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幼儿教师资格 证模拟考试(附答案)
简述幼儿教育的意义?
新时期幼儿园教育双重任务的特点
1、为幼儿身心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为家长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
3、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要求幼儿园具有更高的教育质量
夸美纽斯(捷克)
“教育史上的哥白尼”“现代教育之父”
第一个专门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深刻认识并有系统论述
(一)教育必须从幼年开始,并且应当适应自然
(二)母育学校
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幼儿教育的专著,集中体现了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学前教育应当在家庭中由母亲进行简单的实务课程
洛克(英国)著作《教育漫话》
(一)提出了“白板说”
(二)提倡“绅士教育”
教育的目的培养绅士(有德行、有学问、有能力、有礼貌)
(三)论幼儿体育(基础)
(四)论幼儿德育(核心)
(五)论幼儿智育(辅助)卢梭(法国)
代表作《爱弥儿》:强调通过个人经验爱学习
(一)论自然教育
要顺应婴幼儿身心自然发展的特点进行教育
1、教育的三个来源:自然、人、事物
2、教育遵循自然
3、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二)论教育年龄分期
(三)论幼儿教育的方法
1、给与行动的自由
2、合理的养护锻炼
3、注意语言教育
4、感觉教育
5、重视模仿
裴斯泰罗齐(瑞士)
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
(一)主要思想:提倡爱的教育
(二)提出要素(数、形、词)教育理论,使教育过程心理化 福禄贝尔(幼儿园教育之父)19世纪中叶,福禄贝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幼儿教育理论形成独立的教育体系,幼儿园教育也成为教育中的一个独立的领域
1、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
2、游戏理论(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恩物”)
3、协调原理
4、亲子教育
蒙台梭利
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设“儿童之家“开创蒙台梭利教学法
(一)幼儿自我学习法则
(二)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
(三)教师的作用(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
(四)幼儿的自由和作业的组织相结合的原则
(五)重视感觉教育
杜威
(一)杜威的儿童观
1、重视儿童的本能
2、儿童具有自我生长的能力
3、儿童与成人在心理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二)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1、教育即生长
2、教育即生活
3、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三)杜威的教育原则
1、儿童中心论
2、从做中学
陶行知
1、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中国第一所农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儿园)
2、重视幼儿教育
3、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4、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做事核心)
5、解放幼儿的创造力
陈鹤琴
称号:中国幼教之父
中国的福禄贝尔: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 鼓楼幼稚园:创建了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省实验幼稚师范学校
(一)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幼儿教育,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
(二)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 三大目标:(1)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3)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
1、教育观---主动全新
2、教育目标----现代中国人
3、教育方法---做
4、教育内容---大自然大社会
(三)幼儿园课程理论
1、课程的中心:环境(自然、社会)
2、课程的结构:五指活动
3、课程的实施:整个教学法
(四)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幼儿教育的特点? 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生活化
2、游戏化
3、活动性
4、潜在性 5启蒙性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1、独立自主性原则 在幼儿教育中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幼儿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绝包办代替,同时教师也要让幼儿认识到独立自主的重要性
2、发展适宜性原则
3、保教结合原则 良好的工作伙伴与师生关系是实现保教合一的前提
4、综合性原则
5、活动性原则
6、其他原则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环境育人原则、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一日活动中的各种活动不可偏废;各种活动必须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教育引导发展原则(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儿童;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应难度递增;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因材施教;多样化和纵向的教育评价)
怎样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性? 独立自主性教育应注意那些问题?
(一)教育在幼儿独立自主性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给幼儿提供多种机会,让他们把幼儿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三)教师要做到身体力行,同时也要有颗包容的心 你怎样理解发展适宜性课程?
(一)发展适宜性概念
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能够考虑同一组幼儿不同年龄和不同个体的不同需要、兴趣和发展水平,而为其提供相应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活动
1、发展适应性课程应该是综合性的
2、发展适宜性课程建立在教师对幼儿充分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
3、发展适宜性课程是一个互动学习的过程
4、发展适宜性课程应该是具体的、真实的、与日常生活相关联的
(二)发展适宜性的教师与幼儿互动作用
1、教师要对幼儿的需要、兴趣和渴望做出快速且直接的反应
2、教师应该幼儿提供足够的多种多样的交流机会
3、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和鼓励以促进幼儿成功完成各种任务
4、教师应促进幼儿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发展
怎样实施发展适宜性课程?实施发展适宜性课程应注意那些事项?
1、发展适宜性课程应为幼儿提供范围更宽广的发展兴趣和能力
2、课程随着活动的深入和发展的继续而增加难度、挑战性和复杂性,以促进幼儿潜能的全面发展
3、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多样化的、没有特别偏好的、尊重多元文化的课程
怎样理解幼儿教育中的综合性原则?
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我们在为幼儿设计课程时,必须从幼儿全面发展角度来看,其中包括了重视健全人格的发展,以及生理、心理、社会能力、情感、语言、艺术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教育目的与教育内容的综合性
(一)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二)分科教学的内在综合性
二、教育手段的综合性
(一)教师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要运用综合性的教育手段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
(三)教室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要做到一幼儿为中心,以幼儿的兴趣所在为出发点,来选择自己的教育手段 在教育活动中怎样实施活动性原则?
