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局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林办发〔2016〕45号

时间:2019-05-14 16:35: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林业局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林办发〔2016〕45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林业局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林办发〔2016〕45号》。

第一篇:国家林业局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林办发〔2016〕45号

【发布单位】国家林业局 【发布文号】林办发〔2016〕45号 【发布日期】2016-04-07 【生效日期】2016-04-07 【失效日期】2021-06-30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林业局

国家林业局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

林办发〔2016〕4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长白山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

为加快推进林业行政职能转变,保障人民群众对林业政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增强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健全完善林业治理体系,提升林业治理能力,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6〕8号)要求,现就全面推进林业政务公开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面推进林业政务公开工作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林业系统依法行政,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推进林业行政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推进林业行政职能转变,打造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二)基本原则。紧紧围绕林业重点工作和人民群众关注关切,以公开促改革、以公开促落实,以公开促规范,以公开促服务。依法依规明确林业政务公开的主体、内容、标准、方式、程序,加快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公开。坚持改革创新,务求公开实效,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推行“互联网+政务”,扩大公众参与,促进政务公开便利化。

(三)工作目标。到2020年,林业政务公开工作总体迈上新台阶,依法积极稳妥推行林业政务公开负面清单制度,林业政务公开内容覆盖林业行政审批全流程、政务服务全过程,林业政务公开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林业主管部门的服务意识、便民意识显著增强。

二、推进林业政务阳光公开

(四)推进决策、执行公开。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林业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实行林业重大决策预公开制度,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林业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点工程项目,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在决策前向社会公布决策草案、决策依据,通过网络媒体、听证座谈、专家评审等方式广泛听取公众意见。作出决策后,按照规定及时公开议定事项和相关文件。主动公开重点林业改革任务、重要政策、重大工程项目的执行措施、实施步骤、责任分工、监督方式,根据公众意见建议,加强和改进工作。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发现问题及整改落实情况的公开,增强抓落实的执行力。

(五)推进管理、服务公开。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公开工作,建立健全清单动态调整公开机制。推行林业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按照突出重点、依法有序、准确便民的原则,林业执法部门要公开职责权限、执法依据、裁量基准、执法流程、执法结果等,规范行政裁量,促进执法公平公正。推进监管情况公开,重点公开生态建设、建设项目使用林地信息。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实体政务服务中心与网上办事大厅结合起来,推动政务服务向网上办理延伸。要全面公开服务事项,编制发布办事指南,简化优化办事流程,为办理涉林事项提供方便。

(六)推进结果、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都要主动公开重大决策、重要政策落实情况,要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评估制度,引入第三方评估政策落实效果,及时将落实情况公布于众,接受社会监督。要加强森林火险、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沙尘暴灾害、重大生态破坏事故等林业突发事件信息发布,负责处置的业务主管部门和有关地方是信息发布第一责任人,要快速反应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三、扩大林业政务开放参与

(七)加强林业政策解读。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将政策解读与政策制定工作同步考虑、同步安排。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及新媒体等多种途径做好重要林业政策解读工作。遇有林业重大突发事件和重要社会关切等,主要负责人要带头宣讲林业政策,表明立场态度,发出权威声音,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要结合社会公众关注的林业重点热点,注重运用数字化、图表图解、音频视频等方式,提高政策解读的针对性、科学性、权威性。对涉及面广、涉及利益群体多、实施难度大、专业性强的林业政策法规,要通过新闻发布、政策吹风、接受访谈、发表文章等方式做好解读,深入浅出地讲解政策背景、目标和要点。

(八)推动林业数据开放,扩大公众参与。实施政府数据资源清单管理,制定开放目录和数据采集标准,加快建设林业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便捷、高效优势,研究探索公众参与林业政策制定的事项种类和方式,搭建互动平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增进公众对林业工作的认可和支持。

(九)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和回应督办机制。对涉林重要舆情、媒体关切等热点问题,要按程序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讲清事实真相、处置措施以及处理结果等。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明确回应主体,落实相关责任,确保在应对林业重大突发事件及社会热点事件时不失声、不缺位。

四、提升林业政务公开能力

(十)完善制度规范。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及时修订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机制,对不适应形势要求的规定及时予以调整清理。推进林业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统一名称标识、办理事项、管理服务等。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积极稳妥制定政务公开负面清单,细化明确不予公开范围,及时进行调整更新。要健全公开前保密审查机制,规范保密审查程序,妥善处理好政务公开与保守秘密的关系,对依法应当保密的,要切实做好保密工作。

(十一)提高信息化水平。发挥中国林业网作为林业系统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第一平台作用,整合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政府网站信息资源,强化与主要媒体、主要网站的联动,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拓宽信息传播渠道,将中国林业网打造成更加全面的信息公开平台、更加权威的政策解读平台和更加便民的政府服务平台。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提升林业政务公开信息化、集中化水平。逐步实行林业审批和服务事项网上办理。

(十二)抓好教育培训。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把政务公开列入公务员培训科目,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培训,增强政务公开意识,提高政务公开能力。要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新任公务员和初次从事政务公开的工作人员必须参加政务公开培训,适应机关工作需要。

五、强化政务公开保障措施

(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协调机制,配齐配强专职工作人员,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办公室是政务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推进、监督检查等政务公开工作。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要确定一名领导同志分管,落实责任人员,每年12月31日前向国家林业局政务公开办报送本单位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国家林业局政务公开办将按要求开展监督检查。

(十四)加强考核监督。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加大分值权重。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政务公开质量和效果进行独立公正评估,强化激励和问责,对政务公开工作落实好的,予以表彰,对公开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予以通报批评。对违反政务公开有关规定造成严重影响的,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

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1年6月30日。

国家林业局 2016年4月7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6〕8号)、《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办发〔2016〕41号)和《中共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办发〔2017〕7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以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为原则,以“五张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流程清单、负面清单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和“互联网+政务服务”为重点抓手,扎实推进行政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以下统称“五公开”),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增强政府公信力,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表达权、监督权,为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营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环境最好的政务环境。

(二)基本原则。依法规范。依法明确政务公开主体、内容、标准、方式、程序等,加速推进权力运行全过程、政务服务全流程公开,切实提高依法公开工作水平。

务实高效。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重点领域,加强权威信息发布,加大政策解读力度,提供优质政务服务,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

创新引领。坚持把创新突破作为引领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手段,强化顶层设计,整合政务资源,运用“大数据”“云平台”“移动互联网”,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保障有力。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专门机构,选优配强工作队伍,完善考核、激励和问责机制,构建认识统一、领导重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工作目标。2018年,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完善各级政务公开组织体系,政务公开负面清单制度积极稳妥实行,政务公开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公开内容覆盖权力运行全流程、政务服务全过程。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2019-2020年,全面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各项要求,公开理念深入人心,公开工作得到人民群众的充分理解、信任和支持,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更加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

