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中班艺术领域歌唱活动教案
中班音乐教案:我的皮鞋踏踏响
活动目的:
1、感受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学习用节奏器为歌曲伴奏。
2、感受歌曲的美,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活动准备:
小铃、木鱼、响板、录音机、磁带、节奏卡。
活动过程:
1、幼儿听录音自由动作进教室。
2、练声:1=C--F,练习曲《小星星》
3、引导幼儿听录音《我的皮鞋踏踏响》并让幼儿说说:
这首歌叫什么?美在哪里?
4、复习歌曲:
引导幼儿边唱边按节奏拍出四分、八分音及附点音符。
5、可以用哪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6、师出示节奏卡幼儿打节奏。
7、徒手练习节奏器的演奏。
8、分组为歌曲伴奏。
9、小结幼儿上课情况。
第二篇:幼儿园中班艺术领域活动教案
幼儿园中班艺术领域活动教案
美术活动:我给小鱼穿新衣
活动目标:
1、幼儿尝试运用不同颜色和图案来装饰美人鱼;
2、引导幼儿发现图案间的排序规律。
3、体验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一条用不同颜色和图案装饰鳞片的大鱼(鳞片可取下)、一幅背景图;
2、每人有一份绘画材料(绘画本、画纸、记号笔、油画棒)。
三、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美人鱼呀?小朋友回答。好,我现在给大家讲一个与美人鱼有关的故事。
教师讲述,幼儿倾听:有一条小河里住着许多小鱼,有什么颜色的小鱼呢?(出示背景图),河里的小鱼这几天不高兴,因为它们发现另一条小河里的鱼有彩色的鳞片,会闪闪发光,可它们身上却没有彩色的鳞片。
6月1日到了,美人鱼送礼物来了,问小鱼要什么礼物,小鱼看到美人鱼身上也有漂亮的鱼鳞,在太阳光下面闪闪发光。一条小鱼说:“美人鱼,你真漂亮!要是我身上也有你一样美的鱼鳞那该多好呀!
”美人鱼就取下身上的鳞片送给它,小鱼高兴的说:“谢谢你。”
(二)欣赏讨论:
1、出示鳞片讨论:鳞片上有哪些颜色呀?它们是怎样排队的?小鱼穿上新衣高兴的笑了。
2、另一条小鱼也要一片美人鱼的鳞片,美人鱼取下一片更美丽的鳞片送给它,小鱼高兴地说:“谢谢你!”讨论:这一片和刚才的那一片什么地方不一样?为什么更美丽?除了颜色不一样,还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3、第三条鱼也想要,但不好意思向美人鱼要。但美人鱼还是取下一片鳞片送给它。
讨论:找找看,这片鱼鳞上的颜色又是怎样排队的?(红、黄、蓝)
除了颜色排队还有什么也是排队的?(花、圆点……)
(三)幼儿独立绘画,鼓励独创,教师巡回指导:
美人鱼游呀游,把身上的鳞片全送给了小鱼,美人鱼身上没有鳞片。小鱼想:美人鱼把鳞片全送给我们,我们应该做一个有爱心的小鱼,让美人鱼再穿上漂亮的衣服。
1、复习油画棒的画法,提示幼儿正确的用笔方法。
2、老师先示范,再引导幼儿进行发散性思维,鼓励幼儿的创新性想法,自己在绘画本上大胆构图绘画。
3、再把画扩大画在画纸上,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图案装饰。
四、结束活动:
(一)展示作品:
将幼儿做好的作品贴在墙上,比比谁的美人鱼最漂亮。
(二)幼儿互相欣赏,并给同伴进行讲述。
(三)教师进行点评,幼儿互相赠送,活动自然结束。
附:分析报告:
一 活动目的:
1、幼儿尝试运用不同颜色和图案来装饰美人鱼。
2、引导幼儿发现图案间的排序规律。
3、体验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快乐。
二 选题依据: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育活动,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同时又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并要以幼儿为本。我在设计中班美术活动《我给小鱼穿新衣》时,整个思路就是以这两点为依据。鱼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动物,对于鱼的外型特征幼儿已相当的了解和熟悉,我能从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绘画发展水平出发,以幼儿发展为本,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调动幼儿的绘画热情和兴趣,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创设“
