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监管安全授课教材
监管安全授课教案(安全防范)
第一节 安全警戒
监狱的安全警戒由武装警戒、狱内看守和监狱与武警看押部队、社区三方的联合防卫组织组成,形成监狱的安全警戒。
一、武装警戒;
1、武装警戒的含义
武装警戒是由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以公开的武装形式对监狱实施的外围警戒活动。《监狱法》第41条规定,监狱的武装警戒由人民武装部队负责,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
2、武装看押部队的职责范围
(1)在监区、劳动生产场所、生活场所的外围和押解途中进行严密警戒;(2)在监狱大门担任门卫警戒;
(3)发现罪犯逃跑时,立即报告和报警,并积极协助监狱即时 抓获逃犯;(4)发现罪犯**、骚乱时,在监狱领导和部队领导的共同指挥下,予以平息;(5)在遇有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时,应加强警戒,并配合监狱努力抢救罪犯和国家财产。3.武装警戒的种类 武装警戒包括监区警戒、生产区域警戒和押解警戒。4.武装警戒的兵力部署原则
看押勤务的兵力部署,应本着“控制外围,加强重点、掌握机动”的原则,合理使用兵力,严密部署勤务。
二、狱内看守
狱内看守也称“内看守”,是指在监内由人民警察担任的内部 警戒活动。监狱可根据有关规定和实际需要,在监区内设立专门 的狱内看守组织,负责监区内的警卫活动。
狱内看守的任务是:
1、夜间负责全监区的罪犯管理工作,如值班、巡逻、查监、查铺、管制灯火,监督罪犯就寝、起床,监督控制罪犯之间的不利交往,严防罪犯私自出入监室,处理罪犯之间发生的问题;
2、白天负责留在监区、监室的罪犯的管理工作;
3、负责监区大门出入人员的检查验证和登记工作;
4、管理禁闭室及关押禁闭室的罪犯。
三、联合防卫 联合防卫是指监狱与武警看押部队、社区三方的联合防卫组织又可称为“社区联防”,是指监狱和武装警察部队依 靠当地政府与驻地周围的社会单位结成联防组织,协助监狱监督 改造罪犯,防范狱内意外事变,保证监管场所安全的一种安全警戒活动。
联合防卫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在监狱安全警戒活动中的具体运用。《监狱法》第44条肯定了这种做法,明确规定“监区、作业周围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应当协助监狱做 好安全警戒工作”。第二节 警戒设施管理
一、警戒设施的种类:监听、监控、监测和报警设备
二、警戒设施的使用 第三节 武器、警戒装备管理
一、武器管理
武器是指监狱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枪支、弹药等致命住 警用武器。监狱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必须严格依照规定进行。
(一)武器的使用原则
1.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应当以制止犯罪行为,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原则。2.人民警察依法使用武器的行为,受法律保护。3.人民警察在使用武器前,应当命令在场无关人员躲避;(二)武器的使用条件
1、判明有暴力犯罪行为紧急情形。《监狱法》第46条规定了下列情形:罪犯聚众骚乱、**的;罪犯脱逃或者拒捕的;罪犯持有 凶器或者其他危险物,正在行凶或者破坏,危及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劫夺罪犯的;罪犯抢夺武器的。
2、非使用武器不能制止。指使用警械不能制止,或者不使用武器制止,可能发生严重后果的。
3、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停止使用武器:犯罪分子停止实施犯罪,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的。
4、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使用武器: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但是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除外;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或者存放大量易 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但是不使用武器不足以制止,将发生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除外。
(三)武器使用程序及有关规定 1.警告
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应当经过警告,经警告元效的,可以按照 条件使用武器。但是,为了及时有效地制止犯罪行为,避免更大的 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规定,人民 警察依法使用武器,来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 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这是与以往的规定不同的地方。
2.抢救受伤人员、保护现场
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伤亡的,应当 及时抢救伤员,保护现场。3.报告
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后,要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或者人民警察 所属机关报告,事后将使用武器的情况如实向所属机关书面报告。
人民警察所属机关应当及时进行勘验、调查,并及时通知当地 人民检察院,通知受伤人员家属或者所在单位。
4.法律责任
人民警察违法使用武器,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受到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人员,由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依 照《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赔偿。
二、警械的管理
警械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警棍、催泪弹、高压 水枪、特种防暴枪、手铐、脚镣、警绳等警用器械。监狱人民警察使 用警械和武器,必须严格依照规定进行。
一、警戒的使用原则
警械是防范性的警用器具,不能作为刑具使用,不得用于处罚 罪犯,只能用于现实危险存在之时(即事中),不能用于事后对罪犯 的处罚。
二、警戒的使用条件
警械分为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和约束性警械。驱逐性、制服性 警械有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等;约束性警械有手 铐、脚镣、警绳等。《监狱法》规定的戒具,大体相当于约束性警械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当违法 犯罪行为得到制止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
(三)警戒使用程序和有关规定
1、监狱干警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戒具:(1)聚众哄闹监狱、暴动骚乱、寻衅滋事的;
(2)强行冲越监狱干警为履行职责设臵的警戒线、警戒设施的;
(3)袭击监狱干警或者其他监狱工作人员的;
(4)罪犯持有凶器或者其他危险物,正在行凶或者破坏,危机监狱安全、监狱正常改造秩序和公民人身安全,需要当场制止的;
(5)罪犯打架斗殴,需要及时制止的;
(6)抓捕和押解罪犯时,遇到罪犯反抗或罪犯脱逃的;(7)法律、法规规定其他可以使用警戒具的情形的。
监狱干警依照上述规定使用警戒具,应当以制止罪犯违法犯罪或危险行为消失为限度,当上述行为得到制止时,应当随即停止使用。
2、监狱干警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使用约束性警戒具:
(1)罪犯有脱逃行为的;
(2)罪犯有使用暴力行为的;
(3)罪犯正在押解途中的;
(4)罪犯有自杀、自伤自残行为,或者有其他危险行为需要采取防范措施的。
3、使用程序
紧急情况下,干警可以先行使用警戒具,危险消除即停止使用。监区、分监区使用警戒具后,监区应立即报告刑务处。逢重点时间段或节假日,监区应立即报告监狱总值班或指挥室。
非紧急情况下,需使用警戒具的,按规定流程逐级上报。即:分监区报监区审批,监区报监狱审批。监区遵照监狱的批示处臵。
分监区在使用后4小时内应写出书面报告上报监区,监区在一个工作日内将使用警戒具的审批件和罪犯基本情况、事情经过、事发原因及采取的措施一同上报监狱监察室和刑务处。重点时间段或节假日使用警戒具后,应当在上班后第一个工作日上报使用情况。
