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吉林大学博士后招收管理暂行办法
吉林大学博士后招收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全面落实《吉林大学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健全学校青年教师选聘机制和人才储备机制,更好地发挥博士后制度在吸引、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中的优势和作用,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招收
第二条 博士后的招收要紧密结合学校的学科建设和青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优先支持高峰学科、高原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发展对青年人才的需求。
第三条 博士后的招收要注重选才、保证质量,实行分类招收,合约管理,目标考核。
第四条 招收类型
学校根据招聘条件、薪酬待遇和培养目标将博士后的招收类型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和四类。一类,二类与三类为全日制计划内博士后;四类为计划外博士后。
(一)一类适用于引进的高水平海外博士后,目的是提升我校博士后国际化程度,为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总体目标汇聚高水平的青年人才。
(二)二类适用于师资预留博士后,目的是健全学校青 年教师选聘机制和人才储备机制,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的优势和作用,使二类博士后队伍成为我校科研队伍的中坚力量和优秀师资来源的蓄水池。
(三)三类适用于助力计划博士后,目的是鼓励博士后经费的多元化投入,进一步强化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博士后合作导师在博士后招收、培养和使用中的主体作用。
(四)四类适用于计划外博士后,目的为了拓宽人才培养渠道,统筹科研工作资源,在重点领域、新兴交叉学科中有计划地培养一批计划外博士后人员。
第五条 招收计划
(一)一类博士后招收计划数为每年20名。
(二)二类博士后招收计划数参照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处每年下达各中层单位的专业教师补充数确定。
(三)三类博士后招收计划数为每年150名,其中自然科学类100名,人文社科类50名。
(四)四类博士后招收计划数不超过年度总进站人数的20%。
第六条 招聘条件
(一)一类博士后
身心健康,年龄在35周岁以下,在世界知名大学或国际知名科研机构获得博士学位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年以上。
(二)二类博士后
身心健康,年龄在35周岁以下,初始学历原则上应为部属普通高等院校全日制本科毕业(不含独立学院),并获得学士学位,且博士毕业于部属高等院校;博士学位获得时间不超过3年;本、硕、博学习阶段原则上应包含一段非吉林大学经历或以联合培养研究生身份出国进修12个月以上。
(三)三类博士后
身心健康,年龄在35周岁以下,博士学位原则上应从部属高等院校获得,且获得时间不超过3年;申请者不得进入授予其博士学位单位的同一个一级学科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四)四类博士后
身心健康,年龄在35周岁以下,博士学位原则上应从部属高等院校获得,且获得时间不超过3年;申请者的身份原则上应为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教学科研人员;申请者不得进入授予其博士学位单位的同一个一级学科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且不得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七条 招聘程序
(一)一类博士后
1.各中层单位公布一类博士后的招聘计划及岗位要求,公开招聘。
2.各中层单位对申请者进行资格审查,经学院学术委员 会考核,确定拟聘人选后报博士后工作办公室审核并提交至学校人才引进小组会审议,审议通过后由博士后工作办公室为其办理进站手续。
(二)二类博士后
学校根据年度专业教师补充计划,按照相关规定确定拟聘二类博士后的人选,由博士后工作办公室为其办理进站手续。
(三)三类博士后
1.各中层单位公布三类博士后的招聘计划及岗位要求,公开招聘。
2.各中层单位对申请者进行资格审查与考核,确定拟聘人选后报博士后工作办公室,审核通过后由博士后工作办公室为其办理进站手续。
(四)四类博士后
1.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处制定并下达各中层单位四类博士后招收的计划数。
2.各中层单位确定拟聘人选后上报博士后工作办公室审核,审核通过后由博士后工作办公室为其办理进站手续。
一类、二类和三类博士后在进站考核通过后,须与学校签订博士后科研工作合同书。四类博士后在进站考核通过后,须与学校签订博士后科研工作协议书。
第三章 组织实施 第八条 各流动站所在中层单位成立由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及校外专家组成的博士后考核专家小组,负责博士后的进站、中期及出站考核。
