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送你和谐备考的金钥匙
送你和谐备考的金钥匙-备战高考
据高考不到100天,需要家长和老师们适时提醒考生关注十忌十需,掌握和谐备考的金钥匙,全力他开自己理想的之门,登上成功的殿堂。
1、忌躁需静
在紧张有序的备考中,无论成绩提升与否,一定要不以优喜不以劣悲,要始终保持宁静平和的心态,宁静致远。只有保持宁静的心态,知识的溪水才会汩汩的涌入学子的心海,才会正争得日有所进,化道无形。
高考备考,乃至将来做学问,干事业,最忌讳“躁”,急躁、烦躁、暴躁等都会是心绪“乱杂”,思维紊乱,知识的琼浆无法正常摄入,真正的能力无法内化形成,所谓闲静出智慧,云中世界静里乾坤,古德云:“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水流和花落都是动的物体,而静与闲是修养工夫。人的心智能学到静的境界,就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恬淡宁静,心静如水。
2、忌断需恒
古语说得好,“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翻开成功者的历程表,你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美德——做事持之以恒。学习最忌讳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科学的大道上没有平淡之路可走,只有沿着陡峭山路勇敢的不懈的攀登者,才有可能达到成功的顶峰。
成功往往在咬牙坚持一下之中。据高考还有70余天,更须要全力以赴、不遗余力、竭尽全力的备考。越是走进高考,越需要步伐坚定,斗志昂扬。物理130多个知识点、外语单词及词组也就是2000左右等等,每天有计划的推进自己的复习,成功会如约而至。
链接:再坚持一下,成功就能触手可及
1905年,洛伦丝;查德威克成功地横渡了英吉利海峡,因此而闻名于世。两年后,她从卡德那岛出发游向加利福尼亚海滩,想再创一项前无古人的记录。
那天,海上浓雾弥漫,海水冰冷刺骨。在游了漫长的16小时之后,她的嘴唇已冻得发紫,全身筋疲力尽,而且一阵阵战栗。她抬头眺望远方,只见眼前雾霭茫茫,仿佛陆地离她十分遥远。现在还看不到海岸,看来这次无法游完全程了。她这样想着,身体立刻就瘫软下来,甚至连再划一下水的力气也没有了。
“把我拖上去吧!”她对陪伴她的小艇上的人挣扎着说。“咬咬牙,再坚持一下,只剩下一英里远了。”艇上的人鼓励她。“你骗我。如果只剩一英里,我早就应该看到海岸了。把我拖上去,快,把我拖上去。”
于是,浑身瑟瑟发抖的查德威克被拖了上去。小艇开足马力向前驰去,就在她裹紧毛毯喝一杯热汤的工夫,褐色的海岸线就从浓雾中显现出来,她甚至都能隐约看到海滩上,欢呼等待她的人群。到此时她才知道,艇上的人并没有骗她,她距成功确确实实只有一英里。
“行一百里者半九十。”最后的那段路,往往是一道最难跨越的门槛。其实每一个人的一生中,无论工作或生活,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这样那样的极限环境,或者说极限困境。有的时候就需要那么一点点毅力,一点点努力的坚持,成功就能触手可及,而不是充满遗憾地擦肩而过。
3、忌独需合
人的社会化过程,其实就是学会合作的过程。心理学认为,合作是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社会发展到今天尤其需要合作,学生高三的备考也是如此。在紧张的备考中需要合作联手,共同
创新和分享学习的经验和成果。
合作是分享、是双赢。在碰撞中砥砺、在交流中升华。相互借鉴,取长不断。而非自我封闭,孤芳自赏。“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矣”。不但会做,还能给周围同伴讲清楚“why”,那么他就站在了一个较高的层面上审视评价我们的书本知识,就接近了命题者的视角,也就整整做到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学会合作,不仅要团结志同道合者,还要善于与自己的对手合作。要学会宽容异己,学会尊重他人。人心齐泰山移,一个好汉三个帮,这时能和周围朋友交流和分享,也会缓解高考的压力,和谐备考。
链接:
4、忌异需同
这里的异与同,是指学生的课堂复习状态时与老师“同步”还是“异步”。由于经过 高考虽然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但是高考的能力立意也是基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平台之上的,故而一定要有全面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为平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利用好这段的复习冲刺,搞好查缺补漏,亡羊补牢的事情;把每次练习的提都搞清晰了,你就在一步一步地接近成功的彼岸。
7、忌轻需重
这里的轻重,指的是学生对考试的态度和方法。要非常重视每次考试,关注考试的过程,在频繁的综合练兵中学会考试,学会如何审题,如何抓去有效信息,如何调用储存的知识,以及如何分配考试时间等等;但是要轻视考试的分数,关注“错题”,分析“好题”,做好靠后的反思凝练。
对于高三学生应该把每次考试都视为对高考取胜的一个积淀,把平时考试时为高考——重视。考前,以平和的心态,严阵以待,全力备考;考中,要全力以赴,力争使每次考试都取得成功,(考试成功的标志:会做的题的全分,一分不丢);考后,关注的是对考试题目的反思,及早的查缺不漏,建议建立一个错题本,对答题经验的凝结等等。
这样在走进高考的考场时,就会从容不迫,心态坦然,将高考视作平常的检测,轻松对待,胸有成竹,恬然走过,微笑面对。
8、忌惑需通——向师性
高考需要学生们对知识理解的通透、澄澈。最忌讳对知识点得一知半解、蜻蜓点水、腐皮料早,疑惑重重。韩愈在《师说》中,尖锐地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于从师的陋习:“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惑而不从师,其结果要么迷惑无知,要么就是不懂装懂。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认为,学习是老老实实的事,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本身就是认识上的一种进步。
通过考试、练习,发现自己尚未高懂得地知识,及时地向老师请教,及时地向同学求教,这是我们走向成功最重要的环节,把不懂得变得越来越懂、越来越通、越来越明,你就为高考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取得高考大捷扫清了障碍。
9、忌粗需细
高考考的就是比谁在考场上精细、仔细。高考需要完善细节,需要精益求精,需要精雕细刻。高考需要一个严谨求实的精神和态度,而最忌讳马马虎虎、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经常会听孩子们一出考场就说:“咳,我咋就没看到那个条件呢?”;“结果要求去两位有效数字”(此人去了四位,画蛇添足,徒劳无功)。
链接:一个年轻人到某公司去应聘临时职员,其工作任务是为这家公司采购物品。经一番测试后,留下了他和另外两个优胜者。之后主持人提了几个问题,每个人的回答各具特色,主持人很满意。
面试之后是笔试。题目为:假设公司派你去某工厂采购2000只铅笔,你需要从公司带去多少钱?几分钟后应试者交了答卷。一名应试者的答案是120美元。主持人问他是怎样计算的,他说,采购2000只笔大慨需要100美元,其他杂用就算20美元。主持人对其回答没置可否。主持人听完后露出会心的一笑。这位年轻人自然被录用了。
