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健康第一”理念下的学校体育教学
浅谈“健康第一”理念下的学校体育教学
摘 要:在素质教育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学校体育倍受人们的关注,所以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不仅使学生有健康的身体,还有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学会做事和做人。只要这样,学生在未来的社会才能发光、发热,为社会主义伟大的事业贡献一份力量。笔者主要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变教学观念、进行科学评价等方面,探讨了健康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问题。
关键词:“健康第一”;学校体育;素质教育
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在体育教学中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要围绕新的课程标准,坚定不移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增进学生健康,通过健康教育、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和锻炼方法,最大可能地为学生现在的身体锻炼和将来的健康维护服务。
一、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条件,但是学生学习的兴趣主要要靠体育教师来引导。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要对体育教学的内容要进行设计。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特别单调,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如:进行“短跑”练习,做跑的辅助性联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小步走、高抬腿、车轮跑等。教师直接上这些内容就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就不高,如果把这些内容放到游戏教学中进行,学生厌学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其次,我们也可以把一些民间的体育项目引到体育教学的课堂上来。如打陀螺,滚铁环等,这些项目都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师通过游戏法或者比赛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未见乐处,不必我学”。所以教师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学生才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二、体育教师要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和教育教学思想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体育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高高在上,学生的学习必须通过教师来进行。换句话说,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必须学什么。学生的学习必须按照教师事先设计好的轨迹来进行。所以这样的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了,它即将被时代所抛弃。所以体育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对学生不能有偏心,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某一个学生身体素质差,或者协调性差等,而冷落了体育弱势群体。教师对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只要这样,学生才能够用心感受到教师的挚爱,就会对教师有好感,就会刻苦地学习该门功课。教师要把体育教学的舞台给学生,让学生在舞台上自由地发挥。要相信,教师给学生一课大树,学生会还教师一片森林。要想改变体育教学的现状,体育教师就要改变思想,把“健康第一”的理念放在第一位。教师既是学生学生的引导者,又要做学生知心的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就会“亲其师,信其道”。
三、教师要对学生及时恰当地评价
科学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赞美是一种心灵的雨露,深深置于对于每一位学生心灵的深处。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哪怕是微乎其微的进步,教师都要及时地评价,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就容易得到满足,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在今后的体育学习中会更加努力,认真进行锻炼。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随之而来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四、结束语
学校体育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伟大工程。这就要求一线体育教师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充分发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优势,积极开拓,勇于创新,以“健康第一”的理念为准绳,理清思路、拓展视野,走出一条真正适合于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崭新道路。
参考文献:
[1]王媛,张百宇,戴毕.要把学生吸引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J].中国学校体育,2000(6).[2]李彩霞.转变教师角色激活聋生课堂[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注:本文系2014年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GS[2014]GHB0818)。
第二篇:新课程下体育教学理念
新课程下体育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面对初中体育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新挑战,如何提高普通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如何在教学进程中整合运用,是体现体育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本文拟分析研究,提出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及教学设计理念。
一、课程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体现吻合性
