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能力的提升毕业论文
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能力的提升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进步和物流热,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业的作用和地位日显重要。然而,在电子商务与物流的融合中,物流业的发展显得相对落后,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归结于物流配送“瓶颈”。本文分析了当今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发展现状与问题,进而试图从不同的角度与层次对物流配送能力的提升做一些探讨。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物流配送
Abstract: With advances in e-business technology and logistics,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e-business environment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and status.However, compared with the e-busines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s relatively backward because the logistics distribution is a“bottleneck”.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problems of logistics distribution under e-busines environment, and then tries to make some proposal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logistics distribution.Key words: e-business;logistics;logistics distribution
结合电子商务的现代物流,其基本流程下的任何一笔完整交易,都会包含着几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其中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三者都可以完全通过信息网络的技术和手段得以顺利完成,而唯独物流,作为四流中最为特殊的一种,是实物的传递,不能通过信息网络完成。因此,整个现代化物流体系的好坏和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物流配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度,物流配送的地位与作用就显得日益突出。
1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发展现状与问题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就是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物流配送。20世纪50年代初国外开始真正把它当作一个系统来研究。目前,我国物流配送服务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我国“十一五”规划已将大力发展物流业放在了重要位置。但中国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同样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认识不到位
我国的电子商务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其功能主要局限于信息的交流,人们在重视电子商务的同时,却对面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的重视程度不高,从而出现物流配送系统发展相对落后,没能与电子商务有效结合,忽略了电子商务快速、高效、便捷优势的发挥。
1.2物流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信息化、集成化管理水平普遍较低
当前物流企业上网率普遍较低,且仅限于介绍企业状况、业务范围等,物流的信息化程度还很低;物流信息管理尚未实现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不健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应用范围有限,企业之间的物流共享机制尚未形成,信息资源的利用尚未实现跨部门、跨行业整合;利用系统集成软件技术优化物流配置的企业非常少,大大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1.3物流配送市场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企业的自有物流占整个物流市场规模的60%~70%左右,大多数物流配送企业物流配送市场化程度低,其主要表现是:小、少、散、弱。“小”是指物流配送企业数量、经营规模小;“少”是指物流配送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物流增值少;“散”是指物流企业网络分割,不能为客户提供包括物流网络设计、预测、订货管理、存货管理等系统物流服务;“弱”是指竞争力弱,专业化、信息化、标准化还没跟上。另外,发展物流配送所需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不清晰,物流市场竞争机制、进入和退出机制缺失,行业中没有完整的技术标准等,限制了物流企业配送能力的培育和提升。同时,专业物流配送管理和技术人才的短缺,也成为了我国物流配送发展的制约因素。
以上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看,主要是物流企业对电子商务环境所造成的压力认识不清,企业面对压力所应具备的特征要素不够,当前信息平台对配送的支持力度有待提高,同时企业对如何整合和优化物流配送资源缺乏应有的战略思考。
2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对提升物流配送能力的思考
企业如何逐步提高物流配送水平,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正确理解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内涵,将环境压力转变为企业动力
2.1.1明确电子商务环境对现代物流配送提出的新要求,理解环境压力所在。随着
电子商务环境的改善,电子商务也正在快速渗透物流的各个环节之中,进而对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一,电子商务系统网络化、虚拟化要求企业在组织资源的速度、规模、效率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都要有新的提高,使商品实体在实际的运动过程中,达到效率高、费用省、距离短、时间少。其二,电子商务环境要求现代物流打破传统物流分散的状态,不仅要考虑本企业的物流组织和管理,更要重视社会物流资源的整合。其三,电子商务环境还要求物流企业改变单一竞争状态,突出物流企业间相互联合,形成一种协同竞争的新局面。
