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最新国考申论热点)
2018年最新国考申论热点范文(精选10篇)1.用参与的力量提升文化水位
“知识渊博、表达风趣,讲得还很有代入感”“偏专业的内容,被他们讲得活色生香”„„正在浙江省博物馆进行的“蓝瑛作品及其师承影响特展”上,现场20余位志愿者轮番上岗讲解,被热情的观众明星般簇拥着,成为亮眼的景观。有观众来“二刷”,就是想听听不同的讲解版本;也有游客错过了上午的解说,下午早早就来等着。展览中《富春山居图·剩山图》这样的名作,因为志愿者的讲述而更加立体、更为动人。
志愿者已成为大型博物馆服务公众的重要力量,也体现着公共文化机构的社会性和公益性。故宫博物院自2004年开始,累计注册志愿者近3000人次,服务公众60万人次、13万小时。有一位高中生根据自己当志愿者的经历,为故宫导览提出“分众化”讲解、“大文化”视野、“思辨性”互动的建议。在世界范围内,大英博物馆的志愿者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几个人增加到现在的600多人;日本也在持续建设文化志愿者队伍,推广终身学习理念。这些志愿者的服务活动,是公民参与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也让“文化”二字,更有了现代文明的意蕴。
既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又让有兴趣的人更多地参与其中,志愿者为博物馆注入了鲜活而多元的力量。其实,每一次志愿服务都是综合性文化服务,比如讲解丝绸的历史,不能只懂得丝织技艺、蚕桑文化等,还要掌握语言表达、服务技巧甚至应急处置能力。浙博的“乾隆特展”,开展前三个月就提前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涵盖了高校学生、文艺工作者、教师等人群,还安排了礼仪、传统文化、文物知识等培训。志愿服务不仅是服务人数的“物理叠加”,更有服务内涵延伸、文化影响力和感染力提升的“化学作用”。在向外辐射文化光芒的过程中,博物馆与志愿者一起,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
文化志愿者传递着知识,也传递着精神。实际上,志愿者存在的价值不仅在于文化服务,而且是要让观众“共同参与学习并享受乐趣”,这样才有更精彩、更深刻的文化体验。“乾隆特展”中有一位叫钟觉辰的志愿者,本职工作是童书编辑,为了做好讲解,他花了近半个月时间查阅资料,在统一讲解文本基础上又写了一份讲解稿,一遍下来要一两个小时,观众听得兴致勃勃。在首都博物馆,志愿者张鹏当了14年讲解员,收获了一大批粉丝,还制作了微信公众号分享文博知识。这些志愿者就像沟通文化与公众的一座桥,促进全社会文化建设的共识和自觉。
中国的博物馆志愿者队伍还在发展中,各地、各馆水平仍是参差不齐。也是在国庆期间,杭州另一所博物馆的“中国团扇文化印象特展”,主题别致、布展精美,有宋徽宗《枇杷山鸟图》等珍品。不过展览却难觅专业讲解,在博物馆服务台询问,回答是“须提前三天预约”。其实,对于公共文化机构而言,公众的需求既是努力方向,也是发展契机。利用文化的魅力,创新更好的方式,把更多人吸引过来,一起进行文化建设、文化推广,培厚整个社会的文化土层,公共文化机构也能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更多掌声。文化建设驰而不息,公众期盼着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服务的供给应该跟上时代,既要数量增加也要质量提升。当更多人成为文化建设的“义工”,就一定会有文化的发展繁荣、文化的自信自强。
2.给留守儿童“大家庭式”的关爱
农村留守儿童管理一直以来是个难题,因为有一些基础数据较为滞后,也不太精准。10月10日,“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系统”正式启用,民政部要求各地民政部门须在今年11月底前完成农村留守儿童的信息采集录入、审核报送工作,这意味着我国将逐步建立起翔实完备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台账。留守儿童进入公众视野已有多年,其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和教育情况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对这一数量庞大的群体倾注了很多的关爱,也在不断改善他们的处境。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更是对留守儿童倍加关切,指出“要关心留守儿童、留守老年人,完善工作机制和措施,加强管理和服务,让他们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将所有农村留守儿童纳入有效监护范围,既是对总书记要求的具体落实,也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由于缺乏对基础信息的动态掌握,有些陷入贫困、辍学境地的留守儿童游离在社会视线之外,甚至酿成了难以挽回的悲剧。
这几年,随着数据收集手段的丰富,各地也想出了不少办法,将更多的留守儿童纳入有效监护范围。比如,有的地方为留守儿童配发安全手环,并与公安机关报警平台和天网工程无缝对接。有的地方研发了留守儿童工作大数据平台,由县级总调度、乡(镇、街道)监管、村(居)委会动态管理,具备GPS定位、自动生成报表等功能。而覆盖全国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能大幅提升关爱、保护、帮扶留守儿童的精准度。建立信息系统,只是迈出了第一步,用好这个系统,其实是非常复杂的工作。首先,怎么判定留守儿童就需要仔细斟酌。去年,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开展了一次摸底排查,结论是全国目前仍有902万不满16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其中有不少人已经辍学或者尚未登记户口。这和此前一些部门和机构得出的数据有较大差异,这不排除有统计口径的问题,但也提醒我们,不能把这个系统建成一个封闭的系统,要真正做到保持开放、动态跟踪,才不会遗漏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此外,采集哪些信息,不采集哪些,也要在实践中摸索。从帮扶的需要看,除了留守儿童本人的情况,可能还要掌握一些周边信息,比如监护人、学校等等。值得肯定的是,这个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一开始就与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系统、残疾人信息管理系统共享,既有利于更充分地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又不至于让留守儿童感受到自己被标签化。
关爱和保护留守儿童是个良心工程,更是个社会工程,需要在政府、社会、家庭、学校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发挥社会合力。因此,这个关爱留守儿童的基础设施,还应对社会开放,最终建成一个社会都可以用的公益平台。以前就有这样的尴尬,有些公益组织去帮助留守儿童,却没办法拿到确切数据,只能自己去调研收集,耗费大量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而这个全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以后,就可以更合理地分配社会资源,形成更高效的分工合作。
关爱未成年人,是要付出百倍耐心和努力的事情。更准确地了解每一个留守儿童的需求,更深入地把握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变化,并以更加高效、专业、恒定的方式,将各方面的爱心有效整合,祖国的每一朵花儿就都能在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中尽情绽放。
3.网络直播应成为价值出口
网络直播虽是风口,也需规范。继去年11月,国家网信办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之后,一些地方立法也开始跟上。不久前,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草案)拟规定,禁止无证平台发布节目,从而以法治手段给网络直播“上规矩”。
一台电脑、一个账号就能搭成一个直播间,便捷的生产方式下,网络直播圆了很多草根的明星梦。然而在一片红火之下,网络直播乱象频发也颇遭诟病。前不久,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叫停新浪微博、AcFun、凤凰网等网站的视听节目服务,引起关注。最近又有媒体报道,一些直播平台上用户信息被泄露,网络主播随意拨打粉丝提供的手机号,进行调侃或飙脏话,以此吸睛,引起舆论哗然。一段时间以来,网络直播中涉黄涉暴、内容低俗化等不时成为热点,正说明了规范的必要性。