不过故事还没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这位年轻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戴尔.卡耐基(美国成功心理学家)
尾数看起来并不起眼,其实它能说明你的认真程度和处世哲学。注重尾数的人,能给人工作严谨的印象,领导也会放心地把一些重要的事情让你去办。那些忽视尾数的人,常常给人留下随便、马虎的印象,也会给一生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就需要在点滴的小事上培养认真的态度,在平时养成好的应试习惯,晚上自己的应试能力,积累答题的经验和技巧,从从容容、缜缜密密答题,让马虎的损失降低到零位,让细心成为一生的品质,做最好的自己!走过高考,不留遗憾,无怨无悔!
10、忌草需洁
高考的试卷需要整洁、工整。语文的要求需要“书写规范”、英语的写作中也要求“书写流畅”,否则“书写较差以致影响交际,将分数降低一个档次”。高考已经全部实行网上阅卷,将答卷之上的信息扫面入网,所以倍加需要清晰规范的答题。
我们也提倡学生连草稿纸的使用都要清晰规范,便于考场上检查。养成好的习惯不仅有助于高考取胜,还可以成就精彩的人生。
在有,高考中忌偏需正。有一些学生总是将一些题目理解“偏了”,偏离了命题者的初衷,这就需要重视考试、练习,不断的矫正;还有,高考忌奇需常,高考中没有十足的把握尽量用同法常法解题,减少因出奇未制胜造成的全盘皆输的损失。
第二篇:学好语文,送你8把金钥匙
国旗下讲话:
学好语文,送你8把金钥匙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学好语文,给你八把金钥匙》.古人云:“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许多同学对怎样学好语文感到苦恼.特别是在当前新课改的形势下,学好语文显得尤为重要.我个人认为,掌握方法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这里,我把自己的感想告诉同学们,大家不妨试一试.1,经常查阅工具书
读书学习要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不仅是我们如影随形的好老师,可以解决我们学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而且也可以作为一般阅读材料来读,这对于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大有帮助.就目前而言,同学们要用好《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成语词典》这三本工具书.2,学好用好课本
所谓“课本”,即一课之本.许多同学,尤其是高中学生,认为现在高考的阅读分析材料都是课外的,课本不闻不问,置之脑后,整天沉溺于题海之中,结果是耗时费力,广种薄收,效果甚微.比如文言文的学习,课内篇目还没有读懂过关,词法,句法没有掌握,就急于到题海里去“畅游”,显然是本末倒置.课内文言文这只“麻雀”,只有仔细解剖透彻,才能在课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该背诵的一定要背得流畅;该熟读的一定要读得流利.一般来说,考试的材料取自课外,但考点和答案却在课内.3,专心致志听课
听课除了认真听老师讲解外,一要动笔,在书上圈圈划划,在笔记本上记下重点,难点和疑点,二要边听边思考,听课要注意老师的讲课思路,要点,同时要积极思考,随时准备发言.很多同学往往不注意课堂听讲这一环节,一节课的内容在课外往往要花上好长时间也未必能补好,那是得不偿失的.4,学会独立思考
思考是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要善于提出问题,思考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引起思考的最好办法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许多高一,高二的同学问:现代文阅读材料好像看得懂,但每次做题时总与老师的答案相差甚远,这是为什么我认为原因很简单,就是你根本没有把文章读懂,看起来那些文字你认识,但字词里面的“内核”你却没有能力发现.建议大家现代文要“多读,多思,少做题”,每读完一篇文章后,留出2~3分钟的时间给自己提出几个问题,比如问,这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些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看自己是否能回答.能回答,说明你读懂了;否则就没有效果.5,主动向人讨教
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求教于人的习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凡是把握不准的,有疑惑的,不懂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问父母,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学习就需要有一种追根刨底的精神,真理往往在研讨中诞生,智慧的火花也只有在碰撞中闪现.6,善于整理读书笔记
语文知识零零碎碎,要经常把学过的知识整理一下;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大家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做读书笔记可以选用摘抄法,摘录法,做卡片法,写读后感法等等,因人而异.7,勤读课外书籍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几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许多同学说每天的作业都来不及做,哪来时间读书我看关键不是没有时间,关键是你想不想读书,想读书就有时间,不妨你试试!我建议大家每天要保证至少半个小时的读书时间,时间可以是整块的,也可以是分散的.欧阳修利用“马上,枕上,厕上”读书,郑板桥利用“舟中,马上,被底”背诵,这些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时,读书除了报刊杂志的“浅阅读”之外,一定要有计划地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这些书,不仅可以让你自信得走进中考,高考考场立于不败之地,而且将受用终身.8,坚持写周练随笔
周练随笔就是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选择,有重点地记录下来.不但形式灵活,可长可短,可叙可议;而且内容也非常广泛,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坚持练笔,一练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二练自己的思维能力,三提高自身的品行修养.常言道“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语文的作文能力就需要“笔不离手”.以上8种方法,既是学习语文的技巧,也是学好语文的习惯,更是打开语文世界的钥匙.我衷心希望每一位同学能够掌握这些方法,养成这些习惯,在未来的语文学习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取得优异的成绩!
