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创新课题合同书

时间:2019-05-14 14:48: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创新课题合同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创新课题合同书》。

第一篇:国家创新课题合同书

合同书填写说明

(《合同书填写说明》部分在提交合同书时,无须打印)

在填写合同书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请不要漏填“合同编号”(即“项目编号”,见立项文件附件1);

2、合同末尾“甲方:广西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公室”及“单位负责人:”两栏,请不要填写;

3、合同末尾“乙方:项目负责人:”及“项目指导教师:”部分,应由项目负责人、指导教师分别手写签字,并加盖学院公章;

4、合同书填写一式三份;

5、合同书用A4纸双面打印。

请各项目负责人按上述要求完成工作,请各相关学院和指导教师督促、指导学生填写好合同书。

合同编号:141059336

广西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合同书

广西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与获得立项的项目负责人特订立本合同,合同双方就“基于淀粉液化HPF树脂制备结构型胶合板的研究”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双方共同遵照执行,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广西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公室 乙方:负责人:**

指导老师:***、*** 签订合同日期: 2014年1月10日

项目起止年月: 2013 年 12 月至 2015 年 5 月

一、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及目标摘要:

内容:本课题拟采用苯酚对不同种类的淀粉(木薯淀粉、玉米淀粉、小麦淀粉)进行液化,在催化剂作用下,所得的产物与甲醛共聚,制备低成本、清洁、高固体含量和粘结性能好的木材胶粘剂。

目标:本课题拟利用广西特色的淀粉行业,通过苯酚液化处理淀粉后,与甲醛进行共缩聚反应制备环保型HPF树脂木材胶粘剂,并利用该胶粘剂制备高性能、低成本和环保型结构型胶合板。

二、项目研究成果及成果形式为:

(1)研制出1-2个木材胶粘剂配方,所制备的木材胶粘剂的综合性能达到酚醛树脂胶粘剂的性能;

(2)利用HPF树脂胶粘剂压制结构型胶合板,其性能指标达到国家I类胶合板要求;

(3)在科技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2篇;

三、项目进度计划:

第一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2月):总结课题组前期实验结果,查阅课题相关文献,制定实验方案,初步试验得出一些数据指导;

第二阶段(2014年2月-2014年7月):淀粉液化及其评价方式的研究,树脂工艺探讨及配方优化研究;

第三阶段(2014年7月-2014年11月):研究所得胶粘剂压制结构型胶合板的热压因素,检测并分析所压制板材力学性能和环保性能,探究最优热压工艺条件;

第四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5月):数据整合分析,力争在科技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2篇,并如期结题。

四、甲方为支持项目的实施,拨给乙方研究经费:

10000 元,乙方保证做到节约开支、专款专用,报销时经指导教师审批并签字确认。

五、乙方保证每学期第18周向学校提交项目进展报告,逾期不交时可停止资助。

六、乙方保证按照学校相关通知要求向学校提交项目结题材料(包括项目结题申请表、研究报告、发表的论文、成果实物及其证明等)。

七、项目研究成果,均应以“广西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发表的论文要标注:广西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

八、本合同书是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及经费划拨的依据。

九、本合同书一式三份,甲方、乙方、学院各执一份。

十、未签订合同的项目,作自动放弃处理。

甲方:广西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公室:

单位负责人:

乙方:项目负责人:

项目指导教师:

第二篇:国家课题实施方案

全中国课改人联合起来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国家一般)立项课题(编号:BHA110412)《“成长为本——问题导引”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实施方案

中国教师报总课题组

依照课改难点,探索解决节点,相互借道,共同成长。

■推动以“杜郎口经验”为核心的课堂教学验证

■组建以“高效课堂”为流派的“课改共同体”

■探索以“课题导引”为形式的学生主体课堂的教学操作

■总结、组织、交流、发布“四新”成果

一、指导思想

1.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课题——依照课改难点,探索解决节点

放眼今天中国的教育,存在太多的问题却难以找到突破口。基层教育工作者在课改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没人能给出答案。如今,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国课改的希望在于最基层最一线的人做正确的事。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需要全新的“课题研究”,课题研究者再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专家学者”,而应该让一线教师担当,应该让每个站在课堂上的人都行动起来,做“行动研究”。研究结果再也不能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成果”,更应该依照课改难点,探索解决节点,变成落在课堂中的实实在在的“效果”。

2.以课题为平台,“聚义”课改——相互借道、共同成长

中国教师报作为一份发行量最大的国家级教育专业媒体,近年来,致力于“高效课堂”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身体力行推动中国课改的进程。“高效课堂”是发端于“杜郎口经验”的教育概念,致力于课改的途径与方法的行动研究。主张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和抓手,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和体验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和帮助学生完成自身的成长。

本课题,旨在把我们已有的成果进一步推广,组建以“高效课堂”为流派的课改共同体,探索以“问题导引”为形式的学生主体课堂的教学操作,总结、组织、交流、发布“四新”成果。

3.一个目标迥异的课题招募——全中国课改人联合起来

本课题研究开媒体研究课题之先河,媒体没有强大的“专家”资源,没有雄厚的研究实力,但是我们拥有30多万的发行量和数百万读者,可以借助课题搭建一个广泛而开放的平台,发现和组织全国范围内的课改先行者,让大家相互认识、共享资源、交流经验,进而深度配合。

本课题尊重学校的草根原创课改实践,倡导“行动研究”和“田野研究”。每一个参与者都是研究者。在实践中,逐渐吸引和招募志同道合的研究者,形成“智囊团”,帮助学校发现和梳理问题,集中研究,推进研究,形成一批更好的学校和成果,以引领更多教育者行动起来。

二、研究目标

课题的研究目标:探索一种教学模式,让课堂学习快乐相伴高效,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进而催生新的教育模式。

