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实践与研究方案(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12:52: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实践与研究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实践与研究方案》。

第一篇: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实践与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实践与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学困生就是学习困难生,即那些在智力、体力、生理、心理等方面,无任何先天缺陷,由于教育、环境等后天因素的影响,导致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行为习惯较差、学习成绩较低的部分在校学生。

(一)研究背景

1、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小数学的学科特点促使小学数学学困生的产生。

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知识系统性强:逻辑性严密,有的儿童由于某些基础知识没有掌握或学得不扎实,就会造成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也有的儿童由于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不当,严重阻碍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小学数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奠基石,转变学困生,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②、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有家长对孩子从小娇生惯养,过分溺爱;有的家长文化水平不高,随便打骂孩子;有的家长则对孩子放任自流,对孩子的学习从不过问;有的家庭父母离异,导致孩子心里障碍,家长管理方法不当等。

③、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教师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处理问题不公正;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得不到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从低年级学习基础不扎实等。

④、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有的学生上网吧,学习精力不足;有的与社会上不良少年交往,对学习失去兴趣等。

以上四个成因中,我们确切的讲,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是学困生产生的最为重要的原因。

2、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教育现状引人深思。

我校对近去年的学生数学质量调查中发现:一年级的不及格率为2.4%,二年级的不及格率为4.5%,三年级的不及格率为5.2%,四年级的不及格率为5.4%,五年级的不及格率为7.6%,六年级的不及格率为8.1%。从上述的数据中不难发现,学困生从低段到高段在不断的增加,折射出教师在对于学困生分析与转化方面的手脚无措,教师虽明白对学困生的教育的重要性,但其转化率极低。如不能改变这种现状,则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方针将成为空谈。

(二)研究意义:

1、呵护学困生心灵。教师引导学困生基于自己的优势,主动生成短缺的短缺知识点,从而最大限度地整合数学知识点。这样,学困生能愉快地学习数学,并由学困生转化为合格生甚至优秀生。

2、有利于新课改。新课改的主要目标就是要促进全体学生全面素质获得平衡发展。学困生优势培育强调促进全体学困生全面素质获得平衡发展,如果我们的设想与结果一致,则可以为小学新课程改革实践提供一定的经验,将对于整个小学新课程改革甚至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型课程改革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3、有利于公平教育实践。基础教育界歧视学困生的现象还有存在,忽视学困生教育的教育者也不乏其人,这种学校教育不公平现象必须杜绝。这样,学困生就不会掉队,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教育自然公平。

4、有助于社会发展。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学困生的转化,不仅可以促进学困生能转化为合格生,还可以促进学困生多向异化,为社会输送次各个方面的人才材。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关于“学困生”,国内外有很多相关研究。

国外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赞科夫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差等生;布德威克、韦纳等人研究“学困生”的失败归因特征;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布鲁姆信为“学困生”学业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及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造成的等等。

在国内,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开始重视对“学困生”的研究。戴湘华,吴祥帧,王铁军,徐仁德等人对差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经验型或分析型研究。钟启泉从国外差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依据,从原因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教学论和性格学分析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合地考察差生问题,揭示现代差生概念的内涵,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略。

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及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上来,同时也在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指导帮助学习困难儿童成功地迈入社会。为此,我国教育工作者从家庭教育、教育教学、学科教育、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做了大量的干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前人的这些研究,为我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成员,使人得到全面发展。教学活动就是充分调动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就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条件、不同认识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2、教育家理论:北尾沦彦的研究表明,形成“学困生”的原因可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一次性直接因素有:学习活动的失败,基础学力的欠缺,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及内容的欠缺等。二次间接相关因素有:性格和智能结构的缺陷,如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丧失。三次间接因素有:对学校、班级的不适应,对教师的消极态度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困生”可分为三类。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的学生;第三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困生”。

3、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传递智能,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它含有四个因素:学生的背景知识;学生的情感;新知识本身蕴涵的潜在意义;新知识的组织与呈现形式。

4、心理学理论: “掌握学习”教育理论已被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接受,布鲁姆认为“如果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的机会等方面就会变的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必须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学习的机会。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困生有效发展的前提

2、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动机是促进学困生有效发展的起点

3、实施成功教育是促进学困生有效发展的关键

4、建立科学有效的发展性多元评价机制是促进学困生有效发展的手段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方式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取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的研究方式。

