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标下高中数学“问题教学”模式的探究论文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问题教学”模式的探究
磐安中学 卢章洪
【内容摘要】高中数学新课标中指出:提高学生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 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的是“数学地提出”,可见新课程标准对“问题”的要求更高了。本文试图从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教学的基本内涵,为什么要实施问题教学,实施问题教学的 主要策略等几方面进行阐述。【关键词】新课标 问题教学 探究
高中数学新课标中指出:提高学生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的是“数学地提出”,可见新课程标准对“问题”的要求更高了,问题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是利用系统的步骤,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以增进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本文试图从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教学的基本内涵,为什么要实施问题教学,实施问题教学的主要策略等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我国古代就有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提法,它深刻地揭示了疑、思、学三者的关系;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的第斯多惠有一句至理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近代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从而把问题教学程序化、模式化。当代有的外国学者提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提出问题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是促进思考和学习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多教少问,学生多“接受”少思考,表现为“满堂灌”和“注入式”的教学形式。即使有少部分问题,也仅仅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回答问题,而不是启发式地给学生提供产生问题的情境;或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问题,而不给学生提供自行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机会。因此就有了杨振宁博士的评价“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中国学生不善提问题、不愿提问题”。试想,如果中国的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一批批只知忙于不加思索地接受知识的“书呆子”,那将会是多么可怕的前景。这就产生了当今教育界所强调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而问题教学又是实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主要手段之一。
所谓问题教学,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
2习题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习题教学中,学生往往容易成为解题的机器,教师出示一题,学生思考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一题,我们在习题课教学中,改变模式,教师出示的是一原型题,要求学生通过变化产生尽可能多的新问题。
x2y2例如:新教材高二(上)中有这样一题:在椭圆1上求一点,使它
459与两个焦点的连线互相垂直。
x2y2引申1: 椭圆1的焦点为Fl、F2,点P为其上动点,当F1PF2为钝459角时,点P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x2y2引申2:若在椭圆221(a>b>0)上存在一点P,使得F1PF290,则
abb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ax2y2引申3:已知椭圆221(a>b>0),F1、F2是两个焦点,对于给定的角
ab0,探求在椭圆上存在点P,使得F1PF2的条件。
上面由原型题引申出来的3道题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完全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分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共同探讨,让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有效性。
(二)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在问题教学中,学生感到最困难的是不知道从哪里着手来提问题,因此问题的数量和质量均不高。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让学生逐渐掌握提问的技巧是问题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我在教学实践中用以下的方法来提高学生提问能力。
(1)引导学生对数学基本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提问,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围绕数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提出下列一些问题:定义,概念是怎样引入(产生)的?它的关键是什么?定理的逆命题、否命题是否成立?公式、法则能否反用、变用?定义、概念、定理、公式在解题中的作用是什么?围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归纳这一节、这一章有哪些主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定理证明中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的解决问题时是如何应用的?
(2)习题教学通过问题变式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根据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提问:已知
A B
L
l
略解:(1)B作BC⊥a,且使BC = m;
(2)连接AC交b于P;
(3)过点P作PQ⊥a,垂足为点Q,那么PQ就是桥所在的位置。其实还可以启发学生去总结:若求直线上一动点到直线外两定点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要把这两个定点转化到直线的异侧;若求直线上一动点到直线外两定点的距离之差(绝对值)的最大值,要把这两个定点转化到直线的同侧。
(三)师生共同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教学的阶段性目的是学生能自主地解决各种数学问题,那么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如何展开的?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笔者下面以《等比数列》的教学为例来说明,数学问题解决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1)感觉到问题的存在,即让学生感到有某种解决的需要 师:(1)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2)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你如果能将一张报纸对折50次,我就能顺着它在今天晚上爬上月球。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两个实例所包涵的数学问题。
1111生:(1)由尺的长度得到数列:,, „n„
2482(2)由报纸的层数得到数列:2,4,8,„,2,„ 问:以上数列是等差数列吗?它们有何特点?
(2)明确问题的各个方面
学生受到困难或令人困惑的问题环境后,需要探寻其他信息,以明确问题之所在。例如在上面得到的两个新数列后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发现数列的本质,明确此新数列的研究与等差数列的研究存在着相似性。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习的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前n项和的公式及其重要性质。问:那么,你认为从哪几个方面研究这个新的数列?
