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版-陕西中医药管理局
附件
麻疹中医防治方案
(2018年版)
麻疹是由外感麻毒时邪(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时行疾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泪汪汪、全身布发红色斑丘疹及早期口腔两颊粘膜出现麻疹粘膜斑为特征。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发病年龄以6个月至5岁为多。由于我国使用麻疹减毒活疫苗已近50年,麻疹的流行已得到控制,只是一些散发病例及小范围的流行。
一、疾病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麻疹诊断依据: 1.易感儿在流行季节有麻疹接触史。
2.初起发热,流涕,咳嗽,两目畏光多泪,口腔两颊粘膜近臼齿处可见麻疹粘膜斑。典型皮疹自耳后发际及颈部开始,自上而下,蔓延全身,最后达于手足心,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可散在分布,或不同程度融合,疹退后有糠麸样脱屑和棕褐色色素沉着。
3.实验室检测:采血前8d-56d内未接种过含麻疹成分减毒活疫苗,而出疹后28d内血标本中麻疹IgM阳性;咽试子或尿液标本中麻疹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麻疹病毒;恢复期血标本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转阳。
以上诊断具备第2项,参考第1、3项即可确定麻疹的诊断。
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以下方药剂量均以学龄前儿童为标准,临床可根据患儿年龄及个人临床经验进行调整。
1.顺证
以凉血止血。
(3)肺胃阴伤(收没期)
症状:疹点出齐后,发热渐退,咳嗽渐减,声音稍哑,疹点依次渐回,皮肤呈糠麸状脱屑,并有色素沉着,胃纳增加,精神好转。舌质红,少津,苔薄,脉细软或细数。
治法:养阴益气,清解余邪。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组方:沙参6g,麦冬6g,天花粉3g,玉竹6g,扁豆6g,甘草3g,桑叶6g。
加减:低热不退,加地骨皮5g,银柴胡5g,以清肺退虚热;纳谷不香,加谷芽5g,麦芽5g,以养胃健脾;大便干结,加肉苁蓉6g,火麻仁8g,以润肠通便。
2.逆证(1)邪毒闭肺
症状:高热烦躁,咳嗽气促,鼻翼煽动,喉间痰鸣,疹点紫暗或隐没,甚则面色青灰,口唇紫绀。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治法:宣肺开闭,清热解毒。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
组方:炙麻黄3g,石膏10g,杏仁3g,甘草3g。
加减:咳剧痰多者,加浙贝母6g,竹沥5g,天竺黄5g,以清肺化痰;咳嗽气促者,加苏子6g,葶苈子6g,以降气平喘;口唇紫绀者,加丹参5g,红花3g,以活血化瘀;痰黄热盛者,加黄芩5g,鱼腥草5g,瓜蒌6g,以清肺解毒;大便干结,苔黄舌红起刺者,加黄连3g,大黄3g,山栀3g,以苦寒直降里热,泻火通腑,急下存阴。
(2)邪毒攻喉
症状: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咳声重浊,声如犬吠,喉间痰鸣,甚则吸气困难,胸高胁陷,面唇紫绀,烦躁不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满室,再用毛巾蘸取温药液,包敷、擦洗颈部、胸背、四肢。用于初热期或出疹期皮疹透发不畅者。
(3)西河柳30g,荆芥穗15g,樱桃叶15g,煎汤熏洗。用于初热期或出疹期皮疹透发不畅者。
3.推拿疗法
初热期:推攒竹,分推坎宫,推太阳,擦迎香,按风池,清脾胃,清肺经,推上三关。
见形期:拿风池,清脾胃,清肺经,水中捞月,清天河水,按揉二扇门,推天柱。
收没期:补脾胃,补肺经,揉中脘,揉脾腧、胃腧,揉足三里。
三、调摄与预防
(一)预防
1.按计划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麻疹流行期间,要避免去公共场所和流行区域,减少感染机会。
2.麻疹患儿需要及时隔离,直至出疹后第5天,有并发症者应延长至出疹后10天。对接触者宜隔离观察14天,对已作免疫注射的接触者宜观察4周。
3.易感儿有明显麻疹接触史的,可及时注射人免疫球蛋白,以预防麻疹发生。
(二)调护
1.卧室空气流通,温度、湿度适宜;避免直接吹风受寒,避免过强阳光刺激;床铺被褥舒适柔软;环境安静。
2.注意补足水分,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发热出疹期忌油腻辛辣之品,恢复期宜营养丰富的食物。
3.注意保持眼睛、鼻孔、口腔、皮肤的清洁卫生,每天按时清洗,防止破溃感染,发生并发症。
以下方药剂量均以学龄前儿童为标准,临床可根据患儿年龄及个人临床经验进行调整。
1.温毒外袭证
症状:轻微发热恶寒,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咀嚼不便,或有头痛、咽红、纳少。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方药:柴胡葛根汤加减。
组方:柴胡6g,黄芩6g,牛蒡子6g,葛根6g,桔梗6g,金银花6g,连翘6g,板蓝根6g,夏枯草6g,赤芍6g,僵蚕6g。
加减:热甚,加生石膏10g(先煎);咽喉肿痛,加马勃6g,玄参6g,甘草3g;纳少呕吐,加姜半夏6g,陈皮6g;发热恶寒,加白芷6g,荆芥6g;咳嗽,加前胡5g,浙贝母6g。
2.热毒蕴结证
症状:高热,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肿胀疼痛,坚硬拒按,张口咀嚼困难,或有烦躁不安,口渴欲饮,头痛,咽红肿痛,颌下肿块胀痛,纳少,大便秘结,尿少而黄。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
组方:柴胡5g,黄芩6g,黄连2g,连翘6g,升麻3g,板蓝根6g,蒲公英9g,牛蒡子6g,马勃6g,桔梗6g,玄参6g,薄荷3g(后下),夏枯草6g,陈皮6g,僵蚕6g。
加减:热甚者,加生石膏10g(先煎),知母6g;腮部肿胀甚,坚硬拒按者,加海藻6g,昆布6g,牡蛎10g,赤芍6g,牡丹皮6g;呕吐,加竹茹6g;大便秘结,加大黄3g,玄明粉3g;口渴唇燥伤阴,重用玄参至10g,加天花粉5g。
3.邪陷心肝证
症状:高热,耳下腮部肿痛,坚硬拒按,神昏,嗜睡,项强,反复抽
者加血海、三阴交、太冲,用泻法,强刺激,每日1次。
3.口服中成药
1.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用于温毒外袭证。2.莲花清瘟颗粒:用于热毒蕴结证。3.安宫牛黄丸(散):用于邪陷心肝证。
三、预防与调护
(一)预防
1.自动免疫:应用流行性腮腺炎减毒疫苗或麻腮风疫苗(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预防接种。
2.被动免疫:应用痊愈期血液或其丙种球蛋白肌注,可起到预防或减轻症状作用。被动免疫力约维持2-3周。
3.发现痄腮患儿后,应立即隔离,直到腮腺肿胀消退后3天。流行季节应经常检查患儿腮部,有可疑病人须及时隔离观察。
4.对接触过患儿的易感儿,可冲服板蓝根冲剂,或板蓝根每日15-30g煎水服,有一定预防作用。
(二)调护
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直至体温正常,腮部肿胀消退。2.注意口腔清洁,可应用含漱液或温盐开水清洗口腔。
3.饮食宜清淡,进流食或半流食,避免摄入酸辣、肥腻等刺激性食品。4.多饮温开水,保证有充足的液体摄入。
5.邪毒内陷出现时,应随时注意患儿脉搏、呼吸、面色等情况。发现抽搐时,参照急惊风处理;并发睾丸炎,应用丁字带将肿胀的阴囊托起,局部冷敷,以减轻疼痛。
治法:益气化湿,养血通痹。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组方:桑寄生15g,秦艽15g,独活10g,黄柏10g,牛膝10g,黄芪30g,党参12g,当归10g,熟地15g,白芍20g,川芎10g,茯苓20g。
加减:阴虚火旺盗汗者,加地骨皮12g,五味子10g,浮小麦30g;心悸怔忡严重者,加酸枣仁15 g,龙骨30g;头昏眩晕严重者,加菊花10g,钩藤10g;寒胜肢体关节冷痛,加桂枝10g;湿胜关节肿痛,加防已12g,炒苍术10g。