五、研究措施

1、指定计划,定期参加活动

认真定好课题组计划,每月参加一次课题组活动,在活动中做到不迟到,不请假,认真记录,积极发言,学习后写好心得笔记。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认识

课题组成员需不断加强学习,多看杂志和著作,如:

《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数学教师》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教师博览》

积累生活化教学的材料。

积极派课题成员外出学习、进修,引进先进的研究方法、研究理念等。

六、预期目标

1、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七、完成课题的条件和可行性分析

1、本课题关注学生的需要、学困生转化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趋势,符合国家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当前改革的实际需要。

2、本课题查阅了大量有关的研究成果资料,所以理论依据较为充分,方案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国内外关于此类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颇有价值的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我校通过继续教育和多渠道的培训,加之教师自身的努力,具有一支观念新、素质高、上进心强的教师科研队伍。他们具有扎实的现代教育技术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本课题组成员都具有丰富的教科研经验,教学论文、课题、案例多次在江山市、衢州市,甚至省级获奖。

4、校长室和教科室的重视,为实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我校建有先进的教学设施,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资源保证。

八、研究步骤和成员分工

(一)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08.9——2008.10 制订研究计划,成立课题小组,完成课题方案的论证。

2、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08.11——2009.9

实施课题研究,不断总结,修改方案,总结可操作的教学程序。

3、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09.9——2009.10

根据实验目标,对实验结果进行调查、测试、分析、撰写论文、结题报告。

(二)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组长吴小妹:全面负责课题的规划与实施工作。

课题成员毛华军、姜昌武、黎娟红、姜江容:负责对课题所需素材的收集及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实践工作。

九、研究成果形式

撰写论文,对学困生转化方面进行评议,总结经验,根据研究的教育目标,对学困生转化效果进行测定评价,写好课题的研究报告。

第二篇:《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与方法》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与方法》

课题研究方案

泰华学校1—6年级数学教研组

一、课题的提出:

1、从本校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情来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学生”,家庭教育、辅导成为空白,加上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动手、动脑的机会,出现了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从而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他们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本课题以四至六年级各班数学学困生为实验样本,运用观察、调查、统计、实践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析具体原因,因材施教,恢复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潜力,有力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为在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学困学生数学学习效率进行有益的探讨。

2、从本校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来看

从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参加期末考试成绩中看出,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数学素质有所下降。出现了较多的低分,一些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学习数学是一项长期的工 程,它需要不断的积累、沉淀。出现低分不是“一日之寒”,是对数学学习逐渐放弃的过程。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其原因,在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防止和努力控制学困生的产生,有力地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如在中、高年级数学学习学困生转化取得突破并得以推广,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发展意义。

3、从数学观的角度来看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主要课程,其重要性已被绝大多数学生所认识,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对数学学习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还很不正确和到位,他仅仅认识到数学基础对于记数、算帐有用,不了解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一定的关系;看到了数学工具性浅显的一面,而数学工具性更深层次的一面,以及数学的人文性,学生的认识十分肤浅。一个人的数学观支配着他从事数学活动的方式,极大地影响着他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和动力,决定着他用数学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了解学生的数学观,并积极地引导他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从而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获得学习数学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真正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是数学教师应该做好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一项工作。

4、从新课标来看 新课标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素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课题从中、高年级数学学困生入手,以一切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良好基础,符合课标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标:

1、课题研究目标

(1)在数学学困生成困基础上,搞清学困生的类型及特点。

(2)根据数学学困生成因,寻求转化方法策略。(3)争取转化成功,使其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课题界定:

学困,指学习上有障碍,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的人或集体。

数学学习学困生,指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计算较慢正确率低,记忆力较弱,成绩较差的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学困生中较为严重的是连续得低分的学生。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即是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在一定形式的辅导下,学习上有了好的改变。

四、课题研究内容:

1、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学困生转化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特别需要老师有信心、恒心和爱心。积极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2、因材施教的应用;

为了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益,考虑到学困生客观上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这里包括从近期学习目标、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并及时反馈信息,了解他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查清主要症结,对症下药,避免再次分化。对于学习主动、积极进步的表现应有不失时机的加以鼓励,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困生转化。

