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镇江市官塘新城养老社区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镇江市官塘新城养老社区
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学号:3392011521
姓名:张帅 专业:建筑学 指导教员:汤桦
2016年3月
镇江市官塘新城养老社区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1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注意事项........................2 第三章 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4 第四章 老年人的活动特征..........................5 第五章 中国养老模式创新典型案例..................6 第六章 消防安全..................................8 第七章 节能分析..................................8 第八章 设计......................................9 第九章 总结.....................................11
镇江市官塘新城养老社区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背景
目前我国已正式进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随着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颁布实施,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从法律上得到了保障,而老年建筑的兴建,则是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和改善老年人家庭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稳定的必然产物。
镇江市官塘新城罗家头三号地块内规划布置一所三甲医院,一座体检中心,一所九年制学校,另外布置镇政府、派出所、法院等社会公建项目。随着官塘新城的建设,需要对原有养老院进行改建和升级。为了土地的节约和集约化利用,现集中选址,规划新建养老院和体检中心,形成养老社区。
2、区位和范围
项目地处镇江市官塘新城罗家头三号地块内东南角,位于官塘桥路以西,四平山路以北。规划用地面积约47000平方米,约70亩。可开发用地面积约18000平方米。
二、绿色建筑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共有六类指标,由高到低划分为三星、二星和一星。
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三、项目目标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政府对绿色建筑的重视,将养老建筑引导走向绿色
镇江市官塘新城养老社区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养老建筑具有积极意义,针对目前养老建筑立体绿化的现状,结合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提出了养老建筑立体绿化设计的具体措施。
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预计到2015年末,老年人口比例接近30%,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未来老年养生、养老、康复产业将步入快速发展期。老年人的居住和生活与其所处的建筑物是密切相关的,养老建筑愈来愈重要,不可忽视。而绿色建筑作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使用空间。引导养老建筑走向绿色养老建筑,对养老建筑和绿色建筑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设计要求
1、符合国家智能化系统设计和养老公寓设计的相关规范及要求;
2、设计方案应分配合理、切合实际、科学的考虑平面布局与流程,充分满足使用要求,达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方便施工。设计文件必须完整、准确、详尽、规范且应满足甲方要求,符合中国现行设计规范及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3、在满足设计功能、形式的同时,要求控制、降低成本并最大限度地提供最新技术含量的产品,满足产品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4、要求设计建筑达到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注意事项
一、养老院规划设计应该注意的环节(很多养老院设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变化): 私密性:老年人需要一个属于自己,不被干扰的空间; 社会交往:应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进行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 可选择性:应为老年人提供多种可选择性,并有控制的能力;
清楚的方向性和明确的标志系统,它为记忆力减退的老年人提供活动上的方便; 安全感和安全性:为活动能力减退的老年人提供活动的安全性,使他们有安全感; 可达性和易操作:供老年人活动的空间应有很好的可达性(即无障碍),常用设施(如门、窗、家电)应易于操作;
适度刺激性和挑战性:一个有适度挑战性的环境将促进老年人的经常活动; 适度的声光环境:它将大大方便视力和听力已经减退的老年人的活动;
镇江市官塘新城养老社区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环境的熟悉性和连续性:环境的设计应有一定的地方传统,并成为往日生活的延续,使老年人不感到陌生;
尺度适宜的细部:它可以使老年人处处感到方便和愉快;
二、养老社区与传统社区在景观设计上的类比分析:
由与养老社区与一般居住区使用人群不同,决定了其景观从设计重点到景观组团到植物设计,从交通流线到道路设计到铺装形式都存在极大的不同,因此该项目的设计手法也会与一般社区有很大差别。
1、设计重点:传统社会以设计主题为主,体现不同的文化内涵,例如欧洲庄园或新中式景观。而与一般居住区的文化性景观不同,养老社区的设计重点为功能性景观,必须满足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需要。
2、景观组团:一般居住区以硬质景观结合大水景和植物造景营造形式多变的观赏型景观组团以及部分功能型景观组团。而考虑到老年人的行为特征,老年社区的景观组团多以植物造景结合休憩场地为主,同时铺筑小型水景景观丰富视觉和听觉。
3、植物设计:一般居住区一般会以组团式进行疏密有致的种植,同时以常绿和落叶、开花植物搭配,形成不同的景观层次和效果。对于养老社区,考虑到老年人视力较弱的特点,配置全年有色彩感的植物,以恰当的背景色来强调花、果、叶的颜色、形状和大小,强调老人的视觉和触觉感受。同时,增加有养生和药用疗效的植物品种。
4、交通流线:一般居住区以车行、人行和散步景观道三级道路,景观道路蜿蜒曲折,营造丰富多层次的景观效果。在养老社区里则以景观散步道路为主,同时交通流线尽量清晰明确,使老人可以安全、方便、明确的到达各个功能性场地,同时全区应考虑无障碍设计以及辅助行动措施。
