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苏版三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4 14:08: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秋苏版三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秋苏版三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篇:2018年秋苏版三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11拉萨的天空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拉萨风光的喜爱,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

2.学习生字、新词。积累词语。分析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3.认真把字写端正。提高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1.理解句子,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有许多著名的旅游城市,它们有的古香古色,饱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有的湖光山色优美,名胜古迹荟萃,满目江南水乡的钟灵秀气;有的高楼林立,富丽繁华,一派国际化大都市的气派;有的碧海蓝天,椰林沙滩,一片诱人的南国风光。游览这些著名的旅游城市,可以感受到大自然那令人难以抗拒的神奇魅力。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座美丽而又奇特的城市——西藏的拉萨。二 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理解词义。三 检查自学效果 1.学习生字

miào tiē chún rěn ɡuǎn lónɡ wěi shènɡ lián 妙 贴 纯 忍 管 隆 伟 圣 帘 sà zhàn jū pěnɡ yí jiàn 萨 湛 掬 捧 移 建(1)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萨”,翘舌音“纯 忍 圣 湛 ”,前鼻音“管 帘 建”,后鼻音“隆”。(2)识记生字

形声字结构特点:识记“管 伟 掬”。

部件(部首)加熟字:女+少=妙 贝+占=站 纟+屯=纯 又+土=圣 穴+巾=帘

猜谜语:“心字头上一把刀”是“忍”。(3)书写指导

忍:上面不是“刃”,一把刀,不要写成两把刀。

隆: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是“夊+一+生”,不要漏写“一”。2.认读新词。

蓝天 湛蓝 蓝宝石 蓝晶晶 透亮

纯净 明洁 壮丽 映衬 对照 神往 吸引 3.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湛蓝:深蓝(多用来形容天空、湖海等)。映衬:映照;衬托。

纯净:不含杂质;单纯洁净。神往:心里向往。雄伟:有气魄的。壮丽:雄壮而美丽。

四 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自然段: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那里的天空很蓝。第二自然段:拉萨的天空纯净、明洁。第三自然段:拉萨的天空令人神往。

第四自然段:拉萨的天空一年四季都是蓝的。第五自然段:拉萨的天空是拉萨的一大景观。

小结:课文每一自然段都是围绕着天空来写的。拉萨的天空很蓝、很纯、很吸引人,作者用生动的语句向我们展示了拉萨天空的美。五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加深印象

六 请同学介绍相关知识,交流相关资料.第二课时 一 了解背景知识 出示课件。

中国地图 青藏高原 拉萨。

二 揭示课文题目,整体感知全文

1.读题:明确题目的中心词——“天空”。2.练习填空。

拉萨的天空真()。

拉萨的天空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提示:应点到蓝、美。)3.出示课件。

色板,想象天空的色彩。三 品读课文,发表意见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想想本段的意思,找出你印象最深、觉得写得最美的句子,仔细体会。2.谈谈读后的感受。(分析句子)学生甲: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蓝宝石晶莹、透亮,用清水洗过后自然更加明亮,这里的天空为什么“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呢?可以联系“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来理解,日照时间长,阳光充足,另外拉萨城未被污染。

学生乙: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说明蓝天离人们很近,也就是说人们来到这里,满眼都会是蓝的。

学生丙: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这句话告诉我们蓝天之清、之净、之亮,像一池清水。

学生丁: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这句话中的“越发”和“更加”的意思是一样的。在白色的云朵、绿色的草地的映衬下,天空更蓝、更纯。可以想象一下眼前是什么景象,得出结论:拉萨真美。

学生戊: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在其他地方是见不到这么蓝的天空的,看到它会引发人们许多的想象,想想作者内心会想些什么。

学生己: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通过了解资料,可以知道布达拉宫是一座很雄伟的建筑,气势宏伟,是拉萨的标志,在蓝天的映衬下,它显得更突出了。3.交流对拉萨天空的新感受。

4.小结:拉萨的天空很美,但它只是拉萨的一部分,可想而知,拉萨有多么美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庐山的云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重点难点 1.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教学

课时 两课时。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认识生字,能正确书写。

3.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教学过程:

一、简介导入

1.有这样一座山,它峰奇山秀,瀑布闻名中外,四季风景如画,是世界级名山。历代的文人墨客歌颂她;电视纪录片中宣传她;甚至我们中的一些人还游览过她。它就是——庐山。板书:庐山 指导书写“庐”,指名读。

2.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她什么样儿呢? 出示: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自由练读(注意读准字音)请同学来为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其中生字“瀑”和“幻”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瀑:水从高山陡直地流下,远看好像一匹挂着的布,这就是瀑布。所以瀑是三点水旁,那它右边的暴,写时要注意它的笔顺。师范写。把你的小手心借给你的同桌,看看他写得对不对。

幻:生说记法。可以组什么词?“变幻无常”就是这些云雾变化多,而且没有规律。

3.渡:读着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庐山景色中最独特的是——(“更”中体会)补全板书,指名读。想不想先睹为快?【欣赏云雾图片】此刻,你想说—

二、初读课文

课文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向我们描绘这变幻无常的云雾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出示:

1.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对照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遇到难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学生自由读文。

三、检查预习

1.要领略庐山云雾的神奇,首先要到他的家乡江西,只要你通过了这三关就可以顺利到达了。第一关:生字

幻 览 漫 姿 态 笼 罩 绕 茫 幽 瀑 驾 绒 缠 遮 瞬 缕 泻 蹄(1)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姿”,翘舌音“绕、罩、绒、缠、遮、瞬”。(2)识记生字

形声字结构特点识记:“漫 姿 态 笼 茫 瀑 驾 绒 遮 瞬 泻 蹄”。形近字比较:幼一幻 晓一绕

组词扩展:“游览 浏览 幽静 缠绕 一缕”(3)重点指导,指导书写

“罩”,提醒学生“罒”应写在田字格上半格的中间,写得扁扁的。“幻”,右半部分不是“力”。

“笼”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绕”右边不要多一点。第二关:词语

溪流 游览 感觉 笼罩 瞬息万变 缠绕 遮挡 天幕 漂浮 流连忘返 第三关:成语积累

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以生动有趣的设计,对学生的预习作了了解,又给了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2.看来大家预习的不错,以上这些没能难道你们,大家再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一段: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第二段: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第三段:庐山云雾的瞬息变化。第四段:庐山云雾令人流连忘返。

