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成功案例

时间:2019-05-14 16:47: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农村建设成功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农村建设成功案例》。

第一篇:新农村建设成功案例

新农村建设成功案例,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的四川绵阳香草庄园,根据绵阳的实际情况,为当地解决了两大问题。1.解决了新农村建设的问题

四川绵阳杨家镇香草庄园成功的实现了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无缝衔接,让农民参与到旅游区的建设中来,切身感受到了种草比种植粮食更赚钱,虽然土地种植不能自主,但是农民们离土不离家,杨家镇香草庄园解决了当地500余人的就业问题,农民们可以在自家门口工作,月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每年增加收入7000多元,对周边村镇经济影响起到积极带头作用,打造绵阳新农村建设典范。2.解决了土地流转问题,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杨家镇通过大胆试点使土地升值,规范流程让农民满意,创新机制做到保障有力,杨家镇成功实现了土地经营,激发了产业活力,不仅为杨家镇香草庄园的成功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香草庄园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更为其他地区成功实现土地流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必将极大地促进农村的发展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的目标充分表明,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它体现在五个“新”上。

一是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二是农民生活水平要实现“新提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

三是乡风民俗要倡导“新风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四是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

五是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基层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三农”问题,不断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而且关系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使之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

胡锦涛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是,目前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也还没有根本改变,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快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全党同志都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教学案例

生态环境教学案例

高西沟村的绿色生态之路

一、案例呈现

六月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虽是初夏却已是热浪翻滚,而隐藏在黄土高原褶皱里的一个小山村——高西沟村却展现出这样一幅美丽画卷。走进这个地方,仿佛到了传说中的蓬莱仙岛。

半个多世纪不懈植绿成就靓丽生态新村

高西沟村很早就闻名全国,时间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中央电视台曾为之摄制《劈山造田》纪录片。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它被作为大生产红旗村和模范村倍加推崇。

1961年陕西省委常委、省政协副主席常黎夫率工作组在高西沟村调研时说:“高西沟村是米脂县治山治沟、水土保持工作的一面旗帜。”时隔40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亲自到高西沟村做退耕还林工作调研,对高西沟的水保生态建设留下深刻印象。回顾高西沟村60年走过的道路,从头至尾它所坚持的是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水保生态之路。

今天,高西沟村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也独具特色,称其为“生态新村”更为贴切。高西沟的靓丽是因为她的绿色,这个小山村自新中国成立之初至今一直保持着植树种草的优良传统:50年代“大跃进”它在种,60年代人家搞阶级斗争它在种,到了80年代、90年代、21世纪它还在种。

如今,大自然给予高西沟村以丰厚的回报。在这个仅有4平方公里的小山村里,它的40架山和21条沟全部变成了青山绿水。目前,高西沟人共造就了2253亩林地,其中793亩经济林,1660亩生态林,1500亩草地。高西沟的林草覆盖率达到64%,治理面积达到78%。

记者看到,青山绿水间掩映着一坝接一坝的良田,嫩绿的谷苗长势喜人,毋庸置疑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这400亩台坝堰窝地年年高产稳产,从来没有让高西沟人失望过。这些坝地得益于高西沟60年来打造的100多座淤地坝,多年来,村民们利用淤地坝保水拦泥,终于将村前40米到50米深的沟壑淤平,成 为今天村民的“粮屯子”和“钱袋子”。

树林后面,坝田之侧,一排排崭新窑洞整洁明亮,一个个宜人小院宽敞优雅,屋内干净整洁,里面的陈设几乎和城市里没有什么两样,电视机、洗衣机、冰箱„„家用电器应有尽有,摩托车、四轮车„„交通工具家家不缺。宽敞平整的院落旁边,以栅栏围起一个个羊圈。所有这一切,让村民心里感到很满足、很踏实。

村书记姜良彪说,高西沟村种植无公害蔬菜的几户人家每家年均收入3万元。菜地里引水灌溉系统使用方便,菜农自然收成就好。姜良彪还说,土地承包后被集体强行保护下来的财产,为集体带来越来越多的收入。自1980年以来,仅村上120多亩4000多株苹果树,年产苹果20多万公斤,收入近8万元。