直播平台需要摆脱野蛮生长,已经成为各方共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要求对直播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建立互联网直播发布者信用等级管理体系,采取“主播实名制登记”“黑名单制度”等措施,正是对症下药之举。此次江苏省拟进一步规范网络直播,比如考虑到国家立法层面尚未规范公共视听载体,仅有相关规范性文件规定,在实践中监管缺乏有力法律依据的情况,草案拟结合当地实际规定,县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视听载体播放广播电视节目实施监督管理,从而在地方立法层面完善了相关制度,不让不法行为有机可乘。
当前,网络直播正在从“颜值直播”向“价值直播”转型,平台淘汰期也为时不远,直播行业应该把握这个风口。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四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以秀场直播和游戏直播为核心的网络直播业务保持了蓬勃发展趋势,运营正规化和内容精品化是当前发展的主要方向。去年底,白发教授直播数学课受到追捧,有网友为听直播授课放弃游戏,称相见恨晚。事实上,专业知识需求、信息传播不只是直播界的清流,也是任何时代的刚需。靠拼颜值、秀下限、打法律擦边球的眼球经济,即便一时喧哗,最终也会被时代所淘汰。
传递文化和价值,网络直播大有可为。不久前,一些网络直播团队前往非遗文化发源地,走访非遗技艺传承人,向网友展示了南京云锦、龙泉青瓷、古琴艺术等多项世界级非遗项目,直播覆盖观看人数近3000万。其中,在对中国陶瓷工艺大师陈坛根的直播中还赶上了瓷器开窑,清脆的瓷片开裂声宛如穿越千年的文化之音,与现代人隔空对话。让“高大上”的文化火起来,活在社会公众身边,网络直播让人感受到了另一种正向力量。
规范方能更红火。让价值内容成为网络直播的风向标,还需要规范和监管发力。江苏等地的地方立法提示我们,当网络直播站在风口转向的节点,如何通过科学立法予以引导,仍然考验着规则制定者。各方立足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确立规则体系和监管制度,才能在抓住互联网创新契机的同时,做到规范引导,使网络直播成为主流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出口。
4.健康中国见证人权进步
“把健康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全民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健康事业的发展与人权进步》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健康事业发展的不凡实践与巨大成绩,系统阐述中国促进和保护健康权的理念、模式和制度,展示了13亿多人口共享健康中国的经验智慧,彰显了保障健康权、推进人权事业发展的坚定决心。健康是一项包容广泛的基本人权,是人类有尊严地生活的基本保证。经过多年探索与不懈奋斗,中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不断跨上新台阶,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健康权保障模式逐步形成,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健康事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从1981年至2016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67.9岁提高到76.5岁,婴儿死亡率从34.7‟下降到7.5‟,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国以健康事业发展的卓越实绩,不仅摘掉了“东亚病夫”的耻辱帽子,还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马克思指出:“‘人权’不是天赋的,而是历史地产生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成为中国健康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人民健康权得到充分保障的根本保证。从不断加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力度,到短时间内织起全世界最大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障网;从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到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人民健康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不断提速,极大提升了中国健康权保障水平。实践证明,中国健康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所作的贡献彪炳史册。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通往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实现全民健康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期盼。今天,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变迁,我们仍然面临着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而群众对健康产品、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多元多变。中国既面对着发达国家面临的健康问题,也面对着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健康问题。持续努力、久久为功,矢志推进保障人民健康的系统工程,才能让健康之光照亮更多人的生活。
健康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一个更加可期的健康中国,不仅将给人民带来更多、更广、更公平的健康福祉,也将为人类健康事业发展与人权进步贡献更多光彩。
5.辉煌中国,印刻在普通人心底
“大气,又接地气!”“内容很震撼。”“为祖国骄傲,为五年点赞!”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六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甫一播出就获得许多观众追捧,引来收视热潮。
新发展理念,如何化为公众的获得感?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如何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讲述了65个故事,观察了250个成就点位,采访了108个人物,呈现了200组国家成就数据„„答案就在纪录片的镜头和话筒中,那些普通人所见证的、所感受的、所讲述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发展理念逐渐落地生根,推动着改革发展,辉煌的成就映照着普通人的生活,这是一部纪录片能有如此丰厚素材、如此撼人情感的源头活水。
《辉煌中国》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甘肃陇西盛产中药材黄芪,但运输却只能走公路;穿越秦岭的兰渝铁路通车后,能让黄芪的运输费用降到原来的一半。这条铁路,在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中就曾提出构想,但因为技术难度大,一直未能建成。最近五年,投入的增加、技术的进步,终于圆了沿线群众的铁路梦。不仅是兰渝铁路,还有港珠澳大桥、郑万铁路、上海洋山港自动化码头、4G网络,一个个圆梦工程大大加快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更助推着亿万中国人追梦的步伐。
