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Internet环境下电子商务中物流配送优化的探讨
基于Internet环境下电子商务中物流配送优化的探讨
摘 要电子商务是在Internet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应用方式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企业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伴随因特网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现在真正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是物流配送问题,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日益渗透到现代经济活动中的新形势下,研究物流配送方对于设计和改进物流配送体系,提高配送效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Internet;电子商务;物流配送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32-0213-01
1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电子商务是将电子信息技术和商务活动相结合,基于因特网(Internet)的崭新的商务运行方式。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相比,具有鲜明的特性和巨大的优势,电子商务预示着一场贸易革命,它正在改变着经济和社会的运作方式。电子商务的经济特征,一是使商务活动的扩张具有全球性;二是使商务活动的低成本、高效率具有较广的普遍性;三是使买方对商品的购买具有多选择性。
由于我国还处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的电子化上,忽视了物流的电子化过程,从而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是其保障和利润源泉。
物流是伴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产生而产生的。现代物流系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纵观当今世界,凡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也较快,物流的水平也较高,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也较大,物流业也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物流配送
电子商务模式下顾客分布区域分散且不确定,所购商品的品种多,购买量小,对配送时间、配送地点要求严格。它比传统经济模式下的物流配送更加复杂,要求更严格,这就增大了物流配送的难度,也增加了物流配送的成本。因此,电子商务的物流要以最低的价格、在准确的时间、把准确数据的商品送到客户手里,除具有传统经济模式下的物流特点之外,还应具有如下特征:
1)信息化。首先,物流企业内部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实现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其次,物流企业要嵌入到电子商务的供应链之中,与参与电子商务的企业如制造商、供应商、客户进行信息整合,实现信息资源与数据资源的共享。
2)网络化。物流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实体网络化。指物流企业、物流设施、交通工具、交通枢纽在地理位置上的合理布局而形成的网络。二是物流信息网络化,指物流企业、制造业、商业企业、客户等通过Internet等现代信息技术连接而形成的信息网。
3)现代化。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必须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为销售提供服务,这些技术包括条码、语音、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捡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导向、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只有采用现代化的配送设施才能提高配送的反应速度,缩短配送时间。
3基于Internet环境下电子商务中的物流配送系统的设计分析
物流配送系统的设计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持,通过对物流各个环节进行有限资源的最优配置并结合运输、交通、贸易等方法的理论与实务的实现,从而实现将消费者所需物品以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方式、最小的成本送到指定地点。该系统的设计目的是实现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即集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为一体,降低其运营成本。系统针对用户需求,严格、守时地按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分类、编配、整理、配货等理货工作,按时、按点、按量地交给用户,满足其对商品的要求,并且提供与配送中心有关的供货厂家和用户单位的信息,提供配送中心经营所必需的管理信息,包括销售情况,最新的库存情况等,同时提供辅助决策功能,以使配送成本达到最小。
1)无线网络的广泛采用与物流配送。无线网络在现代物流配送系统中快速发展并普遍应用,这取决于Internet环境下的物流配送系统扩展到更深入的制造资源管理,同时网络系统需要跨地域覆盖,无线网络系统能够很好地满足此需求。①无线接入点。在有移动终端的场所,如近距离车间的物料搬运,库房或其他不方便布线的工作中心等,需要通过无线网络与其他设备或中心服务器互连,基于无线网络是普遍采用的标准,基于蓝牙和射频的无线通信系统应用也较普遍。需要选择合适的位置建立无线接入点,为无线接入提供可靠连接。②移动通信基站。移动基站一般为公用的电信运营商设备,在较远距离的制造中心间的物流,需要采用移动通信系统追踪物流的状态,包括物流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交接(如通关转运等)状态等。
2)网络层级的规划与物流配送。物流配送网络信息系统,需要结合配送执行单位的层级划分构建与配送业务单元一致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合理布置网络通信设施,特别是交换机设备按照网络层级的对应布置,采取适当的交换网络管理技术,可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可靠性和维护性能。物流配送管理系统的主要业务网络单元为:①工作中心网络。一个工作中心包含多个执行单元、工艺文件和操作者,加工业务在各个执行单元间传输,同时原材料与物品也在执行单元间流动。复杂的工作中心可能需要一个小型局域网络将各个执行单元互连。②车间管理网络。分布于车间内,连接多个工作中心的局域网络,信息按照工艺路线方向经过车间管理网络在各个工作中心流动。③制造中心网络。分布于各个车间属于同一个制造中心的网络系统,其连接多个车间网络而构成一个大的制造中心局域网,为制造中心内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承载网络。④中央服务网络。在单元机构总部,服务于单元集团全体的中心网络,其主要由一系列服务器构成,包括应用服务与数据库服务等,其存储企业的核心数据。⑤物流实时状态网络。分布于广域网上的信息记录终端与移动通信网络和GPS构成,可以实时反馈或查询物流状态记录物流过程的交接状态等。
4小结
Internet为全球化的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提供了基础平台,促进了物流配送的发展及模式的转变,随着Internet发展和产品的品质、成本和速度的更高要求,基于Internet网络的物流配送系统将得到更多的应用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文官.电子商务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肖剑成.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运作.铁路运输与经济.2004,11.[3]王忠诚.电子商务物流.大连理工出版社,2003.[4]李文生.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研究.物流科技.2007,3.[5]何世明.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初探.科学管理研究,2001,3.
