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时间:2019-05-13 20:0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第一篇: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农村初中后进生转化策略的研究

课 题 方 案

河包镇初级中学学校

农村初中后进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目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倍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应尽的职责,实现整体优化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素质教育的特点之——“教育整体化”也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但是由于先天或后天等多方面的原因,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性,在大多数学校、大多数班级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学困生”。“学困生”问题,不仅是当今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更是广大教师、学校、家长颇感棘手的问题。我校是一所地处相对偏僻的林业企业小学。由于受思想认识、经济条件和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学困生”问题尤为突出。虽说我校在“学困生”问题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不可否认,一部分学困生成绩的提高是以加班加点为代价,这使教育走入高投入低产出的怪圈;也有部分学困生对教师的教学不以为然,我行我素,甚至走向对立。从而出现教师的“教切”与“学困”的矛盾,使教学陷入困境。那么,如何转困、脱困,改变单靠“时间”上下功夫的局面,去探索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学困生教学规律,已成为广大教师迫需解决的问题。鉴于上述背景,我们决定开展《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课题研究。

2、课题界定:

(1)、本课题涉及的“学困生”是指由于各自不同原因表现为学习上难以达到教学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实际教学目标有一定差距的学生。而这类学生在学业上的困难是可逆的,在一定的补救教育条件下可得到转化,他们属于“学业不良者”的一部分。

(2)、本课题的研究一是要帮助“学困生”诱发学习需要,培养学习动机,重新唤起和稳定其学习兴趣,从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二是要让教师掌握帮助“学困生”脱困的教学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做好“学困生”脱困工作。

二、实验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学困生坚定“你行,我也能行”的信心,走出笼罩在学困生头上自卑的阴影,促使他们尽快转化,尽快脱困,取得新的进步。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教师在对待学困生问题上的观念,以“六个心”来转化学困生:

一、了解学生,赋予爱心;

二、创造机会,给予信心;

三、奉献真诚,主动关心;

四、平等相等,成为知心;

五、改变厌学,形成热心;

六、正面教育,投入耐心。

三、实验内容:

1、本课题以我校所有教师为研究对象,以数学、语文、英语三大学科为主,兼顾其它学科,共同参与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应该拥有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研究。

2、调查总结受欢迎教师的典型教育教学行为的特点及基本表现形式,探索推广的措施。

3、探讨满足学困生特殊需要的策略。

(1)认知领域、(2)情感领域、(3)动作技能领域

4、加强教学反思,调整教育观念和行为的研究

(1)学困生学习档案的建立:个人情况、家庭情况、表现情况。

(2)学困生的学习评价与学校对教师的考核问题

(3)对学困生教育帮助行为与效果的反思。

(4)制定奖励学困生制度

四、实验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遵循以下原则:

1、情感化原则 情感是人的个性特征的突出标志之一,它是人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教师要调节自身的心理结构。对学生充满理智的爱,用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同时重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情感活动,共同营造一个互相合作,互相尊重的教学氛围。

2、兴趣层进原则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对学科内容的兴趣是互相促进,递进上升的。为此教师必需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困生渗与教学活动,以培养其在活动中的兴趣,并得以积累,进一步形成对所教学科的兴趣,感受到学科的魅力。

3、激励性原则 学困生的“优”和“劣”是相对的,并且他们都处在运动和发展之中,从本质上都是要求进步和积极向上的。因此要激励学生,气可鼓而不可泄。充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扬其所畏,克服不足,同时要抓住他们素质结构中的品德、意志因素,促进其它因素的发展。已致形成一个“思想鼓励、舆论导向、提供机会、积极评价、励成功”的激励机制。

4、循序递进原则 学困生思维容量小、节奏慢、教学上切不可跨大步或拔苗助长,否则道得其反。为此在教学目标设置上要遵循渐进由旧到新、由低到高。同时要注重学困生学习量的递进、学习难度递进,参与学习次数的递进,并控制其递进的幅度,使他们在循序渐进之中逐步提高。

5、教学及时反馈原则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及时反馈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纠正错误,调整学习进度及使用合理的学习策略。但对学困生来说尤显重要,这是因为学困生学习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机不强烈,认识结构不合理。若他们学习情况,成果得不互及时的反馈,就会使他们丧失意志。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及时反馈,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以产生激励效应,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实验对象: 本校各班的学困生。