美人鱼为小鱼送鳞片以及小鱼给美人鱼穿新衣服”的情境勾起幼儿强烈的好奇,激发幼儿帮助别人及创作的欲望。在绘画与装饰画的活动中,引导幼儿自主创造,表达自己的意图,让幼儿尽情地表现,画出自己喜欢的、富有创造性、个性的鱼,并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在教学方法上利用直观教学和幼儿操作法相结合。
三 活动情景观察:
在第一个情景导入环节,教师优美诱人的故事牵动着幼儿的思绪,时刻跟随着教师的故事进入情境,同时也为幼儿的讨论活动做好必要的铺垫,幼儿们被故事深深吸引。在欣赏讨论环节,幼儿们能够发现鳞片与图案的排序规律,这些经验准备为幼儿进行创作活动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在幼儿的观察能力出现困难时,教师进行及时的引导。在此基础之上,教师鼓励幼儿的创新,并对有困难的幼儿及时给予指导,并使幼儿体验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得到快乐。在这个环节,有的幼儿自己创新了颜色与图案新的排序规律,画面颜色与图案搭配漂亮、大方,如张紫函、仁冠霖等。还有的幼儿如石佳新、张一锦动手能力较差,需要重点指导。特别在结束环节,教师引导幼儿间的相互欣赏,幼儿与同伴互相交流,这也是幼儿间的学习过程,幼儿们情绪非常高涨,最后幼儿互相赠送绘画作品使活动自然结束。
四 结果分析:
导入的故事情景,吸引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那些新奇的东西他们会很感兴趣,大大调动了幼儿的观察兴趣,也激发了幼儿表达的愿望。
欣赏讨论环节:幼儿对鳞片的兴趣很浓厚,但有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不是特别好,尤其是对于颜色与图案的排序规律,不能很好的将自己观察后的感受表达出来。
幼儿独立绘画的环节:由于幼儿的能力与水平不同,幼儿的画面内容体现了幼儿间的差异。有的幼儿画面颜色与图案排列很有规律,画面很清新、漂亮,体现了幼儿的创新。而有的幼儿画面内容较为单一,颜色不够丰富,需要重点引导与提高。
活动结束部分:幼儿间的互相讲述,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赠送环节,加深了幼儿间的情谊。尤其王博小朋友说要把自己的小鱼送给美人鱼,因为它漂亮,会和美人鱼成为朋友的。幼儿的每一副画,都表达着自己的想法与意愿,这也是我们需要尊重幼儿的。
五
发现问题与反思:
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美术活动,本次教学活动让我最感欣慰的应该是:这是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绘画活动,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以情境贯穿整个教育活动,整堂课环节思路清晰流畅,形式新颖,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这一教学宗旨。
但在这个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1活动环节的衔接与过渡,幼儿出现等待现象。如在欣赏讨论环节,应让幼儿多说,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2指导过程应使各个层次的幼儿都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所以分层指导的原则应在活动中重点体现。
3活动材料的提供应体现多样性,如:油画棒、水彩颜料与水粉画的结合,尽量鼓励幼儿独立、大胆的作画。
4对幼儿的创新,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尤其是当王博小朋友与众不同的想法教师应肯定。
个别幼儿的动手能力较差,创新思维不灵活,画面内容不太丰富,我想这也是自己在以后的美术活动中需要引导幼儿去逐步提高的。
第三篇:幼儿园中班艺术领域活动教案
幼儿园中班艺术领域活动教案 美术活动:我给小鱼穿新衣
活动目标:
1、幼儿尝试运用不同颜色和图案来装饰美人鱼;
2、引导幼儿发现图案间的排序规律。
3、体验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一条用不同颜色和图案装饰鳞片的大鱼(鳞片可取下)、一幅背景图;
2、每人有一份绘画材料(绘画本、画纸、记号笔、油画棒)。
三、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美人鱼呀?小朋友回答。好,我现在给大家讲一个与美人鱼有关的故事。
