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下的初中物理教学
新 课 改 下 的 初 中 物 理 教 学
顾县一中 胡晓云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我们面前展开,这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课程改革,需要一批有改革意识的教师来操作。从理论上,以及实践的经验上来看,教师本身的素养能否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除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还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努力适应新课程教学。以下是我在学习、理解新课改思想后,结合物理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回顾教学所走过的路,大体沿着:“知识--智力—优秀学生”的发展轨迹。其最大的特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即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实现育人的功效。如教学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时,要求的就是让学生“一放、二看、三读、四记”。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
新课改之后的课堂中,学生活动多了,几乎堂堂都是在探究问题中归纳总结出知识要点,学生能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同时,在此过程中,他们也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二、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
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重力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包办代替,结果适得其反。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看“教”,而且要看“学”。而且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来看教师怎样教。重力教学就可以先让学生用绳子系住橡皮擦在手中旋转,体会万有引力,进而体会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力的作用,于是重力也就在学生头脑中得以巩固。
三、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
“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只注重结果的做法导致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造成思维断层,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原来喜欢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并要求学生马上应用,甚至让学生一开始就做变式题,出现严重“消化不良”,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而现在在教学压强时让学生从,定义上,物理意义上,生活中不同角度理解,并在探究实验过程中,每每都是认真设计实验过程,分析、比较学生的实验步骤,在注重过程的实践探究中,学生真正感受到,探究的重要价值所在。
四、从教师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
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加之激烈的升学竞争,更导致师生矛盾加剧,造成了学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学生认为教师无情,教师认为学生不懂事,不明白教师一片苦心,甚至形成情感对立。这种状态下的教学,势必事倍功半。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的交融。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如在教学电路时,和学生一起讨论电流、电压、电阻在串联、并联电路中的特点,若有分歧,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进行指导,学生容易体会到老师是和自己平等的,才会有“信其师,听其道”。
五、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
传统的教师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惟一尺度,且具有甄别和选拔的“精英主义”功能倾向。这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真正的评价应该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现在物理考试,已经有了1卷,2卷,但操作考试也只有在中考才有。所以我在平时也要求学生们自制实验,每月检查,期末拿出最满意的作品评比,平时还要求他们办手抄报,收集生活中有趣的物理现象,开拓学生视野。
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体现出崇高的师德,发挥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总之,教师是教育的灵魂,课程是教育的核心,两者缺一不可。只有两者的步伐一致,齐头并进,教育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飞跃!
第二篇:新课程下的初中物理作业初探
新课程下的初中物理作业初探
育秀实验学校
朱 莲
作业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通过作业反馈教学信息,检查教学效果;学生通过作业吸收和巩固所学知识。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怎样创新作业的设置,值得深入细致的研究,它既可以为教师减负,更能为学生的发展寻找新路。
一、传统作业存在的弊端
长期以来,传统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封闭僵化,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作业的方法、手段也很单一,强调死记硬背、重复模仿和机械训练,而学生的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则被忽略。传统的作业还十分严重地存在着注重作业程式统一化、规范化的倾向,使作业千篇一律、工整规范,极具欣赏性,但却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作业过程是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传统作业的典型代表就是“题海”作业,作业成了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沉重负担。
批改作业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的手段,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的诊断,找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但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教师课后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搞题海战术,学生陷入题海深渊,学生为了应付老师只好抄袭作业(几个成绩好的学生毕业后告诉我们,他们曾经因为作业太多而采取过这样的对策:每人认真完成一科作业,然后互相抄其他科的作业,稍作变动),教师自己则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休止地“上当受骗”批改作业,没有时间去钻研教材,探索教法,更新观念。此外,教师用很多时间和精力批改完作业,学生拿到作业本只不过是随便一看,有的甚至看都不看,根本不分析存在的问题,更不愿改正作业中的错误,这样就使教师的诊断作用被误导,这种 “教的补充和强化”作业,自然也就成了学生的沉重负担,无助于学生的真正成长,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教育意义。
二、新课程下物理作业的探索
1.作业设置的层次性
应试教育的观念应该摒弃,但扎扎实实的基础知识练习不能丢弃,有关物理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还是需要一定的练习作保障。为了使学生乐于做题并做有所得,我在设置课后的即时性作业时,改变以往硬性规定、呆板单一的做法,将作业分为“必做作业”和“自主作业”两个层次。“必做作业”一般为基础题,主要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一般每个同学都基本能够完成,所以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完成。“自主作业”则是课堂相关知识的拓展延伸题或创新题,每个同学可视自己的学习基础量力而为,自主选择是否完成或者完成多少。例如:学完《声的利用》后,除布置同步练习册上的“必做作业”外,还布置了三道“自主作业”让学生自由选做:①结合学习内容自编一道与声现象有关的题目,题型不限。②写一则有关声现象的异想天开小设想。③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出题(可以从其他参考书上找题),互相检查批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做其中的一题。这样,既给学生选择的余地,又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空间。实践证明,学生对“自主作业”非常感兴趣,乐此不疲。其中个别学生编出的题目水平较高,更多的学生写出的《噪声红绿灯》、《噪声吸尘器》、《声能电池》等小设想充满了创新火花。学生完成这类作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有所选择,不再感到单调枯燥,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这样的作业不仅延伸了课堂训练目标,激发了学生探索欲望,扩大了视野,更重要的是做作业不再成为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了。
2.作业设置的多样性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各种能力,我还遵循自主性、扩展性、开放性的原则,作为课后即时性作业的补充,设置了长期性作业,这种作业不要求当天完成,可以让他们周末和家长一起完成,也可以给他们一周、一个月甚至一学期的时间去完成。长期性作业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①观察查阅题