(二)中医适宜技术
1.中成药: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发热;脉络宁注射液治疗关节疼痛;生脉饮治疗慢性期患者低热乏力。
2.外治法:在局部疼痛部位,可进行中草药(五加皮30g,威灵仙30g,没药15g,丹参30g,伸筋草30g,透骨草30g等)足浴、熏蒸、热罨包及塌渍等方法治疗。
3.中医脐疗法:盗汗,用五倍子5g,何首乌5g,同研细面后,用凉开水调成糊状,填入脐窝,外盖无毒塑料纸或纱布,胶布固定,1日1换,连用5—6日。
4.针灸疗法:取穴:大椎、足三里、合谷、风门。恶寒发热,加曲池、内关、太冲;阴虚内热,加三阴交、气海、中脘;肘关节疼痛,加曲池、手三里、尺泽;指关节疼痛,加外关、八邪;髋关节疼痛,加秩边、环跳;膝关节疼痛,加膝眼、阳陵泉等;并发睾丸炎,加三阴交、行间、侠溪等。用毫针刺法,均用泻法,留针15分钟。每日1次,10次1疗程。关节疼痛怕冷,可以用艾条局部熏灸治疗。关节肿胀疼痛者,可以局部拔火罐治疗。
5.中药药膳:
黄芪炖猪蹄:黄芪30g,葱100g,猪蹄2个,盐适量,共炖烂,佐餐食用,每3日1次,能补中益气,通经补血,适用于布病见气血虚损、经
络不畅、肢软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的患者食用。
养阴酸梅汤:乌梅6个,大枣3枚,冰糖少许,放入随身杯中,冲入沸水,1分钟后将水倒掉,再次冲入沸水,焖20分钟后,即可当茶喝。可反复冲泡,能清虚热,养气血,改善布病患者入眠后汗多等症状。
生脉茶:西洋参15g,麦冬10g,五味子6g,大枣5枚,以上四味均匀打碎,每日取适量用水冲泡饮用,加少量冰糖或蜂蜜则味道更佳,能益气养阴,生津,开胃消食,适用于阴虚、气阴亏虚的布病平时饮用。
三、预后和防护措施
急性期病例经上述规范治疗多可治愈,部分病例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可能转为慢性。
防护措施包括:
1.控制和清除传染源。对疫区内各种家畜进行检疫,凡检出阳性牲畜一律作为病畜对待,予以屠杀。
2.切断传播途径。因布病传播途径是多渠道的,因此必须加强对传播布病有关途径的管理,如加强对皮毛、乳、肉等制品的监督管理,加强对屠宰场尤其是分散个体屠宰业的检疫和监督管理。
3.保护畜群和易感人群。保护畜群最常用的方法是检疫、免疫畜群,尤其是免疫羊群和牛群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保护易感人群,做好高危接触人群的疫苗接种及健康教育。
314
升麻10g,甘草6g。
加减:脾虚便溏者,加黄芪30g,薏苡仁30g;兼见胁肋疼痛者,加广郁金10g,赤芍12g。
4.毒结筋骨证
症状:见于杨梅结毒,患病日久,在四肢、头面、鼻咽部出现树胶肿,伴关节、骨骼作痛,行走不便,肌肉消瘦,疼痛夜甚。舌质黯,苔薄白或灰或黄,脉沉细涩。
治法:活血解毒,通络止痛。方药:五虎汤、九龙丹加减。
组方:全蝎10g,僵蚕10g,穿山甲6g,蜈蚣2g,生大黄6g,乳香10g,没药10g,儿茶1g,血竭3g,升麻10g,金银花30g,黄芪30g,土茯苓30g。
加减:腰脊酸痛者,加杜仲15g,续断15g,桑寄生15g;瘀阻盛者,酌加乳香10g,没药10g,桂枝8g;兼有热象者,可加入大量土茯苓40g;病甚者,加羌活10g,独活10g,田三七10g,川牛膝10g。
5.肝肾亏损证
症状:见于梅毒晚期脊髓痨者,患病可达数十年之久,逐渐两足瘫痪,或痿弱不行,肌肤麻木,或虫行作痒,筋骨窜痛,腰膝酸软,小便困难。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治法:滋补肝肾,填髓熄风。方药:地黄饮子加减。
组方:熟地黄15g,巴戟天12g,山茱萸12g,石斛15g,肉苁蓉15g,制附子10g(先煎),五味子12g,肉桂8g,白茯苓20g,麦冬15g,菖蒲10g,远志10g。
加减:有闪电样疼痛者,酌加威灵仙15g,红花10g,木瓜10g,川牛膝10g,独活10g,羌活10g等。
6.气血两虚证
症状:多见于三期梅毒,病程日久,结毒溃破,疮口苍白,脓水清稀,久不收口,伴面色无华,头晕眼花,心悸怔忡,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法:补气养血,扶正固本。方药:十全大补汤合托里消毒散加减。
组方: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熟地黄15g,当归12g,川芎10g,白芍15g,黄芪30g,肉桂6g,土茯苓30g,金银花20g,皂角刺15g,桔梗12g,白芷15g。
加减:心悸不安,健忘失眠者,加远志10g,酸枣仁15g;纳呆苔腻者,加木香10g(后下),薏苡仁20g。
7.小儿胎毒证
症状:见于幼儿梅疮,证见形体消瘦,皮肤干燥,貌似老人;口角发生放射状皲裂,愈后结疤痕;掌跖部可见光亮斑及大小水泡;臀部皮肤剥脱,形如烂斑;鼻孔肿胀,有脓血性鼻涕;呼吸、吮乳困难等。
治法:清热解毒,滋补肝肾。方药:土茯苓合剂合六味地黄汤加减。
组方:土茯苓、金银花、威灵仙、白鲜皮、苍耳子、生甘草、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等。
用药剂量当根据儿童病情、体重等具体情况而定。
(二)中成药、验方
1.中成药:根据所处不同期,特别是辨证情况,依证可选防风通圣散、龙胆泻肝丸、左金丸、小金丹、片仔黄、荆防败毒散、活络效灵丹、归脾丸、十全大补丸等。
2.验方:土茯苓合剂,由土茯苓180g、金银花60g、甘草30g组成,有清热、解毒、驱梅之功。每剂分5日服完,每5剂1个疗程。
(三)中医外治法
1.疳疮:选用鹅黄散,由石膏(煅)30g、黄柏30g组成,用猪苦胆
718
陕西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
2018年3月26日印发
第二篇: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转发《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
《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的通知
各市卫生局,省直有关单位:
现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和<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发〔2011〕46号)转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要求,请做好贯彻落实。
一、认真学习文件。要组织辖区内中医医院认真学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精神,切实掌握有关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加强和规范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
二、加大建设投入。要加大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争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支持,大力推动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三、抓好试点工作。石家庄市中医院作为我省唯一一家全国中医医院信息化示范单位,要积极探索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途径,研究并运用中医药信息规范,不断提高中医医院信息化水平。各地也要择优扶持1-2所中医医院开展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我局将适时组织召开现场会,进行经验推广。
《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和《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和省卫生厅网站上下载。
附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和
