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与护理管理(全文5篇)

时间:2019-05-14 13:37: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规与护理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规与护理管理》。

第一篇:法规与护理管理

法规与护理管理 与护士执业注册相关的法律法规

一、护士条例

《护士条例》于2008年5月12日开始实施。对护士执业注册、护士的权利和义务、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护士执业的法律责任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一)护士执业注册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按照《护士条例》的要求,申请护士执业注册应当具备四个条件:

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根据《民法通则》,民事行为能力指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它既包括进行合法行为从而取得民事权利义务的资格,也包括进行违法行为而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资格。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18周岁以上的公民成年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学历要求

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完成教育部和卫生计生委规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护理、助产专业课程学习,包括在教学医院或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

普通全日制,即完全脱产在校学习,不包括半脱产或是在职的学历,如函授、电大、自考、成教等形式。

申请护士注册资格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

(1)专业的要求,必须经过护理专业教育。

(2)学历要求,必须取得普通中等卫(护)校的毕业文凭或高等医学院校大专或以上毕业文凭。

3.通过卫生计生委组织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4.符合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办法规定的健康标准

(1)无精神病史。

(2)无色盲、色弱、双耳听力障碍。

(3)无影响履行护理职责的疾病、残疾或者功能障碍。

(二)护士执业中的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

《护士条例》中规定了医疗卫生机构三方面的职责:

1.按照卫生计生委要求配备护理人员。

2.保障护士合法权益。

包括:

(1)提供卫生防护用品,卫生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

(2)执行国家有关工资、福利待遇等规定,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3)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或者从事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有感染传染病危险工作的护士,所在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津贴。

(4)应当制定、实施护士在职培训计划;开展对护士的专科护理培训。

3.加强护士管理。

包括:

(1)设置专门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护理管理工作;

不得允许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人员、未依照条例规定办理执业地点变更手续的护士以及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届满未延续执业注册的护士在本机构从事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护理活动;

在教学、综合医院进行护理临床实习的人员应当在护士指导下开展有关工作。

(2)应当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并进行监督检查。

护士因不履行职责等受到投诉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进行调查;经查证属实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护士作出处理,并将调查处理情况告知投诉人。

(三)护士执业中的法律责任

1.医疗机构的法律责任

(1)医疗卫生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护士的配备数量低于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护士配备标准的;或允许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人员或者允许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执业地点变更手续、延续执业注册有效期的护士在本机构从事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护理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将会受到核减其诊疗科目,或者暂停其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的处理。

(2)医疗卫生机构有未执行国家有关工资、福利待遇等规定的;对在本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未为护士提供卫生防护用品,或者未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医疗保健措施的;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或者从事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有感染传染病危险工作的护士,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津贴的,将会受到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处罚。

2.护士执业过程中违反法定义务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护士条例》规定,护士在执业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据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暂停其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其护士执业证书:

(1)发现患者病情危急未立即通知医师的。

(2)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未依照本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提出或者报告的。

(3)泄露患者隐私的。

(4)发生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严重威胁公众生命健康的突发事件,不服从安排参加医疗救护的。护士在执业活动中造成医疗事故的,依照医疗事故处理的有关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可见,承担法律责任有三种形式;

警告、暂停执业活动、吊销其护士执业证书。

一旦被吊销执业证书的,自执业证书被吊销之日起2年内不得申请执业注册。

所受到的行政处罚、处分的情况将被记入护士执业不良记录中。

二、护士的执业注册申请与管理

为规范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原卫生部根据《护士条例》,制定并通过《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办法》于2008年5月12日起施行。

《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办法》主要内容包括:

行政部门的职责。

申请护士执业注册应当具备的条件。

护士执业注册的工作程序。

建立护士执业记录制度等内容。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是护士执业注册的主管部门及发证机关,负责行政区域内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工作及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护士执业注册的具体工作。

规定了护士执业注册的工作程序。

包括:首次执业注册、变更执业注册、延续执业注册、重新执业注册、注销执业注册等相关程序。

1.护士首次执业注册

首次执业注册应当自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之日起3年内提出申请,提交学历证书、临床实习证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明、健康体检证明、医疗卫生机构拟聘用的相关材料。

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为5年。

2.护士变更执业注册

执业地点发生变化的,应办理执业注册变更。执行公务、履行职责、经批准的进修、学术交流,不需要办理变更手续。

变更执业注册需提交变更注册申请审核表和《护士执业证书》,受理及注册机关应在7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护士变更注册后其执业许可期限也为5年。

3.护士延续执业注册

应于有效期届满前30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延续申请。

4.护士重新执业注册

对注册有效期届满未延续注册的、受吊销《护士执业证书》处罚的,自届满或吊销之日起满2年的护理人员,需要重新进行执业注册。

5.护士注销执业注册

注销护士执业注册是基于特定事实的出现,由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法定程序收回护士执业证书。

证书自注销决定生效之日起失去效力,护士不能继续执业,继续执业属于违法行为。

注销执业注册的特定情形包括:

由于未申请延续注册、延续执业注册的申请未被批准而造成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护士丧失行为能力的;护士执业注册被依法撤销、撤回,或依法被吊销的。

6.护士执业记录制度

建立护士执业记录是进行护士执业注册变更、延续的依据,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的反映,医疗卫生机构评价护士成绩、晋升职称、进行奖惩的基础材料。

执业记录有:执业良好记录和执业不良记录。

与临床护理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

一、传染病防治法

《传染病防治法》列入的法定传染病共37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甲2乙25丙10)。

2008年手足口病列入丙类传染病,2009年甲型H1N1流感纳入乙类传染病,法定传染病共计39种,其中甲2乙26丙1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甲流被列入乙类传染病,但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

1.立法目的和方针

目的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民健康和公共卫生。其中包含三层含义:即强调疾病发生前的预防措施、已发生后采取的控制措施,最终达到消除传染病的目的。

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2.各级政府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

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管理体系。

加强传染病医疗救治服务网络的建设,指定具备传染病救治条件和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传染病救治任务,或根据需要设置传染病医院。

3.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的职责

卫生计生委主管全国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4.医疗机构的职责

(1)严格执行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2)确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承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3)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符合预防传染病医院感染的要求。

(4)按规定对使用的医疗器械消毒;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在使用后销毁。按照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提高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

(5)对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和接诊治疗,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6)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5.传染病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

传染病疫情报告、公布制度——传染病疫情信息通报制度。

隐瞒、谎报、缓报者将受惩处。

(1)疫情报告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遵循属地原则,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遵循属地管理原则,按照规定时限、内容、程序和方式进行报告。

(2)疫情通报制度,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本行政区域内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通报传染病疫情以及监测、预警的相关信息。

(3)疫情公布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全国或者各地的传染病疫情信息。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发布传染病疫情信息,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向社会发布发生在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

6.疫情控制

甲类传染病:

(1)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3)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

为查找传染病病因,医疗机构在必要时可以按的规定对传染病病人尸体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进行解剖查验,并应当告知死者家属。

发生传染病疫情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派的其他与传染病有关的专业技术机构,可以进入传染病疫点、疫区进行调查、采集样本、技术分析和检验。

7.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进入被检查单位和传染病疫情发生现场调查取证,查阅或者复制有关的资料和采集样本。被检查单位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8.保障措施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传染病流行趋势,确定全国传染病预防、控制、救治、监测、预测、预警、监督检查等项目。

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实施重大传染病防治项目给予补助。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流行趋势,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项目范围内,确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监督等项目,并保障项目的实施经费。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本级政府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预防、控制、监督工作的日常经费。

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一)医疗事故的构成要素

1.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2.行为的违法性

3.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 一是“过失”,即是医务人员的过失行为造成的,而不是有伤害患者的主观故意;二是对患者要有“人身损害”后果。

(二)医疗事故的分级

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专家鉴定组应当按照本标准确定的基本原则和实际情况具体判定医疗事故的等级。

(三)医疗事故的预防和处置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

病历: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患者有权复印病历资料: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

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

患者的知情权,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事件,应当立即逐级上报,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向患者通报、解释。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四)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法定机构是各级医学会。

委托鉴定的途径:医患双方共同委托;行政委托;司法委托。

医学会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

鉴定意见主要分析:医疗行为是否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医疗过失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鉴定结论主要是分析:医疗事故等级;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对医疗事故患者的医疗护理医学建议。

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分为:

1.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

2.主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

3.次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

4.轻微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

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几种情形:

1.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

2.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

3.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

4.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5.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

6.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五)罚则

(重大)医疗事故罪: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对医疗机构违反相关规定的行政处罚:

1.未如实告知患者病情、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

2.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为患者提供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服务。

3.未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要求书写和妥善保管病历资料。

4.未在规定时间内补记抢救工作病历内容。

5.未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封存、保管和启封病历资料和实物。

6.未设置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

7.未制定有关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预案。

8.未在规定时间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重大医疗过失行为。

9.未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疗事故。

10.未按照规定进行尸检和保存、处理尸体。

三、侵权责任法

1.确定医疗损害的过错责任原则:

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侵权责任法》生效,人民法院审理医疗损害责任案件,适用本法第七章关于医疗损害责任的规定,而不再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2.医务人员的“说明义务”和患者的“同意权”,体现了对患者自主决定权的尊重: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紧急情况下“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人批准”予以实施医疗措施的规定: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就是说在抢救危急患者等紧急情况下,虽然没有患者同意,经医院负责人同意,也可以进行手术抢救。

4.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5.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的情况: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2)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3)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

凡是这三种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6.因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的缺陷,或者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患者可以向生产者、血液提供机构或者医疗机构要求赔偿。

7.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填写并妥善保管住院志、医嘱单、检验报告、手术及麻醉记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医疗费用等病历资料。患者要求查阅、复制前款规定的病历资料的,医疗机构应当提供。如果医院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或者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可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8.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保密。泄露患者隐私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四、献血法

无偿献血制度,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

设立血站,必须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血站的职责:

(1)采血方面:应当为献血者提供各种安全、卫生、便利的条件。血站采集血液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操作规程和制度,采血必须由具有采血资格的医务人员进行,一次性采血器材用后必须销毁,确保献血者的身体健康。

(2)供血方面:血站对采集的血液必须进行检测;未经检测或者检测不合格的血液,不得向医疗机构提供。

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

为保证应急用血,医疗机构可以临时采集血液,但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确保采血用血安全。

医疗机构用血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制定用血计划,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最大限度地发挥血液的功效,如采用成分输血。

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违反本法规定,将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用于患者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患者健康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其他

(一)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推行扩大免疫规划。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预防接种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疫苗的质量和流通的监督管理工作。

疫苗分为两类。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级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

第二类疫苗,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在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

接种单位对儿童实施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做好记录。

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

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应当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并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

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对符合接种条件的受种者实施接种,并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填写并保存接种记录。对于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的受种者,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对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

(二)艾滋病防治条例

第一,社会因素在艾滋病的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艾滋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一是各级政府全面行使主要职责,对艾滋病防治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建立健全艾滋病防治工作协调机制和工作责任制等;二是政府有关部门应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行为干预以及预防控制等工作;三是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团体以及有关组织和个人,应开展相关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四是应在基层充分发挥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作用。

第二,加强宣传教育。预防为主,宣传教育为主是我国艾滋病控制的工作方针。

第三,严格防控医源性感染。医疗机构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消毒管理制度,防止发生艾滋病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血站、单采血浆站、医疗机构对采集、使用的血液进行艾滋病检测;采集或者使用人体组织、器官、细胞、骨髓等的,应当进行艾滋病检测。

违反规定依法被追究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权利和义务。

(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

(2)他们享有的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3)未经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有关信息;

(4)医疗机构不得推诿或者拒绝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治疗其他疾病。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应当履行的义务:

(1)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指导;

(2)将其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及时告知与其有性关系者;

(3)就医时,将其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如实告知接诊医生;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感染他人;

(4)不得以任何方式故意传播艾滋病。

故意传播艾滋病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财政保障艾滋病防治费用,免费提供多项医疗救助。

向农村艾滋病人和城镇经济困难的艾滋病人免费提供抗艾滋病病毒治疗药品;适当减免抗机会性感染治疗药品的费用;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向孕产妇免费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治疗和咨询;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遗留的孤儿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未成年人减免相应的教育费用;对生活困难并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给予生活救助,对有劳动能力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扶持其从事力所能及的生产和工作。

(三)人体器官移植条例

人体器官移植是指摘取人体器官捐献人具有特定功能的心脏、肺脏、肝脏、肾脏或者胰腺等器官的全部或者部分,将其植入接受人身体以代替其病损器官的过程。

从事人体细胞和角膜、骨髓等人体组织移植,不属于人体器官移植,不适用本条例。

第一,捐献人体器官,要严格遵循自愿原则。

(1)公民有权捐献或者不捐献其人体器官。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迫、欺骗或者利诱他人捐献人体器官。

(2)捐献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以书面形式表示。

(3)公民已经表示捐献其人体器官意愿的,有权随时予以撤销。

(4)尸体器官捐献。

(5)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摘取未满18周岁公民的活体器官用于移植。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强迫、欺骗或者利诱他人捐献人体器官,也不得通过捐献人体器官牟取任何经济利益,这是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必须遵守的两项基本原则。

第二,活体器官接受人必须与活体器官捐献人之间有特定的法律关系:

(1)配偶关系、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

(2)有证据证明与活体器官捐献人存在因帮扶等形成了亲情关系。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摘取人体器官前由伦理委员会进行伦理审查。

第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买卖或从事与买卖人体器官有关的活动。

医疗机构实施人体器官移植手术,不得收取或者变相收取所移植人体器官的费用。

买卖人体器官或从事有关活动,卫生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交易额8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

医疗机构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并由原登记部门撤销该医疗机构人体器官移植诊疗科目登记,3年内不得再申请人体器官移植诊疗科目登记;

医务人员:吊销其执业证书;

国家工作人员:给予撤职、开除的处分。

第四,人体器官移植医疗服务规定了准入和退出制度

准入方面:

(1)医疗机构应当有相应的执业医师和其他医务人员、设备、设施;有各方面专家组成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与伦理委员会;有完善的人体器官移植质量监控等管理制度。

(2)医疗机构申请办理人体器官移植诊疗科目登记。

(3)省级卫生主管部门进行人体器官移植诊疗科目登记,应当考虑本行政区域人体器官移植的医疗需求和合法的人体器官来源情况。

在退出方面:

(1)已经获准从事人体器官移植的医疗机构不再具备规定条件的,应当停止从事人体器官移植,并向原登记部门报告;原登记部门应当注销该医疗机构的人体器官移植诊疗科目登记,并予以公布。

(2)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专家根据手术成功率、长期存活率,对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并及时公布评估结果;评估不合格的,撤销其人体器官移植诊疗科目登记。

医院护理管理的组织原则

基本原则:

一、等级和统一指挥的原则

将组织的职权、职责按照上下级关系划分,组成垂直等级结构,实现统一指挥。

如护理组织上划分为: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护士的管理等级结构。

避免多头指挥和无人负责,需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每一个层级只能有一个人负责,下级只接受一位上级管理人员的命令和指挥,对一位管理人员负责。

二、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原则

根据组织的任务、目标,按照专业进行合理分工,对每个部门和个人的工作内容、工作范围、相互关系、协作方法等都有明确规定。使每一个部门和个人明确各自任务、完成的手段、方式和目标。

三、管理层次的原则

组织中的层次应越少越好,命令路线越短越好,使组织趋于扁平结构的趋势。

四、有效管理幅度的原则

管理幅度是指不同层次管理人员能直接领导的隶属人员人数,管理幅度应是合理有限的。

五、职责与权限一致的原则

六、集权分权结合原则

七、任务和目标一致的原则

强调各部门的目标与组织的总目标保持一致

八、稳定适应的原则

组织内部结构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随着环境的变化作出适应性的调整,既稳定又灵活

