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练案16兰亭集序

时间:2019-05-14 14:1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练案16兰亭集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练案16兰亭集序》。

第一篇:2018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练案16兰亭集序

练案16 兰亭集序(2)

本练案共2页,满分40分,时间40分钟。

一、根据提示默写原文语句。(5分,每空1分)导学号 30994120

1.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两句来批评:__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齐彭殇为妄作__。

2.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__或取诸怀抱__,__悟言一室之内__;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3.《庄子》中说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__况修短随化__,终期于尽!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6分)导学号 30994121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文恭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蔉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昼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袴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注】 ①文恭: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②藨蓘:耕耘。

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不事文墨久矣

.B.病目眚

.C.詈不佳

.D.令五县会鞫之

事:从事 病:疲惫 詈:责骂 鞫:审讯

【解析】 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查其是否同语境吻合。B项的“病”一词多义,其本义是指不健康的现象。该选项把它解释为“疲惫”,而“目眚”是眼睛害病之意,若将此解释代入原文,则文理不通,故选B为正确答案。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B.邓文洁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赖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解析】 “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说法有误,黄贞父准备用这个案件来难倒张广昌(称张汝霖的官职)。据此可知该项错误。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5分)译文: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希望能保住先人的事业。(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5分)译文: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

【解析】 首先要根据文本中该句子的上下文认真揣摩句子大意,然后找准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翻译。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文从字顺。题中第(1)句中的“已”是“结束、完结”之意,这里可译为“完了、算了”;“还”是回家之意;“以”作连词,表目的;“期”是希望之意;“坠”是“损害、毁掉、堕落”之意;“先业”即先辈的事业。第(2)句中的“经书题”即“以经书中的考题”;“相商”即商量;“文立就”即文章立马就写好了;“言及者”指谈到此(指考题)的人。

【参考译文】

我祖父的名字叫张汝霖,号叫雨若,从小就喜欢学习古文,博览群书。小时候他不愿意临摹书法家的书法,因此字写得很丑,因而在去官衙考试时,总是不能被录取。于是就用粮食买了个上太学的资格读书,在其中待了二十年。我曾祖父去世后,家境一天天困难。我祖父在家中龙光楼读书,去掉下楼的梯子,用吊车将食物送上楼去,曾经三年没有下楼。江西邓文洁先生到越地来悼念我曾祖父,曾祖父坟旁的树都已经长大了,邓先生抚摸着树枝泪流满面,哭啼着离开。曾祖父送他到邮亭,邓文洁对祖父很不高兴,原来是他听信了别人说的坏话,说我的祖父近日开了一家酒店,好久都没有写文章了,所以看见我祖父就连声叹气。那天邓文洁要走了,回头对祖父说:“你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吧,希望你能保住你先人的事业。”祖父哭着说:“我的命运不好,只是耕种而没有收获啊,但是耕耘还是不敢不勤奋的。”邓文洁说:“有这种情形吗?我将要当面考考你。”就顺手拈取了“六十而耳顺”这个题目让祖父写文章,祖父提笔就写,文不加点,一挥而就。邓文洁又惊又喜,鼓掌说:“你的文章应当在社会上出名,岂止是在考场上考取功名?你父亲大概还没死吧!”

甲午年正月初一,祖父就到了南都,在鹤鸣山读书,一直到深夜都还手不释卷,因而害了眼病,在考试院静坐了三个月。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进入考场后,时间还没到中午,就完成了文章。他的答卷落到了一个老教谕的手中。这位老教谕把他所选取的文章上呈给大主考李九我先生,李先生看了大骂这位老教谕,命令他重选送上来,送上来又不是好的文章,以致送了三四次,试卷差不多快要送完了。老教谕气愤地哭泣着,李九我先生翻检试卷少了七份,询问老教谕,老教谕说:“这七份试卷文理极其不通,我把它们留下来作为笑料罢了。”李先生说:“赶快把这些你认为是笑料的试卷拿来!”李先生一见我祖父的文章,鼓掌称赞很妙,把卷子重新用红笔批阅一遍。关于《易经》,打算把祖父的文章作为第一名,龚三益第二,其余的五篇全部放置在高等。

乙未年,祖父考为进士,被授以清江县令,又被调到广昌,僚属大多是有名的人。黄贞父先生喜欢开玩笑戏弄人,认为我祖父是纨绔子弟而看不起他。刚好巡抚布置一件疑难案件,让五个县的县令会同审理。黄贞父对同事们说:“按照惯例这个案件应该交给我办,我不接受,大家也不要接受,我准备用这个案件来难倒张广昌。”我祖父知道他的心意,就并没有一再推辞,拿起笔写了好几千字,判断案子就像很有经验的老年官吏。黄贞父吃惊地张开嘴,称赞祖父是“奇才!奇才!”黄贞父就决定同我祖父建立朋友关系,并成为莫逆之交。祖父做官满了六年,每次考察评比都是第一名。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9分)导学号 30994256