如学完《杠杆》后,我让学生回家观察家里哪些物品利用了杠杆原理,学生很快找出筷子、扫帚、抽水马桶、水龙头、垃圾桶、剪刀、指甲刀、开瓶等很多物品。又如学完《光现象》后,我布置了 “寻找有趣的光现象”的作业,学生一口气从网上找到了“单面反光镜”、“天空的颜色”、“绿色的太阳”、“红色的月亮”、“海市蜃楼的成因”等资料。此外,学生在学习其它章节时,还收集到助听器的有关资料、汽车中的光学知识、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等。新课程将学生的学习向生活、社会等广阔时空进行开放,使学生作业的天地更为广阔。
②动手实践型
现在不少学生动手能力很差,一些简单的常用工具不会使用,要弄断一根铁丝,不会用钳子,拧紧一个螺丝,不知道向哪个方向拧,甚至闹出连接导线,塑料皮没剥就连在一起的笑话。现代人要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要增强生存能力,必须学会动脑动手。新课程每一章都有大量的动手实验和动手探究的素材,这些内容不可能都放到课堂上完成,于是就成了长期性题的一个组成部分。每学完一部分内容,就布置一些相关内容的小实验和小制作给学生去实践,同时也鼓励他们自己根据的兴趣做别的小实验和小制作。例如:小孔成像、切不断的光线、神奇储钱罐、蒸汽风车、走马灯等。动手实践题还包括办物理小报、物理小实验、自己制作简单的用电器等。这些别开生面作业激发着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每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一个生长点和履历,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在知识的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成长。
③研究性学习型
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在学完新课后,我都让学生自主选择“最愿意探究的问题”,小组合作,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带着介绍信到环保局、社区、街道等地方访问、调查、拍照,带着问题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数据,写出调查报告。结果,光污染调查组的同学弄懂了人工白昼、彩光对人产生污染的原理;交通情况调查组的同学写出了《上海市中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情况调查》;纸张调查组的同学写出了《草稿纸的浪费现象与思考》和《旧课本回收利用的可行性探讨》,这些作业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还有很多学生写出了不少奇思妙想和创新设计方案。这些作业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立足于“生活处处皆学问”的大课堂观念,具有鲜明的价值追求和理想愿望,这种作业成为了学生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这种作业记载着同学们开展探究活动、体验幸福和快乐的足迹,是新课程下的物理特色作业。
④超前预习型
传统的作业只是对已学过的知识复习、巩固和提高。其实,通过留预习作业的形式,也可以培养学生以教材为主要资料,以生活中的物品、参考书和网络为辅助资料,利用身边的器具和实验器材,通过观察、实验获取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讲电功率前,让学生先把家里电器上的铭牌作为作业抄下来,有些内容他们不是很懂,上课时会非常专心听讲,还会提出疑问。又如讲温度计、开关、电能表等知识时,我先让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查找有关图片、资料,并复印或打印出来贴在教室里,这样不仅激发了查找资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更多的同学知道了课本以外的更多功能的温度计、开关、电能表等,从而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拓展了知识,同时为学生上课时举例提供了良好素材。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程动态的生长性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促进教学与课程逐渐成为一种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逐渐成为一种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本人愿意与广大同仁一起将新课程下的物理作业探索进行到底
第三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
摘要:本文围绕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阐述了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实验教学改革中应该改进和完善的问题,并提出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观点,以及辅助实验教学手段的应用和课外实验的开发等。
关键词:新课程 实验教学 实验手段 课外实验
新课程改革从实验到推广已经走过了七年多的历程。回首这七年的新课改,无论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耳目一新,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培养出的学生思维敏捷,创新能力强,突出了学生的个性,这说明新课程改革初见成效。作为课改实验区老师的我也伴随新课改一起成长,这里我谈谈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针对物理实验教学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必须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转化,将学习过程从知识的被动接受向知识的主动获取转化。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开展好实验探究教学。
一、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现状
作为课改实验区的老师我访问过很多的学校,有城镇中学,也有农村中学,也和参加课改的老师们接触和倾谈的比较多。就目前而言,城镇中学的实验课开展的比较好,而农村的实验教学相对要差一些。
对于城镇中学来说,功能室齐备,实验设备、器材齐全,实验课开展较好。但是,个别老师为了赶教学进度,一味地上新课,占用学生实验的时间,学生实验开展得不尽人意。他们忽略了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听一听,不在心;看一看,懂一半;练一练,心智能力都发展”。只有当学生自己动手做、动手练,对知识和技能掌握才牢固。
而部分农村学校的实验课就变了样。个别学校没有规范的实验室,有的学校实验器材不齐备,有的学校有实验器材却放在仓库里无人问津。实验课就凭老师一张嘴,学生实验变成了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变成了老师讲实验,实验教学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打了折扣。不过有的老师做得很好,在实验器材不足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想办法,从生活中找器材、找设备,自制了不少经典的实验器具。
记得我到一个偏远的农村学校去听课时,有个老师正在讲液体内部压强,在没有规范的实验器材有情况下要让学生理解液体内部压强这样抽象的知识的确难度很大。这个老师制作了个简单的器材,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理解了“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他的方法是:(如图)用一个小一点的薄壁塑料药瓶,在瓶盖上开个小孔插一根细玻璃管,用胶水把瓶盖和玻璃管间的缝隙密封,在玻璃管滴一滴红墨水柱。将这个薄壁塑料药瓶放入液体中,放到深度较大的位置时红墨水柱就升高,放到深度较小处时红墨水柱就降低。这就让学生非常容易归纳出“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结论。
朱正元教授曾说过“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确,就地取材,随时实验,可以使学生感到物理学就在自己身边,研究物理学并不神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养成实验习惯,提高实验技能,培养创造能力。
这说明实验课的开展,并不全是受条件限制和制约的,只要我们态度端正、观念明确,是可以较好地开展好物理实验教学的。
二、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改革
实验教学是研究科技、发展科技的前提,实验教学的改革将大大加强它应有的和重要的素质教育功能。目前我国正面对走向世界的重大挑战,对人才的培养也有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对一向被人们忽视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把它从薄弱的环节提高到重要的地位上来。
(一)新课程中实验教学必须转变实验观念
据我了解,一般的老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更多的是把物理实验作为物理学科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也仅停留在培养学生智力、操作技能、提高学习兴趣、调节课程气氛上,而忽视了实验教学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其它素质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我们教育者必须努力转变实验观,要对实验教学有一个全面的和科学的认识,真正意识到实验教学本身独特而重要的素质教育功能。实验观念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中实验改革的前提和保障,思想是行为的指南,只有我们教育者的思想转变了,才会引起我们实验教学实践的转变和改革。
(二)新课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1.定制实验探究目标
实验探究目标是整个实验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对实验教学起着导向作用,它也制约着实验教学设计的方向,也决定着实验教学过程的实施和实验教学评价的开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必须有合理的、明确的、细致的、可以量化的实验探究目标。说简单一些,就是要让教师自己明确这个探究实验或这节实验探究课要达到什么目的,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什么技能,归纳出什么结论。实验探究目标不宜定制过多,但要定制确切,从而发挥其在整个实验教学中的功能。