(3)探求问题解决的方法
第二篇: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小议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小议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行,高中数学新教材已诞生并试用了几年。它的编排体系、富有弹性的结构、从实际问题引入等特点非常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也适合一线教师的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文从三大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
高中数学新教材已经试用了几年并取得了最初的认可,但在高考选拔制度未改变的情况下,仍有一些教师无视新教材的变化,教学方法上没有作相应的调整,还是按照自己多年归纳、总结好了的知识体系进行讲授,与当今提倡的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背道而驰。那么,如何科学、合理、正确地使用新教材,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经过近几年的实践,现将心得总结如下:
一、变动内容与主导思想
高中数学新课改增删了许多内容,如增加了平面向量、线性规划、空间向量、概率与统计、数列与函数的极限、导数与微分、算法等;删除了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反三角函数、参数方程与极坐标,弱化了立体几何中的公理体系。这些内容的变动有助于扩大学生的数学视野,开发其数学思维能力,它的主导思想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去发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高中数学知识点的增删更换反映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用数学与应用型数学占据重要的位置。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成为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数学建模”“数学探究”的学习是学生有效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新课改体现新理念
本套新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个体发展,所以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中,全盘考虑,关注每一个学生,力求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想更好地运用新教材必须要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把重点培养部分学生变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高中数学教学一定要树立个性化的思维,关注每一个学生,使数学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我们要使绝大多数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还要使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能够找到满足其需要和层次的个性化素材。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也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而不断地深化。在教学中,我们提倡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学生的师生关系状况。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我们要力求营造一个和谐的积极奋进的学习氛围,教师的教学目标是组织学生善于发现、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教师是数学学习的引导者,要事先设计好学习方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活动紧紧围绕教师设计的方案进行。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能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数学新理念,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总之,数学学习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的过程,是教师适应新课程、新教法的过程,也是学生开拓新理念新思维的过程。
三、数学新课改锻炼数学新思维
问题教学是数学学习的关键。它可以引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其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大量存在,感受到发现数学问题与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性。这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问题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新思维。数学教学要以问题为核心。因此,问题情境的设置就构成了数学教学课程资源的根本要素。数学模型是中学数学的问题情境的典型表征形态。如果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创意和亮点,但是结果错误了的时候,教师应淡化其错误的结果,而应对其创意和亮点给予积极的评价。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积极鼓励并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真实世界,从而取得知识经验,在参与投入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这样做可以使学生通过对真实世界的多重感觉增进对数学的思考、理解和符号把握的能力,也可以在参与投入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独立思考的态度。此外,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思维方式的个性化和多样性,鼓励他们主动地学习,培养和发展其创新
用心爱心专心 1
意识,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样化地解决问题,提倡学生合作交流。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不应只是停留在观念上,而应该落到实处。我们要把握教材的变动内容与主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新理念、新教法,锻炼学生的数学新思维,从而真正地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数学爱好者。
用心爱心 专心 2
第三篇: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虚拟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虚拟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
【摘要】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与MM教育方式加以整合,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辅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学生认知工具,构筑数字化学习资源,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被动接受式学习真正转变为自主探究学习、有意义学习和合作学习,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中数学虚拟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创设情境——确定主题——虚拟实验——提出猜想——验证猜想——成果交流”,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MM教育方式,课程整合,虚拟实验探究式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论文编号】1009—8097(2003)03—0091—04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认为,数学有两个侧面,它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系统演绎科学;但在创造过程中的数学,却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其创造过程和其它知识一样,在证明一个定理之前,你得先猜其内容,再猜其证明思路。得先把观测结果加以综合、类比,你得一次次地尝试。数学家的创造性工作成果是论证推理,即证明,但这证明是通过合情推理,通过猜想发现的。为此,他提出数学教学(及相应的数学学习)三原则: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则:学习任何东西的最佳途径是靠自己去发现,教师只应起助产士的作用。