《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的通知 二O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第三篇: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管理办法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和实施质量,促进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和学术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是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四川省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围绕中医药学术发展及科技进步中重大问题而设立,在一定时间内组织实施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
第三条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遵循依法管理、明确职责、科学规范、公开公正的原则对项目全过程实施管理。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并组织实施的科技项目。
第二章 职责
第五条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负责项目组织与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发布项目招标指南,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审评,确定立项计划,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任务合同;
二、按任务合同确定的资助经费额度划拨经费;
三、监督、检查项目执行情况;
四、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五、审核批准项目重大事项的调整、项目终止和撤消;
六、组织项目结题、鉴定等工作。第六条 项目承担单位的职责
一、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督促项目组按任务合同要求完成研究任务;
二、提供项目实施所需的科研条件,包括按规定匹配经费;
三、检查项目实施情况,监督经费的使用,确保研究按计划进行;
四、建立规范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对项目执行过程中产生的研究成果及时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依法取得相关知识产权,并予以有效管理和充分使用。
五、及时向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报告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事项;
第七条 项目负责人的职责
一、严格执行并按时完成合同规定的目标任务;
二、负责经费的合理使用;
三、按时报告项目执行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
四、及时向单位科技管理部门报告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事项和知识产权管理的情况;
五、接受科技管理部门对项目的检查、评估,提供准确的相关数据和资料。
第八条 评审专家职责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委托或聘任评审专家开展项目的有关评审和咨询工作。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独立、客观、公正地提供个人评价意见,不受任何影响公正性因素的干扰;
二、维护评审、咨询对象的知识产权和技术秘密,妥善保存相关材料并在评审、咨询活动后按要求将其全部退还管理部门,不得复制与评审、咨询有关的材料,不得向组织者以外的单位或个人扩散评审、咨询的有关内容;
三、评审、咨询事项与专家有利益关系时,必须主动向组织者申明并回避;
四、在评审、咨询期间,未经组织者允许,不得与评审、咨询对象及相关人员单方接触,更不得以各种方式收取评审、咨询对象的报酬和费用,不能参加影响评审、咨询公正性的活动。
第三章 立项
第九条 立项一般包括申请(建议)、审评(论证)、批复、签约四个基本程序。
第十条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建立招标项目库。单位、个人可以根据中医药发展规划,结合中医药学术发展的需要,随时向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管理部门提出项目建议,经筛选纳入项目库。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根据中医药科技发展需要,组织专家对在库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通过后发布招标指南,经评审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一般通过发布招标指南,公开申报,公平竞争,择优立项确定资助项目;亦可以根据需要委托单位承担项目研究工作。
第十二条 申请项目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符合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招标指南所确定的支持方向和要求;
二、立项依据充分,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创新的学术思想,合理可行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三、项目具有一定的前期研究基础,在研究周期内能够取得研究结果;
四、项目知识产权归属明确;
五、研究经费预算合理。
第十三条 申请项目的单位或个人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申请者所在单位应是四川省内具有中医药科研条件和能力的实体机构,财务独立核算,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并在银行有单独帐户的法人单位。
二、具有完成项目所必备的人才条件和技术装备以及健全的科技管理、财务管理制度;
三、申请者具有与承担项目相关的研究经历和研究基础;
四、申请者具有完成项目所需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第十四条 申请者应当填写《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申请书(任务书)》(以下简称《申请书》或《任务书)》)。《申请书》由项目申请单位审核,经所在市州中医药主管部门汇总审查后,报送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省级或中央在川单位、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直属单位(以下简称局直属单位)由本单位审查后,报送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关报批工作均按此程序办理)。
第十五条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负责组织或委托中介机构聘请专家,依据“客观公正、综合评价、择优支持”的原则,对申请项目进行审评、推荐。
第十六条 根据专家评审推荐意见,经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审定,确定立项计划。
第十七条 项目实施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应当制订完善的项目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并与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签订任务合同。
第四章 项目管理
第十八条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管理部门建立《四川省中医药科研专家人才库》。根据需要从《四川省中医药科研专家人才库》遴选专家参加有关科技立项、评估、咨询等工作。第十九条 在项目评审、评估、论证过程中引入专家咨询机制,专家咨询意见将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管理部门可以根据科研管理工作需要对专家作适当调整。
