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四单元中心发言稿
第四单元中心发言稿
年 级:四年级 主备人:罗庆玲
单元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内容包括: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以及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按要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重点:
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和小数的读写法,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教学难点:
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使学生能够根据
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按要求小数的近似数,课时安排:(14课时)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
3课时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
4课时 生活中的小数
------------------------
3课时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3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第1课时: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四年级下册教材第50----51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九第1-4题。
【教学目的】:
1、在生活情境中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加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2、通过探究小数与分数的内在联系,理解小数的意义。
3、让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研究同一问题的过程,初步获得对数学的整体认识。
4、能比较清楚地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教学重难点】:
1、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其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2、小数的意义,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用处。
1、猜数游戏,引出课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条带子是多少吗?请大家猜一猜。
教师: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和实际测量中,像这类事有很多。有时在计算时经常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所以人们需要用另一种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我们就是今天要研究的小数。
2、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小数
二、了解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小数的意义。
A自主学习例1部分:完成相关为题(1)1米分成10份,期中的一份用整数表示是多长?分数1/10米表示什么?写成小数是几位小数?3份呢?7份呢?
(2)1米分成100份,期中的一份用整数表示是多长?分数1/100米表示什么?写成小数是几位小数?3份呢?6份呢?
(3)1米分成1000份,期中的一份用整数表示是多长?分数1/1000米表示什么?写成小数是几位小数?6份呢?13份呢?
B小组内同学交流展示 C全班汇报展示
四、合作探究
分数的分母与小数的位数有什么关系?
小组内交流。
汇报。
老师揭示小数的小数的意义。
五、达标测试
四、反馈练习,并巩固 1)、说出下面各小数的意义。
0.75
0.8
0.06吨
0.179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小数。
9∕10米=()米
27∕100米=()米 49∕1000米=()米
97∕1000=()37∕100=()
839∕10000=()3)、填空 1、0.1是()分之一。0.7里有()个0.1。2、10个0.1是()。10个0.01是()3、1米=()分米=()厘米=()毫米 练习九第1、2、3题。学生独立完成。
六、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大家知道了什么?(知识内容小结)
第2课时:小数的读写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52~53页小数的读写法,完成做一做。【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能正确的读、写小数。掌握小数和整数的数位顺序表和计数单位,知道整数和小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经历观察、分析、概括整理数位顺序表的过程。通过迁移和类推的方法自主探索小数读、写法。培养学生类比、迁移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通过收集的小数数据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小数读、写法和数位顺序表。
【教学难点】:
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具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一些小数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0.2是()位小数,表示()分之(); 0.15是()位小数,表示()分之(); 0.008是()位小数,表示()分之()。0.4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07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138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二、揭示本节课目标
三、自学52~54页的例题2和例3思考:
1、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小数可以分为几部分?
2、小数的读写和整数有什么异同?
3、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有哪些?你能从大到小报出4个吗?
4、整数部分最小的位数是什么位?小数部分最大的数位是什么?
四、交流汇报
五、合作探究
小数部分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的区别与联系?
六、达标检测
1、小数点左边第二位是()位,第四位是()位,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位,第三位是()位。2、0.36是由()个0.1和()个0.01组成的。3、0.36表示()个0.01.4、0.175是由1个()、7个()和5个()组成的。
5、读最大古钱币的相关数据:高:0.58米、厚:3.5厘米、重:41.47千克
6、写出下面的小数。
零点零七
五点零六
十点零零二
三百点七一
零点零一四
7、说出24.375 每个数所表示的是几个几?
七、小结收获
第3课时小数的读写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55~57页的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巩固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能正确的读、写小数。复习小数和整数的数位顺序表和计数单位,进一步明确整数和小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揭示本节课的目标。
二、复习小数的数学顺序表,三、说一说小数的读写法的注意的地方。
四、完成练习九的4——13题,1、完成第4题。
(1)学生对子说出题中3个小数所表示的具体长度。(2)汇报展示
2、指名同学完成第5题。
3、学生独立完成6、7题。
4、完成第8题。
(1)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小数的区间。(2)学生在直线上标位置。
9、完成第9题、10、11、12、13题。(1)小组交流讨论。(2)集体订正。
第4课时:小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课本58—59页的例1-3.【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2、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数学思考的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感悟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性质。【教学难点】:运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个整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师: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可爱多标价是2.5元,右边一家则是2.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二、揭示本节课的目标
三、自主学习58~59页的例题1~3思考: 1、1分米=()米10厘米=()米
100毫米=()米 2、1分米,10厘米和100毫米谁更长?由此得出那些小数怎样?
3、什么叫做小数的性质?
2、我们在进行化简或改写时都是根据什么?方法有什么不同?要注意什么?
四、交流汇报
五、合作探究
例5:(多媒体出示)橡皮0.3元和铅笔0.30元,它们什么是相同的,什么 不相同。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小结。
六、达标检测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小数点的末尾添上一个“0”,小数的意义和大小都不变。2、0.06=0.6 3、908的末尾添上两个“0”,数的大小不变。4、150.00元可以改写成150元。
(二)、想一想:谁能只动两笔,就可以在5、50、500之间划上等号?
(三)、化简102.020的结果是()
5、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
七、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
第5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课本60页的例4及“做一做”。【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能掌握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猜想、验证、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
3、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渗透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思想,通过多样化的探究材料,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有效地协调好同整数大小比较的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揭示目标
整数的大小比较是怎样的?3456和3456是一样大的,有什么办法让他们不一样大?揭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第60页的例题4思考:
1、为什么一眼就能看出跳3.05米的小明跳得最远?
2、剩下的3人为什么就知道小军跳得远?
3、怎样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
4、你能总结一下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吗?
三、交流反馈
1、小组同学展示预习情况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合作探究
小数的大小比较跟整数的大小比较有什么区别吗? 小组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再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五、达标检测
(一)、比较下面各组数中两个小数的大小。(在○里填上“>”或“<”)
0.3○0.34
0.56○0.85
10.8○1.08 6.53○6.29
0.458○0.54
1○0.99
(二)、判断下列式子是否正确,错的请改正。4<3.99
0.268>0.37
(三)、下面的小数各在哪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
□<0.27<□
□<3.6<□
□<8.052<□
□<19.74<□
(四)判断
(1)10.8 >1.08
()
(2)2.31和2.299比大小,因为2.299的位数多,所以2.31<2.299。
()(3)7.15<7.□6,方框里只可以填2~9。()
(五)完成做一做
六、小结收获
第6课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发现规律的过程,并培养学生探索发现规律的能力和运用数学语言对所发现的规律进行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索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 数字卡片,小数点,数位顺序表、课件。
【教学过程】 【预习创设】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小数的基本性质?怎样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这节课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二、自主学习第61页的例题5思考:
1、孙悟空的金箍棒打妖怪,不断变长,从0.009米→0.09米→0.9米→9米,是通过什么来改变小数的大小的? 2、0.009米=()米(填分数)也就是()(填整数)3、0.09米=()米(填分数)也就是()(填整数)4、0.9米=()米(填分数)也就是()(填整数)
5、最后一次=9米
也就是()(填整数)
6、从上往下观察,小数点向哪边移动了?从下往上呢?完成61页下面的填空。
三、小组内交流
小组同学交流后全班汇报
四、合作探究
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的大小发生什么变化?向左移动呢?
