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质监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则说明

时间:2019-05-13 18:11: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质监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则说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质监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则说明》。

第一篇:关于质监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则说明

关于质监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则的说明

一、定义

行政处罚裁量权,是指各级质检部门在法定行政处罚权限范围内,对违法行为决定是否给予行政处罚、给予何种行政处罚以及给予何种幅度行政处罚的权力。

二、遵循原则

1、公平公正原则。对于违法性质、情节、危害后果等主客观因素相同或者相近的违法行为,适用的法律依据以及做出的行政处罚种类和幅度应当基本一致。

2、过罚相当原则。综合考量违法行为的手段、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以及当事人主观过错等因素,决定是否给予行政处罚以及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

3、程序正当原则。严格遵守行政处罚的法定程序。

4、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违法行为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三、具体要求

1、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其执行法律、法规及规章所制定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在限定区域内适用,并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备案。

2、制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应当对以下内容进行合理细分和量化:

(1)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可以选择决定是否给予行政处罚的,明确规定是否处罚的具体情形;

(2)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可以选择行政处罚种类的,明确规定适用不同处罚种类的具体情形;

(3)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可以选择行政处罚幅度的,明确划分易于操作的裁量阶次,并确定适用不同阶次的具体情形。

3、实施行政处罚,应当以法律、法规及规章为依据。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可以作为行政处罚裁量说理的依据,但不得直接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四、法律法规适用原则

1、当事人同一违法行为同时违反不同层级效力的数个法律规范,相互之间不抵触的,可以适用层级效力低的法律规范;相互之间规定不一致的,应当适用层级效力高的法律规范。

2、当事人同一违法行为同时违反两个以上层级相同的法律规范,按照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适用。

3、法律、法规或规章对违法行为设定的行政处罚种类,规定应当并处的,不得选择适用;规定可以单处也可以并处的,根据过罚相当原则可以选择适用。

五、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的五种情况 不予、一般、减轻、从轻、从重的行政处罚

1、不予行政处罚。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一)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时不满十四周岁的;

(二)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违法行为的;

(三)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四)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

(五)其他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

2、一般行政处罚。是指在依法可以选择的几种处罚种类中,选择较为合理的处罚种类,或者在法定罚款幅度内,按照最高限值与最低限值的中间值或中间幅度确定罚款数额。

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没有从轻或者从重处罚情节的,视为情节一般的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当事人既有从轻处罚情节,又有从重处罚情节的,应当按照过罚相当的原则,综合考量决定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

3、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

从轻行政处罚是指在依法可以选择的几种处罚种类中,选择较轻的处罚种类,或者在法定罚款幅度内,给予罚款基数以下的处罚。法定罚款幅度只有最高限值没有最低限值的,从轻行政处罚不得低于最高限值的5%。

减轻处罚,是指在法定罚款的处罚幅度最低限以下给予的处罚。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四)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五)积极配合行政机关检查,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接受询问、如实回答问题,并如实提供有关账册、协议、单据、文件、记录、业务函件和其他资料的;

(六)在行政机关尚未掌握其违法线索前主动陈述违法行为事实,并如实提供有关材料;

(七)主动举报行政机关尚未掌握的他人违法行为,经查证属实 的;

(八)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4、从重行政处罚。是指在依法可以选择的几种处罚种类中,选择较重或较多的处罚种类,或者从重处罚,是指在法定罚款幅度内,给予罚款基数以上的处罚。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行政处罚:

(一)擅自动用、调换、隐匿、转移、变卖、损毁被封存、扣押涉案物品、重要证据的;

(二)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务的;

(三)违法行为受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行政处罚后两年内再犯的;

(四)违法行为造成较严重社会影响或造成消费者人身、财产严重损害的;

(五)无正当理由不按指定的时间、地点接受询问的;拒不接受询问,阻挠调查的;

(六)伙同他人共同实施违法行为的;

(七)不履行法定义务,经告知后仍然拒不提供有关帐册、协议、单据、文件、记录、业务函电和其他资料的;

(八)采取销毁或者隐匿进货及销售票据、记假帐等手段,逃避监督检查的;