还有大白杏、雪桃、葡萄、梨树等等,果林葱茏,漫山遍野果香阵阵。多种经营使高西沟村民收入连年增加。高西沟全村现有522口人,2008年人均收入达到9659元。

高西沟以生态兴村,村美人富,俨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乐园,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旗手和领跑者。

自发退耕还绿超前国家政策50年

漫山遍野的绿色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生态治理也绝非一蹴而就。

高西沟的治山治沟要从上世纪50年代说起,当时水保生态建设非常缺乏经验,先治沟还是先治坡等等诸如此类问题,让各路专家大伤脑筋,莫衷一是,在一片争论声中,高西沟村开始了大胆尝试。

在高西沟这样一个自然条件极差的小山村进行水保生态治理,难度非比寻常。高西沟其实就是一条绵延十几公里的大山沟,这条贯穿全村的大沟深三四十米,沿着这条大沟枝枝蔓蔓延伸出一些支毛沟。整个村庄除了山就是沟,按照高西沟旧民谣的说法,那就是“山上光秃秃,沟里乱石头。年年遭灾荒,十年九欠收。”

高西沟在摸索中前进,最初的治水治沟之策是:修梯田,层层拦蓄水土,沟底打坝,拦洪淤地。但是,辛辛苦苦修起来的梯田和土坝在几场突如其来的山洪中很快支离破碎,纷纷崩塌。高西沟人逐渐明白:光治沟不行,光治坡也不行,必须坡沟兼治。当时流传的一句顺口溜可以见证历史沧桑:洪涝一条龙,随雨山上行;治沟不治坡,到头一场空。至60年代,高西沟人逐渐摸索出一条综合治理的新路子:峁、梁、沟、坡全面规划,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同时并举。沟底打坝,坡上也要植树种草。

经验和教训催生了高西沟村“三三制”的出现。所谓三三制,即农林牧综合发展,耕地、林地、草地各占三分之一。“三三制”的核心内容在于退耕还林还草,扩大绿化面积。

高西沟的退耕肇始于“大跃进”年代的1958年。高西沟从1958年开始种上了他们最早的300亩草、30亩林,从那时起就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草。到1961年他们已经退了800亩,而当时整个高西沟的土地也不过3000亩。

国家退耕还林条例的出台始于2003年,高西沟的“三三制”比国务院的退耕还林政策早了近50年。这是民间智慧的体现,更是高西沟人民实事求是作风和坚强意志的体现。

美丽家园梦想顽强守护绿色60年

在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陕北高原,水保成果的取得需要付出心血和汗水,而水保成果的守护则更需要一种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来自于高西沟人的绿色梦想。

谁都知道,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植树种草,是要占用土地的,尤其在耕地少山石多的陕北地区,土地显得格外宝贵。

多少年来,人类与林争地,与水争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致使山水林草在人们的疯狂进攻下,节节败退。高西沟却相反,他们主动把土地让给树林,让给青草,归还给大自然。

别人的树长在那里会被砍掉,退耕的也会复耕,而高西沟村创造了50年不复耕的奇迹。其诀窍在于:山上退下来的地,向沟里找,打坝淤地,淤下的坝地和大小堰窝都是高产田。

这也与他们坚守“三三制”有关。林、草必占三分之一,不能减少。他们深深明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没有林地和草地,水土就保不住,没有了水土,美好家园只能是一个梦。不仅如此,进入21世纪,“三三制”进一步演变成了林、草、田“三二一”制,使高西沟的绿色空间再度扩大。

其实,高西沟的绿色之梦也曾游走在破灭的边缘。大的危机曾历经过两次。第一次是在那个“要粮要田”的火热年代,全国上下热血沸腾,劈山造田,填湖造地,大搞农业生产运动。在大形势的感染下,高西沟也曾经这样做过,但村民很快冷静下来,以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转向自己的探索之路,主动退耕还林还草。事实证明,高西沟的选择是正确的。