具体研究的内容:理念,观念,方法,文化(评价,管理、培训等)。

研究的假设: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尊严的活着,并享受快乐的成长。让教育变成真正的“人”学——促进和保障学生的成长为教育的唯一目的。

该课题拟创新点:重构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创建课堂教学模式的框架和操作环节;创建与“问题导引”教学模式配套的学校管理办法。

三、研究方针

立足生本,立足模式;立足田野,立足草根;立足行动,立足团队。

立足生本,重建新的教学观。即“以学为本”。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的核心素质之一。立足生本,重建新的教育观。教育首先要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其次才是满足成人对学生的要求;立足生本,重建新的学生观。学生是有生命力的、需要呵护的、有水分与阳光即可生长、成熟的人。

立足模式,就是主张理念要根植于可供操作的课堂模式以及与之配套的教育模式,包括考试、评价、管理、培训、区域推进等一套完整的改革模式。要把“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具体的模式加以固化,从而有效落实在课堂中。

立足田野,学校的产品是课堂,所有的研究必须服务于课堂。要关照具体的课堂实际,进行广泛调研,通过对具体现象的解释,运用观察、比较、反思、生成、验证等方法,不断推进课堂变革。

立足草根,一线学校不是专家云集的“学院”,参与课题研究的多为普通的校长和教师。当然,我们不排斥专家引领,但是,只有草根我们依旧会自成主线。本课题主张:相信草根,依靠草根,发展草根,成就草根。

立足行动,倡导教师的教学行为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积极参与课堂研究,紧密结合教学实践,大胆进行反思与重建。

立足团队,借助中国教师报中国区域课改共同体,课改名校共同体两个团队,紧密团结子课题研究学校,相同子课题研究学校组建同题共同体,整合全国研究力量,合作攻关,实现经验共享。

四、现状分析

2001年6月,教育部发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改革目标,即包括“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高度认同这个目标的山西教育厅副厅长张卓玉认为,教育的起点应该立足于人的成长的基本形式——人总是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如果把它引入教育,知识传授就不再是教育压倒一切的任务,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以知识传授为起点的教育走向以问题解决为起点的教育,必然伴随一批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的新的教育关键词的出现:自主、体验、探究、合作、展示、交流。

纵观国内外对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很多,不同时期的理论依据不同。从学生作为人的成长的角度、基于人本主义理论,将课堂作为学生成长的一个特定环境,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现今只有初步的尝试,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系统性、规模化的研究。

近年来,中国教师报以山东省杜郎口中学为核心组建了“中国名校共同体”,一直潜心对该课题进行研究,主要通过课堂流程的再造,在课堂教学中强化“预习—展示—反馈”三个主要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环形黑板的添加,实现课堂教学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型。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必将带动和促进学校以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在评价、培训和管理等方面的全面变革。因此,中国教师报创建和推广“高效课堂”,提出了“四新”的概念——新教师、新学校、新课堂、新学生,并探索区域课改推进的策略和机制,旨在为全国的教学改革提供经验和示范。

张卓玉副厅长在《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人本主义的回答》这本书中,全面系统的阐述了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教育模式。从理论到实践,为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提出了一个清晰的目标和理想蓝图。而中国教师报提出和正在实践推广的高效课堂,正是人本主义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因此,本课题以张卓玉副厅长的人本课堂和中国教师报的高效课堂为核心思想,二者结合,形成了课题的主要研究目标,即在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教学中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促进教育的目标回归到“以生为本”、“以学生的成长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开发人的潜能为本”,并进一步践行和改进在课堂教学、学校管理和区域推进等不同层面上的具体操作办法。

五、研究范围和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扣紧课改难点,探索解决节点,试图为课改学校提供一本课改路线图和说明书。研究范围以新教师、新课堂、新学生、新学校为主要内容,按照教师、学校和区域在课改推进过程中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设置子课题如下:

一、思想研究类(7项):

SX—1.中国当代课改史

SX—2.西方“人本”教育思想研究

SX—3.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及实践对中国新课改的启示

SX—4.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对于中国新课改的理论指导意义

SX—5 美国的合作学习理论对中国新课改的借鉴价值

SX—6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在新课改中的运用

SX—7.新课堂教育教学思想研究

二、观念研究类:(8项)

GN—1.“新教师”评价标准

GN—2.“新课堂”评价标准

GN—3.“新学生”评价标准

GN—4.“新学校”评价标准

GN—5.课改的机制与动力研究

GN—6.教师专业化与学生发展

GN—7.教育的艺术与技术

GN—8.课改教学模式的意义和价值

三、方法研究类:(10项)

FF—1.小组建设与评价

FF—2.导学案编制与评价

FF—3.新课堂流程与操作

FF—4.新课堂管理与评价

FF—5.学科教学特色与模式研究

FF—6.课堂小展示与大展示

FF—7.学生兴趣、习惯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FF—8.独学、对学、群学操作与理论研究

FF— 9.主体与主导权益的界定

FF—10.教师文化的形成与教师角色的研究

四、文化研究类:(5项)

XKT—1.教师作用与教学生态的研究

XXX—2.学生文化与班级生态的研究

XXX—3.校长与“校本体制”的研究

XXX—4.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的研究

XXX—5.区域教育协作组织的研究

附:◆ 新教师

新教师必须要具备“三观”——教育观:教育即人学;教学观:一切的“教”服从于学生的“学”,最终是“不教而教”;学生观: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资源,教师是班级里的第51名学生。

◆ 新学校

新学校是一方池塘。“如果你在地里挖一方池塘,就会有水,有鱼类、水鸟乃至于百合等植物。你挖好了池塘,自然就会往里填东西。”(梭罗《种子的信仰》)学生可以是“水鸟”,可以是“两栖动物”,也可以是“植物”,不需要你看见种子是如何、何时落地,种子开始到来了。这就是“自然”的力量。