例如:有的老师只要是用到电流表的探究实验就提出“练习电流表的使用方法”的目标,用到温度计的实验就提出“练习温度计的使用”的目标等等。这样提实验探究目标那可以说就是敷衍和应付。如果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中提出“练习电流表的使用方法”的目标就比较恰当,学生才学习了电流表的使用规则,理当练习;若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提出这样的实验目标就不妥当了,因为在做这个实验之前,电流表学生已经使用很多次了,已经很熟习使用方法了,再提这个实验探究目标就没有必要了。
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实验探究目标是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让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2.探究实验教学因素的优化
实验教学因素包括实验教师、学生、实验教学内容以及实验教学环境等,共同构建了实验教学系统。在实验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实验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实验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合理地使用教学媒体,创设适宜轻松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主性。协调好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最大地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教学功能,从而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
一般来说,实验探究课学生的兴趣是很浓厚的,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是很高的,只要我们充分抓住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合理地组织实验探究,学生的探究实验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做,让学生在动手中观察思考、讨论分析、推理、判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使实验探究的过程成为学生再发现的创新过程。例如:在学习“液化现象”时,课本上有压缩体积液化的演示实验,而没有降温液化的实验,我们可以把化学中制取蒸馏水的实验搬过来演示。而这部分教学内容刚好在初冬季节,气温较低,也可以让学生对着铁皮文具盒或玻璃窗的玻璃呵气,不一会铁皮文具盒或玻璃窗上就会出现很多小水珠,让学生体会、研究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实验分组中要注意学生的搭配,操作能力强的和操作能力差的搭配、基础知识过硬的和基础知识差的搭配。否则有的小组实验探究开展的有声有色,而有的小组却冷冷清清,一塌糊涂。
在分组实验的时候,教师不但要注意各实验小组的活动,如:各小组器材是否有问题,各小组是否动手,各小组的实验进度,各小组的实验数据等,还要对有困难的小组要及时帮助指导,还要注意到组内每个人的活动,基础好、操作能力强、性格外向的学生次次做,而其他同学坐着看,没有达到人人操作、人人动手。针对上述情况,实验教师在分组实验时可以这样安排:每次实验时,由实验小组组长任命一人为主,其他为辅,轮流做主,使全体学生的动手能力都能提高。
3.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可以激励学生不限于课本中的器材,将器材开放,让学生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去设计实验,鼓励学生写出有独立见解的实验报告,然后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析得出合理的器材与步骤,这样就把以往学生抄实验报告改变为发散思维的过程,如在讲到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密度时,有些学生把课本中的玻璃杯换成了口杯等,在步骤上,有些学生把倒入部分盐水改为全部倒入,还有些学生在步骤上先称空杯的质量,再称倒入盐水后的总质量„„等等。对于器材的选择,我们要表扬了学生肯动脑筋;在步骤上出要肯定了将盐水全部倒入的合理性,并对先称空杯后再倒入盐水称总质量的做法进行了讨论,分析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在将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测体积时,由于杯底和杯壁还粘有盐水,使测得的体积小于杯中原有盐水的体积,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这样使学生感到有一种成就的喜悦,师生探究的快乐,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探究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培养。
4.新课程中物理实验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选用适当的方法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的方法有很多种,合理地设计实验,是探究实验的前提。实验老师选择一定的设计实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不搞盲目实验教学。
实验探究设计的基本方法可归纳为下面几种:
①平衡法:用于设计测量仪器。用已知量去检测另一些物理量,例如:使用天平、弹簧秤、温度计、比重计等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实验。
②转换法:借助于力、热、光、电现象的相互转换实行间接测量,例如:使用电子温度计进行测量温度;使用频闪摄影探究物体的运动;研究坚硬物体的形变[用一个厚玻璃瓶,在瓶盖上开个小孔插一根细玻璃管,用胶水把瓶盖和玻璃管间的缝隙密封,在玻璃瓶中装满水并上升到玻璃管中一段,当用力压玻璃瓶外壁时,玻璃管中的水柱就会上升。(如图)]等等。
③放大法:利用迭加、反射等原理将微小量放大为可测量,例如: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测细铜丝直径、测一张薄纸的厚度等。
(2)新课程中物理实验要注重培养操作能力
操作能力主要是对基本仪器的使用和数据读出能力,仪器、设备的组装或连接能力,故障的排除能力等三方面的培养。
①基本仪器及规范使用。
初中物理学生实验涉及的基本仪器主要有:米尺、天平、停表、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等。
其使用的规范要求:a.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明确测量范围(量程)和精密程度(分度值);b.对某些仪器使用前的调零或记下零点误差;c.牢记使用规则和操作程序;d.正确读取数据。
②仪器、设备的组装或连接。
要进行一个物理实验总是需要先把各个仪器、部件、设备组装起来,并要求装配和连接必须正确无误,具体要求是,布局要合理,要便于观察和操作;连接要正确、简单;实验前要检查,必要时进行预备性调节。例如:对于一个电路的连接,我们一般是让学生按照电路图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电流方向进行连接,亦可从电源负极出发逆着电流方向进行连接,连接完成后要认真检查连接的正确性,甚至进行试触,以检查连接的正确性。但是如果有的学生,抽象思维敏捷,他不从电源开始连接,也不顺着电流方向或逆着电流方向连接,只要他连接正确,我们也不要批评他,反而要给予肯定。
③探究实验故障的排除。
实验中的故障排除,不但是一种操作能力。它涉及对实验原理的掌握程度,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对各部件工作情况的了解等,是一种综合运用能力。例如:
如图所示是小王同学连接的实验电路,当开关闭合时,两个小灯泡都不亮,小王用一段导线来检查该电路的故障。用电压表并联到L1两端,电压表无示数;用电压表并联到L2两端,电压表仍无示数。则电路的故障可能是什么?这是一个综合性强的问题,要涉及到很多知识。比如: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电压表的操作规则等等。
(3)新课程中物理实验要注重培养观察能力
中学物理实验中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而且比较持久的思维知觉。一般需要重点观察实验的基本仪器、实验的设备和装置,实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数据、图像、图表,以及教师的规范化操作等。
物理实验观察,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比较观察法和归纳观察法。
①比较观察法:人们认识事物、现象,往往是通过对两个事物、现象的对比,或把某一现象发生变化的前、后情况进行比较来实现的。
例如:在学习沸腾现象时,可以观察液体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况进行比较,细致、敏捷、全面、准确地得到沸腾含义;我们还可以人为地控制条件,使液体分别在常压、加压、减压的比较下沸腾,总结同一种液体,沸点随外界气压变化而改变。
②归纳观察法:总结一些现象的一般规律,反映现象的实质时,或研究一些涉及变化因素较多的问题时,通常采用归纳观察法。即,通过对个别现象分别进行观察,得到一些个别的结论,再分析、归纳,从而得出一般规律。例如:我们做滚摆实验时,通过观察滚摆在上升和下降时速度的变化来分析它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三、辅助实验手段的应用
(一)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是采用直观方法展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它具有声像并茂,形象鲜艳,再现迅速,感染力强,能突破时空限制等特点,并适合青少年的年龄特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的运用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局限性,能充分地把教师、学生与实验融为一体,增加了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和清晰度,提高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效能,降低了学生的感觉阈限,让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实验演示产生珠联璧合的最佳效应,是其它方法难以做到的。
1.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和清晰度。
