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时间:2019-05-15 04:45: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第一篇: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和洗脚,鞋带松了要自己系,下雨了要自己打伞,平时自己背书包上学,自己整理书包,会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天气热了知道脱衣服,天气冷了知道自己加衣服,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等等。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而我接手的一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比较小,只不过是一群6或7岁的娃娃,他们有的不会系鞋带儿,有的不会整理书包,有的不会帮妈妈做家务,甚至有的同学连大衣的拉链都不会拉„„因此,我在这学期的班主任工作中确定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理论依据: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高速发展,这就需要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它要求人的独立性。但如今我们的下一代生活自理能力极度缺乏,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爸爸妈妈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望子成龙心切,却往往忽视了孩子的生活自立能力的培养。我国目前独生子女较多,对孩子溺爱的家庭又占大多数,因而使得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下降。有的低年级的小学生不会自己穿衣服,鞋带松了也不会自己系。由于孩子缺乏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阻碍了孩子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也造成孩子缺乏自信心。长此以往,这些孩子长大以后连自己照顾自己都将成为问题,又怎能指望他们去照顾别人,更谈不上为祖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如此现状,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确实是迫在眉睫。然而小学低年级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教育,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正确的心态去认识和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是任重道远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我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条新课程背景下,适合培养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途径和策略,最终让低年级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会做的事情经常做,培养低年级段学生的自我规范和生活自理能力,使他们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全面地发展。

2、让教师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在对学生的关注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适应新课程改革。

研究内容:

1、当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状况的调查研究。

2、儿童良好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目标的研究。

3、培养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研究。

四、具体的做法:

在这学期的实践与研究中,有收获也有困惑,现在谈一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言传身教,让师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学生受教育不光在课堂之中,其实,老师的言行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校统一的大扫除和日常的值日时,我都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脏活累活抢着干,因为班内孩子小,整个教室的玻璃从来没让孩子擦,我自己利用课余时间把玻璃擦干净。其它活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指导学生去做,交给学生方法,如:捡废纸、扫地、擦桌子等等。老师带着干这样能让学生觉得劳动并不可耻,劳动是光荣的;能让学生觉得劳动是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饭、睡觉一样的自然和必要。让学生觉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使学生逐渐养成生活自理能力。

(二)创设环境,让兴趣去激发学生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兴趣在每个人的学习过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许多家长曾说,孩子刚会走路,就想拿着扫把扫地,就要洗菜,就要帮奶奶洗衣服。这说明孩子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应正确引导,培养他们的兴趣。如在操场拔草时我带着孩子排成一行,齐头并进,一起往前拔,这样拔得既快又干净。在这个实践性活动中,我让每位学生参与活动,他们的兴趣油然而生。又如,我利用学生学过的平面图形来拼图,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带领学生一起制作,发现学生的想象力都很丰富,他们拼出了各式各样的图案,可漂亮了。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奇妙。学生看着自己亲手制作图案被老师选种并展出,他们甭提

有多高兴呀!老师给学生搭建了这样的平台,不仅让他们尝到了自己亲自动手劳动的成功和喜悦,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三)及时鼓励,让表扬来巩固学生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对学生每天做的值日和全校性的大扫除,我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尤其是每次大扫除结束,当我们全体师生顶着一身灰尘和汗水,欣赏着洁净的班级,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种成就感,都能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在每次的大扫除中,我在组内都评选出表现最好的作为本周的“生活自理小明星”,并设计精美的图案让学生写上自己的名字贴在评比栏中。这样,被评为“生活自理小明星”的学生在下次活动中会更积极认真,没被评到的学生也有了学习的榜样、比拼的目标。人都有一种要获得别人肯定和赞许的心理,及时鼓励学生,并对他们的能力进行肯定,这对他们的成长有一定的好处。