第二十条 在科技咨询工作时,专家应遵循保密原则;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管理部门为咨询专家提供与咨询工作相关的资料和条件,对有关咨询内容和项目背景作必要的介绍与说明,并对咨询专家的具体意见负有保密责任。
第二十一条 在咨询活动中,若咨询专家存在违规行为,科技管理部门可以采取记录其信誉度、专家意见无效直至公开取消专家咨询资格等方式进行处理。
第二十二条 项目实施实行执行情况报告制度。
一、项目组在项目实施期内,每须填报《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执行情况报告表》,市州中医药管理部门、省级单位和局直属单位应当对本地区、本单位各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核,汇总后于当年12月31日前报送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二、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对执行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拨付下一经费或调整、终止、撤消项目的依据。第二十三条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凡变更研究计划、延期结题或终止研究工作,必须由承担单位提出书面意见,按规定程序报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四条 项目负责人应当保持稳定,确需变更的,按以下程序报批或备案:
一、项目负责人工作调动,经调出、调入单位协商同意,可以继续担任项目负责人,在原单位完成研究;如调入单位具备条件,也可以将项目转入调入单位继续研究,以上均需由项目负责人提出报告,经调出、调入单位签署意见,按规定程序报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备案。
二、项目负责人一般不得代理或更换,遇有特殊情况(如病休、出国等)离开该项目研究半年以上、一年以下的,所在单位必须安排合适人选代理,并按规定程序报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备案;离岗超过一年必须更换合适的项目负责人,由承担单位按规定程序报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审批。如无合适的人选,终止该项目研究。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有权决定终止或撤消该项目:
一、经研究证明技术路线已不可行的;
二、研究内容已落后于国内研究成果水平的;
三、匹配经费、自筹经费或其他物质条件不能落实,或违反规定使用科研经费,影响项目正常实施的;
四、由于组织管理不力或其他原因,致使研究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的;
五、在经费到位的情况下,3个月以内未启动研究工作的;
六、项目启动前,负责人因故不能到岗,又无合适人选接替的;
七、研究工作中弄虚作假的;
八、知识产权界定不清出现较大纠纷的。
第二十六条 决定终止或撤销的项目,由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发文确认。承担单位应当对已做工作、经费使用、阶段性成果、知识产权等情况做出书面总结,报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第二十七条 对撤销的项目,其项目负责人3年内不得申请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同一单位连续2年撤销 9 项目数超过4项者,停止该单位1次申请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资格。
第五章 鉴定、结题
第二十八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在《任务书》规定期限内完成研究任务,按规定程序向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提出结题或鉴定申请,并按要求提交有关结题或鉴定资料。
第二十九条 项目按要求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结果,并符合科技部《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规程》有关要求,须申请科技成果鉴定。成果鉴定工作由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主持。
第三十条 申请科技成果鉴定需提供的技术资料、文件:
一、科技成果鉴定申请表(一式五份)(申请鉴定单位盖章);
二、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书;
三、研究工作报告(研究工作总结);
四、研究技术报告(包括技术方案、技术特征、总体性能指标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的比较、技术难度、技术成熟度、10 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推广应用情况及条件和前景、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改进方法);
五、具有科技查新资格的科技信息机构出具的科技查新报告;
六、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七、用户使用情况报告(使用情况证明);
八、行业主管部门要求出具的其它材料。
上述资料和有关文件的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引用文献资料和他人技术必须说明来源,材料文件统一用A4打印、装订整齐、符合档案部门的要求。相关表格在四川省科技厅网站上下载。
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在技术鉴定完成后三个月内,到四川省科技成果档案馆登记。科技成果登记需报送以下资料:《科技成果登记表》、《科技成果鉴定证书》各一式两份、《科技成果鉴定申请表》及有关技术资料各一份。
第三十一条 项目按要求完成研究任务,但未取得预期研究结果,不能作为科技成果鉴定者,须提出结题申请。
项目申请结题时应当提供以下资料:
一、《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结题申请表》一式3份及Word电子文档;
二、项目研究技术资料及作为附件的反映项目进展的典型照片、图片、图例等一式一份;
三、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单位财务部门盖章);
四、单位档案部门出具的归档证明(盖章)。第三十二条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对项目承担单位提交的结题申请和资料进行审查,经审查同意结题的项目,正式批复项目承担单位。
第六章 经费
第三十三条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设立中医药科技专项经费,用于中医药科学研究和组织实施。
第三十四条 项目经费来源由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专项经费资助、承担单位匹配、项目组自筹等。
第三十五条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按照与项目项签订的《任务书》及执行情况评估结果按拨付科技专项经费。
第三十六条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专项经费的管理与使用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主要用于下列开支:
一、科研业务费;
二、消耗性实验材料费;
三、消耗性临床材料费;
四、仪器设备使用费;
五、科研协作费;
六、组织项目实施的相关费用。
