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潮》课后练习
基础练习
一、词海拾贝(补充词语,并把字写工整,美观.)
人()人()
若()若()
()首东()
人声()()
()天相接
漫()卷()
山()地()
风()浪()
风()浪()
二、花落谁家(给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观:a、看。
b、看到的景象。
c、对事物的认识,看法。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
2、农历八月十八日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
鼎:a、古代煮东西的器物。b、大 c、正当,正在1、人声鼎沸()
2、鼎力帮忙()
3、鼎盛时期()
三、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人声喧闹、嘈杂,像水在鼎里沸腾那样。
()
2、天底下罕见的壮丽景象。
()
3、山岳倒塌,地面开裂,形容声响巨大或变化剧烈。()
4、指天和地随着风浪翻卷,本课形容波涛无边无际。()
5、好像消失,又好像出现。形容似有似无,不真切,不明朗。()
提高练习
四、小法官,巧判案。(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观潮”的意思的指观看大潮。
()
2、“奇观”的意思是指怀着新奇的感觉去看。
()
3、“昂首东望”的意思是指首先向东望去。
()
4、“宽敞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这是个病句。
()
5、“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这是个比喻句。
()
6“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白色水墙。”这是比喻。()
7、“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这是个比喻句。()
8、《观潮》这篇文章是写“人”的文章。
()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按()()()写了这篇课文,着重写潮来了,作者先听见远处传来____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__。过了一会儿,浪潮越来越近了,那声音如同____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__。当潮头奔腾西去后,江面依旧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课后练习
1、在EXCEL 中,下列__C____是正确的区域表示法。
A:A1#D4
B:A1..D5
C:A1:D4
D:A1>D42、EXCEL中对于D5单元格,其绝对单元格表示方法为__C____。
A:D5
B:D$5
C:$D$5
D:$D53、EXCEL中C7单元格中有绝对引用= AVERAGE($C$3:$C$6),把它复制到C8单元格后,双击它单元格中显示__B____。
A:= AVERAGE(C3:C6)
B:= AVERAGE($C$3:$C$6)
C:= AVERAGE($C$4:$C$7)
D:= AVERAGE(C4:C7)
4、Excel中,当C7单元格中有相对引用=SUM(C3:C6),把它复制到E7单元格后,双击它显示出__C____。
A:=SUM(C3:C6)
B:=SUM(C4:C7)
C:=SUM(E3:E6)
D:SUM(E3:E7)
5、Excel中引用单元格时,单元格名称中列标前加上“$”符,而行标前不加;或者行标前加上“$”符,而列标前不加,这属于__C____。
A:相对引用
B:绝对引用
C:混合引用
D:其它几项都不对
6、某个单元格为“=$B2”,此处的$B2属于__D____引用。
A:绝对
B:相对
C:列相对行绝对的混合D:列绝对行相对的混合7、下面选项中,属于Excel的混合引用表示有(D)。
A、H19B、H$19$C、H$19D、$H$198、若某工作表的C2单元格中的公式是:=A1+$B$1,再将C2单元格复制到C3单元格中,则C3单元格中的公式是(B)。
A、=A1+$B$1B、=A1+$B$2C、=A2+$B$1D、=A2+$B$2
第三篇:课后练习范文
作业要求:
1、作业全部完成在word文档里,文档名字为学号姓名。例20101408013张三
2、尽量下课前完成并上传。
1、用我校图书馆馆藏查询查找:由 珠海出版社 出版的《天涯·明月·刀》,写出作者、出版时间、价格、索书号、ISBN号。
2、请查找有关作家“史蒂芬·金(Stephen Edwin King)”生平事迹,回答以下问题:作家出生时间,国籍,其小说“闪灵(Shining)”的发表时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后的导演,以及在美国的上映时间。
3、利用我校数字资源查询重庆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的硕士论文数,并选择第一篇复制其摘要到word文档里面。
4、利用翻译工具翻译:画饼充饥、以毒攻毒、反式脂肪酸