(四)责任追究
干警违反规定使用警戒具,未造成后果的,按照《监狱干警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进行处理;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尚不构成犯罪的,按照《上海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违反纪律处理的规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第四节 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是指为了确保监狱安全,对罪犯的生活、学习、劳动 现场和监管警戒设施及监狱人民警察安全操作规程遵守情况进行 检查的安全管理活动。通过安全检查,有利于及时发现各种漏洞、事故苗头等不安全因素,并有利于根据检查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 措施,堵塞漏洞,消除隐患,杜绝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一、周界检查
周界检查主要通过对各种警戒设施的检查,目的是防止各种 设施因人为的原因引起的破坏,保证各种警戒设施的正常运作。
1.狱墙
狱墙是主要的警戒设施,是外围检查的重点。检查时的重点 是:狱墙的坚固程度、有元可利于攀登之处,有无砖石松落,狱墙下 是否堆积杂物,狱墙附近是否有棍棒、绳索等可疑物品,有无被挖 掘破坏的痕迹等O 2.电网及报警设施
检查电网及报警设施是否保持完好,能否发挥正常作用,有元 绝缘物品及影响报警系统正常工作的因素O 3.警戒地带
检查警戒地带是否做到无杂物、无障碍、视野开阔,防护网是 否完好,有无罪犯私自靠近警戒地带的痕迹。
4.照明设施
检查照明设施的线路是否畅通,灯具是否完好,有无应急照明 设施,有无破坏或者损坏。
5.监门
监门是监管警戒的重要部位之一,因此,也是安全检查的重点。检查的重点是横杆、护栏的完好情况,照明情况,通讯是理由 畅,报警设施是否正常,警戒线、停车线是否正常。
二、“三大”现场检查(一)生活区的检查 1.检查的重点
对罪犯生活区检查,主要是防止罪犯把管制物品、危险精矗 违禁物品带入监舍。管制物品,是指监狱不允许罪犯自行保' 使用的现金等物品;危险物品,是指易燃、易爆、剧毒物品和可副 作犯罪工具的各种物品;违禁物品,是指本身具有社会危害性翻 品,如淫秽物品、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毒品等。检查中一旦发.述物品,必须及时予以清除。检查中还要注意搜寻监舍内的到 各种异常情况。
2.清监
分监区每日都要清查监舍,狱政管理部门或者监区每半月!进行一次大检查,监狱则要每个季度及重大节日前要进行一段 面清监,必要时要组织突击清查。
3.日常检查与控制
(1)罪犯出入监舍的登记检查。对出入监舍的罪犯由人国 察认真进行登记检查。(2)点名、查铺。每晚就寝前要由值班的人民警察亲自皇4 就寝后,同样由人民警察进行查铺。
(3)夜间巡逻。夜间由内看守员对监舍进行巡逻监视τ配 巡逻至少要二人同行O(二)劳动场所检查 1.检查的重点
劳动场所检查的重点是各种生产工具的使用和保管情况矗 种生产物资的保管情况,防止罪犯利用生产工具或者其他生产 资作为实施又犯罪的工具。
2.检查的方法
带班警察要随时巡查劳动生产区域,监区、分监区定期、不定期对管辖的范围进行一次较彻底的检查,监狱则定期组织全面检查。
(三)学习场所检查
三、罪犯人身检查
对罪犯人身的检查是安全检查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安 市范的重点内容。危险品、违禁物品和各种作案工具,大都是通 在犯人身进行携带,或者由罪犯自身加以藏匿。因此,进行人身 E可以对罪犯实施有效的控制。对罪犯的人身检查必须由监狱 己警察亲自实施,严禁使用罪犯对其他罪犯进行人身检查。
1.出工前的检查
为安全起见,在出工前可进行人身检查,特别是对矿山、井下 k及重点部位作业的罪犯,应当按照制度要求进行严格检查,防 ~aB将危险物品、违禁物品带入作业区,实施犯罪活动或者造成 ζ事故O 2.收工时的检查
收工时对罪犯进行必要的人身检查,防止危险物品、违禁物品、监舍O 3.对危险分子进行检查
在必要的情况下,可对危险分子进行严格的人身检查,防止危 卡子携带作案工具或者其他物品进行活动O 组织罪犯互相检查,检查时可动员罪犯相互监督,在警察的直 t导下,由罪犯互检互查。
四、重点部位检查
重点部位是指狱内的重要区域,通道或者重点场所。检查时发现不安全因素,消除隐患,堵塞漏洞。
1.禁闭室
狱政管理部门应经常对禁闭室进行检查,检查禁闭室门、窗是否安全,禁闭室内有绳索、棍棒、刀片等危险物品和违禁物品。
2.重要地段
重要地段主要包括:重要通道、罪犯经常活动的区域、狱内较隐蔽的区域。狱政管理部门应经常对这些区域的照明设施、监 设施、安全岗哨进行检查,消除不安全因素。
3.重要场所
一是罪犯伙房,检查的重点是刀具的管理使用情况,伙房库房内有无有毒、有害等物品;二是罪犯医院,检查的重点是对有毒、麻醉等药品管理和使用情况;三是变电所、重要物资仓库等,检查的重点是防护设施是否完好。
第五节 安全防范
一、值班制度
(一)值班职责:、对犯人的学习、生活、劳动等活动进行有效管理;
2、按照规定要求对现场进行巡视、检查;
3、犯人开展各类活动;、掌握重控犯人情况,进行相关教育和安全控制。
(二)值班纪律:
1、认真履行职责,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确保管理运作正常;
2、坚守值班岗位,不擅自离岗;
3、遵守开、收封规定和程序;
4、遵守交、接班和作息时间规定。交、接班时必须做到人账清、情况明、物品齐、记录全、交待事项明确;
5、不做任何与值班无关的事情,严禁喝酒和参加娱乐活动;
6、着装整齐、行为规范、文明礼貌、保守机密。
二、罪犯学习、劳动、生活和训练现场管理制度
1、罪犯的学习、劳动、生活和训练必须由干警组织指挥,落实干警“谁主管谁负责,谁带队谁负责,谁值班谁负责”。
2、重点时间段必须二名以上干警在现场实施管理。
3、现场管理干警必须半小时对罪犯进行一次清点人帐。
4、罪犯进出监舍、接见结束必须抄身。
5、实习干警不得单独值班、带队,带罪犯会见,看病等。
三、罪犯控制管理制度
(一)罪犯“三联号”“四固定”
1、“三联号”是指进入生产劳动现场(车间)的罪犯,实行3人一组,相互联号、相互监督。
2、“四固定”是指罪犯学习固定、劳动固定、队列固定和就餐固定。
学习固定是指罪犯学习场所、学习时间、学习人员、学习位臵的固定。劳动固定指劳动工种、劳动工位、劳动区域固定。
队列固定指罪犯行进队伍、出收工队列、出操队列前后位臵固定。
就餐固定是指罪犯进行就餐时,做到就餐场所、就餐位臵、就餐时间、就餐用具固定。
第六节 应急处臵
一、突发事件的种类;
二、应急处臵突发事件的工作原则;
三、应急处臵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机构;
四、应急处臵突发事件的交通与通讯联络方法; 五、三种突发事件的处臵程序和方法;
1、罪犯脱逃的处臵程序;
2、罪犯暴狱的处臵程序;
3、罪犯劫持人质的处臵程序;
六、应急处臵现场干警的处臵要求; 第七节 掌握罪犯动态
一、犯情动态获取方法
二、犯情动态分析
(一)犯情动态分析内容
1、罪犯变动情况;
2、罪犯违纪情况;
3、当月罪犯对国际、国内、监狱重大事情的倾向性反映;
4、当月罪犯会见、通信、亲情电话中反映出的情况;
5、“四犯”情况;
6、重点控制的罪犯情况;
7、“耳目”、情况犯所反映的问题;
8、对照《监管安全检查项目和标准》反映出来的漏洞;
9、使用警戒具情况;
10、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三、犯情动态通报 第八节 重控罪犯管理
一、重控罪犯种类
二、重控罪犯的确认和撤销
(一)罪犯具有下列特征的应当列入重控:
1、患有疾病,久治不愈,保外无望;
2、书写遗书或流露自杀、脱逃言论;
3、完不成劳动指标,经常欠产,成为影响其改造的主要原因;
4、因判刑或刑期较长,对前途悲观失望的;
5、针对亲人犯罪,亲人不予谅解或始终处于自悔、自责中的;
6、认为干警处事不公,产生强烈对立情绪的;
7、经常受他犯欺凌,积怨较深;
8、余罪败露或可能有漏罪、余罪的;
9、心理测试中有危险警示;
10、曾有脱逃、自杀史;
11、家庭困难,严重影响改造情绪或释放后生活无着落;
12、近期行为反常;
13、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受其影响而情绪消沉的;
14、不认罪服判,坚持申诉,对申诉成功期望值较高;
15、受过警具处罚后,行为异常;
16、职务类犯罪改造适应力差的;
17、有重大隐私、丑行暴露;
18、四犯变动后,情绪反常;
19、对奖惩产生偏激想法;
20、其他可能导致“三防”事故发生的情况。
(二)主管干警每月对所承包罪犯逐一进行排摸一次,对确认为重控罪犯的应该做好夹控措施。
(三)分监区级重控每月考核一次。危险因素已经消除,可撤销重控。有“三史”的罪犯应长期控制,不得撤控。
三、重控罪犯管理
重点对象是指分监区、监区和监狱确定的重控罪犯。监狱级重控罪犯在日常管理中必须做到:
1、劳动、学习、就医时必须纳入干警视线范围,罪犯夹控要全天候;
2、不准从事零星、装卸车劳役,不准作为“四犯”使用,除严管、禁闭,不准单独关押、活动,不准在休息日、节假日安排零星会见;
3、承包干警必须每月对重控犯进行个别教育,发现有重大情况,必须立即逐级报告。
第九节 狱内侦查
一、狱内又犯罪的控防
二、狱内案件的侦破 第十节 耳目的建立和管理
一、耳目的物建
二、耳目的教育
三、耳目的管理
四、耳目的奖励
第二篇:安全专题授课心得体会