对实验过程和现象的观察是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借助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为学生创设观察的通道,将实验现象投影放大,能增加可见度,缩短观察时间,提高实验效果。
例如在做“海波的熔化”的演示实验时,我们会遇到几个问题。
一、远处的学生看不清海波状态的变化和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二、由于海波纯度的影响,固体海波在温度未达到48℃时就开始熔化了。把海波熔化的实验做成CAI课件,就可以让所有的学生看到在理想状态下的海波熔化现象了,这对学生理解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有很大的帮助。
当我们向学生展示一些较小或复杂的实验器材时,常常会担心学生看不清楚而不能认识各部分的名称。例如:我们在教学认识内燃机结构时,即使我们用内燃机模型给学生讲解,但可见度仍会让部分学生分不清各部分的名称。我们借助CAI课件和Flash动画来讲解内燃机的结构就容易的多了。老师讲得轻松,学生理解也快,这就大大地降低了实验的难度。
我们在演示动能和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实验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由于木球撞击弹簧片、弹簧片弯曲形变、弹簧片恢复形变反推木球的过程发生时间太短,学生根本就看不到实验现象。通过CAI课件,可以把实验的过程放慢,让学生看到木球慢慢地撞击弹簧片,弹簧片慢慢变弯曲发生形变,老师再暂停动画讲解:此过程中木球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片的弹性势能;老师再接着放动画,弹簧片恢复形变,将木球反弹回去,此过程中弹簧片的弹性势能又转化为木球的动能。这样通过CAI课件的慢放,学生也就详细地看到了整个实验的过程,较容易理解其中的能量转化。
2.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增强演示实验的效果。
部分物理演示实验可见度小,演示效果不佳,很难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尤其是后排的学生很难看清实验操作的方法和发生的现象,影响学生情绪,也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借助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例如:学习“牛顿第一定律”中的演示实验,演示在三种情况下(平面上铺毛巾、白布、木板),同一辆小车保持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观察小车在三种不同物体表面上的运动情况。实验演示效果并不理想,只是从生活经验中得到结论。把它制成CAI课件,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了平面越光滑,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得越远。在此基础上,学生很容易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所说的“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可优化实验操作步骤的讲解。
将实验指导,规范的操作方法制成CAI课件,这样就把实验过程清楚地显示出来,优化了实验操作步骤的讲解,使学生对操作步骤和方法以及操作要领获得深刻印象,在操作的同时,对照投影内容及时调查,较好地解决了用大量时间去讲解实验步骤的问题。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动手操作,同时教师也有时间深入到学生中去指导,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例如: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要分别观察电流表、电压表,调零电流表、电压表,移动滑动变阻器等等,中间实验小步骤多,难度较大,把它制成CAI课件在屏幕上显示并结合讲解,使学生较好地、较快地掌握实验步骤和方法,这样学生的操作速度加快,错误减少,大大节约了时间,成功率明显提高,多数同学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再如: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时,对电流表的使用初学者经常出错,通过CAI课件显示出电流从正极流入,负极流出,电流表串接,根据量程正确读数,如果并接或反接易烧毁,用其它颜色强调量程,这样比较形象、直观,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数码展示台辅助实验教学
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形象、直观、可见度大。但有它的缺点,那就是容易让学生产生不真实的想法,很大程度上降低实验的真实性,所以多媒体辅助实验手段不能代替演示实验。
我们在演示一些微观的、不易观察的实验现象,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清晰、更直观地观察实验器材和实验现象,我们对所演示的实验进行数码投影不防是个好办法。它可以把实验器材放大,形象在展示在屏幕上,还能把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况展示在学生面前。
例如:使用螺旋测微器来测量,教师拿着螺旋测微器讲其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使用方法,由于可见度小,收效甚微,而把螺旋测微器放到数码展示台上投影到屏幕上给学生讲解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学生就容易接受多了。在使用时,旋动旋转旋钮和微调旋钮,测微螺杆向右移动的距离就是所测长度,这个距离的整数部分由固定刻度上读出,小数部分由可动刻度上读出,用一根钢针指着进行读数,使学生观察得清清楚楚,很快掌握其使用方法。
再如:磁场的演示实验。过去我们的做法是,先把六个小磁针放在讲桌上围成一个圆圈状,中间放一个条形磁铁,观察小磁针南、北极的方向变化。但是,由于讲桌较高不利于学生观察,前排学生能看得见一些,后排的学生就一点也看不到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把这个实验放在数码展示台上做。具体做法是,在展示台上铺一张纸(避免实验器具划伤展示台),将六个小磁针放到展示台上围成一个圈,介绍完实验原理及小磁针南北极后,把条形磁铁放在小磁针围成的圆圈中间,这样实验现象即可通过展示台投影到屏幕上,实时、准确地呈现出实验现象,全体学生都可以清晰及时地观察,而且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将电教媒体科学地运用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与实验教学相互交融,有机结合,将弥补实验操作中由于器材、环境等原因造成的不足,是提高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四、课外实验的开发
新课标提出这样的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物理课由于实验多,往往是学生最爱上的课,注意力最集中的课。但是长时间的一成不变,学生的兴趣也会大打折扣。多开展课外实验,是课堂实验的有效补充,也让物理学更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到物理就是身边、科学就在身边。我常常在备课时就设计了一些简单课外实验,让学生下课后、回家后去做。不但可以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的好处是让大多数学生有成就感,其效果胜过做几道书面题。
在学习了光的色散后,我发现很多学生很快就忘记了白光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于是我就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着学生做了一次人造彩虹。烈日下,我端着一碗水和学生来到操场中间,学生们用各种眼神望着我,怀疑的、惊奇的、钦佩的。我用力喝了一口水,使劲喷出去,阳光下,一道小小的彩虹瞬间出现在我喷出的水雾中。学生那个兴奋劲足啊!一阵狂呼,校长还以为出了什么事。之后,学生各自端一碗水都来研究这人造彩虹,居然还有学生总结出要背对阳光才能看见彩虹的结论。从此,在学生的心中彩虹再也不是科幻中描述的那么神奇了。
在学习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后,我安排学生回家用盐水和鸡蛋继续做实验。第二天,有个学生拿着一个鸡蛋来找我,说:“老师,为什么我家的鸡蛋不沉于水?不是说鸡蛋的密度大于清水的密度吗?”这可为难我了,望着这奇怪的鸡蛋,还真不好给学生解释。突然我想起小时候帮父母收稻谷时水田中那一个个漂浮的臭鸭蛋,终于有了答案:“你家的鸡蛋变质了,臭了。”学生小心的敲破蛋壳,一股臭味喷了出来,我们都笑了。
课外小实验及小制作是课内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的有效补充,是以学生独立为主的实践活动。在选题、取材、时间、空间上都比课堂教学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让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因此有利于学生施展聪明才智,培养能力,发挥创造力。学生从独立实践中,能够不断获得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这是教学手段所无法传递的教育信息。
实验探究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将来的发展方向,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重视实验教学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德国物理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没有实验的课,不算是一堂成功的课”。德国的物理教师除了极少数纯理论课没有实验外,一般每堂课要做2-3个实验。美国物理教师更重视实验探究,在他们上的每一节课中至少要做一个实验。有的是课本上要求的实验,有的是他们自己设计的实验,学生课堂上动手活动量较大,有半数以上的课是在实验室渡过的。可想而知,实验探究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大量的信息资料显示:没有一定数量、质量演示实验的物理课是不成功的课;学生实验开展得不好的物理教学不能称其为合格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马世红.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的实践情况[J].物理实验,2004.11
第四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定稿)
浅析怎样设计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郭 维 维
