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年度计划
《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年度计划
“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以来,在校领导的支持和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按照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管理办法和课题研究方案,本学期扎实开展课题研究,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营造学校读书氛围,让学生不由自主捧起书本来
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能不知不觉改变人、塑造人,当你置身于一个书香四溢的环境时,你的身上能不浸染书香吗?当老师在读书,同伴在读书,书籍在向你招手、有人在诉说书籍地神奇时,你能不捧起书本吗?因此,作为一名老师,尤其是低年级地老师,要精心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不知不觉捧起书本。教师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引导读书
学生对书籍的态度取决于教师对书籍的热爱程度。一个热爱读书的老师,他的学生肯定也会喜欢读书,因此,作为低年级的老师要想学生喜欢读书,首先要向学生展示一个喜欢读书的教师形象。老师每天早读、午后坐在班里静静地看书,当孩子们看见老师陶醉于书香时,他们对书籍会多一份好奇,这种好奇会让孩子们向书籍靠近,一天、两天,安静的孩子多了;三天、四天看书的孩子多了;一个月、两个月大多数的孩子都会捧起一本书籍。设置图书角(或图书交换角)让学生有书可读
很多孩子其实是很爱看书的,可如果他没有书籍可读,他的精力与兴趣必定转移到别的方向。因此,老师应该在班级里放置一个图书角,可以号召孩子们的力量,从家里挑选一些优秀的图书放在图书角,让其他同学们随手可拿、随手可阅。也许,有一天,最不爱看书的孩子也会被书籍吸引。
或者,在每周的某一天,定为图书交换日。孩子们可以用自己已看过的图书与其他同学们进行交换。充分利用班级中的这一优势,扩大孩子们的阅读量。
结合我校一学期两次的家长会,通过举实例、讲道理向家长宣传早期阅读对孩子成长的深远影响。争取得到每个家长的重视、支持和配合。号召每个家长每天坚持给孩子讲一个故事。发起家长每个月至少要给孩子买一本课外书的倡议。鼓励学生用家长赠书的形式奖励自己或庆祝自己的生日。
现在每个学校、社区都有图书馆,我们每周规定时间向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利用专门的时间师生共同读书,也可以建议家长给孩子在社区图书馆办理借阅卡,抽时间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或者借阅书籍回家看。开辟名言栏激励学生读书
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一句读书名言或许能让一个不爱读书的孩子也捧起一本书。因此,低年级老师应该在教室的黑板上开辟出一个专供写读书名言的专栏。教室文化布置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教师利用“班级之星”专栏评选出每一周的“阅读之星。”同时利用板报进行阅读宣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调动每一位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让全体学生“感激书籍、享受阅读”。
二、鼓励家长参与亲子共读,营造家庭读书氛围。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增强家长参与亲子共读的内驱力。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阅读是学校的事,有的家长总强调没有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也缺乏经验,不知该怎样读,有的认为阅读只是认字、学知识而已等等,针对这些现象,我们首先从更新家长观念开始。让家长明白:亲子共读对孩子来说,不仅是吸取知识的途径,更主要是能从中得到爱与快乐,同时,家长亲自参与,能了解自己孩子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发展的水平及个性特点。
2、教授方法,交流经验,提高家长参与亲子共读的能力。家长参与亲子共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因此,通过举办了家长讲座,专门为家长介绍几种亲子共读的方法。
(1)反复阅读
反复阅读可加强孩子对阅读材料的感知和记忆,是儿童对阅读材料的初步加工。故事是孩子阅读的主要材料,家长指导孩子阅读多次,有助于孩子熟悉故事中的语言。而且经过多次反复后,当孩子能脱离家长进行独立阅读和讲述,这将成为孩子自己的语言。
(2)复述
复述是对阅读材料进行保持再现的方式。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可以将孩子要复述的内容拟定出提纲,其中家长该做的,就是按照所拟定的提纲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回忆与表述。对于年纪较大的孩子,成人无需多加干涉,让孩子按照自己建构的思路逐渐表述,以形成孩子自己的观点语言。
(3)适时提问
家长可根据阅读材料性质及儿童的不同年龄进行不同的提问,发展孩子推理、概括等能力。但要注意,过于频繁的、高度的控制阅读过程会使孩子产生厌烦,从而降低阅读兴趣。在阅读中,家长应该适时提问来了解孩子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多少,同时要鼓励孩子大胆的产生疑问,做到相互提问。
(4)与文字进行互动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中不仅仅是孩子的投入,家长也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与孩子融为一体。要知道玩是孩子的天性,为了让阅读不枯燥,家长可以在阅读区准备一些可用于故事表演的材料,如纱巾、布娃娃、毛绒玩具,可以制作一台“电视机”,让学生充当演员来表演等,让它们成为故事中的角色,从而提高了孩子阅读的兴趣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5)进行创意阅读,学习自制图画书
当孩子已学会了正确阅读的方法并能独立完成阅读后,家长可以指导孩子进行创意阅读,让孩子自己将故事内容进行创编,很多孩子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自己画图,再让家长配上文字,一本好看的图画书便完成了。他们把自制的图画书带到孩子,和小朋友一起分享,都很有成就感。
三、教师介绍精彩内容、让学生不假思索走进课本
小学生天生就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喜欢新鲜有趣的事情,喜欢对事情刨根问底。因此,教师要把书籍中最精彩的内容介绍给学生,并且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就一定能吸引学生走进书本。欣赏封面插图
一张封面就是一个故事,一幅插图就是一段精彩,当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欣赏封面插图时,学生的心会不加思索的飞进书本,他会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走进文字,走进故事。朗读精彩片段
一本好书都会有一些精彩的片段,或温馨感人,或轻松幽默,或快乐有趣,当老师将这些有趣的片段,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朗读给学生听时,他们一定会被这本书深深吸引。
