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争霸2》合作模式阿巴瑟使用技巧 阿巴瑟怎么用

时间:2019-05-14 15:42: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星际争霸2》合作模式阿巴瑟使用技巧 阿巴瑟怎么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星际争霸2》合作模式阿巴瑟使用技巧 阿巴瑟怎么用》。

第一篇:《星际争霸2》合作模式阿巴瑟使用技巧 阿巴瑟怎么用

6399单机游戏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阿巴瑟使用技巧心得

简单总结,阿巴瑟好玩么?好玩,厉害么?强,无敌!虽然没有沃大爷那么无脑,不过阿巴瑟还是很强的

核心等级,3级菌毯地雷炸死翻倍生物质,以及死亡后掉落本体50%生物质。阿巴瑟几乎是一个前中后期全期较强的英雄,前期完全依靠菌毯地雷。记住阿巴瑟的蟑螂100块一个不耗气,不要直接套用七仙女的天梯开局方式,直接提速狗开局就好了,第一个100气可以升级蟑螂速度。

在点出3级翻倍生物质天赋之后,第一波兵在残酷难度下就能直接做出终极单位莽兽。技巧是熟悉第一波兵的路径,然后别让队友帮忙,一路用菌毯炸死,这个时候单独让一个蟑螂去吃全生物质就能升满级,第二波兵主要也可以靠菌毯,剩余敌人靠莽兽解决,稍微操作一下第二波兵就能做出两个满级莽兽。

莽兽攻速慢然而攻高血多而且是AOE伤害,超级肉盾,有阿巴瑟的加血技能几乎无敌。靠莽兽配合80人口左右蟑螂就能平稳度过中期同时疯狂补经济。然而阿巴瑟对空并不是很强,单纯靠莽兽的单体对空伤害略不足,需要队友帮忙。

等有二本下飞龙塔,同样存一些生物质,出生几个飞龙立即单独吃掉升级成利维坦。利维坦基本就是个空中莽兽,血厚攻速慢AOE伤害。

6399单机游戏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终极单位只会进化出来地面空中各3只。剩下的单位跟在终极单位后面A就是了。终极单位基本承担肉盾作用,中期靠加血尽量保护终极单位不要死亡,然后存生物质。3只莽兽和利维坦之后,100生物质的单位不会升级,然而一旦终极单位死亡一只就会立即升级。

等到3+3成型之后,就随便AA就可以了,由于生物质的堆积,基本可以让200人口单位达到400人口+的质量,吃过生物质的单位血量攻速攻击力都会有很明显的提升,什么700血的蟑螂飞龙见过没?比牛都硬。

单位组合目前靠蟑螂飞龙就足够了,后期随便加点大龙之类的,随意。其实宿主很强,但是科技较慢,而且对空能力需要升级,很耗气,所以还没有用过类似的套路。

资源分配就是钱全部蟑螂,有气就攻防和飞龙。蟑螂速度和天赋点出来的残血+护甲的科技必升,飞龙科技无所谓。

总之,阿巴瑟的整体思路就是中期不要死大量的单位,靠莽兽和利维坦保护后排吃生物质提升整体的部队质量。阿巴瑟属于难度越高越强,残酷难度没一会儿就能打出200人口全部满生物质的无敌部队,走哪儿就是扫到哪儿。F2A大法好。

目前比较害怕的就是在飞龙吃满生物质之前被AOE打伤,等生物质吃多了,AOE用脸趟过去就可以了,有加血buff,几乎死不了。一个个和牛一样硬。

套路运用

打了三天快巅峰满级了,基本都是阿巴瑟练的,阿巴瑟现在我最喜欢用的套路就是蟑螂转空军。蟑螂前期出16个左右,打空军的图可以补两个女王,速度科技到二本,然后双飞龙塔加VI,留生物质第一个飞龙直接变利维坦,残酷难度不难。有利维坦之后慢慢转空军,直接跳三本大龙塔根据对方兵种配置螃蟹和腐蚀者的比例。