教师讲述,幼儿倾听:有一条小河里住着许多小鱼,有什么颜色的小鱼呢?(出示背景图),河里的小鱼这几天不高兴,因为它们发现另一条小河里的鱼有彩色的鳞片,会闪闪发光,可它们身上却没有彩色的鳞片。
6月1日到了,美人鱼送礼物来了,问小鱼要什么礼物,小鱼看到美人鱼身上也有漂亮的鱼鳞,在太阳光下面闪闪发光。一条小鱼说:“美人鱼,你真漂亮!要是我身上也有你一样美的鱼鳞那该多好呀!”美人鱼就取下身上的鳞片送给它,小鱼高兴的说:
“谢谢你。”
(二)欣赏讨论:
1、出示鳞片讨论:鳞片上有哪些颜色呀?它们是怎样排队的?小鱼穿上新衣高兴的笑了。
2、另一条小鱼也要一片美人鱼的鳞片,美人鱼取下一片更美丽的鳞片送给它,小鱼高兴地说:“谢谢你!”讨论:这一片和刚才的那一片什么地方不一样?为什么更美丽?除了颜色不一样,还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3、第三条鱼也想要,但不好意思向美人鱼要。但美人鱼还是取下一片鳞片送给它。
讨论:找找看,这片鱼鳞上的颜色又是怎样排队的?(红、黄、蓝)
除了颜色排队还有什么也是排队的?(花、圆点……)
(三)幼儿独立绘画,鼓励独创,教师巡回指导: 美人鱼游呀游,把身上的鳞片全送给了小鱼,美人鱼身上没有鳞片。小鱼想:美人鱼把鳞片全送给我们,我们应该做一个有爱心的小鱼,让美人鱼再穿上漂亮的衣服。
1、复习油画棒的画法,提示幼儿正确的用笔方法。
2、老师先示范,再引导幼儿进行发散性思维,鼓励幼儿的创新性想法,自己在绘画本上大胆构图绘画。
3、再把画扩大画在画纸上,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图案装饰。
四、结束活动:
(一)展示作品:
将幼儿做好的作品贴在墙上,比比谁的美人鱼最漂亮。
(二)幼儿互相欣赏,并给同伴进行讲述。(三)教师进行点评,幼儿互相赠送,活动自然结束。附:分析报告: 一 活动目的:
1、幼儿尝试运用不同颜色和图案来装饰美人鱼。
2、引导幼儿发现图案间的排序规律。
3、体验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快乐。二 选题依据: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育活动,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同时又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并要以幼儿为本。我在设计中班美术活动《我给小鱼穿新衣》时,整个思路就是以这两点为依据。鱼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动物,对于鱼的外型特征幼儿已相当的了解和熟悉,我能从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绘画发展水平出发,以幼儿发展为本,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
调动幼儿的绘画热情和兴趣,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创设“美人鱼为小鱼送鳞片以及小鱼给美人鱼穿新衣服”的情境勾起幼儿强烈的好奇,激发幼儿帮助别人及创作的欲望。在绘画与装饰画的活动中,引导幼儿自主创造,表达自己的意图,让幼儿尽情地表现,画出自己喜欢的、富有创造性、个性的鱼,并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在教学方法上利用直观教学和幼儿操作法相结合。
三 活动情景观察:
在第一个情景导入环节,教师优美诱人的故事牵动着幼儿的思绪,时刻跟随着教师的故事进入情境,同时也为幼儿的讨论活动做好必要的铺垫,幼儿们被故事深深吸引。在欣赏讨论环节,幼儿们能够发现鳞片与图案的排序规律,这些经验准备为幼儿进行创作活动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在幼儿的观察能力出现困难时,教师进行及时的引导。在此基础之上,教师鼓励幼儿的创新,并对有困难的幼儿及时给予指导,并使幼儿体验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得到快乐。在这个环节,有的幼儿自己创新了颜色与图案新的排序规律,画面颜色与图案搭配漂亮、大方,如张紫函、仁冠霖等。还有的幼儿如石佳新、张一锦动手能力较差,需要重点指导。特别在结束环节,教师引导幼儿间的相互欣赏,幼儿与同伴互相交流,这也是幼儿间的学习过程,幼儿们情绪非常高涨,最后幼儿互相赠送绘画作品使活动自然结束。四 结果分析:
导入的故事情景,吸引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那些新奇的东西他们会很感兴趣,大大调动了幼儿的观察兴趣,也激发了幼儿表达的愿望。
欣赏讨论环节:幼儿对鳞片的兴趣很浓厚,但有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不是特别好,尤其是对于颜色与图案的排序规律,不能很好的将自己观察后的感受表达出来。
幼儿独立绘画的环节:由于幼儿的能力与水平不同,幼儿的画面内容体现了幼儿间的差异。有的幼儿画面颜色与图案排列很有规律,画面很清新、漂亮,体现了幼儿的创新。而有的幼儿画面内容较为单一,颜色不够丰富,需要重点引导与提高。
活动结束部分:幼儿间的互相讲述,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赠送环节,加深了幼儿间的情谊。尤其王博小朋友说要把自己的小鱼送给美人鱼,因为它漂亮,会和美人鱼成为朋友的。幼儿的每一副画,都表达着自己的想法与意愿,这也是我们需要尊重幼儿的。
五 发现问题与反思:
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美术活动,本次教学活动让我最感欣慰的应该是:这是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绘画活动,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以情境贯穿整个教育活动,整堂课环节思路清晰流畅,形式新颖,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这一教学宗旨。
但在这个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1活动环节的衔接与过渡,幼儿出现等待现象。如在欣赏讨
论环节,应让幼儿多说,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2指导过程应使各个层次的幼儿都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所以分层指导的原则应在活动中重点体现。
3活动材料的提供应体现多样性,如:油画棒、水彩颜料与水粉画的结合,尽量鼓励幼儿独立、大胆的作画。
4对幼儿的创新,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尤其是当王博小朋友与众不同的想法教师应肯定。
个别幼儿的动手能力较差,创新思维不灵活,画面内容不太丰富,我想这也是自己在以后的美术活动中需要引导幼儿去逐步提高的。
第四篇:幼儿园中班歌唱教学艺术
幼儿园中班歌唱教学艺术
幼儿园歌唱教学一直被认为是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最容易进行的,“教师会唱,儿童跟着唱就行了”的观点在幼儿园歌唱教学中占很大的比例。因此,不少教师仅仅把眼光停留在记歌词、学唱歌,只要幼儿能唱出歌曲来,就认为是成功了,幼儿园歌唱教学也就演变成了教师唱,幼儿单纯地模仿和一遍一遍地跟唱,虽然在教师问:“喜欢不喜欢这首歌”时,孩子们条件反射似地回答喜欢。但是,如果班级幼儿很多,教师为了让幼儿听到自己的声音就使劲地大声唱,以至于一节课下来自己的嗓子受到很大伤害,孩子们也跟着大声喊叫,音乐的美感消失,更不说用美好的声音来陶冶儿童的情操了。这样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幼儿的自由表达和创造性的发挥,也违背了新《纲要》中提出的“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和“教师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的精神。因而要注重教学的艺术性,本文以幼儿园中较为典型的中班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班幼儿的歌唱教学艺术。
一、歌唱教学材料的选择艺术
歌唱教学材料可以分为有形材料和无形材料。
(一)无形材料的选择
无形材料指的是音乐作品本身的各构成要素,如题材、风格、旋律、节奏等。中班幼儿好模仿,对生活化的、趣味性的、象声的、象形的歌曲特别感兴趣。如《大雨和小雨》中大雨哗啦啦、小雨浙沥沥,《公鸡和母鸡》中公鸡呢哩猩、母鸡咯咯哒等。中班幼儿最爱模仿,因此精心选择中班幼儿喜欢的歌曲是非常重要的。为中班幼儿选择的歌曲应具有以下特点:内容与文字要有趣并易于理解,如《颠倒歌》、《大公鸡》等;歌词内容应适于用动作表现,如《拉拉勾》、《闪烁的小星》、《小海军》等;歌词结构简单、多含重复,如《我爱我的小动物》、《头发肩膀膝盖脚》等。
(二)有形材料的选择
有形材料指的是辅助材料,音乐活动中的辅助材料一般有动作材料、语言材料、视觉材料、实物材料。下面主要介绍实物材料在幼儿园中班歌唱活动中的运用。