[6]徐文彩.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发展概况及其构想,商场现代化.2001,5.
[7]徐杰,赵全刚.基于Internet的现代制造业生产物流管理系统分析.物流技术,2006,2.
第二篇: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
一、我国物流配送发展概况
电子商务物流的核心问题是实体物品的配送。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物流业起步较晚,水平低,在引进电子商务时,并不具备能够支持电子商务活动的现代化物流水平。但自从电子商务在中国落户,人们就没有停止对物流配送问题的讨论。目前,我国主要有三类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一类是全程物流配送系统,即以国内互联网为基础,把全国各地区已有的物流系统通过协议联系起来,形成全方位的全程直投配送网。第二类是区域性单一业务系统改造模式。以原有局部区域性单一业务的配送站点为基础,并加以集成,把单一业务改为同类业务服务,通过计算机联网,实现整个系统的网络化、自动化管理。第三类是专业化配送系统改造模式。如邮政通讯、铁运、空运、水运、汽运等部门利用已有的完善的全国性运输网络资源进行专业化配送。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混乱,已有的三类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还不成熟,效率不高,而且处于亏损状态。因此,针对我国经济发展需要、企业改革及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发展现状,借鉴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和经验,我国从1992年起开始了物流配送中心的试点工作。1996年原国内贸易部发出了《关于加强商业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了发展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的重要意义,提出发展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同时提出了“转换机制、集约经营、完善功能、发展物流、增强实力”的改革与发展方针,确定以向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转变,建设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现代化网络为主要方向。
二、我国物流配送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网站数量大增,交易商品涉及日用品及其他非易耗品等,就其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而言,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经营BtoB(商家对商家)业务的模式、BtoC(商家对消费者)的模式以及虚拟物流公司模式,在实践中这三种模式虽然得到共同的认同与应用,但在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接轨和优化运行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
中国目前的社会信息网络化水平低,网络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特别是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传递和结算基础设施滞后,计算机普及率低,网民比率只有8%左右,并主要集中在各大中城市,网民中真正采用网上购物的比率不到0.5%,电子购物的信用没有得到广泛认同。
对电子商务物流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供货企业网络化整体水平低,上网企业比率不足,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物流配送的专业化、社会化、电子化、现代化程度低。
存在严重的商业信誉差的问题,迟送、送错或不送现象时有发生。
电子商务物流基础尚不完善,物流理论还不够系统,物流技术还很落后,我国物流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对现代物流的新理论、新技术,如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自动化立体仓库、全自动分拣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才刚刚接触。
缺乏既懂电子商务理论和技术又有电子商务实践经验人才,尤其缺乏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物流配送的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三、物流配送健康发展的对策
1.提高信息化程度。物流配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射频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等先进的管理策略,应在我国的物流配送企业大力推广运用。信息化是一切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的基础,只有实现物流配送信息化,才能承担起电子商务时代赋予物流配送业的历史任务。
2.完善物流管理系统功能,提高售后服务质量。针对网上购物出现的送货时间过长以及迟迟没有货源的现象,作为电子商务公司为了能更好的服务于顾客,应加强顾客和供货商之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这样可以给用户节约订单处理费用,又可以节约用户的时间,逐渐提高人们对网上购物的信任感,使得电子商务良性稳步发展。
3.降低配送服务价格。我国发展电子商务实现大规模的网上购物一直困难重重,物流配送费用偏高,特别是零售型的网上交易,为每个客户实现送货上门是高成本的,必须努力降低成本,解决电子商务公司与物流配送企业之间在配送服务价格方面的矛盾。
4.完善法律政策。针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出现的种种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积极研究电子商务的特点,迅速制定有针对性地法律、法规和政策,以规范电子商务活动,增加企业和广大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任感。
5.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是指物流由商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完成,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第三方物流”一般在物流管理经验、人才、技术、理念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对电子商务交易中供求双方的所有物流活动进行全权代理,同时第三方物流资金雄厚,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具有建立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基础上的物流管理软件,保证客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查看货物及提供配套的服务,参与电子商务交易的双方可以把物流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专心于电子市场的开拓和商务效率的提高电子商务BtoB交易模式。
