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个人所得税的三个具体问题

时间:2019-05-14 13:0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个人所得税的三个具体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个人所得税的三个具体问题》。

第一篇:关于个人所得税的三个具体问题

关于个人所得税三个具体问题的探讨

——基于税收基本原则

通常认为 , 税收的财政原则、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是现代税制建设中应遵循的三大基本原则。财政原则强调税收的基本职能是为政府筹集财政资金。公平原则要求在税收结构中 , 各税种的征收必须做到纳税人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 , 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它是设计和实施税收制度的最重要的原则。纳税人的经济状况决定纳税人的纳税能力,纳税人的收入或所得是衡量其纳税能力的最好尺度。效率原则包括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和行政效率原则。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要求政府征税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税收的行政效率要求国家征税以最小的税收成本取得最大的税收收入,因此,各税种的设置必须便于征纳双方操作运行,便于管理。

本文将依据上述三大基本原则分析个人所得税缴纳的三个具体问题。

一、年终奖扣税问题

(一)年终奖扣税办法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规定(国税发[2005]9号)(以下简称《通知》),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并按以下计税办法,由扣缴义务人发放时代扣代缴,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2.将雇员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1项确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计算公式如下:(1)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对于上述规定,实务中存在两种理解和处理方法:一是直接按照《通知》规定套用公式处理;二是将速算扣除数也乘以12,得出年终奖的应纳税额。

例如,A君年终奖若为6100元,按照第一种理解,应纳所得税额计算过程为: 6100/12=508.33元,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25,应纳所得税=6100×10%-25=585.00元;按第二种理解,应纳所得税=6100×10%-25×12=310.00元。两种理解计算的纳税额相差275元整。

若B君年终奖为6000元,则按第一种理解,应纳所得税额计算过程为: 6000/12=500.00元,适用税率5%,速算扣除数0,应纳所得税=6000×5%-0=300.00元;按第二种理解,应纳所得税=(6000.00×5%-0×12=300.00元。

从上例中可见,按第一种理解,A君的年终奖比B君多100元,个人所得税多交285元;按第二种理解,A君比B君多交的所得税为10元。

(二)年终奖扣税办法分析 1.根据税收公平原则分析

在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用)中,公平原则列为首位。在现代社会,税收公平原则更是各国政府完善税制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就个人所得税而言,公平至少应当体现为收入越高者纳税越多。

按照上述第一种理解,以下几个区间的年终奖额度都会出现 “奖金数量少,个税缴纳多”的情况,如年终奖在6000元至6305.56元之间,24000元至25294.12元之间,60000元至63437.50元之间等,人们通常将之称为“临界点”。

按照第二种理解,则应纳税额随年终奖增加按级差税率规定增加,不存在“临界点”问题。

出现这两种理解的原因是:目前使用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对应表,是按月计算的,《通知》中的全年一次性奖金的算法中,也明确表示需要将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第一种理解机械地套用了《通知》的文字,第二种理解是将计算公式中的速算扣除数也相应乘以12,以达到对等。

本文认为,第二种理解更能体现税收公平原则,更加合理。

2、根据税收效率原则分析

这里主要依据税收的行政效率分析。

如前所述,税收的行政效率要求各税种的设置必须便于征纳双方操作运行 , 便于管理。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税收制度的设计,应力求简单明确,便于管理和操作;二是税收征管要力求给纳税人以方便,如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纳税检查等都要尽量为纳税人提供方便。

就年终奖而言,按照第一种理解,将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以年终奖总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并减按月确定的速算扣除数,在逻辑上让人难以信服。按照第二种理解,则比较符合逻辑。另外,由于存在所谓“临界点”这样显失公平的现象,实务中人们围绕该现象进行了许多避税探索,有税务专家给出各种办法,如调节发放金额、平滑发放时间等,但对财会部门来讲,为每位年终奖处于“临界点”区域的员工设计避税方案操作起来比较繁琐,实施难度较大,同时也增加了税务部门和代扣代缴单位的矛盾。

