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暂行办法
北京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暂行办法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1-08-29 生效日期: 2001-08-29 发布部门: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文号: 京劳社养发[2001]125号
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属各委、办、局、总公司劳资处,各中央在京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体系,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针对《农民合同制职工参加北京市养老、失业保险暂行办法》(京劳险发[1999]99号)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根据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国务院令1999年第259号),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规定精神,现制定《北京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暂行办法》,请遵照执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体系,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国务院令1999年第259号),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规定精神,制定本办法。
关联法规:
第二条
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城镇个体工商户(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具有本市或外埠农村户口的劳动者(简称:农民工),应当依法参加养老保险,缴纳养老保险费。
第三条
用人单位招用外埠农民工应当经市、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并办理《北京市外来人员就业证》(以下简称:《就业证》);招用本市农民工应当到劳动力输出地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招聘备案手续,并填写《北京市用人单位招用本市农村劳动力花名册》。同时,用人单位应自招用农民工之月起,必须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办理参加养老保险手续。
经市、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已经办理了招用农民工手续,而尚未为其办理参加养老保险手续的用人单位,应自本办法下发之日起一个月内,到为本单位城镇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手续,并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费。
新成立及尚未参加养老保险的用人单位,到企业营业执照注册地或单位所在地的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手续,并为城镇职工、农民工申报缴纳养老保险费。
第四条
用人单位在为农民工办理参加养老保险时,应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交下列证明和材料:
(一)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险登记证》;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副本),事业单位法人证明书(副本)或机关行政介绍信;
(三)上报统计部门的《劳动情况表》(年报104表);
(四)市、区(县)劳动行政部门批准使用农民工的证明;
(五)用人单位使用外埠农民工,要提供《就业证》;
(六)《北京市用人单位招用本市农村劳动力花名册》。
第五条
养老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以上一年本市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的19%,按招用的农民工人数按月缴纳养老保险费。农民工本人以上一年本市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为基数,2001年按7%的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其个人缴费由用人单位在发放工资时代为扣缴。个人缴费的比例,今后随着企业职工缴费比例进行统一调整,最终达到8%。
第六条
用人单位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委托银行收款(无付款期)”结算方式委托用人单位的开户银行按月扣缴。
第七条
用人单位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费,原则上应按城镇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的缴费渠道和缴费方式进行。但对使用农民工较少或使用农民工相对稳定,按月缴纳养老保险费不方便的用人单位,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同意,签定协议后,可以选择按季度、半年、一年的方式缴纳养老保险费。
第八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农民工按缴费工资基数的11%建立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第九条
农民工的个人帐户存储额,按北京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计息办法执行。
第十条
农民工个人帐户存储额,只有在本人达到养老年龄时,才能支取。农民工在达到国家规定养老年龄前死亡,其个人帐户存储额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可以继承。
第十一条
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终止、解除劳动关系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重新就业的,可以接续养老保险关系,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接转其缴费记录。接续时,只接续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养老保险基金;跨统筹区域就业的,可以转移养老保险关系,其个人帐户全部随同转移;回农村的,可以保留养老保险关系,将其个人帐户封存,作为其接续养老保险关系的依据,待在本市重新就业后,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其缴费年限可以累计计算。并凭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具的缴纳养老保险费凭证办理转移、接续、清算、终止养老保险关系等手续。
第十二条
农民工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养老年龄(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方能领取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暂按享受一次性养老待遇处理,其待遇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个人帐户存储额及利息一次性全额支付给本人。
第二部分:按其累计缴费年限,累计缴费满12个月(第1个缴费年度),发给1个月相应缴费年度的本市职工最低工资的平均数,以后累计缴费年限每满一年(按满12个月计),以此为基数,增发0.1个月相应缴费年度的本市职工最低工资的平均数,并计算到月,保留一位小数(计算公式见附件二)。
第十三条