在中班幼儿学会歌曲之后,教师经常会让他们用动作来表演,由于是空手表演,显得很单调,而且重复的动作练习会降低他们参与表演的兴趣,影响表演的效果。为了吸引中班幼儿更投人、更轻松地参与表演活动,教师可以尝试在歌唱活动中让他们自选道具进行表演。道具主要有手花、彩条、手帕、纱巾、绸带、手铃、铃鼓、小篮子等物品,因为这些道具轻巧方便、色彩鲜艳、富于动感,能达到渲染表演气氛的目的。如在《嘀哩哩》活动中,我们提供了色彩鲜艳的纱巾和纸条让幼儿自选,有的孩子将纱巾捏在手中变成一朵花;有的孩子将纱巾披在肩上表示小鸟的翅膀;有的孩子将纱巾垂在脑后表示柳树的长辫子;有的孩子拿在手里来回舞动表示春风、河水、白云„„适宜的材料不仅有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而且提高了幼儿表演、演唱的兴趣。
二、教师的教学指导艺术
中班幼儿的理解能力还比较弱,中班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如果用太多的专业术语,中班幼儿往往不能理解。甚至,幼儿教师尝试要求中班幼儿轻声歌唱,他们也难以很好地掌握。南京师范大学的许卓娅教授就提出,对于幼儿园歌唱教学来说,“最聪明的办法还是教师作出正确、美好的榜样”。我在几年的歌唱教学中发现,对于中班教师来说,教师正确的范唱幼儿歌曲不仅能给幼儿带来听觉上的享受,更能给幼儿一个正确的声音提示。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歌唱首先还是模仿。如果教师的声音压抑或者喊叫,幼儿也会跟着压着嗓子或者大声喊叫。要想让幼儿获得美好的声音,教师的正确范唱是幼儿获得美好声音的重要源泉。那么,这里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好的歌曲范唱能力。
(一)以清晰的咬字发音为切入点
中国传统声乐理论最讲究的就是字正腔圆。“字正”所要求的就是发音时“序头”、序腹”、序尾”准确和恰到好处。咬字的准确到位就是让听者能够听清楚歌唱者所演唱的内容是什么。而咬字发音的恰到好处就是让歌声清晰动听,让听者听得舒适、入耳,并能产生情绪情感的共鸣。对于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来说,这个时期也是他们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中班幼儿很喜欢学习说话,教师正确的咬字发音对于幼儿来说不仅能够给幼儿正确的歌唱体验,对于幼儿的语言发展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从高位置的头声训练入手
儿童的发声位置在自然状态下很高。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呼吸器官、发声器官逐渐成熟,声音位置慢慢下降。作为幼儿教师只有了解儿童这一特点,让幼儿用自己自然的声音演唱,同时,保证咬字发音的字正腔圆,才能使幼儿避免将声音压在喉咙里。英国儿童发声权威T.Maskell Hardy对欧美少年儿童头声训练的经验也告诉我们,符合儿童生理特点的发声方法不仅不会伤害孩子尚未发育成熟的发声器官,反而会激发他们对歌唱的热爱,增加歌唱的信心。这也是幼儿园中班老师要注意到的。
(三)教师的范唱以清唱为主 幼儿教师自己拥有美好的声音,并了解幼儿发声特点和方法是进行幼儿歌唱教学的基础,是进行好幼儿歌唱的前提。但有时教师在范唱的时候有意或无意将歌唱的难度加大,使幼儿感到无所适从。其实,中班幼儿还没有能力视唱,听唱便成了他们学唱歌的唯一途径。教师在范唱时要走近幼儿、走进幼儿,和幼儿面对面地唱歌,通过教师自己的范唱将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以幼儿能接受的方式充分表现出来,并以此感染幼儿,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促使幼儿与教师一起唱歌。
三、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艺术
有趣的事物、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也是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的外部环境。
(一)外部环境激发法
这里的外部环境也就是教学过程中的导入活动,应根据教材的内容来确定导入的方式、手段。对于歌词内容简单的作品,可以选择情境表演导入的方法。这里所说的情境表演,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方式:可以是教师或幼儿在现场所做的哑剧表演或歌舞表演;也可以是教师在现场利用木偶或其他类似教具所做的情境表演。例如在中班《猪小弟》歌唱教学活动中,根据歌词内容和情节,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一开始就以小舞台剧的形式来吸引幼儿,我在小舞台下方边操纵教具边在背景音乐的伴奏下朗诵歌词。这样,幼儿既有了兴趣,又能在表演的过程中热悉歌曲旋律和歌词,为下一步学唱做好了准备。
