;
(二)填写评议考核表,形成评议考核意见;
(三)向被评议考核机构反馈初步评议考核意见;
(四)形成评议考核情况报告,报本单位行政执法领导小组评审;
(五)在局内公布评议考核结果。
第十五条 被评为优秀的机构和人员,由本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被评为较好的,给予通报表扬;被评为差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领导责任。第十六条 凡是被评为差的执法机构,一律不得评为法制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单位。
第十七条 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与目标考核、岗位责任制考核相结合,不重复评议考核。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业务管理科、室负责解释。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9年5月1日起实施。新干县***局(委)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单位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保证法律、法规、规章的正常实施,维护和监督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依据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是指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对我单位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行为是否合法,适当,实施的监督和检查。
第三条 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必须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在适用法律和政策上人人平等的原则。第四条 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应与社会监督相结合,拓宽监督渠道,加强社会监督的力度。
第五条 执法监督的主要形式是实行定期检查和经常性检查。
第六条 定期检查,是指执法监督机构组织有关人员每年定期对执法机构实施部门法律、法规、规章等情况所进行的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一)部门法律、法规、规章组织实施情况;
(二)行政执法责任制贯彻执行情况;
(三)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或问题;
(四)其他应检查内容。
第七条 定期检查原则上每年安排1—2次。上级部门指定的执法检查,可随时安排。定期检查结束后,应形成书面材料向上级报告,并将检查的结果在全局通报。
第八条 经常性检查,是指执法监督机构对各执法机构及执法人员的执法情况所采取的随时检查或抽查的监督方式。检查内容包括:
(一)执法机构主体资格是否符合规定;
(二)是否有合同工、临时工参与或从事执法,执法证件的合法、有效情况;
(三)执法行为是否符合执法权限;
(四)适用执法依据是否准确、规范;
(五)执法程序是否合法;
(六)执法决定的内容是否合法、适当;
(七)执法文书使用是否规范,以及案卷质量情况;
(八)重大行政执法行为备案情况;
(九)文明执法情况。
第九条 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执法主体不符合规定的,予以纠正或撤销其执法决定;
(二)执法证件失效或非法的,暂扣或没收执法证件;
(三)适用执法依据违法或不当的,纠正或撤销具体行政行为;
(四)违法法定执法程序的,对其执法决定予以纠正或撤销;
(五)重大行政执法行为未按要求备案的,责令限期补备,并予以通报。
(六)对于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执法机构或执法人员,应责令限期履行职责。在纠正执法行为的同时,对需要追究行政执法责任的机构或人员,由执法监督机构提出处理意见,报本单位行政执法领导小组,按照责任追究制度有关规定追究执法责任。
第十条 执法检查中发现的倾向性问题,执法监督机构应加强研究,提出意见,制定措施,及时解决;或提出执法建议,向上级反映。
第十一条 执法监督机构对监督检查中所发现问题及对问题的处理,应制作执法监督检查文书,及时送达被监督机构和人员。同时,留存备案,作为执法评议考核的依据。
第十二条 本规定自2009年5月1日起实施。新干县***局(委)行政处罚听证制度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听证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江西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等规定,结合我单位行政执法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前,以及法律、法规和规 章规定违法嫌疑人可以要求举行听证的其他行政案件的,应当依法告知违法嫌疑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第三条 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的听证由法制办公室组织进行;相关执法单位配合做好听证的有关事宜,参与听证工作。
第四条 听证程序遵循公正、公开、便民和效率的原则(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除外)。听证实行告知、回避制度,依法保障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权利。
第五条 作出的应当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在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后的15日内报县政府法制办备案。
第六条 听证参与人包括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人、案件调查人、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与案件处理结果可能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
第七条 听证主持人由分管领导指定法制办公室人员担任,具体组织听证工作;听证员由听证主持人指定协助听证主持人工作的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记录员由听证主持人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负责听证笔录制作、协助听证主持人办理其他事务。
第八条 听证主持人行使下列职责:
(一)将听证通知书按时送达当事人和其他听证参与人;
(二)对案件事实及其适用的法律依据进行询问;
(三)维护听证秩序,对违反听证纪律的人员进行制止和处理;
(四)其他可以由听证主持人行使的职责。
第九条 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人、鉴定人、翻译人为下列人员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本案的调查人员;
(二)当事人或者本案调查人员的近亲属
(三)与本案的处理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员。听证主持人是否回避,由分管领导决定;听证员、记录人、鉴定人、翻译人是否回避,由听证主持人决定。
第十条 案件调查人是指承办行政违法案件工作的人员。
第十一条 当事人是指符合《行政处罚法》、《江西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等规定,要求举行听证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十二条 当事人享有下列权利:
(一)要求或者放弃听证;
(二)认为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人、鉴定人、翻译人为本制度第九条所列人员之一的,可以申请回避;