本市籍农民工在与用人单位终止、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按本办法第 十一条保留养老保险关系,封存个人帐户,待重新在本市就业后,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原已参加本市农村养老保险的,也可将其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存储额和按规定核算的待遇转移到其农村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中;没有参加本市农村养老保险的,可在其户口所在地农村养老保险管理机构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新建个人帐户,同时将其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存储额和按规定核算的待遇转移到其新建个人帐户中,并按本市农村养老保险的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待遇。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招用农民工不为其办理审批、录用手续,不为其办理参加养老保险手续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及本市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五条
因用人单位未参加养老保险或未按规定足额缴纳单位与个人的养老保险费,致使农民工不能按规定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用人单位应按照本办法的标准予以补偿。
第十六条
《农民合同制职工参加北京市养老、失业保险暂行办法》(京劳险发[1999]99号)中有关养老保险的内容按本办法执行。
关联法规:
第十七条
在国家有关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政策出台后,本办法将作相应的调整。
第十八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1年9月1日起施行。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2001年8月29日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京社保发[2004]32号
关于印发《北京市外地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操作暂行办法》和《北京市外地农民工参加基本医
疗保险操作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北京市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40号)、《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4]18号)及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外地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暂行办法〉和〈北京市外地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京劳社办发[2004]101号)文件的精神,我们制定了《北京市外地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操作暂行办法》和《北京市外地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操作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一:北京市外地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操作暂行办法
附件二:北京市外地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操作办法
附件一:
北京市外地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操作暂行办法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北京市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40号)、《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4]18号)及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外地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暂行办法〉和〈北京市外地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京劳社办发[2004]101号),为妥善解决外地农民工在本市务工期间工伤保险问题,特制定本操作暂行办法。
第一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及外省市注册的在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外地农民工。
第二条
外省市注册的在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在我市参保,需以成建制为单位的形式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及在注册地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据的证明和花名册等相关材料到生产经营地所属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加工伤保险手续。如该企业的城镇职工(或部分农民工)已在注册地参加工伤保险,企业中的农民工应在注册地参加工伤保险。
第三条 核定缴费基数
1、用人单位的外地农民工,需按上一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工资基数,在京务工时间不足12个月的,按实际务工时间计算月平均工资,新招用的外地农民工以第一个月本人工资为当年缴费工资基数。如果缴费工资基数低于上一年度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以上一年度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工资基数;高于上一年度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以上一年度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作为缴费工资基数。
2、参保单位中已按本市最低工资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外地农民工,此次不进行缴费基数的调整,待新一年度的缴费基数核定时再作调整。第四条 参保单位的外地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时,符合《北京市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规定,须按照北京市《关于印发〈北京市工伤保险基金征缴、支付操作暂行办法〉的通知》(京社保发[2003]66号)到所属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工伤职工登记、支付的相关手续。
第五条 一至四级的外地农民工或因工死亡的外地农民工的供养亲属,在核准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护理费、丧葬费、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时,自愿选择一次性领取工伤保险待遇的,由农民工或供养亲属提出自愿领取一次性工伤保险待遇书面申请书,参保单位携带其申请书到所属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后,打印出《北京市外地农民工一次性领取工伤保险待遇协议书》(一式三份, 农民工或供养亲属一份、参保单位一份、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一份)、《北京市一至十级工伤职工待遇核准表》或《北京市因工死亡工伤职工待遇核准表》并经参保单位经办人签字后,交给参保单位。参保单位携带《北京市一至十级工伤职工待遇核准表》或《北京市因工死亡工伤职工待遇核准表》和《北京市外地农民工一次性领取工伤保险待遇协议书》与农民工或供养亲属签订协议后,将《工伤证》及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相关证明一并报送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无误后,在《北京市外地农民工一次性领取工伤保险待遇协议书》、《北京市一至十级工伤职工待遇核准表》或《北京市因工死亡工伤职工待遇核准表》上签字盖章并收回《工伤证》,并做待遇核准确认后支付待遇并终止工伤保险关系。
第六条 参保单位将已核定的外地农民工一次性领取工伤保险待遇的金额填写《北京市工伤保险基金参保单位补支个人明细表》和《北京市工伤保险基金参保单位补支表》,于每月25日报送到所属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业务岗,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业务人员与系统生成的《北京市工伤保险基金参保单位补支表》核对无误后转财务岗。于每月5日前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业务人员将生成的《北京市工伤保险基金参保单位补支汇总表》经审核后,同软盘一并报送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工伤科。