◆新课堂

新课堂应该是 “知识的超市和生命的狂欢”,以解放学生、发展学生、高效乐学、师生相长为指向,主张“学中心”,学生是课堂的唯一的主人,知识传授就不再是教学的主要任务,自主、体验、探究、合作、展示、交流是新课堂的关键词。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尊严的活着,并享受快乐的成长。

◆新学生

新学生的目标是培养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具有现代意识,能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学习,具备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具有独立意识和民主观念,既是自己发展的主人,也是自己精神的主人的新时代学生。

六、研究策略与方法

研究策略:坚持“三位一体”,即,打造专家研究,媒体传播,一线学校校长、教师“三位一体”的研究团队。

实施“两大策略”,即,子课题分解策略,典型带动策略,确保研究有效进行。研究方法:文献研究,充分利用已有的理论成果,通过文献检索、汇集、整合、提取,为理论创新提供研究资源。比较研究,通过古今中外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对照,探寻课堂规律,优化课堂流程。行动研究,凭借客观的教育现象,进行主题教育反思,对课堂现象进行分析与诠释,然后,与课堂规律进行比对,促成课堂人本的回归。案例研究,结合课堂实际,以典型案例为素材,并通过具体分析、解剖,促使人们进入人本课堂的具体实践。

技术路线:本课题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强调理论先行,追求课堂实践的可操作性。主张专家走向学校草根基层,不断从具体实践中生成理论,并且以课堂实践的具体变革为目的。

七、实施步骤

充分利用学校一线、专家资源、媒体互动“三结合”的优势,靠区域推动和典型学校推动,以点代面把研究逐步推向深入。具体研究步骤为:

第一阶段:申请立项(2011年3月——2011年5月)按要求填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表,积极做好初期课题论证准备。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2011年6月——2013年8月)筹建全国新课堂研究中心,组建研究专家团队;科学设计子课题,落实子课题研究责任制;创建课题研究博客,强化课题常规管理,每学期召开一届课题研讨会,促进经验交流,实现课题研究资源共享,确保研究不断深入。

第三阶段:结题申报(2013年9月——2013年12月)整合研究资源,撰写研究报告,汇总出版课题研究专著。

八、实施措施

为切实加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课题《“成长为本——问题引导”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的管理,促进课题研究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日常化,拟采取如下管理措施:

1.组建中国教师报课题研究管理中心,具体负责对课题的日常管理工作。定期发布课题研究计划,受理子课题申请,组织子课题立项论证,负责对总课题和子课题研究进行过程管理和指导,对课题成果及时予以推广,负责组织子课题评奖等。

2.各子课题立项单位应组建子课题管理机构(教科室),负责对立项子课题的日

常管理和指导工作。各子课题组负责人,要定期汇报子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对子课题的日常管理和指导,以子课题申报人所在区域、学校为主。

3.子课题承担单位应对子课题研究加强领导和管理,在时间、人力、物力、经费等条件上给予大力支持和保障,保证研究工作正常进行。

4.子课题立项后,负责人应按照研究方案认真开展研究,按时保质完成研究任务。各子课题组要在《中国教师报》读者论坛(香山会馆)《课题研究》专栏建立子课题研究主题帖,及时上传呈现过程管理材料。子课题组要加强自我管理,做好研究计划实施的反馈和调节,做好研究材料的积累和管理,定期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

5.总课题组每年进行一次课题成果评选活动。成果奖设一二三等奖三个等次,并颁发成果证书。优秀成果《中国教师报》择优发表。

6.总课题组每年组织一次课题研究工作先进集体(包括区域或学校)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由总课题组授予荣誉证书。突出事迹刊发在《中国教师报》向全国推介。

7.各子课题研究区域、学校,要把推广研究成果当作深化课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积极主动参与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建立课题优秀成果推广奖评审制度,总课题组每年评选一次优秀成果推广奖。推广课题研究成果和应用先进经验,由《中国教师报》向全国推广。

8.切实搞好课题研究档案管理工作,促进课题研究的科学化、规范化、日常化,总课题组、各区域、学校,要按照一题一档的原则建立课题档案。档案主要资料应包括:立项文件、课题申报表、实施方案、学期课题研究计划、总结、过程研讨活动、音像资料、研究报告以及附件等。

九、组织机构

成立“中国教师报课题管理中心”。具体安排如下:

主任:史习江

副主任:雷振海 马玉玺

顾问:张卓玉(不断更新)

课题核心指导专家:刘良华 张晓明 李炳亭 于春祥 杜金山 刘爱军 肖增英 薛红

霞任永生(不断更新)

新课堂研究小组:首席专家:于春祥 招募专兼职专家5—7人

新学校研究小组:首席专家:杜金山 招募专兼职专家5—7人

新教师研究小组:首席专家:任永生 招募专兼职专家5—7人

新学生研究小组:首席专家:薛红霞 招募专兼职专家5—7人

办公室:马朝宏 刘文 韩世文 高影

十、预期成果

1.中国教师报将开辟专门版面,及时展示、总结、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2.课题组每年评选出“全国十大教学范式”,“全国十佳名师”。并组织交流、展示、推广活动。

3.集结出版“全国十大教学范式”学校教学成果系列丛书。

4.挖掘并推出一批优秀课改区域。

第三篇:工会创新课题

工会工作创新课题——深化职工服务中心职能的探索和思考

前言:“职工服务中心”是全体职工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促进单位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单位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只有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下,认真履行工会的基本职能,团结和动员广大职工投身到单位的各项工作中去,才能在构建和谐单位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公司工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促进单位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础。职工服务中心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处在协调社会劳动关系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特殊位置,工会只有在坚持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工作理念下,与时俱进,认真履行工会职工服务中心的基本职能,团结和动员广大职工投身到单位的各项工作中去,才能在构建和谐单位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充分发挥职工服务中心职能,营造和谐民主管理氛围