(三)可以委托1—2人作为代理人参加听证,并出具委托代理书,明确代理人的权限;
(四)对案件的事实情况和适用的法律依据进行陈述、申辩和质证;
(五)对听证笔录进行审核、补正;
(六)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十三条 对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向当事人送达听证告知书。听证告知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
(二)当事人的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理由、依据和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三)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四)告知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的期限和听证的组织机关。听证告知书盖有本单位印章方为有效。听证告知书的送达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收到听证告知书之日起3日内,向本单位书面提出听证要求,采用邮寄方式提出听证要求的,以寄出邮戳日期为准。当事人书面提出听证要求确有困难的,也可以口头提出,由本局记入笔录,当事人签名。
当事人明确提出放弃听证权利的,不得对本案再次提出听证要求。超过期限未提出听证要求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
当事人要求撤回听证请求的,可以撤回,但不得对本案再次提出听证要求。当事人申请撤回听证要求的,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确有困难的,也可以口头提出,由本单位记入笔录,当事人签名。
第十五条 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的本单位应当受理。
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超过期限或者不符合听证条件的,本单位应当在收到听证要求之日起3日内书面告知当事人不予听证。
第十六条 本单位决定听证的,应当在收到当事人听证要求之日起3日内,确定听证主持人、听证员和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方式,并在举行听证的7日前,向当事人、案件调查人和其他听证参与人送达听证通知书。并于举行听证的3日前将听证案由、时间、地点、方式等进行公告。听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
(二)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方式;
(三)听证主持人的姓名;
(四)告知当事人有权申请回避;
(五)告知当事人准备有关资料;
听证通知书盖有本局印章方为有效。
第十七条 听证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一)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事由及听证纪律;
(二)听证主持人核对案件调查人和当事人的身份;
(三)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的组成人员,交代听证的权利和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当事人申请听 证主持人回避的,听证主持人应当宣布暂停听证,报请分管领导决定是否回避;申请听证员、记录人、鉴定人、翻译人回避的,由听证主持人当场决定;
(四)案件调查人提出当事人的违法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及法律依据;
(五)当事人进行陈述、申辩和质证;
(六)听证主持人就案件事实、证据和有关法律依据进行询问;
(七)案件调查人、当事人作最后陈述;
(八)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结束。
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参加听证的,应当在听证举行前,将委托代理书交法制机构
第十八条 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听证笔录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案由;
(二)当事人的姓名、名称、法定代理及委托代理人,案件调查人的姓名;
(三)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人姓名;
(四)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五)案件调查人提出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及法律依据;
(六)当事人陈述、申辩和质证的内容;
(七)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
听证笔录应当经当事人、案件调查人、听证主持人、听证员阅读核对无误后签名或者盖章;笔录中有关证人证言部分,应当交证人阅读核对无误后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由听证主持人在听证笔录上记明情况。
第十九条 听证结束后,由听证主持人写出听证意见书。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中止听证:
(一)当事人死亡或者解散,需要等待权利义务继承的;
(二)当事人或者案件调查人因不可抗力的事件,不能听证的;
(三)听证主持人需要回避,一时无法更换的;
(四)在听证过程中,需要对有关证据重新调查或者鉴定的;
(五)其他需要中止听证的。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听证:
(一)当事人撤回听证要求的;
(二)听证通知书送达后,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听证的;
(三)当事人死亡或者解散满3个月后,未确定权利义务继承人的;
(四)将要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改变,已不属于听证范围的;
(五)其他需要终止听证的。
第二十二条 本制度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武平县教育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案件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武平县教育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案件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试行)
第一条为提高教育行政执法水平,预防和减少错案的发生,加强对我局教育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案件的过错责任追究工作,维护国家的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过错责任是特指教育行政执法部门及其执法人员在行使教育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因故意或过失,枉法滥用或不当行使教育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或者国家、集体的利益造成损害,但尚未构成刑事责任的行为。教育行政执法过错,依照本制度追究过错责任。
第三条教育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案件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是指上杭县教育局对行使教育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有过错的单位和责任人追究其行政、经济责任的制度。
第四条教育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案件过错责任追究制度遵循以下原则:
(一)实事求是,有错必究;
(二)重证据,重调查研究;
(三)过错责任追究与加强教育行政执法相结合;
(四)惩处与教育相结合。
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受到责任追究:
(一)因滥用或不当行使自由裁量权,造成教育行政处罚
案件被行政复议机关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违法的;
(二)因滥用或不当行使自由裁量权,造成教育行政处罚案件被人民法院终审判决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违法的;
(三)教育行政处罚案件在行政执法检查中被确认为滥用或不当行使自由裁量权的;
(四)在教育行政处罚过程中因滥用或不当行使自由裁量权,引起当事人投诉,并被查实者,且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
第六条设立县教育局教育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领导小组,由县教育局局长担任组长,纪工委书记、纪检组长任副组长,成员由监察室主任、人事股股长、秘书股股长、计财股长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监察股),负责本局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日常工作。
第七条对教育行政执法人员枉法滥用或不当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内部处理种类有:作出书面检查、效能告诫、通报批评、调离岗位、待岗以及降级、降职、撤职。降级、降职、撤职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办理。待岗待遇按人事部门相关规定执行。
以上各类处理可以并处。教育行政执法人员受行政、党纪处分的,可以根据本规定给以并处。
第八条过错责任的承担:
(一)案件经办人枉法滥用或不当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经办人为主要责任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为次要责任人;
(二)主管或分管领导授意办案人枉法滥用或不当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主管或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经办人为
次要责任人;
(三)经集体讨论决定,枉法滥用或不当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集体讨论会议的主持人为主要责任人,其他人为次要责任人。
第九条过错责任的追究方式:
(一)情节较轻、造成损害或影响较小的,给予书面检查处理;
(二)情节较重、造成损害或影响较大的,给予通报批评处理;
(三)情节严重、造成损害或影响重大的,给予调离岗位或者待岗以及降级、降职、撤职的处理;
(四)给行政管理相对人造成经济损失的,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行政执法人员承担全部或部分赔偿费用。
第十条被追究过错责任的行政执法人员对过错责任认定和处理不服的,自接到处理决定之日起30日内可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在申诉期间,不停止对被追究过错责任的行政执法人员处理决定的执行。
第十一条本制度由武平县教育局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本制度自二O一O年一月一日起实施。
第四篇:行政处罚案件审核制度
行政处罚案件审核制度
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本着“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原则,完善内部执法监督体制,规范文书制作,提高办案质量,保证我局药品、医疗器械、药品包装材料等处罚案件查处行为的准确与公正,根据《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案件审核暂行办法》,结合我局实际,制订本制度。
第一章 审核范围与程序
第一条 案件范围
1、我局法律法规职权范围内立案查处的案件。
2、简易程序行政处罚的案件和县局备案案件。
第二条 审核部门和机构。局法制科和局案件审核委员会负责案件的审核。第三条 审核的内容。案件的合法性和适当性,处罚文书是否规范、齐全。第四条 审核范围与程序
(一)办案机构立案后拟作出行政处罚的案件,在行政处罚前、须将案件材料初步装订成卷连同草拟行政处罚决定书送法制科审核。
(二)法制科对办案机制送审的案件应及时登记,认真审核,原则上科室所有人员均要参加审阅,商定审核意见。由负责人在“案件审核意见表”上签字。
对案情复杂,认定困难的案件,法制科与办案机构应互相征求意见,以求准确无误,双方意见不一致时由案件审核委员会决定。
(三)法制科拟定审核意见后,应经主管领导审批签字,然后返送办案机构。
(四)对适用听证程序(责令停产、停业、资格罚、处罚金额一万元以上罚款)的案件、减轻处罚的案件和其它法制科认为需要进行集体讨论决定的法制科进行初步审核,提出意见,然后交案件审核委员会审核。法制科负责案件审核委员会的召集、汇报案情、会议记录及填写审核意见。
(五)案件初审时间为5个工作日,法制科提出修改意见的卷宗,办案机构在纠正或补充后再次送审的,审核时间为3天。
(六)重大复杂疑难案件或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提出审核意见的,经局长同意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不超过2个工作日。
(七)有下列情况的案件应重新报法制科审核
1、当事人陈述申辩后,办案机构经合议作出改变原处罚标准的;
2、根据行政诉讼判决、行政复议决定、执法监督决定,需对原处罚决定撤销重作(的案件),办案机构作出新的拟处罚意见的(案件)。
3、需要移交司法机关及其它有关部门的案件。
(八)行政处罚案卷审核主要采用阅卷或集体会审方式,重大复杂的案件应向办案机构了解情况,或者听取当事人的陈述与申辩。
(九)当场处罚案件应在结案后3日内,将案件处罚决定书交法制科备案(审核)。
(十)法制机构应作好审核案卷的编号登记,交接登记,防止丢失。
(九)行政处罚案件的处罚实行回避制度,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回避。
1、本案的调查人员;
2、当事人、本案调查人员的近亲属;
3、与本案的处理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员。
第二章 行政处罚案件的审核内容
第五条 行政处罚案件审核内容主要有:
(一)对本案是否有管辖权
(二)当事人的情况是否清楚明确
1、当事人是否是该行政违法行为的主体;
2、当事人的名称是否准确无误,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名称是否与其许可证及营业执照上的名称相符;
3、当事人是否具有法定的行政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
(三)案卷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
1、案卷事实是否完整、清楚;
2、证据是否真实、充分、有效;
3、对违法所得的计算认定是否准确、有据。
(四)违法行为的定性是否准确,适用法律法规条文是否正确:
1、有无适用未生效或已失效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2、使用法律、法规是否正确,有无应适用此法却适用了彼法,或应适用此条款却适用了另一条款;
3、处罚的种类、幅度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有无畸轻畸重、显失公平的情况。
(五)程序是否合法,手续是否完备:
1、有无履行立案审批手续;
2、采取封存、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时,是否按规定出具行政强制措施的书面文书;
3、有无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4、有无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5、有无按规定写出案件调查终结报告;