谢谢大家!
第三篇:送你一串金钥匙——文言文学习方法
语文教师
芦晓翠
送你一串金钥匙
一、文言文阅读技巧
1、课内阅读技巧(1)预读
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把握节奏。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具体做法是:
①给生字、生词注音;②清楚准确地朗读课文;③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④结合提示,从整体上了解课文;⑤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文体特征。
(2)抄读
熟悉课文,自学存疑,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具体做法是:
①勾画或抄写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与名言警句;②勾画或抄写课文中的难句;③记录在阅读课文时产生的疑难问题;④阅读或摘抄(写作提要、目录)与课文相关的辅助材料。
(3)解读
通过语言分析,具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表现出来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思想倾向。具体做法是:
①结合语境,从句子结构和上下文理解疑难词语和句子的含意;②利用古汉语常识具体分析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③翻译(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课文或课文片段,以求深入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4)朗读
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丰富语言,积累材料,训练语感,培养素质。具体做法是: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力求熟读成诵;②朗读品味,背诵名篇、名段和名句,准确记忆;③扩展阅读,研读与文章相关的材料,扩大知识面;④整理学习笔记,编写学习小结,突出重点难点;⑤写出读后感或思想评论。
2、课外阅读技巧
第一步,初读全文,把握大概。这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大概明了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能懂六七成即可。中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所选的文言语段一定不会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遍看不太懂是很正常的。
第二步,细看题目,研读字词。在这一步骤当中,须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完成。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既能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做出纠正,这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3、比较阅读技巧
(1)比较阅读的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就是通过比较阅读,筛选文中的共同点。同中求异是从现象入手,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及特征。①认真阅读语段,整体把握语段的主要内容,先浏览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作者的看法、写作意图等。
②认真分析题目中要求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比较时要根据文言语段、题目以及作品的情况剖析。如词义、句意的用法,找准切入点,寻找突破口。
③联系全文,整体分析,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答题时尽量用原文中的句子,并注意知识点的迁移,拓展与创新。
(2)考试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成语辨析,第1页,共2页
语文教师
芦晓翠
①整体感知,即理解课文内容。②明确多音字的读音、通假字的意义、关键性实词。③准确翻译。④对文章的点和写作手法作简要评价。
二、文言文翻译方法
1、对
即将文言语句中的字词逐个对译成字面意思与之完全相同的现代词语。例如: 文言文:余 幼时 即 嗜 学。(《送东阳马生序》)译 文: 我 小时候 就 喜欢 学习。
2、换
即将文言语句中的字词转换成字面意思与之不同的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文言文中有些词语按照字面直译,反而表达不出愿意,所以只能照它所表达的意思从现代汉语中找一个相应的说法来替换,不能再按照原文翻译。古代的一些术语、习惯说法,如“贽”,可换成现代汉语中的“见面礼”,“岁”换成“年”。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委婉等修辞方法,也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用恰当的词语替换。如“布衣”、“万钟”,用“平民”、“丰厚的俸禄”来替换。
3、调
即调整原文的语序进行翻译。古今语序不同的句子,翻译时必须作适当的调整。主谓倒装句,翻译时,把主语调到谓语前面。宾语前置句,把宾语调到谓语的后面。由“于”、“以”等介词构成的介词词组,翻译时要调到谓语前面做状语。定语后置句的句子也要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适当的语序调整。例如:
文言文: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 文:我同谁一道呢?