第三十七条 承担单位应当将经费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对项目经费单独立帐、单独核算,并严格按照《任务书》的规定及有关财务规章制度,按计划使用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挪用、截留或挤占。
第三十八条 对违反经费使用规定的,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有权停止拨款、终止合同直至追回已拨经费。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项目所产生的成果及其形成的知识产权,一般归项目承担单位所有。项目研究成果及知识产权,遵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
第四十条 项目的有关论文、专著、奖励申报资料等,均应标注“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专项资助”字样。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中涉及到的《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申请书(任务书)》、《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执行情况报告表》、《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结题申请表》另行制定。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某中医药管理局工作总结及下年年工作计划
某中医药管理局工作总结及下年年工作计划
今年我市中医药工作在省中医管理局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以健康某市建设为目标,继续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打造仲景品牌,以“六个一”为重点,全面提升中医药工作水平,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现将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圆满完成我市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申报迎评。经过6年坚持不懈的努力,12个县区中已有10个创建为全国先进。10月中旬,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对我市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评审。
2、全面推进《中医药法》贯彻实施。认真贯彻实施《中医药法》,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市县同步开展了庆祝中医药法实施一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组织《中医药法》相关培训,邀请省、市专家对中医药法进行解读培训。启动实施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全市共有2698人报名参加考核。
3、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在试验区建设中,紧紧围绕建设主题,把试验区建设和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市工作结合起来,和某市建设x健康城结合起来,着力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发展提供可以复制推广、示范带动的经验和模式,实现了四个突破:一是在中医药管理体制上实现了突破,二是在弘扬仲景文化、加强经方人才培养和中医药健康旅游上实现了突破,三是在养生保健机构连锁化发展上实现了突破,四是在艾草产业发展上实现了突破。为了推进试验区建设,联合九部门共同出台《某市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扶持措施》,从财政、医保、物价、项目等方面给予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
4、协调推进x健康城重大专项工作。x健康城重大专项是全市九大专项之一,市中医药管理局发挥部门作用,积极协调、谋划、推进专项工作开展,取得了突出成效,专项工作受到市委政府肯定。围绕“三园多支点”布局,启动建设x健康文化园、x健康产业园、x健康养生园,三个园区分别位于中心城区、北部紫山麒麟湖区域和新城区,中医药特色各有侧重点,园区建设已全部启动,两三年内可初具规模。紫山x健康养生园现有7个重点项目,其中已开工3个,已签约2个,正在洽谈2个,园区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正在完善。新城区x健康产业园规划编制正在进行,正在筛选接洽意向入驻企业。医圣祠x健康文化园房屋征收和拆迁工作正在进行,仲景书院和x博物馆施工图纸设计已完成。在各县启动实施健康养生小镇建设,共规划建设7个健康养生小镇,已开工5个,其中西峡仲景养生小镇率先开街。海王东森中医药物流园建设顺利推进。
5、基础设施和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继续实施五大工程,通过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专科建设、人才建设等,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一是县级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今年实施2个县级中医院建设项目(镇平县、淅川县)。目前,12个县区中,已有7个实行迁建,3个实现改扩建。市中医院新院建设列入市政府日程,新院选址工作已启动;
二是加强专科建设。
现有国家级重点专科和培育专科2个,省级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21个,市级特色专科和重点专科51个;三是加强基层人才建设。
举办西学中培训班,已举办3期,培训630人,期期爆满。举办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6期,轮训基层人员600多人;开展县乡村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6449人次,开展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11414人。实施“岐黄工程”和“仲景工程”,建设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5个。
6、抓好以艾草产业为主的八大宛药开发。艾草产业发展实现了突破。目前,全市艾草种植面积已达24万亩,其中艾草连片种植面积超500亩以上的企业及合作社有36家,艾草产品六大系列160多个品种,社旗、卧龙、宛城、唐河、桐柏已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艾草产业园。由中国农业大学规划设计院编制的《某市艾产业发展规划》于11月下旬通过专家评审;
已启动宛艾地理保护标志申报,正在编制宛艾种植标准和艾制品标准;
开展艾草行业集中整治,艾产业已从之前的“散、乱、弱、杂”,开始向规范化发展。此外,经过第四次中药材资源普查,统一了“八大宛药”品种,并向社会公布。继续开展“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在11家申请上报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评选出5个某市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继续开展某市道地中药材品质评价研究项目,完成4个道地中药材品种品质评价研究。
