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剖析初中数学“学困生”现象及相关措施
剖析初中数学“学困生”现象及相关措施
【摘要】本文介绍了初中数学“学困生”现象的特征,产生“学困生”现象的因素,以及提高学困生数学素质的措施三个方面论述,根据特征从内因到外因,多角度、多方位阐述现象形成的原因,进而提出根治这种现象的几点具体措施,来满足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目的需要。
【关键词】学困生现象的特征;生学困生现象的因素;提高学困生数学素质的措施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正视学习数学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现象,进行剖析其特征及产生的因素,对及时研究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都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本文谈一下自己对这一现象及措施的认识:
学困生现象的特征
1.1 阶段性。学困生现象出现的阶段性至少包括以下两点:①时间的阶段性。主要指处在各过渡期的学生更容易发生学困生现象。如小学升初中时期,初中升高中时期,在各过渡时期的学生往往表现出对新的学习要素和方法的不适应性,进而形成学困。这就要求我们对一些处于过渡期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在教学中做好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的链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的困难,使后继学习能顺利进行。②知识的阶段性。初中数学知识包括代数、几何两大体系,各体系又分为若干章节,整体相互联系,各章节又相对独立,这一特征也决定了学困生现象的阶段性,学习代数知识学困现象少些,而学习几何知识学困现象则多些。
1.2 连续性。①知识的连续性。数学知识往往是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的,这一连续性的特征决定了学困生现象的连续性。例如:学不好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就很难学好相似三角形的相关内容。②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的连续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很难在短时期内改变,因此学困现象一旦发生,往往能持续较长时间。
1.3 普遍性。学困生现象是相对学习而存在的,只要有学习的地方,就存在着学困现象,只是发生的时期、延续的时间、严重的程度各不相同。对于学习适应性强的学生,其发生的次数少一些,时间短一些,程度会轻一些。而对于适应性较弱的学生来说,学习困难表现尤为突出。如果得不到及时改善的话,就会形成永久的“双差生”。
1.4 隐蔽性。学困生现象的发生具有隐蔽性。①从测试成绩看,有些学生成绩极差可以看出学困现象。而成绩优异的学生在某一章节,或某个知识点上存在学困危机,在试卷难以体现。因为测试试题并不一定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容易掩盖学生在能力、思维等方面的学困现象,这一情形很容易被教师所忽视。②学生不良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也是隐性的学困诱发因素,如果教师平时不能及时发现并加以指导,很容易形成学困。
产生学困生现象的因素
产生学困生现象不是单一的、死板的,而是复杂的、抽象的,也许每一个学困生都有自己的学困因素,但不能一一列举,只能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心理研究粗略归纳几个方面,仅供参考。
2.1 知识方面的因素。认知规律告诉我们,当新的知识打破了学生的原有的认知水平时,在学生的内心将产生一种积极的欲望,希望通过主观的努力达到新的水平,但是,若由新知引发的认知冲突超出了学生经过努力可能达到的程度,学生经过多次努力但仍然达不到那个规定的标准,就会产生困惑和无奈,进而产生可怕的回避的想法。
2.2 心理方面的因素。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处在萌芽状态,因此,对学习的需要和动机都不明确。学习上的动力仅仅是人的本性中的一种要强心。这一动机如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是不能维持长久的,于是学困现象便发生了。
2.3 生理方面的因素。初中阶段是学生向青少年过渡的时期,生理上进入青春期,出现第二性征。没有足够思想准备的学生不能承受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苦苦地体味着这“成长的烦恼”,极易产生紧张、焦虑、心理封闭等情绪。对异性产生好感,进而出现早恋现象,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这些情绪若得不到及时而又恰当的疏导,不仅易形成学困,而且还会影响学校和班级的秩序。
2.4 情感方面的因素。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情感态度给予了极大关注。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则情感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师生以饱满的情绪进行情感交流,才能在知识学习、方法探究、思维启迪等方面产生共鸣。如果在课堂上,师生情感交流不融洽,学生与学生之间有矛盾,很难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致使学困生的出现。
2.5习惯方面的因素。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或作风,是一种自动的、经常化的行为。初中阶段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起促进作用。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很容易造成学困生。
2.6 教困方面的因素。教师如果发现自己所教的班学困生较多,这时就不能在学生身上找理由了,应该在教者自身找一下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特困现象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对教材把握不准,拔高了教学的要求,使学生难于理解、接受;②没有吃透教材,使得知识程序出现混乱,甚至出现逻辑性错误;③没有仔细地研究教法,使得课堂呆板、生硬,没有艺术性;④违反新课程教学方法,搞一言堂;⑤情绪急躁,不能与学生很好的配合,最终出现许多学困生。
2.7 社会方面的因素。由于社会的发展,金钱的诱惑,读中专、大学学费高、不包分配,就业难以及网吧,游戏厅的吸引,加上学校、家长未给予及时正确地引导。“读书无用”论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8 家庭方面的因素。当代中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有较大比例。家长一方面望子成龙心切,另一方面又过分的溺爱,造成了学生复杂的矛盾心理,形成自私、蛮横的不良恶习,没有吃苦耐劳、认真学习、帮助别人的意识,对学习失去信心、对教师的善意批评教育记恨在心;一些家长认为对学生的教育是老师的事,不主动与教师配合,甚至外出打工,助长了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挫伤教师积极性,导致这部学生深感冷遇,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随着没有得到及时解决的困难问题的积累,学习成绩下降而沦为“学困生”。