安全专题授课心得体会
————殷谦祥
消防部队肩负着扑救火灾和抢险救援的重任,在灭火救援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危险情况,如危险化学品爆炸、可燃气体泄漏爆炸燃烧、毒气扩散、建(构)筑物倒塌等,时有造成人员伤亡,尤其是随着消防部队一警多能和消防社会化的发展,勤务日益增多,情况复杂多变,扑灭火灾、抢险救援,险情丛生,如不能实施有力的组织指挥和管理,加强安全防事故工作,极易出现事故。经过学习可以发现,很大一部分灭火救援中的伤亡事故,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的。如何既能完成好灭火救援任务,又能有效避免人员伤亡,是我们消防部队亟待探讨的问题。
一、指挥员素质提高是保障
消防战士按照指挥员的命令而行动,保证消防队员的安全则是指挥员的重要任务和责任。指挥员要有预测能力,充分估计可能存在的危险,要掌握有关的安全防范知识,无论何时,在下达命令时都必须考虑安全因素,任何侥幸猜测都是冒险和不负责任的。指挥员下达命令后,要及时掌握灾情变化情况,适时调整部署,增强布兵排练的灵活性,保证一旦发生险情能迅速作出反应。要坚决杜绝下达命令的盲目性,指挥员在部署力量时,要预先了解掌握属下各队员的行动能力,要根据队员的体能、业务心理等素质分配任务,不能超限制能力下达作战任务,否则,不但完不成任务,还会出现险情。对于危险作业,指挥员应严格执行行动准则,充分做好救援的相关准备工作,以防万一。指挥员还要学会借鉴以往灭火救援中的经验做法,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要积极开动脑筋,探索新形势下的灭火救援工作,针对新情况,摸索新对策,确保灭火救援成功,防止事故发生。
二、安全意识增强是基础
搞好安全教育,是增强官兵预防事故自觉性,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对于消防官兵而言,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材装备的性能,特点和操作规程,按章办事。要经常开展安全教育,工作训练前后、节假日、重大勤务等的安全教育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要时时抓,处处抓。要利用事故案例和防事故先进典型,进行正反两方面的教育,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出防范和加强安全管理的新要求。只有在官兵牢固树立了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指导方针,才能克服麻痹思想,警钟长鸣,自觉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
三、安全制度落实是措施
实践证明,健全安全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是抓好安全管理,防止事故、保证灭火救援顺利进行的有效措施。
要健全安全制度与组织。部队制定了几十项的安全制度,我们制定的制度都是实践中总结甚至用血的代价换来的,要求每位官兵严格遵守,在制定各种安全制度的同时,还要健全各种安全组织,使安全工作得到组织上的保证。灭火救援中,安全组织也要充分发挥作用,当好参谋,不能硬拼蛮干。要落实安全责任制。发生了事故,要层层追究责任,不能包庇了事,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灭火救援中,违反操作规程,不执行命令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毁的,要严肃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增强领导人员做好安全工作的自觉性,增强官兵防范事故的自觉性。
要搞好安全预测。对于灭火救援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问题,要先知先觉,一旦事发,能沉着应对,不致慌了手脚,乱了阵法。
要搞好检查评比。检查评比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消除隐患。
四、防护器材完好是前提
防护装备是消防员在灭火救援中进行危险作业,用于保护自身安全的必备装备,是部队提高灭火救援作战能力,处置现代条件下各种复杂火灾和化学灾害事故,抵御危险情况的重要武器。消防部队要投入必要的资金,购置配备好消防员防护装备,如空气呼吸器、防火隔热服、防化服、呼救器、照明灯具等。消防员要熟练操作消防器材装备,不管在什么场合都要能运用自如,要达到人与装备的完美结合,发挥出最佳效益。消防人员要加强对器材装备的维护保养,经常检查测试,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处置,避免因器材装备缺陷而发生事故。要加强装备器材的训练,不能怕损坏贵重器材而不练,把器材当成一种摆设,到了关键时刻卡壳。
要克服或减少灭火救援中事故频发的现象,需要消防部队全体官兵齐心协力,共同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做法,防止重蹈覆辙,避免新生事故。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有效预防的目的,实现安全的目标。
第三篇:安全教材
遇红灯停止信号时,应停在停止线或人行横道线以内。严禁用推行或绕行的方法闯越红灯。
三是,骑车转变时,要伸手示意。左转弯时伸出左手示意;同时要选择前后暂无来往车辆时转弯,切不可在机动车驶近时急转猛拐,争道抢行;也不要弯小转。
四是,自行车在道路上停放,应按交通标志指定的地点和范围有秩序地停放;在不设置交通标志的支路上停放也不要影响车辆、行人的正常通行。
五是,骑自行车载物,长度不能超过车身,宽度不能超出车把宽度,高度不能超过骑车人的双肩。骑自行车在市区道路上不准带人。
六是,骑自行车不准在道路上互相追逐、曲折竞驶、扶身并行。
七是,不准一手扶把,一手撑伞骑车。撑伞时,要下车推行。
骑自行车的安全问题是个大问题,在各类交通事故种,自行车事故要占总事故的一半以上。自行车给人们的交通带来了便利,自行车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不幸。为此,我们应该严格遵守骑车规范,避免成为自行车的“牺牲品”。
十二、行人应遵守的交通法规和公共道德
1、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主动避让在车行道上正常行驶的车辆。劝阻家人、邻居不占道摆摊、晒粮、晒草和打场,以免堵塞交通。
2、禁止在道路上爬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掷物 击车。不向驾乘人员泼污水、扔石子、骂脏话,更不得砸玻璃、戳轮胎。
3、严禁在道路上设置石头、木棒等障碍物,更不准挖掘,损毁公路、铁道路基路面和堵塞公路、铁路边的排水沟。
4、禁止攀折、毁损公路、铁路、河流两旁的树木。
5、禁止翻越、倚坐人行道与车行道间的护栏和隔离墩,更严禁对护栏、隔离墩及其他交通设施如信号灯、标志、标线等进行破坏。
以上严禁的行为,都是违纪违法行为。
6、遇到聋、哑、盲人和行动困难的老人,要主动上前帮助,引导他们按交通规则行动。
7、遇到车祸时,要主动报警,协助大人保护好事故现场,主动给予受害者力所能及的帮助;如发现有酿成事故而企图逃逸的车辆,要机敏地记下它的车牌号和特征,及时向交警报告;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准乘人之危,私拿因车祸抛撒在车上、路边的钱财物品。
消防安全篇
1、火灾的特点
火灾一般具有突发性、多变性和瞬时性的特点。
——突发性是指火灾的发生大多是随机的和难以预料的。
——多变性是指火情发展变化多端。一是因为引起火灾的原因多种多样,所以火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各不相同;二是指火灾在发展过程中瞬息万变,不易掌握。
——瞬时性是指由于大火来势迅猛,突发火灾的刺激,迫使受灾者瞬间作出反应。瞬时性的行为反应,包括逃生手段与个体的反应能力等。在火灾中,无论是灭火还是自救逃生,都必须分秒必争,准确把握稍纵即逝的灭火和逃生时机。
室外火灾与室内火灾相比除具有以上特点外,还有以下特点:
——不受空间的限制,空气对流快,燃烧速度快、面积大。
——火势蔓延方向随着风向的改变而改变。
——火势多变,经常出现不规则燃烧,火势难控制,灭火用水量大,扑救难度大。
2、火灾的危害
火灾是在人类学会利用火之前就有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加,火灾对人类造成越来越多的危害。火灾的危害有的是短时的,有的是长期的;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有的有明显性,有的有潜在性;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
毁坏物质财富:
——一把火可以使人们辛勤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顷刻之间化为灰烬。
——多变性是指火情发展变化多端。一是因为引起火灾的原因多种多样,所以火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各不相同;二是指火灾在发展过程中瞬息万变,不易掌握。