在当前,我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单位的职工服务中心就是职工的“娘家”,是职工的“代言人”,维护职工权益、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就是当前职工服务中心最根本的职责。工会组织无论在任何时期,任何情况下,都要牢固树立职工利益无小事之观念,时刻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工作的重点,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良好氛围。职工服务中心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单位与职工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使单位的决策、领导的意图及时向职工宣教与落实,使职工随时了解单位的方针、政策以及各类规章制度,并及时征集职工意见及建议反馈至单位决策层,使之决策更具有前瞻性与可操作性,做到政令畅通、上下同欲。从而调动职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使每位职工都善于思考,敢于进言。

职工服务中心作为工会组织,要做到竭力推进民主管理的倡导者与维护者,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提倡人性化、亲情化管理。讲究工作方法,讲求管理艺术,与人为善,交人交心。多一些沟通,少一些积怨,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误会,创造和谐环境。同时,还要充分体现“顺民心、合民意”,工会干部要经常深入服务中心,到职工中去,与他们沟通与交流,掌握思想动态,倾听他们的心声。并通过调研、座谈、对话、恳谈等多种形式,让职工说出想说而无机会说的话,管理层听到想听而无机会听到的话,使职工有话能说,有话敢说,有话有地方说。不苦闷,不憋屈,不抑郁。从心底感受到工会组织是“娘家人”,自己是单位的主人,是单位大家庭中的一员,由此形成一种责任感与荣誉感,谈出心中全部设想,焕发出工作热情,发挥聪明才智,展现自我价值与魅力,参与单位管理与决策,营造一个和平共处,平等协商,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以利单位健康发展。

二、加强职工服务中心送温暖活动,推进干群关系和谐

职工服务中心是党的工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抓好送温暖工程,把党组织的关怀及时送到职工的心坎里,满足职工精神上的需要,从而加深干群之间的感情,拉近干群之间的距离,推进干群之间的关系和谐。西方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单位管理的对象是职工,要协调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就必须考虑到怎样满足职工合理的需求。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职工服务中心需要开展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慰问活动,以满足职工多种需要。如:针对职工工作压力大,身体素质下降的实际,我们可以在每年为职工检查身体,保证了职工及早发现病情,及早治疗,满足了职工身体健康需要的基础上;在职工服务中心配置一些健身、康复的设施,带给职工健康快乐的工作环境,缓解工作上的压力,有效提高幸福指数,从而满足了职工情感需要;对新分配到单位工作的大学生,经常在职工服务中心举行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对他们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给予关注,并邀请“老”职工传授经验,满足了新职工的归属需要;同时我们可以利用职工服务中心的宣传职能,积极宣传先进工作者、先进集体,使职工学有方向,赶有目标,满足了职工自我实现的需要。职工服务中心应从职工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一系列的送温暖活动,把行政领导对职工的人文关怀落到实处,融洽干群之间的感情,有效地促进干群关系的和谐。

三、通过职工服务中心积极开展文体活动,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

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除了依赖个体认知、动机、态度、能力、个体因素、领导、团体与组织行为之外,职工的心理卫生与保健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发挥,要有健康的心理作为前提条件。所以,创造有利于职工身心健康的工作与心理环境,是单位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所以我们应在职工服务中心经常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寓心理调试于职工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之中。为营造和谐的单位人际关系,促进职工的身心健康,达到身心发展和谐做出贡献。如打乒乓球、羽毛球,职工运动会、职工骑行队等,既锻炼了身体,缓解了职工的工作压力,又加强了相互间交流和友谊,身心得到愉悦,促进了身心发展和谐。为职工搭建展示个人才能的平台,促进职工基本素质和修养的提高,使职工的创造个性与天赋得到张扬。

新时期的工会要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依靠广大职工,通过职工服务中心营造民主氛围,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这些措施顺了民意、合了民心,推进单位各项职能顺利健康发展,有了单位的发展,才能获取单位与社会的最大效益。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就是这个道理。

职工服务中心作为工会组织要积极做好“顺民心、合民意”的倡导者、先行者,以民主管理为强局之本,以民主管理为维权之源,以民主管理为和谐之魂。如此,得人心者,治企强者;单位发展,人心所向;社会进步、势不可挡。实践证明, 职工服务中心在工会的工作中,只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履行服务中心的基本职责,以职工的实际需要出发,多做稳人心,暖人心的实事,就一定会在构建和谐单位中有所作为。

四、要进一步提升职工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

服务职工是职工服务中心的立身之本。当前工会工作,要求工会做到党政所愿、职工所盼、工会所能。这对工会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要敢于服务。新形势下,服务职工面临着很多新情况和新挑战,上级和企业也对职工服务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实施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矛盾和问题、风险和阻力。工会干部要有坚定立场,事不避难,勇于担当”。面对职工群众的新需求,服务中心要在服务职工上有新思路新招法,熟悉职工需求并能够搭建恰当的载体整合到资源。

二是要乐于服务。职工服务中心要怀着深厚感情面对职工群众,把服务职工看作是开心事、高兴事,而不是麻烦、负担和累赘。要用真心、动真情,避免服务程序化、公式化;做实事、做好事,不论事大事小;听呼声、听建议,不管好听难听。尤其在职工困难的解决上,解决的要快,解决不了的好好解释,解释不通的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承担,避免日常矛盾的激化。为广大会员真诚服务、解困释疑、排忧解难,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会员的心坎上。让广大会员感受到工会的温暖,感受到工会值得信任,感受到工会就是自己的“家”。把握了这样的指导思想,职工服务中心的工作就能得到领导肯定、会员满意。再者就是要做好助手,就是要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的教育引导、民主参与、凝聚人心、团结鼓劲作用,多做宣传、沟通、疏导、补台的工作,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四篇:国家助学贷款合同书

No.0086012合同编号:

国家开发银行国家助学贷款

借 款 合 同

甲方(借款学生):

