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学案教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课题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4 14:0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施学案教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课题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施学案教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课题结题报告》。

第一篇:《实施学案教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课题结题报告

《实施学案教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课题结题报告

溧阳市光华初级中学

汤珺

赵湘

一、课题的提出

进入新课改以来,我校以改变备课方式为切入点,把备“教案”变为备“学案”,把教学的立足点、课堂的支撑点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实现了教学案一体化,课堂活动为学生学习和发展设计,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素质。我们在生物课堂进行“学案教学”也是为了达到以下效果:

(一)自主学习的作用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自主学习强调的对象是学生,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自醒、自励、自控的效果,提高学生的适应性、选择性、竞争性、合作性以及参与性。

(二)学案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的作用

“学案”即学习方案,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围绕学习目标设计的课前学习材料。“学案教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的学习方式。从教的角度来说,这种教学模式是老师对学生课堂任务的具体布置,使老师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课堂效率得以提高;从学的角度来说,这种教学模式是学生对学案设计的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探究、解答和研讨、交流、反思,进而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必要性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与实验是形成生物概念和认识生物规律的基础;生物学又是一门精密的理论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思维性和严格的数学量化性;生物更是一门应用性科学,广泛联系着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实际。我们认为学习生物过程不能完全像科学家那样去“发现”,也不宜仅出示现成的知识让学生去“掌握”,它应当是一项丰富立体的主体活动。一切学生主动地学习、探求知识、增长才干的过程,都是有益的“自主学习”活动。

(四)学案教学在提高学生生物自主学习能力上的实践

作为初中的学生正处于学习生活的过渡时期,又是初涉及生物学习,加上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未成熟,又缺乏必要的学习方法、能力,自主学习生物学科是相当困难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以适宜的载体,逐步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指导,逐步放手,切不可操之过急。因此,确立《实施学案教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这一课题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二、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自主建构与知识结构相对应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学过程就是把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学案教学的实质内涵是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能力。以学案为载体,针对学生自学存在的疑难问题和提供的反馈信息,展开问题讨论,依据问题讨论效果,教师精讲点拨,指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疑点•。引导学生反思小结,梳理知识结构,理出规律,最后巩固训练,当堂完成教学目标。

学案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学案,就是教师在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认真解读教材与分析学情之后,根据《课程标准》(或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知识经验,并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把学习的内容、目标、要求和学习方法等要素有机地融入到学习过程之中编写成的一个帮助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它是教师在授课前依据教学目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把课本中相应的内容及预备知识,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模拟问题的发现过程,精心设计递进性的问题系列,以引导学生沿着问题的台阶,完成自主探索真知的学习程序;是指导学生学习本课时或本课题内容的学习方案;是帮助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自学、课后复习所使用的主动学习的工具与方案;是教师启发、讲解、指导学生学习的工具与方案。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的内容,然后根据学案的具体要求完成相关的学习内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见解或疑点再与老师和同学共同研讨,从而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因此,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工具与媒介,它具有“导读、导思、导听、导做”的作用。学案教学的实施,可以更好的把握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达成,提高每节课的有效性,更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自主钻研和合作讨论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研究意义

2003年新学年开始,我市整体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行列。自此,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全面落实新课改精神就成为全县教育系统的核心工程。

新课改的要求:教师集体转换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讲坛的独霸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合作者;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成为学生自已的事情——学生在教师引领下自由张扬、悦愉高效地进行自主学习。但是,传统教学的模式根深蒂固,教师受“不放心”顽症的困扰而无法解脱,且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缺失成为改革发展的最大障碍。面对现实,教学改革是随着观念转变而逐渐过渡,还是寻求一种载体加速转型,我们生物教研组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新路子,尝试运用“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形成了适合我校大班额教学的教学模式。

四、研究内容

本着提高生物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能力,我们将实施学案教学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集体备课,统一教学思路

为了更好地落实学案教学工作,我们首先进行了集体备课,彼此交流并统一了学案教学目的认识:“学案教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学案导学的教学中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要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

(二)尝试模式教学,发现问题

虽然在近几年不断观摩了一些老师执教的“学案教学”公开课,但“学案教学”对我们几位老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所以,我们首先尝试临摹一些成功执教教师的教学模式。按“情景引入——学案导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检测——收获平台——拓展延伸”的模式进行尝试教学。彼此之间相互听课,交流心得,找出失败的原因,并及时更正。总结经验,挖掘定成功的原因。这样反复一段时间,逐渐熟悉了“学案教学”的教学模式,并有所心得。

(三)总结规律,形成特色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针对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本年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性调整和补充“学案教学”模式,使教学模式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并在此基础上,每位教师上一节“学案教学,展示激学”展示课,将自己对“学案教学”的理解展示出来。

情景引入:利用“故事、诗词、谜语、生物标本、模型、实物、课件、设疑”等方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将学习内容与他们的经验、兴趣、需要建立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所学内容将学有所用,从而顺利进入新知识学习的过程。

学案导读——自主学习:教师精心编写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明确了学习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学案上所设计的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学生在预习时会产生一些疑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动机,然后把这些问题放到课堂解决。

合作探究:将每班的学生进行分组,一般将前后位的四人分为一组,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把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合作交流”中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交流,产生碰撞,激起“火花”,让这些问题最大限度的在小组内得到解决,会的学生教给不会的。同时教师适时介入学生的互动,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点拨,保证课堂讨论交流的方向性和顺畅性。教师必须保证学生充足的自主时间,做到生生互动,锻炼学生合作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查阅资料的能力。

当堂检测:教师根据设定的学习目标,为学生精心设计了一些典型的课堂巩固练习题,习题与考试题目方向是一致的。要求学生尽量独立完成,教师随机抽查,让学生汇报检测的情况。对于出错的题目,采取其余同学进行纠正、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解题的方法规律,真正让学生不仅夯实基础知识,也学会解题的技巧。

收获平台: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本节知识进行梳理、概括,让学生整体把握本节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拓展延伸:提供一些与本节课有关的参考资料,有的布置了一些探究性的、观察性的、调查研究性的课外作业,为学生推开一扇“窗”,这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增加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还会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知识将学有所用。

五、研究思路

研究工作的进度计划、中期成果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实践,把学案教学落实在每一节生物课中,有目的的进行实验,注重阶段性检测。课题的研究思路包括:

(一)自主研学

为了体现“先学后教”的原则,也为使学生学有所依,教师在每次新课授课前,将针对教学内容精心编制的学案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学案的导航下,对教学内容进行预先学习。通过尝试解决学案上设计的导学题,使学生获得对即将新授内容的初步了解,并提高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证明:教师采用学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尝试解决有关问题,目的明确,指向集中,不仅能把学生直接引导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在自学中深入思考,提高自学能力,而且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使学生的课前预习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合作交流

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相对固定的6人小组。上课时,要求每组学生围绕学案上的导学题,各抒己见,展开充分的讨论。在此基础上,收集信息,集中思考,提出质疑,分析判断,寻找合适的答案。最后由各组推荐代表作总结发言,其他同学作出补充或质疑。这样,不仅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流自己的看法,提高分析、推理、判断、归纳、综合的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锻炼,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自信心得到增强;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克服了自我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

(三)释难解疑

尽管学生围绕学案中的导学题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自学和讨论,获得了对学习内容一定程度的认知和理解,但是对一些深奥难懂的知识,教师还应通过启发点拨,化解难度,为他们获得清晰的认识“铺路搭桥”。教师可借助动画课件,把大问题分解为一个个依次递进的小问题,然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四)问题探究

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研讨,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的问题,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五)练习反馈