——瞬时性是指由于大火来势迅猛,突发火灾的刺激,迫使受灾者瞬间作出反应。瞬时性的行为反应,包括逃生手段与个体的反应能力等。在火灾中,无论是灭火还是自救逃生,都必须分秒必争,准确把握稍纵即逝的灭火和逃生时机。
室外火灾与室内火灾相比除具有以上特点外,还有以下特点:
——不受空间的限制,空气对流快,燃烧速度快、面积大。
——火势蔓延方向随着风向的改变而改变。
——火势多变,经常出现不规则燃烧,火势难控制,灭火用水量大,扑救难度大。
2、火灾的危害
火灾是在人类学会利用火之前就有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加,火灾对人类造成越来越多的危害。火灾的危害有的是短时的,有的是长期的;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有的有明显性,有的有潜在性;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
毁坏物质财富:
——一把火可以使人们辛勤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顷刻之间化为灰烬。
第四篇:保险学授课教案 第十一章 保险监管
第十一章 保险监管
本章重点:保险监管体系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保险业务范围、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保险合同的监管;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保险财务监管的内容;偿付能力的涵义及监管机构为确保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所采取的措施。
基本要求:了解完整的保险监管体系应是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的统一,掌握外部监管的三个层次;了解保险监管机构的内涵,重点掌握保险公司的整顿与接管,保险公司解散、撤销、破产和清算的监管,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了解保险业务范围、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保险合同的监管,重点结合中国保险业资金运用的历程,掌握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了解保险财务监管的内容,重点掌握美国保险公司编制报表所采用的通用会计准则与法定会计准则之间的区别;理解偿付能力的涵义,掌握监管机构为确保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所采取的措施。确定保险费率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本章内容:
第一节 保险监管体系的构建
一、外部监管制度
1、国家监管(1)立法监管
立法机关以立法手段以及对法律的立法解释对保险业的监管。(2)司法监管
通过保险判例及其解释法律的特权对保险业实施的监管。(3)行政监管
行政监管是国家监管的第三层机制,也是承担保险监管的主要层次。
2、保险行业自律
代表协会会员对政府有关保险的立法与管理措施发表意见,反映情况,对政府决策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协调会员在市场竞争中的行为。
在业务方面制定统一的保险条款格式,协调最低保险费率、统一回扣或佣金,为政府保险监管部门提供专业依据
3、社会监督 保险信用评级机构 独立审计机构 社会媒体
二、内部控制机制
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1、坚持适度发展的方针
2、完善组织结构,健全决策系统,强化统一法人制度
3、强化内部稽核
4、建立统一核算、统一调度资金和分级管理的财务制度
第二节 保险机构监管
一、保险机构设立的监管
1、资本金要求
2、人员要求
3、硬件设施
强调:对保险公司设立的监管,关键在于资格条件的审查。
二、保险公司兼并的监管 保险公司兼并限制的主要条件:
1、反垄断的限制
2、公司组织形式限制
3、股东利益上的限制
三、保险公司的整顿与接管
1、保险公司的整顿 整顿的主要内容:
(1)依法提取或结转各项保险准备金;(2)依法办理再保险 ;
(3)纠正违法运用资金的行为;(4)调整负责人及有关管理人员。
2、保险公司的接管 强调:接管组织直接介入保险组织日常经营活动。
四、保险公司解散、撤消、破产和清算的监管
1、保险公司的解散和清算
保险公司解散是指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因法定事由的出现,经保险监管部门的批准,关闭其经营机构,停止其从事保险业务的行为。
2、保险公司的撤销和清算
保险公司的撤销是指保险公司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被保险监管部门吊销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强制关闭的行为。
3、保险公司的破产和清算
破产是在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是,由法院强制执行其全部财产,或者在法院监督下,由债务人和债权人达成和解协议,整顿复苏企业,清偿债务,避免倒闭清算的法律制度。
破产的主要情形:
(1)保险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由此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2)保险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
(3)保险公司依法被解散或撤销的,清算组在清算过程中发现,保险公司的资产不足以清偿其全部债务的,应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
五、保险中介机构的监管
1、对保险经纪人的监管
2、对保险代理人的监管
3、对保险公估人的监管
六、保险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管
包括任职前资格审查、任职资格取消和任职资格档案管理。
第三节 保险业务监管
一、保险业务范围监管
强调:禁止没有取得授权而开展全部或部分保险业务的行为。其主要内容:
1、同一保险公司不得同时经营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业务
2、再保险的业务范围
3、保险业务的分类
二、保险条款、费率的监管
1、保险条款监管(1)保险标的
(2)保险责任与责任免除(3)其他内容监管
2、保险费率监管(1)事先批准
即保险费率及其厘定法则在使用前必须经保险监管部门批准。(2)先备案后实施
保险公司在实施费率和费率厘定法则前一段时间,必须向保险监管部门备案,在此期间内保险监管部门发现有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的,可以制止或者要求保险公司修正。
(3)先实施再备案
保险公司可实施其所希望的任何费率,然后在若干期限内向保险监管部门备案,也便于保险监管部门有充分的时间审核该费率。(4)公开竞争
保险公司自主确定费率(5)制定费率
费率由国家统一制定。
三、保险合同的监管
1、保险合同形式监管
2、保险合同当事人、关系人监管
3、保险合同的成立、变更、中止和终止的监管
四、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
1、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的内涵:资金运用方式及其限额管理
2、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
3、中国保险业资金运用的历程
第四节 保险财务监管
一、财务检查 财务检查是根据有关财经政策,对保险公司的财务收支和财经纪律情况进行检查。主要方式:
1、自查
自查就是保险公司系统内部组织的检查,它包括本公司的检查和上级公司联合检查及重点抽查。
2、他查
即保监会、财政、税务、物价、审计等部门的检查。
二、财务核算管理 财务核算制度:
1、《会计法》和《保险法》
2、《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
3、《保险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
三、财务报告及分析
1、财务报告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与法定会计准则之间的区别 :(1)未认可资产的不同;(2)再保险的不同(3)递延招揽费用的不同(4)债券的不同(5)递延所得税的不同。
2、财务分析(1)规模对称原理(2)结构对称原理(3)偿还期对称原理(4)目标互补原理(5)利率弹性对称原理
第五节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
一、偿付能力概述:
指保险公司偿付其到期债务的能力。保险公司丧失偿付能力的主要原因:
1、损失准备金不足
2、定价过低
3、业务增长过快
4、加盟失策
5、欺诈行为
6、资产数量夸大
7、再保险安排失败
8、巨灾损失
课堂讨论:针对上述原因你认为保证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应采取的对策?