2.1.2强化物流配送中与电子商务环境相适应的新观念,形成企业动力源。与电子商务环境相适应的物流配送新观念是物流企业提高配送能力的动力之源。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首先应树立以最终顾客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即高效的物流服务将最大限度地减少顾客时间和精力的支出,从而使顾客的满意度提高,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其次,应坚持以效率领先为主的现代竞争观念,把物流配送效率作为物流系统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指标来建设,使物流配送体系对市场反应的敏捷性成为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第三,要贯彻以资源共享为原则的互利合作观念,使协同竞争、合作“双赢”成为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企业的普遍共识和最优选择。
2.2把握与电子商务环境相融合的物流配送新特征,提高配送行动力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配送应针对挑战和新要求积极响应,具备不同于传统物流配送的新特征,着实提高配送行动力。
2.2.1物流配送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适时化、物流信息储存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定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等信息技术要广泛应用于现代物流中。
2.2.2物流配送智能化。提高物流作业过程中运筹和决策的智能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路线的选择、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等,可以借助专家系统、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加以解决。
2.2.3物流配送服务系列化。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已不单单是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还必须开展配货和其他各种服务,以及一些特殊增值服务。如:在原有基础上把配送外延扩展到上至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下至物流配送咨询、物流配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策略建议、货款回收与结算、教育培训等增值服务。
2.2.4物流配送柔性化。柔性化物流要求物流配送中心根据现代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层次、短周期”的特点,灵活地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2.3信息化平台软、硬“两手抓”,为配送提供强劲支撑力
物流配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建设物流配送信息化平台,首先要应该加强物流硬技术的建设和改造,奠定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的物质基础。物流硬技术包括: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活动所涉及的各种
机械设备、运输工具、道路建设、仓库建筑、场站设施以及服务于物流的电子计算机、通信网络设备等。
在物流软技术上,一是信息传递与处理逐渐采用EDI系统;二是计算机在进货、配货和选址等方面辅助决策应逐渐成为主角;三是计算机与其他自动化装置的操作相结合,如与无人搬运车、配送中心的自动分拣系统等。同时,在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的融合中,要充分利用Internet、POS、电子商务安全等技术。在构筑物流信息系统、控制系统方面,逐步普及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卫星导航与定位GPS、移动通信、CD-ROM电子地图等。
2.4合理选择配送模式,有效整合配送能力
根据国内外的发展经验,从物流配送供方主体的角度来看,目前主要有四种配送模式。物流配送模式既对物流配送资源提出了要求,又能够有效地整合物流配送资源,使资源发挥相对优势,从而形成一种合力。因此,企业应根据环境、自身实力和配送资源分布状况的差异来匹配和选择合适的物流配送模式,整合配送能力。
2.4.1有选择地使用自主配送模式。自主配送是指企业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由企业自身筹建并组织管理,实现对企业内部及外部货物配送的模式。它有利于企业供应、生产和销售的一体化作业,然而自主配送模式投资规模较大,在企业配送量较少时,配送成本和费用相对较高,企业有时会形成“大而全”、“小而全”。但这种模式并非完全过时,在当今一些规模较大的集团公司,如企业对物流控制、处理能力强时,可以选择使用这种模式。
2.4.2突出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以第三方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间内为供方提供满足需方的物流服务,并依靠信息的集成产生增值,从而获取利益。第三方物流配送克服了自营物流配送的缺陷,简化企业交易程序,使企业能够将资源配置到核心业务上,有利于培育企业核心能力。选择第三方物流,首先要把高信用度作为保证履行合同的前提要求;其次是要强化市场调研,选择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进行配送;第三是强调技术服务队伍建设,为商品售后提供技术服务,弥补与自营物流企业相比的技术缺陷。
2.4.3大力发展共同配送模式。为提高物流效率,在对某一地区的用户进行配送时,由许多个配送企业联合在一起进行配送的模式就是共同配送。这是一种物流配送企业之间为实现整体配送合理化,以互惠互利为原则,互相提供便利的物流配送服务的协作型配送模式。它突出“四化”,即配送共同化、物流资源利用共同化、物流设施设备利用共同化以及物流管理共同化。共同配送模式是发挥集群优势、整合分散资源的有效途径。在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配送企业“小、少、散、弱”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共同配送模式可以大幅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企业营运成本,可以使企业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实现社会物流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
2.4.4大胆尝试基于虚拟物流企业的物流联盟配送模式。基于虚拟企业的物流联盟配送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外界物流资源为依托进行物流代理业务的企业,它通过Internet从供应商那里获得配送业务信息后,再通过Internet寻找最佳配送代理,并与之签定协议,建立物流配送动态联盟,然后把配送业务委托给代理方,后者根据协议负责完成配送业务。
在这种模式下,货主企业与物流企业优势互补,要素双向流动,共担风险,共享收益。该物流配送模式吸收了其他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模式的先进思想和技术,扩大了物流配送体系边界,灵活了物流企业的组织资源,提高了物流配送资源的利用率,避免了重复建设,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优质量的配送服务。由于物流配送动态联盟是核心企业与供应商、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的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所以只有在功能互补基
础上的利益共同体,才能实现有效的资源分配。
3结束语
