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时间:2019-05-14 14:02: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第一篇:《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促进数学学困生转化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从本校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情来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校许多学生家长进城打工,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学生”,家庭教育、辅导成为空白,加上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动手、动脑的机会,出现了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从而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他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本课题以五年级几名学困生为实验样本,运用观察、调查、统计、实践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析具体原因,因材施教,恢复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潜力,有力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进行有益的探讨。

2、从本校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来看

从五年级期末的考试成绩中看出,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数学素质有所下降。出现了较多的低分,一些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学习数学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它需要不断的积累、沉淀。出现低分不是“一日之寒”,是对数学学习逐渐放弃的过程。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其原因,在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防止和努力控制学困生的产生,有力地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发展意义和历史意义。

3、从数学观的角度来看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主要课程,其重要性已被绝大多数学生所认识,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对数学学习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还很不正确和到位,他仅仅认识到数学基础对于记数、算帐有用,不了解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一定的关系;看到了数学工具性浅显的一面,而数学工具性更深层次的一面,以及数学的人文性。学生的认识还十分肤浅。一个人的数学观支配着他从事数学活动的方式,极大地影响着他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和动力,决定着他用数学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了解学生的数学观,并积极地引导他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从而指导学生效地进行学习,获得学习数学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真正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是数学教师应该做好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一项工作。

4、从新课标来看

新课标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素养”,以一切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良好基础,符合课标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学困,指学习上有障碍,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的人或集体。数学学习学困生,指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计算较慢正确率低,记忆力较弱,成绩较差的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学困生中较为严重的是连续得低分的学生。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即是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在一定形式的辅导下,学习上有了好的改变。

三、课题研究目标

1.在学困生成困基础上,搞清学困生的类型及特点。

2.根据学困生成因,寻求转化方法策略。

3.争取转化成功,使其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学困生转化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特别需要老师有信心、恒心和爱心。积极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2.因材施教的应用;

为了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益,考虑到学困生客观上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这里包括从近期学习目标、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并及时反馈信息,了解他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查清主要症结,对症下药,避免再次分化。对于学习主动、积极进步的表现应有不失时机的加以鼓励,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困生转化。

3.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宝贵的心理因素,在这种情绪下,大脑异常活跃、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更应该加强学法指导。当他在学习中遭受挫折和失败时,需要老师耐心的心理疏导和方法点拔,“开小灶”进行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当他在学习上或行为中出现“闪光点”时,哪怕是课堂上专心听讲,我们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可以让他体会到信赖、满意、亲切的情感,从而树立他的学习信心,以满腔热情投身到学习中来,增强向优生转化的勇气。4.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动手动脑相结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变紧张压抑的被动接受为轻松愉快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

5.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的研究;

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学生的前期思想起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气氛和健康的社会文化可以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学生从小远离不良风气的侵袭。

五、研究方法及对象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多学科角度开展对学习困难学生教育转化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

(2)调查研究法。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更有效。(3)行动研究法。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转化学困生方法,以形成一套转化学困的理论框架。

(4)个案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学困生的跟踪分析,摸清他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效果,为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2.研究对象:

将在五年级全体学生中进行,尤其是五年级18名学困生。

六、研究的过程

1、建立档案、着手实验。

确定实验班级,建立学困生档案,有计划的进行学困生转化工作,着手实验。

2、建立家长与教师威信交流平台。

与学生和家长共同商定学生的成长目标,引导家长与教师共同关注学生的每一步成长,约定出前进中每一步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并由老师监督实施,及时调整前进步伐。

3、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做学困生的知心朋友。

1)动之以情,消除戒备心理。

教师要对学困生爱得真,爱得深,将严格要求渗透在爱之中。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2)尊重信任,唤起自尊心。

教师要尊重、信任学困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自卑心理,唤起自尊心,培植自尊心。

3)晓之以理,增强学困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教师应晓之以理,提高学困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学困生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对他们说理要透彻,一定要结合榜样教育和具体事例,利用集体舆论,辅之以分明的奖罚。

4、课堂教学注重于生活实际相结合,降低纯知识教学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从学困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大力收集与数学有关的现实背景,让他们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应凭借一定的手段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与之相宜的情境,锻炼学困生的意志。