(一)提供活动的机会和环境
1、鼓励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活动多样化活动不是装饰品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环节有哪些?(1)幼儿园班级工作计划的制定(2)幼儿园班级工作的组织与实施(3)幼儿园班级工作的检查与计划调整(4)幼儿园班级工作的总结与评估
幼儿园健康领域的目标?健康领域指导要点? 目标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指导要点
3.(1)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2)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3)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开展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和训练
(4)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的目标及指导要点? 目标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指导要点
(1)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关键是创设一个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2)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3)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性化的特点,教师对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4)对有语言障碍的幼儿要给予特别关注,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地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幼儿园社会领域的目标及指导要点? 目标
(1)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是,不怕困难,有责任感(5)爱父母长辈、老师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指导要点
(1)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2)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3)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幼儿园科学领域的目标及指导要点? 目标
(1)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指导要点
(1)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2)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3)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应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
幼儿园艺术领域的目标及指导要点? 目标(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指导要点
(1)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2)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
(3)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的表现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主要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幼儿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怎样选择适合幼儿的教育活动内容?(1)既适合幼儿现有水平,又有一定挑战性(2)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3)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估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2)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
(3)在日常生活中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平时观察所获得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
(4)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比较
(5)以发展的眼观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又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
请问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教育意义是什么?(1)保护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2)有利于幼儿心里的健康发展(3)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4)促进幼儿的学习
(5)是全面完成幼儿园教育任务的保证
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的策略?如何安排幼儿园一日生活?
(1)把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列入教育计划,保证幼儿身心得到全面的、充分的、主动的发展(2)要制定一日生活常规
(3)要把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和分散的个体活动结合起来(4)自由与纪律的关系(5)要面向全体幼儿(6)保教结合、教养并重
幼儿园生活常规训练的重要性?生活常规的意义?(1)培养幼儿的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学习在集体中生活(3)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维持班级秩序(4)增强幼儿的安全感,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常规养成的策略有哪些?(1)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
(2)引导幼儿加你自信,鼓励幼儿主动发展
(3)规范行为,为幼儿树立榜样,促进幼儿养成自觉的行为习惯(4)与家长沟通,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幼儿的一致性(5)给幼儿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
幼儿生活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怎样组织和指导幼儿的生活活动?(1)从实际出发,建立合理的生活常规
(2)在生活活动中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3)日常生活活动是施教的机会
(4)日常生活活动中的保育和教育,需要保育员和教育员的默契配合
教师在户外体育运动中如何保障幼儿安全?教师组织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时应注意幼儿安全
(1)当幼儿玩大型体育器具时,老师要站在旁边注意保护(2)儿童玩投掷游戏和奔跑游戏时要时刻提醒,以免发生碰撞(3)儿童情绪激动或注意力分散时,要及时调节(4)对个别身体弱或病后初愈儿童,教师更应多加照顾
幼儿安全教育的实施:
1、制度的保证
2、日常的防范 3透
幼儿安全教育的任务?
(1)帮助幼儿树立有关安全的意识(2)引导幼儿学习必要的安全常识(3)培养幼儿良好的安全习惯(4)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
(一)准备环境
1、让环境蕴含目标
2、增加幼儿兴趣
3、增强幼儿的参与意识
(二)控制环境
1、诱导幼儿进入环境
2、帮助幼儿开展活动
3、指导幼儿解决困难
4、帮助幼儿结束活动
(三)调整环境 活动区的功能?、活动渗(1)适应个别差异(2)引发学习动机(3)培养多种能力(4)互动学习(5)个别化学习(6)动态平衡课程(7)便于教师观察评价 创设活动区时应注意的问题?(1)要向幼儿介绍每个活动区的用途
(2)让幼儿有充分的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区(3)允许幼儿在活动区中主动、自由的活动(4)教师要有目的的做观察和记录(5)建立必要的规则
教师的态度、言行在幼儿心理环境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幼儿教师的观念、态度、言行是影响幼儿心理环境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2)如果教师有正确的教育观,态度、言行得当,就可以敏锐的发现幼儿的各种需要,协助各方面的因素,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
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怎样创设幼儿园心理环境?
(1)教师要热爱幼儿、尊重幼儿、了解幼儿,与幼儿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2)教师之间要真诚相待、友好合作,为幼儿做好榜样(3)教育幼儿要有爱、互助
(4)重视幼儿园文化建设,帮助建设良好的幼儿心理环境
造成幼儿园与小学不衔接的原因有哪些?
1、幼儿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教育特点(1)主导活动方面: 游戏----上课(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宽松-----紧张(3)师生关系:密切----接触少
(4)环境设置的选择与布置:丰富----简单(5)社会及成人对幼儿的要求及期望:低----高
2、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规律
两所教育机构都比较重视阶段性。而忽视阶段之间的过渡,这是造成幼儿园与小学不衔接的根本原因
请根据幼儿园教育特点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论述幼儿园教育为什么不能小学化?
简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主要区别? 幼小衔接的意义?
(1)是学前儿童身心健康的需要(2)是儿童入学适应不良现状的实践要求(3)是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4)符合世界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潮流 幼小衔接工作的策略?