建立全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第四方物流。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集成商,它调集和管理组织自己的以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显然,第四方物流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不是物流的利益方、能实现信息共享、有能力整合所有的物流资源。而真正满足这些条件的只有一种虚拟的物流网平台,这就是全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它能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提高我国物流产业的综合协同能力。
第三篇: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的含义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的含义
电子商务中的物流配送是指物流配送企业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针对社会需求,严格地、守信用地按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一系列的分类、编配、整理、分工、配货等理货工作,定时、定点、定量地交给没有范围限度各类用户,满足其对商品的需求。也就是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也可以说是一种新型的物流配送。
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对策及发展趋势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尚处初级阶段,正在向规范、务实方向推进。由于我国物流业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较低,物流时间过长、物流成本过高已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物流与支付被称为目前我国开展电子商务的两大瓶颈。面对电子商务在中国发展所遇到的“物流瓶颈”,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相应对策,但从目前笔者能得到的信息与资料看,人们在认识中存在两方面误区:一是没有认识到发展物流是一个对区域、部门、行业协作要求极高的社会系统工程,把整个社会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的过程简单化,认为只要多建配送中心、营销网络就可以解决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二是仅强调发展第三方物流,忽视资源整合、结构优化
一、中国电子商务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1.适用于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基础设施不配套、管理手段落后、物流技术不完善。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和货物包装等物流基础设施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上来说,物流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性,因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和兼容性差,缺乏系统功能。配送中心的管理、物流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的优化等等问题也都亟需解决,加之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也不健全,严重影响物流配送服务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从而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2、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人才严重缺乏
物流从业人员是否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由于我国的在物流方面的起步较晚,所以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相当落后,高校中开设物流课程和专业的仅有十几所,与物流相关的职业教育也十分匮乏,尚未建立完善的物流教育体系和人才培训体系,物流人才缺乏已经成为阻碍物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3.与物流配送相关的制度、政策法规及物流管理体制尚未完善。
4.物流标准不统一
我国物流标准化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物流信息化的开展,近年来,国家对物流行业的相关标准做了深入研究,也颁布了一系列物流标准,对一些通用性较强的物流设施和装备标准进行了严格制定。然而,物流用语、物流作业、数据传输等一些方面的标准还没有完全统一起来,这就给信息化的实现造成了很大困难,开发人员没有统一的标准,很难实现数据共享和流程的规范。物流作为电子商务的组成部分,在实现信息化时连数据共享和规范流程都不能实现,更谈不上和电子商务的有机结合了。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保证,物流的发展跟不上电子商务的发展步伐,已经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物流企业要努力实现信息化,使自己走上信息化的道路,来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而不仅仅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因此,物流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实现与电子商务的成功接轨显得尤其重要,这就要求物流标准尽快统一起来,给系统开发人员提供有效的设计依据。
二、促进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对策
1.积极发挥政府对物流发展的促进作用
首先,针对当前我国物流产业管理分散的现状,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应从明确管理部门入手,建立统一管理全国物流的机构或权威性的组织协调机构,由其承担组织协调职能。
其次,政府要制定规范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确立物流业发展总目标,统一进行物流发展规划,重点建设和分布物流基础设施,以改变当前物流业不合理的布局状态,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我国物流实体网络,为物流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最后,政府要在高速公路和铁路、航空、水运、信息网络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以保证交通流和信息流的通畅,形成覆盖全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发展电子商务网络配送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2.实现物流配送体系的化和产业化