5、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发展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加强自身行为修养,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举例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优生自愿与学困生结成“三帮一”对子,课堂上可引导督促学困生读书的习惯、好的识字方法,欢迎学困生的共同参与讨论活动,利用活动课或课下时间进行作业辅导等。要充分调动班级内的这些热情可爱的“可利用资源”来一起达成转化学困生的行动,为他们树立更好的学习信心,觉得自己受到班级内老师与学生的共同重视,班级成员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使他们自身的思想觉悟也能得到提高,从而坚定迎头赶上的决心。

6、持之以恒,反复教育,巩固学困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困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可能出现多次反复,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7、建立奖励机制,大张旗鼓地表扬进步学生,理直气壮地表彰帮扶学困生的同学。

根据每学期期中期末的检测表现,对这些优生、学困生的成绩进行评估,然后与上学期表现进行比较,提高了级别的按比例分出一二三等奖,没有进步的作出鼓励与希望性评价,有进步的学生,期末要进行表彰,颁发“进步奖”,以示鼓励。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步骤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前进。研究起止时间:2016年3月—2016年7月 第一阶段:准备与试点阶段:(2016年3月)A、确定课题。

B、成立课题组,成员就是我镇五年级数学教师。

C、思考课题研究方向,学习有关理论,筛选教学改进经验,做好准备。

D、制定研究方案,布置研究工作,明确分工,下达研究计划。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6年4月——2016年5月)A、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个人情况分析,家庭情况分析。对其学习数学动机和兴趣了解,行为、智力及周围其他因素了解分析。分析造成其学困的主要原因。

B、探索并阶段性总结转化学困生策略。

C、对自我教学上进行反思,对教材难点进行深入分析,课堂上加以改进,使学困生乐学、爱学。

D、积累、收集、分析和整理研究数据、案例。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6年6月——2016年7月)A、系统分析、整理实验资料、研究数据,总结经验。B、成果交流与推广。

(二)研究措施

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题研究: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长:周全

副组长:张艳华

成员:赵百静 小李慧 崔航 徐俊平张永生 马才 杜福成 祖美林 刘焕祥

2、加强管理 指导研究

课题组成员实行层层负责制,各成员积极地在年级组中开展研究活动。组长参与指导课题研究,随时了解研究进展及困惑。

3、加强交流 突出时实效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通过网络研讨教研活动内容,交流实验情况。(2)建立网络资源库,实现网络资源共享。(3)开展教师听评课活动,加强交流。

八、预期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论文、案例、优秀教学设计 学生作业展等

撰稿人:张艳华 2016年3月5日

“促进数学学困生转化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高年级课题组 2016年3月

第二篇: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农村初中后进生转化策略的研究

课 题 方 案

河包镇初级中学学校

农村初中后进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目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倍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应尽的职责,实现整体优化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素质教育的特点之——“教育整体化”也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但是由于先天或后天等多方面的原因,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性,在大多数学校、大多数班级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学困生”。“学困生”问题,不仅是当今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更是广大教师、学校、家长颇感棘手的问题。我校是一所地处相对偏僻的林业企业小学。由于受思想认识、经济条件和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学困生”问题尤为突出。虽说我校在“学困生”问题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不可否认,一部分学困生成绩的提高是以加班加点为代价,这使教育走入高投入低产出的怪圈;也有部分学困生对教师的教学不以为然,我行我素,甚至走向对立。从而出现教师的“教切”与“学困”的矛盾,使教学陷入困境。那么,如何转困、脱困,改变单靠“时间”上下功夫的局面,去探索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学困生教学规律,已成为广大教师迫需解决的问题。鉴于上述背景,我们决定开展《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课题研究。

2、课题界定:

(1)、本课题涉及的“学困生”是指由于各自不同原因表现为学习上难以达到教学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实际教学目标有一定差距的学生。而这类学生在学业上的困难是可逆的,在一定的补救教育条件下可得到转化,他们属于“学业不良者”的一部分。

(2)、本课题的研究一是要帮助“学困生”诱发学习需要,培养学习动机,重新唤起和稳定其学习兴趣,从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二是要让教师掌握帮助“学困生”脱困的教学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做好“学困生”脱困工作。

二、实验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学困生坚定“你行,我也能行”的信心,走出笼罩在学困生头上自卑的阴影,促使他们尽快转化,尽快脱困,取得新的进步。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教师在对待学困生问题上的观念,以“六个心”来转化学困生:

一、了解学生,赋予爱心;

二、创造机会,给予信心;

三、奉献真诚,主动关心;

四、平等相等,成为知心;

五、改变厌学,形成热心;

六、正面教育,投入耐心。

三、实验内容:

1、本课题以我校所有教师为研究对象,以数学、语文、英语三大学科为主,兼顾其它学科,共同参与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应该拥有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研究。

2、调查总结受欢迎教师的典型教育教学行为的特点及基本表现形式,探索推广的措施。

3、探讨满足学困生特殊需要的策略。

(1)认知领域、(2)情感领域、(3)动作技能领域

4、加强教学反思,调整教育观念和行为的研究

(1)学困生学习档案的建立:个人情况、家庭情况、表现情况。

(2)学困生的学习评价与学校对教师的考核问题

(3)对学困生教育帮助行为与效果的反思。

(4)制定奖励学困生制度

四、实验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遵循以下原则:

1、情感化原则 情感是人的个性特征的突出标志之一,它是人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教师要调节自身的心理结构。对学生充满理智的爱,用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同时重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情感活动,共同营造一个互相合作,互相尊重的教学氛围。

2、兴趣层进原则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对学科内容的兴趣是互相促进,递进上升的。为此教师必需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困生渗与教学活动,以培养其在活动中的兴趣,并得以积累,进一步形成对所教学科的兴趣,感受到学科的魅力。

3、激励性原则 学困生的“优”和“劣”是相对的,并且他们都处在运动和发展之中,从本质上都是要求进步和积极向上的。因此要激励学生,气可鼓而不可泄。充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扬其所畏,克服不足,同时要抓住他们素质结构中的品德、意志因素,促进其它因素的发展。已致形成一个“思想鼓励、舆论导向、提供机会、积极评价、励成功”的激励机制。

4、循序递进原则 学困生思维容量小、节奏慢、教学上切不可跨大步或拔苗助长,否则道得其反。为此在教学目标设置上要遵循渐进由旧到新、由低到高。同时要注重学困生学习量的递进、学习难度递进,参与学习次数的递进,并控制其递进的幅度,使他们在循序渐进之中逐步提高。

5、教学及时反馈原则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及时反馈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纠正错误,调整学习进度及使用合理的学习策略。但对学困生来说尤显重要,这是因为学困生学习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机不强烈,认识结构不合理。若他们学习情况,成果得不互及时的反馈,就会使他们丧失意志。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及时反馈,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以产生激励效应,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实验对象: 本校各班的学困生。

六、实验步骤

1、提出课题,申报课题阶段,时间为2013、9—2013、10;

2、进行研究,具体实施阶段,时间为2013、11—2014.7;

3、及时总路线,鉴定阶段,时间为2014、9;

起始阶段:学习理论,开展调查研究,对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对策,确定研究课题,撰写课题方案。实验与研究阶段:

1、全面实施课题方案,同时做好开题论证工作。

2、运用理论为先导的策略,指导课题深入研究,保证课题的发展。

3、要运用各种机会(如实践课、公开课、研讨课的机会,与学生座谈的机会;家长会、家访的机会)发现课题研究中的成果和问题。做到好的成果及时推广,有问题的及时补救。

4、深入调查,采用对个案分析等到方法,及时总结经验,撰写论文、调查报告等,积累成果。

5、在加强平时常态研究的基础上,整理学困生脱困的个案和范例集。

总结鉴定阶段:对成果做好整理工作,写好实验报告。

七、实验领导小组

长:李明容 副组长:赵俊利

员:李明容

赵俊利

邓天英

李小勇

第三篇: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方案

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全面地、主动活泼的发展。但在我们常见的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中,同样的教师授课,同样的教学内容、要求与方法,而年龄大致相同的学生却呈现不同的效果。以学习效果或学习成绩划分,往往出现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种情况。但素质教育却要求对这些学困生有效的转化,提高教育整体质量。

2、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能力的不断提高,在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特点、成因、转化策略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1、本课题拟重点研究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转化学困生。建构不影响优生学习的前提下,加强学困生的转化,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

2、本课题预定研究我校1--6年级数学学科的学困生,找出原因,实施转化对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题主要概念的含义及分解

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在常态学习过程中,难以或无法完成学业任务要求的学生。它是个相对的概念,伴随学生群体存在,往往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也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