1、小组同学轮流说
2、教师点拨
五、达标检测
(一)、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1、0.08变成0.8,小数点向()移动()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2、0.08变成8,小数点向()移动()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3、0.08变成0.008,小数点向()移动()位,小数就缩小为原数的()。
4、50的小数点向()移动()就变成了0.005。
5、把42.607扩大到()就是4260.7,缩小为原数的()就是4.2607。
(二)、把3.54改写成下面的各数,它的大小各有什么变化?
0.354
35.4
0.0354
3540
(三)、填一填
68.32~
683.2 : 原数
68.32~
6832 :原数
68.32~ 6.832:原数
六、盘点收获 第7课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二)【教学内容】:课本62-63页的例6和例7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利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将一个数扩大到这个数的10倍、100倍、1000倍…..或缩小到原来的…….的计算方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课件的直观演示和利用已有知识,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在移动小数点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的习惯。【教学重点】:将一个数扩大到这个数的10倍、100倍..或缩小到原来的…….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移动小数点。【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释目标
二、自主学习62-63页的例6和例7,回答:
(一)将一个数扩大10、100、1000倍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1、0.01×10 答案是多少?为什么 ?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方法写出得数
a.利用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得出答案是0.1。
b.利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因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它的10倍,所以将0.0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到0.1。
2、板书:0.01×10=0.1
3、自己试着将0.01米扩大到它的100倍,1000倍。
4、全班交流汇报。
学生汇报师板书:0.01×100=0.01×1000=10
5.将1.45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
此处要展示学生的错误,并强调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要补0。
6.说一说怎样将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
(二)将一个数缩小到原来的1.教学例7.将1平方米缩小到原来的的计算方法。
1、将1平方米缩小到原来的是什么意思?
2、求1平方米的怎样样列式?(1÷10)
3、为什么这样列式?(因为求1米的就是将1平方米平均分成10分,求其中的一份,所以用除法计算。)
4、学生自己试着写出得数。
5、汇报得数。学生可能会有两种方法:
A.看图得出答案:就是0.1。学生回答后,教师课件演示验证结果。
B.利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将1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板书:1÷10=0.1
6、将7.8缩小到原来的。
7、说一说如何将一个数缩小到原来的?
三、巩固练习
0.2÷10
0.34÷1000
1.5÷1000
8÷100
四、应用拓展
1.口答:
3.5×100
1.98×1000
5.67÷100
0.4÷100
45.67÷1000
9×100
3÷100
0.506÷10
2.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可以把它放大100倍,通过显微镜看身长4.52毫米的蚊子是多少毫米?
3.现在称得1000个螺丝钉重21千克,一个螺丝钉多少千克?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什么内容?应注意什么?
第8课时:生活中的小数
(一)【教学内容】:课本67——69页的例1-2。【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2、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教学重点】:会进行名数的改写。【教学难点】:会进行名数的改写。【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千米=()米
1千克=()克 1米=()厘米
1吨=()千克 1时=()分
1分=()秒
1平方米=()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二、反馈,探讨:
1、汇报你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说给小组同学听,找一组同学汇报他们收集的数据。
2、我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本67页的主题图:
3、像这样我们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 把哪两部分合起来叫名数?你能举出一些名数的例子吗? 3分钟、7千米、6时15分、78平方米、4吨50千克
4、什么叫单名数?什么叫复名数?从刚才举出的例子中你能找出哪些是单名数哪些是复名数吗?
三、小组合作
请你按高矮顺序,给下面的小朋友排排队,80厘米、1米45厘米、0.95米、1.32米 又有米又有厘米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汇报
四、合作探究
例1将80厘米改为以米为单位,用的什么方法?例2呢? 小组合作讨论
汇报,教师小结(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乘进率。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除以进率)
五、达标检测
69页的做一做
六、盘点收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地方还不明白?
第9课时:生活中的小数
(二)【教学内容】:课本71页的练习。【教学目标】
1、复习什么是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2、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巩固 【教学重点】:会进行名数的改写。【教学难点】:会进行名数的改写。【教学过程】
一、复习单位之间的进率
1千米=()米
1千克=()克 1米=()厘米
1吨=()千克 1时=()分
1分=()秒
1平方米=()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二、复习什么是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
让学生举例
三、复习单位改写的方法,教师举例讲解
例:1米36厘米=()米
6克=()千克
21米9厘米=()米
70毫米=()米
四、练习巩固
做71页的练习
五、盘点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10课时:生活中的小数
(三)【教学内容】:课本练习十一的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复习什么是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2、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巩固 【教学重点】:会进行名数的改写。【教学难点】:会进行名数的改写。【教学过程】
一、复习单位之间的进率
1千米=()米
1千克=()克 1米=()厘米
1吨=()千克 1时=()分
1分=()秒
1平方米=()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二、复习什么是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
让学生举例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的第1、3、9、11、12题。学生先独立完成 教师梳理答案
2、合作完成练习十一的2、7、10题。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指名汇报
教师梳理答案
四、盘点收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困惑?
第11课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一)【教学内容】:第73页的例题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能正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难点】:怎样准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揭示本节课的目标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卡片出示)98653
4587431200 50047
398010
14870 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字?
32□645≈32万
47□05≈47万 小数也能求近似数,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学习例1并思考:
1、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根据需要用()法保留小数数位。
2、保留整数,也可以说精确到()位,要看个位后面的第一位,;保留一位小数,也就是表示精确到()位,要看十分位后面的一位,; 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位,要看百分位后面的一位,保留三位小数,表示精确到(),要看千分位后面的一位„„
三、小组交流
1、小组交流
2、全班展示
3、教师点拨
四、合作交流 1、0.984保留一位小数≈1.0,这个0能去掉吗?为什么?