第九条 进行各类考核时,博士后考核专家小组的成员应不少于5人,其中出站考核时校外专家应不少于2人,博士后考核专家小组成员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第四章 在站时间及管理
第十条 在站时间
(一)一类、三类和四类博士后的正常在站时间为2年,进站后因承担项目需要,可根据项目种类、资助期限和承担的任务延长在站时间,在站时间最长不超过5年。
(二)二类博士后的正常在站时间为2-3年,二类博士后为专职科研人员,不承担教学任务。出站考核达到优秀者与学校签订聘用合同;出站考核达到合格者自动转为三类博士后进行管理。
第十一条 一类、二类和三类博士后在站期间不得无故转为计划外博士后身份,否则须根据进站时与学校签订的工作合同进行相应的违约赔偿。
第五章 薪酬待遇
第十二条 薪酬
(一)一类博士后
学校为每名一类博士后每年投入30万元人民币,共投 入2年。投入经费包括薪酬和待遇两部分,薪酬投入(税前)约为每年18万元;待遇投入(包含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约为每年12万元。各中层单位与合作导师可根据博士后的科研工作表现自主匹配补助。
(二)二类博士后
1.二类博士后的薪酬分为基本薪酬、生活补贴与业绩津贴。基本薪酬参照我校讲师的标准制定并根据我校正常的薪酬增长机制进行相应的浮动;生活补贴为每月1500元;业绩津贴根据其在站期间的科研成果参照我校教职工标准发放。
2.基本薪酬与生活补贴均按月发放,基本薪酬发放期限不超过36个月,生活补贴发放期限不超过24个月。
3.博士后合作导师与流动站所在中层单位可根据二类博士后的科研工作表现自主匹配补助。
(三)三类博士后
三类博士后的薪酬待遇分为工资、社保、医保和住房公积金等,共发放2年。其中社保、医保和住房公积金等的单位缴存部分由学校负责缴纳。自然科学类博士后的工资由流动站所在单位或合作导师出资,出资金额每年不得少于7万元人民币;人文社科类博士后的工资由学校和流动站所在单位或合作导师出资,学校出资金额每年不超过6万元人民币,合作导师及流动站所在单位出资金额每年不低于1万元 人民币。
(四)四类博士后
四类博士后的培养经费由申请者本人自行筹集。
第十三条 待遇
(一)一类与三类博士后
一类与三类博士后在站期间可以申请学校的周转房或自行租住其他房源,在站期间其子女享受与我校在编教职工子女同等的入学与入托待遇。
(二)二类博士后
二类博士后的保障待遇比照我校当年新入职同类教师的标准执行。
(三)四类博士后
四类博士后不享受一类、二类和三类博士后的各类保障待遇。
第十四条
各类博士后延期在站期间的薪酬待遇由本人、合作导师或流动站所在中层单位自行筹集。
第六章 科研成果奖励及工作量计算
第十五条 一类、二类和三类博士后在站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纳入学校科研成果奖励范围。
第十六条 一类、二类和三类博士后以吉林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且合作导师为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的科研成果,由博士后与合作导师共享科研成果奖励,博 士后所得奖励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科研成果奖励由科学技术处和社会科学处按照我校相关规定发放。
第十七条 一类、二类和三类博士后以吉林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且合作导师为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的科研成果,在学校对合作导师进行业绩考核时,可按合作导师为第一作者的科研成果计算。
第十八条 合作导师指导博士后的工作量按照指导博士生工作量的50%计算。
第七章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
第十九条 一类、二类和三类博士后进站后按照吉林大学讲师的任职条件认定助理研究员资格。
第二十条
一类、二类和三类博士后在站时间满24个月后,可由博士后工作办公室委托学校评审其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第八章 考核
第二十一条 考核类型及结果
(一)考核类型
各类博士后的考核分为开题考核、中期考核与出站考核;各类博士后进站前进行开题考核,进站第十二个月进行中期考核,期满出站前一个月进行出站考核。
(二)考核结果 1.进站考核与中期考核 各类别博士后进站考核与中期考核结果分为通过与不通过。
2.出站考核
一类、三类和四类博士后的出站考核结果分为通过和不通过;二类博士后的出站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与不合格。第二十二条 考核标准
(一)开题考核与中期考核
各类博士后须向博士后考核专家小组提交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报告,考核合格者方可通过。
(二)出站考核
一类博士后的出站考核成果须达到其所在中层单位以科研为主型教师申报破格副教授业绩条件方可通过。
二类博士后的出站考核成果须达到其所在中层单位以科研为主型教师申报副教授业绩条件方达到优秀标准;达到三类博士后的出站考核条件,方达到合格标准。
三类、四类博士后的出站考核基础标准如下: 自然科学类博士后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方达到出站考核标准:
1.在其研究领域内以吉林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至少发表2篇被SCI检索的学术论文(含通讯作者)。
2.在其研究领域内以吉林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本人为 第一作者至少发表1篇被SCI检索的学术论文(含通讯作者),同时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
3.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并完成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人文社科类博士后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方达到出站考核标准:
1.在其研究领域内以吉林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至少发表3篇被CSSCI收录的学术论文(不含扩展版及集刊)。
2.在其研究领域内以吉林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至少发表1篇被SSCI收录的学术论文和一篇被CSSCI收录的学术论文(不含扩展版及集刊)。
3.在其研究领域内以吉林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至少发表1篇被CSSCI收录的学术论文(不含扩展版及集刊),同时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
4.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并完成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或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
各中层单位及博士后合作导师可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不低于学校的考核标准并报博士后工作办公室备案。第二十三条 各类博士后开题报告未通过者,限期一个月整改,整改后仍未通过者,取消申请者进站资格;中期考核与出站考核未通过者按退站处理。
第二十四条 开题考核通过者方可进站,博士后工作办公室为其办理进站手续;中期考核和出站考核通过者方可提交出站申请,博士后工作办公室为其办理出站手续。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处负责修改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吉林大学自然科学科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科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修订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学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需要,规范管理学校自然科学科研项目,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校科学技术处负责经费拨入学校指定帐户的除地质调查项目之外的民口科研项目的管理以及全校科研项目的归口统计工作,地质调查项目的管理由地质调查研究院负责。先进技术研究院负责经费拨入学校指定账户的国防科研项目的管理。学校产业管理部门和大学科技园管理部门负责对所辖学校在岗科研人员承担的科研项目的备案和统计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经费拨入学校指定帐户的科研项目的管理。其中,国防科研项目具体组织和申报、实施、结题和归档的管理遵照《吉林大学国防科研项目管理细则》,其它需在学校产业管理部门和大学科技园管理部门备案的科研项目可比照本办法管理。
第二章 项目分类
第四条 按项目性质,学校将科研项目分为纵向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两类管理。
纵向科研项目,包括学校牵头承担的列入国家、地方政府科技发展计划并由政府财政直接拨付资助经费的项目;学校与企业合作承担的列入国家、地方政府科技发展计划并由企业转拨政府财政资助经费的项目;外国政府或国际组织相关科技计划资助的科研项目;校内立项的科研项目。其中:国防纵向科研项目是指解放军四总部及各军兵种、国防科工局及其下属各军工集团、教育部及国家有关部门下达的各类国防科研计划项目。
横向科研项目,是指国外企业或国内企事业单位委托学校承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项目。其中,国防横向科研项目是指国内企事业单位为完成其承担的相关国防军工任务而委托学校的横向科研项目。
第五条 按立项来源和项目资助强度,学校将科研项目分为A、B、C、D、E五类认定。
第六条 A类科研项目,是指学校牵头承担的下列科研项目:
(一)项目负责人(含校内子项负责人,下同)承担的可支配经费15万元及以上的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和国防科研基金类项目。
(二)项目负责人可支配经费60万元及以上的横纵向科研项目。
可支配经费是指项目负责人有权审批使用的下列经费:(下同)