5、请在网络上查找2张关于“白鹤梁”题刻的图片,要求图片大小不超过250x150,为JPG格式,并将图片复制下来,直接粘贴在答卷中。
6、在我校“超星图书”数据库中检索:“海明威”所著的《太阳依旧升起》,写出其出版日期,翻译者姓名,以及第18页中有关比尔〃戈顿的介绍。
7、利用我校“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查询《财经科学》2011年第3期收录的文章的篇数并写出第6篇文章的中英文题目、作者、中英文关键词、摘要以及参考文献。
8、用我校“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有关“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的文献,列出3篇,写出检索途径、检索词、检索结果的文献的外表特征(篇名、作者、刊名、刊期)。
请查看以下网站:(不需要做在word文档里)
大学课程在线 http:///
http://job.bjadks.com/public/default.aspx爱迪克森就业培训数据库 用户名:hnsfdx密码123456
高校创业教育资源总库 http:///login.aspx
http://vod.ivlib.org/ 国际数字视频图书馆 用户名:ivlib331,密码 jltsg
http://library.100xuexi.com/video/圣才学习网视频资源库
国道数据特色专题数据库(SpecialSciDBS)数据库超市:http://218.246.35.10/hdbsm/login.aspx?uid=hnsd&pwd=hnsd
学术信息资源开放目录 http://odp.nit.net.cn/show/list_type.php?tid=7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http://
中国知网 http://大量的资格认证考试试题,计算机,英语视听材料
IT认证考试资源网:大量IT认证考试题库
中国大学生网:题库模拟题以及论文
中国考试网:.cn 网络各种考试资源
中国学习考试网: 网络各种考试资源
中国考研网:想考研究生来看看吧,大量免费资源
考研网:自学考试相关资源
人才招聘
前程无忧:中国三大人才网之一——非常好
中华英才网:中国三大人才网之——里面论坛不错
中智人才网:.cn关于高智力开发招聘网站
中国人才指南网: 国内最好的求职指南网站
博天人才网: 广东地区最好的求职网站
高校毕业求职中心: 提供最丰富的简历资源
外语学习
英语角:.cn网络中英语聊天的好地方
择校学习网:出国学习外语咨询等
163考试网:要过CET的朋友要去看看,还有听力资料啊
英语之声: 包含大量的英语考试试题
英语作文网: 包含大量的英语作文范文
疯狂英语俱乐部:不错的地方,网络中提高自己的阅读量
文学类
起点网:原创文学的电子书阅读站
潇湘书院:文学爱好者聚居地
红袖添香: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纯文学网站
黄金书屋:wenxue.myrice.com为文学爱好者提供阅读空间,为文学爱好者提供发表平台
校园文学网: 各类常见范文大全
论文资源
大学生论文网:lw.chinaue.com网上论文的图书馆
大学生免费论文网: 论文下载大量免费资源
大学生毕业论文网: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学习园地
论文快车网:各专业论文下载
找论文网: 提供大量免费专业毕业论文下载
英语论文网: 包含大量的英语论文
社区论坛博客类
中国人:大学生通用的校友录
我的大学网:网络中的大学校园
天涯社区:main.tianya.cn最大的社区网络
博客中国:用户最多,时间最久的博客网络
西祠胡同:)
这里网聚了吃的力量,民以食为天,想吃?那必先去大众点评网寻找各地的美食佳肴,然后一尝为快啦。豆瓣网()
读书、看电影、听音乐是年轻人必做的三件事。在豆瓣网中,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对一本书或者电影等作品发表自己的评论。豆瓣不针对任何特定的人群,力图包纳百味。豆瓣帮助你通过你喜爱的东西找到志同道合者,然后通过他们找到更多的好东西。
21天()
吃过了,也玩过了,当然要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了,没有理想,同咸鱼有什么区别!21天汇集了大批为理想奋斗的人,在这里,你一定能找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战友。
校内网(/)
这里是专属于大学生的互动空间,通过校内网你可以:展示自己,了解周围的同学;和朋友们分享照片;评价上过的课,认识选同一门课的人;分享喜欢的音乐、电影、书籍,结识兴趣相投的朋友。
倍健营养网()
靓丽的青春怎么能够没有健康的身体,出门在外怎么能够不注意饮食的营养,经常来这里逛逛吧,给自己的生活多点健康,多点营养。
这五大网站汇集了我们年轻人生活最重要的五大需求,可谓生活法宝。如果你连一个网站都没体验过,你也太落伍了吧。
根据中国大学生的现在状况和精神需要,提升全面素质,望多去下列网站:
一:开复学生网
http://kaifulee.com/
google中国总裁为中国学生做的二: 校园活动门户
xiaoyuanhuodong.com
在校园里你可能还不知道居然有个网站可以专门提供活动赞助!