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1)培养幼儿的主动性(2)培养幼儿的适应性(3)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3、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3)发展思维和基础能力
论述幼儿园为什么要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应该做哪些准备?
第二篇:幼儿教师资格证简答题
一、简述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趋势? 答:
1、学前教育理论的深化和多样化
2、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整合化和多元化
3、学前教育机构类型的多样化和社区化
4、学前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和国际化
二、幼儿喜欢什么样的环境? 答:
1、熟悉的环境
2、富有新意的环境
3、引发活动欲望的动态环境
三、幼儿言语能力的培养措施?
答:
1、创造条件,让学前儿童有充分交往与活动的机会
2、帮助幼儿扩大眼界、丰富生活、增加词汇
3、加强对学前儿童言语的训练
4、成人语言规范的榜样作用
四、如何培养幼儿想象力?
答:
1、丰富儿童的表象,发展儿童的语言表现力
2、在文学艺术等活动中,创造儿童想像发展的条件
3、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儿童大胆想象。
4,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儿童想象力
5、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引导儿童进行想象
6、引导儿童的想象符合客观规律
五、为什么在进餐时,不能处理幼儿行为上的问题?
答:进餐的时候教导小孩多半会影响他们的情绪,进而影响食欲,次数多了小孩会有条件反射,认为吃饭就是上思想课,就不想吃饭。
六、幼儿观察力发展的特点(特征)及其培养方法?
答:特点: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化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式,是人获得感性认识的主动积极的活动形式,主要表现在1、观察的目的性不断加强,2、观察的持续性断延长,3、观察的细致性不断增加
4、观察的概括性提高。
培养方法:帮助学前儿童明确观察目的、任务,激发和培养学前儿童观察的兴趣,交给学前儿童观察的方法,训练儿童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七、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那些专业素质?
答:
1、文化素养和学科素养,包括: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包括: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机智。
3、职业道德素养,包括忠于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八、幼儿教师应该具备那些方的技能素质? 答:
1、敏锐的观察力
2、恰当的应答能力
3、深刻的反思能力
4、创造支持环境的能力
5、有力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九、3岁儿童的教育要领是什么? 答:
1、用多种手段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
2、为儿童交往能力的发展创造条件
3、培养儿童自理能力和良好的习惯
4、正确对待儿童的要求。
十、幼儿的注意发展呈现哪些基本特征? 答:
1、无意注意占优势
2、有意注意逐步形成和发展
3、注意广度逐渐扩大
4、注意的稳定性较差
5、注意的转移较慢,灵活性低
6、主义的分配能力较差。
十一、同伴关系在儿童发展中具有什么功能? 答:
1、同伴关系给予儿童安全感和归属感
2、同伴是强化物
3、同伴是儿童行为的范型
4、同伴能帮助儿童去自我中心
5、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6、同伴交往可以促进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
十二、婴幼儿运动系统的保健特 点有哪些?
答
1、加强营养,适度运动、多晒太阳,为骨的生长发育提供足够的养料。
2、教育幼儿养成健美的姿态,活动和运动时要双肩双臂均衡用力
3、不要让幼儿提伶重物
4、跳高跳远区设立沙坑,不要让幼儿从高处往硬地上跳
5、防止猛力牵拉幼儿手臂,预防牵拉肘
6、幼儿运动时要及时休息,对于幼儿的精细动作不能要求过高。
十三、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答:
1、教学目的和任务
2、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
3、每节课的重点难点
4、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5、教师的自身素养
二十四、制定幼儿元课程目标的原则是什么?
答:全面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时代性原则、补偿性原则、适度性原则
十四、如何有效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 答:
1、丰富幼儿的知识体验
2、提供游戏材料,引发幼儿游戏
3、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
4、帮助幼儿学会扮演和 分配角色
5、在游戏中善于观查幼儿表现,适时地教育
6、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促进游戏情节发展
7、使幼儿愉快的结束游戏。
十五、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社 会因素,在教学中如何控制和减 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答:影响因素:
1、不当的惩罚
2、、暴力影视媒介
3、不加约束产生的强化
4、挫折
控制措施:
1、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
2、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
3、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
十六、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思想观念素质? 答:
1、较高的思想觉悟
2、良好的道德品质
3、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4、崇高的敬业精神
5、开拓创新精神
6、正确的教育观。
十七、5-6岁儿童的教育要领有哪些? 答:
1、采用游戏的手段发展儿童诸方面的能力
2、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自理能力
3、提供条件让儿童尽可能参与各种有益活动
4、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十八、幼儿情感情绪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 答:特点:
1、情绪易充动,不善控制
2、情绪易变化,稳定性较差
3、情绪易外漏
培养方法:
1、营造丰富、温暖、安全、信任的情绪环境
2、教师的言行举止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3、帮助幼儿恰当的表达情绪,控制情绪
十九、婴幼儿皮肤护理的保健要点有哪些? 答:
1、经常洗头、洗澡、勤剪指甲
2、穿着的衣服应该是棉织品
3、穿着衣服不应过冷过热,预防感冒
4、给婴幼儿经常进行三浴锻炼
5、不给婴幼儿化妆,佩戴各种首饰
6防止幼儿接触毒品,给他们涂抹药物浓度和剂量要适量。
二十、现代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现代教学设计应体现出哪几个主要特征?