(一)相关科技发展计划资助的经费;
(二)本项目其它已拨入学校指定帐户的校外经费。
第七条 B类科研项目,是指学校牵头承担的下列项目:
(一)第六条
(一)款所涉项目之外的其它国家自然基金资助的研究类和国防科研基金项目。
(二)省部科研发展计划资助的重大、重点项目。
(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资助计划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
(四)项目负责人可支配经费30万元及以上的横纵向科研项目。
第八条 C类科研项目,是指学校牵头承担的下列项目:
(一)省部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科研项目。
(二)项目负责人可支配经费10万元及以上的横纵向科研项目。
第九条 D类科研项目,是指学校承担的、项目负责人有可支配经费的非A、B、C类科研项目。
第十条 E类科研项目,是指A、B、C、D类之外的其它科研项目。
第三章 项目的组织与申报
第十一条学校科技人员可按照纵向科研项目的立项要求提出项目申请或项目建议,经学校科学技术处或地质调查研究院审查后报送相关主管部门。
非学校牵头申报的科研项目,在申报前项目牵头单位与学校必须签订相应的合作协议。协议内容须经学校科学技术处或地质调查研究院审查。
第十二条学校科学技术处或地质调查研究院应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认真组织跨单位、跨学科的联合攻关,积极承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纵向科研项目。
第十三条 学院等中层单位负责本单位科技人员可独立承担的横向科研项目的组织,学校科学技术处负责需跨单位联合承担的横向科研项目的组织协调和其它重大横向科研项目的组织。
第十四条 横向科研项目洽谈成功后,一般应按照规范格式的技术合同文本签订合同。拟签订的合同文本由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性质商学校科学技术处后选择。
横向科研项目合同的审查采取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学校科学技术处两级审查制。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主要审查合同中的相关技术内容,并就合同签订的可行性提出意见。学校科学技术处根据中层单位意见,就合同签订的有效性和风险等方面进行审查评估。
未经学校书面授权,校内单位不得私自签订科研合同。否则,相应的合同责任由本单位承担,并追究单位负责人领导责任。
第四章 项目实施
第十五条 科研项目的实施采取项目负责人负责制。
对于学校承担的每个科研项目,学校科学技术处或地质调查研究院应根据项目任务书(合同、协议)的约定确认一名项目负责人。本办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六条 纵向科研项目经批准立项或横向科研项目合同生效后,项目负责人应立即按照科研项目任务书(合同、协议)的要求组织实施,全面履约。校内相关单位应积极创造条件,确保科研项目按计划完成。
第十七条 各类科研项目的经费一律进入学校指定账户,其使用按照学校关于自然科学科研项目经费的有关管理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项目负责人应在项目的第一批经费到位前将正式有效的任务书(合同、协议)一份报送学校科学技术处或地质调查研究院备案、登记。
无关人员不得借阅科研项目任务书(合同、协议)文本。
第十九条 科研项目的任务书(合同、协议)内容不得任意变更。如因履行条件发生变化,造成不能履约,项目负责人应及时通知学校科学技术处或地质调查研究院,商定解决办法。
因不可抗力或失去研究价值等因素确需终止科研项目计划的,项目负责人应及时与学校科学技术处或地质调查研究院联系并按规定办理手续。纵向科研项目应经项目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终止。横向科研项目依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办理。
因责任事故未能完成研究,或因主观原因造成项目拖期的,项目负责人须承担相应责任。因合同违约需赔偿的,由项目负责人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条 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科学技术处或地质调查研究院应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并进行中期检查。
第二十一条 对于通过科研项目实施取得的科研成果,项目负责人应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开展成果评价工作。
第二十二条 科研项目研究人员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
确因工作需要须调整研究人员时,项目负责人应提出书面申请,经所在单位同意后,报送学校科学技术处或地质调查研究院审批。
在科研项目任务书(合同、协议)规定的完成日期前六个月内,学校科学技术处或地质调查研究院将不再受理此类申请。