发展的每一个脚步,都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这部纪录片的拍摄,筹集了逾万条案例线索、照片、短视频。可以说,正是亿万人生活的变化,“众筹”起了五年来最精彩的“中国故事”,展现了五年来最震撼的“辉煌中国”。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大数据、云计算„„源于创新热情的激发;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雄安新区„„展示中国智慧的区域方案;库布其的沙漠造林,大兴安岭的密林,华北大地的上空„„呈现矢志不渝的绿色追求;“一带一路”建设、北京APEC会议、杭州G20峰会„„开放让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中心;大山深处的课堂、长寿之乡的养老小院、小岛医院的点赞墙„„获得感幸福感满满当当。发展理念的变革,展示在镜头中、画面里,更写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刻印在13亿中国人的心底。
今天,回望这场事关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它开启了一段新的航程,让“中国号”巨轮由“加快速度”转向“加快转型”,由“规模扩张”变为“质量提升”。从纪录片里壮观震撼的航拍现场到生动热络的生活现场、激动人心的生产现场,事实证明了“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是可以做到的,证明了“既看速度、也看增量、更看质量的发展”是可以实现的。破解时代难题的治本之策,增强竞争动力的战略指引,厚植自身优势的必由道路,新发展理念应成为长期坚持的指挥棒和航标灯。
9月21日,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正式上路奔跑。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正朝着全面小康的梦想最后冲刺。纪录片中,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林鸣说,现在“是可以选择的时代,可以选择做中国梦,做很强很大的梦的时代”。蓝图,为人民而绘就;梦想,靠人民来实现。下一个五年、更多的五年,需要我们继续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让更精彩的故事抒写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
6.读懂时代,从读懂语言开始
普通话普及率提高到73%左右,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比例超过95%,语言行业年产值超2800亿元„„不久前,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等系列白皮书,让语言这个“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交流工具进入大众视野,引发了人们对语言自身的关注和思考。
如果说白皮书的统计数据还比较抽象,那么近日几场与语言相关的活动,则能让人近距离感受语言的律动。“第二十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上,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宣布启动,穿越千年的古典之美将再次与现代的传播技术相结合,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感悟。古典诗词的背后,是几千年来传承的语言和文字,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温情与问候。这样穿越时空的相遇与邂逅,真可谓“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通过诗词的传承,可以看见语言最重要的功能:文化的载体、思想的材料。正是因为语言的诞生,才开启了民族的文化积累、人类的文明时代。
语言不仅是从历史继承而来的财富,而且保持着与时代最为紧密的互动。在网络时代,语言成为社会发展的忠实记录仪和显微镜。近年来,一个个“热词”聚焦社会热点,体现时代变化,蕴含着人们对自身生活、社会变革与人类发展的理性思考。人们从“八项规定”“两学一做”中看到了我们党实现自我净化的努力,从“一带一路”“天宫二号”中看到了国家的发展进步,从“洪荒之力”“厉害了我的哥”中看到了流行文化的变化,也从“获得感”“撸起袖子加油干”中感到了百姓的期待„„语言既折射时代变迁,又在与时代的互动中,不断丰富着自身。读懂一个时代,应该从读懂它的语言开始。
除了传承历史的人文价值、观察时代的窗口价值,语言在今天还具有极强的经济价值。很多人或许想不到,语言中潜藏着巨大的经济宝库。随着语言文字事业的不断前行,我国提供语言文字类产品及相关研究咨询、技术研发、工具应用等专业化服务的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传统的翻译业只是其中一种,人工智能如何“说话”、大数据如何检索,都离不开语言服务。来自国家语委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专门从事语言服务或相关服务的企业数达到72500家,行业年产值超过2800亿元人民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已形成千亿元规模的语言产业“蛋糕”。不仅如此,语言还能为其他事业的推进提供必要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要脚踏实地干出来,也要好好“说”出来。打好扶贫攻坚战,需要加快民族地区和农村的普通话普及;发展信息产业,需要加强语言资源建设和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树立核心价值、传承中华文明,需要发挥语言文字的文化功能,大力加强中华语言文化建设与传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增强语言文字服务能力,使语言文字工作更加适应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需求„„当我们能够更好地使用语言,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
也许,语言最大的发展就是增加它的包容性,它不排斥任何一个平凡的个体,也不会遗漏时代前进的每一个脚步。让人捧腹的最新“段子”,“斗图”不休的个性车贴,成千上万的影视剧弹幕„„不经意间,你就是时代的见证者,一言一行也在推动这个时代进步。更好地使用语言,让我们与历史和时代相遇。
7.共享业态,多聆听用户心跳
继共享睡眠舱、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共享模式之后,有高校学生推出共享厨房,某公交站台惊现共享马扎。日前,又有“共享健身房”出现在北京一小区内。在四五平方米的空间内,有空调、空气净化器、跑步机、电视等设备,扫码支付后即可进行健身。共享业态究竟能释放出多少可能性,引人遐想。“逻辑可以让你从A走到B,但想象力可以让你走到任何地方。”不得不承认,那些共享模式“操盘手”具有强大的想象力,他们有相时而动的市场敏感,也有说干就干的行动力。一个个共享模式的破土而出,不仅让创业者行走在共享新业态的前沿,也丰富了共享模式的内涵,这正说明共享经济方兴未艾,前景广阔。
用户所需,就是共享的土壤。共享单车的出现,恰是瞄准了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难题;约一帮朋友唱歌越来越难,迷你KTV应运而生;对食堂饭菜不够满意,干脆来个共享厨房;嫌健身房太贵或太远,那就在家门口建造一个私人化的健身空间„„一定程度上说,有需求就有市场,用户所想,就是创业者所向。紧扣市场脉动,聆听用户心跳,正是共享模式生机勃勃的根本原因。当一些人抱怨市场低迷、缺乏机遇的时候,不妨想一想转益多师;当有的人慨叹创意枯竭时,也许该问一问自己有没有“脑洞大开”?一个开放且有无限活力的市场经济,为所有人提供了展现才华和比拼创意的舞台。
共享模式的风生水起,吸引着资本大举进入,让不少资本把共享模式当成最能变现的风口。有投资团队在一个小时内就决定投资某共享健身项目,并完成了打款,足可见共享模式的吸引力。资本流向固然是由市场决定的,但同时也要注意,比抢占地盘更重要的,是如何守住、守好地盘。在这方面,一些新兴共享模式显然尚未做到尽善尽美。比如,有的共享健身房名不副实,仅有一台跑步机,以至于有网友谑称“把跑步机搬到小区里,就是健身房吗”?而一些共享项目也因管理不当极其耗费资源,引发公众担忧和遗憾。凡此种种都提示人们,共享经济不仅要把选题找好,更要把文章做好。
把共享经济的文章做好,不能只是把共享当成噱头,只拿共享说事而缺少真诚。对创业者与资本来说,在商业布局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线下服务,尤其是向用户提供良好体验,否则辛苦抢占的先机有可能得而复失。而对相关部门来说,监管是共享业态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不容有失。以让“青少年想唱就唱”的迷你KTV为例,它的出现满足了年轻人的个性诉求,但也给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提出了管理难题,比如,经营者是否应该取得相关许可?备案制管理让新业态飞速发展,未成年人的权益又该如何保障?回答好这些问题,是规范共享经济的题中之义。