兰亭记 [唐]何延之

至贞观中,太宗以德政之暇,锐志玩书,临写右军真草书帖,购募备尽,唯未得《兰亭》。..寻讨此书,知在辩才之所。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奏曰:“臣闻监察御史萧翼者,梁元帝之曾孙,....负才艺,多权谋,可充此使,必当见获。”太宗遂诏见翼。翼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太宗依给。

翼遂改冠微服,日暮入寺,巡廊以观壁画,过辩才院,止于门前。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

遂经旬朔,翼示师梁元帝自画《职贡图》,师嗟赏不已,因谈论翰墨。翼曰:“弟子先..

门,皆传二王楷书法,弟子又幼来耽玩,今亦有数帖自随。”辩才欣然曰:“明日来,可把.此看。”翼依期而往,出其书以示辩才。辩才熟详之曰:“是即是矣,然未佳善。贫道有一.真迹,颇亦殊常。”翼曰:“何帖?”辩才曰:“《兰亭》。”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拓【注】伪作耳。”辩才曰:“禅师在日保惜,临亡之时,亲付于吾。”师自于屋梁上槛内出之。

自示翼之后,更不复安于梁槛上,并萧翼二王诸帖,并借留置于几案之间。辩才时年八.十余,每日于窗下临学数遍,其老而笃好也如此。自是翼往还既数,童弟等无复猜疑。后辩才出赴灵汜桥南严迁家斋,翼遂私来房前,谓弟子曰:“翼遗却帛子在床上。”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便赴永安驿。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及师来,见御史乃是房中萧生..也。萧翼报云:“奉敕遣来取《兰亭》。《兰亭》今得矣,故唤师来取别。”辩才闻语,身便绝倒,良久始苏。

翼即驰驿而发,至都奏御,太宗大悦。

(选自《法书要录》,有删改)【注】 响拓:古代复制法书的一种方法。7.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A.购募备尽,唯未得《兰亭》

募:招募 .B.负才艺,多权谋

.C.弟子又幼来耽玩

.D.更不复安于梁槛上

.【解析】 募:征集。

8.下列对文中个别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仆射,官名。秦始置。汉成帝时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位仅次尚书令。唐宋以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元废。

B.微服,通常指帝王、官吏等外出时为不暴露身份而换穿便服。

C.旬朔,十日为一旬;农历每月最后一天为朔。旬朔指十天或一个月,亦泛指时日。D.御史,官名。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掌文书及记事。秦置御史大夫,有弹劾纠察之权。汉以后,御史专司纠弹。

【解析】 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为晦。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唐太宗非常喜欢临摹王羲之的真书、草书的法帖,一心想得到《兰亭》帖,所以接受了房玄龄的推荐,让萧翼前去办理此事。

B.唐太宗答应了萧翼提出的条件,并让萧翼乔装打扮,混入寺内,接近辩才禅师并逐步取得他的信任。

负:有 耽:潜心 安:放,藏

C.辩才十分喜爱书法艺术,所以一眼就看出萧翼的二王法帖虽是真迹,却不是上品,远比不上《兰亭》帖。

D.萧翼借辩才禅师外出的机会取走《兰亭》帖,后来禅师得知萧翼是朝廷御史并已拿走了《兰亭》帖,一下子惊倒在地,很久才苏醒。

【解析】 “并让萧翼乔装打扮,混入寺内”错,从“臣请私行诣彼”“翼遂改冠微服”可知,并非唐太宗让萧翼乔装打扮混入寺内。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

译文:如果公开前去讨要,从道理上讲是不能够获得的。我请求私下到他那里,但必须要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各种法帖几件。

(2)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译文:萧翼于是拿出圣旨,把情况详细告诉了驿站工作人员。驿站工作人员差人叫辩才来。辩才仍在严迁家,没有回到寺庙,突然就被人追赶呼喊,不知其中缘故。

【参考译文】

贞观年间,唐太宗在实行仁德之政的闲暇,一心一意赏玩书法,临摹王羲之真书、草书的法帖,购置征集得十分完备,唯独没有得到《兰亭》帖。寻找打听这本法帖,得知在辩才禅师的住所。尚书右仆射房玄龄上奏说:“我听说监察御史萧翼,是梁元帝的曾孙,有才艺,多计谋,可以去办这件事,一定能成功。”太宗于是下诏召见萧翼。萧翼回答道:“如果公开前去讨要,从道理上讲是不能够获得的。我请求私下到他那里,但必须要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各种法帖几件。”太宗依他说的给了他。