四、学习第一段

1.庐山的云雾到底什么样?快跟随作者去一睹为快,瞧,庐山到了!2.放第一段文章录音

3.看书中插图,文中都描写了图中的哪些景物? 4.众多景物中,云雾印象最为深刻,闭上眼睛想象我们四周都是云雾,我们漫步山间,真的有腾云驾雾的感觉。5.感情朗读此段

五、再读课文,巩固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体会庐山云雾的姿态美。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欣赏影像资料

1.欣赏影像资料,感受云雾之美。

2.提问: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我们一起去庐山游览了一番,欣赏了美妙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3—4位同学)3.过渡:你想再次靠近这些云雾,美美地细细地欣赏一番吗?就让我们随着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课题12.庐山的云雾)

4.读课题:谁想来读读课题?(1—2位同学)我们一起来!5.课文是怎样描写庐山云雾的呢?请同学们赶紧打开书本,自由地尽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笔下的庐山云雾,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6.交流(3—4位同学),根据学生的回答进入相关段落的学习。

三、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二自然段

1.观看图片:说得真好!请看,这就是庐山云雾的倩影!2.看着这些美妙的云雾图片,你是不是和作者有了同样的感受了呢?是啊,庐山的云雾这么多样子,可真是——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千姿百态)(这里可以考虑适当补充一些词语)3.快看这里(放映图片),谁想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4.作者是怎样来描绘他看到的景象的呢?请看!(出示第二自然段)5.请你和小伙伴一起轻轻地美美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你可以和伙伴交流你的想法。6.谁想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的?高举你的小手!像这种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述的构段方式我们把它称为什么呢?(总分的构段方式)

7.你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读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呢?请在你的书本上将它们用曲线画出来。你找到了吗?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8.请你再默默地读读这些语句,在这些语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呢?想想,为什么你这样喜欢它?(4-5个同学)(这些句子都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这样动人的语句,都快把大家的心都带到庐山去了!)

9.可是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了,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一会儿是大海,一会儿又成了天幕了呢?(作者根据云雾所处的不同位置展开了想象)

10.大家快看,(出示图片)这调皮的云雾,这里,那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你觉得它们像什么呀?(说话练习)

11.同学们真会思考!云雾这么多的样子,难怪作者要用千姿百态来形容它了!你想把这么美妙的语句读好吗?自己先练读一下,待会儿老师请你来表现一下,好吗?

12.谁想来表现一下的?(个别读,请学生适当评价。2-3个同学)真好,真美!还有哪些同学也想来读一读的?想读的同学一起来!13.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雾,待会儿老师请你把你看到的情景画下来!(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14.想象到了吗?请缓缓地张开你的眼睛,谁想来画画笼罩在山头的云雾?还有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弥漫在山谷中的云雾,遮挡住山峰的云雾(指名画),其他的小朋友请在下面画在你们的语文本上好吗? 15.真美啊,真是各有各的美景!你们能尝试着根据这些画的图将这个自然段背一背吗?

(二)品读第三自然段

1.除了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还给怎样的感觉呢?

2.通过阅读,你好像真的去庐山走了一回,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另一个风貌——瞬息万变(板书)。

3.(出示第三自然段)你从这个词语觉得了庐山的云雾怎样?(变化得非常快!)除了瞬息万变,你还从哪些词语或是语句中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呢?(课件相应有表示: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谁能将这些词语读好的?读好了词语,你能试着将这段文字读好吗?赶紧先自己试试看!(生练读)谁想来读?(2-3个同学)我们一起来!

4.云雾变化得是这样的快,你能想象一下,它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吗?(播放相应的图片或是影片)你可以先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老师也想和更多的小朋友交流一下呢!5.好吧,老师先利用这么点小小的优势先来表现一下:(备用)学生交流,评价,鼓励。

6.请看:我们再来看这个自然段,边看边思考,这个自然段在构段方式上与第二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呢?你能说得具体些吗?

7.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你们还愿意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 “流连忘返”(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四、拓展练习

1.课文学完了,按照惯例,该布置课外作业了,今天呀,老师请你自己来布置作业,谁第一个来布置?

(1)读。读是我们语文最基础、最应该掌握的,相信你一定会读得很有味道。

(2)背。把那么美的课文印到脑海里,这对你一定很有帮助。(3)画一画。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领悟,相信你一定会画得很棒!

(4)去庐山看一看。只有亲身看过,才能真正领略到庐山的那份奇幻美丽。

(5)找一些古诗,是啊,神奇的庐山云雾,美丽的庐山风景,自古以来就吸引了许多文人,他们也被庐山的景色陶醉了,留下了一些诗。老师给大家找来了几首。出示:李白《望庐山瀑布》,苏轼《题西林壁》。

(6)根据课文总分的写作方法,写一写。(7)上网看看庐山的其他风景。

2.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把这次的课外作业出色地完成!

五、作业

总 变幻无常

庐山的云雾 分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总——分 总 流连忘返 东方之珠

教学目标

1.了解香港的美丽、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认识生字,能正确书写。学习围绕中心句组段的方法。3.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读,知道课文是从三方面介绍香港的。学习围绕中心句组段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认识生字,能正确书写。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欣赏《东方之珠》歌曲及香港的景色图片。

2.请同学们观看《中国地图》,老师指着香港,请同学来介绍有关香港的知识。

二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小组合作学习,每位同学读一个自然段。

2.请学生汇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困难,大家帮忙解决。3.请学生读课文,看看谁能把文章的字音读准。三 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看拼音读,指名带读。)华(huá)浅(qiǎn)拍(pāi)岸(àn)剧(jù)场(chǎnɡ)集(jí)店(diàn)品(pǐn)著(zhù)柔(róu)倾(qīnɡ)舒(shū)漾(yànɡ)摩(mó)厦(shà)宽(kuān)潮(cháo)2.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场 著 柔 舒 厦 潮”,前鼻音“浅 岸 店 品 宽”,后鼻音“倾 漾”。3.识记生字

默默地想,你准备怎么记住这些字? 学生交流。

形声字结构规律:华 拍 剧 店 倾 潮 形近字比较:线一浅 扬一场 夏一厦

组词扩展:“海岸 岸边 集中 集市 产品 品尝 著名 柔和 舒展 荡漾 宽度”

4.学生对照课本上的范字仿写,注意把字写规范。“浅 场 拍”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浅”的右边是两横一撇,不要写成一横两撇。“剧”左宽右窄,“品”的三个口下面的两个一样大,上面的一口稍大些。

四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和结构

学生自由读文,想一想,文章都介绍了什么?按照怎样的结构和顺序叙述的?