6、有无处罚决定书文稿(草拟);
7、其他依法必须经过的程序或履行的手续;
(六)有无超越职权或滥用职权的情况。
(七)草拟的处罚决定书文稿格式是否规范,表述是否准确,用词是否严谨,词句是否精炼,有无概念不清或其他容易引起误解或争议的情形。
(八)其他应审核的事项。
第三章 审核意见
第六条 法制工作机构对行政处罚案件初审后,提出下列书面意见:
1、对具有管辖权、当事人确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定性准确、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程序合法、手续完备、处罚决定恰当、文书制作规范的行政处罚案件,同意办案机构意见。
2、对无管辖权的行政处罚案件,建议办案机构按有关规定移送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依法处理。
3、对当事人不明、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违反办案程序等情况的行政处罚案件,直接或书面建议办案机构补充或纠正。
4、对当事人不构成违法的行政处罚案件,建议撤销立案。
5、对定性不准、适用法律法规不当、处罚种类和幅度不当、程序不当、手续不全、文书制作不规范的行政处罚案件,法制科不在“审核意见表”上签署意见,视具体情况直接向办案机构建议修正、补充或填写“案卷审核情况反馈意见表”,书面反馈意见连同案卷返办案机构补充、修正后重新审核。
第七条 法制科在“案件审核意见表”上签署意见后,须经主管领导签字审批。第八条 案件审核表一式两份,一份随案卷入卷,一份由法制机构存档。
第九条 案件审核委员会审核行政处罚案件实行主任负责制。审核意见及决定应制作书面文书,并由与会者签名。第十条 经过案件审核委员会审核的行政处罚案件,办案机构在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行政处罚相对人后,将行政处罚决定书抄送法制机构备案。
第十一条 对简易程序案件及各县备案案件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办案机构反馈,对问题较大认为需改变和撤销的案件报案件审核委员会讨论决定。
第十二条 对处罚终结归档的案件,法制科要按照省局《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向办案机构反馈意见。
第十三条 法制机构应建立行政处罚案件档案。档案内容包括:行政处罚案件审核意见表、案件审核书面记录案件立案备案登记表,案件审核登记表,案案卷审核情况反馈意见表,处罚决定书(草拟)等与同一行政处罚案件有关的材料。
第五篇:化妆品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
化妆品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
第一条
未取得《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擅自生产化妆品案 第二条 生产未取得批准文号的特殊用途的化妆品案
第三条 使用化妆品禁用原料和未经批准的化妆品新原料案 第四条 进口或者销售未经批准或者检验的进口化妆品案
第五条 生产或者销售不符合国家《化妆品卫生标准》的化妆品案 第六条 化妆品生产企业不符合卫生要求案
第七条 未调离者患有《条例》第七条所列疾病之一的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的人员案
第八条 销售未取得《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的企业所生产的化妆品案
第九条 销售无质量合格标记的化妆品案
第十条 销售标签、小包装或者说明书不符合规定的化妆品案 第十一条 销售未取得批准文号的特殊用途化妆品案 第十二条 销售超过使用期限的化妆品案
第十三条
涂改《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第十四条
涂改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者案
第十五条 涂改进口化妆品卫生审查批件或批准文号者案 第十六条 拒绝卫生监督案
第十七条 经营单位转让、伪造、倒卖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案 第十八条
转让、伪造、倒卖《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案 第十九条 生产企业转让、伪造、倒卖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案 第二十条
转让、伪造、倒卖进口化妆品生产审查批件或批准文号案 第一条 未取得《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擅自生产化妆品案 1.违反条款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五条 对化妆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监督实行卫生许可证制度。
《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颁发。《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有效期四年,每2年复核1次。
未取得《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的单位,不得从事化妆品生产。2.处罚依据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二十四条 未取得《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的企业擅自生产化妆品的,责令该企业停产,没收产品及违法所得,并且可以处违法所得三到五倍的罚款。
3.处罚适用
3.1责令该企业停产,没收产品及违法所得; 3.2可以处违法所得三到五倍的罚款:
3.2.1依照《行政处罚法》,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给予三倍的罚款: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五)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3.2.2有下列情形的,可以给予五倍的罚款:
(一)当事人拒绝、逃避监督检查,或者伪造、销毁有关证据材料的,或者擅自动用查封、扣押物品的;
(二)连续12个月内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未经许可从事化妆品生产行为的。3.2.3没有本条第3.2.1、3.2.2项情形的,给予四倍的罚款。第二条 生产未取得批准文号的特殊用途的化妆品案 1.违反条款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十条 生产特殊用途的化妆品,必须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取得批准文号后方可生产。
特殊用途化妆品是指用于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怯斑、防晒的化妆品。
2.处罚依据
2.1《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二十五条 生产未取得批准文号的特殊用途的化妆品,或者使用化妆品禁用原料和未经批准的化妆品新原料的,没收产品及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三到五倍的罚款,并且可以责令该企业停产或者吊销《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3.处罚适用
3.1没收产品及违法所得;
3.2处违法所得三到五倍的罚款:
3.2.1依照《行政处罚法》,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三倍的罚款:(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五)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3.2.2有下列情形的,给予五倍的罚款:
(一)当事人拒绝、逃避监督检查,或者伪造、销毁有关证据材料的,或者擅自动用查封、扣押物品的;