最佳动机原则: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促使学生产生最佳动机(即学生对所学材料感到有趣,并在学习活动中找到乐趣)。如引导学生在解题前猜测结果,说明内容的重大,奇妙的背景等。
阶段序进原则:通过行动和感受的探索阶段,进入术语、定义、符号、证明等的形式化阶段,以及把所学的材料消化吸收到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整个精神世界中的同化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做一些带有挑战性的题目,一些具有丰富背景并值得深入研究的题目,一些能从中品味到科学家工作的题目[1]。
拟定中的教育部《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2]。然而,传统高中数学教学片面强调数学的严谨性、逻辑推理的形式化,教师通常是沿着“定义--假设--定理--证明--推论”这么一条演绎的道路进行的。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培养是无能为力的。我们认为最好的策略是运用构筑的现代信息技术与MM教育方式整合教学平台系统,用电脑模拟数学发现的历程,使用计算机进行数学实验,通过电脑证明数学定理、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上述各种能力。
一、现代数学虚拟实验的涵义
现代数学虚拟实验是指教师根据数学思想发展脉络,以计算机数学软件的应用为平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实验环境,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设计系列问题增加辅助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试验,探索数学定理的证明、数学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建构过程。
二、MM教育方式
数学方法论(Mathematicalmethodology)教育方式(简称MM方式)就是:教师在数学教学全过程中,充分发挥数学教育的两个功能,自觉地遵循两条基本原则,瞄准三项具体目标,恰当地操作8个变量(运用八项教学措施),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教学全过程”:班级重组、学法培训、备课、上课、辅导、作业处理、学习评价、课外活动指导;
“两个功能”:技术教育功能、文化教育功能;
“两条基本原则”:既教证明,又教猜想原则和教学、学习、研究(发现)同步协调原则; “三项具体目标”:引导学生自我增进一般科学素养,自我提高社会文化修养,自我形成和发展数学品质;
“八个变量”:数学返璞归真教育,数学审美教育,数学发现法教育,数学家人品教育,数学史志教育,演绎推理教学,合情推理教学和解题方法的教学[3]。
三、构建信息技术的高中数学虚拟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虚拟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概括为六个
环节:创设情境、确定主题、虚拟实验、提出猜想、验证猜想、成果交流。其教学流程图如下:
图1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数学虚拟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流程图
四、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数学虚拟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特征
笔者以高二年级下学期一节数学实验课“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为例阐述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数学虚拟实验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特征。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二册(下A)第九章“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第四节“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第四部分(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正确地表达定理,初步掌握运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证空间两直线垂直的思考方法;(.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高中数学虚拟实验,体验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探索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猜想能力、合情推理能力、论证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发展目标)通过“虚拟实验、提出猜想、验证猜想”等环节,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严密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个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直觉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 2 力。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内容和实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准确地把握“空间三线”垂直关系实质及在非水平放置的平面上运用三垂线定理则是本节课教学难点。
1、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在学生动手实验之前,给学生提供新的学习准备,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情境中,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与新学习的内容之间发生冲突,学习者在心理上产生学习需要。创设情境是数学虚拟实验教学过程中的第一环节,它是实施其他环节的首要条件。创设情境的方式主要有“创设真实性情境”、“创设问题性情境”、“创设虚拟性情境”等。创设合适的情境应该具备两个基本条件:要有可行性;要有一定难度。本环节所用
教师通过计算机演示图2所示课件,创设一种虚拟性情境,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 如图2,AO是PO在平面α内的射影,a⊥AO,CD⊥AO。
2、确定主题
教师创设了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于是教师一边再次演示课件1,一边与学生共同确定本节课的主题:如何判断空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3、虚拟实验
虚拟实验是指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实验要求,亲自用电脑完成相应的实验,努力去发现与所研究问题相关的一些数据中反映出的规律性,对实验结果做出清楚的描述。它是整个数学实验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它是在第一环节所创设的情境和第二环节确定主题中展开的,对这两个环节与第四环节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我们构筑的现代信息技术与MM教育方式整合教学平台系统(如几何画板)进行自主探究或协作探究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发现:(1)CD⊥AO,但CD与PO不垂直;(2)a⊥AO,且a⊥PO。为什么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原因何在?