5、道路设计:一般居住区中的道路设计时一般只需要考虑车行的转弯半径,而景观步道的最小控制值则为行人单人通行的宽度。对于养老社区需要考虑老年人辅助设施如轮椅以及辅助行走器的使用,同时由于老人多为结伴而行,景观步道的设计需要考虑老人看护的通行。
6、铺装材料:一般居住区中一般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为丰富景观效果,采用不同材质的铺装材料以及不同的铺装形式。而针对养老社区,园路尽量使用平坦防滑、富有弹性以
镇江市官塘新城养老社区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及方便轮椅活动的铺装材料,采用触感不同的铺装材质提示道路或区域的不同。
7、照明灯光:一般居住区只需要为表现景观效果,采用独特的灯光照明。养老社区中活动场所内的照明需要达到亮度,以适应老年人日益衰退的视力,同时应选择适当的灯具,避免眩光的产生,并减少对首层住户的影响。
第三章 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
一、城市地理位置
项目地处镇江市官塘新城罗家头三号地块内东南角,位于官塘桥路以西,四平山路以北。
二、选址要求(个人想法)
1、地形应尽可能平坦以减少陡斜的步道、坡道或踏步,相对平坦的现场可促进步行——这是一种高度理想的运动;
2、周边不应以主要交通干线为界,以便于购物、遛公园而不必穿过主要街道;
3、基本的商业设施,如超市、干洗店、药房等,应尽可能邻近并易于前往;
4、基本的地区公共设施如文化馆、保健服务和娱乐设施等都要靠近,就此而论应注意到对许多老年人来说其最大步行半径应为0.804公里;
5、公共交通应直达建设场地。由于许多为老年人服务的项目,如专门的就医条件,往往不在本区而在其它区;
6、场地不宜直接邻近学校或儿童游乐场或为青年与成人所活跃出入的娱乐区;
7、场地应有足够的面积,以满足开展户外静止性与运动性的娱乐活动的要求;
8、还要注意到整个土地的利用模式依照可能的趋势及后期的计划有发生改变的可能性
三、场址特点
该地块南侧为狭长地段,适合布置景观;北侧地块相对规整,适合布置建筑物,可结合南面毗邻的四明河,充分利用四明河景观,打造环境宜人、设施现代的宜居、养生环境。
四、周边环境分析
该地块东侧为官塘桥路,北侧、西侧均为规划支路,南侧毗邻四明河。北侧马路对面有商业和法庭,西侧有医院等必要设施。
五、选址合理性分析
镇江市官塘新城养老社区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1、该地块四周退让之后,处于相对安静的位置,适合做养老建筑;
2、该地块周边有商场、医院等设施,方便老人购物、看病;
3、该地块南侧毗邻四明河,可与养老中心景观相结合进行设计,美化养老社区环境;
第四章 老年人的活动特征
一、老年人的活动内容
伴随着老年人退出工作岗位的另一方面的重大变化,是每天生活重心的改变,老年人的户外活动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
(1)必要性活动:包括那些不由自主的活动,如购物,就医等,因为这些活动都是必要的,它们的发生较少受到物质环境的影响,一年四季在各种条件下都有进行,相对来说与外部环境质量关系较小。
(2)自发性活动:包括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观赏有趣的事情、晒太阳、练下玩牌等。这类活动只有在老人有参与意愿,外部条件适宜,天气和场所具有吸引力时才会发生,对这类活动而言,良好的物质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3)社会性活动:是指老人在空间中有赖于他人参与的各种活动,包括相互打招呼、交谈、各类公共活动以及最广泛的社会活动——被动式接触,即仅以视听来感受他们,这些活动可称之为“连锁性”活动,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都是由以上两类活动发展而来的。
二、老年人的活动内容
老年人的活动领域大致分为基本生活活动圈,扩大邻里活动圈,市域活动圈和集体活动圈四类。
(1)基本生活活动圈: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场所,以家庭为出行中心,活动半径180-122m以内,符合5分钟的老人出行距离。
(2)扩大邻里活动圈:以小区为出行规模的老年人活动范围,其活动半径不大于450m,适合老年人10分钟的疲劳极限距离。
(3)市域活动圈:以市区为出行规模的老年人活动范围,这类活动出行时间较长,一般为30-45分钟,且活动半径较大,老年人前往此处的频率远低于“扩大邻里活动圈”。
镇江市官塘新城养老社区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4)集体活动圈:以行政区为出行规模的老年人活动范围,它是介于“扩大邻里活动圈”和“市域活动圈”之间的城市老人活动范围,出行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第五章 中国养老模式创新典型案例
一、武汉蔡甸:建中国健康之谷,筑生态养老之都
武汉市蔡甸区始终将养老事业作为德政、惠民工程来抓,依托区内独有的自然生态环境,结合自身条件,全局规划,产业互动,着力打造华中地区健康养老之都。现在已经建成一个集休闲游憩、商务度假、时尚居住、产业服务于一体的生态型滨湖新城。同时,该区以生态城建设为引领,放开土地政策,放宽投资渠道,共吸纳了300亿元资金,吸引了中国健康谷、侨亚社区、合众人寿健康社区、同济健康社区等养老机构入驻,形成了集生态、科学、便捷等养老必需的完整的生态养老产业链。
二、江苏如皋:“公建民营”走出公办养老新路子
江苏省如皋市民政局在如皋市社会福利院大胆探索,试点推进公建民营模式,改建为医养结合型的博爱康复护理院,并取得了成功的试点经验,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博爱康复护理院的建成有力推动了如皋市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盘活公办养老机构闲置资产探索了一条成功的新路子。
三、浙江金华:“统分结合”构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以“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为主要思路,采用统分结合模式推行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一是在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上,采取“日间统一照料、夜间分散居住”相结合的统分模式;二是在服务中心的布局运营上,实行“中心较大村统一布点、边缘较小村分餐配送”相结合的运营模式。目前已建成养老照料中心288家,服务老年人4万余人,覆盖全区2/3老年人口。在“家庭养老”面临巨大现实压力,浙江金华市以及机构养老模式难以广泛覆盖的现实情况下,统分结合模式符合国情实际,较好地实现了“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具有普适性和可操作性。
四、河北卓达:“三加三”全龄化健康享老智慧社区模式
河北卓达集团致力打造“卓达养老”模式核心竞争力及“卓达养老”银发族养生照护系统标杆。经过10年探索,独创了由“健康、养生、享老”软服务和“居家、社区、机构”
镇江市官塘新城养老社区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硬体系构成的“三加三”全龄化健康养生享老智慧社区模式,并成功导入了相对成熟的台湾“智慧化照护”模式,让老人获得更好的照顾,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卓达养老模式在全国各地开发的卓达太阳城项目中予以落地及应用,成为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