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的传递、接受和反馈处理的过程。因而及时反馈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环节。常见的反馈形式有课堂检测、学生复述、组间竞赛或者有意编排相关知识的比较练习等。教师在此环节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是教学调控和教学评价的依据。

六、研究过程

1.理论学习是实施教育行为的指南,课题组人员学习大量的教学理论书籍,如《中学生物教学参考》、《新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等,收集有关资料,成立课题研究组,并进行明确分工。

2.课题组成员确定实验班和对比班,并在各自的实验班通过问卷调查,找学生讲话等形式,获得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制订课题研究的详细的总体计划和实验步骤,上报课题方案。另外我们还加强校际间的合作,和城区的几个学校经常交流,并组织听课讲座等教研活动。

3.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课题组内部经常开展教研活动,每次活动时,都有一位成员教师开设公开课,听课者一起探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严格按活动计划行事,每月固定活动一次。每次活动都有明确的议题,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间断性总结。课题组各成员分别以自己所任班级为实验对象,严格按计划开展研究活动;对测试成绩进行量化分析;共同研究模式运用的评价问题,制定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价制度,从而完善教学模式,形成模式运用的操作方略和成功经验。我们还经常邀请教育局的教研员及其他学校的老师进行指导,力求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查缺补漏,争取获得很好的绩效。

七、成果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对学习生物的兴趣更浓了,课堂上举手提问的同学更多了,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人与日俱增,更多的同学甚至会主动寻求生物各知识点的联系。

1、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案教学全过程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了新课程要求的“两种方式”的转变,即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引领者。学案教学的“四大板块”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课堂上,学生在想、在说、在参与、在合作、在展示,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已的事情,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真正确立,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学案教学中再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2、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案教学课堂活动中“四大板块”的实施,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反馈,评价点拨,主体参与意识及求知欲望,主观能动性及学习积极性都得到极大发挥,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显著提高:板演、实验、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演讲、交流、答辩、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小组学习、讨论解疑、一帮

一、兵教兵……培养了学生的参与及合作能力;兴趣、爱好、学习习惯、思维及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培养了学生终生学习与发展的能力。

3、创设了学生愉悦学习的环境。

学案教学让所有的教师集体转变了角色,让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摸爬滚打”,传统教学的“满堂灌”变为现代教学的“满堂活”。鲜活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全体学生创设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和愉悦学习的宽松环境,贯彻课堂始终的激励评价更给学生的探究活动增添了无穷的动力。“没有一个不学的学生,没有一个不会学的学生”真正在由理想变为现实。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接受知识的单一性正在被多渠道、多层次、生动活泼获取知识的过程所取代;封闭式的传统课堂彻底转变为家庭参与、同伴互助、网络及社会资源渗透的开放式课堂,实现了学生认知过程的多元化、综合化。

4.增强了教师的教学素养

教师在进行“实施学案教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研究过程中,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也提高了自身教科研素养。通过系列研讨活动、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参加专家专题讲座的学习,课题组成员在理论素养上得到了提高。有多人论文获奖,赵湘的《如何利用生物“学案导学”培养学生的咨询能力》获江苏省教育学会一等奖,张燕的《多媒体让初中生物课堂活起来》在溧阳市教育局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王珏的《向生物的模糊概念说“bye-bye”》在溧阳教育局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汤珺的《初中生物教育也要牵手学案教学》“五四杯”溧阳市级二等奖。汤珺的《浅谈初中生物教学如何渗透审美教育》发表于广西教育(2011.6)。多人在市级、片级开设公开课并获得好评,汤珺在常州市2009年生物优质课评比中获常州市一等奖,在江苏省2010年初中生物创新优质课评比中获二等奖。张燕在常州市2011年生物优质课评比中获常州市一等奖。汤珺在市级开设讲座,赵湘在学区级开设讲座。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为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观念进一步确立,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重视教师对自身地位变换的认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注重学生主体的选择、适应和可能,尊重学生主体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内在感悟、体验、发现和探索。使教师能自觉地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境,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正确地教学定位,合理地科研接轨,主动地吸取教学科学提供的新知识、新理论,深入地开展各类教改实践和课题研究,加速了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并我们这批青年教师迅速地成长了起来。

第二篇:《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结题报告

“提高课堂效率”,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单位时间内,即在课堂40分钟内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我们认为,我们平时所说的“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就是“提高课堂效率”这种课堂教学理念的折射和反映。其显性标志应该是:课堂教学既要有课程内容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还要有课程实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适度,更要有课程组织落实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说,课堂上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维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触及人格与灵魂。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学习和研究,逐步形成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研读教材,为教定位。

认真研读教材,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也是提升教师底气引领学生发展的基石。新课标教材,与原来的教材相比,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怎样把握各学段知识的“度”,做到适时、适量?确实为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挑战,在具体的实践中,由于教师对教材的不理解在使用教材上出现了一些偏差,致使课堂教学事倍功半。在课题组成员的不断探索中逐渐形成了“接受(接纳)-比较-质疑-完善”的教材研读模式。

接受一就是应该尊重教材,也就是接受教材,深入钻研教材,弄清教材的编排意图,一般不要轻易改动和更换。比较:正如一位专家所说:“上看,下看,左顾右盼。”就是在研读教材要注意参阅不同版本的教材,甚至还包括被替换的老教材。通过不同教材的对照比较,取长补短,能更好地领会编写意图,更好地组织和处理教材。同时还要注意同一内容在同一版本不同学段的编排特点,例题间的区别与联系-------等等,明确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中才事半功倍。质疑:在了解了教材的编排意图和特点后,要多想一想:每部分内容编写的意图是什么?例题间有哪些内在联系?教材真的只是个例子吗?教材对学生又意味着什么呢?完善: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研读,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恰当地对教材中的感性材料和应用材料进行调整,结合所教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处理。

这样长期遵循“接受-比较-质疑-完善”这样的思路去研读教材,才有可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地去把握教材的实质;真正做到超越教材、实现科学、合理、有效的“用教材教”,为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探究――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

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特别是我校大班式教学更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它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

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全面提高。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要优化小组形式,建立科学的学习小组。我们尝试同班的学生按异质分组的原则,把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四名同学按前后桌位排列,以便随时讨论。包括 “问题学生”、“敏捷型”、“踏实型”、“理想学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组成异质合作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形式,可以让不同程度、不同习性、不同基础的学生,不同层次地得到提高。同时让学生自己推选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领导全组的讨论活动,老师则适时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动员和训练,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讨论中争做发现者、创新者,特别关注后进生,要克服自卑,认真研究,大胆发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老师在课堂上要努力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鼓励他们的标新立异。课堂上,学生可以与教材交流,也可以学生之间交流,还可以与教师交换意见和学习心得,教师则巡视了解,协调引导各小组讨论和学习进程。在宽松自由的环境里,学生们自由快乐地主动设疑、质疑、探究、发现,让学生会学、乐学,其个性与能力不断得到发挥,异口异声的现象也会越来越多。

再次,激发积极合作的情感状态。有了宽松自由的环境,再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合作的情感状态,他们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例如在晋林敏老师主讲的课题研讨课《倒数的认识》一课中,晋老师在学生认识了倒数的意义后,引导学生看书质疑,教师则以学生的名义举手发言,相机指导、点拨。在学生找到写倒数的方法后,男女生互相说倒数,师生互相出题练习------学生兴趣高涨,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学生思想的火花愈撞愈多,愈撞愈亮,学习兴趣愈浓,课堂效率也随之大大提高。

