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高考历史地图题

时间:2019-05-13 04:0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题型——高考历史地图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题型——高考历史地图题》。

第一篇:题型——高考历史地图题

浅析高考历史地图题

有历史地图的试题在近年的高考试卷中出现频率较高,这应引起教学的足够重视。那么,近年来,高考试卷中的历史地图题有何特点?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何?要解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应对往年的高考试题进行必要的回顾与分析。

一、我们对近十年来的全国高考历史试卷以及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和其他高考历史试卷的历史地图题进行了整理、归类,并对它们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我们认为,高考历史地图题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基本形式主要有两种。高考试卷中出现过的历史地图题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最基本的形式:

1.直接历史地图题。即在试题中出现历史地图,并通过历史地图直接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这种形式较为常见。直接历史地图题中的历史地图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命题者直接引用历史课本中的相关历史地图,或依据试题内容对课本中的相关历史地图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工,然后为己所用;一是命题者自己编制与试题相关的历史地图,在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的同时,也考查了考生对历史地图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历史地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1997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第4题,命题者通过自编历史地图中的四个地点,让考生判断四个地点中哪一个?quot;元朝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该题不但要求考生知道元朝时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是泉州,还要求考生明确知道泉州在地图上的具体位置。虽然课本中的历史地图中并未表示出泉州的具体位置,但如果考生具备一定的地理和地图知识,该题应该不难解答。

2.间接历史地图题。即在试题中不直接出现历史地图,但是试题本身或答案的确定与历史地图有很大关系。这种形式不太容易理解,我们不妨结合实例来具体说明。例如,1998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第8题,要求考生在”广通渠“、”通惠河“、”会通河“、”胶莱河“四条河道中,确定”元朝漕运路线最北的一段河道“。这道题本身并没有出现历史地图,考生只有在对课本中的”元朝的河运和海运航线“一图有了充分掌握之后,才有可能知道正确答案应为”通惠河“。

第二,题型多样。高考试卷中出现的历史地图题在题型上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凡高考历史试卷和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中出现过的各种题型,如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问答题、解析题中,均出现过历史地图题。在早年的高考试卷(主要是全国高考历史试卷)中,历史地图题一直以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等题型为主,其主要特征是分值较小,考查内容较单一。自1999年高考起,高考试卷中的历史地图题突破了小分值的单选题、多选题及填空题的传统范围,出现了大分值的历史地图问答题及解析题,在整个试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例如1999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中的第43题、2001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卷第41题,以及2002年北京内蒙古春季高考文科综合卷第40题,都是大分值的历史地图题,其中1999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中的第43题达13分(总分150分),占总分值的8.7% , 而2001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卷第41题和2002年北京内蒙古春季高考文科综合卷第40题均达30分(总分均为300分),占总分值的10%。

第三,与课本中历史地图关系密切。绝大多数的高考历史地图题都与课本中的历史地图有密切的联系,有些历史地图题要求考生必须对课本中的历史地图熟练掌握才能解答。如1996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第6题,要求考生判断”元朝时,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归属于“辽阳省、岭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四行省中的哪一省,这个题目所要考查的内容在课文的文字叙述中根本就没有涉及,考生只有平时注意阅读课本中的《元朝疆域图》才有可能知道:元朝时,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归属于辽阳省。

第四,考查全面。高考试卷中出现过的历史地图题对考生的考查是全方位的,主要表现为:

1.考查考生对课本历史地图中所反映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题目常出现在低分值的题型中,也最简单,如1996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第10题,要求考生在一幅有关香港的历史地图中找出”1860年清政府被迫割让给英国的九龙司地方一区“,只要考生掌握了课本中的”《北京条约》规定割九龙一区给英国示意图“一图,该题就很容易回答。

