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二胎的意义:用三年换未来的三十年!
当我一头忙着工作,一头忙着赶回家给孩子做饭、陪孩子学习、娱乐,感到焦头烂额时,我常常疑惑我的母亲当年是如何带大我和妹妹两个孩子的,那时没有燃气炉,也没有洗衣机、冰箱和电饭煲,需要每天要生炉子点蜂窝煤,每天买菜煮饭,每天手洗衣服……
母亲却总是轻描淡写地说:“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放”。这或许是那时很多父母的真实心态吧,印象中的确陪伴在身边最多的不是忙碌的父母,而是小自己两岁的妹妹和周边的小伙伴们。
所以当这位作者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怂恿你说“你愿意用三年换未来的三十年吗”,你是不是内心开始有些动摇?如果还来得及,你是不是愿意给孩子一个有手足陪伴的快乐童年?
您根本不知道,孩子多需要手足。
我,也不知道。直到姊姊七岁,弟弟五岁时。
我说过,我是那种糊里糊涂、没想太多就生了两个孩子的妈妈。当孩子还小时,我哪里有机会想到「孩子需要手足」这么不切实际的问题呢?
只要孩子有半天不吵嘴、不争宠,给我安静的片刻,我就该吃斋念阿弥陀佛罗,哪还有闲情逸致去考虑什么相亲相爱、手足之情。
我的两个孩子年龄差了两岁半,也就是说,当第一个孩子快两岁时,我就怀了第二个孩子。可是在当时,我能从生活中深深切切地体会到「孩子需要伴」吗?
完全不会。
因为孩子太小,父母很容易就误会一件事--以为孩子有父母的陪伴就足够。
这种「以为」,就是整件事情最可怕的地方。因为对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他们的天和地;早上起床要妈妈,晚上睡觉要妈妈,好像世界上的其他东西通通不重要,只要有妈妈就好。不过,这也是事实啦!
但是,等您一旦体认到「孩子需要伴」这件事时,即使只有一丝丝的察觉,通常生第二个孩子的最好时机都已经过了。
过了还不打紧,不是说「亡羊补牢,犹未晚已」吗?可是再加上现代人生活步调太紧凑、还有得过且过的生活方式,这样耗下去,拖到羊都跑光了,牢也不用补了啦。
第二个孩子出生的头一年,对老大来说,老二还只是个样版戏,连吵个架都不行,只能称为「心灵上的寄托」。所以严格来说,在老大四岁以前,您都可能误以为,有没有手足,不一定那么重要。
刚成家时,我们为了生活,总是忙得焦头烂额,根本无暇想些眼前看不到的问题,日子就一天一天过去了。
直到姊姊大约七岁,弟弟快五岁的某一天下午,我原本打算小睡一场午觉,没想到那天实在太累,一睡两个小时根本起不来。
不过,做妈妈的就是即使睡著了,心都还系在孩子身上,从头到尾,我都隐约听见两个小鬼,在外面吱吱喳喳地说个不停。
一会儿声音出现在姊姊房间,一会儿两人又到了客厅,一会儿两人隔了老远还在喊话。
您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绝对无法想像,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有这么多话可说呢?好似时间如果没有尽头,两人的对话可以直到海枯石烂,仍不休止。
自此以后,孩子愈来愈大,我就愈来愈发现到,姊弟俩在生活中的互相依赖性,或是说互相需要性有多么高!甚至高到超乎大人的想像很多、很多。
下雨天,不出门,两人可以从早玩到晚。
