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2019版语文高一必修三习题:11 师说 练案21含答案
2018-2019版语文高一同步系列课堂讲义人版必修三习题
练案21 师说(1)
满分43分,时间40分钟
一、打牢语言基础(24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142(A)A.近谀(yú).老聃(dān).B.子蟠(fān).贻之(yí).C.巫医(wū).也欤(yú).D.愚人(yú).而已(yí).
郯子(tán).师襄(xiāng).苌弘(cháng).句读(dòu).经传(chuán).或不焉(bù).大遗(yí).
余嘉其能行古道(jiā).【解析】 B.蟠:pán ;C.传:zhuàn,不:fǒu ;D.已:yǐ。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143(A)①吾师道也 ②吾从而师之 ③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⑤则耻学于师.....焉 ⑥不耻相师 ⑦孔子师郯子 ⑧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⑨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A.①③④/②⑦/⑤⑥⑧⑨
C.③④/②⑥⑤/①⑦⑧⑨
B.①③④/⑧⑦/②⑤⑥⑨ D.③④/②⑥⑦/①⑤⑧⑨
【解析】 ①③④名词作动词,②⑦名词意动用法,⑤⑥⑧⑨形容词意动用法。3.下列加点词中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144(B)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③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④圣人之所........以为圣 ⑤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⑦吾从而师之 ⑧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⑨犹且从师而问焉 ..A.②③⑤⑦⑧
C.③⑤⑦⑧⑨
B.①②⑤⑦⑧ D.④⑤⑦⑧⑨
【解析】 ①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②古义:一般的人,今义:很多人;⑤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小学教育;⑦古义:动词“从”和连词“而”,今义:合成一个连词,表目的;⑧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4.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145(B)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师不必贤于弟子
2018-2019版语文高一同步系列课堂讲义人版必修三习题
【解析】 B项,宾语前置句;A、C、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5.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都表现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批评指责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146(A)①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⑥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A.①③⑥
C.②③④
B.①④⑤ D.②⑤⑥
【解析】 此题可用排除法,②是今人教育孩子的做法,作者没有批评指责的意味。⑤是“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做法,是作者赞同的做法。排除这两句即可。
6.下面对文章前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274(B)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那些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的士大夫,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解析】 作者并没否认“童子之师”是老师。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275(D)A.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句首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非今。
B.第二段从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择师教子与其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三个层面展开对比论证。
C.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从师学习,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与“古之学者必有师”呼应。
D.文章结尾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起总结全文,升华主旨的作用。
【解析】 D项分析错误,最后一段没有“升华主旨”,这是一篇赠序性质的文章,只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起总结全文的作用。
8.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25894147(C)A.唐代古文运动是由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废除六朝以来浮华的骈俪文,主张“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一次文体改革运动。
2018-2019版语文高一同步系列课堂讲义人版必修三习题
B.“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八位散文家。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传”指的是人物传记,像《史记》《汉书》中的大部分作品。D.《师说》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典著作。【解析】 传是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二、提高阅读能力(1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导学号 25894150
争臣论 韩 愈
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行古人之道,天子以为谏议大夫,居于位五年矣,视其德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愈应之曰:“恶得为有道之士乎哉?今阳子在位,不为不久矣;闻天下之得失,不为不熟矣,而未尝一言及于政。视政之得失,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 .或曰:“夫阳子恶为人臣招其君之过而以为名者。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愈应之.曰:“入则谏其君,出不使人知者,大臣宰相者之事也。夫阳子,本以布衣隐于蓬蒿之下,主上嘉其行谊,擢在此位,官以谏为名,诚宜有以奉其职,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天..子有从谏如流之美。阳子之心,将使君人者恶闻其过乎?” ..或曰:“阳子不求用而君用之,不得已而起,守其道而不变,何子过之深也? ”愈曰:“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故禹过家门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岂使自有余而已,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 ”
或曰:“若吾子之论,直则直矣,无乃伤于德而费于辞乎?”愈曰:“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传》曰:‘惟善人能受尽言。’谓其闻.而能改之也。今虽不能及已,阳子将不得为善人乎哉?” .注:①争臣:谏官,指能以直言规劝君主的臣子。争,zhèng,后作“诤”,规劝。②阳城:唐德宗时为谏议大夫。一开始他没有履行劝谏的职责,所以韩愈写本文来促进他。三年后,阳城上书指斥裴延龄的罪恶。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 .B.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 ..C.将使君人者恶闻其过乎 .D.何子过之深也 .【解析】 戚:忧愁。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B)
2018-2019版语文高一同步系列课堂讲义人版必修三习题
恐怕将会使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失吧?”