九、精干高效原则

十、执行与监督分设原则

临床护理工作组织结构

一、护理组织结构

主要形式:

(1)在院长领导下,护理副院长-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垂直管理;

(2)在主管医疗护理副院长领导下,设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

(3)床位不满300张的医院,不设护理部主任,设总护士长-护士长的二级管理;

(4)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设立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但科护士长纳入护理部合署办公。

二、护理工作模式(5种)

1.个案护理

一个患者所需要的全部护理由一名当班护士全面负责,护理人员直接管理某个患者,即由专人负责实施个体化护理。常用于危重症患者、大手术后需要特殊护理的患者。

缺点:需要护理人员有一定的工作能力,护理人员轮班所需要的人力较大,成本高。

2.功能制护理

以工作中心为主的护理方式,将工作的特点和内容划分几个部分,如处理医嘱的主班护士、治疗护士、药疗护士、生活护理护士等。

优点:分工明确,工作效率高,所需护理人员较少,易于组织管理。

缺点: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和护理缺乏整体性概念。

3.小组护理

将护理人员和患者分成若干小组,一个或一组护士负责一组患者的护理方式。

优点:任务明确,成员彼此合作,互相配合,发挥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作用,调动积极性。

缺点:责任到组而不是责任到人,护士的责任感受到影响;患者没有固定的护士负责,缺乏归属感。对于组长的组织、业务能力有一定要求。

4.责任制护理(目前倡导的护理工作模式)

由责任护士和相应辅助护士对患者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整体护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由责任护士和其辅助护士负责。

每个护理人员负责一定数量的患者,以患者为中心,以护理计划为内容,对患者实施有计划的、系统的、全面的整体护理。

特点:整体性、连续性、协调性、个体化。

5.系统性整体护理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展的新型护理模式,是责任制护理的进一步完善。

以患者和人的健康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为患者提供心理、生理、社会、文化等全方位的最佳护理,并将护理临床业务和护理管理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

医院常用的护理质量标准

一、护理质量标准体系结构

包括:要素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

要素质量:指提供护理工作的基础条件质量,是构成护理服务的基本要素。

环节质量:指各种要素通过组织管理形成的工作能力、服务项目、工作程序和工序质量。

终末质量:指患者所得到的护理效果的质量。

二、护理质量标准

包括:护理技术操作质量标准、护理管理质量标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标准及临床护理质量标准等四大类。

1.护理技术操作质量标准,包括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和专科护理技术操作。

2.护理管理的质量标准

(1)护理部管理质量标准

(2)病房护理工作质量标准:包括病室管理、基础护理与重症护理、无菌操作与消毒隔离、岗位责任制、护士素质等。

(3)门诊护理工作质量标准:包括门诊管理及服务台工作。

(4)手术室质量标准

(5)供应室质量标准:包括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物品供应。

3.护理文件书写的质量标准

护理文件包括体温单、医嘱执行单、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等。

4.临床护理的质量标准

(1)特级、一级护理

(2)急救物品

(3)基础护理

(4)消毒灭菌

医院护理质量缺陷及管理

一、相关概念

护理质量缺陷:指在护理活动中,出现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失误。一切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现象都属于质量缺陷。

护理质量缺陷表现为:患者对护理的不满意、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包括护理事故、护理差错、护理投诉等。

二、护理质量缺陷的预防和处理

护理质量缺陷的控制关键在预防。

差错事故上报制度:

发生护理事故,当事人应立即报告科室护士长及科室领导,科室护士长应立即向护理部报告,护理部应随即报告给医务处或者相关医院负责人。

发生护理差错后,护士长应在24小时内填写报表上报护理部。护理单元应在一定时间内组织护理人员认真讨论发生差错的原因,分析、提出处理和改进措施。护理部核实调查,作出原因分析,帮助临床找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改进工作。科室及护理部应进行差错登记,定期对一定阶段的差错统计分析。

对发生护理差错事故的当事人,可根据发生问题情节的严重程度,给予口头批评、通报批评、书面检讨、情节严重者给予处分、经济处罚、辞退等处理。

三、护理质量缺陷的控制

加强教育,增强各级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安全意识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不断学习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

建立健全不同层次的护理质量控制系统

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及各类安全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和落实差错事故上报处理制度

强化经济杠杆的监督促进作用

第二篇:护士资格考试法规与护理管理

法规与护理管理

第一节与护士执业注册相关的法律法规

1.下列哪项不是申请护士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基本条件 A.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B.完成相应的护理专业教育和护理临床实习的

C.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不能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D.符合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办法规定的健康标准 E.通过卫生计生委组织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答案】:C 【解析】:考察护士执业注册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按照《护士条例》的要求,申请护士执业注册应当具备以下四个条件:①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18周岁以上的公民成年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②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完成教育部和卫生计生委规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护理、助产专业课程学习,包括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③通过卫生计生委组织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④符合本办法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办法规定的健康标准。

2.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办法规定的健康标准不包括下列哪项 A.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但肝功能正常者 B.无双耳听力障碍 C.无色弱 D.无色盲 E.无精神病史

【答案】:A 【解析】:考察护士执业注册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符合本办法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办法规定的健康标准:①无精神病史;②无色盲、色弱、双耳听力障碍;③无影响履行护理职责的疾病、残疾或者功能障碍。

3.护士首次执业注册应当自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之日起几年内提出执业注册申请 A.自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之日起1年内 B.自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之日起2年内 C.自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之日起3年内 D.自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之日起4年内 E.自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之日起5年内 【答案】:C 【解析】:考察护士的执业注册申请与管理。护士首次执业注册应当自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之日起3年内提出执业注册申请,提交学历证书及专业学习中的临床实习证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明、健康体检证明以及医疗卫生机构拟聘用的相关材料,接受审核。

4.医疗机构未按照《护士条例》要求进行护士管理,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包括 A.限期改正 B.给予警告

C.逾期不改正的核减其诊疗科目

D.逾期不改正暂停其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 E.停业整顿 【答案】:E 【解析】:考察护士执业中的法律责任。医疗卫生机构违反《护士条例》规定,护士的配备数量低于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护士配备标准的;或允许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人员或者允许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执业地点变更手续、延续执业注册有效期的护士在本机构从事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护理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将会受到核减其诊疗科目,或者暂停其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的处理。5.申请护士执业注册者,必须先获得 A.护士专业毕业文凭

B.《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 C.健康检查证明 D.护士执业考试合格证书 E.身份证明 【答案】:D 【解析】:考察护士执业注册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当年可以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试成绩合格是申请护士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必要条件之一。

6.《护士条例》的根本宗旨是 A.维护护士合法权益

B.促进护理事业发展,保障医疗安全和人体健康 C.规范护理行为 D.保持护士队伍稳定 E.保证护理专业性 【答案】:B 【解析】:考察护士条例。《护士条例》的公布施行填补了我国护士立法空白,对于

保障护士合法权益、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职责、规范护士行为,促进护理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本宗旨是促进护理事业发展,保障医疗安全和人体健康。7.《护士条例》规定的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不包括 A.按照卫生计生委的要求配备护士 B.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并进行监督检查 C.保障护士合法权益 D.明确护理责任 E.加强护士管理 【答案】:D 【解析】:考察护士执业中的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护士条例》中规定了医疗卫生机构三方面的职责:按照卫生计生委要求配备护理人员、保障护士合法权益和加强护士管理。明确护理责任不在此列。

8.医疗卫生机构出现下列情形且逾期没有改正,可以暂停其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的是

A.未为护士提供卫生防护用品

B.对从事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护士,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津贴 C.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护士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D.允许未依照条例规定办理执业变更手续的护士在本机构从事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护理活动

E.没有专科护士培训制度 【答案】:D 【解析】:考察护士执业中的法律责任。医疗卫生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护士的配备数量低于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护士配备标准的;或允许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人员或者允许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执业地点变更手续、延续执业注册有效期的护士在本机构从事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护理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将会受到核减其诊疗科目,或者暂停其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的处理。9.护士申请延续注册的时间应为 A.有效期届满前半年 B.有效期届满前30天 C.有效期届满当日 D.有效期届满后30天 E.有效期届满后半年 【答案】:B 【解析】:考察护士的执业注册申请与管理。护士的护士执业注册证书有效期将于某一时间到期(即行政许可时间),如继续从事护理工作,需要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延续申请。申请应于有效期届满前30日提出申请。

10.为加强临床护理管理、保护护士权利,医疗机构应承担的责任不包括 A.配备护士数量不低于国家标准

B.不得让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人员、未变更执业地点护士从事临床工作 C.人员缺乏时可让未延续执业注册的护士从事临床工作

D.为护士提供卫生防护用品,采取有效卫生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 E.执行国家工资、福利待遇等规定,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答案】:C 【解析】:考察护士执业中的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允许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人员、未依照条例规定办理执业地点变更手续的护士以及护士执业注

册有效期届满未延续执业注册的护士在本机构从事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护理活动。11.根据《护士条例》,护士出现下列哪种情形应该承担行政法律责任 A.发现患者病情危急立即通知医师

B.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未提出或者报告 C.工作中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D.参与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E.发生自然灾害时服从医疗卫生机构安排,参加医疗救护 【答案】:B 【解析】:考察护士执业中的法律责任。护士出现下列哪种情形应该承担行政法律责任:①发现患者病情危急未立即通知医师的;②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未依照本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提出或者报告的;③泄露患者隐私的;④发生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严重威胁公众生命健康的突发事件,不服从安排参加医疗救护的。护士在执业活动中造成医疗事故的,依照医疗事故处理的有关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12.患者女性,因甲状腺功能亢进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术后10小时护士发现病人明显呼吸困难,发绀,伤口左侧明显肿胀、皮肤张力大。护士如采取下列哪项措施将违反《护士条例》规定 A.安慰病人 B.未立即报告医生 C.给病人吸氧 D.拆除缝线,去除血肿 E.安置半卧位 【答案】:B

【解析】:考察护士执业中的法律责任。护士出现下列哪种情形应该承担行政法律责任:①发现患者病情危急未立即通知医师的;②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未依照本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提出或者报告的;③泄露患者隐私的;④发生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严重威胁公众生命健康的突发事件,不服从安排参加医疗救护的。护士发现患者病情危急,应立即报告医师。13.护士首次注册需要提交材料描述。下列哪项不准确 A.申请表、身份证 B.学历证书、临床实习证明 C.考试成绩合格证明 D.3个月内健康体检证明 E.医疗卫生机构拟聘用的材料 【答案】:D 【解析】:考察护士的执业注册申请与管理。护士首次执业注册应当自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之日起3年内提出执业注册申请,提交学历证书及专业学习中的临床实习证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明、健康体检证明以及医疗卫生机构拟聘用的相关材料,接受审核。

某医院因护士人员不足,临时聘用了三名护士,其中一名护士的护士执业注册还有2个月过期;另一名护士刚大学毕业,目前没有通过护士执业考试;第三名护士刚从外省回到本省工作,但护士执照和注册手续齐全 14.请考虑该医院的行为应该是属于下列哪项 A.正常行为 B.错误行为 C.不良行为

D.过失行为 E.违法行为 【答案】:E 【解析】:考察护士执业中的法律责任。医疗卫生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护士的配备数量低于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护士配备标准的;或允许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人员或者允许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执业地点变更手续、延续执业注册有效期的护士在本机构从事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护理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将会受到核减其诊疗科目,或者暂停其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的处理。该医院护士人员配备不足,聘请的临时护士均违反护士条例,属于违法行为。

某医院因护士人员不足,临时聘用了三名护士,其中一名护士的护士执业注册还有2个月过期;另一名护士刚大学毕业,目前没有通过护士执业考试;第三名护士刚从外省回到本省工作,但护士执照和注册手续齐全

15.对于护士执业注册即将过期的护士应当如何处理是正确的 A.应于有效期届满前10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延续申请 B.应于有效期届满前20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延续申请 C.应于有效期届满前30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延续申请 D.应于有效期届满前40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延续申请 E.应于有效期届满前50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延续申请 【答案】:C 【解析】:考察护士的执业注册申请与管理。护士的护士执业注册证书有效期将于某一时间到期(即行政许可时间),如继续从事护理工作,需要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延续申请。申请应于有效期届满前30日提出申请。

法规与护理管理-第二节与临床护理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1 1.下列传染病应当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但哪种传染病除外 A.霍乱

B.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C.鼠疫 D.狂犬病

E.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答案】:D 【解析】:考察传染病防治法。我国法定传染病共计39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其中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和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甲型H1N1流感被列入乙类传染病,但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2.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报告,及原则应是

A.向市级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B.向省级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C.向市级人民政府报告 D.向省级人民政府报告

E.向附近的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答案】:E 【解析】:考察传染病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3.根据甲类传染病的疫情控制要求,当遇到甲类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时,处理方法

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B.确诊后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C.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D.必须限制其活动范围,防止疾病传播 E.不必进行特别的管理 【答案】:C 【解析】:考察疫情控制。修订后的法律规定,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4.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法定机构是 A.上级医院 B.医院管理委员会 C.各级人民政府相应机构 D.各级医学会 E.省卫生厅医政处 【答案】:D 【解析】:考察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及其他相关规定,由医学会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

5.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重大)医疗事故罪,处罚下列哪项正确

A.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B.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C.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D.处四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E.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答案】:C 【解析】:考察医疗事故罚则。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罚则中规定了对造成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的处罚。包括: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该条文的罪名为(重大)医疗事故罪。

6.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护士可以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 A.医生在抢救病人时 B.医生在手术过程中 C.医生在电话告知时 D.医生在值班临睡前交待过 E.医生暂时比较忙时 【答案】:A 【解析】:考察医疗事故的预防。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在手术过程中或抢救时,医生提出口头医嘱,护士必须复诵一遍,双方确认无误,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须由医生及时补写医嘱。

7.有关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治中职责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严格执行管理制度,防止医源性感染

B.指定专门部门或者人员承担疫情报告、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C.使用后的一次医疗器具要进行回收

D.按照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 E.对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和接诊治疗 【答案】:C 【解析】:考察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应当按照规定对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应在使用后予以销毁。其余选项均正确。8.患者有权复印的病历资料不包括 A.住院志 B.体温单 C.医嘱单

D.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E.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 【答案】:D 【解析】:考察医疗事故的预防和处置。患者有权复印或者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不包括死亡病例讨论记录。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

9.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是

A.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预防的不良后果的 B.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C.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 D.抢救车祸病人导致病人声带损伤

E.使用超剂量药物,导致病儿耳聋 【答案】:E 【解析】:考察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E选项属于医疗事故。10.《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条例》的颁发是 A.1993年 B.1997年 C.2003年 D.2005年 E.2008年 【答案】:E 【解析】:2008年1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条例》,2008年5月12日开始施行。

11.青年患者,右下腹疼痛难忍,到医院就诊。经医师检查、检验,当即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随对其实施阑尾切除术。手术情况正常,但拆线时发现伤口愈合欠佳,有淡黄色液体渗出,手术医师告知,此系缝合切口的羊肠线不为李某人体组织所吸收所致,在临床中少见。经过近一个月的继续治疗,李某获得痊愈。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李某被拖延近一个月后才得以痊愈这一客观后果,应当属于 A.二级医疗事故 B.三级医疗事故 C.四级医疗事故

D.因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的医疗意外

E.因不可抗力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答案】:D 【解析】:考察医疗事故的构成要素。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此案例是因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的医疗意外,不属于医疗事故。

12.某患者无青霉素过敏史,青霉素皮试阴性,护士随即遵照医嘱给药。几分钟后患者突然发生休克。这种状况应判定为 A.护理事故 B.医疗事故 C.护理差错 D.意外事件 E.护理缺陷 【答案】:D 【解析】:考察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患者无青霉素过敏史,皮试也阴性,用药后仍出现休克,属于意外事件,不属于医疗事故。

