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上交通事故调查报告编写指南
MAIR010400200907
上海“12.03”“A”轮与“B”轮及“C”轮碰撞事故
调查报告
一、事故简况
2009年12月03日0909时,“某”公司所属的“A”轮,空载,从上海港龙吴装卸公司码头#4泊位始发,前后吃水3.33米/6.50米,驶往新西兰,在上海黄浦江鳗鲤嘴弯头水域与某公司所属的“B”轮(从大连驶往上海黄浦江龙吴装卸公司码头,装载化工原料PTA:6105吨,前后吃水5.90米/6.30米)发生碰撞,进而上述两船又碰撞停靠在上海宏文纸业有限公司下游码头的C”轮,造成“C”轮沉没,无人员伤亡。
二、事故船舶、船员、公司概况
(一)船舶概况。
1.“A”轮(图一)船舶基础数据。船名:A 船籍港: JEJU 国籍:韩国 IMO编号:8606068 船体材料:钢质 呼号:DSPA8 船舶种类:散货船(BUIK CARRIER)航区:无限航区 总长:189.94米 船宽:29.60米 型深:15.50米 总吨:23312 MT 净吨:13714 MT 参考载货量: 40016.0MT 主机类型:柴油机 型号: HITACHI B&W ENGINE
5L60MC 额定功率: 5994kw 2.“B”轮(图二)船舶基础数据。
船名:B 船籍港: 大连
船体材料:钢质 船舶种类:多用途船 航区:近海 总长:114.80米 宽:16.20米 型深:7.80米 总吨:4415t 净吨:2472t 参考载货量:5907t 主机类型: 柴油机 型号:8DKM-28 额定功率: 2500.00kw 额定转速:750r/min
3.“C”轮(图三)船舶基础数据。
船名:C 船籍港: 宿州
船体材料: 钢质 船舶种类: 一般干货船 航区:内河A级 总长:63.20米 宽:11.20米 型深:4.10米 总吨:874t 净吨:489t 参考载货量:1280t 主机类型: 柴油机(两台)型号:NT6135CzR(两台)额定功率: 176.00kw(两台)额定转速:1500r/min(两台)
(二)船员情况。
1.“A”轮 船员配备情况。
本航次配员24人:船长1人,大副1人,二副1人,三副1人,水手 6人,甲板实习生1人;轮机长1人,大管轮1人,二管轮1人,三管轮1人,电机员1人,机工6人,厨师1人,服务员1人。船员持证配员与最低安全配员证书所载要求相符。2.“B”轮 船员配备情况。本航次配员18 人:船长1人,大副1人,二副1人,三副1人,水手 5人(含实习水手1人和二水1人);轮机长1人,大管轮1人,二管轮1人,机工5人(含实习机工1人),兼职GMDSS操作员2名。船员持证配员与最低安全配员证书所载要求相符。3.“C”轮船员配备情况。
最低安全配员证书要求如下:二等船长1人,二等大副1人,水手1人,二等轮机长1人,机工1人。该轮实际配员符合证书要求。
(三)船舶公司情况。1.“A”轮船舶公司情况。船舶所有人:略 公司地址:略
2.“B”轮船舶公司情况。
船舶所有人: XXXXXX公司(以下简称“远东租赁”)1991年成立,2001年南迁至上海,注册资本为12703万美元。XXXX租赁系XXXX国XXX集团公司(全球500强企业)旗下唯一一家中外合资融资租赁公司。其业务活动覆盖医疗、航运、建设、工装、教育等诸多行业,业务足 2
迹遍布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公司地址: 略
船舶经营人:XXXXXX公司:主要经营:货物运输(国内沿海及长江中下游普通货船运输);五金、化工商品(不含专控)、金属材料、汽车配件、建筑材料、饲料、水产品批发兼零售等。公司地址:略 邮政编码:116011 联系电话:0411-82624674 船舶管理公司:XXXX航运有限公司。公司地址:略
该公司于2008年1月21日获取安全管理符合证明,主要管理船舶种类:其他货船。
3.“C”轮船舶公司情况。
“C”轮属于XXXX个人所有,船舶所有人和经营人均是XXXX。
(四)船舶检验情况。1.“A”轮船舶检验情况
“A”轮的证书及检验情况如下:(1)船舶国籍证书:略。
(2)海上船舶吨位证书:略。(3)船舶安全管理证书:略
(4)公司符合证明(副本):略(5)入级证书:略
(6)货船安全构造证书:略。(7)货船安全设备证书:略。(8)货船无线电证书:略。(9)IOPP证书:略。
(10)国际防止生活污水污染证书:略。(11)安全配员证书:略。2.“B”轮船舶检验情况
“B”轮的最近一次检验是于2009年10月09日由XXXX省船舶检验局XXX检验处在大连进行了中间检验,检验结果认为该船具备适航条件,并签发了下列证书和文件:(1)海上船舶检验证书簿
(2)海上货船适航证书(发证日期:2009年05月25日,有效期:2010年07月13日)
(3)海上船舶防止油污证书(发证日期:2009年10月09日,有效期:2011年07月13日)
(4)海上船舶载重线证书(发证日期:2009年10月09日,有效期:2011年07月13日)
“B”轮的其他证书情况:
(5)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XXXX海事局于2007年08月30日签发,有效期至2010年08月30日。(6)船舶国籍证书:XXXX海事局于2007年08月29日签发,有效期至2010年08月30日。
(7)海上船舶吨位证书:XXX省船舶检验局于2006年09月29日发证。(8)船舶安全管理证书:XXXX海事局于2008年02月18日签发,有效期至2013年02月17日。
(9)公司符合证明(副本):XXX海事局于2009年02月06日签发,有效期至2013年01月20日。3.“C”轮船舶检验情况
“C”轮的最近一次检验是2008年09月20日由安徽省淮河船舶检验局在上海进行了特别检验,检验结果认为该船具备适航条件,并签发了下列证书和文件:
(1)内河船舶检验证书簿
(2)内河船舶适航证书(发证日期:2008年10月08日,有效期:2009年10月10日)
(3)内河船舶防止油污证书(发证日期:2008年10月08日,有效期:2009年10月10日)(4)内河船舶载重线证书(发证日期:2008年10月08日,有效期:2009年10月10日)
(5)内河船舶吨位证书(发证日期:2008年10月08日)“C”轮的其他证书情况:
(6)船舶国籍证书:因船舶沉没遗失。
(五)船舶安全检查情况 1.“A”轮船舶安全检查情况
“A”轮在本次事故前的最近一次安全检查时间是2009年08月11日,检查港:TAURANGA/NEW ZEALAND, 此次检查共3项缺陷,主要为油类记录簿记录不规范、起重吊无检查记录及救生设备,上述缺陷均于2009年8月18日在WELLINGTON/ NEW ZEALAND复查合格。2.“B”轮船舶安全检查情况
“B”轮在本次事故前的最近一次安全检查时间是2009年06月26日,检查港:XXXX, 此次检查共14项缺陷,主要为消防设备、航海图书资料的配备等缺陷,上述缺陷均于2009年06月27日在宁波港复查合格。3.“C”轮船舶安全检查情况
因船舶沉没,安全检查记录遗失。
(六)船舶载货情况 1.“A”轮船舶载货情况
本航次空载,吃水:前后3.33米/6.50米。
2.“B”轮船舶载货情况
本航次于2009年11月30日1223时,离大连港,驶往上海黄浦江龙吴装卸公司码头,装载化工原料PTA:6105吨,吃水:前后约:5.90米/6.30米。
3.“C”轮船舶载货情况
本航次从扬州装黄沙约1700吨来上海。
三、事故水域通航环境情况。
(一)气象、海况 1.气象预报
上海气象台12月03日预报:
晴转多云,N-NW风3-4级,气温6-10‴ 2.事故当时气象海况 水文气象:晴天
风向风力:N-NW风3-4级
流向流速:流向:约350°,落水 气温:9 ‴左右; 能见度:1海里以上。
(二)事故水域通航环境情况。
事故水域为上海黄浦江鳗鲤嘴弯道水域处,120#灯浮附近。鳗鲤嘴弯道位于龙华水泥厂与徐浦大桥之间,长度约4500米,航道弯度约75°,弯头下段浦西处为张家港,其上游弯头浦西侧是宏文造纸厂码头,岸边经常靠着满载小型船舶进行装卸作业,弯头处不论涨落流,流水都压向凹岸的浦西码头。鳗鲤嘴弯道在潮水初涨、初落及其前后
(尤其是大潮汛时),是小机动船、小型拖船船队航行最集中时间,《上海黄浦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第十八条规定:大型船舶在航经鳗鲤嘴弯道水域时,应当尽可能避免与其他船舶交会,同时用甚高频无线电话06频道通报动态。见图四
四、事故应急和救助情况。
2009年12月03日约0915时,XXXX海事处指挥分中心接“XXXX”轮报告:该轮在黄浦江鳗鲤嘴弯头水域处与一外轮发生碰撞,有一黄沙船沉没,外轮船名不详。
约0917时,XXXX处指挥分中心接事故报告后,指挥员立即确定险情概况,指派海巡1049、1040立即出航赶往现场抢险、搜寻并报分管处长领导与指挥分中心主任。
约0922时,确认沉没小船上无人员伤亡,两条大船也无人员伤亡。约0925时,海巡XXXX报告,沉船位臵位于实宏纸业公司码头下游一废弃码头附近。
约0930时,通知打捞队“XXXX捞2号”、“XXXX捞19号”前往现场打捞。
约0940时,通知XXX公司“XXX112”前往现场防控油污及清污工作。约0948时,得知另一碰撞船舶是一艘XXX国籍外轮“XXXXXX(XXXXX)”,由XXXX代理公司处理相关事宜。电告要求“XXXXXX(XXXXX)”轮驶往吴淞口锚地抛锚接受调查。1503时,获悉沉没黄沙船船名是“XXXXXX”,沉没位臵:31°08′53.53″N,121°27′6.64″E,不影响航道通航。
五、事故损害情况: 1.“A”轮损害情况:
(1)左舷前部船壳的两处划痕:一处是水线以上约4.5米,一处是水线以上约12米处。见图五
(2)舵杆左侧上端划痕,见图六 2.“B”轮损害情况:
(1)船首左舷舷墙及栏杆变形、损坏,见图七(2)驾驶台左翼受损,见图八
3.“C”轮损害情况,见图九:
(1)船首左舷船壳2破口(前近矩形,后刀割状)(2)左舷船中近机舱处船壳破口(3)约1700吨黄沙灭失
六、碰撞基本事实分析认定
(一)碰撞时间:
2009 年12月03日约0909时。认定理由:
1.“A”轮船长、三副陈述的碰撞时间为12月03日0909时;航海日志记载的碰撞时间也为0909时。
2.根据“A”轮的AIS运动轨迹可以看出,0910时,该轮发生了大幅度向右转向,可以判断是在之前发生碰撞不久后的船舶运动态势;0909时,两船的GPS船位相距200余米,两船船首发生碰撞符合这样的距离条件。3.“A”轮引水员陈述和航海日志记载的碰撞时间分别是:0908时、0910时。
4.通过对上述相关证据的分析,可以判断出两船发生碰撞的最可能时间为12月03日0909时。
(二)碰撞位臵:
上海黄浦江鳗鲤嘴弯头水域:碰撞位臵约为:纬度31º08.930′N,经度121º27.150′E 认定理由:
1.根据两船AIS轨迹,在0909时,双方的船位(“A”轮船位:纬度31º08.853′N,经度121º27.127′E,船首向约030º,“A”轮船位:纬度31º08′58.10″N,经度121º27′10.74″E,船首向约215º)相距200余米,而上述船位均为驾驶台GPS船位,碰撞点应为两船首接触点位臵,根据两船大概的船首向,可以推断出碰撞位臵约为:纬度31º08.930′N,经度121º27.150′E。
2、两船碰撞点应在被撞沉没小船“C”轮所靠泊位臵附近,位臵(纬度31º08.930′N,经度121º27.150′E)距离小船正横约80米与这一条件基本相符。
3、“B”轮碰撞时航海日志记载的船位船位:纬度31º08.850′N,经度121º27.130′E,这一位臵与AIS在0909时船位基本相符。
4、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推断此位臵(纬度31º08.930′N,经度121º27.150′E)为双方船舶碰撞的最可能位臵。
(三)碰撞过程、部位及角度:
最可能的碰撞过程、部位及角度如下:
1.“A”轮的左舷近船首(水线以上约4.5米)位臵处擦碰“B”轮船首左侧部位,与“C”轮船首约成0-10º左右的夹角,进而
2.在“A”轮在向右快速旋转中,其旋转中的螺旋桨桨叶扫到“C”轮船首左侧部位(靠泊在浦西侧实宏纸业有限公司下游码头)。
3.“A”轮在向右快速旋转中,其水下球鼻首撞击了“B”轮左侧船中偏后船壳,4.“A”轮在转向中以约4节左右的速度向前行驶时,其左舷近船首(水线以上约12米)位臵处与“B”轮左舷驾驶台发生碰撞,随后两船分开,约2分钟后“C”轮进水沉没。认定理由:
1.根据“A”轮和“B”轮两船发生碰撞时的速度(分别为4.2节、3.5节)、双方船首碰撞痕迹以及损坏情况可以判断双方船首夹角较小,约0-10º左右;“A”轮了头人员大副所陈述的碰撞夹角与此基本相符。2.从“C”轮左舷近首部船壳受损情况来看,其船首有两处刀割状的裂口,“C”轮沉没前是满载状态,其裂口位臵浸入水下,故可以判断是“A”轮的螺旋桨桨叶在旋转时扫到“C”轮船壳所致;“A”轮左侧舵杆上的划痕也能解释这一现象。
3.“C”轮左侧船中偏后船壳(水下部分)的受损形状可以判断出是由“A”轮浸入水中的球鼻首撞击形成,这一点,从“A”轮船员的陈述笔录也得到验证。
4.从双方船舶的碰撞痕迹以及双方船员的陈述笔录可以解释“A”轮左舷近船首(水线以上约12米)位臵处碰撞“B”轮左舷驾驶台并导致“B”轮左舷驾驶台坍塌;
5.根据小船上的船员陈述,“C”轮在被碰撞后约2分钟进水沉没。
(四)碰撞发生前后船舶的运动态势及联系情况 1.“A”轮: 运动态势:
约0830时,“A”轮关港离泊。
约0837时,“A”轮掉头出口,两条拖轮护航。约0856时,“A”轮经过徐浦大桥,航速6节左右。约0859时,车钟前进一。约0900时,“A”轮船位约:纬度31º08.016′N,经度121º27.757′E,航向320º,航速6.4Kn。约0903时,“A”轮船位约:纬度31º08.267′N,经度121º27.508′E,航向约318º,航速约7.5Kn。
约0905时,车钟微速进,右满舵。约0906时,“A”轮船位约:纬度31º08.545′N,经度121º27.230′E,航向约328º,航速约7.7Kn,此时两船船首相距约1400米。约0907时,“A”轮过#120灯浮。约0908时,“A”轮船位:纬度31º08.775′N,经度121º27.118′E,航向约000º,航速约5.8Kn,“A”轮进入主航道进口航道。约0909时,“A”轮船位:纬度31º08.853′N,经度121º27.127′E,航向约030º,航速约4.2Kn,在向右转向中,由于双方避让不及,“A”轮在向右旋转中船艏左侧与“A”轮左舷一舱位臵发生碰撞,碰撞位臵约为:纬度31º08.930′N,经度121º27.150′E,很快,“A”轮旋转中的螺旋桨桨叶扫到“A”轮船首左侧部位,之后“A”轮的左舷首部再次碰撞了“A”轮驾驶台左翼,随后两船分开。约0910时,车钟停车。碰撞后,“A”轮用VHF13向吴泾海事处进行了报告,同时也向上海引航站调度室进行了汇报,约0915时,上海引航站电话告知“A”轮驶往吴淞口锚地抛锚接受调查,随即“A”轮驶往吴淞口锚地。联系情况: 约0856时,“A”轮经过徐浦大桥,航速6节左右(“A”轮AIS显示),“A”轮用VHF06报告船舶动态。约0900时,“A”轮船位:纬度31º08.016′N,经度121º27.757′E,航向320º,航速6.4Kn。“A”轮与“A”轮取得联系,要求“A”轮停车等待“A”轮,让“A”轮先过鳗鲡嘴弯头,避免在鳗鲡嘴弯头会遇,“A”此时刚过浦东面粮油公司,对“A”轮的建议表示同意。约0906时,“A”轮与“B”轮再次进行了联系,“A”轮意识到将与“B”轮构成紧迫局面,要求“B”轮减速、向右转向、会红灯通过,同时减速为微速进,右满舵,此时两船相距约1400米,“A” 轮因担心右侧可能水浅要求会绿灯,后在“B”轮的坚持下同意会红灯。2.“B”轮: 运动态势: 约0850时,“B”轮于VHF06进行了动态报告; 约0900时,“B”轮船位约:纬度31º09′37.33″N,经度121º27′48.74″E,航向约208º,航速约7.2Kn; 约0903时,“B”轮船位约:纬度31º09′21.28″N,经度121º27′34.85″E,航向约223º,航速约6.0Kn; 约0906时,“B”轮船位约:纬度31º09′08.88″N,经度121º27′
21.40″E,航向约227º,航速约4.7Kn; 约0909时,“B”轮船位约:纬度31º08′58.10″N,经度121º27′10.74″E,航向约215º,航速约3.5Kn;“B”轮左舷船首与“A”轮左舷船首部位发生碰撞,碰撞后,“B”轮在向右快速旋转中,其水下球鼻首撞击了“B”轮左侧船中偏后船壳,之后“B”轮左舷驾驶台又再次与“A”轮的左侧船首发生碰撞,致使“B”轮左舷驾驶台坍塌,未造成人员伤亡。
联系情况(根据“B”轮SVDR录音整理): 约0900时,“B”轮与“A”轮进行了联系,“B”轮要求“A”轮停车等“B”轮先过鳗鲤嘴弯头,避免在鳗鲤嘴弯头会遇,“B”此时刚过浦东面粮油公司,对“A”轮的建议表示同意。约0906时,“B”轮与“A”轮再次进行了联系,“B”轮意识到将与“A”轮构成紧迫局面,要求“B”轮减速、向右转向、会红灯通过,同时减速为微速进,右满舵,此时两船相距约1400米,“B” 轮因担心右侧可能水浅要求会绿灯,后在“A”轮的坚持下同意会红灯。3.“C”轮 约0909时,处于靠泊中(靠泊在浦西侧实宏纸业有限公司下游码头)。的“C”轮先后被“A”轮旋转中的螺旋桨桨叶扫到船首左侧部位和“B”轮水下球鼻首撞击左侧船中偏后部位,“C”轮在被碰撞进水后约2分钟沉没,船上无人员伤亡。联系情况:无
(五)碰撞示意图分析(略)。
七、事故经过
本事故经过是根据询问笔录、AIS记录数据、VDR记录,结合现场勘验结果,经分析得出的可能事故经过:
(一)“A”轮:2009年12月3日0830时空载自上海港关港开船,驶往吴淞口出口。离港前后吃水:3.33米/6.50米。船上三名引航员,其中一名负责船舶操纵(一级引航员),另外两名协助了望及联系。两条拖轮护航,开启一台雷达,量程为0.75-1.5海里交替使用,两只VHF,分别为06、19频道保持守听和联系。引航员用手提电脑连接船上AIS进行导航。驾驶台另有船长(协助操纵和了望)、三副(操作车钟)、值班水手(负责操舵)进行值班。采取手动操舵航行。
约0837时,“A”轮掉头出口,两条拖轮护航。约0856时,“A”轮经过徐浦大桥,航速6节左右(“A”轮AIS显示),“A”轮用VHF06报告船舶动态;
约0859时,车钟前进一。约0900时,“A”轮船位约:纬度31º08.016′N,经度121º27.757′E,航向约320º,航速约6.4Kn。“A”轮与“B”轮取得联系,要求“A”轮停车等待“B”轮,让“A”轮先过鳗鲤嘴弯头,避免在鳗鲤嘴弯头会遇,“B”此时刚过浦东面粮油公司,对“A”轮的建议表示同意;
约0903时,“A”轮船位约:纬度31º08.267′N,经度121º27.508′E,航向约318º,航速约7.5Kn;
约0905时,车钟微速进,右满舵。约0906时,“A”轮船位约:纬度31º08.545′N,经度121º27.230′E,航向约328º,航速约7.7Kn;“A”轮与“B”轮再次进行了联系,“A”轮意识到将与“B”轮构成紧迫局面,要求“B”轮减速、向右转向、会红灯通过,同时减速为微速进,右满舵,此时两船相距约1400米,“A” 轮因担心右侧可能水浅要求会绿灯,后在“A”轮的坚持下同意会红灯,航速减为4.7Kn;
约0907时,“A”轮过#120灯浮; 约0908时,“A”轮船位:纬度31º08.775′N,经度121º27.118′E,航向010º,航速5.8Kn;“A”轮进入主航道进口航道; 约0909时,“A”轮船位:纬度31º08.853′N,经度121º27.127′E,航向约030º,航速约4.2Kn,在向右转向中,由于双方避让不及,“A”轮在向右旋转中船艏左侧与“B”轮左舷一舱位臵发生碰撞,碰撞位臵约为:纬度31º08.930′N,经度121º27.150′E,碰撞角度约0-10º。很快,“A”轮旋转中的螺旋桨桨叶扫到“C”轮船首左侧部位,之后“A”轮的左舷首部再次碰撞了“B”轮驾驶台左翼,随后两船分开。