2.9 突发事件方面的因素。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若不能及时从思想上解决,随着时间地推移,问题的积累,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提高学困生数学素质的措施
3.1 做好数学知识衔接,学新带旧。这就要求,一方面在导入新知识时,找准知识的生长点,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使新知识的导入有理有步,与旧知识有层次的链接起来,形成树状体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说兴趣可以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去探索,将注意力放在人所感兴趣的问题上,从而获得创造的成功,学困生大多数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情绪,这就导致学习效率低、数学成绩差,这时候教师应对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和成功,都要进行鼓励与表扬,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滋味,初步认为学好数学并不难,逐步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就使学生的“苦学”变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2 消除心理障碍,树立学习信心,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学困生心理素质差,自尊心脆弱,自卑感强,经不起老师、同学、家长等方面的冷落和剌激,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情感积累有助于在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增强学习进取心、竞争力。
3.3 进行青春期教育,走出烦恼。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在青春期的各种失常现象,及时、定期的开展针对性青春期教育课,或以谈心的形式加以正确引导,将学生从“成长的烦恼”中走出来,回到“数学乐园”中来。
3.4 情感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是密不可分的,因为情感交流可以使学生在心理、生理、习惯等方面向数学学习有利的方向上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学困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自信心和创新能力,增强他们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3.5 及时纠正,促进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对某些好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对某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也要及时给予否定,并帮助其改正。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通过学生自我解剖、自我认知优差,增强自身学习行为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促进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3.6 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师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正确认识学生,提高教学设计水平;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情景,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索模式;教学内容从易到难,降低坡度,起点低,复习回顾多,重点处放慢速度,及时释疑;教法上适用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课堂分层、练习和作业分层、测评分层、激励分层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分类推进,因材施教。
3.7 摆脱“学困”,家庭、学校、社会应该形成合力。教育不是学校单一的职责,应该得到家长和社会的配合,父母的正确观点,社会好的舆论引导,对于学生摆脱“学困”是十分重要的。在家里,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社会中,给学生公正的评价和物质支持,对于学生摆脱“学困”是十分必要的。总之,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而言,家庭因素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要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三方面因素的协同努力。
3.8 化悲痛为力量,大爱中永生。有不少品学兼优的学生因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家庭变故而导致的学困,教师应该及时进行心理安抚教育,发动全班同学对其关心和帮助,让他感到并不孤独,而且还感到在这个大集体中温暖和快乐,使他有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总之,学困生现象是一种不可避免、不能回避与学习过程并存的现象,是一个值得认真探索和研究的紧迫课题,关注这一现象,并研究出相应的措施,在新课程理念下,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长春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编.长春市中学数学新课程培训资料
汇编,2002 中国教育学会主办.中小学数学,2002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第二篇:数学学困生辅导措施
一年级二班数学“学困生”辅导措施
与一般学生相比,他们存在较多的情意障碍:如成就期望较低,学习缺乏胜任感,学习的坚持性差。他们多数常常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低下,而非努力不够或策略不对。
辅导措施:
(1)、重视“学困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对在作业或考试中取得进步的同学要大力表扬,必要时给予物质奖励。想办法让他们保持坚持不懈的努力状态。
(2)、制定“一帮一”、“生教生”计划,定期分批确定重点帮教对象,通过树立成功典型以点带面,带动全班“学困生”的学习。
(3)、每次测验或一阶段学习结束后,与他们进行谈话鼓励,帮助树立目标,鼓励他们相互竞争。
(4)注重学生知识的“生长点” 加强课前铺垫辅导,有利于缩小“学困生”和其他同学学习新知识的差距,提高“学困生”学习的信心。
(5)课后强化辅导.在课后,根据学生对课上教学内容掌握得不那么清楚的地方,应对当天教学内容作及时辅导帮助。
(6)每天利用课堂时间检测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对于那些边课本上都不会的学习,小组长辅导后,还不会的,自己利用课间,放学后进行辅导.