4、提出猜想
提出猜想是指学生在理解了学习课题后,通过实物模型、虚拟模型、直观观察、实验分析、数学灵感等各种途径和方式,根据已有的信息或新得到的信息,提出解决课题的假说。本环节整个数学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数学实验的高潮阶段,它是学生在虚拟实验环节中产生的,是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规律提出的,是数学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过程。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或协作学习,对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找到了两者的本质区别,即a在平面α内,而CD却不在平面α内。然后,学生大胆地提出猜想:“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就和这条斜线垂直。”
5、验证猜想
验证猜想是指在提出猜想之后,通过传统实验、虚拟实验、演绎推理等方法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或通过举出反例的方法来否定猜想。这是数学实验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我们获得正确结 3 论的关键步骤,是对实验成功与否的判断。验证猜想的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求实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的过程。
已知:如图2,PA、PO分别是平面α的垂线和斜线,AO是PO在α上的射影,aÌα,a⊥AO,求证:a⊥PO。
教师:(引导完成分析和证明)我们证明空间两直线垂直常用的方法是怎样的? 学生:证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所在的平面
教师:对,根据图3的特征,要证a⊥PO,是证a垂直于PO所在的某一平面,还是证PO⊥a所在的某一平面好? 学生:应该证a垂直于PO所在的某一平面.教师:怎样叙述? 学生:证明(略)
教师指导学生剖析定理,分析定理中的关键字词,计算机闪烁相应字词及相应的图形,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定理,加深印象。在定理证明完毕,提问:若将已知条件“a⊥AO”与结论“a⊥PO”互换,结论成立吗?电脑动态显示“a⊥AO”与“a⊥PO”语句的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探索问题的能力。
教师强调定理与逆定理的一致性,分析定理中的元素与用途。通过电脑动态显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两个定理的理解。
6、成果交流
成果交流是指学生将实验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通过BBS论坛、在线讨论、举行论文答辩等方式进行师生之间、人机之间、学生之间等多种形式的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碰撞,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如举行论文答辩,各小组推荐1人和教师组成“专家评议组”,通过抽签决定答辩的顺序,各小组在答辩前将小论文上传到服务器中指定位置。答辩时,先由答辩者在规定的时间内介绍本组的工作(包括如何选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如何克服困难、如何合作等),再由答辩者回答“专家”或听众就其工作的提问。举行论文答辩后,由“专家评议组”进行评比,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成功参与奖等四个层次进行奖励。让每一个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让每个学生体验科研成功的喜悦,发展对社会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培养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等。
教师启发学生从以下五方面(还可以从其它方面)对本节课的主题——“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做更深入的研究:
(1)三垂线定理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2)使用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应注意些什么?
(3)如果将定理中“在平面内”的条件去掉,结论仍然成立吗?(4)三垂线定理包含几种垂直关系?
(5)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之间有何联系?
教师要求学生将研究成果上传到指定的公告栏——“BBS论坛”,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在线讨论。最后,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研究小组,每组4—6人,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由教师指定,让学生在课后搜集有关资料,对该课题作进一步的探究,要求每个小组撰写一份有关的实验报告或研究报告,适时举行论文答辩会。
实践证明,数学实验的引入,尤其是计算机参与下的数学虚拟实验室的引入,给我们的数学课注入了许多活力,更能给予学生一个“完整的数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可大大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索和创造的欲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自己动手实验、观察发现、猜想验证、合情推理、动脑设计等的亲身经历。因此,数学实验是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去发现、建构新知识的。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挖掘实验环境,特别是利用《几何画板》、“Z+Z智能知识平台”、“图形计算器”等这样的优秀软件平台为学 4 生创设进行数学实验的良好环境,是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 参考文献
[1]波利亚著《数学的发现》第一卷[M],欧阳绛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年。[2]《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制订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框架设想[J],“数学教学”,2002年第2期,(1)。
[3]杨世明,周春荔,徐沥泉:MM教育方式理论与实践[M],香港新闻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MathematicsFictitiousExperimentProbingintoTypeTeachingModeofHighSchool LUOKui-min(JiangxiProvinceLepingMiddleSchool,Leping333300,China)[Contentsummary]Breakthroughthetraditionalclassroominstructionmode,combinethemoderninformationtechnologyandMMeducationalway,Informationtechnologyteachandcomplementasteachertool,emotionencouragetoolandstudentcognitivetool,Constructdigitalchemistrypractiseresource,realizechangetostudyway,frompersonwhoacceptstudyandchangeintoandprobeintoandstudy,notmeaningfultolearnandcooperateinandlearnindependentlyreallypassively,Structureandmeetquality-orientededucation,Relymainlyonstudent,taketeacherastheleadingfactor,probeintothemathematicsfictitiousexperimentprobingintotypeteachingmodeofhighschoolbasedonmoderninformationtechnologyofthethreadindependentlywithstudents:“Foundthesituation--Fixthemes--Fictitiousexperiment--Proposeguessing--Provethatguesses--Theachievementisexchanged”,inordertotrainstudents'mathematicsinnovativeconsciousness,initiativespirit,innovationabilityandabilitytosolvepracticalproblembetter.[Keyword]Informationtechnology,MMeducationalway,Thecourseiscombined,Fictitiousexperimentprobingintotype