大晴天,去散步,爸爸妈妈聊大人的天,姊姊弟弟聊小孩的天。
有一天,搬家后的大采购,我和先生逛得不亦乐乎,孩子其实已经无聊到快阵亡了。突然,我们转进一家大型电器行,刚好影音室正播放着电影《铁达尼号》。
他们早已从书上知道这个故事,但是活生生地用人演出来(平时不看电视的孩子,这时根本就以为到了迪士尼乐园),即使只看到前后短短二十分钟的片段,姊弟俩也兴奋不已。
走出电器行之际,我与先生继续行程,只见他们俩彷佛吃了大力仙丹,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之後的剧情,甚至编起了各种不同故事发展的搞笑版本,一会儿杰克跌得狗吃屎,一会儿萝丝差点掉进水里,剩下的行程里,两人乐得不得了……
先生跟我一样爱孩子,但整日忙著工作的他,如果当初我只准备生一个孩子,他大概也不会有什么意见的。
某一天,全家晚饭后在台大校园散步,看著姊弟俩在前面殷切对话的小小背影,不习於表露情感的中国爸爸,竟然用一种像是差点被捷运门夹到,才在最後半秒内冲进车厢的「好险」心态,呼了一口气,说道:「还好--我们生了两个孩子。」
生两个,比生一个轻松
您别以为,我是为了要说服您生两个孩子,才这么说的。
绝不是。这是我内心的强烈感受。而且当孩子还小时,我并不知道这个事实。
我相信,很多父母也是不知道的,以为生一个就累得人仰马翻,那生两个还得了?其实您有所不知——生两个,比生一个轻松。
人生何其短,生两个孩子的辛苦只在头几年,这段时间确实让父母三头六臂都应付不来,以身心俱疲来形容,绝不为过。
所以我指的轻松,不是身体上的,也不是经济上的,这些我管不了。每个人的日子要怎么过,物质要有多少才能满足,全是存乎一心。
我指的轻松是“心理上的”。即使父母可以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当独身子女长大到需要同伴和玩伴时,填补这个空缺,是不是就变成父母的责任?
然而无论如何,这个任务是很难由父母的角色来完成的。所以在独生子女长大成人,展翅飞翔之前,做父母的在心理上,会不会一直背负着这份不轻松的感觉呢?
这份感觉或许可以被忽视,但它确实存在。
殊不见现在父母拉着孩子东奔西跑,汲汲想要弥补孩子生活中的空缺,就是生怕孩子无聊寂寞。否则家里四只大眼对上两个小眼,父母怎么轻松得起来呢?
就说我喜欢午后小睡一下这件事吧。周末的早上,我们一家习惯去爬山走走路,运动加上晒晒太阳,过了中午,我和先生倒头就睡,真是享受。可是,孩子是不用午睡的动物。
即使他们大了点——6岁好了,没有独处的安全顾虑,当我和先生倒头就睡的时候,如果我心里知道只有孩子一个人在房门外,想说话,没人回答,想玩游戏,只能自己跟自己玩,我心里会没有一丝丝歉疚感么?能睡得安心么?
然而,如果妈妈知道,两个孩子在外面玩得多么满足、多么快乐,她可以睡得更香,她的心是全然放松的。
生一个孩子,表面上是轻松:事实上,父母没能给孩子一个伴的不轻松感,却是无所不在的。即使孩子渐渐长大,这种感觉都可能如影随形,盘旋在独生子女父母的心中,冷不防就会跳出来——给你一掌。
还有更多的时候,大人的活动,其实孩子一点兴趣也没有。什么吃饭、什么逛街、什么买东西……但父母非得拖着孩子一起去,不然您留他一个人在家多寂寞。
而常常,家里的姐弟两玩得正高兴时,“爸爸妈妈要去大润发买东西,你们要不要去?”“不去,我们要在家里玩。”看,多好!孩子高兴,父母轻松。父母身边时时刻刻挂个孩子,有人连睡觉都要同一个房间,不会很让人抓狂么?