3、根据税收财政原则分析

财政原则的核心是保证财政收入。在“临界点”区域,年终奖纳税按第一种理解比按第二种理解缴纳的税款多,提供的财政收入自然也多,但它明显地违背了公平原则。

二、考核期超过一年年终奖的扣税问题

(一)考核期超过一年年终奖的扣税观点

《通知》只涉及到全年一次性奖金如何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问题,但在实务中有些单位对员工的考核期会超过一年。如有些高校考虑到教师从事科研活动的周期性,将考核期确定为三年,年终奖于三年末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对此,也 3 存在两种认识:一是认为既然考核期为三年,年终奖纳税时也应将《通知》中规定的用年终奖除以12个月改为除以36个月确定适用税率;二是认为税法没有涉及考核期超过一年年终奖如何纳税的问题,年终奖除以36个月确定适用税率缺乏法律依据,应当除以12个月。

(二)考核期超过一年年终奖的扣税问题分析

本问题基本不影响税收效率,故只从公平和财政两个角度分析。1.根据公平原则分析。

显然,按照公平原则,纳税人一次取得三年考核期的奖金,应将三年奖金合计除以36个月确定适用税率,这样处理符合逻辑。2.根据财政原则分析。

如果仅从增加财政收入的角度考虑,考核期超过一年时依然按除以12个月确定适用税率,通常可能会导致适用税率提高,增加税收金额,但有失公平。

三、劳务报酬纳税问题

(一)劳务报酬的税法规定及计税方法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而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虽然《条例》给出了劳务报酬和工资、薪金所得的定义,但在实务中依然存在着理解方面的歧义。以教师集中讲学为例,若某大学举办短期培训班需聘请教师,A教授为本校教师,B教授为外校教师,两位教授各讲一门课,所得报酬(税前)5000元,课酬一次发放。假设两位教授的应税工资水平相同,均为每月8000.00元。扣缴个人所得税的方法至少存在两种,一种方法是将两位教授的课酬均按劳务费处理,每人劳务费缴税(5000-5000×20%)×20%=800(元),每人工资缴税(8000-2000)×20%-375=825.00(元),合计1625.00元;第二种 4 方法是将A教授的课酬作为工资薪金所得和当月工资合并纳税,假设A教授当月工资8000元,本月应纳所得税为:(8000+5000-2000)×20%-375=1825.00(元),比第一种方法多纳税200.00元,教授B纳税依然为1625元。

(二)劳务报酬计税范畴及计税方法分析 1.根据公平原则分析

劳务报酬和工资薪酬的区别到底是纳税人的身份还是报酬的特征?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两者的区别在于三个方面:第一,纳税人与发放报酬单位是否具有劳动合同关系?如果有,从本单位获得的相关收入作为工资薪酬纳税;否则,所得收入按劳务报酬纳税。第二,发放报酬单位是否对纳税人进行日常管理?如果是,纳税人所得收入按工资薪酬纳税;否则,所得收入按劳务报酬纳税。第三,个人劳务是否独立?即工资薪酬是非独立个人的报酬,它依附于纳税人所供职的单位;而劳务报酬则不存在这种依附关系。依照以上观点,劳务报酬和工资薪酬的区别主要在于纳税人的身份,即纳税人和报酬支付单位是否存在劳动合同关系或纳税人是否为报酬支付单位员工。这种理解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同样收入的个人为不同单位提供同样的劳务,纳税数额不同。如前例方法二中教授A即比教授B多缴税款200元。

因此,本文认为界定工资薪酬和劳务报酬的主要依据应当是报酬的特征,即纳税人所得收入是否具有均衡连续性。具有均衡连续性的收入应当作为工资薪金所得缴税,不具有则应作为劳务报酬缴税。因劳动合同关系而形成的用人单位应付纳税人的经常性报酬(如每月支付的工资、津贴等)应当缴纳工资薪金所得税;而因偶然额外提供劳务获得的报酬则应作为劳务报酬缴纳个人所得税。如前例中的AB两位教授,尽管一位为本单位教师,另一位为外单位教师,但就为短期培训班讲课这一行为,共同特征是偶然提供了一次劳务,应当按劳务报酬纳税。

