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珠海市博士后管理工作暂行办法
附件5
珠海市博士后管理工作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市博士后管理工作,培养和造就创新型、复合型、战略型人才,根据《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国人部发〔2006〕149 号)、《关于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21号)和《中共珠海市委
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意见》(珠字〔2011〕11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下简称“流动站”),是指在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具有博士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内,经批准可以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
本办法所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含分站,以下简称“工作站”),是指在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等机构内,经批准可以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
本办法所称博士后研究人员(以下简称“博士后人员”),是指在工作站或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博士后管理工作是指对我市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管理及其相关工作。
第四条
博士后管理工作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健全完善制度,注重提高质量,稳步扩大规模。
第二章
管理机构
第五条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是全市博士后工作综合管理部门。主要职责:
(一)制定有关政策、工作规程、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开展设立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申报工作;
(三)负责博士后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人员培训和宣传等工作;
(四)负责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评估和评比工作;
(五)负责市博士后补贴经费的审核、管理工作;
(六)其他相关的协调管理工作。
第六条
市直各有关部门,各区(经济功能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及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助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进行协调管理。
第七条
设立工作站的单位(以下简称“设站单位”)和建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单位,应制定博士后管理的具体办法,负责本单位博士后管理工作。
第三章
工作站的设立与管理
第八条
企业,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事业单位,省级以上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可申请设立工作站。工作站的设立一般每两年进行一次。
第九条
申报设立工作站的条件:
(一)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经营或运行状况良好;
(二)具有一定规模,并具有专门的研究与开发机构;
(三)拥有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具有创新理论和创新技术的博士后科研项目;
(四)能为博士后人员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和必要的生活条件。
建有省级以上研发和技术中心、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单位可优先推荐申报设站。
第十条
申报设立工作站的程序:
(一)申报。拟设立工作站的单位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提出申请,提交申报材料。
(二)审核。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按要求审核材料、实地考察、筛选、提出审核意见,并会同有关部门对拟推荐材料进行复核后上报。
(三)审批。省博士后管理部门组织初评后上报;经专家评议,由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审批。
第十一条
设站单位要制定工作站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细则,明确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成立专门的领导协调机构,由单位主要领导主抓,指定专人负责。
第十二条
设站单位要制定年度博士后工作计划(内容主要包括年度博士后研究课题及招收计划、科研工作的指导、具体时间安排等),于每年年初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备案。第十三条
建立和推行博士后工作评估制度。评估工作原则上每三年进行一次,分为综合评估和新设站评估两类,具体评估办法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评估办法》(人社部发〔2008〕115号)执行。
第十四条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对管理工作优秀的工作站进行表彰;对管理不善、评估不合格、不具备设站条件的工作站视情况予以警告、限期整改直至撤销,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
具备设站条件但尚未设站的单位,经省博士后管理部门批准,可采取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成果转化基地、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等模式开展博士后科研工作。
第十六条
鼓励研发实力雄厚、研究课题充足、经营状况良好、能够长期作为博士后培养基地的园区或企业建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探索博士后工作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新途径。
第十七条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建立,由合作流动站单位报省博士后管理部门审批。对管理规范、成绩突出的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可优先设立工作站。
第四章
博士后人员的招收
第十八条
具有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四十岁以下的人员,可申请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经省博士后管理部门批准,年龄可适当放宽。
在职人员不得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十九条
设站单位要依托课题选择有优势的高校、科研院所流动站,主动与其联系和沟通,建立长期或单项的合作关系,联合招收和培养博士后人员。
学术、技术实力强,具备独立培养博士后人员能力的工作站,经国家博士后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单独招收博士后人员。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应当委托流动站进行招收。
第二十条
招收博士后人员的程序:
(一)发布信息。设站单位根据年度博士后招收计划,选定课题,确定招收条件和程序,编制博士后招收简章,通过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利用媒体、互联网、学术交流会、洽谈会等平台广泛宣传、公开发布。
(二)提出申请。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应当向设站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提交有关证明材料。
委托或定向培养、在职工作以及具有现役军人身份的人员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应当向设站单位提交其委托或定向培养单位、工作单位或者所在部队同意其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证明材料。