2.考查考生运用历史地图基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1995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第2题,要求考生在牧野之战、垓下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四大战役中,确定”战场地理位置最南的“一场战役,该题在课本中并没有现成的地图和答案,要求考生在解答该题的过程中,在脑海中必须把上述四大战役发生地放在同一幅地图中进行比较、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即”垓下之战“。该题既考查了考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考查了考生运用历史地图基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查考生通过历史地图进行思维分析的能力,即通过阅读历史地图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例如,1999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第43题,通过三幅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德国的版图和在欧洲控制区域的情况的历史地图,要求考生”结合德国本身及欧美大国对德政策的变化,说明各图形成的原因“。该题”将三幅历史地图作为一组相关材料,引入问答题的题面,构成设置试题情境的组成部分,要求考生根据题意,提取图中信息,然后将信息放入特定的世界历史环境中,从国际关系演变的角度,系统地解释信息,呈现出对考生综合处理多种信息能力的考查?quot;(全国高考历史试题评价组评语,见《1999年高考历史试题评价》一文,载《历史教学》2000年第3期)这种题型自在1999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中出现以后,在2001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卷、2002年春北京内蒙古文科综合卷中再次出现。

二、研究近十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和近年来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历史地图题,不难发现这种试题的发展趋势。那么,在今后的高考试卷中,历史地图题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呢?

毋容置疑,在今后的高考历史试卷或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中,历史地图题都有可能继续出现。十年来,除了2000年外,历史地图题在全国高考历史试卷中基本上连续出现,而且在近年来的上海卷,天津、江西卷中也经常出现。可见历史地图题具有题型多样、考查全面性的特点,它正日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其次,单纯考查历史地图所表现的基本历史知识的试题将逐步减少,未来的历史地图题必将会越来越注重对考生分析和运用历史地图能力的考查。这是因为这类历史地图题在考查上更具全面性,既考查了考生对历史地图基本知识的掌握,又考查了考生通过历史地图研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重视能力的培养是今后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重视能力的考查则是今后高考命题改革的一个基本走向。

再次,综合性历史地图题出现的机率大大增加。这是因为历史地图是历史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的重要载体,因此,它更容易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之所以说历史地图是历史学科内综合的重要载体,是因为历史地图反映了人类在一定历史时期特定地理环境中活动的具体活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内容都可以通过历史地图的形式来反映,例如历史疆域、城市布局、战争等等,这就为具有相同主题的历史地图的综合创造了条件。同样,之所以说历史地图是跨学科综合的重要载体,是因为历史地图可以通过地图的形式,把文科中的三门课程历史、地理、政治进行有机的结合。因为历史地图需要借助地理中最基本的地图形式,以及历史地理基本要素来表示历史内容,而历史地图所表示的历史内容又与意识形态有着密切联系。前面所提到的1999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中的第43题就是历史地图在历史学科内综合的极佳体现,而2001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卷第41题、2002年春北京内蒙古文科综合卷第40题则是历史地图跨学科综合的最好例子。必须强调的是,近年来综合性的历史地图题并没有出现过对历史地图本身进行综合与分析的例子,这在今后的高考复习当中必须予以适当的重视。

三、通过前面的回顾与分析,使我们对历史地图题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有了基本的了解。那么,历史教师应当怎样对中学生,特别是高三学生进行历史地图方面有针对性的教学呢?

第一,严格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地图所表现的基本知识。虽然目前的教育强调的是素质教育和能力的培养,但是,素质教育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否则素质教育和能力的培养便会成为空话,成?quot;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然,掌握历史地图基本知识的方法很多,但最主要、也是最简单的方法便是记忆。不过,强调对基本知识的记忆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讲究方式方法,具体到历史地图,可采用形象记忆、归纳综合等方法,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第二,培养学生对历史地图的分析能力。历史教学中,教师在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地图所表现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还应培养学生对历史地图进行思维分析的能力,即学生通过阅读历史地图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历史地图思维分析的能力的培养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首先,培养学生对单一历史地图进行思维分析的能力。历史地图除了形象、直观地反映历史史实外,还包含着某些内在的知识,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如通过阅读中国近代现代史中的《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教师可引导学生分?quot;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分布有什么地域特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类的历史地图很多,在平时的历史教学当中,教师可在这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而在高考复习的阶段,应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其次,培养学生对具有相同主题(或共同表示内容)的多幅历史地图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通过综合比较、分析,探究历史地图所表现的历史史实的本质、规律、特征以及形成原因。所谓具有相同主题的历史地图,在中国史方面包括不同历史时期的疆域图、城市图以及经济分布图等,而在世界史方面则包括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格局图(包括世界范围及主要国家)、同一国家或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相关历史地图等等。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方面具有相同主题的历史地图,这就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总结和完善。