2.根据税收效率原则分析

依然从税收的行政效率原则分析。如果将与本单位具有劳动合同关系的个人偶然提供的劳务所得合并工资纳税,通常会带来两个问题。第一,会使纳税人当月所缴税款大幅增加,为了避税,纳税人希望财务部门将其偶然取得的劳务收入在年度内分摊到各月支付(或分摊到各月入账),这样既增加了财务部门的工作量,同时也影响了税收的严肃性。第二,对财务部门来说,如果每月都将个别员 5 工的偶然劳务所得合并工资纳税,会给财务部门增加很多工作量,尤其是劳务报酬和工资不同时发放时。如果根据所取得收入的特征纳税,可以提高税收效率。

3.根据税收的财政原则分析

税收的财政原则强调税收的基本功能是增加财政收入。将不经常获得的收入和工资合并纳税,通常比将其作为劳务所得缴纳的所得税要多,提供的财政收入也更多。但这同样违背了公平原则,使同样收入水平的纳税个人缴纳不同数量的所得税。

总之,尽管税收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体现其财政原则,增加财政收入,但公平无疑是税收的最重要原则。就个人所得税而言,公平至少应当体现为收入相同的个人缴纳同样多的所得税;收入越高的个人,纳税应该越多。

参考文献:

1.戴毅,从税收原则看我国税制结构的变化,财经科学,2003年增刊。

2.陈彦云,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有何不同,财务与会计,2008年第10期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第二篇:个人所得税的三个问题汇总

个人所得税扣除额存在三个问题

一、动态还是固态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是固定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先设定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对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进行调整,而每次调整都是通过修改法律的方法得以实现的,每次调整的过程中都伴随着激烈的争吵。笔者建议,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应该动态、定期地调整,使起征点与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有学者将其称为个人所得税的指数化,认为“通货膨胀使个人实际收入向政府转移,变相地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而实行税收指数化直接有助于减轻纳税人的税负,有助于实现税收公平与税收效率”。我国已经有很多专家就个人所得税的调整提出了意见,如财政部专家认为:“可按照民众的意愿考虑家庭赡养系数,考虑物价上升率而浮动。由于管理上相对简单,根据物价水平对个税起征点实行每三年进行一次浮动是比较合理的。”这一建议试图通过考虑物价、通胀等因素,实现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动态化设置。

动态化设置能够较好地调整人们的利益冲突,使个人所得税的税率随着物价、通胀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建议我国每两年调整一次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起征点设置应该考虑如下因素:(1)上的城镇职工收入水平;(2)上的通胀率,等等。具体可以由专家学者们根据一定的数学公式进行设计

第一,中低收入阶层认为在物价飞涨的今天,起征点虽然上调了多次,但是总体来说起征点依然过高,导致中低收人群不但要忍受物价飞涨导致的生活成本压力,还要承担国家税收义务,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剥夺了他们的发展机会。更重要的是,富裕阶层有很多投资工具,他们还拥有很多避税工具,如通过投资、慈善等实现避税,这些现象将会导致个人所得税表面上对于所有人都适用,但是事实上只对中低收入者尤其是工薪阶层适用,难以真正起到平衡收入的作用,相反产生了“劫贫济富”的负面作用。

第二,现有的税收征收制度不能完全地贯彻落实个人所得税制度,这也将造成个人所得税与其目标相背离。例如,一些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等实际收入较高,但是在现有的收入申报制度下,这些人群并不会主动地去申报收入,他们的收入状况是税务机关所不清楚的。这些现象还将导致国家对纳税人的收入统计数据出现偏差,进而影响到起征点、税率等的制定,进一步导致个人所得税不能起到调节收入的基本作用。