第七条 外地注册的参保单位在本市办理终止工伤保险缴费手续时,根据《北京市外地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暂行办法》中第八条 规定,须将一次性住院伙食补助费支付给一至四级的外地农民工后,向参保地区县、街道、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办理社会化管理移交手续,社会保障事务所依据用人单位提交的工伤职工签字的住院伙食补助费支付证明等材料,到所属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人员增加手续。
第八条
本办法实施后参保的外地农民工在参保前已发生工伤的,根据《北京市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第十二条 规定要求,参保前的各项工伤保险待遇均由参保单位支付。
本办法实施后参保的外地农民工在参保前已发生工伤并已由本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工伤(含未超过一年申请时效于参保后认定为工伤)的,办理参保缴费手续后发生的工伤医疗费用由所属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支付。其中经本市劳动能力鉴定机构鉴定伤残等级达到一至四级的工伤职工(外地农民工),其伤残津贴、护理费从参保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次月由所属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支付。
第九条 外地农民工工伤保险操作暂行办法未尽事项,按照北京市《关于印发〈北京市工伤保险基金征缴、支付操作暂行办法〉的通知》规定执行。
第十条 本办法自2004年9月1日起实施。
北京市外地农民工一次性领取
工伤保险待遇协议书
京 社协字 号
()甲方(外地农民工或供养亲属姓名):
乙方(参保单位名称):
丙方(社保经办机构名称):
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4]18号)、北京市《北京市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40号)及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外地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暂行办法》和《北京市外地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京劳社办发[2004]101号),为妥善解决外地农民工在本市务工期间工伤保险问题,特签订本协议:
第一条 :甲方必须是因公致残伤残等级为一至四级的外地农民工或因工死亡的外地农民工的供养亲属。如果因工死亡的外地农民工的供养亲属有多名的,共同签订本协议。
第二条 :甲方自愿选择一次性领取工伤保险待遇,放弃按月领取工伤保险待遇。
第三条 :乙方应协助甲方办理申领一次性工伤保险待遇手续。
第四条 :丙方确认甲方符合一次性领取工伤保险待遇条件后,依据相关政策文件,核准甲方的一次性领取工伤保险待遇金额为:
拾 万 仟 佰 拾 元 角 分,并支付给甲方,由乙方代为甲方领取并如数转交甲方。
第五条 :本协议签订后,丙方收回甲方的《工伤证》,丙方支付甲方一次性工伤保险的待遇后,不再支付其它工伤保险待遇,甲方与乙方和丙方终止工伤保险关系。
第六条 :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本协议一式三份,甲方、乙方、丙方三方各执一份。
第七条 :本协议附件:《北京市一至十级工伤职工待遇核准表》或《北京市因工死亡工伤职工待遇核准表》
丙方(盖章)乙方(盖章): 甲方或委托代理人(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北京市因工死亡工伤职工待遇核准表(略)北京市一至十级工伤职工待遇核准表(略)北京市工伤保险基金参保单位补支个人明细表(略)北京市工伤保险基金参保单位补支表(略)北京市工伤保险基金参保单位补支汇总表(略)工伤保险在数据转换期间的操作方案
一、新增参保单位
1、外省市在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以下简称“外埠企业”)在数据转换期间以单位形式参加工伤保险的,其操作仍在旧系统中办理新参保手续,并以手工操作方式生成工伤保险基金收缴月报表,按月收缴工伤保险费。在数据转换结束后,工伤保险参保单位信息进行第二次转换时,各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提供第二次需转换新参保单位信息的清单,由软件公司负责将新参保单位的信息及工伤保险基金收缴月报转入新系统中。
2、对于新增的外地农民工人员信息,各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利用个人信息采集软件,将外地农民工人员信息录入到采集软件中,并在进行新旧系统数据转换期间完成外地农民工信息数据采集工作。待数据转换后,及时将采集到的外地农民工信息数据导入新系统。
二、已参保单位新增人员
1、已参加工伤保险的参保单位在数据转换期间办理外地农民工新增加手续时,其操作同原缴费职工新增加方法一样,并调整相应的收缴月报栏目。在数据转换结束后,各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提供此类参保单位的清单,由软件公司负责将其单位的工伤保险基金收缴月报信息转入新系统中。
2、对于新增的外地农民工人员信息,各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利用个人信息采集软件,将外地农民工人员信息录入到采集软件中,并在进行新旧系统数据转换期间完成外地农民工信息数据采集工作。待数据转换后,及时将采集到的外地农民工信息数据导入新系统。
附件二:
关于外地农民工参加本市基本医疗保险的操作办法
根据《北京市外地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现将办理外地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操作办法通知如下:
一、外地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手续,与其他参保人员的参保手续相同,参保单位通过《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企业信息管理子系统》(以下简称采集软件)对外地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基本信息进行采集,经本人确认后,将《参加社会保险人员情况登记表》和电子信息报所在区县社保中心。
二、根据《暂行办法》规定,外地农民工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有两个标准,凡按老标准缴费的,参保人员类别应选择“外埠农村劳动力”,凡按新标准缴费的,参保人员类别应选择“外地农民工”。
三、目前采集软件中的参保人员类别,只提供了“外埠农村劳动力”一种人员类别。为此,市社保中心将下发采集软件补丁软件,区县社保中心应通过多种形式将补丁软件发给参保单位,在采集软件补丁更新后,参保人员类别中将增加“外地农民工”,参保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四、区县社保中心对参保单位上报的材料审核无误后,按规定要求将信息导入医保信息系统,并进行相关的业务处理。
五、凡雇佣外地农民工的本市城镇个体工商户应以单位形式参保。
六、对《暂行办法》实施前已参保的外地农民工,参保单位要求执行新缴费标准的,可根据参保单位中外地农民工人数的多少选择下列方法中的任意一种:
1、参保单位中外地农民工人数较少的,应填报《参保人员信息变更表》(表六),在表内将参保人员类别“外埠农村劳动力”变更为“外地农民工”,区县社保中心在收到此表后进行审核确认,并办理人员信息变更业务。
2、参保单位中外地农民工人数较多,且要求所有的外地农民工均变更为新标准缴费的,参保单位应提供相应的文字说明报区县社保中心审核后,区县社保中心将该参保单位的社保登记证编码和单位名称报市社保中心,由市社保中心统一处理。
七、外地注册的用人单位在办理参加本市基本医疗保险手续时,应提供工商营业执照的复印件。据此,区县社保中心在医保信息系统中核准“工商注册地址”信息。
八、除上述规定外,现行经办基本医疗保险的其他业务的处理方法与使用的表格,同样适用于外地农民工。工伤三级是否可解除劳动关系
2009-09-02 13:53
仲裁员的一句话差点让我们双方当事人及代理人的心掉进了冰窖,“你们的劳动合同不能解除,我们仲裁员不能做违法的事。”