另一次是在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政策出台之时,地分还是不分成了高西沟的难题。村里的老人们担忧:分了,谁想砍就砍,想卖就卖,集体再无力管理和管护;不分,集体就便于管理,可以把几十年辛辛苦苦种活的林子保存下来,把高西沟的生命线保存下来。1982年,中国大地上几乎所有村庄都完成了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可作为全国的红旗村、先进村和模范村的高西沟迟迟没有动静。顶着压力,高西沟人以一种超强的胆识和智慧保存下了1660亩生态林,应用“宜分则分,宜留则留”的原则分了田,“林不分,树不砍,草不毁”。

今天,在绿色环抱中,高西沟人享受着山清水秀的怡人生活。

(原材料来源: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 2009年12月28日)

二、思考题:

1.高西沟半个多世纪不懈植绿的动力是什么?

2.如果你是一个基层领导者,你会从哪些方面向高西沟学习?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典型案例

《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案例》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我见

指导教师

年级学院专业班级

2010级法学院边防管理专业 姓名学号

巴达荣贵201041200207

46号 联系方式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胡锦涛同志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是,目前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也还没有根本改变,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也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因此,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进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意义重大。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如果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国际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一些国家较好地处理了工农城乡关系,经济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较快地迈进了现代化国家行列。也有一些国家没有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导致农村长期落后,致使整个国家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现代化进程严重受阻。我们要深刻汲取国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因此,我们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 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总结众多成功的新农村建设典型案例,为了更好的进行新农村建设应该以以下几点为重点:

1、重规划,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需长远谋划,科学规划,扎实稳步推进。中央提出50年,省、市提出10-15年,而该村要坚持因村而宜,结合村情民俗,抓住发展重点和建设难点,找准建设突破口,在尊重民意的原则下,采取先易后难,因势利导、试点引路,分步推进的方式对本村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规划,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2、强基础,要在目前基础设施条件下,逐步实现道路全部通村、通组、通居民点。每自然村通有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并逐步建立公共垃圾处 理场所,逐步让电脑、电话等设施进入百姓家中,占领生活空间,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生产和服务,以此,促进城乡一体化。

3、兴产业。一是大力发展畜牧业,兴办龙头企业,增加产品附加值;二是在城郊周围,全部发展蔬菜生产;三是大力发展果树产业,实现蔬菜、果树万元田;四是通过发展畜——沼——果(菜)模式,利用国家沼气建设项目的有利时机,发展以农村循环经济为主的沼气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村容整洁。

4、建设新房子。以自然村为单位,科学规划,适度规模、适当超前,严格执行,分步实施,不能操之过急。在建设过程中,应慎重考虑,按照“五大功能区”要求进行。即:公益事业区、农田保护区、支柱产业开发区、农宅建设区、公墓区和垃圾无公害处理区,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尊重农民意愿。

5、倡导先进文化、树立新风尚。具体来说一是要正民风。就是要达到“四无”标准,无封建迷信、无小偷小摸、无“黄赌毒”、无违法乱纪;二是要邻里和,即贫困农户有人帮、村民大病有钱医、孤寡老人有人敬、小孩上学有保障。实现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邻里和谐团结、村民互帮互助,融洽相处平安详和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6、狠抓班子建设带好党员队伍,推进新民主。坚持依法治村,实行村务、财务公开,落实农民群众在发展生产上的经营权、自主权、知情权、参与权,接受群众监督,实现阳光政务,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健全,民主管理规范有序,村民知法懂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形成团结友善、勤俭自强、平等友爱、诚信守法的新风尚,村级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7、体现公正,及时处理各类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现实中由于历史、社会、文化等原因使得农民处在相对弱势的一方,要维护稳定、体现和谐,从法律上来说不论是对于社会人,还是法人单位,农民和他们的法律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对等的,要充分体现农民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减少农村各类社会矛盾。在依法解决的前提下,法律、法规有规定的,按法律、法规办;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按现行政策办;法律、法规及现行政策都没有规定的,要在体现公平、照顾各方利益、有利于维护稳定的前提下依实事办事。