(九)其他依法应当从重给予行政处罚的情形。

前款规定的从重情节,有关法律、法规已将其作为一种单独的 违法行为予以规制的,不再作为裁量的从重情节。

5、即从轻有从重。当事人既有从轻、减轻处罚情节,又有从重处罚情节的,应当综合考量平衡后做出适当的行政处罚。

本条所称罚款基数为法定幅度上限和下限的平均值。

六、涉及自由裁量的办案环节

1、调查终结报告。行政处罚案件调查终结后,案件承办机构应当制作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拟建议不予行政处罚或者从轻、从重行政处罚的,案件调查终结报告应当说明行政处罚裁量的理由、证据和依据,提交本部门法制工作机构进行审核。

2、法制机构合法性审查。法制工作机构经审核认为,案件承办机构所建议的行政处罚裁量理由、证据和依据不充分,应当提出审核意见,并由案件承办机构进行补正。

3、案件审理。经集体审理决定的案件,应当制作案件审理记录,载明行政处罚裁量的理由、证据和依据。

4、行政处罚告知。从轻或者从重行政处罚的,应当在行政处罚告知法律文书中,对行政处罚裁量的理由进行说明。

5、行政处罚决定。从轻或者从重行政处罚的,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法律文书中,对行政处罚裁量的理由进行说明。

七、关于以上和以下。

1、自由裁量规则规定的处罚数额和处罚倍数相交叉时所称“以 上”不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包括本数。

2、数额和倍数没有交叉时不遵循本规定。

第二篇: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则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行政处罚

自由裁量权规则(试行)

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为,预防职务犯罪,保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合法、公平、公正,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技术监督行政案件办理程序的规定》及《四川省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的实际,制定本规则。第二条 本规则所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则是指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部门对违法行为是否给予行政处罚、给予何种行政处罚和给予何种幅度行政处罚时所适用的方法。

第三条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部门依法查处职权范围内的行政违法行为,自由裁量权决定是否处罚以及处罚种类、幅度,适用本规则。

第四条 行使行政处罚的自由裁量权是否适当,以是否准确适用法律为前提。

同一个违法行为违反了不同法律规范的,在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法律规范效力不同的,优先适用效力高的法律规范;

(二)法律规范效力相同,优先适用特别规定;

(三)法律规范效力相同,优先适用时间在后的。同一违法行为同时触犯同一层次法律效力的数个法律规范,应当优先适用处罚较重的法律规范;

同一违法行为违反了不同法律规范,不同法律规范规定的处罚种类不同,可以根据情况同时适用不同的法律规范给予处罚,但不得重复适用处罚种类。

第五条 行使行政处罚的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处罚法定、公正、公开、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先行的原则。

决定是否行政处罚以及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时,应当以查证属实的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人为本,符合法律目的,综合衡量违法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违法行为人的主观过错及违法行为人的实际承受能力等相关因素,所适用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行政处罚的轻重,应当与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行政责任相当。

第六条 行政执法机构对于违法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基本相同或者相似的行政违法行为,所适用的法律依据、处罚种类和幅度应当基本相同。

第七条 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违法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第八条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并处的行政处罚种类,不得选择适用(产品确实无法没收的除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单处也可以并处的,应当根据综合自由裁量权的原则决定单处还是并处。第九条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罚款行政处罚种类中有幅度的,应当根据综合裁量的原则,在幅度范围内决定给予从轻处罚、一般处罚和从重处罚。

第十条 当事人具有从轻、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从轻、减轻处罚;当事人具有从重处罚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当事人既有从轻、减轻处罚情节,又有从重处罚情节,应当按照比例原则抵消后作出行政处罚;当事人没有从轻、减轻、从重处罚情节的,应当对其予以一般处罚。

第十一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首先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责令改正或者责令限期改正;当事人超过合理期限或者逾期不改的,依法作出行政处罚:

(一)产品标识不规范的(可能影响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除外,对消费者构成欺诈的除外);

(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名牌产品、质量认证、生产许可证等标志标注不规范的(伪造、冒用除外);

(三)监督检查的产品检验轻微不合格,属于一般性质量问题,但未违反强制性标准和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的;

(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取证企业未按规定申请办理变更与年审手续的;

(五)企业产品标准未按规定备案的;