这是我们代理的一个劳动工伤的案件,案情是:我方是用人单位,该劳动者在来单位上班的第一天上午就发生了工伤事故,在违规操作机器时把整个右胳膊被绞掉,已达到三级伤残,按《中华人民共国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4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2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0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三)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此规定是用人单位须保留劳动者的劳动关系,按月支付劳动者相应的待遇。但单位不想因此事,留下一个没完没了的后患,想一次性解决:“解除双方的劳动关系,给劳动者一次性经济补偿。”但有很大的顾虑,如果一次性支付给劳动者后,如果劳动者找后帐,这对用人单位是一个很大的隐患。但劳动者是一个农民工,想拿一笔钱好回家,不想每个月拿点钱,万一公司明天就关闭了怎么办?
因此,用人单位找到我们。为了慎重起事,我们多方咨询,以劳动者的代理人身份咨询以前我代理的案件的仲裁员,他给的答案是:“如果用人单位不同意一次性给付怎么办?”另我们向公证处咨询,就劳动者解决劳动合同,在工伤三级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一次性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的协议是否可以做公证,得到的答案是可以做。双方代理人都按相应的程序做,劳动者提起仲裁申请,我方则按用人单位的意思起草了一份协议,就等着仲裁机构的一纸裁定,好履行彼此双方的协议。
等到仲裁日,双方和和气气地做在仲裁庭里等仲裁员出调解书,却出现了本文的开头一幕,仲裁庭的气氛一下就紧张了起来。用人单位坚持须有国家机关出裁定,否则不给。在此情况下,这国家机关的公文就是一个救命的稻草。可这根稻草,却在最关键的时候退缩了,岂不要了两方的命?我们双方代理人向仲裁员发问,我方说我们咨询过其他仲裁员说可,事前也与其沟通过说可以。以方代理人说按北京的农民工保险规定也是可以的。但此刻该仲裁员说什么就是“不可以”几个字。她说因为此工伤已达三级,她没有权力解除双方的劳动关系。这瓢冷水撒的实在不是时候,也不符合我国的国情与现实。
事前所做的大量工作眼看就泡汤了,心里实不是滋味,但作为用人单位的代理人,我们必须为用人单位考虑。我们坚持不能给自己留尾巴,解决途径有两:分期支付补偿款,最后一笔在一年后支付,这肯定是不符合劳动者的愿望的。第二种是增大违约金,在双方的协议中把损失数额增大,也好让劳动者在找后帐时有所顾忌。对方的律师对此都不满意,但为了保障我方的利益,我们必须坚持采用两者中的一种,把我方的风险降到最低。思后,劳动者愿把违约金翻倍,于是,双方都往外走,想以民事的方式解决劳动关系。几个人陆续走出仲裁庭,我走在最后,刚要下楼,被仲裁员叫住,说有折衷方案。我知道,这是仲裁员给自己台阶下。
可能整个劳动仲裁委的仲裁员集体讨论,最后决定按《北京市外地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暂行办法》:“第九条被认定为工伤且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等级达到一至四级的外地农民工,享受的伤残津贴、护理费,按月支付,直至丧失领取条件时止;本人自愿选择一次性领取工伤保险待遇的,一次性支付标准按照工伤发生之日或者职业病诊断之日的年龄以及伤残等级核定,具体标准为:
(一)满16周岁不满30周岁伤残等级一级的为20万元;二级为18万元;三级为15万元;四级为13万元”的规定,予以解决。但必须要求劳动者方重新写一份申请书,改变申请事项,方可办理。为了得到此一纸公文,劳动者方的律师及我方都紧密配合,怕一不小心仲裁员就改变主意。
最后,该案件按预想的方案,不顺利但目的达到。因此,按相关规定,北京市的农民工发生工伤时,不管是几级伤残,都可以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获得一次性经济补偿金。也许这是对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都是一种有效的保护,该规定是符合社会现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第二篇:北京市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暂行办法
北京市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暂行办法
北京市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暂行办法的通知
(京政办发[2002]60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北京市自收自支事业单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北京市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保障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0]42号)及《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完善本市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意见的通知》(京政发[2001]16号)精神,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以下简称:被保险人)、离退休人员,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实行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按照《北京市城镇企业劳动者养老保险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的原则,单位和被保险人共同承担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义务,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
第四条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与全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并按单位所在区、县实行属地化管理。
第五条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与被保险人应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一)被保险人自2003年1月1日起,以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基数,按8%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被保险人本人月平均工资低于上一年本市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的,以上一年本市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被保险人本人月平均工资高于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也不作为计发基本养老金的基数。
被保险人无法确定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的,以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按全部被保险人缴费工资基数之和的20%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在税前列支。
第六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被保险人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以下简称个人帐户)。
(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自2003年1月1日起,按被保险人缴费工资基数11%的标准,为被保险人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二)被保险人个人帐户包括:
1、被保险人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帐户;
2、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中按被保险人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一定比例划入的部分。自2003年1月1日起按3%划入。
3、个人帐户储存额利息。
4、本暂行办法实施前被保险人已在企业或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中建立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其储存额与本办法实施后的储存额合并计算。