三、巧用媒体――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电教媒体成功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能够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具有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动态逼真等特点,它能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过程,促使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巧用电教媒体可以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数学教学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必需有形象的操作和演示做引导。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教材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我校晋林敏老师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先由学生动手操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关系,然后通过电教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目睹圆锥分别装满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液体往圆柱容器中倒的过程,学生清楚的看到三种颜色的液体装满圆柱,从而得出“圆柱的体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这一结论。这样利用电教媒体以动态的效果将抽象内容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又如,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在长时间的探究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慢慢降低,对于一些枯燥的计算教学尤为明显,老师可以电教手段设计形象生动的情景,再次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如张相林老师在教学“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时,前面的两个例题教学完成后,一节课也去了大半时间,由于例题的教学(注重算理的纯计算)比较单调,加上教师又要求学生说出计算过程,这种单纯的思维训练,很容易使学生处于疲倦状态,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练习时我就让学生来帮助小猫抓老鼠(演示《开心学堂》中的“练一练”)。当学生抓对时(计算正确并送给相应的小猫),小猫就会发出得意的“喵喵”声,当抓错时(计算的结果与小猫身上标示的数字不符或没有送给相对应的小猫),小猫不仅不吃,还发出不乐意的“嗯——嗯嗯”的声音,这时别提同学们有多高兴了,自然兴趣也就激发起来了。为了能争取到帮助小猫抓老鼠的机会,没有一个同学不动脑筋积极思考的。无庸质疑,这样将枯燥的计算配以生动形象的动画载体,对不断激发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维是十分有效的。

同时,我们还在学习新课后的巩固练习阶段,运用远程教育资源里中的“练一练”、“思考与实践”以及《教学资源》中的“习题精选”、“探究活动”;《课后提高》中的“学一学”、“练一练”等进行巩固练习,同时教师还可以自己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从而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进一步突出教学重点。更可取的是,当学生练习正确了,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鼓励(如:掌声、语言、动画、音乐等),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而当学生出错后,则可以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设计各种形式的提醒性声音或符号,鼓励学生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来一次,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更主要的是,使所有的同学都能再一次复习和巩固所学新知,不但可以加大课堂容量,而且能调节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多元评价——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评价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如果从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上划分,有自我评价、同桌评价、小组评价、对组评价、全班评价、师生评价等评价形式。从课堂教学的方法上划分,评价又可以分为:多项评价,比较评价,补充评价,建议性评价,争议性评价,赞赏性评价,创造性评价。在长期探索中,我们在多方面学习先进的评价理念的同时大胆实践取得了可喜成绩,如晋林敏老师执教的《圆柱的体积》一课中,首先让学生让学生回忆各种已学生立方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后,及时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肯定评价,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索圆柱体积的欲望,在探究汇报中不时询问,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谁能说得更详细一些?让学生来评价,避免生硬简单的判断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扑灭学生的思维火花。在解决实际问题后又引导学生说理由,交流,你最喜欢谁的方法,为什么?当学生解答不合理时就问:谁能给他提点建议?通过多向互动的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能动的、活泼的动力状态,从而引起学习需求,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同时还在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创造性地实施口头评价,如当学生推出计算公式时及时评价:真是推理小专家!学生回答问题有创意来一句:好方法,老师为你骄傲!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语言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沐浴在教师富有个性的评价中,学生激情高涨,也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五、数学游戏――提高课堂效率的催化剂。

对于小学生而言,游戏是启发心智与兴趣,达到身心愉悦的最佳方式。它可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的掌握知识,也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自制能力,组织能力以及良好的情绪品质,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因此,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把数学知识合理地融入各种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数学,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对如何有效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游戏活动有了以下一些体会:

1、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发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而不会感到是种沉重的负担。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通过耳听、眼看、手做、口说、脑想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游戏,让学生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节奏地交替,使感性活动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降低思维难度。例如:任荣泉老师在《认识钟面》一课中,设计了一个“比一比做钟面”的游戏。先让学生见识各种各样丰富多采的钟表,对所见所用的钟表有一个回顾,紧接着我让孩子用自己准备的平面图形,自己设计一个钟面,并画上一个喜欢的时间。这样避免了让老师传授的死板模式,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借助已有的经验,学生设计出了一个个生动的钟面,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就知道了分针、时针的区别,知道了钟面上有12个数字;通过讲一讲,让学生知道了整时、半时的区别。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牢牢把握住了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点,这样既认识了钟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活跃了气氛,调动了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把小朋友喜爱的游戏活动运用到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同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游戏,在游戏活动中交流、讨论、自主探索学习成果,共享群体的智慧,拓展个体的知识视野。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利用优势,尽量设计能让所有学生参与的游戏。例如:我在教复习6的加减时,我编排了这样一个游戏:每个学生胸前戴一张卡片,卡片剪成苹果形、梨形、葫芦形、长方形等,颜色有红、黄、蓝等;每个卡上写一道6的加减法算式。游戏时,学生手拉手站成一圈,唱儿歌:“小朋友,拍拍手(做拍手动作),围着圆圈走一走(拉手走动),6的小朋友在哪里?”然后,凡是卡上得数是6的小朋友跑到圈中间,回答:“6的小朋友在这里!”(举卡)报卡上的算式和得数。最后,所有卡上得数是6的小朋友唱《找朋友》歌:“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再见!”卡上得数是6的小朋友归队,游戏结束。互换卡片后,游戏又重新开始。这样,既满足了儿童爱玩的天性,又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同时,又巩固了幼儿对颜色、形状的认识。所有的小朋友都为自己能参加这样的游戏而感到高兴,也为自己能找到好朋友而感到骄傲,他们在游戏中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情感交流。

总之,通过三年多的课题实验研究,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对有些问题还很困惑。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还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继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40分钟内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我们认为,我们平时所说的“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就是“提高课堂效率”这种课堂教学理念的折射和反映。其显性标志应该是:课堂教学既要有课程内容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还要有课程实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适“提高课堂效率”,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单位时间内,即在课堂度,更要有课程组织落实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说,课堂上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维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触及人格与灵魂。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学习和研究,逐步形成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研读教材,为教定位。

认真研读教材,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也是提升教师底气引领学生发展的基石。新课标教材,与原来的教材相比,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怎样把握各学段知识的“度”,做到适时、适量?确实为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挑战,在具体的实践中,由于教师对教材的不理解在使用教材上出现了一些偏差,致使课堂教学事倍功半。在课题组成员的不断探索中逐渐形成了“接受(接纳)-比较-质疑-完善”的教材研读模式。

接受一就是应该尊重教材,也就是接受教材,深入钻研教材,弄清教材的编排意图,一般不要轻易改动和更换。比较:正如一位专家所说:“上看,下看,左顾右盼。”就是在研读教材要注意参阅不同版本的教材,甚至还包括被替换的老教材。通过不同教材的对照比较,取长补短,能更好地领会编写意图,更好地组织和处理教材。同时还要注意同一内容在同一版本不同学段的编排特点,例题间的区别与联系-------等等,明确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中才事半功倍。质疑:在了解了教材的编排意图和特点后,要多想一想:每部分内容编写的意图是什么?例题间有哪些内在联系?教材真的只是个例子吗?教材对学生又意味着什么呢?完善: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研读,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恰当地对教材中的感性材料和应用材料进行调整,结合所教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处理。

这样长期遵循“接受-比较-质疑-完善”这样的思路去研读教材,才有可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地去把握教材的实质;真正做到超越教材、实现科学、合理、有效的“用教材教”,为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探究――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