4、留
即保留原文中的词语,不进行翻译。古属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爵名、谥号、帝号、年号、书名等等,以及古今意思相同的词都可保留,不用翻译。例如:
文言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译 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庆历四年”以皇帝年号纪元。“滕子京”,人名,作者的朋友。“巴陵郡”,古地名。这些词语在翻译时予以保留。
5、增
即通过增加词语来翻译文言语句。
(1)文言文中的某些省略成分,翻译时须根据上下文适当补出,使意思完整。例如: 文言文: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译 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奋(将士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没有了。(2)有些句子,翻译时在必要的地方增加原文没有的词、词组或者句子,这是为了更准确地翻译原文。例如: 文言文: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 文:显现出(憔悴、枯槁的)脸色,(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了他。
6、删
即通过删去无法翻译的文言词语来翻译古文。文言文中有些词语,如文言虚词,现代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词来表示它,不能勉强翻译;或虽有相应的词,但译出之后反而使句子别扭,可略去不翻译。例如:
文言文: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译 文:作战,靠的是勇气。
“夫”,是句首语气词,起引起议论的作用,现代汉语里没有与它相应的词,略去不译。
成语辨析,第2页,共2页
第四篇:孝道是家庭和谐的金钥匙
孝道是家庭和谐的金钥匙
云
峰
雷
马克思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夫妻是细胞中两不个不可分割的主体,互敬互爱,互谅互让,互相尊重,协调一致,共负家政之责。尊老爱幼,关照弟妹,抚养子女,是夫妻的份内功能与义务。如何调理得妥当与和谐,其杠杆就是“孝道“这把金钥匙。只有它才会牙启修身齐家治国处天下事的各类金锁子,而会一通百通。
(一)考察孝道渊源,继承合理内核,完善家庭美德
“孝道”是中华民族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体现的是其优秀的道德准则,亦是人类从实践中得出为人处世的法则之一。孝道的核心是孝敬父母,尊老养老。“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敬养六个方面是这个核心的外延。它积淀了为华夏民族几千年来传承不息的文化血脉。孔子日:“夫孝德之本也。”孙文说:“孝是无所不适的道德”。毛泽东说:“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研究与探索孝道之新理念,对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推进全球老龄事业,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宏义深刻。
仓颉造“孝”字,以形组义:上从“老”,下从“子” 组成孝字的形体。子承老日孝,子女应托扶起老人的下半生。《说文解字》界定为“善事父母者日孝;”贾谊日:“子爱利亲谓之孝。”说的是子女敬爱父母做有利于父母的事情,称孝道。从《史记》看“孝”文化,可追溯到中国原始社会末期的父系氏族社会,就已经在提倡、推导和形成了孝道之风。相传上古部落联盟领袖舜,就是因为善待父亲瞽叟(瞎子老人之意)和后母尽孝道、以仁义之心待同父异母的弟弟穷尽兄道、以诚厚的礼义与部落人相处,尽人道而被先帝尧选中继位的。这一名垂千秋的历史传说,在西北乃至整个华夏民间,一直被推崇而纵贯为周、汉、唐、宋的二十四孝的第一孝“虞舜孝感动天帝。”在历代不少庙宇宫殿道院内,也时可见到“孝感天帝”壁画。
从陕西一枯井中发现一座金代明昌年间(公元1190~1196)的古墓,墓室砖雕“二十四孝”的画像,距今有800多年。其他如“郭巨、董永、王祥”等等,“二十四孝”的人物名字,个个清晰可见。就是现在留存的古式箱、柜等家具上,亦有“孝感天帝”为首的二十四孝图。据传说:王祥母亲梦吃烤雀肉,次日晨,家院内飞来十几只雀,王祥卧冰之孝,为鸟雀所感动,后皇帝将此处改名为孝感,即今天的湖北孝感市。当年炎帝故里的岐山还有“孝感陵”。先秦古都凤翔有个“孝山”,可见,中华民族对孝道之祟拜。
商末,周文王治西岐时就创立了社会养老制度,对老而 无妻之男称“鳏”,无夫者称“寡”,幼而无父之人称“孤”。老而无子人称“独”,对鳏、寡、孤、独发正施仁。当时文王之民无冻馁之老者,各地辟纠逃难之人纷纷来西岐,帮助兴周灭封。说明《孝经》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对其推祟备至。它使人祟尚,使人圣洁,其不灭的光辉思想润育了前人,今人。
其实,孔子的孝悌思想是针对当时人伦关系颠倒的混乱局面,从解决家庭内部伦理关系人手而提出的,强调各守其道,各安其分,用孝悌来规范、协调家庭内部人际关系。孝是子女对父母敬爱的品德,重在子女对父母尊敬服从,扩展为家庭系统中处理上下关系的道德规范,维系子辈对父辈的隶属。悌是,弟对兄长敬重至爱的品德,扩展成为处理家庭系统中左右关系的道德规范。之后,儒家又把“孝”扩展到宗族、社会、国家,成为一种社会性的道德准则。只要人人做到“孝悌”,就不会犯上作乱,天下就会太平。因此说儒家的孝悌思想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不可避免地带有较强的阶级性和时代的局限性,但作为意识形态的东西,它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孝悌思想至今仍对人们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产生着影响。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它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 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社会的安定和谐。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亲情是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赡养父母、爱护兄弟,尊重妇女、养育子女,是社会主义家庭美德建设的一项基本要求。家庭这一社会细胞的存在,需要家庭道德的伦理规范,用以协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亲爱和睦的家庭氛围。家庭美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家庭美德建设要体现时代特点,富有时代气息,特别是要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所以,对孔子的孝悌伦理,我们所要汲取的只是其中“尊老爱幼”、“赡养父母”、“兄弟友爱”、“夫妻和睦”等合理内核,而对于那些所谓的“三从”、“四德”、“无后为大”等封建性糟粕,则需要予以批判和抛弃。当今,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更加重视尊老,养老工作。多年来。已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尊老、养老制度,使广大老年人在政治上受到保护,生活上有了保障,使老年人能够幸福地安度晚年。