8、强化督查,建立社会稳定责任追究制是维护稳定的长效措施

一是要坚持督查督办的原则,包括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做好全面督查与重点督办相结合,督查督办与帮助协调相结合,党政督查与业务部门相结合。

二是要建成及时办理、限时办理、必须办理的督办机制,对各类问题推诱、敷衍、塞责、拖延、扯皮、踢球的一律按相关信访规定严肃处理,对不负责、不作为的有关机关和工作人员提出处罚建议。

三是要创新督办的方式,包括电话督办、书面督办、会议督办、调研督办、联合督办等。

四是要对引发的矛盾实行责任追究,不但要注重有关单位、个人对引发的矛盾不作为的追究,而且也要注重从法律的角度落实对行政行为和民事行为的法律责任问题。

9、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扶贫持续发展、热心公益事业。要科学化关注,发展性扶贫,在社会公益事业中导入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理念,转化贫困因素为产业发展动力要素,将社会公益事业作为自身的光荣事业和一项产业发展和创新。经济扶贫,机制扶困,文化转其形,科技转其因,具有科学发展观。通过自己的工作、生活,向社会传达心系失学儿童、情系希望工程的拳拳爱心。

新农村建设这项伟大工程中群众占首要地位,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他们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和疑问,有:

1、认识问题。尽管广大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热情很高,干劲也很大,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一是部分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中央政策很明确,到了基层就脱节。二是甚至有些错解和误解了中央的政策,认为新农村建设好不好,要看新房子建设多不多,误认为建设新农村就是建设新房子,搞居民点,忽视了生产发展;三是部分群众对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怀疑观望心理,有的认为只是刮一阵风,刮过去就完了;四是部分群众对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定位不准,认为建设新农村是中央的大政方针,主体应由国家来搞。

2、资金制约。大部分群众收入水平有限,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资金需求缺口较大。

3、政策与法律、法规有矛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中心工作,但依法保护耕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所赋予的,在实际规划、建设实施过程中,存在土地不能正常流转的问题,出现政策与法律、法规不相适应,互相抵触。

4、科技意识不强。部分农民群众对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信心不足,思想认识模糊,对农业生产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再加之,随着劳务产业的发展,大部分劳动力被转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力军力量不足。

我的建议

(一)、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调动积极性

(二)、积极为农民筹措资金,统一调配生产物资

(三)、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减少群众后顾之忧

(四)、技术跟踪服务,为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五)、因地制宜不做表面文章

(六)、“小规划”为“大规划”让路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认为,大学生参与农民组织建设,成为农民组织中的操作者,既有利于农民组织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有利于农民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是当代大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种有效的实践路径,能够使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学生到农村基层锻炼,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大学生自身锻炼成长的需要,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更好地了解社会大有好处,在农村基层工作的经历会成为大学生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他们到各村、各农民组织中任职,能够发挥自身的知识优势,为农村的发展出谋划策,有效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当代大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路径,是融入农村、走近农民,在各类农民组织中发挥作用。利用所学知识和共产主义觉悟,将农民组织系统化规范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大体上他们可以胜任的岗位有: 1 民委员会、党支部这样的正式组织

农村要致富,必须建好党支部。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最基层的组织,是村级各级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实践证明,凡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搞得好的农村,都有一个坚强的党支部。有了坚强有力的党支部,就可以带领农民群众沿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前进。这些都与我们党政班子的素质、能力密切相关,当代大学生是一个高素质的知识分子群体。具有完备的理论知识、大胆的创新精神、高度的民主意识,完全有能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某划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管理民主”的目标顺利实现。在发展中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让弱势的农民群体,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行互助合作,形成整合力产生强有力的发展优势。合作经济组织已成为联结生产和市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提高了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2)加大推进农村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3)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重要类型和载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仅有以上主要作用,还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农牧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有利于普及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这样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需要有专业的人才来提高组织化程度。大学生能在这样的合作经济组织中为农民传授技术、寻找市场,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农村 “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民自发的维权组织和农村的功能性组织