第四篇: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模式探究
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模式探究
岷县一中
包宏伟
【摘要】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供我们借鉴,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明显,两极分化严重,“分层教学”是解决这种差异,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从教学实际出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实施分层,适应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求,为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新的活力,为培养信息技术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分层教学模式
模式分析
【正
文】
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仍有一些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还在影响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致使课堂教学沉闷、学生缺乏生气与乐趣,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2、由于信息技术课受到各学校条件及家庭条件的限制,使得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及操作水平差异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的授课带来了不少困难。
3、目前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大多数以课堂实践操作为主,由于学生先前所掌握的知识及操作水平参差不齐,接受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也各有异同,所以导致学生在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无疑给教师对于课堂任务的设计及课堂纪律控制方面增加了难度。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些都是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分层教学基本模式
分层教学理论的实施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具体落实到教师的备课、辅导、作业的布置、讲评、测试和学生的预习、接受知识、复习和对教学情况的反馈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必须以分层教学理论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本人借鉴其他学科的分层教学经验,结合信息技术课堂实际,本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尝试了以下的基本教学模式:
第一,学生分层。要确定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的现状和学生对计算机操作水平的熟练程度。一般我们分为三个层次, A层:学生基础差,对电脑没兴趣,接受和学习能力也比较差;B层:接触过电脑,有一定基础,接受能力较好,能基本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C层:基础比较好,接受和学习能力强,学习兴趣浓厚。在教学中要充分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给每个层次的学生的任务要难易适中。其中,第一层的学生属于计算机操作水平差的一组,第二层的学生属于操作水平一般的一组,第三层的学生则属于操作水平比较熟练的一组。这样,就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掌握,可以布置不同的、有针对性的任务进行练习并进行指导。
第二,教学目标分层。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既要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又允许学有余力的同学超过课程要求去自主学习。对特长生来说在掌握课本知识后,应巧妙设计,更大的发挥他们的特长及个性,最大程度的提高他们信息技术的能力;普通生要让他们完全掌握基本知识,完成作业,并逐渐缩小与特长生间的差距;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打好基础。
第三,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分层。课本中的例题起着对概念的应用、解题规范化的示范作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但是层次性不强,内涵有限。教师应熟悉教材前后联系,掌握每个概念、例题所处的地位,对概念例题恰如其分进行分层,有的适可而止,有的加以铺垫与引申,形成便式习题组或例题组,以供不同层次学生选用。
第四,教学评价分层。由于采用了分层教学和分层测验,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不同,为了有效的反映出学生在原有知识点上的进步,必须进行分层评价。如果再以一张试卷的分数来评价学生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效,势必会造成不公平现象,并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果也反映不出学生实际的掌握水平以及提高的幅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他们的评价也应该不同。分层检查学习效果,可以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的学习向更高一层迈进。通过评价对少数不能达到目标的学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帮助排除障碍,不使问题积累。通过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优势,及时调整。
四、对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进一步思考
信息技术课堂分层教学模式有很多优越性,但也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首先是学生分层较难。信息技术教师所任教的班级数较多,但与每个班级学生的接触时间较少,每个班级之间学生存在的差异性程度又有一定的不同,这就给有效落实学生分层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其次是课堂调控较难。同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差异程度也有所不同,而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控制,使各层学生互相激励、启发,而不是互相干扰,其难度较大。再次是备课难度大。对同一教学内容,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目标,编制不同的练习,又要处理好各层习题与各层学生之间的关系,工作量非常大,且难度较大。所以这种分层教学模式对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给广泛推广增加了难度。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有效的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分层教学模式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造了更好的环境,任务设置的合理、得当,能使学生主动地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潜能规划设计自己的学习,可以从更深层次上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潜心做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王锦生.分层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四川教育学院学报.第22卷 第4期. [2] 于宏,宋延敏.分层教学中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及教学策略.当代教育科学,2004(6). [3] 周卫东,靳艳琳.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课上的应用.中小学电教, 2005(3).