(二)孝道在螺旋式演进中的困惑。让老年人在精神上、心理上得到慰藉和关爱是当务之急
螺旋式前进是历史之发展规律,孝道也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螺旋式演进。建国初期,党和政府乃至整个社会老人,受到普遍尊奉。革命前辈或党的优秀干部都是孝敬父母圣洁之心的典范。毛泽东、朱德、陈毅、许世友等热爱人民必为“父母之孝子”故事传为佳话。而对生身父母视同路人又怎能善待老百姓呢?“连父母都不肯孝敬的人,还肯为别人服务吗?不孝敬父母,天理难容“。这是毛泽东经常向干部讲的话。不难想象,在这种思想倡导下,国风岂能不正,民风岂能不清?但是,曾几何时,到六十年代中后期,随着批判孔孟之风的吹起,孝道被当做“四旧”而弱化。社会上一度“说话不分长幼,分阶级、做事不分长幼。看派别”。甚至,孝道受到冷落,否定或批判,比比皆有。
六七十年代或以后出生的人,孝道更为淡漠,有的仅仅知道老人死了,子女们“穿白戴孝”才叫尽孝心,孰不知这些只是“孝”道寄托哀思的一种形式,而“养老、爱老、敬老、助老”的深刻内涵,不得其解。导致的是整整几代人敬老、养老、助老、爱老的意识淡化,社会孝风江河日下。特别在农村主宰家政的儿子们与父母分居非常普遍。有个村民小组,六、七十岁的老年夫妇有八、九对,几乎全是老俩口靠种地自养,因为耕种着集体的土地,不得不和青壮年一样缴纳国家每年的农业税和集体按地亩分摊的各种款项,晚年的光景凄凉。儿女们凭良心供养老人的情况更为普遍。孝道文化的衰落和“孝风”的退化,在农村不少地方出现了有老不敬、有老不养、在城市公交车上,出现“搭车去办事,回时 泪沾襟,车上站着的,多是白发人”。
老年群体在家族中普遍从“上与尊”的地位,沦落为弱势群体。不少老年人受歧视虐待等现象时有发生。如何让老年人安度晚年,欢度晚年,生活上得到扶助,精神上得到慰藉,成为现代“孝道”,急待解决的问题。“合家欢、老人安”。说明了一个和睦、欢乐的家庭对老人心理和精神生活至关重要。让老人感受到有所依、有所爱、有所乐,而它的作用又是任何物质供给所不能代替的。
孔子在《礼记》中说:“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孝经》也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并把侍疾作为重要内容,如父母生病,及时诊治,精心料理,从物质与精神予以关爱。他又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认为有孝心的人,肯定对父母和颜悦色,说话和气。使老人心情愉快,才能健康长寿。当今,老人因生气而致死的占整个因老而终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精神慰藉大大胜于物质上的赡养,当代科学证明:情绪是生命的指挥捧,当一个人心平气和情绪乐观时,他呼出的气变成水后,澄清透明,无杂质无异色的,悲痛时现白色沉淀,悔恨时呈蛋白色沉淀,生气时有紫色沉淀。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把人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死了。由此爱尔马分析:人生气(1O分钟)会耗费大量人体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 300O米的赛跑:生气时的生理反应十分剧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绪都复杂,也更具毒性,因此,动辄生气的人很难健康,很难长寿,很多人无病而亡,其实多是气死的。
这位美国科学家告诫人们:人尽量不要生气:母亲切勿在生气时(或刚生过气)给孩子喂奶,否则会使孩子中毒,轻者长疮,重者生病。医学上的一些难以治愈的怪病,也与生气关系密切。
美国斯坦福大学最近做了个简单的实验,拿根皮管搁在鼻子上让你喘气,然后再拿皮管放在雪地里十分钟,如冰雪不变颜色,说明你心平气和;雪变白了,说明你很内疚,变紫了,说明你很生气,把紫色的雪水抽出1—2毫升给小鼠打上1—2分钟后,小鼠就死了。生气容易得肿瘤。孔子认为有“孝”再授以“文”即为“教”;不孝者肯定是无教养的人,丧失了良知而混账的人,野蛮的人。
(三)与时俱进,启“孝道’’金钥匙之光彩,为现实服务 ①“孝道”对当今社会的启迪与促进。孔子讲的“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方,无所不通”。是说孝悌的最高境界应达到“天时地利人和”。并将“孝道”演化成人类美好品德。因为孔子讲的孝道之一就是保持心境快乐,也就是精神慰藉。这不仅仅对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对父母进行精神慰藉、为社会奉献一点爱,形成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秩序亦有启迪作用,且对 在“一国两制”和建立国际新秩序条件下的形成大有启化作用。
②“孝治”从《弟子规》训示中,汲取精华,为现实借鉴。《孟子·离娄篇》讲,世俗所谓不孝,不愿供养者有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孪,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贪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以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经查,当今社会出现对父母供养,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与孟子说的有相似性和现实针对性。在封建社会,人的行为只能用孝道来规范,其言行受到社会道义之褒贬。今天,《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亦有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定,但其收效较差,更应从社会保障制度上给予根本解决。这又为我们狠抓落实给予启迪。说明,在尊老爱幼的我国目前,过于重视对“小公主”、“小皇帝”供养,而对老人的供养相对漠视和举措滞后情况下,应将养老,特别是农村老年经济供养作为重点,早抓、狠抓,在取得成效上下功夫,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刻不容缓。