3、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宝贵的心理因素,在这种情绪下,大脑异常活跃、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更应该加强学法指导。当他在学习中遭受挫折和失败时,需要老师耐心的心理疏导和方法点拔,“开小灶”进行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当他在学习上或行为中出现“闪光点”时,哪怕是课堂上专心听讲,我们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可以让他体会到信赖、满意、亲切的情感,从而树立他的学习信心,以满腔热情投身到学习中来,增强向优生转化的勇气。

4、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动手动脑相结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变紧张压抑的被动接受为轻松愉快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

5、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的研究;

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学生的前期思想起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气氛和健康的社会文化可以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学生从小远离不良风气的侵袭。

五、研究方法及对象: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多学科角度开展对学习困难学生教育转化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

(2)调查研究法。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更有效。

(3)行动研究法。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转化学困生方法,以形成一套转化学困的理论框架。(4)个案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学困生的跟踪分析,摸清他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效果,为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2、研究对象: 本校一至六年级学生。

六、研究步骤:

研究起止时间:2013年2月—2014年12月

1、准备与试点阶段:(2013年2月——2012年3月)A、确定课题。

B、学习有关理论,筛选教学改进经验,做好理论准备。C、制定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2年4月——2014年10月)A、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个人情况分析,家庭情况分析。对其学习数学动机和兴趣了解,行为、智力及周围其他因素了解分析。分析造成其学困的主要原因。

B、探索并阶段性总结转化学困生策略。

C、对自我教学上进行反思,对教材难点进行深入分析,课堂上加以改进,使学困生乐学、爱学。

D、积累、收集、分析和整理研究数据、案例。

3、总结阶段(2014年11月——2014年12月)A、系统分析、整理实验资料、研究数据,总结经验 B、成果交流与推广。

七、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1、问卷调查表及分析

2、观察记录以及跟踪记录表

3、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论文)

4、课堂转化学困生的案例(或课堂研讨课)

5、结题报告和有关论文

6、学生实绩展览等

2013年3月

第三篇:《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促进数学学困生转化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从本校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情来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校许多学生家长进城打工,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学生”,家庭教育、辅导成为空白,加上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动手、动脑的机会,出现了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从而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他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本课题以五年级几名学困生为实验样本,运用观察、调查、统计、实践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析具体原因,因材施教,恢复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潜力,有力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进行有益的探讨。

2、从本校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来看

从五年级期末的考试成绩中看出,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数学素质有所下降。出现了较多的低分,一些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学习数学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它需要不断的积累、沉淀。出现低分不是“一日之寒”,是对数学学习逐渐放弃的过程。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其原因,在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防止和努力控制学困生的产生,有力地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发展意义和历史意义。

3、从数学观的角度来看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主要课程,其重要性已被绝大多数学生所认识,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对数学学习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还很不正确和到位,他仅仅认识到数学基础对于记数、算帐有用,不了解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一定的关系;看到了数学工具性浅显的一面,而数学工具性更深层次的一面,以及数学的人文性。学生的认识还十分肤浅。一个人的数学观支配着他从事数学活动的方式,极大地影响着他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和动力,决定着他用数学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了解学生的数学观,并积极地引导他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从而指导学生效地进行学习,获得学习数学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真正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是数学教师应该做好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一项工作。

4、从新课标来看

新课标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素养”,以一切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良好基础,符合课标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学困,指学习上有障碍,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的人或集体。数学学习学困生,指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计算较慢正确率低,记忆力较弱,成绩较差的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学困生中较为严重的是连续得低分的学生。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即是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在一定形式的辅导下,学习上有了好的改变。

三、课题研究目标

1.在学困生成困基础上,搞清学困生的类型及特点。

2.根据学困生成因,寻求转化方法策略。

3.争取转化成功,使其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学困生转化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特别需要老师有信心、恒心和爱心。积极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2.因材施教的应用;

为了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益,考虑到学困生客观上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这里包括从近期学习目标、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并及时反馈信息,了解他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查清主要症结,对症下药,避免再次分化。对于学习主动、积极进步的表现应有不失时机的加以鼓励,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困生转化。

3.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宝贵的心理因素,在这种情绪下,大脑异常活跃、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更应该加强学法指导。当他在学习中遭受挫折和失败时,需要老师耐心的心理疏导和方法点拔,“开小灶”进行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当他在学习上或行为中出现“闪光点”时,哪怕是课堂上专心听讲,我们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可以让他体会到信赖、满意、亲切的情感,从而树立他的学习信心,以满腔热情投身到学习中来,增强向优生转化的勇气。4.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动手动脑相结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变紧张压抑的被动接受为轻松愉快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