第三,教师还应培养学生通过历史地图,结合与之相关的历史、地理、政治知识进行跨学科综合思维分析的能力。在这一方面,中东问题,南斯拉夫问题,国际重大政治、经济组织的形成与发展等等,都提供了通过历史地图进行跨学科综合考查的可能。

第二篇:历代历史地图整理

1.夏朝

夏朝活动的主要区域是黄河中下游一带(相当于今山西、河南、河北地区),都城建于安邑。

2.商朝

商朝的统治区域,以现在的河南为中心。武丁在位时国势鼎盛,势力达于长江流域。曾多次迁都;盘庚时,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一带)。在商的周围,还有许多臣服于商的属国,如西北的鬼方,西部的羌方。

3.周朝

灭商前,周族活动于黄河上游(今陕西、甘肃一带)。周武王灭纣后,建立周朝,定都于镐(今陕西西安附近),后迁洛邑。

4.春秋

春秋时,周王室衰微,诸侯专政。主要诸侯有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越 等。

5.战国

战国时期,北起长城,南达长江流域的地区,先后出现了秦、齐、楚、燕、韩、赵、魏七个大国。

6.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皇朝。

7.西汉

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击破楚王项羽,即帝位,再建统一皇朝──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设西域都护府,统辖天山以南葱岭以东的西域诸国。东蒙古高原为东胡后裔乌桓、鲜卑分布地。大漠南北为匈奴地。青藏高原为诸羌地。云南西南部则为哀牢夷地。

8.东汉

光武帝刘秀于建武元年(公元25年)即帝位,先后削平王莽以来割据政权,恢复统一。延光二年(公元123年),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府。由于北边匈奴族内部分裂,鲜卑乘机拓展强土,西击乌孙,东却扶余,尽据匈奴故地。其时青藏高原仍为诸羌所居。东北鸭绿江上游两岸则为高句丽国领土。

9.三国

公元220年曹丕称魏帝,221年刘备称汉帝,222年孙权建年号,成三国鼎立之势。魏仍以西域长史府领护除乌孙之外的西域诸国。曹魏东北境外为高句丽、挹娄、扶余等,北接羌胡。大漠南北为鲜卑。青藏高原为诸羌地。

10.西晋

公元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形势。西域和境外方面,西晋仍设西域长史府领护除乌孙之外的西域诸国。东北境外为高句丽、挹娄、扶余等,北接羌胡。大漠南北为鲜卑。青藏高原为诸羌地。

11.东晋十六国

自西晋末到刘宋初,各族在中原和巴蜀先后建立了多达16个割据政权。公元317年司马睿即晋王位于建康,以建康在洛阳之东,史称东晋。东晋的版图只限于淮水以南、汉水的下游、巴蜀盆地的长江以南。前秦的东北是高句丽、挹娄等国,境外为高车、匈奴等族。西域校尉属国的西北是乌孙国。青藏高原有吐谷浑及宝髻、孙波、女国等羌族聚居。

12.南北朝(宋魏)

公元420年,刘裕自立为帝,是为南朝。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完成北方统一,与南朝的宋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其时,魏之东北为契丹、室韦、勿吉等。漠北为柔然、高车、契骨。西域为乌孙、悦般、于阗等。青藏高原则为吐谷浑、党项、女国、象雄等。

13.南北朝(陈齐周)

公元557年,陈霸先废萧方智自立,建立陈朝。550年,东魏高洋废其主自立,建号齐。557年,宇文氏废西魏帝自立,建号周。其时,突厥已臣服西域诸国和塞外诸部,控制了南北五六千里、东西万余里的大片土地。青藏高原则为吐谷浑、宝髻、女国、象雄等。

14.隋朝

公元581年杨坚篡周,建立隋朝;589年灭陈后,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583年后突厥分为东西二部,分据隋朝北部及西北部。隋朝境外辽东为高丽国地,高丽东北至海为靺鞨诸部。靺鞨之西为室韦诸部。室韦之南至隋边塞为契丹、霫、奚等部。昆明、濮部等则位于隋之西南。青藏高原西部为女国,中部为宝髻、孙波等,东部则为附国等。