3人物介绍
窗边的小豆豆、丑小鸭、白雪公主、蜘蛛夏洛等这些经典的形象在无数儿童的心中都曾留下了深深的记忆。作为低年级的老师,我们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轻松有趣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这些经典的人物形象,当学生对这些主人公产生浓厚兴趣时,他一定就会翻开那本书。
4讲故事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当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从老师的嘴里潺潺流出时,孩子们一定十分的羡慕,这时,如果你告诉孩子,还有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藏在书中,相信孩子们一定会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
四、通过评价,促进阅读
1、老师评价促阅读
当老师将学生引领进阅读的大门时,为了让学生愿意长久地徜徉在书籍的海洋中,低年级的老师应该多开展一些和读书有关的活动,让学生不知不觉的爱上书本。如:举行各种比赛、制作读书卡片、评选读书之星。
2、家长评价促阅读
我们发现,搞一次活动,家长就动一次,活动过后,热情没了,不能坚持,于是我们就采取多种激励办法。一是为每个家庭读本精心设计了一份家庭阅读反馈表,要完成这份反馈表,家长必须按老师的指导方法去做,否则表格填写不完整,并把做得好的反馈表张贴在家园联系栏,以此来激励其他家长;二是每个学期评选一次“亲子共读之星”,开学初把评选条件发到每个家长手中,到学期中下期就根据条件把评选结果公布在家园联系栏里,这种公布形式,既激励家长自觉参与。又激励孩子更加渴求阅读;三是举办孩子阅读故事赛、孩子自制图书赛等活动,让家长从活动中发现自己孩子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都有很大的进步,更坚强了亲子共读的信心和决心,从而更加自觉持久地开展亲子共读。
本学期课题工作的重点是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包括学校氛围和家庭氛围。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孩子的读书热情,同时老师和家长尝试通过评价来促进活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六、具体时间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本学期课题个人研究计划。
2.向学生推荐本学期阅读书目,各班完善图书角。
3、通过家长会建议家长营造家庭阅读氛围,鼓励家长亲子阅读。
4、教师尝试通过评价促进阅读。十月份:
1.进行理论研究学习。
2.观看有关阅读指导的专题讲座。
3.继续利用网络开展课题实践研究。
4.教师结合本课题,撰写、交流活动学习心得。十一月份:
1.根据上课情况开展策略研究,开展课题组教师互听互评课活动。
2.低年段班级开展向全班学生推荐“每日一成语”、“每日一佳句”、“每日一格言”活动,每天一名学生来做,轮流完成。
3.结合学校“诗歌伴我成长诵读”,举行以 “我爱读书”为主题的读书交流活动。
4.通过家长会、校信通平台向家长介绍亲子阅读的方法。十二月份:
1.班级读书会开展活动,如好书推荐会,讲故事、朗读名著名篇、知识竞赛等多种活动。
2.根据各班情况制定相关阅读评价表。
3.继续完善、丰富相关网站。4.尝试通过家长评价督促阅读。
元月份:
1.汇报展示阅读策略研究的成果,课题组教师撰写相关总结和论文。
2.参加学校“健康阅读,快乐成长”星级班级和个人的评选活动。
3.继续完善、丰富相关网站。4.课题组撰写研究总结。
5.资料归档。
第二篇:小学低段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策略研究课题方案[定稿]
小学低段学生阅读兴趣培养与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提出
小学低段是人的机械记忆的黄金时期,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词汇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作准备;古人云“好习惯终身受用”,在小学低段就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这些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都说明了小学低段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和阅读方法指导的重要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更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可见课程标准非常强调阅读教学。同时,课程标准又明确提出,小学低段(指小学1—2年级)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小学中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小学高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小学到初中九年内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该在400万字以上。根据课标要求,要让学生完成如此数量的课外阅读任务而又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然而,当前对小学低段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还相对不足,对低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方面的研究更是缺乏。为此,本课题研究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等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本课题研究着眼于在低年级起步阶段,针对低年级是培养语感的关键时期,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障碍多的特点,采取各种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和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文献分析的意义
当今社会信息量猛增,信息更新速度快,而人的知识与能力都直接取决于接受信息量的多少。小学生接受信息除了各种媒体外主要来源是阅读,而阅读始终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阅读有兴趣,因为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积极的减负措施。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只有在阅读时产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去进行长期以来,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一直是个难题,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完成《语文标准》中提出的阅读量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要当务之急。《语文课标》还提出:“喜欢阅读,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学生有了乐趣,才会喜欢,针对学生的实际,尊重学生的个性,教给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帮助读懂,能读懂就有收获,学生学到了知识,得到了美的享受,表现自我,获得成功,有了成功的快乐,就会感受到阅读的的乐趣,乐在其中,我们的研究就能事半功倍。