(四)家校配合,让家庭成为学生良好生活自理习惯的培养基地

家务劳动是从小培养孩子良好劳动习惯的基础,此事不容忽视。据我们了解现在的小学生每日家务劳动时间非常少,这与家长们的心态大有关系,他们认为“现在孩子小,等他们长大了自己就会做了”等等。今年,我教一年级,刚开学发现班里很多非常机灵的孩子不会系鞋带、不会整理书包、值日时不会拿扫帚„„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为教师,要教给孩子学会自己穿脱衣服,穿鞋系带,自己铺床叠被,自己吃饭,自己洗脸洗手,自己收拾整理书包学具„„每教一样技能,教师都要与家长联系,然后让孩子在家长指导下练习,直到孩子学会自己做,逐步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观念和生活自理能力。

(五)搭建展现平台,让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为了让学生坚持做下去,我就开展各种竞赛活动,进行操作表演,让他们来显示一下自己的本领,激发爱劳动的热情,一次一次的活动,掀起一次一次的高潮,一步一步地提高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在前几天我班开展了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题班队会,在这次班队会中我们进行了四次比赛,分别是:第一项:系红领巾比赛;第二项:系鞋带比赛;第三项:整理书包;第四项:摘菜比赛。在这次比赛中,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学生明白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集体的事情抢着做。从小养成自强、自立的好品质,为将来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让孩子多参加些力所能及的轻微劳动,给学生创建展示的平台,久而久之能使孩子懂得劳动对人生的重要作用,懂得生活的艰辛,得到意志的磨炼,使他们从小萌发靠自己的劳动自立的思想,并逐步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孩子们对家长的依赖少了,他们的独立意识变强了,自理能力提高了。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懂得了尊敬长辈,关爱父母,同时也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只有

这样,小学生自理能力才能提高。

五、今后的设想:

我班的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刚入校时,吃饭、系鞋带、整理书包等样样都要家长老师帮忙。可现在他们都能够很快地自己吃早餐、洗碗,还会自己整理学习用品,自理能力明显的提高了,但学生缺乏耐性,不能坚持长久。今后在班级工作中还要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同时教师还要捕捉学生随机做的事情,随机搜集资料,多留一些影象资料等。

第二篇:对低年级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思考

对低年级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思考

摘 要: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对于正常人来说非常简单的生活技能,对于智障学生就是高超的技能。在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中,必须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案例 剖析 培养策略

案 例

丁武海,14岁,弱智二年级,是我班一名发育迟滞的学生,伴有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多重障碍。虽然平时的生活基本技能如:扫地、擦桌子、拖地等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他跟着做,也都能做一些。但在擦桌子的训练中,我却遇到了瓶颈,丁武海你教他擦桌子,他擦得很好,可就是在搓帕子,特别是扭帕子的环节,他不管你怎么教,每次他就把湿淋淋的帕子往桌上擦。我反反复复教他怎么扭帕子,看到他也很用力,动作也对,可就是扭不干。我很迷惑,方法也对,步骤也不错,我这么辛辛苦苦的教,怎么收效却甚微。于是我就想扭不干就扭不干呗,就不强迫他扭了。就在一次我和他扳手劲玩的时候,我发觉他很用力,但他施加在我手上的力量却很小很小,就在哪一霎间,我找到了他扭帕子扭不干的缘由。

剖 析

通过上面的案例,我发觉我们在教学中犯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老毛病,也就是说,我们发觉学生扭不干帕子的时候,我们只想到是他没有掌握扭帕子的方法,就反反复复的教,不厌其烦的教,最后还是事倍功半,于是就采取放弃的态度,总觉得智障学生扭不干帕子很正常。殊不知,他扭不干帕子的原因不是他没有掌握方法,而是学生他的双手抓握能力差,肌张力异常和精细动作均不足的原因造成的。这就说明我们在教学中只注重表象,被表象所迷惑,没有细致深入的观察学生,没有深究其根本原因,因而造成教学失误。

培养策略

智力智障学生的手部精细动作一般都会存在问题,在对其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时,我们不从根本上入手,肯定是收效甚微。那我们应怎样有效的对智障生开展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有序的开展工作。

一、了解智障学生个体生活自理起点能力。

对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起点能力的调查,有助于了解掌握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及原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二、确定训练内容