(二)连续12个月内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未经许可从事化妆品生产行为的。3.2.3没有本条第3.2.1、3.2.2项情形的,给予四倍的罚款。
3.3可以责令该企业停产或者吊销《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第三条 使用化妆品禁用原料和未经批准的化妆品新原料案 1.违反条款
1.1《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八条 生产化妆品所需的原料、辅料以及直接接触化妆品的容器和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1.2《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九条 使用化妆品新原料生产化妆品,必须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化妆品新原料是指在国内首次使用于化妆品生产的天然或人工原料。2.处罚依据
2.1《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二十五条 生产未取得批准文号的特殊用途的化妆品,或者使用化妆品禁用原料和未经批准的化妆品新原料的,没收产品及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3到5倍的罚款,并且可以责令该企业停产或者吊销《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3.处罚适用
3.1没收产品及违法所得;
3.2处违法所得三到五倍的罚款:
3.2.1依照《行政处罚法》,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三倍的罚款:(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五)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3.2.2有下列情形的,给予五倍的罚款:
(一)当事人拒绝、逃避监督检查,或者伪造、销毁有关证据材料的,或者擅自动用查封、扣押物品的;
(二)连续12个月内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未经许可从事化妆品生产行为的。3.2.3没有本条第3.2.1、3.2.2项情形的,给予四倍的罚款。
3.3可以责令该企业停产或者吊销《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第四条 进口或者销售未经批准或者检验的进口化妆品案 1.违反条款
1.1《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十五条 首次进口的化妆品,进口单位必须提供该化妆品的说明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等有关资料和样品以及出口国(地区)批准生产的证明文件,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方可签定进口合同。
1.2《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十六条 进口的化妆品,必须经国家商检部门检验;检验合格的,方准进口。
个人自用进口的少量化妆品,按照海关规定办理进口手续。2.处罚依据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二十六条 进口或者销售未经批准或者检验的进口化妆品的,没收产品及违法所得,并且可以处违法所得三到五倍的罚款。
对已取得批准文号的生产特殊用途化妆品的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撤销产品的批准文号
3.处罚适用
3.1没收产品及违法所得;
3.2处违法所得三到五倍的罚款:
3.2.1依照《行政处罚法》,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三倍的罚款:(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四)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五)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3.2.2有下列情形的,给予五倍的罚款:
(一)当事人拒绝、逃避监督检查,或者伪造、销毁有关证据材料的,或者擅自动用查封、扣押物品的;
(二)连续12个月内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未经许可从事化妆品生产行为的。3.2.3没有本条第3.2.1、3.2.2项情形的,给予四倍的罚款。
3.3对已取得批准文号的生产特殊用途化妆品的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撤销产品的批准文号。
第五条 生产或者销售不符合国家《化妆品卫生标准》的化妆品案 1.违反条款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十一条 生产企业在化妆品投放市场前,必须按照国家《化妆品卫生标准》对产品进行卫生质量检验,对质量合格的产品应当附有合格标记。未经检验或者不符合卫生标准的产品不得出厂。
2.处罚依据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二十七条 生产或者销售不符合国家《化妆品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的,没收产品及违法所得,并且可以处违法所得三到五倍的罚款。
3.处罚适用
3.1没收产品及违法所得;
3.2并且可以处违法所得三到五倍的罚款:
3.2.1依照《行政处罚法》,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给予三倍的罚款: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五)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3.2.2有下列情形的,可以给予五倍的罚款:
(一)当事人拒绝、逃避监督检查,或者伪造、销毁有关证据材料的,或者擅自动用查封、扣押物品的;
(二)连续12个月内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未经许可从事化妆品生产行为的。3.2.3没有本条第3.2.1、3.2.2项情形的,可以给予四倍的罚款。第六条 化妆品生产企业不符合卫生要求案 1.违法行为
1.1生产企业未建在清洁区域内,未与有毒、有害场所保持符合卫生要求的间距。
1.2生产企业厂房的建筑不坚固、不清洁。车间内天花板、墙壁、地面未采用光洁建筑材料,不具有良好的采光(或照明),不具有防止和消除鼠害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的设施和措施。1.3生产企业未设有与产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化妆品原料、加工、包装、贮存等厂房或场所。
1.4生产车间没有适合产品特点的相应的生产设施,工艺规程应当符合卫生要求。
1.5生产企业不具有能对所生产的化妆品进行微生物检验的仪器设备和检验人员。
2.违反条款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六条 化妆品生产企业必须符合下列卫生要求:
(一)生产企业应当建在清洁区域内,与有毒、有害场所保持符合卫生要求的间距。
(二)生产企业厂房的建筑应当坚固、清洁。车间内天花板、墙壁、地面应当采用光洁建筑材料,应当具有良好的采光(或照明),并应当具有防止和消除鼠害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的设施和措施。
(三)生产企业应当设有与产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化妆品原料、加工、包装、贮存等厂房或场所。
(四)生产车间应当有适合产品特点的相应的生产设施,工艺规程应当符合卫生要求。
(五)生产企业必须具有能对所生产的化妆品进行微生物检验的仪器设备和检验人员。
3.处罚依据