二、全面推进决策公开

(四)扩大公众参与。围绕市场监管、经济社会发展和惠民政策措施的执行落地,细化公众参与事项的范围,让公众更大程度参与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实行重大行政决策预公开制度,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点工程项目,除依法应当保密外,决策承办单位在决策前要向社会公开决策草案、决策依据,通过政府网站、听证座谈、调查研究、咨询协商、列席会议、媒体沟通等方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征求意见时间不得少于20日,意见征集及采纳情况要以适当方式公布。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实行目录管理,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包括重大行政决策的具体事项和量化标准,由区人民政府及决策承办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依法确定,并向社会公布。充分利用新媒体搭建公众参与新平台,加强政府热线、广播电视问政、领导信箱、政府开放日等平台建设,不断创新公众参与新模式。[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五)组织专家论证。作出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行政决策,决策前承办单位要组织相关领域专家或研究咨询机构对方案的可行性、必要性、科学性进行论证,并对专家论证意见进行归纳整理,采纳合理意见,形成专家评审意见或专题论证报告。专家论证意见及采纳情况要以适当方式公布。[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六)开展风险评估。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决策承办单位要组织开展社会稳定、生态环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社会舆情、廉洁性等方面的风险评估,对可能引发的各种风险进行科学预测、综合研判,确定风险等级后作出风险评估报告。[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七)进行合法性审查。按照有关规定,重大行政决策承办单位要对决策方案草案进行合法性初步审查,并在区人民政府审议该项决策的会议召开前15日,将决策草案、初审意见、法律依据及说明等材料提交政府法制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经审查不合法或未按照合法性审查意见修改完善的事项,不得提交审议或作出决策。[牵头单位:区政府法制办;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八)通过集体讨论决定。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必须提交政府全体会议或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决定,根据需要可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法律顾问以及与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相关的专家或公民代表列席会议并提出意见。由行政机关作出决定的重大行政决策,决策机关要在决定作出之日起20日内,通过政府网站、报刊、电视等媒体向社会公布。[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三、全面推进执行公开

(九)行政权力运行公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制定完善“五张清单”,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对外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健全清单动态管理机制,根据法律法规的修改、机构和职能调整等情况,对清单进行动态调整。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按照突出重点、依法有序、准确便民的原则,推动执法部门公开执法权限、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结果、救济途径等内容。各部门要做好督查和审计,及时公开发现的问题及整改落实情况,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责情况向社会公开。[牵头单位:区编委办、区政府法制办;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十)重大工程项目信息公开。重点围绕环保、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农林水、土地整治、能源等涉及公共利益和民生领域的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政府投资项目,推进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审批情况、项目建设进展等信息公开。[牵头单位:区发改局;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十一)土地、房屋征收和保障性住房信息公开。依法及时公开集体土地征地批文、征地告知书、“一书四方案”、“三公告一登记”、“三榜公示”等征地政策和征地信息;依法及时公开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决定、补偿方案、补助奖励政策和标准、初步评估结果、补偿标准和分户补偿情况等信息。做好棚户区改造政策及相关任务完成情况信息公开工作。全面公开保障性住房分配和管理相关规范性文件、房源情况、分配程序、分配过程、分配结果、退出情况等信息。[牵头单位:区国土分局、区住保局、区棚改办、区征收办、区征地办;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十二)村(居)务公开。进一步健全村(居)务公开制度,完善村(居)务公开指导目录,规范村(居)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重点公开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惠农政策资金、救助补助、财务收支、廉政建设、便民服务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信息。[牵头单位:区民政局;责任单位:各局街道]

四、全面推进管理公开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十三)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公开。加强事故调查处理信息公开,推动一般事故调查报告全面公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和应急处置救援信息公开机制,及时向社会发布可能引发事故灾难的自然灾害风险信息和重大隐患预警信息。加大对各类安全生产隐患的曝光力度。[牵头单位:区安全监管局;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十四)环境保护监管信息公开。定期公开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排放、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参评企业评价结果等各类环境信息。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应在规定时限内向社会公开。全面公开排污权出让、成交和排污权使用费收取使用等信息,主动公开群众举报投诉的重点环境问题处理情况,大力推进环评受理、审批和验收全过程公开。[牵头单位:区环保局;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十五)市场监管信息公开。重点推进食品药品、产品质量、旅游市场、交通运输、物价、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执法监管信息公开,公开执法监管的依据、内容、标准、程序和结果。加大对群众广泛关注的市场监管热点问题的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十六)国有企业监管信息公开。推进区属监管企业和全区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资产营运总体情况、主要财务指标、业绩考核结果等公开;重点公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改革重组、负责人职务变动及招聘等信息。推进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平台建设。[牵头单位:区财政局;责任单位:区直相关部门]

(十七)扶贫领域信息公开。围绕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扶贫政策、扶贫对象、扶贫动态、扶贫绩效、贫困退出、扶贫资金、项目安排、咨询投诉等信息公开力度。全面及时公开扶贫捐赠信息,提高社会扶贫公信力和美誉度。[牵头单位:区农林水局、区民政局;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十八)社会主体信用信息公开。建立社会主体信用记录制度,健全信用信息归集、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及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依法对企业注册登记、动产抵押登记、股权出质登记、行政许可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等基本信用信息以及企业报告、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企业名单进行公示,提高市场透明度。开通社会主体信用信息互联网查询服务。[牵头单位:区发改局、区工商分局;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十九)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公开。推动各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透明运行,依法公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工作规范、收费标准和监督渠道。依法及时公开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信息、招标公告、中标结果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通报。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牵头单位:区财政局;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五、全面推进服务公开