萧翼就改换帽子穿上平民的服装,傍晚时走进寺庙,在巡廊里观看壁画,路过辩才的院子,停在门前。辩才在远处看见萧翼,就问道:“施主是哪里来的?”萧翼就上前行礼叩拜,道:“弟子是北方人,带有一些蚕种来卖,游历寺中恣意观看,有幸遇到禅师。”寒暄过后,言谈议论能说到一起。

于是没过多长的时间,萧翼拿出自己效仿梁元帝画的《职贡图》给辩才禅师看,辩才禅师赞赏不已,于是论及书画。萧翼说:“弟子的先人,都继承二王的楷书法帖,弟子自幼潜心研究,现在也有几帖随身带着。”辩才高兴地说:“明日来,可以带到这里欣赏。”萧翼如期前往,拿出二王法帖给辩才看。辩才仔细观看法帖,说:“这倒是真迹,但不是最好的。我有一真迹,很是不同寻常。”萧翼说:“什么帖?”辩才说:“《兰亭》帖。”萧翼假装笑笑说:“几经混乱,真迹怎能还存在呢?肯定是响拓伪造的。”辩才说:“我师父在世时保护爱惜,临终之际,才亲手交给我。”辩才自己从屋梁上的暗槛内取出《兰亭》帖。

自给萧翼看后,辩才禅师就不再把《兰亭》帖藏于暗槛,而是和萧翼拿的二王法帖放在一起,并且借来留下放在桌上。辩才当时八十多岁,每天在窗下临摹学习数遍,可见他老了

还如此爱好书法。从此,萧翼往来多次以后,童子和徒弟们不再猜疑他。后来有一天,辩才出去到灵汜桥南严迁家做法事,萧翼就私自来到房前,对辩才的徒弟说:“我把手绢丢在床上了。”童子就马上为他开门。萧翼从案上取过《兰亭》帖以及御府中的二王法帖,急忙赶到永安驿。萧翼于是拿出圣旨,把情况详细告诉了驿站工作人员。驿站工作人员差人叫辩才来。辩才仍在严迁家,没有回到寺庙,突然就被人追赶呼喊,不知其中缘故。等到他来,见到御史竟是萧翼。萧翼告诉他说:“奉圣旨来取《兰亭》帖,现在已经拿到了,所以叫你来告别。”辩才听到这句话,一下子便惊倒在地上,过了好久才醒过来。

萧翼于是乘坐驿车出发,到京都上奏皇帝,太宗大喜。

第二篇:高一必修二《兰亭集序》教案设计

高一必修二《兰亭集序》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一必修二《兰亭集序》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文言字、词、句教学,读懂文章内容,并能成诵。

2、领会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感慨。

3、把握文章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为一炉的写法。

【教材分析】

1、本单元所选皆山水游记散文,此类文章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与说理的成分。

具体到本文,作者借由眼前“乐”事,想到生命短暂,故而有了“痛”感,并进一步想到“前人”、“后人”对“生死”的共同感慨,由此生出了“万古同悲”之叹(无论过去,还是将来,人的生命终将归于寂灭,此乃亘古不变之规律,故悲)。当然,教学本文也不能忽略作者表达的积极情绪。

这是本文教学难点(不是重点),不可不引导学生体会。

2、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部分载有“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的说法,字、词、句教学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3、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载有“古代诗文……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的说法,鼓励学生多读是本文教学的另一个重点。

【教学重点】

1、字、词、句教学,如“岁、虽、所以、引、信、相与、兴、或、向”等,帮助学生读懂文章。

2、诵读教学,提示学生抓住文中表示感情变化的关键词语,如“乐、痛、悲”,以此带动对全文的理解背诵。

【教学难点】

1、领会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感慨。

2、把握本文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音频朗读、集体朗读、教师范读。

2、字、词、句等文言知识教学以学生质疑、师生解疑方式展开。

3、以“讨论法”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在文章中的情绪变化。

【教学准备】

1、音频朗读材料、视频介绍材料、课件。

2、预习作业

①了解作者、作品,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作者、作品。

②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教辅),读懂文章内容,翻译文章一遍。

③找出文章表示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尝试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的内在原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一则新闻(视频),王羲之《妹至帖》仅17个字,拍出2400万元。

一则典故(幻灯片),《兰亭序》作了唐太宗的随葬品。

足证王羲之无愧“书圣”称号。

二、常识简介:作者、作品

1、请1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作者。

2、用幻灯片展示王羲之书法艺术,点到即止。

3、视频短片拓展视野,学生更好理解本文写作的来龙去脉。

三、听音频范读(正音)