7、精心打造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2018年9月份,河南省命名了21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我市占了6家,其中西峡县和南召县被命名为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宛西医圣山、丹江大观苑、医圣祠、伏牛山天池被命名为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8、仲景文化建设得到加强。一是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仲景论坛。10月下旬,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仲景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400名中医药界人士与会。以“经典、经方、经验”为主题,举办了伤寒大家刘渡舟学术思想研讨、仲景经方高峰论坛,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了智慧康养国际高端峰会。二是仲景书院成果喜人,首期100名学员经过两年学习顺利结业,遴选出30名优秀学员进行了表彰。第二期已开班。三是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与《某市日报》、某市网等媒体合作,开辟中医药科普教育专栏。与市卫计委共同主办了“健康某市行医路有我”健康扶贫专项行动,走进全市7个贫困县,开展中医药科普讲座、中医专家义诊、中医特色疗法体验、赠送中药制剂和药品等,居民中医药健康素养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健康教育氛围浓厚。
9、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作风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明党规党纪,积极支持驻委纪检监察工作,平时注意抓好工作纪律、工作作风,营造务实肯干、敢于担当的工作氛围。组织机关人员按时参加委党组举办的政治学习、党组中心组学习、党性锻炼培训班。抓好中医药系统医德医风建设,治理行业不正之风,提升中医医疗服务水平,在全市中医药系统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将党建工作要求贯穿于业务工作始终,确保我市中医药事业良性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县级中医机构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12个县区中,尚有桐柏、内乡2个县由于县级中医院建设发展相对滞后,未达到二级甲等中医院要求,全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区未能实现全覆盖。
2、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任重道远。由于中医药人才培养有其特定的规律,人才短缺成为基层中医药发展的薄弱环节。尽管我市中医药人员培养和招聘比例逐年增加,但基层如何培养出优秀的中医药人才,引进并留住高级人才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3、各级政府投入仍需加大。我市有半数县区是国家级贫困县,虽然各级政府对中医药工作都很重视,逐年也在加大资金支持,但与实际发展需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4、部门扶持力度需进一步加强。由于部分县区医保资金有限,中医药医保鼓励倾斜措施尚未全面落实,部门协调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基层卫生院普遍反映停用中医药针剂“一刀切”的做法不利于患者使用中医药服务。
三、明年重点工作计划
1、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法》的贯彻实施。结合我市出台的《某市中医药战略规划纲要(2018-2030)》全面做好《中医药法》的宣传贯彻实施。做好我市中医确有专人员的考试相关工作。
2、继续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工作。在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中推动中医药发展,制定实施鼓励中医药应用的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在医改考核指标体系中提高中医药比重;
在中医药健康服务上创出某市的试验区亮点经验,力争在中医药管理体制、弘扬仲景文化和中医药健康旅游、养生保健机构连锁化发展、艾草服务业上实现进一步发展;
提升仲景品牌影响力,举办第14届x医药文化节和第7届仲景论坛,办好第二期仲景书院
3、继续推进x健康城重大专项工作。进一步推动以“三个园区”(医圣祠健康园、示范区健康园、紫山健康园)为主的仲景健康城核心区建设,以艾草产业为重点的“八大宛药”开发,推进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和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建设;
加快推进某市中医院新址项目建设。
4、全方位多角度推进艾草产业的发展。加强与艾草产业协会及艾草企业的沟通,推进艾草产业园、品牌注册等资源整合;
依托中国中药协会专家库力量,加强艾草及相关产品的基础研究,加强宛艾的品质及道地性研究;
促进艾草研究专家和企业的对接,加快艾草实用型产品和高端产品的研发,推动企业专利转化,为某市艾草产业做大做强做出努力;
举办第三届中国艾草产业发展大会。
5、强化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做好双核心指标考评,促进“仲景苑”、“治未病”科、“中医堂”、“中医药服务示范村所(室)”等相关项目建设;
培养一批知名中医医师、中医名科和知名中医医院,巩固提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综合服务能力。
6、做好节会筹备工作。2019年5月举办第3届中国艾产业发展大会,10月举办第14届x医药文化节,第7届仲景论坛。
7、进一步强化党的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不断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筑牢反腐防线。深入开展党建党风、大医精诚活动,大力弘扬x文化和卫生职业道德,提高中医药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和执业水平,塑造行业良好形象。
第五篇:四川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
2012-2013课题招标指南
2012-2013是“十二五”计划的关键之年,本招标工作以贯彻落实国家科技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6个部门联合制定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发展的决定》以及《四川省中医药“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面对我省中医药继承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以严谨的科学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探索中医药防治疾病的临床优势特色规律,把弘扬优秀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疾病防治能力,更好地满足群众多样化的中医药服务需求,作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问题来推动中医药科学研究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学术进步的指导思想。以提高中医药(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药,下同)防病治病能力为中心,以继承中医药学的特色和优势为基础,以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培养优秀中医药科研人才为重点,以彰显中医药优势特色,突出中医药贡献度为目标。