只生一个孩子的父母,当初可能是这样想的:熬过最难的前两年,就轻松了,所以不敢再经历一次这种暗无天日的日子。
其实他们不知道,身体的不轻松是喂奶换尿布的跟前跟后;之后呢?您就要开始自己去应付孩子的玩乐需求——扮家家酒、拼图、堆乐高积木、下棋、骑车、捉虫……还有一堆天方夜谭的胡言乱语。
不是说做父母的想甩脱陪孩子的责任,而是孩子之间的活动,明明应该由手足去完成,才符合自然原则嘛!
可是您没有帮他生个手足,只好照单全收,这样轻松么?简直累坏了,而且还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只生一个孩子,一点便宜也没占到。
生一个也是累,生两个也是累。三年,只要撑过三年,一切否极泰来。
当我熬过了艰苦期,等到孩子可以相互作伴时,不论他们是一起玩,还是一起吵架,都叫“作伴”。
有时候光是看着、听着姐弟两的互动,心里就会不期然地生出一种“好轻松、好安慰”的感觉。这种感觉,可能是只有一个孩子的父母所不能体会的,但它确实美好,希望您也可以享受到。
手足能给的,你不能
或许您会说,“孩子虽然没有手足,可是有爸爸和妈妈的全心陪伴阿!”
这就好比假设——虽然妈妈少了爸爸,可是有孩子阿,为什么有了孩子,妈妈还是觉得不够呢?
孩子光有父母的陪伴,是不够的。孩子还需要手足,就好比我们还需要另一半。
您能陪孩子玩扮家家酒么?
您能陪孩子跑来跑去、玩鬼捉人么?
您能陪孩子玩大富翁、陆军棋、跳棋、西洋棋么?
您能陪孩子玩水枪射人、倒地装死么?
您能陪孩子玩得客厅一团乱,而不歇斯底里地喊“收玩具”么?
您能陪孩子一起捉金龟子么?
您能陪孩子一起跳房子么?
您能陪孩子一起嘻嘻地傻笑么? 啊呀!竟然有父母告诉我,这些他都能做到耶!
我就认识一个独生女的爸爸,在全家人都呼呼午睡的情况下,独自在客厅里陪孩子玩扮家家酒。
孩子小的时候,可能还不懂;等孩子一天天大了,他们会发现,原来大人根本不喜欢玩这些东西。
即使您问我,两个孩子的年龄相差了六岁,是不是不太容易一起玩耶?
可是,他们是同辈,我们是晚辈。
光是一个同辈的眼神,我们——就没有。
有些人,会以过来人的经验说:“手足之情在长大成家之后就淡了”
我并不反对这样的说法。现代人要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和家庭,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哪还有力气在成家立业之后,特地花时间来维系手足之情呢?(可是换个角度想,所谓手足之情,不就是不需要维护、也不会改变的东西么?)
通常,孩子的未来我不去多想。
我只管孩子的现在。
孩子的童年只有短短的十几载,我一刻也不想放过。
我根本不去想什么“手足可以一辈子相互照顾和扶持”的大道理;即使手足的情分只存在于童年好了,但是,重要与否?
当然。
父母别害怕改变,多生个孩子罢了,没什么大不了。
大人的想法只要转个小弯,就改变了孩子的童年。
等到那一天,熬过了把屎把尿的日子,我常常光看着孩子的脸庞,心里都会浮现轻松与安慰的感觉。
不要说您是为了老大而生老二,这样的理由太沉重。这是为了您自己的幸福,不光是为了孩子。
用三年换未来的三十年,“先苦后乐”,咬咬牙就过了。
希望您有机会和机缘,遇上那份美好的感觉。
第二篇:中国未来三十年读后感2011
《中国未来三十年》是丛巡在党校培训的一本教材,我正好前段时间一直和许鑫讨论中国未来到底会怎么样的问题?一直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正好丛巡拿来这边书,正合我意,看看专家们都是怎么说的?