有人说:“阳城不求任用而君主任用了他,他不得已才出来做官,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而不改变,为什么您责备他如此苛刻呢?”韩愈说:“自古以来的圣人贤士,都不是追求名望任用的。他们哀怜世道不太平;懂得圣人的道德学说之后,不敢独自修养身心保持个人的节操,一定要使天下民众都受到救济。所以大禹治理洪水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也不进去看一下,孔子周游列国时连坐席也来不及坐暖就又出门了,而墨翟从不安居一地以至居所灶上烟囱不及熏黑就离家了。那两位圣人和一位贤人,难道不懂得自己过安逸生活的快乐吗?实在是敬畏上天的旨意、怜悯人民的困窘啊。上天将圣贤的德才和能力授予这些人,哪里只是让他们自己有余就算了,实在是想通过他们来补充别人的不足啊。怎能好整以暇地自得安逸呢?”
有人说:“像您的议论,直率是够直率的了,未免有点损害道德并且浪费口舌了吧? ”韩愈说:“君子在官位上,就应准备以身殉职。没有得到官位,就考虑修饰文辞来阐明圣贤之道。我要做的是阐明道理啊。古书上说:‘只有善人才能够毫无保留地接受批评。’这就是说他听了之后能改正。阳城虽然现在未能达到,难道他将来也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吗?”
第二篇:2019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一练案:11.包身工练案22含答案
练案22 包身工(2)本练案共2页,共6题,满分为23分,用时3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本质特征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是团结、维系和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伟大精神力量。这种凝聚力是我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生存斗争,繁衍生息,在创造灿烂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过程中积累凝聚而成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刚健奋发的民族气派,“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抱负,“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的高贵品德,兼容宽厚、世界大同的恢宏气度……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是哺育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经久不衰、发扬光大的根底所在。
中华民族凝聚力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征:
民族凝聚力作为一种“合力”是多向的、合一的,大体说来可分为纵向力和横向力两种。纵向力是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凝聚力,有大一统的社会结构,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方式精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中华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六个方面。横向力是纵向力这一纵向系统的积淀,表现为某种剖面的横向结构;这种剖面横向结构由中华民族领导核心内部的内聚力、核心对核外群体个体的吸引力、核外群体个体对核心的向心力、核外群体个体之间的亲和力、中华民族的总体协合力五项力构成。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历史的产物,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或历史存在,它具有历史性。与此同时,任何一个时代的民族凝聚力又都离不开该时代的特定现实,离不开该时代的时代背景。它在历史中形成,却要在特定的时代中得以丰富和发展,并且体现该时代的时代精神,因此,它又具有时代性。历史性与时代性在中华民族凝聚力中得到了紧密的统一。
中华民族凝聚力作为连通过去、现实和未来的力量,是一种传统。既然是一种传统,它就具有稳定性和变化性。这种稳定性和变化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结构不改变的同时,内容中会有新的成分增加,如当代就增加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内容;其二,中华民族凝聚力不可能消逝,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度会发生变化,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这与传统文化是否被重视有关。极力宣扬民族虚无主义,削弱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久而久之会导致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减弱,相反,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就会致使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巨大群体,就是这个巨大群体形成了凝聚力。中华民族这个范畴下面又有许多或大或小的群体,它们都有自己的群体性凝聚力,当然还有个体性凝聚力。中华民族凝聚力包含或大或小的群体性,也包含个体性,不能狭隘地取其一,而群体性和个体性凝聚力之间是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这种关系就如同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的关系。这中间的中华民族的群体凝聚力,必须通过个体来体现;它既是一种外在性实体,又是一种内在性灵魂;既是一种普遍性存在,又是一种共体性存在。