摘要:现代学生要求的是素质教育,全方面发展和提高,且现在的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能力差,积极性不高,所以作为现在的教师就需要在课上学生的学习效率上下工夫,怎样备课,讲课,用什么方法可以调动他们课上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并可以为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字:激发兴趣,自主学习,高效课堂
目录:
1、引言–––––––––––––––––––––––––2
2、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去想、去疑、去问–––––2
2.1、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交流氛围,让学生敢提问-2
2.2、为学生留出提问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想提问---3
2.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会提问--------------4
2.4、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使学生乐于提问---------4
3、提高课堂效益--3.1、做好讲评课前的分析工作--------------------5
3.2、课堂上讲什么------------------------------6
3.3、怎样讲评试卷––––––––––––––––––7
4、总结––––––––––––––––––––––––10
一.引言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都是物理教师在上课前,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以及手头好的教学参考书围绕教学大纲进行备课,在教案中体现自己的上课思路以及知识层次,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教师备课深度和课堂临场教学经验。这种重点依赖于讲授 “ 填鸭式 ”的 做法,对于学生掌握物理方面的知识点和物理原理是有很有效的,也是可靠的,但这都是对于我们以前那种学习主动能力强的学生是教学方法,而现在社会普遍要求重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即全方面发展,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为主,对于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培养,实践中告诉我们以前的教学方法显然是不适合的。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但解题能力差,作为当今的教师我们怎样做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并使其积极参与呢?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效率要高,在新课标下我们如何进行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呢?
一、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具体需要怎么做
1、明确自己的任务
(1)每节课前,对于教师来说备好课固然还是很重要的,但备课思路是要大大改变的,不仅是要掌握课程的内容,更要注重对我们所教的每一位学生进行个方面深入的分析,都要分析什么呢?我认为包括对学生知识、经验、思考、能力等方面的分析及了解。如果你能对你的一班学生进行分类并且一一分析的话,那你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本节内容的简易程度对你所了解的学生进行教授:知道什么知识可以重说,什么知识可以轻说,甚至什么知识可以省略不说或者可以留为课下的兴趣讨论及作业;而且在教授过程中知道什么样的问题该提问那一部分人效果更好,这样的话一堂课下来,该掌握本课知识的学生定没问题了,都不用检查,可以掌握的学生也有很足的信心,通过课下的一点努力也是没有问题的,而以前那些后进生也不像以前那样睡觉或者是看课外书了,而是很有兴趣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学一些物理知识。现在的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老师的夸奖是非常高兴的,因此,如果能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我觉得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让每一位学生在竞争中可以共同前行。
2、制定教学目标
就是用自己精确的语言表达学生需要认识和了解哪些知识和技能,形成怎么样的态度和认识等学习目标.并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必须把教学目标明确告知学生,以达到师生双方都明确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以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3、确定教学内容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教材内容应从略哪些学生已学过或者已经认识的内容?②哪些物理知识的素材不够充分,需要补充?补充什么素材内容才能使其更完善?③在校内校外以及网站上可利用哪些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的课程资源?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如何定位比较恰当?如何把握本节课的重点?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突破难点?⑤活动与探究课题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⑥结合哪些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哪些内容可进行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教育?⑦在练习中如何处理好基本与提高的关系,为水平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这样,教师以新教材为基石,既充分利用教材又不被教材所束缚,必然会使新课程理念具体地落实到教材的处理中,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4、设计教学策略
(1)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学生的学习方案,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安排时应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a、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时,把握知识点,一定要注重所讲知识与生活、生产的实际联系,了解对应知识与科学家相关的轶闻趣事,选取相关资料和内容做 教学过程中的“ 活化剂 ”,在上课的过程中适时引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b、哪些物理知识的教学可以联系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哪些物理知识学生能够自己学会,哪些需要教师加以点拨引导?哪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需要创设哪些现实情境和实验场景让学生加深理解?等等。这些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物理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例如: 实验探究式: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鼓励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尽量让学生自主收集实验的数据,逐步做到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数据表格,准确地读取和记录实验数据。另外实验教学过程中提倡用身边的生活器具来做物理实验。
(例如:探究压力作用效果)
当然课堂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决不应该局限于某一种教学形式,而是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最适当的教学方式。
(4).物理教学时间的安排 a.把握好整体时间分配
物理教师要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规定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对一个学期的教学时间在整体上做出合理规划,做到心中有数.b.科学地规划单元课时 我们对每堂课的时间分配的具体规划,比如导入新课用多长时间,讲授新课内容用多长时间,提问讨论用多长时间,练习用多长时间,总结用多长时间等,都需要事先一一分配好.最好设计到每一句话,不说废话,尽量避免教学的随意性。
c.防止教学时间的遗失
所谓教学时间的遗失主要有三种情况,分别是: ①课堂偶发事件引起的教学中断;②过渡时间过长;③不适当的练习作业造成时间浪费.我们要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预期.将教学时间的遗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5)教学时多媒体的设计
多媒体技术能在课堂上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物理情景,加深中学生对物理现象和原理的理解.尤其是由于条件所限不可能在课堂上演示的实验,同时对教学媒体的使用也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再好的设备离开教师精心的准备也将失去它的作用
5、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结束后要及时对教学设计方案的教学效果,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媒体的选择等进行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即 “ 教后反思 ” 的跟进。我们刚刚投身新课改,无论实践还是理论方面都急待加强和提高,有必要通过 “ 教后反思 ” 的跟进对自身教学的能力水平进行充实提高。教学反思主要检讨自己的教学行为,记录在教学中的新发现、新见解、新问题、新规律,然后从理论高度进行分析和反思,这样做,有利于今后教学活动中的自我矫正和自我完善,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艺术不断地得到发展和提高.二、切实加强集体教研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因此,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学习与工作,教师之间需要更加紧密地合作。所以,在新课标下我们要设计好教学更要开展并加强教研。