乙方(贷款银行):丙方(借款学生所在学校):丁方(教育厅管理机构):

甲方居民身份证号码:乙方:(盖章)

所在院系:攻读专业: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分行负责人(签字)联系电话:(或授权代理人)甲方向乙方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乙方经审查同意向乙方发放贷款。为保证国家开发银行国家助学贷款的顺利实施,乙方委托丙方、丁方负责国家助学贷款的相关管理工作。为维护各方利益,明确责任,恪守信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以及乙方与山西省教育厅签订的有关协议,经各方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借款金额

元人民币(大写元人民币)。

甲方父亲姓名: 居民身份证号码:

工作单位名称:甲方母亲姓名: 居民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名称: 家庭通讯地址:

(如有除甲方父母以外的法定监护人,填写有关资料)甲方签章(签字、捺印)

丙方地址:邮政编码:联系人姓名: 联系电话:传真号码:

法定代表人(签字)(或授权代理人)

(盖章)

签约日期:年月日签约地点:

丁方:(盖章)法 定 代 表 人(签字)(或授权代理人)其中,学费、住宿费元人民币(大写元人民币); 生活费元人民币(大写元人民币)。第二条借款用途

本合同项下借款的用途仅限用于甲方在丙方就读期间所需的学费、住宿费及生活费。甲方不得挪用本合同项下借款。

第三条借款期限

借款期限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共计年月。

第四条借款利率与利息

(一)本合同项下借款利率执行贷款发放时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

本合同项下借款首次执行的利率为年利率6.84%。本合同借款利率自本合同项下第一笔贷款提款日起每满一年调整一次,调整后的利率为调整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本合同项下逾期借款或挪用借款从逾期或挪用之日起按本合同第十三条约定利率计收利息,直至逾期借款归还或挪用行为得到纠正为至。如果同一笔借款既逾期又挪用,执行利率在逾期利率和挪用利率中择其重者。

贷款展期后累计期限达到新的利率期限档次的,从展期之日起按新的利率执行。

(二)借款利息按年计收,起息日为乙方将贷款资金划入甲方在乙方代理行开立的个人账户之日,结息日为每的12月20日。甲方自付利息需在结息日5日前,由甲方划入其在乙方代理行开立的存款账户,由乙方(通过代理银行)从该账户中直接收取;如甲方未按

本合同约定在结息日 5 日前,将应付利息划入其在乙方代理行开立的存款账户,由此导致资金在途所产生的有关支出,由甲方承担。

(三)甲方在校期间(指正常学制年限)的借款利息100%由财政 补贴,具体补贴办法根据山西省相关规定执行。甲方毕业后的全部利息由其本人全额支付。甲方毕业后自付利息的开始时间为其毕业日期的下月1日(毕业日期是指丙方确定的办理相关毕业手续的日期,具体日期为年月日至月日);当甲方按照丙方得学籍管理规定结业、肄业、休学、退学、出国、被开除学籍时,自办理有关手续之日的下月1日起自付利息。如甲方休学,当期复学后,恢复财政补贴息起始日为当月的1日。第五条借款发放与划付

丙方通过乙方代理行将贷款资金划付到甲方个人账户。本合同签订时,甲方即同意乙方代理行按照丙方提供的收费标准扣收甲方的学费和住宿费。

第六条贷款偿还

(一)甲方应按下列计划向贷款人一次性偿还借款本金:年月日元。具体还款方式包括:

直接汇款,应在还本日5日前,将应付本金汇入丙方在乙方代理行开立得账户,由乙方(通过代理银行)从该账户中收取;

或:预存款项,应在还本日5日前,将应付本金划入其在乙方代理行开立的存款账户,由乙方(通过代理行)从该账户中收取;

或:其他,甲方拟采用上述两种方式以外的途径还款的,应事先向丙方、乙方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可以采用。

如甲方未按本合同约定在还本日5日前,将应付本金划入其在乙方代理行开立的账户或丙方在乙方代理行开立的账户,由此导致资金在途所产生的有关支出,由甲方承担。

甲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首先采用第一种方式偿还贷款。

(二)甲方提前还款,应提前15天向丙方提出申请。提前偿还部分按合同约定利率和实际使用期限计算利息,不加收除应付利息之外的其他费用。

并对其作全面、准确的理解。乙方已经应甲方的要求对上述条款做出相应的说明。

签约各方对本合同条款的理解完全一致。

主管部门反映情况,并要求上级主管部门予以调协,直至停止向该校学生发放贷款。

(四)丁方违约责任

丁方违反本合同第十二条规定不履行职责的,乙方有权向丁方所属部门的上级机构反映情况,并要求所属部门的上级机构予以协调,直至停止向河南省高校提供国家助学贷款。

第十四条法律适用、纠纷的裁决及司法管辖

本合同有关的一切纠纷、争议应通过各方协商解决。如果办商开始60天仍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任何一方都可以向乙方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裁决期间,除正在进行裁决部分外,本合同其他部分应继续执行。

第十五条义务转让和权利保留

未经乙方书面同意,甲方不得将本合同项下义务转让给第三人,经乙方书面同意后,有关各方应就转让事宜办理相关手续。

乙方给予甲方任何宽容、宽限、优惠或延缓行使本合同项下的任何权利,均不影响、损害或限制乙方依本合同和法律、法规而享有的一切权益,不应视为乙方对本合同项下权利、权益的放弃。

第十六条合同生效与其他

(一)本合同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办理。

(二)本合同经各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三)本全同一式四,四方各执一份,效力相同。第十七条特别提示

(一)甲方国家助学贷款资料将录入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录入的资料包括:个人身份识别信息、实际还款记录等个人贷款信息。

(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各商业银行建立的个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其日常运行和管理由人民银行设立的征信服务中心承担。该系统采集、整理、保存、个人信用信息,为商业银行和本人提供信用报告查询服务,为货币政策制定、金融监管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用途提供有关信息服务。)