约0910时,车钟停车。碰撞后,“A”轮用VHF13向吴泾海事处进行了报告,同时也向上海引航站调度室进行了汇报,约0915时,上海引航站电话告知“B”轮驶往吴淞口锚地抛锚接受调查,随即“B”轮驶往吴淞口锚地。船舶左舷有多处划痕,无人员伤亡。
(二)“B”轮:于2009年11月30日离大连港,驶往上海,拟靠关港#4泊位,装载化工原料(PTA)6105吨,吃水:前/后5.90米/6.30米。于12月3日0533时过吴淞口#101灯浮进口驶入黄浦江,驾驶台共有4人值班:船长(负责船舶操纵)、三副(负责操纵车钟,记录,对外联系)、值班一水(负责操舵)、二水(实习)。大副和水手长船艏了头。船上导航设备、通信设备正常。约0850时,“B”轮于VHF06进行了动态报告;
约0900时,“XXXX”轮船位约:纬度31º09′37.33″N,经度121º27′48.74″E,航向约208º,航速约7.2Kn;“B”轮与“A”轮进行了联系,“A”轮要求“B”轮停车等A”轮先过鳗鲤嘴弯头,避免在鳗鲤嘴弯头会遇,“B”此时刚过浦东面粮油公司,对“A”轮的建议表示同意。约0903时,“B”轮船位约:纬度31º09′21.28″N,经度121º27′34.85″E,航向约223º,航速约6.0Kn; 约0906时,“B”轮船位约:纬度31º09′08.88″N,经度121º27′21.40″E,航向约227º,航速约4.7Kn;“A”轮与“B”轮再次进行了联系,“A”轮意识到将与“B”轮构成紧迫局面,要求“B”轮减速、向右转向、会红灯通过,同时减速为微速进,右满舵,此时两船相距约1400米,“B” 轮因担心右侧可能水浅要求会绿灯,后在“A”轮的坚持下同意会红灯。约0909时,“B”轮船位约:纬度31º08′58.10″N,经度121º27′10.74″E,航向约215º,航速约3.5Kn;“A”轮左舷船首与“B”轮左舷船首部位发生碰撞,碰撞后,“A”轮在向右快速旋转中,其水下球鼻首撞击了“C”轮左侧船中偏后船壳,之后“B”轮左舷驾驶台又再次与“C”轮的左侧船首发生碰撞,致使“C”轮船首左舷受损及左舷驾驶台坍塌,未造成人员伤亡。3.“C”轮:
约0909时,处于靠泊中(靠泊在浦西侧宏文造纸厂下游码头,船首朝上游)的“C”轮先后被“A”轮旋转中的螺旋桨桨叶扫到船首左侧部位和“B”轮水下球鼻首撞击左侧船中偏后部位,“C”轮在被碰撞进水后约2分钟沉没,船上无人员伤亡。
八、事故原因分析和责任判定
(一)事故原因分析基础。
1.本事故原因分析是根据船员询问笔录、AIS记录数据、VDR记录,船上相关法定文书,现场勘查等经分析得出的可能事故原因。2.本次事故发生在上海黄浦江水域,事故船均为机动船舶,适用于《上海黄浦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及其他相关规定。
(二)事故方行为以及过失。
“A”存在过失行为:
1)在鳗鲤嘴弯道水域航行时,采取操纵措施不当,未控制好船速、船位,致使本船在弯头转向时占据进口航道。违反了《上海黄浦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第十条;但过120灯浮时,适逢急落水,“A”
轮总长近190米,120灯浮处主出口航道宽度不足100米,航道曲率近75°,这些客观因素也在相当程度上增加了控制船位的难度。2)“B”轮作为大型船舶在航经鳗鲤嘴弯道水域时,应当按照《上海黄浦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第十八条:尽可能避免与其他船舶交会,虽然已经主动与”B”轮联系要求其在弯头以外水域等候,但没有密切注意其实际位臵和动态,未控制好船位,造成紧迫局面,导致事故的发生。
3)开航时机选择不当,导致本船在急落水时过鳗鲤嘴弯头水域,造成多种不利因素的叠加。如顺水航行、舵效差、旋回半径大等。“B”存在过失行为: 1)“B”轮作为大型船舶在航经鳗鲤嘴弯头水域前,虽双方约定“A”在弯头水域外等候,但未能履行双方事前的口头承诺,及时采取停车等让,导致与“A”在 鳗鲤嘴弯头水域交会,违反了《上海黄浦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第十八条,进而构成紧迫局面,导致事故的发生。
2)“B”轮作为大型船舶在落水进口时属于逆水船舶,应避让顺水航行的“A”轮先行通过鳗鲤嘴弯头再进行安全会遇,“B”轮未能做到逆水船避让顺水船,违反了《上海水上安全监督规则》第三十四条是碰撞发生的原因之一。
“C”:
在正常停泊中被撞沉,不存在过失行为。
(三)碰撞事故分析结论
1.本次事故中“A”轮作为大型船舶在黄浦江航行时,安全上有着更高的风险,应该保持高度警惕,谨慎驾驶,严格遵守《上海黄浦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其未能按规定在本船航道靠右航行、选择不当的交会地点以及未使用安全航速是造成碰撞事故的主要原因。在此次事故中应承担主要责任。
2.“B”轮同样作为大型船舶在黄浦江航行时,也应遵守黄浦江航行的各项规定,但是其因未能使用安全航速、有效控制船位导致在鳗鲤嘴弯头交会是造成碰撞事故的重要原因。在此次事故中应承担次要责任。3.“C”轮在正常停泊中被碰撞而沉没,故不承担责任。
九、事故应吸取的教训及安全管理建议
1.010400SR2009017严格执行《上海黄浦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在上海黄浦江水域航行时,水域通航密度大、环境差,应特别谨慎地驾驶,严格执行有关通航安全管理规定,积极接收有关安全信息,并对
安全信息和周围水域通航环境进行充分评估,以便及早对碰撞危险作出准确判断并采取正确的避让措施。2.010400SR2009018充分利用资源协助安全航行。在本次航行中,“A”轮配备了两条拖轮护航,船舶应该充分安排拖轮行驶护航职责,特别是在密集区及弯头水域,要让拖轮在前方疏理航道,告诫他船、提醒本船安全航行和及早地采取避让措施。但可以看出,在本次事故中,“A”轮未能很好地发挥拖轮护航的作用。
3.010400SR2009019公司应重视对船长的适当任用。从调查中得知,“B”轮船长在该轮任职已有十几个月,显然,这样连续在船工作时间过长。作为中国近海运输船舶的船长,在航行安全上有着很大的压力,加上长时间的与家人离别,往往会造成船长身心疲惫,为船舶带来了安全隐患。公司应重视对船长的适当任用,合理的工作和休息安排是必须的。
上海吴泾海事处 2009年12月28日
第二篇: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指南
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文件
海办[2001]71号
关于印发《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指南》的通知
各直属海事局、黑龙江海事局,各地方海事局(港航监督):
为了规范水上文通事故调查处理的工作程序,尽快提高水上交通事故处理整体水平,根据有关国际公约、决议案和国内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经专家多次讨论和研究,形成《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指南》(见附件)。现将《指南》印发给你们,请各有关单位认真组织学习、研究,并参照执行。如在具体执行《指南》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请及时反馈至部海事局安全管理处,联系电话: 010-65292688。
附件: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指南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指南
目录
1.0总 则
2.0证 据
3.0调 查
4.0损失核定
5.0原因分析
6.0处 理
7.0调 解(略)
8.0海事签证(略)
9.0档案管理
附件
1、水上交通事故调查的有关问题和资料
附件
2、有关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的国际公约、决议及国内规定
1.0 总则
1.1目的
本指南的目的是为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官员在进行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时提供指导,使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有一个比较统一的做法。
本指南适用于《海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条例》和《内河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中所规定的“事故”(以下统称“水上交通事故”)的调查处理。
1.2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定义和目的 为消除事故隐患,防止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海事机关应对水上交通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
水上交通事故调查是为查明水上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造成损害的程度、范围,确定事故的性质和判明事故当事人的责任而依法进行的一系列活动。调查水上交通事故,应首先运用勘查、拍照、查询、鉴定、检验等手段搜集证据,然后分析包括人为因素在内的与事故有关的所有因素,研究水上交通事故发生的各个细节;
判明事故原因;判明当事各方及有关人员责任。
水上交通事故处理是指海事机关在水上交通事故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安全管理的措施或建议、处罚违法人员、公布调查结果,以及对由于水上交通事故引起的民事纠纷进行调解的一系列活动。
1.3水上交通事故调查性质
水上交通事故调查是海事机关依法对水上交通事故进行调查的一系列活动,属行政管理行为.但在具体的水上交通事故调查过程中,不仅取证、分析需要运用不同的技术手段,而且对事故口因的认定也主要是技术认定。所以,水上交通事故调查既是行政执法调查,又是技术调查。
1.4水上交通事故分类
本指南中所称“水上交通事故”是指船舶、排筏、设施在航行、停泊、作业过程中发生的碰撞、触损、浪损、触礁、搁浅、火灾/爆炸、风灾、自沉及其他造成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但不包括船舶污染(非交通事故引起)、船员工伤、船员或旅客失足落水等事故以及船员或旅客自杀或他杀等。
a)碰撞:指船舶之间或船舶与排筏、移动式平台之间发生接触造成损害的事故;
b)触损:指船舶触碰岸壁、码头、航标、桥墩、钻井平台等固定物或沉船、沉物、木桩、鱼栅等障碍物造成损害的事故;
c)浪损:指船舶兴波冲击其他船舶、排筏、设施等造成损害的事故;
d)触礁:指船舶触碰礁石或搁里在礁石上;
e)搁浅:指船舶搁置在浅滩上,造成停航或损坏的事故;
f)火灾/爆炸:指船舶因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致使船舶失火,造成损害的事故。但不包括船舶在厂修时发生的火灾事故;
s)风灾:指船舶遭受强风袭击造成损害的事故;
h)自沉:指船舶因超载、积载或装载不当、操作不当或船体漏水等原因及不明原因造成船舶沉没、倾覆或全损的事故;
j)其他:指不能归入前八类的水上交通事故。
1.5水上交通事故分级
水上交通事故按照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情况来确定等级,共分为小事故、一般事故、大事故、重大事故四个等级。事故分级标准参照交通部有关规定。
1.6水上交通事故管辖
水上交通事故的管辖以地属管辖为主,指定管辖为辅。
1)发生在海事机关管辖水域内的水上交通事故,由事故发生地海事机关管辖,如船舶、设施发生事故后驶往其它港口,到达港的海事机关应协助事故发生地海事机关的调查,后者可申请上级机关指定前者调查。
2)船舶、设施在海事机关管辖以外水域发生事故,由就近的海事机关或船舶到达我国第一个港口的海事机关管辖,如事故涉及两艘及以上船舶,将有两个或以上第一到达港,则由所涉及的第一到达港海事机关协商,或联合调查,或以一方为主、其余协助的方式调查。
3)中国籍船舶在我国管辖水域以外发生的水上交通事故,船籍港海事机关应进行调查,如涉及前款所述第一到达港海事机关,由第一到达港海事机关调查.第一到达港海事机关调查后,应向船籍港海事机关通报调查情况.4)有关海事机关对水上交通事故的管辖不明或发生争议的,应报请共同上级海事机关,由上级海事机关指定管辖。
1.7.1海事机关及调查官的权利与义务
海事机关的权利与义务包括:
1)若调查需要,可以责令船舶驶抵指定地点接受调查;
2)可以邀请有关机关和社会组织参加事故调查;
3)船舶、设施发生交通事故,手续未清,有权禁止其离港;
4)当事故责任确定后,给予事故责任人行政处罚,或建议有关单位对事故责任人予以行政处理,涉及刑事责任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5)对隐匿、谎报案件或抗拒查询的当事方给予行政处罚,6)在查明事故原因,判明事故责任后,责令有关船舶、设施的所有人、经营人加强对所属船舶、设施的安全管理.对拒不加强安全管理或在限期内达不到安全要求的,责令其停航、停止作业,并可采取其他必要的强制性处置措施。
海事机关在行使上述权利时,特别是责令船舶驶往指定地点、滞留船舶及禁止船舶离港等可能严重影响各有关方的利益时,应该慎重考虑。
1.7.2调查官在调查中有权:
1)询问有关人员;
2)要求被调查人员提供书面材料和证明;
3)查阅航海日志、轮机日志、车钟记录、报务日志、航向记录、海图、船舶资料、航行设备仪器的性能资料及其他调查所必需的原始文书资料;复印或复制上述资料,并要求当事人签字确认;
4)检查船舶、设施及有关设备的证书、人员证书和核实事故发生前船舶的适航状态、设施的技术状态;
5)检查船舶、设施及其货物的损害情况及人员伤亡情况,6)勘察事故现场,搜集有关物证;
7)要求当事方申请检验部门检验或召集鉴定人进行技术鉴定;
8)可以使用录音、照相、录相等设备,和其它法律允许的调查手段。
1.7.3调查官的义务
1)在执行事故调查任务时,应向被调查人员出示执法证,2)调查应公正、客观、及时、全面;
3)按法律的授权和规定的程序,使用合法的手段和方式进行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4)客观、真实地编写水上交通事故调查报告书;
5)遵循自愿、公平的原则,进行水上交通夺故引起的民事纠纷的调解。
1.8资源保障
海事机关应采取措施保证有足够的、适当的人力物力资源来完成事故调查工作。为此,各海事机关应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水上交通事故调查队伍,组建由各类专家组成的水上交通事故调查专家委员会,以便对一些重大、复杂的事故进行调查。海事机关还应为调查官提供安全和健康保障措施,如必要的防护措施,注射疫苗等。
1.9调查官的准备工作
水上交通事故突发性的特点要求调查人员随时准备着,一俟接到通知,便能立即赶赴事故现场。他们应随身携带一公事包,包内应备有下列物品:
1)本人的执法证或授权证明书;
2)录制证词用的录音机,砚
3)空白水上交通事故报告书及调查询问记录纸;
4)照相机或摄像机;
5)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指南,6)手电筒、皮尺、小刀、封口的透明塑料袋、手套等工具;
7)通讯设备及通讯录(包括事故方和其代理通讯录);
8)相关法规、规章;
2.0 证据
水上交通事故调查中的证据,一般指水上交通事故的调查材料,是证明水上交通事故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动。
2.1证据的性质
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具有行政执法调查的性质,因而水上交通事故调查所搜集的证据,就是行政诉讼法所要求的证据。
2.2证据的种类
水上交通事故调查中的证据有以下几种:
1)书证
2)物证
3)视听资料
4)证人证言
5)当事人陈述
6)鉴定结论
7)勘察笔录、现场笔录、现场记录
8)其他可以证明本实的证据
2.3证据的搜集
事故的发生是一个过程,事故的结果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的物理分布就是事故现场。事故现场与事故过程密切相关,而事故过程就是事故原因诸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因而,事故调查一般都从现场调查开始。事故现场对查明事故原因至关重要,但由于自然条件变化或其他原因,事故现场可能会变动,事故痕迹可能会消失、现场物件可能会变化、消失或变得难以提取,船上当事人或有关人员也可能会离船、分散等,因此,证据的搜集必须及时主动、面客观、深入细致,以获得充分、真实的材料。
搜集证据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二是证据保全。应尽可能将证据形成书面材料,并建立档案.2.3.1现场勘查
2.3.1.1现场勘查是调查人员对发生水上交通事故的现场进行勘视、检测、测量、绘图、拍照、录像等活动。目的是核实船舶、设施及其货物的损害情况,人员伤亡情况,以及船舶的适航状态、设施的技术状态和寻找在事故发生过程中可能留下的痕迹等。除了要对船舶、设施、货物、人员勘查外,调查人员还应对事发地点的航道、水文、气象以及周围环境和物标等进行勘查。
2.3.1.2现场勘查的工作一般是一次性完成,但对有些重大、恶性或案情复杂的事故,可能要进行多次勘查,这些勘查主要是针对某些重点、疑点、有争议的敏感区域或关键部位进行重复或细致的调查。
2.3.1.3现场勘查的情况应在《水上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记录》上详细记录。勘查记录应由当事人和勘查人员共同签字确认。现场勘查应有当事人陪同。
图1 现场勘验简图
2.3.2搜集物证
2.3.2.1物证一般是通过现场勘查搜集的.物证一般包括以下几种,但不限于此:
1)事故现场照片和事故所涉及的任何机械、设备、属具、链条、钢丝绳、索具或紧固装置等的照片;
2)受损部位的照片;
3)与事故有关的机器、设备、属具、链条、钢丝绳、绳索或紧固装置中的损伤或破裂部件或其照片;
4)人们可能吞服、吸入或接触的那些能替导致中毒或伤害的、物、物质或材料的样本;
5)在碰撞或触损事故中,有关船舶、设施或被碰物体上剥损或刮伤的油漆表面的物质样本和擦痕照片等;
6)涉嫌引起火灾或爆炸的货物、物质或材料的样本或照片;
7)对于锅炉爆炸或损坏事故,有关的锅炉水、锅炉水添加剂和锅炉部件的样本;
8)对于机器损坏事故,有关的燃油、润滑油和冷却剂的样本;
s)由于移动或其它原因已危及船舶或人命安全的任何货物的样本或照片;
2.3.2.2搜集属于船上的、或在船上的物证时,应把它们的状况和用途通知船长或值班驾驶员,如果可能,船长应该在场或有一位船长指定的负责人在场。
如果物证已损坏,或留做他用,则应在原地拍下这一物证的照片。如果作为物证的物品可能会受到污染而影响其价值,或者该样本要用于分析,则应将它装在合适的容器中并加封。