五、上海“老了吧”:开创互联网智能养老新模式
“上海老了吧”公司以养生科技结合互联网思维,应用020(线下整合+线上平台),构建互联网智能养老产业链,融“养老、养生、养心、养性”于一体。通过科技智能手环与移动终端使老人与家属无缝对接,能使儿女第一时间了解父母状况,送达关爱,为不同需求老人提供家政、医疗、出行等便利服务,开创互联网智能养老综合服务模式,令人关注。
六、山东钟冠:以海洋产品为核心构建健康养生产业链
钟冠以健康文化为内核,经过多年的探索,从产品理念、生产环节、养生养老文化平台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探索。通过产业化运营高质量的原生态海洋产品,同时跟产业链进行联盟,用一系列文化项目搭建中老年人养生平台,倡导中国五行养生理论,让新生代的健康养生文化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构建起了新型养生养老产业模式。
七、北京厚德宗兴:宗亲社区养老合作社让养老不再难
北京厚德宗兴资产管理中心以契约型基金的形式组建“宗亲社区养老合作社”,利用宗亲与社区人们之间的信任关系、利用财富及财富创造力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分布差异进行资产配置。合作社成员退休(60岁)后至75岁前,生活能够自理,可选择回乡居住,获得城乡房租差异带来的利润;75岁后,回到城市,享受城市相对优质的医疗服务。该中心深入社区,街道和居委会,已经在北京建立10个居家养老服务点,最大限度地开发老龄资源。
八、湖北侨亚:机构养老现代化、社区养老智能化、居家养老信息化
湖北侨亚集团将传统专业机构养老服务与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相结合,构建起完整的机构养老现代化、社区养老智能化、居家养老信息化的“三化”养老服务体系。湖北侨亚从中国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不断开发与完善各类养老服务产品,为更为广泛的老年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个性化的系统养老解决方案,创建了集机构、社区、居家养老为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武汉侨亚颐乐园老人村曾获“全国模范养老机构”称号。
九、杭州“联众模式”:异地休闲养老促进城乡一体化
浙江联众乡村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创新经营模式,在生态良好、风景优美的村落,与愿意
镇江市官塘新城养老社区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合作的村民签订协议,由公司出资按统一标准对他们的住房进行改建装修为“城仙居”。房子的产权仍归农民所有,农民可任选两间居住,其余房间30年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则归联众公司所有,期满后归还村民。投资者可以定期或是长期居住,也可以请联众公司代为出租,获得租金收益。在杭州和上海,已有不少老人成为“城仙居”的住户;而不断到来的城里人,又给当地的村民带来了提高收入的希望,“联众模式”有力促进了城乡一体化。
十、山东盛泉:开创国内养老上市第一股
2013年5月8日,荣成盛泉养老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这是山东省首家在上海股交中心挂牌上市的企业,也是全国范围内第一家以养老产业为主业挂牌上市的企业。挂牌上市打开了养老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对全国养老企业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对促进养老事业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
第六章 消防安全
坚持安全第一,防患于未然。
1、疏散通道:应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严禁占用疏散通道,严禁在安全出口或疏散通道上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严禁将安全疏散指示标致关闭、遮挡或覆盖。
2、消防器材: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机械排烟送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设施处于正常状态,并定期组织检查、测试、维护和保养。
3、消防控制室:设有火灾自动报警控制设备,用于接收、显示、处理火灾报警信号,控制相关消防设施的专门处所。
第七章 节能分析
在《绿色生态小区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指导下进行规划设计,在预算内最大限度地采用较高技术,可最大程度地实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节能措施
1、墙体节能系统措施:通过采用节能墙体材料或节能措施,大大提高建筑墙体的保温
镇江市官塘新城养老社区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性能,从而减少建筑能耗;
2、门窗节能系统:门窗是居住与室外自然环境沟通、交融的主要通道,其节能潜力巨大,采用节能材料或者节能措施的门窗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室内能耗;
3、水系统:通过采用节水型器具和设备,以及回收用水系统,如中水冲厕系统,雨水绿化灌溉系统等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和高效利用;
4、雨水收集利用:收集建筑屋面雨水、路面雨水、利用人工湿地法、人工土壤滤池法等处理后作为多种用途的非饮用水,同时通过地面渗透,回灌补充地下水及地面水源;
5、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地源热泵供热、制冷;太阳能;光伏光热;风力发电等;
6、自然通风利用:利用室外的风压作用和室内的热压作用形成自然通风,对降低建筑能耗,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提高室内人员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
7、节能系统:采取屋顶绿化,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等措施,达到充分利用场地,节约土地的目标;
8、建筑材料节约利用: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本地建筑材料;
9、人工湿地系统:人工建造的,可控制和工程化的,进行废水处理的湿地系统。一般由工人基质和生长在其上的水生植物,如芦苇,香蒲等组成。当污水通过系统时,其中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转化或分解,从而使水质得到净化。
第八章 设计
一、设计原则
1、选址与规模
(1)选址要考虑三大因素:环境、交通和配套(2)建筑规模宜有所控制