第二十三条 项目负责人因客观原因不能继续主持科研项目的,须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提出更换项目负责人的报告,经学校科学技术处或地质调查研究院审查同意后报项目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或征得项目委托方书面同意。
项目负责人因工作需要调离学校的,不得影响科研项目在学校的正常实施。
第二十四条 根据科研工作需要,项目负责人可支配经费达50万元及以上的科研项目可以分成若干有相对独立研究内容的子项目。每个子项目设负责人一名。
每设立一个子项目,总项目负责人的可支配经费相应扣减不少于20万元的额度。扣减额由总项目负责人与子项目负责人具体约定,并认定为子项目负责人的可支配经费。
子项目的设立,须由总项目负责人根据研究工作需要提出书面申请,经所在单位同意后,报学校科学技术处或地质调查研究院审批。
第二十五条 根据科研工作需要,项目负责人可支配经费达30万元及以上的科研项目可以设第二负责人。
设立项目第二负责人后,项目总负责人的可支配经费相应扣减不少于10万元的额度。扣减额由项目总负责人与第二负责人具体约定,并认定为项目第二负责人的可支配经费。
项目第二负责人的设立,须由项目总负责人根据研究工作需要提出书面申请,经所在单位同意后,报学校科学技术处或地质调查研究院审批。
第二十六条 学校科研项目信息的统计及运用,以学校科学技术处或地质调查研究院的备案登记数据为准。
第五章 项目结题
第二十七条 根据项目性质或合同约定,科研项目可以采取验收或鉴定等形式结题。
采取验收形式的,项目负责人将项目委托方出具的有效验收报告报送学校科学技术处或地质调查研究院备案登记后即视为结题。
采取鉴定形式的,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学校科学技术处或地质调查研究院按规定办理有关事宜。
在学校科学技术处或地质调查研究院催告后一个月内,应结题而未结题的项目负责人仍未提出合理书面说明的,该项目负责人应承担因此而产生的后果。
第二十八条 科研项目结题后,项目负责人应将任务书(合同、协议)、结题文件等材料按学校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归档。
第二十九条 已结题科研项目的项目组研究人员以项目结题文件所载名单为准。
结题文件所载研究人员名单,应与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负责人最后一次备案登记的名单一致。
第三十条 横向科研项目结题后,项目负责人应继续组织做好合同约定的后续技术服务工作,并及时催办结清项目委托方未付经费。
第三十一条 学校科学技术处或地质调查研究院应对拖期科研项目进行专项管理,并在学校开展的有关工作中不得将其作为科研项目认定。
拖期科研项目是指未能按项目任务书(合同、协议)的约定如期完成,并且在顺延的三个月内还未结题的科研项目。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与国家相关规定相抵触时,以国家规定为准。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5年公布实施的《吉林大学自然科学科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三篇:吉林大学人事代理暂行办法
吉林大学人事代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化我校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根据《吉林大学新聘人员聘用管理暂行办法(修订)》(校发〔2016〕50号)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暂行办法适用于学校除新聘教师和接收的复员、转业军人以外的各系列人员聘用及其管理。
第三条 学校人事代理聘用方式分A、B两类:
(一)A类人事代理:适用于按照学校A类人事代理人员补充计划,通过公开招聘形式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专职管理人员和辅导员(以A类人事代理方式聘用和管理的新聘人员,以下简称“A类人员”)。
(二)B类人事代理:适用于按照学校B类人事代理人员补充计划聘用的管理服务岗、专业技术服务岗、各类项目聘用的新聘人员以及其他聘用形式聘用的新聘人员等(以B类人事代理方式聘用和管理的新聘人员,以下简称“B类人员”)。
第二章 代理权责
第四条 学校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人事代理机构(以下简称“代理机构”),并与代理机构签订代理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第五条 代理机构权责:
(一)负责A类、B类人员的人事关系、档案管理,A类、B类人员的工资发放及保险、公积金的代扣代缴。
(二)负责为辞职、辞退、解除或终止聘用合同的A类、B类人员办理手续。
(三)负责为辞职、辞退、解除或终止聘用合同的A类、B类人员办理人事关系的转移。
(四)负责学校与A类人员聘用合同的鉴证及人事争议的调解,与B类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办理各用人单位与B类人员任务合同的鉴证。
(五)负责依据档案内容,出具A类、B类人员相关证明。
(六)负责办理A类、B类人员其他人事代理业务。第六条 学校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处权责:
(一)确定A类、B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纪律、考核标准等基本工作要求,并负责为A类、B类人员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作条件。
(二)审核A类、B类人员的聘用资格,负责A类、B类人员来校工作手续的办理。
(三)负责A类人员聘用合同的签订以及解除聘用关系意见的提出。
(四)负责向代理机构支付A类、B类人员工资、人事代理费用和保险等相关费用。
(五)负责A类人员的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资晋升、业务培训及出国(境)审核事宜。
第七条 校内各用人单位权责:
(一)负责A类、B类人员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并与B类人员签订任务合同。
(二)负责提供项目聘用的B类人员的工资、保险及代理费等相关费用。
(三)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并依据考核结果,对合同期满的A类人员提出聘用建议(纳入学校事业编制管理、签订续聘合同、解聘等);对合同期满的B类人员提出聘用建议(签订续聘任务合同、解聘等)。
第三章 聘用和管理
第八条 A类人员聘用管理
(一)聘用合同的签订
A类人员与学校签订《吉林大学聘用教职工合同书(A类)》,其内容包括:合同期限、聘用岗位及要求、工资福利待遇、聘用合同解除及终止、聘用合同的续签、违约处理等。
首聘期结束后,由学校及用人单位对A类人员进行考核;考核优秀的,纳入学校事业编制管理;考核合格的,学校继续以人事代理方式聘用;不合格的,学校不再聘用。对于首聘期考核合格继续聘用的,第二聘期结束,考核结果为合格及以上的人员,学校纳入事业编制管理;不合格的,学校不再聘用。具体事宜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二)聘用合同的解除、终止、续签及违约处理
聘用合同的解除、终止、续签及违约处理,按照具体合同内容执行。
(三)争议处理 因解除聘用合同发生争议的,应先由A类人员、用人单位及学校协商解决。协商无效的,可向代理机构或有关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
第九条 B类人员聘用管理
B类人员与代理公司签订聘用合同,同时与用人单位签订任务合同,B类人员的日常管理和考核由用人单位负责,聘用、管理及考核办法由用人单位自行确定。
第四章 人员待遇
第十条 A类人员待遇
A类人员享受学校事业编制在编职工的同等福利待遇。在聘用合同期内,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待遇、参评专业技术职务,其考核、晋级、工资调整、岗位竞聘等与其他教职工同等对待;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以及住房公积金按国家及地方有关部门的规定,由学校委托代理机构办理缴存手续。
第十一条 B类人员待遇
(一)项目聘用的B类人员的薪酬待遇由代理人员及用人单位双方协商确定,按照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由用人单位通过学校委托代理机构的方式办理保险及公积金缴存手续,涉及的全部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二)管理服务岗、专业技术服务岗的B类人员实行“市场化工资”,工资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构成,具体工资标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和调整;按照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由学校委托代理机构办理保险及公积金缴存手续。除上述待遇外,B类人员不享受学校事业编制在编职工的其他福利待遇。
第五章 聘用程序
第十二条 A类人员聘用程序
(一)学校根据各用人单位用人需求并结合编制、岗位情况,制定A类人员补充计划。
(二)各用人单位按照《吉林大学新聘人员聘用管理暂行办法(修订)》规定的工作程序,进行A类人员的补充工作。
(三)经学校审核批准后,A类人员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处办理来校工作手续,签订《吉林大学聘用教职工合同书(A类)》。
第十三条 B类人员聘用程序
(一)学校根据各用人单位用人需求并结合编制、岗位情况,制定B类人员补充计划(管理服务岗、专业技术服务岗、项目聘用岗位)。
(二)各用人单位发布B类人员补充的通知,负责对应聘人员进行考核,确定拟聘人选并报学校审批。
(三)经学校审核批准后,B类人员与代理公司签订聘用合同,与用人单位签订任务合同,明确代理机构、用人单位和代理人员的责、权、利等事项。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四条 A类、B类代理人员的党、团、工会关系,按照中央及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接转手续。第十五条 各附属医院按照本暂行办法执行,具体实施办法另行制定,涉及的工资、保险及代理费用由各医院自行承担。
第十六条 校内各单位按照劳动合同关系聘用的编外工勤岗位人员不适用于此暂行办法。
第十七条 本暂行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由学校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处负责解释。