5.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的研究;

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学生的前期思想起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气氛和健康的社会文化可以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学生从小远离不良风气的侵袭。

五、研究方法及对象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多学科角度开展对学习困难学生教育转化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

(2)调查研究法。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更有效。(3)行动研究法。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转化学困生方法,以形成一套转化学困的理论框架。

(4)个案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学困生的跟踪分析,摸清他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效果,为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2.研究对象:

将在五年级全体学生中进行,尤其是五年级18名学困生。

六、研究的过程

1、建立档案、着手实验。

确定实验班级,建立学困生档案,有计划的进行学困生转化工作,着手实验。

2、建立家长与教师威信交流平台。

与学生和家长共同商定学生的成长目标,引导家长与教师共同关注学生的每一步成长,约定出前进中每一步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并由老师监督实施,及时调整前进步伐。

3、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做学困生的知心朋友。

1)动之以情,消除戒备心理。

教师要对学困生爱得真,爱得深,将严格要求渗透在爱之中。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2)尊重信任,唤起自尊心。

教师要尊重、信任学困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自卑心理,唤起自尊心,培植自尊心。

3)晓之以理,增强学困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教师应晓之以理,提高学困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学困生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对他们说理要透彻,一定要结合榜样教育和具体事例,利用集体舆论,辅之以分明的奖罚。

4、课堂教学注重于生活实际相结合,降低纯知识教学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从学困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大力收集与数学有关的现实背景,让他们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应凭借一定的手段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与之相宜的情境,锻炼学困生的意志。

5、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发展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加强自身行为修养,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举例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优生自愿与学困生结成“三帮一”对子,课堂上可引导督促学困生读书的习惯、好的识字方法,欢迎学困生的共同参与讨论活动,利用活动课或课下时间进行作业辅导等。要充分调动班级内的这些热情可爱的“可利用资源”来一起达成转化学困生的行动,为他们树立更好的学习信心,觉得自己受到班级内老师与学生的共同重视,班级成员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使他们自身的思想觉悟也能得到提高,从而坚定迎头赶上的决心。

6、持之以恒,反复教育,巩固学困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困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可能出现多次反复,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7、建立奖励机制,大张旗鼓地表扬进步学生,理直气壮地表彰帮扶学困生的同学。

根据每学期期中期末的检测表现,对这些优生、学困生的成绩进行评估,然后与上学期表现进行比较,提高了级别的按比例分出一二三等奖,没有进步的作出鼓励与希望性评价,有进步的学生,期末要进行表彰,颁发“进步奖”,以示鼓励。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步骤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前进。研究起止时间:2016年3月—2016年7月 第一阶段:准备与试点阶段:(2016年3月)A、确定课题。

B、成立课题组,成员就是我镇五年级数学教师。

C、思考课题研究方向,学习有关理论,筛选教学改进经验,做好准备。

D、制定研究方案,布置研究工作,明确分工,下达研究计划。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6年4月——2016年5月)A、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个人情况分析,家庭情况分析。对其学习数学动机和兴趣了解,行为、智力及周围其他因素了解分析。分析造成其学困的主要原因。

B、探索并阶段性总结转化学困生策略。

C、对自我教学上进行反思,对教材难点进行深入分析,课堂上加以改进,使学困生乐学、爱学。

D、积累、收集、分析和整理研究数据、案例。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6年6月——2016年7月)A、系统分析、整理实验资料、研究数据,总结经验。B、成果交流与推广。

(二)研究措施

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题研究: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长:周全

副组长:张艳华

成员:赵百静 小李慧 崔航 徐俊平张永生 马才 杜福成 祖美林 刘焕祥

2、加强管理 指导研究

课题组成员实行层层负责制,各成员积极地在年级组中开展研究活动。组长参与指导课题研究,随时了解研究进展及困惑。

3、加强交流 突出时实效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通过网络研讨教研活动内容,交流实验情况。(2)建立网络资源库,实现网络资源共享。(3)开展教师听评课活动,加强交流。