所有气都用来出空军和空军科技攻防,打的激烈的话人口只有130-150左右,然而战斗力极强,F2A。余钱太多就管子防空蟑螂随意。基本上任何残酷难度只要队友不是纯智障,低等级也能带飞。不怕任何AI组合。注意二本之后跟3-4个眼虫在利维坦后面反隐,房子速度随意升级。空军攻防不是非常重要,两攻足够,缺气会很厉害,有气的时候尽量多出单位不要升级科技,特别是防。大龙两个科技比较关键。

螃蟹是F2A的,稍微操作一下腐蚀者别被渡鸦炸弹+科学球病毒秒一群就好。

6399单机游戏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不过以上套路基本要阿巴瑟满级才能流畅使用,14-15级天赋都很重要。带着一个1级只出光炮的技师通了残酷空间航道+人族大和机械化原子弹的最强形态AI,基本可以认可这个套路的实力了。

第二篇:阿瑟.米勒中文介绍

阿瑟.米勒

阿瑟.米勒出生于曼哈顿北部,在纽约布鲁克林区(林肯高中)受到了良好教育。米勒十三岁时,其父所经营的一家外衣制造厂宣告破产,次年证券市场濒临崩溃。其后全家搬迁到布鲁克林的贫民区,很多评论家认为米勒的此次搬迁激发了他的创作才能。从事两年的低贱工作后,米勒于1934年前往密歇根大学深造。大

二、大三期间,连续获得Avery Hopwood创作奖,大四时,其剧本荣获二等奖。1938年获得密歇根大学文学硕士学位。他的第一部剧作《吉星高照的人》在百老汇上演四场后就宣告闭幕,可谓彻底失败。他的第二部剧作《全是我的儿子》(1947)深受观众青睐,该剧上演了328场,并获得纽约戏剧评论奖。此剧讲述一位制造劣质军需用品的不法商人,最终导致他儿子在二战中死去的故事。剧情夸张、伤感,但也深刻反映了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道德社会究竟代表着什么?个人的失败应该由个人承担或确立个人的正直标准。《推销员之死》(1949)被公认为他的代表作,上演742场,并一举获得纽约戏剧评论奖、托尼奖、普利策戏剧奖。该剧确立了他在战后美国戏剧上的地位,使他成为美国主要的代言人之一。该剧刻画了一个现代普通人的悲剧,主人公威利.洛曼代表着所有想要发财的美国人。他梦想着他和他的两个儿子都能受人欢迎并在物质方面取得成功。《推销员之死》包含了不同的风格,既有现实主义传统,又有明显的表现主义色彩,因此观众既能对剧中主人公以及他的家庭所遭受的社会悲剧产生共鸣,又能将其视作一项心理方面的研究。虽说《推销员之死》是米勒最受欢迎的剧作,但《炼狱》(1953)中“巫师”的再次上演,被公认为其不朽之作。议员约瑟夫.麦卡锡曾称某些美国人为共产主义颠覆分子(左翼分子),并冠以他们“巫师”的称号。剧中主人公与巫师的共同点是不容忽视的,米勒很自然地将十七世纪与自己所处的年代进行了类比。《桥头眺望》(1955)再次以因违背自身社会价值而痛苦挣扎,备受折磨的人为题材。主人公Eddie Carbone,是一位爱上自己女儿的码头工人,由于一非法移民向其女儿求爱而与之发生争执,最终Eddie将其告发,并要求警察将其逮捕,此事还涉及到他的一些曾是共产主义的朋友。1956年,米勒与玛丽琳.梦露结婚后不久,便受到众议院非美活动委员会传讯。他承认出席了共产党会议但拒绝说出其他与会者。次年,被判“藐视国会罪”,直到1958年经上诉才撤销原判。米勒与梦露的婚姻随之告急,最终于1961年宣布离婚。第二年,梦露便与世长辞。《堕落之后》(1964)直接大肆鼓吹发动冷战来反对共产主义。同《桥头眺望》一样,《堕落之后》也通过叙述者来讲述整个故事。这样的处理技巧在米勒的一些作品中也有体现,这也更有利于指引观众注意到他剧中所传达的信息。评论家们对米勒的后期剧作褒贬不一,除了《代价》(1968)。这一剧作以结构严谨而深受好评,讲述了两兄弟因寻求自身生命的意义以及家族史而厮杀的故事。《创世纪及其它》(1972)是根据亚当和夏娃的故事改编的喜剧,该剧和描述美国经济大萧条的《美国钟》(1980)以及The Ride Down Mt.Morgan(1992)一样并没有激起人们的兴趣,虽说后者在英国深受好评。《碎玻璃》(1994)作为百老汇最新上演的新米勒剧,最终因为题材老套,以米勒一贯夸张、伤感的风格对大屠杀的黯淡描述而失败。1957年,米勒出版其《戏剧全集》,并在1981年出版第二卷,后者包括米勒的电影剧本《不合时宜的人》(1961)。该剧是一部有关克拉克.盖博和梦露的影片。1945年,米勒出版了《焦点》,这是一部有关反闪米特主义的小说。他的短篇小说包括《我不再需要你》(1967)、《平凡的女孩儿,生命及其他故事集》(1995)。他的纪实文学作品包括几部穿插了他妻子英格.克拉斯照片的游记:《在俄国》(1969)、《在乡间》(1977)以及《中国偶遇》(1979)。1984年,他写了一部有关中国出版他最著名剧本的回忆录,《推销员在北京》(1984),1987年,米勒出版了他的回忆录,《时间弯道:生命》。