2.3.2.3对所获得的每件物证都应做如下详细记录:
1)物品的所有者;
2)物品及其损坏程度的描述;
3)获得该物品的详细位里;
4)物品的识别码或编号;
5)获得该物品的日期、时间;
图2 物证保全简图
6)所摄照片的详细说明;
7)取走该物品的人员的姓名和所属单位,当时在场的任何人员的姓名和身份;
8)取走该物品的目的;
9)任何其它有关资料;
10)对物品所采取的措施,如“送实验室”或送“贮藏间”等等。
获取物证的记录应由物证取样人、物证所有人或当事人共同签字确认。
为了便于保管,调查人员应确保每件物证上都系牢一个标签,标明物品的来源、物品的简况、识别码或编码、取样人员姓名及其、属单位。
2.3.3查询证人
证人即事故当事人和有关人员,是指了解事故主要或部分事实(事故经过和结果)的人员。通常情况下,事故发生时负责船舶航行、停泊或作业的人员,如船长(或幸存的最高职位驾驶员)、值班驾驶员、轮机长(或幸存的最高轮机员)、值班轮机员以及舵工、了望水手和机舱人员是最主要的证人,在某些情况下其他人员,如船东、造船师、旅客、托运人、代理人以及周围他船船员及岸上旅客、工作人员等,都可能成为证人,提供有用的证据。
证人所作的口头或书面陈述即证人证言或当事人陈述,对于证明事故事实是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因此,查询证人是证据搜集的一项重要工作。
2.3.3.1制定查询计划
查询证人应按照简明的预定计划进行。在查询证人前,调查人员应详细阅读和分析水上交通事故报告(如果有)以及其它所掌握的事故材料,对事故有初步的了解,以便拟定查询提纲或要,(可参照附录的内容)。
查询的问题应根据不同的事故类型,每一位证人的资历、经验和职务以及他在事故中的责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根据问题涉,的范围和可能获得相应信息的人员列一矩阵表格,将有助于调查。下面是对一艘走锚而搁浅船舶进行事故调查的矩阵表格的一部分,供参考。
人员
问题范围 船长 大副 二副 三副 了望人员 轮机长 值班轮机员 VTS操作员 引航员 港口管理人 船舶管理人
锚地位置、地质 √ √ √ √ √
√ √
主机备车情况 √ √ √ √
√ √
√
船舶定位方法和频率 √ √ √ √
ISM规则和船舶操作须知 √ √ √ √
√ √
通讯和VTS √ √ √ √ √
√
调查人员还应拟定查询证人的大概顺序,并做出必要的安排以保证在召见证人时,每个人都能按时到场。查询证人的顺序,决于他们在事故中的责任和受牵连的程度,先重后轻地进行查询。
调查人员还应确定查询地点,查询地点最基本的要求是合理方便、保密。
2.3.3.2召集证人
调查人员应尽快召集证人,并向证人出示执法证或有效身份证明,讲解调查的性质和目的、调查所依据的法律以及他所拥有权限。同时,应向证人说明其权利与义务,井要求所有证人不要相互议论所发生的事情。
如果在查询之前来不及召集证人,则应在每一位证人到场时分别以上述方式向其讲解。
2.3.3.3查询要求
查询时,每次应单独查询一名证人并将他与等候的证人们分开。查询时应禁止旁听,除调查人员、作证人员以及应邀为调查人员的顾问的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得在场。
对于碰撞或其他涉及到一艘船舶以上的事故时,不能同时召集两条船的船员进行查询,而应分别进行查询。
2.3.3.4调查人员的态度
事故调查并不是针对某人,而是针对事故本身进行的,因此在查询证人时,调查人员应尽可能采用“询问”而不采用“审问”的方式,以一种合作、中立的姿态与证人接触,应显示出相当的灵活性,使证人保持轻松自然,并鼓励他们自由地、无拘束地讲话。
调查人员必须客观地、无偏见地进行查询,在获得全部证据之前要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不要急于或草率地做出结论。因此,应该防止在调查初期形成任何观点,避免主观地去发掘和集中那些孤立的,似乎可以佐证调查人员观点的证据。
2.3.3.5查询的方法
1)查询应从证人的经历和资格开始,如果需要,每个证人都应出示他持有的职务证书、船员服务簿或其他可能持有的证明文件。查询可以按预先准备好的提纲进行,但调查人员仍应自始至终注意发掘所暴露出来的线索,并密切注意证词间可能出现的矛盾。
2)调查人员应避免根据自己了解的事故情况或推测的事故情节对被询问人采用诱导式提问,即提问那些只需用“是”或“不提等简单肯定或否定方式来回答的问题。因为这类提问近乎暗示证人如何回答,而不是启发他们回忆。
3)如果调查人员对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已有全面的了解,可以有意不按事件发生的顺序提出问题,使证人难于提供虚假证词。
4)谈话时证人提供的证词的准确程度,可以通过用不同用问相同问题的方法加以验证,这样反复问答足以打乱证人头脑编好的事件顺序,也可暴露证词间的矛盾。对于证词中不能自其说的矛盾,应要求被查询人予以解释。
5)如有必要,可以再度查询已经查询过的证人,但应该在查过全部证人后进行,这样可以减少重复调查的次数。
2.3.3.6查询记录
查询证人应制作查询笔录,查询笔录应客观、全面地记载被问人讲述的内容,特别是有关事故的重要情节应当按照原话或意记载清楚。查询证人应使用《水上交通事故查询笔录》标准式,查询结束时应将笔录交给被询问人阅读,并告之若笔录记载遗漏或错误的,他们有权要求补充或修改,但必须在更改处签名按指印。记录的每一页均应有调查人和被调查人的签名并加注日期。
图3 查询证人简图
2.3.4书证和视听材料的搜集
书证和视听材料是用文字记载或用符号、声音、图象等表达的,反映船舶及其机器、设备的性能与技术状况,船舶航行、停泊的动态和作业情况,以及事故发生经过的证据,其内容对事故的真实情况具有证明作用。
调查中应搜集的文书资料包括:
1)船舶的基本资料,如船舶概况、船舶入级证书或船舶检验证书、登记证书、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ISM规则要求的证书等;
2)航海日志、轮机日志、车钟日志、报务日志、航行记录、测深记录、夜航命令簿、罗经差记录等原始记录;
卜3)航行设备、仪器的性能、技术参数的原始文书资料;
4)相关海图和有关航海出版物,以及最近发布的航海通告和无线电航行警告;
5)公司常规命令或操作手册、安全手册;
6)船位报告记录、航行计划;
7)船舶布置图,船舶原始建造资料;
8)船舶稳性资料、船舶操作特性资料、货物配载图、装货作记录等资料;
9)航次维护计划、修理申请记录、机器设备操作和维护手册
10)潮汐表或事故发生水域的海面高度记录;
11)天气预报或水上交通事故发生区域当时的气象记录;
12)船舶交通管理中心有关的信息记录,包括磁带。
搜集的书证和视听材料可以是原件,也可以抄录、复印、拍照所有资料应让当事人签字认定并加盖船章。
图4 搜集书证简图
2.3.5检验和鉴定意见
检验和鉴定意见是指由国家船级社、检验检疫、技术监督以及公安消防等检验或鉴定部门进行检验或鉴定并做出的检验或鉴定结论性意见。
检验报告和鉴定意见对于证明事故损害的范围和程度,证明事故的部分事实或情节,分析事故的技术原因或因素,以及认定事故原因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调查人员可以要求船长、设施负责人申请当地或船舶第一到达港的检验、鉴定部门进行检验或鉴定,必要时,亦可委托有关单位或部门进行该项检验或鉴定,以便获得以下检验或鉴定意见:
1)如果事故造成船舶或设施发生损害的,应有船舶检验部门出具的检验报告副本;
2)如果事故造成货物发生损害的,应有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检验报告副本;
3)如果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则应有公安消防鉴定部门或有关部门的火灾原因鉴定书副本;
4)如果事故所涉及的范围超出了调查官所学的专业,或遇到一些需要运用科学技术或工艺上的专门知识才能正确判断的问题,还应求助于具有合适专业知识的专家学者,由专家学者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结论性意见或做出技术鉴定。
图5 事故检验、鉴定简图
2.4证据的审查判断
2.4.1证据应是反映客观事实的事物,但由于种种原因人员搜集到的证据并非都能反映客观事实,例如航海日志、轮机志、车钟日志等也可能出现与事实不相符的情况,证人证词更具有主观性。因此,需要对证据进行审查判断,鉴别真伪,找出佗事故事实之间的客观联系。
2.4.2审查判断证据时,应首先考虑:1)有关人员是否出于某种不良动机提供了虚假的证据;2)有关人员是否因生理上、认识上的原因提供了不准确的证据;3)是否因环境的特点或情况的变化造成证据不能准确地反映事故事实;4)传来证据在传述中有无错误;5)是否因调查人员工作上的原因造成证据的差错等。
其次,应对全部证据进行综合分析。由于任何一个证据都不能自我核实,因此,除对证据本身进行分析外,更重要的是将它与其他证据对照,进行综合分析,如对于当事人和有关人员的陈述,可以用VTS的记录、航向记录、航海日志、现场勘察记录、物证等进行对照分析,以及必要的计算和技术检验或鉴定报告,验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最后,应认真分析和解决证据中的各种矛盾,采用的证据必须能与其他相关证据相印证。在搜集到的各种证据中,某个证据本身以及某些证据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矛盾。如果某个证据本身有矛盾而没有得到解决,这样的证据就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如果证据与证据之间存在矛盾而未予解决,就无法判明哪个可靠,哪个不可靠,从而也不能用作认定事实的依据;如果证据与事故事实之间存在矛盾而没有解决,所认定的事实就没有说服力,站不住脚。
调查官在取得全部证据并考虑全部因素之前,不应得出有关事故事实的任何最后结论。
3.0 调查
调查是指调查官围绕着“发生了什么、怎样发生的”的问题,运用各种搜集证据的方法,搜集证据资料、认定事实的过程。事故发生的原因总是存在于人(主要指船员)、船舶、货物、环境等要素中,因此,调查也应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展开。
3.1水上交通事故信息来源及其处理
3.1.1海事机关及其调查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得水上交通事故信息:
1)水上交通事故报告。水上交通事故报告是海事机关获取水上交通事故信息的主要来源。当事船舶、设施及其船东有义务向海事机关报告他们船舶、设施发生的水上交通事故。船舶、设施发生交通事故后应填写《水上交通事故报告书》;
2)船舶交通管理中心记录;
3)12395海上报警台或搜救中心报告;
4)有关政府部门或地方组织的信息;
5)新闻媒体报道;
6)其他途径,如过往船舶、港口、引航部门的报告,110报警台转报,岸上目击者的报告等。
海事机关以及调查官应建立并发展信息来源渠道,如与地方航运机构、渔业单位、海关等保持密切联系,以保证及时掌握辖区所有水上交通事故。
3.1.2海事机关在接到有关水上交通事故的报告后,应按《险情报告制度特别规定》逐级报告,并在船舶安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按如下原则上对当事方(船舶或设施)进行处理:
1)即抵本港的,通知其抵港接受调查;
2)驶往国内其它港口的,视情况允许其驶往目的港,并派人前往调查,或委托目的港海事机关调查;
3)目的港是国外的,责令其驶往指定地点,接受调查;
4)锚泊、系泊的,令其原地等待调查。
图6 水上交通事故信息获取及其处理
3.2初步了解情况
在正式展开调查之前,调查人员应首先根据各种水上交通事故信息的来源,或者当事人对事故情况的简要介绍,了解事故的基本情况,并以此来决定搜集证据的步骤和内容。事故的基本情况包括:
1)事故发生的时间
2)事故发生的地点 3)事故种类.4)事故造成的损害,如船舶损坏、沉没、人员伤亡、污染等 5)当事船舶的情况,如船舶种类、国籍,是否有船逃逸等 6)当事人的情况 7)所载货物的情况 8)通航环境的情况 9)其他有关情况 3.3搜集一般资料
对于所有的事故,应尽可能全面地搜集以下基本资料。资料搜集越详细,越有利于全面了解事故事实、查明事故原因,同时也为进一步搜集有关证据作好准备。
3.3.1船舶资料
1)船名、船舶类型,IMO编号(若有的话)、船旗国、船籍港、船舶呼号
2)船舶所有人、经营人或代理人的名称与地址,若是外轮,代理商的姓名、地址
3)租船人姓名、地址、租船方式
4)总吨、净吨、载重吨以及船舶尺度
5)建造时间、地点、建造人
6)船级社和船级 7)船舶证书有效期限
8)推进方式、主机或机器的资料 9)船舶结构特性
10)储存燃油量、燃油柜位置
11)雷达(数量、类型、制造厂家、日期)12)陀螺罗经(型号、制造厂家、日期)13)自动操舵仪(类号、制造厂家、日期)14)电子定位设备(型号、制造厂家、日期)15)救生、消防设备(检验日期、有效期)等等 3.3.2记录资料 1)船舶登记号 2)有效的法定证书 3)ISM规则审核证书
4)船级社或检验当局认可证 5)航海日志 6)船员名单 7)船员资格证书
8)水手长日志
9)港口(停泊)日志和货物装卸日志
10)轮机日志
11)车钟记录
12)航行计划
13)无线电记录
14)航行记录图,相关的海图和有关航海出版物,以及最近公布的航海通告和无线电航行警告
15)油类记录簿
16)测深资料记录簿
17)夜航指令簿
18)船长/轮机长例行指令 19)公司例行指令/操作手册 20)公司安全手册
21)罗经误差表或记录簿 22)雷达记录簿 23)维护计划 24)修理要求记录 25)有关的协议条文 26)乘客名单
27)船舶报告记录
28)航线和航线纠正记录本
29)设备/机器制造产品操作手册/维护手册 30)船舶稳性资料,货物配载图 31)其它需要的记录资料
3.3.3航次资料
1)始发港、目的港及出发和抵达时间 2)所载货物的详细情况
3)事故发生前离开上一停靠港的时间
4)离港时的吃水(前、中、后)及两舷侧的干舷高度
5)拖航情况(如有)6)航行期间出现的任何故障或不正常情况的记录(不管其是否与事故有关)7)船员人数及名单、旅客人数
8)燃油、淡水和压载水以及消耗的详细记录等等 3.3.4事故有关人员情况
1)姓名、性别、年龄、职务
2)资格证书(等级、证发日期、发证国家/机关等)3)在该船的工作时间
4)在与该船类似船舶上的资历
5)在与该船吨位相当的船舶上的资历 6)其他职务资历
7)事故当天当班时间和往常当班时间 8)事故发生前96小时内的睡眠时间
9)其他任何可能对睡眠有影响的船上或个人的原因 10)是否吸烟(毒),如是则烟(毒)瘾如何
11)日常饮酒习惯,事故发生前24小时内的饮酒量 12)是否用过药
13)理解职责及履行职责的能力 14)是否有语言上的障碍等
3.3.5天气海况
1)天空,是晴、阴、多于还是其他情况 2)风向和风力
3)能见度、是否有雾、雨、霾、雷暴等 4)海浪的方向、高度和状况
5)海流或潮流的方向、流速或强度
6)河流水位及航道情况,如航道宽度、主缓流等 3.3.6事故情况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类型
1)事故发生时船舶的动态,如航行、锚泊、靠码头等 2)事故发生地点的交通流、通航密度等
4)相关设备运行情况,特别是机器故障的情况 5)驾驶室人员 6)机舱人员
7)事故发生时,船长和轮机长在何处 8)操舵方式(自动或手动)等等 3.3.7援助和清除污染情况(如有)1)通过什么方式发出援助信号 2)由谁和以什么样的方式提供援助
3)援助行动是否及时有效,如援助要求被拒绝,拒绝原因等等 4)下海污染物的名称、数量
5)是否启动了《船舶溢油应急计划》 6)是否招请了其他清污力量参加清污工作 7)是否造成了海洋或其它资源的损失 8)清污的效果如何等
3.4不同类型事故证据的搜集
对于不同类型的事故,搜集证据的要求和内容也不同。调查人员应根据已掌握的事故情况,针对不同事故类型,采取相应的方法,搜集有关资料,以便了解事故发生的详细经过。
各类事故的证据搜集思路如下:
3.4.1碰撞
1)现场勘查。首先应对船舶或设施的受损情况进行勘查,包括碰撞留下痕迹的形状、面积、深度等,以便对碰撞的情形如碰撞的部位、碰撞角、碰撞的程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其次是对碰撞留下的油漆或其他残余物进行取样,作为物证,在追查肇事船时尤为重要;然后是对通航环境,包括助航标志、水深情况的勘查等。
每
2)了解值班人员的情况。包括个人经历、资格和当天的身体状况等(可参照一般资料中事故有关人员情况的内容),以此判断其是否称职或能否完成职责,以及他所提供的证据是否可靠。
3)如果航行期间机器、设备出现过影响操纵的故障或异常情况,应搜集该机器、设备的详细资料,了解其最近检查、维护、修理的情况以及运行情况(可参照对机损事故的调查)。
4)了解船舶在碰撞过程中的行动:
a)如何了望。由哪些人负责了望、在何处了望、了望的方法和手段;了望发现(听到或看到)的情况;对当时的局面是如何估计的;对他船动态的判断,锚泊、作业还是在航?航向、航速如何等。
b)使用的航速。碰撞前使用了哪些航速或车速,使用的时间,当时的环境和情况如何?以此判断该船是否用安全航速行驶。
c)如何判断碰撞危险。是否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如何,包括来船方位、距离、航向、航速的变化等;判断存在碰撞危险的时间、手段和依据;当时两船所处的局面或态势等。
d)避碰行动,包括采取行动(使用声号、转向、用车、抛锚等)的时问、相对方位、距离;谁下令、谁操作;行动产生的效果及查核的情况。
e)是否与来船保持联系,以及声号、灯号VHF等的使用情况。
f)碰撞情况,包括碰撞时间、碰撞交角、碰撞部位、碰撞力度及造成的损坏,碰撞时的余速,车和舵所处的状态等。
g)碰撞后的行动,包括与对方联系的情况、进行自救或救助的情况、采取措施减少损失的情况等。
调查官应根据了解到的船舶在不同时间的船位、航向、航速以及船舶间的方位、距离变化等情况,描绘出船舶的航迹线及碰撞形势图。
5)如碰撞造成船舶或设施损坏的,要求当事方申请船级社检验,并提交检验证书副本。
6)其他有关情况。
3.4.2触礁和搁浅
这类事故的原因,大多是航行失误、疏忽、未及时更新的海图资料、能见度差、风流影响、机器故障等。因此,应主要调查以下内容:
1)事故现场的地形、底质、周围环境、潮汐水流、航道尺度情况,以及搁浅时的船首向、搁浅部位、受损情况、测深情况等,了解事故发生的情形及船舶搁置的程度。如有可能(如船舶未脱浅),应到现场进行勘查。
2)离港时或事发前的船舶吃水。
3)航行计划。应查看计划航线的作图情况,了解所使用海图的图号、出版日期、出版部门和最后一次校正的时问。
4)最后一次交接班的情况。
5)航行情况,如能见度情况、事故发生前1小时内的航向和航速、如何定位、各种定位仪器的运作情况、测深仪器的性能和运作情况、驾驶台人员情况(包括其身体状况、了望人数及其所在位置)和了望的情况等。
6)机器、设备的运作情况,是否有影响操纵的情况。
7)如有破损,应了解破口大小、位置,漏油漏水情况,进水速度、进水量等。
8)采取了哪些避免事故和减少损失的措施。
9)脱浅措施。
10)其他有关的情况。
3.4.3触损
触损事故的情形介于碰撞事故和搁浅事故之间,因此,对触损事故的调查可以参照对碰撞事故和搁浅事故的调查。
当船舶与岸壁、码头、航标、桥墩、钻井平台等固定物发生触碰时,参照碰撞事故调查,着重了解船舶操纵过程及机器运作情况;
当船舶与沉船、沉物、木桩、鱼栅、水下不明物体等障碍物发生触碰时,参照搁浅事故调查,着重了解海图的使用情况、航海信息的接收情况和了望情况,了解船舶是否发现了被撞物体,发现时的方位、距离,以及发现后采取的避让措施等。