作为近年来的新生事物,共享经济遍地开花,一方面说明中国市场蕴含着巨大活力和机遇,另一方面也提醒人们要给新鲜事物以充分的成长空间。这同时也是一个完善市场机制、调整政策法规的机会,可以让随后出台的监管政策更加公平有效。对共享经济多一些包容,它们就会走得更从容。同时,包容不是纵容,依法依规监管好共享项目,让用户获得更舒适的体验,它们才能拥抱更加广阔的前景。
8.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必须走出思想认识上的一些误区。走出“高房价是刚需过旺的正常表现”的认识误区。有一种观点认为,大城市人口增长不断扩大住房刚性需求,供需缺口必然带动房价上涨。从我国实际看,一线城市已从快速扩张阶段进入平稳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优化带动人口动态平衡,人口有进有出,总量相对稳定。从国际经验看,上世纪90年代,日本东京人口持续增长,但房价连续下跌7年之久;美国纽约2008年以来房价持续下跌,但新增人口达到几十万。虽然它们有受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影响的因素,但也能证明城市人口集聚产生的刚需并不一定引发房价快速上涨。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尤须防止住房成为炒作对象。
走出“房价应完全由市场调节”的认识误区。有人认为,房价是市场调节的结果,政府不应干预。事实上,住房事关群众基本生活,属于半公共物品;而且,由于土地具有稀缺性,房地产市场属于不完全竞争市场,需要政府从弥补市场失灵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控。发达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大都实行严格监管。例如,德国出台多项遏制开发商获取暴利的政策,如果新开发房产售价超过合理房价的50%,开发商就会面临高额罚款和最高3年监禁的严厉处罚;美国设立土地使用价值税、选址地价税、房产税、遗产税等税收政策,限制房地产炒作;日本建立土地交易监视区域制度,授权地方政府抑制房地产泡沫;韩国对非土地所有权人自住的土地交易征收60%的交易税。可见,政府用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是国际通行做法。走出“依靠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认识误区。我国房地产市场长期存在较大供给缺口,加之房地产业技术门槛低、利润高,对其他行业的带动作用大,因而各地依靠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做法比较普遍。但是,如果社会资金大量涌入房地产业,不仅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还会带来风险隐患。例如,日本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房地产市场异常兴旺,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结果随着房地产泡沫破灭,经济陷入长期衰退。当前,应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摒弃土地财政和地产经济思维,在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着力振兴制造业和实体经济。
走出“房子是保值增值最佳投资品”的认识误区。有钱就购房置业是中国人自古就有的传统观念,加之土地是稀缺资源,很多人认为房子只会升值不会贬值。实际上,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城市容量的弹性不断增大。有研究预测,即使在深圳这样的土地紧缺城市,现有建成区经过结构优化、功能转换、生活方式转变,还可以大幅扩大人口容量。从国际经验看,房地产投资风险较大。1991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当年房价下跌70%;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5年内,我国香港房价下跌75%;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阿联酋迪拜房价下跌近70%。房价大幅下跌,使很多中产家庭一夜之间负债累累。可见,房子并非最佳投资品。当前,应弱化住房的投资属性,使其回归居住属性。加快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符合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努力实现住有所居。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可采取以下措施:
1、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严厉打击开发商囤地居奇而不建房、捂盘惜售、伙同其他组织哄抬房价、拒绝住房公积金贷款、搞所谓的全款优先、暗中勾结炒房分子制造假银行流水单或收入证明而骗贷、勾结金融组织骗取消费贷而拼凑首付款等扰乱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
2、合理限购。针对房地产市场供应紧张的热点城市,采取严格的限购措施,对于手中已持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家庭,取消购房资格;针对为骗取购房资格而假离婚、假分户等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针对房地产市场供应严重过剩的城市,可适当采取鼓励农民进城购房等措施去库存,同时要适当减少当地住房土地供应。
3、合理限售。针对房地产市场波动较大的热点城市,严格采取限售措施,凡取得两证未满两年或更长年限的房屋不得交易过户。严厉打击组团抢购、勾结金融机构倒买倒卖、吸收社会存款集资炒作房地产等违法行为,必要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
4、合理限价。针对房地产市场价格急剧上涨的热点城市,可采取合理限价措施,严格实施房屋交易过户价格备案限制措施,即交易过户价格不得高于上次交易过户备案价格。严格筛查大额消费贷、信用贷的资金真实流向,禁止流向房地产市场,避免次贷风险产生。
5、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合理商改住以供应市场;加快建立健全还建房、保障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等住房保障制度;加大加快热点城市土地供应,土地供应紧张的城市要增加租赁房土地供应(新建房屋面向市场只租不售)。
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进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措施保证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9.改革是新旧动能平稳接力的关键
经济增速连续8个季度保持在6.7%—6.9%的区间,小微企业景气指数攀上近两年新高,工业运行步入2015年来的最佳状态,日均新登记企业数量创下历史纪录„„中国经济半年报,令人眼前一亮。
令人振奋的,不仅是这一串阶段性“新高”,更是百姓获得感的持续增强。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4个月低于5%,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跑赢GDP,饭碗更多,荷包更鼓,物价又稳,这样的民生底色映射出抢眼的幸福指数。
细思量,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对风云诡谲的外部经济环境和未富先老的国内人口问题,既要化解盘根错节的老难题,又要应对风险累积的新挑战,中国交出如此成绩单的难度,可想而知。那么,赢得如此佳绩靠什么?不走老路,依靠新动能。