2、那么求小数的近似数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1)、小组讨论(2)、教师讲解
五、达标检测
一、填空。
近似数的结果一般地说6.0要比6精确。因为6.0表示精确到了()位,6表示精确到了()位,所以6.0后面的“0”不能去掉。
二、把下面各小数四舍五入。
1、精确到十分位:3.47
0.239
4.08
2、精确到百分位:5.334
6.268
0.495
3、保留三位小数:5.2367
0.0987
0.2399
六、全课小结:
教师明确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整数的近似数相似。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要注意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第12课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二)【教学内容】:第74页的例题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使学生学会把较大的整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教学重点】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及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教学难点】
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容易丢掉计数单位或单位名称,求近似数与改写求准确数容易混淆。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本节课目标
239560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多少?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多少? 师: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用的是“四舍五入”法。在实际应用小数的时候,往往没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说出它的近似数就够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与求整数的近似数相似,我们今天来研究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板书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二、自主学习,完成下面的练习:
1、1 2.953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和整数,它的近似数各是多少?
2、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是什么?
3、保留整数,也就是精确到?就要看?;保留一位小数,也就是精确到?就要看?保留两位小数,也就是精确到?就要看?
4、例2中千米改写成万米,除以多少?小数点怎样移动?
5、例2中千米改写成亿米,除以多少?小数点怎样移动?
6、等于7.7833亿米和约等于7.8亿米区别在哪儿?
三、汇报交流
1、小组汇报
2、全班交流展示
3、教师予以小结
四、合作探究
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只要在哪个数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再写上?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应该怎么办?
1、小组交流
2、全班汇报
3、教师点拨
五、达标检测
1、完成75页的第4题。
(1)、保留一位小数是:3678200000
648500000(2)、保留两位小数是:4853900000
288160000
2、完成74页“做一做”。
六、盘点收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13课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十二的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练习把较大的整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教学重点】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及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教学难点】
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容易丢掉计数单位或单位名称,求近似数与改写求准确数容易混淆。
【教学过程】
一、复习相关知识点
1、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是什么?
2、保留整数,也就是精确到?就要看?;保留一位小数,也就是精确到?就要看?保留两位小数,也就是精确到?就要看?
二、完成练习十二的练习
1、完成第1题。(1)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
2、完成第2题(1)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
3、完成第3题。(1)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
4、完成第8题。(1)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
5、完成第9题。(1)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完成第10——13题。
四、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十二的5——7题。
第14课时: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内容】78页的整理和复习【教学目的】:
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难点、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求出小数近似数。【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把较大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并能按要求求出小数的近似数。
二、复习小数的意义
1、做78页的1题。
(1)学生在书上填写,集体订正。(2)说一说小数的意义是什么?(3)在小数里,小数部分最高位是哪一位?从小数点起,向右依次有哪些数位?每个数位上计数单位是什么? 0.1里面有()个0.01。10个0.001是()。10个0.1是()。0.1里有()个0.01。
三、复习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
1、练习。
(1)把下面小数化简。
4.700 16.0100 8.7100 14.00(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的数写成两位小数。4.2
13.1
①学生做,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②问:做题时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什么是小数的性质?(3)完成78页的第2题。
四、复习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的数就扩大,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数有什么变化?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就缩小,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数有什么变化?问:要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
2、完成78页的第3题。
五、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整数的改写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完成78页的第4题。
六、小结
第二篇:第四单元集备发言稿
第四单元集备发言稿
主备人:蔡朝阳 教学目标:
1、能读会写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3、能抓住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从中领悟的道理。
4、通过读书,品味语言,能熟读背诵含义深刻的句子,丰富语言积累。教学重难点:
1、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从中获得的启示。感悟作者获得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课文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也没有华丽动人的辞藻,但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四篇课文围绕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生活的启示”,分别告诉我们: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依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虽然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是学问,就看我们善不善于去读。
教学建议:
1、延伸课堂教学的内容
本单元教学其中的一个重点是让学生从课文内容中去悟得道理,更重要的是通过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文本学习和生活实践体验中走几个来回,以生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参与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扩大视野,增加积累,激活思考,悟得哲理。只有让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才能有生气、有灵气、有活力,教学过程中才能教得新、教得实、教得活。
2、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本单元的这几篇课文虽然都篇幅较短,但却字字珠玑、极富深意,因此应尽
量让学生走过简单的文字背后来到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找词、找句、讨论、分析的过程中拓展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3、活化语文教学的形式
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在本单元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感悟、讨论、辩论、朗读、即时写话、做书签等多种方式,激起学生阅读兴趣,加深其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验。
4、注重悟写结合的方法
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能够从生活实际的小事中悟得深刻的人生哲理,得到利于一生成长的人生启示。这其实只是三维目标里的其中一个要求。只要我们细心发现,就会看到这几篇课文在表达方式上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点:即课文都由情节性强的故事和从故事中提炼的道理这两部分组成。像这样的写作特点,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学习,去运用。因此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收获生活上的启示,更应让学生收获写作方法上的启示。
第三篇:第四单元
四年级语文课文知识点归类
(四)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一、注意下列加点字的写法。
合拢.
后悔.
啄.食
希腊..
惩罚..
偷盗..
加厚.
水罐.
浇灌. 惭愧..
巍峨..
日复.一日
开天辟.地
精疲.力竭.
大发雷霆.
二、按要求写词语。
二四是反义的成语:
驱寒取暖
口是心非
冰天雪地
七上八下
声东击西
喜新厌旧
看到盘古想到的成语:大刀阔斧
开天辟地
与日俱增
顶天立地
变化多端
改天换地
近义词:
混沌(模糊)
合拢(收拢)
后悔(悔恨)
屈服(屈从)
触犯(冒犯)
惩罚(处罚)
惭愧(羞愧)
情愿(甘愿)反义词:
合拢(散开)
漫长(短暂)
惩罚(奖励)
自由(约束)
凶残(善良)
完好(残缺)
屈服(反抗)
精疲力竭(精力充沛)
三、把下列词语读正确。
l隆ónɡ起
l隆ónɡ重
轰l隆ōnɡ
黑咕l隆ōnɡ
咚 的dí确
的dí士
目的dì
无的dì
放矢
四、课文知识点归类。
1、《开天辟地》是中国的神话故事,主要写了(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赞颂了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了全文,概括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
2、《普罗米修斯盗火》是古希腊神话故事,记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
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饶斗争的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不惜牺牲一切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3、《一路花香》是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世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
4、在这一单元,我认识了(力大无穷、意志坚定、有无私奉献精神的)盘古,(勇敢、坚强不屈、富有同情心的)普罗米修斯,(残暴、心狠手辣)的宙斯,(英勇、富有正义感的)赫剌克勒斯,(循循善诱)的挑水工。
5、《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大闹天宫》)是中国神话故事,《阿伽门农的结局》、《木马计》、《食忘忧果的民族》、《从夜晚到天明》)是古希腊神话故事,《杯弓蛇影》、《井底之蛙》、《自相矛盾》、《狐假虎威》)是寓言故事。
五、读一读,记一记。
1、左手持凿,右手握斧。
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这两句话的特点是(句中都包含了意思相反的词语),文中与它们相同类型的句子还有(头顶天,脚踏地。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
2、他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决心..