三、研究的思路: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改进语文教学活动,争取让全班学生个个爱上读书,天天自觉诵读,完成或超额完成《语文标准》规定的课外阅读总量。(2)通过研究,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水平,形成一整套培养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思想和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1)低年级学生阅读现状研究
(2)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3)课外阅读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行动研究法 4.个案法
四、研究实施:
(一)具体举措:
1、课题准备阶段:制定研究方案,做好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工作和将研究班级学生分组工作,设计各种活动、搜集阅读材料等。(2013年4月——2013年5月)
2、课题实施阶段:全面探索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各种有效策略并付之实践。(2013年6月——2013年10月)
3、课题总结阶段:做好实验后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工作,在对比基础上分析出研究成果。形成课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二)人员分工: 总负责人: 毛生梅
主 持: 晁世琴 成 员: 周 菊 小卓玛
五、条件分析:
1、问题的提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读书是人类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读书是学生们净化心灵,升华人格的重要途径……”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农牧小学生学语文难,写作文更难。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阅读量少,积累得少。良好的阅读习惯、独立的阅读能力,是终身学习这座“大厦”的基石。从学校教育来看——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小学校,绝大部分家庭经济条件差,家庭购书能力有限,父母文化水平低,指导阅读能力差。这一切不利因素导致大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学生的阅读范围比较狭窄、层次较浅。所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迫在眉睫。
从个人成长来看——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与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息息相关,更与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高尚的情趣爱好,和谐的人格个性关联紧密,对学生知识的增长,心灵的净化,情感的升华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背景,我们选择“农村地区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课题,旨在探索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途径和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研究目的:通过本课题研究,根据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身心和认知特点,探索低段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数量和质量。
3、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本课题研究将借助相关的文献资料,主要为有关儿童阅读的策略、儿童阅读的心理过程、儿童阅读能力测评、阅读对儿童生命成长的意义等文献资料。
(2)调查法:通过问卷、座谈等多种形式,全面、具体的了解目前教师阅读教学、儿童课外阅读中的矛盾、困惑及忧虑等,以便使研究更具针对性,更能直抵低年级阅读发展的实际。(3)行动研究法:将低年级阅读的实践与兴趣研究结为一体,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不断提升低年级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品质。
(4)个案法:注意研究儿童个体课外阅读兴趣的发展现状,运用典型解剖的方法,抽取其中的经验与原理,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4、研究的程序:
(1)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不由自主捧起书本来 1)教师读书
学生对书籍的态度取决于教师对书籍的热爱程度。一个热爱读书的老师,他的学生肯定也会喜欢读书,因此,作为低年级的老师要想学生喜欢读书,首先要向学生展示一个喜欢读书的教师形象。
2)设置图书角
很多孩子其实是很爱看书的,可如果他没有书籍可读,他的精力与兴趣必定转移到别的方向。因此,老师应该在班级里放置一个图书角,可以号召孩子们的力量,从家里挑选一些优秀的图书放在图书角,让其他同学们随手可拿、随手可阅。
3)开辟名言栏
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一句读书名言或许能让一个不爱读书的孩子也捧起一本书。因此,低年级老师应该在教室的黑板上开辟出一个专供写读书名言的专栏。
(2)、介绍精彩内容、让学生不假思索走进课本
小学生天生就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喜欢新鲜有趣的事情,喜欢对事情刨根问底。因此,教师要把书籍中最精彩的内容介绍给学生,并且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就一定能吸引学生走进书本。
1)欣赏封面插图
一张封面就是一个故事,一幅插图就是一段精彩,当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欣赏封面插图时,学生的心会不加思索的飞进书本,他会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走进文字,走进故事。2)朗读精彩片段
一本好书都会有一些精彩的片段,或温馨感人,或轻松幽默,或快乐有趣,当老师将这些有趣的片段,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朗读给学生听时,他们一定会被这本书深深吸引。
3)人物介绍
窗边的小豆豆、丑小鸭、白雪公主、蜘蛛夏洛、绿野仙踪等这些经典的形象在无数儿童的心中都曾留下了深深的记忆。作为低年级的老师,我们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轻松有趣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这些经典的人物形象,当学生对这些主人公产生浓厚兴趣时,他一定就会翻开那本书。