智障学生由于身体缺陷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差,我们的教育训练不仅是为了学生的未来,更要着眼于学生当前的迫切需要。因此在确定训练内容上要科学合理,既能解决学生当前的需要,又能让学生可持续的发展。遵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

三、做好训前心里疏导,增强智障学生生活自理意识。

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智障学生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如要吃饭了,父母会端饭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为此,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智障学生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虽然你有残疾,但要不怕苦,不怕累,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过谈话、故事、行为分辩等形式加以灌输,使智障学生先认知后实践,最后形成能力.①谈话法:根据智障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问答或交谈,丰富知识。如通过谈话“我读二年级了”、“我学会了新本领”、“他的小帮手”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智障学生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在谈话中增强智障学生的自信心,以提高他的动手能力和意识。

②故事法:通过讲故事“我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以及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等,让智障学生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自己做,激发智障学生参与做的欲望。通过讲述故事帮助智障学生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智障学生受到感染、教育。

③行为分辨: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意识。例如,为孩子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录像带等等,让孩子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教师适当的讲解图片,然后问学生哪个图片上孩子最棒,我们要向他学习哪种好的行为?还可以举例用班上的同学作比较,来激发智障学生上进的意识。

四、手部动作训练与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有机结合。

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与他们的手部动作关系重大,因此对他们手部动作的训练显得非常重要。在教学中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相得益彰。智障学生的手部精细动作一般都存在问题,想要训练其手部的精细动作,首先是训练其手部的力量。力量训练包括手腕和手指力量的训练。在手腕的力量训练中有握、敲、拍手等。在学校,可以采用两人一组随着儿歌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对拍、交叉拍手。还可以模拟敲钉子的动作。手指力量的训练包括戳、拔、插、按等,平时可以带他们去花坛里拔草,或搭积木等活动引导学生插上、拔下,锻炼手部的力量。其次灵活性的训练,包括手腕和手指灵活性训练。训练手腕的灵活度的动作包括拍、抖、摇、手转花等。可以让学生在下课时练习拍皮球,既增加了课间乐趣,又达到了训练的目的。训练手指的灵活度的动作包括捏、撕、拧、拨等。最后就是稳定性的训练,主要包括手腕和手指稳定性的训练。如搭积木,排积木等。让学生学会用手去控制物体的稳定性。此外还要训练他们的协调能力,主要包括双手协调性的训练和手眼协调性的训练。如常用的串珠、穿线板、滚球、插锁眼、套环等。

五、专项训练形式要多样.培养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弱智教育的重要部分。培养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但能减轻家庭的负担,还能减轻社会的负担。通过一定的强化训练,使智障学生在饮食、衣着、大小便、睡眠、个人卫生和安全方面掌握基本的知识,提高这些方面的自理能力,形式要多样,不拘一格。

1、有计划地渗透各科,形成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网络.智障学生往往伴有其他缺陷,因此需要系统地规划训练内容、流程。我们任课老师一起研究,一起制定训练计划,做到各科围绕训练项目密切配合,训练中坚持集体指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课内训练与课外辅导相结合,对困难大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例如:有些学生由于小脑发育不全、脑瘫而引起的手脚不灵活,牵制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此,我们在体育课上以补偿缺陷为原则,进行大小肌肉训练,通过抛接球、抛接沙包,伸屈腿、转头、行走、跑、跳等运动来增强他们的手臂力、腿力以及灵活性,为培养自理能力打下力的基础。在劳技课上,由教师强化技能指导,从洗手洗脸到洗衣服,从脱衣穿衣到系鞋带,都手把手地 2 教,反反复复地练。常常是教师示范后,学生先动手练一练,然后一起操作,再个别指导,最后是一个一个过关,师生共同评议,并提出整改意见。在活动课上,教师让学生全面认识各种衣物及日常生活用品,不仅教会这些东西的品名及它们各部分的名称,还让学生知道这些东西的用处用法,包括穿戴的基本常识等,并在劳技课学习技能的基础上再设计实践活动进行强化。