为人类盗取天火。当他得知是普罗米修斯触犯了天规,便大发雷霆,决定..要狠狠惩罚他。两个句子中带点词语不能互换。句1中的“决心”不仅说明了普罗米修斯立志要解除人类无火的痛苦,而且说明了盗取天火并非简单的事,需要有战胜困难和面对天神宙斯严厉惩罚的勇气。句2用“决定”,对于统管众神的宙斯而言,惩罚普罗米修斯当然只要作个“决定”就行了。
第四篇:二年级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1、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5~46页。教学目标: 知识点: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能力点: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德育点:
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教学难点:
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 实物图、小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口算题,学生与教师比赛,引出乘法简便。3+3 5+5+5 8+8+8+8+8+8+8 9+9+9+9+9+9 4+4+4+4+4+……+
415个
2、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问:你在哪见过乘法? 3、3×2=6中间是什么?怎样读? 问:这节课你还想学什么?
二、自主探究:
1、观察能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加法算式的特点。(口算题)小组讨论:什么样的加法能用乘法计算? 判断下面的算式能否用乘法计算: 6+6+6 3+5+1 7+7 2+2+2+2+2
2、自己尝试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5+5+5 学生汇报,学情预测:5×5 3×5 5×3 5×5×5 师:这么多乘法算式,哪一个对?听老师怎样说。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怎样改写成乘法算式。例如:5+5+5(1)看,相同加数是几。5(2)数,有几个相同加数。3个5
(3)乘,把相同加数和它的个数相乘。(关键)3×5或5×3 问:3是什么?5是什么?
有错的同学改正。闭眼回忆改写的方法。3、5+5+5问: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5?(板书:5×3或3×5)3+3 问: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板书:3×2或2×3)学生独立改写:8+8+8+8+8+8+8 9+9+9+9+9+9 4+4+4+4+4+……+4 问: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
15个
仿照老师的写一个加法算式。问:几个几?改写成乘法算式。
4、出示一幅图。每行4朵花,共三行,一共有几朵花? 用乘法算式表示:4×3或3×4 横着看:3个4 3×4或4×3 竖着看:4个3 4×3或3×4 问:看法不一样,乘法算式怎样?
师:3×4既可以表示3个4相加,也可以表示4个3相加。师:中间的乘号是由300年前英国的数学家欧德莱发明的。
5、回忆,本节课学了哪些知识。说学会了哪些知识?
三、拓展运用:
1、判断能否用乘法计算,能的改成乘法算式。5+5+5+5+5+5 6+8+2 100个5相加 2+2+2+2 7+8+10 a+a+a+a+a+a2、看图列出乘法算式。
3、连一连。
5+5+5 4+4+4+4+4 4+4 3+3+3 2+2+2+2+2×5 3×3 3×4 3×5 4×
54、回家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有乘法。
5、开放题:6+6+6+5写一个含乘法算式的式子。答案可以是: 6×3+5 6×4—1 5×4+
3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教学目标: 知识点:
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进一步了解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体会乘法的意义。
能力点: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德育点:
培养学生养成探索、思考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
看图列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 实物图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游戏:
1、用花摆出4个2或2个4,说出相同加数是什么,有几个相同加数;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两个乘法算式。
2、自由摆,摆成几个几,列算式。汇报:摆成几个几,相同加数是什么,有几个相同加数,乘法算式是…。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一幅由5个气球的图,说明是1个5,再陆续摆出两幅同样的图,并且先后问现在是几个5?一共有几个气球?该怎样计算?学生尝试做。
+ 5 + 5 = 15 5 × 3 = 15 或
× 5 = 1
5因数 因数 积
2、说出下面乘法算式的名称 5×6=30 4×2=8 6×3=18
3、出示例3图,让学生看明白图意,列式计算。比较哪一种方法简便。
三、拓展运用:
1、做“做一做”,先看图再写算式。
2、列算式。3个8相加,和是多少。
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
3、做第4题。让学生把图看清楚,每堆有几只熊猫?一共有几个几只?再按要求填数。
4、开放题:一堆蛋糕,上面的规格:3×4 怎样装?
蛋糕:30克×12枚 说意思,再说说怎么包装。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4、49页。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理解相同加数求和的算式可以用乘法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
2、能看图写出乘法算式。
能力点: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的能力。
德育点:
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理解相同加数求和的算式可以用乘法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教学难点:
能看图写出乘法算式。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 主题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出示主题图)这是什么地方?你最爱玩什么项目?
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些什么?
二、自主探究:
1、摩天轮上每个吊箱有几个人?有几个吊箱?一共有几个人? 学生小组讨论:如何列式?为什么?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合作,边提问题边解决,组长记录。
3、小组汇报:
4、自己用小棒摆你想摆的图案。再照课本45页的图摆,算一算你用了几根小棒? 汇报:我摆的是什么?用了几根小棒?
5、你发现了什么?
三、拓展运用:
1、出示4个花瓶,每个花瓶有3朵花。
每束有()朵花,共有()束,一共有()朵花。
用加法算: 用乘法算:
2、摆小棒:每堆摆2根,摆5堆。
用加法算: 用乘法算: 3、5乘6 写作:()×(),6乘5 写作:()×()
4、出示4盘苹果,每盘3个。求一共有几个? 求一共有几个苹果,是()个()相加。乘法算式是:
5、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6+6+6+6=()×()5+5+5=()×()
2+2+2+2+2+2+2+2+2=()×()
6、一个因数是7,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多少?
5个2相加是几? 3和4相乘是几?