第三篇:阿巴贡观后感

阿巴贡,一个一毛不拔的吝啬鬼,在他的一生中,几乎没有感情可言,他甘愿沦为金钱的奴隶,为了金钱,可以不顾一切,甚至可以牺牲儿子和女儿的终生幸福„„

影片中的阿巴贡有一个儿子克莱昂特和一个女儿爱莉丝,他们是正值青春年少的妙龄少年,然而,他们却并未像其他的年轻人那样,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他们的父亲拥有万贯的家财,而他们,作为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父亲的儿子,却完全不像公子哥抑或是千金小姐,他们穿着最朴素的衣服,过着最清淡的生活,而这些都是因为他们的父亲不肯拿出一分钱来替他们购置新的衣物,而他自己也是如此,每天穿着同一件衣服,就连最后儿子和女儿的结婚礼服也是由对方所出。

他很想让别人为其做事情,然而却不愿意掏一分钱,就拿他喜欢上玛丽雅娜来说吧。他虽然是一个吝啬鬼,但他首先是一个男人,男人都是喜欢漂亮的姑娘的,而他也不例外,他委托别人帮其说媒,起初说的好好的,可是一提到钱,他就像是发疯了似的,对人如老虎般凶恶,简直就是变色狼转世,令人“敬而远之”,觉得他不可理喻!

在对待他的家人的问题上,就更加显得他的吝啬与小气!为了节省开销,他雇佣了一个人既当厨子,又当马夫;为了节省开销,他终日不给马喂食物,以至于最后只剩下皮包骨头,令人不禁心生怜悯之心„„

不仅对待旁人如此,更令人不可思仪的是他对待他的儿子和女儿亦是如此。儿子克莱昂特为了生存起见,竟然另外出去借钱,而债主竟然是喜欢放高利贷的父亲阿巴贡,这一看似滑稽荒诞的情节正刻划了阿巴贡的自私及爱财如命的一个吸血鬼的丑陋形象!在对待他们的婚姻问题上,唯一可以左右他的决断的便是:儿子的结婚对象有没有大量的嫁妆带来,女儿的结婚对象是否不要嫁妆,而他为他们择偶的标准亦是如此,谁不要嫁妆就将女儿嫁给谁,当然最好是还能从中涝到好处;对儿子,则是谁给女儿配备的嫁妆丰厚就让儿子同谁结婚,看到这样的父亲,我们不得不说,这整个是一老顽固、老变态!真的是不可理喻!

