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高考考前历史练手题
练手题四
1.1938年3月,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计表》”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战即已开始,中华民族局部抗战已经开始,故B正确。东北地区不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全面抗战开始后,国民党领导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则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排除A。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与材料不符,排除C。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与材料部分时间不符,排除D。【答案】B 6.下图是山西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鸟尊”,出土于山西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其大鸟回眸、小鸟偎依、巨象缩首的完美组合造型,成为西周青铜艺术中的罕见珍品。据此判断该艺术品 A.是晋侯权力至髙无上的象征 B.体现了青铜铸造技艺的成熟 C.破坏了西周时期礼制的规定 D.由技艺精湛的私营工匠制作 【答案】B 7.在清末民初编写的历史教科书中,编译的亡国史占了相当比重。有学者统计,仅1901年至1910年间,单行本就有30余种,其中朝鲜亡国史达7种,印度、埃及亡国史各为4种,波兰亡国史3种。编译者们旨在 A.激发国人民族意识 B.丰富国民史学知识 C.宣传反清革命思想 D.培养国人全球视野 【解析】编译的亡国史占了相当比重意在唤醒国人的民族危亡意识,即编译者们旨在激发国人民族意识而非丰富国民史学知识,但是材料未涉及反清革命思想和国人全球视野方面的信息,所以只有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A 8.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解析】试题分析:至今,“一国两制”构想在台湾也没有完全普及,许多台湾民众还是不认同它的,故A项说法有误。C项强调的是“九二共识”,而题干没有体现,故排除。同时,题干根本没有涉及到港澳回归,故D项也不符合。而根据材料信息“返乡运动”和“想家”,即可明确B项符合,所以本题选B项。【答案】B 9.乌尔比安《论告示》 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C项。材料“执法的人不应当对自己行使司法权”“也不应当对自己的妻子、儿女、解放自由人或其他属于他自己的人”与现代刑侦法中的回避原则是一致的,体现的正是法律的公平和公正。【答案】B 10.著名喜剧大而卓别林曾在一次宴会上对爱因斯坦开玩笑说:“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都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当时人们不理解爱因斯坦主要是因为
A.他利用量子理论解释光电效应B.他否定了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相对论无法通过实验予以证实D.相对论的观点违背人们的常识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是可以变化的,打破了传统的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是对人的传统观念的一次颠覆,因此人们一时难以接受,D符合题意;A与材料主旨不符;B说法本身不正确,相对论继承和发展了经典力学;C与史实不符,相对论已经得到实验印证。
11.1947年,新任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伟大学毕业典礼上闸述他的欧洲复兴计划:“我们的政策不是针对国家或主义而言的,而是针对饥饿、贫穷、绝望和混乱而言。”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A.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B.完全超越了意识形态范畴 C.促进了美苏缓和紧张关系D.主要目的是控制西欧国家 【答案】A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基督教在西欧建立了神权统治。随着西欧经济的复苏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在14世纪城市经济比较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基督教文化的反抗,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从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开始,薄伽丘的《十日谈》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十日谈》虽然讴歌了人性,但主要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方面。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莎士比亚是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刻画了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歌颂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他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整理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別概括薄伽丘和莎士比亚人文王义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得伽丘和莎士比亚人文主文思想的异同,并指出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
【答案】(1)薄伽丘人文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意大利工商业城市的兴起;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追求世俗生活的乐趣,反对基督教的禁欲主义说教;意大利有丰富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薄伽丘自身的经历。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反对教会的压迫;英国宗教改革推动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莎士比亚自身的经历和文学素养。
(2)相同点:主张人性解放;反对教会统治;歌颂爱情;追求现世生活等。不同点:薄伽丘的人性局限于本能层面;莎士比亚更加强调人性的高雅和人的理性。
实质: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或思想解放运动)。
异同,据材料“《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他的作品刻画了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歌颂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并结合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加以回答。实质结合文艺复兴的实质回答即可。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钱移穆认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今天我们却把历史切断,一概想模仿外国制度,明明知道这一制度与现实不配合,却想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而美英名曰革命。其实,革命的本质,应该是推翻制度来迁就现实的,绝非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的。”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围绕材料,请结合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论题:革命的本质是建立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