(三)确定人选。设站单位对申请者进行审核、筛选,选定合作流动站单位;联合流动站单位对其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已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严格审核,采用考核、考试、答辩等形式,择优确定招收人选。
(四)签订协议。人选确定后,工作站、流动站和博士后人员三方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共同签订联合培养博士后人员协议书,明确三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工作目标、产权成果归属、违约处罚等。
(五)进站备案。联合招收的博士后人员,在我省博士后管理部门办理进站手续,在规定时限内进站,并将有关材料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备案。
第五章
博士后人员的管理
第二十一条
博士后人员的管理以设站单位为主,流动站给予积极支持与配合,双方应严格按共同签订的《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协议书》的有关条款,履行权利、义务,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设站单位应将博士后人员纳入本单位人事管理范围,建立博士后人员在站档案,其人事、组织关系、福利待遇等比照本单位同等人员对待或按协议执行。
第二十三条
设站单位、流动站应分别选派相关专家或导师作为项目的研究指导人和学术指导人,共同指导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并成立科研项目小组,配备年轻技术人员参与项目研究。
第二十四条
设站单位应建立博士后人员考核制度,定期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存入其在站档案。对业绩突出、表现优秀的,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予以劝退和解约。
第二十五条
设站单位应为博士后人员提供日常生活和科研经费,并给予适当的生活补贴。其工资待遇标准按《关于博士后研究人员工资待遇问题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89号)执行,标准应略高于不做博士后的同类人员标准,社会保险、医疗保障待遇与本单位职工相同。
第二十六条
博士后人员进站后,可将户口迁入珠海,凭有效的介绍信及其它证明材料,按有关规定在我市办理户口落户手续;随其流动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按有关规定在我市办理暂住手续。
第二十七条
博士后人员在站工作时间为两年,一般不超过三年。确因科研工作需要,经省博士后管理部门批准可适当延长。
博士后人员工作期满后应按时出站,确有需要可转到另一个设站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博士后人员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时间最长不超过六年。
第二十八条
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因研究项目需要,经设站单位批准,可以到国外开展合作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进行短期学术交流,时间一般不超过三个月。经设站单位批准,可根据项目情况适当延长。
第二十九条
博士后人员的研究成果归属,依照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办理。
第三十条
博士后人员工作期满出站前,个人提出申请,按《广东省博士后研究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暂行办法》(粤人发〔2004〕223号)申报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资格。
第三十一条
博士后人员工作期满出站,按国家、省有关规定办理出站手续。
(一)申请。博士后人员应提前一个月向工作站及流动站提出申请,并提交工作总结、研究报告等书面材料。
(二)考核。工作站和流动站应举行出站报告会或采取其他形式,组织有关专家对其研究工作进行评审、考核,并形成书面材料归入其个人档案。
(三)出站。评审、考核通过,在我省博士后管理部门办理出站手续,并将有关材料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备案。
第三十二条
博士后人员工作期满出站,考核合格,由国家颁发《博士后证书》。除有协议外,其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各有关部门和设站单位要为出站博士后人员的合理使用创造条件,做好出站博士后人员的就业引荐等服务工作。
第三十三条
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予退站:
(一)考核不合格的;
(二)在学术上弄虚作假,影响恶劣的;
(三)受警告以上行政处分的;
(四)无故旷工连续15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30天以上的;
(五)因患病等原因难以完成研究工作的;
(六)出国逾期不归超过30天的;
(七)其他情况应予退站的。
第三十四条
退站的博士后人员,不享受国家、省及市对期满出站博士后人员规定的相关政策;由设站单位作出终止其在站工作的决定,在我省博士后管理部门办理其户口迁落和有关人事关系手续,并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备案。
第六章 优惠政策 第三十五条 对新设的工作站,在招收博士后人员进站后,每站一次性给予50万元的建站补贴和20万元的项目启动经费补贴。
第三十六条 对新建的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在招收博士后人员进站后,每基地一次性给予25万元的建基地补贴和10万元的项目启动经费补贴。
第三十七条 对博士后人员,除享受国家、省的优惠政策外,还给予下列优惠待遇:
(一)每人每年给予10万元的科研经费补贴。
(二)出站后留在本市工作的,一次性给予15万元的安家补贴;连续工作满3年的,再给予5万元的生活补贴。
(三)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的,给予等额配套资助。
(四)每年安排一次免费体检,享受专家体检标准。
(五)随其流动的子女在暂住户口所在地办理入幼儿园、上小学和初中、报考(转入)高中以及报考高等院校或中等专业学校等事宜,享受当地常住户口居民的同等待遇。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所需经费在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2008年3月施行的《珠海市博士后管理工作暂行办法》(珠人字〔2008〕37号)同时废止。此前有关办法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未尽事宜,按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篇:江苏省博士后管理工作暂行办法
江苏省博士后管理工作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培养造就一支高层次的跨世纪人才队伍,促进江苏省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根据国家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协调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关于在部分省市进行博士后工作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人专发[1992]15号)和《关于在江苏省进行博士后工作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人专发[1995]161号)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江苏省境内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包括部队院校)。第二章 机构设置
第三条 江苏省人事厅是管理本省博士后工作的职能部门,接受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的业务指导,负责江苏省所有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有关管理工作。江苏省人事厅下设博士后管理处,具体负责督促和指导各设站单位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博士后工作的方针政策,拟订本省博士后管理的有关规定,协调处理本省博士后管理工作等事务。
第四条 本省各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应有一名领导分管博士后工作,并落实部门和人员具体负责本单位博士后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章 申请设站和博士后招收计划第五条 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统一部署新(增)设博士后流动站时,省人事厅受理在本省范围内的各单位(包括省属和中央直属单位)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的申请,会同有关高校、科研部门提出初审意见后送各申请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后报送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审批。
