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理想的灵动课堂的憧憬
立足全人教育,构建灵动课堂
课程改革历经了近十年的艰难跋涉,教师的专业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课堂教学也有了较大的改观。他们对教师角色的转变,对教材的使用与开发,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对多元评价等都有一些认识与实践。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一心为提高教学成绩而潜心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方法,做得很辛苦,效果却不尽人意。距叶澜教授所期盼的,“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还相差甚远。我们深知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阵地,是实践新课程的主战场,课堂教学问题是教育的百病之源。为此,我校在“十二五”期间选择了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构建灵动课堂的实践研究”作为研究课题,以期通过实践此项研究引领学校的课堂文化,改造我们的课堂,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
一、什么是灵动课堂
“灵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灵活机敏。灵动课堂从表层看即灵活机敏的课堂。但在教育名家的眼中,它还有着更为深刻的阐释,余文森教授认为灵动课堂是有思想、有智慧、有文化,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于永正老师认为灵动课堂是有情趣、有灵气、有效,让每个孩子都充满希望和梦想的课堂。我们具体剖析一下认为,灵动课堂首先是“开放”的课堂,它给予学生更开放、更自由的活动空间,让学生自由选择、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其次,灵动课堂是充满“爱意”的课堂,课堂充满了“爱意”,课堂氛围就会变得轻松,教师才能教得游刃有余,学生才会学的自由自在,教师不会强硬灌输知识,学生不必揣摩教师想法,教师才会不仅仅限于传授知识,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生命体的存在;最后,灵动课堂是思维“创新”的课堂,它把传统教学的课堂变为学生思辨的课堂.构建鲜活、动态、富有灵性的思维场,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欲望,有利地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学生思辨能力,促进思维的创新。
二、构建灵动课堂的理论支撑
1、人本主义理论。我们的教育价值是培育主动发展的人。教学的目标要放远,教一堂想一生。教材只是一个载体,每个教学内容或环节都是学生人生的成长旅途的一块基石。我们是为学生能顺利走好每一步铺路的。所以我们必须掌握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激发起学生认识与情感的互相作用,最大限度地开发挥其潜能。
2、多元智能理论。如果说“以人为本”的思想让我们目中有人。那么多元智能理论会指导我们用怎样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人,形成正确的智力观、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因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同等重要。为此我们的教学方法、手段就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灵活多样、因材施教。我们的评价方式要多元化,注重对不同人不同智能的培养。
3、构建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这一思想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相一致。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而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 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时下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教学应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当然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简言之,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并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也由教师为主转向学生为主,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的程度。(以上是课堂现象或者是发展目标,那么具体呈现方式,具体策略到底体现在哪些细节?有没有已经成型的经验或者可以推广,可以供大家借鉴的模式或者是经验?)
三、构建灵动课堂的实践思考
有了上述的认识,自然知道“灵动课堂”不是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它是由教育者高一个层次——生命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整合教育观。我们必须有较高的思想站位,彻底转变教育理念,牢固树立育人为先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关注灵动课堂的细节,大胆实践,深入实施。
(一)、明确出发点 立足全人教育 端正教学思想
我们首先要引领教师明确,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中国人”。围绕这一核心的价值观去思考课堂教学改革,彻底端正教育思想,牢固树立“一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思想。形成“成人、成长比成绩更重要”的教育观;“会学比学会更重要”的教学观;“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基”的学生观,“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也是鲜活的课程资源”的课程观。