三:仲一互助游网
http:///
没钱也能周游中国!
五:教育学习资源搜索门户--搜教网
http://
如果你想去异地求职(或旅游),如果你想结交异地朋友并获得帮助,你一定要经常上这个论坛
七:中华英才网
http://chinahr.com/
就业招聘好地方
八:土豆网
http://tudou.com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九:捐献时间
http://donatehour.org/
捐献时间 分享快乐
十:普特英语
http://putclub.com/
增强英语听说的一个绝好地方
下面三个是有网友推荐的(补充)
十一: 小木虫(http://emuch.net/)
推荐理由:里边有不少学术科研用得到的资料,且全部为免费的。
十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http:///index.htm)
推荐理由:下载的软件基本能用。
十六: 研学论坛(http://bbs.matwav.com/)
十七: 网上读书园地(http:///)
十九: 博研联盟(http:///)推荐理由:医学、药学、生命科学专业论坛。
二十五:http:///(普法网:司法部官网)
二十六:http://www.bbc.co.uk/worldservice/(学听力,学地道英语)
第四篇:《观潮》
1《观潮》教学设计
木耳小学 水梅霞
教材分析:
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课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本课教学用两课时完成。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教学资源准备:
1、课前,鼓励学生查阅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2、自制课件、拓展阅读资料。学习者特征分析:
大多数学生没有见过钱塘江大潮,但课文语言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因此,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插图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美,更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在读中感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奇特。
教学策略:
通过自编的语段、小游戏等帮助学生理解生词、正确读写生字;按照初读—研读—赏读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钱塘江大潮景观之奇。很多学生对课文描绘的景象比较陌生,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难点:能正确书写“罩、薄、昂、蒙”四个字,并积累文中出现的多音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出示幻灯片1)“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出示幻灯片2)同学们看,这是几张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图片。今天我们学习《观潮》这篇课文,看看课文是怎么介绍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简介钱塘江大潮,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3分钟)
1、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知道钱塘江大潮被称为什么吗?(出示幻灯片3),解释“奇观”的意思。
2、它为什么会被称为天下奇观呢?说说你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3、(出示幻灯片4)同学们看,这是钱塘江在地图上的位置,从它流经的周围地形我们就知道它为什么那么壮观了。
【设计意图:大致了解钱塘江的位置及形成原因,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习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
1、自由读课文,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不明白的词句。教师要不断巡视指导读书的方法
2、(出示幻灯片5)指名读一读老师自编的一段话(其中包括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正音。
3、从这几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观潮的时间、地点;大潮的壮观美丽、课文的写作顺序······)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设计意图:注重交流预习情况、在整段话中同时感知课文内容和生字,提高课堂效率。】
四、认识生字,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10分钟)
1、(出示幻灯片6)同学们看,刚才躲在句子中的一些词语朋友又单独出来和大家见面了,你们还认识他们吗?一起叫出他们的名字吧!
2、老师来说你们来猜我说的是哪个词语,好吗?(1)指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笼罩)
(2)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屹立)
(3)用来形容人的声音很大,场面喧闹、混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人声鼎沸)(4)山峰倒塌、大地裂开,执法处非常大的声音。(山崩地裂)(5)“好像”的近义词(犹如),“隐隐约约”的近义词(若隐若现)
(6)指时间很短,我们说······(霎时);指风声很大、浪声很大我们说·····(风号浪吼)强调多音字“号”;指又像从前一样我们说······(恢复)
3、(出示幻灯片7)这些词语你们能补充完整吗?
4、(出示幻灯片8)生字宝宝从词语中跳出来了,一起来认一认他们!(齐声拼读生字)
5、(出示幻灯片9)你发现还有哪几个字也和“风号浪吼”中的“号”一样是多音字?