养老社区的建设规模不能过大,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方面老人的行动能力有限,过大的居住组团不利于其外出活动,也不便于社区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人到老年后记忆力和认知能力有所衰退,对于居住环境和周围人群的辨识力下降,并不能够记住太多的邻居,紧密相处。因此养老社区的组团规模应当较小,以便使老人能够更好地熟悉周围的居住者,获
镇江市官塘新城养老社区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得对社区的归属感。
2、道路与停车组织
(1)分开组织人车流线,保证车辆就近停靠(2)考虑三类停车场地,非机动车位不宜设在地下
养老社区中应有三类停车场地,分别是机动车停车场、紧急救护车停车场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在设置机动车停车场时,除了应有集中的地下车库或临时客用场地外,还应在各居住组团出入口及楼栋单元出入口处分散设置小规模临时停车场,提供给救护车、小区电瓶车或亲友探访时停车使用。社区中还应为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或三轮车这些老人出行常用的车辆提供近便的停放位置。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养老社区的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宜设在地下,不应为了追求美观而造成老人使用时的安全隐患,而应当就近各个楼栋出入口设置一小片停车区域。
3、建筑功能与布局形式(1)养老社区应合理划定分区
目前的综合型养老社区中通常会有老年住宅、老年公寓等多种居住类型,这些居住类型的使用对象各不相同,所以综合型养老社区应在规划布局上将不同的居住类型分区设置,并在一些公共设施和室外环境上也有所划分,形成一定的专属和独立性,以避免管理和使用时出现纠纷。
(2)建筑布局形式追随功能
不同的居住类型由于功能配置需求不同,其建筑形式会有所差异。为健康老人而建的老年住宅可以是单元式,而为半自理或不能自理老人设计的住宅通常会采用廊式,走廊及走廊侧放大空间兼有活动、服务和管理功能。
(3)养老建筑宜在功能形式上创新
4、服务配套设施
(1)配套设施宜按类型进行合理分区
养老设施的配套设施应注意动、静分区和主、次分区。(2)按老人行动能力确定配套设施的位置
常用服务设施不应超出老人的步行适宜范围,养老社区配套设施的位置需根据使用频率
镇江市官塘新城养老社区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和老人的行动能力而确定。
二、设计方案
社区主干道路沿绿化带方向设计,避免与人流交差;老年居住用房、公共服务用房、医疗用房、健身活动用房和行政辅助用房形成一栋“L”形的综合楼(内部功能分区明确),与右侧两栋老年公寓围合出一个大广场,用于老年人休闲娱乐;南侧狭长地段由地面停车场和老年公寓组成;东南侧绿化带内设有廊道,亲水平台,亭子,人们可以在此谈心散步。
楼内设有消防控制室,消防器材和消防楼梯等应急设施;墙体、门窗均采取节能措施,社区水系统、通风系统、湿地系统等也均采用节能措施。
该养老社区设计很自然的融入绿色建筑理念,同时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性,对社区流线、空间及功能分区布置进行了合理的设计。
第九章 总结
设计养老建筑,一定要知道老年人关注的问题,满足老年人的心理、生理机能的变化,设计要关注他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对生活空间的要求,对配套生活的要求,最后是精神层面的要求。一定要从老年人的真正需求去出发,规划设计要从服务特点、老年居住的产品,不同的需求去研究,营造老年人的小型管理单元、生活组团,提供细心的管理和生活服务空间。
第二篇:社区中心建筑设计调研报告
社区中心设计 · 调研报告
学校名称: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生学号:
武汉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建筑学1003班 陈佳
0121006220329
社区中心建筑设计 · 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2012/4/28
调研内容: 一.基地调研
该基地(图1、2)位于武汉市汉口汉正街,紧邻汉口基督教救世堂及武汉市普爱医院,处于武胜路及汉正街两路相交处,人流量、车流量较大,毗邻交通主要干道。主要为周围社区居民提供教学、娱乐、休闲、交流等性质的服务。使用人群范围较广。
图1 基地鸟瞰图(红色区域内)自摄 图2 基地图 自摄
汉正街素有“古汉口之正街”之称,是汉口历史上最早的中心街道。20世纪初,随着汉口开埠,租界设立与铁路的开通,汉口商业中心逐渐下移至长江岸边。汉正街则演变成小商品市场。1979年,汉正街恢复小商品批发市场。1990年起,国家、个体共同筹资数千万元,兴建与改建数处交易大楼,使汉正街的交通和环境大为改观。【1】
现如今依然承载了武汉汉口地区商业发展的历史。2011年8月15日汉正街周边地区正式实行交通管制。汉正街也将全面整治,整体搬迁,彻底改造,照初步规划,汉正街地区完成搬迁改造后,改变“现场、现货、现金”的传统交易模式,提升商业业态,建设集休闲旅游、电子商务、贸易流通、文化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世界级滨水商贸旅游区。
而处于该地区的基督教救世堂(图3),其前身叫大通巷福音堂,是武汉早期的教堂之一,也是基督教英国循道会在武汉最先传教的地方。后于1930年间在福音堂的原址上重建了的救世堂,系中西合璧式的建筑风格,红砖清水墙两层砖木结构,平面布局呈拉丁十字形。【1】主要由牧师楼(图4)、教堂、及其中间的内院,三个部分组成。该堂运用十字、彩色玻璃等元素(图5、6)衬托了强烈的宗教氛围。同时又结合了中国古代建筑元素,八角形小塔、白石雕刻、单檐庑殿琉璃瓦屋顶等,使救世堂成为中国南方地域色彩与西方基督文化想结合的独特建筑。
此外,汉口基督教救世堂也承载并见证了许多时代的故事。1931年武汉地区大水、1938年日军入侵武汉、1941年日寇发动太平洋战争等灾难发生的危急时刻,救世堂都 收容并帮助了许多灾民。
图3 基督教堂正立面 自摄 图4 牧师楼外立面 自摄
图5 基督教堂内部十字架、彩色玻璃窗 新浪网图片 图6 教堂局部装饰 新浪网图片
因此,该基地处于浓厚的历史氛围中,与当地的社会环境(图7、8)自然环境、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设计过程就需要对设施内容、建筑造型、艺术处理上给予充分体现地域文化、乡土氛围的元素。功能上与周边救世堂、普爱医院等有相似之处,均属服务性建筑。则设计手法上也应有些许呼应,使建筑同周边城市环境相联系。立面平面构成应融合其他建筑特有元素,与周围环境相统一。
图7 普爱医院 自摄 图8 周围住宅区 自摄 二.社区中心设计相关资料
社区中心(图9、10)即为社区居民提供康乐、文化、社会事务的场所,以及社区地方政府办公及开会的地方。社区中心的功能特点:业务活动繁多、既组织文化娱乐活动又开展宣传教育和学习辅导工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人流活动频繁、活动时间短、变化频率高。对空间的综合利用率高。
根据社区中心的性质及使用功能,社区中心建筑具有综合性、多用性、乡土性等特征。社区中心建筑需同文化活动内容相适应,设有学习辅导、文化娱乐、多功能厅、游艺用房、阅览用房、行政工作用房、展厅等功能空间。其内容复杂,功能种类繁多。且供群众活动形式各异,项目不同。则建筑空间组织和表现形式均应具备多用、灵活可变性质,实现空间的综合利用。另外,社区中心与当地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等都有密切联系。应根据各地不同文化、习俗风尚、开发计划等设计,在设施内容的决定、建筑造型、艺术处理上应予充分的体现。