六、实验步骤

1、提出课题,申报课题阶段,时间为2013、9—2013、10;

2、进行研究,具体实施阶段,时间为2013、11—2014.7;

3、及时总路线,鉴定阶段,时间为2014、9;

起始阶段:学习理论,开展调查研究,对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对策,确定研究课题,撰写课题方案。实验与研究阶段:

1、全面实施课题方案,同时做好开题论证工作。

2、运用理论为先导的策略,指导课题深入研究,保证课题的发展。

3、要运用各种机会(如实践课、公开课、研讨课的机会,与学生座谈的机会;家长会、家访的机会)发现课题研究中的成果和问题。做到好的成果及时推广,有问题的及时补救。

4、深入调查,采用对个案分析等到方法,及时总结经验,撰写论文、调查报告等,积累成果。

5、在加强平时常态研究的基础上,整理学困生脱困的个案和范例集。

总结鉴定阶段:对成果做好整理工作,写好实验报告。

七、实验领导小组

长:李明容 副组长:赵俊利

员:李明容

赵俊利

邓天英

李小勇

第二篇: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第三阶段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

第三阶段研究报告

一、研究目标

在这一阶段我们主要工作目标是在第一阶段学困生转化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及第二阶段调查了解农村小学学困生实际状况及形成学困生转化的具体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全面实施课题方案,不断学习在实践中及时调整补充完善总结 经验,并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具体的研究目标

1、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转化策略,并对个案跟踪记录,根据学困的形成原因实验摸索有意转化经验,并对该生进行跟踪记录,存档对比。

2、实验教师开展探究性教学及学困生探究式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及时把握学困生的反馈信息,精心设计分层练习即学困生的练习。实验教师并研究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并应用于学困生转化中去,并且实验教师要撰写教育随笔、转化案例、心得体会、及有关论文,积极研讨交流转化成果。

3、进行结对帮扶,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学生的内部进行转化,提高效果,并举办学困生作业、成绩等进步展,让学困生体会到学习提高带来的成就感,提升学困生的学习势头。

4、召开结题阶段性成果交流会,课题组成员反馈研究成果,交流教研经验。在研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试验教学,检验学困生转化效果。并对研讨中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制定下一步改进措施,做好各项总结和反思。更好的服务与徐集镇教育教学工作。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1、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探索有利于学困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1)注重学习情境的设计和调整。学困生的最大弱点是学业障碍大,自卑心理强,易紧张,注意力或者高度集中,或者涣散。这时,课题实验组教师积极调整了一般课堂严肃紧张的情境,让学生感到课题实验组教师的真诚,同学的关爱。这样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在课堂上更多的给学困生提供提问和板演的机会,在课堂上及时解决学困生的学习障碍;

(2)适当降低对学困生的学习要求。教学方法上,适当的科目尽量采用分层次分组教学法,分层方面要适当,分组过程中,把“学困生”至少要分布在三个组以上为宜,目的要引导促进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体现为组争先的集体合作意识。班内设“光荣榜”对学困生及时表扬,不定期的和学困生进行交流,及时鼓励。对学困生的提问、练习、课后作业乃至测试题,都设计的富有弹性,使他们体验到也能获取

高分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上进心。

(3)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准备状态。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发展学生学习潜能的关键。学困生对此更难做到。因此需要课题实验组教师树立关爱之心,还要有一定的耐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多利用自习、课余、班后的时间为学生补补课,力争使他们的知识结构不断档,从而达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

(4)努力探索有利于学困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大量的实验、摸索,我们正在总结有利于学困生学习的自学—合作—互助课堂教学模式。课前提出要求,指导学困生预习,课上小组互助合作学习,通过优生帮学困生,教师帮学困生,让学困生有尽可能多机会掌握所学内容,课下优生再帮学困生解决作业及复习巩固中的困难,教师重点辅导学困生。

二、加强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把握和尊重学困生的“自我”。学困生往往认为自己不行而自暴自弃,认定自己不是学习的料。要帮助他们打破这种消极的“自我”概念,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长处,使之有信心确立起只要努力,就能进步的“自我”概念为此我们在实验班中的学困生中开展“我进步,我快乐”的学习竞赛活动,对成绩提高的学困生及时奖励。