1、要求学生标出生字词的读音。

2、生字词注音。

癸(guǐ)丑修楔(xì)事清流激湍(tuān)

流觞(shāng)曲水形骸(hái)游目骋(chěng)怀

趣(q)舍万殊若合一契(qì)齐彭殇(shāng)

四、配乐集体朗读(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情感)

1、要求学生找出文中表示作者情感变化的三个关键词,领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并思考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与原因。

2、合作学习,讨论并领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1)邻桌讨论。

(2)学生展示。

(3)教师明确:

情感变化:乐→→痛→→悲

因时、地、景、人、物、事而乐;

因生命短暂、人生易老而痛;

因“前人”、“后人”对“生死”的感慨相同,故生“万古同悲”之叹(无论过去,还是将来,人的生命终将归于寂灭,此乃亘古不变之规律,故悲)。

五、教师示范朗读(详解1、2语段字、词、句)

1、同学指出1、2段不解的字、词、句。

2、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字、词、句问题。

3、教师幻灯片展示重点字、词、句。

①重点实词(黑体字):

岁在癸丑

茂林修竹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足以畅叙幽情

足以极视听之娱

②重点虚词(黑体字):

信可乐也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③词类活用(黑体字):

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

所以游目骋怀(动词的使动用法)

④特殊句式: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判断句,判断目的)

引以为流觞曲水(省略句,省略介词的宾语)

列坐其次(省略句,省略介词)

六、学生再次齐读全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说明:如果时间不够,本环节略去。

七、小结本课时

1、同学们大体知道了王羲之其人其事和本文写作的来龙去脉。

2、同学们初步领会了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感慨。

3、我们详细解读了1、2自然段,读懂了这两个语段的内容。

八、布置作业

1、以文中三个关键词为纽带,背诵全文。

2、借助课下注释,读懂文章3、4段内容。

3、思考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积极情感。

附1、板书设计

附2:第二课时主要内容

1、反复诵读文章。

2、解析3、4自然段的字、词、句,读懂语段内容。

3、完整领会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哲思。

3、理解文章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的写法。

第三篇:高一必修二《兰亭集序》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文言字、词、句教学,读懂文章内容,并能成诵。

2、领会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感慨。

3、把握文章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为一炉的写法。

【教材分析】

1、本单元所选皆山水游记散文,此类文章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与说理的成分。

具体到本文,作者借由眼前“乐”事,想到生命短暂,故而有了“痛”感,并进一步想到“前人”、“后人”对“生死”的共同感慨,由此生出了“万古同悲”之叹(无论过去,还是将来,人的生命终将归于寂灭,此乃亘古不变之规律,故悲)。当然,教学本文也不能忽略作者表达的积极情绪。

这是本文教学难点(不是重点),不可不引导学生体会。

2、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部分载有“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的说法,字、词、句教学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3、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载有“古代诗文……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的说法,鼓励学生多读是本文教学的另一个重点。

【教学重点】

1、字、词、句教学,如“岁、虽、所以、引、信、相与、兴、或、向”等,帮助学生读懂文章。

2、诵读教学,提示学生抓住文中表示感情变化的关键词语,如“乐、痛、悲”,以此带动对全文的理解背诵。

【教学难点】

1、领会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感慨。

2、把握本文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音频朗读、集体朗读、教师范读。

2、字、词、句等文言知识教学以学生质疑、师生解疑方式展开。

3、以“讨论法”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在文章中的情绪变化。

【教学准备】

1、音频朗读材料、视频介绍材料、课件。

2、预习作业

①了解作者、作品,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作者、作品。

②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教辅),读懂文章内容,翻译文章一遍。

③找出文章表示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尝试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的内在原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一则新闻(视频),王羲之《妹至帖》仅17个字,拍出2400万元。

一则典故(幻灯片),《兰亭序》作了唐太宗的随葬品。

足证王羲之无愧“书圣”称号。

二、常识简介:作者、作品

1、请1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作者。

2、用幻灯片展示王羲之书法艺术,点到即止。

3、视频短片拓展视野,学生更好理解本文写作的来龙去脉。

三、听音频范读(正音)

1、要求学生标出生字词的读音。

2、生字词注音。

癸(guǐ)丑 修楔(xì)事 清流激湍(tuān)

流觞(shāng)曲水 形骸(hái)游目骋(chěng)怀

趣(q)舍万殊 若合一契(qì)齐彭殇(shāng)

四、配乐集体朗读(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情感)

1、要求学生找出文中表示作者情感变化的三个关键词,领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并思考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与原因。