物流配送的社会化和产业化是指流通代理制与配送制相结合,通过合理化布局的社会物流网将分散的物流集中起来,形成产业,实现物流的规模效益和零库存生产。要实现物流配送体系的社会化和产业化,关键是建立适合商务的物流中心。目前,适宜的是联建或代建物流中心,代建物流中心又称第三方物流,是指电子商务企业委托供应商或物流中心代其完成物流服务的运作方式。这样电子商务企业可以主要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上,而与物流相关的业务环节,则交给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操作,以求节约和高效。
3.实现物流配送体系化
首先,实现物流配送手段机械化、自动化和现代化。物流配送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的储运设备和运载工具,如立体仓库、旋转货架、自动分拣输送系统、悬挂式输送机等高效、多功能的物流机械。其次,实现物流配送管理现代化、规范化、制度化。采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改革和优化物流企业现有组织结构。物流配送企业制定、规范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从而提高物流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以及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最后,实现物流配送信息化。物流配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
4.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经营管理人才
在物流人才培养上,首先,应由政府管理部门牵头行动,着手建立包括高校学历教育、物流职业教育、企业岗位教育、社会培训机构继续教育互相结合、多种层次、互为补充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启动我国物流人才教育工程。其次,加快我国高校的物流教育工程。政府主管教育的部门,应当积极鼓励各高校结合本身的特点探索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生的培养,以各种形式推动我国的物流学历教育,扩大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规模。
综上所述,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作为支持有形商品活动的物流,已成为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一个阻碍。因此,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协调发展是未来中国电子商务能否成功的关键
三、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张趋势是由粗放型物流转向集约型物流从而达到像绿色物流方向发展的趋势。加之政策的支持,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1)物流需求规模扩大与结构调整同步发展的趋势
在一段时间内,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国内生产总值将随着国家一揽子经济计划的出台,继续保持在8%左右的增幅。在经济发展水平的推动下,未来一段时间内,物流需求规模的扩张也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速度。(2)物流企业规模化与专业化同步发展的趋势
物流市场的细分将推动物流企业专业化步伐。各行业由于其物流的规模、结构和要求不同,对物流需求的速度、成本和服务也有很大差别。未来随着各行业制造、商贸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视,将会推动物流企业向专业领域渗透,加速与供应链上下游的联动,物流市场细分的步伐也将随之加速,物流企业的发展将应时而变。创新型业务、增值型服务和适合客户需要的特色服务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专业化物流的发展会更加深入。7)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将越来越好
近年来,国家对物流业发展的促进政策逐步升级,2009年3月份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更是标志着国家对物流业的重视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后6月份,《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工作部门分工方案》下发至各相关部委,要求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分工方案中的要求,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尽快制定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可以相信,随着《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分工方案的逐步落实及各地区对物流业发展的重视迅速升级,各地区、各部门推动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必将大量出台,物流业发展环境将越来越好。
第四篇: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配送问题研究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配送问题研究
2011-03-15 来源:中国市场 作者:
标签: 电子商务 企业物流配送 问题研究 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物流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提出了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问题的解决策略。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物流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提出了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问题的解决策略。
1基于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发展现状分析
1.1电子商务的物流瓶颈问题
在电子工具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下,信息流、商流、资金流通过点击鼠标瞬间就可完成,而对于物流,只有少数商品和服务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进行配送,如电子出版物、软件等,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物流过程必须通过物理活动才能完成。而没有一个高效率的企业或社会物流配送系统对商品的转移提供低成本、适时、适量的转移服务,成了物流配送的最大问题,而且配送成本过高、速度过慢是参与电子商务的买方最为不满的问题。
1.2电子商务中物流瓶颈问题的解决途径
解决电子商务的瓶颈问题,提高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服务质量,最终促使电子商务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必然有一段持久而漫长的发展过程。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物流模式,在积极推进第三方物流的同时,灵活运用自营物流、物流联盟模式或者多种模式共同发展,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2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企业物流模式