第六条 各设站单位于每年10月底前向省人事厅报送下一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计划。省人事厅根据各设站单位近年来工作状况,解决博士后研究人员科研经费和住房问题的能力以及人选来源等,对计划进行平衡,提出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方案,于每年11月上报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招收计划下达后,经再次综合平衡,正式向各设站单位下达招收计划。
在当年招收计划未下达前,各设站单位可先参照上一的招收计划进行安排。招收计划不能跨使用。
第七条 各设站单位如当确实招收不到博士后研究人员或完不成招收计划时,省人事厅则在第四季度对剩余的招收计划指标进行调整使用,并将调整结果报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备案。
第八条 各设站单位在完成当年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计划后,如有留学博士回国申请进站,可不受计划名额限制。具备设站条件但尚未被批准设站的单位,亦可招收留学回国博士做博士后。
第九条 各设站单位自筹经费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应征得省人事厅同意,在上报有关审批材料时,应注明经费来源和住房安排等情况。确保每人每年2万元的日常经费和其他必需的科研经费和本单位其他博士后相同条件的住房等。
第四章 进站及进站后的管理第十条 凡是新近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尚未安排固定工作或未回原工作单位报到,符合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40岁以下等要求者均可申请做博士后研究人员,具体申请办法按人事部《关于博士后招收对象问题的通知》(人专发[1992]23号)中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由设站单位培养并授予博士学位的博士,不得申请进本单位同学科(一级学科)的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对跨学科做博士后的,也需严格控制。
第十二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向设站单位提出进站申请时,应同时提交以下材料:
1、《博士后申请表》;
2、两位本学科领域的博士生导师的推荐信;
3、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或通过博士论文的有关证明材料;
4、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出具的博士培养类别证明材料,凡属国内委托代培、定向培养和具有现役军人身份的博士或与原单位有定向培养协议的在职博士,还必须提供委托单位、定向单位和原部队单位出具的同意申请人做博士后的书面证明材料。
第十三条 国外留学博士向各设站单位申请做博士后研究人员,须向设站单位提交以下材料:
1、《博士后申请表》;
2、两位本学科领域的博士生导师的推荐信;
3、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或通过博士论文的有关证明材料;
4、《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推荐意见》。
第十四条 各设站单位组织本单位专家对申请者进行资格审查,提出接受进站意见后将所有申请材料一式三份(含原件)报送省人事厅审核。省人事厅按照博士后研究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有关规定进行复审,并将审核结果书面通知设站单位,同时报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备案。
第十五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申请获准后,应到省人事厅办理进站手续。
第十六条 博士后的研究课题一般应与设站单位承担的重点项目相结合。
如自己确定科研课题,须事先征求设站单位专家的意见,并经设站单位批准。
第十七条 博士后在站工作期间,主要从事已确定的科研工作,原则上不承担所在单位的教学任务。
第十八条 在站期间不适宜继续做博士后的人员由设站单位作出终止在站工作的决定,报省人事厅备案。博士后研究人员出国(境)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一般不应超过3个月,逾期半年不归者,由设站单位报省人事厅批准,按自动离站处理。
第五章 出站及工作分配第十九条 博士后在出站前应向所在站提交工作报告、学术论文(著作)、研究成果等材料。所在站应对其学术水平、业务能力、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评议,并提出今后业务发展方向和使用意见,同时,根据本人申请,对其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进行评审,评审结果报省人事厅备案。
第二十条 各设站单位为博士后研究人员办理出站手续时,须向省人事厅提交以下材料:
1、《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登记表》一式三份(含原件)。
2、《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分配工作审批表》一式五份(含原件)。
3、《博士后研究报告》一份。
第二十一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满分配工作,可由本人自行联系,也可由设站单位向有关单位推荐,必要时也可由省人事厅或国家人事部专家司协助联系,经双向选择后分配工作。
第二十二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留本省工作,由设站单位出具介绍信到省人事厅办理出站手续;到外省(市)工作的,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办理分配手续。
第二十三条 博士后工作期满出站时,由设站单位发给《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联系卡》一式两份,由他们到新的工作单位报到后填写并寄回省人事厅。
第六章 经费及管理
第二十四条 在站博士后的日常经费,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根据在站计划内实有人数,按国家规定标准,经省人事厅按季度拨发,用于博
士后科研补助经费和本人的工资等生活福利费用。各设站单位财务部门在收到此项经费后,应及时将收据送省人事厅。
第二十五条 博士后工作期满,即终止日常经费的划拨。若提前出站或因故中途终止博士后工作,则从出站和终止工作的下一个月起停止划拨经费。因工作需要延长在站工作时间,须报省人事厅备案,延长时间不再下拨博士后日常经费,所需费用由设站单位负责解决。
第二十六条 各设站单位对博士后的日常经费须单独立帐,专款专用。经费使用手续按设站单位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七条 省人事厅每年对设站单位博士后日常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各设站单位应于每年1月上旬向省人事厅报送上一日常经费支出名细表和按科研、生活两部分写出的书面报告。
第二十八条 博士后科学基金的申请,各设站单位按全国博管会的规定办理。
第七章 工作及生活条件第二十九条 设站单位应为博士后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包括必需的仪器设备和科研补助经费等,有条件的亦可为其配备科研助手。
第三十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的工龄计算及第一站、第二站的工资标准,按人事部《关于博士后研究人员工资确定问题的通知》(人薪发
[1994]4号)执行,由设站单位工资管理部门为其办理有关手续。
第三十一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补助费按国家规定的标准,由设站单位财务部门或博士后管理部门按月发放,主要用于购买书籍、资料及支付房租等。
第三十二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随本人一起流动。有关手续按人事部《关于博士后研究人员配偶借调有关问题的通知》(人专发[1992]11号),人事部、劳动部、公安部《关于解决博士后研究人员及配偶流动期间工作安置等问题的通知》(人专发[1994]22号),国家科委、公安部《关于博士后研究人员及配偶子女落户和商品供应问题的通知》([86]国科发干字0398号)执行。
第三十三条 设站单位应为博士后提供两居室带家具的住房一套,收费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博士后公寓仅限于博士后使用,具体管理办法另定。
第八章 博士后联谊会
第三十五条 博士后联谊会是博士后研究人员自发成立的群众性组织,其负责人由博士后研究人员选举产生。