3.4.4沉没
沉没事故的起因可能是其他类型事故或者是异常天气、货物移动、结构损坏以致丧失稳性等。小型船舶沉没的原因通常是船舶技术状况差、装载不当、超载、操作不当、浪损等。由于船舶已经沉没,许多原始资料无法取得,调查比较困难,只能依靠幸存者和其他证人的回忆,以及查阅登记机关、检验机关、造船厂、船公司等保存的相关资料。
由其他类型事故造成的沉没按该类型事故的调查要求进行调查,自沉事故按以下步骤进行调查:
1)首先应确定船舶沉没的位置,并了解该处的地理环境、水文特征以及气象,可向气象部门索取事故海域当时的天气报告。
2)船舶上一港离港时的吃水和干舷,以及测量所在地区和时间(季节),航行中日常储备和燃油消耗引起的变化等。
3)船舶状况,包括船舶建造时间、建造地点、船体强度、分舱结构,舱口、舷窗和其他开口的位置及水密完整性等。
4)货物及其装载的情况,包括货物的性质、包装、数量,以及配载、积载、加固和货物装载是否遵守了有关规定等。
5)旅客的情况。
6)压载的情况,包括压载舱的分布以及压舱物的配置、性质和使用情况等。
7)稳性数据,必要时进行稳性计算,计算中应考虑压舱物、燃油、淡水的情况。
g)船舶最近一次检查、修理的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内容等,之后有无发生过事故。
9)开航前和航行中,有无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包括与其他物体撞击的情况。
1的水位测量情况。
11)第一次船舶进水发生的部位及其成因。
12)沉没前船舶的状态、航向、航速等。
13)驾驶人员用车、舵的情况。
14)防止沉没所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
15)弃船的时间及逃生或救助情况。
16)其他有关情况。
3.4.5火灾/爆炸
1)首先要查明火灾或爆炸发生的部位,如机舱、货舱、住舱或其他处所,如有可能,应勘察火场。
2)要查明失火处所存在或存放了哪些易燃、易爆物品,包括失火处所及其周围建造材料的属性,应对有关的物品进行取样,搜集物证。
3)要查明火的来源。包括了解事发前正在进行或进行过的操作,如装货、卸货、修理、明火作业等;是否有人违反了操作规程,如吸烟、动火、用电等;事故处所的电气设备情况;是否存在静电问题;天气情况,有无闪电、雷击现象等。
4)发生火警的过程,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5)船上消防设备如灭火器、消防水管、消防泵的配备(类型、数量、位置等)及使用情况。
6)失火处所通风是否关闭。
7)详细了解船舶的状况,如船龄、船况、防火结构等。
8)船员应急部署的执行情况。
9)岸上消防队的应急情况。.10)要求当事方提供一份公安消防机关出具的火灾原因鉴定
11)其他有关情况。
3.4.6机损
主要发生在主机、锚机、舵机等方面,应作如下调查:
1)检查损坏的机器及其部件,搜集物证,如拍照、保存碎片等。
2)搜集受损机器、设备的详细资料,包括生产日期、生产厂家、技术性能和参数、操作手册、安装时间等。
3)使用记录,包括所有故障或异常情况及进行排除的记录。
4)日常检查、维护、修理的记录。
5)最近一次检查、修理的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内容等。
6)事故前是否出现过异常,是否向上级主管报告,采取了哪些措施?
7)机器损坏对航行造成的影响
8)其他有关情况。
3.4.7浪损
由于没有发生实际接触,浪损事故的原因往往难于确定,对其调查应分步骤进行。
首先,是对受损船舶进行调查: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当时的天气海况。
2)船舶的情况,包括其动态,是航行、锚泊还是停靠码头,是否正在装卸货。如在航行中,其航向、航速、吃水多少?以及载货情况、抗风浪能力等,必要时可进行稳性计算,以查证是否存在自身的原因。
3)在事发时,看到或记录了哪些船舶经过,它们经过的距离、航向、航速及所掀起波浪的波长、波高和传播方向。
4)谁在值班,采取了哪些避浪措施,效果如何?
5)损害发生的情形,受损的情况。
其次,是对经过或者涉嫌船舶进行调查:
1)搜集航行操纵设备的详细资料,了解其性能和技术参数。
2)经过事故地点的时间、航向、航速、车速等。
3)经过受损船舶时,两船的距离。
4)掀起波浪的情况,如有必要,可要求其重现当时情形。
最后,从其他途径了解事故情况:
1)交管中心
2)周围船舶、码头工人、其他人员等。
以上是各种类型事故调查的主要思路,它是针对事故本身的原因进行的调查。调查官在对每一具体的事故进行调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和搜集证据,附件中所列的问题和资料可供参考。
3.5针对管理或其他方面的调查
如果调查官认为或在调查中发现了管理或其他方面存在问题时,也应对其进行调查,以便进一步了解事故深层次的原因。这种调查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5.1船舶经营人(可能也是船东)
船舶经营人对其船舶的安全生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多数事故都与船舶经营人的管理有关。调查的内容包括:
1)经营人的经营范围、经营方式、运作程序等;
2)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组成(是否具有专业资格)、职责及运作情况;
3)是否建立了安全管理体系,体系是否完善、是否正常运作;
4)对船舶的管理。有哪些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
5)对船员的管理。如何培训、选用和配员,如何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有哪些管理规定等;
6)与船舶是否保持密切的联系,对船员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如何反馈;
7)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船长的意见是否得到尊重;
8)对船舶的指令等。
3.5.2海事机关
海事机关对船公司、船舶、货物、船员、通航环境的监督管理情况,如航标设置VTS服务、规章宣传、海图资料、航行警(通)告、体系审核、考试发证、危险货物审批等,以及管理的方式、方法、手段及具体执行情况等,是否存在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或在工作上存在不足,有无人为疏忽等。
3.5.3其他部门
如引航、代理、港口、码头、修/造船厂船检、运输管理等单位或部门进行作业或管理的方式、方法、手段及具体情况。
3.6对肇事逃逸事件的调查
调查肇事逃逸船舶,往往由于受害方不能提供肇事船的具体特征,且不了解逃逸船舶行踪,因而比较困难。追查肇事船舶,各地海事机关应加强合作。
3.6.1追查肇事逃逸船舶应遵守《水上交通事故肇事逃逸处理程序》的规定,接报肇事逃逸事件的海事机关,应向受害方或通过其他途径尽可能详细地收集有关情况或资料,拟定《水上交通事故肇事逃逸协查书》,发送给各有关海事机关,要求协助查找。
3.6.2在追查过程中,如发现与协查书所描述特征部分或基本相符的船舶,海事机关应立即对该船作如下调查:
1)对船体外壳进行勘查,检查是否有新的撞击、擦碰痕迹或残留的木屑、油漆等,如有,应予拍照、记录、采集物证等;
2)查看船上的原始记录,如航海日志、轮机日志、航向记录、海图等,了解船舶动态,以核实该船是否经过事故发生水域以及在事故发生时该船的具体位置;
3)对事故发生时段负责值班的船员进行查询,以了解船舶在事故发生时段的动态以及船员在航行中听到的、看到的或感觉到的各种可疑情况;如有必要,也应对其他船员进行查询,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4)对于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如第1款所述的各种情形、刷新漆或新漆覆盖旧漆现象、原始记录被涂改、被查询人员的回避、掩饰行为等,应要求有关人员作出合理的解释。
3.6.3海事机关还应通过事发水域附近的观通站或VTS中心,以及过往船舶或其它途径获得更多的信息,以便确定被选查船舶是否有肇事嫌疑。
3.6.4在确定船舶有肇事嫌疑后,应将情况反馈要求协查的海事机关,由其决定采取何种方式对嫌疑肇事船展开进一步调查。
肇事船一经查获,要求.协查的海事机关应向各有关海事机关发出.解除协查通知》,以便停止协查。
3.6.5追查肇事逃逸船舶的注意事项:
1)追查船舶应及时、迅速,不应影响船舶的正常营运;
2)在确定为肇事逃逸船舶之前,被追查船舶均以协助调查的方式接受调查;
3)除非有充分的理由,否则不应滞留船舶;确需滞留船舶时,应遵守有关规定;
4)在没有掌握充分的证据之前,不能将被追查船舶以肇事逃逸船舶论处。
4.0 损失核定
经济损失是事故统计的基础资料之一,对水上交通事故的宏观研究和控制有重要意义。经济损失通常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计算事故经济损失通常是件繁琐的工作。为达到既满足统计的需要,又能简便易算的目的,本指南将经济损失限定为人员伤亡和物的损失,具体是指由水上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船舶、设施、排筏、货物等的损失、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由事故产生的救助、打捞、清污和处理费用等。
调查官应对损害进行核定,以便确定事故的性质和等级,以及进行事故统计。
4.1基本原则和要求
4.1.1基本原则
在进行经济损失核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即以事实为依据,损失多少,核定多少;
2)恢复原状的原则,即进行修复时,以恢复到事故发生前的状况为准;
3)减少损失的原则,即应以最低的标准进行核定,不夸大事故损害事实。
4.1.2总体要求
损害核定应首先确定损害的范围,其次根据损害的范围,对人员伤亡进行核定,以及对财产损失进行价值评估或核算。进行核定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损害必须是由本次水上交通事故造成的;
2)财产损失必须是直接的损失;
3)产生的费用如救助、打捞、修理等费用必须是合理、合法的。
4.2人员伤亡的核定
4.2.1损害范围
人员伤亡是指因水上交通事故致使船员、旅客或其他人员伤残、死亡、失踪等情况。
1)人员伤残
人体伤残检验包括:损伤程度(轻伤、重伤)鉴定、伤残等级和劳动能力丧失鉴定等,由有关医务部门或法医出具的诊断书或鉴定书为准。
损伤程度鉴定参照1990年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颁布的《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和《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以及1996年公安部发布的《人体轻微伤鉴定标准》。
伤残等级参照《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评定等级。
劳动能力丧失参照伤残等级来确定。一级、二级和三级伤残等级,确定为劳动能力丧失;四级和五级为劳动能力大部分丧失;六级、七级和八级为劳动能力小部分丧失。
2)人员失踪
发生水上交通事故后,造成人员落水,经过一定时期(一般为7天)的搜寻、救助和打捞工作后,仍然下落不明,可视为失踪,但它不同于《民法》规定的失踪。在无法确定失踪人员生亡的情况下,人员失踪的损害核定按人员死亡损害核定的原则处理。
3)人员死亡
a)人员当场死亡的,应交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医鉴定,并开具死亡证明;
b)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的,应有医院出具的证明及有关法医开具的死亡证明;
c)人员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2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死亡。
4.2.2核定方法
2)人身伤亡后支出费用包括:医疗费用(包括护理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
2)善后处理费用包括: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及赔偿费用。
4.2.3核定应注意的问题
调查官应注意以下不属于水上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的情况:
1)由于船员、旅客在航行或停泊时,随意走动或本人不慎失足落水所致;
2)因酗酒或神志不清,失足落水所致;
3)因自杀或他杀死亡的,属于刑事案件,应另案处理;
4)由于疾病或其它生理缺陷的原因造成的;
5)船舶在操作系泊、系解缆绳、绞缆及在起锚、下锚等作业中造成人员伤亡的,属工伤事故;
6)船舶在装卸货物、修理机械设备时造成人员伤亡或因操作不慎造成人员伤亡的;
7)船员、旅客在船上游泳洗澡溺死的;
8)受伤后,因医疗事故致死的等。
4.3船舶、设施、排筏等的损害核定
4.3.1 损害范围
船舶、设施、排筏等的损害是指水上交通事故造成船舶、设施、排筏等沉没、破裂、变形、损坏、损伤,及对其机器、设备造成的损害等,因此造成的财产损失,以及事故后相继发生的有关费用和损失。
在全损的情况下包括:船舶、设施、排筏等的价值损失;未包括在船舶、设施、排筏等价值之内的燃料、物料、备件、供应品,渔船上的捕捞设备、网具、渔具等损失;船员工资、遣返费及其他合理费用。
在部分损失的情况下包括:合理的临时修理费、永久修理费及辅助费用、维持费用等。
4.3.2核定方法
1)由船舶检验部门或相关工程技术部门核定、估价;
它包括对事件过程的简述、主管机关对于事故原因分析的结论,以及有关建议。
2)事实描述
这一部分应根据证人的证词和其他直接证据来叙述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要素。它只叙述事实真相而不应解释任何证据或下结论,并尽可能避免暗示某一行动或过程是对或错误的。事实描述应包括如下内容:
a)当事船舶情况
船名、设施的概况和主要数据,定员及船舶、人员证书情况,船舶所有人、经营人、代理名称和地址等。
b)当事人情况
姓名、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职业、职务证书或其他资格证书、获证日期和地点、经历、何时上该船工作等。
c)事故损害情况
人员伤亡、船舶和设施的损害、货物损害以及环境损害的情况。
d)事故背景
货物和航次、气象和海况以及有关船舶、货物操作安排和程序等的事实资料与说明等。
c)事故经过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描述导致事故的一系列事件,事故本身以及与事故的发生有关的全部事件。
2)由修船厂核定、计价;
3)当事方共同议价,核定损失;
4)由海事机关牵头召集鉴定人、当事人进行核定;
5)投保船舶可由保险公司按投保单核定损失;
6)聘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核定。
4.3.3核定应注意的问题
1)如果损失超过了船舶或设施本身的价值或已无修复价值,则按推定全损论处;对购买保险的船舶,则应按船舶投保时的价值核定,如果未投保,则以船舶受损前的实际价值计算,如有残值时,要扣除其残值部分;
2)应就近修理,除非能证明在其他地方修理更能减少损失或节省费用,或者有其他合理的理由;如果船舶经临时修理可继续营运,应进行临时修理。
3)如果涉及精密度和特殊性能等特定技术要求时,应聘请有关科研、技术、检验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核定,如对钻井平台、潜水器、科研船、码头设施等进行核定时;
4)应注意不能随意扩大估价和修理范围;
5)注意折旧及以新换旧的问题;
4.4货物损害核定
4.4.1损害范围
货物损害是指由于发生水上交通事故造成所承运的货物灭失、损坏或质量降低,并同时降低了货物的使用价值,而且增加货物由于损失后需要支付的货物整修费,如打捞、抢救、过驳、整理、修理、检验、翻晒、烘烤及交通工具费用等。
4.4.2核定方法
1)由检验检疫部门核定;
2)当事方共同核定损失;
3)投保货物可由保险公司按投保单核定损失;
4)由海事机关牵头召集鉴定人、当事人进行核定,如有必要,可以召集货物的装卸、理货部门及生产厂家,商请工商、税务、物价等部门共同核定,还可请科研单位化验或鉴定等。
4.4.3核定应注意的问题
1)对货物的性能、质量、特性、价值、市场等方面的问题,应全盘考虑;
2)要注意货损的实际数额,防止货主或船东伪造、谎报货损以达到贪利的目的;
3)充分利用残值,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4)慎防以次充好,以劣充优的情况出现。
4.5救助打捞和事故处理费用核定
4.5.1损害范围
救助打捞和事故处理是指船舶、设施发生水上交通事故后,由于本身无力自行脱险或施救,依靠外来力量进行的援助,包括救助、打捞、过驳、拖带、扑救等,以及设标、监护、清污、防污等处理工作产生的费用。
4.5.2核定方法
1)如已签订合同或有协议的,按合同或协议内容核定;
2)当事方共同核定;
3)由海事机关召集有关当事方进行核定;.4)请专业救助打捞部门核定。
4.5.3核定应注意的问题
1)人员救助产生的费用也应核定;
2)救助打捞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惯例;
3)应充分考虑救助打捞的作业难度、工作量、投入的力量及其专业程度,还有产生的效果;
4)打捞应制定方案,尽量做到少花钱,打捞快,并能保证打捞安全及防止环境污染,按方案进行打捞所产生的合理支出应予核
定。
4.6污染损害核定
因污染事故造成的损害应包括渔业水产资源的损失、旅游资源的损失、生态环境的损失、清理及以防止污染的费用等。
对污染损害的核定应会同侵害方、受损方、有关政府部门、管理部门等共同进行,可以申请有关科研部门进行鉴定或公安机关对损害情况进行签证,如有必要,还应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对损失进行评估。
4.7船员、旅客行李、物品损失核定
船员个人生活必需品的损失,以及旅客行李、物品(包括自带行李)的损失,按实际损失予以核定。
承运人与旅客书面约定由承运人保管的货币、金银、珠宝、有价证券或者其他贵重物品的损失,应予核定,但船员、旅客、其他人员个人携带的货币、金银、珠宝、有价证券或者其他贵重物品的损失,不予核定。
在进行上述各项核定时,海事机关应保存各种核定单据,核定单据应由当事方或肇事者本人签字、盖章或按手印确认,以作为损害核定制约性文书。核定单据包括:修船厂的估价清单、验船师签发的定损报告、潜水员的探摸报告、检验检疫部门的货损报告、保险公司的损失清单、救助打捞时签订的合同或协议以及当事各方的估价清单等。海事机关应根据各项核定的结果,统计事故的总损失,作为确定事故等级的依据。