本文按照“总一分一总”的顺序叙述的。

第一部分(1自然段)简要交代了香港的地理位置以及三大景观。第二部分(2~5自然段)以“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具体展现了香港的繁华和美丽。

第三部分(6自然段)赞美香港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香港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2.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香港是“东方之珠”的。3.能够用“倾听”“闪耀”造句。

一 一审题目,激发兴趣

1.板书课文题目“东方之珠”,请同学们快速抢答“东方之珠”指的是哪里(我国的香港)。

2.请你连起来说一句话,在这句话中要用上“香港”和“东方之珠”两个词语。

指导学生说话时,可以引导学生用上不同的句式。陈述句:香港是一颗“东方之珠”。

感叹句:香港真不愧是一颗“东方之珠”!“把”字句:世人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被”字句:香港被世人称为“东方之珠”。……

3.围绕这些句子,你都想知道什么? 如“东方之珠”是什么意思,香港为什么被称为“东方之珠”。二 二审题目,理清线索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东方之珠”是什么意思,香港为什么被称为“东方之珠”。2.学生交流。

“东方之珠”指的是东方的珍珠,是宝贝;因为香港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所以被称为“东方之珠”。板书:迷人的沙滩 著名的公园 繁华的街市 三 三审题目,体会情感

1.沙滩、公园及街市分别是文章哪个自然段介绍的? 分别是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自然段介绍的。

2.你喜欢哪部分就认真地学哪部分,多读几遍,想想你为什么喜欢它。3.感受沙滩的迷人。

(1)出示句子: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走在沙滩上,吹着海风,听着浪涛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

(2)将出示的句子与书上的原句对比着读读,你有何感受?把你体会到的读给大家听。

浅水湾的沙滩是金色的——色美;海风是柔和的,轻轻的——感觉美;浪涛拍击着海岸——声美。

人们悠闲地走在沙滩上,全身心地沐浴在海风中,细心地听着浪涛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

(3)你能用“倾听”造句吗?(4)请两三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同学试着背诵。4.感受公园的举世闻名。

(1)什么叫举世闻名?(全世界的人都知道)(2)海洋公园为什么举世闻名? 请同学们欣赏录像。

(3)你都看到了海豚和海狮的哪些表演?用“有的……有的……”对文章进行补充。

(4)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总结小动物的表演,你觉得用哪个词最合适?(精彩)(5)如果你是游客,你会怎样? 开心、开怀大笑、陶醉、流连忘返……

(6)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能背诵的试着背诵。5.感受城市的繁华。

(1)请学生谈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城市的繁华。①出示: a.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b.一到夜晚,香港的灯全亮了。比较两个句子,谈谈感受。

从港湾里、马路上都可以看出灯多;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句,突出了灯多。

②在学生谈感受的同时,教师板书: 高楼——多

商品——多

人——多

灯——多(2)练习背诵。

6.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7.教师小结:这颗“东方之珠”在离开祖国一百年后,终于在1997年7月1日,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期盼中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我们衷心祝愿香港的明天更加美好,永远闪耀在世界的东方。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一、教材分析:

第四组教材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花钟》讲对植物的有趣观察和发现;《蜜蜂》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玩出了名堂》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一篇略读课文《找骆驼》,一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并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

这组教材都很好地体现了以专题组织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指导思想。比如,专题是“细心观察”,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习作” 则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而“宽带网”则引导学生去搜集和阅读更多的观察与发现的故事。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从中可以看出各种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怒”、“暮”等31个生字,会写、会用“艳”、“内”等 41个生字。

2、理解本单元的新词,着重掌握本单元课后《词语表》中的56个词语。3、学写观察日记,继续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生字新词,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2、难点:让学生理解观察的意义,并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四、课时安排12——14课时,其中:《花钟》3课时,《蜜蜂》3课时,《玩出了名堂》2课时,《找骆驼》2课时,《语文园地》3——4课时。

五、教学建议

根据教材的这些优势,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编辑意图,加强整合的意识,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突出整体性、综合性,立足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渗透人文内涵。首先要围绕单元主题,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

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展开想象,在读中感受与欣赏,在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

学生通过听、读、辨,自己发现问题,发现了我们平常说的口头语是那样单调、枯燥乏味,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美的欲望。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精妙。卢老师就是通过这样的语言活动,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一是在阅读赏析中积累优美的词语和精彩的片断,这在教材的课后练习中就十分注重引导。如第14课《蜜蜂》的摘抄训练:“我要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还有11课《秋天的雨》和13课《花钟》的朗读背诵训练:“我要多读读课文,还要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这里我们也要注意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二是倡导积累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都是这方面的引导。老师们一旦加强了这样的一种意识,就会发现很多引导机会,《花钟》课后让学生填一填表达鲜花开放的不同说法,我们就可以提议搜集描写花儿开放的优美词句,等等。最后要精心组织语文实践活动,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13、花钟 教材分析: 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是不同的。并形象例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学习目标: 认识“怒、暮”等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结合语境理解词语。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多样性和准确性。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难点:学生对课文中的许多花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开放是难点。学习准备 课件、花钟 学习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认识“怒、暮”等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结合语境理解词语。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用欣赏的心情朗读第一自然段。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多样性和准确性。学习过程

一 欣赏花钟,质疑导学

1、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鲜花欣赏

师:同学们,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桃花粉如霞,送来春天的消息;向日葵,向着太阳绽放灿烂的笑脸;菊花,五彩缤纷谱写秋天丰收的喜讯;梅花傲雪,点点梅花散发缕缕清香。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那篇课文了吗?(指生说)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预习检查

(一)检查生字

1.出示我会认的词语(带拼音)小老师带读----同桌互读互纠---开小火车读 2.去拼音自由读---齐读 3.生字指名组词

(二)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这一段主要讲什么?文中哪句话能概括这段的主要意思?请把它画出来。(指生说)

2、出示填空

这篇课文中作者归纳了一种现象(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花的时间是不同的);

并分析解释(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最后谈(植物学家修建花钟,这个方法很巧妙)。

三、读中感悟,认识花钟

(一)课中自学 出示学习提示:

默读第一自然,画出这段话具体些一天之内植物开花的时间是不同的句子?想一想这句话写了哪些花?它们分别在什么时间开放?(生边读边画。师巡视指导)

(二)检查反馈

1、反馈:你找到了哪个的句子?指名学生读

那么文中写了哪些花呢?根据学生反馈,九种花的图片一切出示。看到这么美的花,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引出“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2、这些花朵分别在什么时候开放?(出示表格,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观察这些花开的时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出“一天之内,不同植物的开花时间是不同的”。了解这句话在段中的作用(段中心句)