阐述:中国近代的辛亥革命,受西方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是,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人民思想意识不能适应共和制的需要,最终走向失败。这证明革命不能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
17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王权专制,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保留了君主制和贵族制的传统,并根据现实需要,确立责任内阁制、不断进行议会改革等,逐步形成了君主统而不治、议会权力至上的格局,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这证明革命的本质就是推翻旧制度以适应现实的需要。总结:综上所述,中外历史证明,能够根据国情需要建立新制度并适时进行调整的革命才有可能成功,而为了革命的需要强行建立新制度,只能走向失败。(注意: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均可得分)1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元朝初年,元世祖忽必烈鉴于金朝末年纸币滥发的教训,对政府的纸币发行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元世祖首先发行了“中统元宝钞”,以铜钱为本位,以足量白银作为准备金。同时下令,收兑江南流通的南宋纸币,禁用铜钱,原来发行的各种纸币作废,统一了全国的货币。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又发行“至元通行宝钞”,并颁布《至元宝钞通行条例》,其中对纸币发行、准备金设置、旧币兑换、维持币值稳定、伪造处罚等各个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元世祖的货币改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货币理论走向成熟 ——摘编自戴建兵、陈晓荣《中国古代货币金融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世祖货币改革的背景和特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世祖货币改革的影响。(6分)【解析】
(1)背景:根据“元朝初年,元世祖忽必烈鉴于金朝末年纸币滥发的教训”“原来发行的各种纸币作废,统一了全国的货币”,联系远超国家统一的背景概括;
特点:根据“以足量白银作为准备金”“颁布《至元通行宝钞条划》”“各个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元朝初年,元世祖忽必烈鉴于金朝末年纸币滥发的教训,对政府的纸币发行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又发行‘至元通行宝钞’,并颁布《至元通行宝钞条划》”概括归纳。
(2)根据“统一了全国的货币”“元世祖的货币改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货币理论走向成熟”以及对远超社会经济的作用分析得出。【答案】
(1)背景:完成国家的统一;多种货币并行,币制混乱;吸取金朝纸币滥发的教训。(3分)
特点:为纸币发行设置准备金;用法律的形式规范纸币发行;纸币改革的措施详细明确;货币改革具有延续性。(6分)
(2)实现了全国货币的统一: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货币理论的成熟。(6分)
第二篇:2014年高考英语作文练手题
2014年高考英语作文练手题:李华在网上给姐姐
买生日礼物
本篇书面表达主题:李华在网上给姐姐买生日礼物。题目比较典型,推荐给大家学习参考。如果你喜欢“高考直通车认证空间”(QQ号80796072),就请关注我们并加入“特别关心”吧,你就可以持续收到我们发布的精彩实用的2014年高考备考资料。同时,欢迎大家关注 腾讯微博@高考直通车
书面表达(满分 25分)
假设你是李华,在一个礼品网站为你的姐姐订购了一份生日礼物。礼物是一个标有姓名、生日及祝福语的有卡通动物形象的粉色杯子。收到礼物后你和姐姐都很满意。请给你的英国笔友Johnson发一封邮件,内容包括以下要点:
1.描述网购的礼物; 2.介绍网上支付及配送情况; 3.谈谈你对网上购物的看法。注意:1.词数100左右;开头和结尾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2.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3.支付宝安全控件 Alipay Security Control
Dear Johnso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s sincerely,Li Hua
【参考范文】
Dear Johnson,I ordered a birthday gift for my sister on the Internet three days ago.It is a beautiful pink cup decorated with my sister's name, her date of birth, and some best wishes to her as well.It's so lovely a cup with a picture of a cartoon dog on it that both my sister and I like it at the first sight.Besides, I am very satisfied with Alipay Security Control, which is very convenient and safe.And so is the delivery service.I have received the cup within two days.Don't you think it's very fast?
I have enjoyed shopping online very much through this experience.There is no doubt that more and more people prefer shopping online nowadays.We don't have to spend much time going to the shops or markets with such a good variety of choices on the Internet.Agree with me?I'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early reply.
第三篇:2014年高考英语作文练手题
2014年高考英语作文练手题:Let's Ride Bicycle 本篇书面表达主题:假设你是星光中学的李华,将参加主题为“Let's Ride Bicycles”的英语演讲比赛。请撰写一份演讲稿。题目比较典型,推荐给大家学习参考。
【书面表达】
假设你是星光中学的李华,将参加主题为“Let's Ride Bicycles”的英语演讲比赛。请撰写一份演讲稿,主要内容包括:
1.目前汽车带来的空气污染和交通堵塞等问题。
2.骑自行车的益处,如节能环保、有利健康等。
参考词汇:低碳生活(low carbon life);节能(energy saving)
注意:1.词数:120词左右;
2.演讲稿开头和结尾已给出,请将其抄写在答题卡上且该部分不计入总词数。Good morning,everyone,I am Li Hua from Xingguang Middle School.The topic of my speech is“Let's Ride Bicycl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ank you!