(二)乙方已提请甲方特别注意有关双方权利义务的全部条款,第七条委托代扣

甲方在代理行开立的个人账户户名为:账户号为:。

甲方签订本合同时,及授权乙方(通过代理行)从上述账户中扣款用于归还借款利息。

第八条合同变更

除发生一下情况外,本合同规定的各方的权利义务在合同期内保持不变。如以下情况发生,应另行签署补充协议确定相关权利义务。

(一)甲方必须在还清本合同项下贷款本息后方可转学,丙方应为其办理转学手续;

(二)当甲方毕业后继续攻读学位时,应在毕业前30日向丙方提出展期申请并提供连续攻读学位的书面证明,经丙方审核通过后办理展期手续,并按甲方原所在学校的财政隶属关系,由财政部门继续按在校生贴息。

(三)甲方发生休学、退学、出国、被开除学籍等不能正常完成学业的情况,丙方应及时通知乙方,乙方由权按本合同约定采取停止发放贷款、提前收回贷款本息等措施,丙方必须在乙方采取上述措施后,方可为甲方办理相应手续。

第九条甲方的声明与承诺 甲方声明:

(一)甲方签署本合同基于其真实意思表示;

(二)甲方向丙方提供的所有文件、资料和凭证等书面材料均为准确、真实、完整和有效的。

甲方承诺:

(一)按照本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贷款,接受丙方及乙方的信贷检查与监督;

(二)按照本合同约定清偿贷款本息;

(三)保证在还款日前在本合同第七条第(一)款明确的帐户中存有不低于当期应还本息额的资金;

(四)毕业时办理债务确认手续,将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告知丙方,如毕业时未确定工作单位,应在工作单位确定后 20

个工作日内将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书面通知丙方;

(五)当发生如下事件时,甲方保证在20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丙方:

1.家庭住所、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工作单位等情况发生变化;2.出现失业、重大疾病等情况;3.甲方涉入重大诉讼或仲裁案件;4.发生其他影响其偿债能力的情况。

(六)如未按期偿还贷款本息,应如实提供乙方要求的资料,配合乙方及丙方对甲方的个人(包括家人)经济收入、开支等情况进行调查;

(七)乙方、丙方、丁方有权不经甲方同意按照有关规定公布和使用甲方个人信息和贷款违约信息;

(八)如实提供本合同要求的有关情况。第十条乙方承诺

(一)按合同约定按期足额发放贷款;

(二)对甲方的职业性质或变化情况、经济收入、开支等给予保密。但因甲方未按期还款,乙方为催收贷款而予以公布的情况除外。

第十一条丙方承诺

(一)在本合同订立后,以有效书面形式通知甲方家长或法定监护人,使其知悉甲方贷款的情况,支持甲方偿还贷款;

(二)受理学生贷款申请,对申请借款学生的资格及申请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进行审查;

(三)承担监督甲方贷款使用、催收贷款本息等待后管理工作;

(四)甲方办理债务确认手续后,方可为其办理毕业手续;

(五)对甲方在校期间发生的休学、转学、退学、出国、开除、伤残、死亡、失踪等不能正常完成学业情况进行监管,并采取相对应的债权保护措施;甲方毕业后,跟踪并更新甲方就业情况及甲方与家庭的有效联系地址;

(六)开展对甲方的信用教育,建立信用记录。第十二条丁方承诺

建立贷款违约信息公布机构。甲方未按合同约定还款,连续拖欠

超过一年且不与丙方主动联系办理有关手续,应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渠道公布甲方有关违约的信息。

第十三条违约责任

(一)甲方违约责任

1.未按本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的,乙方可以提前收回发放的部分或全部贷款,同时对违约使用部分,执行利率为合同约定贷款利率的150%;

2.未按本合同约定期限归还贷款的,乙方根据实际逾期金额和逾期天数计收利息,执行利率为合同约定贷款利率的130%;

3.甲方如未履行本合同第九条第(四)

(五)(六)款的约定,或发生下列情况之一,乙方有 权提前收回已发放的部分或全部贷款,并将甲方违约情况告知甲方所在单位(包括境内外就读院校、工作单位等)或国家有关部门:

a.甲方在本合同中的陈述发生重大失实,或提供虚假文件资料,或隐瞒重要事实,已经或可能造成贷款损失的 ;

b.甲方被所在学校开除,或经学校同意休学、退学、转学、,或自行离校而未清偿借款的;

c.甲方变更工作单位或居住地址后20个工作日内未将变更后的工作单位和有效联系方式通知丙方;

d.甲方在借款期限内出国留学或移居海外而未清偿借款的; 4.方在借款合同约定还款,连续拖欠超过一年且不与丙方主动联系办理有关手续的,乙方、丙方、丁方有权在不通知甲方的情况下在新闻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渠道上公布其姓名、居民身份证号、毕业学校及违约行为等信息,并提供给公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等相关机构;

5.因甲方违约至使乙方采取诉讼方式实现债权的,甲方应承担诉讼费及其他实现债权的费用。

(二)乙方违约责任

乙方违反本合同第十条

(二)款的规定给甲方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三)丙方违约责任

丙方违反本合同第十一条规定不履行职责的,乙方有权向其上级

甲方居民身份证号码:乙方:(盖章)

所在院系:攻读专业: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分行负责人(签字)联系电话:(或授权代理人)

甲方父亲姓名: 居民身份证号码:

工作单位名称:甲方母亲姓名: 居民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名称: 家庭通讯地址:

(如有除甲方父母以外的法定监护人,填写有关资料)甲方签章(签字、捺印)

丙方地址:邮政编码:联系人姓名: 联系电话:传真号码:

法定代表人(签字)(或授权代理人)

(盖章)

签约日期:年月日签约地点:

丁方:(盖章)法 定 代 表 人(签字)(或授权代理人)