4)讲故事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当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从老师的嘴里潺潺流出时,孩子们一定十分的羡慕,这时,如果你告诉孩子,还有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藏在书中,相信孩子们一定会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
(3)、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不知不觉热爱书本
当老师将学生引领进阅读的大门时,为了让学生愿意长久地徜徉在书籍的海洋中,低年级的老师应该多开展一些和读书有关的活动,让学生不知不觉的爱上书本。如:举行各种比赛、写读书笔记、评选读书之星。
5、课题研究预期的成果:
经过老师长期的引导,使学生们逐步喜欢阅读、乐于阅读,能从书中吸收到养料,可以与人熟练地交流,丰富自己的视野。
6、研究的可行性与困难
1、我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好多学生来自农牧区家庭缺少图书资源,因此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困难比较大。
2、学校部分图书比较陈旧,学生的阅读面可能会受限。
3、与部分家长的配合有一定难度,因为部分家长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个别家庭没有经济能力提供课外书籍。
4、读书习惯的养成是需要长抓不懈的工作,必须做好长期实验的思想准备。
第三篇:培养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策略开题报告
培养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策略研究
一、研究背景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学习能力的核心,是民族文化、世界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大量阅读实践来实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各种课外阅读教学的广泛开展,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是自学的能力,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于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每一本好书就是,就是一段人生,甚至就是一段历史。读书的过程是孩子认识人生,发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童年——一个人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让孩子们阅读一定数量的名著,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从而贮存大量的语言和思想资源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对象一、二年级全体学生
三、文献综述
笔者认为要从小学低年级起开始培养孩子们的求知志向和阅读兴趣,因为“学习必须合乎自己的志趣,方可得益。”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获益的先导,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会产生“我要读”的渴望,书读得多了,知识就多,语文综合能力自然就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说明了广泛阅读,储存大量的知识信息,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综合能力。
四、研究内容
目前,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怎样才能从低年级就培养起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并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笔者经过实践,认为教师的指导、班级的读书氛围、家庭的读书环境及家长的课外阅读指导都很对孩子的阅读兴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将在文中浅谈自己培养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几点做法:
一、老师当好引路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其对书的酷爱, 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 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此话很清楚地告诉我们,要让学生热爱读书, 作为教师就必须爱读书。情感方面的学习主要靠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
从目前我国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看,要想真正将新课标所规定的课外阅读任务落到实处,帮助小学生在大量的课阅读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健全自身人格情操,提升自身人文素养,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给孩子们当好热爱读书的典范。
以教师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因其身心发展幼稚,认知能力较差,最易产生的是模仿性,老师爱什么,学生也会爱什么,就像家长爱什么,孩子亦爱什么一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教师要以身
作则,首先对读书要有较浓的兴趣,给学生以表率作用,产生强大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自己首先要喜欢读书。笔者在本班教室里设一个教师书架,将自己平常急需和喜欢的书籍搁置在那里做出个“样子”让学生看。每天晨读时,教师率先朗读,非常投入地读,让自己的阅读作用产生“阅读情感场”,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读书“磁场”的吸引力,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去。在学校每周四的班级读书会中,笔者都会事先选好一段段优美的曲子让学生倾听,之后在乐曲中给学生读一个童话故事或益智故事,通过长期的朗读示范与创设情境读,潜移默化,就能够激发学生的读书情趣,引发学生的读书爱好。当好学生热爱阅读的引路人。
二、让父母做最好的课外阅读指导者
国际安徒生文学奖获得者、俄国儿童文学家教育家米哈尔科夫曾这样说过: “无论孩子们的家庭和学校生活多么丰富有趣,如果不去阅读一些美好、有趣和珍贵的书,也就像被夺去了童年最可贵的财富,其损失将不可弥补。”
在亲子读书动员大会上笔者曾对家长说“喜欢阅读的孩子不一定是成绩最好的,但一定是最有前途的。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必须依赖良好的阅读能力。”目的就是想要家长明白课外阅读对于孩子的发展是尤为重要的,也许这样阅读习惯的培养在短时间内不一定看得出成效,但是孩子一旦形成这种良好的习惯却是能受益终生的。
诚然,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教师的引导很关键,然而如果获得了家庭的重视与配合,会使得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低年级孩子!