第三十六条 博士后联谊会每的活动计划制定后,报送省人事厅备案。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国家或省如有新的规定,应按新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江苏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1]
第三篇: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
关于印发《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的通知
国人部发〔2006〕14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局,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人事(干部)部门,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各博士后设站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博士后工作“十一五”规划》,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博士后管理工作,现将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重新修订的《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人 事 部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证博士后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博士后管理工作,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博士后制度是指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单位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下简称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招收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青年,在站内从事一定时期科学研究工作的制度。
国家建立博士后制度,旨在吸引、培养和使用高层次特别是创新型优秀人才,建立有利于人才流动的灵活机制,促进产学研结合。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流动站是指在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具有博士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内,经批准可以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上传者 知盟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本规定所称工作站是指在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等机构内,经批准可以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
在流动站或工作站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员称为博士后研究人员(以下简称博士后人员)。第四条 博士后管理工作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注重提高质量,稳步扩大规模,健全完善制度。第二章 管理机构
第五条 人事部是全国博士后工作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博士后工作的政策、规章、规划,并组织实施。
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由国务院人事、科技、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和有关专家组成,负责对全国博士后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和协调。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
第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管理本地区博士后工作,建立由人事部门牵头,有关单位和专家组成的博士后管理协调机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区特点的博士后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措施。经人事部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博士后管理部门可承担本地区的博士后设站申报、博士后工作评估、博士后人员进出站手续办理,并向人事部登记注册等事宜。
国务院有关部委及直属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可按有关规定制定配套政策、措施,负责本部委及直属机构博士后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
第七条 设有流动站、工作站的单位(以下简称设站单位),制定博士后具体管理办法,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博士后管理工作。第三章 流动站和工作站的设立
第八条 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博士后工作发展规划,开展增设流动站、工作站工作,一般每两年开展一次。
第九条 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申请设立流动站,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具有相应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已培养出一届以上的博士毕业生;
2、具有一定数量的博士生指导教师;
3、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承担国家重大研究项目,科研工作处于国内前列,博士后研究项目具有理论或技术创新性;
4、具有必需的科研条件和科研经费,并能为博士后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 具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可优先设立流动站。
第十条 企业、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事业单位、省级以上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申请设立工作站,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经营或运行状况良好;
2、具有一定规模,并具有专门的研究与开发机构;
3、拥有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具有创新理论和创新技术的博士后科研项目;
4、能为博士后人员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和必要的生活条件。
建有省级以上研发和技术中心,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单位可优先设立工作站。第十一条 流动站的设立,由拟设站单位提出申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或国务院有关部委及直属机构人事部门审核汇总后报人事部。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由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第十二条 工作站的设立,由拟设站单位提出申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或国务院有关部委及直属机构人事部门组织初评后报人事部。经专家评议,由人事部审核批准。第四章 博士后人员的招收
第十三条 具有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四十岁以下的人员,可申请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十四条 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应当向设站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提交证明材料。委托培养、定向培养、在职工作以及具有现役军人身份的人员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应当向设站单位提交其委托单位、定向培养单位、工作单位或者所在部队同意其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证明材料。在职人员不得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十五条 设站单位应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博士后人员,要对申请者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已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严格审核,采用考核、考试、答辩等形式择优招收。