临床护士在为某患者进行输血时,指导临床实习护士操作,实习护士在操作中未认真检查针头接口处,接口脱离,血液没有输入病人体内而全部漏在棉被内,造成患者治疗延误,造成患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 13.本例是属于哪一级的医疗事故 A.一级医疗事故

B.二级医疗事故 C.三级医疗事故 D.四级医疗事故 E.不属于医疗事故 【答案】:C 【解析】:考察医疗事故的分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条规定,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将医疗事故分为四级: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本例造成患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属于三级医疗事故。

临床护士在为某患者进行输血时,指导临床实习护士操作,实习护士在操作中未认真检查针头接口处,接口脱离,血液没有输入病人体内而全部漏在棉被内,造成患者治疗延误,造成患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 14.这一医疗事故的主要责任是由下列谁来承担 A.主要责任是由医院承担

B.主要责任是由实习护生的学校承担 C.主要责任是由实习护生承担

D.主要责任是由实习护生的带教老师承担 E.主要责任是由医院护理部承担 【答案】:D 【解析】:考察医疗事故的构成要素。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医务人员”,是指依法取得执业资格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如医师和护士等。所以

主要责任是由这位实习护生的带教老师承担。

临床护士在为某患者进行输血时,指导临床实习护士操作,实习护士在操作中未认真检查针头接口处,接口脱离,血液没有输入病人体内而全部漏在棉被内,造成患者治疗延误,造成患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 15.这一医疗事故出现后首先应向谁报告事故的情况 A.首先应向护理部报告事故的情况 B.首先应向医院医务科报告事故的情况 C.首先应向科室护士长和科主任报告事故的情况 D.首先应向医院的分管护理工作的院长报告事故的情况 E.首先应向当地卫生局报告事故的情况 【答案】:C 【解析】:考察医疗事故的预防和处置。关于医疗事故的预防及报告制度,条例规定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应当立即逐级上报,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本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患者通报、解释。

法规与护理管理-第二节与临床护理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2 1.为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国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下列哪项不符合献血法的要求

A.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卫生组织 B.血站对采集的血液必须进行检测

C.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血液的功效,医疗机构合理、科学用血提出了采用成分输血指导原则

D.设立血站向公民采集血液,必须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E.血站采集血液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操作规程和制度,采血必须由具有采血资格的医务人员进行,确保献血者的身体健康 【答案】:A 【解析】:考察献血法。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其余四项均正确。

2.全社会参与帮助有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的人群改变行为。推广预防艾滋病的行为干预措施,下列哪项不正确

A.针对经注射吸毒传播艾滋病的美沙酮维持治疗等措施

B.针对经性传播艾滋病的推广使用安全套措施,以及规范、方便的性病诊疗措施 C.为了预防艾滋病传播,医疗机构可以推诿或者拒绝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治疗其他疾病

D.健康教育措施,提高个人规范意识以及减少危险行为的针对性同伴教育措施 E.早期发现感染者和有助于危险行为改变的自愿咨询检测措施 【答案】:C 【解析】:考察艾滋病防治条例。条例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他们享有的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未经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有关信息;医疗机构不得推诿或者拒绝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治疗其他疾病。

3.为了规范人体器官移植,我国制定了《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要求捐献人体器官,要严格遵循自愿的原则,以下哪项不符合《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的要求

A.公民有权捐献或者不捐献其人体器官;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迫、欺骗或者利诱他人捐献人体器官

B.捐献人体器官的公民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应当以书面形式表示 C.公民已经表示捐献其人体器官意愿的,有权随时予以撤销 D.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摘取未满18周岁公民的活体器官用于移植

E.公民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的,该公民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不可以以书面形式表示同意捐献该公民人体器官的意愿 【答案】:E 【解析】:考察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捐献人体器官,要严格遵循自愿的原则。为此,条例作了五方面的规定。一是,公民有权捐献或者不捐献其人体器官。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迫、欺骗或者利诱他人捐献人体器官。二是,捐献人体器官的公民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应当以书面形式表示。三是,公民已经表示捐献其人体器官意愿的,有权随时予以撤销。四是,公民生前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的,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捐献、摘取该公民的人体器官;公民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的,该公民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以书面形式共同表示同意捐献该公民人体器官的意愿。五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摘取未满18周岁公民的活体器官用于移植。不包括E选项。4.根据侵权责任法,有关医疗告知描述不正确的是 A.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告知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B.医疗告知中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C.“抢救生命垂危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不包括患者家属在场不签字的情形

D.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 E.医务人员未尽到告知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答案】:C 【解析】:考察侵权责任法。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C选项包括患者家属在场不签字的情形。

5.疑似输血引起的不良后果,需要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疗机构应当通知下列哪些人员到场

A.提供血液的采供血机构人员 B.血库人员 C.病人家属 D.护理部人员 E.医务处人员 【答案】:A 【解析】:考察献血法。疑似输血引起的不良后果,需要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疗机构应当通知提供血液的采供血机构人员到场。

6.护士为病人行导尿术时未用屏风遮挡,导致病人不满而投诉。护士的行为应该视为 A.侵权 B.过失犯罪 C.故意犯罪 D.渎职罪 E.疏忽大意

【答案】:A 【解析】:考察侵权责任法。护士的行为应该视为侵权。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保密。泄露患者隐私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7.护士在执业活动中出现的情形,不适合依照护士条例进行处罚的是 A.泄露患者隐私

B.发生公共卫生事件不服从安排参加医疗救护 C.因工作疏忽造成医疗事故 D.发现患者病情危急未及时通知医师

E.违反了医院诊疗技术规范,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答案】:C 【解析】:考察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因工作疏忽造成医疗事故应按医疗事故罚则。

法规与护理管理-第三节医院护理管理的组织原则

1.从上级到下级建立明确的职责、职权和联系的正式渠道,组织层次越多,指令和命令必须通过组织层次逐层下达或上传,会增加沟通困难,现代管理的组织结构趋势是

A.组织趋于扁平型结构的趋势 B.组织趋于高耸型结构的趋势 C.组织趋于复合型结构的趋势

D.组织趋于简单型结构的趋势 E.组织趋于随机型结构的趋势 【答案】:A 【解析】:考察管理层次的原则。近年来,随着现代通讯设备的应用,出现了加宽管理宽度,减少层次,使组织趋于扁平结构的趋势。2.关于管理幅度的概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管理幅度是指管理地域的范围大小

B.管理幅度是指管理管理人员能直接领导的隶属人员人数 C.管理幅度是指管理人员管理单元的数量 D.管理幅度是指管理内容的数量 E.管理幅度是指管理层次的数量 【答案】:B 【解析】:考察有效管理幅度的原则。管理幅度是指不同层次管理人员能直接领导的隶属人员人数,管理幅度应是合理有限的。

3.在组织管理原则中强调集权分权结合原则,下列哪项不是分权的优点 A.能够调动每一个管理者的积极性 B.基层能够灵活有效地组织活动 C.基层管理者在自己的岗位上能有效决策

D.能够强化领导的作用,有利于协调组织的各项活动

E.有利于领导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研究及解决全局性管理问题 【答案】:D 【解析】:考察集权分权结合原则。分权能够调动每一个管理者的积极性,使他们根据需要灵活有效地组织活动。分权使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于日常例行性业务按照常

规措施和标准执行,领导只需要加以必要的监督和指导,下属定期向上级汇报工作,只有在偏离正常运作的特殊情况时,才向上级报告,由上级亲自处理。这种上下级的分工,有利于领导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研究及解决全局性管理问题,也有利于调动下级的工作积极性。

4.组织结构的层次越少越好,每一个层级只有一个人负责,下级只接收一位上级管理人员的命令和指挥,这是下列哪一个原则的要求 A.集权分权结合原则 B.职责与权限一致原则 C.任务和目标一致原则 D.等级和统一指挥原则 E.有效管理幅度原则 【答案】:D 【解析】:考察等级和统一指挥的原则。属于等级和统一指挥的原则,强调无论什么岗位,组织的每一个层级只能有一个人负责,下级只接受一位上级管理人员的命令和指挥,对一位管理人员负责,避免两个以上领导人同时对一个下级和一项工作行使权力,容易造成下级无所适从。

5.新的一年即将到来,门诊护士长准备做新的护理管理目标,她拿出护理部的管理目标认真阅读,并根据护理部的要求制订了门诊的管理目标。这种做法遵循的原则是

A.管理层次的原则 B.有效管理幅度的原则 C.职责与权限一致的原则 D.精干高效的原则

E.任务和目标一致的原则 【答案】:E 【解析】:考察任务和目标一致的原则。这种做法遵循的原则是任务和目标一致的原则。任务和目标一致的原则强调各部门的目标与组织的总目标保持一致,各部门或者科室的分目标必须服从组织的总目标。只有目标一致,才能同心协力完成工作。例如护理部的目标必须根据医院总体目标制订,并始终保持一致。病房、门诊、手术室等护理管理目标必须服从护理部的总体目标。

6.陈护士长是门诊眼科的副护士长,近期医院开展护士长岗位竞聘,全部取消了副护士长的职位,陈护士长改为竞聘其他职位。这种情况反映的组织原则是 A.等级和统一指挥的原则 B.职责与权限一致的原则 C.精干高效的原则 D.执行与监督分设原则 E.稳定适应的原则 【答案】:C 【解析】:考察精干高效原则。这种情况反映的组织原则是精干高效原则。组织必须形成精简高效的组织结构形式,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工作中,一位护士晚上下班交班时发现,遗漏了上午某个患者的一份口服药,药物包括降压药、维生素C等。7.护士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A.补发药物即可 B.汇报护士长 C.向患者解释

D.向患者道歉 E.寻求医生帮助 【答案】:B 【解析】: 在工作中,一位护士晚上下班交班时发现,遗漏了上午某个患者的一份口服药,药物包括降压药、维生素C等。8.此事应上报护理部的时间不超过 A.12小时内 B.24小时内 C.36小时内 D.48小时内 E.72小时内 【答案】:B 【解析】:

法规与护理管理-第四节临床护理工作组织结构

1.在我国医院护理组织结构中,只设立总护士长-护士长二级管理结构的医院床位数的要求是 A.100张以下 B.200张以下 C.300张以下 D.400张以下 E.500张以下

【答案】:C 【解析】:考察护理组织结构。床位不满300张的医院,不设护理部主任,只设立总护士长-护士长的二级管理。2.责任制护理的特点不包括 A.连续性 B.整体性 C.独立性 D.协调性 E.个体化 【答案】:C 【解析】:考察护理工作模式。责任制护理的特点有:一是整体性,即护理评估及护理计划包括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护理问题,从整体认识患者。二是连续性,即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由一位固定的责任护士负责全部护理活动的计划、执行与评价,保持连续性。责任护士不在班时,由辅助护士或者其他责任护士按照护理计划连续性实施护理。三是协调性,责任护士为患者负责与其他医务人员沟通、联系、协调各种事物满足患者需要。四是个体化,护理活动依照患者个体化需求制订,患者与家属参与护理计划活动,尤其是健康教育等。不包括独立性。3.以下对临床护理工作模式描述正确的是 A.个案护理节省人力、经费、设备、时间 B.功能制护理的优点是护士职责明确,责任心增强 C.小组护理的优点是工作效率高,分工明确 D.责任制护理的优点是护士工作的独立性增强 E.小组护理护士的工作满意度降低

【答案】:D 【解析】:考察护理工作模式。个案护理护理人员责任明确,责任心较强;护理人员轮班所需要的人力较大,成本高。功能制护理优点是护士分工明确,工作效率高,所需护理人员较少,易于组织管理,护士长能够依照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特点分派工作。小组护理的优点是小组任务明确,成员需要彼此合作,互相配合,维持良好工作氛围;小组中发挥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作用,调动积极性,护理人员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4.由责任护士和其辅助护士负责一定数量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以护理计划为内容,包括入院教育、各种治疗、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护理病历书写、观察病情变化、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这种形式的护理方式是 A.个案护理 B.功能制护理 C.责任制护理 D.小组护理 E.临床路径 【答案】:C 【解析】:考察护理工作模式。这种护理方式属于责任制护理。责任制护理是由责任护士和相应辅助护士对患者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整体护理,要求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由责任护士和其辅助护士负责。

5.患者男性,因高血压,在路上行走突然晕倒,经CT检查发现为高血压脑出血,急诊行开颅手术,术后送入神经外科病房,神志不清,脏器功能紊乱,给予监护。这样的患者采取的最佳护理方式是 A.个案护理

B.功能制护理 C.责任制护理 D.小组护理 E.临床路径 【答案】:A 【解析】:考察护理工作模式。患者病情危重,适宜采用个案护理。个案护理是指一个患者所需要的全部护理由一名当班护士全面负责,护理人员直接管理某个患者,即由专人负责实施个体化护理。常用于危重症患者、大手术后需要特殊护理的患者。6.护士小张和小王在同一个病房工作,病房护理人员分为两组,每组3人,她们分别为组长。带领护士为患者提供服务,护士们互相配合完成工作。这种工作模式是 A.个案护理 B.功能制护理 C.责任制护理 D.小组护理 E.临床路径 【答案】:D 【解析】:考察护理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属于小组护理。小组护理是将护理人员和患者分成若干小组,一个或一组护士负责一组患者的护理方式。

7.小张、小王、小刘、小李均是医院综合内科的护士,小张是处理医嘱的主班护士,小王是治疗护士,小李是药疗护士,小刘是生活护理护士。她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由护士长安排进行调换岗位。这种工作方式被称为 A.个案护理 B.功能制护理

C.责任制护理 D.小组护理 E.临床路径 【答案】:B 【解析】:考察护理工作模式。功能制护理是以工作中心为主的护理方式,将工作的特点和内容划分几个部分,以岗位分工,如处理医嘱的主班护士、治疗护士、药疗护士、生活护理护士等。护理人员按照分配做不同类型的工作内容,是一种流水作业式的工作方式。

某综合医院有内科250张病床,外科有250张病床,手术室有护士近100名任务非常繁重,五官科、皮肤科各40张病床,门诊、急诊、综合治疗室三科为一体 8.该医院的病床数达到了哪一级医院的标准 A.一级医院 B.二级医院 C.三级医院 D.特级医院 E.社区医院 【答案】:C 【解析】: 某综合医院有内科250张病床,外科有250张病床,手术室有护士近100名任务非常繁重,五官科、皮肤科各40张病床,门诊、急诊、综合治疗室三科为一体 9.该医院护理行政管理体制宜实行 A.总护士长负责制 B.护理部主任负责制

C.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负责制 D.总护士长、护士长负责制 E.病室护士长负责制 【答案】:C 【解析】: 某综合医院有内科250张病床,外科有250张病床,手术室有护士近100名任务非常繁重,五官科、皮肤科各40张病床,门诊、急诊、综合治疗室三科为一体 10.该医院护理行政管理体制中设科护士长的结构,下列哪项不宜 A.应在内科设一名科护士长 B.应在外科设一名科护士长 C.应在手术室设一名科护士长

D.应在门诊、急诊、综合治疗室三科设一名科护士长 E.应在五官科、皮肤科二科设一名科护士长 【答案】:E 【解析】:

法规与护理管理-第五、六节医院常用的护理质量标准、医院护理质量缺陷及管理 1.护理质量缺陷表现下列哪项除外 A.护理事故 B.护理差错 C.护理人员编制不足 D.护理投诉 E.医疗纠纷

【答案】:C 【解析】:考察护理质量缺陷相关概念。护理质量缺陷表现为患者对护理的不满意、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包括护理事故、护理差错、护理投诉等。2.关于护理护理差错的概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是指护理活动中,由于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未造成严重后果,未构成医疗事故的护理事故

B.是指护理活动中,由于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C.是指护理活动中,由于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D.是指护理活动中,由于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E.是指护理活动中,由于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或其他后果的 【答案】:A 【解析】:考察护理质量缺陷相关概念。护理差错是指护理活动中,由于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未造成严重后果,未构