老师们都很在意自己的教学成绩,为了提高成绩,下大工夫去研究、探索、改革教学模式、方法,我们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了解老师的辛苦,认可取得的初步成效。但更要做细致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认识到教学成绩固然重要,但只为提高成绩而研究毕竟是细枝末节的工作,“学生乐于学习,积极进步才是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的唯一可靠动力”。所以全面育人,才是着力于根部的培植和滋养,对这一点有了真正深入的认识,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以宽容的胸怀接纳每个孩子,才能真正蹲下身来,关注学生。教师才能穿越学科进入孩子的精神领地,有了这样的大情怀,才能面对学生的差异,善待差错,在出错的地方,冷静分析,恰当评价,积极鼓励,努力为每个孩子开辟一条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促进我们的生活不仅幸福,而且充实并富有意义。同时,教师自身也会因每天的创造而享受成功,并由此真正体验到教师的职业尊严与价值,做一个智慧型的快乐教师。(评价方式要与目标相一致)
(二)、抓住一切契机 处处突出育人为先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抓住“学会做人”这个教学之核,先成人后成才,抓住一切契机 处处突出育人为先。
1、强化育人意识,人人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班主任的育人意思一般都很强,会清楚知道那是自身的一项重要职责。其他岗位教师育人意思相对淡些,常常把精力都放在了学科教学上,老师热爱教学,勤于备课、上课及学业的辅导固然重要,但重视育人,努力创造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条件同等重要。只有对“育人”有足够强的责任,才能发现足够多的育人契机。如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在学生面前时刻注意树立“人师”的形象,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有了育人的责任,就会寻找一切机会,走进学生,亲近他们,和孩子们交朋友,了解他们,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学习过程中为孩子们搭建学习的平台,充分暴露每个学生获取新知过程中的障碍,进而因材施教;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成功,让每个学生都快乐;利用学科特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授知识的同时,总会以敏锐的目光,发现孩子行为、态度、情感等方面的不足,并以巧妙的方法帮他们矫正。总之,我们选择了教师,就是要时刻把每个孩子的成长、成人放在心上。无论是课上、课下,楼内、楼外,无论是哪个年级,哪个班级的学生,只要有孩子出现的地方,我们就要关注他们,奉献爱心,塑造灵魂。
2、怎样做好“灵魂的工程师”
首先,要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在突发事件面前,老师们应该善于捕捉教育时机,及时让事实说话,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学生身边的事就是活生生的教育,因为它是真实的,触手可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与看法。作为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应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讨论,去辨析,促使他们建立起正确的是非观,提高道德认识。教师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牵引者、促进者,何乐而不为呢?一旦有了良好的教育契机,就不要怕耽误了上课时间,按需调配课时安排。因为等到茶凉饭后才重新提起这件事,教育的最佳时机可能已经错过了。教育契机不可多得,虽然占用了几分或几十分钟上课时间,但学生从中的收获,获得的成长,恐怕远比上课所学知识重要得多。
其次,坚持活动育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的阳光心态,光靠枯燥的正面引导的说教,效果是不可能理想的。即使学 生把这些守则与规范背得滚瓜烂熟,他该怎么出问题还是怎么出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思想道德建设“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重视实践教育,体验教育,注重自觉实践,互动参与”。实践证明,活动是让学生实践、体验、感悟的载体。通过活动,让孩子们在自我实践中去体验,在体验中去感受,在感受中去思考。通过自我思考,不断对自己的思维和行动作出判断,作出修正,从而使自身不断完善,不断进步。为此我们说抓住活动,就是抓住了教育的最好契机。一定要坚持在活动中育人的原则,尽量科学地安排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锤炼,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必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集体的力量和温暖,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交往,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爱班级、爱学校、爱家庭、爱亲人、爱同学的高尚情操„„ 比如《运动会》,它让班里的每一个人都充满了同样的期待与梦想,让每一个人都悲伤着你的悲伤,快乐着你的快乐。而就在这共同的期待、悲伤、快乐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心靠得更紧了。运动会,它给了一部分学习后进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别人也能因为他们而骄傲。运动会赛出了友谊,赛出了团结、赛出了力量。这就是运动会的魅力!这就是活动的魅力!所以,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获得怎样的成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活动的魅力转化为教育的力量!