参考范文
Good_morning,_everyone,I'm_Li_Hua_from_Xingguang_Middle_School._The_topic_of_my_speech_is_“Let's_Ride_Bicycles”.
As is known to all, with the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cars have become a popular means of transport, bringing great convenience to our life.However, they have also caused some problems such as air pollution and traffic jams.How can we solve the problems then? As far as I'm concerned, riding bicycles is a good solution.For one thing, bicycles don't need any petrol and they are energy saving.For another,bicycles ar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because they won't give off waste gas.What's more, riding bicycles is a good way for us to exercise and it is beneficial to our health.Therefore, let's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to build up a low carbon city by riding bicycles.Come on and join us!
Thank you!
第四篇:2014年高考考前复习材料高考历史材料题解答方法及万能
2014年高考考前复习材料高考历史材料题解答方法及万能模板
一、高考历史材料题的解答方法
1、三读材料,获取信息。
材料一般应该读三遍:第一遍,粗读(看),明白大体内容,不要在个别字、词上纠缠;第二遍,细读,结合材料出处的说明(时间、会议、人物等),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弄清楚考查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知识,分清材料中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材料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独立还是相互补充;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井用笔画出与问题有关的词语、句子,对材料中的史实与观点(评论)分点或分层,有些材料较浅显的,可以先看提问,再带着提问看材料并确定有效信息。提取有效信息要注意材料的开头、结尾、出处、注悉。
2、分析提问,明确要求。
从提问情况看,一般有四种方式:结合材料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没有对答题依据作出明确规定.,在阅读提问时,应注意某一提问是要求怎样回答的,同时要看清提问要求回答的是什么,有什么限制性条件。有的提问实际上包含着几个要求回答的问题;有的提问是以上一问的回答为基础的;有的提问要求根据几则材料回答,在审题时要注意,在审题时最好把要求回答内容的中心词和限制性条件用笔画上记号,以防答题时遗翻和疏忽。
3、紧扣提问,认真作答。
第六,对于认为很难的问题,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能答多少就答多少,不要空题,因为高考评卷时,对错答的不负分,另外,对于那些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的问题,评分标准往往是“答案合理即可得分”,实际上给每位考生留下了发挥的空间。
第七、语言准确、规范,逻辑紧密、史论结合。
第八、要使用正确的历史名词、历史术语。从高考文综历史评分细则来看,其明确规定“用词不准或词不达意者”,均只给少量分数或者不给分。历史学科中有许多概念和专有名词,例如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土地所有制、君主立宪制、资本原始积累、工业革命、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世界市场、世界格局、全球化等,必须准确表达,不能张冠李戴
第九、注意答案的完整性: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广度第一,深度第二),层次性(分时间、空间、分类别)
二、高考历史材料题分析方法和公式
1、历史背景类=(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3)文化背景=思想+科技+教育+„„
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2、历史特点类
从背景、时间、目的、过程、内容、措施、程度、范围、性质、影响等方面考虑;
3、历史原因类:
(1)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政治+经济+思想)
(2)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
根本原因:从历史发展趋势、生产力发展、和主观需要等方面考虑。
主观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管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进行思考;
客观原因:一般从自然或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
4、根本原因类:
经济现象: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考虑 政治现象:从经济方面考虑;
思想文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经济方面考虑;
5、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1)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2)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3)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6、比较类:
首先要明确比较对象(是相同、是不同、还是异同),从背景、目的、内容、结果、特点、方式、性质、影响等方面考虑;组织共同点的答案时,首先要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例如:“特点:”,“方式:”,然后行文上为”都-----“;组织不同点的答案时,首先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然后行文上为”A.---B---C---”
7、影响或意义类:
影响或意义=(积极+消极)(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 ⑴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
⑶文化影响=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
8、判断成败及原因类:
⑴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
⑵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
(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⑶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
9、性质分析类:
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
10、历史评价类
⑴人物评价=属性+事迹+影响(进步+局限)+结论„„
⑵事物评价=概况+性质特点+影响(进步/反动+正义/非义)+结论
⑶观点评价=是什么(材料的观点或你的观点)+为什么(你的理由)+怎么样(对错的根源及正确的观点)
11、启示、认识类:
⑴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
⑵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客观规律+发展战略+„„
⑶文化=批判+改造+继承+发展+„„
12、开放性问答题
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否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因此,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确定观点。其次,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尽量少漏观点支持点。第三,要做到史论结合,有论有据。第四,论述要全面,如该题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消极作用,切忌绝对化.