(六)新办计量器具生产企业,在申请制造许可的过程中,组织小规模的生产,其产品未流入市场的;

(七)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到期,未按规定及时办理换证手续仍组织生产的;

(八)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的施工单位,未按规定在施工前书面告知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即行施工的;

(九)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未按规定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登记而投入使用的;

(十)未按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申请的。

第十二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不予行政处罚的决定:

(一)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时不满十四周岁的;

(二)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

(三)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四)违法行为超过法定追究时效的;

(五)其他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

第十三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决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诱骗实施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五)属初次违法,无主观故意,其违法行为并未造成较大后果的;

(六)经调查核实属于管理疏漏造成产品不合格,且行政相对人事后积极接受处理,认真加以整改的;

(七)属于强制性标准规范的产品,但不合格指标非强制及轻微,不直接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

(八)涉案财物或者违法所得较少的;

(九)其他依法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作出从轻行政处罚的决定:

(一)待业、下岗、失业的;

(二)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确有困难的;

(三)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

(四)积极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的;

(五)未产生实际危害后果的;

(六)其他依法可以从轻行政处罚的情形。

第十四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从重行政处罚的决定:

(一)伪造证据,隐匿、销毁违法证据的;

(二)妨碍执法人员查处违法行为、暴力抗法等尚未构成犯罪的;

(三)不听劝阻,继续实施违法行为的;

(四)涉及人身健康、生命安全、公共安全、社会稳定、环境保护、经济秩序等违法情节恶劣,造成危害后果的;

(五)胁迫、诱骗他人或者教唆未成年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六)在共同实施违法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

(七)多次或者长期实施违法行为,屡教不改的;

(八)利用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公共事件时实施违法行为的;

(九)对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十)侵害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社会弱势群体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

(十一)其他故意违法的,或者依法应当给予从重处罚的。第十五条 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审批程序:

(一)行政执法机构在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其程序应当符合《行政处罚法》、国家质检总局《技术监督行政案件办理程序的规定》和《技术监督行政案件审理工作规则》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二)关于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具体意见,由案件承办机构或者人员根据《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实施标准》等有关要求提出,并同时提交相应的事实和法律依据,经案件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案审办”)初审,提交本单位案件审理委员会集体审议后报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发行政处罚决定或者其他行政处理决定。未经集体审议作出决定的,该处罚决定无效。

(三)对从轻、减轻、从重处罚以及不予处罚的意见应当在《行政案件审理记录》中载明;

(四)各行政执法机构行使自由裁量权进行行政处罚,应当在行政处罚告知书或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载明给予从轻、减轻、从重的理由和根据;

(五)行政执法机构办理的拟处罚罚款额度在二万元以上或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照等适用听证程序的案件必须经局案件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审委会”)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参加集体审议后作出决定;各行政执法机构办理的涉及货值金额或者可能罚款金额在十万元以上的案件以及特别重大、复杂、疑难、影响大、涉及面广的案件,须经局务会审定后作出决定,并在作出决定之日起15内将处罚决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和上一级主管部门。

行政执法机构对于社会影响面大、公众关注度高的行政处罚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应当采取公开审案等方式,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八条 案件承办机构对报送案审会审议的案件,应当提出行政处罚的具体建议,并对行政处罚的自由裁量权作出说明。案件承办机构没有作出说明的,案审办应当作退卷处理或者要求办案机构补充说明。

案审办认为案件承办机构在报审时对所建议的处罚幅度缺少必要证据证明,应当要求办案机构补充调查有关证据。第十九条 案审办在对案件初审时,应当对案件承办机构提出的行政处罚建议是否合法、适当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报案审会审议。

第二十条 各级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加强对本单位作出的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复查,发现自由裁量权违法或者不当的,应当及时纠正。

第二十一条 各级行政执法机构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情况纳入行政执法责任制内容进行考核。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本规则的规定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构成执法过错的,按照国家质检总局令《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执法监督与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二条 本规则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从轻处罚:指在法定的处罚种类和幅度内,在几种可供选择的处罚种类中选择较轻的处罚种类或者在一种处罚种类的法定最高罚款金额30%以下进行的处罚。