3、对比两段话,你发现什么?(第一段话都写花开了,太单调,不生动)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仔细体会课文是怎样写花儿开放的?(生自学)

4、反馈:课文是怎么写花儿开放的?大屏幕出现花名及相关词。

5、生反复读,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花儿开放的?根据发言小结整理:每一种花开放,课文可不是随便写写的。出示:(填空)同样写花开放,可以根据花的(名字)、(颜色)、(形状)和花开放的(时间)等方面来描写。比如你看到太阳花十二点完全开放了,又看到它形状圆圆的,五颜六色的,所以你可以这样写:(中午十二点,太阳花在明媚的阳光下绽开笑脸。)作者把花朵陆续开放写得丰富而有变化,让咱们仿佛看见花朵千姿百态。(同样是描写花儿开了,可是每一句都写得不一样,这样的写法真好。)

6、引导朗读:鲜花用自己的开放这种特殊的、美好的方式告诉你、我、我们大家时间。现在,让我们用美妙的朗读、用开放这种美好的方式告诉大家时间。(出示段落)

7、在读的时候你还发现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总分写法、按时间顺序有条理写)

8、积累、背诵(出示提纲)这么美的句子,我们把它记在脑子里好吗? 9.师生配乐朗读第一段描写花开的句子。

10、其实在这段中,描写时间也写得特别好。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这一段中的时间写得好在哪里?好的地方可不止一个。(1)、按一定的顺序写。(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提示:在描写最后三种花的时候,时间是放在什么地方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生:不会这么单调。生:时间词用得很准确。

三、拓展写话

引导练笔:发现没有,还有两种花,课文没有写出它们开放的样子,(午时花、夜来香),咱们能不能写写它们的开放,选择一种花写出它是怎么开放的。

师:作者真了不起,能把花开的样子通过拟人、比喻等方法写出来,把花儿写得很美。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的花儿也是千姿百态,让我们也像作者一样把花儿的开放写得美美的。生边看幻灯边写,师巡视指导。反馈(指生读自己作品)

四、写字

1、出示“梦、醒”

2、生观察,说说重点笔画

3、师板书,生临写

五、课后自学要求

为什么不同的花开花的时间不一样?课文是怎么把这个原因写清楚的呢? 第二课时 课时要点:

1、学习二三自然段,了解植物为什么开花时间的不同。

2、积累好词佳句,背诵喜欢的部分。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积累语言。

出示一天之内,各种花开放的“时间表”,学生根据“时间表”的提示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细读探究合作学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介绍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原因的词语或句子。

2.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交流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师根据生的回答归纳板书: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

3.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的关系。

4.指导朗读,在读中引导体会设问句写法的好处。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植物学家绝妙的做法。

2.抓住“刚刚””“大致””等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三、回顾全文,学会观察。

2、回顾全文,体会作者对事物的留心观察和善于思考。

3、指导学习书写“播、湿、娇、嫩、强、适、昆、修、致”9个生字。

4、拓展阅读,了解更多有趣的“生物钟”。

四、激趣引申、课外拓展

今天,我们漫游了花之语学习网,通过认真的阅读,积极的探索,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学会了思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老师相信,大自然里还有许多许多的奥秘等着你们去发现。

1、师生互评。

2、总结本课 板书设计: 13 花钟

鲜花朵朵 争奇斗艳 芬芳迷人 绽开 舒展 欣然怒放 含笑一现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并例举了牵牛花等九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根据课标的新理念,课堂上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节课上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当小老师教读生词,自己提出读书要求和听讲要求,自主评价。合作学习表现在同桌交流记字方法,互相提醒写字注意事项,分享识字的快乐;同桌互当老师,检查课文是否读通;四人小组合作动手制作花钟,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启发、相互鼓励、共同探究。从小就要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本课思路清晰,语言很美,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感悟词句的优美,课堂上我力求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如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默读、引读、齐读、配乐读、做动作体会读等,再通过欣赏鲜花的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丽,朵朵鲜花争奇斗艳,激发学生对花的喜爱,培养他们的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活动如果能及时地、适度地作出评价,就能够保持、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如果能在评价中启发、点拨学生,就能有效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切体会到了恰当评价学生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堂上我尽量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去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实践证明,课堂效果不错。今后我还会不断探索,使评价的语言再丰富一些,形式再多样一些。

回顾这节课,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重要的过程属于学生,我们要根据情况把这个权利还给学生们,让他们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蜜 蜂 教材分析:

课文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试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过程大体是在自家花园蜂窝捉20只蜜蜂,在背上做上记号,叫小女儿守在窝旁,“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飞蜜蜂。然后写“我”途中的观察和猜测以及试验的结果。结果第二天有17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先后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最后写结论:“我” 尚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飞散”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禁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重点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的得出的。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收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预习: 我知道:

1、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做试验的目的,是为了证实()。2、作者从试验中得出 :蜜蜂能辨认方向,靠的不是(),而是()。3、我觉得下列词语写得真好:()我有感

1、文中有一些词语和句子,比较难理解,我已经在书上做了记号;“?” 2、阅读了《蜜蜂》一文,我想提个问题:()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过的一篇关于蜜蜂的课文吗?通过那篇课文,你们对蜜蜂了解吗?

蜜蜂是真的有这种本领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4课蜜蜂,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梳理排序

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预习,我们先来看看生字预习得怎么样?(多媒体出示生字,指读、一人读,再齐读。)

课件出示第一段,齐读。

读了第一段,你有什么问题?(渗透总启段的作用)

三、细读感悟,经历探究。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2)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3)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2)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3)议一议。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4)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5)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测、括、确、误、途、超,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2学生组词书写书,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优点或不足。

五、课堂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组词

蜜()蜂()阻()眺()测()

密()峰()组()挑()侧()

三、用“√”选加点词的近义词。

(1)证实(证据 证物 试验 验证)

(2)损伤(损耗 损坏 伤害 伤感)

(3)推测(推广 推断 测试 测验)

(4)辨认(认识 识别 承认 否认)第 二 课 时

一、导入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2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3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5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6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新 课标 第 一网 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多人次说)7教师深入引导:

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①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怎样? ②学生自读体会。

③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质疑:读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3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4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5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五、积累语言。

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六、拓展活动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板书设计 14 蜜蜂

蜜蜂飞回家,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课后反思:

第一环节,我把抽象的蜜蜂用形象的图片展现出来,而且选择了蜜蜂采花蜜的图片,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正如赞可夫指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的高效。第二环节,我充分发挥每一个生命体的活力,让学生自由探讨,知识与能力在主体参与、交往互动中不断建构生成。