总之,企业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提高物流配送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企业应首先充分理解日渐复杂的经营环境所带来的压力,这是提高配送能力的前提;其次,物流企业具备了配送信息化、智能化、服务系列化和柔性化新特征,能增强物流配送的行动力,是提高配送能力的重点所在;第三,通过建设好信息化平台为配送提供的强劲支撑力,成为了配送能力发挥的保障;最后,对配送模式的战略性选择将有效整合配送资源,打破配送边界,整体提高配送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纯莹.浅析我国电子商务中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物流技术,2003(8):44.[2] 王述英.论我国物流配送主体系统的构建[J].齐鲁学刊,2003(1):51.[3] 范月娇.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瓶颈问题分析[J].商业时代,2004(17):51.[4] 张席洲,张小亮.基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的探讨[J].集团经济研究,2006(6):194.
第二篇: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能力提升的探讨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能力的提升的探讨
雷杏荣
孝感高级技工学校湖北孝感432000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进步和物流热,主要通过提高物流配送打竞争战的时代已经悄悄来临。然而,在电子商务与物流的融合中,物流业的发展显得相对落后,本文分析了当今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特别是城市物流配送的现状与问题,进而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物流配送能力的提升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电子商务城市配送物流配送物流作业一体化
结合电子商务的现代物流,其基本流程下的任何一笔完整交易,都会包含着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其中前三者都可以完全通过信息网络的技术和手段得以顺利完成,而唯独物流,是用物理方式传输。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物流能力的滞后对其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物流配送的地位与作用就显得日益突出。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发展现状与问题
在我国,尽管社会物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物流服务在我国仍占主导地位,但物流发展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问题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㈠ 物流基础设施的“瓶颈”现象。我国铁路总营业里程居世界第三,完成工作量居世界第二,每公里完成的货运量居世界第一,但仍然不能满足社会物流需求。特别是城市配送物流基础设施,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城市配送设施少,城市配送通道限制,设置不合理。
㈡ 物流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信息化、集成化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当前物流企业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城市配送设施少。在全国大部分的城市物流配送中,现仍大量使用手工作业,不能及时跟踪货物以取得在途信息,货损货缺的状况时常发生。物流企业上网仅限于介绍企业状况、业务范围等,物流的信息化程度还很低;管理尚未实现自动化,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应用范围有限,企业之间的物流共享机制尚未形成,信息资源的利用尚未实现跨部门、跨行业整合。
㈢ 物流模式粗放,供需不平衡依然存在。企业物流运作模式习惯于自成体系、自我服务,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服务质量和效率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低,造成物流效率低下,现有资源利用不足,社会物流依然粗放。
㈣ 发展物流配送所需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不清晰,行业中没有完整的技术标准,专业物流配送管理和技术人才的短缺,也成为了我国物流配送发展的制约因素。
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应如何提升物流配送能力
企业如何提高物流配送水平,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㈠ 正确理解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内涵,将环境压力转变为企业动力
明确电子商务环境对现代物流配送提出的新要求,理解环境压力所在。.强化物流配送中与电子商务环境相适应的新观念,形成企业动力源。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首先应树立以最终顾客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即高效的物流服务将最大限度地减少顾客时间和精力的支出,从而使顾客的满意度提高,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其次,应坚持以效率领先为主的现代竞争观念,把物流配送效率作为物流系统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指标来建设,使物流配送体系对市场反应的敏捷性成为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第三,要贯彻以资源共享为原则的互利合作观念,使协同竞争、合作“双赢”成为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企业的普遍共识和最优选择。
㈡ 理顺城市配送管理体系,实施有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现代城市配送物流几乎囊括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回收、信息等各方面的内容,并以此为基本要素,紧密结合构成了一条完整的物流供应链,因此,要加强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政府管理部门间的协调机制,主要协调运管部门、交警、规划、工
商、税务关系,应当由运管为主导,建立城市配送统一管理的委员会或办公室,来加强配送管理。委员会要打造城市配送物流信息平台,制定相关政策促进物流的发展。