(二)减轻处罚:指在法定的处罚种类以下和处罚幅度的最低限以下进行处罚。

(三)从重处罚,是指在法定最高罚款金额70%以上进行的处罚。本规则中的“以上”“以下”均包含本数。

第二十三条 本规则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什么是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什么是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如何在行政执法中正确使

用?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执法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时,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幅度和方式,自主地、有选择地作出行政处罚的权力。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广泛存在于行政执法领域,由于违法行为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必将长期存在。正当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对于维护行政管理秩序,实现合理行政、公正执法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具有自主决定的特性,客观上为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人员滥施处罚提供了条件,事实也是如此。一些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人员在实施处罚时背离法的精神和公正、公平、过罚相当的原则,随意处罚,滥施处罚,滥用自由裁量权,将自由裁量权作为谋私、敛财的工具,同案不同罚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严重侵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造成法律虚无,个人权力至上,更严重的是影响公众对法律的信仰,危害法治政府的建设。加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控制,保证其在合理的范围内行使,已经成为依法行政的重要工作。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不正确地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1、滥用职权。它是不正确地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最典型表现,其导致的法律后果──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无效。滥用职权是一种目的违法,其特点是: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不符合法律授予这种权力的目的。它主要表现为行政执法人员假公济私、公报私仇、以权谋私,以实现种种不廉洁的动机。人民法院对滥用职权的审查有两方面:首先是确定所适用的法律、法规的目的(包括被适用文条的目的);其次是确实具体行政行的目的,然后将二者相对照,以便确定是否滥用职 权。由于滥用职权是一种目的违法、人民法院在确定法律目的和具体行政行为目的方面,难度较大,特别是对行使职权的目的难以取证。因此,应当从行政执法的全过程、与案件有关的各种情节、因素和行政执法的社会效果等方面来推定具体行政行为的目的是否违法,对此要充分尊重合议庭审判人员一致作出的认定意见。

2、行政处罚显失公正。凡法律、法规规定了法律责任的,其立法的一条重要原则便是合理和公正的原则。这里的合理和公正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合理和公正,而是通过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合理和公正,即注入了国家意志的、成为法定的合理和公正。如果行政处罚显失公正,就是违背了国家意志,即不符合立法本意,这实质上是滥用自由裁量权的又一表现形式。人民法院对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可依据公正原则予以变更。

3、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由于有不少法律、法规未规定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的期限,因而何时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便可以自由裁量。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效率原则,如果违反这一原则,或者出于某种不廉洁动机,而拖延履行法定职责,也是不正确地行使了自由裁量权,人民法院便可依法判决行政机关限期履行法定职责。近几年,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受到一些地方政府的重视,对行政处罚裁量权提出了基本要求,以期通过制度层面的建设,减少和杜绝自由裁量权的滥用。但是,实践证明,控制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十分复杂,需要综合治理,采取多种措施,实行全方位、多途径立体控制。总结工作实践,我们认为重点应当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实现“五个控制”。

一、立法控制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来自于法律、法规和规章,完善法律制度是解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问题的首要选择。法的控制主要表现在:一是法律、行政法规的控制。法律、行政法规对行政处罚的设定应力求具体,不给行政执法机关留下过大的空间。如果考虑各地的不同情况只能作出原则规定时,可以直接授权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对这些行政处罚作出具体规定,这样既不影响法律的统一又解决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过大的问题。二是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控制。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应当把规范行政处罚放到重要位置,将行政处罚的具体化作为地方立法的一个重点。设定行政处罚要明确界定“性质恶劣”“情节严重”“情节轻微”“危害后果严重”“数额巨大”等影响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问题,明确从重、从轻、减轻和免予处罚的标准,清除那些过于抽象或者不受任何原则和规则指引的自由裁量权。三是执法部门细化自由裁量权。执法部门应当结合办案实际细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注意上位法的规定,不能

自行创设。可以根据违法行为、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的不同,将行政处罚分为若干裁量等级,以切实减少行政处罚的随意性。四是遵守先例制度。同类主体、相同性质、情节相似的案件,适用的法律依据、处罚种类及幅度应当基本相同,实现同案同罚。