2.1企业自营物流模式
企业自营物流就是企业自身经营物流业务,建设全资或控股物流子公司,完成企业物流配送业务。由企业直接支配物流资产能保证供货的准确和及时,保证对顾客服务的质量,维护了企业和顾客的长期关系。特别是在本城市内的配送上,网站组织自己的配送队伍可以减少向其他配送公司下达配送要求的手续。但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必要、有能力自己组织商品配送。对于已开展普通商务的公司,可以建立基于Internet的电子销售商务系统,同时可以利用原有的物资资源承担电子商务的物流业务,建立整个销售区域的物流配送网。这样相对于企业使用全新的系统,大大降低了成本。而对于一些规模较大、资金雄厚、货物配送量巨大的企业来说,投入资金建立自己的配送系统,掌握物流配送的主动权,是一种战略选择。
2.2第三方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供需双方以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它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将企业一定期限内部分或全部物流活动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来完成。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
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是物流社会化、合理化的有效途径。
(1)电子商务下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对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企业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将有限的人力、财力集中于核心业务,进行重点研究,努力开发新产品,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其次,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利用规模经营的专业优势和成本优势,通过提高各环节的利用率,节省费用,使企业能从分离费用结构中获益,节省费用;再次,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借助完善的物流配送网络、精心策划的物流计划和实时运送手段,能为企业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降低库存成本,改善企业的现金流量,实现成本优势;最后,能够提升企业形象。不同的物流消费者存在不同的物流服务要求,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物流消费者在企业形象、业务流程、产品特征、顾客需求特征、竞争需要等方面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物流公司为客户提供针对性强的个性化物流服务和增值服务。
第三方物流提供者与企业,不是竞争对手,而是战略伙伴,他们为顾客着想,通过全球性的信息网络使顾客的供应链完全透明化,顾客可通过Internet随时了解供应链的情况;第三方物流提供者是物流专家,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他们利用完备的设施和训练有素的员工,对整个供应链实现完全地控制,减少物流的复杂性,通过遍布全球的运送网络和服务提供者(分承包方)大大缩短了交货期,实现规模经济所带来的高效率。通过提供更专业的服务,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物流需求,提高了企业为顾客服务的水平,使得企业形象得到提升。
(2)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作为物流业的新兴领域,第三方物流是一个只有十几年历史的行业,但其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在国外的物流市场上已经占据了相当可观的比例。美国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约为58%,欧洲约为76%,而社会化配送发展得最好的日本,第三方物流业占整个物流市场的份额已高达80%。在我国的企业中,将一部分物流活动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去完成的情况比较普遍。但是,对外委托的范围还相当窄,只是局限在一部分作业活动上。以汽车为货运手段的中短距离运输、保管、配送等物流活动领域,仍然以自营物流为主。
这一方面反映出企业物流水平还比较落后,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的物流业还不具备提供高质量的综合物流服务的能力,与电子商务下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我国传统的物流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往往局限于仓库存货代理、运输代理、托运代办、通关代理等局部业务,而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代理则是全部物流活动系统的全程代理。专业人士普遍认为,第三方物流通过其掌握的物流系统开发设计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成为企业间物流网络的组织者,完成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所无法实现的工作,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力,削减成本,并显著减少劳动力。有迹象表明,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利用率会越来越高,范围也将越来越广。据中国仓储协会1999年年初对全国45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45%的企业将在未来两年内选择新的物流商,其中75%的企业将选择新型的物流企业,而不是原来的仓储运输企业,并且60%的企业将把所有的综合物流业务外包给新型的物流企业。由此可见,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需求巨大。
中国仓储协会秘书长沈绍基认为,中国的物流市场需求有多大,不取决于工商企业本身,而取决于第三方物流商的专业水平、提供能力及其运作质量。可以说,第三方物流商的服务能力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广阔的物流市场为发展第三方物流事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特别是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应用到物流管理中,会极大地
促进物流事业的发展。但是,作为从事第三方物流事业的企业,要站在货主企业的角度提供有利于物流合理化的服务,必须熟悉货主企业物流活动的发展规律,具有从物流计划、系统设计、物流管理到实施的一整套物流服务能力。