《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出必告,返必面”和对老人“冬则温,夏则洁;物虽小,勿私藏;德有伤,贴亲羞”及其“亲爱我,何孝难;亲恶我,孝方资;亲有疾,药先尝;疾危重,昼夜待,不离床”等仍有借鉴和操作之仿效。因为,这是对老人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的极其重要的方面。又像“对长辈,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骑下马,乘下车;长立着,幼勿坐;长者前,声要低”和“事长者,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等美德也应弘扬。又像“提倡”节哀对当前克服红、白喜事上的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特别是对一些发了财的人和不少领导以权谋私而推波助澜者,也是一个教育和遏制。③在批判性继承的操作中不断补充、发展和“完善”。封建主义与奴隶社会相比,孝道在当时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功不可没。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赋予孝道时代性的新内容。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强调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各自“二十字”要求和三为一体的辩证关系的继续实践,特别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以德治国,就是在新的形势下对“孝道”、“孝治”文化精萃的继承、发展、完善,是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道德要求。对这些新的道德原则与条款的内涵作些具体地阐释,如家庭美德中,到底怎样在当今的家庭中做到子女尊敬长辈,供养父母,长辈特别是父母如何爱护子女孙辈,共享天伦之乐;在社会公德上,怎样才能做到尽职尽责,作出贡献;对个人,要修身养性,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实现自我完善。这样,我们的社会才有可能建成和谐有序的美好乐园。这种思想引申到国 际,就有利于建立国无大小,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和谐有序的国际环境,进而实现孔子《礼运·大同篇》所讲的“大同”,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恶,其疾与疾也,不必藏与己;力,恶其不出与声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为大同”不能说没有很重要作用。这就是“孝道”、“孝治”在批判继承中的发展和完善,这就是“孝道”、“孝治”光辉思想继续润育人的积极作用与美德的效应。(四)组建当代新孝道之管见
05年,我参加了“中国老年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大会确定06年的年会主题是“和谐社会与中国老龄问题”。目的为2007年亚太地区国际老年大会做准备。
把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缩小一下,从构建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作些探讨。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与前题。联合国将二00四年确定为国际家庭年,要求世界各国加强和支持家庭在社会发展中发挥功能作用。这是国际政治活动家又一明智之举。我国古代政治家、思想家历来重视家庭作用,认为“欲治其国,先齐其家”。(《礼记·大学》)。一百二十年前,恩格斯在他的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就曾精辟地阐述了家庭的起源发展及其社会功能。我 国党和政府把“家庭美德教育”视为贯彻以德治国,培养青少年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的重要环节。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建立起来的亲属间共同生活的组成形式。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事实表明,细胞质量的优劣影响整个躯体,家庭作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拙文就这一问题从哲学角度作一番察考。
什么叫“和谐”?《辞源》的解释是:“协调”。“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和谐”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协调、融洽状态。从哲学命题看,“和谐”属于“精神”范畴。“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通常所使用的“观念”、“思想”、“意识”等等均属“精神”范畴。我们所说的“家庭和谐”主要指家庭成员之间(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等等)的一种协调融洽状态,也在一定程度包含家庭成员与自然的和谐。它的哲学范畴归属“精神”一类。
“和谐”是人们的普遍追求和崇高理念。在现实生活中,这个理念所表现出的能量难以估量,试以2004年“春运”一事说明之。据《人民日报》2004年2月3日报导,“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年春运全国将有十九亿人次在路上”。有几天,仅上海铁路局日输送量超过七十万人次,相当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试想,这是一个多么壮观的景象,在神州大地,有十九亿“人”和数不尽的“物”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又据报导,春运期间,“安”字当先,各地采取切实措施,确保旅客平安回家过年,人的“健康第一”的现念得以充分体现。从哲学上看,这是“春运”的“物质”属性。而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物质”在运动呢?这就是人们有一个共同的理念,这就是“回家过年”。人们所以看重“回家过年”,实际上是对“家庭和谐”和热诚追求。在“过年”这一时刻,思亲之情释放了,一些矛盾化解了,家庭关系达到新的协调,人们重新获得新的鼓舞和力量。这就是“精神”的作用,这就是从“家庭和谐”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