设站单位应与博士后人员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工作目标、课题要求、在站工作期限、产权成果归属、违约处罚等。
第十六条 设站单位按有关规定在人事部博士后管理部门或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办理博士后人员进站和户口迁落等有关手续。
申请到军队设站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凭军队博士后管理机构的审批通知,按上述程序办理。
第十七条 除经人事部博士后管理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外,申请人不得进入授予其博士学位的单位同一个一级学科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十八条 对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非设站单位或已设站单位的非设站学科,经人事部博士后管理部门批准可以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招收项目博士后人员。
第十九条 工作站应与流动站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人员,合作双方应当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保证质量、共同受益的原则签订协议书,明确双方及相关博士后人员的权利和义务。流动站应向工作站提供科研支持和专家指导,帮助工作站做好确定博士后研究项目、招收博士后人员等联合招收工作。以工作站为主做好联合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并视导师指导和设备试验等情况向流动站支付一定费用,费用数额由双方协商确定。联合招收的博士后人员在工作站所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办理博士后研究人员进出站手续。
学术、技术实力强,具备独立培养博士后人员能力的工作站,经人事部博士后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单独招收博士后人员。第五章 博士后人员的管理
第二十条 各设站单位应建立在站博士后人员的考核指标体系,以及博士后人员进站招收、中期考核和出站考核制度。制定对博士后人员目标管理、绩效评价、奖励惩处等具体管理办法,对博士后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对研究成果突出、表现优秀的博士后人员,应当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对中期考核不合格的博士后人员予以劝退和解约。
第二十一条 各设站单位应将博士后人员纳入本单位人事管理范围,其人事、组织关系、福利待遇等比照本单位同等人员对待,或按协议执行。博士后人员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第二十二条 博士后人员应与设站单位职工享受同等的医疗保障待遇,所需资金的筹集应当执行设站单位职工医疗保障资金的筹集办法。
第二十三条 博士后人员进站报到后,可在设站单位所在地落常住户口,凭人事部博士后管理部门或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介绍信和其它有效证明材料,到公安户政管理部门办理户口迁出和落户手续,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以随其流动,按有关规定到当地公安派出所办理暂住手续。
第二十四条 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可以凭人事部博士后管理部门或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的介绍信,在其子女暂住户口所在地办理入幼儿园、上小学和初中,报考(转入)高中以及报考高等院校或中等专业学校等事宜,享受当地常住户口居民的同等待遇。
第二十五条 博士后人员在站工作时间为两年,一般不超过三年。承担国家重大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基金资助项目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的博士后人员,如需延长在站时间,经设站单位批准后,可根据项目和课题研究的需要适当延长。
博士后人员工作期满后应按时出站,确有需要可转到另一个流动站或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博士后人员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最长不超过六年。
第二十六条 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根据研究项目需要,经设站单位批准,可以到国外开展合作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进行短期学术交流,时间一般不超过三个月。经设站单位批准,可根据项目情况适当延长。第二十七条 博士后人员的研究成果归属,依照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办理。
第二十八条 博士后人员期满出站前,设站单位可以根据其在站期间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工作成果,对其提出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意见或建议。第二十九条 博士后人员工作期满,须向设站单位提交博士后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和博士后工作总结等书面材料,报告要严格按照格式编写。设站单位应将报告报送国家图书馆。博士后人员出站时,设站单位要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对其科研工作、个人表现等进行评定,形成书面材料归入其个人档案。
第三十条 对出站考核合格的博士后人员,由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颁发博士后证书。
第三十一条 博士后人员期满出站,到人事部博士后管理部门或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办理出站手续。凭人事部博士后管理部门或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的介绍信和其它有效证明材料,到当地公安户政管理部门办理本人及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户口迁出和落户手续。
第三十二条 博士后人员工作期满出站,除有协议的以外,其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各级政府人事部门和设站单位要为出站博士后人员的合理使用创造条件,做好出站博士后人员的就业引荐等服务工作。
第三十三条 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予退站:
1、考核不合格的;
2、在学术上弄虚作假,影响恶劣的;
3、受警告以上行政处分的;
4、无故旷工连续15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30天以上的;
5、因患病等原因难以完成研究工作的;
6、出国逾期不归超过30天的;
7、其他情况应予退站的。第三十四条 退站的博士后人员,不享受国家对期满出站博士后人员规定的相关政策,其户口迁落和有关人事关系手续由人事部博士后管理部门或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办理。
第三十五条 加强对博士后工作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以做好博士后管理工作。
第六章 博士后日常经费和公寓管理
第三十六条 博士后日常经费是用于博士后人员日常生活和日常公用的专项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地方财政拨款和设站单位筹资。
第三十七条 人事部和财政部确定国家资助博士后日常经费标准,制定国家日常经费资助计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站单位资助招收博士后人员,其日常经费标准参照国家规定的博士后日常经费标准。
第三十八条 留学博士回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国家按照博士后日常经费标准给予专门资助。
第三十九条 博士后日常经费由设站单位统一管理,单独立账,专款专用。对国家下拨的博士后日常经费,设站单位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门可以提取不高于博士后日常经费总额的3%,作为博士后管理工作经费。
