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的转型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的转型
程学良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及运动技能,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只要我们能够转变观念,及时学习和吸收新知识、新经验、顺应时代潮流,肯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我想就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工作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教师要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兴趣才有动力,对于感兴趣的事物,人们会想方设法地去参与、去探究,哪怕阻力再大。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要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人手,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建立平等、互助、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发挥个人特长,教出特色,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在教学过程中,不论什么方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看、激发学生想、激发学生练、激发学生比、激发学生闲暇时间也要练的方法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二、教师要学生理解自己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区别对待,对症下药,多管齐下,多发并用,帮助学生确定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体验成功的快乐。没有学习目标就如同在黑暗中行走,容易迷失方向。给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就如同人生的航船有了灯塔,得以顺利驶向成功的彼岸。引导学生制定奋斗目标时既要让他们觉得教师没有贬低自己的意思,又要让他们明确教师把目标分解开来,各个突破的目的。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能降低目标要求,以免给这些敏感的初中学生造成一种我不如别人,我只能如此的错误想法,而误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是因为他们达不到教师的要求,完不成教师的任务,怕被人笑话,多年来受“我不行”的心理品质的影响,从自我感觉不行到别人感觉不行,成为什么都不是的“差生”了。从这一些环节上来看,教师的态度和方法是促进学生达到分段目标的关键因素。我们不妨把一个成语——得寸进尺引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去,在转化这些学生的时候,首先让他们体验到“寸”的甜美,在此基础上,积累一点点甜美“寸”,从而品味“尺”的魅力。
三、教师应掌握了解让学生易于理解的教学技能
新型体育课堂的教法与学法都是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从社会人和自然人的角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论教材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确定,都应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践出发,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练习氛围,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强化评价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教学手段的课程,学生学习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体能、技能和运动行为的改变方面,这也是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比较注重的;二是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这是在体育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在课程标准下,只要学生认真、主动地完成学习要求,在上述诸方面的状况就一定会发生积极的、全面的变化。但是,人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状况不仅与其后天练习和发展有关,也与其先天遗传有极大的关系。从健康的角度看,每个人的运动需求和运动表现都不尽相同。因此,新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保证每位学生受益的前提出发,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些差异性确定弹性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充分利用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激励评价,创造性地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把锻炼身体与培养品格结合起来,在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应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顺利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也满足他们身心健康发
展的需求。
四、教师所运用的教学策略要得当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支配式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反复练习和训练是主要的教学手段。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成为体育教学中很普遍的现象,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新课程理念则发生了本质的改变。1.教学理念的变化。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师的教学理念由重技能训练的竞技体育教学向坚持“健康第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转变;由注重学生的训练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向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示范、指导技能训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由统一目标、统一要求的“统一模式”向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转变。体育教师不再是消极地扮演教学大纲和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是一个和专家、学生乃至家长共同构建新课程的设计者;不再是一个只懂得教人如何运动的教练员,而是一个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素养,知道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以及如何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专业人员。这些教学理念的转变,带来了体育教学的春天。2.教学策略的变化。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的发展。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也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式。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学生素质的形成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流水线上加工完成的。因此,应肯定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用不同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评价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总之,关注体育、拥有健康,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只要我们充分理解和把握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的精神内涵,将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充分表现在对学生个体的培养和潜能的开发上,学生个体在常规教学模式之外一定会获得新的体验和新的成长。(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外国语学校)