这本书说白了就是一本论文集,里面是当前国内外一些著名学者对中国未来的一些学术看法,中国未来三十年读后感2011。这些专家有:俞可平、李稻葵、迈克尔赫德森、吴敬琏等。
这些人也不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圣人,均没有正面对中国未来的三十年做一个明确的预测。
不过看完这边书,倒是对中国未来发展有一些基本的认识。
总的来说,前景是好的,再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将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一扫鸦片战争以来的阴霾,重回归大国正途,读后感《中国未来三十年读后感2011》。
其次,中国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和目前的政治体制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因为稳定是大局,稳定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再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0年,按目前的发展速度,中国到时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而在政治体制上,中央将吸取文革经验,努力去维护社会和政治生活的稳定,不会搞大的政治运动,不会去主动制造太大的变革。
其三,“中国模式”的各种微调还是会不断进行,目前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不在于经济的增长,而在社会政治方面,如社会不公平、贫富差距、官员腐败等,政府将不得不逐步推进民主治理。未来30年中国改革的重点将逐步从经济领域转向社会政治领域。
其四,政府将更重视个体的价值和权益。过去的“中国模式”专注于集中一切社会力量实现经济目标,个体在其中显得微不足道。在克服了建国以来的物质匮乏,中产阶层不断扩大后。中国将逐步重视个体的价值和权益。
第三篇:未来三十年北京大改变
未来三十年北京大改变
当下,开车上下班最闹心的事,就是堵车,甭提有多堵了,要多堵就有多堵了,没有最堵,只有更堵,难怪被网友戏称北京为“首堵”了,一出门就堵车,你说闹心不闹心。
不过,30年后的北京道路基本上不再堵车了。为何这样说,听我一一道来:其一,政府着力建设郊区,郊区各项资源得到配置;其二,政府奖励入住郊区的企业;其三,建设立体交通网,实现地下、地面、空中、水路全覆盖的立体交通网;其四,控制汽车保有量;其五,工作可以在家完成。
如果这五点都能实现,那么30年后的北京道路将不会再现拥堵不堪的场面了。人口将超过3000万
30年后北京有多少人口,估计现在还无人能知晓这个确切数字,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30年后,北京人口将超过3000万。30年后北京的人口怎么这么多。没错,就是这么多,要想知道北京将来的人口数量,先看下北京以往的人口数量。
新中国成立时,北京总人口420.1万人,1982年为923.1万人,2012年为2069.3万人,2014年为2151.6万人。我们从中选取1982~2012年人口数据可知,30年人口增长1146.2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8.2万人,若以此来推算,30年后北京的人口很可能超过3000万。无须驾照也能开车
如今开车上路,必须要有驾照,无证驾驶不仅要拘留,还要罚款2000元,这是硬性规定,容不得触犯。
若是30年后,你还在北京道路上驾车行驶,会发现驾驶员并没有在操控汽车,而是悠闲地聊天或玩手机、电脑。
为何这般景象,难道美国的好莱坞到北京拍科幻大片来了?这肯定不是拍影片,其实你所见到就是人们平时出行用的代步汽车,不过它是高科技产品——超智能机器人汽车。驾驶这样的汽车,无须担心自己的驾驶技术或有无驾照问题,走近车身自动开启车门,上车后只需说出目的地,无须驾驶,超智能机器人汽车就会带你去任何地方。雾霾不见了
北京什么最严重,一个是堵车,另一个就是雾霾。说起雾霾,真是令人讨厌,出个门还要带上防霾口罩,整得人人跟蒙面侠客似的。套用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手机铃声,说那家伙又来了,没错,雾霾又来了。
雾霾又来了,怎么办? 出门只好带上防霾口罩。如果没有雾霾天气,该有多好呀,这句话说出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声,这种愿望真能实现吗?