第五篇:2013高考历史考前提示(xiexiebang推荐)
让我握住你的手„„
----高考历史考前叮嘱一、六句题外话
1、孩子,老师深深的爱着你,你是我永远的骄傲,值得我自豪,我以能做你们的历史老师而引以为荣„„
2、孩子,老师深深感谢你,高中诗与荆棘交织的岁月,我们共同走过,教学相长,我们因你们青春的激扬而提高,而纯美,而愉悦„„
3、孩子,老师深深地祝福你,你们都是缤纷世界精彩的唯一,祝福你考试成功,祝福你未来如海般蔚蓝、博大、深邃„„
4、孩子,请相信我们自己,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扇门,一片叶,信心的风帆+阳光心态,桅杆之遥的,不正是理想的彼岸„„
5、孩子,请让智慧的光芒指引你前行,让心灵的原野安静,让思考、思索凝铸为思想,在智慧的引领下,静然探求真理,让知识与理性绽放于试卷之上„„
6、孩子,请让我握住你的手,让为师者真诚的温暖洋溢在你的周围,以我的目光让你行进的步伐坚定铿锵„„
二、六句题内话
1、课本,永远的依据,考前的回归。参考考纲知识点,对课本进行复习,要形成一个整体的体系性的认识。考前对课本的回顾是在备考历史科目此阶段的重中之重。
2、掌握粗线条的时间线索和主要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画时间轴,这是高考得高分的救命稻草;将知识综合化,适度拔高(文明史、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得分之关键之关键。
3、高考试题好热身,十个热点心有数
*把握试题特点:以书本知识为背景,以考测能力为主体,以时事热点为切入口。熟悉命题手法 创新:运用你平生第一次见到的材料和设问。立意:考查包括知识考查和能力考查,其中以能力考查为主。用近三年高考试题和本模拟题进行考前热身训练。*十个热点:
1、改革与制度创新;
2、社会经济与妇女地位;
3、民生民主社会保障;
4、社会转型;
5、环保生态文明;
6、金融货币;
7、民族团结;
8、海权和三农;
9、全球化与区域化
10、周年、次周年事件
4、如何保障高水平发挥? 熟悉规则,训练有素,临阵不慌!修改要慎重!答题两大灵魂
A.选择题的灵魂是审题,历史选择题尤其要注意审清题目的限定词(时间限定、范围限定、求答角度限定等)
B.材料题的灵魂是材料,脱离于材料的知识点的铺陈是不容易得高分的。与材料紧密相关的知识点才是答案的采分点。
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
一、审题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
1.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
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
三看关键词语,有没有专有名词、历史概念。明确内涵外延。
2.被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时代特征;
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二、解题方法
1、找关键词“题眼”(反复出于题干)用语文直通车法,直接找关于题眼的选项,再斟酌考虑;运用语文咬文嚼字法:注意所有、开始、始终、彻底、完全、唯一等字眼不要轻易选择。
2、排除法:排除观点性错误(选择不正确的除外),排除时间空间错误,排除主语信息不对应错误,排除逻辑错误;
3、代入法:在利用基本史实排除两个错误项后,将剩下的代入题干,符合题干信息的即正确选项,实在拿不准,揣测命题意图考察哪个热点问题。1.筛选法:根据审题,搞清题目的基本要求,根据基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选项为止。
4.简化法:为了增加难度,有一些题目的中心词或限制词有意扩充、复杂化,使学生在答题时要绕几个弯。这时,我们就需要将复杂的题目简化,可以像做语文一样,划出题目的主、谓、宾,依据这些关键词来分析被选项。
5.作记号法:题目常出现的信息时间、特点、含义是、原因、影响、本质”等等。做题时要将这些词作一个记号,提醒思考时注意审题的方向。
6.猜测法:如果对各选项认识不清,无法确定正确选项的情况下,可用猜测法。猜测时有以下规律:①一般情况下,选项如超出课本知识范围或超出大纲范围,则为错误;②选项不属于历史知识则不选;③选项内容是课本上的细枝末节,正确的可能性小;④揣测围绕哪个热点命题
▲珍惜第一印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选择题越改越错,所以,没有完全的把握,一般不要修改以前作出的选择。
三、做错选择题的“十种表现”
1.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匆忙答题。2.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深层的含义思维不到位3.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4.历史的阶段特征掌握不清楚不全面
5.历史与地理的结合缺乏空间思考 6.比较和迁移历史概念的能力欠缺
7.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分析能力欠缺 8.历史事件因果关系与结果混淆
9.不能准确区分主要原因(矛盾、目的)和根本原因(矛盾目的)
10.忽略题干中的关键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