㈢ 把握与电子商务环境相融合的物流配送新特征,提高配送行动力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配送应针对挑战和新要求积极响应,具备不同于传统物流配送的新特征,着实提高配送行动力。⒈物流配送信息化。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等信息技术要广泛应用于现代物流中。⒉物流配送智能化。提高物流作业过程中运筹和决策的智能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路线的选择、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等,可以借助专家系统、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加以解决。⒊物流配送服务系列化。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已不单单是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还必须开展配货和其他各种服务,以及一些特殊增值服务。4.物流配送柔性化。柔性化物流要求物流配送中心根据现代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层次、短周期”的特点,灵活地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㈣ 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信息化平台软、硬“两手抓”,为配送提供强劲支撑力建设物流配送信息化平台,首先应该加强物流硬技术的建设和改造,奠定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的物质基础。物流硬技术包括: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活动所涉及的各种机械设备、运输工具、道路建设、仓库建筑、场站设施以及服务于物流的电子计算机、通信网络设备等。在物流软技术上,一是信息传递与处理逐渐采用EDI系统;二是计算机在进货、配货和选址等方面辅助决策应逐渐成为主角;三是计算机与其他自动化装置的操作相结合,如与无人搬运车、配送中心的自动分拣系统等。同时,在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的融合中,要充分利用Internet、POS、电子商务安全等技术。在构筑物流信息系统、控制系统方面,逐步普及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卫星导航与定位GPS、移动通信、CD-ROM电子地图等。为此,必须大力培养从事物流理论研究与实务的专门人才,特别是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现代物流的有创新思想的复合型人才,大力发展专门提供物流方案或进行物流人才培训的第五方物流。
㈤ 合理选择配送模式,有效整合配送能力
企业应根据环境、自身实力和配送资源分布状况的差异来匹配和选择合适的物流配送模式,整合配送能力。1.有选择地使用自主配送模式。它有利于企业供应、生产和销售的一体化作业,然而自主配送模式投资规模较大,在企业配送量较少时,配送成本和费用相对较高。在当今一些规模较大的集团公司,如企业对物流控制、处理能力强时,可以选择使用这种模式。2.突出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有条件的也可以发展第四方物流。选择第三方物流,首先要把高信用度作为保证履行合同的前提要求;其次是强调技术服务队伍建设,为商品售后提供技术服务。第四方物流指供货商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能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货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并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3.大力发展共同配送模式。共同配送模式是发挥集群优势、整合分散资源的有效途径,实现社会物流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4.大胆尝试基于虚拟物流企业的物流联盟配送模式。由于物流配送动态联盟是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所以只有在功能互补基础上的利益共同体,才能实现有效的资源分配。
结束语
总之,企业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提高物流配送能力,政府要加强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实施有利于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设好信息化平台为配送提供的强劲支撑力。企业应正确理解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内涵,将环境压力转变为企业动力,同时必须具备了配送信息化、智能化、服务系列化和柔性化新特征,增强物流配送的行动力,通过对配送模式的战略性选择有效整合配送资源,整体提高配送能力。
第三篇: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
一、我国物流配送发展概况
电子商务物流的核心问题是实体物品的配送。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物流业起步较晚,水平低,在引进电子商务时,并不具备能够支持电子商务活动的现代化物流水平。但自从电子商务在中国落户,人们就没有停止对物流配送问题的讨论。目前,我国主要有三类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一类是全程物流配送系统,即以国内互联网为基础,把全国各地区已有的物流系统通过协议联系起来,形成全方位的全程直投配送网。第二类是区域性单一业务系统改造模式。以原有局部区域性单一业务的配送站点为基础,并加以集成,把单一业务改为同类业务服务,通过计算机联网,实现整个系统的网络化、自动化管理。第三类是专业化配送系统改造模式。如邮政通讯、铁运、空运、水运、汽运等部门利用已有的完善的全国性运输网络资源进行专业化配送。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混乱,已有的三类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还不成熟,效率不高,而且处于亏损状态。因此,针对我国经济发展需要、企业改革及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发展现状,借鉴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和经验,我国从1992年起开始了物流配送中心的试点工作。1996年原国内贸易部发出了《关于加强商业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了发展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的重要意义,提出发展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同时提出了“转换机制、集约经营、完善功能、发展物流、增强实力”的改革与发展方针,确定以向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转变,建设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现代化网络为主要方向。
二、我国物流配送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网站数量大增,交易商品涉及日用品及其他非易耗品等,就其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而言,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经营BtoB(商家对商家)业务的模式、BtoC(商家对消费者)的模式以及虚拟物流公司模式,在实践中这三种模式虽然得到共同的认同与应用,但在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接轨和优化运行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
中国目前的社会信息网络化水平低,网络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特别是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传递和结算基础设施滞后,计算机普及率低,网民比率只有8%左右,并主要集中在各大中城市,网民中真正采用网上购物的比率不到0.5%,电子购物的信用没有得到广泛认同。