初中体育教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具有较强内在联系的知识、内容和运动素材进行整合、重组和拓展性开发,从而确定一个具有趣味性、知识性、游戏性的学习主题,每个主题构成一个单元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开发的以运动项目和游戏相结合来呈现的主题《田径、游戏》教学单元;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完整的理解学习内容和构建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对所学体育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又如主题《模拟消防员》教学单元;我们既可发展学生的体能和技能,又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的集体项目进行整合。
二、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体现动态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设计只是注重课前设计,把大纲教材中规定的知识内容原本体现在教学设计中,设计如何教给学生现成的理论和结论,无需学生思考和实践。对在教学中有无问题,如何解决等确不曾进行设计,教学后的问题就更不关心了。教学设计不单是课前、课中、课后的一个一个的片段,而应该是一个完整过程中的相互联系的,动态的、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应根据学生发展的需求来进行教学设计,并选择和有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调动学生的智力潜能和非智力潜能。
三、教学设计中体现教与学的相互性
传统体育教学,体现的是教师的权威性,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呆板、机械的、灌输式的。一方面,教师如何控制学生、带住或看好学生,把教学内容按步骤进行完。另一方面,教学设计中没有问题的设计,学生只能简单地完成教师预定的、统一的教学和练习。这种教学设计忽视了学生的差异,从而限制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展现和讨论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及意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体育课教学设计要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通过搭建讨论模式,采取因材施教、分层施教的方法,去启发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倡导教师要树立新的“教”与“学”观点,确立“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的服务意识,变“压迫性学习”成“主动性学习”。
四、教学内容设计体现针对性
教学内容设计时,不仅要依据课程的学习目标体系,还要考虑教材的难度、水平学段学生身心特点以及主题单元知识技能容量等情况。如跨栏练习,我们根据障碍跑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共设计4课时来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课时主题内容依次为,第1课次:前脚踩过(较低障碍物);第2课次:后腿拖过(较低障碍物);第3课次:跳过(正常低栏架);第4课次:完整跨过(正常栏架5个)。
在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时应有所侧重,即每课时突出一个主目标,在主目标的统领下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一般情况下第1课次不直接进行技术教学,强调参与、体验、感知。通过第2、3、4、课次逐步推进,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五、课堂教学设计内容安排体现合理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只安排一个教学内容,内容的搭配应符合教学目的,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要考虑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以及学生差异的水平,还有男、女生人数的多少等。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先选择适合大多数人的运动项目作为主项,再选择适合部分有兴趣的运动项目作为兼项。无论是主项还是兼项都要搭配好。另外还要注意技能与体能的搭配、上肢与下肢的搭配、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搭配等等。体育教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身体练习。能否取得身体练习的效果,如何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是设计的关键。在我们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只有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也就要求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强度、适宜数量。
六、课堂教学设计体现合理美观性
体育场地器材的分配与布置要精心设计,符合美学要求,讲究场地器材的布置美。首先,场地要整洁、卫生、安全、方便、美观;其次,器材最好带有色彩,排列要新颖、对称、协调。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应根据教学内容、目标要求和自身学校场地器材等实情,将场地布置设计得美观科学、线条清晰、图形新颖;器材放置井然有序,布局合理美观,给学生以美感。这样既便于组织教学,又艺术化,构成一种美的情景,让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进入运动状态。
七、课堂教学设计体现优化性
过去的体育教学,在教学设计时,几乎不考虑课程的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而是只注重大纲和教材,使教学唯教材是从,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只是面的拓展,教师教的僵化,学生学的死板,制约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而新课程倡导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可以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开发利用。通过课程整合与资源开发等媒介,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如:安排时间让学生们观看运动项目教学片或利用照片和图片进行教学辅助。这样增加了教学的多样性,也增添了教学的娱乐性。
第三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课程理念下的体育与健康教学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课程理念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
谈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很多教师片面认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通过这些年教学经验我认为,不是这样的。因为这样做就等同于放羊,学生失学无所获的。学生学习有所收获,应该是在技能、体能、情感、知识、价值方向发展的。所以要正确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
—关注学生发展是课程改革的趋势
实践证明传动教育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体育教育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发挥体育的独特的功能,从体育教学的角度重新设定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兴趣、自信心和创造力,促进个性发展。