二、分类还是综合综合征收模式是以年为纳税的时间单位,要求纳税人就其全年全部所得,在减除了法定的生计扣除额和可扣除费用后,适用超额累进税率或比例税率征税。

分类征收模式是将纳税人各种来源及性质不同的所得进行分类,分别扣除不同的费用,按不同的税率征税,也就是不同来源的收入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当前我国税收征管手段较落后,公民的纳税意识还不强,所以,现阶段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采用的是分类征收模式。分类征收模式,是将个人的全部所得按应税项目分类,对各项所得分项课征所得税。其特点是对不同性质的所得确定不同的税率和费用扣除标准,分项计算税款和进行征收。这种模式普遍采用源泉课征,虽然可以控制税源,减少税款的流失,节省征收成本,但不能很好地体现公平原则,不能很好地发挥该税种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构成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多处取得多种收入的人并不鲜见。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实行分类税制必然出现取得多种收入的人多次扣除费用、分别适用较低税率的情况,这样就使得个人所得税对高收入者的调节作用甚微。这样不但不能全面、完整地体现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反而会造成所得来源多、综合收入高的纳税人纳税较少,所得来源少、收入相对集中的纳税人却要多纳税的情况。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甲、乙两个纳税人,甲某月收入为4400 元,其中工薪收入为2000 元,劳务报酬收入为800 元,稿酬收入为800 元,特许权使用费所得800 元。按现行个人所得税税法有关规定,甲本月不缴纳个人所得税。而乙某获得工薪收入为4400 元,却要纳235 元的个人所得税。乙的收入与甲的收入相当,甲不用纳税,乙却要缴纳235 元的个人所得税。所以,这种税制模式不能全面衡量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也不利于拓宽税基,容易导致税负不公,征税成本加大,很难体现公平合理的原则。

由于我国现阶段采取分类所得税制,个人所得税税率根据所得的性质类别不同而有所不同。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超额累进税率,即对工薪所得实行5%-45%的9 级超额累进税率,对个体经营、承包租赁经营所得则实行5%-35%的5级超额累进税率;二是对其他8 项所得项目适用20%的比例税率,稿酬所得在使用20%的比例税率后减征30%;三是对一次性收入畸高者的劳务报酬所得适用加成税率征税。这种税率结构设计得非常繁琐、复杂,既不利于纳税人纳税,也不便于税务机关征收管理。特别是工资薪金所得,级距过多,达到九级,边际税率过高,违背了税率档次就简的原则。对于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同为劳动所得,而征税时却区别对待,这种做法缺乏科学的依据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往综合所得税方向发展,即除一部分以个人存款利息所得为代表的特殊收入项目继续实行分类所得税制之外,将其余的收入统统纳入综合所得税制的覆盖范围。目前实行的分类所得税,即每一项所得分别扣税。纳税人交税的时候,可能是工资所得税,是利息所得交利息所得税,中彩票要交偶然所得税。这种做法的好处是,纳税人不用自己操心,代收代缴的机制保证了有人替你办理。但分类征收最大的弊病在于,缺少综合收入能力的评判,导致的结果就是负担极不均衡,极不合理

所谓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从目前国际上的通常做法看,一般是对部分应税所得项目到年终予以综合适用累进税率征税,对其他的应税所得项目则按比例税率实行分类征收。该税制模式兼有综合模式与分类模式的特点,既可较好地解决分类税制存在的税负不公问题,又可根据特定的政策目标对个别所得项目实施区别对待。但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税制模式的实施需要具备相应的征管及配套条件,目前应下大力气健全和完善征管配套措施:尽快实现不同银行之间的计算机联网;在个人存款实名制度的基础上,对个人金融资产、房地产以及汽车等重要消费品也实行实名登记制度;建立健全居民个人的纳税信用体系;增强税务部门获取经济往来和相关收入信息的能力等。有了这些制度的保障,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改 革才能得以顺利推进