(二十)政务服务事项公开。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全面公开服务事项,实现办理全过程公开透明、可追溯、可核查。建立服务事项目录,实行动态管理。编制办事指南,明确事项名称、办事依据、受理单位、基本流程、申请材料、收费标准、办理时限、咨询电话等。服务事项目录和办事指南等要通过政府网站、宣传手册等渠道向社会公布,严格实行“办事服务一次性告知”。[牵头单位:区编委办、区政务服务中心、区政府办公室(区电子政务办);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二十一)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分行业、分领域组织编制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制定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规范,加大教育、医疗卫生、水电气热、环保、交通等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力度。及时更新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指南,公开服务网点、服务事项、办事流程、收费标准、材料清单和投诉渠道等信息。[牵头单位:区编委办、区政府办公室(区电子政务办);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二十二)社会组织和中介服务公开。加大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力度,重点公开社会组织成立、变更、注销、评估、年检、查处等信息。制定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信息公开办法,推动服务、收费等事项公开。深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信息公开,公开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名称、经营地址、资质资格、服务范围、收费依据及标准等信息。[牵头单位:区民政局、区工商分局;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二十三)教育招考服务公开。实施教育招考阳光工程,认真做好中小学招生招考信息公开工作,包括小学学区划分、小升初提前批招生、初中升高中对口直升生、指标生、特生、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教育收费等方面的信息。[牵头单位:区教育局;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二十四)医疗卫生服务公开。编制医药卫生重大政策措施和重点项目公开目录,对卫生计生机构改革、公立医院改革、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公共卫生等内容进行重点公开。建立健全各类医疗机构信息公开目录,推动实行医疗费用清单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开医疗服务项目编码、项目名称、计价单位、收费价格和说明,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具体提供机构和服务标准。[牵头单位:区卫生计生局;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二十五)科技项目服务公开。推进科技项目申报、评审、立项、资金安排、验收等全过程公开和痕迹化管理。科技项目承担单位要在内部公开项目立项、主要研究人员、资金使用、大型仪器设备购置以及项目研究成果验收等项目实施过程信息。[牵头单位:区科技局;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二十六)社会保障服务公开。加大促进就业创业政策、措施的公开力度,推动相关补贴申领条件、申领程序等信息公开,做好集中展示。定期公开社会保险参保情况、待遇支付情况、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结余情况等信息,及时发布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以及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诊疗项目范围、辅助器具目录等信息。在街道、村(社区)公开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养老服务等信息。实行救助实施过程公开,加大对救助对象人数、救助标准、救助水平和资金支出等公开力度。建立慈善组织财务会计报告公开制度,重点公开募捐、接受捐赠、捐赠款物使用、慈善项目实施及资产保值增值等信息。[牵头单位: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民政局;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二十七)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公开。制定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指导性目录,明确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种类、性质和内容。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购买计划、购买程序、承接主体资质、项目合同、服务履约验收情况等全流程信息的公开。建立监督评价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由购买主体、服务对象及第三方对服务进行综合性评价,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牵头单位:区财政局;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二十八)热线电话、区信箱办理情况公开。加快整合建设全区12345公共服务和监督举报平台,把12345平台建设成为政府与市民密切联系的重要渠道,政府服务市民的重要窗口,政府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重要平台。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推动热线电话、区信箱办理结果网上公开。[牵头单位:区政务服务中心、区政府办公室(区电子政务办);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六、全面推进结果公开

(二十九)重大决策、重要政策落实情况公开。各级各部门要主动公开重大决策、重要政策落实情况,加大对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区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公开力度。推进发展规划、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决定事项落实情况的公开,重点公开发展目标、改革任务、民生举措等方面事项。建立健全政策落实的跟踪反馈和评估制度,注重运用第三方评估、专业机构鉴定、社情民意调查等多种方式,科学评价政策落实效果,推进评估结果公开。[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三十)财政资金信息公开。全面公开政府预决算和部门预决算,政府预决算信息应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批准后20日内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向社会公开,部门预决算应在本级财政部门批复后20日内由各部门向社会公开。政府预决算全部细化到支出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专项转移支付预决算细化到具体项目;除涉密内容外,部门预决算全部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逐步将部门预决算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研究将部门决算按经济分类公开。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牵头单位:区财政局;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三十一)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结果公开。根据本部门权力清单作出的行政许可事项结果信息,适用一般程序做出的行政处罚信息,除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不予网上公开的事项外,均应在作出行政决定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进行公开。公开内容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决定书全文或摘要信息,其中行政处罚信息应包括违法违规的主要事实、处罚种类、依据和结果等。[牵头单位:区政府法制办;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七、提升政务公开能力

(三十二)加强政策解读。提高规范性文件公开发布时效,文件出台后要及时通过区政府门户网站、相关部门网站进行公开。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坚持政策制定与政策解读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出台重要政策,牵头起草部门应将文件和解读方案一并报批,相关解读材料应于规定时限内在政府网站和媒体发布。充分利用新闻发布、政策吹风、接受访谈、发表文章等形式进行政策解读,积极运用数字、图表、图解、音频、视频等展现方式,增强解读的吸引力、亲和力。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解读人和责任人”,要带头解读政策,传递权威信息,与宏观经济和民生关系密切的区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每年解读重要政策措施不少于1次。[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区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三十三)回应社会关切。建立完善主动回应关切机制,依法依规明确回应主体、落实责任,对涉及地方的政务舆情,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行回应。建立健全政务舆情收集、会商、研判、回应、评估机制,突出舆情收集重点,对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要快速反应、及时发声,最迟要在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其他政务舆情应在48小时内予以回应,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持续发布权威信息。遇有重大突发事件等情况,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接受媒体采访,发出权威声音,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加强重大政务舆情回应督办工作,对重大舆情回应不及时、不主动、不准确并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要酌情进行通报和问责。[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区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三十四)完善制度规范。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注重将政务公开实践成果上升为制度规范,对不适应形势要求的规定及时予以调整清理。推进主动公开目录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各领域“五公开”的主体、内容、时限、方式等,2018年底前,区直各部门应全面完成本部门本系统主动公开基本目录的编制工作,并动态更新。将“五公开”要求落实到公文办理程序,行政机关拟制公文时,要明确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属性,随公文一并报批,拟不公开的,要依法依规说明理由。探索建立政务公开社会评议、第三方评估等制度。[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三十五)制定政务公开负面清单。各部门要依法积极稳妥制定政务公开负面清单,逐项明确政府信息不予公开的事项、情形和依据,将公开后危及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公共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事项纳入负面清单管理,及时进行调整更新。负面清单要详细具体,便于检查监督,负面清单外的事项原则上都要依法依规予以主动公开。各部门每年要根据党政务公开工作的新要求以及公众关切,明确政务公开工作重点,稳步有序拓展“五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严格落实公开前保密审查机制。[牵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三十六)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接收、登记、办理、审核、答复、归档等各环节工作;健全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渠道,方便公众提交申请;建立依申请公开会商机制,明确政府信息非依申请公开的认定标准和范围,提高依申请公开处理水平。[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八、加强政务公开平台建设