15.唐朝

唐高祖公元618年即帝位,渐次削平隋末以来割据群雄,至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完成统一。至唐总章元年(公元668年)灭高丽后,唐版图臻于极盛。吐蕃兴起于七世纪初,据青藏高原一带,连年与唐争衡。唐之西南为濮子、金齿等部。东北松花江、黑龙江流域为靺鞨、室韦诸部。

16.五代十国

唐亡于公元907年,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统治黄河流域一带。淮水以南至广东的地区,先后为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荆南、楚、南汉所分据,北汉则割据太原;合计而成所谓的「十国」。

17.北宋

公元960年赵匡胤取代后周称帝,建立宋朝,至982年才完成统一。传至1127年金兵破京师,徽钦二宗被掳北去,是为北宋。自十世纪后期至十二世纪初为辽、北宋南北对峙时期。除辽、宋、夏三国之外,其时云南为大理国,青藏为吐蕃诸部及黄头回纥,西域为西州回鹘及黑汗王朝。辽之北则为斡朗改和辖戛斯。

18.南宋

1127年金侵宋军北撤后,康王赵构即帝位于南京,是为高宗,南宋开始。自十二世纪初至十三世纪初为金与南宋南北对峙时期。西夏、大理、吐蕃诸部,疆界与北宋时相若。金兵灭辽后,辽宗室耶律大石率部西行,仍以辽为国号,史称西辽。其时,蒙古高原为克烈、萌古斯等突厥、鞑靼部族所有。

19.元朝

1280年元朝完成大一统之后,建立四大汗国。阿尔泰山以西阿姆河以东是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阿姆河以西则为伊利(伊儿)汗国,花剌子模以北是钦察汗国。其版图东北抵鲸海(日本海)和朝鲜半岛中部,北至西伯利亚北极圈内,西南接尼波罗(今尼泊尔)、缅甸、越南,东南临海,幅员极为辽阔。

20.明朝

1368年朱元璋即帝位后,即北伐中原,元帝北逃,明继续四出征讨,1386年终完成统一大业。1368年元帝被明军追击而北逃后,传至1402年去国号称鞑靼。鞑靼之西则为瓦刺。十四世纪四十年代察合台汗国陷于分裂。永乐十六年(1418年),东察合台汗西迁至亦力把里(新疆伊宁)。

21.清朝

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即帝位,改国号为清。先后统一东北诸部族,吞并漠南、蒙古,于1644年灭明朝,并不断拓展疆土,于1759年完成统一大业。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及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先后订立条约,划定黑龙江、吉林与俄国远东地区间边界,并划定外蒙古与俄国西伯利亚间边界。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又定盛京与朝鲜之间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

22.中华民国

基本承袭了清朝的领土疆域。直至1946年1月,当时的南京ZF承认外蒙古独立。抗战期间被日本侵占的南海诸岛,于1947年收回。此外,被日本侵占50年的台湾省亦同时归还。

23.中华人民共和国

位于亚洲的东部和中部、太平洋的西岸。周边国家有俄罗斯、阿富汗、缅甸、尼泊尔、越南等。拥有漫长的海岸线。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亚洲面积的四分之一。

再发几张有意思的,古代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地图

1.Ortelius

亚洲地图

1570年初版

2.Ortelius

中国 西方第一张单张中国地图

3.De Jode

中国 1593出版 最稀有的西方中国地图

4.麦卡托Mercator

中国地图 1606初版

5.普哈Purchas

皇明一统方舆备览 1625年

6.Speed

中国地图 1626年初版

7.布劳Blaeu

中国地图 1636年初版

1史前文化遗址分布图

2禹贡九州图

3夏商周三代图 周初封建图春秋列国图战国七雄图 秦代统一图

西汉疆域图汉代匈奴图汉代西域图东汉疆域图 三国鼎立图

西晋统一图东晋后赵成汉图

东晋燕齐图东晋后燕后秦图

东晋北方诸国图南北朝图

(一)宋魏

南北朝图

(二)齐魏南北朝图

(三)梁与东西魏

南北朝图

(四)陈、齐与周隋代统一图唐代十道图唐代藩镇图隋唐时代之东亚图五代图

(一)后梁 五代图

(二)后唐五代图

(三)后晋与后汉五代图

(四)后周 北宋疆域图

南宋金夏疆域图

元代中国本部图

蒙古四大汗国图

元代对外战争图

明代疆域图

明代倭寇侵扰图

第三篇:历史题型

题型一:分析某历史事件的背景或原因,大范围从国内国际两方面,然后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分析(有时也可加上阶级)!