7、开放题:用12根小棒,摆出2个一样的图形,你能摆出什么图形来?摆出3个一样的图形,你能摆出什么图形来?摆出4个一样的图形,你能摆出什么图形来?摆出6个一样的图形,你能摆出什么图形来? 2、2~6的乘法口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1页。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2、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历,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能力点:
通过找规律、归纳口诀,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能力。德育点:
培养学生好的习惯和与人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
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历,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教学难点:
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 小棒、卡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我们每天做几次眼保健操?(2次)。那一个星期一共要做多少次眼保健操呢?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乘法算式中的积就是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和,如果我们每次算乘法时都要把乘法变成加法,求出和来写到积的位置上,真是太麻烦了,我们可以把乘法算式和他们的积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只要牢记这些口诀,大家算起乘法来就会又对又快。板书:乘法口诀
二、自主探究:
1、请学生用小棒5根摆一把小伞。
2、数一数本组同学摆小伞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请数的快的学生说说,怎样数的? 强调:一把小伞用5根小棒。熟的时候可以5个5个数。
3、填写5连续加5,每次加得的结果。
+5 +5 +5 +5 5()()()()
4、编5的乘法口诀。
(1)摆一把小伞用5根小棒,就是1个5,1个5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写作1×5 5×1(分左右两边板书)
因为1个5还是5,所以1乘5(或5乘1)得5。(板书)为了今后计算方便,我们可以根据1×5=5 或5×1=5编成一句口诀:一五得五
(2)摆两把小伞用几根小棒?问:2个5相加得10,谁能写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5=10 5×2=10 这表示什么意思?(2个5是10)
2×5=10或5×2=10表示2个5相加是10,2个5相加可以简单地说成:二五,得数是10,直接说成一十,编成口诀就是 “二五一十”。
(3)摆3把小伞用多少根小棒?用乘法算式怎样写? 试编出口诀。
(4)小组写出4个5相加和5个5相加的乘法算式,并编出口诀。交流,完成板书。5、5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熟记5的乘法口诀。
三、拓展运用:
1、游戏:由“一五”开始,按顺序伸手说口诀。同学合作。
一边说:一五得五,一边伸出一只手; 一边说:二五一十,一边伸出两只手;
一边说:三五十五,一边伸出三只手:……
2、做“做一做”。
先看清图意,再写乘法算式。用哪一句口诀?积是多少?
3、答对正确答案,往前跳。
0 5 ? ? ? ?
4、对口令:
一五()()()()一十 四五()()
三五()()()()二十五 二五()()
先师生对,再生生对。
5、猪妈妈找孩子。
小猪身上写算式,妈妈身上写口诀。
6、小猴送信。
小房子上写5、10、15、20、25号,小猴的信上写1×5、3×5、5×4、2×5、5×1、5×3、5×2、5×3+5、5×5-
5、4×5的算式。
问学生用的哪句口诀?
7、开放题:出示钟面,问:分针走1大格代表几分钟,2大格,能用5的乘法口诀吗?拨分针,说几分钟。
拓展:分针指向6、7…时,你能编出口诀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2~53页。教学目标: 知识点:
使学生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德育点:
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背出5的乘法口诀。
2、对口令:
一五()()()()一十 四五()()
三五()()()()二十五 二五()()
3、听口诀写算式。
4、计算并说口诀。
5×
5
二、拓展练习:
1、比一比。填上“<”、“>”、“=”。5×2 10 5×5 20 4×5 16 3×5 17 5×1 1 2×5 9
2、连一连。5×3 15 17-7 14-9 10 5×1 5×5 20 4×5
30-13+3 25 33+2-10 2×5 5 5+5+5
3、列式计算:
(1)每个盘中有5个杯子,3个盘中共有几个杯子?4个、5个呢?(2)53页第8题。
先弄清画面的内容,说一说画面上提供了什么信息,题目要求解决什么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表述,初步体会怎样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和怎样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独立完成。
4、开放题:每个人有2只手,每只手有5个手指,4个人共有几个手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4页。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知道2、3、4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认识2、3、4的乘法口诀。
2、初步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能力点:
会解决简单的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德育点:
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
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教学难点:
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 卡片、挂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春天来了,各种植物都发出了新芽,同学们种的向日葵在同学们的精心照料下发芽了,我们现在就去看看好吗?
二、自主探究:
1、学习2的乘法口诀。
出示主题图,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一棵幼苗上有两片叶子,表示几个2?用乘法怎样计算?你能编出口诀吗? 两棵幼苗有几个子叶?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你能编出口诀吗? 齐读口诀,记忆口诀。
2、学习3的乘法口诀。
过了一段时间,同学们又去看向日葵,他们长高了。看一看一行有几棵向日葵,应该用几个几表示?怎样列乘法算式?怎样编口诀? 2行向日葵有几棵?3行呢?小组合作编出3的乘法口诀。
3、用四根小棒依次摆成几个正方形,自己对照图形写出乘法算式,编写出4的乘法口诀。把书上的算式和口诀补充完整。
4、引导学生根据“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得四”来推理:1个2是2,1个3是3,1个4是4,那么1个1还是1,也就是1×1=1,由此推出“一一得一”。
三、拓展运用:
1、对口令,记口诀。
2、一一()()()()得四 一()得三
()()得六 三三()()二四()()
四四()()()()十二 一一()()
3、听口诀写算式。
三四十二、一一得一、二三的六、三三得九、一二得二 二四得八、一四得四、二二得四、四四十六、一三得三
4、计算,说出用的什么口诀? 3×4 2×3 1×1 4×4 2×4 3×4
5、开放题:两只青蛙一共有几只眼睛?有几条腿?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教学目标: 知识点:
使学生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德育点:
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秋天到了,小熊的实验田丰收了,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探究:
根据画面,你能想出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学情预测:
1、一共有几株玉米?问:怎样列式?
2、三只青蛙共有几只眼睛?问:怎样列式?
3、还剩几个玉米棒子?
问题1和2学生口答,问题3,小组合作交流。学情预测:
1、3×3+2=11 2、4×3-1=11 3、4×2+3=11 4、3+3+3+2=11 5、3+3+3+3-1=11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观察算式,说说自己的算法。3×3+2先算什么?在图中求得是什么?…… 师:你们能为这样的算式起个名字吗?
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加乘减,它是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它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要多观察、多思考,找出自己喜欢而且简便的方法。
三、拓展运用:
1、做“做一做”第1题。
森林里的动物们开联欢会时,小猴子带来一些礼物,请大家仔细观察图,这些桃子一共有多少个呢?你能列出算式吗?
4×3+2 3×4+2 5×3-1 3×5-
12、4×3+4= 2×3-3 4×4-4 5×3+2
学生计算,说计算方法,第1、3题还有什么方法?
3、实际操作:用学具展开想象摆出自己喜欢的图案,用乘加乘减的算式算出你一共用了多少个学具?
4、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问题,可以用乘加乘减解决。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教学目标: 知识点: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德育点:
养成认真计算、认真检查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
实物图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背口诀,对口令。
三三()()二四()()二三()()四四()()三五()()二二()()一四()()三四()()四五()()
2、算一算,说口诀。4×1 2×3 3×3 4×2 1×3 5×4 3×5 4×3 5×1 5×5
4×4-2 4×5-4 3×4+2 5×3-3 2×4+4
3、列式。
(1)3乘4得多少?(2)4个5连加的和是多少?(3)两个因数都是3,积是多少?(4)5乘3再加上6得多少?