2、合作学习,讨论并领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1)邻桌讨论。

(2)学生展示。

(3)教师明确:

情感变化:乐→→痛→→悲

因时、地、景、人、物、事而乐;

因生命短暂、人生易老而痛;

因“前人”、“后人”对“生死”的感慨相同,故生“万古同悲”之叹(无论过去,还是将来,人的生命终将归于寂灭,此乃亘古不变之规律,故悲)。

五、教师示范朗读(详解1、2语段字、词、句)

1、同学指出1、2段不解的字、词、句。

2、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字、词、句问题。

3、教师幻灯片展示重点字、词、句。

①重点实词(黑体字):

岁在癸丑

茂林修竹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足以畅叙幽情

足以极视听之娱

②重点虚词(黑体字):

信可乐也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③词类活用(黑体字):

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

所以游目骋怀(动词的使动用法)

④特殊句式: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判断句,判断目的)

引以为流觞曲水(省略句,省略介词的宾语)

列坐其次(省略句,省略介词)

六、学生再次齐读全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说明:如果时间不够,本环节略去。

七、小结本课时

1、同学们大体知道了王羲之其人其事和本文写作的来龙去脉。

2、同学们初步领会了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感慨。

3、我们详细解读了1、2自然段,读懂了这两个语段的内容。

八、布置作业

1、以文中三个关键词为纽带,背诵全文。

2、借助课下注释,读懂文章3、4段内容。

3、思考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积极情感。

1、板书设计

附2:第二课时主要内容

1、反复诵读文章。

2、解析3、4自然段的字、词、句,读懂语段内容。

3、完整领会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哲思。

3、理解文章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的写法。

第四篇: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二《兰亭集序》教案2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二《兰亭集序》教案2

教学目标:

1、积累:了解书序的特点;掌握文中一些重要词语,如多义词“信”“修”“期”“致”“临”等、虚词“毕”“咸”“所以”等、富有生命力短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崇山峻岭”“畅叙幽情”“天朗气清”“游目骋怀”“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等;背诵全文。

2、理解:理解文意和主旨,领悟作者于深沉的感慨中蕴蓄的对人生的眷恋、热爱之情。

3、评价:作者借宴游所生发的生死观、所感悟的人生观。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把握文章情感脉络,理解文章主旨;背诵全文。

2、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生死观、人生观。

教学方法:

诵读发、点拨法、讨论法、比较法等。

教具准备:

录音机、教学磁带、CAI课件(内容主要有:作者像、作者介绍文字、《兰亭集序》摹本、古今名人评价语、兰亭古迹风光、有关背景资料、背景音乐等)、投影仪等。

课时安排:

1—2教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再现情境,导入新课。

公元353年3月,正是江南“草长莺飞、杂花生树”、万木葱茏、江花似火、碧水如蓝的季节。3日,一群文人雅士、名流俊才,齐聚浙江绍兴“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此日也,天公作美,风和日丽,“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此地也,环境清幽,风光独好,“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此人也,把酒临风,吟诗啸歌,畅咏怀抱,放浪形骸,俯仰天地,游目骋怀,“其喜洋洋者也”,他们“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他们“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以极视听之娱”。游宴之后,大家将赋诗汇集成册,并公推书法家王羲之为之作序。王羲之当仁不让,欣然命笔,借着酒兴,用行草写就了流传千古的《兰亭集序》。其书法,“飘若游云,矫若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无愧“行书第一”之美誉;其文章,文笔简约流畅,情感深沉苍凉,意蕴丰厚深邃,手法独具一格,借宴游谈生死观,借题发挥论人生意义,实为“大家手笔”。书法与文章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现在,让我们走进《兰亭集序》,追逐书圣王羲之人生探索的踪迹。(板书课题)

2、鉴赏《兰亭集序》碑帖摹本,导入课文。

投影《兰亭集序》碑帖摹本,或引导学生欣赏课文彩色插图“冯承素摹兰亭帖”。其创作者是“书圣”王羲之,其书体为行草,其价值为“行书第一”,其书法率性而为,洒脱奔放,飘逸遒劲,一气呵成,真是“飘若游云,矫若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这横竖撇点捺、勾勾画画的线条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领略华夏民族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感悟到作者才性气质、精神生命的昭示与张扬!这些线条也是魏晋时代风貌和气度的再现,那么这些文字的内蕴是什么呢?它流淌着作者怎样的生命形态?让我们细细咀嚼品味吧。(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