成医疗事故的。

3.PDCA循环的关键步骤是 A.计划 B.执行 C.检查 D.处理 E.纠正 【答案】:D 【解析】:考察护理质量缺陷的控制。P代表计划,即检查质量状况,找出存在问题,查出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针对主要原因制订具体实施计划;D代表实施,即贯彻和实施预定的计划和措施;C代表检查,即检查预定目标执行情况;A代表处理,即总结经验教训,存在问题转入下一个管理循环中。PDCA的循环关键在于“处理”这个阶段。

4.对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手、物品进行定期细菌培养的周期是 A.每天 B.每周 C.每两周 D.每月 E.每季度 【答案】:D 【解析】:考察手术室质量标准。每月定期进行细菌培养及对手术室空气、医护人员的手、物品进行监测。

5.A病区是普通外科,每个病室收治3个患者。小王是刚进临床的护校实习学生,小

张是她的带教老师,在见习病房清洁、消毒工作时,小张发现小王错误的做法是 A.氧气瓶用消毒液浸泡 B.扫床套“一人一套” C.小桌擦布“一室一巾” D.便器用后消毒 E.餐具用后消毒 【答案】:C 【解析】:考察病房护理工作质量标准。扫床套及患者小桌擦布“一人一套”、“一人一巾”,用后浸泡消毒;餐具及便器用后消毒。小桌擦布“一室一巾”是错误的。6.小王是刚进临床的护校实习学生,小张是她的带教老师,在提问小王关于医疗垃圾处理问题时,小王回答错误的是 A.换药敷料放在黄塑料袋中 B.针头放在利器盒中 C.医用垃圾使用红塑料袋 D.医用垃圾专人回收 E.垃圾处理时防止针刺伤 【答案】:C 【解析】:考察病房护理工作质量标准。医疗垃圾使用黄塑料袋集中处理。7.关于PDCA循环的特点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PDCA循环不停地运转,原有的质量问题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问题 B.整个医院是一个大的PDCA循环,那么护理部就是一个中心PDCA循环 C.各护理单位如病房、门诊、急诊室、手术室等又是小的PDCA循环

D.PDCA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运转,而每转一周都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简单重复

E.PDCA的循环关键在于“处理”这个阶段 【答案】:D 【解析】:考察护理质量缺陷的控制。坚持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运用品质圈活动,对工作环境、影响质量的因素,运用PDCA循环的护理管理的基本方法,对护理质量和安全持续改进。所以PDCA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运转,但每转一周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简单重复。

8.关于护理质量标准要求中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无菌手术感染率小于0.5% B.各项无菌物品灭菌合格率100% C.急救物品及药品、物品完好,完整无缺处于备用状态 D.执行医嘱时间准确,单人签名 E.三类切口感染有追踪登记制度 【答案】:D 【解析】:考察护理质量标准。执行医嘱时间准确,双人签名。

9.运用PDCA循环的护理管理方法,对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其中“D”代表的含义是 A.计划 B.检查 C.实施 D.循环 E.处理 【答案】:C 【解析】:考察护理质量缺陷的控制。坚持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运用品质圈活动,对工作环境、影响质量的因素,运用PDCA循环的护理管理的基本方法,对护理质量

和安全持续改进。P代表计划,即检查质量状况,找出存在问题,查出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针对主要原因制订具体实施计划;D代表实施,即贯彻和实施预定的计划和措施;C代表检查,即检查预定目标执行情况;A代表处理,即总结经验教训,存在问题转入下一个管理循环中。

10.下列情况常规作为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的是 A.患者给药错误 B.患者治疗延误 C.家属不满投诉 D.护士夜班脱岗 E.患者管路滑脱 【答案】:E 【解析】:考察护理质量缺陷的控制。不良事件包括皮肤压力伤、跌倒、管理滑脱、坠床等。鼓励不良事件上报。

某护士,进入ICU工作三年来,基本上是一个人护理某个病人,病人需要的全部护理由她全面负责,实施个体化护理 11.这种护理工作模式是 A.个案护理 B.功能制护理 C.责任制护理 D.小组护理 E.小组式责任制护理 【答案】:A 【解析】:

某护士,进入ICU工作三年来,基本上是一个人护理某个病人,病人需要的全部护理由她全面负责,实施个体化护理

12.对ICU的重症病人进行护理时应达到“四无”,其中不包括 A.压疮 B.坠床 C.烫伤 D.差错 E.交叉感染 【答案】:D 【解析】: 某护士,进入ICU工作三年来,基本上是一个人护理某个病人,病人需要的全部护理由她全面负责,实施个体化护理 13.对ICU的重症病人护理以下错误的是 A.做好基础护理 B.做好特护记录 C.每30分钟巡视一次 D.备齐急救药品与设备 E.制定并执行护理计划 【答案】:C 【解析】: 急诊要配备完好的急救物品及药品,保证物品完好,完整无缺,处于备用状态。做到及时检查维修和维护,以确保患者的及时使用和护理安全。14.急救物品和药品在保管使用中错误的环节是

A.定人保管 B.定时检查 C.定点放置 D.定人使用 E.定期消毒 【答案】:D 【解析】: 急诊要配备完好的急救物品及药品,保证物品完好,完整无缺,处于备用状态。做到及时检查维修和维护,以确保患者的及时使用和护理安全。15.急救物品的合格率应保持在 A.100% B.99%以上 C.98%以上 D.95%以上 E.90%以上 【答案】:A 【解析】: 护理质量控制以预防为主。护理部质控组运用PDCA的管理办法,定期到临床进行查找存在问题,在检查中注重要素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及发现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针对主要原因定出具体实施计划,贯彻和实施预定的计划和措施,反馈预定目标执行情况,并总结经验教训,将存在问题转入下一个管理循环中。16.护理质量控制的作用是 A.监督指导

B.循环管理 C.持续改进 D.目标管理 E.检查落实 【答案】:C 【解析】: 护理质量控制以预防为主。护理部质控组运用PDCA的管理办法,定期到临床进行查找存在问题,在检查中注重要素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及发现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针对主要原因定出具体实施计划,贯彻和实施预定的计划和措施,反馈预定目标执行情况,并总结经验教训,将存在问题转入下一个管理循环中。17.护理质量控制的依据是 A.统计数据 B.质量标准 C.个人观察 D.问卷调查 E.书面报告 【答案】:B 【解析】: 护理质量控制以预防为主。护理部质控组运用PDCA的管理办法,定期到临床进行查找存在问题,在检查中注重要素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及发现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针对主要原因定出具体实施计划,贯彻和实施预定的计划和措施,反馈预定目标执行情况,并总结经验教训,将存在问题转入下一个管理循环中。18.护理质量控制以预防为主,鼓励上报分析的是

A.差错事故 B.护理纠纷 C.护理事故 D.不良事件 E.护理缺陷 【答案】:D 【解析】: 护理质量控制以预防为主。护理部质控组运用PDCA的管理办法,定期到临床进行查找存在问题,在检查中注重要素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及发现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针对主要原因定出具体实施计划,贯彻和实施预定的计划和措施,反馈预定目标执行情况,并总结经验教训,将存在问题转入下一个管理循环中。19.从患者得到的护理效果评价是 A.环境质量 B.观察病情 C.患者管理 D.心理护理 E.出院满意度 【答案】:E 【解析】: 护理质量控制以预防为主。护理部质控组运用PDCA的管理办法,定期到临床进行查找存在问题,在检查中注重要素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及发现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针对主要原因定出具体实施计划,贯彻和实施预定的计划和措施,反馈预定目标执行情况,并总结经验教训,将存在问题转入下一个管理循环中。

20.环节质量控制的项目是 A.护理文件书写 B.住院满意度 C.药品质量 D.规章制度 E.护士职称 【答案】:A 【解析】:

第三篇:46考点串讲-法规与护理管理(一)

1.申请护士执业注册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但除外

A.18岁以上公民

B.在中等以上全日制学校完成3年以上的护理、助产专业课程学习,包括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并取得学历证书

C.通过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D.不能有精神病史 E.色弱不影响注册

【答案】:E 【解析】:考察护士执业注册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符合本办法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办法规定的健康标准:①无精神病史;②无色盲、色弱、双耳听力障碍;③无影响履行护理职责的疾病、残疾或者功能障碍。色弱者不能申请注册,其余四项均符合条件。

2.为加强临床护理管理、保护护士权利,医疗机构应承担的责任不包括

A.配备护士数量不低于国家标准

B.不得让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人员、未变更执业地点护士从事临床工作

C.人员缺乏时可让未延续执业注册的护士从事临床工作

D.为护士提供卫生防护用品,采取有效卫生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 E.执行国家工资、福利待遇等规定,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答案】:C 【解析】:考察护士执业中的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允许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人员、未依照条例规定办理执业地点变更手续的护士以及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届满未延续执业注册的护士在本机构从事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护理活动。

3.患者女性,因甲状腺功能亢进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术后10小时护士发现病人明显呼吸困难,发绀,伤口左侧明显肿胀、皮肤张力大。护士如采取下列哪项措施将违反《护士条例》规定

A.安慰病人 B.未立即报告医生 C.给病人吸氧 D.拆除缝线,去除血肿 E.安置半卧位

【答案】:B 【解析】:考察护士执业中的法律责任。护士出现下列哪种情形应该承担行政法律责任:①发现患者病情危急未立即通知医师的;②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未依照本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提出或者报告的;③泄露患者隐私的;④发生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严重威胁公众生命健康的突发事件,不服从安排参加医疗救护的。护士发现患者病情危急,应立即报告医师。

4.护士想改变执业地点,需办理

A.首次注册 B.变更注册 C.延续注册 D.重新注册 E.注销注册

【答案】:B 【解析】:考察护士的执业注册申请与管理。执业地点发生变化的,应办理执业注册变更。护士变更注册后其执业许可期限也为5年。5.有关传染病报告应遵循下列哪项

A.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疾控机构报告 B.向医疗机构所归属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C.向省自治区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D.直接向卫生部报告

E.向省自治区的疾控机构报告

【答案】:A 【解析】:考察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疫情报告遵循属地原则,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本法规定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规定的时限、内容、程序和方式报告。6.有关医疗事故描述不正确的是

A.医疗事故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直接造成的 B.医疗事故是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发生的 C.造成医疗事故的诊疗护理活动是违法的 D.过错造成患者人身损害

E.过失行为和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答案】:D 【解析】:考察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7.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因抢救危急病人未能及时书写病历,应当在抢救结束后几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A.3小时 B.4小时 C.5小时 D.6小时 E.7小时

【答案】:D 【解析】:记忆性题目,考察医疗事故的预防和处置,需掌握。8.下列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是

A.肌肉注射致病人坐骨神经损伤,留下腿部残疾

B.病人在加压输液时无人守护,致病人发生空气栓塞而死亡 C.护士严格询问过敏史和家族史后进行青霉素皮试,病人在试验后突然死亡

D.护士严格按输血规程给病人输血,但病人在输血后二周查出有丙型肝炎

E.护士执业肌肉注射时因消毒不严格导致病人注射局部深度脓肿

【答案】:C 【解析】:考察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所以只有C选项不属于医疗事故。

9.护士为病人行导尿术时未用屏风遮挡,导致病人不满而投诉。护士的行为应该视为 A.侵权 B.过失犯罪 C.故意犯罪 D.渎职罪 E.疏忽大意

【答案】:A 【解析】:考察侵权责任法。护士的行为应该视为侵权。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保密。泄露患者隐私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10.护士从事护理活动唯一合法的法律文书是

A.《护士条例》 B.护士执业证书

C.护理或助产专业毕业证书 D.《护士管理办法》 E.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答案】:B 【解析】:考察护士执业注册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必须要求只有接受专业训练并经专业注册考试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人员才能从事护理工作。

11.护士在执业活动中出现的情形,不适合依照护士条例进行处罚的是

A.泄露患者隐私

B.发生公共卫生事件不服从安排参加医疗救护 C.因工作疏忽造成医疗事故

D.发现患者病情危急未及时通知医师

E.违反了医院诊疗技术规范,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答案】:C 【解析】:考察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因工作疏忽造成医疗事故应按医疗事故罚则。12.遵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医疗事故,属于

A.四级医疗事故 B.二级医疗事故 C.三级医疗事故 D.一级医疗事故 E.严重医疗事故

【答案】:B 【解析】:考察医疗事故的分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条规定,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将医疗事故分为四级: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13.办理执业注册变更,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经医疗卫生机构批准的外出进修的护士需办理执业注册变更 B.经医疗卫生机构批准的外出进行短期学术交流的护士需办理执业注册变更

C.执业地点发生变化的护士需办理执业注册变更 D.执业专科内容发生改变的护士需办理执业注册变更

E.经医疗卫生机构批准的外出做短期培训的护士需办理执业注册变更 【答案】:C 【解析】:考察护士的执业注册申请与管理。执业地点发生变化的,应办理执业注册变更。承担卫生行政部门交办或者批准的任务以及履行医疗卫生机构职责的护理活动,包括经医疗卫生机构批准的进修、学术交流的,不需要办理变更手续。14.《护士条例》施行的时间是

A.1993年3月26日 B.1994年1月01日 C.2008年1月31日 D.2008年5月12日 E.2004年5月20日

【答案】:D 【解析】:考察护士的执业注册申请与管理。为规范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卫生部于2008年5月4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9号,根据《护士条例》,制定并通过《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办法》,于2008年5月12日起施行。15.以下可作为申请护士执业注册的学历证书是

A.成人高等学校全日制护理学专业专升本毕业证书 B.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三年制全日制普通中专毕业证书 C.普通高等学校夜大护理学专业大专毕业证书 D.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 E.重点高等医学教育机构网络教育毕业证书

【答案】:B 【解析】:考察护士执业注册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要求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完成教育部和卫生部规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护理、助产专业课程学习,包括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普通全日制是完全脱产在校学习,不包括半脱产或是在职的学历,因此专业教育方式上排除了函授、电大、自考、成教等形式。

16.关于医疗机构对护士在职培训的义务,叙述不正确的是

A.应当制定本机构护士在职培训计划 B.应当实施本机构护士在职培训计划 C.保证护士接受培训

D.医疗机构仅应针对本机构执业护士进行在职培训 E.根据临床专科护理发展开展对护士的专科护理培训

【答案】:D 【解析】:考察护士执业中的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包括应当制定、实施本机构护士在职培训计划,并保证护士接受培训;根据临床专科护理发展和专科护理岗位的需要,开展对护士的专科护理培训。

17.针对护士在执业活动中面临职业危害的问题,《护士条例》中未做以下规定

A.护士应当获得与其所从事的护理工作相适应的卫生防护、医疗保健服务 B.从事有感染传染病危险工作的护士,应当接受职业健康监护 C.不得要求护士从事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危险工作

D.护士患职业病的,有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得赔偿的权利

E.从事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护士,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津贴 【答案】:C 【解析】:考察护士执业中的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或者从事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有感染传染病危险工作的护士,所在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津贴。

临床护士在为某患者进行输血时,指导临床实习护士操作,实习护士在操作中未认真检查针头接口处,接口脱离,血液没有输入病人体内而全部漏在棉被内,造成患者治疗延误,造成患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 18.本例是属于哪一级的医疗事故

A.一级医疗事故 B.二级医疗事故 C.三级医疗事故 D.四级医疗事故 E.不属于医疗事故

【答案】:C 【解析】:考察医疗事故的分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条规定,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将医疗事故分为四级: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本例造成患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属于三级医疗事故。

临床护士在为某患者进行输血时,指导临床实习护士操作,实习护士在操作中未认真检查针头接口处,接口脱离,血液没有输入病人体内而全部漏在棉被内,造成患者治疗延误,造成患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 19.这一医疗事故的主要责任是由下列谁来承担