三、按家庭还是个人征收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征收制,即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费用扣除,并按税率表计征税收,不考虑家庭赡养人口的数量和经济状况,不能对特殊的项目进行扣除,没有顾及到家庭的税收负担能力的不同,因而无法起到预定的个人所得税促进公平分配的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家庭观念根深蒂固,家庭作为基本的社会单位在整个社会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经济行为(如消费、投资和储蓄行为)、社会行为是以家庭这个社会的基本细胞为单位进行的。因此,应把对家庭行为的调节作为调节经济和社会行为的基础点,在征收个人所得税时,结合实际情况,既可以选择以个人申报纳税为基础的个人申报制度,也可以选择以家庭申报纳税为基础的联合申报制度。从法律的角度看,我国《婚姻法规定,婚姻存续期间的财产归夫妻双方共同所有。但在征收个人所得税时,由于是针对个人所得课征,没能体现夫妻共同享有财产的所有权。例如:丈夫在外工作,妻子为家庭主妇;丈夫收入6000 元/月,则按现行《婚姻法》体现为双方各拥有3000 元;而现行个人所得税征税方式只就其丈夫以6000 元收入缴纳税款,体现不出妻子对该收入的所有权。如果将个人申报改为家庭联合申报,则能较明显体现出6000 元收入是该夫妻共有财产。

2.在我国,选择家庭课税能更有效地发挥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看,所谓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最终要体现在家庭收入差距的扩大上。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完全可以集中到对家庭收入的调节上,这样能充分体现目前我国财富分配的状况,能更充分地发挥个人所得税的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功能的充分发挥有赖于两个核心的自身因素:宽税基,累进税率。实行家庭课税

制有利于拓宽税基,将所有收入纳入课税范畴并对所有收入均实行超额累进税制。而不是像目前的个人所得税只是将累进税率适用范围限定在工资、薪金、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租、承包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致使累进税率作用的发挥受到影响。

选择以家庭为纳税单位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总收入比个人收入更能全面反映个人的纳税能力,因为每个人的背后都有家庭作为支撑。另外,以家庭为纳税单位还可以实现一定的社会政策目标。比如对儿童采用增加基本扣除的方法,对有学生、贷款购房、缴纳保险、捐赠的家庭都可以采取增加扣除的措施。

四、支出能不能扣除 “年收入20多万元(港元,下同)的郑惠良先生是已婚人士,妻子是全职太太,自己在香港一家文化机构工作。向来以‘中产阶级文化人’自居的他,在今年8月收到税务局的信函后说,没想到税单应纳税额一项显示的是可怜的193元。”这一案例表明,我国香港地区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中存在较多的减税项目,其目的是保护中产阶层。而我国国内并没有这样的法律制度,年收入20万元人民币的纳税人将会承担约2万元的个人所得税,体现了国家在强调纳税人承担税负的同时,也没有履行相应的减免义务,如对抚育未成年和扶养老人较多的人士进行税收减免,在现阶段中国个人所得税扣除额标准应至少考虑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费用、被赡养人口的支出、被抚养子女的教育费用及住房费用等多种因素。起码应当参考以下数据:

1、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费用。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开支应当包括维持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及家庭设备用品费用,并适当考虑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杂项商品等项支出费用。建议依据城市居民正常的家庭必要生活条件而定。

2、被赡养人口的基本生活费用。在只设立综合扣除额,不考虑每个家庭的特殊情况,特别是配偶是否工作的情况下,按照平均数计算可能是较好的办法。因此,按照每个就业人口平均要赡养1.95人计算。被赡养人口包括被赡养人口中的老人、残疾人、儿童等因素。

3、被赡养人口的医疗费用。随着我国医疗费用的普遍上涨,被赡养人口的医疗费用将大幅度增加,如果考虑到纳税人及其被赡养人口的住院大额医疗费用问题,这个问题将更复杂。

4、被抚养子女的教育费用。2003年,全国各类在校学生人数为23971万人,缴纳的学杂费共计11214985万元,每个学生人均负担约468元(11214985÷23971=468)。1994-2003年期间,每个学生人均负担年均增长率为23.6%,据此测算出2005年每个学生人均负担约715元。如果考虑到乱收费等发生的费用,就会不止这些。

5、住房租金。不管买房还是租房,都折合为房屋租金计算比较便利

第三篇:关于个人所得税三个问题及解答

职工取得的采暖补贴和通讯补贴是否缴纳个人所得税?