例如:试分析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答:①国际大势:发展资本主义

②国内背景:

1、政治上: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阶级上: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并壮大,登上政治舞台

4、文化上: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西学东渐

题型二: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一是看是否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五看是否得到人民支持;

题型三:开放性问答题的答题方法

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即论证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严密,材料与观点是否统一,理由是否充足;因此,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确定观点(说出你是什么看法),其次,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尽量少漏观点支持点。第三,要做到史论结合,有论有据。第四,论述要全面,如该题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消极作用 ;

题型四: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要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首先,必须全面把握其历史活动;其次,要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把这些活动分为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所以还要分阶段评价;第三,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有:(1)生产力标准(2)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3)阶级的观点(4)时代的观点,即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肯定,反之则否定,同时注意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5)不要以偏概全(6)客观公正,不要带感情色彩(7)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题型五: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呢?

1、分项分析: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分析影响。

2、全面分析:一分为二,既要看到积极影响,也要看到消极影响或局限性,还要分清主次。

3、国际化分析:中国对外国的影响,外国对中国的影响,中外结合思考

第四篇:高考历史解答题题型及解题技巧

在高考试题中,历史解答题常常以六种题型出现:叙述型、综合型、说明型、比较型、评述型和开放型。下面我们就一一介绍六中题型考法,以及答题技巧有哪些~

六种题型

1.叙述型

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综合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过程(原因、经过、结果)或历史人物主要的活动。设问往往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或者是直接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回答。

题目中一般含有“简述”、“叙述”、“概述”、“试述”等提示语,回答时要紧紧围绕事件或者人物的主要活动,把散见于教材中的内容根据要求进行整理,注重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归纳总结。

2.综合型

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它既便于考查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查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解答方法上看,多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答方法解题,是叙述、论证、分析、比较等的综合体。这种题型的突出特点是内容跨度大,能力要求高。

3.说明型

说明型是对事物的本质或者对事物(事件)进行分析说明。设问中往往包含有“试分析、试说明、表明、体现了、反映出”等词语。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4.比较型

比较型是将有某种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现象、人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单项比较与综合比较、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求同比较与求异比较、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四大类。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5.评述型

评述型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阐释、评判和估价,得出符合实际的理性认识。这种题型的一般要求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进行综合归纳,概要叙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把不同要求的评述结合在一起,又可以分为:评价与叙述相结合成为评述型题;与论证相结合成为评论型题;与分析相结合形成评析型题。题目的提示语一般有“评述”、“试评”、“评价”、“评论”、“评析”等。评述时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实事求是。

6.开放型

开放型试题的答案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做出自己的选择。

试题中一般有“你同意哪种观点(看法)”、“试谈谈……”、“你的认识(体会)是……”“你的认识”等。

解题技巧

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

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内隐比较式问答题

基本方法:解答此类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5.比较项的确定方法

基本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6.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

基本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二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三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四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六是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7.分析经济特征型问答题

基本方法:分析经济特征要注意三点:其一,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去揭示基本特征;其二,分析其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其三,揭示特征语言要精辟,高度概括,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8.历史问答题表述中的归纳概括方法

基本方法:归纳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是两种不同的历史思维能力。归纳指将众多或零散的或反复出现的历史史实,按其同类梳理,使之由繁杂到简约、由纷乱到条理、有个性到共性的认识;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历史事物联合起来,形成带有规律性的、普遍性的道理。归纳是概括的前提。

9.开放性问答题

基本方法: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即论证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严密,材料与观点是否统一,理由是否充足。因此,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确定观点。其次,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尽量少漏观点支持点。第三,要做到史论结合,有论有据。第四,论述要全面,如该题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消极作用,切忌绝对化。

10.如何解答主观题中”说明了什么“类型的问题

基本方法:回答说明了什么,实际上是考查把握历史本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回答是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

(1)这种斗争的目的是什么?有何进步或倒退的作用?