二、资本金要求
1、公司行动水平(200%)
当保险公司的资本少于授权控制水平的200%时,保险公司必须向保险监督官提交一份报告,解释其财务状况及其改进意见。
2、监管行动水平(150%)
当保险公司的资本少于授权控制水平的150%时,保险监督官应当对该公司惊醒检查,必要时还应提出改进意见。
3、授权控制水平(100%)
当保险公司的资本少于授权控制水平的100%时,保险监督官应依法责令其进行整顿或清算。
4、法定控制水平(70%)
当保险公司的资本少于授权控制水平的70%时,保险公司应依法被接管。
三、保险保障基金
1、设立的理由
保险保障基金是保护破产保险公司保单持有者利益的一种方法。
2、基金的来源
保险保障基金来源于保险业或国家财政。
3、基金的筹集方式
四、保险准备金的管理
1、核定准备金种类
2、规定各种准备金的计提标准
3、检查、监督准备金的计提
第五篇:授课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教材第一章)
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1.2.4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面临的主要难点(P20,掌握)...............................................................14 1.国有产权代理难.......................................................................................................................14 2.现行干部制度与法人治理结构相冲突...................................................................................15 3.国有企业历史包袱重...............................................................................................................15 4.国有企业冗员严重...................................................................................................................15 5.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过高...........................................................................................15 1.2.5 国有企业改革的特点分析(P21,了解)...............................................................................15 1.2.6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P21,掌握)...............................................................................16 1.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外,继续推动效益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国家重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16 2.继续做好债转股企业的转机建制工作...................................................................................16 3.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制度.......................................................................................................16 4.推进分配制度改革...................................................................................................................17 1.3 现代企业(补充)...................................................................................................................................17 1.3.1 现代企业的概念和条件.........................................................................................................17 1.现代企业的概念(掌握)...........................................................................................................17 2.现代企业应符合的条件(掌握)...............................................................................................17 3.现代企业的组成要素(掌握)...................................................................................................18 4.现代企业的活动内容(掌握)...................................................................................................18 5.现代企业的基本任务(掌握)...................................................................................................18 1.3.2 现代企业的特征(掌握).........................................................................................................18 1.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18 2.企业是一个社会组织...............................................................................................................19 3.企业是一个独立的法人...........................................................................................................19 4.企业是一个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19 1.3.3 企业的功能(掌握).................................................................................................................20
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又怎样去生存、去发展?再说经营管理合理化也不是一个空泛的词,管理绩效也不是一句时髦用语,它也要通过盈利来反映啊。我们说今年是质量管理效益年。这里就含有盈利要求,现在企业实行承包制,承包什么,利润难道不是其中一个内容吗?”
老赵说:“老兄,你误解我的话了,我是说要强调搞好企业工作,经营管理合理化。”
老王不等老赵讲完话,说:“什么是经营管理合理化?什么是搞好企业工作?搞好企业要做很多工作,国家要做工作,企业自身也要做很多工作。搞好企业正是要体现在资产增值上的。”
老赵争论说:“搞好企业工作难道仅仅只表现在资产增值上?” 就这样,赵、王两人就“什么厂算好”这个问题热烈地争论着。那么什么样的厂是好厂呢?你能就“什么厂算好”说出几点标准来吗?
1.1 现代企业组织形式
1.1.1 企业的起源与边界(补充,了解)
企业的概念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逐步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企业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在企业产生以前,从事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家庭。随着商品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家大量雇工和协作劳动为特征的经济组织大量出现,一些工厂、商店、农场等成为从事社会生产和流通活动的基本经济单位。
在原始的市场上,交易活动的当事人大都是个体生产者,他们以家庭为单位,独立地进行生产或销售。而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取代了个体生产者,成为社会生产和销售的基本组织形式。为什么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和形成“企业”这一经济组织形式呢?