6、(出示幻灯片10)提醒并范写部分生字的写法,如:“罩、昂、薄、蒙”等字。学生练写。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理解词语,提高识字效果。】
五、拓展阅读(10分钟)
1、(出示幻灯片11),提出阅读要求。
2、学生阅读,教师巡视,加强对学困生的指导。
【设计意图:拓展知识面,增大阅读量。】
六、小练笔(10分钟)
1(出示幻灯片12),明确写作要求。
2、学生自由写作,教师指导,分享写得好的作品。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天地,同时在分享环节可以帮助写话有困难的孩子。】
板书设计:
1、观潮
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笼罩
恢复 罩
昂
薄
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3.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第三、第四自然段,感受钱塘江的壮观气势。
教学难点:边读书边想象画面,受到自然美的熏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2分钟)
1、(出示幻灯片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不知道大家还认识他们吗?开火车读词语。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呢?(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13分钟)
1、(出示幻灯片2)潮来前的钱塘江是怎样的景象?指名读“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早已人山人海。”这段话,通过“宽阔”、“横卧”、“蒙蒙的薄雾”这几个词感受钱塘江风平浪静,此时的静态美。
2、(出示幻灯片3)预设统领全文的问题: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奇”在何处?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第四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词句。
3、师生交流对以上问题的理解。
4、(出示幻灯片4)钱塘江大潮的奇特表现在潮来时声音和形态都给人以听觉和视觉享受,另外,从课文中对观潮者的描写我们也能感受到大潮之“奇”,非同一般!
5、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出示幻灯片5——9,欣赏优美的句子)
6、(出示幻灯片10、11、12)比较句子
①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②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③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在头脑中展开想象,感受首钱塘江的雄伟浩大的气势。
7、(出示幻灯片13、14)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反复的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感受钱塘江的雄伟壮观。】
三、学当小导游,背诵第三、第四自然段(5分钟)
1、(出示幻灯片1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第四自然段,读完后同桌之间互相介绍钱塘江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可以用书上的原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看谁说的更好!
2、(出示幻灯片16、17)这是两个小导游的发言,谁来和他们比一比?指几名学生上台展示,适时鼓励。
3、课堂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了解了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同作者一同感受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钱塘江大潮真是名副其实的“天下奇观”!】
4、(出示幻灯片18)齐读《观潮》这首小诗。
【设计意图: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拓展阅读(10分钟)
1、出示幻灯片19,学生按要求阅读。
2、巡视指导,帮助学困生。
【设计意图:增大阅读量,升华情感。】
五、小练笔(10分钟)
1、出示幻灯片20,学生按要求写话。
2、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分享好的写话。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天地,同时在分享环节可以帮助写话有困难的孩子。】
板书设计:
1、观潮
由远到近、奔腾西去 闷雷滚动出白线,潮头怒吼贯江面。
山崩地裂城墙现,钱塘奇观天下传。
教学反思:
学习本课以后,学生们对钱塘潮有了基本的了解,通过ppt课件的播放,更加深了对钱塘潮直观的认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还有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第五篇:观潮
课 时 备 课
本学期总第 1~2 课时,本单元第 1~2 课时 备课时间:2016.9.1 上课时间:2016.9.5~2016.9.6 课题:观潮
设计理念:语文学习目标是多维的,是立体的,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还有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自己觉得美的句子,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三维目标实现的最终途径还是读,各种形式的读,默读、朗读、快速读,边读边想象等,并把自己读的感受与同学交流、讨论,遵循课标的这些精神、理念,本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入情入景地读,动心动情地读。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其中5个会认的字,6个会写的字,7个要掌握的词语。)
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设计意图: 古诗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赞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知道钱塘江大
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让孩子们能够在一点一滴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1.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争取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3.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
4.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教师重点强调“卧”字的第六笔是“竖折”。
5.朗读全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设计意图: 要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三、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全班纠正读错的字音。
四、默读课文,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请你用铅笔做个标记。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读中生疑,并最终达到在读中释疑。】
五、变换身份,释疑解惑
1.同学们,你们在课前都搜集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现在就请大家来做一名“小小地理勘探家”,结合你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老师下发的资料(见附文),看看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你能解决哪一个,想想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作天下奇观?