5.0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是探求“事故为什么会发生”的过程。事故的致因理论认为,事故是物体或人的身体与超过其闻值的能量接触,其后果是人的伤亡和物的损害。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和不良环境,引发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和不良环境的原因是对事故基本要素的管理不当。事故原因分析的基本思路是将调查中所获得的杂乱无章的信息归纳为几种基本要素,分析各要素在事故中的作用机理,查找事故原因。
从“人一船一环境”所构成的系统来分析,可将导致水上交通事故的基本要素归纳为如图:
图7 水上交通事故基本要素
5.1基本要素分析
5.1.1船舶要素
船舶因素有时会成为事故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船舶倾覆或沉没的事故,以及在船舶失控的情况下发生的事故。船舶由船体、动力系统、助航设奋、操纵设备、通信设备、消防救生设备和货物系统等部分组成。因此,船舶要素包括操纵设备、助航设备的性能和状况,造船材料及质量,船体结构、强度、密封性和分舱布置,船舶的吃水、稳性和惯性等。
5.1.2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包括气象、海况,水文条件;通航环境,如通航密度、航道水深、靠(锚)泊条件、背景灯光、水下障碍物、助航标志与设施的状况等;安全信息等。
5.1.3货物要素
货物要素包括货物的特性,货物的隔离、积载,货物运输和贮存过程的管理等。
5.1.4人员要素
在事故中,人的因素往往是触发要素,其中船员又是最主要的。船员的身体状况、知识水平(包括对专业知识、航行规则、有关法律法规的掌握和理解等)、航海技能(包括判断能力、应变能力、操纵能力等)、思想意识(包括职业道德、安全意识、工作态度、责任心等)以及航海经验等,都直接影响船员的行为,对事故起决定性作用。其他人员如引航员、码头工人、验船师等,也会在履行各自职责时出现差错或过失,成为事故发生的因素。人的故障模式如图:
图8人的故障模式
5.2条件要素分析
基本要素是系统固有要素。单个要素或多个要素综合作用,在满足安全管理不当或处置不当条件下,都可以引发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或不良环境,并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5.2.1安全管理包括单个要素的安全管理和整个系统的安全管理,涉及的单位和部门有船舶、船东、港口、修造船厂、船舶检验、引水和海事机关等,主要是日常的安全管理。大多数事故都与安全管理有关,安全管理通常是事故深层次的原因。管理原因应从如下几个主要方面分析:
1)船舶管理
(1)有没有制定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
(2)是否对安全漠不关心,对已发现的问题不及时解决;
(3)有没有严格执行监督检查制度;
(4)是否指挥错误,甚至违章指挥;
(5)是否人员培训不足,致使不能正确判断险情和事故的发展;
(6)是否检修制度不严,没有及时检修已出现故障的设备,使设备带病运转等。
2)岸基管理
(1)公司管理
(2)港口管理
(3)海事机关、船舶检验、引航体系管理等
5.2.2处置是对出现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和不良环埃的应急处理,对处置要素的分析主要是评价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当,包括对运用良好船艺、船员通常做法、常识和基本技能等的评价。
5.3原因分析
5.3.1水上交通事故分析就是在调查的基础上,从基本要素和条件要素分析着手,由表及里地进行,找出事故的成因。一般按如下步骤进行:
(1)汇总所有调查材料,通过对材料的审查、判断及分析,筛选出能反映事故事实的证据。对证据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相关要素;
(2)根据所掌握的证据,逐步分析以下内容:
A、受损部位;
B、损害程度;
C、事故态势;
D、事故种类;
E、不安全状态;
F、不安全行为;
G、不安全环境等。
(3)运用因果分析法,分析各致因要素和相关要素在事故中所处的地位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即各致因要素在事故中的作用机理,决定哪些是直接原因,哪些是间接原因;如两艘航行船舶在海上发生碰撞事故,其直接原因一般是不安全行为,具体来说就是船员在了望、对危险局面的判断、避碰行动和对避碰行动的评估等方面存在不足的结果;
(4)进一步分析各要素。对每一要素以是否应制定特别管理规定,是否有管理规定,是否执行了有关管理规定,有关管理规定是否合理和是否指定人员负责该项工作,是否明确了职责,是否为指定人员完成指定的职责进行了必要的安排等问题为主线逐步深
入,直至找出引发致因要素的管理原因和存在的不足问题。
(5)根据调查所确定事实和分析的结论,判明责任、提出安全管理建议水
对责任方(若涉及)进行行政处罚。
图9 事故原因分析简图
5.3.2确定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原则 5.3.2.1直接原因主要包括:
(1)船舶、货物或航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2)人的不安全行为。5.3.2.2间接原因主要包括:
(1)船舶、设施(包括附属设备)的设计、建造和维护上的缺陷;
(2)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3)公司对安全管理不重视,安全机构不健全,安全体系运行不下常;
(4)缺乏检查,指导不足;
(5)没有落实事故防范措施;
(6)教育、培训不够;
(7)助航服务、安全信息提供不足;
(8)交通组织不合理;
(9)其他。
5.3.3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可以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必要时,还可以通过水上交通事故调查专家委员会或专家组的咨询、分析和鉴定,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避免形成片面的观点,以获得正确的分析结果。
5.4责任认定
5.4.1事故性质的认定
查明事故原因后,还应当根据当事人是否违章或存在过失、违章或过失行为与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违章或过失行为在事故中的作用,认定事故是责任事故还是非责任事故。
(1)责任事故
当事人有违章或过失行为,其违章或过失行为与事故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的事故。当事人有违法行为的,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2)非责任事故
由于不可抗力的外在因素以及其他不能归责于任何一方的原因造成的事故,或无法查明原因的事故,当事人没有违章或过失行为,或者违章或过失行为与事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非责任事故的当事各方都不须对事故负责。
5.4.2违法行为的认定
对照现行的法律、法规,根据事故调查所确认的事实和当事人在事故中的为和不为,确认违法行为和违法当事人。
5.4.3责任的认定
应在查明事故原因的基础上,确认当事方对事故应负的责任。确认当事方的责任时,应用“全部”、“对等”、“主要与次要”来划分。
划分事故责任的原则如下:
(1)由于一方当事人的违章或过失行为造成事故的,有违章或过失行为的一方应当负全部责任,其他方不负责任;
(2)双方当事人的违章或过失行为共同造成事故的,违章或过失行为在事故中作用大的一方负主要责任,另一方负次要责任或一定责任;违章或过失行为在事故中作用基本相当的,两方负对等责任;
(3)三方以上当事人的违章或过失行为共同造成事故的,根据各自的违章或过失行为在事故中的作用大小划分责任;
(4)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责令其承担全部责任;
(5)当事人一方有条件报告而未报告或者未及时报告,使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责令其承担全部责任;
(6)当事人各方有条件报告而未报告或者未及时报告,使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责令其承担同等责任。
6.0 处理
水上交通事故处理是指海事机关在水上交通事故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下列工作:
1)编写水上交通事故调查报告书,分析事故原因和有关当事方的责任;
2)对在水上交通事故中违法行为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3)根据事故原因向有关部门提出加强安全管理的建议或将情况通报有关各方;
4)应双方请求进行调解。
6.1水上交通事故调查报告
6.1.1在完成事故调查、原因分析和责任认定后,主管机关应编写水上交通事故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内容取决于事故的性质及主管机关调查的深度。在许多情况下,事故比较简单,其原因很快就可弄清楚,从中不能得出新的教训,因而也无须提出新建议,在这种情况下,调查报告可以简短扼要。相反,有些事故,甚至是相当小的事故,如果从事故中可以吸取有价值的教训,则不论事故严重程度如何,都应全面、详细地进行剖析。
6.1.2调查报告应以标准格式撰写,其内容应分为摘要、事实描述、调查官的意见、附录四个部分。
1)摘要
摘要置于每一份调查报告的第一页,通常不应超过300字。它包括对事件过程的简述、主管机关对于事故原因分析的结论,以及有关建议。
2)事实描述
这一部分应根据证人的证词和其他直接证据来叙述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要素。它只叙述事实真相而不应解释任何证据或下结论,并尽可能避免暗示某一行动或过程是对或错误的。事实描述应包括如下内容:
a)当事船舶情况
船名、设施的概况和主要数据,定员及船舶、人员证书情况,船舶所有人、经营人、代理名称和地址等。
b)当事人情况
姓名、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职业、职务证书或其他资格证书、获证日期和地点、经历、何时上该船工作等。
c)事故损害情况
人员伤亡、船舶和设施的损害、货物损害以及环境损害的情况。
d)事故背景
货物和航次、气象和海况以及有关船舶、货物操作安排和程序等的事实资料与说明等。
e)事故经过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描述导致事故的一系列事件,事故本身以及与事故的发生有关的全部事件。
f)搜寻与救助行动
搜寻与救助行动对事故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并且与事故的终结紧密联系。
3)原因分析、结论和建议
这部分应体现主管机关的分析、结论及其意见、建议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证人证词和其他证据的可靠性分析;
b)逐项对事件和其他有关事宜的评述;
c)应急部署执行情况的评估;
d)搜索和救助工作评估;
e)事故原因分析和结论;
f)责任认定;
g)关于避免类似事故和采取进一步行动的安全建议;
4)报告的附录
为了清楚地说明认定事故原因或可能原因的所有事实来源,应适当加上附录,附录内容由主管机关自行确定,通常是搜集到的各种证据。
6.1.3调查报告完成后,应提交上级主管机关审阅,并由其决定是否采取进一步行动。如有必要,可以将报告提交给部海事局审阅,重大事故及涉外事故的调查报告必须提交部海事局审核。
6.2行政处罚.2.1对行政违法行为的处罚
对在事故进行调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应按行政处罚程序进行处理。
6.2.2行政处罚应采取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6.2.3对事故责任方或人员的处罚
在查明原因、判明责任后,对于有关事故责任人,应按照有关规定,根据不同情况,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1)对中国籍船舶的事故责任人的行政处罚可以是警告、罚款、扣留适任证书、吊销适任证书。实施扣留适任证书的处罚时,应在船员服务薄上予以记载。实施吊销适任证书的处罚时,如果做出行政处罚的海事机关与证书签发机关不一致时,应由做出该行政处罚决定的海事机关书面通知证书签发机关协助执行。
2)对中国籍渔船与商船之间的事故,对渔船责任人的行政处罚可以是警告、罚款。如果情节比较严重,需吊销证书时,应把事故情节通报发证的渔监机构,并建议渔监根据相应规定给予责任人吊销证书的行政处罚。
3)对外国籍船舶在中国水域发生的事故,对责任人的行政处罚可以是警告、罚款。若情节较为严重,需扣留或吊销证书时,负责调查的海事机关应将处理建议及调查结果报部海事局,由部海事局转船旗国主管机关处理。
6.3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涉及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重大责任事故,以及肇事后逃逸的水上交通事故案件,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1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36次会议通过)的规定,涉嫌犯罪的,依照《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6.4安全管理建议
6.4.1水上交通事故调查的最终目的是从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防范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因此,在查明事故的原因或可能原因后,调查人员应提出加强安全管理方面的具体建议。安全管理建议可以是管理方面的,也可以是技术方面的;可以对日常的安全管理提出加强或改进的建议,也可以对现行的法规或规范提出完善或修改的建议。
6.4.2安全建议可以通过正式发文、在定期或不定期刊物发表、召集有关部门或人员参加座谈会或讨论会等形式提出,以达到各方面共同预防水上交通事故,保障海上人命和财产安全,以及保护海洋环境为目的。
6.4.3海事机关应跟踪并监督安全建议的实施。如果有关人员、单位或部门采纳了海事机关的安全建议,则应要求其将实施情况报海事机关;如果未采纳海事机关的安全建议,则应说明原因。
6.5事故结案
事故的结案是指海事机关完成了对事故事实的调查,查明原因,判明责任,对在事故中负有责任的当事方或人员实施了行政处罚,提交的调查报告通过审核,针对事故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安全管
理的建议并监督落实,就该事故而言,已达到或初步达到水上交通事故调查的目的。打捞、清污、调解等不作为事故结案的标准。事故结案应按《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结案管理规定(试行)》执行。
图10事故处理简图
6.6事故统计
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水上交通事故的总体情况,科学分析水上交通事故发生规律,提高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水平,海事机关应做好事故统计工作,并按《水上交通事故统计规则》的要求进行统计上报。
6.7安全分析
各海事局应定期根据本辖区的事故特点,分析本辖区的事故状况和总体事故原因,提出改进安全管理的措施。
9.0 档案管理
9.1每一事故结案后,调查人员都应对事故调查材料进行整理归档,建立水上交通事故卷宗。
9.2调查材料通常应按其重要程度及调查的情况按下列顺序编排:
1)水上交通事故调查报告书
水上交通事故调查报告书是对所有事故材料的总结,将其放在前面,便于查阅。对于仅需了解事故大致情况的查阅者,阅读报告书首页的摘要部分已经足够。
2)证词
证词是主要证据,也是调查人员对事故原因下结论的主要依据。因此,它通常比其他材料更为重要。
3)有关当事方的材料
对不同当事方的材料应分别归类,每一当事方的材料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编排:
a)水上交通事故报告
b)航海日志、轮机日志、车钟日志、海图、航向记录仪的记录、报务记录、气象记录、交管系统提供的信息记录等原始记录
c)船舶布置图、设备的布置图或示意图、船舶稳性资料等
c)有关的法定证书
e)船员和旅客名单、船员证书
f)货物的详细情况,如货物配载图、装货作业记录等
g)照片
h)物证的取样记录
i)检验和鉴定意见
J)其他材料,由调查官根据情况自行编排
有些证据如作为物证的物品或记录用的磁带等,无法直接归入档案的,应另行保管,并将其记录存入档案,注明物品的存放地点,以便需要时取用。
4)与水上交通事故调查有关的材料
这部分应包括海事机关进行善后处理如打捞、设标、清污的有关材料;实施行政处罚的材料;调解的材料;海事机关与当事各方的来往文书等等。
9.3为便于查阅,材料整理完毕,应按顺序进行编码(页码),并列出全部材料的总目录,注明页码和标题,将其置于全部材料的最前面。
9.4档案管理
9.4.1水上交通事故档案应有专人负责管理,通常是纳入海事机关的档案管理体系。
9.4.2调查人员在制作水上交通事故卷宗后,应移交档案管理部门,但他至少应保留一份关于事故基本情况的材料,并建立或从档案管理部门索取一份他所调查的全部水上交通事故的详细目录。
9.4.3档案管理部门应按照国家档案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应特别注意水上交通事故档案的保密性。
9.4.4水上交通事故档案的查阅应严格控制,除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监察部门、海事仲裁委员会、法院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人员、机关外,一律不对外公开。法院因办案需要,可以借用水上交通事故档案。
9.4.5水上交通事故档案应长期保存。
图14档案管理简图
附件1
水上交通事故调查的有关问题和资料
导言
调查官在每一具体的事故调查中,除要获得一般资料外(详见指南中有关这方面的内容),还要针对事故的具体情况调查有关问题和搜集有关资料。下面列出的各种问题和资料可供调查时参考。这些问题和资料不是详尽无遗的,调查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删,使之适合于所调查的事故。为了便于查找和使用,我们将这些问题和资料按不同的事故类型和情况进行分组,当事故内容命涉及一个以上问题组时,应从不同问题组中选出问题。问题及所需资料分组如下:
1、船舶碰撞
2、搁浅或触底
8、弃船或沉船
4、船或货物的火灾或爆炸
5、锅炉爆炸或受损.