新动能正在撑起发展的新天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919成功首飞,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在我国问世,“复兴号”首创不同技术规范动车组的“互联互通”,“蛟龙”号实现“大海捞针”„„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带动下,创新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同时,新动能还处于不断优化增长的新空间。有专家测算,新动能对我国经济的支撑力已达30%,以分享经济、平台经济、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动能,激活了消费,支撑了新增就业,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成为牵引中国经济未来的火车头。
新动能不会凭空而来,阶段性“新高”也并非天上掉下的馅饼,其背后是全面深化改革在释放红利。
应当看到,新旧动能转换是场拉锯战,需要久久为功的改革韧劲。新动能在孕育壮大中总会遭遇成长的烦恼,旧动能在转型升级中也要卸下沉重的包袱,让新旧动能平稳交接棒,离不开“三去一降一补”的深入推进,也有赖于“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深化。回首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几年,正是最大限度地优化营商环境,简政不减责,放权不放任,才引来了、留下了、又催生出更多金凤凰,使新动能成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新旧动能转换也是场攻坚战,呼唤与时俱进的改革智慧。新动能是新事物,创新必然伴随着对既有规则秩序和利益格局的改变。监管部门既要克服积习难改的惰性,也要避免甩手掌柜的任性,不仅需要破除利益藩篱的勇气,更得具备让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再飞一会儿且飞得更好”的包容与智慧。实际上,无论哪一轮增长奇迹都有赖于改革红利。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能成功跻身世界前列的真正秘密就是改革,是我们大规模、系统性地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才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激活了潜在增长率。今天,也唯有全面深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才能使成本曲线再次进入下降通道,使经济结构进入再平衡,经济发展重获新动能。中国经济正从新旧动能转换的胶着期,步入新动能加速扩张的关键期,不发展、不改革才是最大的风险。啃下硬骨头,蹚过深水区,依靠改革红利,中国经济必将谱写出稳中向好的新篇章。
10.寻找传统文化的“打开方式”
让龙袍亮起来、让建筑动起来、让瓷母时尚起来„„在刚刚过去的“中国自然与文化遗产日”,北京故宫博物院以一系列有趣有料的活动,吸引了不少人走进传统文化、走进艺术现场。
在很多网友眼里,故宫是个神奇的存在,常引来感叹:“没想到你是这样的故宫!”它既是“感觉自己萌萌哒”的雍正皇帝表情包,也是纪录片里技艺精湛自得其乐的大国工匠,当然,它还是那个历经600年风雨的明清两朝紫禁城、年客流量1600万的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故宫也曾在公众面前遭遇尴尬,如今却能华丽转身,在互联网上主打造物之美,兼顾攻略之实,还时不时跟256万微博粉丝互个动卖个萌,你来我往好不从容。
社交媒体的经营,绝不仅仅是“公关”。通过互联网,故宫不仅赢回了面子,更重建了公共博物馆与公众的具体关联。环顾四周,一些博物馆给人的印象是陈列呆板,讲解套路化,缺乏互动,于是恶性循环,愈显门前冷落鞍马稀。加上服务意识欠缺、管理水平不足,使得那些博物馆脱离了跟公众生活的联系。这样的难受劲,故宫也不是完全没有体会过。
一旦接通互联网,绑定了活生生的粉丝,就再难“目中无人”了。也正是从接通社交媒体、虚心面向公众的那一刻起,人们逐渐看到了故宫越来越凌厉的攻势:博物院开放面积比例从2012年的48%一跃为2016年的76%,接连推出了虚拟现实体验、数字化微信平台、“胤禛美人图”“韩熙载夜宴图”“每日故宫”等多款手机应用„„多层次、多渠道地有效面向公众,人们发现,故宫找到了传统文化的“正确打开方式”。
这个“正确打开方式”不只是与公众简单互动,而是让传统文化与公众的日常生活变“黏稠”。在更多层次的共享中,传统文化的形态实现了丰富和再造,故宫已经不再只是那个北京城中轴线上72万平方米的皇家院子,它在云端,在数字博物馆里,在创意用品中,更为重要的是,它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从皇家私藏到国家所有,再到多层次、多渠道的社会共享,在故宫文物面前,人与物的关系也发生了分明的进化,早已不再是“天下至宝,尽归帝王家”,而更加接近共有共享的理想。
其实,传统文化就像一个生命体,只有跟人建立了紧密的共生关系,才能不断进化。那一件件质感优异、造型优美的文物,是先人“用生命造物”的果实,其造型之美、功用之妙,都是大自然跟人类社会千百年来不断摩擦、互相选择的结果。通过使用、欣赏和传承,今人分享着古人对美的理解、他们的情感和想象力,人塑造了器物,器物也在塑造着人。我们敬畏传统文化,正是因为传统文化是中国社会自然进化的产物,蕴藏着也许我们还未充分认知的合理性,而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古老和稀有。
那些古代典籍、历史文物,不只与古人有关,更与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有关。从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引发年轻人追捧,到“石渠宝笈特展”成为舆论热点,都说明传统文化在与现代人共生共长的过程中,获得了全新的生命力。故宫的成功转型不只是技术层面的,更是心灵的、文化的,它说明只要融入现代人蒸腾的生活,传统文化就能再发新芽。“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理应与人共同进化。正如总书记指出的,“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曾几何时,我们欣喜于社会日益高涨的文化需求,也困惑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匮乏与滞后。如今,故宫以其生动的故事打通了任督二脉:只有跟公众建立起共生共长的关系,传统文化才会焕发活力,文化传承才会薪火绵延。
第二篇:国考申论热点
2015年国考申论热点
2014年以来,中国部分地区人口聚集的地方总是受到恐怖分子的袭击,从今年开始.中国公安大学新增公安情报学反恐怖专业方向,面向全国进行招生.如果将反恐专业作为2015年国考申论热点问题,你又该怎样作答?华图教育国家公务员频道为广大考生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讲解和分析.让我们一起来谈谈你对反恐专业的看法!
背景材料:
近年来,境内外恐怖势力严重危害中国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为落实中央和公安部领导关于加强反恐工作的指示精神,学校开展反恐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公安大学2014年新增公安情报学反恐怖专业方向,计划面向全国招收80人。公安大学也成为全国公安系统院校里第一家开设反恐专业的高校。
公安大学反恐专业的课程将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理论方面将包括恐怖组织研究、反恐国际合作、反恐情报、风险评估等;而实践方面则包括网络犯罪侦查、针对具体涉恐案件如何指挥、布置战术等。
中国公安大学新增反恐专业,你怎么看?
在反恐行动中,各国都会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抵抗和预防,比如说新加坡:人身上预置自保程序;美国:安全部设立应急预案!
中国公安大学新增反恐专业是与时俱进的体现,更是体现了国家对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所做的工作和努力.培养这种人才有助于发现恐怖主义活动的敌情线索,在恐怖案件的预谋阶段捕捉信息,能更好的打击恐怖分子!
我们都知道恐怖主义对于一个国家以及整个整个民族都是危害极大的,不但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更加严重威胁着整个民族的团结和稳定,因此进行反恐是每一个人应该坚定的信念和义务!
于普通人来讲,反恐是一种预警、反恐更是需要我们身体里生根的一种意识,一种让我们免于灾难的潜意识。它需要科学指导、需要训练,当然,也需要我们避免把它盲目扩大。恐怖,它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恐怖,它其实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害怕。只要我们不断的研发和创建各种反恐组织,团结协作,一定能打击恐怖主义,维护国家稳定和世界和平!