八、预期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论文、案例、优秀教学设计 学生作业展等

撰稿人:张艳华 2016年3月5日

“促进数学学困生转化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高年级课题组 2016年3月

第四篇:《学困生转化策略与方法》课题研究方案

《学困生转化策略与方法》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变化日益复杂,学校教育的难度日趋上升。因此在教育教学中由于种种因素导致了一定数量的“学困生”的产生。”这些“学困生”是现代教育客观存在的一个群体,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是构建和谐校园,体现以人为本的一项重要工作。学困生在班里所占比例虽然较小,但影响较大,甚至影响班风、纪律和正常的教育教学,同时还制约着学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若教育不当会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不良后果。所以,如何转化“学困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

转化学困生是落实新的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因此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由于我校是离县城较远的农村学校,信息闭塞、经济落后,所以一部分学生的家长外出务工,出现了留守儿童,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及家长的正确导向,使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为此,要给这些原本同样可爱的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使每个学生有所发展,为他们的一生负责,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特点、成因、转化策略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

1、本课题拟重点研究怎样有效转化学困生的方法和策略。建构不影响优生学习的前提下,根据学困生的不同类型进行有效辅导,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

2、本课题预定研究我校的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学科的学困生,找出原因,实施转化对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题主要概念的含义及分解.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在常态学习过程中,难以或无法完成学业任务要求的学生。它是个相对的概念,伴随学生群体存在,往往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也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

学困生成因:是指造成学生学习困难、成绩落后的所有因素,有非学校教育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有非学校教育因素、有生理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有办学思想,教育者自身的缺陷,学校内部各种教育力量没有形成合力等;学生自身因素有兴趣、动机、习惯等。这些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构成导致学困生的总体因素。

转化策略:针对成因,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策略实行转化学困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途径等。

四、课题研究的价值与实践意义

1、根据学困生的认知特点,转化已存在的学困生,减少新的学困生的出现,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低分率,能够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

2、针对我校存在的一部分留守儿童,这些学生缺乏父母有效地监管和呵护,思想、心理、行为难免产生偏差,影响了学习,出现学困,根据这一实际,探索学困生转化的途径和方法。

3、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真正体现平等教育和均衡教育。

4、把握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寻求有效地教学对策,丰富当前教学论,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有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五、研究目标

1、调查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形成的原因。

2、根据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寻求有效地教学策略。

3、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4、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5、及时总结,灵活调整,形成有效转化的多元模式。

六、研究的内容

1、学困生的成因及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困的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个体内部因素。

2、调查分析学困生的不良行为、学习习惯,研究转化措施。

3、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指导策略。

4、学校、社会和家长形成合力,研究三者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动态关系。

七、研究对象

简池小学各个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学科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八、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收集、检索国内国际相关理论成果,提供必要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基础。

2、调查、比较法。切实调查学生在实验的初始状态及实验各阶段的情况和变化趋势,认真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看学生的变化是朝着实验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还是事与愿违,并及时调控。

3、行动研究法:全体参与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水平,总结经验,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4、个案研究:对具有典型特点的学生,进行调查、跟踪、从个性到共性揭示一般规律。

5、经验总结。根据专题研究计划,对各阶段或全过程研究进行分析概括,揭示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最终形成比较科学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学困生工作经验与理论。

九、研究步骤

该课题研究实施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14年2月——2014年3月)

1、组建简池小学研究课题小组,2、研究制定课题。

3、申报立项。

4、课题组讨论、修改研究方案。

5、讨论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

6、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方案。(2)会议记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4年6月)

1、调查问卷。

2、理论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

3、教学实践与研究。

4、不定期实施检测,检验试验效果

5、成果形式:

(1)制定研究计划。

(2)试验研究或调查报告;

(3)研究论文、工作月总结、教案、案例、教育反思、心得体会等文章;(4)师生成长档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7月——2014年8月)

1、检测研究成效,整理过程性材料,作出定性定量分析,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召开课题研究成果现场会。

3、进行成果推广,建立学困生研究的长效机制。

4、成果形式

(1)调查报告和结题研究报告;(2)相关音像材料;(3)师生成长档案;(4)研究论文集或著作。

第五篇: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方案

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全面地、主动活泼的发展。但在我们常见的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中,同样的教师授课,同样的教学内容、要求与方法,而年龄大致相同的学生却呈现不同的效果。以学习效果或学习成绩划分,往往出现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种情况。但素质教育却要求对这些学困生有效的转化,提高教育整体质量。