在活动中教育孩子,在活动中感染孩子。让孩子的想象力、好奇心在活动中自由舒展,创造才能得以激发,善良、友爱、平等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
(三)、抓实落脚点 关注细节 构建灵动课堂
1、准确把握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灵动课堂的前提 教材是课程标准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但教材是面向全体的,不一定完全适合教师个体的教和学生个体的学。因此教师在备课中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自己的教学思路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编或重组,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构建学科知识。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发展点,也是归宿。布鲁姆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要达到的目的。它如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它可以克服教学上的盲目性,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和首要环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教学目标,坚持面向未来,立足课堂,依据学情,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深入挖掘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明确了教学目标以后,还要更一步分析哪一点是重点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大胆取舍,从学生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实际出发,寻求突出重点目标的策略,制定更为具体的目标,以便实施中能顺利突破难点,扎实落实教学目标。
2、创设乐学情境,让学生主动求知——灵动课堂的条件(以下皆为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互动)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上只有学生保持一种乐学,主动求知的态度,学生的思维才最敏捷、脑袋才最活跃,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激起学生的情绪,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那么怎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习成为快乐生活呢?
1)、以情激趣,激发乐学情感。
教学过程是认知过程,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只有以情激趣,才能唤 起学生内心的情感,激起学习欲望。我们可以创设良好的质疑情境,激发学生对材料的兴趣,具体包括故事、游戏、操作、实验、生活原型等。文字类学科更需要老师带着激情,进入角色,以情动情,以情感人。让每位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产生一种探究新知的渴望,奋力向前的冲力,为互动探究,共享体验的成功提供充分的情景保证。
2)、以心育心,增强乐学情感。
教者要时刻关注学情,以学论教,以纯真的爱心,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以游戏的心态与学生倾心对话、真心交流,让自己的精神脉搏与学生一起欢跳,激活每个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活力四射,像深海中鱼儿无比灵动,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而老师是这鱼儿的引领者,浪花的欣赏者、赞美者。进而最大限度的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3)、以人育人,树立学习信心。
教师秉持“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核心理念,尊重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及时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变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老师亲切的语言、真挚的关心、关切的眼神中感受到教师的爱和责任,尤其特殊关注学困生,能因材施教,为他们搭建适合的实际平台,让他们也同样经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受到精神的满足,进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增加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4)、以爱育爱,培植乐学氛围。
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乐学的前提。为此要求教师心中充满阳光,充满关爱,而且要善于将爱的阳光播撒到每个学生的心中。当教师把教育当做事业去做,并和自己的兴趣爱好紧密揉在一起,你的思维火花就会迸发奇异的光彩,就会随时随地产生灵感,就会以一颗博爱之心,接纳每个孩 子,喜欢每个孩子,学生也就喜欢你。常言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爱老师,自然就爱学你所教的课,师生间始终保持一种融洽和谐的情感,就能使学生在知识的王国里饮知识的甘露,在美的领域中成为审美的人。
3、创建灵动的“思维场”,让思想充分碰撞——灵动的关键
在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在点燃了学生“我要学”的热情后,更关键的就是围绕“如何学”为学生创建足够大的思维场。搭建多维互动的平台,让思想充分碰撞,让思维飞扬,是灵动课堂的核心问题。要创建灵动的“思维场”,首先是设问要有足够的思维含量,富于挑战性。教师要善于挖掘知识间的矛盾冲突,有意找出文本中的交集点。即各种因果联系,时间联系,机能联系,交叉集结的地方。提出问题,而疑问本身就是一种激发深度思维的刺激面。
其次是要保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解决问题,这期间一切顺应学生认知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的思维轨迹,捕捉、显现学生由混沌到清晰,由知之甚少到全盘深入感知,由知其然道知其所以然的挣扎过程,直面学习之痛,教师是服务于学。
例如有的教师在进行“以读促讲”的实践研究,在落实“读活对话情境,深化情感体验”这一目标中,就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采取多种形式地朗读,评读去实现,角色读、想象读、表演读„„津津乐道,读着读着,对话就驻留心中了,对话的情景和人物的品质就如在眼前了。但不能满足于此。我们阅读是为习作服务的,一定要引导学生深入体味前面朗读的语气、语意,仔细完味语言形式,发现对话写作的特点,把学生的思维拓展开来,引向更深的维度,进而时间“品折对话,总结写法”的学习目标,之后趁热打铁“创设情境,学写对话”,可找几个富有表现力的学生现场对话,然后大家来写,这样化难为易,逐时练习,轻松愉悦地进行习作训练,长此以往,作文还会难吗?