二、程序控制

强化行政处罚权运行全过程控制,是保证行政处罚权合理行使的重要手段。程序控制应当贯彻始终:一是立案控制。行政处罚立案要遵守案件管辖规定,履行立案审批手续,防止越权办案。二是调查程序控制。弄清违法案件性质,查明违法事实,是保证正确适用行政处罚法律规范的关键。程序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听证,行政执法机关对于属于听证范围的案件,办案机关必须依法组织听证。三是决定程序的控制。行政执法机关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决定的,要依法严格进行合议、集体讨论并作出决定。执法部门的负责人应当履行法律规定的职责,召集相关人员集体讨论案件并记录在案。四是执行的控制。行政处罚决定一经作出必须严格执行,要着重解决行政处罚执行随意和执行不作为的问题。要严格暂缓执行和强制执行的控制,对于确需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必须履行申请和批准手续。同时,行政执法机关在办理行政处罚案件时,要始终遵守公开制度,表明身份制度,回避制度,说明理由制度,特别是实行调查与决定职能分离制度,行政处罚案件的调查权、审查权和决定权要分别由不同的内设机构行使,以避免调查主体、审查主体和决定主体的混同而造成自由裁量权的不当行使。

三、主体控制

行政处罚主体是行政处罚权的行使者和义务承担者,与行政执法体制相适应,处罚主体十分庞杂,一个地方往往存在多个执法主体,切实把好行政执法的入门关是防止自由裁量权滥用的重要环节。从执法状况分析,行政处罚权主体控制重点应当放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授权行政处罚主体的控制。依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得到法律或者法规的授权后可以成为处罚主体;另一方面是对委托行政处罚主体和被委托行政处罚机构的控制。对授权主体要依法严格资格审

查,重点审查其权力来自何处,是法律、法规还是规章及其他文件,通过审查将不合格的机构档在门外;对委托行政处罚行为既要审查委托者的行为资格又要审查被委托者的资格,同时还要审查委托程序是否合法。行政处罚主体资格的管理是一项动态的、经常性工作,应当随机构的职能变化而不断地做出调整。对处罚主体的控制还需要特别关注解决自收自支和实行差额拨款的执法问题,编制部门应当严格限制自收自支和差额拨款机构的设立。这类机构一旦取得某些行政执法权,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巨大驱动,不可避免地要把罚没、收费作为执法的重点,执法的动机和目的就会偏离,自由裁量权就会被大量地滥用。将行政执法主体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也是解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滥用的必要手段。

四、人员控制

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执法的质量,行政处罚决定归根到底还是由执法人员作出的,只是通过行政执法机关的名义反映出来而已。严格执法人员的管理,一是要依法坚定地落实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制度,严把进入关。行政执法人员不但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而且还要具备与其岗位相当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执法者应当成为公平、正义的守护神。因此,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执法者的,只有那些经过法定的培训、考核并取得行政执法资格的公务人员才可以成为执法人员,没有经过法定的程序取得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得在行政执法岗位工作。二是健全行政执法人员的淘汰机制。始终保持行政执法人员的公正、纯洁及工作的高效率,必须有竞争淘汰机制做保证,对于不适宜在行政执法岗位置的人员必须调离,取消其执法资格。要切实解决行政执法人员只能进不能出,人员流动渠道堵塞的问题。三是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强化行政执法人员的知识更新。每五年就要对行政执法人员全面培训一次,保证行政执法人员公正执法合理执法。

五、监督控制

古代哲学家孟德斯鸠有句至理名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会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自始至终把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置于监督之下,既要强化行政系统的内控监督体系建设,又要充分发挥外部监督作用。行政机关的内部控制要重点放在行政执法

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上,加大个案监督和错案监督的力度。根据需要可以采取多种监督方式,如行政执法检查、责任制考评、案卷评查、案件抽查、重大行政处罚备案、暗访等等。要逐步建立起科学、系统的行政执法考核指标体系,明确责任追究主体,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要加强与监察机关、公务员管理机关的协作、配合,形成监督的合力,放大监督的效果。不断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工作,依法及时纠正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行为、明显不当的行政处罚行为。在加强内部监督的同时,充分发挥权力机关监督、司法机关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以有效防止自由裁量权的失控。(来源:民主与法制论坛)

第四篇: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建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规范行政

执法要求的具体体现,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依法界定行政执法职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的必要环节,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

政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意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措施。