2、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能力的不断提高,在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特点、成因、转化策略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1、本课题拟重点研究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转化学困生。建构不影响优生学习的前提下,加强学困生的转化,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

2、本课题预定研究我校1--6年级数学学科的学困生,找出原因,实施转化对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题主要概念的含义及分解

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在常态学习过程中,难以或无法完成学业任务要求的学生。它是个相对的概念,伴随学生群体存在,往往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也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

学困生成因:是指造成学生学习困难、成绩落后的所有因素,有非学校教育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有办学思想,教育者自身的缺陷,学校内部各种教育力量没有形成合力等;学生自身因素有兴趣、动机、习惯等。这些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构成导致学困生的总体因素。

转化策略:针对成因,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策略实行转化学困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途径等。

四、课题研究的价值与实践意义

1、针对学困生的认知特点,转化已存在的学困生,减少新的学困生的出现,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低分率,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

2、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真正体现平等教育和均衡教育。

3、把握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寻求有效地教学对策,丰富当前教学论,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有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五、学困生的分类

(1)生理缺陷型与心理障碍型(2)单一型与综合型(3)暂时型与持续型(4)兴奋型与安静型(5)过失型、攻击型和压抑型(6)基础薄弱型(7)能力低下型(8)动力缺失型(9)纪律松散型(10)品德缺陷型(11)意志薄弱型(12)自我概念消极型

国内外对学困生的成因、类型及转化策略研究与实践还有很多,要根据实际情况分类型系统地实施研究。

六、研究目标

本课题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教育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学困生”的转化模式。

1、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设计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2、兴趣教学、分层教学、心理辅导、课后辅导,及时及早转化学困生。

3、及时总结,灵活调整,形成有效转化的多元模式。

七、研究的内容

1、学困生的成因及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困的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个体内部因素。

2、调查分析学困生的不良行为、学习习惯,研究转化措施。

3、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指导策略。

4、学校、社会和家长形成合力,研究三者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动态关系。

八、研究对象

焦口小学1--6年级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九、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收集、检索国内国际相关理论成果,提供必要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基础。积极参与兴安盟学困生研究课题的博客论坛,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并把理论学习贯穿始终。

2、调查法:有问卷调查和跟踪调查,分析学生学困现象,确保研究对策,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3、行动研究法:全体参与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水平,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成绩。

4、个案研究:对具有典型特点的学生,进行调查、跟踪、从个性到共性揭示一般规律。

十、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14年11月)

1、组建前学困生学困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领导小组,开展研究和发挥辐射作用,保证研究工作有效开展。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

长:张霞

员:康成、杨正弟、李红。

2、研究制定学困生学困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方案。

3、课题组讨论、修改研究方案。

6、形成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3月)

1、制定研究计划、实施方案;

2、研究论文、工作总结、心得体会等文章;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6月)

1、检测研究成效,整理过程性材料,作出定性定量分析,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召开课题研究成果现场会。

3、进行成果推广,建立学困生研究的长效机制。

十一、有关要求

学困生是相对概念,实验教师不得对学困生有任何歧视的观点,也不允许将“学困生”名单公开。

下载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实践与研究方案(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实践与研究方案(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困生转化与研究方案课题方案

    学困生转化与研究方案课题方案 发布时间:2010-11-21 22:52:09 北京市第七十一中学2010-2012年 学困生转化与研究方案 依据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

    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

    浅谈农村小升初阶段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 卜洪涛 摘要:学困生转化问题在小升初阶段的各科教学中是一个比较尖锐和突出的问题,在农村数学教学中尤为突出。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要......

    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农村初中后进生转化策略的研究 课 题 方 案 河包镇初级中学学校 农村初中后进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目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向全体,尊......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课题研究方案1(合集5篇)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永庆乡中心学校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个学......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语文教研组发言资料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一、基本情况: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指导思想,当前应重视语文学困生学习问题。从语文教学现......

    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

    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其中的每个学生也包括学困生,他们智力水平正常......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计划

    学困生转化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全体学生全部动起来,就必须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教师除了因材施教外,因为小学学生小,接受能力......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个案.

    小学数学学困生个案研究卫子镇小学 商有福 “学困生”,顾名思义,是指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她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所学知识领悟力差,反应慢,经常不完成作业,学习跟不上正常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