总的来说,农民保护自己权利的途径主要有三个大的方面:一是私力救济,或称为自己救济;二是公力救济;三是“灰色”途径。农村的功能性组织称为社会服务组织更能突出公益性和互益性特征,更具有包容性。这些组织的建立有利于农民行为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在当今的中国农村,这些农民维权抗争组织的出现,表明了在国家对政治资源的垄断与控制的情况下,因农民谈判机制缺乏而产生的对“组织性力量”的需要;但由于这些农民维权组织大都还处在自组织的非正式阶段,其活动方式和控制能力均存在问题。

大学生到农村基层锻炼,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大学生自身锻炼成长的需要,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更好地了解社会大有好处,在农村基层工作的经历会成为大学生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他们到各村、各农民组织中任职,能够发挥自身的知识优势,为农村的发展出谋划策,有效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当代大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路径,是融入农村、走近农民,在各类农民组织中发挥作用。利用所学知识和共产主义觉悟,将农民组织系统化规范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篇:日本新农村建设成功经验及案例

日本新农村建设成功的经验及案例

10年前,日本超过1千个地方自治单位,制定与造町(村、里)相关的法令,期望严格的条件保护地方自然环境。而民间主导的造町活动,也逐一发展出各地方的特色产业或观光资源。从造町(村、里)出发,到重建家园新生命,日本的经验,或许能带给台湾一些启示。

一.认识环境与创造聚落特色的五大资源

(一)人:地方意见领袖,有组织有活力唤起造村运动共识,带领农村建设者,以及著名的历史人物、拥有特殊技艺的人、有特色的带动地方住民活动。如环境保护、国际交流、节庆祭典等活动。

(二)地:指自然资源,如特殊的温泉、青山、绿水、雪、土壤、植物、梯田、盐田、沙洲、湿地、草原、鸟、鱼、昆虫、野生动物等生态环境。

(三)产:指生产资源,农林渔牧产业、手工艺、饮食、加工品、艺术品‥,以及拓展产业机能之观光、休闲、教育、体验农业、市民农园及农业公园等。

(四)景:指自然或人文景观。如森林、云海、湖泊、山川、河流、海岸、夕阳、星星、古蹪、地形、峡谷、瀑布、庭园、文化财、建筑等。

(五)文:各种文化设施与活动,如寺庙、古街、矿坑、传统工艺、石板屋、童玩,有特色的美术馆、博物馆、工艺馆、研究机植、传统文化与习俗活动等。经过了30多年的淬炼,日本人慢慢发展出一套逻辑思考,认为地加的活化,必须从盘点自己的资源做起。只要针对

一、两项资源特色好好运用、发展,就可以让地方免于持续萧条。

二‧家乡1亿日元开创活性化计昼

日本农村活性化相关的基础建设已推动一段很长的时间,以往均依中央的决策,并经严密的审查后执行。因此许多乡镇地区为了获得中上央核准,而委托专业人员规划设计,立意与构想虽佳,惟类此假手于他人的计画有农村居民参与不足的缺憾。乃于1990年开始颁行「家乡1亿元之创生计画」,内容是由农村当地居民对自己农村之发展怎样建设自己的家乡,由他们自己商量,自己提出,由于「乡镇建设发展的主题是乡镇或村里」、「乡镇应自行思考,自行实施」为主旨,鼓励自治团体发挥自主性、创造性,针对地方需要作最好之地方建设用途。但是要求每个乡镇或村里在建设上应保有其传统特色,包括其历史性产物及人文等,让原本从各乡镇 聚集到,都会生活的人,能够重温旧时的农村景观,回到自然田野之间,结果根据调查地方因为受到尊重,所以更加自重,将补助款用到真正能促进地方繁荣之事项上作集中使用,绝大部分是用在软件建设与策略性产业之上。因此绐予当地居民对他们自己居住地区活性化想法的思考是有其价值和意义。