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特别是我校大班式教学更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它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全面提高。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要优化小组形式,建立科学的学习小组。我们尝试同班的学生按异质分组的原则,把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四名同学按前后桌位排列,以便随时讨论。包括 “问题学生”、“敏捷型”、“踏实型”、“理想学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组成异质合作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形式,可以让不同程度、不同习性、不同基础的学生,不同层次地得到提高。同时让学生自己推选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领导全组的讨论活动,老师则适时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动员和训练,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讨论中争做发现者、创新者,特别关注后进生,要克服自卑,认真研究,大胆发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老师在课堂上要努力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鼓励他们的标新立异。课堂上,学生可以与教材交流,也可以学生之间交流,还可以与教师交换意见和学习心得,教师则巡视了解,协调引导各小组讨论和学习进程。在宽松自由的环境里,学生们自由快乐地主动设疑、质疑、探究、发现,让学生会学、乐学,其个性与能力不断得到发挥,异口异声的现象也会越来越多。

再次,激发积极合作的情感状态。有了宽松自由的环境,再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合作的情感状态,他们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例如在晋林敏老师主讲的课题研讨课《倒数的认识》一课中,晋老师在学生认识了倒数的意义后,引导学生看书质疑,教师则以学生的名义举手发言,相机指导、点拨。在学生找到写倒数的方法后,男女生互相说倒数,师生互相出题练习------学生兴趣高涨,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学生思想的火花愈撞愈多,愈撞愈亮,学习兴趣愈浓,课堂效率也随之大大提高。

三、巧用媒体――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电教媒体成功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能够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具有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动态逼真等特点,它能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过程,促使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巧用电教媒体可以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数学教学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必需有形象的操作和演示做引导。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教材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我校晋林敏老师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先由学生动手操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关系,然后通过电教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目睹圆锥分别装满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液体往圆柱容器中倒的过程,学生清楚的看到三种颜色的液体装满圆柱,从而得出“圆柱的体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这一结论。这样利用电教媒体以动态的效果将抽象内容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又如,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在长时间的探究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慢慢降低,对于一些枯燥的计算教学尤为明显,老师可以电教手段设计形象生动的情景,再次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如张相林老师在教学“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时,前面的两个例题教学完成后,一节课也去了大半时间,由于例题的教学(注重算理的纯计算)比较单调,加上教师又要求学生说出计算过程,这种单纯的思维训练,很容易使学生处于疲倦状态,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练习时我就让学生来帮助小猫抓老鼠(演示《开心学堂》中的“练一练”)。当学生抓对时(计算正确并送给相应的小猫),小猫就会发出得意的“喵喵”声,当抓错时(计算的结果与小猫身上标示的数字不符或没有送给相对应的小猫),小猫不仅不吃,还发出不乐意的“嗯——嗯嗯”的声音,这时别提同学们有多高兴了,自然兴趣也就激发起来了。为了能争取到帮助小猫抓老鼠的机会,没有一个同学不动脑筋积极思考的。无庸质疑,这样将枯燥的计算配以生动形象的动画载体,对不断激发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维是十分有效的。

同时,我们还在学习新课后的巩固练习阶段,运用远程教育资源里中的“练一练”、“思考与实践”以及《教学资源》中的“习题精选”、“探究活动”;《课后提高》中的“学一学”、“练一练”等进行巩固练习,同时教师还可以自己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从而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进一步突出教学重点。更可取的是,当学生练习正确了,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鼓励(如:掌声、语言、动画、音乐等),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而当学生出错后,则可以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设计各种形式的提醒性声音或符号,鼓励学生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来一次,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更主要的是,使所有的同学都能再一次复习和巩固所学新知,不但可以加大课堂容量,而且能调节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多元评价——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评价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如果从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上划分,有自我评价、同桌评价、小组评价、对组评价、全班评价、师生评价等评价形式。从课堂教学的方法上划分,评价又可以分为:多项评价,比较评价,补充评价,建议性评价,争议性评价,赞赏性评价,创造性评价。在长期探索中,我们在多方面学习先进的评价理念的同时大胆实践取得了可喜成绩,如晋林敏老师执教的《圆柱的体积》一课中,首先让学生让学生回忆各种已学生立方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后,及时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肯定评价,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索圆柱体积的欲望,在探究汇报中不时询问,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谁能说得更详细一

些?让学生来评价,避免生硬简单的判断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扑灭学生的思维火花。在解决实际问题后又引导学生说理由,交流,你最喜欢谁的方法,为什么?当学生解答不合理时就问:谁能给他提点建议?通过多向互动的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能动的、活泼的动力状态,从而引起学习需求,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同时还在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创造性地实施口头评价,如当学生推出计算公式时及时评价:真是推理小专家!学生回答问题有创意来一句:好方法,老师为你骄傲!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语言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沐浴在教师富有个性的评价中,学生激情高涨,也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五、数学游戏――提高课堂效率的催化剂。

对于小学生而言,游戏是启发心智与兴趣,达到身心愉悦的最佳方式。它可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的掌握知识,也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自制能力,组织能力以及良好的情绪品质,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因此,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把数学知识合理地融入各种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数学,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对如何有效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游戏活动有了以下一些体会:

1、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发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而不会感到是种沉重的负担。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通过耳听、眼看、手做、口说、脑想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游戏,让学生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节奏地交替,使感性活动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降低思维难度。例如:任荣泉老师在《认识钟面》一课中,设计了一个“比一比做钟面”的游戏。先让学生见识各种各样丰富多采的钟表,对所见所用的钟表有一个回顾,紧接着我让孩子用自己准备的平面图形,自己设计一个钟面,并画上一个喜欢的时间。这样避免了让老师传授的死板模式,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借助已有的经验,学生设计出了一个个生动的钟面,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就知道了分针、时针的区别,知道了钟面上有12个数字;通过讲一讲,让学生知道了整时、半时的区别。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牢牢把握住了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点,这样既认识了钟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活跃了气氛,调动了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把小朋友喜爱的游戏活动运用到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同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游戏,在游戏活动中交流、讨论、自主探索学习成果,共享群体的智慧,拓展个体的知识视野。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利用优势,尽量设计能让所有学生参与的游戏。例如:我在教复习6的加减时,我编排了这样一个游戏:每个学生胸前戴一张卡片,卡片剪成苹果形、梨形、葫芦形、长方形等,颜色有红、黄、蓝等;每个卡上写一道6的加减法算式。游戏时,学生手拉手站成一圈,唱儿歌:“小朋友,拍拍手(做拍手动作),围着圆圈走一走(拉手走动),6的小朋友在哪里?”然后,凡是卡上得数是6的小朋友跑到圈中间,回答:“6的小朋友在这里!”(举卡)报卡上的算式和得数。最后,所有卡上得数是6的小朋友唱《找朋友》歌:“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再

见!”卡上得数是6的小朋友归队,游戏结束。互换卡片后,游戏又重新开始。这样,既满足了儿童爱玩的天性,又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同时,又巩固了幼儿对颜色、形状的认识。所有的小朋友都为自己能参加这样的游戏而感到高兴,也为自己能找到好朋友而感到骄傲,他们在游戏中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情感交流。

总之,通过三年多的课题实验研究,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对有些问题还很困惑。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还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继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第三篇: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课 题 名 称: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 所 属 学 校:襄阳区双南小学 课题 负责人:廉华志 课题小组组长:廉华志

课题研究时间:2007年8月——2009年9月

课题主研人员:

课 题 组 总 组 长: 廉华志(负责课题组全面工作)

课 题 组 档案建设: 郭焕清(布置收集整理实验材料)语 文 实 验 教 师: 苏丽华(进行语文学习方法研究)

李红军(进行语文学习方法研究)

数 学 实 验 教 师: 杨珍瑞(进行数学学习方法研究)

黄 辉(进行数学学习方法研究)

品德与社会实验教师: 崔华云(进行品与社学法研究)科 学 实 验 教 师: 靖 娟(进行科学学习方法研究)英 语 实 验 教 师: 高丽娟(进行英语学习方法研究)