这部影片虽然讲述的是一个吝啬鬼阿巴贡的生活点滴,但是却从不同曾面反映了旧时封建社会的性质,刻划了一个活生生的吸血鬼、吝啬鬼的形象,也反映了在旧时封建时代的父母包办婚姻的恶劣风气,最后影片以阿巴贡的全部积蓄被盗为尾,以其强烈的反映更生动的刻画了他的为人,在箱子下落明了的情况下,他为了避免付法官的口供费,竟然要处死说谎话的仆人,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噬财如命,认为金钱高于一切,没有了金钱,人生也就变得毫无意义,在金钱面前,他丧失了人性、失去了爱情以及对儿子和女儿的亲情、对仆人及其他人的友情、对穷人的怜悯之情、对牲畜的关爱之情„„好象人世间的一切对他来说都已经不复存在,甚至包括他自己,在他的信念中,只剩下了金钱,金钱就是他生命的唯一!

片尾以阿巴贡拖着他那沉重的装满了金钱的箱子踏上了他孤独的人生之旅,而请求获得布施的老婆婆依旧在后面追寻着他收尾,使得本文更加具有讽刺性,看似荒诞的结尾,实则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莫里哀的名作《吝啬鬼》,充满了辛辣的讽刺与无情的嘲笑,书中的主人公阿巴贡是一切笑料的来源,也是无数批评矛头的指向。因为他的吝啬,让生活在他圈子里的人痛苦无比,他是这些人生活矛盾的纠结点,也是他们追求新生的绊脚石。但是看完这部作品后,我却认为阿巴贡吝啬得不彻底,不完全。他将钱财看得比亲情、友情、爱情更重要,但却没有因钱财而完全丧失亲情、友情、爱情。他精于算计,尽力刮钱,努力省钱,却没有达到彻彻底底的地步。他的吝啬仅限于他一个人,也没有超出道德的底线,他无情却不是无恶不作,他冷酷却不是残暴残忍。然而,正是因为这些,才有了一切围绕他而产生的笑料。

阿巴贡虽然吝啬,却没有将儿女变为赚钱的机器。他的女儿艾丽丝温柔大方,对爱情坚贞,对新的生活充满渴望。他的儿子克莱昂特,大胆奔放,坚强执着,敢于与阿巴贡正面抗争,指责父亲的不光彩的高利贷行为。这些都表明了阿巴贡虽然不是一个好父亲,但也没有因金钱物质而无情到将儿子女儿变为金钱的奴隶,他的一双儿女,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追求,这也为作品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我觉得金钱与物质虽然扭曲了阿巴贡的人生,但是他的人性并没有完全泯灭。他也追求爱情,也追求名誉,也想做一个体面的,让人喜爱的人。为此他想娶妻,与儿子之间发生了冲突,形成了故事的高潮。为此他想方设法精心着装,期望得到到未婚妻的喜爱,结果弄巧成拙,手上的钻戒还被儿子夺去送人。为此他请客吃饭却又舍不得花钱,结果上演了一出闹剧„„像阿巴贡这样的人只要满足了他对金钱的渴望,对金钱的占有欲,他就还能算是一个正常的人。比如,只要儿女的婚礼他不用出一分钱,他也就无所畏谁娶谁,谁嫁谁;只要给他免费做一套新衣服,他就能高高兴兴的参加婚礼。我想这样的事是不可发生在葛朗台身上的,他比阿巴贡比起来更多的是悲剧而不是喜剧。

第四篇:《中国人的气质》(美)阿瑟史密斯范文

《中国人的气质》(美)阿瑟·史密斯

中国人的气质

作者:(美)阿瑟·史密斯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导言(1)知情者出面作证,人们总是希望他所说的都是真话,不掺任何水分。

许多接触过中国人的知情者,虽然能说出一些真实的东西,但是很少有人能抛却个人情感,如实地叙述,更不用指望他们讲出全部事实。任何一个人,无论他多么博学,都不可能了解中国人的全部真情。所以,本书里的观点,必须坦然面对来自三个不同方面的异议。