5、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处理意见的通知》(劳社部发[2001]13号)文件规定,根据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年限,纳入个人帐户的一次性补贴,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三)个人帐户储娑畹募葡ⅰ⒆啤⒓坛械任侍猓幢本┦谢狙媳O丈缁嵬吵锏挠泄毓娑ㄖ葱小?br>
第七条 按本办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被保险人,经区、县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符合《规定》中下列条件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一)符合国家规定的养老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
(二)1998年7月1日(含,下同)后参加工作,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累计满15年以上;1998年6月30日(含,下同)前参加工作,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累计满10年以上。
第八条 本暂行办法实施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不含折算工龄)视同缴费年限。
第九条 被保险人的基本养老金,按照下述办法计算:
(一)1998年7月1日后参加工作的被保险人,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年限累计满15年,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组成:
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退休时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
个人帐户养老金月标准为:本人帐户累计储存额的一百二十分之一。
被保险人2003年1月1日前在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年限(符合国家关于连续工龄计算规定的年限),退休时加发个人帐户补贴。
个人帐户补贴月标准为:以被保险人参加工作之月至2002年12月期间,相应上一年各月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累计之和,乘以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被保险人本人相应各月缴费工资基数合计与相应上一年本市职工平均工资之比,乘以个人帐户的比例,再乘以一百二十分之一。
(二)1998年6月30日前参加工作的被保险人,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综合性补贴组成。
(1)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缴费年限满15年(含视同缴费年限)及其以上的被保险人,按退休时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计发;缴费年限满10年不满15年的被保险人,其缴费年限满10年的,按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15%计发,在此基础上缴费年限每增加一年,增加1%;
(2)个人帐户养老金月标准为:按被保险人个人帐户储存额的一百二十分之一计发;
(3)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为:以1992年10月至1997年12月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计算的平均过渡性养老金加上以1992年10月至2002年12月期间,被保险人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期间相应上一年本市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并按相应规定的计入个人帐户比例计算的平均个人帐户月补贴,两项之和再乘以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被保险人相应各月实际缴费工资基数合计与相应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合计之比。
(4)综合性补贴月标准为:按本市现有规定发放的各项价格补贴、生活补贴及过渡性补贴。
第十条 为使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原按事业单位养老金计算办法与本办法平稳衔接,基本养老金计算实行5年过渡的办法。1998年7月1日前参加工作,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之间符合养老条件的被保险人,原按事业单位办法计算的养老金高于按本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时,其差额部分,采取加发补贴的办法解决,补贴的比例逐年递减。第一年加发差额部分的90%,第二年加发差额部分的70%,第三年加发差额部分的50%,第四年加发差额部分的30%,第五年加发差额部分的10%。五年内按事业单位办法计算养老金时,其计算的基本养老金水平封定在2002年底。自2008年1月起被保险人办理养老手续计算基本养老金时,一律执行本办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的计发办法。
第十一条 1998年6月30日前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不满10年(占地农转工人员除外,下同)、1998年7月1日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被保险人,退休后不享受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其一次性养老保险待遇,按1992年10月至1997年12月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计算的指数化月平均工资,乘以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被保险人相应各月实际缴费工资基数合计与本市相应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之比(T比)计算的指数化月平均工资为基数,并按被保险人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发给两个月计算。
1998年7月1日后参加工作、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被保险人,按《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本暂行办法实施前已按事业单位办法办理离退休手续的人员,原按事业单位办法计算的离退休待遇原则上保持不变。其中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基金支付,超出基本养老金支付范围的部分,由单位按原渠道继续支付。
第十三条 列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项目为:
(一)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计发的基本离退休费;
(二)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发给1993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前已离退休人员的物价补贴;
(三)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发给1993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前已离退休人员的生活补贴;
(四)按照本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调整机制,在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给离退休人员增加的补贴、2000年本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职时的职务补贴,进入基本退休费计算基数的增加额和离休人员按照在职同类人员标准增加的补贴;
(五)根据《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后离退休人员有关离退休待遇问题的通知》(京国工改[1994]10号)的有关规定,发给离退休人员的奖金,按50元标准纳入统筹基金支付。