2006-07-20[来源]个人所得税管理处

问题: 发放给职工个人的采暖补贴和通讯补贴是否计算交纳个人所得税?

答复:职工取得的采暖补贴目前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企业职工取得的通讯补贴应并入取得的当月工薪收入中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员工午餐费计征个人所得税问题?

2010-09-27[来源]个人所得税管理处

问题:工作日由公司向员工提供午餐,费用由公司承担,涉及个人所得税问题吗?如果是将相关补助发放以现金形式发放给员工是否要交纳个人所得税?

答复:工作日由公司向员工提供午餐,费用由公司承担,如果可以确认员工每月的午餐所得,应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扣缴个人所得税。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误餐补助范围确定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5〕82号)个人因公在城区、郊区工作,不能在工作单位或返回就餐的,根据实际误餐顿数,按规定的标准领取的误餐费,不征收个人所得税。除此以外,单位以现金形式发放职工的补助、津贴,应当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差旅费税前扣除的标准是多少?

2006-11-24[来源]企业所得税管理处、票证管理所

问题:

1、大连差旅费有没有标准,无论多少都可以税前列支吗?

2、员工的午餐补助可不可以税前列支?还是在应付福利费列支(单位有专人做饭)?

3、企事业单位往来收据用途有没有要求,可不可以是预收货款等事由?

答复:《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第五十二条规定: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合理的差旅费,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证明资料的,应能够提供证明其真实性的合法凭证,否则,不得在税前扣除。企业差旅费标准应由企业结合具体情况自行确定。

发放给员工的午餐补助应计入企业计税工资总额按计税工资标准计算扣除。如果企业有职工食堂,则食堂的支出应在应付福利费中核算。

根据大地税发[2004]177号文件规定《辽宁省大连市企事业单位收款发票》适用范围: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往来款项使用,但不得用于行政事业性收费。

第四篇: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率是个人所得税税额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比例。个人所得税率是由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的,根据个人的收入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收入达到缴纳标准的公民应尽的义务。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6月30日表决通过了个税法修正案,将个税起征点由现行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适用超额累进税率为3%至45%,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 -“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税起征点是35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3500

扣除标准:个税按35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如果某人的工资收入为5000元,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

3500)×3%—0=45(元)。[1]

—(5000

第五篇:个人所得税

1.个人所得税

1.1 总体概述

1.1.1 功能介绍

扣缴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系统的功能包括:

1.员工信息维护,包括新增员工信息、删除员工信息等; 2.扣缴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 3.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情况查询。

1.1.2 适用范围

1.用于企业代扣缴员工的个人所得税(个体生产经营所得不在该模块申报)。

1.2 员工信息维护

员工信息包括从扣缴义务人处取得所得的所有雇员、非雇员、股东投资者、个人借款者、外籍人员等纳税人的基础信息。

扣缴义务人填报员工信息,是个人所得税法对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的要求。

1.2.1 软件操作

点击“申报缴纳”,再点击“个人所得税”,员工信息维护条目右边点击“办理”,如图:

用户有几种方式可对员工信息进行维护:

第一种:用户可同步上期员工信息,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正,包括添加和修改; 第二种:用户可同步全部员工信息,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正,包括添加和修改; 第三种:用户可直接利用“添加”操作添加员工信息;

第四种:用户可直接利用“导入”功能添加员工信息,必须按照本软件的模版进行填写;