4、多元评价 智慧点拨 自律发展——灵动的保障
评价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思维与情感的纽带,它贯穿整个课堂,对调控教学、激励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构建灵动课堂的保障。
新课标对课堂教学评价的要求很明确。即: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包括自我评价、生生互评、教师评价;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包括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以及对学生各种能力发展情况的评价等。
要做到评价主体及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并不难。但要想智慧点拨,最大限度的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其得到最大发展,需要教师具有极其精湛的教艺。
第斯多惠说的“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与鼓舞”是很有道理的。学生最需要的是激励,而激励是要讲究艺术的。说话的艺术、朗读的艺术、表演的艺术、书法的艺术,还有绘画的艺术等等。艺术修养会对一个人的情操、品格、气质、言谈举止以及审美眼光产生重大影响,这是毋庸质疑的。一个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人,一张口、一出手、一投足就会自然地流露出来。
很显然教师的教艺来自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更源于深遽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教师要未雨绸缪,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使自己进入“源头之水天上来,水满溢涨理念生”的境界,为驾驭课堂做好即时教学评价奠定基础。
首先必须全面深入把握“以人为本”“一切为主动发展的人服务"的核心内涵。摆正自己的位置,我们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促进者,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是“平等中的首席”。关注的焦点是学生的学,关注每名 学生的独特感受、真实想法。发现每名学生的强项,用自己的智慧点拨,激活创新思维,调控教学进程,使每位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形成主动健康的学习心理。
其次,是教师要有仁爱之心。真爱——产生教育智慧的源泉,没有爱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而教育之爱首先就是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尊重和信任是激活教育智慧的因子。要尊重每一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展的可能,用心呵护每一颗童心,针对学生的不同见解,进行有效地评价。这样不仅能激活学生思维拓展深度,还能让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成就感。
第三是注意评价的手段与方法
课堂上教师的鼓励语言、礼貌动作、亲切微笑都是对学生的一种最基本的评价手段。它具有导向性、激励性和发展性。它能有效地促进了教与学双方的互动相长,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进一步实现教学的发展。
首先注意要使用鼓励语言评价。让适度的鼓励性评价语言成为课堂教学的兴奋剂教学。课堂上最重要的不是在于学生是否百分之百地学会了什么,而在于他们是否以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参与学习。“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赏识学生的闪光点,决不要吝啬说出学生愿意听的话,对学生任何成功的言行都要给于及时、明确的肯定。教师还要带着微笑走近课堂,教师把对学生的期望以微笑的方式传递 11 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鼓舞,学生得到重视,自信心自然会越来越强,学习就成为一种乐趣,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其次,要合理使用体态语言。教师的肢体语言:一个大大的拇指,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欣慰的微笑,一个有力的点头等等,在课堂上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那就是你能行,你是最棒的。久而久之,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被逐渐激发,他的学习也就由被动的老师、家长的督促进而演变成自主的寻找、自主地选择的学习,这样教学的目的也就达成了。在学生因为紧张站起来后一言不发时,首先要给他一个宽容的微笑,同时投去期待的眼神,示意他:别急,慢慢讲。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给学生一些善意的提示。这样的评价润物无声,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第二篇:憧憬梦想 放飞理想
憧憬梦想
放飞理想
八一小学五年级二班:邱珺琳
指导老师:刘少阳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题记
每当我读到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时,我的心情便久久不能平静。是啊,历史上有多少仁人志士、英雄伟人有着如此高远的志向。作为新时代少年儿童的我们,更应该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树立远大的理想,让理想之梦扬帆起航。
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项羽从小就有伟大的理想,他自幼和叔父生活在一起,学习很多本领,立志推翻秦始皇的暴政。在著名的巨鹿之战中,他带领起义军破釜沉舟,让士兵只带三天的口粮,做殊死拼搏,结果九战九胜,大败秦军,以少胜多,打出了项羽的威风,从此铸就了项羽西楚霸王的威名。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12岁的周恩来的崇高理想。他坚持不懈地努力读书,为了不受帝国主义欺凌,为了振兴中华,周恩来为国为民立下了丰功伟绩,鞠躬尽瘁,最终成为受世界人民爱戴的一代伟人。
那么,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又有什么理想呢?