答:依据:
1、依据现代教学理论
2、依据系统的科学原理与方法
3、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
4、依据学生的特点
5、依据教师的教学经验。
特征:
1、以学生为中心、2、关注真实生活
3、以“研究”超越“经验”
4、创造性和灵活性。二
十一、如何有效的指导幼儿的结构游戏? 答:
1、丰富并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
2、为幼儿提供结构游戏的材料,吸引幼儿积极参与游戏
3、帮助幼儿掌握结构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培养幼儿认真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和爱护结构材料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十二、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教师应该如何在日常教学中促进幼儿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答:特点:
1、自我评价的依从性和被动性
2、自我评价的表面性和局部性
3、自我评价的情绪性和不确定性
方法:
1、给予儿童关爱和尊重
2、给予儿童肯定性评价
3、让儿童获得独立自主的机会。二
十三、幼儿教师的职责是什么?
答:
1、幼儿教师对本班工作全面负责,并制定和执行工作计划,完成任务
2、观察理解幼儿,记录,分析,评价幼儿发展,并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3、严格执行幼儿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工作
4、与家长联系,了解家庭教育环境,形成教育合力
5、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和研究活动
6、定期向园长汇报,接受检查指导。
二十五、引起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答:无意注意条件:刺激物本身的特点,本人身体状态,如人的需要、兴趣、态度。
有意注意条件:明确的任务,培养间接兴趣,排除各种干扰,合理组织活动。二
十六、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卫生要求有那些?
答;
1、教育活动的内容浅显易懂,适合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
2、教育活动的方法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
3、教育活动的时间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4教育活动的环境应清洁、室内通风、光线充足
5、教育活动要培养幼儿正确的读、写、画姿势,防止用眼过度和脊柱弯曲。二
十七、科学的儿童观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
1、儿童有各种合法权利
2、儿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3、儿童发展具有能动性,他们是有能力的,积极主动发展的个体
4、儿童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二十八、教育过程中如何实践科学的儿童观?
答:
1、在工作实践中教师不但要承认儿童有各种合法权利,还要尊重儿童的各种合法权利并保护她,若发现幼儿园有虐待儿童的现象要及时制止
2、研究表明儿童发展具有巨大的潜能,必须重视儿童潜能的开发,并关注儿童提出的的问题并努力帮助解决,适当的早期教育帮助与儿童的培养
3、儿童不是消极的适应环境,他与环境保持着积极互动,在相互作用中解决冲突获得发展。教师多观察儿童、了解儿童、帮助儿童,解决问题
4、儿童的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有发展速度上的不同,有发展特点上的不同,有发展基础上的不同,教师针对不同既要积极保教,又要有爱心和信心保教。
第三篇:幼儿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
1.幼儿园课程:名词解释 它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综合。2.不论从广义还是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学前教育课程都应能促进不同年龄、不同个性儿童的发展。一方面,发展性的课题。另一方面,个体化的课程。3.幼儿园课程要素:课程目标、内容、组织、评价。
4.幼儿园课程特点:1,它融合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中小学部强调生活环节和保育。
2.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中小学强调上课,课程教学是主渠道。
3.它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主,幼儿思维抽象不起来,幼儿只有通过感觉器官确切的学习理解直接经验。中小学间接学习经验。5.幼儿园课程的种类:隐蔽课程和公开课程。.公开课程(预成课程)主要特点1.涉及全体儿童,并有利于其全面发展。2考虑到每个儿童的知识,经验、技能、能力及个性倾向。3反应出相关机构、家庭、社区及社会的各种特征与要求。4承认人类的知识宝库来源于各种文化资源,并从中发展起来。(显在的、又准备的、精心设计的)
隐蔽课程(生成课程)主要特点潜在的、非正式的。包括:物质环境、文化物质、文化物质、人际环境。是一种无计划、无意识的学习活动,是儿童获取信息所不可缺少的形式,具有潜在性和非预期性的特点。5.学前课程的理论观点:(1)成熟社会化理论。哲学基础来自卢梭的思想,心理学的基础则是由埃里克森和格赛尔等人奠定的。这种理论的特点是重视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让儿童内在潜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展,尤其是要巧妙的布置角色游戏的情景,以促进儿童的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这种理论要求学前教育课程要以儿童为中心,注意开放性。
(2)教育训练理论。也称行为主义理论,是以哲学家洛克、心里学家斯金纳和班杜拉等人的思想为基础。学前教育是为儿童以后的教育和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必须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把准备学习的知识、技能道德观念和社会规则教给儿童。教育者要为受教育者安排适宜的教育环境。
(3)认知发展理论。创始人是教育心里学家皮亚杰和布鲁纳,强调儿童认识、情感和社会性的教育应该贯穿于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儿童发展的动力虽然来自于儿童的内部,但是儿童从一个阶段转化到另一个阶段,并不是自发进行的,而是依赖于儿童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性质。
7.幼儿园课程的目标:课程目标与教育(教学)目标的关系:后者是上位,一学期一季度一月一周一日。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作用:它是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它引导教育教学过程的方向;它是评价教育教学效果的标准。
8.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1,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需要,有效发挥各领域的教育作用;2,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3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体验与兴趣,具有时代性、丰富性;4适应幼儿能力发展的需要,具有挑战性5灵活性。
9.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1.全面性2.启蒙性3社会性4.发展性 5灵活性
10.幼儿游戏环境的评价:安全性、刺激性、协调性、教育性。作用:反馈、强化、调节。11.幼儿游戏活动的价值: 1.促进幼儿体力的发展
2.促进幼儿智力、创造力的发展
3.促进幼儿情感、美感的发展,使幼儿的积极情感得到发扬,消极情感得到控制 4.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补充;游戏是幼儿产生美感的主要源泉,在游戏中,幼儿能自由自在的(1)感受美(2)欣赏美(3)表现美(4)创造美
12幼儿教师的特点;1幼稚性2全面性3时代性4复杂多样性5示范性
13.幼儿教师的权力和义务:{简答} 幼儿教师的权力主要是指教师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6条)(1)进行幼儿保育的教育活动,开展保育和教育改革和实验研究。