1.集体备课内容。
(1)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共同学习《课程标准》,通览教材,研究教材,在弄清《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弄清教材内容中的每一个栏目中的每一个具体问题,每一幅图、每一个实验等编排的指导思想及意义。在备课中我们围绕以下问题研究:①确定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什么?过程与方法目标是什么?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什么?②确定重点和难点;③建议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④探究实验用的器材等。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在教学目标及策略上达成共识。
(2)对每节课实行分头备课,再集中讨论,确定大的框架。每一节课的备课都确定中心发言人。任课教师作自由发言,经过讨论,进一步吃透物理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反复研究教材,分析要让学生经历什么过程、体验什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各种因素,然后分析学生的智能水平,心理活动,换位思考、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交流。
(3)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探究学习过程,学习探究的一般方法和科学知识。为了在探究式教学中能指导学生到位,教师在教研活动时,对每一课题进行模拟探究,像学生一样提出问题、进行猜想、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推广应用等。老师们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就是说 “ 我们要指导学生探究问题,首先自己要学会探究,学会合作 ”。
2.开展以说课、备课、上课、评课为主的研究活动,即集体备好课以后,先让一个老师试讲,其他老师听课后再评改,研究增减、保留、改进的方法和内容。最后大家再相互交流教后感:在教学中,哪些探究学习可以扩展?探究扩展到什么程度?哪些方面或内容需要改进,是否需要增加实验或习题?增加哪些等等。
3.教研活动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以分散为主,集中为辅的方式,及时解决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通过定时和不定时的教研活动,达到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才能设计出更符合新课标,更适应本班学生的教学设计,这样既能减少重复劳动又利于个性的发挥,更有助于每一位教师的成长。
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者本人的理论水平、业务功底和实践经验,此外,大量的教学实践说明了课堂教学设计成功与否与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否明确,设计的程序、方法是否得当有很大的关系。从教学设计实践的积累与教育理论的发展逐步使人们认识到适应现代教学设计所应遵循的一些原则。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
1.构建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把教育思想转化为教学行为
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理论是抽象思维的结果,教学理论只能指明教学发展的一般方向,要想把教学理论变成教学行为,就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联系的中介物,而教学设计就是联系二者的桥梁,因为它不仅规定了教学设计的原则和策略,而且提出了教学设计的程序与方式,从而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了教师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的提高。
2.确保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统一
教学设计的主导者是教师,因而一般说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比较容易受到重视。传统备课的重点放在教学内容的认识和授课方法上。而教学设计是以现代教学思想为指导,把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作为重要内容,把“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和谐地统一起来,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3.突出教学过程的价值,确保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关联性
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价值观是以知识的传授容量和巩固程度作为教学评价的标准的。这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观念强调和重视的是教学结果,忽视教学过程,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则着重教学过程的设计,因为教学过程除具有传授知识的功能外,还具有教育功能、培养功能和应用功能。科学的教学设计就是要有效的发挥教学过程的多种功能,确保过程与结果的关联。
二、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物理课堂教学设计要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理论指导性与实践操作性相统一
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不能以感性经验为依据,而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为指导,这样才能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来规范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以减少实践的盲目性,增加自觉性。正是为了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教学设计又必须把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给出教学流程,明确可操作的方法。
2.整体设计与要素分析相结合 没有要素分析的综合是肤浅的,难以揭示事物的本质,而只有要素分析,没有综合,必然是孤立的,并且缺乏整体功能。因此教学设计既需要以整体为背景进行要素分析,又需要以要素分析为根据进行综合优化,使教学系统各要素处于相互匹配和最佳结合状态。
3.规范性与创造性兼顾
规范,反映教学过程的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只有规范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但新思想、新理论的运用又必须创造,创造是对规范的完善与发展,二者是可以兼顾而统一的。
4.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并重
教学过程由教学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及二者的中间联系过程三者构成,因此教学设计既要重视静态设计(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又要重视动态设计(教学过程的发展),使二者在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中向前推进。
5.施教者与学习者交互协调
教学过程既是施教过程,也是学习过程。教学设计的关键是要促进两者的交互与协调。但交互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三、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
按照系统科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的设计作为一个系统,从整体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中,通过控制与反馈、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来完成教学设计与实施。具体流程是:
1.明确任务
确定教学过程的主要任务,把握相关的教学内容,收集有关因素的资料,为以后的教学设计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2.设定目标
把比较笼统的、概括的教学目的化解为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
3.系统分析
对教学过程的各要素即学生、教师、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进行现状与条件的分析。
4.系统综合
根据对教学目标及教学要素的分析结果,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系统科学的方法,进行综合优化,整体权衡。
5.形成流程
根据系统综合的结果,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针对教学内容,将时间、空问加以合理分配,形成流程。
6.优化决策
在几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择优选取或组合。
①由于教学活动涉及各种各样的因素,所以教学设计需要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全面系统地统整合; ②由于教学设计是以 “ 学生 ” 为中心进行的,一切围绕着学生的 “ 学 ” 来进行,其设计应以灵活性和针对性为设计原则;
③教学设计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既有一定的理论色彩,又明确地指向教学实践,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抽象的理论变成具体的操作规范,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依据。
综上所述,结合物理学科特点,我认为:所谓物理教学设计,就是物理教师在新课程理念和物理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对物理教学活动进行全面通盘考虑、系统规划与预先策划,并根据实际反馈的信息不断地调整物理教学活动的过程。
那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进行高中物理的教学设计呢?