对电子商务物流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供货企业网络化整体水平低,上网企业比率不足,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物流配送的专业化、社会化、电子化、现代化程度低。
存在严重的商业信誉差的问题,迟送、送错或不送现象时有发生。
电子商务物流基础尚不完善,物流理论还不够系统,物流技术还很落后,我国物流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对现代物流的新理论、新技术,如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自动化立体仓库、全自动分拣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才刚刚接触。
缺乏既懂电子商务理论和技术又有电子商务实践经验人才,尤其缺乏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物流配送的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三、物流配送健康发展的对策
1.提高信息化程度。物流配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射频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等先进的管理策略,应在我国的物流配送企业大力推广运用。信息化是一切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的基础,只有实现物流配送信息化,才能承担起电子商务时代赋予物流配送业的历史任务。
2.完善物流管理系统功能,提高售后服务质量。针对网上购物出现的送货时间过长以及迟迟没有货源的现象,作为电子商务公司为了能更好的服务于顾客,应加强顾客和供货商之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这样可以给用户节约订单处理费用,又可以节约用户的时间,逐渐提高人们对网上购物的信任感,使得电子商务良性稳步发展。
3.降低配送服务价格。我国发展电子商务实现大规模的网上购物一直困难重重,物流配送费用偏高,特别是零售型的网上交易,为每个客户实现送货上门是高成本的,必须努力降低成本,解决电子商务公司与物流配送企业之间在配送服务价格方面的矛盾。
4.完善法律政策。针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出现的种种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积极研究电子商务的特点,迅速制定有针对性地法律、法规和政策,以规范电子商务活动,增加企业和广大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任感。
5.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是指物流由商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完成,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第三方物流”一般在物流管理经验、人才、技术、理念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对电子商务交易中供求双方的所有物流活动进行全权代理,同时第三方物流资金雄厚,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具有建立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基础上的物流管理软件,保证客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查看货物及提供配套的服务,参与电子商务交易的双方可以把物流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专心于电子市场的开拓和商务效率的提高电子商务BtoB交易模式。
建立全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第四方物流。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集成商,它调集和管理组织自己的以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显然,第四方物流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不是物流的利益方、能实现信息共享、有能力整合所有的物流资源。而真正满足这些条件的只有一种虚拟的物流网平台,这就是全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它能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提高我国物流产业的综合协同能力。
第四篇: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的含义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的含义
电子商务中的物流配送是指物流配送企业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针对社会需求,严格地、守信用地按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一系列的分类、编配、整理、分工、配货等理货工作,定时、定点、定量地交给没有范围限度各类用户,满足其对商品的需求。也就是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也可以说是一种新型的物流配送。
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对策及发展趋势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尚处初级阶段,正在向规范、务实方向推进。由于我国物流业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较低,物流时间过长、物流成本过高已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物流与支付被称为目前我国开展电子商务的两大瓶颈。面对电子商务在中国发展所遇到的“物流瓶颈”,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相应对策,但从目前笔者能得到的信息与资料看,人们在认识中存在两方面误区:一是没有认识到发展物流是一个对区域、部门、行业协作要求极高的社会系统工程,把整个社会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的过程简单化,认为只要多建配送中心、营销网络就可以解决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二是仅强调发展第三方物流,忽视资源整合、结构优化
一、中国电子商务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1.适用于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基础设施不配套、管理手段落后、物流技术不完善。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和货物包装等物流基础设施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上来说,物流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性,因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和兼容性差,缺乏系统功能。配送中心的管理、物流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的优化等等问题也都亟需解决,加之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也不健全,严重影响物流配送服务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从而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2、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人才严重缺乏