第四十条 人事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负责对其下拨的博士后日常经费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对违反规定使用不当的,按照有关财务规定处理。
第四十一条 国家、地方和设站单位共同出资,在设站单位和在站博士后人员数量较多的城市集中建造博士后公寓。有条件的设站单位也可自筹经费建造博士后公寓。
第四十二条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站单位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博士后公寓管理办法。博士后公寓是在站博士后人员居住的专门住房,不得挪作他用。博士后出站时,应及时从博士后公寓中迁出。第七章 评估和表彰
第四十三条 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统一组织全国博士后工作评估。评估工作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
第四十四条 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评估办法和评估指标体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人事部门按照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的要求,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本部门博士后工作评估,并将评估情况报人事部。
第四十五条 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根据评估结果,划分评估等级并予以公布。对管理工作优秀的流动站和工作站进行表彰;对管理不善、评估不合格、不具备设站条件的流动站和工作站视情况予以警告、限期整改直至撤销,并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六条 人事部博士后管理部门或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对受到警告并限期整改的设站单位在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博士后人员在站管理等方面进行专门的指导和帮助,并在整改期满时组织考核,将考核结果报人事部。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根据考核结果作出撤销警告或撤销设站资格的决定,并向社会公布。
撤销的流动站和工作站三年后方可重新申请设立流动站和工作站。申报程序见本规定第九条、第十条。
第四十七条 对在科学技术、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博士后人员,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通过组织开展全国优秀博士后评选活动进行表彰。
第四十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应加强日常管理,做好评估和表彰工作,对优秀的流动站和工作站给予奖励,对存在问题的设站单位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各设站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必要的日常管理和检查制度。第八章 科研资助 第四十九条 国家设立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为博士后人员开展科研工作提供资助。基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同时接受国内外各种机构、团体、单位或个人的捐赠。
第五十条 博士后科学基金设普通资助和特别资助两种方式。普通资助是对博士后人员从事自主创新研究的科研启动或补充经费;特别资助是为鼓励博士后人员增强创新能力,对在站期间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和研究能力突出的博士后人员的资助。
第五十一条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按照《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条例》和配套办法执行。
第五十二条 各地方政府和中央有关部门的人事(干部)部门,以及博士后设站单位应对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的博士后人员给予配套资助。第九章 职业道德建设
第五十三条 加强对博士后人员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淡泊名利,潜心钻研,自由探索,锐意创新。
第五十四条 加强对博士后人员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意识的培养,严格遵守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和权益。创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依法申报知识产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第五十五条 各设站单位应为博士后人员营造尊重个性、学术民主、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容许失败的宽松和谐环境,形成有利于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第五十六条 博士后人员应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加强学术道德自律,反对学术上弄虚作假的浮躁浮夸作风,坚决抵制学术腐败和欺骗行为。
第十章 附
则
第五十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人事部门以及设站单位应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并按照本规定制定具体实施 办法。
第五十八条 本规定由人事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九条 本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2002年2月1日施行的《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同时废止。此前有关规定凡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按本规定执行。
第四篇:兰州理工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暂行办法-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附件2 关于博士后研究人员人事管理的若干规定
为规范博士后研究人员(以下简称“博士后”)在站期间的人事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我校实际,特作如下规定。
为区别不同情况将博士后分为在职定向博士后和非在职定向博士后两类。
一、人事关系及档案
1、在职定向博士后:(1)不转干部、工资关系,不转档案;(2)由博士后所在单位、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部与博士后三方签订合同,出站后回原单位工作;(3)研究生部负责建立在站期间业务档案,出站后转入博士后所在单位。
2、非在职定向博士后:(1)报到前须将人事档案转入兰州理工大学人事处;(2)报到时须持干部介绍信、工资介绍信或博士毕业派遣证;(3)人事处负责档案接转,档案馆保管档案,人事处、研究生部等单位及时归入博士后在站期间的材料。博士后出站时将档案转入其工作单位。
二、工资及校内补贴
1、博士后是在我校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中、高级科技工作者,系国家正式职工,在站期间计算工龄,享受我校正式职工的同等待遇。
2、在职定向博士后:由博士后所在单位出具其收入证明,学校不再发放工资及岗位津贴。
3、非在职定向博士后:按我校正式职工对待,由人事处负责确定、审批、兑现工资及在站期间的增资。校内岗位津贴发放按《兰州理工大学工作岗位设置与人员聘任及岗位津贴制度实施办法》执行。同一科研成果不能在校内岗位津贴考核和博士后在站期间的科研考核中重复使用。
4、博士后在站期间享受每月500元的校内补贴(每年按10个月发放)。在职定向博士后从博士后日常经费中支付,非在职定向博士后由学校支付。
三、其它
1、职称评审:非在职定向博士后按照国家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和甘肃省及我校的规定执行,在职定向博士后由原单位负责。
2、社会保险:非在职定向博士后由我校人事处办理,在职定向博士后由原单位负责。
3、配偶借调:若申请随迁的博士后配偶如系国家正式职工,可以由人事处协助办理借调手续并安排适当工作。其工资待遇根据工作岗位协商确定,职称、调资、社会保险等由原单位负责办理。
博士后配偶如果不随博士后流动,可从博士后日常经费中每月发给200元的生活补贴。
4、子女就学:博士后在站期间随迁的子女入托、上学由人事处出具介绍信办理入托(入学)手续,并享受我校正式职工子女待遇。
5、配偶不随博士后本人流动和单身博士后,每年可按照学校正式职工的有关规定享受探亲假,经费从博士后日常经费中支出。
四、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归人事处。