第二篇:新课程下体育教学理念
新课程下体育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面对初中体育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新挑战,如何提高普通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如何在教学进程中整合运用,是体现体育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本文拟分析研究,提出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及教学设计理念。
一、课程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体现吻合性
初中体育教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具有较强内在联系的知识、内容和运动素材进行整合、重组和拓展性开发,从而确定一个具有趣味性、知识性、游戏性的学习主题,每个主题构成一个单元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开发的以运动项目和游戏相结合来呈现的主题《田径、游戏》教学单元;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完整的理解学习内容和构建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对所学体育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又如主题《模拟消防员》教学单元;我们既可发展学生的体能和技能,又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的集体项目进行整合。
二、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体现动态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设计只是注重课前设计,把大纲教材中规定的知识内容原本体现在教学设计中,设计如何教给学生现成的理论和结论,无需学生思考和实践。对在教学中有无问题,如何解决等确不曾进行设计,教学后的问题就更不关心了。教学设计不单是课前、课中、课后的一个一个的片段,而应该是一个完整过程中的相互联系的,动态的、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应根据学生发展的需求来进行教学设计,并选择和有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调动学生的智力潜能和非智力潜能。
三、教学设计中体现教与学的相互性
传统体育教学,体现的是教师的权威性,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呆板、机械的、灌输式的。一方面,教师如何控制学生、带住或看好学生,把教学内容按步骤进行完。另一方面,教学设计中没有问题的设计,学生只能简单地完成教师预定的、统一的教学和练习。这种教学设计忽视了学生的差异,从而限制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展现和讨论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及意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体育课教学设计要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通过搭建讨论模式,采取因材施教、分层施教的方法,去启发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倡导教师要树立新的“教”与“学”观点,确立“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的服务意识,变“压迫性学习”成“主动性学习”。
四、教学内容设计体现针对性
教学内容设计时,不仅要依据课程的学习目标体系,还要考虑教材的难度、水平学段学生身心特点以及主题单元知识技能容量等情况。如跨栏练习,我们根据障碍跑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共设计4课时来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课时主题内容依次为,第1课次:前脚踩过(较低障碍物);第2课次:后腿拖过(较低障碍物);第3课次:跳过(正常低栏架);第4课次:完整跨过(正常栏架5个)。
在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时应有所侧重,即每课时突出一个主目标,在主目标的统领下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一般情况下第1课次不直接进行技术教学,强调参与、体验、感知。通过第2、3、4、课次逐步推进,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五、课堂教学设计内容安排体现合理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只安排一个教学内容,内容的搭配应符合教学目的,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要考虑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以及学生差异的水平,还有男、女生人数的多少等。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先选择适合大多数人的运动项目作为主项,再选择适合部分有兴趣的运动项目作为兼项。无论是主项还是兼项都要搭配好。另外还要注意技能与体能的搭配、上肢与下肢的搭配、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搭配等等。体育教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身体练习。能否取得身体练习的效果,如何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是设计的关键。在我们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只有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也就要求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强度、适宜数量。
六、课堂教学设计体现合理美观性
体育场地器材的分配与布置要精心设计,符合美学要求,讲究场地器材的布置美。首先,场地要整洁、卫生、安全、方便、美观;其次,器材最好带有色彩,排列要新颖、对称、协调。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应根据教学内容、目标要求和自身学校场地器材等实情,将场地布置设计得美观科学、线条清晰、图形新颖;器材放置井然有序,布局合理美观,给学生以美感。这样既便于组织教学,又艺术化,构成一种美的情景,让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进入运动状态。
七、课堂教学设计体现优化性
过去的体育教学,在教学设计时,几乎不考虑课程的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而是只注重大纲和教材,使教学唯教材是从,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只是面的拓展,教师教的僵化,学生学的死板,制约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而新课程倡导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可以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开发利用。通过课程整合与资源开发等媒介,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如:安排时间让学生们观看运动项目教学片或利用照片和图片进行教学辅助。这样增加了教学的多样性,也增添了教学的娱乐性。
第三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
摘要:所谓新课程改革,其目的就是要构建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对于新课程理念,究其核心,是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让新的教学理念真正深入贯彻落实,以新课程的理念观点,激发学生机体潜能,促进身心发展,全面提高基本素质,达到新课程精神要求的标准,是摆在我们初中体育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体育 改革