二、拓展练习:
1、在圆圈里填上“+”、“-”、“×”。1=2 3 2=6 4 2=82=4 3 3=6 4 4=83=0 3 3=9 3 5=1
2=3 5 2=10 3 5=8
2、下图中共有几个梨?在正确算式后面打。
(1)3+3+3+1(2)3×2+1(3)3×3+
1(4)3×4-1(5)3×4-2
3、每人折4只纸鹤,晓东、天天、真真、花花、李明一共折几只纸鹤?
4、每人跳三次,4个人一共跳几次?
5、开放题:小车5元,娃娃3元,魔方2元,手枪4元。
(1)3辆小汽车多少元?
(2)4个娃娃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9页。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知道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
2、理解数量关系,明白为什么用乘法计算。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明白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 情境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森林中住着三只小象,他们三个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小象决定盖一座大房子三个好朋友一起住,这样可以天天见面。于是他们去森林中运木头,准备盖房子。看他们干得多起劲。(出示主题图)
二、自主探究:
1、观察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2、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板书:每个小象运两根木头,三只小象一共运几根木头?
3、问:“每个小象运两根”是什么意思?独立解答,小组合作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求一共运几根木头,也就是求3个2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算式是2×3=6(根)
三、拓展运用:
1、练习十二第1题。
先教育学生“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然后认真观察画面,找出解决“一共浇多少棵树?”所需的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题里说的是什么事,要求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3、练习十二第3题。
先了解每种商品的价钱,独立解决提出的两个问题。
再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4、59页“做一做”。
出示情境图,学生自己寻找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再独立解答。
5、开放题:森林餐厅每张桌子能坐4个人,还有5张空桌,有22位客人坐得下吗?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1页。教学目标: 知识点:
使学生自主探究6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德育点: 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学生自主探究6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乘法口诀。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题目,要求:1分钟内完成。4+4+4+4 3×5 2×3 4×2 5×5 1×3 3+3+3 2×5 5×1 2+2+2 3×5 5×2
介绍算得快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一起比一比谁学得快,地点在水族馆。
二、自主探究:
1、出示鱼图,表格。鱼(条)123456(个)612
师:比赛分三部分:(1)看图填表。(2)根据表写乘法算式。(3)根据算式编口诀。小组合作,比赛开始。
2、小组汇报所编的口诀,问:口诀是编出来了,但怎样才能又对又快得记住它们呢? 交流各自的记忆方法。
学了6的口诀你最喜欢哪一句呢?看到口诀你想到什么乘法算式?
三、拓展应用: 1、61页“做一做”。学生用小棒摆出六边形接着让学生依序说出乘法算式和口诀。然后随意提问:摆×个六边形用多少根小棒,让学生说出乘法算式和口诀。
2、练习十三第1题。通过对3组题中每两小题的对比、思考,揭示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学生填在书上,再观察每组中的两小题之间的联系。
3、摘苹果。
6×4 5×6 6×3 1×6 6×6 2×64、填空。
5×()=30()×3=18 6×()=24
5、开放题:12=()×()=()×()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2~63页。教学目标: 知识点:
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德育点:
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读口诀,写算式。
一六得六 二六十二 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3×6 6×2 1×6 6×4 6×6 5×6 6×3 2×6 4×6 6×5 6×5-10 3×6+6 6×6-8 2×6+20
3、每6枝彩笔装一盒,2盒装几枝?3盒装几枝?4盒装几枝? 4、1只蜜蜂6条腿,3只蜜蜂几条腿?6只蜜蜂几条腿? 学生列式,说出用的什么口诀。
二、课堂练习: 1、63页第5题。
先理解图意,说一说图的意思,独立列式解答。
2、第8题。师出示卡片12,问:几和几相乘得12?只要说出等于12就可以。小组由组长出题,分组练习。
3、在()里填上“+”、“-”或“×”。3()3=6 4()3=12 5()6=30 3()3=9 2()6=12 6()4=10
三、开放题:
1、一张桌子4条腿,2张桌子8条腿,你能接着往下说吗? 学生说完后,列出算式,并说用的那句口诀。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4页。教学目标: 知识点:
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德育点:
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计算:
6×2+6 6×3 6×3+6 6×4 6×4+6 6×5 6×5+6 6×6 5×3+5 5×4 5×4+5 5×5 计算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5×3 4×6 3×3 3×5 5×6 4×4 3×2 6×3 2×6 1×6
2、找朋友。
6+6+6+6 5×4 四六二十四 4+4+4 3×2 三四十二 5+5+5+5 6×4 二三得六 3+3 4×3 四五二十
三六十八 6×6 6+6+6+6+6+6
六六三十六 3×6 6+6+6
二、课堂练习: 1、64页第10题。小组比赛,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2、64页第11题。找出题中的信息,问题是什么?解决问题需要哪些信息?独立完成,说说解决的方法和结果。
想一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估算,并说一说方法,自己是怎样想的。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18 5×()=10 4×()=12()×5=15 6×()=24()×6=30 6×()=36 6×()=12 5×()=25
三、拓展应用:
1、一共有几个?
2、每张桌子旁边有6把椅子,餐厅里摆了5张桌子,一共有多少把椅子?
3、数学游戏。64页,看谁说的又对又快。小组比赛。
4、开放题:
晓东、玲玲、画画一起去植物园玩,一张门票6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65~66页。教学目标: 知识点:
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德育点:
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整理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
1、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一共有几颗星?
写出加法算式,再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说出乘法算式的含义和各部分的名称。6+6+6+6=24 × 4 = 24 或4×6=24 表示4个6相加的和是多少。因数 因数 积
2、整理1~6的乘法口诀和计算。出示1~6的乘法口诀表,学生仔细观察。问:横着看,每一排是什么乘法口诀? 比较相邻两句的得数,你发现了什么? 竖着看,每一栏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斜着看,乘法口诀表有什么规律?(都是相同两个数的乘积)拐弯看,乘法口诀表又有什么规律? 读口诀,背口诀,打乱顺序对口令。完成66页第1题。说出你用的口诀。
二、整理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教材65页第2题。学生先说图意,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材66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多种解法。
3、把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写出来。2+2+2+2+1 3+3+3+3+3 6+6+6-6+6+6
三、开放题:
1、人民公园一张成人票6元,一张学生票4元。(1)买4张成人票,一共花了多少钱?(2)卖5张学生票,一共花了多少钱?
2、联系身边的事,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五、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能力点:
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德育点: 使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1、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像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教学目标: 知识点:
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学会要认识物体的全貌应从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策略。能力点:
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2、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德育点:
1、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2、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空间想像正确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
恐龙玩具、玩具汽车、小熊玩具、闹钟。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师: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得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让他们每个人把全身都摸一摸就知道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盲人叔叔全听到了,说你们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怎样正确的观察物体,才不至于像盲人叔叔们一样。(观察物体)
二、自主探究:
1、把每一小组准备的物品拿出来,放在桌子中间,仔细观察,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物品的哪一部分,是什么样子的?