1、听读。放录音范读或教师配乐范读。要求:注意文章的语气、语速、节奏、感情基调和生字词读音。

2、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词读音,把握文章语气、语速、节奏、基调等。读前强调:①应读准的字词(略)。②语调、语速、句读等。如“永和九年„„修禊事也”为叙述,中速读;下文集会的描写,以清新明快语调读,重读“乐”字,体现快乐心情;第二段语速变缓变重,尤其是“向之所欣„„岂不痛哉!”句,要读出深沉之慨。第三段“固知一死生为荒诞,齐彭殇为妄作”句的节奏要读准,要读出批判的语气,“后之视今„„亦将有感于斯文”以和缓低沉的语气读出。

3、齐读(或轮读)。涵泳文气,训练语感。

三、疏通理解。

1、默读。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或助读资料),疏通词句,理解文意。

2、质疑。就阅读理解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学生质疑问难,师生释疑解惑。

3、检测。完成课后“练习三”、《金版新学案—教师用书》(知能巩固各题)(P177)、翻译有关句段。

四、研读背诵。

1、速读课文,理请情感脉络。

本文虽为序言,但作者俯仰天地,抚今追昔,借题发挥,情感之流涌动其中,跌宕起伏。请“拈”出文中三个词语,体味其情感的变化之由。

明确:“乐”——“痛”——“悲”。“乐”者,游宴之乐也;“痛”者,死生之痛也;“悲”者,人生之悲也。全文由乐生痛,言痛生感,由痛言悲,感情起伏,情真意切。

2、研读第一段。

①讨论:作者“乐”从何来?何“乐”之有?

②点拨、明确:一乐盛会时间——暮春——踏青之季也,地点——兰亭——名胜之处也,目的——修禊事——洗濯除病、祛灾迎祥、嬉戏宴游也(暗写)。二乐人贤——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名士相聚。三乐环境幽美——此地有„„映带左右——山环水饶。四乐活动尽兴——一觞一咏„„幽情——乐事爽心。五乐——天气作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气候宜人。六乐感受独特——仰观„„视听之娱——人生极致。人贤、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齐聚,其乐也陶陶,其乐也无穷!

③背诵。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课堂背诵。

3、研读第二段。

①讨论:作者“痛”自何来?缘何而“痛”?

②点拨、明确:作者由“乐”而忧,由忧生“痛”,由生而死,生死相依,生命短暂,感慨沉痛。作者由兰亭集会想到人们相处往来,虽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人生忧患是相同的。一者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欣于所遇„„老之将至;所之既倦,„„感慨系之。二者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持久——向之所欣„„已为陈迹。三者来自生命个体的短暂有限——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死生”之大,岂不令人“痛”哉?

③背诵。

4、研读第三段。①讨论:作者因何生“悲”?所“悲”为何?

②点拨、明确:由读“昔人兴感”之由的体悟“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今人对生死的感悟相同;批判当前士大夫虚无主义的生死观——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此句是理解难点,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生发“后之视近,亦由今视昔”的“悲”叹。其实质是对生死的悲叹,对生命易逝、盛筵难再的悲叹。既然人生变化如此迅疾,此次宴游的盛况就该记录下来,以彰后世,使后人了解作者心中的感慨,点明诗集由来——故列叙时人„„,编辑目的——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作者“悲”而不沉,“悲”而不伤,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对人生的眷恋、执著与追求。

③背诵第三段。

5、尝试背诵全文。

五、探究与评价。

1、如何理解评价寓于文中的作者的生死观、人生观?(亦可将教参的分析,提供学生讨论)

2、可适当拓展:何谓生死观?生命个体对生与死的态度、看法和追求。请于历史长河中撷取文人墨客、仁人志士对生死的理解阐释的名言警句。如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大丈夫当战死疆场,“马革裹尸”;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鲁迅:“寄意寒星痊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毛泽东赞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藏克家:“有的人活者,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等。作者对生死是豁达的向上的进取的。

何谓人生观?(略)关于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讨论。古诗:“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陶渊明:“人生似虚化,终当归空无”“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李白“浮生若梦,为欢几何?”“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天生我材必有用”“直挂云帆济沧海”;苏轼:“人生如梦,一樽还泪江月”等。(人生如一串葡萄,人生如半杯水的比喻——乐观与悲观)。作者对人生是热爱、进取、有为的。

六、鉴赏。

1、鉴赏本文文笔洗练、词汇丰富、句式骈散结合之美。

2、鉴赏本篇序言的与众不同之妙。

3、比较鉴赏。试比较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与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异同。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第五篇:高一必修二语文复习案

班 级 : 班级小组: 学生姓名: 使用时间 备课教师: 学科组长: 年级组长 : 教师评价

复习案

(一)名句默写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2.叶子出水很高。层层的叶子中间,,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刚出浴的美人。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4.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