小时候,当我看到穿上警服的爸爸妈妈威风凛凛地抓捕坏蛋的时候,我的理想是能像他们那样当一名威武的人民警察,让人们生活在安宁的环境里,让社会充满和谐;当我看到救死扶伤的医生带给人们健康的时候,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让人们远离痛苦,不再为病痛烦恼;慢慢长大的我,当听到班主任刘老师小时候的一句“为了祖国培育下一代而读书”的时候,我又多么想长大了成为像刘老师一样有责任心、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啊!
于是,在成长的道路上,我憧憬着我的梦想,始终坚持广泛阅读各种课外书籍,即使在枯燥的美术学习中,也能刻苦耐心地完成一副副细腻的绘画作品。正因为有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年仅十岁的我,多次在征文和绘画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也正是因为有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使自己成为一个品学兼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理想的实现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用坚定的信念去完成各种各样的挑战。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将努力学习,脚踏实地,让理想之船顺利到达彼岸!
第三篇:2016灵动课堂培训心得
2016灵动课堂培训心得
灵动课堂培训心得
灵动课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在活泼的课堂中,以宽松,民主的氛围完成课堂学习,这样也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充分内化,更快的学到知识,下面是老师对于灵动课堂的培训心得。
灵动课堂培训心得
首先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次灵动课堂培训的机会。通过培训,我的收获很大,虽然只是简单的笔记,但专家老师们的话语已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特别是经历了专家老师的示范课。我对灵动课堂基本流程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导学案的编写
这是课前老师编写,上课发给学生的学习材料。我觉得他们的导学案实际上就是把我们老师的导学案和学生的活动单合二为一了。导学案的编写和设计必须体现教师的绝对主导。专家在培训时讲到编写的八个原则,规定、考虑这么多原则,是不是为了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方向,又要突出学生学习的效果。导学案的主要内容分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学习过程,课堂小结,当堂检测,学习反思八个部分,我觉得和我们活动单的内容差不多,甚至不如我们的学习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拓展提升的层次性强。
二、导学案的使用
听专家说这一份导学案一般要用两节课,这和我们的课是不同的。第一节是预习课:上课后学生先自己看10分钟的书,教师把导学案发下去学生独做大约20分钟,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再用7-8分钟小组站立交流,最后的3-4分钟确定下节展示课各小组要展示的内容。这就是预习课的基本流程。我觉得本节课中学生的站立交流非常好。老师规定,坐着不能说,要说站起来,效果非常好。第二节就是展示课了,继续使用这份导学案。首先教师会让学生重申学习目标,第二步让预习课指定的小组展示不同的内容。
我觉得这个环节比较好:
1、把导学案中的众多问题分摊到各小组中。
2、小组展示环节跟我们不一样,我们是展示到投影上,他们是展示到黑板上,交流时有固定的三句话:请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到我们组的黑板上来:我们组要展示的是......;请问对我们组的问题有什么疑问或补充?包括展示的语气,站姿,书写,展示的原则等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展示是高效课堂最精彩的环节。事实证明这些约定俗成的规定对组织教学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3、而质疑对抗环节学生已经通过独学,对学,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而质疑对抗即群学,就是对自己观点的一个检验或者是进一步的深化。
4、使用双色笔的习惯。预习课和展示可使用不同颜色的笔,老师、学生都能清楚看出错题在哪,/fanwen/1566/有助于学生纠错。
5、教师的评价非常细化:教师分别从预习、板书、站立交流、展示、质疑对抗、纪律6个方面给予评价加分。
6、学习反思环节。我们平常都是上完课老师写反思,他们要求学生写反思。很遗憾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看到学生写的反思。不过我很期待。
以上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感悟,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还请批评指正。
以上这篇是灵动课堂培训心得,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心得尽在:心得体会望大家多支持本网站,谢谢。
第四篇:美术灵动课堂》心得体会
<美术灵动课堂>心得体会
党玉洁
我常想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一节课上的既轻松有趣,又能让孩子乐于参与的同时学到知识呢?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等等。这些都是要精心准备自己下功夫努力的,但我仍然认为这样的课堂还是不能达到预期的“让孩子乐在其中去参与课堂教学过程”。