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改革和发展的大背景下,体育新课程改革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初中体育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引导、增强学生的身体锻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增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积极践行新课程理念改革。
一、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是推进体育教学改革的前提。
体育课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道德观念,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方面有重要作用。作为初中体育教学额,更可以锻炼成就健康的体魄,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形成良好的性格。但当代教学状况中,体育课在家长学生甚至学校看来,总是不如文化课重要。学生在体育课上散漫、逃课、厌学的现象时有发生,更有甚者,一些学校会以文化课来占用体育课的时间,由此更助长了学生对体育课的不重视。初中生尚处在心理生理发育期,价值观的形成尚不健全。对此,作为初中体育教师,首要的就是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向学生讲解体育课的重要性。要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方面的特长,增加学生对运动的兴趣爱好,从而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引起对体育的重视,端正对体育课的态度。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推进体育教学改革的基础。
要提高课堂效率,作为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积极认真备课。课前要充分准备,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熟练教学内容,对教学过程顺序做到心里有数,并充分考虑到有可能出现的细节问题。例如,对于课上可能用到的体育器材,教师可以载客前和体育委员、班长等学生沟通,安排好器材搬运、收回的人员,这样就不必占用课堂时间进行准备,从这些教学细节中教育学生养成节约时间的习惯,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教师引导、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主动,以愉快的开放
自主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提高体育技术和基本技能,使得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吸收与理解达到最大化,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课下的体育运动引导。体育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慢慢形成的。初中体育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等方式,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从长远角度说,这对学生将来的身心健康发展大有裨益;对于体育课堂教学来说,也能够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传授的体育知识、讲解示范的体育动作达到较快的领会和接受,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增加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优化体育教学手段是推进体育教学改革的途径。
当代体育教学较过去而言已取得很大进步与长足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教育教学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体育教学仍存在很大不足。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体育教学手段的匮乏、教学方式的单一。因此,优化体育教学手段,增强体育教学有效性,是初中教师应对新课改下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1、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就是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最大化,让学生创造性地自主学习。然而现在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使用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通过简单的于示范——讲解等单一的教学方式来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容易使得学生乏味,教学效率也不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面,教师既要讲究实效性,又要讲究趣味性。
2、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
学生在知识水平、身体素质方面有一定差异,在每堂课中对教师所讲的接受能力不同。因此作为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机体机能、知识构成的不同,来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计划及目标。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为其制定更高的要求目标,最大限度发挥其潜能。对于身体素质差一点的学生,可适度降低要求,不能超过其身体的负荷能力,以保护学生身心安全。
3、将室外教学与室内教学、课上活动和课下锻炼相结合。
除了在室外课堂上的示范与讲解,教师也可充分利用室内教学的方式,如给学生观看有关体育录像或课件等,以多种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也可通过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课下锻炼。课下锻炼不仅丰富了
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提高学生对体育技能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学生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以人为本、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是推进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老师教师的信赖是学好该课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作为教师,要主动关心学生、亲近学生,积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自闭型与开放性交替、依赖性和独立性同在、自尊感和自卑感共存。因此,体育教师在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在教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要努力做到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其背后的人文精神、人文关怀。尤其是初中体育教师,在对初中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关怀。真心对待、爱护学生,面对问题不能简单采取打骂、体罚等粗暴方法,而应循循善诱、谆谆教诲,以引导教育的方式来对待学生。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应当重视和加强创新学习,积极应对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深入贯彻新课程理念,积极主动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讲究“自主、合作、探究”,用科学合理、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努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以此践行初中体育教学改革,也只有这样,才能开创初中体育教学的新局面。
第四篇: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英语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英语课堂