15、玩出了名堂 教材分析:

《玩出了名堂》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贯穿一个“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发明创造是在不经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实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待、阅”5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3.了解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磨镜片的,想象他当时的想法。教学重点:

通过放手让学生自读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教学准备:

1.电脑制作的生字课件。

2.师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关资料,拓展资料袋里的内容。课前预习: 我知道 1、列文虎克磨片,做成了(),他玩放大镜,发明了(),他玩显微镜,发现了()。列文虎克真了不起!2、这篇课文真有意思,我要多读几遍。3、我觉得下列词语写得真好:()我有感

1、文中有一些词语和句子,比较难理解,我已经在书上做了记号:“?”。2、阅读了《玩出了名堂》一文,我想提个问题:()。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 2.学生交流。

3.教师导入。玩耍常被看成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4.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5.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a.什么是“名堂”? b.谁玩出了名堂? d.怎么玩的?

e.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二、由疑而入,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a.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遇到生字、新词想办法读准。b.同桌互相听读课文,纠正字音,读通句子。2.学生交流。通过自读,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在交流中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搜集的有关列文虎克的资料。

三、逐段朗读,探究发现 1.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这一段。b.议一议。玩耍通常被看作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a.读一读。指名多人次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教师重点指导读准多音子的读音。b.说一说。列文虎克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 d.联系自己的“玩”,谈谈你对他的这种玩法的看法。e.带着赞赏的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堂、镜、闲、待、阅”。2.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3.仔细观察发现特点,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4.学生写字。第二课时

一、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

过渡:列文虎克又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

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四、五自然段)

1、分组讨论从哪几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

2、从三个方面:

(1)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玩放大镜;

(2)玩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明了显微镜;(3)接下去写的是在玩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了微生物。

3、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这是教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三、总结全文,拓展练说。

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开拓学生的思路。课文虽然讲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实质是讲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们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动力。

(如富兰克林就是由于好奇心而揭开雷电之谜的。还有爱迪生,他小时候常常对人类的各种奇异的创造惊喜万状。他曾悄悄把家里的钟表偷出来,一件件拆开,然后再装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信学生会对这些事例有所了解,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交流交流。

四、交流玩中收获

① 教师引述。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下面交流一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

②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③小练笔

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启发和收获,让学生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要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五、练习生字

① 出示生字卡片或显示电脑课件中的生字:腿、随、调、简、拜、访、具。② 学生说说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正确、漂亮。③ 学生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六、拓展活动

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准备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会上讲一讲。板书设计:

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课后反思:

16* 找骆驼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情节简单,对话较多。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多读,可运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老人与商人的口气。比如商人的焦急与气恼,重点是老人不紧不慢说的话。

可按以下步骤提示学生开展阅读:(1)感知阶段,要读准字音,了解这一课里写谁找骆驼,找到了没有,大致上知道怎样找到骆驼的。(2)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探究老人是怎样指点商人找到骆驼的。课文先写老人的判断,再写观察的发现,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将老人的判断和观察到的现象一一对应,从中弄清现象与判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可以引导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如“忿忿”“不紧不慢”“至于”“果然”,在课文当中都有特定的意义,如“不紧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点,更体现了他的胸有成竹;再如,用了“至于”一词,就强调了与发现骆驼沿途出现的一些现象相比,骆驼往哪去了的问题,就显得不重要了。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老人与商人的口气。这是本课的重点;重点是理解老人观察很仔细,分析很具体。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画面、激趣导入

1、教师引述:老师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图片,它能测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强不强。同学们想不想一比高低。

2、出示图片或显示课件内容,开展观察竟赛活动。

3、教师导学: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的,《找骆驼》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想不想学一学?

二、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1、建军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2、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

a、商人走丢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b、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d、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让几位同学把寻找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e、然后在交流中,把答案补齐。

三、根据线索,比较相同点与不同点。

1、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

2、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交流要点:

a、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后,可能因为心急,到处乱找,结果没找着。

b、这位老人在走路是能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路上的骆驼脚印、脚印的深浅和方向、路边的蜜,以及骆驼啃过的树叶上的牙齿印。

这位老人还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认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骆驼的许多特点。

四、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1、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对话用怎样的语气读,然后开展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

2、展示角色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好。附:板书设计

判 观

断 骆 驼 察

找 印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留心观察生活,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同学的发现,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习作练习:写一则观察日记,写出自己观察中最感兴趣`自己最想写的。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自主发现:能主动发现形近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读读背背一首农谚歌谣,读读认认关于人体器官的三行词语。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鲁班的故事,也可以到图书馆`上网等收集更多的资料。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有的作者留意了鲜花的开放,有的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飞行,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

这段时间,你都作了哪些观察?有哪些新的发现?把你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现。如果对谁的发现感兴趣,可以和他一起探讨。

2、小组交流

前后两方的同学组成四人小组,相互交流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共同分享发现的快乐,探讨自然的奥秘。交流时可以互相问答,互相补充,互相评价。a、我观察了夜晚的天空,认识了北斗七星„„ b、我发现鱼睡觉时是睁着眼睛的„„

3、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

4、评选最佳发布员,并交流从这些同学的观察与发布上学到了什么。

5、比照自己的观察和发布,想想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一下。可以再说级同桌听听,也可以再组织一下语言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

6、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发现真神奇,真美妙!看来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同学们,神奇美妙的大自然等着你们去探索,希望你们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交流日记

1、教师引述:你把观察到的事物写进了日记里了吗?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也交流了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孩子们的发现真是神奇美妙。下面就让我们先来交流一下我们写好的日记,听听同学的意见。

2、学生交流,可自由组合读给好朋友听听。并学习别人的优点。

3、在口语交际中,在同学的日记里,我们发现好多同学在观察中都有新发现。也许你有更多的发现要想说,今天我们就选择你最感兴趣,最想写的内容,再写一则观察日记。、学生讨论交流: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准备写哪些内容?