2、耐心帮扶,扶放结合

智障生是特殊的学生,大脑的残疾,使得支配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的传导神经受阻;反应的迟钝,使得各种动作不准确、不协凋、不到位。劳动能力明显低于相应的生理年龄。在培养智障生自理能力时,从帮扶人手是必要的,但最终要向独立支配日常生活转化。

智障生面对自我服务劳动,困难重重,程序的顺应,用力的恰当,动作的准确,工具的使用等方面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常人而言轻而易举,对他们而言学步维艰。教师要有耐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细致地指导、帮助、扶持,不能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失误、失败,而灰心放弃。手把手地教,手把手地练,滴水穿石,总会有成功希望。

扶的最终目的是不扶,在培养智障生自理能力中,教师要寓放于扶,扶中有放,扶放相济,边扶边放先扶后放。教低年级学生系鞋带,首先从头到尾示范、接着让他们特鞋带穿鞋头上的两个眼,两个鞋带末端对开,他们能做的不包办代替。对着鞋跟交叉穿鞋带发生混淆时,作必要指点。打结时逐个检查、纠正。经过反复练习,再全部放手。这就是扶放结合的典型例子。由帮扶到独立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教师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帮扶到独立应是长期坚持的培养智障生自理能力的一项策略。

3、运用激励机制,在表扬中展开训练活动.针对智障学生也如同常人一样喜爱听人表扬,厌恶批评的特点,我们在训练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肯定。但由于智障学生对语言的实际含义不是能很准确地理解,因此在表扬过程中,一味地用枯燥的语言表扬,所起到的作用不是很大。这些孩子对于食物的兴趣是最高的,可以利用食物作为奖励品适时给予孩子们奖励,有时也可以将奖品提升为红花,五角星,最终过度到简短语言表扬。在表扬时,我们从对某一步骤的表扬,过渡到几个步骤的肯定,3 最终到达完整步骤的奖励,使激励机制更贴近弱智儿童的心理需求,服务于促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这一根本目的。

4、引入竞赛,反复练习,巩固提高。

在教学中我们设置了几个竞赛项目,如系鞋带、穿叠衣服等项目。通过比赛,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也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通过观察记录比赛下来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横向比较,一看这个内容中哪个学生需要补课,一目了然。再进行纵向比较,这个学生的哪一方面比较弱,也非常清楚。我们根据弱智儿童遗忘快的特点,不断地反复训练,这是巩固和提高的有效方法。反复训练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即对能力差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强化;渗透各科反复交叉练习;要求把学到的本领运用于日常生活。在一次活动课上,我们进行了穿有扣子外套的比赛。比赛时同学们拿住衣服的领子,把两只手穿进袖子里,扣上扣子,拉好领子和袖子就算穿好了。评判时要让学生说说谁穿得最快,穿得最好,指出小朋友穿得不好的地方,让他们再穿一遍。我们分了几个小组和几次的比赛,先是男同学和男同学,女同学和女同学之间的比赛,再是差不多水平的同学之间的比赛。这样一来,每个人都进行了多次的比赛,练习了穿衣的方法,熟练了穿衣的过程。经过多次地比赛,有几个同学得了几次第一名,所以兴趣很高,表示还要和谁比一比。通过这样的竞赛,使学生得到了反复地练习,在反复中得到提高。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强化教育与训练,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可以提高的,而且效果是极显著的。

5、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进行家庭强化。

生活自理的内容有相当一部分存在于家庭之中,而有些家长认为,智障学生还小,长大了再干也不迟,抓紧学习才重要,恨不能帮智障学生吃饭、大小便。久而久之,使智障学生养成了“依赖”心理。这就更需在培养智障学生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家校同心,家校对智障学生的教育要保持一致性,统一思想认识,讲究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场所,放弃这个特定的环境,就谈不上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的父母在训练孩子失败后,很容易失去信心,或是不知如何引导,激发孩子去实践。这时,学校的配合是关键。通过家校联系,指导家长利用日常生活指导学生参与劳动,加以指导与训练。根据学校教育训练计划,把学校学到的生活技能在家中加以实践、运用。同时,4 请家长做好记录,学校再根据家长反映的情况做到对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真正实现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合力效应。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智障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要持之以恒。一个技能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智障学生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再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教育家校同心,这样,培养智障学生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第三篇:低年级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之我见