首先,有一种观点说,如果谁试图把他所知道的有关中国人的特性如实地转述给其他人,那么他将白费力气。1857至1858年期间,伦敦《泰晤士报》的乔治·温格罗夫·库克先生,是一位专门采访中国的记者,他可以像当时所有到中国去的作家一样,有机会观察各种环境下的中国人,并且能够借助那些德高望重的人的观察,获得对中国人全面、正确的理解。然而,库克先生在他书信集的前言中,对他描述中国人特性的失败表示了歉意。“在这些书信里,有一个重大的疏忽,就是关于中国人特性的文章,我写得不够精彩。没有一个题目能有这样的诱惑力,没有一个题目能有这样让人施展才华的机会;精巧的假设,深刻的概括,自信的断言,都可以在其中充分展示。所有的批评家,肯定会断然地蔑视我,因为我没能利用这样的机会,总结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事实上,我写过几位中华民族中很出色的人物,然而不幸的是,就在我写这些文章的同时,他们曾有过的言行的粗俗,与我的初衷相违背,为了真实起见,我连续烧了好几封长信。而且,我常和最著名的汉学家谈论这种事,发现他们和我一样,很难形成对中国人特性的整体概念。当然,只有那些真正了解中国人的汉学家,才能遇到这种困难;一个八面玲珑的作家,对所写的主题可能一无所知,却可以轻易地写出一篇辞藻华丽的文章,以两个客观事实、头头是道地加以分析论述。某一天,或许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必要的知识,对中国人的矛盾心理,能够做出全面、准确的分析。目前,我避免严格的定性,用中国人具有的特殊品性去描述中国人。”

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人已经使自己成为国际事务中的一个重要的角色。可以看出,中国人是不能被征服的;也可以感觉到,他们又不是易被理解的。要想真正地了解中国人,除了在中国,任何其他国家的人都不可能做到。因此,很多人认为,中国人是一个根本无法理解的矛盾体。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与中国已经交往了几百年,那么,我们就应该像认识其他复杂现象的秘密那样,真正认识中国这个民族。

其次,一个更为严重的反对意见,是我不具备写这本书的资格。就算一个人在中国生活了22年,也并不能保证他有能力写书论述中国人的特性,正如一个人在银矿工作了22年,并不足以证明他能写一篇关于冶金学或复本位制的论文。

中国幅员辽阔,一个人只是在其中几个省居住,考察过的省份不到它的一半,当然没有资格对整个国家作出概括。需要声明的是,这些文章最初只是为上海的《华北每日新闻》写的,并没想过要更广泛地传播。然而,一些论题不仅在中国,而且在英国、美国和加拿大都引起了极大的兴趣,我才应邀把这些文章汇编成册。

第三点异议,是一些人提出的,认为阐发的部分观点,尤其是涉及中国人伦理特性的看法,很容易让人误解,作出错误的判断。

然而,人的印象不可能像统计数字那样,可以做到分毫不差,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这种印象就像是相片的底版,没有哪两张是相同的,可是每张都可以真实地映现一些图像,是其他底版无法呈现的。相片的底版不同,透镜不同,显影剂又不同,其结果当然也不可能相同。

对中国的了解,我远不如那些久居中国的人,但是,他们与我的观点实质上是一致的;另外一些人的看法也理应同样受到尊重,他们认为,在某些部位增加一些明亮的色彩,可以使过于单调的画面更为逼真。考虑到这些正确的意见,我对原文作了全面的修订和增补。然而,由于出版的急迫,原本讨论中国人的特性有三分之一被省略了,只保留了最重要的部分,并新写了“知足常乐”一章。

要想拒绝赞美中国人所具有并表现出来的优点,我想不到任何理由;同时,又存在着另外一种危险,即屈从于既定的思维框架,给予中国人超过实际道德品行的高度评价——这种做法的危害性并不亚于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由此,我们联想到威廉撒克里(1811—1861,英国小说家),曾经有人问他,为什么在他的小说里,好人总是愚蠢的,坏人却是聪明的。

对于这个问题,这位伟大的讽刺家回答说,他有眼无心,没有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比如有一幅橡树的木刻画,要求观察者从中分辨出一个画面——拿破仑在圣·海伦娜岛的侧身像,抱臂低头站着的样子。但是,长时间注视之后,往往一无所获,似乎其中有什么差错,而一经人指点,就会感到,在画面中看不出拿破仑是不可能的。