3.1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二十八条 对违反本条例其他有关规定的,处以警告,责令限期改进;情节严重的,对生产企业,可以责令该企业停产或者吊销《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对经营单位,可以责令其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且可以处违法所得二到三倍的罚款。
3.2《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第四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处以警告的处罚,并可同时责令其限期改进:
(一)具有违反《条例》第六条规定之一项的行为者。
3.3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处以停产或停止经营化妆品三十天以内的处罚,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及违法所得二到三倍的罚款的处罚:
(一)经警告处罚,责令限期改进后仍无改进者;
(二)具有违反《条例》第六条规定至两项以上行为者。
违反《条例》第六条规定者的停产处罚,可以是不合格部分的停产。3.4《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四十七条 具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处以吊销《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的处罚:
(一)经停产处罚后,仍无改进,确不具备化妆品生产卫生条件者。4.处罚适用
4.1给予警告,并可同时责令其限期改进;
4.2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处以停产或停止经营化妆品三十天以内的处罚,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及违法所得二到三倍的罚款的处罚:
(一)经警告处罚,责令限期改进后仍无改进者;
(二)具有违反《条例》第六条规定至两项以上行为者。
4.2.1依照《行政处罚法》,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五)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4.2.2有下列情形的,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及违法所得三倍的罚款:
(一)当事人拒绝、逃避监督检查,或者伪造、销毁有关证据材料的,或者擅自动用查封、扣押物品的;
(二)连续12个月内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未经许可从事化妆品生产行为的。4.2.3没有本条第3.2.1、3.2.2项情形的,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及违法所得二倍的罚款。
4.3经停产处罚后,仍无改进,确不具备化妆品生产卫生条件者,处以吊销《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的处罚。
第七条 未调离者患有《条例》第七条所列疾病之一的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的人员案
1.违反条款
1.1《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七条 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的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从事化妆品的生产活动。
凡患有手癣、指甲癣、手部湿疹、发生于手部的银屑病或者鳞屑、渗出性皮肤病以及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等传染病的人员,不得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活动。
1.2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第十条 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人员(包括临时工)必须依照《条例》规定实施健康检查:
(四)对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管理,按国家《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执行;患有手癣、指甲癣、手部湿疹、发生于手部的银屑病或者鳞屑、渗出性皮肤病者,必须在治疗后经原体检单位检查证明痊愈,方可恢复原工作。
2.处罚依据
2.1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二十八条 对违反本条例其他有关规定的,处以警告,责令限期改进;情节严重的,对生产企业,可以责令该企业停产或者吊销《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对经营单位,可以责令其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且可以处违法所得二到三倍的罚款。
2.2《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第四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处以警告的处罚,并可同时责令其限期改进:
(二)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的人员患有《条例》第七条所列疾病之一,未调离者。2.3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处以停产或停止经营化妆品三十天以内的处罚,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及违法所得二到三倍的罚款的处罚:
(一)经警告处罚,责令限期改进后仍无改进者;
违反《条例》第六条规定者的停产处罚,可以是不合格部分的停产。3.处罚适用
3.1给予警告,并可同时责令其限期改进;
3.2经警告处罚,责令限期改进后仍无改进者,处以停产或停止经营化妆品三十天以内的处罚,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及违法所得二到三倍的罚款的处罚:
3.2.1依照《行政处罚法》,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五)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3.2.2有下列情形的,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及违法所得三倍的罚款:
(一)当事人拒绝、逃避监督检查,或者伪造、销毁有关证据材料的,或者擅自动用查封、扣押物品的;
(二)连续12个月内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未经许可从事化妆品生产行为的。3.2.3没有本条第3.2.1、3.2.2项情形的,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及违法所得二倍的罚款。
第八条 销售未取得《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的企业所生产的化妆品案
1.违反条款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十三条 化妆品经营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下列化妆品:
(一)未取得《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的企业所生产的化妆品。2.处罚依据
2.1《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二十八条 对违反本条例其他有关规定的,处以警告,责令限期改进;情节严重的,对生产企业,可以责令该企业停产或者吊销《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对经营单位,可以责令其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且可以处违法所得二到三倍的罚款。2.2《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处以停产或停止经营化妆品三十天以内的处罚,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及违法所得二到三倍的罚款的处罚:
(三)具有违反《条例》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四)项、第(五)项规定之一的行为者。
3.处罚适用
3.1处以停产或停止经营化妆品三十天以内的处罚;
3.2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及违法所得二到三倍的罚款的处罚: 3.2.1依照《行政处罚法》,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五)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3.2.2有下列情形的,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及违法所得三倍的罚款:
(一)当事人拒绝、逃避监督检查,或者伪造、销毁有关证据材料的,或者擅自动用查封、扣押物品的;
(二)连续12个月内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未经许可从事化妆品生产行为的。3.2.3没有本条第3.2.1、3.2.2项情形的,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及违法所得二倍的罚款。
第九条 销售无质量合格标记的化妆品案 1.违反条款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十三条 化妆品经营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下列化妆品:
(二)无质量合格标记的化妆品。2.处罚依据
2.1《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二十八条 对违反本条例其他有关规定的,处以警告,责令限期改进;情节严重的,对生产企业,可以责令该企业停产或者吊销《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对经营单位,可以责令其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且可以处违法所得二到三倍的罚款。
2.2《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第四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处以警告的处罚,并可同时责令其限期改进:
(三)具有违反《条例》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第(三)项规定之一的行为者。
3.处罚适用
3.1给予警告,并可同时责令其限期改进;
3.2经警告处罚,责令限期改进后仍无改进者,处以停产或停止经营化妆品三十天以内的处罚,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及违法所得二到三倍的罚款的处罚: 3.2.1依照《行政处罚法》,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五)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3.2.2有下列情形的,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及违法所得三倍的罚款:
(一)当事人拒绝、逃避监督检查,或者伪造、销毁有关证据材料的,或者擅自动用查封、扣押物品的;
(二)连续12个月内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未经许可从事化妆品生产行为的。3.2.3没有本条第3.2.1、3.2.2项情形的,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及违法所得二倍的罚款。
第十条 销售标签、小包装或者说明书不符合规定的化妆品案 1.违反条款
1.1《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十三条 化妆品经营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下列化妆品:
(三)标签、小包装或者说明书不符合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化妆品。1.2《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十二条 化妆品标签上应当注明产品名称、厂名,并注明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编号;小包装或者说明书上应当注明生产日期和有效使用期限。特殊用途的化妆品,还应当注明批准交号。对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化妆品,说明书上应当注明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化妆品标签、小包装或者说明书上不得注有适应症,不得宣传疗效,不得使用医疗术语。
2.处罚依据
2.1《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二十八条 对违反本条例其他有关规定的,处以警告,责令限期改进;情节严重的,对生产企业,可以责令该企业停产或者吊销《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对经营单位,可以责令其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且可以处违法所得二到三倍的罚款。
2.2《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第四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处以警告的处罚,并可同时责令其限期改进:
(三)具有违反《条例》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第(三)项规定之一的行为者。
3.处罚适用
3.1给予警告,并可同时责令其限期改进;
3.2经警告处罚,责令限期改进后仍无改进者,处以停产或停止经营化妆品三十天以内的处罚,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及违法所得二到三倍的罚款的处罚:
3.2.1依照《行政处罚法》,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五)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3.2.2有下列情形的,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及违法所得三倍的罚款:(一)当事人拒绝、逃避监督检查,或者伪造、销毁有关证据材料的,或者擅自动用查封、扣押物品的;
(二)连续12个月内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未经许可从事化妆品生产行为的。3.2.3没有本条第3.2.1、3.2.2项情形的,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及违法所得二倍的罚款。
第十一条 销售未取得批准文号的特殊用途化妆品案 1.违反条款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十三条 化妆品经营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下列化妆品:
(四)未取得批准文号的特殊用途化妆品。2.处罚依据
2.1《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二十八条 对违反本条例其他有关规定的,处以警告,责令限期改进;情节严重的,对生产企业,可以责令该企业停产或者吊销《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对经营单位,可以责令其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且可以处违法所得二到三倍的罚款。