家庭和谐状况从总体而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有关工作逐步到位,已经有很大改善,并且也在继续改善之中,这是不争的事实。
研究“家庭和谐”,应从研究矛盾着手。笔直者认为:应当正视矛盾、分析矛盾、化解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并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过程,也即是思想。否认事物的矛盾就是否认一切”。(《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94页)。但同时矛盾也有自己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为种种不同的情况:物质不同运动形式中的矛盾;同一运动形式中的不同过程的矛盾;同一过程中的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物质运动形式、过程中矛盾的各个方面等等,都有自己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 千差万别事物的各自本质、特点。我们分析事物的特殊本质和特点,就是要把握事物的特殊矛盾,找到解决事物矛盾的方法。
“家庭和谐”是一种矛盾,体现人们生活中的“物质”与“精神”的两个方面,体现在人们生活的全过程之中。“家庭矛盾”也就是说在家庭范围之内矛盾普遍存在,“家庭矛盾”之中又有夫妻之间的矛盾,父、母与子女的矛盾,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与孙子女及外孙子女之间的矛盾等等。从“家庭矛盾”的具体内容分析,又可能是经济上的供养需求与不供养的矛盾,也可能是观点、看法、认识上的不同,还可能是生活习惯、性情性格上的差异等等,是十分复杂的、具体的、而又是多样的。
人们正视矛盾、分析矛盾的目的在于解决矛盾。“家庭和谐”方面的种种矛盾一般地说,都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解决矛盾的根本方法是化解矛盾,达到新的更高层次和谐。如何化解矛盾呢?“真诚”是出发点。理解是关键,沟通是方法,宽容是前提,和谐是目的。没有“真诚”和“爱心”就不能解决任何矛盾。还有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有泰和。在一家之内,真诚和爱心是一般家庭成员都具备的,但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是极其重要的。老年人要“理解”下一代,“下一代”也必须“理解”老一辈,同样,老年人与隔代人的相互理解也至关重要。而真正做到“互相 理解”谈何容易。有一对老年夫妻为了化解矛盾,制订了十条“吵架守则”:“动口不惊邻”、“说理不骂人”、“争论避老少”、“斗嘴不翻旧”、“气愤不摔物”、“吵架不分居”、“矛盾不传播”、“不打持久战”、吵了就事完、“沟通是关键”。他俩为化解矛盾而作的努力,令人敬佩。另有,在矛盾的一方确实无法相互理解和沟通的情况下,另一方则作出惊人的奉献,达到夫妻一如既往和谐。美国前总统里根夫人南希就是这样的老者。里根患老年性痴呆症,长达十年之久,到后来,连自己的妻子都认不出来了。此时此刻,何“理解”之有。南希心力交瘁,孤单寂寞,但仍然悉心照顾里根,她说:“婚姻不可能实现真正平等,其中一方总要付出更多和学会妥协。这五十年来,我们就一直在实践着这种付出和妥协”。南希照顾里根的事迹,感人至深。
“家庭和谐”方面有诸多观念需要认真分析,那些需要推广、那些应当抛弃;那些颇为时髦的“新提法”并不可取。需要具体对待,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总之,构建和谐社会,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从社会细胞——家庭矛盾着手,具体分析、化解,从中找出规律性,采取妥善方法,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宏观上着眼,从微观上入手。宏观就是弘扬延安精神,微观就是从处理家政矛盾入手,从化解社会各种矛盾中下功夫,把构建和谐社会一步步落到实处。随着白发浪潮的到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提倡继承、弘扬孝道精华,并尽快升华为精神文明的一个新内容——社会主义孝道。这对弘扬先进文化、和谐代际关系、促进六个老有、影响和转变社会风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现实意义。笔者为此提出如下管见:
(1)作一个学习型和寿而康的老人。应理解党中央创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社会的含意。自然是少年要学,老年也要学。健康是老人的渴望,学点最新的健身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生活安排得从容点,见风险太大的远离点,辛苦过累的放弃点,养生和娱乐抓紧点,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讲究点。熔铸孝敬、和谐、保障、共享的新空间。
(2)做一个和谐代际关系的明智人。转变观念,顺乎自然,理解儿女多负担,树立自信、自尊、自强、平等的观念,父母权威要转变,做儿女的知心朋友。互敬互爱求休闲,新颖感情多构建。亲情、友情多互动。原则约束少不了。互促、互尊、互育新。让家庭成为老年人欢度晚年的乐园,孩童成长的摇篮,儿女们温馨休憩的港湾。缓解社会矛盾、减压阀门的活动空间。
(3)定期开展孝道先进人物评选活动,把老年节、母亲节、父亲节定为法定的国家节日。
(4)妥善解决城乡不同层次老年人的物质赡养和精神慰藉问题。(5)从孩童抓,从老师抓。全社会抓未成年人的教育,从小懂得尊老、敬老、助老,逐渐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孝道”属哲学社会科学范畴,也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不可替代的工具。把研究“孝道”的成果、结论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尤其是中小学。使他们从学生时期起步,就能分清哪些是必须坚持的行为准则;哪些是需要结合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念判断。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须加以抛弃。
(6)建立关心老一代委员会,并定期召开会议。
总之,让孝道这把金钥匙在当今实践中,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始终把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统一协调的奋斗目标,既抢占先进生产力的制高点,又抢占先进文化的制高点,坚持以人为本,首先提高未成年人的素质,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作些基础工作,为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爱心。