5.,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6.;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7.虽然是满月,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小睡也别有风味的。8.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峭楞楞如鬼一般;,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9.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10.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是渴睡人的眼。11.,抱布贸丝。,来即我谋。12.,子无良媒。,秋以为期。13.,以望复关。不见复关。14.既见复关。,体无咎言。15.桑之未落。,无食桑葚!16.桑之落矣。,三岁食贫。17.淇水汤汤。,士贰其行。

18.,二三其德。

19.三岁为妇,;,靡有朝矣。20.兄弟不知。静言思之。21.,老使我怨。淇则有岸。22.。信誓旦旦,不思其反。23.驾彼四牡。君子所依。24.四牡翼翼。岂不日戒。25.,杨柳依依。今我来思。26.,载渴载饥。,莫知我哀。27.,哀民生之多艰。28.亦余心之所善兮。29.,终不察夫民心。30.,偭规矩而改错。31.,余不忍为此态也。32.屈心而抑志兮。33.,固前圣之所厚。34.,集芙蓉以为裳。35.高余冠之岌岌兮。36.民生各有所乐兮。37.,岂余心之可惩。38.孔雀东南飞。39.结发同枕席。

40.,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41.,口如含朱丹。,精妙世无双。42.磐石方且厚,蒲苇一时纫。43.生人作死别,?念与世间辞。43.,自挂东南枝。

44.东西植松柏。枝枝相覆盖。45.?所思在远道。46.还顾望旧乡。47.,忧伤以终老。48.,人生几何? 49.慨当以慷。50.?唯有杜康。51.,悠悠我心。52.我有嘉宾。53.,枉用相存。54.,心念旧恩。55.山不厌高。56。,天下归心。57.,性本爱丘山。58.,一去十三年。59.羁鸟恋旧林,。60.开荒南野际,。61.,桃李罗堂前。62.,依依墟里烟.63.狗吠深巷中,。64.,虚室有余闲。65.,复得返自然。

66.,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列坐其次。

67.,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68.,俯察品类之盛,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69.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

70.,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71.,齐彭殇为妄作。72.月出于东山之上。73.,凌万顷之茫然。

74.,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

75.其声呜呜然,如泣如诉,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76.,渺沧海之一粟。77.,羡长江之无穷。

78.挟飞仙以遨游。

79.?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

80.,与山间之明月。

8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旌旗蔽空,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8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8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84.,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85.,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86.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亦不能至也。

班 级 : 班级小组: 学生姓名: 使用时间 备课教师: 学科组长: 年级组长 : 教师评价

复习案

(二)成语积累

(2011年安徽卷)1.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从人们早就耳濡目染的传统曲目《天仙配》、《女驸马》,到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佳作《徽州女人》、《雷雨》,这一发展历程表现出黄梅戏艺术旺盛的生命力。

B.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

C.作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奠基人,师昌绪先生多次领导攻关会战,运筹帷幄,斩关夺隘,在我国航空发动机材料的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建立了卓越功勋。

D.近年来,人们购买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热情蔚然成风,主要是因为国产品牌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也可能与某些国际品牌多次发生因质量问题被召回的事件有关。

(2011年北京卷)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B.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C.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上。

D.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兵不血刃,最终以3:0取得胜利。

(2011年辽宁卷)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应广大读者的要求,他为那本很受欢迎的获奖小说写了续篇,但遗憾的是。续篇相形见绌,不能让人满意。

B.由于有关部门的严肃查处,摩托车非法运营现象暂时消失,但要避免其东山再起,必

须有制度化的举措。

C.观众期盼已久的歌剧<三兄弟》近日在人民大剧院上演,其音乐大气磅礴,跌宕起伏,让人赞叹不已。

D.在我父亲的记忆里,那是一段极为特殊、不堪回首的岁月,人事的变迁如白云苍狗,谁也无法预料。

(2011年山东卷)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专家们希望能从漫无边际的史料中找到一些关于它的蛛丝马迹。

B.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了解到父亲乔明志曾经是一位屡立奇功、威名赫赫的抗日英雄。

C.在44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D. 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

(2011四川卷)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刊以介绍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为主,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炉,欢迎广大读者到各地邮局征订本刊。

B.官府的横暴和百姓的苦难,深深刺激着杜甫的心灵,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的“三吏”、“三别”,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C.在岗位技术培训之后,小李成为了生产明星,2010年,他完成的全年工作量超过规定指标的百分之四十,获得了所在企业的嘉奖。

D.九寨海之奇,奇在水,奇在云,奇在雾,奇在乍晴乍雨,波光云影,色彩斑斓,如梦如幻,不由得不让人惊叹太自然的巧夺天工。

(2011年湖南卷)6.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山浪慢转,曲径轻摇,柳色乍染,黄莺初啼,几间茅屋在白云深处若隐若现,这一切令人耳目一新。