提示:可以是可爱的小动物,可以是有趣的植物,美丽的风景,也可以是你心爱的物品„„可以说它的形状`颜色,也可以说它的动作`姿态„„ 把你准备介绍的事物描述给同学听。

4、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5、放声朗读,检查修改。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5.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

6.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共同评议。7.再次修改,大声读读。

8.誊写作文,注意格式,字迹工整。

第三课时

自主探索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4、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5、教师引导`小结:这四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形近字,其中有些音同,有些音近,有些音异。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别,进行扩词练习。

6、拓展练习:形近字组词。

二、读读背背

1、导入:不同的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你只要看到什么花刚刚开放

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我们在《花钟》一课中,了解了鲜花开放的规律,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将要学的一首农谚歌谣就揭示了瓜果蔬菜在十二个月中不同的生长特点,下面就让我们去读一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带有音节的字拼读拼读,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先在组内朗读,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获,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

4、抽小组朗读,全班交流。

5、师生对读,齐读。

6、看谁最先背下来。

7、背诵比赛。

8、拓展延伸:你能说出在十二个月中不同月份开放的花朵吗?你还能说出哪些植物的生长跟时间有关吗?你能试着编一编歌谣吗?

三、读读认认

1、读一读这儿的三行词语,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都是指的人体的器官,这些字都带有“月”字,从而得出结论:带有“月”的字都与人的某些器官有关。

3、这7个字扩词。

4、说出你了解的带有“月”的生字,并组词语。

四、宽带网

2、读课文中列举的例子,读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三篇: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争吵》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争吵》教学设计

陈信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会认“嫉”“妒”等13个生字。会写“匠”“替”等14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石匠”“抄写”等14个词语。

(2)了解“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父亲说的话,逐步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4)正确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

a.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自己提出不认识的生字或生僻字(问题),在其他同学的帮助或教师的提示下自主运用谜语、儿歌、组词造句、加减、同音、形近等方法识记不认识的字(解决问题);

b.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同桌讨论和教师对重点词句的点拨,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和全班同学交流(问题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朋友之间应相互谅解,彼此宽容。

(2)懂得一个人不但要认识到错误,而且要敢于认错,求得别人的谅解,不能错上加错,不友好待人。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四、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2、资源准备:教学PPT。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同学之间、朋友之间有时也会为一点小事而发生争吵,这时,我们双方都应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从中我们也许会受到启发。

2、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3、质疑。(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的结果怎样?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学生接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① 自读1—4自然段。

② 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 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第四自然段)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师:争吵之后,我时时会想起父亲平时对我的教育。他是怎么教育我的呢?找出文中父亲对我说过的话。(出示三句话)① 在我和克莱谛争吵这件事上,我有没有做到“知错认错”?学生自读5—8自然段。② 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知错)a.“我觉得„„多好!”(第5自然段前半部分)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c.指读

③(不认错)“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第5自然段后半部分)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第6自然段)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想和我重归于好)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读父亲说的第二句话)

6、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 自读9—13自然段

② 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 指读9—13自然段

④ 理解“举起尺子”含义(我以为克莱谛要打我,我准备防御)

⑤ 分角色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 自读14自然段

② 讨论:理解父亲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你如果错了,就要勇于承认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你错了,别人没打你,你不应该“举起尺子”防御。)

二、升华理解讨论: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喜欢他什么?如果你在生活中碰到类似的事情,会如何处理? 板书设计: 争吵 原因:弄脏本子 嫉妒 解决方法:后悔 防御 结果:重归于好

第四篇:2018年秋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哪吒闹海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会读、会写、会组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2.学习课文,体会哪吒所具有的为民除害、伸张正义和与恶势力英勇斗争的精神。

3.边读课文边想象,体会文章的意境。练习讲故事,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主人公的勇敢和强烈的正义感。2.分析重点句。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故事起因,体会哪吒的勇敢。一、自学生字 交流预习情况。

1.着重提示字音、字形。(1)读准字音

混:“混”在“混天绫”中的读音是“hún”,另一个读音是“hùn”,组词为“混合”。

“兴”在文中“兴风作浪”的读音是“xīng”,另一个读音是“xìng”,组词是“高兴”。

即:读音是“jí”,不是“jì”。

另外读准平舌音“澡、罪”,翘舌音“称、治、扔”等。(2)注意字形

霸:注意上面是个“⻗”,不是“雨”。

晃:上下结构,上窄下宽,下面是个“儿”,最后一笔是竖弯钩。扔:“扔”字右边是“乃”,不是“及”,最后一笔是撇。2.查词典,解释词语。

随即:表示紧接着前一动作或情况之后立即发生,相当于“随后就”。火焰:火苗。

胡作非为: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兴风作浪:刮起大风,掀起波浪。

机灵:聪明伶俐;机智。摇晃:摇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4)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主要人物。2.写出每一个自然段的大意。

第一自然段:哪吒决心治治龙王父子,为老百姓出气。第二自然段:哪吒带着法宝跳到海里,龙王派夜叉查看。第三自然段:哪吒打死了夜叉。第四自然段:哪吒打败了三太子。第五自然段:老百姓过上了太平日子。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起因 1.自读课文,画出描写故事起因的句子。2.组织学生研读。

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1)用“因为……所以……”表达句子。

(2)想象“兴风作浪”的情景,东海龙王父子是怎样进行破坏活动的? 如掀大浪打翻小船等。

(3)哪吒要治龙王父子说明了什么? 说明哪吒有很强的正义感,同情关爱老百姓。他是一个很善良、很勇敢的孩子。3.指导朗读。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体会小主人公的精神。2.分析句子。

一 复习生字、新词 二 导入新课

解题:《哪吒闹海》

题目中有一个描写动作的词语,是“闹”字,围绕这个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1)为什么闹?(上节课已解决)(2)怎么闹?(3)闹的结果是什么? 三 复习上节课学的内容 为什么闹? 东海龙王父子做坏事祸害老百姓,哪吒决心治一治他们,这是他闹东海的原因。

四 学习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哪吒是怎样闹海的? 1.学习第二自然段“一闹”。(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3)哪吒做了什么?画出表示他的动作的词语。(跳进、取下、摆、掀起)(4)东海龙王是怎么做的?巡海夜叉是海里的小鬼,他出去查看会怎么样?请看书上的插图。

2.学习第三自然段“二闹”。(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3)哪吒做了什么?画出相关的句子。理解“身子一闪”“躲”“随即”“取下”“扔”。

(4)什么是机灵?哪吒的机灵体现在哪儿? 哪吒很勇敢,夜叉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一下子就被哪吒打死了。(5)得知这一切后龙王是怎么做的?学习第四自然段。3.学习第四自然段“三闹”。(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哪吒与三太子的战况如何?你能把他们交战的情景讲出来吗?(4)画出关键词语。

哪吒一纵身,趁势抖出混天绫。那混天绫立刻喷出一团团火焰,把三太子紧紧裹住。

“一纵身”“趁势”说明哪吒的反应很快,身手矫健灵活,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小英雄。