(2)这种斗争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一种偶然?

(3)如果是偶然,说明斗争的曲折复杂,而且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如果是必然则说明这种斗争的根本无法实现,是空想。

11.分析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背景

基本方法:历史背景是影响、预示事物发展趋向的客观条件,是对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概括总结,这些因素可能是显现的,隐现的。

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历史因素方面:是否是历史发展的需要。现实因素:是否符合现实情况的需要。主观因素方面:是否是当事人主观愿望能够的需要。

12.论述题的解答和史论结合基本方法:回答论述题一般有三个步骤。

第一、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饿观点。

第二,列举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在这一步当中有注意将母观点(即总的观点)分解成若干个子观点,用所掌握的史实进行论证。观点的展开要有层次性,做到由表及里,有浅入深,环环相扣,逻辑严密。而每个观点都要有史实的支撑,做到史论严密结合。

第三,要适当小结,升华观点。

解题中的史论结合,主要是指要有适当的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要有鲜明的观点作为立论的导向;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从历史在中来“,就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到历史中去“就是由观点驾驭史实,做到观点与史实的统一。

13.评价历史人物

基本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实际上就是要评价其一生的功过是非。要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首先,必须全面把握其历史活动;

其次,要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把这些活动分为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所以还要分阶段评价;

第三,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有:

(1)

生产力标准;

(2)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

(3)阶级的观点;

(4)时代的观点,即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肯定,反之则否定,同时注意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

(5)不要以偏概全;

(6)客观公正,不要带感情色彩;

(7)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学会自主概括和归纳材料的能力。

第五篇:高考题型突破历史高中

第二部分 高考题型突破 专题一 突破选择题的得分瓶颈

题型训练1 寻找选择题失分的原因

1.美国1787年宪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这主要体现了这部宪法的 A.自由原则

C.民主原则

()

B.制衡原则 D.平等原则

2.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制约与平衡 D.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3.“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这一发现”是指 A.蒸汽机的发明

C.蒸汽轮船的发明

()

B.电的发明 D.内燃机的发明

()4.由《环球时报》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金点强团队提出的“影响近现代中国的50个外国人”里,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名列其中。两人入选的最主要原因是

A.他们先进的科学理论影响着中国 B.他们严谨、踏实的科学精神影响着中国 C.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民众认识世界的方式 D.他们的科学成果直接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

5.不久前,中国最早的《共产党宣言》译本(1920年陈望道翻译)在山东广饶被发现。对该书在中国出版,有人评价说:“从此,这个徘徊于欧洲大地上的幽灵来到了中国。”这一“幽灵”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理论创新成果有 阶级斗争为纲” A.①②③④

C.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

()

()①新三民主义 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④提出“以6.近十多年来,家谱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除正史、地方志、考古资料以外最重要的资料来源。家谱取得这一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它 A.记载了某一家族的兴衰荣辱 B.能起到凝聚社会群体力量的作用 C.增加了历史材料的种类数量

D.能弥补正史缺载和地方志粗疏的缺陷

7.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为祭拜天地而举行的活动。《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由此可见封禅活动的实质是

()A.祈求国泰民安

B.彰显丰功伟绩 D.强调君权神授 C.表达敬天地之意

8.钱穆认为“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其中对“重心”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宗法制

C.郡县制

()

B.分封制 D.行省制

()9.唐代以三省首长“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指三省首长)职,而假以他名。”这种做法的影响不包括 A.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B.使三省首长职责模糊 C.降低了行政效率 D.提高了办事效率

10.“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古雅典的这一制度

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 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 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11.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贸易通道的改变 B.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

12.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13.“(古代中国)在每一个主要王朝创立之初,帝国政府都会忙碌于农业生产的恢复。”(黄仁宇:《中国社会的特质》)这里“农业生产的恢复”主要指 A.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B.建立正常赋税征收制度 C.重建小农经济 D.实现土地的平均分配