你还别说,真的实现了,不过现在,而是30年后的今天,雾霾天气真的没有了。
有人问,这是为啥?因为,30年后的北京,满大街上跑的都是太阳能汽车、电动汽车、核动力汽车,这样便不会产生尾气排放污染空气,大家无须担心雾霾天气了,出门时带上心情就可以了。北京人均月收入超过2万元
看到这里,有人认为这是睁眼说瞎话,人均月收入超过2万元,这是怎么可能,想都不敢想。实际上,不敢想的事,往往也会发生。
这是有事实依据的,改革开放之初,北京国营单位职工人均月收入才几十元。若当时有人说30后,工资收入达5000多元,肯定有人会说这是白日做梦,竟想好事。
说给谁听,谁也不会相信,反而认为这个人头脑有问题,胡言乱语。时光流转,可谁曾想到30年后的今天却成了事实。我们先看一下2009北京市在职职工月平均工资是多少,为4000多元。
对比30年前工资,增长40多倍(扣除物价因素),虽然不能以此来推测30年后北京在职职工的工资情况,但北京在职职工人均月收入超过2万元,还是非常有可能的。
北京5环内商品房均价将高达20万/平方米 现在北京的房价排名就全国而言已是数一数二的了,可是要说30年后北京5环内商品房均价高达20万/平方米,你敢相信吗?
估计很多人都不敢相信,为何?高的离谱啊,不过话又说回来了,20年前的北京四环附近房价为每平方米2000元左右,三环附近房价为每平方米4000多元,可如今北京四环附近商品房均价为4万多元/平方米,三环附近商品房均价基本上为5万多元/平方米。
20年间,北京房价上涨10多倍,上涨速度惊人。由于购买需求、土地供应量减少等因素叠加在一起,未来房价还会上涨。所以30年后,北京5环内商品房均价达到20万/平方米,只是个时间问题。办事无须出门动动手指就可搞定
带给大家一条好消息,就是30年后办事无须出门了,这会是真的吗?没错,就是真实的。
先来个穿越,来到了30年后的北京。刚一到就发现北京变化太大了,发现生活在北京的人们只干三件事:工作、休闲娱乐、谈情说爱。像什么家庭琐事,如洗衣、做饭、带孩子、买菜都无须自己干了,动动手指,家里的智能机器人全部搞定。
这并不是最新鲜的,还有更新鲜的,比如像丢失证件,或办理纳税、公司注册、签证、证明书,或参加起诉、应诉,或买水、购电等事项都无须亲自办理,家里有网就能办理。
举个例子,比如丢失身份证,只要点击公安部门身份识别系统,输入身份证号、指纹、进入页面,再输入自己的立体头像后,系统会自动进行比对,比对成功,再点击身份证遗失补办项,点开页面,家里有台3D打印机就可以直接打印了。
你说神奇不神奇,真是没有办不到,只有想不到,未来科技太牛了,简直不可思议。八环已开通
如今,北京六环通车已有几年,七环还有1年左右通车。到目前为止,北京八环还未规划。随着京津冀在交通领域的快速一体化的建设,未来北京的环城高速将很可能突破首都限界,940公里的大七环将连通平谷、承德、张家口等地,而1250公里的大八环将彻底勾连天津、保定、唐山等地,将京津冀紧紧包裹住。30年后,再回过来看,当时还未规划的八环,已经开通了。身份证可以当信用卡刷
你没有这样的经历,去饭店吃饭后,结账时发现自己忘记带钱、银行卡或钱带的不够,你会怎么办?打电话向朋友求救,还是想别的办法。
如果你生活在30年后的北京,无须担心这种情况了。为何?因为,那时身份证就是一张信用卡,只要你带上身份证,不带钱也可以出门消费,游遍全国。
不过,这张神奇的身份证不仅有支付功能,还能取现。不过它是有额度的,每个人的信用程度不同,决定每月消费、取现的额度。
比如说月薪2万,信用等级良好,没有不良记录,那身份证的取现和支付额度为每月2万元。有了它,外出时,家人再也不用担心子女带的钱够不够用了。择校难现象没有了
生活在北京的家长们,都有一块“心病”,是什么样的“心病”一直困扰着众多家长,这块“心病”就是孩子上学择校难。
择校难现象的背后折射出什么问题,它就是教育体制问题。可以这么说,以分数为核心的应试教育很难破除择校难这一难题。
不过,不必担心,30年后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学生不再围着考试转了,学校不再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定等级了,并且每所学校都均衡地配备优秀师资力量,这样家长再也不用担心学校的老师教的好与不好了。看病不再难和贵
生活在北京的朋友们,都有着共同的经历,就是去医院看病太难并且太贵。先说看病难,普通医院就是挂个号也要排上大半天,重点医院专家科室挂个号要排到1个星期后,这绝不是夸张,真有这种情况。再说说看病贵,像看个头疼、感冒、咳嗽类似的小病,也得花上三四百元,还动不动让你拍个片子。
看来在北京生活真的生不起病啊,确实如此。每个人内心不由自主的发出:啥时候看病不再难和贵就好了。这种愿望能实现吗?也许30年后,还真实现了。