汇报自己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
说完之后,把物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程仔细观察一次,然后在小组中说一说。闭眼睛想一想: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样子。它们一样吗?
2、出示67页例1。
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师:这几个小朋友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三、拓展应用:
1、做“做一做”。
请小朋友们把数学课本摆整齐,立着放在桌子上,仔细看老师出示的数学课本,想一想你应该在什么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听明白了吗?开始!
打开书,把图中的小朋友和他们所看到的书的部分连起来吗?
2、出示从不同角度拍摄的4张照片,让学生说一说是从哪拍的?(前、后、左、右)
3、一架钢琴的4张图,让学生说一说是谁看到的?
4、一个茶壶的不同方向图,说一说是谁看到的。
5、开放题:教师出示一幢房子的从不同角度看到的4幅图,学生把方向和图连一连。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教学目标: 知识点: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力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德育点: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
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
课件、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彩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课件,师:美丽的春天,阳光明媚,春意盎然,同学们高兴得去郊外放风筝,看有蝴蝶风筝、有蜻蜓风筝……,他们美吗?你认为它们美在什么地方?
怎样验证它们左右两边完全一样?
二、自主探究:
1、师:这些风筝不仅颜色美、形状美,而且左右两边完全一样。你想自己动手剪出左右两边一样的图形吗?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左右两边一样的图形?
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电脑演示剪法。
师:现在自己剪出与老师不一样的图形,看谁剪的与众不同? 学生动手剪,把剪好的有创意的贴在黑板上。
2、师:同学们剪的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我们把这些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板书:对称)
3、揭示对称轴的含义,教师画出自己贴的图形的对称轴。学生指出贴在黑板上的图形的对称轴。
三、拓展应用:
1、做“做一做”。
学生在书上画,集体订正。不是对称图形的说出理由。找出五角星的5条对称轴。
2、说一说:你能举出生活中对称图形的例子吗?
3、欣赏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建筑、桥、古钱、生活用品、数字、文字、字母、体育用品等等)
4、拿出圆、正方形、长方形,自己动手折一折,找出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5、开放题:小组合作,贴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教师出示贴好的一半对称图形,学生自己贴另一半。)完成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9页。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游戏和动手操作,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能力点:
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德育点:
使学生感受生活之美,学会欣赏对称的美。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正确判断镜子里的样子。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
镜子、图片、数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你哭她也哭,你笑他也笑,你问他是谁,他说你知道。师:是的这是一面镜子,今天我们学习镜面对称。(板书:镜面对称)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3的图片。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现象有什么特点。
2、学生在镜子前做各种动作,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镜面对称
3、你能举出生活中哪儿还有这样的现象吗?
三、拓展应用:
1、做“做一做”。
先想像一下,照镜子时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人会怎样运动,左右手拿不同的东西时,镜子里的人是怎样拿的,然后再用镜子验证一下。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照镜子是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2、出示半个蝴蝶、雪花、天坛,问:这些是什么?你通过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3、回家后看一看镜子里的你是怎样刷牙的,怎样吃饭的…?
4、开放题;小明在镜子里看到他去公园的时间是9时,你知道实际时间是几时吗?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0~71页。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
2、会在方格纸上画对称图形。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德育点:
养成认真、仔细,严谨治学的态度。
第五篇:第四单元复习
斑 羚 飞 渡(教 学 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本文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获取更大的信息量,理解生活与自然的关系。
4、学习斑羚从容、镇定、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1、体味作者深沉而强烈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本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
1、如何关注自然、关注生活,从自然和生活中学到生存的经验。
2、对“爱”的再理解、再认识。
教前准备:
1、布置学生进图书馆或上网查找与本文主题相关的文章,进行比照阅读。
2、布置学生提前阅读文本,理解并记忆文本中出现的生字和词语。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获取更大的信息量,理解生活与自然的关系。
3、通过片段赏析,学习斑羚从容、镇定、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4、对“爱”的再理解、再认识。准备阶段:(课前两分钟)
(大屏幕投出下面一段话,创设氛围)
有这样一种感情,她至清至纯,无私无畏;她只讲付出,不求回报;她经得起磨练,耐得住寂寞;她可以撼天动地,亦可以悄无声息,这种感情就叫做“爱”。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也许你们曾听过一个发生在西藏地区的故事,一天清晨,一位老猎人从帐篷里出来,正准备喝一碗酥油茶时,突然看见不远处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转身回到帐篷拿来杈子枪,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藏羚羊并没有逃走,而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一弯“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两行长泪也从它的眼里流出来。老猎人虽然吃了一惊,但他并没有被藏羚羊的行为所打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应声倒地,倒地后它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的留着。老猎人的手颤抖了,当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打开藏羚羊的腹腔时,一切都真相大白了,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的卧着一只小羚羊,它已经成型。显然藏羚羊之所以弯下笨重的身子向猎人下跪,是在乞求猎人保全自己孩子的一条性命啊!同学们,动物亦是生命,动物亦有情感,这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斑羚飞渡》将又一次震撼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的灵魂低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去感受那悲壮而感人的场面吧。
二、出示课题及目标(大屏幕投影展示)
1.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更大的信息量,理解生活与自然的关系。
3.片段赏析,学习斑羚从容、镇定、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4.对“爱”的再理解、再认识。(学生默读)
三、整体感悟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你的耳朵,更用你的心来聆听老师的朗读。教师配乐朗读。朗读完毕停顿30秒,然后讲述:
同学们,这个故事太沉重了,沉重的让我们难以承受,沉重的令我们窒息。一群老斑羚,在生命的悬崖上,在生死的抉择中,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就这样以生命做桥墩,心甘情愿的选择了死亡,消失在一片灿烂中。(讲述过程中屏幕按顺序投出下列内容)
身陷绝境——峰回路转——斑羚飞渡——走向彩虹 教师继续讲述
这一幅幅画面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心灵的震颤,更有深刻的反思,那么在这一幅幅画面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幕呢?
(估计同学们会比较集中的选择“斑羚飞渡”这一画面)
好吧,那么就让我们将目光定格在这幅画面上,再一次感受这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惨烈一幕吧!
四、研读赏析
学生各自大声朗读课文第9——14自然段,同时思考下列问题:(大屏幕投出思考题目)
1、老斑羚是怎样用生命为下一代开通生存道路的?