(三十七)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第一平台作用,制定政府网站发展指引,推进政府网站升级改造,打通各级各部门政府网站,整合政府网站信息资源,加强网站之间协同联动,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拓宽信息传播渠道,加强内容和技术保障,将政府网站打造成更加全面的信息公开平台、更加权威的政策发布解读和舆论引导平台、更加及时的回应关切和便民服务平台。[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区电子政务办);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三十八)重视和发挥媒体作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平台,把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发挥新闻媒体发布信息、解读政策、引领舆论、回应关切等积极作用。加强政务新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媒体建设,充分运用新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打造政务微博微信、政务客户端等新平台,突出新媒体特色,精准定位受众,个性化设置议题,增强用户体验,不断增强传播效果;规范政务新媒体平台的内容编发和咨询答复程序,配备专人进行运营和维护管理;加大政府权威信息新媒体发布力度,提高便民服务信息推送比例,实现新媒体平台政务信息发布常态化。[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区电子政务办)、区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三十九)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打破政府部门间数据资源壁垒,以跨部门数据协同共享互认为重点,统筹整合全区政府数据信息,避免重复建设“信息孤岛”。出台政府数据资源共享开放管理办法,制定政府数据资源清单,建立政府数据资源目录体系,重点推进监管服务职能强、企业及公众关注度高、公共数据资源积累丰富的部门业务数据资源开放,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充分开发利用政府数据资源,推动公共大数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区电子政务办);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四十)加快建设政务服务网。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权威、便捷的一体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避免重复分散建设;开展网上预约办理、自主终端办理、网上网下结合的跨部门、跨层级联动办理,实行审批和服务事项在线咨询、网上办理、电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子监察,实现实体政务服务中心和网上办事大厅有机结合。[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区电子政务办)、区政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九、强化保障措施

(四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区政务公开政务服务领导小组领导统筹全区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政府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区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推进、监督检查。区政府在区委统一领导下,牵头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将政务公开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人亲自抓,明确一位分管负责人具体抓,政府主要领导每年至少专门听取一次政务公开工作汇报,研究部署推进工作。要整合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和政府网站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加强与新闻媒体、新闻网站等的沟通协调,做好统筹指导;认真落实《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实施意见》(办发〔2012〕16号)精神,进一步理顺机制,明确工作机构,配齐配强专职工作人员。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经费保障,为工作顺利开展创造条件。[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四十二)强化监督考核。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公众、新闻媒体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作用。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加大考核分值权重。区政务公开政务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对各街道(园、局)和区政府各工作部门政务公开工作进行专门考核,并通报考核结果,区政府每年对政务公开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一次总结通报;对政务公开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予以通报批评;对违反政务公开有关规定、不履行公开义务或公开不应当公开事项,并造成严重影响的,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责任。[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四十三)抓好教育培训。依托区委党校、国家公务员培训中心等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培训,增强公开意识,提高发布信息、解读政策、回应关切的能力。制定业务培训计划,对各街道(园、局)、各部门分管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分级分层实施100%轮训。[牵头单位:区政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第三篇: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

国家林业局文件

林办发〔2005〕200号

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及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精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对林业行政权力的监督,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中办发[2005]12号,以下简称《意见》)要求),现就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推行政务公开的紧迫性和自觉性的认识

政务公开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推行政务公开十分重视。党的十五大、十六大都明确提出要推行政务公开;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要求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规范政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政务公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国务院《纲要》把行政决策、行政管理和政府信息的公开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意见》中指出,要使政务公开成为各级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林业系统政务公开工作在探索和实践中逐步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加强勤政廉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依法治林、推动林业改革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在相持阶段的今天,林业系统政务公开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必须充分认识到,在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推行政务公开,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的具体体现,是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林,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林业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举措,是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全面落实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打赢相持阶段攻坚战的必然要求。

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

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政务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推行林业政务公开工作的紧迫性和自觉性,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切实做好林业政务公开工作,使林业行政工作的透明度不断提高,与群众沟通的渠道更加畅通,人民群众对林业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切实保障。

二、推行政务公开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及《纲要》、《意见》精神,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林业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切实加强对林业行政权力的监督,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林,为全面落实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打赢相持阶段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按照“经常性事项定期公开,阶段性事项适时公开,临时性事项即时公开”的原则,对各类行政管理和公开服务事项,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外,要采用方便、快捷的方式及时公开,切实做到严格依法、全面真实、及时便民。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在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工作中,要认真把握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一是要统筹规划。政务公开要与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和进程相一致,立足当前,着眼于林业事业的长远发展,确保林业政务公开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要突出重点。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林业问题及容易产生不正之风和滋生腐败的工作环节作为林业政务公开的重点内容。三是要切合实际。政务公开要与林业行政能力建设相适应,与《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及正在推行的投资体制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等相结合,不断增强政务公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是要稳步实施。坚持依法有序进行,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认真做好政务公开实施方案、制度办法的制定和落实等有关工作,持续推进工作职能、工作作风、工作方式的转变,增强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

(三)工作目标。

通过推行林业政务公开,促进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增强各级林业部门的服务意识、便民意识,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单位内部管理的透明度,确保林业职工民主监督权利得到全面落实。

三、推行政务公开的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内容。

政务公开事项分为对外公开和对内公开两部分。需对外公开的事项,可由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全社会和林业系统两个层次组织编制政务公开内容的详细目录,并由各业务归口管理部门或单位依程序、按类别、分步骤向全社会或全林业系统公开。需在内部公开的事项,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所属各单位可视具体情况采取适当形式进行公开。

一是对外公开事项。党和国家关于林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林业法律、法规、规章等;上级和本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以及与管理、服务相关的其他文件;林业发展总体规划;行政许可事项的依据、条件、程序、期限、承办部门、办理结果、收费标准等;机构设置、职责范围、内设机构分工,管理职能及调整、变动情况;其他需要公开的事项。

二是对内公开事项。工作目标及执行情况;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机关(单位)财务收支情况;大宗物资采购的项目、限额标准、采购结果及监督情况;重大工程项目的公开招标、中标情况及工程进展情况;机关干部交流、公务员考核情况;机关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务员录用情况;各类先进模范评选条件、结果;职工福利分配情况;其他需要公开的事项。

(二)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制度

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政务公开制度建设,严格按制度办事,逐步实现政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保障林业政务公开工作的规范运行和持久开展。政务公开制度建设的重点是:

一是要建立健全预先审查制度。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决定任何事项,都要把能否公开、怎样公开、在什么范围公开等,作为必需的审核内容,不能公开的要说明理由。要通过预先审查,准确把握公开的内容、范围、形式、程序、时限等,严格限制不公开事项的范围,保证政务公开的全面真实、及时有效、快捷便民。

二是要建立健全主动公开制度。林业工作中应当让社会公众广泛知晓和参与的事项,要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开。暂时不宜公开或不能公开的,要报上级主管机关备案。公开事项如变更、撤销和终止,要及时公布并作出说明。