襄阳区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

双南小学小学于2007年7月向襄樊市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申请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研究”课题,经过课题组成员两年多的克难攻坚,本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2009年9月本课题研究已到期,现向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申请结题验收。

课题的研究过程:

1、提出课题,申请立项:

立项申请书:廉华志

2、撰写研究规划和实验方案(2007年4月)课题研究规划撰写人:廉华志 课题研究方案撰写人:杨珍瑞

3、实验教师进行行动研究(2007.9—2009.6)

(1)实验教师根据学校实验方案学习有关学习方法的理论。(2)实验教师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行动研究。(3)每学期总结学生的学习方法,撰写实验总结(4)实验教师编写经验论文,教学设计

4、做好课题研究结题的准备工作(2009年9月)

5、总结课题研究经验,申请结题(2009年10月)档 案 整 理:郭 焕 清 结 题 报 告:郭 焕 清

取得的成果:

(一)探索出了课题研究、集体备课、常规教研、论文撰写四位一体的科研新模式。

在进行“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实验过程中,我校课题组发现:仅仅把课题当课题,仅仅为实验而实验是不能解决学生学习方法的根本问题的,因为任何一项研究都不是孤立的,学生的学法与教师的观念、教师的教法、课堂呈现的方式、教师自身素质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基于此,我们在思考:能否找到课题研究与教师日常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呢?经过多次的研讨,多次的论证,我校终于找到了一条比较有效的新路子,即:以课题研究统领全校的教研教改工作,依托课题,进行集体备课,进行常规教研,根据教学反思,撰写教研论文。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每学期开始,课题组首先制定出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总计划,向全校教师通报;接着每位教师根据学校课题,自定一个小课题(必须是学习方法的研究);然后,每位教师围绕自定小课题,收集处理相关理论资料,做好集体备课的准备;在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主备人先阐述自己对本课题的理解,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将采用的方法;再通过第二天的课堂实践,验证自己的研究目标是否达到;最后,在听取了听课教师的评课建议后,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写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收获。

学校采用多种方法激励教师积累一线教学实践素材,撰写教学随笔、教研论文、教学思考、设计教学过程,鼓励教师把自己的文章寄出去参与评选,与他人共享教育资源。

(二)依托课题,构铸了特色教研体系

“湖北省优秀科研课题实验基地”、“湖北省引导主动学习课题实验先进单位”、“襄樊市优秀科研教学示范先进单位”、“襄樊市第四批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当这一块块金光闪耀的奖牌从你的眼前一一滑过时,你可相信,奖牌的主人——双南小学,竟是一所农村小学,你可知道,这一块块奖牌,昭示着双南几代领导人对科研工作的高瞻远瞩,浓缩着双南53名老师教育科研的智慧,彰显着双南独特的教研教改的魅力。

有人会说:教研不就是备课、上课、评课吗?我们认为,仅有这三个环节不能称为教研。真正的教研应该是确立老师人人参与的良性运行机制。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科研规划和切合本校实际的科研管理制度,要求每位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和教学实际选择研究子课题,把课题研究、备课、上课、说课、评课、撰写论文等教学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营造全校联动的浓厚的教研氛围,经过不断的修改完善,目前,我校的教研教改模式已初步形成。

1、归纳热点问题,进行课题研究 问题即课题,课题问题化,都蕴含着一个道理,课题研究来源于问题的存在。作为教师,我们不仅有鲜活的学生资源,更有广阔的课堂“试验田”,教学过程中,班级管理中,学生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困惑和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都可以作为一个课题进行长期的有针对性的研究,如前些年我们发现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于是我们确立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题研究(现已结题,并被评为省级课题实验先进单位)。2007年,我校老师又普遍反映,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原有的学习方法已经成了禁锢学生创造力的“紧箍咒”,于是,我校申报了市级“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研究”课题研究,并被批准立项。现已进入实施阶段。

2、围绕大课题,确定小主题(子课题)

从“引导主动学习”到“探究性学习策略研究”,再到今天的“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研究”,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从未间断过,如何把课题研究、常规教研、集体备课、说课、评课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我们经过长期思考与探索,决定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每周一次的常规教研为着力点,提升教师教研水平。为此,每学期开学初教研组长在制订学期教研计划时,就围绕大课题为每一位要讲研讨课的教师确定教研小主题(子课题),使教研的切入口更小更精确,并把它张贴在办公室,使老师们都能明确本学期的教研方向,如本学期,文、理科组围绕“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研究”各确定了13个教研主题。

3、围绕小主题,广泛收集资料

理论知识的馈乏对于我们这些整天忙于一线教书的教师们尤为突出,如何激发老师们自觉地去多读书呢?我们规定,每一次上研讨课的老师都要在讲课前两周开始围绕学校确定的教研主题搜集相关的理论资料,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形成有效文字材料,写出自己对本主题的认识及感悟,在教研时上交教研组长,确保讲课教师上课心中有理念支撑,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体验。

4、集思广益,开展集体备课

备课是展现教师教学艺术的序幕,我们坚持集体备课,是因为我们看到了集体备课的优势:它能在充分酝酿、日趋完善的集体智慧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人潜能,在二次备课中,呈现出老师的个人教学魅力。我校教研工作的第三大环节就是坚持文科组每周二下午第一、二节课,理科组每周三下午第一、二节课同年段老师进行集体备课。每次集体备课前,同年段教师都先写好自己的教学详案,集体研讨时,主备人先把自己的设计理念、设计思路等抛出来,其他老师围绕他(她)的观点进行讨论、反驳、完善、提高。集体交流时,我们特别强调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以使教师们在相互争论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语言组织,创新思维等能力。

5、立足课堂,演绎精彩研讨课

上好研讨课,是整个教研工作中最重要也最精彩的环节,讲课老师的教学基本功、驾驭课堂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个人教学风采等都通过课堂这一灵动的载体而呈现在听课教师面前,讲课者为了上好一节课,往往使出了浑身解数,十八般武艺,因而出现了很多精彩的课堂教学片段,如苏丽华老师在讲《圆明园的毁灭》时,制作的精美课件;杨珍瑞老师在讲《能量与太阳》时所引用的煤和石油的形成视频等都给学生和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感到余味无穷。

6、精心准备,认真说课、评课

说课评课作为教师的五大基本功之一,其在教研中的作用不可低估,为了提高自己的说课评课能力,老师们既要把握新课标对本册、本单元、本节内容的具体要求,又要考虑新的教育理念在本节课中的体现。因此,说课评课前,老师们必然要认真阅读新的课程标准,查找相关的教育理念,读书的过程实际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老师们的条件性知识会在这一次次的阅读中逐步提高。在说课评课这一环节中,我们首先请主讲老师说课,说教学内容、说教材解读、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设计、说资源运用、说教后反思等,然后,其它老师围绕“教材解读、设计理念、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程序、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效果、教学创新”这十点对这节课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并给出得分,组长算出平均分,每学期根据平均分多少评出五名“讲课评课明星”

7、勤于动笔,撰写教研文章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教师发展也提出了一些新挑战,教师要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成为人们的共识,讲教育故事、编教学案例、写教学随笔、做教育反思、撰写教学论文,都是提高老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我校给每位教师发了一个小本子,随时记录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难忘经历、精彩课堂实录、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自己对某一事件的所思所感等,一月一整理,一月上交一篇教学随笔,一节精彩课例,一学期上交一篇教研教改论文。