(2)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

是培养学生上课注意听讲,认真记笔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启发敢于发言,善于提出问题;二是要求他们认真完成作业;三是为他们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如何预习、复习及合理分配时间等)。

三、调查走访,家校结合。

对待学困生的转化教育除在校采取正当的措施。家庭的影响也不可忽视,限于农村的现状(指我们本乡镇):一是家长自身素质有限,有相当一部分文化程度偏低;二是劳动时间无正常规律,大多数家庭是父亲长期在外打工,母亲在家或者父母都在外打工,学生由爷爷奶奶看管,对其子女管理鞭长莫及;三是多数家庭的经济收入不高,有望子女成才的底气不足。基于这些,往往造成家长对学生教育程度不够,或方法不当,平时的家长会又很少开,召开家长会部分家长也不到场,家长对学生在校情况不很了解。所以我们在这一阶段的两个学期中我们课题组全体教师趁着“万名教师访万家”的东风积极到这些学困生家中一些家访工作,还有本学期我们课题组的徐集二中心小学及潘庄小学还积极利用中国移动公司为学校开通的校讯通平台,加强与学困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对学困生实行跟踪家访,注意家长反馈,除此之外课题组成员所在学校每学期各班还召开包含学困生的家长座谈会,实验老师与学困生的家长及时沟通交流,实时反馈这些孩子们的成长变化,及时向他们通报学校课题

研究的进展情况和他们孩子在学校各方面的转变情况。

比如 我我们徐集潘庄小学六一班的崔慧莹同学是一名十分懂事的学生,学习也十分认真,可为什么学习成绩总不太理想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进行了一番工作,终于理清了头绪,原来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父亲觉得现在生活富裕了,开始沾染玩乐嗜好,晚上在家半宿半宿的推牌九,尤其还有轻视女孩的态度,母亲管不了父亲,文化水平不高。摸清了情况后,我们进行了攻关。经过几次的家访和家长座谈以及电话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改变了家长的不正确的做法,对慧莹的学习生活关心起来,很快学生的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四、阶段性成果

经过本阶段一年多的开课题实践研究,对比每个学困生成长记录袋中的材料,对学困生的转化已初见成效。在师生、家庭的相互合作下,通过实际检测,各校实验学生的成绩均比前一学期有较大的进步,我们很欣慰,对于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不仅使实验班级的学困生得到不同程度的转化,其他学生在各方面也相对有所提高。更值得一提的是,使承担实验任务的课题实验组教师在业务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上得到了锻炼和发展。在2013年实验课题实验组教师吴金凤、李玉荣、仇念章年荣获县优质课比赛中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教师仇念章、薛香菊被评为县模范班主任,同时2013

年6月课题组杨东孔李玉荣老师的《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措施》、仇念章、吴金凤的《浅谈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薛香菊的《困生转化之我见》三篇论文均被评为省级教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五、课题实验中还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1.部分学困生成绩反复不定。如何提高转化措施的持久性是课题实验组教师们在实验过程中比较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课题实验组教师个体的教学行为有局限性,缺少更多的方法和手段。今后我们研究的重心将针对不同学科总结归纳学困生的各类学习问题,采取针对措施,加强转化和巩固效果。

2.个别家长配合度不够满意。多数学困与家教的方式方法有关,取得家长的配合是转化成功的重要渠道,学校在家校互动方面虽做了大量工作,但效果还不是很理想。下一阶段,我们要在家长培训方面做些工作。

3.精力和经验不足。学校有研究能力的课题实验组教师不多,且教学工作任务重,精力有限。网上信息量不多,又没有专著,无法买到关于学困生的新版著作,缺乏可借鉴的经验。

4.现在各学校科研经费紧张,外出考察学习的机会少。

徐 集 办 课 题 组

2014年2月1日

第三篇: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课题研究方案1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永庆乡中心学校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全面地、主动活泼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能力的不断提高,在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的特点、成因、转化策略进行研究。