传统的企业理论主要从协作效益、规模经济等生产技术因素分析企业产生的根源,把企业看成是一种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即以一定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或以最小的投入获得一定的产出)的生产函数。诚然,把企业看作是一个生产函数并非全无道理。但问题在于,企业的存在还有制度方面的原因。
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20世纪30年代,由著名学者科斯所开创的现代企业理论从制度分析出发向传统企业理论提出了挑战。
任何社会经济活动或协作生产都需要一定的组织方式去调节。科斯发现,现代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组织方式:市场组织和企业组织。在市场经济中,在企业之外,经济活动由市场组织、市场交易以特有的有效方式,把成千上万经济活动当事人的活动联系起来,结合成一个社会的经济体系,而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伴随着交易的复杂市场结构被企业家所替代,企业家指挥生产。于是,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既然市场是协调经济活动的一种有效方式,为什么还需要用企业这种组织方式来取代市场呢?科斯用“交易费用假说”开辟了这个解决问题的门径。
如果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方式永远因节约交易费用而优于市场组织方式,那么,在利润最大化动机下,企业就会无限扩大,最终完全取代市场,使整个经济变成一个大企业,如同中国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一样。然而,事实上,企业与市场总是同时存在、相互依赖的。这是因为,企业运行本身也是有成本耗费的。企业组织其活动,如劳动考核、奖励与监督的成本就是一种交易费用。当企业规模变得过大,以致需要追加的企业的组织成本费用超过了从规模扩大取得的好处时,继续扩大企业规模就变得不经济了。概言之,企业规模扩大造成的内部管理和监督费用(简称为“管理费用”,也是一种“交易费用”)的边际增加,正好与节约下来的市场交易费用的边际减少相等时,企业规模便停止扩大,这时企业规模与市场规模处在“均衡状态”上。超过了这个规模,企业的管理与监督费用就会过高,高于市场组织,即协议买卖的交易费用。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追加的交易的费用刚好等于在市场上完成这笔交易的费用的地方,就是企业的边界所在。这就是科斯等人给出的解释。1.1.2 古典企业制度的企业类型
1.业主制企业(P13,了解,自己看)2.合伙制企业(P14,了解,自己看)1.1.3 现代企业类型
1.按照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分类(P14,掌握,自己看)⑴独资企业 ⑵合伙企业 ⑶公司企业
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2.按照企业组织形式分类(补充,掌握)
按组织形式一般可分为单一企业、多元企业、经济联合体和企业集团。⑴单一企业
单一企业指一厂一店的企业。这类企业的经营领域往往比较专业,比较单一,但也必须承担财产责任和经营责任,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⑵多元企业
多元企业指由两个以上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工厂或商店组成的企业,它是按专业化、联合化以及经济合理的原则由若干个分散的工厂或商店组成的经济法人组织。如由两个以上分公司组建的公司,由一些分店组成的连锁企业等。
⑶经济联合体
经济联合体指经济组织之间按一定的章程或协议,在生产、技术、科研和贸易等领域的经济合作。经济联合体是由两个以上的企业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打破所有制、行业、部门和地区的界限,本着专业化协作和合理分工的原则,进行部分和全部统一经营管理所形成的经济实体。它是一个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主要形式有专业公司、联合公司、总公司和各类合资经营企业。
⑷企业集团
企业集团是企业联合组织中最成熟、最紧密和最稳定的企业运作模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以资产为纽带形成的有层次的企业联合组织,其成员企业是相对独立的企业法人。其特点是规模大型化、经营多元化、资产纽带化。
企业集团一般分为4个层次: 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表1—1 我国政府统计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
4.按照企业所有制关系分类(补充,掌握)按照企业所有制关系,企业可以分为以下6类: ⑴国有企业
我国的国有企业是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并且代表全民的国家作为所有者的一种企业形式。它的基本特点是:国家作为全体人民的代表拥有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国有企业规模较大,技术设备较先进,技术力量强,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决定性因素。
⑵集体所有制企业
集体所有制企业是生产资料归群众集体所有的一种企业形式。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集体所有制企业存在着多种具体形式。农村有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合作经济组织、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和股份经济组织,从事农、林、牧、副、渔生产和工业、建筑业、运输业以及其他服务型劳动生产经营活动;城镇主要有手工业合作社或股份合作社、合作或股份合作工厂、街道工业生产或生活服务组织以及机关、学校、部队等单位举办的集体经济组织等。乡镇企业是集体所有制的典型代表。
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特点有:①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②坚持自愿结合、自筹资金、自负盈亏的原则,具有较大的经营管理自主权;③实行民主管理,企业干部由企业全体成员民主选举或罢免。
⑶个体私营企业
个体私营企业是指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主要依靠雇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的企业。在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的产生和存在是由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是国家政策法令所允许的,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私营企业一般有3种形式: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⑷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把国外资金引入国内,同国内企业合股经营的特殊形式的企业。这种企业特点是: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
⑸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由中外双方根据平等互利原则建立的契约式经营企业。中外双方权利、义务、责任,由共同签订的合同、协议加以确定,而不是根据出资额确定,一般由中方提供场地、厂房、设备、设施和劳动力等,外方合作者提供资金、技术、主要设备、材料等,合作双方根据商定的合作条件,进行合作项目或其他经济活动,确定产品分成、收入分成或利润分成比例。
⑹外资企业
外资企业是指除土地外,全部由外方投资经营的企业,其全部资本都是外国资本,企业所有权、经营权及利润全部归外方投资者所有,但这种外国资本企业,必须遵守我国有关政策和法律,并依法缴纳税金。
5.按照企业内部生产力各要素所占比重分类(补充,掌握)按照企业内部生产力各要素所占比重,企业可分为以下3类: ⑴劳动密集型企业
指使用劳动力较多,技术装备程度低,产品成本中活劳动消耗所占比重大的企业。如纺织、服装、饮食等企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
⑵资本密集型企业
它是指原材料成本较高,或产品生产技术复杂,所需技术装备水平较高,生产单位产品所需投资较多,使用劳动力较少的企业。它一般具有劳动生产率高,物质和活劳动消耗少,竞争能力强等优点。如钢铁企业、重型机械企业、汽车制造企业、石油化工企业等通常属于资本密集型企业。
⑶技术密集型企业
它是指运用现代化、自动化等先进的科学技术装备较多的企业。例如计算机企业、电脑软件企业、飞机制造企业、技术咨询管理企业等。有的技术密集
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型企业需要较多具有较高程度科学技术知识和能力的科技人员从事科研与生产经营,因此也被称为知识密集型企业。
1.2 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现代企业制度是反映社会化大生产特点的、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产权明晰、权责清楚、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是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专家经理经营为特征的新型的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也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惟一出路。1.2.1 传统国有企业的内在缺陷(P16,了解)
1.产权不清
虽然计划经济体制中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在宪法中明确界定为归全体人民所有,采取国家所有制形式,但实际经济运行中,具体由谁承担责任是不具体、不确定的。由于在这个基本层次上的产权主体不确定、没有得到具体落实,因而,就不具备作为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企业那样的投资主体责任,不能形成有效的委托代理关系,从而不能形成有效的克服代理问题的激励—约束机制。
2.政企不分
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应是自主经营的,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缺乏基本的经营自主权。企业的基本权利分散地集中在与企业发生直接和间接关系的各级政府部门手中。企业运营的行政化体现在各个方面:一是要素供给的行政配给制。企业所需的各种生产资料由物资部门调拨;企业的用工指标需由主管的劳动部门决定;企业的资金由财政或行政性的银行拨付等。二是经营管理者的行政任命制。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按行政级别享受待遇。三是企业产品的调拨制。企业的产品一般不直接面向市场,而是由物资部门统一调拨。四是企业利润的统收统支制。企业利润由财政部门统收统支。
3.责、权、利不明
市场经济中的企业不论是与政府之间,还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尤其是企业内部的相关利益者之间,不仅责、权、利应该分明,而且对于每一主体,责、权、利既要具有统一性,又要具有对称性,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具有竞争动力和
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约束力。而计划经济体制中的国有企业在各个方面的主体之间不仅权、责、利的界区不明确,而且不统一、不对称。普遍存在有权无责、有责无权或者有责有权而无利等情况。同时,在分配中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
4.管理不科学
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在利润动力和市场竞争压力的双重驱动下,不断地进行制度创新,加强管理。而计划经济体制中的国有企业由于产权不清、政企不分和权责利不明,行政管理替代企业管理,尤其是企业缺乏进行制度创新和加强管理的动力,因而,不可能形成科学的管理制度。
1.2.2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P16,了解)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骨干,是工业生产建设和市场商品流通的主要的直接的承担者,是国家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经济技术进步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主要力量。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转换其经营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关键所在,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问题,是提高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必须具有充分的活力和完善的经营机制,才能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需要,有效参与市场竞争,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与发展。
毫无疑问,对于中国的经济改革来说,国有企业改革成败与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伴随中国经济改革的进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至今已有20年的历程。可以说,20年的经济改革之所以较以往的体制调整更为深刻,更富于革命性意义,重要的一点便在于这场改革不仅真正触及了企业制度,而且随着改革深入越来越从根本上触及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以往计划经济时代虽然也有若干次较大的体制调整,但处理的核心问题是协调所谓“条块之争”的矛盾,即在经济体制上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关系,并未触及企业。国有企业无论是收归中央政府(条条管理),还是下放给地方政府(块块管理),其本身的权、责、利是没有变化的,只是变化主管的行政单位。而这场改革则不同,从改革伊始便提出以企业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从企业责、权、利机制改革入手,引导和推动其他方面的改革,从而使这场改革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均是