(六)、2001年、2002年根据市人事局关于调整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与基本养老金规定正常调整增加的基本养老金。
第十四条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按本暂行办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执行本市基本养老保险的统一规定。
第十五条 职工因病办理提前退休、从事高温、井下等特殊工种办理提前退休的人员,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条件及手续,按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劳社养发[1999]63号)文件执行。
第十六条 非财政供款的社团、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按本办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
第十七条 本暂行办法实施后,凡未及时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上述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时,应自本办法实施之月,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
第十八条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第十九条 本暂行办法施行中遇到的问题,由市劳动保障局、市人事局、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协调解决。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重庆农民工养老保险
重庆市农民工养老保险试行办法
第一条为逐步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居民户口,在国家规定的劳动年龄内,与各类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人员。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用人单位及其招用的农民工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应当遵循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保障水平适当、确保待遇发放的原则。
第四条市劳动保障局负责全市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工作。
各区县(自治县)劳动保障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工作。
市、区县(自治县)负责经办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机构(以下简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农民工养老保险事务。
第五条农民工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全市统筹、分级管理;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办法,单独立户、专款专用。基金管理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市劳动保障局等部门另行制定。
第六条用人单位招用农民工,应当与其订立劳动合同,并从用工之月起参加农民工养老保险。
第七条农民工养老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应代扣代缴农民工个人应缴纳的养老保险费。
农民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按照本人上月平均工资总额核定;农民工本人上月平均工资总额低于上全市城镇经济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上全市城镇经济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核定缴费基数;超过300%的,超过部分不计入缴费基数。
用人单位缴纳农民工养老保险费,以本单位属于参保缴费范围的农民工缴费基数之和乘以10%计缴;农民工个人缴纳农民工养老保险费,以本人缴费基数乘以5%计缴。
第八条用人单位缴纳的农民工养老保险费列入管理费用,在税前列支;农民工个人缴纳的农民工养老保险费,不计征个人所得税。
第九条地方税务机关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的农民工养老保险费月征收计划,按月征收农民工养老保险费。
第十条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账户规模为农民工缴费基数的14%。其中,5%为个人缴费部分,9%为用人单位缴费划转部分。
农民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比照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息办法计算利息。个人账户储存额产生的利息计入个人账户。
农民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资金只能用于支付养老保险待遇,不得提前支取或挪作他用。
第十一条 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共济基金。共济基金主要从用人单位缴纳的农民工养老保险费中,按农民工缴费基数的1%划入;用于个人账户资金不足时农民工养老保险待遇的支付。
第十二条参加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后,重新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只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基金;与本市行政区域外的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其农民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资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暂予保管,并按规定计算利息,待国家确定跨省(区、市)转移办法后,从其规定。
第十三条参加了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农民工,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实际缴费累计满180个月(15年)及其以上的,经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后,由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从批准之月起按月发给农民工养老金。养老金标准为: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比照同期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月数执行)。
第十四条参加了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农民工,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时,实际缴费累计不满180个月(15年)的,由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
第十五条参加了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农民工,在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前出境定居或死亡的,由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其个人账户中个人缴费本息一次性支付给农民工本人、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同时终止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
第十六条农民工按月领取养老金期间死亡的,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从其死亡的次月起,停止支付农民工养老金;其个人账户尚有余额的,将余额中个人缴费本息一次性支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同时终止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