三是要建立健全依申请公开制度。对于只涉及部分人和事,不宜让社会公众

广泛知晓的事项,应按照规定程序向申请人公开。要根据法律法规,确定依申请公开的事项及公开的对象,明确受理申请的部门、方式及工作程序等,在规定期限内作出是否公开的答复。确定不能公开的要及时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四是要建立健全政务公开评议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要把政务公开纳入社会评议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政风和林业行风的范围,在政务公开的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全面,时间是否及时,程序是否规范,制度是否落实到位等方面,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评议和监督,促进林业政务公开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对工作不力、搞形式主义的,要严肃批评,限期整改;对弄虚作假、侵犯人民群众民主权利、损害群众合法利益、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查处。

(三)逐步丰富政务公开形式。

在政务公开形式的选择上,要以方便群众知情、办事和监督为目的,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管理规范。要完善新闻发布制度,通过政府新闻发布会定期发布林业政务信息。继续通过政府公报、公告,政务公开栏,公开办事指南和其他形式公开林业政务。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和重点工程网站、林业信息网、行政许可专栏、造林质量监督专栏、中国经济林网站、中国森林公园网等专门网站及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形式进行林业政务公开。通过地方政府的综合行政服务中心等方式,对林业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等事项予以公开。通过社会公示、听证和专家咨询、论证及邀请人民群众旁听有关会议等形式,对林业行政机关决策的过程和结果予以公开。加快林业政务信息化建设,逐步扩大网上服务项目范围,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四、狠抓林业政务公开落实工作

为加强对政务工作的领导,国家林业局已成立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部署局机关政务公开工作,指导林业系统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设立政务公开工作领导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合理分工,狠抓政务公开任务的落实工作。

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工作有计划、实施有检查、年终有考核、违规违纪有责任追究的工作制度,完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相互配合的协调联动机制。在做好本级机关政务公开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对本系统政务公开工作的规划和指导,推动林业政务公开工作向纵深开展。

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政务公开工作,要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群众团体、人民群众、新闻媒体以及上级部门和监察、审计机关的监督,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提高。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把政务公开作为机关目

标考核的重要内容,研究制定考核办法,定期考评检查,促进政务公开任务的全面落实。

二○○五年十一月三十日

第四篇:国家林业局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林实施纲要(林策发[2004]196号)

【发布单位】国家林业局 【发布文号】林策发[2004]196号 【发布日期】2004-11-05 【生效日期】2004-11-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国家林业局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林实施纲要

(林策发[2004]196号)

依法治林是加快林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之一,是新时期促进林业发展的最新标志和特征,是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为了加速推进新时期林业历史性转变,实现林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必须进一步加强林业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林。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结合林业实际,制定本实施纲要。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林是新时期林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1、林业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林业法制建设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以森林法为核心,其他法规规章相配套的林业法律体系,林业工作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林业行政执法体系和队伍建设初具规模,林业行政执法行为逐渐规范,依法查处了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林业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初步形成,林业行政执法整体水平明显提高;林业普法宣传取得明显成效,社会公众保护森林资源的法制观念不断增强。林业法制建设在林业各项事业发展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2、林业法制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当前,我国林业正处在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时期。林业部门的性质由专业经济部门转变为公益事业管理部门,林业部门的职能由专业经济管理转变为公共服务和执法监管,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必须对林业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调整,对各方面的关系做出重新界定;在森林问题国际化和生态问题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我国已参与制定并加入了多个国际公约,承担着履约国责任和义务。面对新形势,林业法制建设的现状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现行林业法律法规的一些规定,仍带有以木材生产为主的历史烙印,尚未完全转变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指导思想上来,束缚了林业改革与发展;林业分类经营思想在法律制度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公益林业和商品林业实行相同的法律制度,该管的没有管住,该放的难以放开;特别在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改革、野生动植物经营利用、林业资金管理、国有森林资源管理等方面,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尚存;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大树移植和食用野生动物等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在法律规范上还存在盲区和空白点;一些与法律法规配套的规章和制度尚未及时出台;林业执法缺乏有效监督机制,执法体制不顺,有些地方还存在着以罚代刑、忽视办案程序、滥用职权、执法犯法等现象,这些问题亟待加以解决。随着国家法制化进程的加快,全面推进依法治林必须与时俱进。要尽快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确立的政策以立法的方式固定下来;要以科学的发展观建设法治林业,自觉运用法律手段调整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依法规范林业行政行为,努力创造一个透明、统一、公正、非歧视的法律环境,已成为实现林业部门职能转变的根本途径和保障林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任务。

3、必须赋予依法治林以重要地位。全面推进依法治林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本质要求。新时期的林业发展,必须以法制建设为保障。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必须健全林业法制。加快林业发展,必须把依法治林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林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主要目标

4、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深入开展林业法治行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实现立法由注重强化行政权力向注重维护经营者权益拓展、执法由多头分散向综合集中拓展、监督由注重事后追究向注重事前防范拓展、普法由内向型向外向型拓展,把林业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到2010年,基本建成比较完备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规范的林业行政执法体系、高效的林业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和健全的林业普法体系,为实现林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5、基本方针。

――坚持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与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相适应。

――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

――坚持服务于林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服务于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服务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坚持“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整体推进森林资源严格保护、依法监管、积极培育、合理利用。

――坚持林业法制建设和生态道德教育相结合,法治和德治相统一。

6、主要目标。力争到2010年,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林,实现以下目标:

――建立和完善适应以生态建设为主林业发展战略、促进和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林业法律制度,形成门类齐全、功能完备、内部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

――林业行政管理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治林的观念明显加强,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林业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建立起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林业行政决策机制和制度;基本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林业事务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林业行政许可等行政管理活动公正诚信、规范有序、高效便民;林业政务信息全面、准确、及时发布。

――林业法律法规规章得到全面准确公正实施,违法行为得到依法惩处,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资源等得到有效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从事林业生产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林业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和机制基本完善,内部监督、层级监督和外部监督明显加强,形成及时有效、内外结合的林业执法监督体系,使林业行政权力与责任紧密挂钩、与行政主体利益彻底脱钩,监督效能明显提高,林业行政救济完备有效,林业行政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

――全面实施林业综合行政执法,建立起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林业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林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显著加强,执法程序严格规范,执法保障稳定有力。