第三篇: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初探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初探
凤庆县大河中学 李涛 电话08834639192 邮编675911 【摘要】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初中数学的教育已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相当一部分“学困生”,数学学习成绩不良学生的比例较大,严重影响了数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如何转化这些数学学困生是摆在我们每个初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我们教师应充分关注学困生的学困现象,分析产生学困现象的因素,研究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整体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困生 转化
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以后,在数学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自身的因素。如智商低,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认真完成作业,学习习惯不良等原因造成的;其二是客观因素。如教育者的失误,家庭、社会等不良环境影响,有的学生受到环境的不良影响或者遇到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教师和家长们缺乏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和心理疏导,在经历多次失败或挫折后,逐步丧失学习信心而成为学困生。再者是由于评价标准的绝对统一造成的。学困生是教育体系的产物,每个人的智力发展不平衡,有先有后,每个学生所接触的社会环境不一样,他们的认识也就千差万别,每个人兴趣不同,追求的目标也不同,当然会导致他们学习成绩的差别,可是我们的教育体系却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他们,学困生自然会产生。学困生问题,是基础教育中的一个大问题。数学学困生是学困生中的最大群体,是数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也是数学教育研究中的非常棘手的课题。为此省内外一线教师和学者对数学学困生有非常多的探索,但由于学生情况和教学环境不同解决方法不尽相同。因此,根据数学学困生的现状,以及已有的研究成果,采取一系列转化措施,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困难的困境,是我们每个初中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结合大量教学实例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师生情感缺失和学习情商偏差,对学困生来说影响深远。在我的身边有一个数学教师,工作兢兢业业,对学生非常严厉,学生的行为稍不如其愿,就大声呵斥,把学生骂得体无完肤,从不注意学生感受,时间一长,多数学生有了抵触心理,不愿好好学习数学,大多敷衍了事,导致其所教班级数学成绩每况愈下。
我们在情感领域培养和开发的不足是形成这种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要力求善于运用情感原理。首先要尊重、关爱学困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去喜爱、了解并理解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与同学的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感,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学伴之间的心理距离,激起他们敢问、想问、好问的学习意识,进而投入到主动学习的活动中来。逐步树立“我能学”的自信心,增强“我要学”的能动性。随着学困生良好的反馈表现后,教师应该无意或有意地又给这些学生以更大的关怀、更多的指导,增进师生情感,逐渐让学困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最终达到消除其学习过程中情感心理障碍。这是学困生发生转变的良好开端,也是消除学习过程中产生学困生的核心问题。我班有一个学生叫张金友,数学成绩一塌糊涂但书写非常工整,有严重自卑心理,我多次和他谈心,首先肯定他的一笔好字并鼓励他如果能多问、多思岂不是更好,听了我的话后,该同学心理逐步有了转变,意识到自己得到了他人的重视、肯定和尊重,逐渐克服了自卑,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兴趣,成绩也有了提高,现在虽然还不能算优秀生,但是和以前相比确实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考试成绩也由原来的不会及格到现在的每次都能及格。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前提,是探索、创造的原动力,也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农村部分中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缺少数学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地降低知识的难度,使更多的同学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在我现在所教的班级中,数学成绩参差不齐,两极分化比较明显。特别是随着知识的深入,知识难度的增加,一部分学生有了厌学情绪,多数表现为中等生和后进生。我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把他们分成了A、B、C三个层次。A层次为优生,让他们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多钻研一些有难度的知识,使他们吃得饱;B层次是中等生,让他们在掌握基础的同时,练习一些中等难度的题型,使其能消化得了;C层次为差生,主要解决基础知识,多重复、多训练,让其吃得好。如此做法,学生学习数学少了压力有了兴趣,整体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三、加强指导,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数学成绩差的学生,普遍对概念和基础知识都掌握得差或学得死板,更不能用这些知识去处理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对概念要做到:会口述、会判断、会举例、会运用。对难懂的概念、容易出错的运算,老师要多加解释,并且为学生示范“几回”,再让学生完成,并逐一检查完成的情况。但要避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初二学生王某,学习非常认真,一般的数学概念、定义、定理、推论背
得滚瓜烂熟,但考试成绩总是不尽人意。究其原因纯属方法不当,学了不会举一反三。对其稍加开导,建议他学习知识之后要勤于练习,理解识记,果不其然,王某的成绩进步神速。
七年级数学中有理数运算法则及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是初中数学基础的基础,老师必须要让学困生从掌握这些知识开始,就是到了高年级也首先要从这里补起。有一条行之有效的“蛮干”方法:反复训练。找部分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困生一遍又一遍的做,这样才能克服自己的毛病,理解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增强解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困生发生由“量”到“质”的转变。