(2)从事幼儿教育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幼儿教育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幼儿的学习和游戏,评定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参与幼儿园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幼儿教师的义务就是教师依法应尽的责任(6条)
(1)依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课程标准,结合本班幼儿具体情况,制定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完成教育任务
(2)观察了解幼儿,记录、分析、评价幼儿的发展状况,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3)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4)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
(5)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6)定期向园长汇报,接受其检查和指导
14.职业道德规范:1爱国守法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15.健康的身心素质:幼儿教师必备的心里素质有,1执着敬业,自尊自信,意志坚强,聪慧的认知,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合作精神。16.教师的能力素质:
1观察能力 A教师要注意把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与随时随地的观察结合起来 B普遍观察与重点观察相结合 C全面观察与莫方面观察相结合
D利用多种形式,对已观察到的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记录,以全面、细致、准确的了解一切幼儿和幼儿的一切 2沟通、交往、表达能力
沟通能力A,认真倾听幼儿,用眼睛看着幼儿,表示关注,接受幼儿的表述,倾听的要有耐心,还要分析,揣摩和理解幼儿的意愿。
B巧用体态语言:比如、微笑、点头、手势等鼓励孩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C善于语言技巧,注意自己的声音和一些词语语气的准确表达 D表达自己的情绪,对幼儿心起积极暗示作用。
表达能力:语言:口语+书面 工作语言:手势,体态,面部表情 17.教师要发挥环境教育作用。环境教育:物质+精神
环境布置的作用:1创设的环境要有儿童的情趣,不宜成人化 2注意环境的可体验性,可参与性,可操作性,3要随时根据教育目标和儿童发展的需要来调整环境布置(如季节性调查)4为儿童提供熟悉的,利于开展想象与拟人化交往的环境
18.幼儿的发展 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1,。生物因素(胜利基础)主要指遗传素质2社会因素(关键条件)主要指环境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儿童生活环境不同,其发展水品也不同
3个体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
19.皮亚杰认为幼儿活动分三总水平: 生理活动—心里活动—实践活动
20,幼儿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是幼儿通过教师的言语讲授,演示,示范并获得知识、概念、掌握技能的学习方式
21.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地位平等、情感依赖、尊师爱生(现阶段)
第四篇:如何考取幼儿教师资格证
如何考取幼儿教师资格证
本资料由幼教廖老师分享,如需全套请加扣扣:一零一四四八二八四一
1.考普通话证(语文老师要二级甲等以上;其他科目要二级乙等以上)成绩无限期保留、全国通用。一般每两个月可以考一次
2.考心理学以及教育学(对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习的全面辅导,通常是在下半年10月份举办,考试通常在2月底和3月初,成绩现在无限期保留。(中小学所考的内容相同,幼儿则考学前教育学和儿童发展概论)
3.拿上你的以上三个证(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外加毕业证、身份证、体检合格证、申请表,就可以去认定了。认定的时候教委会安排说课——也就是“试讲+面试”。认定的时候你要选好级别和科目了(就是要选好教小学或初中等等,和数学、语文之类的科目)
说课30分钟,分试讲15分钟和面试15分钟,教案考之前上网下一下模板,就可以了。
通过说课就可以拿到证位。考试基础科目:
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
其他各省市的相关政策会有不同,可咨询当地教委。报名条件
(一)思想品德条件:
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并经申请人员单位或户籍所在地乡(镇)或街道办事处思想品德鉴定合格;应届毕业生,由所在学校进行思想品德鉴定。
(二)学历条件:
申请教师资格与应当具备的学历条件对应表――
在校生(大
二、大
三、应届毕业生)凭学生证或相关证明均可报名参加考试。
(三)教育教学能力
1.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人员需参加教育学、心理学补修、测试和教育教学能力测评,成绩合格。
2.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并取得相应等次《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3.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经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组织在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报考程序
凡报名当年年底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具备《教师法》规定教师资格条件并愿意从事教师工作的中国公民,均可申请并依法认定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含实习指导)教师资格。
(一)申请程序:
师范类:往届毕业生需准备以下材料:
1、本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2、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3、《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在职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提供,非在职人员由其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提供);
4、本人填写《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
5、由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合格证明;
6、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应届师范生可在其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向就读或拟任教学校所在地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提出认定教师资格申请,申请时以学业成绩单代替学历证书,思想品德鉴定表由在读学校提供。其余要求与往届生相同。
上述材料经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审查合格后,方可领取教师资格证书。
非师范类:与师范类应届、往届毕业生需准备的材料基本相同。只是在初审合格后,须参加由教师资格专家审查委员会组织的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考察,并提供教育学、心理学考试成绩证明。如果符合条件,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将在相应的受理期限内通知认定结果。
(二)申请时间:
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和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每年春季、秋季各有一次受理资格认定时间。
考试课程及时间非师范毕业生(包括在职人员和非在职人员):考试课程按所报类别分为:高级教师开考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中学(含中等职校)教师开考教育学和中等教育心理学;小学教师开考教育学和小学教育心理学;幼儿教师开考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及卫生学。每年开考一次。
(三)认定机构:
根据有关规定,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受理幼儿园、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地(市)州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受理高级中学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及其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认定;省级教育部门负责受理高校教师资格认定。
据省教育厅有关部门介绍,为方便高校毕业生择业需求,拟定在高校学生毕业在读期间或离校前,完成自愿从事教师职业的毕业生教师资格考试及认定工作。合格标准
试卷满分为100分,合格分数为60分。(合格成绩单上不会注明分数)
第五篇:幼儿教师_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不属于儿童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的是()。
A.睡眠不足
B.情绪低落
C.经常感冒
D.人际关系不良
2.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智育的核心是()。
A.非智力因素
B.思维能力
C.记忆知识
D.掌握技能
3.幼小衔接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方面。
A.入学的适应性
B.幼儿身体素质
C.文化课学习
D.社会性培养
4.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要培养幼儿主动与同伴、老师交往,友好相处,这属()方面的适应能力。
A.主动性B.独立性C.人际交往D.规则意识
5.非智力品质主要是指影响智力活动的各种个性品质,不包括下列中的()。
A.兴趣B.意志C.自信心D.创造力
6.研究结果证明,幼小衔接工作取得成功的有效保证是()。
A.幼儿教师的素质B.园校的沟通C.家庭的配合D.社区的帮助
7.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
A.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B.幼儿园小学化问题
C.小学幼儿园化问题
D.幼儿的读、写、算问题
8.下列不属于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的是()。
A.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
B.幼儿的兴趣
C.师资力量薄弱
D.办学条件差
二、名词解释
1.幼小衔接
2.过渡期
3.幼儿教育小学化
三、判断题
1.幼儿园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幼儿能顺利地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
2.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是由幼儿园和小学来完成。
3.幼儿阶段也需要让儿童养成阅读图书的良好习惯。
4.幼小衔接工作主要是在幼儿大班和小学一年级之间的事情。
5.儿童入学后如果不适应,容易发生睡眠不足、人际交往不良、学习兴趣下降等现象
6.幼儿园与小学阶段教育的区别就是小学开始分科教学。
7.幼儿园向小学阶段过渡只要顺其自然,不需要老师花太多精力。
四、简答题
1.如何摆脱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或“小学化教学”,发挥儿童学习的自主性?
2.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什么?怎样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工作?
3.列举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4.儿童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解决这些问题有何意义?
5.对幼儿园来说,幼小衔接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内容?
6.幼小衔接工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论述题
1.如何正确理解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差别?
2.试述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
3.论述幼儿园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思想。
六、案例分析
学期过了一半,丁丁的新鲜感少了,他不再和以前一样兴奋。回到家,妈妈问他上学好不好,他的回答是上学没意思,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画画,还要做作业。中午,不能午睡。丁丁感到还是幼儿园好„„
结合案例谈谈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有哪些不同?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一、单项选择题
1.C.经常感冒属于疾病范畴,不属于适应性问题。
2.B.思维能力是智育的核心成分。
3.A.幼小衔接的工作重点是要解决这一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不适应问题。
4.C.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帮助幼儿结交新朋友,取得教师的帮助。
5.D.创造力属于智力范畴。
6.A.幼儿教师的观念直接影响到幼小衔接工作的质量。
7.A.幼小衔接根本上是解决生理、心理等的适应性。
8.B.幼儿的兴趣不属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
二、名词解释
1.幼小衔接:指幼儿园与小学直接过渡的特定阶段。学前阶段与小学阶段存在不同的教学特点,主导活动、作息制度、师生关系、环境布置、社会期望等都存在差异,导致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都出现不适应状态。幼小衔接是个长期的、整体性的工作,需要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
2.过渡期:指幼小衔接的特定阶段。在幼儿园与小学这两个前后发展阶段之间存在一个兼具两个阶段特点的交叉时期。在这个时期,儿童既保留了上一阶段的某些特征,又拥有下一阶段刚刚出现的某些特点。
3.幼儿教育小学化:指幼小衔接工作中的一种误区。是提前用小学的教育方式对待幼儿。表现在两种情况中:一种是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的教材,如提前学习汉语拼音、书写汉字等,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学习中只能较多使用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的方法,体会不到学习乐趣;一种是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小学化,如教师长时间用言语方式教学。
三、判断题
1.×。幼儿园的教学是符合幼儿年龄阶段需要的,而不是专门为人学做准备。
2.×。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小学、社会等多个方面相互配合完成。
3.√。
4.×。幼小衔接工作是长期的,贯穿多个年龄段。
5.√。
6.×。幼小两个阶段的区别包含多个方面,分科教学只是学习方面。
7.×。幼小衔接阶段对幼儿身心发展影响很大,需要各个方面的关注。
四、简答题
1.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或“小学化教学”,不但扼杀了儿童学习的主动性,还彻底摧毁了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力和想像力。而活动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等强调学习以主动认知建构为主的教学方法,则能够给儿童以足够的空间和环境,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学习的满足和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从而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
2.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主体的适应性问题,为解决这一实质问题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培养入学意识。通过参观了解小学的生活情况,减少幼儿对小学的恐惧感。
(2)培养社会适应能力。要在认识兴趣、学习积极性、意志力、自信心等个性品质方面,以及社会交往能力方面,对幼儿进行培养和训练,这样才能缩短进入小学后的适应期。
(3)培养学习适应能力。引导幼儿从小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做事情认真的习惯、注意力集中听老师讲课的习惯、保持文具和书本整洁的习惯等。同时,对大班的幼儿需要适当加入一些基本的认字、算术知识的学习。