A.主要责任是由医院承担

B.主要责任是由实习护生的学校承担 C.主要责任是由实习护生承担 D.主要责任是由实习护生的带教老师承担 E.主要责任是由医院护理部承担

【答案】:D 【解析】:考察医疗事故的构成要素。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医务人员”,是指依法取得执业资格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如医师和护士等。所以主要责任是由这位实习护生的带教老师承担。临床护士在为某患者进行输血时,指导临床实习护士操作,实习护士在操作中未认真检查针头接口处,接口脱离,血液没有输入病人体内而全部漏在棉被内,造成患者治疗延误,造成患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 20.这一医疗事故出现后首先应向谁报告事故的情况

A.首先应向护理部报告事故的情况 B.首先应向医院医务科报告事故的情况

C.首先应向科室护士长和科主任报告事故的情况 D.首先应向医院的分管护理工作的院长报告事故的情况 E.首先应向当地卫生局报告事故的情况

【答案】:C 【解析】:考察医疗事故的预防和处置。关于医疗事故的预防及报告制度,条例规定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应当立即逐级上报,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本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患者通报、解释。

第四篇:护理伦理与法规教案

护理伦理与法规教案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护理伦理与法规》是我校护理系高职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的内容包括护理伦理与卫生法规两个部分。其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明确护理伦理与卫生法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范,培养良好的护理伦理与法律意识,领悟医学人道主义精神,提高护理人文素质。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护理伦理与卫生法规对护理人员的意义;

2、理解护理伦理与患者、社会、科学技术的关系;了解违背卫生法规的处罚;

3、掌握护理伦理原则、规范及其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掌握护士执业有关法律规定。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分清护理行为的善与恶,合法与违法;

2、能够在伦理与法规制约下进行护理行为的选择与抉择;

3、能够承担护理伦理与法律责任。

(三)情感态度

1、树立正确的护理伦理与法治观念;

2、学会敬畏生命,尊重生命;

3、树立责任意识;

4、学会从人文的角度理解并处理护理中发生的各种关系。

第一讲

护理职业与护理伦理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护理职业的重要意义;理解护理职业与护理伦理的关系;熟知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和护理伦理的构成成分。

教学重点:护理伦理的构成

教学难点:护理职业与护理伦理的关系 教学时数:2学时 案例导入新课【“四句话说死病人”的思考】

一、护理职业

职业不是从来就有,也不会永恒不变。职业是指人们由于双方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生活活动。

“护理”一词来源于拉丁语,有抚育、帮助、保护、安慰、救济、保存精力、维护健康、避免损伤等含义。它是伴随着医学的产生而产生的。西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非常重视护理,但当时不能称其为职业,还没有专门的护理人员。护理成为职业是近代的事情。特别是南丁格尔创建护理教育以来,护理在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同时,也逐渐发展成一种职业。在现代,护理已经确立了其在医疗领域的独立地位。

护理职业具有三重意义: 一是护理人员谋取生活资料的主要手段;二是护理人员生活角色的必要载体;三是护理人员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二、护理职业伦理及其意义

护理同其他领域不同之处,在于护理本身就是一个道德的职业(moral profession),这个职业本身与善有着本质的联系。

护理的概念历史地发生变化:以疾病护理为中心→以病人护理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整体护理)

最新的护理定义是:“护理是综合应用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知识,以个人、家庭及社会群体为服务对象,了解和评估他们的健康状况和需求,对人的整个生命过程提供照顾,以实现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恢复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作为一门专业,护理学的根本职责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以及减轻痛苦。若从人道主义角度理解,护理就是给(病)人以关爱,这是纯粹的“善”,而善就是道德的特有的概念,仅此一点就说明了护理学因实践对人的照护而成就对人和社会的善举,这本身就说明了它是一门实践道德的职业。因为它以关怀照顾他人为目的,是关心他人、发扬人道的专业。这样,护理学这门学科和专业自然就与伦理学有了内在的联系。

护理伦理是调整护理职业活动中所结成的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其所结成的关系主要有护理人员与患者、护理人员之间、护理人员与其他医务人员之间、护理人员与社会、护理人员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等。

追求患者利益的最大满足时护理人员工作的目的,也是护理人员获得个人利益的基础。这就使得护理伦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即护理伦理与护理技术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人性化的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必须还患者以“人”的地位与权利,必须人道地对待患者,必须用正确的伦理规范来调节护理活动中的各种护理关系,从而产生护理技术的实施从来都离不开护理人员伦理观念的支配。

护理职业伦理的意义:第一,是护理人员安全、顺利从事护理职业的重要保障。护理人员的利益与患者的利益的本质一致性决定了护理人员必须遵循伦理规范,尊重患者权利,完成自己的义务。否则,违背伦理规范的行为,不仅会损害患者利益,而且护理利益必须承担由于自己的不道德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护理利益的工作安全、顺利与否全在于其有没有正确的护理伦理观念,而且能不能产生在正确伦理观念指导下的护理行为。第二,是医院、社会发展的职业保障。护理活动对哈利路亚是职业活动,对患者及其家属是公共活动。因此,护理人员伦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每个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影响到护理及有关活动为职业的每个人的生活,直至影响到有无数个人所组成的社会的运作。***讨论:你是怎样认识护理这个职业的

三、护理人员与护理职业伦理 护理职业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1、护理伦理素质 主要包括两方面,意识基本的思想素质,即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基础上的政治立场、观点与态度;二是护理伦理素质,即护理人员在基本的道德素质基础上形成的从事护理工作必备的伦理素养与品质。它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

2、科学文化素质 主要包括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人文素质主要包括4个方面,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并尊重人文精神。科学素质则指护理人员掌握科学(护理科学)知识的多少、理解科学思想的深浅、运用科学方法的熟练程度、拥有科学精神的浓淡、解决科学问题的老路大小。

3、护理专业技能素质 这是护理人员对护理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主要表现为在护理职业兴趣、职业能力水平、个性等后面。

4、健康素质 主要包括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

以上各种素质必须协调发展,才能成为合格的护理人才。

四、护理人员与护理职业伦理的关系

护理人员是指专门以护理工作为职业的人们,而护理职业伦理就是调整护理活动中各种护理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因此,它们有着天然的联系。

1、护理人员需要护理伦理的指导

当护理人员与患者发生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时,已包含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和期望。当患者放心地把生命托付给医护人员时,护理人员应该感受到的是信任与责任。这促使护理人员按照护理伦理规范去为患者着想,把追求患者的最大利益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

2、护理伦理促进护理人员的全面发展

在护理活动中,护理利益通过已有的护理伦理观念对其行为的指导,客观上规范了对患者的护理行为,使得该行为既维护患者的利益,又保护了护理人员利益的作用。

五、护理伦理的构成

1、护理职业理想 即护理人员希望通过护理活动追求护理服务对象健康利益的最大化,以推动人类社会整体的健康素质的发展。

2、护理职业态度 它反映了护理人员在对待服务对象时的心理准备状态与表现出来的行为倾向,它将影响护理利益护理活动的方式与对护理活动的认知。

3、护理职业责任 这本身就是一种伦理责任,它是人们在反复的护理实践中提炼与积淀下来的对护理人员的职业要求。

4、护理职业技术 任何护理行为的实施都离不开护理职业技能的支持它与护理伦理共同决定着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服务状态。

5、护理职业纪律 它反映了护理职业的行为规范,是护理行业业已确立的行业秩序。

6、护理职业良心 其与护理职业责任相关联,是护理责任的自我意识。

7、护理职业荣誉 这是一种职业伦理意识,它就是要让每一个护理人员建立起护理职业的荣誉感,热爱护理职业,把护理职业升华为自己的事业。

8、护理职业作风 它是一种体验于护理人员身上的作风(敏捷、细致、耐心、精心)。

讨论:

你认为护理职业与护理伦理之间有什么关系?应当怎样维护护理人员的职业形象?

第二讲护理伦理的原则、规范和范畴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护理伦理原则的主要内容;熟悉权利、义务、情感、良心、审慎的含义、内容与作用;了解护理内容规范的内容。

教学重点:护理伦理的原则 教学难点:护理内容规范的内容 教学时数:2学时 复习导入新课

一、护理伦理的原则

1、基本原则

护理伦理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防病治病,救死扶伤。“防病治病”是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的特点和要求。社会预防和社会保健已成为护理工作的内容之一。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做到防与治的统一,以维护患者利益,促进人类整体的健康水平。“救死扶伤”是医护人员的天职。作为医护人员要热爱自己的职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仁爱精神,时刻将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防病治病,救死扶伤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只有具备了过硬的护理技能,又具有对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感,才能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第二,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医学人道主义的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把医学看成是全人类的事业;二是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三是谴责和反对不人道的行为;四是对战俘、拘留犯和囚犯实行人道的待遇。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继承了医学人道主义的精华,丰富发展并注入了新的内涵。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以及对对人的生命质量的重视。在医护人员身上,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主要体现在:关心和爱护患者;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平等待人;一视同仁;体贴关心患者,急其所急,想其所想;反对和谴责各种形式的不人道行为;对精神病患者、弱智者、麻风患者等给予更大的同情和爱护。

第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这是后来来了的根本宗旨,也是护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其含义包括:首先,不是为少数人服务,不是为某一阶层的人服务,而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其次,为人民的内容应该是全方位的,既要认真护理患者,更要真诚关心患者,更要真诚关照患者;既要给予生物学方面的救助,更要给予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照护。一句话,做到全心全意就是从满足人民大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出发,使他们尽可能地恢复和保持胜利、心理、社会适应诸方面的良好适应能力和状态。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是护理人员的最高要求和理想人格。

2、护理伦理的具体原则P20(1)尊重原则

是指尊重患者的生命及其生命价值,尊重患者的人格,尊重患者的健康权和自主权利。它有两方面要求:一是尊重患者的自主权或者决定权。即是指患者在医疗卫生及护理方面所享有的权利,护理人员必须尊重。患者完全有权了解整个医疗过程,权衡利弊,对所实施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作出选择,履行独立的、自主的决定权。二是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即是指在医疗护理活动活动中患者有得知自己病情的权利。患者在了解有关诊断、治疗护理、预后等方面的信息之后,有权要求诊疗、护理,也有权拒绝诊疗和护理。医护人员要尊重他

们的意见,不可强迫。

(2)不伤害原则

是指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动机与效果都不应使病人的身体、心灵或精神受到伤害。同时,还应包括不将病人置于可能受伤害的危险情况中。具体要求如下:① 强化和培养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意识,坚决杜绝有意和责任伤害;② 恪尽职守,经历提供最佳的治疗、护理手段,尽力避免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身体、精神上的伤害和经济上的损失;③正确处理审慎与胆识的关系。(3)有利原则 是指医护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医疗及护理的动机和结果均应有利于患者,始终把患者的健康利益放在第一位,并切实为患者利益着想的伦理原则。其对医护人员的要求是:(4)公正原则 是指在医疗和护理实践中公平、正直地对待每一位患者的伦理原则。它包括形式公正和内容公正两个层面。我们倡导二者的有机统一。即具有同样医疗护理需要以及同等社会贡献和条件的患者,则应享有同样的医疗待遇,不同的患者则分别享受不同的医疗待遇,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基本医疗保健上,力求做到人人享有保健,并以同样的服务态度、服务水平,对待有同样医疗需要的服务对象。它对医护人员的要求时对患者一视同仁,尊重其人格及应有的权利;公正合理地分配卫生资源,经历实现患者基本医疗和人人保健的权利。

二、护理伦理规范P22 护理伦理规范就是在护理实践中用以调整各种人际关系,判断护理人员行为是非、善恶的一种标准,是是非对护理人员的基本伦理要求,也是护理伦理原则的具体体现。其主要内容如下:

1、爱岗敬业,恪尽职守

自尊、自强、自重、自爱,是护理人员应有的、首要的内容品质。要充分认识护理工作的意义。医疗工作中的医疗诊断、观察、抢救、治疗、手术、康复及预防环节,都离不开护理人员的密切配合。护理专业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技术性、服务性、艺术性等特点,要以从事护理工作献身护理工作为荣。护患关系时各种护理人际关系的核心。要求护理人员树立“整体护理”的观念,在防病治病、救死扶伤的过程中应注意社会、心理、生物主方面的因素对患者的影响;善于研究掌握患者的心理,使其身心愉悦,得到最佳护理。

2、尊重患者,一视同仁

尊重患者就是要尊重患者的人格与尊严。尊重与被尊重是人的意志基本精神需求。必须把其摆在平等的地位上,设身处地的体谅患者因病的痛苦、看病的艰难和治疗的麻烦而引起的焦虑与烦躁,坚决杜绝不尊重患者的现象。尊重患者的人格,适用于一切患者。无论对老人、儿童、妇女动因一视同仁。尊重患者还表现在同情和关心患者。

3、钻研技术,精益求精

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妇女工作的科学性和技术性日益增强。妇女利益必须钻研业务技术,精益求精,以掌握过硬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本领。只有这样,才能既是、无误地发现并判断并且的变化,才能在操作中准确、快捷并最大程度地减轻或者的痛苦。

4、端庄和蔼,言语文明

这是对护理人员的仪表、语言、举止、情感等外在文明表现方面的要求。希波克拉底说过“医生有两种东西能治病,一是对症的药物,二是良好的语言”。护理人员同样如此。

5、谨言慎行,保守秘密

人的健康与疾病不仅是一个生物学过程,而且常常受到复杂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复杂对医护人员的言行都很敏感,往往因此而影响疾病的治疗。“谨言”和“守密”各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P24。

6、清廉正直,遵守纪律

这是后来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一项重要指标。要求做到:一是正确对待孩子的酬谢。二是医疗单位与护理人员应以优质服

务和提高医疗质量为目的,通过公平竞争,合理增加收入,决不能采用开大处方、滥用药物和各种检查来掠取患者钱财。三是护理人员对自己各种的事物、差错、事故要如实报告,不得隐瞒,一切数据必须如实记录,不可弄虚作假。

7、相互尊重,团结协作

这是由医疗护理工作的集体性和协调性所决定的。

三、护理伦理范畴

范畴是反映事物的特性、方面和关系的基本概念。伦理范畴是反映伦理概念的特性、方面和关系的基本概念。护理伦理范畴是反映护理伦理现象的特性、方面和关系的基本概念。它是对护理伦理现象的总结和概括,反映了护患之间、护际之间、护士与其他医护人员以及社会之间最普遍、最本质的伦理关系。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权利

它一是指患者对医疗卫生事业享有的权利;而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工 作中应有的权利。

患者的权利主要表现在:① 任何患者都享有基本的医疗权利; ②患者享有的医疗权利是平等的;

③患者有权监督医疗单位,使自己的医疗护理权利得以实现; ④患者知情同意的权力。

护理人员的权利主要表现在:① 对患者的护理权 ; ② 对特殊患者的隔离权;

③ 维护个人正当利益的权利。

2、义务

所谓伦理义务是指一定时候的伦理原则和规范对人们的伦理要求,是人们对社会及他人所负有的伦理责任。:① 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是医护人员基本的伦理道德 ; ② 义务既具有客观的约束性,又具有主观自觉性; ③ 护理伦理义务的特点,在于它不以享受某种权利为前提,即对义务的完成是无条件的 ;④医护人员要把对患者和对社会的伦理义务统一起来;

⑤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医学的要求已不满足于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身心的健康和长寿,还要求在智力、体力和容貌方面得到更理想的回复和发展,这就要求医护人员为消除危害人类健康的各种社会、心理因素贡献力量。

3、荣誉

是指对医疗护理行为的社会兼职所做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主观意向。它是护理人员在履行了社会义务后得到的社会赞扬和肯定,并在其自我意识中产生的一种满足感和欣慰感。医护人员应该具有这样的荣誉感:① 医护人员只能把患者和社会的赞许、奖励当做自己脑袋取得的反映和标志,决不能超过这个限度去认识; ② 医护人员在荣誉面前要提倡谦让精神,重视精神上的荣誉感; ③医护人员应首先关系集体的、同行的及职业的荣誉,懂得“荣誉从集体中来”的道理; ④医护人员应把保护患者健康利益、促进医学发展看成是最大荣誉。