那时每家社区都建有小型医院,每天都会有各大医院的教授、专家前来轮流坐诊看病。看病也不再贵了,为啥?因为医院不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再以药养医了,更看不见医生开大处方药、多开药、收红包等不正常现象了。医保、养老保险全国联网通用了
有医保的人在当地医院看病确实能减轻负担,但如果是人在异地生病了,却享受不到医保报销的便利化,不仅报销手续繁琐,还饱受奔波劳累之苦。养老保险也会这种现象,在当地交了几年后,又到其他城市上班,还不好转过来。这是因为啥?因为手续比较繁琐。
以上两种现象,若在30年后便不存在了。为什么这样说?因为那时全国医保、养老保险等社保已经全国联网,一张医保卡全国通行,不必担心到外地旅行生病就医不好报销的难题了。而养老保险也是如此,终生一个编号,不管在哪上班,只要交费便可以累积缴费年数,只要缴够年数,并且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就能领取养老保险金。
第四篇:未来三十年人生规划
未来三十年人生规划
—2012.5.9
我是个喜欢动笔的人,平常总爱写些心情,成长中的感悟等,但是人生规划这个话题很少正式写到过,总觉得这是个严肃谨慎的话题,不敢轻易落笔。这学期和吴涛老师上积极心理学的课,有好几次把我带到对人生长时间的思考中,觉得规划一下也确实很有必要了。
我今年20岁,学习中等偏上,还有很大潜力,不是太够刻苦。与人相处没有困难,有好多好朋友,知心朋友,铁哥们姐们。爱好武术和写作,并且会将这两项一直坚持下去,直到我老的打不动拳,握不动笔。性格有双重性,呈活泼和文静两个极端,这就是我的现状,有优势也有不足,在个性还没定型之前,还需要继续加油完善自己。
首先,我会尽最大努力去考研,原因有二。其一:家中暂时不需要我独立,自己养活自己。其二:希望工作时有个高的起点和更好的发展空间。在大三,大四和研究生这几年,慢慢克服自己的惰性,不够主动等学习方面的困难,把学习和研究当成像武术和写作一样生活的必需品和快乐源泉,调整自己生活的重心
第五篇:用爱心换真心
用爱心换真心
————记商都二中班主任经验交流会
为了提高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工作水平,增强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进一步规范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目的,7月5日下午商都二中班主任管理经验交流会在五楼会议室召开,学校校长成金海,副校长张熙旺、杨苗出席会议并主席台就坐,会议由安保处主任刘鹏飞主持,安保处的其他环节干部和所有班主任出席会议。会场氛围一片祥和。
会上,刘鹏飞主任首先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和班主任们介绍了召开这次班主任会议的意义和目的。他说,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学校的发展和安全稳定以及学生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离不开班主任老师的努力和无私的奉献,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么就是要学习和探讨一下优秀老师的做法和理念,大家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安保处副主任孙华宣读了本学期多次获得“班级考核流动红旗的”的七个班级。这些班级的班主任在会上做了典型材料发言。下面采撷一些班主任们的精彩片段,以食大家:
“以深刻了解学生为前提,以学生的向善心为基础,以爱为核心,以细节为落脚点,用心、用情、用智慧去作好每一件事情去作好”八年级101班班主任王一芳老师。
“一双眼睛看不住几个学生,一颗爱新却能栓住几十颗心,爱是班主任走进学生心灵的法宝”七年级2班吴占荣老师。
“留给学生参与的空间,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民主意识,使班级管理制度畅通”八年级宏志班李继老师。
“严字当头,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影响孩子们,细微处
着手,以表率的作用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九年级88班侯万丰老师。
“用爱来转化后进生,用平衡心来对待后进生,用宽容心来教化后进生,做后进生工作就应该这样的以心交心“七年级11班石聪玲老师。