第五篇: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
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关于印发《博士后
管理工作规定》的通知
(人发〔2001〕136号
2001年12月26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人事(干部)部门,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各博士后设站单位:
为保证博士后事业健康发展,使博士后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更好地为培养高层次人才服务,现将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制定的《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管理机构
第三章
流动站、工作站的设立 第四章
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 第五章
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管理 第六章
博士后经费管理及工作评估
第七章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资福利、户口迁移及其配偶子女的随迁 第八章
博士后科学基金 第九章
附
则
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证博士后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和规范博士后管理工作,根据国家实施人才战略的方针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国家建立博士后制度,旨在培养、吸引和使用高层次优秀人才。博士后管理工作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博士后管理工作是指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下简称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和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管理及其相关工作。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流动站是指在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的一级学科内,经批准可以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
本规定所称工作站是指在企业、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和特殊的区域性机构内,经批准可以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
在流动站或工作站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员称为博士后研究人员。
第二章
管理机构
第五条
人事部主管全国博士后管理工作,负责制定全国博士后管理工作的政策、规章、规划,并组织实施。
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由国务院人事、科技、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有关地区的负责人和专家组成,负责对全国博士后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和协调。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负责全国博士后工作具体业务及日常管理。
第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国务院有关部委的人事(干部)部门,按有关规定负责本地区和本部门的博士后管理工作。
第七条
设有流动站、工作站的单位(以下简称设站单位)具体负责本单位博士后管理工作。
第三章
流动站、工作站的设立
第八条
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申请设立流动站,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具有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专业和一定数量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并已培养出取得博士学位的人员;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承担着高水平的研究项目,科研工作处于国内前列;具有必需的科研条件和科研经费,并能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
第九条
大型、特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等企业或其他组织申请设立工作站,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具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健全的研究与开发机构,有高水平的科技人员队伍和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具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重视人才工作,能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和必要的生活条件。
第十条
流动站的设立,由拟设站单位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由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第十一条
工作站的设立,由拟设站单位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专家评议,由人事部审核批准。
第四章
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
第十二条
已取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四十岁以下的人员,可以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职人员不得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十三条
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应当向设站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提交有关证明材料。委托培养、定向培养和在职工作以及具有现役军人身 份的人员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应当向设站单位提交其委托单位、定向培养单位、工作单位或者所在部队同意其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证明材料。
第十四条
留学博士回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由国家按国内同类人员的标准进行资助,可以自主选择设站单位或具有开展博士后研究条件的非设站单位(学科)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也可以依托国内的重大科研项目在国外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十五条
设站单位培养的博士,除特殊情况经批准外,不得申请进本单位同一个一级学科的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十六条
工作站应当与流动站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双方单位应当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保证质量、共同受益的原则签定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对具有独立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能力的工作站,经批准可以单独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第十七条
设站单位对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人员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已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评议审核,择优招收,按有关规定办理进站和落户手续,并在人事部注册登记。
第十八条