研究课题要体现和代表我省中医药行业水平,解决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要为培育国家级、部省级中医药项目做好基础工作。本次招标面向全省卫生系统、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部分重点中药企业,鼓励
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申报。
一、课题设置与资助额度、经费匹配
本次招标以专项课题为主,原则上不受理自选课题。
(一)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研究(课题标志 “重大疑难疾病防治研究”)
限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申请。
每项资助额度根据研究任务和内容的多少确定。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50万元,我局按确定研究经费总额的60%-70%拨付经费,其余部分由课题申请单位给予资金匹配。
(二)常见多发病的临床诊疗方案与方法研究(课题标志 “临床诊疗方案研究”)
限二级以上医院申请。
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8万元。我局按确定研究经费总额的60%-70%拨付经费,其余部分由课题申请单位给予资金匹配。
(三)专科专病能力建设课题(课题标志“专科专病能力建设”)
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单位或建设单位申请,须围绕确定的专科专病优势病种展开具有特色、疗效突出的诊疗方法研究。
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8万元,我局按确定研究经费总额的50%拨付经费,其余部分由申请单位给予资金匹配。
(四)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规范与推广应用(课题标志 “诊疗规范与推广”)
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6万元。申请单位可不匹配经费。
(五)青年中医药课题(课题标志“青年中医药课题”)申请单位不限,课题研究内容不限但须是中医药相关研究。
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3万元。申请单位可不匹配经费。
(六)中医药基础研究课题(课题标志“中医药基础课题”)
1.中医理论研究
申请单位不限,课题研究内容须以中医临床理论体系构建、中医关键基础理论和学派、流派研究为重点。
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4万元。申请单位可不匹配经费。2.中医名家学术思想研究
限国医大师、省十大名中医、省名中医、各市(州)评出的“十大名中医”以及国家级、省级师承指导老师申请,课题研究内容须以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为核心,对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进行文献整理与评价研究。
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3万元。申请单位可不匹配经费。3.中药基础研究
限二级甲等以上中医院、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申请。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5万元。我局按确定研究经费总额 的60%-70%拨付经费,其余部分由课题申请单位给予资金匹配。
(七)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发、创新中药新药及中药健康相关产品开发课题(课题标志“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及中药产品开发课题”)
1.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发
申请单位限有资质的医院制剂室和生产许可证的单位申请。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5万元。申请单位须匹配所需其余经费。
2.创新中药新药及中药健康相关产品开发 限中药生产企业或与企业合作的单位申请。
申请单位能保证提供所需其余经费。其中创新中药新药研制须是六类以上(含六类)的中药,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8万元(视新药类别而定)。中药健康产品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4万元。
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经费均在2012年一次性拨付。
二、申请条件
(一)申请单位
1.申请者所在单位应是具有中医药科研条件和能力的实体机构,财务独立核算,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并在银行有单独帐户的单位。
2.以全省或地区合作形式联合申请课题,需明确课题牵
头单位和课题负责人,明确知识产权归属,课题合作单位以合同形式确认合作关系。
3.鼓励多学科参与,联合申请,优势互补;鼓励科研单位与企业联合攻关,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立项。
(二)申请人
1.除青年中医药专项课题外,第一申请人必须是实际主持和从事研究工作的、具有副高级以上(含副高级)技术职称(已取得中医药博士学位的可放宽到中级职称)的在职人员,年龄不超过58周岁。
2.青年中医药专项课题第一申请人必须是本科学历以上、实际主持和从事研究工作的、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年龄不超过40周岁,且课题组前5位平均年龄不得超过45周岁。
3.在读研究生(不包括在职研究生)不得作为课题组前5位成员。
4.凡已承担我局在研课题尚未完成结题的课题负责人,不得作为课题第一申请人申请课题。
5.为保障课题申请单位和申请人权益,课题立项后申请单位和课题组人员原则上不得更换。确因工作需要需更改者,只能实行替补并按规定报批。
(三)研究条件
1.涉及实验研究的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必须在经认证的
中医药科研实验室进行。需注明合作实验室并提供与实验室签定的工作合同。
2.涉及实验动物的课题,必须有符合相应要求的医学实验动物环境及其条件并取得认证,需提供相应证明复印件。
3.我局资助的经费为引导性资金,除部分专项课题外,申请单位须匹配课题研究经费并在申请材料中作出匹配经费承诺。
三、申请程序
(一)申请人须认真详实填写《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申请书(合同书)》一式5份并电子文档报送本单位科研主管部门,经单位审核签章后报送主管市、州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局);省级卫生单位、高等院校、企业、局直属单位的申请材料经单位审核签章后可直接报送我局科技处。申请材料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
(二)主管市、州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局)、各省级相关单位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填写审核意见并加盖公章,将上报的所有课题按要求汇总后,统一报送我局科技处。
(三)我局科技处对申请课题进行形式审查,凡未按要求填写申请材料、申请经费超过课题最高资助额度均视为形式审查不合格而不提交专家评审。
(四)对形式审查合格的课题,由我局组织专家进行立
项评审。经专家评审通过的项目,由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审定、签章后,正式下达课题计划。
四、技术要求
(一)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研究