第五篇:2012国家体育总局社会课题

2012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

项目编号 负责人

1608SS12001 冯潮 安徽省徽州民俗体育流变研究

1609SS12002 王敏 体育场馆公共服务的内容、标准和核算方式 1610SS12003 温文 国家队运动员微博管理制度与体育危机事件管理机制研究 1611SS12004 薛继升 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的研究

1612SS12005 周青山 中国职业体育劳资法律问题研究 项目名称 安徽广州国家吉林湘潭1613SS12006 蔡文菊 当代实用体育礼仪研究

1614SS12007 曹莉 儒家人文精神与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1615SS12008 柴荣 政府体育公共服务内容及标准体系研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的绿道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1616SS12009 陈华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1617SS12010 陈慧敏 治理理论视角下中国公共体育场馆改革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 1618SS12011 陈玉凤 武陵山区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与流动儿童体质健康促进研究 1619SS12012 储志东 赛事产业化视域下2014青奥会对南京城市竞争力影响研究 1620SS12013 答邦俊 文化视野中的兴奋剂现象

1621SS12014 戴福祥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教育与学籍管理研究

后奥运时代的国际体育赛事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

1622SS12015 党芳莉

跨文化传播的视角

1623SS12016 党挺 中外反兴奋剂立法比较研究

1624SS12017 丁玲辉 西藏节庆文化与藏族传统体育发展模式研究 1625SS12018 董伦红 海峡两岸体育服务市场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研究 1626SS12019 董晓虹 浙江省残疾人群众体育组织结构创新研究 1627SS12020 房蕊 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研究——以阳光体育为背景 1628SS12021 冯火红 “大部制”背景下我国区(县)体育行政改革路径研究 1629SS12022 高志丹 伦敦奥运会国家奖励标准研究

1630SS12023 何丰 我国城市体育游憩空间的精明增长机制研究

由生存体育迈向享受体育——

1631SS12024 何艳华

中国体育发展战略转型的研究

1632SS12025 洪浩 太极拳养生思想研究

1633SS12026 胡卫红 基于WebGIS国民体质与全民健身工程信息集成与分析平台的研究

体育院校特色化目标管理的实证研究——

1634SS12027 黄浩军

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个案 北京曲阜北京广州华南吉首南京南阳苏州上海西安西藏深圳浙江曲阜沈阳国家上海吉林河南山东武汉

1635SS12028 黄宽柔 中国团体操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1636SS12029 黄若涛 构建重大体育赛事媒介传播效果的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1637SS12030 黄文辉 湘鄂渝黔边区民族民间体育资源与特色旅游开发的融合研究 1638SS12031 姜涛 大型综合体育赛事的政府职能研究 1639SS12032 金昶 国内大型体育赛事综合效益研究

1640SS12033 赖爱萍 《体育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以战略性的视点》的编译与研究 1641SS12034 李丽 我国体育事业公共财政保障的优先顺序研究

华南

首都

吉首

吉林

淮南

浙江

江汉

完善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组织管理体系研究——

1642SS12035 李荣日

以上海杭州市为例 1643SS12036 李实 篮球裁判员临场执裁评价系统(CAA)的设计与实现 1644SS12037 梁汉平《身体的民主:群众体育哲学》翻译与研究

我国民间体育赛事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1645SS12038 刘林箭

以浙江省民间体育赛事调查为例

1646SS12039 刘志民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竞技体育强国研究——以两德统一后的德国为鉴1647SS12040 柳友荣 公共治理视域里农村社区体育对留守儿童心理成长干预研究 1648SS12041 卢黎东 龙舟文化国际传播的对策研究

1649SS12042 潘雯雯 公共服务视野下体育非营利组织研究——以浙江为例 1650SS12043 邱建钢 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路径研究

1651SS12044 曲小锋 高校大学生体育健康促进与体育健康管理网络平台研究 1652SS12045 饶平我国体育发展生态回归的政策学研究 1653SS12046 尚迎秋 对我国反兴奋剂问题的对策研究

1654SS12047 史进 创建中国红色体育博物馆及其社会文化价值研究

地方政府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655SS12048 宋伟

基于苏州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证研究

基于均等化视角下中部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实证研究——

1656SS12049 苏亚君

以山西实施农村体育场所全覆盖工程为例

1657SS12050 孙庆国 中国式摔跤赛事市场化运作模式研究 1658SS12051 孙庆祝 政府体育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1659SS12052 谭仲秋 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体育权利的法律保护 1660SS12053 田志友 大型体育赛事质量管理标准研究

1661SS12054 佟远堂 我国冰雪项目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构建的研究 1662SS12055 王必琪 城市学龄儿童休闲运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1663SS12056 王国祥 “健康日本21”实施现状译评及对我国启示 1664SS12057 王健 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方法论分析

杭州

天津

贺州

湖州

上海

池州

上海

浙江

成都

汕头

衡阳

北京

西安

中国

山西

天津

南京

成都

上海

长春

山东

苏州

天津

1665SS12058 王俊奇 秦汉三国体育文化史

1666SS12059 王龙飞 我国体育场馆的公共财政支持体系研究

1667SS12060 王平体育文化发展的定位与策略——基于我国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 1668SS12061 王翔 体育强国目标下县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路径创新研究 1669SS12062 王雄飞 城市体育场地设施空间分布对居民体育行为影响研究

我国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素质、组织效率提高途径研究

1670SS12063 王学如

南昌

河南

江苏

韩山

陕西

哈尔

——以黑龙江省为例

1671SS12064 王运武 我国老龄化社会多元化体育公共服务与供给的策略研究 1672SS12065 王振 侨校侨缘优势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国际化推广与华文教育研究 1673SS12066 魏磊 美国中学篮球联赛的组织和运作研究