同样的道理,许多事情在中国每一次出现,人们往往视而不见,而一旦看出,就难以忘却。

读者需要注意,正像一个限制性的从句不能取代概括性的主句一样,不要以为本书的文章概括的是整个中国,也不要以为是外国人观察和体验的全面荟萃。这些文章仅仅是一个观察者所得印象的记录,是许多“中国人特性”中的一小部分。它们不是一幅中国民众的肖像画,是观察者根据自己的见闻,用炭笔勾勒的一些民族特性的素描。图像仅仅是由单线构成,无数单线交织在一起,才形成了完整的白色光幅。它们是来自作者和其他各种各样的人的个别经验的汇集,是一种归纳研究。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论题得到了如此广泛的例证。

梅多斯先生,众多研究中国和中国人的作家中最富哲理性的一位,他认为,一个人对外国民族特性有了正确的看法,并想把它告诉他人时,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所有笔记交给他,让他细读。这些笔记详细地记录了引人注目的大量事件,特别是那些非常事件,并且还附有当地人对该事件的看法、说明。

一般性的结论都是从大量的事例中推出的。这些结论可以被怀疑或否定,但是所列举的事例却不能搁置一边,因为它们是绝对真实的。任何关于中国人特性的理论,最终都要参照这些事例。

试图拿中国人与盎格鲁-撒克逊人(盎格鲁-撒克逊人属于日耳曼民族,是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的一支,5世纪和6世纪居住在英国)进行比较,那是非常困难的。显然,许多看起来是中国人“特性”的东西,纯然是东方人的特性。至于对与否,读者在看到这样的情况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作出自己的判断。

导言(2)

很多人认为,在当今,我们与中国人的交往中,要想了解他们的社会生活,有三条途径:研究他们的小说、民谣和戏剧。无疑,这些知识来源是有其价值的,但是似乎还存在第四条途径,比前三者加起来还要有价值,那就是在中国人的家里研究中国人的生活,不过这个来源并不像所有研究中国和中国人的作家开放。就像对于一个区域的地形,在农村比在城市更容易弄清楚一样,在农村更容易了解人们的特性。

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城市住上10年,关于中国人家庭生活的知识,可能还不如在农村住上12个月获得的多。我们必须认清这一点,乡村是中国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而本书就是以中国农村为立足点写成的。

这些文章的写作,目的并不是表达一个传教士的观点,而是以一个没有任何偏见的观察者的角度,如实报告其所见所闻。由于这个缘故,本书没有作出中国人的特性可以由基督教进行改善的假定。并不猜想中国人是否需要基督教,但是,假如他们的特性中存在严重的缺陷,那么,如何去纠正这些缺陷,就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如前所述,“中国问题”已经远远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完全有理由认为,在20世纪,这一问题会变得更为紧迫。任何一个希望人类美好的人,对于如何改善人类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人的问题,都充满了兴趣。如果我们得到的这些结论是正确的话,那么,将会得到曾被忽视的一系列论据的支持;如果这些结论是错误的话,无论得到怎样的支持,都将不能成立。

埃尔金勋爵对上海商界的答问,虽然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但是他的话至今仍然是正确、恰当的。他说道:“当阻挡这个国家的障碍被搬开,可以自由进入的时候,西方基督教的文化将发现它面对的不是野蛮,而是一个在许多方面存在衰退和缺陷的古老文明,不过,在其他方面,又不得不让我们同情和尊敬。在即将出现的竞争中,在这个有着怀疑态度而又聪敏的民族中,基督教文化要想找到立足之地,所凭借的方式,就是宣传进入天堂的信仰比不离尘世的信仰相比,在公共和个人的道义上,能得到更好的保证。”

保全面子

看到“面子”这个词,就会感到用它来描述中国人的一种“特性”,再没有比这更贴切的了。在中国,“面子”这个词,并不单指人的脸,它是一个复杂的集合名词,所包含的意义,超出了我们所能描述或理解的范围。

哪怕是部分理解“面子”的含义,我们必须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即中国人有非常强烈的做戏的本能。戏剧可以说是唯一的全国性的娱乐活动。像英国人爱好体育、西班牙人爱好斗牛一样,中国人对戏剧充满了热情。只要稍加煽动,他们就会摆出演戏的姿势,或鞠躬行礼,或下跪叩拜,像模像样地扮演起某出戏中的某个角色。这在西方人看来,有些滑稽和可笑。