(节选自《当代中国凝聚力大典》,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它是团结、维系和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力量,是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
B.它作为一种“合力”,存在多向、合一的特征;作为一种力量,它连通过去、现实和未来,具有稳定性和变化性。
C.它不可能消逝,但强度既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通过重视、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就可以使之增强。
D.它必须通过个体来体现,既是一种外在性实体、一种普遍性的存在,又是一种内在性灵魂、一种具体性存在。
【解析】 偷换概念。选项中“它”指中华民族凝聚力,原文指“它既是一种外在性实体,又是一种内在性灵魂;既是一种普遍性存在,又是一仲共体性存在。”陈述的是“中华民族的群体凝聚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A.我国各族人民经过漫长的生存斗争,在创造丰富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过程中积累沉淀而形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
B.中华民族凝聚力内容丰富,包含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民族自信心、自尊心,爱国主义等在内的横向力。
C.中华民族凝聚力在当代增加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内容,而其结构没有改变,体现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稳定性和变化性。
D.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巨大群体形成了凝聚力,在这之下,又有许多或大或小的群体,它们再形成较小一些的群体性凝聚力。
【解析】 “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民族自信心、自尊心、爱国主义等”,属于“纵向力”而不是“横向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是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B.中华民族凝聚力中的横向力是纵向力这一纵向系统的积淀,表现为某种剖面的横向结构,因此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纵向力更为重要。
C.任何一个时代的民族凝聚力都离不开那个时代的特定现实、时代背景,中华民族凝聚力也是这样,必然具有它的历史性和时代性。
D.中华民族凝聚力中群体性和个体性相互联系、对立统一,关系就如同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此两者具有辩证的联系特性。
【解析】 强加因果。“因此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纵向力更为重要”,原文无此信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
半 壶 泉 水
这次护送小号手伤愈归队,本来十天就能到达目的地,但是走到半路,突然遇到了沙尘暴,而且一连刮了三天三夜,刮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根本无法行走,直到第四天,风才停,尘才歇。
这已经是第五天了,路途不是问题,要命的是他们只剩下半壶泉水了。迫于无奈,负责人妇救会会长白玉兰,不得不果断决策。
白玉兰一脸严肃地看着大个子骆驼和小号手说:“同志们,翻过这片大沙漠,就是我们大部队的营地了,虽然干粮还可以维持几天,但缺水的问题却给我们带来严峻的考验。小号手——”
“到!”小号手慌忙立正答应。
“我决定,我和骆驼同志留下来,你带上这半壶水,马上去找大部队,等找到大部队之后,火速赶来接应我们!”白玉兰就像一位女将军发出指令。
谁知,大个子骆驼还没等她把话说完就给她急眼了:“那不行,他把水都带走了,我们俩喝啥?总不能渴死在这里吧?”
小号手当然也不同意白玉兰的这个决定。他说:“玉兰姐,要走我们一起走,要死一块死,我是绝不会撇下你们俩的!”
白玉兰说:“是你们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咱们三个就我自己是党员,一切行动听指挥!小号手,让你走你就走,服从命令,赶紧走吧!”说着,做了一个挥手的动作。
“我又不是党员,干嘛要让我在这里等死呢?”骆驼小声地嘟囔了一句。可是白玉兰好像没有听见一样,毫无表情。
小号手一时语塞,不知道是走还是留。白玉兰见他犹豫,又催了他一次。可他不但没有挪步,反而用乞求的目光看着白玉兰说:“玉兰姐,你看这样行不行?骆驼大哥身强体壮走得快,要不,就让他先走,我留下来行吗?”
白玉兰还没来得及答话,骆驼立马就咧开他那干裂的大嘴笑了:“这才是我的好兄弟,我肯定比你走得快多了。”并且一边亲切地拍了拍小号手的肩,一边就要去抓小号手背在肩上的军用水壶。
“骆驼同志,这是在执行任务,请服从命令!如果你敢动一下水壶,就别怪我对你不客气!” 骆驼的手哆嗦了一下,停在半空。扭过头,一支乌洞洞的驳壳枪正对着他的脑袋。
“动不动就掏枪,是党员又有啥了不起的?”骆驼看着白玉兰铁青的脸,不服气地嘟囔了一句,只好乖乖地退到了一旁。
小号手也被白玉兰突然的举动吓了一跳,他慌忙上前抓住白玉兰的枪管哀求说:“玉兰姐,你别这样,我无牵无挂,你还是让骆驼大哥先走吧!”
“不行!”白玉兰杏目圆睁。“要不,我就把水留给你们……”
“我说不行就不行!”白玉兰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
“那,那就求求你们喝上一口,我再走行不行?”小号手快要哭出来了。
谁知,白玉兰却一把把他推了个趔趄,然后用驳壳枪指着他大声喝道:“你走不走?再不走,我崩了你!”