(三)各科学习方法自成一体

语文学习方法主要有:预习法 质疑法 课题分析法

连缀段意法 找中心句法

有感情朗读法 朗读助解法

用心阅读法 想象法 情境渲染法 社会实践法 摘抄法 积累法 “自我赏析式”作文评价模式 数学学习方法主要有:讲解法 画图助解法

逻辑思维法 实验法

品与社学习方法主要有: 案例导入法 创设情境法

社会实践法 现身说法法

动态讨论法 开放评价法 科学学习方法主要有: 操作法 实验法 讲解法 英语学习方法主要有: 口语训练法 课外辅导法

(四)实验教师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在两年的实验研究中,我校的教师阅读了大量关于学习方法的理论书籍,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专著,赞可夫关于“全面发展”的理论,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巴班斯基的教育文选,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法》,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法”,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理论,都为实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年来,我校共有31位教师的论文获得市及以上奖励,11位教师的教案、教学设计获得市及以上奖励,3位教师的电子教案,录像课获得市及以上奖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校9位教师的论文在全国获奖,6位教师的教案、教学设计获国家级奖励,苏丽华老师的教案《太阳是大家的》在《小学语文教师》上发表,赵莉老师的电子教案获省奖,崔华云、郭焕清、杨珍瑞、靖娟、李红军、黄辉参加“五优”竞赛,被评为襄阳区优质课教师,高丽娟老师带领两名学生参加湖北省英语口语大赛,分获一等奖、三等奖。

(五)学生学习能力成效凸现

“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实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挣脱了思想上的禁锢,在学习过程中,自由探索,自由张扬,个性和潜能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和发展,学习能力成效凸现。两年来,共有39名学生在“天地杯”小学生作文竞赛中获奖,56名学生在全国小学生书画竞赛中获奖,3名学生在中小学生演讲比赛中获奖,18名学生在书信大赛中获奖。

2009年7月,湖北省农村小学英语口语大赛在武汉举行,我校学生安璞、王语嫣克服天时、地利等不利因素,在赛场上沉着应对,力挫群雄,分获六年级组一等奖,五年级组三等奖。湖北省教育厅厅长陈安丽女士在为这两个学生的辅导教师颁奖时,对我校的教学改革和教育质量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

我校进行 “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实验两年来,达 到了预期目标,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与发展,实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较之以前,都有了非常显著的变化和提高。可以说,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在我校已经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双南小学

二O一0年三月二十日

第四篇:学案导学法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效率研究结题报告

编号:L12068 学案导学,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效率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及背景 龙游县塔石初中 王建生 *** “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们决定开展“学案导学,提高课堂效率”的研究。我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结构更加优化,大幅度地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近年来以各种“导学”名目出现的教学研究也不断面世,如“目标导学”,“目标导向教学” 等。这些研究在实践中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也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尽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但从教学模式来看,传统的以讲授主的教学模式并没有触动,因此学生在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上也没有显著的改变。“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就是利用学案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知识不能通过被动灌输和传递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实现。教师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体系的建构。

近年来有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研究已经使我们对学习过程有了更加本质的认识,对自主性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也有了较充足的理论依据。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提出学案导学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学案是教师体现此种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的载体,它不仅有着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这样,学案的作用不仅要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也就是引导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和巩固过程确立和使用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这也可以说是当前人们极为重视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此,学案的科学、恰当的编制,显的极为重要,它怎样融入新课程理念,怎样与教材完善的结合,反映出基本知识、方法、思想的探究与学习,又怎样以丰富且有层次的问题、知识、方法、思想体系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成为学案要承载的主要内涵。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

(一)学案设计研究

1、学案的编写和使用要与课本紧密相连,一定要反映出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方法以及知识的背景与发生过程。我们不仅要求应该明确课程标准和教材知识的结构体系,而且还要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特别是有关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建构主义学习和最近发展区教学理论作为指导,增强学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要加强集体备课,对每一节课的学生学案的实效性、怎样引导学生探究以及怎样使用学案探索出最佳方案;每位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能驾驭此教学法和学案的使用方法,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案进行适当的增删或改进。

(二)学案导学法提高课堂效率教学实践研究

1、学案与教师

教师结合最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了解和掌握学情,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参与编写、修订和完善学案,充分理解把握和使用好学案,充分发挥其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和有效性。在充分利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多变,兼容并蓄,不断研究与创新,多方搜集资料与信息,反过来再用于指导学案的修订与完善,把教学实践的过程变成修订完善方案、推进其提高升华的动态过程。

2、学案与学生

学案给学生的指导更直接、具体,学生接受和运用这个指导的自由度和实效性更强。学案给学生提供的学习和研究空间更自由更开放,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交流空间的约束,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得以充分体现。

学案给了学生路线和方法,也给了学生思想和态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体验和感受,长此以往,学生就有了自己的思路和方法,这为学生学会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在长期使用学案的过程中会有新的感悟,产生新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老师可以作为学案修改的重要依据,使学案不断地完善与科学。

3、学案与课标

学案设计的重点在“问题导学”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过程设计和学法指导。问题导学以三线一面的形式把三维目标贯穿起来。一是知识线。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自读、学习的思路导引。二是学法线。在依案自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怎样读,怎样思,怎样操作,从而做出培养学生能力的具体设计。这条线或简或繁,或明或暗。三是德育线。在学习过程中,挖掘并体现学习内容的情感价值、世界观、方法论价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三条线通过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问题体系及其内涵,培养学生的能力,形成一个立体的知识、德育能力面。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启动阶段(2011年5月――6月):组织教师设计学案。

在这一阶段,课题组成员一起进行了多次关于学案设计的思考和探讨,并方泛听取了这一学课课任教师的想法和意见,形成了学案组成、初步原则与具体做法:

1、学案设计的初步原则

针对历史与社会新授课的特点。学案的设计必须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以课本为基础,以利于学生的自学和能力的培养为前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采用了如下原则:(1)课时化原则

尽可能的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根据新教材的实施就需要教师对新课标和教材都需进行深入地研究,宏观把握,细节人手,按课时编写学案。例如我们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下册第四单元内容的编写中就有针对性的把各个不同的特色的区域内容整合到一个课时里面。具体就是把两个或三个具有相同特点具备可比性的内容整理成表格形式,让学生进行比较性学习。这样有利于控制课时学习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有利于课时目标的实现和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2)问题化原则

将知识点引入一个个综合程序问题之中。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地学习之中。例如在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我们就把关于中国与世界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整合成一个PRED问题。再然后分成世界与中国类和问题与对策类;又可分成人口类、资源类、环境类等等子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问题的编写,除一般地注意由浅人深,由易到难,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和认知规律之外,还必须重视所编问题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学科信息的准确性;学科信息的系统性;学科信息的思想性;学科信息的启发性;学科信息的多样性;学科信息的针对性。使之既源于课本又不落俗套,既注意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加强知识的拓展与联系,具有较强的思考性。重视对读图的指导、对实践和社会认知方法的指导。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3)生活化原则

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根据学科特色,在学案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所学的教材内容,将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去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语文问题与现象,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们在地图的三要素的教学过程中就把教材中光明小区的平面图置换成了本校的校园平面图。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大大提高,而且在课后还对校园平面图提出了修改意见,更有学生制作出了自己版本的校园平面图。(4)人性化原则

学案不应编成学生印象中的试卷。学案应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要让每—个学生能参与并学有所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个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我们在学案设计过程中进行分类,基础知识导读、问题导学来帮助学生阅读教材;增加课外时事问题,让学生参与探讨发表意见。