2.2《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处以停产或停止经营化妆品三十天以内的处罚,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及违法所得二到三倍的罚款的处罚:
(三)具有违反《条例》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四)项、第(五)项规定之一的行为者。
3.处罚适用
3.1处以停产或停止经营化妆品三十天以内的处罚;
3.2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及违法所得二到三倍的罚款的处罚: 3.2.1依照《行政处罚法》,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四)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五)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3.2.2有下列情形的,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及违法所得三倍的罚款:
(一)当事人拒绝、逃避监督检查,或者伪造、销毁有关证据材料的,或者擅自动用查封、扣押物品的;(二)连续12个月内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未经许可从事化妆品生产行为的。3.2.3没有本条第3.2.1、3.2.2项情形的,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及违法所得二倍的罚款。
第十二条 销售超过使用期限的化妆品案 1.违反条款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十三条 化妆品经营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下列化妆品:
(五)超过使用期限的化妆品。2.处罚依据
2.1《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二十八条 对违反本条例其他有关规定的,处以警告,责令限期改进;情节严重的,对生产企业,可以责令该企业停产或者吊销《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对经营单位,可以责令其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且可以处违法所得二到三倍的罚款。
2.2《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处以停产或停止经营化妆品三十天以内的处罚,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及违法所得二到三倍的罚款的处罚:
(三)具有违反《条例》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四)项、第(五)项规定之一的行为者。
3.处罚适用
3.1处以停产或停止经营化妆品三十天以内的处罚;
3.2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及违法所得二到三倍的罚款的处罚: 3.2.1依照《行政处罚法》,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四)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五)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3.2.2有下列情形的,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及违法所得三倍的罚款:
(一)当事人拒绝、逃避监督检查,或者伪造、销毁有关证据材料的,或者擅自动用查封、扣押物品的;
(二)连续12个月内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未经许可从事化妆品生产行为的。3.2.3没有本条第3.2.1、3.2.2项情形的,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及违法所得二倍的罚款。
第十三条 涂改《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案 1.违反条款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第七条 《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不得涂改、转让、严禁伪造、倒卖。
2.处罚依据
2.1《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二十八条 对违反本条例其他有关规定的,处以警告,责令限期改进;情节严重的,对生产企业,可以责令该企业停产或者吊销《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对经营单位,可以责令其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且可以处违法所得二到三倍的罚款。
2.2《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第四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处以警告的处罚,并可同时责令其限期改进:
(四)涂改《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者。3.处罚适用
3.1给予警告,并可同时责令其限期改进;
3.2经警告处罚,责令限期改进后仍无改进者,处以停产或停止经营化妆品三十天以内的处罚,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及违法所得二到三倍的罚款的处罚:
3.2.1依照《行政处罚法》,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四)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五)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3.2.2有下列情形的,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及违法所得三倍的罚款:
(一)当事人拒绝、逃避监督检查,或者伪造、销毁有关证据材料的,或者擅自动用查封、扣押物品的;
(二)连续12个月内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未经许可从事化妆品生产行为的。3.2.3没有本条第3.2.1、3.2.2项情形的,对经营者并可以处没收违法所得及违法所得二倍的罚款。
第十四条 涂改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者案 1.违反条款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八条 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不得涂改、转让,严禁伪造、倒卖。
2.处罚依据
2.1《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二十八条 对违反本条例其他有关规定的,处以警告,责令限期改进;情节严重的,对生产企业,可以责令该企业停产或者吊销《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对经营单位,可以责令其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且可以处违法所得二到三倍的罚款。
2.2《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第四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处以警告的处罚,并可同时责令其限期改进:
(五)涂改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者。3.处罚适用
3.1给予警告,并可同时责令其限期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