小号手无奈,只好一步三回头地含着眼泪,踉踉跄跄在松软的沙漠中蹚出了一个个通向希望的脚印…… 看着身背水壶渐渐远去的小号手,骆驼狠狠地瞪了白玉兰一眼,目光里充满了极度的怨恨。等小号手的身影逐渐变成了一个小黑点后,突然,骆驼蹲下身子抱头大哭。而妇救会会长白玉兰却如一尊女神的雕像,呆呆地站在那里,向着远方的小黑点微微招手,脸上有一丝微弱的笑容。
夕阳把大漠染成了一片绯红,沙风吹得更猛了,本来就非常寂静的大漠显得更加静寂了。一阵阵沙雨斜打在骆驼和白玉兰的头上、身上,直打在他们的心里。一高一矮两个黑点不约而同地紧紧抱在了一起,然后互相搀扶着,艰难地跋涉在大漠之中,四条灌了铅的腿,给大漠留下了一串歪歪扭扭的脚印。
几天之后的一个早晨,风和日丽,顺利归队的小号手带着盛满泉水的水壶和几个人向着接应骆驼和白玉兰的方向出发了。刚踏进沙漠地带不久,他们就在沙漠的边缘发现了一个黑点。他们走近一看,是一对紧紧搂抱在一起的尸体。
小号手扑上前去嚎啕大哭,哭声响彻天空,直惊得沙漠上空的朵朵白云,瞬间化成了滴滴泪雨,纷纷落下。
解放后,一个清明节的上午,一名小个子军官带着妻子儿女,来到了沙漠边沿的一个小山村。在村外的一座墓碑前,全家人深情伫立了好久好久,深情地鞠了三个躬,默默地献上了一束洁白的鲜花,“革命烈士骆驼、白玉兰夫妇之墓”的碑文在鲜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苍劲醒目。
(摘编自《教学研究》,有较大改动)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3分)(A)A.小说以“半壶泉水”为线索组织材料,以在沙漠中谁去谁留为争论焦点,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为出发点,传递出大量的正能量。
B.大个子骆驼的思想具有落后的一面,小说对他的描写表现了故事的真实性,作者描写这一人物目的是鞭挞革命队伍中的不坚定分子。
C.当小号手说“那就求求你们喝上一口……我再走”时,白玉兰把他推了个趔趄,举枪进行警告,表现了她性格刚烈、我行我素的一面。
D.小号手带着妻子儿女来到沙漠边沿的一个小山村为白玉兰夫妇献花的情节,表现了革命者后继有人和小号手一家对烈士的深厚敬意。
【解析】 B“目的是鞭挞革命队伍中的不坚定分子”分析不当。作者描写骆驼这一形象,目的是突出白玉兰的勇于献身精神。C表现了“我行我素的一面”分析不当。这里表现了白玉兰办事干练的性格特点。D“表现了革命者后继有人”牵强附会。
5.作品中的白玉兰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5分)答:示例:①具有勇于献身的精神。明知在沙漠里没有水会渴死,她还是坚持让小号手先走,自己与骆驼留下。②指挥果断。当只剩半壶水时,她果断作出决策,并让小号手和骆驼坚决服从命令。③办事干练,不留情面。当骆驼和小号手提出反对意见时,她毫无表情,甚至举枪压阵。④具有必胜的信念。她与骆驼在沙漠中搀扶前行,一直到沙漠的边缘才耗尽了生命的最后一息。⑤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革命利益。当决定谁去谁留的关键时刻,她毅然决定自己与丈夫留下,让小号手先走。⑥富有感情。在生命的最后一息,她与丈夫相抱而死。
【解析】 5分,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答出两个要点给4分,答出三个要点给5分,给满5分为止。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6.小说结尾交代了白玉兰和骆驼是夫妻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示例:①突出了白玉兰勇于为革命献身的精神。为了完成党交给的护送小号手的任务,白玉兰不仅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献出了丈夫的生命。②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一对年轻夫妇为了革命事业,将自己的生命默默奉献在了沙漠,其高尚情操叩击着读者的心扉。③照应前面的“骆驼同志,这是在执行任务,请服从命令”,使冷血无情的白玉兰变得深情可见。④使人物的身份更加明确,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解析】 6分,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第三篇:2019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一练案:1.沁园春长沙练案2含答案
练案2 沁园春 长沙(2)本练案共2页,共8题,满分为44分,用时45分钟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11分)
忆秦娥 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935年2月
【注】 “忆秦娥”是词牌名。“娄山关”又名太平关,遵义市北大娄山脉中段,遵义、桐梓交界处,古称天险,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准备于泸州与宜昌之间渡过长江;但在红花园与黔军遭遇,黔军仓皇应战,败退关口,红军沿盘山道猛烈攻击,直到傍晚时分,才把这座雄关控制在手中,使大部队顺利通过。这一仗意义重大,战斗结束不久,毛泽东即写下这首不朽之作。②漫道:莫道。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C)A.开篇“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两句,极其简炼地介绍了娄山关之战的时间、具体地点与景候特点,营造了一种壮烈的抒情氛围。
B.“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以“碎”形容马蹄声,表明马蹄声急而低;以“咽”描绘不怎么嘹亮的喇叭声,暗示了战斗的壮烈。
C.下阕“真如铁”三字,通过“铁”这一物象的坚硬、沉重,艺术地把“艰辛”具体化、形象化,突出了夺取娄山关这一战役的轻松。
D.“而今迈步从头越”中的“迈步”即举大步,经过战斗,“雄关”已变成通途,“迈步”一词显示出红军跨越雄关险阻的无畏勇气。
E.本词以两个写景句来收笔,“苍山”句写出了山的颜色,流露出喜悦的心情;“如血”句则写出了红军胜利越过娄山关的具体时间。
【解析】 A“具体地点”无中生有。C“突出了夺取娄山关这一战役的轻松”理解不当,从“铁”的意象和注释中可以看到,这里应为突出了夺取娄山关这一战役的艰苦卓绝。
2.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主题思想?请结合作品简要回答。(6分)答:本词描写了红军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
②