“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给学生做个好榜样,为班级树正气,行正风,班级管理要把这这些作为主流去弘扬”九年级85班张进瑞老师。
“用爱心感化学生,用真心感动家长,用全心去教育学生,我们的学生一定会还我们一颗良心的”七年级10班张建芳老师。
班主任老师们作的讲演精彩深刻。热情洋溢的发言,一方面总结了自己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切身感受,工作中的酸甜苦辣,成败得失;深刻剖析了自身的责任、作用之大,影响之深。另一方面也谈到了班级管理中的一些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各位班主任老师声情并茂、结合实际的发言,让每一位与会者都深有感触。感受颇深。
分管副校长杨苗会上也做了发言。他说,每位班主任分别作了交流发言。他们结合日常工作中的典型事例,将自己班主任工作的成功经验声情并茂、深入浅出地作了介绍与阐述。班主任们从责任心、宽容心、爱心、细心等方面畅谈了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体会,从融入学生做好班主任工作谈感受,从改变学生行为习惯,提高素质促进学习上谈做法、谈经验。气氛活跃。这次会议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和学习的效果,他还强调指出,班主任是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是学校这座高楼大厦的基础,我们现在像是带着学生跑步,学生的快慢,方向决定于班主任这个“导航人”。一名不称职的科任教师影响的是学生的一门功课,一名不称职的班主任则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因此,学校下一步将加强班主任队伍的管理和建设力度,在班主任的选择和任用上要严格按照有关条款落实,实行班级管理一票否决制度,奖惩分明,岗位明确,确实将评优评先向一线的教师倾斜,同时要加大班主任表彰的力度,不仅要树力学校的名班主任,也要将你们推向全县甚至全市。
最后,成金海校长作了总结讲话。他首先肯定了班主任在工作上取得的成绩,同时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他强调指出,作为班主任最起码的“付出”班级管理我们要在平行班上下大力气,落实“三习教育”,实行学生档、案动态跟踪管理,安保处要指定切实可行的“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而且要在工作中落实到为,实行目标管理常态化,工作作风细微化。他同时指出做一个好班主任首先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担当责任,热情工作;其次要有爱心,真正的关爱学生。还鼓励大家在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同时要善于总结自己的工作特点,在特点中找亮点,为今后拓展班主任工作思路,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打下坚定的基础。班主任必须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必须善于学习,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新形式下,学生的新动向、新特点;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求异创新精神;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强、自立、自解能力及团体意识和高度的集体荣誉感。
会上,成校长就当前教育面临的形式以及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作了通报,一是校长的责任化,二是教师的定编定岗,三是各学校一定要加大教研教改力度,切实把这项工作做深做细。成校长还就学校未来的软硬件建设的三年规划做了具体的讲解和说明。
此次交流会为班主任创设了交流学习的平台,使大家转变了工作态度和事业观念,并且拓宽了班主任的工作思路,提高了育人的整体水平,增强了教育实效。全体班主任老师获益匪浅,定将促使我校的班主任工作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