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以往的体制调整所无法比拟的。
既然以企业改革为核心,那么,无论人们主观上愿意与否,最终改革不可能仅仅停留在分配关系和管理方式的改变上,必然深入到企业的产权制度,尤其是在明确了整个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适应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而改造以往与计划经济相吻合的传统国有制企业产权制度,就成为不可避免的命题。目前,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建立,但用规范的公司制标准来衡量,国有企业的改制还不够彻底、不够完全,如有些企业的公司章程还没有得到全面有效的贯彻落实;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完善;母公司对子公司实施管理、监督、控制和协调的功能尚未有效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在实践中还有待进一步理顺;等等。1.2.3 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历程(P17,了解)
1.放权让利阶段(1979~1983年)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政府对企业统得过死过多,致使企业缺乏应有的活力,针对于此,国有企业改革首先是从放权让利的改革开始的。所谓“放权”,就是主管政府部门向所管企业下放部分权力,扩大企业自主权;所谓“让利”,就是提高企业利润留成比例,以扩大企业自主支配的财力,增强企业的动力。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简政放权,放权让利,并且重点是放权让利。在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不仅利润全部上缴,而且提取的折旧费也是全部上缴,因而企业自身不仅对于扩大再生产,而且对于简单再生产都无独立决策权,极大地抑制了企业自身的积极性。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自1979年起,在我国农村全面展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本内容的改革的同时,城市经济也开始进行改革。就企业改革而言,主要采取的措施便是放权让利,允许进行改革试点的企业留利3%,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2.税利改革和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阶段(1983~1985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调整和规范国有企业与政府间的利益关系,重点是“利改税”,就是国有企业将原来的上缴利润的形式改为上缴税赋的形式;所谓“拨改贷”,就是企业资金来源由原来的财政无偿拨付改为向银行借贷。改革的核心是调整和规范国有企业与政府间的权、责、利关系,重点是实行“利改税”和“拨改贷”。在利益分配体制上,对国有企业自1983年开始采取 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税,即把国有企业应上缴利润和税合并,采取利税合一的方式,按照统一确定的比例上缴财政,其余则属于企业。开始时,只是对国有企业利润的50%采取“利税合一,按章纳税”的方式,其实50%则仍全部上缴财政;到1984年采取 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要求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以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为标志,整个改革的目标明确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之相适应,国有企业的改革明确为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为基本目标,国有企业的改革从以往主要在分配关系上,特别是在企业与政府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上进行调整,转向从产权制度上进行改革。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决定,特别强调了国有企业必须从企业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上进行根本改造,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提出国有企业制度改造的目标是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离,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党的十五大又进一步提出所有制结构调整,即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国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而把国有企业改革纳入整个社会经济所有制结构改革中。与之相适应,自1994年起开始贯彻“分税制”,即不再以总量上承包的方式确定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入比例,而是根据税种来划分哪些属于中央财税税源,将以往33种税合并调整为18种,又进一步将这18种税分为国税、地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三大类。
5.建立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阶段(2002年至今)以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作为标志,国有企业改革从外部环境到改革本身的深入程度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应当说,这一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任务比较中共十四大之后,并无根本变化,还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大型和特大型同时又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培育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另一方面是对大量的中小型,同时又处于一般竞争性领域中的国有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非国有化改造,使之真正脱离政府行政控制,进入市场机制。不同的是,经过十四大之后的10年时间,上述两方面国有企业改革任务推进的程度及面临的外部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⑴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国有企业资产比重由改革初期的近90%下降为40%左右,国有企业的产值比重由改革初期70%以上,下降为25%左右。
⑵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分布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国有经济的结构性转移和战略调整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一方面国有经济
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大规模退出,另一方面在铁路、航空、电信等交通、通讯基础性产业,石油、电力等能源动力产业,钢铁等重要原材料产业,汽车、电子等重要的制造业、金融、保险等命脉性产业,以及相应的公共品领域和涉及国家安全的重要经济部门,国有制不仅继续保持垄断性地位,而且,其企业的竞争力和对国际市场的开放程度及进入程度都有极大的提升。
⑶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及特大型国有企业股份公司制改造进展显著 基本上实现了公司制改造,同时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造取得了显著进展,至少在制度形式上实现了现代股份公司的治理结构的构建。
⑷政府与国有企业的相互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
一是政府由以往对国有企业生产和经营全面干预逐渐转为集中代表国家行使出资人的权利;二是以往国有企业的财产权、生产经营权、领导人选择权等相互分离的状况有所改变,相对集中于同一政府部门;三是政府代表国家对国有企业行使出资人权利的方式有所变化,由以往的中央集中代表并集中行使出资人权利转变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级行使出资人权利。
⑸企业与外部经济联系的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
一方面伴随中国市场进程的加深,整个国民经济中绝大部分资源是由计划调控转变为市场调控,市场已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力量,因而,国有企业相互之间,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的联系方式越来越是市场化方式;另一方面伴随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尤其伴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国有企业对外开放程度以及与国际市场的联系程度显著提高,约束国有企业行为的规则越来越多地成为市场竞争性和国际开放性规则。1.2.4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面临的主要难点(P20,掌握)
国有企业改革是艰巨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不仅要设计一种可行的目标模式,而且要解决旧体制留下的一系列的难题。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方面:
1.国有产权代理难
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改制的核心。但首要条件是股东必须在位,统筹全局。国有成分在大公司资本总额中还占相当比重,因此,国有股权由谁代表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国有产权与企业经营之间,关键是解决政府与企业的“界面”问题。组织持股公司并没有最终解决这个问题。因为
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在一级持股公司——二级持股公司——运作公司的“嵌套关系”中,持股公司的建立解决了运作公司的“业主在位”的问题,但是,持股公司作为一个法人制组织,也有一个所有者是否在位的问题。
2.现行干部制度与法人治理结构相冲突
在国家控股和持股的公司解决了主要股东即国家股的产权代理问题之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本来是明确的:召开股东会,选举董事组成董事会,由董事会决定公司高层经理人员聘任,由高层经理人员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但是,这一习惯做法,同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存在矛盾,不少公司制企业的主要领导甚至中层领导,仍由权利组织部门任命。不改变这种组织人事制度,整个公司治理结构就无法正常运转。
3.国有企业历史包袱重
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国有企业的离退休人员、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住房等支出是由企业负担的。如果不解脱由传统体制带来的历史性包袱,企业就很难搞活,难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国有企业冗员严重
至今,国有企业中存在大量富余人员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这种状况与劳动人事制度相结合,导致企业经营困难重重。国有企业的过量冗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公司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把富余职工从经营项目中分离出来。但分离出来后的安置又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如果不解决国有企业的冗员问题,企业资源配置就难以实现。
5.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过高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国有工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很高,其中半数企业超过80%,甚至还有一些企业是全额负债经营。这一状况不仅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弱化了企业的偿债能力,还导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的居高不下。“债转股”的改革没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1.2.5 国有企业改革的特点分析(P21,了解)
回顾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进程,两方面的特点极为突出。一方面,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上,20多年来,经历了从主要改变分配关系向集中改造产权关系的深刻转变。从改革初期的放权让利到利改税,从利改税到承包制,可