美术课堂的价值在于情感的艺术性表达,在微小生活中抓取艺术的灵光,在平凡的世界上通过思想和创意的碰撞擦出不平凡的火花。为想象插上创作的翅膀、实践到生活中去的羽翼,是美术教育传授给学生的核心灵魂之一。
回顾这一学年的工作,美术组在东城一小开展的“高效灵动课堂”下,尝试了让一“灵动课堂”的教学模式入驻美术的教学中。我认为这样的“高效灵动美术课”,比以往的美术教学方法更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高效课堂教学是指班级授课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在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 的教学理念,构建了以“情景导入、学导结合、探究深化、总结反思”为主体的互动式高效课堂模式。这种高效美术教学课堂的带动下,更要求教师简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设计过程,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究,并实现高效的学生主体性实践及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
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美术课教学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巧的训练,也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儿童天生对任何事都有兴趣,什么都想去学一学、做一做,模仿一下,从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了涂鸦,然后随着认识的提高,技能的增加,年龄的增长,这些兴趣都会发生变化,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美术的热情截然不同,对不同的学生,我们都要用心去感悟,从基础、从学生的根本出发,让他们的身心技能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发展。
一堂高效灵动的美术课,应该是既传授应掌握的美术知识,同时又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品德,及生活习惯,让学生主动去探究遇到的问题,讨论分析。我从美术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以及同年级语数英教师的授课中,对学校提倡的“高效灵动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于我教学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以下是我个人关于“高效灵动课堂”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以“情”开路,简化教学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一堂课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设计是否优化。“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而诱导过程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化,设计的优化又以教学思路为基础。一般地说,教学思路清晰,美术课堂就会呈现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不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而必须转化为课堂的教学活动。
二、以“趣”授教,挖掘教材的趣味性。
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课堂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美术课堂不像其他语数英的课堂,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时并不是“为了学习而必须学习”,美术课堂的很多重难点都可以在教师讲授时由一组游戏,一个问题,一个故事,一段视频的方式呈现,这也大大提升的美术课堂在教法上异于其他课程的不同。教师带着趣味的授教,学生带着兴趣的自主接受,只有生动的课堂,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的教学,才符合学生品尝艺术的氛围,只有趣味的艺术实践,才符合学生的口味,才能吸引学生去参与。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所以我们尽力去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把它抛出来,让学生带着兴趣去接受它,从而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三、“开放”入课,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比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最常问的就是“你觉得……怎么样?”你认为……?”“你设想……?”“你感觉……?”这样的问题它并没有标准的答案,不能用简单的“是”“否”之类的词来回答。它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挑战,激励学生必须进一步探究。这样的提问叫做开放式提问,没有标准的正确答案可以否定学生的回答,这样的提问和由提问引出的讨论就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养成。开放式提问含有很大的容量,但决不是大得不着边际,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紧贴作品,让学生有开掘的天地,对绘画作品做深入的、探究性的讨论。