五、研究计划
这群才踏入学校的孩子们如果能够在家长与教师的共同引导下进行阅读,将会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了使班上的孩子真正爱上课外阅读,笔者多次在家长座谈会上争取到了家长的支持,紧接着笔者将自己的一些家庭指导方法是教给家长:
1、家长以身作则
家长要喜欢读书,因为鼓励孩子看书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也爱看书,并和孩子分享读书的乐趣。
2、讲故事给孩子听
声情并茂地讲故事给孩子听,调动孩子胃口,从听故事到把书介绍给孩子,逐步培养孩子自发阅读。从让孩子大声读到小声读再到默读,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去书店和图书馆
周末带孩子去书店开阔孩子视野,一次可买一至两本,买的书一定既要适合孩子年龄特点,又经典。(为了购买方便也可以在网上进入《亲近母语课外阅读系列》选择)周末抽半天时间去图书馆,让孩子感受浓浓的读书学习氛围。
4、精心推荐,成立家庭图书架
建议家长在家里有专门的书橱或者书架,买些经典有趣的藏书,把好书放在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
由于低年级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随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和感知要求会发生的阶段性的变化。对低年级孩子来说,因为他们年龄小,注意力往往比较直观,所以,笔者向班上孩子推荐一些有注音插图的童话、儿歌、寓言、科普故事等。
在课外阅读家长指导会上,笔者给家长推荐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木偶奇遇记》、《绿野仙踪》、《花婆婆》、《我带月亮去散步》等等一系列亲近母语低段学生阅读丛书,要求家长尽量购买正版书籍,让每个孩子的家庭书架上有一本本图文并茂,故事情节吸引人的书。这些书不仅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适应他们的时尚需要, 还能纯净他们的精神世界。孩子们有了感兴趣的书, 再引导他们带着快乐的心情走进书籍, 学生自然就会有浓厚的阅读兴趣。
5、家里有固定的读书时间
读书时间不一定太长,但一定要坚持。本班有一项课外作业,每天半小时“亲子阅读”,家长签字。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些家长不是很赞同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与交流后,他们也就习惯了。实际上坚持久了,一个家庭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其实,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会体验到读书的乐趣,也会体会到家庭的温馨。家长在陪孩子读书的同时也会有不少的收获。
三、教师精心设计亲子共读课外作业,刺激孩子的阅读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 “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起来, 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学生学习就有了良好的起点, 就不以为苦, 从中获得乐趣。”
其实,学生在学校读书容易, 回家阅读就显得相对困难。然而孩子在家的时间才是真正的课外时间, 才是能否养成阅读习惯的关键所在。怎么办?笔者在教家长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同时,结合班级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开展 “书香家庭”的活动评选,把课外阅读指导的触角延伸到每个学生家庭。笔者在任教班级倡导亲子共读, 深入动员学生家长尽量能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 尽可能地和孩子共同享受阅读的快乐。每学期动员学生家庭尽可能参与“书香家庭”评选活动, 促进家庭阅读的良好氛围和习惯的养成。
1、每月初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阅读计划,先填好本月的“阅读书目”,然后制定“具体阅读时间”,而“阅读评价”则是每天一次。月末交表时,家长要在“最大进步”一栏写出自己在亲子阅读中所发现的自己孩子最大的进步是什么?
2、每天阅读时间为半小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形式可为三种:A---由孩子大声朗读给家长听,B---由家长大声朗读给孩子听,C---家长和孩子一起读。
3、亲子共读过程,家长可以指导学生记录一两个好词语好句子,抄下来。
4、每天阅读后尽量有签字评价,(笔者特别强调希望看到家长的鼓励评价)。老师每月收一次亲子共读计划表,并对每组家庭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价。
每月班上都要评选出二至三个“书香家庭”进行表扬,赠送一本精美的好书,老师还会在书的扉页上写上给一家人的祝语。这项活动的进行对推进家庭参与孩子课外阅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当然更能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因为孩子们都渴望自己与父母同时得到表扬!
四、用形式多样的班级读书竞赛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 如果没有有力的督促,容易半途而废。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 提高阅读质量, 把课外阅读引向更高层次, 笔者每学期在班级要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交流、评比。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 及时地鼓励和一定的奖励,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 就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 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笔者班级在读书交流展示会上的形式多样,主要介绍以下几种方法:
1.识字比赛,比比谁识的字最多,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要“学会”2500个生字,其中低年级识字1800个,会写1200个;这样安排,体现了让小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认字,以便及早进入汉字阅读的意图。要完成《新课标》规定的任务,首先要鼓励学生多识字,多读书,结合咱们的课外阅读活动可以在班上举办“识字大王”比赛活动,鼓励学生人人争当“识字大王”;
2、故事会。对故事性比较强的读物,如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等, 事先确定一个范围, 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帮助下搜集材料进行阅读, 然后在学校确定的班级阅读时间(每双周星期四)进行讲故事比赛。
3、朗诵会。对文质优美的古诗和儿歌, 由学生自己挑选出来。坚持每天语文课前五分钟的诵读,每周诵读两首。定期(每单周星期四)在班级开展诵读会。
4、读书表演会。在爸爸妈妈或其他家庭成员的帮助下,将自己本学期阅读中最喜欢的故事进行编演,(鼓励家庭成员共同完成)。在学期结束的读书汇报会上表演。
五、鼓励、评价促读, 让学生习惯阅读、喜欢阅读
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应养成课间花时间鼓励孩子的习惯,在走廊,在操场,在教室,只要有空闲,都可以和孩子们谈论读过的精彩故事,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孩子们阅读更多的书籍。只要我们能影响学生中的“领袖”人物,他们就可以将这种影响力转播给其他孩子。
为促进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还可以采用评价激励, 给予学生适度的精神物质鼓励和物质奖励, 有利于稳定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并能得到进一步升华。