14.清代广东罗定山区“凡一炉场环而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从材料可以得到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①罗定山区的冶铁工场规模很大 ②冶铁业发展带动人口聚居情况的出现 ③冶铁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④这是一家采用了雇工经营的新式企业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周初分封,把索氏(绳工)、长勺氏(酒器工)、尾勺氏(酒器工)等族分给鲁公;把殷商遗民中的陶氏(陶工)、施氏(旗工)、繁氏(马缨工)、錡氏(锉刀工或斧工)、樊氏(篱笆工)、钟葵氏(椎工)等7族分给康叔。史家解释为“工不族居,不足以给官”。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出工商业在国家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B.是国家对商业的一种经营和管理制度 C.从事工商业的家族具有职业世袭的特征 D.该制度盛行于西周,绝迹于东周时期

16.“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能够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 C.具有稳定性和独特性 D.有力地防止了权威被颠覆

17.明清小说《拍案惊奇》中描写了一位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这一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是

A.削弱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制约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C.扩大了手工业品的市场 D.不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

()

()18.《汉书》载:“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这一记载反映出汉初统治者

()A.推行郡国并行制

C.加强中央集权

B.强化君主专制 D.解决土地兼并

()19.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20.2010年9月30日《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

A.有教无类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存天理,灭人欲 D.经世致用

21.屈原《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媒绝而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中的美人是一种托喻。从历史的角度上看,屈原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

A.作为文学家追求“大同社会”的理想 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C.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怀疑精神 D.强烈希望国家富国强兵

22.某时期国际战略格局被形象地概括为:“一个村子、两家姓(姓‘资’姓‘社’)、三大力量(美英等发达国、中苏等社会主义及亚非民族独立国)、四种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殖民地宗主国与新兴民族主义国家并存)。这一时期我国面临的国策性课题是

()①如何奉行不结盟政策 ②如何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如何求得国际社会的承认 ④如何拓展国际活动空间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23.英国输出了福利国家的思想和模式,但他自己最后又带头改革,在全世界范围内,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与彼岸的美国总统里根一起掀起了削减福利水平和福利国家瘦身的运动。这场风靡全球的福利革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

()A.英美竞争福利待遇的提高 B.认识到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性 C.福利项目覆盖窄,穷人仍未得实惠 D.福利政策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答案

1.B 2.B 3.B 4.A 5.D 6.D 7.D 8.A 9.D 10.A 11.A 12.B 13.C 14.A 15.C 16.C 17.B 18.C 19.C 20.A 21.D 22.D 23.D

下载题型——高考历史地图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题型——高考历史地图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台湾台北历史地图

    臺灣臺北歷史地圖 臺北歷史地圖收錄從1895年至1961年間發行的古地圖與老照片,對比今日Google地圖與街景影像,搭配地理定位功能,讓使用者透過地圖及照片「穿越」古今,看見臺北時......

    高三年历史材料题题型归纳及方法解析

    高三年历史材料题题型归纳及方法解析 一、历史信息题: (一)能力要求: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二)设问指向:指出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从材料可以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三)解答技巧:由表及里、由此......

    高考历史材料题解答方法及万能

    高考历史材料题解答方法及万能模板 一、高考历史材料题的解答方法 1、三读材料,获取信息。 材料一般应该读三遍:第一遍,粗读(看),明白大体内容,不要在个别字、词上纠缠;第二遍,细读......

    2016年陕西高考历史题(范文模版)

    2016年高考历史试题陕西(全国卷二) 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

    2018高考考前历史练手题

    练手题四 1. 1938年3月,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第三党)在其政治主张中指出:“在抗日时期中,人民绝对地承认政府的权力应当强化,但同样地否认应该有官僚群体压迫和剥削人民的权力;......

    江苏2010高考历史精练题

    江苏2010高考历史精练题南京市历史学科带头人、南京一中高级教师 郭东辉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

    雅思写作地图题

    地图题写作在很多书上都没有系统的指导,它有别于数据图,构思方面没有数据图那么复杂,但在语言驾驭,很多学生都感到很陌生。怎么写地图题,雅思中国网海外考试研究中心将在下文中一......

    高考散文阅读题题型及答题技巧

    散文阅读题 三、语句赏析题 1.命题特点: ⑴考查频率最大。考查次数最多,07、08所有散文阅读都有这一考点。 ⑵考查类型多样。不再局限对语句的含义分析;类型还涉及:语句的修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