一、要有全新的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理念是第一位的,当前我们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必须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学设计中要融入新的教学理念
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超越学科本位的理念,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生的人文精神为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中体现出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对常见现象及熟知的事物提出相反意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教师要转变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在新的课堂中教师应从过去的一个主讲者转变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认识、探索、分析、概括,要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学设计中要重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中,个体学生得到的数据或结论往往是片面的,而让学生通过交流或分工协作,加强了学生间的向心力和友好相处的心态,对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学习、探究,养成良好的评价习惯,在取得成功喜悦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不足、纠正错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协作能力。、面向学习者的教学设计必须做到 “ 心中有人 ” 由于学生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兴趣以及爱好的差异,课堂教学中要尽量避免统一的要求,采取分层次、多方位的教学理念。如有些学生对实验操作感兴趣,而有些对基本知识和规律感悟好,对他们不是采取取长补短,而应采取扬长避短,让他们在不同层面上有所发展,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三个阶段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是针对中学物理教学过程而言的,那么,设计过程就必须要充分考虑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特点。新时期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有:
① 重视实验、重视科学探究;
②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③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④ 注重数学手段;
⑤ 密切联系实际、注重 STS 教育; ⑥需要物理体验。
根据这些特点,要完成一个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原则上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中学物理的思路设计阶段、中学物理的活动设计阶段和中学物理的心理模拟阶段。
①思路设计阶段
中学物理教学的思路设计是教师根据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和中学物理课程的基本特点,明确教学目标,编制出有一定层次的教学程序。物理教学的思路设计只是教学方案的纲要设计,许多工作只是原则性的、笼统的,还需要进一步具体化。比如,物理规律教学的一般思路是:提出问题→猜测尝试→验证设想→用数学方法阐述物理规律→应用物理规律解决新问题。思路设计阶段给出了原则性的设计思路,相当于建筑设计中的图纸设计。
②活动设计阶段
中学物理教学的活动设计是指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确定师生双方活动的方式,可以概括为 “ 3W ” 模式,Who(谁来做),What(做什么),How(如何做)。活动设计是物理教学思路设计的具体化和明细化。如果说教学思路设计是一幢大厦的建筑图纸,那么教学活动设计就是具体的建筑施工。图纸确定下来后,具体的建筑施工可以有各种方案。同理,针对同一个物理教学思路设计,具体活动设计也是各式各样的。中学物理教学活动设计是物理教学设计的三个阶段中最重要的阶段,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教师的活动设计不但要有创造性、灵活性,而且还要有将创造性、灵活性应用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的能力。例如上面提到的物理规律教学思路确定后,物理教师就可以根据具体的物理规律(比如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并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下一步具体的教学活动的安排。
中学物理教学活动设计是多因素、多层次、多关系的协调统一的系统工程。物理教师在活动设计中一定要注意实现教材内与教材外的统一、主体活动与主导活动的统一、分层活动与整体活动的统一等。③心理模拟阶段
中学物理教学的心理模拟阶段是物理教师对经过思想设计和活动设计两个阶段得到的物理教学方案的一种可行性验证,是教师本人对方案可行性的反思和心理自证。在心理模拟阶段,物理教师主要以心理活动为主,以想象中的学生为对象,以内部言语和表象为主要活动形式,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物理教学活动进行模拟预演。通过心理预演和推敲,教师对方案进行修改、补充,进一步完善了整个教学设计,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做到胸有成竹。
三、实现 “ 以学为主 ” 的教学设计的几种常见的物理教学策略.、情境式物理教学
所谓情境式教学是指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呼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以培养兴趣为前提,以情感共鸣为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轻学习负担 ; 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感受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享受学习的快乐.
在物理课堂中常见的创设情境的手段有 : ①模型展示法.即利用 物理 模型来创设情境.②情境再现法.即利用课本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或视频来创设情境,此法的优点是能突破时空限制.③语言描绘法.即利用语言来描述 物理 现象及 物理 过程等。丰富生动的语言是一种优良的情境创设手段.④实验演示法.即利用实验的现象、结果来创设情境.
通过情境的创设,可以实现以下目的:①引发内容.通过创设情境,简捷明快地导入教学内容,使 物理 学概念、原理的学习水到渠成.②引发情感.用强烈的情感语言创设情境,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③引发思维.创设情境不但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还能引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式物理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的讨论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围绕问题的解决,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这种教学方式的一般程序是 : 依据教学进程创设问题情境一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一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一发现新问题一解决问题 „„ →得出多个结论.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次 物理 学知识的 “ 再发现 ”,因此,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学生进入探究状态的 “ 导火索 ”,问题哪里来 ? 问题应由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发现.因此,设计探究式教学关键在于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内化知识、发展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作好多方面的引导.第一,是营造平等的心理氛围,鼓励学生勇于提问 ; 第二,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勤于提出问题 ; 第三是点拨提问技巧,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概括起来讲,即让学生有提问的胆量、有提问的习惯、有提问的技巧.
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产生问题的策略有多种 : ① “ 捕捉新奇 ‘ 出 ' 问题 ” . 物理 学领域有许多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新奇的,像 “ 纳米技术 ”、“ 信息高速公路 ” 等,学生首次接触到这些名词时可能会问 “ 什么是纳米 ?”“ 信息高速究竟有多快 ?” 等问题,以这些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有助于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摄取新信息的能力 ; ② “ 发现矛盾 ‘ 出 ' 问题 ” . 物理 学中有许多新知识初看起来与原有知识互相矛盾,学生就因此产生了许多问题,借助问题的讨论,不仅化解了疑点,而且增长了实践知识 ; 采用 “ 矛盾冲突法 ”,尽力展示生活体验。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亚里士多德观点与伽利略思想实验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欲望。③ “ 追根溯源 ‘ 出 ' 问题 ” . 物理 学中好多知识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追根溯源,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 ④ “ 纵横比较 ‘ 出 ' 问题 ”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相似概念、规律的比较,可以产生新的问题,并进行讨论,可以加深对某些知识点异同点的理解.当然实际教学中,教师诱导的不仅仅是一个问题,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激发的是一组环环相扣的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实施探究式教学,学生建构了新知识,发展了科学探究能力.、互动式物理教学
互动式教学就是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主题,讨论交流,实现师生多边互动,发挥学生的群体效应,使学生在交往中学习物理 学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和合作的意识.互动式教学过程中,由于师生双方能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而能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实现教学相长.