各地、各部门要自觉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把规范行政处罚自

由裁量权、建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贯穿于行政执法的全过程,做到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增强政府公信力,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

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牵头组织,省政府各部门可以根据《陕

西省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制定本系统的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和裁量基准。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陕西省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

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为,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准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机关(含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依法行使行

政处罚权时,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范围和幅度内享有的自主决定权和处置权。

第三条本省行政机关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的组织领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具体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内行政处罚自由

裁量权的规范工作。各级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实施行政监察。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相应工作部门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

权工作的指导。省以下实行垂直管理的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

权工作的领导。

第五条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守下列规则:

(一)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具有法定依据,符合法定程序,在法定权限、种类和幅度

范围内行使;

(二)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

(三)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

危害程度相当;

(四)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基本相同或者相似的,给予基本相当的行政处罚;

(五)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适当必要,可以采取不同方式实现行政管理目的的,应当采用对行政相对人没有损害或者损害较小的方式。

第六条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

本规定所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是指行政机关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可裁量的处罚种类和幅度,依照过罚相当原则,细化为若干裁量阶次,每个阶次规定一定的量罚标准,以确保处罚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相当的制度。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定程序和备案程序参照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规定执行。

第七条享有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政机关应当根据本规定建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并对本机关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中,可以细化和量化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内容逐个制定基准。

第八条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制定裁量基准应当合理划分裁量阶次,综合考虑法定裁量因素和酌定裁量因素,将裁量因素与阶次划分有效结合;

(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行政处罚种类的,应当明确适用不同种类行政处罚的具体条件;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行政处罚幅度的,应当根据涉案标的、主观故意、违法手段、社会危害程度、行为人具备的客观条件等情节划分明确、具体的不同等级;

(四)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第九条裁量阶次一般划分为从重处罚、一般处罚、从轻或减轻处罚、不予处罚5个阶次。

(一)从重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根据违法行为的具体情节,对该违法行为在依法可能受到的几种处罚种类中选择较重的处罚种类,或在一种行政处罚种类允许的幅度内选择较高限度予以处罚;

(二)一般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在不具备减轻、从轻、从重处罚情节,且应给予当事人行政处罚的,按照规定的处罚幅度中限予以处罚;

(三)从轻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根据违法行为的具体情节,对该违法行为在依法可能受到的几种处罚种类中选择较轻的处罚种类,或在一种行政处罚种类允许的幅度内选择较低限度予以处罚;

(四)减轻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根据违法行为的具体情节,对该违法行为在依法可能受到的一种或几种处罚种类之外选择更轻的处罚种类或在一种行政处罚种类允许的幅度最低限以下予以处罚;

(五)不予处罚,是指在某些法定的特殊情况下,行政机关依法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不给予行政处罚。

第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从重处罚:

(一)隐匿、销毁违法证据的;

(二)妨碍执法人员查处违法行为、暴力抗法等尚未构成犯罪的;

(三)不听劝阻,继续实施违法行为的;

(四)违法行为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

(五)违法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

(六)胁迫、诱骗他人或者教唆未成年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七)共同实施违法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

(八)多次实施违法行为,屡教不改的;

(九)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实施违法行为的;

(十)对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十一)其他依法应当从重处罚的。

第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一)违法行为人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

(二)受他人胁迫、诱骗、教唆实施违法行为的;

(三)涉案财物或者违法所得较少的;

(四)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五)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六)其他依法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

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一)违法行为人年龄不满14周岁的;

(二)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

(三)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四)违法行为超过法定追究时效的;

(五)其他依法应当不予行政处罚的。

第十三条上级行政机关制定了裁量基准的,下级行政机关可以直接适用,如地区差异较大,下级行政机关可根据区域实际,制定本级适用的裁量基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相应工作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制定、变更或者废止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应当由行政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后向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行政机关对于社会影响面大、公众关注度高的行政处罚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应当按照规定采取公开处理等方式,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六条依照本规定第十条从重行政处罚案件或者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由行政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并自作出决定之日起30日内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和必要的材料按照下列规定备案:

(一)由人民政府作出决定的,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备案;

(二)由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做出决定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和上一级人民政府相应工作部门备案。