①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解析】 这首词的大意是:凛冽的西风正猛烈地吹着,大雁鸣霜,晓月当空。晓月当空,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4题。(11分)
清平乐 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10月
【注】 ①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率众将士登上万里长征最后一座主峰——六盘山主峰,面对西部的高天白云,清朗秋气,再凝望阵阵南飞的大雁,写下了这首词。②屈指:弯着指头计数。③苍龙:太岁星,古人以之代表凶神,后借指凶恶之人。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C)A.“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意思是长空高阔,白云清朗,望着南飞的大雁飞到天边。这两句从近景起笔,表现了长空高朗的景象。
B.作品以“天高云淡”开头,勾勒出北国秋天的景致,意向开阔、舒展;“望断”句写出了诗人伫立凝望,情寓景中,引人无限遐想。
C.“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意思是不到达长城绝不是英雄好汉。这里的“长城”是实指我国的古长城,而不是指红军当时长征的目的地。
D.下阕词人把目光放到六盘山上红军行军的情景:高山之巅,红旗迎着东风猎猎翻卷,红军将士们正在秋天的山峰间坚定地盘旋向前。
E.最后两句运用疑问句式,但所起作用却是陈述式的肯定句,即总有一天,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将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夺得最后的胜利。
【解析】 A“从近景起笔”分析不当,应为从远景起笔。C这里的“长城”不是实指我国的古长城,而是指红军当时长征的目的地。答A给2分,答C给3分。
4.“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表现出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回答。(6分)答:示例:表现出抒情主人公彻底革命的坚强决心和必胜信念,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解析】 “决心”“信念”“精神”各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11分)
浪淘沙 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②
①
③
②
①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954年夏
【注】 ①北戴河:在河北省东北部渤海边秦皇岛市西南海滨。本词是毛泽东主席1954年于秦皇岛北戴河开会时创作的一首词。②幽燕:古幽州及燕国,在今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③魏武:即曹操(公元155~220年)。曹操死后,他儿子曹丕当上皇帝追封他为魏武帝。挥鞭:原指挥鞭策马,这里指骑马出征。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DE)A.本词落笔描写在北戴河所见的情景,“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风声如吼,翻云扫雨,声形并茂,气势磅礴。
B.本词展开联想的翅膀,由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之景,联想到一千多年前曹操登临碣石山的历史往事和《观沧海》诗。
C.“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两句,恰似一幅生动、传神的剪影,简括而鲜明地勾勒出曹操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赋诗的雄姿。
D.“挥鞭”一词,概括了抒情主人公驰骋沙场、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作为瞬间动作,它显示了人物沉雄豪放、威猛勇武的性格特征。
E.上阕前两句,随着视角的变化,画面由海而陆,由近而远;下阕先发思古之幽情,以一句“往事越千年”倒转时空,展现历史的画面。
【解析】 D“挥鞭”的主语是“魏武”,而不是“抒情主人公。”E“由海而陆,从下而上”分析不当,应为由陆而海,由远而近。“幽燕”是陆,“白浪”“打鱼船”“汪洋”是海;“幽燕”是近,“白浪”“打鱼船”“向谁边”是远。答D给2分,答E给3分,答A、B、C不给分。
6.“换了人间”一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6分)答:从内容上看,“换了人间”赞颂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从艺术技巧上看,“换了人间”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解析】 诗歌鉴赏中的“作用”题,都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考虑。内容和艺术技巧各3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11分)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961年12月
【注】 这首词写于1961年12月。1958年,“大跃进”遭受挫折后,中国又连续出现了三年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处于重重困难之中。而国际上也掀起了一股反华浪潮,中国人民正在经历一次严峻的考验。
③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BD)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序的更替,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为下文描写雪中之梅作了充分的准备。
B.“已是悬崖百丈冰”描绘出梅花的生存环境——冰天雪地之际,百丈悬崖之上。写梅的生存环境恶劣,意在抨击险恶用心的人。
C.“犹有花枝俏”的意思是,还有一枝俏然开放的梅花。“俏”字,不仅活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突出了傲岸挺拔的精神气质。