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并不意味着降低和排斥教师的作用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作用和内涵发生了变化,应以学生体育学习支配者和控制者想帮助者的角色转变。为了更好、更快地适应新角色体育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实践,善于总结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体育资源的开发
当前体育课程改革中出现了教学内容要‘放开’和‘开放’新原则。这是体育课理论的一个有益的尝试。体育课内容资源开发问题,就是体育教师的一项权利和工作。主要的目的有以下几点:
1选择和引进符合学校场地器材等条件的新内容,可以提高教材的可行性和适应性。2选择和引进一些能锻炼学生身体,又能提高学生兴趣的新内容,是它更好的为课程服务。
四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可以提高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重要动力。
五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课堂氛围
1以情导教,使课堂充满活力
教师应着装得体,场地布置井然有序,并以饱满的态度,正确优美的示范,和蔼可亲的教态,为课堂营造一个活泼的教学氛围。情绪调控,张弛有度
贯彻和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和调动适宜的情绪。教师在这方面要随时注意学生情绪和练习积极性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进行鼓励,是教学和谐协调。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运动技能教学
体育新课程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构建了有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把课程具体目标分成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目标的达成需要一个实实在在的“载体”与“途径”,而运动技能教学就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因此,《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专门设有“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提出了明确的运动技术和技能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框架。《课
程标准》还指出:“运动技能”体现了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基本特征,学习运动技能也是实现本课程其他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
当下,运动技能教学问题仍然是体育课程改革中讨论的热点话题和焦点问题。有人批评新课程淡化了运动技能教学;有否认新课程运动技能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当然也有人认为不要过分强求运动技能教学的细节。因而,部分老师在这些相左的声音中迷失了方向,丧失了改革与探索的勇气,出现了观望的心态和等待的现象。
“新课程淡化了运动技能教学”?老师们有些茫然:淡化了什么,淡化在哪里?是新课程有具体的指向,还部分人的误解?其实,“淡化运动技术”的说法由来以久,它是人们针对过去“以竞技运动为中心”和“过分强调运动技术细节教学”提出来的,因而有了“运动技能教学不要过分强调细节”的说法。对于这个问题,《课程标准解读》明确提出:“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干学习领域,该领域与运动参与领域一起最能体现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性质;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实现其他学习领域目标的载体。如果没有运动技能学习领域,其他学习领域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会失去本课程的特征,„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目标就无法实现”。由此可见,体育新课程不仅没有淡化运动技能,反而进一步确立了运动技能教学的重要地位。
当然,如果一味强调竞技运动,将高度竞技化和成人化的竞技内容照搬到中小学中来,过分强调运动技术教学的竞技化、训练化和规范化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应该认识到,体育教学与竞技运动训练毕竟是有本质区别的,我们不能完全照搬训练运动员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体育教学活动,这不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也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如果我们将运动技能分为“基础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两个层面,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运动技能教学,就会对目前新课程下运动技能教学的诸多问题有所分辨。所谓“基础运动技能”,即人们赖以生存、生活的和发展体育专项运动技能的基础性运动能力。比如跑、跳、掷及攀爬等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是合理有效完成身体动作、从事身体活动的专门性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具有后天获得的、个性化的特殊性等特征。它有两个内涵:一是竞技性,在竞技项目中,以取得优异竞赛成绩(名次或奖牌)的专业化技能形式;二是非竞技性,以健身、休闲、娱乐等为主的身体活动形式。有鉴于此,我们可以发现,即使所谓的“淡化”,仅仅是降低了专项运动技能(竞技运动技能)的规格与要求,是要打破以往的竞技运动为中心教学内容体系,反对教学内容竞技化和成人化,淡化的是竞技运动的教学色彩,而不是某些人泛指的“淡化了运动技能教学”,以至于造成一线部分体育教师的盲从,在教学中既降低了专项运动技能(竞技方面)的规格与要求,也放松了对基础运动技能的培养,引起了体育实践层面的混乱。体育新课程重视提升运动技能教学的内涵。诚然,运动技能固然很重要,但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目的并不在于技术技能本身。体育学习不仅能掌握技能、发展体能,而且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不仅能学习基本知识、技能与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运动情感和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新课程背景下必须重视提升运动技能教学的内涵,要将运动技能教学,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机联系起来,实现三者的和谐统一。