联系人:包宏伟
联系电话:***
第五篇:浅析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
浅析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
摘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要尽可能地使学生对于一个问题做到观察、猜测、推理、实验、验证以及交流等,这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所以说,教师就一定要树立起新理念,理解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一些理念并运用到实际当中,对于一些旧理念积极进行改进,不断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建立起全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
关键词:教师 学生 新课标 数学教学
引言:对于一名数学老师来说,要积极的运用《数学课程标准》当中所提出的相关理念,把这些新观念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不断的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自身教学水平,迅速的根据教学形势转变教学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笔者也是在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数学教学方法,不断的总结自己之前的教学经验,借鉴一些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来丰富自身,与学生一起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以下就是笔者对于在目前新课标之下进行相关的数学教学的思考。一 中学数学教学要与实际相结合
对于数学的教学工作来说,不能只是在理论上的阐述,要付诸实际行动,同时也要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方法的推广。
就目前来看,在数学教学工作当中还是有一定问题的,一方面,使我们教师的原因,教师在课程上讲述的内容比较狭隘、陈旧,对于学生的关注不高,只是一味的讲,不考虑学生是否理解,是否掌握;另一方面就是学生的原因,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对于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对于问题缺相应的自主思考,不能够自主进行探索,一味的听老师的传授,不会积极动脑寻找别的解决办法,对于相关知识不能够数来年的运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面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很难去培养我们学生创新精神,探索精神以及思考能力。
其实,对于学生的数学教学,不能单单的进行概念、公式以及定理的讲授,而更应该是让我们的学生自己主动的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来解决问题,进一步退出相关的公式、定理等。因此,对于目前数学教学工作进行改 革是非常必要的。在课改下,我们使用的新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基础性、普及性以及发展相统一
新教材体现了一种基础性、普及性以及发展性的特点,主要是让我们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最为基础的数学知识,使我们的全体学生都可得到提高。(2)与实际相结合
新教材更加注重与实际相结合,在素材选取之时,更加多的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反映的都是一些现实的问题,充分的体现了人的社会现实性,在真正的意义上做到了数学学习内容的现代化。(3)尊重差异
新教材在很大程度上面尊重了人的个体差异,更加注重的是在让全体学生对于基础数学知识掌握良好的情况下,对于那些比较优秀的学生提高一些选学的内容,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能力,满足不同的学生的相关需求。(4)增加开放试题
在进行新教材的编写过程当中,更多的加入了一些比较开放式的试题,不断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探索,自主分析,自主解决的能力,能够让我们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得到提高,同时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 高中数学教学中要进行教学评价
教师使学生学习的一个引导者,不断引导我们学生更好地发展,所以说教师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断地推动学生的发展。同时,我们应当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相关的评价,以便促进教师及时发现自身不足之处,积极改进,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断进行教学创新。2.1树立新的评价理念
我们应当树立起全新的评价理念,教师对于相关的教学工作要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价,主要是以下三方面:(1)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一定的差异性的,所以说对于学生教学是不能一视同仁,要分开进行。首先要使得全体同学对于基础知识掌握,这是最为基础的,其次就是对于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可以加强训练,丰富知识;而对于一些学习2 能力比较弱的,这就需要不断的让他们进行基础知识的练习,不断进行巩固。(2)对学生要多角度考评
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多角度进行思考,不能仅仅纠结于一方面,只有多角度,多方位进行思考,才可能看到不一样的天地。(3)老师教学中要投入真感情
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应当投入真感情,只有真心实意的对待学生,不断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才可以看到学生取得的成就,才可以是的教学工作更好地进行下去。
2.2 教学中明确新评价的特点
目前新课标之下新评价的主要特点就是:(1)面向大众。进行相关的教学评价是面向大众的,适合于我们每一学生的,评价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评价的方式也是比较丰富的,要求也是多层次的。(2)承认差异。进行相关评价就是为了能够比较全面的了解我们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情况,不断的激励学生的学习以及改进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并不能朝一个目标去看齐,要使得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3)尊重个体。我们进行评价的主体并不仅仅是局限于是教师,也应当包括学生在内,只有这样作才可以被学生认可,我们的评价才会有意义。2.3 中学教学中实施新评价
对于评价的实施我们应当要注重参与,重视个人的成长经历,强调过程,逐步形成评价。要不断重视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长信精神,逐步形成评价体系。
强调过程,突出形成性评价。要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就必须重视数学教育的过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感受,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突出学生知识形成、思维形成、情感态度形成的过程,强调形成性评价。三 结论
总之,对于新课标的实施,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去探索创新,不断提升自我能力。课堂教学最需要的就是创新精神,要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进行本质上的转变,不断进行探索,但也要结合实际情况,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就需要不断坚持人文精神,要不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3 神,不断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推动新课标的实施,不断的促进课堂的教学进步。
参考文献
【1】卢亚东;;新课标下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思考[J];华章;2011年18期 【2】苏新春;;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11年53期 【3】卢青茵;;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中整体成绩提升策略的运用[J];成功(教育);2011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