(4)培养生活适应能力。小学有许多新的规则和任务,因此,必须通过游戏让幼儿懂得一些基本的规则,有意识地学会调节自我控制能力。
3.幼儿教育小学化危害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幼儿时期,是身体各种机能迅速发育的时期,尤其是高级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的发育,常会使他们不停顿地活动,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如果把孩子限制在狭小的教室里,每天几小时静坐,将会使某些部分神经细胞长期处于抑制状态,严重制约身体各机能的迅速发育。
(2)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幼儿时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智力发展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思维的形式主要靠表象,而非抽象的词语或概念。幼儿思维的这种具体性和形象,就决定他们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广泛地与人、与物直接接触,在动态生活中获得大量的感性经验,智力才有进一步发展提高的可能。
(3)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幼儿期是各种心理过程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一个人个f!生开始形成的时期。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的幼儿一般都比较活泼好动,好奇好问,兴趣广泛,喜欢与同伴交往,喜欢得到成人的重视和夸奖。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幼儿是不会因为自己不断变换活动方式感到疲劳的,相反,往往由于活动过于单调或重复而引起厌倦。幼儿园过多的集体教学活动,使得幼儿没有充分的游戏时间和自由活动时间,也使得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与幼儿进行更多的个别接触和交谈。而这些被挤掉的活动,却正是幼儿形成良好个性所不可缺少的。
(4)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大量实践经验证明,在幼儿园提前进行知识教育并没有达到为人学做好充分准备的教育目标。虽然在入学之初,幼儿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显得较为轻松,但事实上使幼儿处于一种松懈的状态,他们会以为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都是他们已经掌握的,没有必要再认真听讲,儿童表现为注意力涣散。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为儿童以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学前教育有别于学校教育,有其特有的教学目标、管理模式和教育方法,要注意杜绝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
4.幼小不衔接造成了幼儿入学后各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身心发展。儿童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主要表现为:在身体方面,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在心理方面,精神负担重,心理压力大,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降低;在社会性方面,人际交往不良,人际关系紧张,有的学生甚至还出现怕学、厌学的情绪。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的解决,不仅会严重影响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会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幼儿园与小学共同配合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非常重大。它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习和发展,也为小学生在中高年级以及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顺利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厌学、辍学等问题,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保障。因此,幼儿园与小学都要认真研究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共同做好衔接工作。
5.在幼儿园方面,幼小衔接教育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对入学后的适应性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名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
(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幼儿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特别是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不仅关系着幼儿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习质量,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适应性的内容包括: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性;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3)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学习准备应着眼幼儿终身学习的需要,发展他们基本的学习素质,并在此过程中,帮助他们打下今后学习的基础。幼儿园大致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发展思维能力和基础能力。
6.有关教育机构在解决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需要通力配合,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加强研究,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做好过渡期的教育工作。
(1)进行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双向改革,双方都把培养儿童的基本素质作为衔接工作的着眼点,共同创造合理的过渡期的外部教育环境与条件,搞好衔接工作。
(2)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认真研究过渡期儿童的特点与发展需要,有的放矢地做好过渡期的教育工作。许多幼小衔接的研究结果证明,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是幼小衔接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而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则在于转变旧有观念,提高教师对衔接意义的认识,加深广大教师对儿童过渡期特点的理解,从而使广大教师能够自觉研究过渡期每个儿童不同的发展特点及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衔接工作。
(3)结合地区特点及幼儿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幼小衔接工作。各地区都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立足于当地幼儿的具体情况,针对幼儿过渡中的最主要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4)加强家、园、学校、社区力量的相互配合。幼小衔接工作仅仅依靠幼儿园或小学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幼儿园、小学、家长、社区必须互相配合,形成影响幼儿成长的教育合力。
五、论述题
1.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差距仍然较为悬殊,表现为:
(1)开始正规的学习生活,要求提高了。幼儿园是保教并重的机构,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幼儿主要进行灵活、自由、富有趣味性的活动,教师对幼儿的约束少,不像学校教育那么规范。而小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以上课为主要活动形式,必须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要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
(2)幼儿园幼儿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的,教师不给幼儿打分,幼儿无压力,更谈不上对学习的责任感,而幼儿人小学成为小学生后,学习成为一种社会义务,开始系统地接受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进行基本的学习能力训练。这是社会的责任,这就迫使儿童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同样还要学习不感兴趣的内容,并且要求取得好成绩,这就需要有意志的努力。
(3)学习内容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要求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难度增大。
(4)学校实行升留级制,学习程度以分数衡量,分数的高低会受到周围人们的评价和成人的奖惩,儿童之间存在竞争,必然引起压力、紧张和情绪上的恐惧。
(5)生活制度的变化。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以游戏为主,每天上课(或集体教育)时间不超过1小时。小学生除早读课外,上午上课3~4节,下午上课1—2节,课间休息、游戏时间很短,午睡得不到保证。
(6)师生关系的变化。在幼儿园中,老师像母亲一样关心孩子,对幼儿的睡眠、生活、饮食、清洁卫生等都关怀备至,与幼儿的个别接触多,老师与幼儿关系密切融洽。幼儿进入小学后,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往减少,态度也较为严肃。
(7)生活环境的改变。幼儿园的生活环境注意娱乐性和趣味性,比较自由,而小学多数只有桌椅,座位固定,对儿童缺乏强烈的吸引力。
2.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主要原因有:
(1)与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有一定的联系。在这个市场的吸引下,不少小学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以创收为目的,不顾自身是否具备举办学前班的条件,盲目开设学前班。
(2)师资力量薄弱。幼儿教师不同于小学教师,有其特有的要求和素质。学前班教师有相当一部分从未接受过系统正规的专业训练,或是因为不能胜任小学教学工作而被“下放”下来的,教学活动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办学条件差。由于我国农村幼教起步较晚,条件差,幼儿班里很少玩具、教具和图书图片,也没有适用于学龄前儿童的教材参考资料,使教师难以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
3.幼儿园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因此,不应当把幼小衔接工作仅仅视为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问题,而应把它置于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去考虑。对幼儿园来讲,在时间上要把幼小衔接工作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阶段,而不仅仅是大班后期;在内容上要涉及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知识准备;在人员上要包括幼儿园全体人员、家长及有关成人,而不仅仅是大班老师。对小学来讲,也不能仅仅把衔接工作看成是幼儿园的事情,而应当遵循素质教育的精神,改革不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形式和方法。.
(2)整体性而非单项性。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从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进行,不应仅偏重某一方面。在幼小衔接中,偏重“智”的倾向比较严重。要搞好幼小衔接工作,必须促进幼儿的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在全面发展教育过程中,培养他们入学所必须的各种基本素质。
(3)培养入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另一误区就是小学化倾向严重。有些教师认为,要与小学搞好衔接工作,就要提前用小学的教育方式对待幼儿,让幼儿园像小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的教材,如提前学习汉语拼音、书写汉字、提前学习小学的数学知识等,使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不是幼儿熟悉的、与之关系密切的周围生活中具体的人或事,而是大量抽象的文字或符号;二是用小学教育的组织形式与方法对待幼儿园的幼儿。例如,用小学式的上课取代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教师长时间用言语讲授的方式进行知识灌输,追求立竿见影的短期学习效果等。这些做法,严重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是造成儿童怕学、厌学、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重要原因。
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培养幼儿的入学适应性上。教师要针对过渡期儿童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着重培养幼儿适应新环境的各种素质,帮助幼儿顺利完成幼小过渡,而不是把小学的一套简单地下放到幼儿园。
六、案例分析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点:
(1)教育的性质、目的不同。幼儿园的教育性质是非义务教育,因此,没有考试、考查等。它仅要达到为幼儿人小学做适当准备的目的,确切地说,是为幼儿做好心理、能力方面的准备。而小学教育不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这时学生上学是向国家尽义务,学校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查、检查以及由此引起的升级或留级,是国家对学生学习质量肯定或否定的体现。义务教育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在许多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如果孩子不上学,其家长要被罚款或判监禁等。由于以上教育性质、目的的不同,因此,它们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也不同。
(2)教育内容不同。幼儿园所学的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借助这些浅显知识达到发展幼儿与以后的正规学习有关的心理能力的目的。小学的教育内容是成体系的学科知识,确切地说,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它的抽象水平相对较高,与学生的生活有一段距离,这种学习内容只有当学习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
(3)教育方法不同。幼儿园教师应多采用归纳法,即让幼儿看到许多有关的现象,让幼儿开动脑筋,自己去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这中间教师启发提问、幼儿回答、幼儿归纳、教师小结等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小学教师则多采用演绎法,即教师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知识,然后用例题来证明此规律是正确的,这一过程与幼儿阶段的学习过程正好相反。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1)发展幼儿与学习活动有关的心理能力,即观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想像、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
(2)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即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培养幼儿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性与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