物理 学互动式教学设计应以 “平等互助 ” 作为前提.新课程强调 : 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是人人参与的平等对话、合作交流的意义建构.要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平等交往,教师应主动转换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为现代的 物理 学学习的促进者,由 物理 学课堂的 “ 主宰 ” 转为 “平等中的首席 ” .如此的互动交往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
物理 学互动式教学设计应以 “ 思维互动 ” 作核心.课堂上教师不能仅以活动频繁作为互动的标志,不能仅以气氛活跃作为互动的尺度,师生互动的本质应把握在 “ 思维互动 ” 上.实现 “ 思维互动 ” 常见的策略有 : ①趣味引 “ 动 ” .即用学生感兴趣的事例,把他们带入课堂知识的学习中.②问题激 “ 动 ” . 物理 学知识的学习可采用问题来激发互动,问题应该由师生双方交替提出,若问题仅由教师提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 问题互动 ” .③实验带 “ 动 ” .实施实验教学,可把学生带入 “ 思维互动 ” 的新天地.无论是实验现象的分析、实验步骤的设计,还是实验结果得出,都应使学生以积极的思维状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开放式物理教学
开放式课堂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 “ 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 ” 的教学系统而言的.它是指把 物理 教学活动置于一个开放的体系中来进行设计,突破教材的文本限制,融入学生的直接经验、现实问题,实现内容的开放化 ; 突破教师单向的传承,融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现方法的开放化等,开放的内容、开放的方法等打破了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限制,因而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用开放题材作为载体,来承载开放式教学理念,是教学设计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设计 物理 学开放题材可从四个方面来体现 “ 开放 ” 理念 : ①开放内容.即所提问题与课本知识有关联,但教材涉及不多或不深,需要学生借助独立的思考和实践活动,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如学习完选修 3-2 电磁感应知识后,可以课后提出以开放课题 “ 发电机 ” 设计一个课题,设计思想如下:谁发明了发电机(原理?)—— 发电机的构造 —— 现代发电机的种类 —— 你能自己设计一个简易发电机吗? —— 如何发电机的提高商业效益? —— 你的收获等。再如:学习了解了传感器知识后可以以 “ 生活中的传感器 ” 为课题做一个开放式的内容设计。②开放方法.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而不必拘泥于固定的问题解决程序,比如要研究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或实验器材来优化组合设计.③开放思维.即强调学生在问题解决时思维途径的多样化.④开放结果.即没有所谓的唯一标准答案,对于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结果,追求是获得结果的过程.即要求学生不断地去寻求在给定的条件下存在多种可能的答案.对学生的结果要结合其过程给与积极肯定的评价。
以上是几种比较典型的常见的实现 “ 以学为主 ” 的几种教学策略。一般来说,在一个成熟的教学设计中往往应用到多种教学策略结合,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设计情境,引发问题,这些都是为了实现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更好的互动,从而达到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设计的实现。
第五篇: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物理教学的途径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物理教学的途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初中物理教学再次成为教育工作者探索的焦点。作为一名初中的物理教师,要真正实现物理教学,则应根据物理教学现状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好身边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初中物理教学。
一、初中物理面临的教学现状与困境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物理始终只能以“副科”的身份居于初中物理教学中。虽然我们经常强调“学习物理很重要”,也知道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直接制约着高中物理教育,更明白初中物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但是,由于初中物理所占分值相对较低,虽然我们仍然高举素质教育的旗帜,但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很多学校仍然挥之不去,物理学科相对于一些老师心中的“主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另外,在许多新疆的中学,有关物理的教学设备、设施等教学资源也较落后,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知识只能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熟悉物理的人都知道,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物理学中,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定律的发现,都应该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限的教学条件,使得原本在物理教学中占很大比重的试验教学遭到限制,得不到正常开展,学生只能枯燥的接受一些理论知识,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物理理论知识也在逐渐增加,这让一些学生在对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融合、应用等方面逐渐出现了问题,这些问题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后,学生会开始觉得物理难学,从而逐渐丧失对物理的学习兴趣,甚至开始讨厌物理这门“枯燥无味”的学科,这使物理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新课程要求现代教学要以素质教育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但这样的教学环境实难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初中物理教学任重而道远。
二、初中物理教学的途径
物理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相连的一种教学活动,二者紧紧扣连在一起。因此,要实现初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初中物理教学,教师必须从处理好“教”与“学”二者的关系入手。在“教”方面,新课标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从传统教学的“讲解者”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和“学生的合作者”。为实现此目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最先被教师和学生接触的无形课程资源,和谐的课堂环境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学生摆脱了在老师威严下学习的压力,无疑会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起到良好促进作用。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二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因此,要想实现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初中物理教学任,应首先从根本上改变那种“教师绝对权威”的认识,让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学习上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尊重班上的每一名同学,努力地融入班级中,加深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更多的考虑学生的参与、发现、体验物理的过程。
罗杰斯早就在他的“非指导性教学”八原则中提出,要提供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良好气氛。一个好的班级、好的课堂,应该充满真实、相互关心和理解的心理环境。这种环境最初来自“促进者”,随着学习过程的进行,学生会越来越多地、并且是很自然地流露出这方面的情感。当我们教学的班级达到这样的境界时,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提升。
(二)真正关爱每一个学生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教师要真正做到却相当的困难,因为一个班上不可能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处于拔尖水平,有些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或多或少的忽略了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这样做会给这些学生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使他们逐渐丧失对学习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老师更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因为只有这些学生的成绩提高了,班级的整体成绩才能有较大的提升。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
(三)教师要做好物理教育研究
21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人类脑力大解放的时代。而物理教育是知识创新和应用的一块重要基地,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但是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的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以至于学生养成了“等、靠”的不良习惯,抑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过分注重学生“应试能力”培养,轻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及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
在物理教学的层面来实现上述种种要求,要使学生在素质、能力等方面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该担负起最多的责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做相关的教育研究,多做正确的、深入的、适应于学生发展的研究。以学生为研究对象,制定有效的研究计划,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学习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等方面全面收集材料,从根本上了解和认识学生不同的成长历程。最后,从学生的特殊性出发,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针对性的开展物理教学工作,避免物理教学的盲目性,逐渐实现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初中物理教学。
(四)积极做好物理教学评价体系
在现代物理教育中,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捕捉教学复杂现象,分析研究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同时能够唤醒隐藏在教师心中的教学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在物理教学中,课堂观察除了对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有较大帮助外,还能让教师更加全面、彻底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情况,为学生各种基本物理素养的塑造指明方向。
新课程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是在物理课堂教学观察和诊断的基础上开展的一项检查性、总结性的教育工作,其目的是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检查物理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检查学生能否主动学习,检查教师是否有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检查教师教学是否符合学生的非单一性。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如果能很好的达到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则实现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初中物理教学离我们就不远了。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广大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坚信只要教师勇于创新,必能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M]
[2]《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
[3]徐兆宝《初中新课程下物理教学课堂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