物流从业人员是否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由于我国的在物流方面的起步较晚,所以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相当落后,高校中开设物流课程和专业的仅有十几所,与物流相关的职业教育也十分匮乏,尚未建立完善的物流教育体系和人才培训体系,物流人才缺乏已经成为阻碍物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3.与物流配送相关的制度、政策法规及物流管理体制尚未完善。
4.物流标准不统一
我国物流标准化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物流信息化的开展,近年来,国家对物流行业的相关标准做了深入研究,也颁布了一系列物流标准,对一些通用性较强的物流设施和装备标准进行了严格制定。然而,物流用语、物流作业、数据传输等一些方面的标准还没有完全统一起来,这就给信息化的实现造成了很大困难,开发人员没有统一的标准,很难实现数据共享和流程的规范。物流作为电子商务的组成部分,在实现信息化时连数据共享和规范流程都不能实现,更谈不上和电子商务的有机结合了。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保证,物流的发展跟不上电子商务的发展步伐,已经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物流企业要努力实现信息化,使自己走上信息化的道路,来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而不仅仅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因此,物流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实现与电子商务的成功接轨显得尤其重要,这就要求物流标准尽快统一起来,给系统开发人员提供有效的设计依据。
二、促进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对策
1.积极发挥政府对物流发展的促进作用
首先,针对当前我国物流产业管理分散的现状,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应从明确管理部门入手,建立统一管理全国物流的机构或权威性的组织协调机构,由其承担组织协调职能。
其次,政府要制定规范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确立物流业发展总目标,统一进行物流发展规划,重点建设和分布物流基础设施,以改变当前物流业不合理的布局状态,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我国物流实体网络,为物流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最后,政府要在高速公路和铁路、航空、水运、信息网络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以保证交通流和信息流的通畅,形成覆盖全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发展电子商务网络配送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2.实现物流配送体系的化和产业化
物流配送的社会化和产业化是指流通代理制与配送制相结合,通过合理化布局的社会物流网将分散的物流集中起来,形成产业,实现物流的规模效益和零库存生产。要实现物流配送体系的社会化和产业化,关键是建立适合商务的物流中心。目前,适宜的是联建或代建物流中心,代建物流中心又称第三方物流,是指电子商务企业委托供应商或物流中心代其完成物流服务的运作方式。这样电子商务企业可以主要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上,而与物流相关的业务环节,则交给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操作,以求节约和高效。
3.实现物流配送体系化
首先,实现物流配送手段机械化、自动化和现代化。物流配送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的储运设备和运载工具,如立体仓库、旋转货架、自动分拣输送系统、悬挂式输送机等高效、多功能的物流机械。其次,实现物流配送管理现代化、规范化、制度化。采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改革和优化物流企业现有组织结构。物流配送企业制定、规范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从而提高物流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以及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最后,实现物流配送信息化。物流配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
4.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经营管理人才
在物流人才培养上,首先,应由政府管理部门牵头行动,着手建立包括高校学历教育、物流职业教育、企业岗位教育、社会培训机构继续教育互相结合、多种层次、互为补充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启动我国物流人才教育工程。其次,加快我国高校的物流教育工程。政府主管教育的部门,应当积极鼓励各高校结合本身的特点探索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生的培养,以各种形式推动我国的物流学历教育,扩大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规模。
综上所述,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作为支持有形商品活动的物流,已成为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一个阻碍。因此,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协调发展是未来中国电子商务能否成功的关键
三、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张趋势是由粗放型物流转向集约型物流从而达到像绿色物流方向发展的趋势。加之政策的支持,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1)物流需求规模扩大与结构调整同步发展的趋势
在一段时间内,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国内生产总值将随着国家一揽子经济计划的出台,继续保持在8%左右的增幅。在经济发展水平的推动下,未来一段时间内,物流需求规模的扩张也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速度。(2)物流企业规模化与专业化同步发展的趋势