第十七条 本办法实施前,用人单位及其招用的农民工,已经参加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本办法实施后可继续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经用人单位及农民工协商一致(即通过民主决策集体协商机制达成一致)的,也可自本办法实施后转为参加农民工养老保险。
本办法实施后,用人单位在取得农民工本人同意后,也可为其使用的农民工办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第十八条参加了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农民工,转为本市城镇户口或回到农村的,其农民工养老保险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之间的养老保险关系和资金的转移办法及待遇计算办法,由市劳动保障局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另行制定。
第十九条用人单位不按规定与农民工订立劳动合同、不按规定为农民工办理参加养老保险手续或不按规定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农民工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举报投诉。
第二十条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农民工养老保险工作。开展农民工养老保险工作所需人员和经费等,由同级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第二十一条市劳动保障局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意见。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1]
第四篇:关于农民工养老保险研究
关于农民工养老保险研究
“农民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人,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大词典有关工人的解释是:“他们不占有工厂的生产资料,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维持生计”。正因为农民工这种特殊的身份使得他们进城期间既不属于城镇居民,又不属于务农农民,养老保险的缺失在他们身上明显地体现出来,所以要通过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来保障农民工老年
生活。
一、农民工养老保险现状
目前,我国农民工的养老保险还不完善,存在着很多问题,使农民工养老保险开展十分困难。农民工不享有养老保险或者享有养老保险但退保现象严重。农民工在城市工作,逐渐地融入到了城市中,自然也应享有城市公民的待遇,养老保险是农民工越来越需要的险种,尤其是那些想在城市中长期工作的年轻人,可是有很多工作单位并不给农民工上养老保险,由于没有正当的维权途径,很多农民工只能放弃这一权力。参加了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也面临着接续难的问题,尤其是那些流动性很强的农民工,这是阻碍农民工参加基础养老保险的最大障碍。
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接续难,损害了他们的正当权益。在理论上,只要实行全国统筹才能够保障接续问题,但是现在接续问题正面临着很大的困难。首先是手续繁琐,即使同一个省市不同地区之间转移都有一定的困难,跨省、市转移就更加困难;其次是农民工流动性大,就业盲目,在不知道自己下一个工作地在何处的情况下,根本无法进行社会关系转移;第三个原因是由于社会保险制度和城镇保险制度目前尚不能兼容;第四个原因是农民工在接近养老金享受条件规定的最低交费年限时,由于各地交费标准、待遇享受等方面的差异,转移账户地区不愿意接受,使得账户转移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第五个原因是社保接续使地方政府利益受到损失,他们不舍得“肥水外流”而对政策加以阻挠。以四川任寿县为例,每年外出务工的有40多万人,每年缴纳保险费大约3亿元,但能随个人账户走的不足2,500万元,巨大的资金流在了四川当地,这种巨大利益的诱惑下,政府很难舍得“肥水外流”。这些转移上的困难使得流动性很大的农民工对画饼充饥式的社保失去信任不得不退保。社保难以接续,造成农民权益被损害,使农民工失去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和信心,这也是造成我国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难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努力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解决农民工养老问题
(一)关于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考虑到农民工收入低、流动性大这一实际问题,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制定十分困难,所以如果“一刀切”地把农民工纳入城镇养老保险体系,无论从农民工的角度还是用人单位的角度都不太现实,农民工所缴纳的8%和用人单位所缴纳的20%对双方都是笔不小的数字,搞不好会使农民工因为高昂的养老费用而退出城市市场,也会使一些小企业由于不堪重负将面临破产的危险,并且还会出现企业在用人上排除雇用成本一样的农民工而用素质和能力更高的城市人的逆向选择行为,如果这种情况出现会更加伤害了农民工的权益。所以,现在将农民工纳入城镇养老保险体系实在是不太现实。因此,要建立一个适合农民工的过渡性养老保险,然后等到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民工的实际经济情况和整体素质提高了再一同并入城镇养老保险体系。由于新一代农民工已不同于往年,他们更加容易融合到城市中,再加上他们的整体素质和知识水平在逐渐提高,并且一般都打算不再回农村,这个过渡时间不会很长。按照现在的实际情况,笔者比较同意浙江的“双低标准”,即低门槛准入、低标准享受这种参保缴费办法。4月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人士透露,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研究制定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此办法的出台和尽快实施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办法的设计思路是降低门槛,采取“双低标准”,即调低企业、个人缴费额度——约为现有城镇职工养老缴费额的50%;其制度定位是低费率、低保障、广覆盖、可转移,并与现行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这说明这种“双低”办法是很适合农民工的,所以按双低办法解决农民工的养老问题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二)关于农民工养老保险接续问题。当前,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异地转移成为一大操作难题。在目前的情况下,农民工的保险无法转移,如果不能转移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就无法连续,农民工只能在终止、解除劳动关系或离开原就业地时,用一次性领取的方式来享受其待遇,这实际上根本起不到社会保险的作用,所以现阶段建立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异地转移机制是必要的。具体做法如下:政府要协调好各地区的关系,给农民工在银行开设养老保险专用账号,将农民工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做个名义上的“空账”,农民工只能查阅账号上的余额和详细情况,而不能支出,如遇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支出养老金的,可以通过申请来提前支出养老金。农民工养老保险基金由指定机构保管,如果农民工异地转移,农民工只需拿上新工作地证明就可到工作地所在的社保局申请参加该地养老保险,通过审核后参加新工作地的养老保险办法,以此类推,直到总共年限超过15年并且达到退休年龄,就可从银行卡按月领取退休金。在发放养老金上参照欧盟解决人员跨国流动带来的养老金权益问题的规定,即承认农民工在各统筹区的缴费记录,农民工退休时,凡有缴费经历的统筹地区按平均比例分摊、计发养老金。
第五篇:农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
云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
【发布单位】 云南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49号