2.学生结合资料,认真研读,充分交流。
【设计意图:变换身份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一种乐趣和新奇,同时也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学习是主动的,充满了探究,利用资料来解决课文当中的问题,也会让学生感觉到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他们主动搜集资料的兴趣。】
3.同学们,你们真是一个个成功的地理勘探家,看来,学习课文的时候,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很有帮助啊!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播放潮来时的录音。
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播放潮来时的录音,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2.深入学习课文3、4段,体会钱塘江大潮。
(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边默读,边画批)
(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的内容: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重点体会:人声鼎沸
教师: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
学生表演:跳着叫着,挥手喊着:潮来了,潮来了
教师: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好象开了锅的水一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进入情境,入情入境地去读书,这样,课文中的一些词语的意思就自然地理解了。】(设计意图:)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重点体会:横贯江面、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师:同学们,这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激动)读出这种感受,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吃惊、惊喜)
体会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引入范仲淹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的心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了文本当中,实现了与文本的深层次的对话。】
③比较句子
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小组讨论: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
【设计意图:通过句子的对比,让学生充分地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感受课文中的精彩描写,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并且在不断的朗读比较中,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把语言文字的训练真正地落到实处。】
(4)引入文字资料: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另外一位作家这样写到(小黑板出示文字资料):
潮头已经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的来到眼前,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浪拍着云,云吞着浪,云和浪绞成一团,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象千万头雪狮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为水烟细沫,付之流水,波涛连天,好象要和九天银河相汇,大浪淘沙,好象要淘尽人间的污染,潮水腾跃,好象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
(自己读,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时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不要就教材而讲教材,应该把视野投向更加广阔的语文天地,适时地给学生补充一些语文学习的内容,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长此以往,学生将受益终生。】
(5)拓展:假如你是一个游人,你会怎样赞叹?
教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成千上万的游人来到钱塘江观潮,这观潮的人山人海当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国家的元首,有胆大的人,有胆小的人,有走遍世界的旅游者,也有很少到外面的乡下老奶奶,他们看到了这伟大的钱江潮,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教师随机采访学生)
【设计意图:课文的优美语句让学生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使他们的心灵得到震撼,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师及时地抓住学生情感体验的高峰,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人观看钱塘江大潮之后的不同感受,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地理解进一步深化。】
(6)教师:是啊,不论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无不发出赞叹。请你把自己的感受送入课文之中再来读一读。
(7)同学们,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远—近)
3.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
(学习第五段:重点体会“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
4.那么潮来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是否也能算作是天下奇观呢?
(学习第二段,体会:平静、人山人海)
【设计意图:第二段和第五段略处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选准重点,防止面面俱到。)
小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二)内化语言,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吧!请大家读完课文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
1.教师: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
2.出示小组活动建议:
(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介绍。
(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加上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知识,可以一个人介绍,也可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介绍。
(3)介绍的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
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教师相机点拨,并组织语言,适时评价学生。
小结: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观潮。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钱塘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
【设计意图:学生再一次变换身份,作为导游来介绍钱塘江大潮,实际上是让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将课文中学到的语言内化,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对学生是一个挑战,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孩子们在愉悦、欢快之中得到了能力上的提高。】
板书设计:
潮来前: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
观潮
潮来时: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远—近)
潮来后: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附二:钱塘潮的形成
到过海边的人,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有时候海水像野马,向岸边奔来;有时候海水又像逃兵,退到离岸很远的地方。海水这种有规律的涨落,叫做潮汐(xī)。
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最大。
钱塘潮为什么偏偏在八月十八最大呢?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农历每月的初一前后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力合在一起,吸引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比较大。特别是中秋节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所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秋潮是一年中最大的。
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这是由于杭州湾的地形特殊。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杭州湾外宽内狭,出海处宽达一百公里,而往西到海宁县盐官镇附近,只有三公里宽。潮水刚进杭州湾,水面宽阔,越往西就越受到河流两岸地形的约束,只好涌积起来,潮头越积越高,好像一道直立的水墙,向西推进。同时,由于潮流的作用,把长江泻入海中的大量泥沙,不断地带到杭州湾来,在钱塘江口形成一个体积庞大、好象门坎(kǎn)一样的“沙坎”。当海水推着江水向钱塘江口内涌去的时候,沙坎挡住了潮头,就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的壮观景象。
钱塘江高达八米到九米。潮水到来的时候,汹涌澎(péng)湃(pài),像千军万马。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钱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