物流市场的细分将推动物流企业专业化步伐。各行业由于其物流的规模、结构和要求不同,对物流需求的速度、成本和服务也有很大差别。未来随着各行业制造、商贸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视,将会推动物流企业向专业领域渗透,加速与供应链上下游的联动,物流市场细分的步伐也将随之加速,物流企业的发展将应时而变。创新型业务、增值型服务和适合客户需要的特色服务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专业化物流的发展会更加深入。7)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将越来越好
近年来,国家对物流业发展的促进政策逐步升级,2009年3月份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更是标志着国家对物流业的重视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后6月份,《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工作部门分工方案》下发至各相关部委,要求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分工方案中的要求,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尽快制定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可以相信,随着《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分工方案的逐步落实及各地区对物流业发展的重视迅速升级,各地区、各部门推动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必将大量出台,物流业发展环境将越来越好。
第五篇:论电子商务下第三方物流配送质量提升
论电子商务下第三方物流配送质量提升
来源:http:///
一、电子商务下第三方物流配送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三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质量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运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根据顾客的订单要求,所进行的一系列分类、编码、整理、配货等理货工作,并按照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将确定数量和规格要求的商品送达到顾客手中的整个活动所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
(1)配送信息化质量。配送信息化质量主要指针对某类配送服务需求,从接受客户需求、处理订单、分拣货物、运输到交付给客户的全过程中,涉及到的信息处理的质量。配送信息化主要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2)配送过程质量。配送过程中的质量是第三方物流配送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一方面从企业角度分析,配送过程质量主要是指配送过程中企业在各货、储存、分拣及配货、配装、配送运输、送达服务等一系列和物流作业环节中的质量。另一方面从消费者角度分析,顾客的送货地区也将影响配送质量。
二、电子商务下第三方物流配送在服务质量的现状及问题
电子商务的发展取决于综合能力。中国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1)对第三方物流配送质量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把配送简单的当作送货行为 没有意识到配送是包含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和短途运输等诸多要素的综合服务活动。送质量。(2)信息化水平质量滞后导致信息失真现象严重。目前很多第三方物流公司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比较滞后,给企业配送活动信息水平的提高造成一定困难。(3)配送运输质量低下。运输方式单一。(4)配送周期过长。消费者从网上购物方便快捷,但是现实的第三方物流配送,必须考虑时间和地域因素。
(5)送货人员服务水平低下。目前由于第三方配送企业发展的时间不长,以中小型企业居多,因此为了节省成本。
三、提升电子商务下第三方物流配送质量的建议
(1)提高企业对配送质量的重视程度。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应提高自身对物流配送质量的重视程度。(2)加强信息化建设。物流配送信息化能提高物流配送的反应速度,只有实现物流配送信息化,才能承担起电子商务时代赋予物流配送企业的历史任务。(3)加强企业配送中心建设。配送中心的建设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一是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二是配送中心的数量和规模问题;三是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管理问题。立体化存储的运用可以减少货损,优化库存结构。(4)提高物流配送车辆运输效率。首先,应提高车辆的实载率。其次,可以开展联合运输。尤其是将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两种运输方式实现高度的配合可以很好的节约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最后,设计合理的运输路线也可以提高车辆的运输效率。
(5)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来提高配送服务水平。电子商务网站要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一方面电子商务网站可以对网上评价比较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重点推荐,这样可以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誉度。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根据电子商务平台上卖家指出的优势和不足,改进自己的配送方式,提高自己的配送速度。保证顾客在拿到货物的同时有一个愉悦的心情。(6)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提升全方位的服务质量。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全面取悦顾客;二是全面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三是全面运用适宜的科学方法。总之,物流配送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以此来提高配送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越来越明显,促进了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又促进了第三方物流配送的迅速升温,尤其是网络购物的方便快捷性和人们闲暇时间的减少,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购物。面对这样的形势,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应勇于接受挑战,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从自身做起,引进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在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提高配送质量。促进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提高消费者对物流配送质量的满意度,进而促进整个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