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等式的证明规律及重要公式总结
不等式的证明及重要公式总结
几个常应用的不等式
221、ab2ab,ab(ab2)a2b2c2abbcca 2222、ababab2(a,bR)
1122ab3、a3b3c33abc(abc0)
4、abc33abc,abc(abc3);(a,b,cR)
35、|a||b||ab||a||b|,(a,b,cR)
n226、aibiaibi(柯西不等式)
i1i1i1nn2
法一:作差:
证明方法
例一:abc1,求证:a2b2c21。
31的代换11222222
2证:左-右=(3a3b3c1)[3a3b3c(abc)]
331[(ab)2(bc)2(ca)2]0 32a2b2cbccaab法二:作商;设a、b、cR,且abc,求证:abcabc
左a2ab2bc2cabc
证:bccaabaabaacbbcbbaccaccb()ab()bc()ca
右abcbcaaa1,ab0()ab1 bbaaab1
当0 ∴ 不论a>b还是a 当a>b>0时法三:公式法:例二:a>0,b>0,且a+b=1,求证: ①ab1121225 ②(a)(b) 8ab2A2B2ABA2B2AB2 证①由公式:()得: 2222a4b4a2b22ab2211()[()]a4b4 222168A2B2AB2(AB)222()AB 证②由 2221111ab211[(a)(b)]2[ab](1)2 (*)2ab2ab2abab211)4 ∵ ab(24ab1252 ∴(*)(14) ∴ 左 均值不等式应用 a2b21.(1)若a,bR,则ab2ab(2)若a,bR,则ab 2ab**2.(1)若a,bR,则ab(2)若a,bR,则ab2ab 222(当且仅当a(当且仅当ab时取“=”)b时取“=”) ab(当且仅当ab时取“=”(3)若a,bR,则ab)2*2 3.若x0,则x12(当且仅当x1时取“=”)x 1若x0,则x2(当且仅当x1时取“=”)x 若x0,则x12即x12或x1-2(当且仅当ab时取“=”)xxx ab)2(当且仅当ab时取“=”ba4.若ab0,则 若ab0,则ababab)2即2或-2(当且仅当ab时取“=”bababa ab2a2b25.若a,bR,则((当且仅当ab时取“=”))22 『ps.(1)当两个正数的积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和的最小值,当两个正数的和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积的最小值,正所 谓“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 (2)求最值的条件“一正,二定,三取等” (3)均值定理在求最值、比较大小、求变量的取值范围、证明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应用一:求最值 例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3x 2+ 12x1(2)y=x+2x 解:(1)y=3x 2+≥22x 2113x 2· 2=2x 1x·=2; x6∴值域为[6,+∞)1(2)当x>0时,y=x+≥2x 11当x<0时,y=x+= -(- x-)≤-2xx ∴值域为(-∞,-2]∪[2,+∞) 1x·=-2 x 解题技巧 技巧一:凑项 例已知x 54,求函数y4x 2 1的最大值。4x5 解:因4x50,所以首先要“调整”符号,又(4x2) 不是常数,所以对4x2要进行拆、凑项,4x 5511x,54x0,y4x254x3231 44x554x 当且仅当54x ,即x1时,上式等号成立,故当x1时,ymax1。 54x 评注:本题需要调整项的符号,又要配凑项的系数,使其积为定值。技巧二:凑系数 例1.当解析:由 时,求知,yx(82x)的最大值。,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必须和为定值或积为定值,此题为两个式子积的形式,但 其和不是定值。注意到2x(82x)8为定值,故只需将yx(82x)凑上一个系数即可。 当,即x=2时取等号当x=2时,y x(82x)的最大值为8。 评注:本题无法直接运用均值不等式求解,但凑系数后可得到和为定值,从而可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大值。变式:设0 x,求函数y4x(32x)的最大值。 232x32x9解:∵0x∴32x0∴y4x(32x)22x(32x)2 222 当且仅当2x技巧三: 分离 32x,即x 33 0,时等号成立。42 x27x10 (x1)的值域。例3.求y x 1解析一:本题看似无法运用均值不等式,不妨将分子配方凑出含有(x+1)的项,再将其分离。 当,即 时,y59(当且仅当x=1时取“=”号)。技巧四:换元 解析二:本题看似无法运用均值不等式,可先换元,令t=x+1,化简原式在分离求最值。 (t1)27(t1)+10t25t44y=t5 ttt 当,即t=时,y59(当t=2即x=1时取“=”号)。 评注:分式函数求最值,通常直接将分子配凑后将式子分开或将分母换元后将式子分开再利用不等式求最值。