学困生成因:是指造成学生学习困难、成绩落后的所有因素,有非学校教育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有办学思想,教育者自身的缺陷,学校内部各种教育力量没有形成合力等;学生自身因素有兴趣、动机、习惯等。这些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构成导致学困生的总体因素。

转化策略:针对成因,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策略实行转化学困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途径等。

四、课题研究的价值与实践意义

1、针对学困生的认知特点,转化已存在的学困生,减少新的学困生的出现,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低分率,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

2、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真正体现平等教育和均衡教育。

3、把握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寻求有效地教学对策,丰富当前教学论,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有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五、学困生的分类

(1)生理缺陷型与心理障碍型(2)单一型与综合型(3)暂时型与持续型(4)兴奋型与安静型(5)过失型、攻击型和压抑型(6)基础薄弱型(7)能力低下型(8)动力缺失型(9)纪律松散型(10)品德缺陷型(11)意志薄弱型(12)自我概念消极型

国内外对学困生的成因、类型及转化策略研究与实践还有很多,要根据实际情况分类型系统地实施研究。

六、研究目标

本课题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教育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学困生”的转化模式。

1、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设计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2、兴趣教学、分层教学、心理辅导、课后辅导,及时及早转化学困生。

3、及时总结,灵活调整,形成有效转化的多元模式。

七、研究的内容

1、学困生的成因及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困的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个体内部因素。

2、调查分析学困生的不良行为、学习习惯,研究转化措施。

3、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指导策略。

4、学校、社会和家长形成合力,研究三者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动态关系。

八、研究对象

焦口小学1--6年级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九、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收集、检索国内国际相关理论成果,提供必要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基础。积极参与兴安盟学困生研究课题的博客论坛,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并把理论学习贯穿始终。

2、调查法:有问卷调查和跟踪调查,分析学生学困现象,确保研究对策,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3、行动研究法:全体参与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水平,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成绩。

4、个案研究:对具有典型特点的学生,进行调查、跟踪、从个性到共性揭示一般规律。

十、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14年11月)

1、组建前学困生学困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领导小组,开展研究和发挥辐射作用,保证研究工作有效开展。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

长:张霞

员:康成、杨正弟、李红。

2、研究制定学困生学困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方案。

3、课题组讨论、修改研究方案。

6、形成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3月)

1、制定研究计划、实施方案;

2、研究论文、工作总结、心得体会等文章;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6月)

1、检测研究成效,整理过程性材料,作出定性定量分析,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召开课题研究成果现场会。

3、进行成果推广,建立学困生研究的长效机制。

十一、有关要求

学困生是相对概念,实验教师不得对学困生有任何歧视的观点,也不允许将“学困生”名单公开。

第四篇:《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与方法》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与方法》

课题研究方案

泰华学校1—6年级数学教研组

一、课题的提出:

1、从本校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情来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学生”,家庭教育、辅导成为空白,加上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动手、动脑的机会,出现了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从而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他们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本课题以四至六年级各班数学学困生为实验样本,运用观察、调查、统计、实践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析具体原因,因材施教,恢复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潜力,有力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为在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学困学生数学学习效率进行有益的探讨。

2、从本校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来看

从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参加期末考试成绩中看出,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数学素质有所下降。出现了较多的低分,一些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学习数学是一项长期的工 程,它需要不断的积累、沉淀。出现低分不是“一日之寒”,是对数学学习逐渐放弃的过程。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其原因,在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防止和努力控制学困生的产生,有力地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如在中、高年级数学学习学困生转化取得突破并得以推广,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发展意义。

3、从数学观的角度来看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主要课程,其重要性已被绝大多数学生所认识,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对数学学习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还很不正确和到位,他仅仅认识到数学基础对于记数、算帐有用,不了解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一定的关系;看到了数学工具性浅显的一面,而数学工具性更深层次的一面,以及数学的人文性,学生的认识十分肤浅。一个人的数学观支配着他从事数学活动的方式,极大地影响着他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和动力,决定着他用数学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了解学生的数学观,并积极地引导他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从而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获得学习数学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真正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是数学教师应该做好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一项工作。

4、从新课标来看 新课标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素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课题从中、高年级数学学困生入手,以一切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良好基础,符合课标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标:

1、课题研究目标

(1)在数学学困生成困基础上,搞清学困生的类型及特点。

(2)根据数学学困生成因,寻求转化方法策略。(3)争取转化成功,使其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课题界定:

学困,指学习上有障碍,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的人或集体。

数学学习学困生,指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计算较慢正确率低,记忆力较弱,成绩较差的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学困生中较为严重的是连续得低分的学生。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即是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在一定形式的辅导下,学习上有了好的改变。

四、课题研究内容:

1、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学困生转化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特别需要老师有信心、恒心和爱心。积极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2、因材施教的应用;

为了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益,考虑到学困生客观上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这里包括从近期学习目标、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并及时反馈信息,了解他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查清主要症结,对症下药,避免再次分化。对于学习主动、积极进步的表现应有不失时机的加以鼓励,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困生转化。

3、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宝贵的心理因素,在这种情绪下,大脑异常活跃、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更应该加强学法指导。当他在学习中遭受挫折和失败时,需要老师耐心的心理疏导和方法点拔,“开小灶”进行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当他在学习上或行为中出现“闪光点”时,哪怕是课堂上专心听讲,我们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可以让他体会到信赖、满意、亲切的情感,从而树立他的学习信心,以满腔热情投身到学习中来,增强向优生转化的勇气。

4、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动手动脑相结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变紧张压抑的被动接受为轻松愉快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

5、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的研究;

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学生的前期思想起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气氛和健康的社会文化可以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学生从小远离不良风气的侵袭。

五、研究方法及对象: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多学科角度开展对学习困难学生教育转化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

(2)调查研究法。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更有效。

(3)行动研究法。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转化学困生方法,以形成一套转化学困的理论框架。(4)个案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学困生的跟踪分析,摸清他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效果,为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2、研究对象: 本校一至六年级学生。

六、研究步骤:

研究起止时间:2013年2月—2014年12月

1、准备与试点阶段:(2013年2月——2012年3月)A、确定课题。

B、学习有关理论,筛选教学改进经验,做好理论准备。C、制定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2年4月——2014年10月)A、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个人情况分析,家庭情况分析。对其学习数学动机和兴趣了解,行为、智力及周围其他因素了解分析。分析造成其学困的主要原因。

B、探索并阶段性总结转化学困生策略。

C、对自我教学上进行反思,对教材难点进行深入分析,课堂上加以改进,使学困生乐学、爱学。

D、积累、收集、分析和整理研究数据、案例。

3、总结阶段(2014年11月——2014年12月)A、系统分析、整理实验资料、研究数据,总结经验 B、成果交流与推广。

七、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1、问卷调查表及分析

2、观察记录以及跟踪记录表

3、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论文)

4、课堂转化学困生的案例(或课堂研讨课)

5、结题报告和有关论文

6、学生实绩展览等

2013年3月

第五篇:转化学困生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转化学困生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姓名:邵兴勇注册号:3-129号

一、本课题的研究领域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农村小学教育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素质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各不相同的人。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层面上出不了成绩,也不叫素质教育。因此,教学中重视学困生更为重要,探究学困生转化策略也就成了教师教学中的一个紧迫任务,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探索、积累、总结学困生转化的经验,形成一整套系统的方法,这也是实现农村教育均衡发展,尤其是实现学生的均衡发展的首要工作。根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学困生,也是留守儿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农村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没有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问津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加上监护人本身对孩子亲情缺失状况的同情,在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方向上越走越远。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极为普遍,随之许多留守儿童又加入了学困生之列。我们更应该充分调动学困生和留守儿童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揭示学习规律,教给学习方法,发展思维能力。如果教师忽视了学困生和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就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发展和全面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转化学困生,善待留守儿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是前提,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与培养优等生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和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帮助,不让一个学困生和留守儿童掉队就更有其现实意义。因此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课题的界定

课题中的学困生:是指我校目前存在的部分学业不良以及存在学习障碍的学生;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二)课题中的对策:是指根据转化学困生教育工作中的学校、教师、家长的不同角色来考虑的组织、操作、课堂教学模式等一系列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比较系统的行为和方式方法。

(三)转化学困生的对策研究:是学校组织教师,按素质教育的要求,研究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和措施,有效地转变家长、教师的育人观,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课堂教学适应学困生的发展。在转化工作中总结经验,形成系统性的方法指导全校教师的学困生转化工作。