第三篇:2009国考申论热点六
热点现象切入点一: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1.现状: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进重点文化工程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较好的发展局面。同时也要看到,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主要问题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文化活动相对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这种状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变。
2.意义:
我国的人口有三分之二在农村,农村文化是我国文化事业的基础,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3.对策:
1)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大力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积极发展农村电影放映;开展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推动服务“三农”的出版物出版发行;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
2)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题材文化产品。
3)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大力发展农村民办文化;探索农村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新机制新办法;规范农村文化市场。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
4)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农村文化建设。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对口支援活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农村文化事业;积极组织开展农村文化服务活动。
5)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负有重要责任;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切实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统筹规划,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提高用于乡镇和村的比例;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6)落实有关部门责任。
第四篇:2014国考申论热点:反垄断法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国考申论热点范文
反垄断法
文章来源:http://changsha.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
公平竞争与真正繁荣
在《反垄断法》制定之时,就有意见认为,该法关于反行政垄断的内容规定不够,是《反垄断法》的一个重大缺陷。自《反垄断法》2008年正式生效之后,又出现不少批评意见,认为《反垄断法》执行不力,是没有牙齿的老虎。
但近期以来,连续发生的两起针对药品和互联网的价格反垄断执法案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起是针对民营企业非法控制抗高血压药复方利血平原料药,哄抬价格、牟取暴利,没收其非法所得和罚款逾700万元;另一起是针对国有企业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宽带接入及网间结算领域,是否利用自身具有的市场支配地位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市场等行为进行调查。对此,社会各界反应不一,有人认为此次的反垄断执法,尤其是调查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涉嫌宽带接入领域垄断问题,表明《反垄断法》并非纸老虎,我国的价格管理工作正从过去的价格监管向反价格垄断升级,反价格垄断工作正悄悄提速;也有人认为,虽然此次反垄断执法案件之一是直接针对大型央企,对于震慑市场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民生利益影响更大的其他垄断企业没有被调查,使得本次反垄断执法有“只拍苍蝇不打老虎”之嫌。我们认为,这些意见都有一定道理。对于此次的反垄断执法案件,不能只是作为一个简单个案来探讨,而是应该放到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等宏观经济社会背景下来分析。
首先,要充分认识公平竞争的重要意义。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现了许多领域的繁荣。回首走过的道路,总结成功的经验,不少人概括提出了“中国模式”、“北京共识”的理论观点。“中国模式”、“北京共识”的理论都特别强调一个国家要按照自身的国情和特点进行发展,在发展中改革探索,逐步形成国家的新制度安排。但是,在强调自身特性的同时,必须遵循一般的规律性,我们认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只有公平竞争才能带来真正繁荣。繁荣有两种,一种是真正繁荣,另一种则是虚假繁荣。虚假繁荣是表面看起来很美,实际上危机四伏。真正繁荣是一种可持续繁荣,有着合理的、稳固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和支撑,是个体与整体的共同繁荣。真正繁荣是一种公平的繁荣,全体国民和企业都有公平的发展环境,虽有优胜劣汰,但非弱肉强食,成固可喜,败亦无怨。公平竞争是激发社会活力的最有效规则,胜利者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失败者也不会因公平竞争的不利结果而挫伤积极性,社会财富总量得到进一步增加,国民和企业的创造活力不仅不会受损,还会得到更正面的刺激。
自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国际经济环境恶化,我国出口行业受到很大冲击。虽然政府投资对于保持经济发展速度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毕竟不能长期依赖于此。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就成为近几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本质上讲是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提高发展的质量,要解决的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使“蛋糕”做得尽可能又好又大。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不仅要靠科学技术的发展、管理制度的创新、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等,还要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否则,生产要素的效率不可能得到充分实现。良好市场环境的基本判断标准,就是能否保障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垄断是妨碍公平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垄断的形成有各种各样的原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因,但并非所有的垄断都不合理不合法。只有那些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并且滥用此种市场支配地位,妨碍其他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或者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垄断,才是应当反对的垄断。
其次,要清楚认识企业规模并非越大越好。
当前,各级政府主导各行业布局发展和差别对待不同性质不同大小企业的情况,仍然比较普遍。由此也就形成了许多“大而不强”的企业,这类企业常常“大”于企业规模、国内市场占有率和高额利润,而“弱”于生产效率、国际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实际上“大而不强”是一个逻辑悖论,因为通常只有强才能做大。企业不强而大,要么是手段不够公平,要么时间不能维持长久。不少人为某些垄断性大企业被贴上“大而不强”的标签而鸣不平,认为这些企业之所以不强是因为其承担了许多国家政策性任务,而并非单纯的承担企业责任。对此应当予以承认,但这并不能作为这些企业垄断行为合理性的根据。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垄断经济的登峰造极形态,是经济专制的典型表现。市场经济必定是民主经济,经济民主是政治民主在经济领域的反映。有人认为,垄断经济可以减少企业数量,降低管理的难度;可以防止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可以壮大企业实力,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但是,事实却是相反,垄断经济下一些大企业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大而不能倒,调控更加复杂,管理更为困难;有些高利润率领域的重复建设很严重,低利润率领域的投资明显偏少,尤其是公共产品供应不足;企业的规模很大,但是效益不高,竞争能力不强。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不是靠大而是靠强,只要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就能够生存下来并逐渐壮大。大而不强的企业必须在市场公平竞争中做强,否则随着民主政治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最终只能被淘汰。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企业规模的合理性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不同行业、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企业的合理规模可能都会不同。企业是合并还是分离,应当看市场竞争的需要,不是企业越大越好。企业越大,企业的组织管理成本也越高,面临的各种风险也越多,并非大就是好。当然,企业也绝非越小越好。事实上,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但特定时空环境的企业肯定有其边际效益的临界点。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通常越大越安全,其安全不仅在于其经济力量和创新能力,更多的在于其社会影响力。企业大到市场无法选择,政府不敢淘汰,则是其最安全的状态。但是如此一来,就会形成公司的统治和资本的压迫,民众要承担所有的不利后果。这显然是任何民主国家和社会所不能接受的,因此,政府必须合理限制企业的规模,不能允许某些企业垄断市场攫取高额垄断利润,更不能允许某些企业挟持政府破坏整个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和产业经济的结构平衡。
再次,要综合运用多种措施才能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
就反垄断来说,目前我国的反垄断执法机构主要有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商务部反垄断局和国家工商总局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局。三家反垄断执法机构的主要职责各有不同:国家发改委负责依法查处价格垄断行为;商务部负责经营者集中行为的反垄断审查;国家工商总局则负责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反垄断执法(价格垄断协议除外)等方面工作。有的学者认为,虽然有三家机构从事反垄断执法工作,但都是政府行政机关在执法,由此就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如果政府行政机关执法不力,消费者无法采取进一步措施;二是对于各种行政垄断问题难以有效解决。出于各方面原因,允许消费者作为垄断行为的受害者直接启动司法程序,在近期还难以实施。但是,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解决问题:一是进一步加强价格监管和反价格垄断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的执法工作。通常来说,垄断利润最终需要通过垄断高价来实现,不论是经济垄断还是行政垄断,只要把住价格关,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其产生危害。二是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根据现行的《中央定价目录》,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定价的商品和服务项目包括重要的储备物资、国家专营的产品、部分化肥、部分重要药品、教材、天然气、中央直属及跨省水利工程供水、电力、军品、重要交通运输、邮政基本业务、电信基本业务、专业服务等13类,除此之外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但对于“重要的储备物资”具体包括哪些则并无明确规定,国有煤矿的煤炭、石油等价格仍然受到政府价格指令的控制。这些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与民生有巨大关联,其定价不引入市场机制,其合理性就难免备受质疑,反价格垄断监管也难以对其发挥作用。三是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引入更多的市场竞争者。在许多情况下,垄断的产生不是经营者集中造成的,而是一开始市场上的经营者就不足。对此,单纯的反垄断执法工作无法解决问题,必须靠其他配套制度来解决。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有些企业面临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确实需要某些措施如允许一定程度的垄断,以保护自己的民族企业,但这只能是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而不应变成一种长期的制度设计。因此,经济领域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不应改变,逐步消除妨碍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制度、体制、机制仍将任重而道远。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不仅要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还要采取完善行政审批制度、开放市场准入、加强税费管理等一系列措施。近段时间以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如推进行政审批制度进一步改革、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允许地方发展民间小额贷款机构、选择地方试点某些行业由营业税向增值税转型等,都是积极的市场化改革方向,有利于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希望此次的反垄断执法,能够成为各领域全面推进建立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一个新起点,而不是偶然闪现的一个亮点。
第五篇:2013国考申论热点第一期
2013年国考申论热点:最美女孩
【背景材料】
15岁的小姑娘梁春霞现在被许多网友称为“岷县最美女孩”。因为在甘肃岷县特大雹洪灾害中,她和同学在即将被山洪冲走的危难关头,她选择了让同学踩着她的脚和膝盖逃生,而自己却被山洪冲走!