B.故乡的槐树,成簇成片,遍布四野,似乎散漫凌乱,却又井然有序;似乎千篇一律,却又各具情致。

C.满耳的阵阵蛙鼓,激昂亢奋地噪闹着,将静夜和旷野喧嚣得如同这季候一般,热情洋溢,生机勃勃。

D.野花肆意开放,花丛间常可见一队队小面伶俐的麻褐色野兔,在那里追逐嬉戏,天真烂漫,活灵活现。

(2011重庆卷)7.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去凤凰,是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日子,凤凰的美便弥漫在这烟雨中,湘西的千年文化也在这烟雨迷蒙中荡漾开来。

B.网络热词不仅以独特的方式即时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而且还表现了人们思想观念的 变化。

C.当今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数字阅读、网络阅读方兴未艾,图书馆的传统职能正逐渐发生变化。

D.他上学那会儿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那种人。按照规定,他可以申请贫困生助学贷款,但他却硬撑着不肯申请。

(全国Ⅱ卷)8.加点的成语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吴羽先生知道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他趋之若鹜。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高考语文常考成语分类

(一)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人心。

耿耿于怀:心事萦绕,不能忘怀。

33、始作佣者: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

2、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风气的创始者。

诚。

34、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3、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形容法纪严明,严格执行。

4、目无全牛:比喻技艺高超。也比喻

35、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洞察事理,办事精熟。

白。形容人不讲道理。

5、差强人意:(1)还能振奋人们的(二)褒贬易误用的成语

意志。(2)大致上还能够令人满意。

6、不刊之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7.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灾难。

8不足为训:指不值得作为准则或典范。

9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高超。

10罪不容诛:指杀了也抵不了其所犯的罪行。形容罪大恶极。

11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12万人空巷: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一 时。

14、涣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

15、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使人们心里感到非常痛快。

16、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

17、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18、不名一文:连一文钱都没。形容极为贫穷。

20、侧目而视:形容敬畏、憎恨等神情。

21、明日黄花:多用来比喻过时的事物。

22、师心自用: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24、洛阳纸贵:形容好的著作,风行一时,广为流传。

26、每况愈下:指情况越来越坏,越来越糟糕。

27、穷兵黩武:用尽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28、匪夷所思:不是平常人所能想像的。

30、苦心孤诣:指尽心竭力钻研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

31、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

【贬义词】 1弹冠相庆:指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

2、粉墨登场:比喻登上政治舞台。

5、炙手可热:比喻气炎盛,权势大。

6、上行下效:指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做。

7、亦步亦趋:比喻因缺乏主见,任何事都模仿、追随他人。

8。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相追逐、趋附。

9、处心积虑:存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形容用尽心思的谋划。

10、评头品足:泛指对人对事等多方议论、挑剔。

11、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变形式,而内容、实质不变。

12、沆瀣一气:比喻气味相投者结合在一起。

四)使用对象易误用的成语

1、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精妙高超。(人工的东西)

2、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而众多。(建筑物)

3、汗牛充栋:形容藏书或著作极多。(书籍)

4、浩如烟海:形容事物数量繁多,极其丰富。(书籍、文献)

5、相敬如宾:比喻夫妻之间互相尊敬,平等相待。(夫妻)

6、青梅竹马: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男女)

7、两小无猜:指男女儿时在一起玩耍,天真无邪,互不猜疑。(男女)

8、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三四岁时的青春年华。(十三四岁的少女)

9、相濡以沫:比喻在困境中用微薄的力量相互帮助。(用于患难中)

10、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原来不认识的人)

班 级 : 班级小组: 学生姓名: 使用时间 备课教师: 学科组长: 年级组长 : 教师评价

复习案

(六)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小题。(8分)

野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本诗第一句“峭寒催换木棉裘”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2)诗中“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两句历来为人称道,结合你的理解作简要赏析。(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少年游•早行 [宋]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时通过哪些景象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4分

(2)词人写“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分)

(3)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4分)

三、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小题。(11分)

途中见杏花 吴 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1.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有怎样的表达特色。(5分)答:

2.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

四、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小题。(11分)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答: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6分)答: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5分)

2.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6分)

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邯郸冬至[注]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5分)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6分)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晚次鄂州 [唐]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1]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2]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①估客:贩货的行商。②三湘:泛指今洞庭湖及湘江流域一带,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

(1)请简要分析首联中“远见”、“犹是”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变化。(2)

(2)颔联描绘入微,试简述其描述的情景,并说说该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3)本诗颈联和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4分)

下载★2018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练案16兰亭集序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练案16兰亭集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