体育新课程强调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色彩。初中的运动技能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中小学的运动技能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学习水平,使得运动技能教学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和技术技能水平的提高逐步提高其难度、复杂程度以及竞技水平。基础教育阶段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运动技能学习发展运动能力,更好地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学校应该充分尊重高中学生的不同需求,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运动项目进行较系统的学习,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提高体育文化修养,养成体育运动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体育教师是课程建设的参与者,研究者、建设者,应该树立课程与教学改革主体意识,对于新课程下的运动技能教学问题的冲突与碰撞,需要静下心了深入研究探讨,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而不应该等待与观望,甚至简单地盲从,如果这样就会走弯路。
体育新课程研修活动刚刚起步,随着我们对《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解读》的深入学习和全面理解,无论是所谓的新课程淡化了运动技能教学的说法,还是不过分强调动作细节的认识都会迎刃而解的。新课
程背景下的运动技能教学要坚决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第四篇: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体育与健康》后的收获
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体育与健康》后的收获 通过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体育与健康》后,使我深刻认识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并非像之前理解的,是进行体育锻炼再加上健康知识的讲授,并不是简单地“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课程的合并。这门课程的学习结果应该是表现在体能的增强、技能的掌握和行为态度的转变上。所以,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导:首先,是身体健康和终身体育所需要的运动技能和关于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科学的锻炼方法方面。其次,是正确的体育与健康的观念方面,再次,是欣赏运动、安全运动及一些与运动有关的野外生存的能力方面。最后,是运用体育与健康的资源、信息、产品为体育与健康服务的能力方面。通过以上四个反面的教导,促进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真正发展。同时,还要秉承“健康第一”教学思想,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使学生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个个方面均得到发展。
我校是一所普通完全中学,我被安排担任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由于体育教学师资有限,高中只安排了两名教师任课,不能完全推广选修课。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更加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我的做法是:新生入学后第一节课先进行一次摸底,看都有哪些运动项目在学生喜欢的范围内,随后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资源,最大可能的选择开设教学的项目,并在教学中合理安排技能、素质、知识各方面的练习和教授,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投入学习。对个别学生还采用课余时间个别辅导的形式,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通过每学期一个或两个项目的教学,80%的学生都能掌握一到两种运动技能和基本知识。再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运动竞赛,巩固学到的技能和知识,并在竞赛中及时的给予指导,让学生有所收获。通过学习— 练习—辅导 — 竞赛这种模式,带动学生的热情,使他们能够自觉、自发的投入运动锻炼,也为学生毕业后继续开展体育锻炼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五篇: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体育与健康》后的收获
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体育与健康》后的收获 通过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体育与健康》后,使我深刻认识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并非像之前理解的,是进行体育锻炼再加上健康知识的讲授,并不是简单地“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课程的合并。这门课程的学习结果应该是表现在体能的增强、技能的掌握和行为态度的转变上。所以,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导:首先,是身体健康和终身体育所需要的运动技能和关于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科学的锻炼方法方面。其次,是正确的体育与健康的观念方面,再次,是欣赏运动、安全运动及一些与运动有关的野外生存的能力方面。最后,是运用体育与健康的资源、信息、产品为体育与健康服务的能力方面。通过以上四个反面的教导,促进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真正发展。同时,还要秉承“健康第一”教学思想,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使学生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个个方面均得到发展。
我校是一所普通完全中学,我被安排担任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由于体育教学师资有限,高中只安排了两名教师任课,不能完全推广选修课。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更加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我的做法是:新生入学后第一节课先进行一次摸底,看都有哪些运动项目在学生喜欢的范围内,随后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资源,最大可能的选择开设教学的项目,并在教学中合理安排技能、素质、知识各方面的练习和教授,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投入学习。对个别学生
还采用课余时间个别辅导的形式,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通过每学期一个或两个项目的教学,80%的学生都能掌握一到两种运动技能和基本知识。再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运动竞赛,巩固学到的技能和知识,并在竞赛中及时的给予指导,让学生有所收获。通过学习— 练习—辅导 — 竞赛这种模式,带动学生的热情,使他们能够自觉、自发的投入运动锻炼,也为学生毕业后继续开展体育锻炼奠定了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