4、良心

良心是人们内心对是非、善恶、荣辱等观念的深刻认识和感受,是人们在履行义务中形成的一种伦理意识和自我评论家能力。它对医护人员有三个方面的要求:即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总是与患者的健康利益,不做有损于患者健康利益的事;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忠实于护理事业,绝不做违背护理精神的事;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忠实于社会,坚决不做违背社会利益的事。

5、情感

它是人堆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有的态度体验。是一种职业情感,其基本内容一是同情感,二是责任感,三是事业感。

6、审慎

即周密而谨慎,是指人们在行为之前的周密思考与行动过程的谨慎态度。护理人员的审慎品德表现在“言”、和“行”两个方面。行为方面。各项操作都必须考虑到种种可能,选择最优方案反对粗枝大叶和敷衍行为。语言方面,对患者要慎言、守密,注重语言表达技巧。

第三讲

护理人员与患者、医院、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关系

教学目标 掌握调节护理人员与患者、医院及社会的关系的伦理规范;熟悉护理实践中的维护医院形象的职责;了解高兴技术运用中的伦理道德。

教学重点 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权利、义务。

教学难点 认识护理人员与医院的共生关系及其在维护医院外在形象中的职责。教学时数 4学时

一、护患关系的概述

(一)护患关系及其特点

护患关系是护理人员在护理职业活动中与患者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他有如下特点:

1、护患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

患者挂号,护患之间就存在一种合同关系。患者得到护理人员的合理护理,成为护患之间的一种约定。他受法律和伦理规范的制约。这种契约关系的确定与解除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患者来决定。护理人员无权拒绝患者的合理要求。

2、护患关系是一种平等关系 护理人员与患者在生活地位、和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

3、护患关系是一种信任关系 护患关系的建立是基于护患彼此的需要。在二者共同参与的护理服务与被服务的过程中,需要彼此的信任与合作。护患可以在众多医院中选择自己信任的医院及其服务。因而,护患关系的确立就意味着护患对医院及其服务的信任。那么,护理人员就应该真诚为患者提供服务。

(二)护患关系的内容

1、技术层面的关系 这是指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存在一种与护理技术相关的关系。护患关系是以护理人员能够提供护理技术服务为基础的关系。没有护理技术的前提,就无从建立这种关系。

2、非技术层面的关系 是指伴随着会立技术层面关系的发生二发生在护患之间的各种伦理、法律、利益、心理、经济、文化、宗教等关系,成为飞技术层面的关系。

二、护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一)患者的权利与义务

患者权利是指作为患者角色所现有的权利与利益。它是患者从双方及医护利益那你去的某种氛围的资格。其主要权利有:

1、基本医疗护理权 ;

2、对疾病的知情同意权;

3、个人隐私保护权;

4、监督医疗护理权;

5、要求赔偿权;

6、免除一定的双方义务权。

患者的义务是指患者在享受医护服务权利的同时还应尽自己的责任。其义务主要有:

1、保持和恢复健康的义务;

2、积极配合治疗合理的义务;

3、按时缴纳医疗费用的义务、4、支持医学护理研究的义务。

(二)护理人员的权利与义务

护理人员的权利是指其在从业过程中所所享有的权利。这一权利是由其是否角色决定的。主要有:

1、职业自主权;

2、保护孩子利益的权利;

3、对患者的特殊干涉权;

4、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的权利。

护理人员的义务是指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社会应尽的责任。主要有:

1、治病救人的义务;

2、解释说明的义务;

3、医疗保密的义务;

4、兼顾患者利

益和社会利益的义务。

三、实践中的护患伦理关系

(一)门急诊护理中的护患伦理关系

1、门、急诊护理的特点:(门诊)组织管理任务着;预防交叉感染难度大;服务性强。(急诊)护理的随机性强、时间性强、主动性强。

2、门急诊护理的伦理要求:(1)热情关怀、高度负责;(2)作风严谨,准确无误。

(二)病房护理中的护患伦理关系

1、病房护理的特点:感染难度大;服务时间长;工作任务重。

2、伦理要求:(1)尊重人格,一视同仁;(2)勤勉踏实,周密审慎;(3)满足需要,沟通心理。

(三)护患实践中突出的护患伦理问题

1、知情同意 这既是患者的权利,也是医护人员的义务。是指患者对医务人员给予自己的诊治护理法案、实施诊治护理的有效率、成功率、并发症、所承担的风险和某些可能发生的不可预测的后果等信息有获悉的权利;在医护人员来讲,知情同意即为有义务将患者应知的信息真实、准确、充分地告知他们,并应取得他们的意见。

作为衡量人员,在知情同意的过程中,主要承担两方面的责任:第一,衡量人员担当着医患之间知情同意落实的沟通、协调责任。第二,护患方案的制订是衡量人员的职责,一系列衡量措施及逾期均应预先高职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必要时应签字为准。

2、医疗保密

一方面指医护人员为患者保密,另一方面意味着医护人员要对患者保密。

第一层含义指医疗保密设计患者隐私的问题,患者的个人隐私在不危害他人、社会及患者自身利益的情况下,知晓这些信息的医护人员应该把它限定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不要造成扩散,更不要肆意宣扬。第二层含义是指在必要时,医护人员将患者的不良诊断、预后等等医疗信息以及医护人员的隐私和秘密不向患者透露。

四、特殊护患伦理关系

(一)对妇产科护理的伦理要求

1、尊重、同情、体贴患者。

2、做好保密工作。

3、认真负责。

(二)对儿科护理的伦理要求

1、从感情上贴近患儿

2、审慎对待患儿

3、认真负责地位儿科患者服务

(三)对老年患者的护理伦理

1、真诚尊重,热情关怀

2、重视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四)对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伦理

1、精心照料,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

2、尊重同情和爱护患者

3、为精神病患者保密

(五)对性病患者的护理伦理

1、尊重他们的人格,维护其自尊心

2、为性病患者实施有限度的保密。

(六)对艾滋病患者的护理伦理

1、公正地对待他们

2、尊重关心艾滋病患者;

3、保护艾滋病患者的个人隐私

4、注意职业保护。

二、护理人员与医院的伦理关系

医院是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为宗旨的社会公益性的卫生机构。这就决定了护理人员的职业价值观。

(一)护理人员的职业价值观

护理人员的价值在于能够“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能够满足患者的身心健康需要。

护理人员的职业价值观是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价值存在与否、怎样评判护理活动的价值、在护理活动中怎样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其中包括了自己的工作意义,自己如何创造价值等内容。护理人员的价值观,一方面表现为护理价值目标,即自己在护理活动中应该追求什么,以什么为重;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护理价值尺度与标准,即评价自己或他人护理行为的标准。它要求:一是以人为本,患者利益至上;二是注重护理活动的社会价值;三是以护理伦理原则、规范为护理活动及其评价的价值尺度。

(二)护理利益与医院的共生关系

医院是由各种不同的具体职业技术岗位设置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组织系统。护理岗位和护理人员是该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营与管理医院成为实现医院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医院管理中,护理人员既是管理对象,也是管理主体。在医院经营中,护理人员即代表自己的形象,也代表医院的形象。可以说,护理人员与医院的共生关系使得他们之间不仅根本利益一致,而且在行为的最终目标上也具有一致性。因而,只有二者协同一致,医院与护理人员的共同目标及利益才能得到实现。

(三)护理人员与医院同事的伦理关系

1、护理人员之间的伦理关系 护理人员与其他医务人员的关系是建立在患者利益基础至上的。这些关系处理好坏,直接影响患者利益,影响到医院目标的实现。从最基本的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来看,主要有上下级关系、同级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护理工作中的教与学的关系。处理护理人员之间关系必须遵循以下正确的道德态度:一是患者利益第一;二是支持、尊重、学习。在具体的实践中,护理人员首先要把之间的工作做好,这是对其他同志的最好支持与配合。

2、护理人员与医生的伦理关系 医疗过程就是医护工作互补的过程。认识医护之间的“并列-互补”关系,是医护合作与共事的基础。医护人员工作目标的共同性、工作方式的共事性,二者对对方都产生了一定的角色期望。护理人员希望医生……,,医生以为护理人员……,二者在对待彼此时,一个梳理正确的道德态度。一是患者利益至上;二是互相尊重;三是平等协作;四是互相监督。护理人员与医生的关系的好坏关系处理好坏,直接影响患者利益,影响到医院目标的实现。

3、护理人员与医技科室人员的关系 医技科室人员主要包括影像、检验、病理、药剂、核医学、营养、消毒供应等科室的工作人员。护理人员与他们的关系处理好坏,直接影响患者利益,影响到医院目标的实现。在与医技科室人员相处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仍然要本着患者利益第一的原则,与他们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4、护理人员与管理、后勤人员的伦理关系(略)

(四)护理人员在维护医院形象中的伦理职责

护理人员在社会中扮演多种角色。如对患者、对同事、对领导、对家庭、对社会而言,护理人员既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的形象代表;也是社会成员之一。在医院外,护理人员则往往被看作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的言谈举止被看着做是医院整体水平的具体体现。因而,护理人员一方面要处理好自己与医院内部的各种关系,遵守护理伦理规范,成为患者利益的维护者;另一方面,则要自觉维护自身形象,与医院一起担负社会责任。所以,维护医院形象对护理人员的伦理要求是:

一、护理人员应予医院一道,发起和支持满足公众健康及社会需要的行动;

二、与医院一道,积极参与国家制定卫生法规的过程,换气广大民众对健康的重视,促使地区或国家满足符合大众健康的需要。

三、护理人员应维持和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满足患者对医疗专业的期待,维护医院的质量信誉。

四、护理人员应致力于改进护理手段,促进护理科学的患者,同时提升医院的科研水平。

五,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伦理素质的提高,自觉作为医院形象的代言人,显现医院的整体素质与形象。

三、护理人员与社会的伦理关系

护理工作既要面向患者,又要面向社会各种类型及各种健康状况的人群,其责任是重大的,影响是广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理管理办法》对其社会地位的认定:护士的职业权利受到法律保护,护士的劳动受全社会的尊重;国家发展护理事业,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加强护士队伍建设,重视和发挥护士在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工作中的作用。

在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对许多问题的处理不仅要考虑对某个患者或局部的利益,而且要顾及对他人、社会、后代的责任。诸如人工流产、计划生育、严重缺陷新生儿的处理、安乐死等等。

(一)计划生育伦理道德

所谓计划生育就是有计划的安排和进行生育活动。对一国而言,对人口贩子进行计划的调节,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计划生育工作具有以下特点:具有宣传、指导计划生育的特殊责任;具有对受术者负责与对社会负责的高度一致性;具有科学性与政策性的高度一致性。

对其护理伦理的基本要求如下:

1、摒弃旧观念,树立新的生育观。我国传统的人口观是把人丁兴旺作为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人口越多越好。新的生育观认为,生育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行为,同时也是国家和社会的行为,生育的数量和质量应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把生育的权利和义务统一起来,把生育的意愿同对社会、后代的责任统一起来。

2、积极进行心理疏导。贯彻知情同意的原则

3、积极进行心理疏导。贯彻知情同意的原则

(二)处置严重缺陷新生儿的伦理道德

缺陷新生儿是指与生俱来的智力低下或身体缺陷的病残儿。所谓严重新生儿是指符合舍弃标准的缺陷新生儿。

舍弃标准:

1、因为严重缺陷不能活过婴儿期,处于濒死状态;

2、不能发育至成人阶段,如任其生命延续,将使之生活于不可救治的痛苦之中,长期治疗都不能缓解。

3、可发育至成人阶段,但因智力因素严重低下等原因,不具有最低限度的人类经验,对于别人的照料无感情和认识的反应能力。如无脑儿、18三

体综合种、严重脑积水、先天痴呆、严重心血管畸形、食道闭锁、肺或肾发育不良等病儿符合上述舍弃标准,应作为舍弃对象。

不应舍弃标准 :新生儿缺陷对今后的生理机能、本来体力智力发展没有或仅有轻度影响。

严重新生儿缺陷是指符合舍弃标准的缺陷新生儿。处置严重缺陷新生儿的伦理道德:

处置程序:

1、对有严重缺陷的新生儿进行必要的各种辅助检查并提出处理意见;

2、新生儿父母应提出处理意见并签字;

3、审查须有计划生育委员会设置的严重缺陷新生儿审查组及司法公正部门签署的意见。

4、处置,在非公开场合处理。执行处理的人不负法律与伦理责任。处置方式及护理伦理要求

(三)临终关怀伦理道德

临终阶段的患者是由以治愈为主的治疗转变为对症为主的照料,由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转变为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因此,临终护理主要是做好患者的心理和生活护理。临终关怀的伦理要求:

1、尊重患者的尊严和权利;

2、尊重和理解临终患者及其生活;

3、同情和关心临终患者家属

(四)安乐死的伦理问题(略讲)

安乐死的含义、形式及对象

(五)预防医学伦理道德

1、预防医学的意义

预防医学主要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探寻人类所处的各种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自身的心理环境等对人群疾病与健康的影响作用及其医学规律,以制定对策,保护人群,使其尽量避免遭受这些因素的不良影响的程度,以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人群健康。

2、预防医学活动中护理工作的特点

社会公益性、参与主体的广泛性、活动效益的潜在性。

3、护理伦理要求

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坚持公益,对全社会负责;实事求是,科学严谨;清正廉洁,秉公执法;着眼全局,团结协作。

4、社区护理伦理要求

文明礼貌,主动服务;任劳任怨,乐于奉献;综合服务,钻研技术;恪守规章,遵守纪律。

(六)医疗卫生改革伦理要求

1、医疗卫生改革的意义(略)

2、伦理在医疗卫生改革中的作用

价值导向作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疗卫生制度必须有伦理的导向。任何医疗卫生制度及其改革政策都有自己的家伙子取向,这一取向关系到医疗卫生制定的制度是否合理,是否能保证维护最广大患者的利益,是否能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健康水平。

规范保障作用:我国医疗卫生改革方案中提出要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等四大体系,构建我国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四大体系有效规范运行。伦理的规范作用非常明显,这些制度的制定与出台紧紧围绕着“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价值目标。

3、医疗卫生改革的伦理要求

公正原则:公正历来是伦理学关注的焦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公正包括医疗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价值追求的公正、为了达到目的而采用的具体措施和规定的公正,以及改革结果的公正等三个方面(教材P73页)。

效益原则:医疗体制应该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出发,采取恰当的手段,提高效益,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医疗体制改革中的效益不仅指经济效益,更不是指医疗机构的经济收入。医疗体制改革中的效益是指以一定的卫生资源的投入,尽可能地获得最大的健康效益。这就要求在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等方面下功夫。

平等原则:平等是指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方和消费方法律地位的盘带。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方应该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需要进行检查治疗,而不得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诱导欺骗患者。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和消费行为是平等的民事活动,双方都应该遵循平等诚信原则。

第四讲 护理人员与科学技术的伦理关系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是学生明白护理科研伦理要求,熟悉噶新技术应用中的伦理规范;了解现代护理伦理学在发展中所遇到的主要课题。

教学重点、难点:护理科研伦理要求及高新技术应用中的伦理规范。教学时数

2学时

一、护理科研伦理规范

1、护理科研的意义(略讲)是指人们为了反映和揭示人体的健康、疾病及其防治的本质和规律而进行的一种时间活动。是现代化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科研的直接受益者是患者,他们同事优势护理科研的参与者与受试者。护理科研离不开人体实验。

2、护理科研的特点

时代性、复杂性。

3、护理科研的伦理要求

目的明确,动机纯正。护理科研的根本目的是认识什么的本质,寻求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途径和方法,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立志医学研究的人态度要端正,一切都是为了救人,决不能怀有自私自利之心。