社区中心业务活动繁多,既组织文化娱乐活动,又开展宣传教育和学习辅导工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项目日新月异。有些项目活动时间短、变化频率高,有些活动项目时间集中,参与活动的群众面广人数多、层次多。因此社区中心建设应根据开展的活动内容,人流活动规律进行。例如,集会观演空间,群众使用及离开时间均较集中,人流量大。则应设独立入口,方便组织入场及疏散。同时应设配套的服务房间,使之成为较为独立的空间等。
各种用房的设计,应有较大的适应性及灵活性,以适应文化活动的不断充实和发展。因此应慎重确定:各厅室的事宜面积,各主要厅的柱网尺寸、结构形式和空间高度,各厅室应联接及交通路线组织。对相关的厅室应尽量靠近,以便根据需要综合利用。
对于小规模的社区中心,应尽量考虑将某些厅室合并构成较大空间,以便在安排活动时可一室多用,适应开展文化活动的需要。对于大规模的社区中心,在安排一定比例的活动厅室的同时,宜增设多用途厅,以利灵活组织馆内大型活动。
另外,社区中心还应具备灵活多变的空间形式,空间组织应有利于综合利用。可以使用流动式空间、幕隔式空间、大空间灵活分隔、使用多用途厅室、灵活单元空间、辅助空间和主体空间分隔等设计手法满足灵活空间的表现形式。【2】
图9 社区中心功能关系图 建筑设计资料集4 图10 部分家具使用尺寸 建筑设计资料集4 4 三.相关社区中心实例调研
下面选取德国沃尔夫斯堡市文化中心(图11)进行调研。
该建筑的设计师阿尔托在1958年参加了该文化中心的设计竞赛,他为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设计一个多功能建筑。阿尔托表示,这座文化中心的设计目的是为了给这座工业城市的居民提供一个放松心情的场所,就像是古希腊的市集广场一般。【3】
文化中心坐落在城市主广场市政厅和一座公园的中间,其规模可分为,地上二层、地下局部一层。该中心为该市有名的文化建筑,由图书馆、成人学校、青少年、儿童开架阅览室和必要的附属房间。成人学校包括200座阶梯教室,80座、50座、30座、20座教室和工作室。娱乐中心包括观演大厅、俱乐部、小组活动室和茶座等。(图12)
阿尔托在设计方案中将不同的功能有分有合地结合在一起。朝向广场的立面材料是卡拉拉大理石和黑色花岗岩。同时,使用了通过天窗的自然采光方式,使建筑中的功能空间得到充分的光照。
该建筑主入口面向广场,便于观众进入并将人群引入图书馆。一组双跑楼梯从入口通往二层的休息室,而观众厅设置在另一侧,光线只能够通过天窗进入。在另外一边是中心庭院(图13),可以为各种各样的室外活动提供场所,从房间的玻璃幕墙就可以俯缆庭院。满足了房间兼用或互换的要求,还可由本区向其他区延伸,或有室内向室外延伸,以提高空间的综合利用率。街边的廊道用作店铺。在建筑尽头的公园有一个入口通往青年中心,中心功能包括儿童图书馆、俱乐部设施、陶瓷工艺场、乒乓球室、音乐室等。使建筑物同周围环境相联系,共同服务于群众。(图14、15、16)
图11 建筑立面 网络图片
图12 建筑平面、剖面图
网络图片 图13 中心庭院 网络图片
图14 图书馆前的人行走道 筑
龙网图片
图15 室内一角 筑龙网图片
图16 建筑鸟瞰图
筑龙网图片
参考文献
【1】 百度词条
【2】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 中国工业出版社,2005 文化中心部分
【3】 筑龙建筑网站
第三篇:新加坡社区养老调研报告
新加坡社区养老调研报告
【信息时间:2011-7-13阅读次数: 729】【我要打印】【关闭】
新加坡位于东南亚,是马来半岛最南端的一个城市岛国,面积近700平方公里,人口480万,60岁以上老年人94.7万人,占总人口的18.94%,年满100岁以上老年人407人。新加坡与太仓一样,人口老龄化程度十分严重,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
去年,太仓市派遣我们21名干部前往新加坡新华管理学院进行社区民主管理专题培训。我们带着养老的课题,听教授讲座,与社区“领袖”、社区服务中心“干部”交流,到人民行动党基层支部、市镇理事会、“飞跃”慈善机构等实地了解情况。以下,以我们的所见所闻,分析一下新加坡依托社区养老的情况,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一、透过理念创新,实现人生最后阶段生活质量的提升 新加坡不属于福利国家。该国老年人在经济上的养老支撑,主要依赖过去工作时自己交纳的公积金(账户)的积存来实现,而在生活上的照顾以及精神上的抚慰,则通过家庭,同时由社区各类慈善团体提供的服务来完成。
1、“活跃乐龄”,使老年人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周孙铭在授课时,向我们介绍新加坡 “乐龄”的由来:1997年,某机构作过调查,新加坡
人活到67岁就觉得自己老了,但是美国人活到77岁才感觉到自己老。新加坡人比美国人早了10年以为自己老了(中国人一般在60岁感到自己老了,中国人比新加坡人又早了7年)。为了教育国民正确面对年老,使国民特别是老年人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面对年老,新加坡人称“老龄”为“乐龄”,寓意为快乐之龄。确定每年11月份的第3周为“乐龄周”。
面对人口老龄化,新加坡从国家层面到社区各个层面都建立乐龄理事会,设立乐龄中心,组织开展有意义的活动或文体项目。感受最深的是“银之圈”职总安老日间托管中心的工作。该中心为乐龄人士提供“社交与娱乐性的活动”、“运动与健身”、“基本健康检查”、“集体性与郊游”、“讲座”、“午餐与茶点”等服务,以及良好的集体活动的场所和环境,并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和服务,把老年人联系起来,愉悦他们的身心。
在考察社区服务中心工作时了解到,新加坡乐龄理事会为推广“乐龄”的理念,在学校设立活跃乐龄相关课程。理事会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生的人群,与更年长者相比,这一代人有更多机会接受教育,理事会希望以他们中优秀的乐龄人士为榜样,向其他人传递一个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必要性的信息。
2、“服务外包”,使老年人完全实现老有所养(助)。在考察基层社区和社会团体时,有一个话题与太仓一样
多,就是“服务外包”。但它不是经济领域的服务外包,而是社会领域的“社区服务外包”。
负责“飞跃”社区服务外包的凌展辉主管,他告诉我们:飞跃社区服务机构,作为注册的全国性慈善社会团体之一,它建立的价值与理念是:透过全体成员的合作,提供有创意、可信赖和细心的社会服务。它辖管的是“乐龄中心”、“家庭服务中心”、“邻里联系中心”、“学生托管中心”、“特殊幼儿教育与发展中心”、“领养资源中心”、“AHD专业培训学院”等。它所提供的服务范围是:婴幼儿的发展阶段;少年、成年的预防阶段;家庭、特别是乐龄的治疗阶段等。
作为专业的社区服务外包组织,它依据政府、特定部门或相关组织提供的工作范围、工作对象、工作任务和工作最终实现的目标等情况,全盘设计工作程序、测算工作数量、核定工作费用,尔后通过网上招标的形式进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专业审计单位对每个工作的细节进行核实审计,从而确保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在飞跃社区服务外包项目中,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是服务外包的主要项目之一。它根据一个地区、一个时期乐龄人士的情况进行了解和测算,尔后提出意见。以2009年为例,该机构对某社区的乐龄人士进行调查,26.3%为两人或更少人住,65.9%没有完全经济能力,依靠子女经济资助,35.8%有慢性(长期)疾病,6.7%(65岁以上)需要援助,并且是高危人群。根