1.2.2 注意事项

1.若员工信息维护下没有任何记录,则无法进行个税申报。必须进行维护,在一段时间内员工信息不变的情况下,维护一次即可,发生变动时再进行维护。

2.根据业务规定,不存在删除业务,若某人不需要报个税,可将该员工设置为离职。3.员工身份证号码必须是有效的18位,15位的身份证已过期。4.员工信息维护也可在申报表的“员工信息维护”模块增删改。

1.3 扣缴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

1.3.1 软件操作

点击“申报缴纳”,再点击“个人所得税”,扣缴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条目右边点击“申报”,如图:

有几种方式可进行操作:

第一种:点击“导入数据”,用户可以通过导入在EXCEL文件填好的申报数据(要按系统提供EXCEL模板填写);

第二种:直接录入员工信息在线填写申报数据; 第三种:导入员工信息在线填写申报数据; 第四种:导入往期的申报数据;

第五种:导入第三方软件生成的dat文件;

数据填写完毕后,点击 “生成报表”生成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汇总申报表,“签名”或“签章”后提交申报。

1.3.2 注意事项

1.蓝色文字为提示性信息,不影响下一步操作,红色文字为强制性信息,必须修正才能下一步操作。2.要在员工人信息维护模块查询得到员工信息后才可以在线申报。

3.申报时,若上次申报存在明细申报不成功的情况,需补录明细后,才可申报本期,补录明细的总金额和汇总金额必须一致,否则系统不允许再次提交。

4.如果明细数据处理不成功,而且还未缴款,可以作废本次申报数据重新申报;如果已经缴款则不能作废申报数据,必须补录完成明细数据再次提交。

5.导入EXCEL模板时,包括员工信息表与申报表,要根据模板提供的格式填写,如果有疑问可以查看excel模板的“填表说明”sheet页。

6.请不要随便修改excel模板的格式,不要删除自己用不到的sheet页。

7.时间、日期格式为:2013-01-01,excel单元格格式为文本格式,不要修改为其他格式。8.尽量避免使用下拉单元格的方式操作excel,以免数据出错,若下拉时要选择“复制单元格”或者按住CTRL键下拉复制,把格式也复制下来。

9.所有的下拉格式在“填表说明”sheet页中都有,如果有疑问请到“填表说明”的sheet页中查找并复制,不要自行填写。

1.4 扣缴个人所得税明细缴款

1.4.1 软件操作

1.4.1.1.1 第一步:查询

若用户按照涉税申报的流程进行了申报但未进行缴纳税款,可在此进行缴纳税款。点击“申报缴纳”,再点击“涉税查询”,已申报情况查询条目右边点击“查询”,如图:

1.4.1.1.2 第二步:缴款

查看缴款列点击对应已申报表“缴款”按钮,执行缴款动作,过程同上,略。

1.4.2 注意事项

下载关于个人所得税的三个具体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个人所得税的三个具体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个人所得税

    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浅谈 摘要 改革开放的实行及不断深化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及不断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收入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个人所得税

    一、2011年 9月1日起调整后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扣除数为3500元。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元)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1500元3%0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500元至4500元10%105全月......

    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10月份纳税申报须知尊敬的扣缴义务人、纳税人:为使您及时、准确地办理10月份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我们特别就申报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整理汇集。请您在办理10月份个人......

    个人所得税

    一、单项选择题1. 个人取得的财产转租收入,属于个人所得税征税对象中的( )。A.偶然所得B.财产转让所得C.其他所得D.财产租赁所得2. 下列各项中,应当按“偶然所得”项目征收个人......

    个人所得税

    特殊规定: 1、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一次取得数月奖金或年终 加薪、劳动分红,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 2、 上述奖金不再减除费用,全额计算缴纳; 3、 中国境内无......

    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制度)国家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国家运用税收这一经济杠杆调节收入分配的有力工具。体现了一个主权国家在其管辖权范围内与居民和非居民......

    个人所得税

    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方法、减除项目、费用标准改革研究 摘要:个人所得税对于我们即将毕业,迈向社会的大学生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与我们以后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个人所得......

    个人所得税

    第六章 所得税制度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了解) 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纳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掌握) 包括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