即化为 A B(A0,B0),g(x)恒正或恒负的形式,然后运用均值不等式来求最值。ymg(x) 例:求函数y 2的值域。 t(t 2),则y 1 t(t2) t11 0,t1,但t解得t1不在区间2,,故等号不成立,考虑单调性。 tt15 因为yt在区间1,单调递增,所以在其子区间2,为单调递增函数,故y。 t2 因t 所以,所求函数的值域为 5,。2 练习.求下列函数的最小值,并求取得最小值时,x 的值.11x23x1,x(0,),x3(3)y2sinx,(x0)(2)y2x(1)y sinxx3x 2.已知0条件求最值 1.若实数满足a x 1,求函数y.;3.0x,求函数y 3.b2,则3a3b的最小值是.a 分析:“和”到“积”是一个缩小的过程,而且3解: 当3 a 3b定值,因此考虑利用均值定理求最小值,3a和3b都是正数,3a3b≥23a3b3ab6 3b时等号成立,由ab2及3a3b得ab1即当ab1时,3a3b的最小值是6. 11变式:若log4xlog4y2,求的最小值.并求x,y的值 xy 技巧六:整体代换 多次连用最值定理求最值时,要注意取等号的条件的一致性,否则就会出错。2:已知x0,y错解:.. 0,且1,求xy的最小值。 xy 1919x0,y0,且1,xy xy12故 xymin12。xyxy 在19yxy,错因:解法中两次连用均值不等式,在x xy19 xy 即 y9x,取等号的条件的不一致,产生错误。因此,在利用均值不等式处理问题时,列出等号成立条件是解题的必要步 骤,而且是检验转换是否有误的一种方法。 正解:x0,y 19y9x19 0,1,xyxy1061016 xyxyxy 当且仅当 19y9x 1,可得x4,y12时,xymin16。时,上式等号成立,又xyxy 变式:(1)若 x,yR且2xy1,求11的最小值 x y (2)已知a,b,x,技巧七 yR且ab x y 1,求x y的最小值 已知x,y为正实数,且x 2y 2 =1,求x1+y 2 的最大值.分析:因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二次和一次,故采用公式ab≤ a 2+b 2。 同时还应化简1+y 2 中y2前面的系数为 12,x1+y 2 =x 1+y 2 2· =x· + y 2 下面将x,12 + y 2 分别看成两个因式: x· + y 2 x 2+(12 ≤ y 2 +)222 x 2+= y 21 +222 =即x 1+y 2 =2 ·x + y 2≤ 2 4技巧八: 已知a,b为正实数,2b+ab+a=30,求函数y=的最小值.ab 分析:这是一个二元函数的最值问题,通常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消元,转化为一元函数问题,再用单调性或基本不等式求解,对本题来说,这种途径是可行的;二是直接用基本不等式,对本题来说,因已知条件中既有和的形式,又有积的形式,不能一步到位求出最值,考虑用基本不等式放缩后,再通过解不等式的途径进行。 -2 b 2+30b 法一:a=,ab=·b= b+1b+1b+1由a>0得,0<b<15 令t=b+1,1<t<16,ab= 118 -2t 2+34t-31 =-2(t+ 16)+34∵t+ 16≥2 30-2b 30-2b ttt t· t =8 ∴ ab≤18∴ y≥当且仅当t=4,即b=3,a=6时,等号成立。ab∴ 30-ab≥22 ≤u≤3ab 法二:由已知得:30-ab=a+2b∵ a+2b≥2令u= ab则u2+22 u-30≤0,-5 ∴ab≤32,ab≤18,∴y≥ 点评:①本题考查不等式 ab (a,bR)的应用、不等式的解法及运算能力;②如何由已知不等式 2的范围,关键是寻找到 aba2b30出发求得ab(a,bR) ab与ab之间的关系,由此想到不等式 ab ab(a,bR),这样将已知条件转换为含ab的不等式,进而解得ab的范围.2 变式:1.已知a>0,b>0,ab-(a+b)=1,求a+b的最小值。2.若直角三角形周长为1,求它的面积最大值。技巧 九、取平方 5、已知x,y为正实数,3x+2y=10,求函数W= 3x + 2y 的最值.解法一:若利用算术平均与平方平均之间的不等关系,a+b ≤ a 2+b 2,本题很简单 3x +2y≤2(3x)2+(2y)2 =2 3x+2y =2 5解法二:条件与结论均为和的形式,设法直接用基本不等式,应通过平方化函数式为积的形式,再向“和为定值”条件靠拢。W>0,W2=3x+2y+2 ∴ W≤= 3x · 2y =10+2 3x · 2y ≤10+(3x)2·(2y)2 =10+(3x+2y)=20 变式 : 求函数y 解析:注意到2x 1与5 2x的和为定值。 x)的最大值。 y2244(2x1)(5 2x)8 又 y0,所以0y 时取等号。故ymax 2 当且仅当2x1=52x,即x 评注:本题将解析式两边平方构造出“和为定值”,为利用均值不等式创造了条件。 总之,我们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一定要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同时还要注意一些变形技巧,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均值不等式。 