3、学校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基础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学习。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家长的教育观念跟不上,导致了孩子不爱学习,逐渐成为学困生。还有一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因为进城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亲人照顾,这些留守儿童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和照顾,思想、心理、行为难免产生偏差,导致学生学习态度消极,缺乏信心,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久而久之成为“学困生”。虽然“学困生”在每个班级里所占的比例不大,但影响很大,成为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因素。因此,抓好“学困生”的教育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对“学困生”概念的界定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学困生”的理解主要为:“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社会,家庭环境或其他因素影响,造成学生学习兴趣淡薄,听课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差,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学习方法,心理素质,知识技能,情感意志等方面与同龄学生有一定差距,导致学习困难。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目的是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构建符合我校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学困生”的转化模式。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学困生学习方式优化的新方法、新策略。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困生学习的兴趣,树立信心,让学困生学会交流、合作与讨论。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沟通情感,取长补短,使每位学困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优化其学习方式,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3、通过研究工作,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学困生类型;

(2)探索不同类型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3)采取不同的措施,尽可能减少学困生的数量,最大限度帮助学困生脱困,使他们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有较大改善;

(4)通过对我校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的研究,促使教师重视并研究学困现象,提高教师对学困生的教育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五、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1、情感化原则

情感是人的个性特征的突出标志之一,它是人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教师要调节自身心理结构。对学生充满理智的爱,用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同时重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情感活动,共同营造一个互相合作,互相尊重的教学氛围。

2、兴趣性原则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对学科内容的兴趣是互相促进,递进上升的。教师必须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困生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并得以积累,进一步形成对所教学科的兴趣,感受到学科的魅力。

3、激励性原则

充分挖掘学困生的闪关点,抓住他们素质结构中的品德、意志因素,促进其他因素的发展。逐步形成一个“提供机会、积极评价、鼓励成功”的激励机制。

4、及时反馈原则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及时反馈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纠正错误,调整学习进度及使用合理的学习策略。因为学困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机不强烈,如果他们的学习情况、成果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就会使他们丧失意志。所以,教师要及时了解,及时反馈,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以产生激励效应,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语文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

2、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

3、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

4、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困”的家庭、社

会、学校及学生自身因素。

5、调查分析“学困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研究转化措施。

6、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指导策略。

7、学校、社会和家长形成合力,研究三者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动态关系。

8、学困生学习方式转变前后学习效果比较的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价值与实践意义

1、针对学困生的认知特点,转化已存在的学困生,减少新的学困生的出现,从而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

2、我校学困生中留守儿童较多,这些学生缺乏父母有效地监管和呵护,思

想、心理、行为难免产生偏差,影响了学习,针对这一实际,探索学困生转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真正体现平等教育和均衡教育。

4、把握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寻求有效地教学对策,丰富当前教学论,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有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八、研究对象

我校小学所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及家长。

九、课题领导小组

课题负责人:

组长:胡学忠

副组长:

成员:王金梅、张美琴、王海燕、杨玉琴、于忠红、李晓晓

十、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教育杂志、理论书籍等多种渠了解国内外此类研究状况及成果,把握研究方向。

2、调查法:有问卷调查和跟踪调查,调查“学困生”的家庭状况、心理、行为、能力表现、成绩等发展情况。分析学生学困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

3、实验研究法:提出学困生转化的策略,对某些策略进行检验或试验,找出该策略与学困生转化之间的因果关系,验证该策略是否有效。

4、对比法:通过学习成绩对比,了解“学困生”发展情况。检验转化成果。

5、个案分析法: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困生,进行调查、跟踪,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把转化过程中成功的事例形成个案,总结其经验。

6、行动研究法:全体参与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水

平,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成绩。

九、研究的具体策略

1、教学中注重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注重学法指导,让他们喜欢学习,热爱学习,并学习有法。

2、课堂教学注重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效性,最终目的要让“学困生”完成教学的基本目标。

3、在教学中为“学困生”创设机会,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及时鼓励,帮助“学困生”建立自信,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励他们进步。

4、多渠道帮扶,开展学生小组间的帮扶,教师帮扶活动,尽快转化学困生。

5、多与学困生谈心,研究学困生心理,帮助他们克服障碍,养成良好的学习及行为习惯。

6、定期做好家访,及时了解学困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7、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8、及时总结“学困生转化”的典型经验。

9、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撰写“学困生辅导教案”,制定学困生转化计划,能更好地使学困生早日脱困,并促其成才。

10、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耐心期待他们转化,要有满腔的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十一、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4-7月)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2、讨论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课题立项申报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8月——2015年10月)

1、调查研究,建立学困生档案。

2、分析各类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实验、摸索,积累有益经验。

3、分期举办各类调查和教学研讨活动。

4、在实践中探索,总结经验,撰写论文,进行阶段性交流现场会和实验工作阶段小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11——2015.12