二○一六年九月三十日
第四篇:吉林大学职员制管理暂行办法
附件
吉林大学职员制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根据•人事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国人部发„2007‟59号)、•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暂行办法‣(教人„2007‟4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直属高校三级、四级职员岗位聘任暂行办法‡的通知‣(教人[2011]12号)和•吉林大学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校发„2008‟71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适用范围
学校全民所有制事业编制在编在岗人员中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人员。管理人员包括专职管理人员和兼职管理人员。
第三条 基本原则 1.科学设岗,加强调控; 2.优化结构,提高效益; 3.按岗聘任,规范管理; 4.遵循程序,依法办事; 5.权力分解,权责结合。第四条 岗位设置
1.岗位分为9个等级,包括二到十级职员岗位。
2.四级及以上职员岗位数由教育部根据工作需要和学校实际统筹确定,一般不超过本校领导班子职数的60%。3.六级及以上职员岗位数不超过职员总数的35%。4.七级、八级职员的岗位数以2012年的管理编制数为基础进行核定。
各单位的七级职员岗位数按本单位管理编制数的40%核定。各单位的八级职员岗位数按本单位管理编制数的20%核定。5.九级、十级职员不确定岗位数。第五条 岗位职责 1.四级及以上职员岗位职责
根据干部管理权限,按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岗位职责执行。2.五级、六级职员岗位职责
主持或分管中层单位的管理工作,或者从事专门性的管理工作;负责拟定本职工作中的公文和文稿;承担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管理课题研究。
3.七级、八级职员岗位职责
主持或分管中层单位内设机构的管理工作或专门的业务工作;独立起草本职工作中的公文和文稿。
4.九级、十级职员岗位职责
承办具体的管理工作;起草本职工作中的公文和文稿。第六条 职级对应
学校现行的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职员岗位二至十级职员。第七条 组织领导
1.学校成立“学校职员岗位聘用工作小组”,组长由有关校领导担任,负责学校职员岗位聘用的组织领导工作。
学校职员岗位聘用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组织部和人社处,负责职员岗位聘用的日常工作。
2.各中层单位成立本单位职员岗位聘用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职员岗位聘用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八条 聘用程序
1.公布岗位:学校公布各级职员岗位、岗位聘用条件。2.个人申报:应聘人员向所在中层单位职员岗位聘用工作小组提出书面申请,并按要求提供相应的工作业绩和成果材料。
3.考核推荐:各中层单位对申报人员进行考核,根据职员职级聘用条件及申报人员的工作实绩,确定推荐人选。
4.资格审查:学校职员岗位聘用小组办公室按照工作分工分别对各单位的推荐人选进行资格审查。
5.组织评审:学校职员岗位聘用小组办公室组织评审,并确认推荐人选,学校岗位聘用工作小组确定拟聘用人选。
6.确定人选:校党委常委会确定四级及以上职员的推荐人选、聘用五级及以下职员。
7.张榜公示:学校通过网络等方式对拟聘用人选进行公示,公示期5个工作日。
8.决定聘用:经公示后,未发现影响聘用问题的拟聘用人选,学校进行聘用。
第九条 其他
1.各级职员从相应行政级别直接聘到相应职员职级的,职员职级的任职时间按相应的行政级别任职时间计算。
2.兼职管理人员仅按相应行政级别聘任到相应职员职级岗位;专职管理人员符合相应职员职级聘用条件的可以聘用到相应职员职级岗位。
3.聘任为相应职员岗位的人员,享受相应职员职级待遇,不作为对应行政级别的领导干部管理,其现担任的职务仍按干部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4.六级及以上职员的聘用组织工作由组织部负责;七级及以下职员的聘用组织工作由人社处负责。
5.专职辅导员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纳入教师岗位系列,并按照管理人员职员聘任方式进行聘任。
6.具有副科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工勤人员,本人申请聘用相应职员职级,学校可根据其个人条件研究确定。
7.在管理岗位工作的管理系列以外人员聘用至五级及以下职员岗位的不占职数。
第十条 本办法从2014年1月1日起执行。
附件:吉林大学各级职员岗位聘用条件
附件: 吉林大学各级职员岗位聘用条件