6、主机损害
7、货物移动
8、船舶的其他损失,或船舶以外的财产损失
9、人员受伤、中毒或死亡
1、有关船舶碰撞的问题
在发生碰撞事故的情况下,应获取下列附加资料:
1)要求提供航行期间所使用过的海图,并让船长/值班驾驶员/引航员(如涉及的话)在上面注明日期并签字,将它们作为书证保存;让船长、值班驾驶员、引航员(如涉及的话)画出碰撞示意图或图示“本船”的运动以及观察到的其他船或当事船舶的运动。
2)(1)与本船相撞船只的船名与船籍港。
(2)对碰撞在何处、何时以及如何发生作出连贯的说明,叙述本船及货物的损害以及对方船的损害;在碰撞发生后当事船舶采取了哪些行动?
3)(1)在碰撞时与碰撞前天气与海况如何?
(2)说明能见度情况,即是否有雾或天气不好,当时视距大约多少? 4)(1)当时谁是值班驾驶员?
(2)碰撞发生时船长在何处?他在何时到达驾驶台?(3)谁在操舵?
(4)事故中,驾驶台还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5)(1)谁是缭望人员?他在何处缭望?用什么方法或手段进行了望?(2)了望发现(听到或看到)了什么情况?是否向值班驾驶员报告? 6)船上的操舵装置是什么类型?当时是手动操舵还是自动操舵?
7)机舱值班人员有哪些?
8)当时船上有引航员吗?船是否受他指挥?了解其姓名和证书号码。
9)碰撞前操舵航向是多少?碰撞时船首向是多少?
10)碰撞前船速是多少节?碰撞时船速是多少节?该船全速、半速、慢速和微速是多少节?
11)(1)船舶当时显示什么号灯或号型?
(2)号灯工作正常吗?是否对它们进行经常的检查?
(3)船舶号灯设备的证书是有效的吗?该证书是何时签发的?
12)(1)船上装有雷达和自动雷达标绘仪吗?如有,说明其厂家、型号、频率和平面位置显示器尺寸。
(2)雷达是否开启?何时开启的?
(3)谁负责观察雷达?观察到的情况如何?
(4)如果当时雷达没有工作,说明其原因;如果出现了故障,则说明出故障的日期。
13)(1)第一次观察到他船的时间?他船的相对方位、距离?是用雷达还是肉眼观察到的?
(2)当时他船的航向和速度是多少?
14)(1)有无进行连续的观察?观察结朵如何,包括他船的相对方位、距离、航向、航速的变化?
(2)何时判断有碰撞危险的?根据什么判断的?当时两船的相对方位、距离是多少?
(3)当时有无进行雷达标绘?如有,应获取一份复印件。
15)(1)看见他船的什么号灯?
(2)在什么方向和在什么时间(碰撞前多久)看见的?
16)(1)当时听到他船的什么声号?
(2)在什么时间和在相遇的什么阶段听见了哪些声号?
19)(1)在看见或听见相遇船时及之后,本船有无鸣放声号?
(2)发出的是什么信号?时间间隔多少?
(3)当时信号设备工作情况良好吗?
20)两船间有无使用无线电话进行通讯?如有,什么内容? 21)(1)本船采取什么操纵措施以避免碰撞或减小碰撞力?
(2)谁下的指令?谁进行操作?
(3)在什么时间采取的?当时两船的相对方位、距离是多少?
(4)在操纵期间主机和舵的工作情况是否良好?
(5)采取措施后,航向、航速是多少?
22)当时看见他船采取了什么操纵措施?看见的时间? 23)估计碰撞时他船的速度是多少?
24)两船在什么部位相撞?碰撞交角是多少?让证人画出草图,注明船名、标出船首向并签名。
27)船员是如何获救的(如有这种情况)?所有救生设备都工作正常吗?
28)其他有关碰撞的情况?
29)证人对碰撞原因的看法如何?
30)双方交换了船名和船籍港或互签碰撞通知书了吗?两船是否互相守候到双方都得到安全保证为止?
31)给予对方或从对方得到任何帮助了吗?或从别处得到帮助直至你船或他船到达安全地方了吗?叙述详细情况。
32)当时发出任何遇险警报或应急信号了吗?如是这样,叙述详细情况以及所获得的结果。
2、有关搁浅或触底的问题
在船舶触底或搁浅的情况下,应获取下列附加资料:
1)要求提供航行期间所使用的海图并让船长/值班驾驶员/引航员(如涉及的话)在上面注明日期并签字,将它们作为书证保存,注意其发行机关、图名、编号和版号,作最后一次改正的时间;船上收到最后一次航海通告、无线电航行警告和天气预报的时间。航向记录仪的记录、主机运转记录(如果有的话)。让船长、值班驾驶员、引航员(如涉及的话)画出示意图或图示“本船”的运动以及观察到的任何其他当事船舶的运动。
2)(1)搁浅是在何时何处发生的?在海图上标出搁浅位置或给出经纬度。
(2)事故是如何发生的?产生了什么后果?船只当时是否重新浮起?
(3)如果当时获得了援助,是谁提供的?以何种条件提供?
3)(1)该航次的计划航线是如何选择的?
(2)有无作计划航线图?由谁作图?是否经过核对?提供所作的航线图。
4)(1)在搁浅前几小时到搁浅时的能见度、天气、海况特别是潮汐、水流情况如何?
(2)搁浅前船舶前、中、后的吃水是多少?
(3)在搁浅前船是否出现倾斜?倾斜的情况如何?
5〕(1)船上的操舵设备是什么类型的?
(2)当时船上是人工操舵还是自动操舵?
(3)舵机运转情况如何?操舵设备是否按照规定检查了?
6)(1)船上装有雷达和自动雷达标绘仪了吗?如有,说明其厂家型号、频率和平面位置显示器尺寸。
(2)在搁浅前和搁浅时一直在使用雷达吗?谁使用它?
(3)当时进行雷达标绘了吗?如是这样,应获取雷达运动图复印件,并了解所使用的标绘装置的情况。
(4)谁负责雷达的保养?如果当时雷达没有工作,说明其原因;如果已不能工作,则说明出故障的日期。
7)(1)船上使用什么导航定位仪器?
(2)在搁浅前或搁浅时使用什么定位仪器?定位情况如何?
(3)谁在使用?
(4)谁负责保养?
(5)如果某一仪器当时没有工作,说明其原因;如果已不能
工作,则说明发生故障的日期。
8)(1)罗经证书是在何时何地签发的?.
(2)最后一次罗经校正是在何时何地进行的?自差表是谁画的?
9)(1)在航行过程中隔多长时间对比一次罗经和计算自差?
(2)用什么类型的仪器进行观测的?
(3)搁浅前的最后一次观测是在何时进行的?
(4)自差观测是否有记录?
(5)如果当时没有进行校核,说明其原因。
10)船舶、导航仪器、设备或无线电装置中有无缺陷或问题? 11)(1)当时谁是值班驾驶员?
(2)在临近搁浅前和搁浅时,还有谁在驾驶台?
(3)船长何时得到通知?船长何时到达驾驶台?
12)当时船上有引航员吗?船是否受他指挥?了解其姓名和证书号码。
13)有哪些机舱值班人员?
14)当时有缭望人员值班吗?他的姓名?他在何处了望?
15)(1)在搁浅前最后一个确切的船位?用的是什么方法定位及定位时间?如果在搁浅当天或前一天没有定位,说明其原因。
(2)搁浅前最后一个船位到搁浅时,船舶航向、航速或航行距离的情况?
(3)按照自最后一个船位起的航迹推算,船只在搁浅时的船位应在何处?
(4)在推算时考虑水流和风压差角了吗?
16)是谁最后改变航向?何时改变的?改变后的航向、航速是多少? 17)(1)最后一次交接班是在什么时间进行的?谁与谁交接班?
(2)交接的内容是什么?有无把当时船舶航行的情况交接清楚? 18)(1)在临近搁浅前测深了吗?如有,多长时间测深一次?
(2)用什么手段测深的?
(3)所测水深的情况如何?
19)(1)船上当时采用的是什么类型的测速计或计程仪?
(2)按照搁浅时的计程仪读数,从上一个船位起的计程是实际航程吗?
(3)计程仪的最后一次检查和校验是在何时进行的?怎样进行的? 20)(1)搁浅时的船首向?
(2)搁浅时船舶的速度是多少?
(3)船舶搁浅的部位?是前部、中部、后部或者是左舷、右舷? 21)(1)搁浅后的测深情况,包括测深时间、船四周的水深?
(2)实际水深与海图水深是否有出入?相差多少? 23)其他有关搁浅的情况?
24)证人对搁浅原因的看法如何?
3、有关弃船或沉船的问题
在弃船或沉船的情况下,另应获取下列附加资料:
1)要求提供航行期间所使用的海图并让船长/值班驾驶员在上面注明日期并签字。将它们作为书证保存,注意其发行机关、图名、编号和版号;作最后一次改正的时间,船上收到最后一次航海通告、无线电航行警告和天气预报的时间。航向记录仪的记录、主机运转记录等。
2)事故是在何时何处以及如何发生的?连贯地叙述事件的过程;说明自离开上一个停靠港到弃船期间有关能见度、天气和海况的详细情况。
3)从上一个停靠港出发后,船舶、船体、上层建筑、水密门、设备、主机、辅机、泵浦有无故障或问题?
4)船上是否充分装备了导航仪器、无线电通讯装置和其他设今备;它们是否一切正常?
5)驾驶台和机舱值班人员的构成如何?了解在相关时间内值班人员的姓名。
6)救生艇的安放位置和配备如何?船上还载有什么其他的救生设备?
7)船舶夏季和冬季载重线的载重量是多少?
8)最后航次船上装载量(货物、压载、淡水、其它装载量)是多少?
9)船舶当时超载了吗?如是这样,为什么?
10)(1)货物、甲板货以及压载是如何分布和加固的?
(2)附上显示不同货舱之间货物分布的积载图或草图的摘录。
11)说明甲板货的数量、性质与高度。
12)如果货物是谷物、矿石或其他散装货,则当时是否采取了可行措施以防止货物移动?采取措施的情况?
13)(1)在出发前,是否计算了出发、到达和预定航行过程各阶段的船舶稳性?如是这样,是用哪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如何?
(2)当时船舶是否倾斜了?如果是这佯,倾斜角多大?朝哪一舷倾斜?开始倾斜的时间?
(3)船舶形成负稳性高度了吗?如是这样,丧失稳性角为多少度?当时采取什么行动纠正这一状况?
(4)获取提供给船上的稳性数据和所进行的各种计算的复印件。
14)(1)出发时船上装的什么燃料?它们是如何分布的?
(2)在船舶灭失前消耗的是什么燃料?是从哪些燃料舱泵出的? 15)出发后打进或泵出压舱水了吗?打进多少?打入何处或泵自何处? 16)船上有多少货舱?它们大小如何?采用什么办法封舱的? 17)(1)各个舱口有几根活动梁?
(2)当时舱口活动梁用螺栓固定在舱口围板上了吗? 18)(1)舱盖是什么材料的?当时上面用了几层舱盖布?
(2)采用何种封舱和加固的方法? 19)(1)船上有吨位开口吗?
(2)它位于何处?如何关闭它?
(3)船上有舷侧开口吗?位于何处?如何关闭和固定它?
20)(1)当时多长时间测定一次油水舱、污水沟和隔离舱中的液面高度?作记录了吗?如是这样,记录还在吗?
(2)测量当时发现有任何浸水吗?
21)(1)浸水是在何处出现的?
(2)弃船前浸水起于何因?
(3)当时进水率多少?
(4)当时用泵浦控制浸水的意图是什么?
(5)最后一次清洗,检查舱底水滤盒和污水井以及测试有关舱室的泵浦系统是在何时进行的?
22)(1)是否有人曾注意到甲板或船壳板架结构、肋骨或其他构件的损坏?
(2)自上次验船以来在有关舱室发现过浸水吗?
23)船舶上一次进干船坞是在何时?
24)(1)当时检查过海底阀、舵和舵针吗?
(2)当时卸出过推进器轴吗?
25)(1)自上次进干船坞以来船舶曾触底或搁浅过吗?
(2)自上次进干船坞以来船舶与任何物体相撞过或严重顶撞过突码头或拐角处吗?
26)最后一次检验(修理)操舵设备是在何时?
27)(1)船员是如何救起的?谁救的?
(2)叙述救助工作。
(3)船上的救生设备工作出色吗?
28)其他有关弃船或船舶灭失的资料?
29)证人对沉船原因的看法如何?
30)货物中包括危险品或有苦物质吗?(如是这样,获取危险品舱单和配载图的复印件,以便确认货物的性质以及在船上的位置)
4、有关船舶或货物的火灾或爆炸问题
在发生火灾或爆炸的情说下,应获取下列附加资料:
1)船上配备的是什么样的火灾探测一灭火装置、系统和设备? 2)火灾或爆炸发生时船只位于何处?
3)(1)火灾或爆炸是在何时、何处和怎样发生的?
(2)是起火后爆炸,还是爆炸后起火?
(3)尽可能详细描述事件的过往。
(4)如可能,提供船上起火部位及造成损害的示意图(照片)。4)尽可能详细地叙述船体、舱室、主机、货物等所遭受的损害。5)起火是谁发现的?怎样发现的? 6)当时谁在值班?他们在哪儿值班?
7)当时采取了哪些步骤来施放警报、控制和扑灭火灾?
8)当时风向、风力如何?起火时船舶航向、航速是多少?
9)(1)事故发生前以及发生当时,船上是否正在进行某种作业,如装卸货、修理、明火作业等?
(2)进行作业时,有无做好必要的防范措施?采取措施的情况如何?
(3)是否有人违反了操作规定或规程?
10)倘若是货物起火:
(1)在装/卸货时有人在舱口看舱吗?如是这样,谁在起火的舱口看舱?
(2)起火的货舱或水密舱内当时装的是什么类型的货物?
(3)说明装货时货物的情况,在装/卸货当时下雨了吗?
(4)提供有关货舱或货位处货物位置和性质的配载图或草图。
(5)船上有危险品吗?如是这样,它们是按照国际海上危险品运输规则的规定装载、堆放和分隔的吗?
(6)当时按照EMS规定采取了适当的应急措施吗?如果当时载运的是散装货,是否按照国际散装货规则的所有适用条款装载、堆放和隔离货物?
(7)当时按规定间隔时间检查货舱温度了吗?读数记录在船舶日志中了吗?温度已经升高了吗?