2、学案的组成

学案的组成应相对固定,同时应根据每一课时的具体需要灵活地编写。组成学案的基本要素主要有:学习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意目标,能力目标等等。并给出学习的要求,如对认知目标的要求可用“识记”、“理解”、“运用”等,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知识结构包括教材体系、单元知识结构和课时知识网络等等。知识结构的给出有利于学生在宏观上把握所学内容.并能使学生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综合程序问题?紧扣新课标要求,围绕重点难点进行编写.并渗透认知方法的指导、创新思维的培养等等。技能训练?包括课堂活动(练习),课后讨论(思考)等等,题不求多而求精,以巩固所学,培养能力,并获得反馈。

(二)实践研究阶段(2011年7月――2012年6月):按计划展开实践研究。

1、课前预习阶段

课前预习阶段是“学案导学”教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好学案的问题导学部分,让学生们对本课时所学内容有个充分的阅读,并完成相应的引导题。这样既完成学生的教材阅读,又能使学生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提高学习的效率。

2、课堂讨论阶段

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对于一些基础知识,采用教师提问学生随机回答的方式给以解决,也可以学生问教师;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一般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充分利用图、表及其他声像材料及时进行诱导、点拨、归纳。教师在讨论中提出的点拨、诱导性问题,要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设疑要科学、严密、有趣,要结合学生生物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的实际,经过努力可以得到解决,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教师通过学案导学的方式组织进行的教学,学生能更好的跟着教师引导的思路对本课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更加系统和有效的学习。

当然,无论教师对教材内容怎样挖掘,最终都应回到课本这一层面。因此,我们在学案中的课堂练习题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精选部分课本题习题及时给出解答,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并获得一种艰苦(脑力)劳动后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可让教师直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以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同时,在学案中设计少数有难度和深度的思考题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对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最后.这样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

3、课后巩固深化

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同时教师适时将学案收起,仔细审阅。对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以收到实效。这样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法,不仅充分体现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很好的与学科相结合,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我们还课堂给学生,还激情给教师。关注人的情感,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发展其能力,培养其思维,传授其技能,并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

通过“学案导学”教学法在课堂内外在实践形成了一种主动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师乐教、善教,学生活学、会学。促进全体发展,关注个体提高。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较好地落实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4.教学反思

课题组研究成员对自己的每一堂学案导学课都认真叙写教学反思。定期不定期开展讨论,探讨学案运用过程中出现在问题给以及时的调整;又时常把一些有益的成果进行阶段性的整理和课题组内推广。

五、课题研究成果

1、取得了初步的理论成绩

(1)对于如何更好地设计学案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得出了学案设计的初步原则,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2)对于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学案导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的实践取得一些理论性的成果,部分教师还完成了学案导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论文。

2、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效

(1)教师的学案设计能力获得了很大的提搞,学科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也有很大提高,通过大家努力还整理出一套《学案集》,被其他未参与课题的老师采用并与以实践,课题组成员运用学案教学法开展了多次校级公开课,并参加县优质课比赛。

(2)学生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更加期待,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的更加积极和兴趣,学习的成绩也有较大进步。特别是有较大部分的学生形成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3、取得的整体效应

学案导学,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更多的老师,更多的学科采用并逐步形成整体效应,提高了学校整体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六、问题思考

通过课题组成员一年来的努力我们在学案导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研究所取得到成果是明显的。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形成了学案设计的初步原则;促进了教师个人的成长以及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学案导学法也被其他学课教师认可和采用。

今后,我们将就学案设计与新课程理念的结合做更好的结合,对于运用学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更进一步的开发利用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学案导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案设计水平。

第五篇:教学课题结题报告

前言

课题级别:市级教研立项课题 课题名称:初中化学教学最优化研究课题类别:学科教学方法 课题组组成:本课题由市教研室原化学科蔡秀珍老师和教科所高思刚老师设计和组织(组长为蔡秀珍),全市中学共同参加,课题组成员共15人(其中高级教师10人,校长1人)。99年7月蔡秀珍老师退休,99年10月市教育科研办公室将该课题定为市级课题,经教研室和化学科同意,由化学科负责初三教研的傅兴春老师担任课题组长,继续进行本课题研究。课题提出过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全国教学研究的总动向是加强基础教学,提高学习能力。我室化学学科对课堂教学优化进行了调研分析,发现老师教学的优化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我们着手对教师教学的各种因素的内涵、实施的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于1999年成立了“化学教学最优化”课题组。在“化学教学最优化”课题研究过程中,在99年9月以前取得的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结合素质教育的最方向,重新调整了研究方向,重点从教学设计方法的优化上进行研究。课题研究目的: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研究各种教学方式的最优化,期望得出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优化方法。课题研究对象:初三学生。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过程。它既有教师和学生的人的因素,又有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班风、学风、学习结果等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教学活动的输入、输出过程,教学活动是在这些因素不断由异步、无序到同步、有序的循环中前进和发展的。在这些因素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他因素都是其学习的外部情境因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优化是影响教与学功能的变量,主要是教师设计的优化,使学生自身因素得到最优化的学习情境和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学习过程是以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为基础的,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仅有一定的认知过程的心理结构(智力结构)是不行的,还必须有一系列的意向过程中的条件(非智力因素)配合,使其互相促进,才能达到学生自主行为的充分表现。在诸多的情境因素中,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的传播者,又是学生学习反应输出信息的接收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功能,应在用课程和教材铺设的道路上,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意向心理条件,促进认知过程的心理结构的发展,积极开展学习的动力和阻力的相互消长斗争,用教学效果的反馈强化,增进学生学习动力的加速度,使教学活动成为一个省力、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认识和发展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应是在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中的主导作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学活动中创设的教学情境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应有明确的主体、行为、条件、标准,并以教学需要为基础,以确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为目的,以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您正浏览的文章由(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课题“初中化学教学的最优化行动研究”就是研究如何把化学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的各种行为关系,放在一定的组织形式、途径、媒体和方法等情境中,构成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激发学习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意向心理条件,促进其认知心理结构的发展,使师生在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处于同课题、同步、同时态的最佳状态,并产生共鸣,从而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比较全面的发展。

二、实验内容和方法

⒈实验中的因变量:教学最优化后学生教学目标的到达和情感发展水平的制定。学生达到教学的目标、自主学习的心理行为表现中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心理品质的调节与变化是本实验的因变量。依据《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素质教育要求和教学实际,我们首先制定了本课题的目标体系: 目标 内 涵 发 展 水平感受(a)领悟(b)追求(c)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的教学质量 达到 良好 优秀动机 是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心理过程,它是以需要为基础的。⑴家长的要求 ⑵老师的要求 ⑴老师的希望 ⑵家长的愿望 ⑴自己的前途 ⑵祖国的需要 兴趣 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从事某种活动,并能经常关心该活动的心理过程。⑴对某事物或现象有好奇心 ⑵想亲自动手尝试 ⑴愿意亲自参与 ⑵设法动手实践 ⑴十分乐意地去体验 ⑵迫切期望去探索 情感 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和体验的心理过程。⑴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⑵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⑴自主地学习⑵争取圆满完成老师交的任务 ⑴十分乐意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⑵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意志 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能支配、调动自己的学习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⑴主动地预习、复习⑵积极完成课内外任务 ⑴遇到困难不避让 ⑵能克服学习中的一切困难 ⑴能排除干扰,努力学习⑵即使遇到挫折或失败仍能坚持学习

我们把目标的发展水平分为“感受”、“领悟”和“追求”,由低到高的三个层次。(a)感受:感知和初步接受。通常表现为对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产生积极的反映。(b)领悟:领会和觉悟。通常表现为对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能够理解,并能用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c)追求:获求和取得。通常表现为对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能够严格遵循,且深刻体验。