1、学生自我评价。为了鼓励学生多看书,创设一个使学生称心如意的组织环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笔者在教室内贴一棵“智慧树”, 并为学生准备了许多“智慧果”。凡是学生看过一本书, 就让其在一个“智慧果”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和书名贴在“智慧树”上, 比一比谁的“智慧果”最多!为了防止学生流于形式,要求学生在贴“果”之前要将所看书在班级读书会上讲给大家听,学生贴着“智慧果”自我评价, 谁的“智慧果”最多,谁就能得到“小博士”的美称。得到“小博士”美称的同学期末就可以获得老师精心为他挑选的一本彩绘本故事书。这样, 一方面以激励爱书者再接再厉,继续奋进;另一方面也鼓励其他孩子你追我赶, 争当“小博士”。
2、覆盖鼓励对象。学生之间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是存在的, 笔者除了表扬一些阅读习惯好的学生外, 还把表扬的面扩大。笔者曾在班上专设一栏———“我进步了” 专栏里主要贴一些学生的照片和进步表现。这里的进步包含: 我读书了我进步;我作笔记我进步;我能讲书中的故事我进步;这是对学生们读课外书的公开承认和赞誉, 可以带给他们自信、成就感。使全班同学深切感受到自己读课外书的成果和收获, 因而产生持久阅读的无穷力量。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实践,笔者所任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比较同级未开展课外阅读的其他班级浓很多。参加学校开展的讲故事比赛活动,其他班级是直接选派同学参加,而我班由于能讲故事并且讲得好的同学太多了,所以在班上进行了三次比赛后才确定三个综合评价最高的同学参加,当然孩子们的比赛结果是令人满意的。现在,我班学生不仅课外阅读兴趣浓厚,写作兴趣也很浓厚,这学期孩子们写的儿歌已经变成集子《成长的足印》。在一项班级布置的亲子课外作业中,再一次欣喜地看到了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更看到孩子们有增无减的课外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岳乃红《班级读书会123》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张维红《从兴趣入手的阅读教育》
万斌《浅谈小学课外阅读指导》
滕秀平《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与激趣》
第四篇: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课题开题报告
曾集小学刘凤芝
一.题研究的背景
新一轮课标改革已经全面启动,它不仅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同时也是一场涉及课堂内外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与愿望,体会数学的作用,从而学会学习,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目前,国内外对“兴趣”教学的研究都有一定进展,但是对于我们农村学校的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首先,教师过分看重分数。一切学习的目标都围绕着分数转,学生本身的一些兴趣被忽视和抑制,学生习惯被动学习而非主动探索问题,长期的被动学习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无法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因此对学习失去兴趣。
其次,输入式的单向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产生认知障碍。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无意中把自己放在知识拥有者的地位,把学生当成了知识的容器。不管学生差异多大,每天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学生必须全部掌握,所灌输知识量的大小及灌输方式都必须接受,而极少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天长日久,学生接受不了的知识就成为他们学习数学的障碍,影响下一步的继续学习,即产生认知障碍,继而对数学失去兴趣。
再次,不融洽的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情绪障碍。在数学学习中,有些教师缺乏对学生情感的投入,把讲授知识和考试作为教学的两个核心要素。教师对学生缺少信任,缺少爱的表示。在课堂上,总会看到学生由于回答不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而受到严厉批评的场面。长此下去使学生由不喜欢数学发展到对数学学科淡漠。为此,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此实验研究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古至今,大家对于自己有兴趣的事物都会提课起百分之百的精力去探究。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老师应在教学思想,方法等方面积极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说说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又何谈教学成绩呢?所以在新课改的指导下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老师应在教学思想方法等方面积极创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应如何跟上改革浪潮变学生不想学为乐学呢,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二、解决的主要问题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其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可是从目前学生的学习状况来看,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不主动、不积极的现象。有的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能表现积极,思维活跃,但课后却懒于写作业或作业马虎应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对学习的兴趣,而学习兴趣的强弱又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学生的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现有的知识,更要求学生学会学习,能主动探求世界。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理论价值:
根据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人只有情感因素在最佳状态下才能最好地对所接受的事物进行理解、判断、分析、归纳、推理和总结,取得最佳成果,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轻松、愉快、有趣,对学习充满了信心,并能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提高了自身素质和能力。实践意义:
查阅图书资料和电子资料,关于如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零散论述较为丰富,但能够指导本地教学实践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较为系统的论著还未发现,本课题试图完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这一环节,以提高我校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目的:
1.让学生知道学习是快乐的,不是痛苦的。
2.让学生知道学习兴趣的大敌是挫折感,从简单做起找到胜任感。3.从自我肯定中找到快乐,及时自我鼓励和表扬。4.找到学习方法和规律,增长学习能力。5.学会主动体会学习的快乐。
6.继续做下去,把学习和快乐联系到一起,形成习惯。意义:
让学生因为有兴趣而去努力学习,并且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刺激学生能更加主动的自觉的学习。在学习上要让学生采取积极主动的而非老师和家长每天的叮咛嘱咐。学生对学习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对知识产生渴望,从而学到的东西就会更容易,更牢固的被学生吸收。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的本质及其对学习的影响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它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教育家赫尔巴特把发展广泛的兴趣视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并认为主要是兴趣引起对物体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它导向有意义学习,促进知识的长期保持,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动机。杜威也是兴趣问题最有影响的理论家之一,1913年出版了专著《教育中的兴趣和努力》,提出以兴趣为基础的学习的结果与仅仅以努力为基础的学习的结果有质的不同,他认为,唤起儿童兴趣的最好办法是,发现和儿童目前能力有联系的事物和活动。
六、.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在各科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析研究,揭示课题因果关系的科学研究方法。
3、对所参与实验的学生进行测验。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计划
准备阶段确定研究目标制定方案组建研究队伍全体成员学习提高认识;实验研究阶段个体开展研究,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研究,解决是实验存在的问题,撰写课题工作总结;总结验收阶段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完善,结合自己的实验报告和搜集的课题研究的有关资料,撰写科研论文。
八.课题研究需要的资源
学校电脑,教师的课堂教学,学校为课题研究所提供的必要帮助与支持。
九、主要研究方法
(一)比较研究法。观察比较学生平时在课内外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反应和取得的教学效果,加以分析,并得出结论。
(二)调查研究法。向学生调查情趣教学对学生学习英语产生的作用。
(三文献研究法。采用文献检索手段,从有关书籍、报刊、文献中收集相关资料。
(四)个案研究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个体作为长期观察对象,在不同阶段有计划的运用不同观察方法并分析其发展动态,进行科学比对,最终得出结论。
(五)经验总结法。总结研究成果是否具有推广性。
十、研究的步骤
(一)研究准备阶段。制定研究方案。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为课题的开展做好准备工作。首先,和学校领导做好沟通,引起校领导对英语教学和课题研究的重视,争取他们对课题研究的支持。其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使自己拥有教育最前沿的理念。最后,大量阅读教育教学的报刊与资料,为课题的研究做好准备。
(二)研究实施阶段。这个阶段是实验的主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全面开展英语情景教学法的研究,把研究的一些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并不断的总结经验,适时地调整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三)研究总结阶段。主要是总结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并把它们形成文字,撰写结题报告。整理相关资料,成果。为课题研究的全面验收做好准备。
十、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研究方案、结题报告、论文、教案等。
第五篇: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
语文班:
荆门市东宝区漳河中心小学
【摘要】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枯燥的识字教学要想生动活泼,首先就要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更快更牢地记住生字。让学生在玩乐、想象、生活、书写中激发识字兴趣,从而提高识字的效率。
【关键词】识字 结构 学习兴趣 小学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柳斌同志在“全国识字交流大会上”谈到,真正意义的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的学习重点,只有学生有一定的识字量,才能比较顺利地阅读,同时又在阅读与生活中识字,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那么该如何将识字教学有声有色地进行呢?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过去我们的课堂过于严肃,忽视了儿童的年龄、心理、情感的需要,只是一味的单纯识字,死记硬背的方法让学生觉得学习生字枯燥无味、了无生趣。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需求。低年级要注意培养学生识字的愿望和兴趣,让学生愿意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他们会自觉地克服很多困难,想方设法抓住一切机会识字,并且学以致用,自得其乐。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才能提高识字效率。
一、低年级学生识字现状分析及识字兴趣低的成因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汉字。新教材低年级识字量比以前增加很多,每篇课文要求识字少则七八个,多则十几个,且字形复杂,难记易忘,常常是学着后面的,忘掉前面的,师生都感到很累,很难完成识字教学任务。而低年级孩子年龄又小,见识也少,思维不成熟,学习自制力差,识字的兴趣不高,遇到不懂的生字有畏难心理,采取“放过”做法的学生占多数。能自己想办法认识一些字,并把它记住的学生极少。从而,存在一部分同学识字量偏少,识字量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
近年来,扩大低年级的识字量,引导学生提前阅读,已成为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大家都在开发、利用多种资源,引导学生多途径识字,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但是,我们看到,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的老师往往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无视学生的学习需要,把学生当作识字的容器,任意进行“灌输”“注入”,没能把单调、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有层次,有变化,富有趣味性,致使一些学生对识字感到厌烦,缺乏兴趣。
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生字,教师常常要求学生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机械的抄写训练,而缺乏有效的指导,因而练习效果较差。这种机械的抄写训练,学生在抄写时往往容易写错别字,不仅加重了学生负担,又使错误得到强化难以更改。久而久之,就磨灭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二、汉字的结构特点
汉字的造字法分为四类:即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和形声字。低年级学生学的字按结构分为两类:一类是独体字,大部分集中在第一、二册,独体字大部分是象形字和会意字;一类是合体字,大多集中在第三、四册,合体字除了会意字外,大部分是形声字;在教学中以形声字为最多。
三、激发学生识字兴趣的策略
(一)在玩乐中轻松识字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几个甚至十几个字,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1、做动作,猜词语