根据实验目标,对实验结果进行调查、测试、分析、撰写论文、结题报告。2013、3、29

第四篇: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方案

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全面地、主动活泼的发展。但在我们常见的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中,同样的教师授课,同样的教学内容、要求与方法,而年龄大致相同的学生却呈现不同的效果。以学习效果或学习成绩划分,往往出现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种情况。但素质教育却要求对这些学困生有效的转化,提高教育整体质量。

2、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能力的不断提高,在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特点、成因、转化策略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1、本课题拟重点研究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转化学困生。建构不影响优生学习的前提下,加强学困生的转化,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

2、本课题预定研究我校1--6年级数学学科的学困生,找出原因,实施转化对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题主要概念的含义及分解

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在常态学习过程中,难以或无法完成学业任务要求的学生。它是个相对的概念,伴随学生群体存在,往往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也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

学困生成因:是指造成学生学习困难、成绩落后的所有因素,有非学校教育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有办学思想,教育者自身的缺陷,学校内部各种教育力量没有形成合力等;学生自身因素有兴趣、动机、习惯等。这些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构成导致学困生的总体因素。

转化策略:针对成因,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策略实行转化学困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途径等。

四、课题研究的价值与实践意义

1、针对学困生的认知特点,转化已存在的学困生,减少新的学困生的出现,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低分率,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

2、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真正体现平等教育和均衡教育。

3、把握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寻求有效地教学对策,丰富当前教学论,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有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五、学困生的分类

(1)生理缺陷型与心理障碍型(2)单一型与综合型(3)暂时型与持续型(4)兴奋型与安静型(5)过失型、攻击型和压抑型(6)基础薄弱型(7)能力低下型(8)动力缺失型(9)纪律松散型(10)品德缺陷型(11)意志薄弱型(12)自我概念消极型

国内外对学困生的成因、类型及转化策略研究与实践还有很多,要根据实际情况分类型系统地实施研究。

六、研究目标

本课题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教育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学困生”的转化模式。

1、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设计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2、兴趣教学、分层教学、心理辅导、课后辅导,及时及早转化学困生。

3、及时总结,灵活调整,形成有效转化的多元模式。

七、研究的内容

1、学困生的成因及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困的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个体内部因素。

2、调查分析学困生的不良行为、学习习惯,研究转化措施。

3、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指导策略。

4、学校、社会和家长形成合力,研究三者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动态关系。

八、研究对象

焦口小学1--6年级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九、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收集、检索国内国际相关理论成果,提供必要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基础。积极参与兴安盟学困生研究课题的博客论坛,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并把理论学习贯穿始终。

2、调查法:有问卷调查和跟踪调查,分析学生学困现象,确保研究对策,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3、行动研究法:全体参与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水平,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成绩。

4、个案研究:对具有典型特点的学生,进行调查、跟踪、从个性到共性揭示一般规律。

十、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14年11月)

1、组建前学困生学困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领导小组,开展研究和发挥辐射作用,保证研究工作有效开展。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

长:张霞

员:康成、杨正弟、李红。

2、研究制定学困生学困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方案。

3、课题组讨论、修改研究方案。

6、形成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3月)

1、制定研究计划、实施方案;

2、研究论文、工作总结、心得体会等文章;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6月)

1、检测研究成效,整理过程性材料,作出定性定量分析,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召开课题研究成果现场会。

3、进行成果推广,建立学困生研究的长效机制。

十一、有关要求

学困生是相对概念,实验教师不得对学困生有任何歧视的观点,也不允许将“学困生”名单公开。

第五篇:对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对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但是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由于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及学生自身原因,导致学生学习态度消极,缺乏信心,对学习会失去兴趣,发展滞后,成为“学困生”。“学困生”虽然在班级里人数不多,但影响很大,成为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因素。抓好对“学困生”的教育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我校是个乡村学校,我校在校生家长60%以上进城打工,这些学生大部分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和照顾,思想、心理、行为难免产生偏差,影响了学习,甚至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使教师头疼,学校为难。学困生是一种普遍现象,转化学困生,促进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因此,我校依据实际情况,拟定了“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