显然,这与只是受货主委托从事简单的运输、保管作业或管理活动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我国的传统物流企业必须突破现有的经营模式,从人才入手掌握从事第三方物流事业的技术、活动方法,并建立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管理组织,以此促进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业的发展趋势,是促进企业物流合理化、效率化,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物流合理化的重要途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适合我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模式。根据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数量多,但个体规模较小、综合服务能力偏低、服务质量满足不了需求,物流网络资源丰富,但利用和管理水平低,缺乏有效的物流管理者等实际情况,物流企业可以采取横向整合、委托代理的形式,壮大企业规模,优化物流系统,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我们将这种方式概括为以综合物流代理为主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鉴于国内物流业在第三方物流上存在着很大的空白,国有大中型企业不景气的现状,为这种物流模式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低成本、高扩张的坚实基础。大力推广和发展综合物流代理运作模式正逢其时。国内的一些专业化物流企业,如中国储运公司、天地快运、大通、中远集团等,在近年来都已经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综合物流代理运作模式的探索实践。我国物流业正在蓬勃发展,第三方物流和物流一体化正在引起我国物流界和理论界人士的重视和关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模式,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2.3物流一体化
物流一体化是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由生产企业经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它是在第三方物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物流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物流企业通过与生产企业建立广泛的代理或买断关系,与销售企业形成较为稳定的契约关系,从而将生产企业的商品或信息进行统一处理后,按部门订单要求配送到店铺。这种模式还表现为用户之间广泛交流供应信息,从而起到调剂余缺、合理利用、共享资源的作用。在电子商务时代,这是一种比较完整意义上的物流配送模式,国内海尔集团的物流配送模式基本上达到了物流一体化的标准。
2.4物流联盟模式
物流联盟(LogisticsAlliance)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组织为实现特定的物流目标而采取的长期联合与合作,其目的是实现联盟参与方的“共赢”。物流联盟具有相互依赖、核心专业化及强调合作的特点,是一种介于自营和外包之间的物流模式,可以降低前两种模式的风险。物流联盟是为了达到比单独从事物流活动更好的效果而使企业间形成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企业之间不完全采取导致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也不完全采取导致共同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只是在物流方面通过契约形式形成优势互补、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中间组织。联盟是动态的,只要合同结束,双方又变成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单独个体。
3结论
在电子商务条件下,我国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物流模式,我国应在积极推进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同时,灵活运用自营物流、物流联盟或者多种模式共同发展,充分利用物流服务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化、一体化的特点,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第五篇: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能力提升的探讨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能力的提升的探讨
雷杏荣
孝感高级技工学校湖北孝感432000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进步和物流热,主要通过提高物流配送打竞争战的时代已经悄悄来临。然而,在电子商务与物流的融合中,物流业的发展显得相对落后,本文分析了当今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特别是城市物流配送的现状与问题,进而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物流配送能力的提升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电子商务城市配送物流配送物流作业一体化
结合电子商务的现代物流,其基本流程下的任何一笔完整交易,都会包含着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其中前三者都可以完全通过信息网络的技术和手段得以顺利完成,而唯独物流,是用物理方式传输。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物流能力的滞后对其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物流配送的地位与作用就显得日益突出。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发展现状与问题
在我国,尽管社会物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物流服务在我国仍占主导地位,但物流发展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问题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㈠ 物流基础设施的“瓶颈”现象。我国铁路总营业里程居世界第三,完成工作量居世界第二,每公里完成的货运量居世界第一,但仍然不能满足社会物流需求。特别是城市配送物流基础设施,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城市配送设施少,城市配送通道限制,设置不合理。
㈡ 物流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信息化、集成化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当前物流企业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城市配送设施少。在全国大部分的城市物流配送中,现仍大量使用手工作业,不能及时跟踪货物以取得在途信息,货损货缺的状况时常发生。物流企业上网仅限于介绍企业状况、业务范围等,物流的信息化程度还很低;管理尚未实现自动化,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应用范围有限,企业之间的物流共享机制尚未形成,信息资源的利用尚未实现跨部门、跨行业整合。
㈢ 物流模式粗放,供需不平衡依然存在。企业物流运作模式习惯于自成体系、自我服务,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服务质量和效率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低,造成物流效率低下,现有资源利用不足,社会物流依然粗放。