中国人在思维方式上,也是很戏剧化的。比如说某个人被人误解,在他要澄清事实时,即使只有两三个人在场,他也会大声地说:“我是当着你们的面说的,你们都在场。”给人一种面对众人的感觉。如果事情解决了,他会很骄傲地下了舞台;如果没有得到解决,他会觉得自己没脸面下台。其实仔细想来,就会发现这些与事实毫无关系,只是形式的问题。

在一场戏中,要想获得喝彩声,只要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说出一句漂亮话。我们不需要去探询幕后是什么样子的,看尽世上所有好戏岂不更好。“面子”,是在现实生活中,一切依照戏剧化的样式行动获得的。也就是说,在他们投入剧情时,或不理、或小看、或喝倒彩,都是让他们很“丢面子”的事。

“面子”所包含的意思,人们在正确理解之后就会发现,这个词本身就是一把打开中国人许多重要特性之锁的钥匙。

附带说一下,就怎样做到有“面子”,这其中的方法和学问远远超出了西方人的理解力之外。西方人常常误入事实领域,而忘记了中国人生活中戏剧化的因素。对西方人来说,中国人的“面子”就像戒律一样,是一种不可否认的潜在力量。不同的是,它没有规则,视具体情况而反复无常,或取消或变动。从这个角度讲,必须承认中国人和西方人存在着差异,对同样的事情决不可能用同样的眼光来看待。

在调节村庄间无休无止的争吵时,“面子”的平衡问题是“和事佬”。首先、必需认真考虑的,就像过去欧洲的政治家考虑力量均衡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一个东方人来说,要想公正地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即使从道理上来讲,他们抱有这种愿望,但实际上只能是按比例对“面子”进行分配。在诉讼的裁决中,这样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其结果多以不分胜负而不了了之。

送人一份丰厚的礼物,算是“给他面子”。但是如果礼物是个人送的,受礼人应该只接受一部分,全部接受或统统拒绝的情况是很少见或者说从来没有的。一些人渴望保住面子的例子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因为自己犯错受到了指责,也算是“丢面子”,为了挽回,不管证据有多么的充分,也要一概否认。

比如,网球不见了,有证据显示是被一位苦力捡到了,可当找到他时,他很生气地予以否认,然后走到丢球的地方,很快发现球就在地上(事实上,球是从他的长袖里掉出来的),并且理直气壮地说:“看,这是你‘丢’的球。”

侍女把客人的铅笔刀藏在她主人的房子里,以后在桌布下面发现了,她会说是她找到的而得意洋洋。在这种情况下,都保住了“面子”。

一个仆人不小心弄丢了主人的一件东西,他知道自己必须要赔偿的,或者从工钱中扣除相当的数目,于是他提出辞职,并故作清高地说:“用来赔偿那银匙子的钱,我不要了。”这样,他的面子没有受到损伤。

一个人明知道有笔债款没有办法收回来,但还是找到欠债人,严厉地威胁恐吓一番,以此表明他胸中有数。虽然他没有要到钱,但是他保住了“面子”,这样才能保证将来不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一个仆人失职,或者拒绝履行他分内的职责,当他确定主人决定辞退他时,他会故意再次犯错,并主动提出辞职,保住他的“面子”。

对我们来说,宁可死了也要保住面子,似乎是很不值得的,但是我们听说,中国的地方官在被杀头时,准许穿着官服是一种特殊的恩惠,并以此来保住他的“面子”!

节俭持家(1)

“节俭”这个词,表示着持家的原则,尤其是指家庭的收支关系。按照我们的理解,节俭表现在三个方面:控制花销,杜绝浪费,以这样的方式来调节用度,少花钱、多办事。从这个方面来衡量,中国人都是节俭的能手。

中国人的饮食相当简单,这是旅行者对中国最初的印象之一。众多的人口,似乎全依赖于几种食物为生,像稻米、各种豆子或豆制品、谷子、青菜和鱼。这些食品,再加上其他一些很少的东西,就是亿万人的主要食物,只有在逢年过节或有特殊的事情,才加一点儿肉。