据这些情况,该机构制定工作计划,设计工作程序,确定工作目标,让政府、相关机构和需要服务的人群进行选择和论证,从而使乐龄人士在最大范围,并通过服务外包的途径,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助。
3、“鼓励学教”,使老年人满足求知欲望。
新加坡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的国家。从所有教授的讲课,到各处实地考察,都能深刻感受到“教育兴国”的理念。因此,“活到老,学到老”也就成为这个国家,尤其是社区研究和实施的重要课题。
在考察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基层支部时,有一份资料是这样写的,为鼓励乐龄人士到校园读书,新加坡新跃大学和活跃理事会签署协议,2008年1月起,凡在新跃大学修读“通识教育课程”的乐龄人士,50岁至59岁者学费可获10%优惠,60岁以上获20%优惠。他们还可以跟其他修读这项课程的年轻学生一样,按学习进度和最终学成的结果,获学士学位等相关学历,没有年龄限制修读。基层支部的一位副主席说:很多人忙碌一生,不知道藏在内心深处的梦想和爱好,通过修读,能让他们圆梦,真正过上活跃乐龄的日子。
在社区,乐龄人士主要通过修读课程的交流,以及网络、技能学习和专题讲座,实现学习和受教育的梦想。
在考察市镇理事会工作时,有一份资料是这样写的:在今日科技与资讯发达的社会,上网已经成为我们不可缺少的活动之一,对于新一代的年轻人,更是如此。乐龄人士们,我们对子女在网上的活动又知多少呢?新加坡正是通过这样的激励,使乐龄人士融入社区,走进他们赖以生存的集中学习交流场所,更使那些过去没有受过教育,或程度不高的乐龄者提供学习的机会。
二、借鉴先进做法,实现依托社区养老效应最大化 太仓市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市(县)之一。如何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通过政府、社会特别是社区的工作措施,使严重的养老问题得以缓解,并逐步解决,是我们今后要着力研究的课题。
1、创新理念。太仓老龄事业发展的许多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但在理念的创新和实践的探索上应进一步突破。政府示范性养老福利机构必须走“公办民营”之路;居家养老服务应探索“服务外包”做法;社区养老(提供助餐)应借助市场的力量;社会各种养老方式应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更应贴近老年人的需要。
2、加快发展。社区养老作为政府、部门、单位、企业和家庭养老的“枢纽”,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加强,设施包括老年人的活动设施(室内、室外),服务设施(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社区治丧设施规划建设必须到位),环境设施等等;活动服务载体必须完善,载体包括建立完善的老年组织,组织丰富的老年活动,开展多样的老年交流等等。资金相应
得到保障,资金包括必要的组织经费,“一事一议”的活动经费,必须的设施投入经费等等。因为,只有社区基础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才能有效地实现社会的平稳转型。
3、强化功能。中国的养老理念与新加坡不尽相同。我们强化的是在政府指导下的社会保障,而非新加坡在政府高度管理下的家庭保障。因此,社区作为社会范畴,其保障功能必须强化。要不断完善老年人的保障政策。政策包括基本生活保障和医疗、住房、教育、司法救助等。不能在具体的政策上实行“高福利”,不然有违社会的公平。要不断完善老年人服务体系。体系包括家庭养老道德体系的建立和考评,社会(企业、团体、民间组织等)养老服务机制的准入和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政府示范养老体系的转型和提升等。要不断增强老年人自我保障意识。应在老年人中加强“自己养自己”(新加坡养老模式)理念的宣传和教育,同时应强化子女对老年人赡养的责任,从而使老年人、家庭、政府和社会在养老事业的发展上形成共识,并协力推进。
第四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
东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
一、引言
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随着老龄人口的加剧和大量“四二一”(一对小夫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家庭模式的出现,传统养老方式已不适应现代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加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全面推行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使退休人员由过去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已是大所趋,未来城市社区将承担着老年人管理和居家养老服务的重任。如何找到一条更加适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新路,是摆在社区面前的现实而迫切的任务,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阳光雨家政服务中心对长治市东街社区的居家养老有关调查做以总结和阐述。
二、东街社区老年人口现状
东街社区现有常住居民5487人,社区老年人口有1470多人,60岁-69岁的老人有779人,70岁-79岁老人有452人,80岁-89岁老人有206人,90岁-99岁老人有32人,100岁老人1人,老人人数占社区总人数的26.79%,空巢老人有52人,约占老年总人口的3.54%。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极大改善以及人们择业观念改变和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今后,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将越来越重。
三、目前社区老年人居住、养老和居家服务情况
(一)居住方式。一是老人(或与配偶)和儿女住在一起。二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儿女在同一城市。三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打工。四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无子女。五是老人(或与配偶)与成年或未成年的孙子孙女住在一起。六是住在养老机构的三无老人。
(二)生活来源。老年人生活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退休金,养老保险金,个人账户积累,子女供养,政府供养,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在以上几种情况中,靠子女接济和吃养老保险金生活的老人数量最宠大。