【发布日期】 1997-12-25
【生效日期】 1998-01-01
《云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已经1997年12月2日省人民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实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农村人口年老后的基本生活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农民、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农村籍义务兵、乡镇招聘干部等非城镇户口的农村各业人员,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养老保险)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养老保险实行政府引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农村各业人员参加或者不参加养老保险,不得层层下达参保指标,不得强行代扣代收养老保险费。
第四条 养老保险应当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自我保障、家庭保障和社会互助相结合。
第五条 各级民政部门是养老保险的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县(市、区)、乡(镇)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在各级民政部门的领导下,负责养老保险费的收取、建档、汇交、发放等具体管理业务。村公所、办事处的养老保险代办员,根据乡(镇)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委托办理有关具体业务。
第二章 养老保险费的筹集
第六条 养老保险费以个人交纳为主,单位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
第七条 年满18周岁以上、未满60周岁的农村各业人员,可以按照本办法的规定交纳养老保险费。
第八条 参保人在其户口所在地的行政村、办事处或者乡(镇)参加养老保险。乡镇企业可以在当地以企业为单位统一为其从业人员办理养老保险。到外地务工、经商人员在其户籍所在地参加养老保险。
第九条 养老保险费由参保人在参保期限内按交纳或者分次交纳。分次交纳的,其首次交纳标准一般以200元为起点;按交纳的,其交纳标准以24元为起点。
第十条 参保人在参保时,其所在单位(包括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等生产经营单位,农业生产合作社等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其他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参保人不低于其参保数额20%的补助。在确定具体补助标准时,可以适当照顾年龄较大的人、烈士家属、现役和伤残军人、残疾人、独生子女父母和困难户成员。单位对参保人个人的补助总额,最高不超过本单位人均补助数额的3倍。单位补助部分与个人交纳部分一并记入个人帐户。
第十一条 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照规定为参保人编制保险号,建立个人帐户。
个人帐户应当载明所记入的全部养老保险费等内容。个人帐户中养老保险费利息的具体计算方式,按照民政部制定的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参保人迁到异地的,可以申请将其个人帐户转入迁入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
第十三条 参保人因升学、就业等原因转为城镇户口或者迁入地尚未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参保人可以向县级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转保或者退保手续。
第
第三章 养老保险金的计发
第十四条 参保人自年满60周岁的次月开始,依照本办法按月或者按季领取养老保险金。因身体健康状况需要提前领取的,由本人提出申请,由其所在村民委员会签署意见,经乡(镇)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审核,报县(市、区)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批准,可以提前领取。但提前领取的年龄不得低于55周岁。
第十五条 养老保险金的月领取标准,按照参保人个人帐户中的养老保险费积累总额确定。具体计发办法按照民政部的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养老保险金应当由参保人本人领取;委托他人代领养老保险金的,必须出具被代领人的委托书。
第十七条 参保人领取养老保险金的保证期为10年。期限届满,参保人仍健在的,其养老保险金按原标准继续领取。
第十八条 参保人在交费期间或者领取养老保险金未满10年死亡的,其个人帐户中的储存余额,应当一次性退还其遗产继承人或者指定受益人。没有遗产继承人或者指定受益人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丧葬费;支付丧葬费后还有剩余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参保人的遗产继承人或者指定受益人在办理退还手续时,应当出具公安机关开具的参保人死亡证明。
第四章 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
第十九条 养老保险基金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平调或者侵占。
第二十条 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根据国家规定的方式对养老保险基金采取安全有效的保值、增值措施,所得收益并入基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不得使用基金进行直接投资,不得用作担保。
第二十一条 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对参保人的个人帐户每年结算一次,并将结算结果通知参保人。参保人和对参保人予以补助的单位,有权查询个人帐户中的储存额、养老保险金领取情况等事项,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及时提供无偿服务。
第二十二条 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应当为参保人建立养老保险档案,并配备完好、安全的保存设施,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第二十三条 县(市、区)、乡(镇)设立由参保人代表、给予参保人补助的单位代表和政府代表组成的养老保险监督委员会,对基金的管理工作实施监督。
第二十四条 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财务、会计等基金管理制度。基金收支预算、决算接受同级民政、财政和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二十五条 县(市、区)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可以在当年筹集的养老保险费总额的3%以内提取管理费。具体提取数额由民政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按照人员编制、开支标准和工作需要核定,并接受上级民政、财政部门的监督。管理费纳入预算外资金管理,使用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罚 则
第二十六条 对弄虚作假冒领养老保险金的,除追回冒领的养老保险金外,由县级民政部门处2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 有关单位和个人强制农民参加或者不参加养老保险,挪用、平调、侵占基金,擅自使用基金直接投资,擅自提高管理费的,由上级主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造成基金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侵犯参保人合法权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参保人同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就养老保险有关事项发生争议的,可以申请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民政部门调解;调解不成或者不愿调解的,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