一、各级职员岗位聘用的基本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较好的服务意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较强的业务能力; 4.具有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5.具有各级职员岗位相应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以及相应的分析能力、研究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
6.一般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二、各级职员岗位聘用的具体条件
(一)二级职员
部级副职人员直接聘至二级职员岗位。
(二)三级职员
厅级正职人员直接聘至三级职员岗位,其他申请聘用的人员应具备担任副校级领导职务8年及以上的经历。
(三)四级职员
厅级副职人员直接聘至四级职员岗位,其他申请聘用的人员应具备担任学校中层主要领导职务12年及以上的经历。
(四)五级职员 处级正职人员可以直接聘至五级职员岗位,其他申请聘用的人员应具备聘任六级职员8年及以上经历。
(五)六级职员
处级副职人员可以直接聘至六级职员岗位,其他申请聘用的人员应具备聘任七级职员12年及以上经历。
(六)七级职员
科级正职人员可以直接聘至七级职员岗位,其他申请聘用的人员需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任八级职员8年及以上;
2.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在管理岗位工作1年以上。
(七)八级职员
科级副职人员可以直接聘至八级职员岗位,其他申请聘用的人员需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聘任九级职员5年及以上;
2.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在管理岗位工作1年以上。
(八)九级职员
科员级人员可以直接聘至九级职员岗位,其他申请聘用的人员需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相应学位,在管理岗位工作; 2.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在管理岗位工作1年及以上。
(九)十级职员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1)办事员级;
(2)专科毕业,在管理岗位工作1年及以上。
第五篇:联合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协议书
校企联合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协议书
为充分发挥高校和企业的相互优势,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根据全国博管会《企业博士后工作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精神,经双方商定,就联合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有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责任
1、办理博士后进、出站及博士后科学基金申请等手续;
2、指派博士后合作导师,指导博士后的研究工作;
3、为博士后办理甲方的工作证、图书证;
4、协助做好博士后的日常管理和考核评价;
5、根据课题情况,积极为博士后科研工作提供支持。
6、甲方不负责为企业博士后子女解决入托、入学等问题。
二、乙方责任
1、为博士后从事的研究项目提供课题研究经费、在站期间工资、医疗费用及福利费(根据当地水平);
2、为博士后提供办公科研、劳动保护等条件;
3、成立博士后项目小组、指派专家协助博士后研究工作;
4、做好博士后在乙方的日常管理、考核工作;
5、为博士后提供公寓,协助安排博士后家属的工作、子女就学、入托等手续。
6、乙方每年支付甲方管理费于博士后进站前将两年管理费和合作导师指导费一次交清。收款单位:北京大学;帐号:***11—51;开户银行:工商银行北京海淀西区支行营业室【可以缩写为:工行北京海淀西区支行】;汇款用途:***企业博士后经费【在汇款的同时,请务必将汇款单位名称、经费所属的博士后姓名、管理费数额、指导费金额等传真至010-62751229】;甲方根据传真所发信息为乙方开具发票。
7、博士后在站期限为24个月,如延期将另行支付管理费和指导费。
三、其他
1、根据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有关文件精神,博士后主要从事乙方的研究课题,博士后在站期间须按研究计划开展合作并接受甲乙双方联合指导和考核;博士后应遵守甲乙双方的有关规章制度。如中途因工作需要变更研究计划,需提前和延期出站应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2、博士后在站期间发表和取得的学术成果由甲乙双方共同署名,博士后研究成果按全国博士后管委会[1997]5号文件的第25条规定办理。
3、企业博士后进站时,与甲方签订《科研工作协议书》、《岗位目标责任书》。
4、博士后在站期间,因病连续请假半年以上,应终止研究工作。对于个人表现不适宜继续做博士后的,甲乙双方有权劝其退站。
5、本协议一式4份。
甲方:北京大学博士后办公室乙方:(单位盖章)
电话62751229电话:
代表(签字):代表(签字):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