应用二:利用均值不等式证明不等式 1.已知 a,b,c为两两不相等的实数,求证:a2b2c2abbcca 111 1。求证:1118 abc 11abc,1aaa1)正数a,b,c满足a+b+c=1,求证:(1-a)(1-b)(1-c)≥8abc 例6:已知a、b、cR,且abc 分析:不等式右边数字8,使我们联想到左边因式分别使用均值不等式可得三个“ 2”连乘,又可由此变形入手。 解:a、b、cR,ab c 1。 11ab c1aaa。同理 1b,11 c 述三个不等式两边均为正,分别相乘,得 1111abc。当且仅当时取等号。11183abcabc 应用三:均值不等式与恒成立问题 例:已知x0,y 0且1,求使不等式xym恒成立的实数m的取值范围。 xy 19xy9x9y10y9x1,1.1 xykxkykkxky 解:令xyk,x0,y0,1 2。k16,m,16 kk 1ab (lgalgb),Rlg(),则P,Q,R的大小关系是.22 应用四:均值定理在比较大小中的应用: 例:若a b1,Palgb,Q 分析:∵ab1 ∴lga0,lgb0 Q (lgalgb)lgalgbp 2 ab1Rlg()lgablgabQ∴R>Q>P。 不等式的证明 一、常用方法: 作差、作商法;分析、综合法;换元法;构造函数法;反证法;放缩法;归纳法; (分析综合法)已知a0,b0,2cab,求证:cc2abacc2ab.二、不等式证明中常用技巧: 1(x1)的值域。1.加减常数 求函数yxx112.巧变常数 已知0x,求函数y=x(1-2x)的最大值。 25x23x33.分离常数 已知x,求f(x)的最值。 22x44.巧用常数 若x,yR且满足 4161,求x+y的最小值。xy11)的最小值。abc5.统一形式 已知a,b,cR,求(abc)(证:a2b2c2abbcac..6.轮换对称 若a,b,c是互不相等的实数,求7.重要不等式 ab0,求证:a21616 b(ab)8.逆向运用公式型已知a,bR,且ab1,求证:a11b2.22ab1111(提示:将a,b转换成1a,)1b然后运用公式ab22222如何巧用常数: 111.若a0,b0,且a2b1,则322.ab1112.已知a,b,cR,且abc1,求证:9.abc113.已知a,bR,且ab1,求证:119.ab1已知x,y,z均为正数,且xyz1,则x2y2z2.4.3 5.已知x,y,z均为正数,求证:abc3.bccaab2abcabcbcacab111bccaabbccaab11111911(abc)(bc)(ca)(ab).bccaab2bccaab2不等式证明中的放缩法 11111.1.已知nN*,且n2,求证:2nn12n2.已知nN*,求证:1222332nn23.kk21kk222kkkk(k1)kkk1k(k1)(kk1)2(kk1)112(()k2).k(k1)k1k 3.设n∈N,求证: (2)引进辅助式,设 比较两式的对应因式可知 物理量、物理定律与定义式、物理规律、串并联电路特点总结 电学中涉及到的物理量:电流 I、电压 U、电阻 R、电功率 P、电能 W、电热 Q ※ 欧姆定律:内容 P26 欧姆定律:数学表达式:I = U/R 2※ 焦耳定律:内容 P49 焦耳定律:数学表达式:Q = IRt 22※ 电功率定义式:P = W/t ;计算式: P = UI电热功率:P= Q/t = U I = IR = U/R ※ 电能的计算: W =P t = UI t(电流的做功与消耗的电能是等值的)对于纯电阻电路:Q = W = UI t = IRt = Ut/R 对于非纯电阻电路:(通过电流做功)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其它形式的能 W≠Q 且 W>Q,这种情况 2下,电能只能用 W = UI t 来计算,电热只能用 Q = IRt 来计算。 ※ 串联电路的基本特点与规律:电流:文字表述:电流处处相等,数学表述:I = I1 = I2 = … =In 电压:文字表述: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数学表述:U =U1+U2 +…+Un 电阻:文字表述: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数学表述:R =R1+R2 +…+Rn 电功率:总功率等于各部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之和,即 P = P1+ P2+…+ Pn 电 能:总电能等于各部电路消耗的电能之和,即 W = W1+ W2+…+ Wn 热能:总电热等于各部电路产生的电热之和,即 Q = Q1+ Q2+…+ Qn 分压规律: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即U1∶U2= R1∶R2 功率分配规律:各部分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与其电阻成正比,即:P1∶P2=R1∶R2 ※ 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与规律:电流:文字表述: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数学表述:I =I1 +I2 +…+In 电压:文字表述: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数学表述:U = U1 = U2 = … = Un 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1/R=1/R1+1/R2 +…+1/Rn 电能:总电能等于各支路消耗的电能之和,即 W =W1+W2+…+Wn 热能:总电热等于各支路产生的电热之和,即 Q =Q1+Q2+…+Qn 电功率:总功率等于各支路消耗的电功率之和,即 P = P1+ P2+…+ Pn 分流规律:流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I1∶I2= R2∶R1 功率分配规律:各支路消耗的电功率与其电阻成反比,即P1∶P2= R2∶R1 ※由上述可知:用电器无论串联还是并联,总电能、电功率、电热的计算公式是相同的。电能、电热的分配规律与电 功率的分配规律相同。 不等式证明 不等式是数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它是研究许多数学分支的重要工具,在数学中有重要的地位,也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和竞赛中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等式的证明变化大,技巧性强,它不仅能够检验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是衡量学生数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将着重介绍以下几种不等式的初等证明方法和部分方法的例题以便理解。 一、不等式的初等证明方法 1.综合法:由因导果。 2.分析法:执果索因。基本步骤:要证..只需证..,只需证..(1)“分析法”证题的理论依据:寻找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或者是充要条件。 (2)“分析法”证题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但是书写不是太方便,所以我们可利用分析法寻找证题的途径,然后用“综合法”进行表达。 3.反证法:正难则反。 4.放缩法:将不等式一侧适当的放大或缩小以达证题目的。放缩法的方法有: (1)添加或舍去一些项,如: 2)利用基本不等式,如: (3)将分子或分母放大(或缩小): 5.换元法:换元的目的就是减少不等式中变量,以使问题 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常用的换元有三角换元和代数换元。 6.构造法:通过构造函数、方程、数列、向量或不等式来证明不等式。 证明不等式的方法灵活多样,但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和数学归纳法仍是证明不等式的最基本方法。 7.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在数学归纳法中专门研究。 8.几何法:用数形结合来研究问题是数学中常用的方法,若求证的不等式是几何不等式或有较明显的几何意义时,可以考虑构造相关几何图形来完成,若运用得好,有时则有神奇的功效。 9.函数法:引入一个适当的函数,利用函数的性质达到证明不等式的目的。 10.判别式法:利用二次函数的判别式的特点来证明一些不等式的方法。当a>0时,f(x)=ax2+bx+c>0(或<0).△<0(或>0)。当a<0时,f(x)>0(或<0).△>0(或<0)。 二、部分方法的例题 1.换元法 换元法是数学中应用最广泛的解题方法之一。有些不等式通过变量替换可以改变问题的结构,便于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隐蔽为外显的积极效果。 注意:在不等式的证明中运用换元法,能把高次变为低次,分式变为整式,无理式变为有理式,能简化证明过程。尤其对含有若干个变元的齐次轮换式或轮换对称式的不等式,通过换元变换形式以揭示内容的实质,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放缩法 欲证A≥B,可将B适当放大,即B1≥B,只需证明A≥B1。相反,将A适当缩小,即A≥A1,只需证明A1≥B即可。 注意:用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关键是要把握一个度,如果放得过大或缩得过小,就会导致解决失败。放缩方法灵活多样,要能想到一个恰到好处进行放缩的不等式,需要积累一定的不等式知识,同时要求我们具有相当的数学思维能力和一定的解题智慧。 3.几何法 数形结合来研究问题是数学中常用的方法,若求证的不等式是几何不等式或有较明显的几何意义时,可以考虑构造相关几何图形来完成,若运用得好,有时则有神奇的功效。第二篇:均值不等式公式总结及应用
第三篇:不等式证明常用技巧总结
第四篇:初中物理电学公式、规律总结
第五篇:不等式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