【标准表述】
梁春霞勇敢救人、自救的事迹感动了乡亲,也震撼了网民。网民称小春霞为“岷县最美女孩”,更有网友称赞,“小春霞是当代最可爱的人,是最美中国女孩。”近日来,“最美”无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最美女教师”到现在“最美女孩”,这让世人,让社会深深感受到了世间的“温暖”和“希望”。
首先,她们的美在于将舍己为人转化为本能。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当危机来临,需要怎样强大而坚定的爱心和责任感才能让她舍命一推?如果换做我们,多少人会下意识地做出张丽莉和小女孩梁春霞式勇敢救人的选择呢?正是这样的出于本能的反应,不计个人得失的行为才是社会的希望。
其次,她们的美是冷漠世界、物欲横流的救世之星星之火。无可否认,在许多人抱怨整体社会道德水准下滑的今天,各种公共事件一次次挫伤国人的耻感,刺穿道德的底线。在搀扶一位摔倒的老人前,先拍照取证,再施行救援;在被车辆反复碾压的小悦悦身边,路人步履匆匆,视若不见;“易粪相食”让责任心沦为笑料和空谈。社会分工越发精细,竞争日益激烈,“熟人社会”里的各种道德约束早已消弭不见,无论事大事小,大家法庭上见。他人即地狱,终至人人即地狱。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一度绝望,一度心寒。
所幸,总有些人和事,一如彻夜孤寒里的微光,刺破黑暗,唤醒我们心底冰封的暖和善。躺在病床上的梁春霞、张丽莉召唤着、彰显着、还原着迷失已久的美和善。
弘扬正气,传承美德。在利益关系纷繁复杂、价值观追求多元的时代,这些典型的个人美德对重塑公民道德精神的作用尤为重要。就是因为有更多像“最美女孩”梁春霞这样的人的存在,才让我们相信在这个时代、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无数人的行为不断地以“最美”的形式闪现。最美医生、最美妈妈、最美护士……这些美,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么伟大的动机和宏大的叙述,而恰恰是在隐忍中的坚持,在绝境中的相守,才得以唤醒我们心底埋藏已久的美和善。
我们知道,并非所有的善举和美德都会得到公众的聚焦关注;但我们要相信,因为“最美女孩”梁春霞们日复一日对自己人生信条的坚持,还会有更多的“最美”呈现。因为,在所有的美好中,都有着这个飞速前进的时代对于弱者的呵护和尊重,都有着国人最美好的传统——善良。
2013年国考申论热点:社会凝聚力
【背景资料】
“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胡景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要求。
【标准表述】
在民生、幸福、稳定成为“十二五”热词的语境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从社会活力、和谐稳定的战略高度审视社会管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理论的丰富深化,也是对我们党新时期群众工作的一大创新。
一些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国民收入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提升的时期,往往是经济最容易失调、社会最容易失序、人们心理最容易失衡的时期。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避免落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凝聚力就显得尤其重要。它不仅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实现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也是我国现代化顺利推进的必要保证。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的突出特征在于: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价值理念已经或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城乡、地区、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群众利益诉求呈现差异化、多样化的特征,利益矛盾日渐突出;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经济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进步,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使得形成社会共识的难度加大。如何主动适应这种深刻变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使社会既充满活力又保持和谐稳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时代命题。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增强社会凝聚力的主体。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的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如今,面对人民群众的不同利益诉求和多元思想文化,通过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诉求表达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就能够不断实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程度地增强社会凝聚力。
握指成拳,众志成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让群众收入更多一些,安全感更强一些,幸福指数更高一些,就能够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积聚强大力量。
2013年国考申论热点:撤点并校
【背景链接】
2012年7月23日,教育部公布《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力图解决农村学校撤并带来的路途变远、交通隐患、班额过大等突出问题。教育部表示,将严格规范学校撤并行为,多数家长反对的,将不得撤并。已经撤并的学校或教学点,确有必要的应当恢复。
【标准表述】
“撤点并校”决策产生的背景
“村村有学校”,这曾经是举全民之力而一度实现的教育目标,也是让许多人对乡村文化传承始终不失期望的人文景观。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人口由农村向城市大规模流动,农村人口出生率和学龄人口不断下降,由此带来的学校布局调整、教育资源整合,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从其初衷而言,学校撤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以利于更好地满足百姓教育需求。
【存在问题】
专家认为,“撤点并校”实施过程中比较显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其一,有的地方借撤并之机减少对学校的管理并减少教育投入,造成家庭教育成本升高,上学路途遥远,乡村地区出现辍学率回潮。
其二,由于政府没有在撤点并校时考虑配备校车,不少孩子只能坐不合格校车、黑校车上下学,导致校车安全事件频发。
其三,低龄寄宿在乡村变得越来越普遍,但由于寄宿硬件条件较差、与寄宿相配套的心理辅导、生活服务没跟上,乡村寄宿生很多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其四,朗朗书声在很多农村消失,农村越显缺乏生气。
其五,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当初被撤点的学校,很多本来就是相当不错的校舍,撤并政策出台后,这些校舍就成了香饽饽、唐僧肉,最终被“合法”侵占。
【措施】
要彻底根治撤点并校过程中的问题,专家认为,首先必须从科学决策机制入手。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在决策过程中,要多听农民的意见,尊重农民的诉求,以农民心声为准绳。对教育部门乃至各级政府而言,在制度上设计长效的“通道”,让农民的声音能够被清晰地听到并得到重视,是确保这桩好事办好的重点所在。
其次,撤点并校要因地制宜,布局调整不能“一刀切”,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农村地域广大,居住分散,有的山区路途崎岖、交通很差,硬性撤点并校,会增加农村儿童的上学距离,也会导致安全隐患。因此,应根据实际需要,结合校舍安全工程,保留一定的教学点,要在便利和质量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再次,不能认为只有实行集中办学才能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教育质量,盲目追求学校撤并的数量与速度,这会引发诸多问题。需不需要调整,怎样调整,什么时间完成,这些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规划、综合考虑,同时要加强调查研究,多听取当地百姓的意见和建议,不能操之过急。同时,各种配套建设、保障措施要及时跟上,让孩子接受优质的教育。
最后,学校布局调整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让寄宿学校的硬件设施跟上,同时要加强学校管理,尤其是安全管理。此外,孩子年龄小,自理能力不强,因此要加强生活教师和心理健康教师的配备,长期缺乏亲人陪伴的孩子更需要心理关怀。无论是已撤并学校有必要可恢复,还是治理班额超标等问题,都需要财力保障,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赋权于家长来监督权力和明确财政投入责任。
2013年国考申论热点:良知入法
【背景链接】
湖南宁乡县人民法院院长马贤兴在一个法治论坛上表示,要建设两型社会,不仅要靠法治保障,还要靠良心保障。马贤兴提议把良知写入法律总则,成为指引、评价、规范人的行为的法则。他表示:“良心都靠不住了,什么靠得住呢?”