⒉实验中的自变量:各种教学情境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创设。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心理行为表现,本课题研究的情境创设在实体情境、语言情境和想象情境这些基本情境的同时,更多是创设一种质疑、探究、联想的氛围,建立教学师生互动的主体结构,达到“以境透思”的效果。我们总的构思是:变适应型为创造性,变同步伐为多样型,变封闭型为开放型。⑴教学情境的类型应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如: 创设明确易读的学习目标,调节学习的动机指向,调控激趣。创设价值展示,需求激趣;学有新知,以新激趣;情感交融,以情激趣;学有成功,信心激趣。增强求知欲望。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调动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观察,积极思维。创设形式多样的实验场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内化学生的学习情感。创设先学后讲,留给学生以思考与想象的时空,师生互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需求;体会成功的喜悦。创设立竿见影的反馈渠道,磨炼学生的学习意志,体现主体的生命活力。创设团结奋进的班集体,形成互帮、互学的奋发向前的风气。创设学生“说学”形式(学前说学、学中说学、学后说学、学法说学),增强师生、生师、生生的双向多向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寻找最佳学习途径、探索学习规律。创设形式多种的活动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个性得到发展。⑵教学情境创设的时间、空间和频率。我们把引出课题、解决难点的情境称为主情境,其他情境称为自然情境,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其中刻意性明显且对学生感官刺激较强的情境,创设不宜过多,一般每节课2-3次。自然性情境只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激发、认知的发展,则可随时进行。每种教学情境可以对因变量的一个或几个目标产生激发。课堂教学只是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而非全部过程,教学活动应该向课外延伸,所以情境教学的实施不应只限制在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内。⑶情境创设合理性的判断。可用下面两个指标衡量情境创设的合理性:一是教师发生的信号能否在学生中产生积极的反应;二是师生是否有愉悦的心理体验,进入“情境”之中。根据初中生情绪活动的体验的迅速性和外露性,教师可予以判断。一个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使学生能进入“情境”之中,参与“情境”之中,乐在“情境”之中,完善在“情境”之中。

⒊学生心理行为个别差异发展观察内容 自变量(各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教学的优化)对因变量(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激发,是通过学生心理行为差异发展表现的。本实验着重观察以下几方面的行为表现: ⑴课内行为 ①一般参与度(如精神状态、记笔记、举手发言、参与讨论、提问正确率、板演、完成课堂作业等情况)。②自我能力展示(如质疑、动手实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向教师挑战、上讲台小结等情况)。⑵课外行为 ①作业完成情况,预习、复习情况(作业能提出不同解法,超前预习,自学高年级内容等情况)。②参加课外学科活动情况(课外读物的阅读、魔术表演、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小论文的撰写、小实验的设计等情况)。③问卷、交谈情况。④同学间、师生间关系(互帮、团结友爱、互学、谦虚、自律、自立、自信等情况)。⑤偶发事情的态度(成功、失败、表扬、挫折态度等自我行为自控情况)。⑶测试成绩变化。⑷综合评价。以上观察内容的目的,是从对学生认识中产生,通过运作重新认识学生,即始于学生,终于学生。学生是实验对象和参与者,又是实验成果的鉴定者和受益者。观察对象为实验班总体(如抽样不得少于),每人一表,分四阶段记录。第一阶段为进入初三时,以物理为基础进行问卷、交谈得出,作为起始水平;第二阶段为初中化学第一章结束后;第三阶段在上一学期末;第四阶段在毕业考试后升学考试前。教师根据本课题的目标和发展水平建立每一试验对象的成就档案,分四阶段对试验对象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根据观察、问卷、交流和测试结果,按目标发展水平层次定位。如某一目标达到某一层次,就在对应的位置打“√”。第一阶段的定位为试验对象的起始目标发展水平,由此确定最近发展区的目标,从而选择合理的教学情境。

目 标 动 机 兴 趣 情 感 意 志 发展层次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特殊情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况记录 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能客观、较全面地了解自己、体验进步,看到不足,选择行为方向,确定合适的目标。因此,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在被观察者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跟踪调查情况,给予客观评价。教师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信任学生。⒋课题目标达成评价 本课题目标达成评价性质是目标参照系的绝对评价。评价的目的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校正教学中的偏差和判断其效果。而情境目标的评价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首先心理活动的显露大多具有双重性,其次是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活动稳定性较差,同时实验中的干扰因素比较复杂。为既简单又科学,还要有一定的可靠性,我们把情境教学目标的评价限定在化学学科课内、外教学指定的要素范围内,注重教学过程的调查分析,采用统计的方法分阶段进行。首先确定一个一般参考线(如图所示)。此参考线的确定依据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要求的合格率为95%(每一目标的a级水平为合格);化学学科约占初三周课时的12%。且认定情境目标评价与认知评价成正相关。再按每一阶段不同目标不同发展水平综合统计的人数频率作图。图线分析(以第二阶段兴趣目标为例):(频率:%)⑴若曲线靠近一般参考线右侧,则认 100 为达标;若离右侧较大,则应防止试验对 80 象偏科性的片面发展。60 ⑵若曲线在一般参考线左侧,则认为 40 欠缺,应对实验中的自变量进行校正。20 ⑶曲线与一般参考线相交,若陡度较 0 小,则实验中自变量应注意面向全体试验 a b c(发展水平)对象;若陡度较大,则实验中的自变量应注意拨尖。通过几个阶段的连续统计,根据曲线的变化与一般参考线的位置相对关系,我们可以得出创设的教学情境对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是否有效这一结论。

⒌最优化教学方式的构建 为使我们的构思变为可观察、可理解、可操作,我们对最优化教学的试验程序进行归纳——最优化教学方式的构建。以实验法为主,验证和发展教学多样化选择。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将教学的各要素在整体结构上进行的有效综合,涉及多种方法的选择,并择优形成具体操作的教学活动程序。教学多样化方式一般由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程序、教学评价及案例等要素构成,并通过展示课不断完善。本课题实验的总模式是:多样化素质教育最优选择法。所实验的教学程序可归纳为: 提出问题启迪思维情境激发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的最优化组合教学互动迁移应用内化素质

三、实验成果

从市级教研课题的研究过程,课题组全体成员感受颇深,从取得的成果中深受鼓舞。

⒈通过课题的研究,使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论和教科研水平均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带动了全市化学学科教科研氛围。

共2页,当前第1页12

下载《实施学案教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课题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施学案教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课题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优化课题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小结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课题小结本学期再次担任了六年级数学的教学任务,从开学初九积极投入了学校的课题研究,回顾研究之路,感觉既充实又有实效。“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方法 襄阳市南漳县肖堰中学 都正善 一、课题概要 (一)课题立项背景 2004年9月起,我市初中英语教材已全部使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一套以初一......

    《高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施》课题结题报告

    《学案导学制教学模式在我校的实践与研究》 ————《高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施》课题结题报告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进入21世界,我国的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理念、新思想、......

    小说教学高效课堂小课题结题报告

    小说教学中的高效课堂小课题结题报告 立项号 2013XKT-GZYW009 负责人 吴俊婷、高凤霞 课题名称 小说教学中的高效课堂 所在单位 户县六中 一、课题背景 小说就是刻画人物......

    课题结题报告

    《一年级识字教学中“生字回生”现象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果说,语文教学像一个“瓶子”的话,识字教学就是瓶颈。识字教......

    课题结题报告

    “新课改条件下农村中学 英语学科加强学生人文教育的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涉县河南店镇中学 李少军 摘 要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

    课题结题报告

    济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课题名称: 课题主持人: 所属单位:研究报告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焦元坦 微山县鲁桥镇教育办公室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

    课题结题报告

    黄山市“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案例研究”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黟县美溪中心小学数学课题组 美溪中心小学严格按照黄山市“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案例研究”课题实验方案,在县教研室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