二、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全校一至六年级学困生

三、研究的目标与方向

本课题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转化学困生模式,从而促进我校的素质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困生的成因及学困生的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自身、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因素。班主任要给学困生建立跟踪档案(特别要重视留守儿童),分解给各位任课老师进行助学管理,提倡师生共同写教育随笔,记载教育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任课老师每月写一篇个案,记录学困生和留守儿童成长历程,以积累研究资料。

2、学校教育方式如何适应学困生和留守儿童,如何培养学困生自信心,研究学校教育中的学困生转化策略。

3、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转化措施。

4、学校、社会和家长如何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学困生转化和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等工作。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实验过程中将采取以下方法进行研究。

(一)、文献研究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关注国内外学困生研究的发展动态,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在转化学困生转化工作中。在对待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组织教师学习优秀的教育经验,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

(二)、实验法:通过研究课堂教学,探讨适合我校学困生学习方法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能保持学困生学习注意力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学案”,追求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三)、观察法:其核心是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通过观察来积累原始资料,并加以理性分析与研究。建立学困生跟踪记录档案,并作好记载,写出学困生助学和留守儿童教育个案。

(四)、经验总结法:即依照教育实际提供的事实,研究教育现象和经验,使从中得到的认识、体会,上升为教育理论和理性的教育观念。每一阶段都写出实验计划和实验报告,记录每一阶段的实验成果。借鉴现代教育理论,广泛吸收各校先进经验,采取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提升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完善实践。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的不断加深的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本环节。促进小学学困生有效发展的研究是一个需要教师参与、学习、实践、反思的研究过程。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同时将运用调查问卷、量化分析等辅助方法。

五、研究进程与时间安排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2009年9月至2010年7月,其进程如下:

(一)、准备阶段:(2009年9月至2009年10月)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系统学习;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通过调查问卷,对“学困生”和留守儿童的内涵及特征作出界定,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制定出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具体措施。

(1)、学习培训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0月)

(2)、确定实验班级,摸底了解阶段(2009年10月)

①选择实验班;

②组织听课、评价、比较分析,提出实施办法。

(二)、实施阶段:(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实施研究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调整方案,召开两次教师及学困生和留守儿童的座谈会,对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具体措施进行科学、客观的验证。⑴、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⑵、探索、实验寻找研究的侧重点和着眼点;

⑶、在研究中调整、修改方案;

⑷、写出实验初步成果(报告或论文)。

⑸、完成阶段性总结;

⑹、撰写可行性报告或论文。

⑺、研究整理出一套适应农村学校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模式和方法,并推广运用。

(三)、结题阶段:(2010年6月至2010年7月)检测研究成效,作

出定性、定量分析,撰写课题结题申请、报告,邀请教研室实地结题,召开课题研究成果现场会,整理课题研究资料。

六、课题研究机构及分工

(一)、领导小组

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

(二)、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

以上领导成员、课题组成员按照学校分工,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撰写阶段性总结和研究成果材料。

七、课题研究保障措施

学校拿出专项资金,为课题研究提供设施、资料经费投入,设立课题研究专项奖励并纳入教师考核(附加分)。

xx镇中心学校

二00九年7月

下载《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研究》课题研究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方案(推荐5篇)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方法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农村小学教育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素质教育的对......

    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

    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 数学是一门集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于一身的基础学科,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具备,不......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实践与研究方案(精选五篇)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实践与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学困生就是学习困难生,即那些在智力、体力、生理、心理等方面,无任何先天缺陷,由于教育、环境等后天因素......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个案.

    小学数学学困生个案研究卫子镇小学 商有福 “学困生”,顾名思义,是指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她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所学知识领悟力差,反应慢,经常不完成作业,学习跟不上正常的教......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计划

    学困生转化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全体学生全部动起来,就必须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教师除了因材施教外,因为小学学生小,接受能力......

    小学学困生转化计划(数学)

    白山小学三、五数学学困生辅导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班主任除了倾注爱心,发现闪光点,因材施教......

    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牛岭小学康巧红 “只有教不好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一种教育理想与追求,而在教学过程中,令老师们头疼的还是那些学困生。在小学数学教学过......

    学困生转化与研究方案课题方案

    学困生转化与研究方案课题方案 发布时间:2010-11-21 22:52:09 北京市第七十一中学2010-2012年 学困生转化与研究方案 依据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