二、学界对“学困生”概念的界定: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

一、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影响,造成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主要指学生的智力同学业成绩比较时,智力在标准以上但学业成绩显著低劣者。我们所说的学困生仅限于学业方面,专指那些学习困难或学业失败或偶尔有些不太规矩的学生。其

二、学困生,泛指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心理水平,知识水平,情感意志等方面与同龄学生有一定距离的学生。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伴随学生群体存在,往往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也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其

三、“学困生”指的是在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下,对学校学习丧失信心,从而导致学习成绩较差的那部分学生,他们的表现是学习兴趣淡薄,听课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差,学习习惯没有养成,经常不完成作业或以抄作业来应付老师检查,旧的基础知识不牢,新的知识更加听不懂学不会,从而导致成绩下降,兴趣更加不高。如果再加上引导方法不当,往往造成恶性循环,越读信心越少,长期拖下来,就演化成学困生了。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本课题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重点,以校本教研为手段,以教研促成绩,以教研兴学校,以教研谋发展。

四、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教育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学困生”的转化模式。

1、探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设计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2、兴趣教学、分层教学、心理辅导、课后辅导,及时及早转化学困生

3、及时总结,灵活调整,形成有效转化的多元模式。

五、研究的内容:

1、“学困生”的成因及“学困生”的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困”的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个体内部因素。

2、调查分析“学困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研究转化措施

3、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指导策略。

4、学校、社会和家长如何形成合力,研究三者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动态关系。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研究法:通过对雷坝乡中小学学困生的问卷调查,并结合学生自生情况分析其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

2、个案分析法:收集研究个体中的典型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其经验。

3、实验法:采用边实验边总结的方法,对成功经验进行理论化。

4、观察法:对重点对象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

七、课题研究的对象:

雷坝乡中学学生、中心小学学生、蒲陈小学学生、教师、家长。

八、研究目标:

通过对我乡学困生的调查研究,彻底解决我乡学困生的实际问题,并使我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彻底改变我乡落后的教育现状,使校本教研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九、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1)9月份制定课题方案、设立课题机构、设计问卷调查、准备相关资料(2)10月份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问卷、制定策略(3)11月份实施策略、个案分析、跟踪记录(4)12月份阶段性总结、总结经验改进措施。

2、实施阶段(2011年3月———2011年5月):(1)3月份对老师及家长的问卷调查、分析归类、制定策略(2)4月份执行策略、跟踪记录、实验总结、(3)5月份成果评估。

3、结题阶段(2011年6月———2011年10月):(1)6------8月份撰写论文、整理资料(2)9------10月份总结汇报。

十、预设策略:

1、学困生的确定:依据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及我们对学困生的有关约定,哪学科成绩不合格既为哪科学困生。有关教师填写学困生辅导计划。

2、学困生增加感情投资,用爱心哺育差生,而耐心教育学困生。

3、双向选择,“一帮一,一对红”,安排特殊座位,以优带差。

4、抓学困生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进步。

5、采取倾斜政策,对学困生给以“偏爱和厚爱”。

6、抓学困生特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7、定期做好家访,及进了解后进行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学困的转化。

8、“学困生转化”工作中,要全面渗透激励教育,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

9、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10、重视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根本上转变学困生的思想

11、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善于总结“学困生转化”的典型经验。

12、各科老师实行承包责任制,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帮扶活动。

下载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5对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对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方案(推荐5篇)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方法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农村小学教育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素质教育的对......

    农村中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

    农村中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 【论文摘要】通过对我校一些农村学困生成因的调查研究,剖析学困生变化过程,找出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症结,提出相应转化策略。 【论文关......

    《学困生转化策略与方法》课题研究方案(含五篇)

    《学困生转化策略与方法》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变化日益复杂,学校教育的难度日趋上升。因此在教育教学中由于种种因素导致了一定数量......

    初中学困生探因及转化策略

    学困生探因及转化策略 ——崇相西初中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它已成为我们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

    转化学困生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转化学困生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姓名:邵兴勇注册号:3-129号 一、本课题的研究领域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农村小学教育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

    初中物理学习学困生转化的研究课题方案(合集)

    初中物理学习学困生转化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学困生,是指学校中那些智力正常、身体健康 ,而由于其他主、客观原因使之与该生所在学校达到的水平,以及自己可能达......

    农村初中学困生教育与援助研究方案

    农村初中学困生教育与援助实践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依据: 现实背景 1、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