现在,很多人注意到了,西方世界在想方设法地为贫穷地人提供物美价廉的食品,但也不能不关注这样一个事实,即在中国平常的年景里,每个成年人花不到两分钱就可以得到足够一天的食物。即使在灾荒的年月,成千上万的人更是只靠每天不到一分半的生活费来维持生命。这表明了中国人的烹饪技术达到了高水平。

虽然对于外国人来说,中国人的食物量少、粗糙、乏味甚至倒胃口,但不得不承认,中国人在饮食方面,是一流的烹调大师。在这一点上,温格洛夫·库克先生把中国人排在法国人之下,英国人(包括美国人)之上。我们不敢像库克先生那么确定,中国人排在哪个国家之下,但他们在一些国家之上,这是毋庸置疑的。

如前所述,中国人的食物种类很少,但是即使从生理学家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即中国人对主食的选择非常高明。他们的烹调技术精湛,食物原料非常简单,但制成品却花样、品种繁多,就算是对中国烹饪术一无所知的人,这点也是有所耳闻的。

另外有一个事实,我们很少注意到却极有意义,就是中国人在做饭时很少浪费,所有的东西都尽可能地物尽其用。普通的中国家庭,饭后的剩饭菜都会留着下次用,除了很不值钱的之外。看一看中国人的狗和猫的身体状况,就足以说明这个事实了。这些动物挣扎在“死亡线上”,靠着人们提供的剩饭菜,艰难地“活着”。

新兴国家中的人们的浪费,是众所周知的。像美国这样生活富裕的国家,每天浪费的东西,能够支持6000万亚洲人过上比较好的生活,这点我们无须怀疑。我们希望这些剩余的东西能把更多的人养胖,而不是浪费掉。就像许多中国人“吃饱”后,仍把剩余的饭菜收起来留到下次用一样,甚至茶杯里的剩茶也要倒回茶壶里,下次热过了再接着喝。

还有一个事实,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这就是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样,对吃的东西过于讲究。对他们来说,几乎没有不能吃的东西,什么东西迟早都会成为他们的网中之鱼。

在中国的北方,干活时普遍使用马、骡、牛和驴,有的地区还用骆驼。无疑,我们下面叙述的事实,在读者看来显然过于节俭了——牲畜死亡后,无论是死于意外,还是老死、病死的,

第五篇:阿巴嘎电力公司建设和谐企1

阿巴嘎电力公司建设和谐企业

“三流企业靠领导,二流企业靠制度,一流企业靠文化”。企业文化是重塑一家公司的强有力武器,一个企业想要发展壮大,首先就要成为一个和谐企业。所谓“和谐企业”,就是要符合企业和全体员工的根本利益。企业与员工是休戚与共、荣辱相连的共同体,只有建立和形成“团结友爱、和谐融洽、安定有序”的内部良好关系,才能使团队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阿巴嘎电力公司领导班子把构建和谐企业作为重要职责,自觉地把构建和谐企业摆在全局的高度来认识、来谋划、来落实。制定出了“四感一力”,从而实现员工与企业“共赢”。

“归属感”,就是让员工把阿巴嘎电力公司当成自己的家,对企业充满感情,表现为团队意识、个人能动性体现,从而达到员工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的高度统一。自觉把企业这个平台作为个人事业发展的最佳选择。

“成长感”表现在自身努力和部门协作下,实现个人与部门不断进步的过程。通过组织的培养和个人的努力奋斗得到持续成长,实现个人与部门的不断进步。

“成就感”体现在自我价值的实现。要注重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的双向激励。通过及时激励,充分发挥员工潜能,使全体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业绩、体现价值、赢得尊重。

“责任感”就是阿巴嘎电力公司和员工要履行各自的义务。要求企业和每个员工真正做到对自己负责,对公司负责,对社会负责。责任感使员工能够主动、自觉承担更多责任,从而增加工作激情、动力、压力和价值。(阿巴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于泳、斯琴图)

下载《星际争霸2》合作模式阿巴瑟使用技巧 阿巴瑟怎么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星际争霸2》合作模式阿巴瑟使用技巧 阿巴瑟怎么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