四、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要根本转化学困生,就必须提高他们较差的思维能力。教师要研究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水平,找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针对每个知识点列出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问题,在新旧知识连接点处去尝试解答新问题,做到不难不易,“跳一跳、摘得到”,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意志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比如抓住七年级数学中列方程解应用题和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来发展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若有了这两部分内容的扎实基础,就能逐步提高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总之,注意学困生的思维特点,抓关键的知识和方法,在能接受的前提下来发展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五、建立学习小组,促进学生合作,树立学困生主人翁精神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我的数学课堂是把学生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各组展开良性竞争,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同时开展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的方法,使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六、密切与家长配合,共同营造学困生学习的良好环境
提倡教师家访、家长回访、电话问候等交流方式,一方面能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行为习惯及各种表现,另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内容和对学生品行等方面的要求,家校双方就教育学生达成共识,并及时弥补家长有关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通过相互沟通和配合,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良好发展。学生字某,原来成绩一直处于中等,可是后来滑坡较大,一落千丈,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学困生,找他做工作多次,均不得法。后来到他家家访,和他的父亲交流后方才得知是父母对他期望太高,而且扬言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就不能升学。学生心里有了压力并自认为无法达到父母的标准,从而自暴自弃。我和他的父母交流后,父母也转变了态度,做了工作之后,字某又回到了正常的学习轨道。
七、持之以恒,搞好学困生转化教育工作
只要老师带着一颗爱心,有着强烈的责任感,真正转变观念,锐意进行改革,认真总结经验,绝大部分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全面提高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学质量就一定能够实现。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学困生无论在家还是学校,常受到冷遇、排斥,感受到的大多是批评和指责,久而久之对学习和集体活动丧失兴趣,先是厌学,而后弃学,内心自然产生了一种对教师和好成绩学生的疏远感、冷漠感和对抗心理,这种心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往往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其他原因而不自觉的被强化,并可能泛化到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上。
总之,数学学困生的形成有多种因素,各人和各人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在转化他们的时候,要摸清情况、因材施教。同时,转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做到多管齐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缪雷的《学困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分析及矫正》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5.11 [3]、郑君文 张思华《数学学习论》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2 [4]、魏清《中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5.4 [5]、中学数学教学案例集 鲍建生等译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作者简介:
李涛,男,汉族,1974年10月生,1994年8月参加工作。一直从事初中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并一直先后担任三个年级班主任。从教20载始终默默奉献、辛勤耕耘、开拓创新。
第四篇: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及措施
浅议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措施
三江县香园小学:杨影
2008年12月
数学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及应用的广泛性。小学数学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相当一部分“学困生”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数学学困生产生的根本原因。
医生给病人治疗先要找出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同样道理,作为教师,首先也要弄清学困生哪方面落后,受什么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学困生成绩不好的原因可能是本身智力水平低、努力程度差、心理压力大,也可能是学校教师、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只有找到差的根源,才能有的放矢,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教法不当。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顾学生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搞一刀切,统一进度,统一要求上课,致使学生跟不上。例如:
一、两步应用题还没弄清,三步甚至四步的应用题就来了;长方形的体积计算还未掌握,容积的计算又出现了。教师的步伐越快,学困生落下的距离就越远,总是赶不上教师的进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知难而退,于是教师就责怪学困生掉队,部分顽固的学生还会用调皮的方式对付教师,整个课堂教学结构就被破坏了。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必须适当调整要求,使教法得当,以退为进,让学困生能听懂。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通过因材施教去实现全体学生最大可能的发展,切实转化学困生。因材施教的关键问题是解决好学困生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主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转化学困生。首先,要关心鼓励学困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使他们建立起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其次,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辅导学困生,帮助他们尽快弥补知识掌握某些缺漏。辅导学困生既要注意给他们弥补知识的不足,也要注重给他们弥补学习知识的方法,让他们逐步学会学习。另外,还可以采取暂时降低某些要求来转化学困生,先只要求他们完成大纲所规定的最基本的学习任务,使他们能亲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树立坚强的自信心,然后再逐步提高要求,从而使他们不断进步,最终跟上全体同学的学习步伐。例如:在接到一个新班时,我利用第一节课就跟学生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做好摸底测试,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点先用本子做好记录,在以后的教学中,遇到相关的知识,就先帮助
学生复习旧知识,再上新课。比如教五年级的“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我就先帮助学生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学生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对分数的基本性质就容易掌握,学起新知识就轻松多了。这样看来新课的进度是慢了,但学生容易学懂,教学效果较好,学困生会慢慢减少,越往后教,学生就越有兴趣,学教的进度自然会加快,教学效果也会提高。
2、学法不佳。学困生往往差在既不会想,又不会做;既不会吸收,又不会消化;既不能向前探新,又不能回头抚旧。面对问题不会分析,勉强解完一道题,解后不反思,不深究,学习方法呆板,思维机制僵化肤浅。我班的一个学生,课堂40分钟都能聚精会神地听课,课余时间自觉地做数学题,学习用功,吃苦耐劳,但效果不佳,数学成绩总上不去,徘徊在60分左右,使他自己非常苦恼。于是我和他一起查找根源。当我详细听了他的学习过程后,发现问题在于他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上,所以,我给他讲了一些怎样预习、怎样听讲才能抓住学习的重点;课后怎样回顾小结,怎样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怎样分析解题思路,解后如何反思,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等。经过我的分析指导,这个学生及时纠正了学习方法,从此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可见,采用最佳的学习方法能够事半功倍。反之,学法不佳也是学困生产生的一个直接原因。
3、兴趣不浓。数学内容显得更加枯燥无味了。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毫无兴趣,甚至最终失去学习积极性而放弃对数学的学习。学困生在学习上经常会遇到困难或障碍,而本身又无法克服,所以数学学习中的学困生几乎普遍形成不良的自我意识,表现出对学好数学没有信心,感到压抑、自卑、畏缩不前,认为自己缺乏学好数学的能力,甚至怀疑自身的价值。当他们学习遭到挫折时,常常解释为自己不是学习的好料子,为放弃学习数学找理由:“努力也学不会”“学不会才不学”„„。
诸如此类的种种原因,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就迫使每位数学教师,反审以往的做法,积极做好数学科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二、数学科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关键。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以学校为主要活动场所而负有一定社会义务和责任的人,其主要活动对象是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又主要通过对学生施加某些教育影响而产生。数学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维的交流,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鼓起学习的勇气。在在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困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通常,学困生的自尊心比较
脆弱,不能受刺激,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更渴望教师对自己“以诚相待”。因为学困生有一个怕遭受冷落的共同心理,所以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尊重。因此,教师要对学困生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例如:在上课时一位学困生举手发言,但回答错误,教师就应该及时说:“这位同学发言很积极,希望其他同学都能向他学习,对于回答的内容有其他答案吗。”这样一来既保护了学困生脆弱的心灵,又能激发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能更好的继续下去。著名的教育 家陶行知 先生曾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学困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什么科学家,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2、课外的辅导是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重点。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根据数学教材系统性强的特点,学困生有了知识缺陷,就必须及时补缺补差。课外辅导可以解决课堂教学没有或不能解决的问题,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因此,课外辅导也是学困生转化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课外辅导的形式多种多样,应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有针对普遍性问题的集体辅导,有针对部分学困生小组辅导,有针对个别学困生个别辅导。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以下方法对类似黄紫艺同学的一些学困生进行教学:
(1)上课提问多采取层次化。如简单口算,多给机会板演等;
(2)在作业布置上也采取层次化。给他们布置一些和优生不一样的简单的、基本的练习题。
(3)课下多辅导,以优带困。内容主要以口算,简单笔算和概念性为主。主要加强这部分学困生的基础知识的训练。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班的学困生的成绩都不同程度的提高。
3、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对转化学困生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我们常说“团结就是力量”。适当组织优秀学生对学困生进行帮助,形成融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如:开展“手拉手”、“好带差”活动,成为一种和谐、协调的整体合力,让学困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树立为集体争荣誉努力学习的信心。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不同于做一般的学生工作,每个学困生产生的根源不同,甚至有的学困生用一般的教学方法难以见效。所以说转化好一个学困生比培养好一个优秀生更重要、更光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探索转变学困生的方法。只要我们每个老师都有决心,有信心,细致地去查找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耐心地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学困生转化措施(最新)
2017~2018学第一学期
一年级(1)(2)两个班数学学困生转化措施
一、指导思想
本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确保教好每一个学生”“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原则,从学困生抓起,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实行成功教育,并长期坚持下去,真正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基本情况是这样的,这两个班共有78个学生,许多学生平时作业不认真,不能及时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工作,并且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能认真学习。了解到该群学生学习习惯差,接受能力弱,因此成绩不够理想。
具体学生有:马小龙、马文龙、拜玉国、索斌、马丽芳、陕法图麦、周婷婷、陈妙宣等
三、具体帮扶措施
针对上述原因,为了使他们在学习上有所进步,特制定如下帮扶措施。1.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一般学习较为持久、认真,即使是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和内容,他也可以对它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克服困难,坚持学习。所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
2、加强思想教育
许多学困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所以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如果认为从主科学习中树立自信心比较困难,可以从副科入手。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平均每周谈话一次,帮助学生树立自己能学好、能进步的信心。
3.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
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因此他们的转变也只能是逐步进行的,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学由易到难,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于积极学习状态。师生活动交替进行,多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对学生进步及时鼓励,发现问题即刻纠正。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4、加强关注程度
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学生,做到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对他们进行正面引导和必要的辅导。
5.培养学习习惯
(1)课前准备
每天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或下节课的准备工作,上课之前要求他们把教材读一遍,把问题找出来,把教师预留知识点、重点、难点找出来,并通过自己的归纳把它总结出来。起初可以放宽要求,只要完成其中的部分内容,循序渐进逐步完成。
(2)上课环节
首先要告诉他们应该精神饱满进课堂,把所有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都抛在一边,认真听讲,做到边听边想边记,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
(3)练习环节
课堂练习要认真对待,如果不会可以请小组成员帮助解决,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但绝不能不会就算了,当然难一点的题可以放过。课后练习也就是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按时完成,时间观念强,不拖拉、最好要独立完成,绝不能抄作业。
6、学困生考评奖励措施
根据每月单元测试的成绩,对这些学困生的成绩的高低按顺序进行排列,然后与上一次成绩进行比较,提高位次的按比例分出一二三等奖,没有进步的不予评价。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彰,颁发“进步奖”,以示鼓励。
四、在转化中注意的问题:
1、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应一视同仁。
2、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根据他们的能力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以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3、对于学困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
4、讲究教法。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极大的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困生是一件有着重要意义的工作,我们每位教师应该亲自走下讲台、走到身边、弯下腰来,亲切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给他们力量与自信,让这些掉队的学生尽快追上队伍,在集体中一同健康快乐的成长.总之,希望通过上述帮扶措施,经过我与他们的共同努力,能够使他们日有进步,学有所获。
一年级数学教师:马光耀
2017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