四、目前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生理机能的衰退及晚年的孤独感已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他们不得不依靠他人的帮助才能生活。根据调查了解和分析,目前老年人居家养老中存在的主要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理机能的衰退影响着老年人日常生活。随着老年人生理机能的衰退,开始出现头脑不清晰、记忆力减退、视力模糊、听力有障碍、手抖、腿脚不方便、咀嚼困难以及其他健康问题。这种机能衰退问题,已经深深影响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行动,且有相当比例的老人存在两种以上的症状,这损害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将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下降。尤其是在高龄老人中这种现象更加普遍。
(二)各种老年人日常生活辅助设备缺乏。各种老年机能问题的发生在不同程度上妨碍了老年人的活动能力,许多老年人不得不借助各种辅助设备,维持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对提高视力、助行类、听力辅助、居室无障碍设施等各种辅助设备需求。在调查中了解听力有问题和行走不便的高龄老人人数是最高的,所以在居家养老服务中提供提高视力和助行类设施将成为首要考虑的对象。但由于目前市场上有关老年人生活辅助设备不丰富,老年人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三)多数老年人经济能力有限,无法进行有偿服务。在调查中了解,多数生活在社区的老年人都没有固定的收入,生活来源主要靠子女接济,而子女本身并不富裕,给老年人的生活费相当的少,只够生存最基本的需要。所以用在健康、医疗等上的开支很少,对社区提供的有偿服务根本不敢接受。
(四).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困难。在对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调查中,就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来讲,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困难是进食、烧菜做饭、打扫卫生、买菜购物、洗衣洗被、洗澡、起床、穿衣服、上厕所、外出活动共十项内容。在十项具体日常活动内容中,烧菜做饭、打扫卫生、外出活动、买菜购物和洗衣洗被成为主要的困难。
五、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我们在调查中得知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医疗健康和精神文化服务上面的要求是最多的。在以上三项需求中医疗健康排在第一位,老人对精神文化服务的需求相对较低。
(一)老年人对社区日常照料服务需求。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在居家养老服务中,日常生活照料主要还是子女。但由于老年父母对子女照料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子女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照料成本很大。这让子女和老人都很为难,相反,对由社区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务需求更加强烈,如果有其他合适的照料人选,情况就会得到大改善。在调查中老年人希望社区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务有:小时工上门服务、社区日间照料室日托、上门做饭、日常登门巡视、代理购物、协助洗澡、修理指甲及修脚、理发、家庭修理、修电器、送货上门、邮寄等。
(二)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老年人就医的首要选择。上门服务或者居家护理是老年人接受卫生健康服务的另外一种方式。在走访中得知绝大部分的老年人愿意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门服务或者居家护理。老年人中慢性病较为普遍,大多数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将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分为陪同看病、家庭病床、专业护理、找办取药、急救、康复、健康讲座和指导等内容。在老年人报告的最主要的健康服务需求中,对健康讲座和陪同看病服务的需求最高,其次为专业健康护理和急救服务。绝大多数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对社区健康服务的需求,而且超过一半的老人有多种需求。所以发展社区健康服务有广阔的前景。
(三)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精神文化服务是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要求的重要内容。有超过半数的老年人存在各种内容的社区精神文化服务需求包括:文体娱乐、表演展示、绘画、法律咨询、心理咨询、读书读报等。由此可以推断,绝大多数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社区精神文化服务需求。
六、加强管理力度,组建为老服务队伍
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关键要抓好为老服务队伍建设。我们主要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一是抓好居家养老服务管理者队伍。二是抓好专业队伍建设。三是抓好志愿者队伍建设。
七、今后工作打算
做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整合社区资源,加强为老服务队伍建设,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目的。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开展已快半年,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意识不强,自愿来社区参加活动的老年人少,要求上门服务的老年人更少。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进行宣传报道,营造社会敬老、社区助老、家庭养老的良好风气。
2、充分整合社区资源。由于服务场地有限,辖区老年人口多,老年人的活动场所受限。我社区要充分利用辖区人力、物力、财力,整合社区资源与驻辖区单位等签订为老服务协议,免费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3、加强为老服务队伍建设。加强社会化居家养老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的培养,建设专业化的工作队伍。进一步加强与劳动保障部门协作,对现有的管理与服务人员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其次是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努力造就一支由党员、干部、学生等组成的专、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提高为老服务水平。并开展“服务明星”的评选活动,激发为老服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增强服务意识,使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也可得到进一步提升。