当前,初中新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实施,实施的主要环节是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就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备课方式,创新备课理念,因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新课程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都与旧课程有很大的不同。在教学目标上,从“一维”目标转变为“三维”目标;在教学内容上,从繁、难、偏、旧和注重书本知识转变到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在教学过程上,从发挥教师一个积极性转变为发挥师生两个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要扩展启发式教学的内涵,从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转变到既启发学生的思维,又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为体现新课程理念,初中英语教师要积极探索新的备课模式,实施正确的备课策略。
1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牢固树立“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在旧课程下,英语教师在备课时,强调“知识与能力”目标。但是,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新课程下,英语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确定“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每一单元的知识结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重点、难点,明确某一知识点的“一会”、“二会”或“三会”、“四会”的要求,以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备课时设计栩栩如生 的简笔画;思想性强、悦耳动听的音乐或英文歌曲、具有形象性、启发性、导向性的多媒体课件等,以激发学生的情意因素和进行思想教育。例如,备初一英语“Fashion Show”时,教师设计了我国不同年代时装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使他们体会到改革开放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要注重“过程与方法”目标。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不能简单通过传授来获得,还要靠自身的“内化”作用,即靠学习者自身的体验。为实现这一目标,备课时可设计师生互动的环节,使学生“了解和体验问题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初步掌握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真正学会学习。”3[]设计师生互动环节的方法很多,例如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小组辩论、竞赛、做游戏、教师提问等。其中教师提问是师生互动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为此,备课时要精心设计问题,使提问具有艺术性,以增强有效性。例如,讲授初二英语“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时,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skateboard/read/watch TV…?Do you think you have ahealthy lifestyle?Why or Why not?”经过层层深入的提问,使学生逐步学会并掌握了频率副词的用法。增强提问的艺术性,一是选准时机,在教学重点、难点、新旧知识衔接处或纠正学生偏差、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时提问;二是难易适度;三是灵活多变,形式多样;四是具有思考性。
2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变到发挥师生两个积极性在旧课程下,由于注重单一的“双基
教学”的教学目标,英语教师在备课时,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更多考虑的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教师的施教活动,较少思考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新课程下,为全面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发挥师生两个积极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从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通过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这一理论强调学生与外界信息交流的重要性。可见,教学中师生之间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信息交流和相互合作活动。为此,备课时对教学过程的设计,除注重教师的施教活动,还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目前中学英语教学中采用的案例教学、探究性教学等都是发挥师生两个积极性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是运用案例开展教学活动。搞好案例教学的关键是备课中精心设计教学案例。例如,进行“How do you get to school?Section A 2C”听力练习前,教师设计了绍兴至象山的旅游线路图,并指出乘坐的各种交通工具,及到达余姚、宁波、象山所花费时间的案例,提出如下问题:“How do you get to Xiangshan?How long does ittake?”学生踊跃发言,经过师生互动,顺利进入听力练习。一个好的教学案例,一是围绕教学目标;二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三是富有启发,且教师具有独到的思考。探究性学习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和体验。搞好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是备课中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例如,讲授“What's the matter?”时,教师展示了一位医生给病人看病的场景,组织学生讨论:
“医生怎样询问病人病情的?病人如何告诉医生病情的?医生了解病情后会告诉病人哪些应对措施?”经过讨论,使学生掌握了用What's the matter withyou?询问病情,用I have a fever/stomachache/sore throat…描述病人的病情,掌握You should lie down and rest/drink hot teawith honey…You shouldn't…等应对措施,使学生学会用情态动词Should/Shouldn't提建议。设计教学情境,一是生动新颖,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二是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使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知识;三是与问题引导相结合。因为只有情境没有问题,学生无法进行探究。
3在课内外关系上,从注重课堂教学转变到既重视课堂教学,又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在旧课程下,从“一维”目标出发,英语教师在备课时,注重课堂教学环节和课堂活动的设计,忽视课堂活动的安排。在新课程下,从“三维”目标出发,备课时既重视课堂教学的组织,又要设计课外活动。通过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享受过程的愉悦,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课外活动的形式很多,如阅读英文读物;组织英语听力、作文、书法、朗颂、演讲、歌曲比赛等;各种调查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等。一些教师建议让学生收集英文典型句子、给朋友或老师打英文电话、讲一则英文幽默故事、自制圣诞和新年贺卡、编英文报、写配图短文、设计英文晚会活动、收集崇拜的名人资料、编英文短剧并进行表演,写英文日记和周记等,[4]都是课外活动的好形式。