D.“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意思是,梅花对别的花嗤之以鼻,只是把春天到来的好消息告诉人们,礼赞了梅花的高尚品质。
E.结句中的“丛中笑”三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既表现了梅的谦逊脱俗,又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
【解析】 B“意在抨击险恶用心的人”分析不当,应是为下文写梅花的傲骨作铺垫。D“梅花对别的花嗤之以鼻”分析不当,应为梅花的开放毫无争春之意。
8.作品中的“梅”具有哪些特点?她象征了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回答。(6分)答:第一问,①形象俏丽。②态度积极、坚强。③具有操守与傲骨。(3分)第二问,象征了斗争在前,享受在后,具有崇高美德和奉献精神的中国共产党人。(3分)【解析】 第一问可以通过词句的含意进行概括。第二问需要联系时代背景,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进行推断。
第四篇:2019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一练案:1.沁园春长沙练案1含答案
练案1 沁园春 长沙(1)本练案共2页,共17题,满分为60分,用时40分钟
一、打牢语言基础(3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C)A.沁(qìn)人心脾
橙黄橘(jú)绿 ..金碧(bì)辉煌
百舸(kě)争流 ..B.龙飞凤翔(xiánɡ)
怅(chuànɡ)然若失 ..寥(liáo)若晨星
大体轮廓(kuò)..C.茫(mánɡ)无边际
沉(chãn)默寡言 ..携(xiã)手并肩
人烟稠(chóu)密 ..D.诗朋酒侣(lǚ)
遒(qú)劲有力 ..当(dānɡ)局者迷
遏(â)制腐败 ..【解析】 A“舸”应读“ɡě”。B“怅”应读“chànɡ”。D“遒”应读“qiú”。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A.沁园春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携来百侣 B.橘子州 鹰击鱼翔 挥斥方遒 王侯将相 C.主沉浮 苍海横流 漫江碧透 峥嵘岁月 D.竟自由 指手画脚 视若粪土 怒不可遏
【解析】 B“州”应为“洲”。C“苍”应为“沧”。D“竟”应为“竞”。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D)①他被称为“WPS之父”,曾是雷军的偶像,25岁就______对抗跨国公司,却在巅峰之时激流勇退。②纵观史书,没有一个王朝像大汉王朝般始终激荡着慨然之气。即使落幕时,也不曾______消沉。③照明灯映着绚烂的火花,远远看去,好像夜幕下最耀眼的启明星,亮过______黑夜里颗颗星辰。A.独立 义气 寥廓
C.独力 义气 辽阔
B.独立 意气 辽阔 D.独力 意气 寥廓
【解析】 ①横线处表示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做事,应选“独力”。②横线处表示意志和气概,应选“意气”。③横线处形容高远空旷,应选“寥廓”。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B)A.走上工作岗位之前,他从小学到大学,在学校里度过了十七个峥嵘岁月,打牢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知识基础。
B.新形势下,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就要紧紧盯住党内政治生态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激浊扬清,....扶正祛邪,引导党员、干部将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内化于心。
C.神州车闪贷是神州集团打造的一站式汽车金融服务平台,尽管年轻,但一出生就风华正茂,获得信....贷市场认可。
D.他在领导岗位上干了多年,养成了指导别人的习惯,每到一处,第一件事就是指点江山,并且讲得....头头是道。
【解析】 A“峥嵘岁月”指不平常的岁月,不能受数量词的修饰。B“激浊扬清”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使用正确。C“风华正茂”指风采与才华正当美好的时候,形容青年人奋发有为、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句中用到刚出生的汽车金融服务上,张冠李戴。D“指点江山”指批评国家大事,使用场合不当。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D)A.毛泽东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面对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写下了这首壮丽词篇。
B.在新的历史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都要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思想是值得深入学习和落实的。
C.在写作技法上,以传统的形式反映现代的生活内容,拼成了一幅幅色彩绚丽、生动活泼的全景式写意风景画,可见词人的独运匠心。
D.时至今日,我们诵读、理解与鉴赏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 长沙》一词,面对祖国的壮丽河山,无不深深地为一代伟人的才情所叹服。
【解析】 A“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面对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语序不当,应为“面对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B“都要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思想是值得深入学习和落实的”句式杂糅,应删去“是值得深入学习和落实的”。C介词结构掩盖主语,应为“在写作技法上,本词以„„,由此可见„„”。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C)橘子洲位于长沙市区对面的湘江江心,形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橘子洲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介于名山城市间,浮袅袅凌波上,被誉为“中国第一洲”。