――持续稳定、运作有序、全方位多层次的林业普法工作机制基本形成。林业法律得到广泛宣传和普及,林业法律意识和生态道德观念深入人心。

三、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林业行政管理行为

7、建立健全林业行政决策机制。按照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原则,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决定相结合的林业行政决策机制,完善林业行政决策程序。凡涉及全国或者地区林业发展的重大决策事项以及专业性强的决策事项,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事先组织专家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应当向社会公布,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8、强化林业公共服务职能。科学划分和规范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职能和权限,进一步转变林业行政管理职能,发挥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生态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管理林业事务。建立健全重大林业生态破坏事故、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外来有害生物、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预警和应急机制、建立和强化森林消防监督管理和执法机制。充分运用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管理等林业行政管理手段,强化服务职能,为市场主体服务,为各种投资主体参与林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9、依法规范和实施林业行政许可。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坚持合法与合理、效能与便民、监督与责任原则,完善林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范林业行政许可受理、审查、听证、决定和对被许可人的监督检查行为,探索相对集中林业行政许可权,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制约与责任追究制度,对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的人员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林业行政许可听证、统计和信息公开、受理申诉检举、监督检查等工作,统一由法制工作机构负责。

10、加强林业非行政许可审批监督管理。根据合法、合理、效能、责任和监督原则,推进林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权责相统一和权益相分离的审批办法,实行林业行政审批会审制度,对非林业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参照实施林业行政许可的规定规范管理。所有非林业行政许可审批事项都必须公开,承办单位必须向申请人承诺办理期限,统一设置举报监督电话,自觉接受监督。

11、加快林业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务信息公开。制定林业系统电子政务建设规划,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实现林业系统内部政务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创新林业行政管理方式,扩大网上办公范围,除了依法应当保密的事项外,林业政务信息都应该公开,便于公众方便、及时地查阅,提高办事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12、建立健全林业行政决策责任制度。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林业行政决策责任制度,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反馈,并适时调整和完善有关决策。

四、加快立法,建立完善林业法律体系

13、进一步健全林业法律体系。林业立法是依法治林的基础。林业立法要紧紧围绕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加强对生态建设、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的立法,结合林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把基本的、急需的、条件成熟的作为林业立法的重点,完善林业法律体系。在法律层面上,修改完善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起草自然保护区法等法律;在法规层面上,抓紧制定天然林保护管理、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公益林补偿、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流转、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森林公园管理、森林资源监督管理、木材检查站管理、木材经营加工监督管理、国家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管理等条例,修改完善森林防火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等;在规章层面上,制定和完善造林质量管理、木材运输管理、林业基础数表编制管理、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管理、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等部门规章;抓紧制定和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森林火灾损失价值评估等林业行业标准。地方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也要根据国家林业立法的重点,结合本地林业工作实际,制定和修改地方性林业法规和规章。

14、林业立法应当遵循的原则。林业立法工作必须坚持法制统一,遵守立法法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必须坚持从林业实际出发,适应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需要,增强林业立法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必须坚持以民为本,把保护林业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摆在重要位置,做到行政管理者的权力与责任相统一,行政管理对象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必须坚持把林业改革和发展中行之有效的政策及时上升为法律,保持林业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推动林业生产力发展。

15、完善林业立法机制。严格按照立法法和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林业立法的工作程序。根据国家对立法项目的统一要求,理清林业立法思路,制定科学合理的林业立法长远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加强立法项目的前期研究、论证,强化法制工作机构的内部综合协调和审核职能,加强与其他部门的立法协调。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建立健全林业立法的公众参与机制,通过组织立法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的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积极配合立法机关,做好法律法规草案的起草和说明工作。重视林业法律法规的解释,积极配合有关机关做好立法和司法解释工作,及时解答林业执法实践中出现的法律法规适用问题。

16、提高林业立法质量。完善林业法律体系,必须确保立法质量。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坚持速度服从质量。加强对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起草林业法律法规草案应当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相互衔接,相互协调。正确处理稳定性与变动性、前瞻性与适时性的关系,把修改工作与制定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及时提出与林业发展不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修改草案。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林业立法过程中的作用,实施专家咨询论证制度,林业法律法规草案必须经过专家论证后,方可提交审查。改进林业立法技术和方法,积极探索林业立法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准确评估立法项目的成本效益和实施后的执法成本、社会成本。根据评估情况及时对规章、规范性文件进行修改,建立林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实施情况的定期评估制度。

五、理顺执法体制,规范林业行政执法行为

17、加强林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林,必须造就一支权威、高效、规范、廉洁的林业行政执法队伍。牢固树立执法为民观念,弘扬爱岗敬业精神,加强林业行政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教育。对新录用的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必须坚持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公开招考,择优录用。建立林业行政执法人员激励机制,实行竞争上岗、绩效考核、定期培训、末位调整制度,实现林业行政执法队伍动态管理。强化对林业行政执法人员的管理和监督,严肃纪律,坚决纠正在执法中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滥用职权等违法行为,树立林业行政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

18、严格林业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管理。依法确定林业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并向社会公布,不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单位和个人不得行使行政执法权。各级林业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在法定职权范围内执法,不得滥用职权或者超越职权。依法委托行使林业行政处罚权,必须按照规定向上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实行林业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必须持全国统一的《林业行政执法证》执法,没有取得《林业行政执法证》的不得从事林业行政执法活动。省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制工作人员应当持《林业行政执法监督证》从事执法监督活动。

19、整体推进林业行政执法工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管辖的林业行政案件应当及时查处,不得推诿、扯皮和不作为,实行林业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高度重视公众举报的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案件,对举报线索认真负责调查核实,并向举报人反馈处理结果。严禁以罚代刑,对涉嫌刑事犯罪的应当主动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严禁以补贴执法经费、发放集体福利等为由乱罚款、乱收费。加强林业行政执法保障机制建设,将执法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和重点工程资金使用范围,确保执法机构有稳定的经费来源,保障执法公正。根据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布局,确定林业行政执法重点,明确执法职责和任务,把执法责任分解落实到执法人员。重大林业行政案件应当按照规定逐级上报,对大案要案进行重点督查和督办,并向社会公布。

20、规范林业行政案件统计。林业行政执法机构应当按照职能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林业行政处罚案件进行统计分析,并按规定将行政处罚案件统计分析数据提交同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统一汇总、统计分析和公布,与林业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统计数据一并逐级上报上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建立林业行政案件统计信息管理系统,林业行政案件统计分析应当全面反映案件查处的真实情况、违法行为发生趋势和规律。

21、建立林业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林业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执法文书、证据材料应当按照规定立卷归档,严格案卷档案管理。制定林业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管理办法,明确评查标准和程序。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开展林业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合理考核评价林业行政执法工作和执法人员业绩,对不合格案卷应当及时纠正,提高办案质量。