(二)直观演示的方法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他们更能接受直观的事物。教师在教唱歌曲的时候,可以利用图片、录象、实物教具、幻灯等直观性手段,帮助幼儿记住歌词、理解歌曲。如歌曲《在农场里》教师可以首先出示农场的挂图,然后将歌曲里所说的动物一一用图片等方式介绍给幼儿,幼儿在每唱到一个动物时教师将所唱动物展示出来,幼儿很快就能记住歌词,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
(三)变换角色的方法
在这里所说的变换角色就是指教师在歌唱活动中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幼儿中去,既能指导儿童学习,又可以将自己扮做歌唱活动中的某个角色。当然,参与的另一面就是退出。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情况,从参与的状态下退出,也可以在活动的空间位置上退出,把中心位置让给孩子们,以旁观者、观察者的身份对儿童的歌唱活动进行指导。如学习歌曲《小兔子乖乖》教师一开始可以扮演妈妈的角色,对儿童进行指导。进行音乐游戏教学,教师的参与让孩子们有序地活动,既能从歌唱中体验到歌曲的内容,也能从音乐中体会到快乐!
第五篇:幼儿园中班歌唱活动《萤火虫》教案
幼儿园中班歌唱活动《萤火虫》
本资料由幼教廖老师分享,如需配套音乐请加扣扣:一零一四四八二八四一
◆演唱部分动作建议
1-2小节,双手放在头的两侧做握拳、张开的动作。(一拍抓握一次)。
3-4小节,用双手做翅膀飞行的动作(一拍飞j下)。
5-7沛,双手并拢、胳膊伸直平放在胸前做左右摆动的动作。(一拍摆动一次)。8小节 单手张开左右晃动,最后一拍用手拍屁股。
◆游戏玩法建议
1、演唱歌曲部分: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在最后的一个“上”字上,用手拍屁股。
2、游戏自己玩时,拍自己屁股。在两个人玩时,相互拍对方屁股。在集体游戏时,站成圆圈,拍自己前面人的屁股。
3、除了拍屁股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拍身体的其他部位。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准备】:手腕花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萤火虫》,在游戏活动的不断变化中,自然而然地学会演唱歌曲。
2、在演唱的同时,利用肢体动作对歌词进理解和表现,能准确表现歌词。
3、在游戏活动中,通过“挂小灯”进行同伴间的互动和肢体的碰触,完成合作游戏。在相互表达感谢的同时使同伴间的感情得到升华。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_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仔细聆听,听完后告诉老师谜底是什么。
“一群星星,小又亮,个个长着小翅膀。过草地,穿树行,小灯挂在屁股上。”老师在念谜语的时候,节奏按歌曲节奏来念,边念谜语边做动作。(萤火虫)
2、学习歌词以及相应的动作。
通过幼儿的回答,再次巩固歌词,以及相应的动作。
3、初步感受歌曲。
(1)教师清唱带动作来范唱歌曲。
教师:老师刚才是在歌曲的哪个字的时候,拍屁股的?(第二个“上”的时候)(2)教师: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尝试将小灯“挂”在屁股上。(请个别幼儿站起来在老师的伴唱下表演相应的动作。)
4、幼儿给自己“挂小灯”并演唱歌曲。
幼儿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演唱歌曲并表演相对应的动作,连续进行两遍。
5、幼儿相互“挂小灯”并演唱歌曲。
(1)教师请一名能力弧的幼儿一起来示范游戏的玩法,教师提示游戏规则
(2)请幼儿俩俩站起来面对面相互“挂小灯”,同时演唱歌曲。
6、幼儿依次转圈演唱、表演、进行游戏“挂小灯”。
(1)教师介绍游戏玩法和规则,并进行游戏示范。
(2)幼儿集体进行游戏。
幼儿转身,逆时针再次游戏
幼儿再次游戏,自由改编歌词。
7、总结歌曲名称,请幼儿欣赏歌曲。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