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以说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国有企业改革是围绕如何改变并协调企业收入目标和政府财政收入目标的关系而展开的,能动的主要是国家、企业及与职工个人的利益分配关系。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之后,尤其是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任务之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心才真正转移到企业所有制上,转移到企业产权构造上。另一方面,在改革的方式上,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从自上而下政府行政性推动向自下而上企业自身市场性推动的转变。这种改革方式的转变与改革内容的转变相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并触动产权关系,只是以分配关系为重点时,只能由政府行政性地自上而下的行使改革权,这种改革权既是行政权利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政府作为国有企业资产所有权的代表所行使的产权,在企业产权与政府行政权融为一体的制度中,企业产权的行使只能是行政性地逐级行使。但企业产权制度本身发生改革后,包括采取非国有制改造和股份制的产权主体多元化改造以及国际资本进入的参照等产权变革后,企业产权的行使便不能不日益提高其市场化程度和程序化程度,政府的行政性干预和直接性干预在企业产权制度上不能不受到限制,从而使企业改革本身越来越成为企业本身展开的并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过程。1.2.6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P21,掌握)
1.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外,继续推动效益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国家重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改革必须坚持先重组改制、后上市的原则。中小企业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要实施破产。在企业重组、改制过程中,要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逃废银行债务。
2.继续做好债转股企业的转机建制工作
对注册成立的新公司要帮助它们做好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分流富余人员的工作,转换经营机制;对新办企业,要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新公司。
3.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制度
一方面,坚持不懈地推进人事、劳动、分配3项制度改革;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鼓励企业在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采用先进信息化管理技术,努力实现企业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的优化和管理创新。
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4.推进分配制度改革
在中央直接管理的大型企业集团中,选择一批监管到位、内部管理规范、资产经营责任制度健全的企业集团进行分配制度改革试点,重点探索企业经营者分配制度和工资总额管理制度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1.3 现代企业(补充)
1.3.1 现代企业的概念和条件
企业是我们这个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最具活力也是最为复杂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组织。它为社会进步、国家富强乃至个人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
1.现代企业的概念(掌握)
企业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人类经济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
现代企业一般指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等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风险、实行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基本经济单位。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企业的概念:
(1)现代企业是以满足社会需要和获得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
现代企业不同于政府部门、学校、医院、慈善机构等非经济组织,它必须追求经济效益和获得盈利。利润既是企业创造附加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对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能否满足社会需要的认可和报酬。
(2)现代企业必须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
现代企业要实现生产经营的目标,就必须能够根据市场的需要,独立自主地使用和支配其拥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能够对其经济结果独立地享有相应权益,并承担相应责任。企业还必须自负盈亏,用自负盈亏来制约自主经营。
(3)现代企业作为法人实体,必须具有法人地位
现代企业是民事活动的参加者和重要的民事主体,是具有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并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2.现代企业应符合的条件(掌握)现代企业一般应符合以下条件:
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1)依法在国家政府部门注册备案,完成登记手续;(2)有专门的名称,有固定的办公和经营地点及组织章程;(3)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可以独立支配的财产,实行独立核算;(4)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对外开展各种经济活动。3.现代企业的组成要素(掌握)
现代企业的组成一般包括下述6类要素:(1)拥有一定数量和技术水平的生产设备和资金;(2)具有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一定规模的场所;(3)具有一定数量和技能的生产者和经营管理者;(4)从事社会产品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
(5)进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并具有法人地位;(6)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获取利润。
其中最本质的要素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获取利润,要为社会提供服务(社会责任)。
4.现代企业的活动内容(掌握)
现代企业的活动内容一般包括下述两个方面:(1)从事社会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2)为社会提供能满足需要的产品、商品、服务。5.现代企业的基本任务(掌握)现代企业的基本任务包括两项:
(1)向社会提供产品或劳务。这种产品或劳务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2)满足社会需要并获取利润。社会需要包括市场显现的和潜在的需要:获取盈利必须以收抵支并有盈余。1.3.2 现代企业的特征(掌握)
现代企业具有下述4个基本特征: 1.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
企业首先是一个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它不同于政治、文化、军事、福利性机构等其他组织,也不同于非组织的个人,它的基本目标是在市场上取得经济效益,具体表现为企业是根据市场反映的要求来从事多方面的活动,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有工农业等生产性活动,也有商业或劳务的交换性活动。企业只有在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中获得利润,才能维持其生存,促进其发展。对于当今的企业来说,追求经济性就是要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来获得尽可能多的财富。所以,用什么方法和观念来取得经济效益,是企业管理道德要解决的问题。
2.企业是一个社会组织
企业同时又是一个社会组织。企业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从属于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微观系统。它是人类历史长河的一定阶段内,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是随着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现代社会中,企业是一个向社会全面开放的系统,企业产、供、销运作过程已不单是经济问题,同时也是政治、法律、道德、心理、社会等要素的综合体现。企业的经济活动必然受到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等的制约和影响。企业从事的生产、销售和其他服务性的活动,其直接表现就是向社会提供商品和劳务,通过满足社会的需要才能获利。同时,企业也是国民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对社会发展、政治进步、文化繁荣产生重大影响,并发挥重要作用。企业的目标不仅是追求利润,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企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如企业制度模式、企业创新、特别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如何对待人、如何对待社会,也是企业管理必须回答的问题。
3.企业是一个独立的法人
企业是以“法人”对应于企业的经济特征。企业在法律上具有“法人”资格,是独立享有法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首先必须具备合法性。
所谓独立法人,表现为企业是依法设立的、能够独立享有法定权利和承担法定义务的经济组织。根据企业的不同法律形式,如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在设立时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设立条件和程序。
4.企业是一个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
企业除了独立法人的自主权与责任所要求的自主行动之外,还应是一个自主经营系统。企业是产权关系明确、具有独立利益的资金运动实体。在市场活动中,企业是具有明确收益与风险意识的利益主体,基于自身的利益进行独立的经营决策和市场选择,根据市场信号变化所提供的信息从事各类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充分的经营自主性,不应受到其他方面的直接干预;“自觉”负责,现代企业经营 01 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即遵循“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和自我制约”的原则,通过合法方式自主进行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1.3.3 企业的功能(掌握)
从个性考察,企业的功能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从社会经济系统的角度考察,企业是一个资源转换体。它的最基本的社会功能就是将有限的资源转换为有用的商品和服务,满足社会的某种需要。
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文明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有企业实现其资源转换过程的有效性。所谓资源转换过程的有效性,体现在两个方面:既为企业提供经济效益,也为社会提供社会效益。
企业的经济效益。人们往往把企业的经济效益同利润等同起来,这是不对的。因为企业经济效益标志着企业这个社会经济细胞在经济方面所做的贡献。企业在经济方面的贡献,不只是利润,而应是全部的新创价值。全部新创价值是企业完成一个资源转换过程所创造的商品与服务的总价值扣除外购资源所转移的价值以后的价值,也称为附加价值。
企业的社会效益。企业以新的科学原理、新技术、新材料创造出全新的产品为社会提供前所未有的使用价值,或以取之不尽的廉价材料取代昂贵的社会短缺材料而使商品的功能不变,这都属于直接的社会效益。除此而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还会对社会利益发生间接的影响,我们把它称之为间接的社会效益。这种间接的社会效益通过企业对社会环境的正负影响表现出来。正面影响即为企业利益,负面影响即为社会费用。比如,企业对职工的文化技术培训,企业文化对社会精神文明的辐射,企业对社会文化体育事业的赞助等,均属于社会的正效益,而企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等则属于不利于社会的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