4.小结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描写了哪吒闹海的经过,掀起滔天巨浪,打死夜叉,打败了三太子,收拾了龙王父子,为百姓出了气。5.指导朗读。

五 学习第五自然段

这一段写的是“闹”的结果。

龙王:不敢胡作非为,不敢做坏事了。百姓:又过上了太平日子。

结合上下文理解“胡作非为”“太平”的意思。六 总结全文 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则、揠”等10个生字,会写“寓、宋”等10个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以及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寓意,学习其中的道理。2.分析重点句。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须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事与愿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理解“揠苗助长”、“巴望”、“焦急”、“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等词语的意思。

3.锻炼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在活动中体会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言。一 自学生字 交流预习情况。

1.着重提示字音、字形。(1)读准字音

读准平舌音“宋、咱、则”,前鼻音“筋”。(2)注意字形

拔:与“拨”区别开来,“拔”右边是个“友”加一点。寓:上下结构,上窄下宽,最后三笔是:竖、提、点。2.查词典,解释词语。

揠苗助长: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巴望:希望、盼望的意思,“巴”有急切、迫切的意思。

焦急:非常着急。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浓厚,情绪很高。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4)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主要人物。

三、读故事 1.思考

(1)农夫种了禾苗后心情怎么样?(2)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自愿交流,反馈

要求:用书上的句子来说一说,找出重点词语。

3.模仿农夫焦急的样子(请同学上台模仿,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要求:神态、动作(揣摩一下心理,想象农夫会自言自语嘀咕一些什么)

4.交流“焦”字

从字形想一想,你能想到什么?(开拓学生思维想象能力)

中国的汉字多么形象啊!(启发:怎样才能由“焦”变为“不焦”?要是你,怎样化解如此焦急的心理)(可指导读出本自然段的“焦急”)5.焦急的农夫想到了什么主意?(自由读第2自然段,把农夫想出的办法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1)指导朗读:急忙、一棵一棵、从中午一直到天黑、筋疲力尽。(2)板书:筋疲力尽。指导“疲”的写法和意义。(3)加上动作表演农夫拔禾苗的过程,体会他的心里语言。(“拔”的动作演示是重点,是小心翼翼地还是急匆匆地?做好预设,应属于前者)

(4)如果你是禾苗,你会怎么说?(让学生积极表现)6.筋疲力尽的农夫回家后怎么样呢?

(1)板书:兴致勃勃。指导“勃”的写法和意义。

(2)指导朗读(加上动作或手势)(体会:累并快乐着)7.他的儿子知道了,有什么反应?

(1)学习“纳闷”(纳闷些什么,心理语言)(2)禾苗的结果怎么样呢?

(3)说说禾苗枯死的原因。板书:规律、急于求成。(回到寓言题目,问学生“揠苗”真的能“助长”吗?然后给“助”字加上大大的双引号,这样能凝炼地总结主旨)(对照幻灯片11中的主题图引出趣味小诗来深化总结:揠苗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无粒白辛苦)

(4)举例说一说生活种类似的例子。(可选择家长对孩子的期待,硬逼着孩子参加多种辅导班、特长班事例来叙说,近距离更有现实感)

四、故事延伸

1.合作演一演“禾苗枯死之后”(贴合故事,如果你就是那个农夫的儿子,看到枯死的禾苗如何补救,续写故事)(1)同桌合作表演

(2)请一位同学和老师合作,表演这个故事,引出:如果对禾苗不管不问,行不行? 2.总结:办事情不能太性急,但是也不能走向另一端,为了怕犯错误,就连正常的事情也不去做了。

五、拓展,谈收获

1.《揠苗助长》这个故事是我国古代一个大学问家孟子写的,离现在有2000多年了,原文只有短短41个字,可有意思了,同学们课下可以自己读一读。外国也有很多有趣的寓言故事,同学们也可以找来读读。

2.谈谈收获,课下完成我的收获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词,能借助字典、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威胁、毫不示弱”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品读课文,懂得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教学课件

一、导入课文,出示课题

(一)出示图片,认识鹬和蚌。

1.出示鹬的图片。

(1)板书:鹬。

(2)指导学生观察图,看看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

(3)指名说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鹬的嘴巴又尖又长)

(4)师简介鹬的生活习性。

2.出示蚌的图片。

(1)指导观察,说说蚌有什么特点。(蚌有坚硬的外壳儿)

(2)板书:蚌。

(二)揭示课题,猜想质疑。

1.揭示课题,齐读。

2.根据课题猜想,你了解到什么?(鹬和蚌相互争吵)

3.再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预设:鹬和蚌为什么会争吵?它们是怎样争吵的?结果怎样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切实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读准字音

读准翘舌音“伸 示 弱 持”,前鼻音“禁”,后鼻音“蚌”。(2)识记生字

形近字比较:“神一伸”“来一夹”。

组词扩展:“表示 示弱 一齐 整齐 威胁 相持 坚持 不禁 禁止”。2.指导学生先概括段意,然后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鹬去啄蚌的肉,蚌把鹬的嘴巴牢牢地夹住了,后来互相争吵,谁也不让谁,结果被渔夫一齐捉住了。)

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一)品读课文第二、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二、三自然段,分别画出鹬和蚌说的话。

(1)品读鹬说的话。

①通过指名读、学生评议、老师的示范朗读,引导理解“威胁”这个词语的意思。

②指导感情朗读,读出鹬当时说话的语气。

(2)指名读蚌说的话。

①指导抓住“毫不示弱、得意洋洋”来体会蚌当时说话的神态和语气。

②出示词卡:毫不示弱

A.指导读准生字:弱

B.指导书写生字。

C.通过查字典理解“弱”的意思。

D.理解“毫不示弱”的意思。

(3)指导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感受鹬蚌相争的激烈场面。

(4)师生分角色对话,再现鹬蚌相争的激烈场面。

(二)品读第四自然段

(1)在师生共同表演时顺势理解“相持、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2)辩论:你觉得鹬和蚌到底谁厉害呢?