㈣ 发展物流配送所需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不清晰,行业中没有完整的技术标准,专业物流配送管理和技术人才的短缺,也成为了我国物流配送发展的制约因素。
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应如何提升物流配送能力
企业如何提高物流配送水平,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㈠ 正确理解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内涵,将环境压力转变为企业动力
明确电子商务环境对现代物流配送提出的新要求,理解环境压力所在。.强化物流配送中与电子商务环境相适应的新观念,形成企业动力源。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首先应树立以最终顾客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即高效的物流服务将最大限度地减少顾客时间和精力的支出,从而使顾客的满意度提高,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其次,应坚持以效率领先为主的现代竞争观念,把物流配送效率作为物流系统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指标来建设,使物流配送体系对市场反应的敏捷性成为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第三,要贯彻以资源共享为原则的互利合作观念,使协同竞争、合作“双赢”成为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企业的普遍共识和最优选择。
㈡ 理顺城市配送管理体系,实施有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现代城市配送物流几乎囊括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回收、信息等各方面的内容,并以此为基本要素,紧密结合构成了一条完整的物流供应链,因此,要加强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政府管理部门间的协调机制,主要协调运管部门、交警、规划、工
商、税务关系,应当由运管为主导,建立城市配送统一管理的委员会或办公室,来加强配送管理。委员会要打造城市配送物流信息平台,制定相关政策促进物流的发展。
㈢ 把握与电子商务环境相融合的物流配送新特征,提高配送行动力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配送应针对挑战和新要求积极响应,具备不同于传统物流配送的新特征,着实提高配送行动力。⒈物流配送信息化。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等信息技术要广泛应用于现代物流中。⒉物流配送智能化。提高物流作业过程中运筹和决策的智能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路线的选择、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等,可以借助专家系统、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加以解决。⒊物流配送服务系列化。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已不单单是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还必须开展配货和其他各种服务,以及一些特殊增值服务。4.物流配送柔性化。柔性化物流要求物流配送中心根据现代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层次、短周期”的特点,灵活地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㈣ 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信息化平台软、硬“两手抓”,为配送提供强劲支撑力建设物流配送信息化平台,首先应该加强物流硬技术的建设和改造,奠定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的物质基础。物流硬技术包括: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活动所涉及的各种机械设备、运输工具、道路建设、仓库建筑、场站设施以及服务于物流的电子计算机、通信网络设备等。在物流软技术上,一是信息传递与处理逐渐采用EDI系统;二是计算机在进货、配货和选址等方面辅助决策应逐渐成为主角;三是计算机与其他自动化装置的操作相结合,如与无人搬运车、配送中心的自动分拣系统等。同时,在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的融合中,要充分利用Internet、POS、电子商务安全等技术。在构筑物流信息系统、控制系统方面,逐步普及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卫星导航与定位GPS、移动通信、CD-ROM电子地图等。为此,必须大力培养从事物流理论研究与实务的专门人才,特别是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现代物流的有创新思想的复合型人才,大力发展专门提供物流方案或进行物流人才培训的第五方物流。
㈤ 合理选择配送模式,有效整合配送能力
企业应根据环境、自身实力和配送资源分布状况的差异来匹配和选择合适的物流配送模式,整合配送能力。1.有选择地使用自主配送模式。它有利于企业供应、生产和销售的一体化作业,然而自主配送模式投资规模较大,在企业配送量较少时,配送成本和费用相对较高。在当今一些规模较大的集团公司,如企业对物流控制、处理能力强时,可以选择使用这种模式。2.突出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有条件的也可以发展第四方物流。选择第三方物流,首先要把高信用度作为保证履行合同的前提要求;其次是强调技术服务队伍建设,为商品售后提供技术服务。第四方物流指供货商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能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货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并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3.大力发展共同配送模式。共同配送模式是发挥集群优势、整合分散资源的有效途径,实现社会物流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4.大胆尝试基于虚拟物流企业的物流联盟配送模式。由于物流配送动态联盟是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所以只有在功能互补基础上的利益共同体,才能实现有效的资源分配。
结束语
总之,企业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提高物流配送能力,政府要加强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实施有利于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设好信息化平台为配送提供的强劲支撑力。企业应正确理解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内涵,将环境压力转变为企业动力,同时必须具备了配送信息化、智能化、服务系列化和柔性化新特征,增强物流配送的行动力,通过对配送模式的战略性选择有效整合配送资源,整体提高配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