低年级的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字词可以通过人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并且经过做动作,学生已经将字放在自己的脑海里进行了内化,这样一来会记得更牢。如在教学《操场上》的生字,上课前,教师把要学习的“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这六个词语写在纸条上,让学生读熟。做游戏时,让学生看了纸条后,通过自己的理解把文字转化为动作让其他的小朋友来猜,猜对了得分,猜错了则要扣分。通过动作,为什么“打、拔、拍”是提手旁,“跳、跑、踢”是足字旁,答案都明明白白地写在了孩子们的脸上。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兴趣盎然地识字,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2、开火车的游戏法
这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游戏方法。但是这种游戏可以较大范围的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有好处。通常,在识字一开始,可以运用开火车的形式,了解一下学生对这些生字的熟悉程度,这样教学时就可以侧重地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在巩固环节,还可以使用开火车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巩固和及时的补强。在游戏方法上出新招,一开始,用掌声和学生进行互动“火车火车往哪儿开?”“火车火车往这儿开!”随之形式也多样了,有单轨火车、双轨火车,还有环城火车、翻山火车等等。形式多样、操作简单的开火车游戏法,给识字过程带来了调剂,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益处。在识字过程中,引进游戏,如摘苹果、走迷宫、吹泡泡等,不仅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提高识字的效果。
(二)在想象中轻松识字
1、编谜语、故事
低年级学生对谜语、故事有浓厚的兴趣,诱发学生将一个个生字编成谜语和故事,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比老师磨破嘴皮子强多了。学生在主动识字情趣的支配下,有的用猜谜语识字,有的用讲故事识字„„课堂气氛活跃了,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也帮助学生提高了识字的能力。如“闪”字,学生编出了“人很快走进了门”,不仅记住了字形,还懂得了字义,真是一举两得。“蚓——一张弓,一支箭,射到一条虫”。“蝴蝶”这个词语笔画多难记,编成故事“有两条虫子,一条虫子在湖边喝了三口水,另一条虫子站在木头上看世界。”这样就很容易记住了。学生的奇思妙想,动态生成给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精彩,使课堂焕发光彩。
2、编儿歌
读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一个王姑娘,一个白姑娘,坐在石头上——碧”,“没头就是早,早上长青草,牛羊见它乐,禾苗见它恼——草”,“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磨”等等。
3、编生字歌
为了让学生能轻松愉快的学习生字,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把生字集合起来,遍成生字歌,让小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诵读。在教学《动物过冬》时,我编了一首儿歌:“冬天到,冬天到,四周一片静悄悄。树林里的啄木鸟,消灭害虫工作忙,青蛙挖洞来冬眠,蚂蚁备粮过冬天,快快乐乐过新年。学生边拍手边读儿歌,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生字,又培养了朗读能力。
(三)在生活中快乐识字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其实生活就是识字的背景和舞台。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
1、在创设情境中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通过动作、语言等创设情景,使汉字与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能有效提高识字效率。如在教学“哭”字时,学生最容易写漏一点,老师可以指出两个“口”就表示两只眼睛,一点就表示眼泪。这样,学生写“哭”字时,就会想到这一点眼泪,就不会写漏了。又如,教学“跑、拔”等字时,可以先让学生做这些动作,体会这些字的部首与意思的关系,从而记住这些字的形。
2、在学习活动中识字
刚入学的一年级儿童,对学校里的一切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他们认识了新的老师和同学,来到了新的学习环境,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此时,老师要善于捕捉这一大好时机,引导学生认识这些与自己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汉字,如老师、同学的姓名,课程表上的科目,校园内的门牌等,还可以引导他们认识学校内的设备设施名称,如“操场、篮球场、沙坑、跑道等。学生在这些识字活动中感受到汉字像朋友一样无处不在,也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3、在生活环境中识字
汉字的创造来源于生活,识字教学也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书,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汉字,教育小学生识字应注重重复记忆,让所学的字无数次的重现于学生眼前,只有留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处处把字识。日积月累,天长日久,识字的数量就会与日俱增。如坐公交车时,认识站牌名,认识车内的各种告示;逛街时,认识店铺名;到饭馆吃饭时,认识菜单的菜名;旅游时,认识景点和门票上的汉字„„汉字无处不在,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四)在书写中快乐识字
1、注重书写的指导
字是阅读写作的载体,《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写是知识的内化,即在写中识,又以写固识。在指导书写时,让学生心中有格,提醒学生熟悉对照田字格中的字,培养书写的独立性,使学生形成较为规范的写字技能,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结构特点,在书写中提高写字的质量,在书写中快乐识字。
2、注重积累
引导积累,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识字过程,在交流中获得学习汉字的成就感。引导学生制作“识字本”,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认识到的汉字进行剪剪、画画、贴贴,制作成图文并茂的“识字本”,进行展示,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还可以建立“识字储蓄罐”,让学生将自己收集认识的汉字,放入自己制作的“识字储蓄罐”内,互相交流,使学生尝到识字的乐趣,产生主动识字的动力和愿望。
总之,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堂上,老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在课堂外,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老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发现,使儿童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适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促进学生识字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① 吕虹.还识字教学一份“情”// 教学月刊.龙源期刊网,2008 ② 王彩彩.增加识字乐趣 激发识字意愿 // 教学月刊.龙源期刊网,2008 ③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 ④ 时光霞.浅谈课外识字方法和途径//小学语文教师.上海:上海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