22、稳步推进林业综合行政执法。创新林业行政执法机制,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林业行政执法体制。坚持“两个相对分开”的原则,实现政策制定职能与监督处罚职能相对分开,监督处罚职能与技术检验职能相对分开。坚持“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林业行政执法职能。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整合林业行政执法机构。明确执法权限,规范执法程序,落实执法责任,健全执法保障。积极做好林业综合行政执法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稳步推进林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23、充分发挥森林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森林公安机关是保护森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生态安全、维护林区稳定的重要力量。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森林公安队伍的管理,大力加强森林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特别是在林业行政执法中的作用。

六、拓宽监督渠道,强化林业行政执法监督

24、加大林业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强化林业行政执法内部监督,建立投诉举报、内部通报、警示戒勉等内部监督制度;开展林业行政执法层级监督,建立执法检查、重大案件督查等层级监督制度,积极探索层级监督的新方式,及时纠正和处理各种违法或者不当的林业行政执法行为。

25、对林业规范性文件实行前置性审查。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必须与林业法律法规规章相一致,切实维护林业法律法规规章的统一性和权威性,避免政出多门。规范性文件草案应当经法制工作机构审查后方可送行政负责人签发,法制工作机构发现规范性文件草案有超越职权、违反程序等与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一致内容的,应当据实报告行政负责人。

26、加强林业行政复议工作。严格执行行政复议法,林业行政复议工作由法制工作机构负责。制定林业行政复议管理办法,明确法制工作机构与其他业务主管机构在办理行政复议案件中的职责分工,完善林业行政复议程序。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必须依法受理,并依法做出行政复议决定;对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必须予以撤销或者变更。对已经做出的行政复议决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有关的业务主管机构应当自觉履行。审理林业行政复议案件,要重依据、重证据、重程序。完善行政复议责任追究制度,对违法办理林业行政复议案件的行政复议工作人员,应当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7、切实做好林业信访工作。严格执行信访法规,完善信访制度,及时办理林业信访事项,依法保障信访人、举报人的权利,不得以任何理由或者借口压制、限制人民群众信访和举报,不得打击报复信访和举报人员,不得将信访、举报材料及有关情况透露或者转送给被举报人。对群众反映的重要情况、冤假错案,要公正处理。对可以通过复议、诉讼等法律程序解决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举报人申请复议、提起诉讼的权利,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28、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对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进行的林业法律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认真整改、及时纠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并采纳对林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9、自觉接受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林业行政机关实施的司法监督。制定林业行政案件应诉管理办法,明确法制工作机构与其他业务主管机构在办理应诉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完善林业行政案件应诉程序。对人民法院受理的林业行政案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做好协调工作,有关业务主管机构应当积极认真做好应诉、出庭、答辩工作。对人民法院依法做出的生效的行政判决和裁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觉履行。

30、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专门监督。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积极创造条件、拓宽渠道,完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林业行政行为实施监督的机制。对新闻媒体反映的林业行政执法问题应当认真调查、核实,依法及时处理并反馈情况。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的监督检查,积极配合监察、审计机关查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违规违纪行为。

七、加强林业普法和法制研究,夯实依法治林基础

31、深入开展林业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实行普及林业法律知识与加强全民生态道德教育相结合、树立法律意识和树立生态意识相结合,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尽快建立起内外结合、上下互动、运作有序的林业普法体系,全方位加强林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制定林业普法规划和实施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实行林业普法工作责任制,保障林业普法工作经费。

32、坚持机关干部学法制度。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努力增强法律素质,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应当定期举办法制讲座,林业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和接受依法行政培训的时间每年不得少于40学时,学习成绩列入考核内容。

33、积极开展林业法制理论研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林业立法、执法、执法监督和普法等林业法制理论研究。借鉴国外林业法制理论研究成果,充实完善林业法律制度,指导林业行政执法实践。重视林业法制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以人才带动林业法律制度创新、执法机制创新和依法治林工作的理论创新。

八、加强领导,切实推进依法治林工作

34、高度重视依法治林工作。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林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将依法治林作为林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列入各级林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和中长期规划。切实加强对依法治林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明确领导责任,分解工作任务,加强监督检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落实本纲要的具体意见,确定工作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依法治林。

35、建立总结表彰和定期报告制度。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总结依法治林工作,并向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对在依法治林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36、充分发挥林业法制工作机构的作用。法制工作机构在依法治林中发挥着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的作用。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切实加强法制工作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落实人员编制,充实和配备工作人员,保障工作经费。省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已有专门法制机构的要进一步加强工作力量,没有专门法制机构的应当抓紧建立。地(市)、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明确专门法制工作机构或者确定从事法制工作的专职人员,造就一支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素质高的林业法制工作队伍,努力开创依法治林新局面。

2004年11月5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2.18 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 《 人民日报 》(2016年02月18日 06 版)

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全文如下。

公开透明是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增强政府公信力执行力,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务公开,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政务公开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与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相比,仍存在公开理念不到位、制度规范不完善、工作力度不够强、公开实效不理想等问题。为进一步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务公开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推进行政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打造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二)基本原则。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注关切,以公开促落实,以公开促规范,以公开促服务。依法依规明确政务公开的主体、内容、标准、方式、程序,加快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公开。坚持改革创新,注重精细化、可操作性,务求公开实效,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新闻媒体为载体,推行“互联网+政务”,扩大公众参与,促进政府有效施政。

(三)工作目标。到2020年,政务公开工作总体迈上新台阶,依法积极稳妥实行政务公开负面清单制度,公开内容覆盖权力运行全流程、政务服务全过程,公开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公众参与度高,用政府更加公开透明赢得人民群众更多理解、信任和支持。

二、推进政务阳光透明

(四)推进决策公开。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实行重大决策预公开制度,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点工程项目,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在决策前应向社会公布决策草案、决策依据,通过听证座谈、调查研究、咨询协商、媒体沟通等方式广泛听取公众意见,以适当方式公布意见收集和采纳情况。探索利益相关方、公众、专家、媒体等列席政府有关会议制度,增强决策透明度。决策作出后,按照规定及时公开议定事项和相关文件。

(五)推进执行公开。主动公开重点改革任务、重要政策、重大工程项目的执行措施、实施步骤、责任分工、监督方式,根据工作进展公布取得成效、后续举措,听取公众意见建议,加强和改进工作,确保执行到位。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都要做好督查和审计发现问题及整改落实情况的公开,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责情况也要向社会公开,增强抓落实的执行力。

(六)推进管理公开。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公开工作,建立健全清单动态调整公开机制。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各级政府要根据各自的事权和职能,按照突出重点、依法有序、准确便民的原则,推动执法部门公开职责权限、执法依据、裁量基准、执法流程、执法结果、救济途径等,规范行政裁量,促进执法公平公正。推进监管情况公开,重点公开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卫生防疫、食品药品、保障性住房、质量价格、国土资源、社会信用、交通运输、旅游市场、国有企业运营、公共资源交易等监管信息。公开民生资金等分配使用情况,重点围绕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扶贫对象、扶贫资金分配、扶贫资金使用等信息公开力度,接受社会监督。