(8)自离港以后,有谁曾去过起火的货舱或货位?谁是最后一位去过该货舱或货位的人员?曾发现过什么异常现象吗?
(9)在港口时,曾张贴过用船员和当地人能理解的一种或多种语言写成的禁止在货舱内外及甲板上吸烟的告示了吗?
(10)为保证人们遵守这一禁令,当时曾采取了哪些措施?
(11)证人当时看见有人在起火的货舱内或该舱敞开的舱口附近吸烟吗?采取了什么行动制止他?成功了吗?
(12)通风机是用金属网火花消灭器覆盖的吗?有挡火器吗?通往燃烧部位的空气管路封闭了吗?机械通风装置关闭了吗?
(13)采用哪些灭火剂来扑灭着火货舱或货位的火势?用的是什么灭火器?
(14)在起火前注意到什么特别的迹象了吗?
(15)当时看到有烟吗?烟是什么颜色?
(16)除了散货以外,其他货是用什么类型的包装?粗麻袋?黄麻袋?纸袋?包装弄脏了吗?木桶?铁桶?圆筒或集装箱?包装全都完好吗?
11)倘若是机舱起火:
(1)锅炉的燃油系统/主副机的燃油系统以及附属的管系和油柜是油密的吗?上次油管出现渗漏是在何时?在什么位置?
(2)所有空气管路都完好吗?安装有金属网火花消灭器和挡火器吗?
(3)燃油装置底部配备了向废油柜排污油的积油盘吗?多长护时间清理一次积油盘?最后一次清理是何时进行的?
(4)锅炉和机械下面的地板(油舱顶板)的最后一次清洗是何时进行的?
(5)供给燃烧器和发动机用的燃油可从哪些部位切断?
(6)日用油柜位于何处?
(7)隔离舱完好吗?令
(g)日用油柜上装有速闭阀吗?如何关闭?当时关闭了吗?
(9)日用油柜上装有排油阀吗?如是这样,往何处排油?
(10)排气管是按规定要求绝热的吗?火是从其附近烧起的吗?
(11)机舱和锅炉间安放的是什么类型的固定式灭火系统?当时使用了吗?如是这样,其灭火效果如何?
(12)机舱和锅炉间安放了什么样的携带式灭火器?放在何处?
(13)这些灭火器完好吗?当时用的是什么灭火器?灭火效果如何?
(14)当时空油舱内无瓦斯吗?
(15)当时在现场附近进行过可能产生火花的工作吗?使用的是什么工具?
(16)当时采用何种照明?
(17)在起火前泵油了吗?如果当时曾向日用油柜泵油,谁在泵前值班?由谁以及如何监督泵油工作的?油溢出(由于超量)了吗?
(18)在起火时日用油柜中有多少油?柜底积油盘中有多少油?
(19)如果主机扫气时起火,则最后一次对它清理是何时进行的?
(20)如果是曲轴箱爆炸,则爆炸前轴承过热或供油出问题了吗?润滑油的最后一次分析是何时进行的?分析结果如何?
12)倘若是居住舱室起火:
(1)当时住舱中有会议或其他交际活动吗?
(2)住舱中曾保存有高度易燃液体(汽油、稀释剂等)吗?是否由于吸烟引起火灾?
(3)房间和餐厅等地方是如何取暖的?
(4)如果是用固体燃料或油取暖,则炉子/取暖器是标准的型号吗?连接炉子或取暖器的排烟道的绝热完好吗?
(5)当时使用电热器吗?用的是标准型号吗?
(6)着火的房间内有通风装置吗?可在何处关闭它?何时关闭的?通往各处所的通风管道关闭了吗?
(7)自动报警或灭火系统起作用了吗?
13)(1)船级社或验船师最后一次检查电气装置是在何时?符合有关规定吗?
(2)起火处有电气线路、照明或其他电器装置吗?当时是通电的吗?
14)灭火设备的最后一次检验是何时进行的?
15)验船师或船级社是否曾对船舶、机械或设备提出过建议?有无得到执行?
16)证人对火灾原因的看法如何?设法找到火灾可能由自燃引起或由吸烟不小心或其他原因所致的供述。
5、有关锅炉爆炸或损坏的问题介
在锅炉或其他压力容器爆炸时,应获取下列附加资料:
1)那儿有多少压力容器?什么类型的?何时在何处建造的?
2)验船师或船级社对这些压力容器及其配件的最后一次检验是在何时何处进行的?其证书何时到期?
3)这些压力容器的最后一次清理是在何时进行的?自上次清理以来已使用了多少小时?
4)最后一次清理压力容器时,发现压力容器、炉子或其配件有什么毛病吗?
5)船上哪一位轮机员负责其保养工作?谁主持清理工作?
6)损害或事故发生时,谁是值班轮机员和其他机舱值班人员?
7)自锅炉水位计最终在顶部和底部爆裂至事故发生有多长时间?结果如何?
8)多长时间采一次水样?损害或事故发生前的最后一次采集水样是在何时?
9)最后一次向压力容器中添加化学品是在何时?添加的是什么?添加多少?
10)各压力容器中能装多少水?
11)最后一次向压力容器中添水是在何时,添加的水是从何处取来的?
12)(1)压力容器是自动添水吗?
(2)如果是这样,说明补给水来自何处?如何来的?
13)(1)最后一次清理贮水箱是在何时?损害或事故发生前的最后一次检查是在何时进行的?
(2)当时水箱上有油垢形成吗?
14)锅炉舱中是否具备有关点火、送风及维护压力容器的操作规程?
15)损坏或事故发生前,在水位计或点火方面曾发现过异常现象吗?自动控制设备有什么故障或问题吗?
6、有关机损的问题
在主机损坏事故中,应提出下列附加问题:
1)各活塞的最后一次大修是在何时进行的?
2)损坏前顶部、底部轴承和主轴承的最后一次检查是在何时进行的?结果如何?
3)最后一次读取各指示表的读数是在何时?结果如何?
4)损坏前最后二次测量润滑油温度和压力是在何时?
5)损坏前最后一次测量排气温度是在何时?
6)最后一次检查润滑油是在何时?结果如何?
7)最后一次更换系统中的润滑油是在何时?
7、有关货物移动的问题
在发生货物移动的情况下,应获取下列附加资料:
1)要求提供下列资料并留存作为书证:
(1)所有涉及到在装货和航行过程中的装货情况、天气条件和海况的船舶记录的复印件。
(2)显示舱内货物和空位分布的配载计划或草图。
(3)显示船只及各舱容量(谷物与包装)的舱容图。
2)货物是在哪儿装船的?运往哪一目的港?
3)当时谁负责装船?
4)所有货舱都装满了吗?
5)如果货物是谷物、矿石或其他散货,货舱是否装满?采取了哪些措施以防止货物移动?
6)如果装载集装箱:
(1)货物装箱时是否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箱内空隙是否填充?
(2)集装箱重量和箱量是多少?是否超出船舶额定载重量和装箱量?
(3)使用岸吊还是船吊装船?谁负责现场指挥?
(4)装船的次序如何?堆码有多高?按什么要求装船的?提供一份装船次序图和积载图。
(5)箱与船、箱与箱之间是如何固定的?是否使用标准的连接器?有无其他加固措施?
(6)在装船过程中有无发现哪些异常现象?
7)如果是在甲板上装木材:
(1)各舷侧用了多少立柱?立柱间间距多少?
(2)立柱的尺寸多大?它们是如何固定在甲板和舷墙上的?
(3)货物堆装在甲板上的高度是多少?
8)(1)甲板货是如何绑扎的(用了多少绑索,绑索由什么构成?)
(2)对绑索定期进行检查和收紧了吗?
9)船舶在离港时装载有多少燃料、淡水、压载物和其他物品?它们各位于船上哪些部位?
10)(1)船舶发生倾斜了吗?如是这样,朝哪舷倾斜?倾斜角多少?
(2)倾斜是从何时开始的?
11)在船舶离港前或在倾斜发生后采取了哪些措施以保持船只正浮? 12)货物出现移动前,船只是否倾斜? 13)货舱内的货物是怎样固定的? 14)是什么原因造成货物移动?
15)货物开始移动后,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固定货物?
16)(1)曾有海事机关或机构监督装船吗?如是这样,是哪一海事机关?
(2)签发了证书吗?(如是这样,获取证书复印件)。17)船舶在前一航次中装的是什么货?个
18)(1)在货物装船前,货舱进行彻底清扫了吗?
(2)货舱经过检查和认可吗?如是这样,是谁检查和认可的? 19)说明由于货物移动对船舶、设备和货物造成的损害。20)船上有人受伤吗?
21)在货物移动时谁在甲板部值班?谁在轮机部值班? 22)船舶当时是否不得不寻找避风港或要求援助? 23)证人对货物移动原因的看法如何?
24)获取机舱日志的摘录,特别注意主机转速和有关推进器打空车的记录。25)获取船长提出的水上交通事故声明的复印件。
8、对船舶的其它损害或对船舶以外的财产造成损害的问题在对船舶或对其他财产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应获取下列附加资料:
1)(1)事故是在何时何处以及如何发生的?
(2)损害的程度如何?
(3)连贯地叙述导致船舶或财产遭受损害的事件。
(4)说明从船舶离港后至事故发生期间的能见度、天气和海况。
2)事故发生前船舶及其船壳、上层建筑、水密装置或设备已存在什么缺陷或问题吗?
3)(1)事故发生前,最后使用货物装卸设备时,这些设备正常吗?
(2)事故发生前使用货物装卸设备时,有人注意到设备有什么毛病吗?
(3)上述设备是在何时由谁检查的?在记录簿中作记录了吗?
(4)规定的证书都齐备吗?
(5)货物装卸设备上清楚标出安全工作负荷吗?
(6)在发生事故时实际工作负荷是多少?
(7)货物装卸设备的最后一次负荷试验是在何时何处以及由谁进行的?(获取过去12个月内机械记录簿中所有记录的摘录或照片)。
4)如果发生触碰,船舱触碰了什么?(船舶间碰撞见前面第4节)
5)(1)事故发生时船舶实际速度是多少节?
(2)事故发生前船舶以该速度行驶了多长时间?
6)(1)如果是水上物标遭受损坏,它是什么?
(2)有人受伤吗?(如有人受伤,说明受伤情况)
7)损坏了港口设备、水闸、灯标、立标或其他财产吗?
8)证人对事故原因的看法如何?
9)(1)船舶用无线电或其他手段收到过有关沉船或其他危险障碍的航行警告吗?
(2)船上最后收到的航行警告的日期和编号是什么?
9、有关人员受伤、中毒或死亡的问题
事故造成了人员受伤、中毒或死亡,应获取下列资料:
1)受伤或死亡人员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或社会保险号、家庭住址。
2)事故发生时,受伤者/死亡者正在进行什么工作?谁下达的工作指示?,3)事故之前,受伤者/死亡者的精神状况、心理状态或行为有无异常情况(紧张、压抑或其他反常现象)?
4)受伤者/死亡者在事故/死亡前是否饮过酒或其他酒类饮料?
5)受伤者/死亡者当时有哪些症状(疼痛、呕吐、高烧、腹泻、不省人事、麻痹、慌乱、烦躁等)?尽可能详细地叙述症状和事件过程。
6)在人员中毒情况下:
(1)什么物质引起中毒?
(2)该物质在船上是如何保存和使用的?
(3)由谁负责它的保存和使用?
(4)装该物质的容器是如何标记的?
(5)告诉过受伤者/死亡者有关该物质的危险性和使用它的注意事项吗?
(6)当时受伤者/死亡者为什么使用这种物质?
7)在意外事故情况下:
(1)详细连贯地叙述该事故在何时以及如何发生的,包括曾采取的救助措施以及未能成功的原因。
(2)该事故是否归因于船长、高级船员、一般船员或其他人员的过失、疏忽或缺乏应有的警惕?
(3)事故是否起因于船舶、船体、设备、装置或附件的故障及缺陷?
(4)在工作过程中采取了哪些安全措施?
(5)如果是装载甲板货,是否安排了正规的护栏、栏绳、天桥绳梯?是否提供了安全出口?
(6)如果当时的工作地点是在货舱、油舱、其他可能积存瓦斯的场所或可能缺氧的场所,那么对这些舱室和场所是否进行了正常通风?在工作开始前对该货舱、油舱或场所是否使用了瓦斯探测器/安全灯测试?使用了什么样的瓦斯探测器?是否使用了救生绳?当时有人在该舱口围板处的甲板上值班吗?
(7)在事故发生时该货舱、油舱或场所正在装载或已装载了什么货物?
(8)如当时船舶是空载,则在事故发生前在该货舱、油舱等场所装载的最后一批是什么货?那些货物是何时卸完的?在事故发生前,对该货舱、抽舱等场所是否进行过清扫和清除瓦斯?
(9)如果当时船舶是系岸或锚泊,那么在事故发生时值班人员在何处?(10)舷梯是按照规定安置的吗?舷梯附近有救生圈和救生绳吗?
(11)发生意外事故的处所,当时有良好照明吗?
(12)如果当时是在舷内或舷外的跳板或吊板上作业,工作人员用绳子或安全索围腰部了吗?
(13)事故是否归因于货物的性质或在积载或加固该货物的方式方面存在过失、缺陷或粗心大意?
(14)当时谁是值班驾驶员?谁负责和主持该项工作?
(15)事故发生时天气如何(风向与风力,海况、云况、降水等)?
(16)如果事故归因于货物装卸设备的故障,则要求出示记录簿和规定的证书。
在事故发生前,该设备最后一次检查是在何时?何时以及是谁在记录簿上对该设备作最后一次记录?货物装卸设备有安全工作负荷的标志吗?在事故发生时实际吊运负荷是多少?
8)是否向安委会、社会保险局或其他海事机关送去规定的工伤报告吗?
9)根据证人的看法,事故/患病/受伤的原因是什么?