低年级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之我见

【摘要】低年级是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在特殊教育学校来说,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是以适应其生存体验为中心的漫长的工作,对智障儿童今后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低年级智障儿童自理能力培养误区、培养重要性和必要性、具体措施等方面阐述了笔者的观点。

【关键词】低年级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劳动是人类生存之本,而对于农村低年级智障儿童来说,培养他们劳动能力的前提是培养其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智障学生由于身理和心理方面的障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离开校园踏入社会后能否自谋生计,关键在于生存所需的基本劳动技能,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与提高。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不但能减轻家庭负担,还能减轻社会负担,在特殊教育学校来说,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是以适应其生存体验为中心的漫长的工作,对智障儿童今后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一、走出低年级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误区

首先是家庭教育的误区。智障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家庭条件状况和家长的自身素质,普遍形成两种表现:要么穿衣、洗脸、吃饭、擦屁股等等事事包办代替,从不让孩子动手;要么觉得自己的子女反正是残疾人,没有什么培养的意义,任其发展无所谓。家长这种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导致智障儿童丧失了早日获得自理能力的机会,形成事事依赖的性格。其次是学校教育的误区。很多启智教育的老师虽然知道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把知识传授和智力开发作为教学的重点,忽略了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活动设计,导致智障儿童在集体生活大环境中依然具有很大的依赖性。第三是培养方法的误区。有的家长和老师由于急于求成,采用简单、粗暴的培养方式,这在挫伤智障儿童自尊心的同时导致其丧失了信心。

家长和老师应当采用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法,让智障儿童有意识地自己动手,让他们通过锻炼建立信心,能独立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简单任务而感到自豪;这是智障儿童建立自信心、具有成就感、独立性、意志力的有效前提。

二、低年级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

低年级是智障儿童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也是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首先,通过智障儿童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一方面有利于其肌体和运动协调能力的发展,对其智力开发亦大有脾益。其次,培养和提高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可使其逐步适应校园集体生活,智障儿童从家庭进入学校园,置身一个全新的环境,固有的依赖性使他们很难适应,通过吃饭、穿衣、洗漱、入厕、整理床铺等基本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其尽快适应校园集体生活,同时有助于其养成独立自信、不依赖他人的性格。

三、低年级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1、转变教育观念

首先,家庭是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起点,父母是其能力训练的第一位老师,日常生活自理技能是对智障儿童最基本生活技能的培养,因此,家庭教育的观念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智障儿童后期的成长,这就要求家长必须转变“包办代替”、“没有培养意义”等狭隘的教育观念。其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要转变“以开发智力和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观念,要把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纳入教育活动计划,设计一些培养自理能力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教他们诸如穿衣、洗漱、收拾餐具、整理床铺和文具等基本技能,并在训练中加以强化,使其形成习惯。

2、激发兴趣,增强自理意识

由于智力因素,智障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家长和教师机械的说教对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一般起不到什么作用,因此,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在一定的环境中对其实施训练,通过观看视频、创设生活自理游戏情景、小竞赛等方式,激发其兴趣。其次,家长和教师的包办代替,会使智障儿童形成错误认识和依赖性,必须通过“我能、、、”、“我会、、、”等活动创设正面教育,从精神和心理上入手,激发智障儿童生活自理的愿望,增强自理意识和自信心,通过动手能力和意识。

3、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智力因素极大地限制了智障儿童的动手能力,通常情况下,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正常儿童几乎不用学习就能完成,而智障儿童往往需要反复多次,且最终完成效果始终不尽人意;因此,必须从入厕、穿脱衣物、基本洗漱、收拾餐具、整