【标准表述】
[深入分析]
专家认为,良知首先是一个人道德自律下有所不为的基本准则。比如,生活中不违反公序良俗,从业不损人利己,诸如商家不卖假货、会计不做假账、医生不开假药、开发商不做“豆腐渣”工程等等,都是做人做事的底线。这些底线通过良知的坚守,变成现实行为,表现出来的就是诚信。所以,通常情况下把没有诚信的人,都称为没有良心的人。
除了道德自律之外,人们的行为规范还有一条“法律底线”,即通过立法程序明文规定下来的一个人应尽的社会义务、必须禁止的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法律底线”比“良知底线”范围更狭窄、要求更低,通常越过了法律的底线,同样也越过了良知的边界。比如,食品安全问题,每一起严重事故在追究违法责任的同时,同样伴随着良知批判的解读。
“良知底线”没有“法律底线”的刚性,单纯的道德自律与内省升华,需要的是道德环境的支撑。需要正视的是,如果当下社会良知丢失殆尽,缺少的正是一个讲良心的道德环境。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不讲良知,甚至违法犯罪的人受益,比如,制假、使假、卖假,可获得相对于违法成本畸高的收益,等于是变相鼓励“昧良知”;另一方面,讲良知的人需要付出坚守甚至血泪的代价。比如,“油条哥”的经营要担负着他人所没有的高成本风险,见义勇为承担着被讹诈的风险,这一切又都在倒逼人们放弃良知的坚守。
[措施]
专家认为,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以道德保障社会建设,关键不是道德宣教性的、引导式的“良知入法”,而是细化“良知入法”内容,实实在在的应当参照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做法,要向外国取“经”,进行道德立法。
一方面,道德立法不能一刀切,不能对全社会的道德行为进行立法,不能把所有的道德规范变成法律条款,约束公民的行为,应当是对特定人群的道德行为进行立法规范,比如对以最高道德标准约束的公务员群体进行道德立法,或者是针对一些基本的、普遍的道德规范通过制度安排使之制度化、法制化。
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社会行为的道德立法,应当本着扬善不惩恶的原则。主要就是保护行善者,而不是惩处违反道德的作恶者,毕竟法律是最低标准的道德,而道德是社会的最高准则,不是所有人能够做到,不能因为没有见义勇为就对其进行惩处。
2013年国考申论热点:官员“作秀”正确对待官员“作秀”
【背景链接】
“秀”是中性的。官员要面对群众,要和群众打交道,形象展示就是不可避免的。近期,有两名官员很受关注,一位是微博邀农民工吃饭的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一位是每天骑车送女儿上学的安徽芜湖市副市长。与以往不同,对此二人的事迹,刚开始有关议论也有“作秀”的调侃嘲讽,后来趋于认同肯定。
副厅长零距离接触农民工,让这位身居高位的官员收获“一手材料”,为其以后研究决策会有所帮助;对应约前来的8位农民工而言,这也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向上反映问题的机会。
而之前深圳的公务员上街擦皮鞋的“秀”却有点剑走偏锋的尴尬,因为做好本职工作比擦皮鞋更重要。
【标准表述】
“秀”,是一个十分普通的社会现象,没有“秀”就没有现代生活。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专家认为,作为国家公务人员,“秀”不能离开一个前提,即,要在自己的分内真心服务,用心履职。“秀”从更深一层说应该是服务的方式更加合理巧妙,以人为本,更让群众满意。
【意义】
“秀”是介绍决策、亮明态度、表达情感的方式,“秀”得好,有利于改善和促进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消除隔阂。官员的作秀是传播政务信息、演绎执政理念的生动形式,是营造良好的政府公共关系、改变政府官员刻板形象的实践载体。“秀”在某种程度上应成为官员的必修课。
真正的修养、教育,不单要看行为,还要看到行为背后的思想。官员基于真诚的“秀”,必将拉近民众与官员之间的感情距离,消弥、缓解相互间的误解和对立,对依法行政有益无害。
当然,不能否认,政府部门和官员沽名钓誉、做表面文章的作秀确实很多。在今天这种信息传播快速、舆论发展活跃的环境中,没有实质内容的花拳绣腿式的作秀,经过网络的高速发酵和放大,必然遭到群众的反对,受损的不仅是当事官员的声誉,更是政府的公信力。
【对策措施】
专家认为,防止无谓的政治秀的现象,树立良好政府形象,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方面,建设高效、透明、廉洁的服务型政府,保障权力公开、透明和规范化,从而为监督官员的行为提供一个优质的环境,有效地抵制不正当、不合理的政治秀行为。
政府应该致力于搭建舞台,建立各种行之有效的与公众沟通对话机制,社情民意反映机制和公众民主参与的决策机制,以确保政府与公众进行真诚的对话,共商社会应该选择的发展方向,而不只是官员自我的主观臆想。在实践中,要通过各种形式实施政务公开,建立社会公众听证制度、公示制度、新闻发言人制度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与公众超越时空局限的交流、互动等。
另一方面,提升公务员的能力素质,树立政府和官员的良好形象,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官员作秀。
真正优秀的官员是不需要随便乱秀的,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实际上,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也与公务员的素质密切相关。要求公务员必须放弃当官发财的思想,树立为民服务、乐于奉献的意识;除了对上级负责外,还要受到法律、政治规范社会道德、职业伦理和标准等责任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