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研究, 以提高中医药(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药,下同)防治重大疑难疾病能力为中心,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在整合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组织多学科队伍,集中研究治疗重大疑难疾病的关键技术以提高临床疗效,提高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的水平。
(1)资助重点:病死率和病残率高且严重影响生存质量、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优势的心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及并发症、顽固性过敏性疾病、慢性疑难性骨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骨髓炎)、肿瘤、传染性疾病等病种。
(2)课题应以重大疑难疾病为研究对象,整合优化中医、中西医结合以往研究成果,运用中药、针灸、非药物疗法等不同的干预措施,形成能够充分发挥中医综合调节和辨证论治优势的综合治疗方案或疾病预防方案。
(3)课题可以针对某重大疑难疾病的发生发展全过程形成具有疗效优势的完整、有机、动态的防治方案;也可以针对重大疑难疾病的某阶段、某证、某主要症状或某主要指标(含功能状态指标)形成确有效应(疗效)的诊疗方案或
方法,但必须具体而明确。
(4)研究方案应采用公认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方案设计应科学、严谨、合理,技术路线清晰、可行,效应指标和疗效评价体系应具体、公认,并需制定严密的临床研究质量控制措施。研究应在3家以上医院进行,参加研究的医院须具有二甲以上资质。样本例数应根据具体情况经计算后确定(需列明样本数计算过程)。
(5)鼓励多单位、多学科发挥各自优势,联合攻关。
(二)常见多发病临床诊疗方案与方法(含上市药物、非上市药物、新诊疗设备、非药物疗法)研究
(1)资助重点:中医药治疗有明显优势的常见病、多发病。
(2)临床诊疗方案与方法应是:①在现有临床疗效基础上,总结其治疗规律,发挥中医药对疾病治疗的优势,可将各有特色的疗法综合集成,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治疗方案或方法,鼓励多种疗法的协同治疗和个体化诊疗方案,可以使用上市药,也可使用非上市药物,如院内制剂、中药饮片等,可使用非药物手段,如针灸、推拿或已取得批文的药械等;②方案中使用中药饮片者,只能以协定处方、中药免煎剂形式出现,以便临床观察。
(3)每项课题必须制定出关键环节的标准操作规程
(SOP)和技术规范,如入选病例的标准操作规程(SOP),诊疗方案(方法)技术操作规范等。通过临床研究,提供安全有效的临床诊疗方案(方法)的规范文本和科学、客观的临床效应(包括安全性)再评价报告,以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水平。
(4)课题研究目标必须具体而明确。必须针对某病或某病的某证或某病的某主要症状或某病的某主要指标(含功能状态指标)有确切临床效应(疗效)的中医药诊疗方案(方法)开展临床研究。研究方案(方法)应注意设计合理、技术路线清晰并具有可操作性,采用的检测指标切合实际,能说明研究问题,切忌高新指标的堆积。
(5)临床诊疗方案研究要求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有条件的应采用盲法试验。参加临床研究的医院须具有二级以上资质,样本例数应根据具体情况经计算后确定(需列明样本数计算过程)。
(三)专科专病能力建设研究
对本单位专科专病建设病种开展整理、总结和临床验证研究,以达到证明临床确实有疗效和临床具有优势,规范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提高中医药治疗专科疾病的临床疗效为目的。
临床研究指标必须具体、清楚,疗效评价体系应该公认,能客观反映治疗药物或方法的安全性和疗效。证候评价尽量
量化,至少主要症状或体征应该制定评分标准,尽量使用客观化标准。
(四)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规范与推广应用
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规范与推广应用课题,围绕实施中医药科技民生工程,发挥中医药治疗某些病种的优势(包括非药物疗法),研究技术规范,推广应用于广大患者,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重要作用。
(1)资助重点:前期研究基础较好、诊疗规范、疗效确切的中医药项目。
(2)围绕其技术特点开展进一步的临床诊疗规范化研究,明确入选项目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流程及操作参数、疗效性、安全性、经济性、普适性等,形成成熟的诊疗规范或标准,编制出诊疗规范性文件。
(3)围绕实施民生工程和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开展该入选项目的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研究,制作课件,培训中医药技术骨干,组织开展临床应用和技术再评价。要求每项课题至少开展2期规范化应用培训,每期培训骨干中医药人员不少于100名,培训过后每名参训人员至少诊治相关病人50例以上。
(五)中医药基础研究 1.中医理论研究
(1)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研究。研究构建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概念明确、表述规范,能够指导临床,体现中医临床学科内在规律的中医理论体系框架。
(2)中医关键基础理论研究。围绕中医的脏象理论、辨证方法、四诊方法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要有明确的理论基础和鲜明的学术观点,既符合中医传统理论、符合中医临床实际,又要有明确的创新观点,能够指导临床。
(3)中医学派、流派的整理研究。2.中医名家学术思想研究
以继承发扬川派中医药学术经验和诊疗技术为目的,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进行文献整理与评价,达到出版要求,为出版《川派中医名家》系列丛书做准备。
3.中药基础研究
(1)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炮制研究;(2)中药制剂新技术、新工艺、新剂型研究;(3)中药共性技术或关键技术的科研基础性研究。
(六)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发、中药新药及中药健康相关产品开发研究
1.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发
对医疗机构使用多年,具有独特疗效和使用特色的中药协定处方按中药制剂要求进行研发,或是对已有的中药制剂进行规范、提升质量,并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
须说明该处方或制剂的临床优势和技术特色,前期临床使用情况等。以取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批文为研究目标。
2.中药新药及中药健康相关产品开发研究
配合中药产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企业需求为重点,与企业联合,共同开展中药新药及中医药保健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创制安全性高、疗效确切、质优价廉、稳定可控、临床急需的中药新品种和中药健康相关产品,形成一批促进企业技术研发、推动中医药走向中医药产业市场的成果转化,为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中药新药的研究开发以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临床研究批件为研究目标,中药健康产品的研究开发应以获得国家相关部门生产批件为研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