理床铺等最基本的技能入手。同时,对其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能急于求成,简单、粗暴的培养方法往往会使其产生逆反心理;要根据智障儿童的身理和心理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循序渐进地去实施培养计划。

4、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由于智障程度不同,智障儿童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不同层次的智障儿童,培养目标要有所差别,即所谓的因材施教。对于智障程度相对较轻、具备一定生活自理能力的儿童,就以相对较高的水平要求;对于智障程度相对较重、基本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的儿童,要相对降低要求标准,不可强求,更不能鄙视。由于智障儿童能力较差,畏惧感强,对它们的点滴进步,切不能忽视,要及时给与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和进步的愉快,使之形成推动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动力。

5、反复训练,巩固提高

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反复、漫长的过程,不可能经过一两次训练就取得显著效果,家长和教师要对其进行反复训练,加强巩固练习;在日常生活的入厕、洗漱、饮食、排泄等活动中到处可以体现出智障儿童自理能力的水平,要抓住这些关键时机,加强指导和监督,使其形成习惯,让平时掌握的自理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总之,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是劳动技能教育的最基本形式,只要我们正确面对这些智障儿童,给他们更多关爱和鼓励,采取多渠道、多策略的培养方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与他们之间的交往,努力提高其自信心,相信一定能使他们在长大后适应社会好家庭生活,平等地融入到和谐社会当中。

第四篇: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课题

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课题

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对低年级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正是适应时代,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中产生,它的活动化、实践化趋势已日益成为我们研究的主导地位,我们将以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为基点,进一步探讨如何在活动与实践中、在怎样的活动与实践中培养与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职责,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交往,消除学生交际时的羞怯心理。使学生达到敢说,大大方方地说;有利于孩子们收获的不但是知识,是表达能力,更是具有了良好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课标指出“让低年级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和思维的发展,有助于他们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其效果直接对以后中、高年级的习作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口语则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或者思维的实践活动。”口语交际”指的就是人们运用语言相互交流思想感情、交流信息的听说读写活动。说和写是表达,听和读是理解,表达和理解互为依存,是一个言语交际过 程中的两个方面。”言语交际”是表达训练的出发点和归宿,并贯穿于训练的全过程。

语文教学中,语文的特殊矛盾性是思想内容交际的实际需要与运用并通过外部语言以实现交际的矛盾。那么,我们教语文、学语文,语文教学的特殊的本质也就可以明确了,这就是口语的交际性。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最本质的属性。语文教学要从言语交际的需要出发,为言语交际的需要服务,这正是语文的特殊矛盾决定的,也是语文教学学科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众所周知,只要生活在社会上,人们之间随时随地都离不开言语交际。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1.小学生最初的作文基础就是要从“说”开始,要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学科实际,达到“说”得正确、有序。这样,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2.口语交际的训练,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往,消除学生交际时的羞怯心理。使学生无论在社会的大环境中或者班级的小环境中,都能达到敢说,大大方方地说。

3.口语交际使学生在相互的说、练、演的过程中,感受到别人的关爱,同时也学会了去关爱被人。这样的交流,孩子们收获的不但是知识,是表达能力,更是具有了良好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

三、研究的内容

在《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的研究课题 《低年级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

1.从小学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看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标》中的1—2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阶段目标中有一点强调:“让学生有表达的自信,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如何根据小学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培养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说话的兴趣理属当然成为本课题研究的最基本内容。

2.阅读能力、思维水平的提高与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自古以来“读说”就是相辅相成的,阅读能力提高,知识面广,视野开阔,学生口语表达的内容也就越丰富!而理性水平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孩子口语表达的条理性与层次性。因此可以说这两者与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密切联系。

3.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活动化、实践化研究。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最重要落实到实践当中,本课题将设计多种活动方案,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当中,调查研究活动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将推出一组新方案即如何让学生与社会对话,实践在日常生活中,从而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有质的提高,有根本、显著的体现。

总结以上内容,第一项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基点;而第二项将会为课题研究提供操作依据,它是理性的分析;第三项则是 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我们也将会在这一项目的研究中获得最终的成果。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上网、上图书馆等方式查阅有关文献,学习相关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行动研究法