①形状是一个长岛 ②它四面环水
③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洲 ④是长沙重要名胜之一
⑤橘子洲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之一 ⑥绵延数十里 A.③②④①⑤⑥
C.⑤③②⑥①④
B.②③⑥①④⑤ D.⑤④②③①⑥
【解析】 这是一个说明性语段,主要介绍了橘子洲的相关情况。备组合的六句话中,有主语的句子是⑤和②,据此可以排除③开头的A。这六句话包括三层意思,③⑤介绍橘子洲的形成,①②⑥介绍橘子洲的形状,④为小结。据此,可以确定答案为C。在③⑤中,“也是„„”句应在“是„„”句之后,即③应在⑤后。在①②⑥中,②有主语“它”,应在①⑥之前,据此可以排除ABD。
7.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要超过20个字。(5分)毛主席作为最高领导人,能够长期艰苦朴素。进入北京中南海后,他最奢侈的食物也就是一碗“红烧肉”。他痛恨贪官污吏,亲自批出尚方宝剑,痛斩高级贪官张子善和刘青山。他严格要求子女和亲属廉洁奉公,直到他去世之时,他的主要亲属没有一个人经商,没有一个人因为他而升官发财。毛主席为中国领
导人树立了清正廉洁的典范,是中国历史上最廉洁的领袖。
答:毛主席是中国历史上最廉洁的领袖(或“毛主席为中国领导人树立了清正廉洁的典范”)。【解析】 这段文字包括两层意思,前面用了大量事实,说明了毛主席清正廉洁的表现,最后两句话对上文进行总结。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实践证明,____①__。什么时候毛泽东思想占了主导地位,国家就强大,人民就幸福;____②__,国家就受挫折,人民就遭殃。因此,我们____③__,沿着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道路继续前进。
答:示例:①毛泽东思想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 ②什么时候偏离了毛泽东思想 ③一定要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
【解析】 这是一个议论性语段,主要阐明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意义。①为起始句补写,需要提出整段文字的观点。②为展开性补写,句式要与“什么时候毛泽东思想占了主导地位”相同,内容要与“国家就受挫折,人民就遭殃”相应。③为总结句补写,需要补出这段文字的结论,且与“沿着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道路继续前进”衔接。
9.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入新校,拜新师,接受新教育。
答:示例:读新书,获新知,结识新同学。
【解析】 所仿写的句子内容最好为学生熟悉的事物,形式要与示例相同。
二、提高阅读能力(26分)阅读《沁园春 长沙》上阕,完成10~17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
10.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句是(3分)(D)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B.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C.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解析】 正确的节奏为“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1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独立寒秋
立:站立。.B.层林尽染
染:染红。.C.鹰击长空
空:天空 .D.谁主沉浮
沉:沉重。.【解析】 沉:沉陷,沉没。
12.词这种文体在创作中,有时为了适应平仄、韵律或表达效果的需要,把常式语序作一些调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几句就是这样,这几句如果换成常式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B)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B.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C.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头。D.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解析】 先交待时间、观察点,再写所见。
13.下列对这首词中意象描写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万山红遍”中的“红”下得极妙,它是表色彩的形容词,此处赋予动词的意义,既有色彩,也有秋天渐来、万山渐红的动态意境。
B.“漫江碧透”中的“漫”字极有特色,它是“整个”的意思,即放眼望去,整个江中碧绿通透,给人一种深厚的绿意和沉重的感受。
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击”“翔”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得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儿游动得欢愉自在的景象。
D.“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的“万物”指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霜天”表面上指自然界的霜天,实际上隐含当时我国所处的政治气候。
【解析】 “„„沉重的感受”与这首词的意境不合。
14.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触景生情,托物起兴。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好秋天,词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发出气壮山河的一问。B.“怅”是慨叹的意思,它由“看”的内容而来,“问”由“怅”而发,流露出郁郁不思的感情。C.这三句除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还包含革命领导权在谁手里的问题,表现出主人公的高度革命责任感。