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在临床回您可以中,任何有意无意地歪曲事实,都可能严重损害人的健康。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在科研时,必须遵循实验规则程序,不得擅自取消任何实验步骤和项目,要真实、准确记录实验情况,不允许隐瞒和护甲任何主观因素,包括某种政治需求和某些领导的主观意图。要捍卫科学实验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团结协作,互相支持。在科研中,护理人员必须要有群体协作意识,能正确对待自己劳动和他人劳动的内在关系,加强对待修养,做一个有胸怀、有气度、有境界的人。

正确对待保密问题。

二、人工生殖技术伦理道德

1、人工生殖技术的含义和方法

人工生殖技术是指在医务人员的操纵下,代替自然生殖的过程的某一步骤或全部步骤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人工受精、体外受精和无性生殖三种基本形式。

2、人工生殖技术的伦理问题

3、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中的伦理道德

第五讲

护理伦理教育、修养和评价

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知护理伦理评价的标准和依据,了解护理伦理教育和修养的方法和途径,自觉加强护理伦理修养,提高职业素质。

教学重点 护理伦理评价的标准 教学难点 护理伦理评价的依据 教学时数 2

一、护理伦理教育

1、概念 护理伦理教育是指学校或社会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有组 织、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的伦理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使护理伦理原则和规范 转化为护理人员的内在品质,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伦理境界。

2、教育过程 第一,提高护理人员认知;第二,培养护理伦理情感;第三,锻炼 护理人员意志;第四,树立护理伦理信念;第五,养成良好护理伦理习惯。

二、护理伦理修养

1、概念 是指护理人员依照护理伦理基本原则和规范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 造、自我陶冶、自我培养的过程和活动,以及经过这种努力和锻炼所形成的护理 伦理情操和护理道德境界。

2、加强护理伦理修养的意义(略)

3、护理伦理境界

第一,极端利己主义;第二,公私兼顾,人我两惠;第三,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第四,大公无私,全心奉献。

4、修养方法 “内省”与“慎独”。三 护理伦理评价

1、评价标准

① 有利,即有利于患者、促进护理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 ②尊 重患者自主; ③ 公正,即“收益”和“负担”的公正合理分配,护理人员要公正、平等地对待患者 ④ 互助,社会互助

2、评价依据

① 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② 目的与手段相统一。

3、评价途径

① 社会舆论

② 内心信念 ③ 传统习俗

第六讲 卫生法律概述和护士管理法律制度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知卫生法的概念、基本原则卫生法律责任和护士的权利、义务、职业资格证制度,了解卫生行政赔偿、护士执业违法的处罚规定。

教学重点 护士权利义务和护士管理制度 教学难点 卫生法律责任和执业违法的处罚 教学时数 3

一、卫生法的概念、特点和基本原则

卫生法是指由国家指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在保护人体健 康活动中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理发主题是国家,以维护人体健康 为目的。

卫生法除了具备法的共同特点外,其特点还表现在:第一,融入了大量医学 技术规范,第二,反映了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加之取向;第三,内容分散,调整手 段多样。

1、维护公民健康原则;公平配置卫生资源的原则;

3、维护个人利益和社会 公益相结合的原则;

4、预防为主原则。

二、卫生法的适用

广义的卫生法的实施,包括卫生执法、卫生守法、卫生司法、卫生法监督,本处

指卫生法的适用,即是卫生法的执行和卫生法的遵守,即狭义的卫生法的实施方 式。卫生法的适用规则如下:

卫生法的适用特点:以国家的名义对为生活进行全名的管理,具有国家权威 性;其执法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具有国家强制性;直发主体具有 主动性和单方面性;有严格的法定程序;卫生法的适用要有表明结果的法律文件,如:卫生行政罚款必须要向被罚款单位和个人出具行政罚款的执法决定书。

第一,任何卫生法律主体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活动,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卫生行政机关应该按照法律规定的内容和程序依法行政,其行为以合法性和合理性为基本准则;卫生服务活动中的双方当事人不能违背法律的规定,其行为必须遵从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基本准则,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卫生法律关系主体都处于平等的地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的存在;任何受到不法行为侵害的卫生法律关系主体,都有得到司法救济的权利,他可以通过行政诉讼或者民事诉讼得到公正的审判。相应的,任何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卫生法律行为必须遵守法律优先的原则。在规范层面,卫生行政立法必须遵守《立法法》的规定,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凡是有法律明确规定的事项,卫生行政机关应该根据法律的规定来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对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事项,卫生行政机关可以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文件,但不得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和精神。与上位法相抵触的卫生行政规范性文件,应该依法予以撤销或者改变。

在行为层面,一切卫生行为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在卫生行为的法律依据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应该以上位法的规定为准。比如在医疗事故的赔偿方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民法通则》出现了不同的规定,当然应该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同时,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应该遵从法律的原则,不得违背法律的目的。

第三,卫生法律行为必须遵守卫生科学的一般规律和法律保留原则。一般来说,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是卫生科学的目的,也是法律所保护的对象之一,二者之间是能够正常融合的。但是不能忽视的是,法律在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的同时,还要保障公民的其他基本权利;卫生活动中除了直接保护生命健康权的行为外,还有大量的附随行为,它们和法律规定之间可能发生冲突,这就需要进行综合的考虑。有的附随行为固然符合卫生科学发展的规律,但是和法律保护个人权利的根本宗旨相违背,这时就应该在服从法律规定的前提下作出妥当的选择。如安排学生在临床实习活动中观察病人的身体,这是提高医学生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符合医学科学的规律.但是,这种行为又和保护患者的隐私权相违背,这时必须以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为前提,只有得到患者的同意,这样的行为才是合法的。

三、护士管理法律制度

第六讲 护理活动和医疗事故处理的相关法律制度(二)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熟知护理活动和医疗事故的相关法律制度,了解护理违法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医疗事故处置的规定及事故鉴定、赔偿。

教学重点 护理活动法律制度

教学难点 医疗事故法律责任及鉴定、赔偿 教学时数 3

一、医疗事故及其预防、处置

1、概念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其特征如下:① 医疗事故的责任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② 医疗事故发生在医疗活动中,且行为违法; ③ 医疗事故的发生是由医疗机构或其医务人员的过失导致的;④ 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的过失行为给患者造成了人身伤害;⑤ 医疗事故的损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有直接因果关系。

下列情形不属于医疗事故① 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 ② 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 ③ 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 ④ 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⑤ 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 ⑥ 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2预防和处置

(预防,略)处置:① 规范病历资料的保管 ② 医疗事故告知制度 ③ 制定防范、处理医疗 事故的预案 ④ 医疗事故的报告制度 ⑤ 证据的封存与检验 ⑥ 尸体检查

二、医疗事故的鉴定及赔偿

1、鉴定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原则:① 依法鉴定原则; ② 公开、公正原则;③ 依法回避原则;④ 独立鉴定原则;⑤ 及时鉴定原则;⑥ 保守秘密原则。

程序:① 提起、受理程序;

② 调查程序; ③ 依法定程序进行鉴定。

2、赔偿 医疗事故赔偿争议解决途径有:一是医患双方协商解决;二是卫生行政部门调节解决;三是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医疗事故赔偿要考虑三个因素:事故等级、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和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

赔偿项目与标准:

三、违反医疗事故制度的法律责任

1、医疗事故民事责任

医疗事故的行为主体与责任主体是统一的,都应当是医疗单位而不是医护人员。由于医疗单位是行为主体和责任主体,它就要对医护人员诊疗护理过失承担责任,医护人员的职务行为都是医疗单位的行为。因此,由这些行为而产生的医疗事故应由医疗单位承担民事责任。承担责任的主要方式是

赔偿损失。

2、医疗事故行政责任

承担医疗事故行政责任的主体包括: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医疗机构及其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医疗机构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人员、其他有关机构。②承担医疗事故责任的方式:P183

3、医疗事故刑事责任

① 承担医疗事故刑事责任的主体包括: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人员、其他人员。② 承担医疗事故刑事责任的具体规定:P184

第五篇: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

第一章

城乡规划管理概述

1城乡规划管理基本内容和特性

基本内容(1)城乡规划组织编制(2)依法审批城乡规划(3)城乡规划实施(4)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和检查 特性

就管理的职能而言,城市规划管理具有服务性和制约性。⑵

就管理的对象而言,城市规划管理具有宏观性和微观性。⑶

就管理的内容而言,城市规划管理具有专业性和综合性。⑷

就管理的过程而言,城市规划管理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⑸

就管理的方法而言,城市规划管理具有规律性和能动性。2城乡管理的基本原则

⑴ 依法行政的原则⑵ 系统管理原则⑶ 政务公开原则⑷公众参与原则

3城乡规划决策的类型和含义 含义:就是城乡政府和城乡规划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为了实现城乡规划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城乡建设活动的方向、项目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决策类型(1)最优决策和满足决策 指最有效地达到既定管理目标的决策。(2)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是按照规定程序和标准操作作规程进行决策。4如何提高城乡规划决策技术

优化决策结构,提高决策技术水平和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建设

第二章

行政管理学与行政法学

1简述行政领导的含义

导行政领是行政组织或机构的管理者通过一定方式指挥影响组织内的个体成群体,从而实现一定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2结合城乡管理工作内容,谈谈如何提高行政效能。

提高行政效率应该采取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的方法,应该把重点放在改革和完善行政内部的体制、结构、程序和提高人员的素质上。把重点放在改善内部环境上,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自我改革和完善。

(1)改革组织体制。

(2)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完善行政过程。

(4)实现行政管理方法与手段的现代化。

3行政法治原则有哪些?分别有什么含义?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管理权的存在与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具体内容包括4方面内容:⑴ 行政行为主体合法、⑵ 行政行为内容合法、⑶ 行政行为程序合法、⑷ 行政行为权限合法。

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要求行政机关合理地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得滥用自由裁量权。

行政应急性原则是指在某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经法律授权的特定的一级政府批准,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法律依据或与法律依据想抵触的措施,事后必须报法定国家机关予以确认。4行政行为产生法律效力所应该具备那些条件? 行政行为的成立,是指行政行为应具备法定的成立要件,才能构成行政行为、具备行政行为的效力。行政行为成立的共同要件是:

(1)行为主体合法

(2)行为客体合法

(3)行为内容合法

(4)行为程序合法

(5)形式合法

5行政救济的含义,结合规划管理工作实践谈谈行政救济在规划管理活动中的应用 是指当事人的权益因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或不当行政而直接受到损害时,请求国家采取措施,使自己受到损害的权益得到维护的制度。6城乡规划依法行政有哪些基本要求

(1)合法行政(2)合理行政(3)程序正当(4)高效便民(5)诚实守信(6)权责统一

第三章

城乡规划法律法规

1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量力而为,尊重群众意愿,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城乡规划。

(2)对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应当优先安排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妥善处理新区开发与旧区改建的关系,统筹兼顾进城务工人员生活和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村民生产与生活的需要。

(3)对于镇的建设和发展应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安排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

(4)乡、村庄的建设和发展应当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引导村民合理进行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城市紫线的定义。在城市紫线内禁止那些活动?

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违反保护规划的大面积拆除、开发;对于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格局和风貌构成影响的大面积改建;损坏或拆毁保护规划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修建破坏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占用或破坏保护规划确定保留的园林绿地、河湖水系、道路和古树名木等;其他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构成破坏性影响的活动。

3城市蓝线定义。在城乡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应该明确蓝线的那些内容?

是指城乡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在城乡总体规划阶段,应确定城乡规划区范围内需要保护和和控制的主要地表水体,划定城市蓝线,明确城乡蓝线保护和控制的要求。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应规定城乡蓝线范围内的保护要求和控制指标,并附有明确的城乡蓝线坐标和相应的界址地形图。4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规划应该包含的内容?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内容应包括: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规划包含的内容: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的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梁桥、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对网络规划方案做技术经济评估;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第四章 城乡规划行政许可和行业管理

1行政许可的含义。行政许可的基本特征

含义: 行政许可既是一种法律制度,也是一种行政行为,它是由法律、法规设定一般性禁止的制度,由行政机关依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准予其从事法律、法规作一般性禁止的事项或者行政行为。基本特征:(1)行政主体的法定性(2)行政许可属具体行政行为(3)行政许可具有多样性(4)行政许可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

2城乡规划管理活动中行政许可包含哪些内容?

(1)颁发城乡规划编制单位资质证书(2)组织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并颁发资格证及注册(3)颁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4)颁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5)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6)颁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3简述城乡规划编制单位资质分级与相应的业务范畴

我国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的设计实力将设计单位划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实行严格的评审管理制度。

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业务范围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业务范围

甲级资质

所有类型的规划任务

须向所在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乙级资质

(1)20万人口以下城市总体规划和

承担资质证书所允许的规划业务,并

规划的编制(2)详细规划编制(3)

须向所在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

研究拟定大型工程项目规划选址意见

案。

书(4)集镇和村庄规划

丙级资质

(1)建制镇总体规划编制和修订(2)

不能单独承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

20万人口以下城市的详细规划的编制;的规划编制任务。

(3)2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的各种专项

规划的编制;(4)中、小型建设工程

项目规划选址的可行性研究。(5)集镇

和村庄规划

4注册城市规划师有哪些责任和义务

注册城市规划师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城乡规划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秉公办事,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保证工作成果质量。注册城市规划师对于所经办的城乡规划工作成果的图件、文本以及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文件有签名盖章权,并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经济责任。注册城市规划师有权对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及决定提出劝告,并可在拒绝执行的同时向上级城乡规划部门报告。注册城市规划师应保守工作中的技术和经济秘密。注册城市规划师不得同时受聘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执行城乡规划业务。不得准许他人以本人名义执行业务。

第五章

城乡规划组织编制与审批管理

1城镇体系规划组织编制的主体分别是什么?

全国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镇体系规划分别由国务院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用以指导城乡规划的编制。直辖市域、其他市域和县城城镇体系规划,有直辖市、市、县或自治县、旗或自治旗人民政府结合城乡总体规划组织编制。2城市总体规划审批的主体分别有哪些?