(3)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揭示寓意。

1.小结:鹬和蚌就这样相持着,谁也不让谁,直到彼此都筋疲力尽,最后都被渔夫捉住了,这就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板书:渔翁得利)

2.齐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四、回归文本,总结升华

1.齐读课文。

2.思考:此时此刻,你就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心里会怎么想? 3.总结拓展:你们看,这就是寓言,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让人明白深刻的道理。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说说你曾经读过的寓言故事。

五、作业

鹬蚌相争

鹬图

蚌图

威胁

毫不示弱

渔翁得利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楚 固”等10个生字,会写“矛 盾”等8个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其中道理,明白不能说话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更不能不懂装懂,欺世盗名,蒙混过关,要有真才实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寓意,学习其中的道理。2.分析重点句。教学课时 两课时。

自 相 矛 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成语自相矛盾的意思,明白不能说话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中华民族有灿烂悠久的文化,成语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今天我们就再学几个成语。板书课题:10成语故事。

2.引入《自相矛盾》。二 自学生字 交流预习情况。

1.着重提示字音、字形。(1)读准字音

要读准平舌音“怎”,翘舌音“楚、锐”,前鼻音“盾”。(2)识记生字

形近字比较:值一盾 买一卖 亏一夸(3)注意字形

矛:与“予”区别开来,一撇之差。别漏掉上面的点。卖:注意下面是“买”,不是实。2.查词典,解释词语。

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意为说话前后抵触,不一致。

锐利:多用来形容器物尖利、有锋芒。

坚固:结合紧密,不容易破坏,牢固,结实。围观:很多人围着观看。

三、精读《自相矛盾》

1.课件出示《自相矛盾》课文内容。

出示图片。矛与盾是什么样子的?(板书:矛盾)谁来介绍下? 盾: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种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剑的牌。矛:长柄尖刀。古代一种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

两种兵器是相互抵触,相互对立的,因此,便有了自相矛盾。(板书)2.你想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些什么吗?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能不能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讲了些什么? 3.卖矛与盾的人事怎样说的?(课件出示:“我的盾坚固的很,随你什么矛都能戳不穿它。”“我的矛锐利的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他是用什么语气说的?

4.竟有如此锐利的矛,如此坚固的盾!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5.文中的围观者又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6.拓展:同学们想一想:如果真用楚国人的矛去戳他的盾会发生什么?

7.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只能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了。他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了?(课件出示)(因为他说的话相互抵触,前后不一致。)8.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把课文读一读,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说话者的语气。(指名读)

9.通过学习课文,看了同学们的表演,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实事求是,言行一致,前后一致)

四、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1.我们知道有些成语故事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书籍。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则成语就出自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本书里。2.让我们来看看原文是怎么写的:(课件出示)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1.师范读。

2.自己小声读读课文,说说古文的意思。

自相矛盾

戳不穿————盾坚固 矛不锋利 相互抵触 前后不一致

戳得穿————矛锋利 盾不坚固

滥竽充数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其中的道理。

2.朗读课文,学习成语故事,明白不能不懂装懂,欺世盗名,蒙混过关,要有真才实学。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一定很喜欢成语吧,说说你学过哪些成语故事? 2.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则成语。板书:滥竽充数。

3.字典理解“滥”“竽”的意思及注意读音和写法。二 自学生字 交流预习情况。

1.着重提示字音、字形。(1)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腮”,翘舌音“数”,前鼻音“宣、演”,后鼻音“俸”,边音“滥、禄”。(2)识记生字

形近字:夸一亏 桃一逃 组词扩展:“宣布 演出”(3)注意字形

矛:与“予”区别开来,一撇之差。别漏掉上面的点。卖:注意下面是“买”,不是实。

逃:注意书写笔顺,先写“兆”,最后写“辶”。2.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3.范读课文。

要求:认真听,然后再练习读一读。4.默读课文。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5.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筛选确定:(1)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的?(2)后来他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三、重点感悟,揭示寓意 1.学习1——3句

(1)轻声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和重点词。

(2)投影片出示: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a 指名读句子

b 你怎么理解“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3)指导朗读,体会南郭先生是怎么“混”的。

(4)思考讨论:南郭先生这样混,为什么没被发现过呢? 结合上文理解“讲排场”

(5)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学习4——6句

(1)轻声读4——6句,划出重点词语并理解。(2)指名读4——6句。

a 南郭先生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b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3.创设情境表演:南郭先生要逃走,遇到了吹竽的同行,这时两个人会怎么说?(学生表演后评议)4.假设同学们碰到了南郭先生,会怎么对他说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心里话)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的事或人?说一说。2.总结全文。

滥竽充数

宣王

许多人一起吹

缗王

单独吹

第五篇:三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李 定

本组教材以传统文化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洲桥》三篇精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四”组成。本组教学时我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

1.听读。学习课文之前,可安排学生看课文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听力,让学生受到录音或教师朗读的熏陶。

2.自读。

3.细读。所谓细读,就是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边读边进行字、词、句、段的训练。

4.赛读。经过教师的指导,多数学生能读熟课文。这时,可安排学生分组比赛读,每组选出最好的同学再比。读完后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读熟、读出感情后,再进行背诵的练习

在上课的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1、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但合作效果不佳。

2、重视学生说的训练。

3、缺少个性化阅读。

面临期中考试,一边学习新课,一边复习。学生因为活动多学习积极性不高,心太浮燥,有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今后,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争取期中考试考个好成绩。

2012年10月30日

下载2018年秋苏版三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秋苏版三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绝招教学设计

    16*《绝招》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设计力求使学生通过对课文中的语文文字的理解,产生情感的共鸣,感悟生活的智慧,经历语文知识“再创造”,明白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让学生在......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由四篇课文组成。四篇课文分别是精读课文《古诗两首》《庐山的云雾》《锡林郭勒大草原》和略读课文《赵州桥》及《语文百花园四》。从内容上看......

    四下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主备人: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以“战争与和平”这个专题,选编了几篇适合四年级学生特点的课文。《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都是讲的战争中机智勇敢的小......

    三年级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三年级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我想作文 题目可以选 1.我想有个星期八 今天,我闲着没事干,就拿起作文全辅导。被作文那别出心裁的文笔吸引住了。看着看着,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那难......

    三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复习

    三(1)班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 复习内容:第四单元的知识 复习目标: 1. 掌握第四单元的生字词。 2.会写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内容。 3.能按课文内容填空复习内容: 复习过程: 一、......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三年级习作教学设计 我学会了_______ 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培养学生习作的能力。 2、 激发学生乐于表达,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提高表达能力。 3、 能把学会的本领的......

    鄂教版三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10 这个规矩不能有 教学目标: 1. 2. 3. 4. 解。 教学重点: 学习彭总不搞特殊化与民平等的感人事迹。 教学难点: 认识彭总心系人民群众,不搞特殊化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

    三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观察日记教学设计(含5篇)

    三年语文第四单元:观察日记教学设计 作文子题1、《神奇的××》 2、《一次有趣的实验》3、《我最爱吃的水果——××》 4、《我找到了××的秘密》5、《种××的发现》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