对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非设站单位或已设站单位的非设站学科,经批准可以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招收项目博士后研究人员。
第五章
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管理
第十九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工作期限一般为两年,也可以根据科研工作需要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超过三年。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后必须出站,或者转到另一个流动站或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二十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其行政、工资、组织等关系由设站单位按规定管理。
第二十一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应当与设站单位签订工作协议。博士后研究 人员的研究成果归属依照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办理。
第二十二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根据研究项目需要,经设站单位批准,可以到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进行短期学术交流,时间一般不超过三个月,如因科研工作需要,经批准可以适当延长。
第二十三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应当对其进行定期考核。对研究成果突出、表现优秀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四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退站:
(一)考核不合格的;
(二)受警告以外行政处分的;
(三)无故旷工连续十五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一个月以上的;
(四)长期患病难以完成研究项目的;
(五)出国逾期不归超过一个月的;
(六)其他情况应予退站的。
退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不再享受博士后研究人员待遇,其户口迁落手续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或人事部协助办理。
第二十五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应当向设站单位提交工作总结、研究报告等书面材料。
第二十六条
设站单位接到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出站申请后,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对其科研工作进行评审,形成书面材料归入其个人档案。
第二十七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出站,设站单位可以根据其在站期间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工作成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其评定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或提出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建议。
第二十八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出站,除有协议的以外,其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第二十九条
对考核合格的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员,颁发由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监制的《博士后证书》。
第六章
博士后经费管理及工作评估
第三十条
博士后日常经费是用于博士后研究人员日常生活和科研补助的专项经费。博士后日常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地方财政拨款和设站单位筹资。
第三十一条
博士后日常经费由设站单位统一管理,单独立帐,专款专用。设站单位可以提取不高于博士后日常经费总额3%的经费用于本单位博士后管理工作。
第三十二条
博士后日常经费的资助标准,由人事部和财政部共同制定,各设站单位自筹经费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经费标准不得低于国家所定标准。
第三十三条
建立和推行博士后工作评估制度,加强和规范博士后管理工作。具体评估办法由人事部制定并组织实施。
第三十四条
人事部根据评估结果,对管理工作优秀的设站单位进行表彰,对管理不善的设站单位予以警告、限期整改或取消其设站资格。
第七章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资福利、户口迁移及其配偶子女的随迁
第三十五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的工资待遇,按照不低于设站单位同岗位同条件人员工资标准的原则,由设站单位和本人协商确定。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应视同本单位在职人员管理,按其进站时间和有关规定享受与设站单位工作人员同等的社会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
第三十六条
设站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住房等必要的生活条件。设站单位提供博士后公寓的,其收费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后,应当及时从博士后公寓中迁出。
第三十七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在设站单位所在城市落常住户口,凭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介绍信和其它有效证明材料,到公安户政管理部门办理户口迁出和落户手续;博士后研究人员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以随其流动,按有关规定到当地公安派出所办理暂住户口手续。
第三十八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期满出站,凭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或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的介绍信和其它有效证明材料,到公安户政管理部门办理本人及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户口迁出和落户手续。
第三十九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可以凭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或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的介绍信,办理其子女入托、入学的有关事宜,享受当地常住户口居民的同等待遇。设站单位应当给予协助。
第八章
博士后科学基金
第四十条
国家设立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用于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中有科研潜力和杰出才能的年轻优秀人才。
第四十一条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主要来源于国家专项拨款,各级政府拨款,以及国内外各种机构、团体、单位或个人的捐赠。
第四十二条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负责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评审和管理工作。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申报条件、项目设置、资助金额和使用办法,按照《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条例》执行。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人事(干部)机构可以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
第四十四条
本规定由人事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
本规定自2002年2月1日起施行。过去的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按本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