(七)推进服务公开。把实体政务服务中心与网上办事大厅结合起来,推动政务服务向网上办理延伸。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公开服务事项,编制发布办事指南,简化优化办事流程,让群众不跑冤枉路,办事更明白、更舒心。公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公开项目名称、设置依据、服务时限。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开。大力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分类指导,组织编制公开服务事项目录,制定完善具体办法,切实承担组织协调、监督指导职责。通过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打通政府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八)推进结果公开。各级行政机关都要主动公开重大决策、重要政策落实情况,加大对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结果的公开力度。推进发展规划、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决定事项落实情况的公开,重点公开发展目标、改革任务、民生举措等方面事项。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评估制度,注重运用第三方评估、专业机构鉴定、社情民意调查等多种方式,科学评价政策落实效果,增强结果公开的可信度,以工作实绩取信于民。

(九)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着力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有关部门要制定实施办法,明确具体要求。各级行政机关对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性文件,都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要求和程序予以公布。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开。加强突发事件、公共安全、重大疫情等信息发布,负责处置的地方和部门是信息发布第一责任人,要快速反应、及时发声,根据处置进展动态发布信息。

三、扩大政务开放参与

(十)推进政府数据开放。按照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要求,实施政府数据资源清单管理,加快建设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制定开放目录和数据采集标准,稳步推进政府数据共享开放。优先推动民生保障、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等领域的政府数据向社会有序开放。制定实施稳步推进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政策意见。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充分开发利用政府数据资源,推动开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条件。

(十一)加强政策解读。将政策解读与政策制定工作同步考虑,同步安排。各地区各部门要发挥政策参与制定者,掌握相关政策、熟悉有关领域业务的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的作用,注重运用数字化、图表图解、音频视频等方式,提高政策解读的针对性、科学性、权威性。对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实施难度大、专业性强的政策法规,要通过新闻发布、政策吹风、接受访谈、发表文章等方式做好解读,深入浅出地讲解政策背景、目标和要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要充分利用新闻发布会和政策吹风会进行政策解读,领导干部要带头宣讲政策,特别是遇有重大突发事件、重要社会关切等,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接受媒体采访,表明立场态度,发出权威声音,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新闻媒体、新闻网站、研究机构要做好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政策解读工作。

(十二)扩大公众参与。通过政务公开让公众更大程度参与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汇众智定政策抓落实,不断完善政策,改进工作。研究探索不同层级、不同领域公众参与的事项种类和方式,搭建政民互动平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增进公众对政府工作的认同和支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积极探索公众参与新模式,提高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响应速度。

(十三)回应社会关切。建立健全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和回应机制,加强重大政务舆情回应督办工作,开展效果评估。对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重要政务舆情、媒体关切、突发事件等热点问题,要按程序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讲清事实真相、政策措施以及处置结果等,认真回应关切。依法依规明确回应主体,落实责任,确保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及社会热点事件时不失声、不缺位。

(十四)发挥媒体作用。把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运用主要新闻媒体及时发布信息,解读政策,引领社会舆论。安排中央和地方媒体、新闻网站负责人参与重要活动,了解重大决策;畅通采访渠道,积极为媒体采访提供便利。同时也要发挥新闻网站、商业网站以及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的网络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提高宣传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提升政务公开能力

(十五)完善制度规范。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注重将政务公开实践成果上升为制度规范,对不适应形势要求的规定及时予以调整清理。修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完善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信息等规定。建立公开促进依法行政的机制,推动相关部门解决行政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内容、流程、平台、时限等相关标准。推进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统一名称标识、进驻部门、办理事项、管理服务等。制定政府网站发展指引,明确功能定位、栏目设置、内容保障等要求。

(十六)建立政务公开负面清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要依法积极稳妥制定政务公开负面清单,细化明确不予公开范围,对公开后危及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公共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事项纳入负面清单管理,及时进行调整更新。负面清单要详细具体,便于检查监督,负面清单外的事项原则上都要依法依规予以公开。健全公开前保密审查机制,规范保密审查程序,妥善处理好政务公开与保守秘密的关系,对依法应当保密的,要切实做好保密工作。

(十七)提高信息化水平。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提升政务公开信息化、集中化水平。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通过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实行审批和服务事项在线咨询、网上办理、电子监察,做到利企便民。推动信用信息互联共享,促进“信用中国”建设。充分利用政务微博微信、政务客户端等新平台,扩大信息传播,开展在线服务,增强用户体验。

(十八)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强化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第一平台作用,整合政府网站信息资源,加强各级政府网站之间协调联动,强化与中央和地方主要新闻媒体、主要新闻网站、重点商业网站的联动,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拓宽信息传播渠道,完善功能,健全制度,加强内容和技术保障,将政府网站打造成更加全面的信息公开平台、更加权威的政策发布解读和舆论引导平台、更加及时的回应关切和便民服务平台。

(十九)抓好教育培训。各级政府要把政务公开列入公务员培训科目,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等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培训,增强公开意识,提高发布信息、解读政策、回应关切的能力。制定业务培训计划,精心安排培训科目和内容,分级分层组织实施,力争3年内将全国从事政务公开工作人员轮训一遍,支持政务公开工作人员接受相关继续教育。教育主管部门要鼓励高等学校开设政务公开课程,培养政务公开方面的专门人才。

五、强化保障措施

(二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各级政府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牵头做好政务公开工作,确定一位政府领导分管,建立健全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办公厅(室)是政务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推进、监督检查本地区本系统的政务公开工作,要整合政务公开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加强与新闻媒体、新闻网站等的沟通协调,做好统筹指导;进一步理顺机制,明确工作机构,配齐配强专职工作人员。有条件的应把政务公开、政务服务、政府数据开放、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等工作统筹考虑、协同推进。要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经费保障,为工作顺利开展创造条件。鼓励通过引进社会资源、购买服务等方式,提升政务公开专业化水平。

(二十一)加强考核监督。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加大分值权重。鼓励支持第三方机构对政务公开质量和效果进行独立公正的评估。指导新闻媒体和政府网站做好发布政府信息、解读政策、回应关切的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公众、新闻媒体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作用。强化激励和问责,对政务公开工作落实好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对公开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予以通报批评;对违反政务公开有关规定、不履行公开义务或公开不应当公开事项,并造成严重影响的,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

国务院办公厅根据本意见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细化任务措施,明确责任分工,认真抓好落实。

下载国家林业局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林办发〔2016〕45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林业局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林办发〔2016〕45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