直辖市的和城乡总体规划是由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3审批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技术关键是什么?(p90)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技术关键:(1)确立正确的规划指导思想和规划方法。

(2)正确处理好总体规划与历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河湖水系规划、国土规划的关系及专项规划的关系。(3)对项目的重点、难点做出判断,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审批城市详细规划的技术关键:(1)明确正确的规划指导思想(2)正确处理好与上一层次规划的关系。(3)对项目的重点、难点做出判断,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4审批城市总体规划重点有哪些内容?(P89~90)(1)城市的性质。(2)城市发展目标(3)城市的规模

(4)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5)交通规划

(6)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7)协调发展(8)规划的实施(9)其他内容

5审批详细规划的重点有哪些内容?(P90~91)(1)规划用地性质

(2)规划控制指标和控制要素(3)空间布局和环境保护(4)道路交通

(5)市政基础设施建设(6)规划的实施(7)其他内容

6城市规划修改的条件有哪些?(P90)

(1)上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城乡规划发生变更,提出修改规划要求的。(2)行政区划调整确需修改规划的

(3)因国务院批准重大建设工程确需修改规划的(4)经评估确需修改规划的

(5)城乡规划的审批机关认为应当修改规划的其他情形

第六章

城乡规划实施管理

1建设项目选址管理的概念是什么?P93简述其管理程序。P97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是指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乡规划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对建设项目地址进行确认或选择,保证各项建设按照城乡规划安排,并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行政管理工作。

建设项目选址管理应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操作要求进行,遵循以建设单位提出申请为前提,法定程序为主线,审查为重点的工作原则。

1、申请程序

以行政划拨或征用土地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建设单位凭建设项目建议书等书面批准文件,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项目选址的申请。建设单位申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操作要求。建设单位应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下列资料:

1)填写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请表或提出建设项目选址的书面申请。2)批准的建设项目建议书或其他上报计划的文件。

3)新建、迁建项目已有选址意向的,应附送测绘部门晒印的迁建单位原址和选址地点地形图,并标明选址意向用地位置。尚未有选址意向的,待规划选址后补送地形图。

4)原址改建申请改变土地使用性质或原址改建需要使用本单位以外土地的,须附送土地权属证件;需拆除基地内房屋的,附送房屋产权证件等材料;其中联建的,应附送协议书等文件。

5)大型建设项目、对城乡布局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有特殊要求的建设项目,应附送相应资格的规划设计单位做出的选址论证意见。6)关于建设项目情况的选址要求的说明、有关图纸。

2、审核程序

以行政划拨或征用土地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一是对于尚无选址意向的建设项目,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乡规划和土地现状条件选择建设地点,并核定土地使用规划要求;二是对于已有选址意向或改变原址土地使用性质的建设项目,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乡规划予以确认是否同意,如经同意,则核定土地使用规划要求和规划设计要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理建设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书操作要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建设单位的选址申请后必须慎重、仔细地审理建设项目选址要求,并应在法定工作日之内完成审理,提出审理意见。经审核同意的发给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经审核不同意的,也应予以书面答复。

3、核发程序

对于行政划拨或征用土地的,如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则向建设单位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及其附件,并按下列操作要求进行:

1)对于符合城乡规划选址的,应当颁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2)对于不符合城乡规划的选址,应当说明理由,给予书面答复。

3)对于重大项目选址应要求做出选址比较论证后,重新申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4)在地形图上按审核结论,划定示意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范围和相关控制线,并加盖公章,作为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附件,发送建设单位及相关部门。2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内容有哪些?P101

1、控制土地使用性质和土地使用强度

土地使用强度是通过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两个指标来控制的。土地使用性质、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已在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阶段核定,在建设用地规划管理阶段,是通过审核设计方案控制土地使用性质和土地使用强度的。

2、确定建设用地范围

1)对于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的建设用地范围,应根据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认,并附有土地使用规划要求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所确定的用地范围来确定。

2)由于规划管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对于规模较小的单项建设工程,可以一并审定建筑设计方案,方便下一步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确定建设用地范围时,要同时对建设工程如所涉及的临时用地范围和城乡道路红线、河流蓝线范围内需要代办的用地范围一并确定。

3、调整城乡用地布局

我国的大多数城镇的旧区都存在着布局混乱,各类用地混杂相间,市政公用设施容量不足,城乡道路狭窄弯曲,通行能力差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城乡功能的发挥。对一些矛盾突出,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的用地进行调整,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善城乡的环境质量,节约城乡的建设用地。对于范围较大的旧区改建,则需要编制该地区详细规划并按法定程序批准后,方可组织用地的调整。

4、核定土地使用其他规划管理要求

城乡规划对土地使用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除土地使用性质和土地使用强度外,还应根据城乡规划对建设用地核定其他规划管理要求,如建设用地内是否涉及规划道路,是否需要设置绿化隔离带等。另外,还需要综合其他专业管理部门的要求一并提出。3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容积率审核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P105 一是要区别同一项目中的不同性质和不同类型的建筑。一般来讲,各地在建筑容积率的规划技术规定中,不同性质和高、多、低层的建筑容积率准许最高值是不同的,因此应当根据不同类型建筑的占地或建筑面积的比例和准许容积率值进行计算,审核建筑总面积是否超过准许的建筑总面积。

二是要区别单项建筑工程和地区开发建筑工程的不同情况。一般来说,许多城乡制定的容积率规定是针对单项工程基地的,对地区开发项目如果简单套用会出现容量过高的现象。因此有的城乡根据开发基地的面积大小确定容积率的折扣,或根据修建性详规或城乡设计,剔除基地中公共部分用地不作为计算容积率的基地面积,以达到控制开发总量的目的。三是要区别应计入和不应计入容积率计算范围的建筑面积。我国目前鼓励地下空间使用、鼓励提供公共空间和保障建筑,规定一些建筑面积不在计算容积率的范围,如有些城乡规定:地下室面积的计算,半地下室在室外地面以上不超过规定高度的不计,超过规定高度的则按比例计算;在规定高度以下的设备层不计;屋面上水箱、楼梯间、电梯间、机械房等附属设施,不超过规定高度,不超过标准层建筑面积一定比例的不计、为社会公众服务而提供的开放空间不计等。

四是建筑基地面积建筑面积的计算应当规范。如城乡规划道路红线和河流蓝线内的土地面积不计入建筑基地面积,建筑面积计算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等。建筑容积率审核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特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开发商盲目追求高容积率,甚至弄虚作假,应予严格审核。

4市政交通规划管理的内容有哪些?参见P110-P112(1)地面道路工程的规划控制 1)道路走向及坐标的控制。2)道路横断面布置的控制 3)城乡道路标高的控制 4)道路交叉口的控制 5)路面结构类型的控制 6)道路附属设施的控制

(2)高架市政交通工程的规划控制(3)地下轨道交通工程的规划控制

(4)城乡桥梁、隧道、立交桥等交通工程的规划控制 5简述管线综合的任务与内容P115 管线综合是协调各类管线的空间位置。由于有多根管线同时建设,因此要综合平衡,使各种管线在规划管理的协调下得到统筹安排,各得其位,避免干扰。管线综合是对多种管线同步建设协调工作的过程。一般需要编制管线综合规划,综合协调管线平面位置、间距和竖向间距以及管线与绿化、建筑物、道路等方面的关系。进行管线的走向、管位多方案的比较,根据管线综合技术标准和规范,从而确定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最佳方案,作为管线工程规划设计要求的依据。

6乡村规划管理的内容有哪些?P117 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规划区范围内的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以及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乡规划还应当包括本行政区域内的村庄发展布局。

7什么是历史文化名城?P120规划管理内容有哪几个方面?P121 历史名城:目前是否还保存有较丰富完好的文物古迹和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现状格局和风貌应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文物古迹主要分布在城市市区或郊区,保护和合理使用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对该城市的性质、布局、建设方针有重要影响。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容分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两大类。从城乡规划管理部门现有的职能看,主要是做好历史文化名城的物质形态保护,并为非物质形态的保存创造规划和环境条件。物质形态保护主要有三方面内容:(1)文物古迹、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

文物古迹、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包括古建筑、古园林、古桥、古树、历史遗迹、遗址、纪念地,以及历史名人故居、近代优秀建构筑物等。(2)历史地段的保护

历史地段的保护包括文物古迹、历史建筑集中、具有地区特色风貌、至今仍有生命力和文化魅力的地段、街区。这是名城保护的重点。(3)城乡形态特征的保护

城乡形态特征的保护包括历史形成的城乡总体空间格局、几何形态、建筑总体风格以及记录各个时期城乡形态演变历程的标志性特征;还包括构成名城形态特征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山丘河湖自然环境和经历各个时代人类加工过的自然环境。非物质形态保存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

(1)语言文字

(2)城乡文化传统、民俗风情、生活方式、礼仪习俗、道德伦理、审美观念、地方曲艺等。

(3)特色民间生产工艺、技艺等。

第七章

城乡规划行政监督检查管理

1建设工程规划批后行政检查操作要求有哪些?P129(1)行政检察人员法定,职权决定

检查人员必须是国家正式工作人员,执行检查时,必须2人及2人以上进行,并应当佩带公务标志,主动出示证件。

(2)政务公开,告知检查相对人

实施行政检查时,监督检查人员应当通知被检查人在场,检查必须公开进行。(3)区分检查类型,规定时限完成

依申请施工检查必须及时,即从检查开始到结束不能超过相关法规规定的工作日。(4)行政检查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城乡规划行政检查是一种行政执法行为,其工作依据必须完备、可靠、合法。以《城乡规划法》及其配套法规,依法定程序批准的城乡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以及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其他决定,为其监督检查规划依据。建设用地、建设工程的实施情况,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实际情况及相关方面的证据是查处结论的事实依据。(5)行政执法效力法定,检查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行政检查不同于行政决定,行政决定是确定建设单位和个人的权利和义务,而行政检查则影响建设单位和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妨碍其合法权利的行使,甚至给其造成经济损失。但是,只要行政检查合法正当,行政主体可以对此不承担责任,由此引起的损失由相对人自己承受,这是建设单位和个人行政协助规则的体现。然而,如果行政检查违法或者不当,不管检查人员是否有过错,一律由行政主体承担或者先行承担补救责任。如果检查构成行政侵权,则需要承担赔偿责任。2请举例说明。城乡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的行政处罚分为哪几类。P130 城乡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的行政处罚可以划分为申诫罚、财产罚、能力罚三种类型。

1. 申诫罚

指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向违反城乡规划及其法律规范的建设规范的建设单位或个人提出警告或者谴责,申明其行为违法,教育行为人避免以后再犯的一种处罚方式。其主要形式有警告、通报批评等。如对未依法取得选址意见书的建设项目核发建设项目批准文件的有关部门,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2. 财产罚

指强制建设单位或个人交纳一定数额的罚金或者没收违法建筑。其形式主要表现为没收其不合法占有的财物和金钱,或使其缴纳一定数额的金钱,即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和罚款。主要适用于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可以通过剥夺其财产予以补偿,对这种违法行为可适用财产罚。财产罚必须以制裁违法行为为目的,依法适用,滥用或乱用财产罚必然会产生种种弊端。如在城市建设活动中,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3. 能力罚

能力罚也称行为罚,是对建设单位或个人的行为权进行限制或者剥夺的一种制裁。其主要形式有吊销规划许可证、资格证等。如上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下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未能按照法定程序或者有违规发放许可证的行为,可以撤销规划许可证书。

3在城乡规划行政检查中,如何界定违法用地与违法建设?133 违法用地是指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占用土地和不按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占用土地。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即为违法建设:

1)在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经批准的临时用地上进行的建设。2)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工程。3)未经批准的临时建设工程。

4)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或擅自变更批准的规划设计图纸的建设工程。5)违反批准文件规定的临时建设工程。6)超过规定期限拒不拆除的临时建设工程。

7)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按照法律规定批准建设的项目。4城乡规划行政处罚需要遵循哪些原则?P131 1.处罚法定原则

行政处罚法定原则包括行政处罚的依据必须是法定的,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及其职权必须是法定的,行政处罚的程序必须是法定的。在城乡规划管理活动中,作为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即要做到程序合法,也要做到法定授权,不擅权,不滥权,不越权。2.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作为法律制裁的一种形式,行政处罚也具有教育的功能,行政处罚对违法行为的制裁目的是通过制裁使广大建设单位或个人认识到遵守城乡规划及其法律规范,服从规划管理的必要性。但是,法律法规的实施最主要的保障是人们对法的深刻理解和衷心支持。因此,维护法的尊严,制止违法行为,必须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城乡规划法》中法律责任部分中明确规定,对于一些违反法律进行建设的行为,不仅要处以相应的财产罚或能力罚,同时还附带有通报批评等教育手段,其目的就是为了使被罚者能更深刻的理解和遵守国家法律,同时在社会上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3.公开、公正地原则

所谓公正是指公平、正直,没有偏私。坚持处罚公正原则,最主要的是正确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同时,还需要执法者对受罚者公正对待,一视同仁。在同性质和同情节的情况下,不论建设单位或个人的地位、权势等,应当一样处理,不能厚此薄彼。公开就是指处罚的过程是公开的,处罚的依据是公开的,处罚的程序是公开的,处罚的结果是公开的。4.违法行为与处罚相适应的原则 由于各类违法行为的特点不同,给社会造成的危害不同,所以行政处罚也必须与违法行为相适应,必须适当。处罚过度,会危及建设单位或个人的合法权益;处罚过轻,则不足以惩戒违法行为。如在规划法中规定,有的行为只需要进行教育和批评就可,而有些行为需要重罚,如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行为就必须给以重罚,增加其违法成本,使其不敢为之。5.处罚救济原则

行政机关给予违法者行政处罚,违法者必须有救济的途径。这种救济途径一般是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行政机关应当认真执行这些救济制度。在城乡规划管理活动中,对于数额较大的罚款或是拆除及罚没违章建筑就必须进行听证,听取违法者及第三利益方的陈述用再下处理决定。这种救济即是保证民主决策的有效手段,又是阳光政务的具体体现,需要在规划管理活动中大力推行。6.受处罚不免除民事责任的原则

建设单位或个人因违法受到行政处罚,但其违法行为又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如在《城乡规划法》中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实施城乡规划行政处罚需要注意哪些要点?P131 在适用行政处罚时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责令改正。对建设单位或个人所作的违法行为,在给予必要行政处罚的同时,对客观存在的违法状态应当责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不能简单地一罚了事。二是一行为不两罚款。同一建设单位或个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但是针对比较严重的或者触犯不同法律规定的违法行为,法律规定了不同种类的行政处罚的,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法给予其两种以上的行政处罚。三是不予处罚。建设单位或个人虽有违法行为,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不予处罚。四是从轻处罚与从重处罚。即考虑处罚的幅度,建设单位或个人如果具备从轻或者从重处罚的条件,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作出处罚决定时必须充分予以考虑,否则会引起处罚不当的后果。五是追究违法行为的期限。追究违法行为的期限为两年,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6城乡规划管理行政强制措施的执行必须具备哪些条件?P136 行政强制措施的执行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一是被执行者负有行政法规定的义务;二是存在逾期不履行的事实;三是被执行人故意不履行;四是执行主体必须符合资格条件。行政强制执行除了应当遵循行政法上的合法性原则与合理性原则外,还应当遵循预先告诫、优选从轻、目的实现和有限执行等原则。

7城乡规划行政复议的申请对象分别是什么?P138 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或有疑义的,按照下列规定申请行政复议:

1)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2)对政府工作部门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以自己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构的部门或者该部门的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3)对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分别向直接管理该组织的地方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或者国务院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4)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5)对被撤销的行政机关在撤销前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继续行使 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8国家赔偿的概念是什么?P141在规划管理活动中,任何情形下,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P141 国家赔偿是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的一种救济制度。城乡规划管理国家赔偿的范围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或城乡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财产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1)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务等行政处罚的。2)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3)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4)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

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2)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3)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下载法规与护理管理(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规与护理管理(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管理与法规

    《建设管理与法规》结课论文内容及要求 1.论文题目自拟。 2.论文应包括下述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论述通过本课程学习了哪些法律法规,总结各部分主 要内容(不少于500 字); 第二部分:(......

    设计管理与法规

    深圳市景初家具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战略总结深圳市景初家具设计有限公司是中国最专业的家具设计公司,也是中国家居业十大设计机构之一。景初的设计理念为创意设计、健康设计、诚......

    2008管理与法规练习题(推荐五篇)

    08年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练习题 1、建筑间距主要根据所在地区的日照、通风、采光、防火、防震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确定。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住宅布置通常以满足......

    测绘工程管理与法规范文大全

    名词解释: 证组织工作有序进行和组织目管理(测绘管理): 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在特定的环境下,一定组织中测绘企业: 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从事测量、成图、科研等科学领导、控制......

    测绘工程管理与法规

    《测绘管理法规》考试参考 名词解释: 管理(测绘管理): 在特定的环境下,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有效实现预期目标的活动......

    广告法规与管理2

    一、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 1. 案例: 2003年4月11日,无锡市工商局在检查中发现《无锡日报》于4月9日、10日,《江南晚报》于4月10日分别刊登了江苏省吴中大自然生物......

    药事管理与法规

    药事管理与法规 1.下列关于执业药师执业行为规范说法正确的是A、执业药师可以在执业场所以外从事药品零售业务 B、执业药师可以将自己的资格证、注册证等交于其他人或机构......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读后感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读后感 一座城市如何发展,将呈现怎样的模式在世人面前,很大程度上最近读了《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它的核心内容是“一个矛盾与两个问题”即管理者(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