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另外,美术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个多向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教学任务相去甚远,教师应珍视学生的提问,保护学生的思考成果,真正的美术教学是应摒弃某种狭隘性的。
四、提供“评”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
美术教学本身就包含有对美术审能力的培养,可以说学生自评和互评是学习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把评价学生的权力由教师转向学生,学生由被动评价者转向主动参与者,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孩子的眼光来看画,就是美术课堂最好的评价方式。
同时在评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他们的评定,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学生对自己才会充满自信,对以后的美术兴趣才会日益提高。很多老师觉得孩子的作品杂乱无序,便加以批评,殊不知,这是对孩子兴趣的最大打击。所以对孩子的画应该多重评价,尽量以鼓励为主,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总之,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合理运用控制论的原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美术灵动课堂>心得体会
美术组 党玉洁
第五篇:灵动的课堂
灵动的课堂 快乐的学生 轻松的老师
————栾川庙子一中听课有感
冬日,天气异常清冷。在这样的天气里,我有幸和校领导及其他教师到栾川庙子一中听课。走进美丽的校园,整齐置放的书架,个性鲜明的标语,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聆听老师们别具风格的精彩授课,耳目一新的教学理念,令我震撼。在那里,所看到听到的都使我们这些慕名而来的取经者感到新鲜、心潮澎湃„„
我所听的第一、二节课是两位初三教师讲的《范进中举》。走进教室,学生们在做课前预习,很快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了激烈的讨论,他们畅所欲言,教室里气氛热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指导,点拨、解释、提炼、升华出主人公范进、胡屠户等人物形象。一切都令人感到自然、水到渠成。特别是第一节课,年轻的语文老师对学生的阅读加以学法指导,要求学生跳读、圈画时,学生们的配合真正体现出了他们的养之有素,也显示出老师和学生之间配合的默契。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多以4人为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回答问题时,从学生的表情上看每个学生的心情是快乐的、幸福的。这也正体现了他们的口号“生活因充实而快乐,课堂因展现而精彩”。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大胆、率直、落落大方,不时地打动了我们每一位听课的老师。
英语课是我听得第三节课,如果说听语文课对于教英语的我来说,有点隔行隔山的感觉,那么听英语课就让我感受颇深:⑴首先,单词的处理方法独特。教师先从检查生词入手,看汉语说English,看English说汉语,全班齐读、正读、倒读,在不到2分钟之内将一个话题的单词复习了5遍,学生对单词掌握的熟练程度、教师的速度都令人咋舌;⑵第二,小组合作讨论热情高涨。学生课下提前做了预习,课上很快进入小组讨论阶段,小组4人站立讨论,把握课文的重点难点,一人主讲,不间断的提问小组其他成员,其他成员边听边发问边做标注。“大手拉小手”,学生积极性高,没有平时英语课堂上的沉闷与单调。教师最后的点评与补充可以说是寥寥数语,恰到好处。整节课上,教师显得十分轻松,学生整节课都在动———动脑、动手、动口,一切都那么张弛有度,课堂是那么灵动而富有生气,学生是那么的快乐,教师是那么的轻松!没有批评、训斥、没有声嘶力竭的讲授„„⑶第三,阅读教学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在处理1b这种与中招阅读题型一致的课后练习时,教师指导方法到位,先让学生做,并找出自己答案在课文中的依据;教师的讲解也细致到拼写、时态、主谓一致,答语中Yes/No与问句的一致性„„精细之处令我佩服!阅读教学中,为做题而做题是我们平时惯用的手法,但学生疲于做题,效果不佳,将阅读融入课堂确实是上上之策!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阅读效率。整节英语课我的感受是:⑴教师语言干脆利落,指令明确;⑵以学生为主体,小组活动至始至终;⑶课前的充分预习为课堂教学有序进行提供了保障;⑷培养小组长,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小组合作学习效率高;⑸学生整体英语素质高。
总的来说,栾川听课我感受到了他们新颖的教学模式___“五点一线”(疑、探、展、联、评),所听的每一节课无不透射出教师对这种新颖教学模式的思考与理解。学习归来,我有这样的感慨:他们的学生会思考、会发现问题、愿意展现自己____他们是快乐的!他们的教师会引导、会点拨、愿意将课堂让给学生____他们是轻松的!
我们呢?我们的学生何尝不想快乐?我们的老师又何尝不想轻松?......也许有了这样的感慨,离我们的梦想也就不远了吧!愿为此而努力!
王玉红 201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