4、全面开展上门服务。托老站日托、周托服务场地有限,居家养老服务活动的关键是做好上门服务。采取灵活的服务方式,上门服务人员要随喊随到。服务要能满足老人多方面的需求,如清扫、购买、护理、康复、入浴以及精神方面的需要,如陪同游览、购物,陪同读书、看报、看电视,甚至是陪同聊天
八、结语
居家养老是一项贴民心、暖人心的夕阳工程,是老龄工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对居家养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新的起点,我们要一如既往地把居家养老为老服务工作作为街道的民生工作来抓,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探索创新居家养老的新模式,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要。
第五篇:养老调研报告
浅析**地区
未来五年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
截止到2011年6月30日,**地区的老年人口(60岁以上)是15545人,占地区总人口92791人的16.76%,7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7.36%。这两个指标表明:**地区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且老年人口进入高龄化。(地区人口老龄化的标志是老年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老年人口高龄化的标志是70岁以上老年人占地区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
**老龄办近五年对**地区老年人口的统计显示如下:
2005年12月31日统计老年人口11514人,地区总人口92025人,老年人口占地区总人口12.51%。
2006年12月31日统计老年人口11810人,地区总人口89264 人,老年人口占地区总人口13.23%。
2007年12月31日统计老年人口 12528人,地区总人口 89444 人,老年人口占地区总人口比例14.01%。
2008年12月31日统计老年人口13229人,地区总人数93538人,老年人口占地区总人口比例14.08%。
2009年12月31日统计老年人口14200人,地区总人口95570人,老年人占地区总人口比例是14.86%。
老年人口统计数字表明,**地区近年来老年人口总数是增加的(六年增加4086人),老年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比例是上升的(六年上升4.67个百分点)。按照**地区前六年的老年人口增长预计,到2015年,**地区的老年人口将达到18000人。
为进一步了解我地区老年人养老生活状况及机构养老服务需求,2011年3月,**老龄办进行了**地区老年人机构养老服务需求调查。发放机构养老服务需求调查表5000份,收回4948份,调查采取问卷方式,现将老年人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性别、年龄分组:男性2337人,占47%,女性2611人占53% ;年龄分组:60-69岁的2860人,占58%;70~79岁的1627人,占33%,80岁以上461人,占9%。
2、居住方式情况分组:与子女同住1855人,占37% ;老人自己居住(空巢老人)3093人,占63%。
3、从是否愿意入住养老机构分组: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2851人,占58%;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2097人,占42%。
4、养老机构收费价格承受。老年人家庭收入绝大部分以退休金为主,养老机构收费价位是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第一关注,有2602人,占53% ;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所能承受的费用水平,认为每人每月能承受1000-1500元的4266人,占86%,能承受1500元-2500元的390人,占8%。能承受2500元以上的292人,占6%。
当前**地区养老机构现状及未来五年机构养老服务需求分析。
当前**养老专业机构现状:当前**地区有二家养老机构,**养老院,隶属**办事处,公办公营,床位100张,入住老人96人,当前登记想要排队入住的有50人;已处于饱和状态下运行。**康福寿养老院,属于民办民营养老机构,床位80张,现入住老人71人,调查发现他们也多次接待想要入住的来访者,同样处于饱和状态下运行。由此可见,当前**养老机构都处在饱和状态下运行,且把部分老人入住养老院的诉求拒之门外。**地区的养老机构已经不能满足**地区老年人机构养老的服务需求。
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目标明确
随着未来五年老年人口逐渐增加,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趋加剧,养老问题尤其是一些高龄、空巢、独居老人的养老问题变得越发引人注目。为应对目前养老服务需求高峰,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残联《关于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的通知,该办法提出了北京市“9064”养老服务模式(北京市民政局养老服务机构十二五规划目标),即到2015年,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
服务协助下家庭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营扶持力度逐步加大
从2011年1月1日起,提高街道乡镇敬老院建设资助标准,最高资助额从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乡镇机构每新增加一张床位资助额从5千元提高到1万元;社会办养老机构每张床位补贴标准,从100至200元提高到200至300元;在全国率先出台低保家庭失能老人入住养老机构补贴办法,每人每月补贴1100元;出台养老机构星级评定以奖代补政策,对获评1至5星级的养老机构分别给予2至32万元的奖励。
**地区十二五期末养老机构建设建议:
按地区老年人口4%的比例测算**地区2015年入住养老院集中养老的老人数应为720人。即2015年**地区要有800张床位才能满足**地区机构养老服务需求。
因上述原因我们对**地区十二期间养老机构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在**的**地区按北京市养老机构星级评定的四星级标准建设400张床位的(中档300张床位和高档100张床位)集老年餐桌、托老(残)所、制式养老机构等系列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
2、在**地区和**地区采取改扩建的形式,利用社区内现有的闲置资产建设养老机构(在现有180张床位的基础上增加220张)。标准按中档和低档建设,改扩建后的两地养老床位数要达到400张(中档100张床位、抵挡300张床位)。
**老龄办 2011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