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和省以下实行垂直管理的行政机关应当就备案的案件进行审查,发现案件违法的,应当予以纠错或者撤销。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撤销案件的,应当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

未在规定期限内备案的,由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或者政府工作部门责令备案,拒不备案的,由行政监察机关依法查处。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监督制度,通过行政执法投诉处理、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行政复议、行政处罚案卷评查等形式对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进行监督。

第十八条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作为依法行政内容,纳入各级人民政府目标责任考核。

第十九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执行本规定,或者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致使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依照《陕西省行政执法责任制办法》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二十条本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财政行政处罚文书格式说明

附件2:财政行政处罚文书格式使用说明

为进一步规范财政行政处罚工作,准确使用财政行政处罚文书格式,现就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文书格式的种类及其适用范围

此次制定的财政行政处罚文书格式,包括财政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财政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财政行政处罚决定书、财政行政处罚加处罚款通知书、财政行政强制执行申请书和送达回证等六种格式,主要用于规范财政行政处罚的告知、听证、决定和执行等过程中所应使用的行政处罚文书。

考虑到目前尚没有行政处理的专门法律规定,且行政处理在实际工作中种类较多,不宜统一规范,我们暂不制定行政处理的相关文书格式。根据《行政处罚法》第23条“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的规定,在进行行政处罚的时候,涉及到对行政管理相对人进行行政处理,如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等,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一并提出。在进行行政处罚告知时,可以一并告知行政处理的相关内容。

二、文书文号

财政行政处罚文书的文号按各财政部门的规定编制。如财政部印发的行政处罚文书,按财政部的规定编财政部的文号;某省财政厅印

发的行政处罚文书,按某省财政厅的规定编本财政厅的文号;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简称专员办)印发的行政处罚文书,按专员办的规定编本专员办的文号等。

三、文书送达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送达行政处罚文书。财政行政处罚当事人通常都是确定的,财政部门送达行政处罚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或委托行政处罚当事人所在地财政部门送交受送达人;直接送达和委托送达处罚文书确有困难的,可以用挂号的方式邮寄送达,并留好存根备查。

直接送达的,由受送达人将送达回证填写后交还送达人;委托送达的,由受送达人将送达回证填写后交还委托送达人。若受送达人拒绝签收的,经办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或其他相关人员到场,说明情况并在送达回证备注栏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经办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行政处罚决定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即视为送达。

四、财政部门及其印章

财政行政处罚文书格式中所称财政部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或者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的派出机构。

财政部门印章为财政行政处罚实施主体的印章。如财政部印发的行政处罚文书,印章为财政部部印;某省财政厅印发的行政处罚文书,印章为某省财政厅厅印;专员办印发的行政处罚文书,印章为专员办办印等。

五、期间的计算

财政行政处罚文书格式中有关“3日”、日,不含节假日。5日”的规定是指工作“

下载关于质监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则说明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质监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则说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5篇)

    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建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规范行政执法要求的具体体现,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依法界定行政执法职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

    化妆品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

    化妆品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 第一条未取得《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擅自生产化妆品案 第二条 生产未取得批准文号的特殊用途的化妆品案 第三条 使用化妆品禁用原料和未......

    多管齐下,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县局多管齐下,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县局根据法制部门的要求,多管齐下,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裁量权、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加强执法人员学习培训、以促进执法人员规范执法,......

    杭州萧山国土行政处罚“裁执分离”(推荐5篇)

    杭州萧山国土行政处罚“裁执分离” 裁决机关与执行机关分离,防止权力滥用本报讯日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法院对杭州市国土资源局萧山分局申请强制执行的杭州明良农业科技......

    2014年无重大行政处罚情况说明

    新晃县旅游外事侨务局关于2014年度 无重大行政处罚情况的说明 县法制办: 今年以来,我局依法行政认真开展了工作,也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旅游市场平稳有序,无投诉无事故。现将我局......

    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范文模版)

    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目次 第一部分 综 合 类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相关规定实施标准 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相关规定实施标准 三、《生产安全事......

    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

    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目 录 综合类............................................ 3 一、《安全生产法》相关规定实施标准 .........................................

    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监总政法〔2010〕137号”文 2010年8月16日印发,自2010年10月1日起执行) 目 次 第一部分 综合类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