欧洲职业足球联赛传播视野下的我国体育传播研究

1674SS12067 吴坚

——以中国乒乓球、武术为例 1675SS12068 吴建依 公用体育事业特许经营的规范研究

1676SS12069 夏小慧 甘肃省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 1677SS12070 肖鸿波 77年《申报》体育传播研究

1678SS12071 谢英 基于资源观的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研究 1679SS12072 胥群 新疆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1680SS12073 许之屏 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过程中的社会认同与影响因素研究 1681SS12074 阎小良 促进教育模式与女大学生健身活动及体质健康研究 1682SS12075 颜下里 砖楼村民族传统体育内源性发展研究

1683SS12076 杨芳 休闲体育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文化价值研究 1684SS12077 杨茜萍 发展体育事业的政府公共职能研究

1685SS12078 叶朝忠 长三角地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能力评价研究 1686SS12079 袁建国 城市化进程中新城市居民体育权利均等化研究 1687SS12080 张建三 国家蹦床队文化建设研究

1688SS12081 张立 基于二经普数据的我国体育组织机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1689SS12082 张锐 哲学视野下的休闲体育精神文化研究 1690SS12083 张薇 不同层次优秀运动员的个性化教育研究

1691SS12084 张杨 我国职业体育参与人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1692SS12085 张永虎 京杭运河体育旅游创意开发研究

1693SS12086 赵爱国 国际政治视角中的中美体育体制与政策 1694SS12087 赵国华 我国竞技篮球职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1695SS12088 赵蕴 我国独立建制体育院校综合排名的指标体系研究 1696SS12089 郑汉山 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监控体系构建的创新研究 1697SS12090 周建社 中国健美操竞赛演变历程及发展研究

滁州

华侨

上海

上海

宁波

兰州

上海

西安

石河

湖南

湖北

内江

西安

天津

浙江

温州

天津

国家

北京

清华

陕西

聊城

国家

宁波

武汉

广州

湖南

1698SS12091 周雪蕾 构建体育强国背景下的体育宣传体系——基于关系和文化的视角 1699SS12092 周振华 我国长距离竞技运动项目人才开发与资源配置模式研究 1700SS12093 朱琳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法律保障研究 1701SS12094 朱元利 构建残疾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研究 1702SS12095 陈茵 外籍教练的知识转移绩效研究

1703SS12096 房晓伟 韩国射箭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实证调研——

1704SS12097 黄晨曦

成都

湖南

西南

西安

北京

北京

苏州

以苏州为例 1705SS12098 霍德利 大型体育赛事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研究

1706SS12099 李柏 “点轴网”对我国城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布局优化的应用研究 1707SS12100 李骁天 体育赛事与体育旅游互动发展对北京建设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推动研究1708SS12101 梁伟 我国男子足球项目职业化经济收益分配机制研究

1709SS12102 刘高福 健身服务品牌形象影响会员品牌信任及忠诚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1710SS12103 刘哲石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适度市场化机制研究

1711SS12104 刘正 微博时代我国体育组织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探析

我国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改革路径研究

1712SS12105 柳鸣毅

——基于青年奥运会创办理念的思考

1713SS12106 南尚杰 中日政府竞技体育管理职能转变方式的比较及启示

产业融合视角下运动休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研究

1714SS12107 邵明虎

——以杭州为例 1715SS12108 王东敏 社会参与和社会保障对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影响 1716SS12109 王芳 转型期我国草根体育NPO发展研究

1717SS12110 王桂红 中美政府休闲体育服务的政府责任比较研究 1718SS12111 王霁霞 兴奋剂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1719SS12112 王妍 远东运动会与近代东亚社会的发展

1720SS12113 王应春 公共服务均等化视野下的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1721SS12114 王紫娟 我国与冬季体育运动强国的差距及路径选择研究

1722SS12115 杨丽芳 西部地区户外休闲运动发展方式研究——以健康重庆为例 1723SS12116 张长念 中国武术全面国际化传播的举国战略研究 1724SS12117 张辉 我国布局城市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1725SS12118 张若 体育需求与消费的经济学模式及实证检验

清华

大连

首都

暨南

江西

湖南

北京

武汉

沈阳

浙江

北京

北京

沈阳

北京

苏州

西安

哈尔

重庆

首都

沈阳

中央

下载国家创新课题合同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创新课题合同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理国家课题总结2012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 《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 阶段性总结 为了进一步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校和谐教育发展的需要,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造就一支“师德高尚......

    2011创新课题答辩会新闻稿

    以科研创新为起点,启动人生事业航途 ——社会科学学院2011年创新课题汇报展示会 创新科研项目研究是社会科学学院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广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主持......

    2011年纪检监察创新课题

    2011年纪检监察创新课题1、农村工作室办案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镇纪委的作用;(农村工作一室) 2、如何构建腐败问题的预警和监测机制;(纪检监察一室) 3、在规范津补贴情况下遏制变......

    创新课题个人总结

    篇一:大学生创新项目个人总结 个人总结与思考 时光荏苒,一年的创新项目如期就要结束。能够参加这次项目,我感到非常荣幸,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依然历历在目。因为是第一次参加创新......

    幼儿园小班创新课题

    幼儿园小班创新课题:能干的小手 日期:2011-03-29 16:36:03编辑:admin 我想说两句 字体: 大 中 小 关键词: 能,干,小手 下载此教案 摘要: 幼儿园小班创新课题:能干的小手来源:寿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3年度课题指南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3年度课题指南 说 明 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3年度课题立项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

    如何申请国家课题和省课题10.30(合集)

    如何申请国家课题和省课题,请高手指路 如何申请国家课题和省课题才能够成功,请高手指路 好评答案 (一)谈谈国家项目(课题)申请提示: 1、因为相关规定,本文尽量避免本人所涉及到的申......

    国家“十二五”课题研究领域

    1、 国家“十二五”课题研究领域 课题涵盖领域 研究内容 国内外经济走势对本地经济影响及对策研究 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