根据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情况,适当调整课题研究,以便做到切实有效。

3.调查问卷法

在课题实施阶段,采用问卷、测试等方法适时向学生了解课题实施效果,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研究的方法。

4.个案研究法

找出研究对象中存在的代表性人物进行个案研究,积累资料,总结经验。

5.经验总结法

定期对实验情况进行反思、探讨,及时归纳总结。

五、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我们课题组成员都一直从事小学低年级教学,对语文教学大纲,学科教材的特点、低年级学生心理等都有着深入的了解,有着较强的科研能力、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深厚的教育功底,对教育教学工作充满热情,具备较为专业的 理论素养和开展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能为课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题研究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研究经费给予保障。并且,聘请专家为研究实验把关、定向,请县教研室老师为课题研究指导顾问,有利于本次课题研究的开展。我们相信,我们一定会很好地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六、研究的具体措施

(一)课题组织与管理 1.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负责人戴玉英同志从事教育和教育管理工作多年,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研究经验,已有较好的科研成果。

参研人员由语文教师王凤玲、廖加树、邹海洋组成。他们是我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力量,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热爱学生。

2.研究人员分工:

戴玉英设计课题方案、制定研究措施、组织交流、整理研究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王凤玲负责负责理论学习主持,收集整理资料等工作;邹海洋负责论文撰写、收集、整理资料;廖加树负责撰写论文、研究报告;戴玉英、王凤玲负责论文撰写、问卷调查;廖加树、邹海洋教师负责论文撰写、活动记录、实验推广等工作。

课题组全体成员全部参与课题研究,在班级口语交际教学中实践、开展研讨,及时积累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完成相关论 文、案例等,撰写阶段性成果汇报。

3.得到学校支持,从教科研的角度制定相应的考核奖励措施,推动研究工作的开展。

4.课题组成员每月召开一次会议,交流体会,分析课题研究情况和问题,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和策略。

5.每学期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撰写研究总结,论文、案例、反思,在课题组内交流,并鼓励教师投稿。

(二)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障

1.加强课题研究分工,细化工作要求,明确职责,做到既分工又合作。我校对课题都具有浓厚的研究兴趣,能够科学地处理完成本职工作与进行本课题研究的关系,在乐于研究的前提下,有足够的时间和经费保证课题的完成。

2.学校能提供一定的课题研究经费。

3.课题组主要成员均为学校中教育教学的骨干。都受过系统的教育科研方法教育或训练,掌握系统的教育科研流程,能够利用现代、科学的教育科研手段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4.实验条件优良,学校校园网络发达,教师每人都拥有电脑,掌握现代教育信息化技术,能自我搜索网上各种教育教学信息资料。

5.我们针对本课题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在本校图书室、杂志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借鉴各位同仁的经验,并提 出自己的观点,找出本课题实施方案的理论依据。在对学生中,及时根据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参与性广的实践活动,如讲故事、演讲比赛、主题活动、调查问卷等,这些工作为后续研究的展开打下了基础。

第五篇:小班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教案

小班自理能力培养教案《宝宝和鞋》

——专题过程性资料 执教者:丁辉

一、活动意图

小班的幼儿由于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经常会出现鞋子掉了、鞋粘扣开了、穿反鞋等情况。出现这些情况时,幼儿如果不能及时整理好鞋子或求助于老师,就很有可能出现绊倒、摔倒等意外事故。因此,教育幼儿懂得在鞋子掉了、鞋粘扣开了、穿反鞋时可能发生危险,知道在鞋子不舒服时要求助于老师,并能离队整理,增强幼儿的安全防患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活动目标

1.懂得在活动中鞋子掉了、鞋粘扣开了、穿反鞋时,可能会有危险。

2.知道鞋子不舒服时要及时告诉老师,并知道离队整理。

三、活动准备

1.一双幼儿穿的鞋子。

2.多媒体教学资源:《宝宝和小鞋》的相关图片资料。

四、活动过程

1.教师说谜语《好朋友》,请幼儿猜谜语。

——谜面:两个好朋友,见面不分手,要来一块来,要走一块走。如果穿对了,它们头靠头,如果穿错了,它们把头扭。

——提问: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个谜语说的哪两个好朋友?(谜底:

鞋子)幼儿猜出谜语后,教师出示一双幼儿穿的鞋子,请幼儿一起学说谜语。

2.教师和幼儿做游戏,引导幼儿感受鞋子不舒服时会给自己带来的危险。

——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让幼儿感受掉鞋、穿反鞋、鞋粘扣松开时脚丫走路不舒服的感觉。

——玩法:教师以鞋宝宝的口吻说:“请你跟我这样做。”同时将自己的鞋分别以穿反鞋、鞋粘扣松开、掉鞋等样子穿鞋、走路。小朋友们接着说:“我就跟你这样做。”模仿老师的样子去做。站起来走走试试,穿这样的鞋子走路感觉会怎样?

——组织幼儿说一说:这样的鞋子穿起来舒服吗?穿着这样的鞋子走路有什么感觉?会发生什么危险?

——教师小结:当出现掉鞋、鞋粘扣开了和穿反鞋时,脚丫走起路来就会觉得不舒服,还有可能出现绊倒、摔倒等危险。

3.引导幼儿知道鞋子不舒服时要及时告诉老师,并学习离队整理。

——请幼儿说一说:鞋子没穿好,小脚丫感觉不舒服时你会怎么做呢?可以请谁帮帮你呢?如果我们在排队走的时候,你的鞋不舒服了,马上蹲下来整理,会不会有危险?应该怎么做?

——教师小结:在我们走了之前,要先检查自己的鞋粘扣是不是粘好了,两只鞋子有没有穿反。如果走路的时候感觉鞋子没穿好,小脚丫不舒服了,要赶紧停下来,离开队伍,再把鞋子穿好,还可以赶快告

诉老师,请老师来帮助你。

4.学说儿歌《宝宝和小鞋》。

——教师根据儿歌内容自编动作,一边表演一边朗诵儿歌。附:儿歌《宝宝和小鞋》

小红鞋,脚上穿。

粘扣松,掉路边。

回头找,反着穿。

小鞋急,大声喊。

“穿反啦,有危险。”

宝宝换好鞋,露出小笑脸。

——引导幼儿跟随教师边表演边学习朗诵儿歌。活动延伸

告诉家长不要给幼儿穿过大、过小或系带的鞋子,以免幼儿走路时因为鞋子不合脚发生危险。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的生活能力得到了锻炼,进一步学会了穿鞋子。在幽默的儿歌中知道了:穿反鞋有危险;换好鞋,露笑脸。知道在鞋子不舒服时要求助于老师,增强了幼儿的安全防患意识。

下载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总结

    怎样使刚入园的幼儿尽快学会自己照料自己,养成良好的自我服务习惯,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节奏呢?一年来,我们年段在工作中严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个体差异,采用多样方法,对幼儿......

    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研究课题方案[5篇材料]

    课题研究方案 《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确定 为了改变学生的阅读现状,提高学生的感知水平,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形成课内外阅读结合......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逐渐成为特殊教育领域关注的问题,促进学生社会化逐渐成为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心得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心得 宝塔区第二幼儿园课题组 张延红 我研究的是市级备案课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方法研究》,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

    浅谈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张掖市幼儿园 成俊花 3岁的乐乐刚上幼儿园时,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可是每当吃饭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都在低着头吃饭,而她却坐在那儿“看饭”,一直等着老......

    浅谈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谢乐芳 现在家庭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总是百般呵护,例如:当孩子想帮助大人洗洗手帕时,成人会说“不用了,你会弄湿衣服的”成人的这......

    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泸州市人民南路幼儿园 刘莉 刚接手中班的第一个星期,虽然我们三个老师都在班上,可还是让我们显得手忙脚乱、力不从心。什么原因,原来我们班都是3岁......

    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小班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并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始站,我们非常注重幼儿生活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