10)如保存有医疗记录,应复印1份。
附件2
有关水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的国际公约、决议及国内规定
1.国内法规定
a)《海上交通安全法》
b)《刑法》
c)《民法》
d)《海商法》
e)《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f)《海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条例》
g)《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交通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规定》
h)《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
i)《内河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 j)《水上交通事故统计规则》 k)《海事签证办法》 l)其它,如地方性规章等
2.国际公约以及国际海事组织大会决议、通函 a)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b)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c)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
d)1978年国际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公约
e)国际劳工组织第134号公约-1970年防止海员事故公约
f)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
g)1977年国际渔船安全公约
h)国际海事组织A.332(IX)号决议:海事调查的行动
i)国际海事组织A.442(Xt)号决议:海事机关对海事和违反公约事件进行调查的人力和物力保障
j)国际海事组织A.849(20)号决议:海事和海上意外事故调查规则
h)国际海事组织A.884(21)号决议:海上事故调查规则修正案
第三篇:水上交通事故调查报告的制作汇总
水上交通事故调查报告的制作
正确编写水上交通事故调查报告的意义
水上交通事故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是主管机关对水上交通事故进行调查的结论性文件。编写事故调查报告是事故调查工作的重要一环,按照法规规定的调查报告
内容要求并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格式,所编写的事故调查报告能够充分体现海事执法的严肃性和海事调查的权威性。编写调查报告的原则
1、调查报告应按照有关法规、规章和相关规定要求的内容进行编写。
2、调查报告应全面、翔实,与事故原因有关的内容不能遗漏,应言简意赅,与事故原因无关的内容不应纳入报告正文。
3、调查报告事实描述要客观、准确、全面,与事故原因有直接关系的事实要详细描述。
4、调查报告原因分析应以查明的事实为依据,原因结论要与查明的事实有因果关系,并应按照原因链的顺序进行分析。确实无法认定事实的事故,可以推定可能事故原因,但不能作出责任判定。
5、调查报告事故责任的认 定应符合因果关系原则和过错责任原则。
调查报告的内容
调查报告各部分的详细程度要根据事故原因所涉及的因素而 定。
一、调查报告名称
辖区地名+发生月·日+船舶名称(碰撞事故写双方名称)+事 故种类+事故调查报告
1)辖区地名:直辖市只写北京、上海、天津、重庆,不写“市”;省、自治区写到市或县,但不写“省、区、市或县”。
2)月.日:用引号、其之间加居中点。
3)船舶名称:以船舶登记证书名称为准,碰撞事故两船名之间加“与”字,如果船舶未进行登记,应表明“三无运输”、“三无捕鱼”等等。
4)事故种类:碰撞、搁浅、触礁、触损、浪损、风灾、沉没(自沉)。在事故种类“其他”类型中可写明船舶或其重要属具损害,如机损、丢锚、断裂、破损等等。
5)触损、浪损事故还要写明被损害方名称,触损事故也可以写成触碰、擦碰、碰撞、挤压等接触形式;“浪损”两字应在损害船舶与被损害方之间。
如:
1、上海“1.11”“三无捕鱼船舶”沉没事故调查报告
2、锦江“11.21”“建制0001与国制1054”碰撞事故调查报告
3、平阳“8.12”“建制1037浪损国制1063”事故调查报告
二、事故和调查概况
简要描述事故船名、国籍、起讫港、装载货物(名称、数量)或 旅客情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事故损害、结果。
在本部分末尾应说明实施事故调查的主管机关名称。
三、船舶、船员和船公司概况
此部分要结合事故发生的原因、特性和事故的结果等,有针对性的选取部分内容编写,也可以全部选取编写。
1、船舶概况
1)船舶主要技术数据和情况
包括:船名、总吨、净吨、载重吨、总长、型宽、型深、空载/满载吃水、空载/满载排水量,设计航速、主机型号、主机功率、船舶种类、呼号、IMO编号或船舶登记号、检验单位、船籍港(外国籍船舶应包括船籍国、船籍港)、建造年
份(如有改建,应列入改建日期)、建造(和改建)地点和船厂。
2)船舶检验情况
船舶检验证书的有效情况、发证机关、检验时间/地点,如涉及事故原因的要详细叙述证书的取得、变更等有关情况。应有船舶检验证书是否齐全有效的结论性表述。
3)船舶安全检查或PSC(港口国监督)检查情况
最近一次安全检查或PSC检查情况,如:检查时间、地点、不合格项目、整改情况、现有缺陷是否与事故原因有关系等。
4)船舶有关情况
当事故原因分析需要船舶有关情况的支持时,应详细调查并描述船舶有关情况。如:船舶航区、助航设备、货舱及舱盖形式、操纵系 统、推进系统、救生艇形式等方面情况。必要时,还要描述船舶或设备维护保养及修理情况并附船舶和有关设备照片。
2、船员情况及当事值班船员资历、证书情况
船员情况包括船员总数,甲板部、轮机部船员配备情况,船员配备是否符合《最低安全配员证书》要求的结论性表述。对当事值班船员,要描述船员姓名、持证情况(发证机关、时间、证书等级、类别)、资历和培训情况。
应将当事船舶全体船员名单、职位、持证情况、生还、死亡、失踪和其他有关情况列入附件。
3、船舶载货(客)情况
如果载货情况涉及事故原因,要详细叙述货物种类、数量、有关性质、积载、绑扎形式等有关情况。必要时,可将货物与事故原因之间关系的分析材料、鉴定材料、装载状况照片放入附件中。
如涉及船舶稳性和储备浮力问题,还应描述船舶压载和燃油、淡水情况及稳性资料和计算。
4、船公司概况
船舶所有人、经营人、管理人名称、地址的基本情况(如公司性质、拥有船舶数量、经营范围等)。
如果船公司建立了安全管理体系,可描述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发证、运行等有关情况。如果事故的发生与船公司的安全管理有关,可进一步描述公司基本情况(如公司管理人员配备、资质等)。事故应急期间公司给予的岸基支持等情况。如有必要,可将对船公司的调查情况放入附件。
四、事故水域的通航环境情况
1、气象、海况/水文情况
包括:气象台、站的预报和实际记录;事故船舶(气象接收或当时实际情况)记录;事故水域附近其他船舶的证词或记录(如有)。
报告中一般录入事故经过所涉及时间段的有关情况,如果气象、海况/水文情况的演变与事故经过有关系,应进一步叙述演变情况(也可将有关情况放入事故经过中)。
气象包括:天气形势(阴、晴、雾、雨等)、风向、风力、气温等。海况包括:浪、涌(高度)、流(流速、流向)、潮(涨落潮、潮高)、能见度、水温等。水文情况包括:水位、流态、感潮河段的潮汐以及汛期、洪水枯水的有关情况等等。、事故水域通航环境情况 1)事故水域基本情况
海况包括:浪、涌(高度)、流(流速、流向)、潮(涨落潮、潮高)、能见度、水温等。
水文情况包括:水位、流态、感潮河段的潮汐以及汛期、洪水枯水的有关情况等等。、事故水域通航环境情况 1)事故水域基本情况
如:航道或水道名称、宽度和水深、助航设施情况、航线。2)事故水域通航环境情况 如:通航密度、桥梁、渡口、大坝、水上水下施工等。还可标示事发时该水域的船舶位置及其动态图或AIS标示图(可显示事故船舶和周围船舶的位置及动态)
3)特殊规定情况
如:当地海事、港口等有关部门制定的与事故有关的航行、安全管理等方面规定。
4)监督服务情况
如:VTS监管或巡航监管、航行警告发布等。、事故水域其他有关情况
包括:渔业、军事、体育、娱乐等活动情况。
五、事故证据分析
对一些典型、重大、复杂的事故,当事故的原因需要准确的事故要素来支持时,调查人员应根据所获得的电子证据、船舶记录、船员询问笔录、技术鉴定和旁证材料等来分析确认这些事故要素,这些要素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水域、碰撞角度,船舶载重、装载状况、稳性、绑扎、老旧程度,人员驾驶操作、疲劳程度、技术水平,通航实际状况和当时该水域的气象、海况等等。该部分内容与原因分析有密切联系,证据引用要有出处,分析、计算要有科学依据,引用的证据要表明在附件部分。
六、事故经过
事故经过是在调查取证的基础上经过分析认定的事故发生过程,其中许多内容是经过事故要素分析认定的情况。事故经过编写原则:
1)通过综合认定的《海上/内河交通事故报告书》内容、有关当事人员的陈述和有关证据能够证明的事实,形成事故经过。可适当引用经分析认定可采纳的当事人的陈述。事故经过应为事实描述,不添加分析、评论的内容。
2)事故经过的描述应能反映事件发展的全过程,原因分析中需要使用的有关情节应体现在事故经过中。
3)描述事故经过应按时间顺序、事件发展过程进行。对碰撞事故,应分别对当事船舶进行描述,并且双方的时间取点应保持一致。事故经过开始与结束的时间取点,一般应从事故船本航次启航时间开始,至事件发生后产生最终结果为止。时间点的选取应考虑航向、航速变更、相对局面的转变、目标发现与消失、操作行动开始与截止、可靠证据的采纳和事件发生与产生最终结果。
4)对重要或关键部分需要侧重描述的内容。如:事故过程的重要时间点、地点(船位)、船
员行为、船舶态势、航迹、会遇形势、影响船舶行为的通航或气象因素等、事故发生后的应急行为。应附有示意图描绘事故经过。
5)不能确认的事故经过,应明确表示是用不完整的证据经过推断而来。例如当事方船舶沉没、船员全部死亡、失踪或当时值班船员全部死亡、失踪等。
七、事故原因分析
水上交通事故原因分析是运用逻辑和推理,在事实与结论之间建 立联系,探索事故为什么会发生的过程,即根据调查所获得的事故事实,建立事故发生、发展与结果的事件链,从中找出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
原因分析的编写
1)首先将事故原因链上的各个因素按照前后顺序用简练语言表明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也可以另外画图表示事故原因链。
例如“A”、“B”两船碰撞事故:“由于双方了望疏忽、未采用安全航速航行,以及双方进入紧迫危险局面避让不当是导致碰撞事故的直接原因”。
2)应用调查所获得的证据,对每一个事故因素分船舶、按原因链顺序进行分析,不需要表明那一个因素是重要因素、次要因素、因素之一等。
3)由于不可抗力因素直接影响事故的发生,该因素应列为客观原因。
4)驾驶人员的行为直接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响而违章,该因素属于事故深层次原因。其中包括人员疲劳、不良习惯、复杂通航环境、家庭或船舶环境、人员资历等。事故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应与调查报告中的应汲取的教训和安全管理建议对应。
八、事故责任判定和结论
责任判定
事故责任判定是指根据事故直接原因,认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违背有关水上运输法律法规、规章或国际公约、规则的责任,以及根据 事故间接原因认定有关人员、船公司、管理部门等违背有关水上运输安全法规或国际公约、规则的责任。
责任判定的编写
1)首先表明本起事故责任判定依据的法律法规或规章,及引用的依据。
2)对上述事故原因分析中的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和间接原因的管理行为,逐项分析判定违背相应法律法规或规章的哪一条款和/或哪一项。
3)责任判定的当事方是船舶还是人员,要视事故处理的具体情况而定,特别是当事人涉嫌犯罪将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时,认定责任要具体到人员。
事故当事人责任判定原则
1)事故当事人责任判定应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从因果关系和过错程度出发,通过全面系统和客观公正地分析,明确事故的发生是否应该由事故当事人负责。
2)事故责任判定的顺序按照事故原因分析的顺序进行。3)对于无责任的船舶操作行
为导致了单方事故发生,不能强行套用运输安全管理法规、规章进行事故责任判定,应在教训部分提请注意。
4)避免为了区分双方责任大小而在过素分析认定的情况。失行为前面加程度副词进行修饰,如:严重疏忽了望等。
5)由于不可抗力的客观因素导致的水上交通事故属于非责任事 故。
事故结论及责任划分
事故结论是综合表述上述过失行为,认定哪一方应对事故负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全部责任或双方负对等责任。部海事局组织调查结案的事故一般不划分
责任,责任划分由辖区海事局具体实施。
一般不在调查报告中形成对事故当事人的行政处罚建议,但可建议将涉嫌犯罪的事故当事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九、安全管理建议
根据查明的事故发生原因,向船舶、公司以及有关管理部门提出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管理的建议。
安全管理建议编写原则:
1)安全管理建议应结合事故发生的原因及事故情况、特点,根据事故和应吸取的教训,向有关单位、船舶提出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建设性的建议,对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具有实际意义。
2)必要时,对所提出的建议还应明确落实和监督单位,并应在指定的日期反馈落实情况。
3)每条安全管理建议应在开头标明提出本建议的海事局名称(用海事局业务编码)及流水编号,流水号全年排序。
4)对于本单位因管辖范围或级别所限不能操作的安全管理建议,应建议其上级单位进行处理。
十、附件 附件包括:调查组成员和日期、专家论证结果、技术部门鉴定书、行政处罚建议、有关示意图、船舶图、海图或航道图、原因链分析图、事故照片、文中引用的证据等。
第四篇:水上交通事故赔偿协议书
水上交通事故赔偿协议书
甲方(赔 偿 人):
乙方(被赔偿人):(身份证)
“事故时间”号轮与号轮在九江长江大桥下游1300m左右发生碰撞,造成号轮船员向德清(“家庭住址”;身份证号)落水。经多方打捞未果,相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宣布其事实上死亡。“认定时间”经九江新港海事处认定:在此次水上交通事故中,号轮负主要责任,号轮负次要责任。经事故双方责任人进行协商一致,依据《安徽省水上交通事故处理条例》达成以下赔偿协议:
一、甲方一次性赔偿乙方共计人民币肆拾柒万元整(¥:元)。
二、以上赔偿金内容(含):丧葬费、死亡赔偿金、误工费、被抚养人生活费、交通费、打捞费、住宿费等乙方所主张的一切权利和费用。
三、此次交通事故中所涉及的船舶修理,甲乙双方各自负责。
三、以上款项一次性支付后,甲、乙双方均不得反悔。乙方签字盖章后,等同认可放弃一切主张上诉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人民法院,政府和劳动部门的权利。
四、双方再无任何其它争议和主张。
五、本协议一式三份,双方各执壹份,交有关部门备案一份,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乙方:
签约代表人:
盖章:
时间:年月日签约代表人: 盖章: 时间:年日月
第五篇:《交通事故法律指南》
交通事故法律指南
一、交通事故发生后如何处理?
(一)机动车方
1、立即停车。发生交通事故后,车辆必须立即停车。停车后按规定拉紧手制动,切断电源,开启危险信号灯,如夜间事故还需开示宽灯、尾灯。在高速公路发生事故时还须在车后按规定设置危险警告标志。保持头脑清醒,要镇定,切记不要慌张。
2、及时报案。当事人在事故发生后应及时拨打“122”电话或委托过往车辆、行人向附近的公安机关或执勤交警报案,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肇事车辆及伤亡情况,在警察来到之前不能离开事故现场。必要时,在报警的同时也可以向附近的医疗单位、急救中心以及消防部门呼救、求援。
3、抢救伤者。如事故中有人受伤,应设法送医院抢救治疗,除轻伤本人拒绝去医院诊断外,一般可以拦搭过往车辆或通知急救部门、医院派救护车前来抢救。对于能现场采取抢救措施的,应尽最大努力抢救。在无过往车辆或救护车的情况下,也可动用肇事车将伤员送医院抢救,但要将肇事车各个车轮的着地点以及伤员倒位描出,做好标记,并要留人员看护现场。
4、保护现场。保持现场的完整性,能够获得事故发生时的原始证据,对判断事故发生的原因及事故责任的认定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交警到来之前应当保护好现场,除非因抢救伤者和财产需要,不得擅自移动现场肇事车辆、伤者、物品等,必须移动时应当标明位置。如遇下雨、刮风等天气,应就地取材,用塑料布、席子等物将痕迹盖起来保护好。如有必要,当事人可以用绳索等设置保护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避免现场遭受人为破坏。标围现场时,应尽量做到不妨碍交通。如果车辆通行确实有可能使现场受到破坏和危及安全时,可以暂时封闭现场,中断交通,待交警到现场勘察完毕后,再行疏通。
5、做好防火防爆措施。为了防止事故的扩大,驾驶员首先应关掉车辆的引擎,消除其他可以引起火警的隐患。不要在事故现场吸烟,以防引燃易燃易爆物品。载有危险物品的车辆发生事故时,要及时将危险物品的化学特性,如是否有
毒、是否易燃易爆、是否腐蚀性及装载量、泄漏量等情况通知警方及消防人员,以便采取防范措施。
6、协助现场调查取证。在交警勘察现场和调查取证时,当事人必须如实向交警部门陈述交通事故发生的经过,不得隐瞒交通事故的真实情况。
(二)受害人
1、积极自救,记录肇事车辆信息。发生事故后,受害人应保持冷静并立即采取自救措施,确认交通肇事者及肇事车辆,并记录肇事车辆号牌、车型、颜色等,防止肇事车辆逃逸进而引起索赔困难等。
2、保存好己方受损失的相关证据。无论是人身伤害还是财产损失,在要求赔偿时都必须提供确实、充分的证据。不然,到了理赔的时候是不被支持的。
3、造成严重伤情的,应该要求交警部门做伤残评定,在交警调解不成功的话,应该及时到法院起诉,尽快理赔,不要超过了诉讼时效。
4、不得擅自扣留造成事故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事故受伤者亲属、朋友或案发地附近的群众,切莫私自扣留车辆、人质,或哄抢车上物品,否则要承担造成的不利后果。
5、“私了”要慎重。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双方尽量不要“私了”,以免事后伤情恶化,后患无穷。“私了”仅适用于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或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交通事故。“私了”时,双方特别是无责任方,要看清对方的证件,记住车号,逐项认真填写协议书,确保填写内容准确无误,并应妥善保存。因为这是向保险公司索赔和发生争议后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重要证据。有的当事人怕麻烦,有的驾驶员害怕受到交警处罚,发生交通事故后不报案,采取双方私下协商解决的办法,例如肇事驾驶员与死者家属达成所谓的“君子协定”,由于缺乏客观公正性和法律依据,因而不受法律保护,往往留下“后遗症”,引发意想不到的麻烦事。
二、交通事故处理注意事项
(一)作为肇事司机,应当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免得因报案不及时,而被保险公司作为不予理赔的理由。
(二)无论是肇事司机还是受害人,都应当妥善保管各种发票,如急救费发票、医疗费发票、护理费发票、伙食补助费发票、营养费发票、亲属处理交通事故产生的食宿费、交通费发票、交通费发票和鉴定费发票等,作为调解或诉讼的依据。
(三)当事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应要求交警部门及时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认定书有异议的,应及时向交警部门的主管部门予以变更或撤消。
(四)对于参加第三者责任险的车主来说,无论是到交警部门或法院诉讼,对于受害人主张的赔偿额,应及时通知保险公司,不能直接支付受害人的各种损失。如果没有保险公司的参与和认可,车主极有可能先行赔付了受害人的各种损失后,再去找保险公司理赔,有可能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五)受害人如需转院治疗,必须有原医院出具的转院证明,否则,不得擅自转院;如需用药,受害人不得擅自购买其他医院或药店的药,除非原有医院同意,否则,在法庭上将得不到法官的支持,受害者只能自己掏腰包。
(六)受害人出院后,应及时保存住院期间的诊断证明书、CD、X光片、结帐单,并及时复印病历(加盖院章)。便于受害人及时保存证据,为调解、做伤残鉴定和诉讼做准备;而且,防止医院由于可能产生的医疗事故篡改病历。
(七)受害人在办理出院手续时,应仔细看主治医生开的出院诊断证明书。如受害人属于“老幼病残孕”型的,根据自己的病情和需要,要求医生在诊断证明上注明“加强营养、需要专人陪护”的医嘱,这样,为以后调解和诉讼中主张出院后的营养费和护理费奠定了事实依据。
(八)受害人如果伤势较重的,应当在3个月的治疗终结期后,及时委托国家司法部公告在册的法医鉴定中心做伤残鉴定;如受害人需要长期护理依赖的,应做护理依赖鉴定;如果受害人所受到的伤残和自身的原发疾病可能有关的,应征求法医的意见,尽可能做因果关系鉴定。
(九)受害人在起诉时,把驾驶员、车主和保险公司同时列为被告,可以避免由于单独起诉其中一方而导致相互推委现象,而且,被告多,支付赔偿款就会有保障。
(十)交通事故造成重大伤亡时,肇事方有可能承担刑事责任。这时,受害人或死者家属即可以刑事附带民事的方式提起诉讼,也可以单独提起民事赔偿。一般情况下,肇事者会认为对受害人的快速赔偿可能获得从轻判处,肇事者家属也会积极配合,甚至不惜借钱赔偿,所以律师建议您采取第一种方式。
三、交通事故责任共分几类?都是如何规定的?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经过调查后,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当事人逃逸,造成现场变动、证据灭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三)各方均无导致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
(四)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
四、交通事故赔偿内容
交通事故赔偿分为财产与人身损害赔偿,财产赔偿原则上以直接损失为主,人身损害赔偿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一)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
(二)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
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三)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最长可达20年。
(四)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五)住院伙食补助费: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
(六)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
(七)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八)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九)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十)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十一)精神损害抚慰金: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可以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
五、相关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四)《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
(五)《交通事故赔偿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2012年)
以上指南仅供参考,由于知识水平所限难免存在不足之处,如有宝贵意见和建议,敬请提出!
具体交通事故案件如需进一步了解或帮助请和我们联系。联系人:雷春雨QQ: 582800770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