另外,组织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课外活动。如讲授“Lost and Found”让学生书写寻物启事和失物招领;讲授“Family Photos”时,让学生用英语介绍照片中的家庭成员;讲授球类时,让学生接触各种球类,熟悉它们的名称,并用英文讲述各自的球类爱好;讲食品类词汇时,让学生买菜、做菜,从而记住各种食品的单词;教数字时,让学生收集火警电话、急救电话等应急电话,从而熟记数字单词等,这是值得倡导的。组织课外活动,一是活动的量要适度,否则欲速则不达;二是先简后难,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三是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形式多样;四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摘要:新课程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与旧课程有很大的不同。为体现新课程理念,初中英语教师要改革旧的备课模式,创新备课理念,实施正确的备课策略。首先,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从“一维”目标转变到“三维”目标。其次,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变到发挥师生两个积极性。再次,在课内外关系上,从注重课堂教学转变到既重视课堂教学,又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岗李中心校:沈明革
第五篇: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教学反思
通过对新课程教学的学习,在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学生学习最关键的因素,我认为是兴趣。兴趣的培养,情感教育不容忽视。
一、学生学英语难的因素
要找到提高英语学困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方法,我认为学生学英语难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1、社会因素: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信息社会娱乐的多样化诱惑着广大中学生,使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英语。比起默写单词、背诵课文,上网、玩游戏、看电视似乎更具有诱惑力,这些占据了他们大量的业余时间。
2、家庭因素:大部分学困生的父母对孩子的英语学习不重视,不能很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父母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期望过高,不断对孩子施加压力,造成孩子心理负担过重而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完全丧失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3、教学因素:不可否认,我们很难把45分钟的英语课都上得具有生活性,时代性和文化性,但我们每一位认真负责的老师都希望做到这一点,我们也很不乐观的看到,有些老师教学方法仍然陈旧,使很多学生丧失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有些老师将英语语言条文化,使生活的语言变成固定的规则,使英语变成死记硬背的代名词。
4、学生因素:绝大部分的英语学困生都并不是因为自身智力的原因而导致的学习困难,往往是学习态度和方法导致的结果。如有的同学上课注意力很难集中,经常爱开小差,因此一些知识点没有学好,基础知识缺陷,学习新知识又遇到很多障碍,这样的障碍未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导致在学习道路上负担越来越重,步伐越来越小,时间一长,致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而成为学困生;而有的同学学习虽非常用功,但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对他们来说,往往“事倍功半”;有的同学则是过分地注重卷面分数,忽视了英语的语言性,缺乏口头练习。
二、如何提高英语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新课程中对英语教学强调:“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因此,学生只有对英语语言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报有积极的情感,才能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取得好成绩。(1让学困生愿意学习。有一句话说得好:成功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每年接新班,在第一堂课上,我都会说同样的话:我知道在你们父母心中,你们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你们在我的心目中也是独一无二的,不管你们在小学时取得多么好的成绩,也不管你们考的是二、三十分,现在的你们在我面前都是一张白纸,我希望你们在这张白纸上能画出最美的图画。“Don’t be nervous.Take it easy.To be happy.”每次讲完这一番话,我都会看到几位后进生的眼睛一闪,而我也会不失时机地给他们投去鼓励的眼神,我相信在那一刻,我和他们的心已经贴近了一点。因为他们觉得老师对每一位同学是一视同仁的,不偏袒,不歧视,消除了他们心中的种种顾虑。但有些同学仍旧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英语,所以我会拿出一些标有英语的生活用品:如书刊、招聘广告、药品、照相机、各种说明书等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浏览了之后,向他们指出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2让学困生开心地学习。想让学困生能快乐地学习,我认为最重要是要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准备好每一堂课,不但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再要备学困生,在对教材的处理上要做到深入浅出,使他们易于掌握。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寓教于乐,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和积极性,并激发学困生学习的热情。如班上有时举手的同学多了,我会让他们先来一个石头剪子布,获胜者才可以回答问题,要求石头剪子布需用英语来说:“stone,scissors and cloth”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这时我往往注意观察学困生们的表情,我发现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比赛当中,单词念得比平常标准多了,响亮多了。
小组竞赛这个教学环节并不是每堂课都能用的到,我发现在上语法课或是试卷讲解时,学困生又恢复了老样子,觉得枯燥无味,而且注意力很难集中。针对这种情况,我在班上建立了一种激励性评价制度,为每位同学制作一个激励性评价制度,每取得一个进步,老师奖励一个“学分币”,同学们把它称为“学分币制”。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这个机制实行后,很多上课不爱开口的同学,上语法课和试卷讲解课要打瞌睡的同学,比原来认真多了,积极性高了很多,而且总是希望能听到或看到老师犯的错误。(3)让学困生学会学习。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很多学困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英语单词和短语的积累仍属于初级阶段,对一些单音节词的读音规则都不知道如何掌握。因此,开学之初,我系统地从音标教起,并进行了语音测试,对学困生的音标要求逐步过关。在记忆单词方面,教导他们通过记忆字母组合和辨认音节类型的方法来记忆。同时,要求他们对已学过的单词要运用到口头表达和写作中以达到长期的记忆。其次,摸清学困生的知识困难点,给他们制定短期目标,如有的同学一般现在时没有掌握好,那么要求他这个时间段重点搞清楚这个语法点;有的同学是混淆一般疑问句和wh-疑问句,则要求他们把每张卷子上同类题型在老师的课堂讲解之后,经过自己的理解,反馈给老师,这道题错在哪?为什么错误?实现了一个小目标,再制定下一个短期目标,使他们能感觉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感,不带畏惧情绪冲刷下一个目标。但在制定目标时,要注意由易到难的原则,才能漫漫地提高学困生学习的意志力。
因此,我认为学困生并不是真正学习困难者,他们同样具有进取心,同样渴望知识,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耐心,信心和爱心,要用真情去教育他们,鼓励他们,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把他们的 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心坎里,培养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很有可能培养了一位未来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