第五篇:民主管理是班级和谐发展的金钥匙
民主管理是班级和谐发展的金钥匙
我所任班主任4年多来,一直呈现了秩序稳定、学风浓厚的特点。之所以有这样的成果,我认为是我班有好的班级制度。我班的班级制度是在我的指导下由学生们自己完成的。这样的班级制度是经过学生自己认真思考、认可的,充满活力,具有可操作性,在执行中没有学生抵触。本篇文章我就这些制度是怎样制定的,如何操作的,以及实施的效果和反思等几方面向大家进行介绍。
一、协商讨论,民主制定。
我们班级的管理制度的制定真正体现了民主化。其过程如下:首先,从班级英语小组中选出9名代表,加上班长共十名同学组成班级制度制定委员会。然后,我和班级干部详细列举出同学在校期间可能出现的违纪情形,共找出如迟到、上课睡觉、不认真听讲等16种常见情形。然后把班级同学按照走读和住宿生进行分组,分别起草出一份班级管理细则的草案,提出处理意见,最后汇总从中找出合理的条款,由我同班级制度制定委员会的这十名学生商量并一起选择表决,形成班级管理细则,真正地把班级制度的制定权交给学生。同学们也实实在在地提出了有价值的内容。比如班级管理细则中关于上自习说话及睡觉同学的解决办法,同学们一致认为这属于学习态度问题,应该写英语单词,特别是我们班的刘继航同学进一步提出要班主任检查并提问写过的单词,以免有些同学只写不记。另外为了让同学们更愿意接受惩罚,减少抵触,班级管理制度里面避免出现惩罚、罚等字眼。比如上课睡觉,必然会导致这节课的知识没有掌握,就应该罚写该节课的知识点,这里我们把罚写知识点改成了课下主动找老师询问该节课的知识点并书写;带手机找家长,改成奖励学生一次家长和老师沟通的机会等。
通过这种形式制定的班级制度,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使他们感觉到自己是班级真正的主人。这样的制度,同学们能愉快地接受,使制度的运行相当的顺利。
二、严格操作,人性监督。
赫尔巴特说:“如果不坚强而是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一个良好的制度在制定出来之后就必须要贯彻执行,否则没有任何意义。如何严格执法需要给学生监督权。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第一、由班长牵头,包括纪律班长和各科课代表在内成立学生
自律委员会,负责记录每天同学们的表现(为了减少班级干部的压力,避免与其他同学产生矛盾,同学的表现主要根据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认定,班级干部从不主动记录,而是根据老师的点名去记),然后根
据同学们的表现再按照班级管理细则给出处理意见。比如某节课上某
名同学上课溜号,不认真听讲被老师点名,那么就会有班长和纪律班
长记录在班级日志和一日常规记录表上作为处理依据,根据班规第四
条的规定要写一份思想汇报和该节课的知识点,以弥补该节课的损
失。
第二、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及时了解广大同学对各级干部的工作意见,不定期找学生谈话。对不合理、不公正的做法予以纠正。
每月举行一次“民意调查”,检查班级干部的工作表现。
第三、本人签字与班主任检查相结合。我是受到了交警对违章
车辆开罚单的启示:对于每天的记录情况要求班长以小字条的形式通
知给违纪同学本人,上面写清楚情节和处理结果,如果同学对此没有
异议就要求他签字,然后就开始执行,处理的结果必须在第二天早上
完成,由班长向我报告;同时我每天检查班级日志及相关记录并经常
性地询问任科老师,及时了解记录的情况,使制度能够更好地去执行。
这样就使学生的自我管理条理化、规范化,也能使同学们树立
起民主意识。
三、奖惩结合,合理运用。
我们普通班的学生学习习惯大多不好,如果他们不能及时的看
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就容易无所事事,产生悲观等不良情绪,违纪
也就在所难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更是无从谈起,因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让学生及时地发现自己并改正自己是十分必要的。
比如为了提高上课积极性,有效地监督学生的学习态度,我向
大家介绍我们班级的学习动态表,包括课前提问、课堂表现和课后发
问三部分内容。其中课堂表现一栏又分四个等级,主动回答问题但答
案错误为D,主动回答问题但答案从课本上找出为C,主动回答问题
且基本正确为B,主动回答问题且答案创新为A。以上内容都由学习
委员负责记录,最后由任课教师确认签字。学期末我们要根据记录情
况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同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
按照班级相关制度的记载,每周末我都会从学习、守纪、卫生、宿舍等方面详细地统计数据,比如一周上课主动回答问题几次,课下
主动问老师问题几次,不完成作业几次,上课睡觉几次等等,然后以
表格的形式发给每位同学,这里面既包含优点也有不足,让学生们对
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写出感想。并不定期的通过校信通发给家长,让家长全面、客观的掌握孩子的在校表现。进步的地方可以勉励他们
奋发向上,不足还可以让他们提高完善。学生在理性思维的指导下,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这样才能有产生一个健康、向上的心态,帮助
他们成长。
四、结果与反思。
班级制度建设使我的班级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习积极向
上,学风很正,上课状态、自习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不完成作业及
练习册的同学越来越少了,特别是在期中考试中班级平均分位列普通
班第一名,班级纪律良好,秩序井然,得到了任课教师的好评,他们
都感觉在我班上课很舒服。班级有了极强的凝聚力,宿舍、卫生、体
育等工作也都井井有条,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和同学们走的也很近
很近,我的班主任工作轻松了,以往在工作中看见学生犯错误有时就
会很生气,大声的训斥学生,一天下来身心疲惫,但问题仍然没有
很好的解决,现在班级方方面面的问题都有相应的制度去管理,去约
束,这不仅减少了我和同学的矛盾,也减少了我的工作压力,我乐在其中,我一定要揭去过去严和狠的标签,做一个智慧型、民主型的班
主任。
最后我想说的是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党解放了思想,抛弃了陈腐观念,做到了与时俱进。而在新课程
改革的背景下,我们班主任一定要改变思想,接受新理念并要在班级
管理中加以渗透,给班级管理注入活力,让学生愉快地接受管理,才是
我们班主任工作的根本出路。
通辽实验中学 杨猛
20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