D.“大地”和“沉浮”一语双关,它包含自然界、民族、国家等,还包含领导权应在谁的手里问题。【解析】 “流露出郁郁不思的感情”分析不当,应为亢奋的激情。15.下列关于诗词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根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等,它始于唐,盛于宋。C.古人根据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类型,《沁园春 长沙》属于中调。D.“沁园春”是词牌,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则是这首词的标题。【解析】 《沁园春 长沙》的字数多于91字,应为长调。16.“百舸争流”中的“争”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答:渲染了昂扬奋进的气氛,展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为下文的抒情酝酿了感情。【解析】 本题需要从内容和艺术技巧两个方面回答“争”字的作用。
17.透过“谁主沉浮”一句,我们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4分)答:①忧国忧民。②具有敢于担当重任的高度责任感。③具有超人的气魄和胆识。【解析】 本题需要联系上阕所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作答。
第五篇:高一必修三语文师说原文及赏析
学习是一架保持平衡的天平,一边是付出,一边是收获,少付出少收获,多付出多收获,不劳必定无获!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勤奋至关重要!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一必修三语文师说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师说
唐代: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赏析
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全文幅虽不长,但涵义深广,论点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富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全文分4段。?
第1段提出中心论题,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和择师的标准。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句首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非今。“必有”二字,语气极为肯定。然后指出师的职能作用是“传道受业解惑”,从正面申述中心论点。接着紧扣“解惑”二字,从不从师的危害说明从师的重要,从反面申述中心论点。最后紧扣“传道”二字,阐明道之有无是择师的唯一标准,一反时俗,将贵贱长少排出标准之外,为下文针砭时弊张本。
第2段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这一段用对比的方法分三层论述。第一层,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第二层,以为子择师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指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第三层,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批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
第3段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这一段开头先提出“圣人无常师”的论断,与第1段“古之学者必有师”呼应,并且往前推进一步,由“学者”推进到“圣人”,由“必有师”推进到“无常师”。举孔子为例加以论述,因为孔子在人们心目中是至圣先师,举孔子为例就有代表性,能加强说服力。由此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结论,这个结论显然是正确的。这种以能者为师的观点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
第4段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不拘于时”的“时”指“耻学于师”“惑而不从师”的社会风气。“古道”指“从师而问”,以“闻道”在先者为师的优良学风。从而总结全文主旨,点明主题。
在作者的论说文中,《师说》是属于文从字顺、平易畅达一类的,与《原道》一类豪放磅礴、雄奇桀傲的文章显然有别。但在平易畅达中仍贯注着一种气势。这种气势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理论本身的说服力和严密的逻辑所形成的夺人气势。作者对自己的理论主张高度自信,对事理又有透彻的分析,因而在论述中不但步骤严密,一气旋折,而且常常在行文关键处用极概括而准确的语言将思想的精粹鲜明地表达出来,形成一段乃至一篇中的警策,给读者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如首段在一路顶接,论述从师学道的基础上,结尾处就势作一总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大有如截奔马之势。“圣人无常师”一段,于举孔子言行为例之后,随即指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从“无常师”的现象一下子引出这样透辟深刻的见解,有一种高瞻远瞩的气势。
其次是硬转直接,不作任何过渡,形成一种陡直峭绝的文势。开篇直书“古之学者必有师”,突兀而起,已见出奇;中间批判不良风气三小段,各以“嗟乎”、“爱其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发端,段与段问,没有任何承转过渡,兀然峭立,直起直落,了不相涉。这种转接发端,最为韩愈所长,读来自觉具有一种雄直峭兀之势。
此外,散体中参入对偶与排比句式,使奇偶骈散结合,也有助于加强文章的气势。
高一必修三语文师说原文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