2、斑羚飞渡中最令作者震撼的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3、找出你认为写的最好,给你印象最深或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四人小组讨论2分钟,然后学生自由发言5分钟)教师小结:
那是一幅多么壮美的图画啊!“一老一少走到伤心崖”,“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下坠的身体奇迹般的再度升高”,“而老斑羚则像只突然断翅的鸟笔直坠落下去”。老斑羚用悲壮慷慨的死亡升华了生命,诠释了崇高。他们的壮举,是伤心崖上的彩虹,是生命之虹,是精神之虹,是灵魂之虹,美丽、绚烂、久远„„他们的爱是世间最伟大最纯洁的爱,那么面对着这么博大的爱„„
五、体验反思 提出问题:
假如你是飞渡过去的小斑羚,此时你会想些什么呢?又会对老斑羚说些什么呢?(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谈,或许有些学生会谈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自己应如何报答。)引导点拨
同学们谈得很好,在动物世界中有真情、有奉献,我们人类汗颜之余,不免反思,当父母为我们付出爱的时候,我们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在这里我想再为同学们讲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2002年2月23日,位于奥地利西南部阿尔卑斯山的费拉茨谷地发生了一起雪崩,一对正在滑雪的母女被大雪埋葬。当她们历尽艰辛爬出厚厚的雪堆时,却又面临着新的危机:由于她们都身穿银灰色的衣服,救援飞机很难发现她们的踪影,随着时间的推移,饥饿、寒冷和恐惧纷至沓来。母女俩开始了艰难的自救,然而无济于事,他们的努力换来的是更严重的困难,她们昏迷了。当女儿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医院里,她起先还以为是梦,但医生告诉她这是现实,她昏迷在雪地里,被雪崩救援人员发现紧急送到了红十字医院。医生还不无沉痛地告诉她,真正救她的其实是她的母亲!救援人员在她母亲的遗体旁发现了一块染满鲜血的锋利的岩石切片,救援人员正是因为看见了雪地上那道鲜红的长长的血迹才意识到下面有人。
医生的话还没有说完,女儿就痛哭起来。她一直以为做清洁工的母亲是极其卑微的,甚至曾以母亲的卑微为羞耻,但是在这一瞬间,她发现母亲原来是如此伟大!在这次雪崩灾难中,在迟迟得不到救援的生死关头,母亲以一种感天泣地的行为,用自己动脉里流淌的鲜血为女儿指引了生命的方向!女儿终于心痛地明白,自己原来一直都拥有着一份人世间最珍贵的财富,那就是比血更浓的母爱!
同学们,故事中的这位母亲,不正像那群老斑羚一样吗?她为了女儿的生存,毅然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从容的走向了死亡。生活中这样的事迹还有很多,相信同学们收集的资料中还有很多感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好吗?(2、3位学生讲自己收集的资料)教师总结: 是啊,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深刻的故事,故事里时时刻刻都在演绎着生活的哲理,让我们从故事中学会感悟,从生活中学会经验吧。今天的作业是:
六、作业
1、摘抄课文的生动词语、优美句子,整理到笔记本上。
2、熟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3、完成课后练习二。
4、就本课中听到的故事写点体会,下节课课前两分钟交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体味作者深沉而强烈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本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3、从文章结构脉络上分析,再次体会作者塑造斑羚形象的意义。准备阶段:(课前两分钟)
(学生交流体会)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着一群斑羚飞渡了伤心崖,体会了动物间那种令人震撼的悲壮与浓情,这节课我们仍将追随着斑羚们的足迹,进一步去感受、去体会,使我们心中的动物形象更加凄美、更加灿烂。
二、出示课时目标
1、体味作者深沉而强烈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本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3、从文章结构脉络上分析,再次体会作者塑造斑羚形象的意义。
三、研读赏析
前面我们主要分析了文中的一段场面描写,其实文章给我们的震撼绝不止这一点,下面就让我们围绕着这些问题再来品味内容吧。(大屏幕投出下面内容)
1、课文第二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2、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的哪些表现?谈谈你对镰刀头羊的印象?
3、文中出现了几次彩虹?每次出现有什么意义?(四人小组讨论5分钟,然后自由发言5分钟)教师小结:
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伤心崖的情况,这一段内容的介绍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如果太宽,即使老斑羚作出牺牲,年轻的斑羚也不能获救;如果太窄,那么每只斑羚都可以飞渡,也就没有下文悲壮感人的情节发生了。
文中重点写了镰刀头羊的三次叫声:第一次,发现斑羚们陷入绝境时,镰刀头羊悲哀地咩了数声,这是无能为力的表示;第二次,在一头母斑羚恍惚走进彩虹的斑斓光带时,镰刀头羊发出“咩”的吼叫,招回母斑羚,同时告诉斑羚群,它已想出自救办法,并指挥迅速实施;第三次,在老年斑羚与年轻斑羚两队数量悬殊时,镰刀头羊悲怆地轻咩一声,这表示为了让更年轻的生命获救,只能牺牲正当盛年的包括自己在内的同类了。这叫声既是一声忧伤的叹息,也是召唤补充注定死亡队伍的命令。
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是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二是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三是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结合上下文语境细心推敲体会,不难发现彩虹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二是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三是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三、体验反思
本文歌颂了斑羚在危急关头勇于献身的精神。为了使种群得以生存延续,在面临绝境时,老斑羚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亡,无怨无悔,感人至深。文章也赞扬了头羊在危机四伏的情况下,沉着、冷静,指挥若定,在顺利完成自救的过程之后,又从容赴死。那么在这篇文章中,人充当的到底是怎样一种角色呢?(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在班级交流讨论情况)教师小结:
在这篇文章中,人类充当的是一个不光彩的角色,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我们不必回避这个问题。因为这篇文章恰恰给了我们一个反思人类所作所为、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位置的机会。斑羚飞渡的惨烈、悲壮,让我们看到了动物身上那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反思人类社会,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像斑羚那样,不害人、不苟活,视死如归呢?可见,我们应该敬畏一切生命,因为世界就是由生命构成的。
五、拓展延伸
文章学完了,同学们的感触一定很深,想说的话一定很多,那就让我们把这些感触写出来吧。请以《生命——读〈斑羚飞渡〉有感》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附:
板书设计
身陷绝境(极度危险)
峰回路转(一线生机)
方式:踏板
跳跃
斑羚飞渡(从容一跃)
场面:凄美
悲壮
走向彩虹(英勇献身)
结果:无悔
新生
教学反思:
本教案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研读与探究,对文章语言的品味与揣摩,对文章相关语段的体味与感悟,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了文本内容。同时教案注意了自然与生活的联系,在教授文本内容的过程中自然渗透生活故事和人文情怀,达到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以及情感熏陶的目的。所以在教授本课内容中,学生自始至终都能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探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写出的读后感也很有内涵。可见,要想使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教师的素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应该精心的设计好每一节课,常学常新,这样想不上好一节课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