三‧日本成功的个案

(一)倾力捍卫文化遗产,化乡愁为雨露的妻笼宿

长野县南木曾町的妻笼驿站,古畤曾经是官道上的驿站之一,车水马龙,繁华一时。但自从镦路交通发达之后,妻笼就一蹶不振,人口大量外移。缺乏地方传统产业的妻笼驆站,就像被人遗忘的古董,抖落不去一层一,层的灰垢。当地妻笼的命运,并没有如此一路黯淡下去。近两年,每年都有超过60万的观光客涌入妻笼,带来为数可观的观光收入,到底是什么缘故?

原因其实很简单,过去30年,妻笼居民致力于维謢旧有驿站景观,成功地把妻笼变成充满历史风情的观光据点。活动的起点是,妻笼国小父母会(PTA)在1967年开始的民俗资料搜集活动。这个活动团体日后还扩大发展在 「驿站资料保存会」。不过,当初发起并不顺利,许多人怀疑用这种不合流行的方式,是否真的能够为衰颓中的妻笼带来生机,但后来证明是成功的。更使得「妻笼模式」的造町(村、里)方法,成为日本全国各地争相仿效的对象,每年的观光客人数也不断直线上升。

观光客的大量涌入,不但没有破坏笼站景观,反而更刺激居民对保存文化遗产的行动。现在,当地居民仍然尊重以前订立的「妻笼驿站居民宪章」,不兴建可以接纳大批旅行团住宿用餐的设施,以保存原有的街道风貌。

10年前,妻笼驿站保存财团法人正式成立,主要目的在于以资金支持居民,坚守居民宪章三原则:「不转卖,不出租,不破坏」。想想妻笼人口只有1千多人,不得不佩服其居民在保存文化上,所展现的团结力量。

(二)星星也可以卖钱

活化一个地方,只要善用自己的资源就可以达成。日本广岛有一个小村落「美星町」,是惼远山村,入夜之后,街灯稀疏,长夜暗暗,其剩满天星斗。当地人聚在一起感叹,「除了满天星星,这里什么也没有。」结果,这句话启发了居民,「为什么不可以将星星变成特殊景观,让外人来参观。」

现在美星町,成为日本天文研究的重镇之一,也是日本第一个制定「光害防止条例」,规范全町照明方式,以保护这片夜空下永远闪烁的星星。

30年前的日本,跟今天的台湾情况很类似。农业没落、人口外流,环境生活品质恶化,跟着消失的是传统及地方特色。自那时起,日本就有一股振兴地方活力的运动。

经过了30多年的淬炼,日本人慢慢发展出一套逻辑思考,认为地方的活化,必须从盘点自己的资源做起。只要针对

一、两项资源特色好好运用、发展,就可以让地方免于持续萧条。

(三)汤布院以 「地」取胜一小镇之春

善且 「地」的自然资源,同样可创造地方活力,日本九州的汤布院、人口只有1万2千人,一年观光客3百多万人次,比台湾1年观光客还多,原因就是有效运用为地的「温泉」。

汤布院地区自1960年代起,由热心地加发展的居民,开始推动贝特色的观光事业,以温泉为主要诉求,并刻意保护当地的群山景观、清潎流水、开发美食、民艺等,营造出一个高品质的游憩休闲区。终于,在1987年游客数冲过3百万人次,据闻要花当地住上一晚,必须1年前预约。

(四)福岛县金山町(村、里)活性化事业

金山町是褔岛县位于只见川之上游,距东京铁公路均约270公里(直线距离只有100公里),虽然町内风光明媚,但也是个大雪纷飞的山村,人口继续减少的乡镇。

在1968年开始开创夏季学生体验营,地区配合民宿业为起端。173年设立自然休养村,配合推动造村运动,虽然计画书研拟很踏实,但是独缺农民的参与和意愿,因此缺乏居民带着便当拼命努力工作活动的产业场所。一时之间也无法减少人口外流,所以在l975年代为办理学生体验营,由于年轻人离村,留村者均过于高龄,致人力不足,几乎没有办法办理的情况。金山町之活性化产业发展计画有:

1.生活改善班之农产加工,兼办加工品之邮购业务;同时该生活改善班也参加町内之各种庆典活动、町村形象活动,还有地区食的文化系列活动。并以金山之山菜加工品和所创之邮购业务而荣获农水省首奖,正在朝日本最好之山菜加工招牌发展。

2.开辟滑雪场:做为寒冷的冬天吸引游客的活动场所。

3.开放只见河钓香鱼,开发4处温泉,3处瀑布群,露营场与森林游乐区各1处。

4.办理烧木炭、纳豆加工、制作面条、劈柴、种香菇、采山菜等农村生活体验活动。

5.与羽生市缔结姐妺巿办理学生交流,每年举办老年人槌球比赛,钓鱼比赛,沼泽湖之船钓及各种水上活动;温泉祭、文化祭、雪祭、町祭等各种庆典活动,以招徕游客。

该町于1990年将以上各项计画,去芜存菁,融合为一「妖精之故乡」的造町运动计画,增加居民的意愿,导入较为生活化、生动活泼,适合老、中、青各年龄之农、林、渔、特、教育、体验与生活活动,农家生活设计,老年人安养中心,辅导高龄者将农业的棒子交给青年经营,以及准备让年轻人愿意住下来的生产与生活环境。初步的结果吸引了都而回流的农村青年,废弃的水田、山林开始恢复耕作,民宿也因之周年有游客利用,而在蓬勃发展中。

五‧日本成功经验的启示

日本本自40年前开始,为了振兴农村地区活力,在中央农部成立构造改善

局,并陆续推动4次全国性的农村综合性建设计画,期望有效缩短城乡差距,振兴农村经济。但是前3次的30年,由政府主导的政策,成效深受限制。最近10年由地方自治单位与居民,自动自发的主导,由于激起居民的参与,带领推动发展的热力,而发展出「农村活性化的建设模式」。其经验有助于调整目前台海的脚步。

(一)从认识环境与学习盘点家乡的资源做起

一般居民如果不用心去留意家乡景物一草一木,不认真去注意围绕在自己聚落周边的人、地、产、景、文等广大资源也不自知。为了农村聚落建设,必须引导当地居民了解和盘点家乡聚落的资源,整理出几项资源特色,把它家乡的宝挖出来,加以规划设计,营造地区性或全国性之最出色的聚落和最独特的产业。

(二)提出明确、清楚、易懂的诉求和目标,供居民共同努力

农村聚落建设规划计画,要提出很明确、清楚易懂的主要诉求和共同的目标。以行销自己与赢取认同和支持。如山口村以「惊奇的、飘然的、热情的、跳动的故乡山口村」,成为都巿居民向在的农村。在台湾农村建设,其少居民自己共订其目标,作为其人同追求的境界。这是今后审核农村建设的必要条件。

(三)制定居民规约、宣言或公约供居民共同遵守

日本妻笼宿订有 「妻笼驿站居民宪章」,约定不兴建可以接纳大批旅行团住宿用餐的设施,以保存原有的街道风貌,结果大量观光客涌入,不但没有破坏景观,更刺激居民更加爱謢文化遗产。

美星町制订「光害防止条例」规范全町照明方式,保护了全町夜空下,永远闪烁的星星。经由当地居民订定公共遵守的公约,是台湾今后农村建设所要取法和借镜的地方。

(四)农部成立构造改善局专责单位,全力推动农村建设

日本于1972年在其农林水产省成立构造改善局之专责单位,从事农业经营、构造改善、地区振兴、资源管理、规划设计农村、水利建设和农地重划等工作,并制订集落地域整备法,积极推动农村建设,其经费预算更冠于其它局室。以专注于农村规划、建设与加强产业发展。值得台湾今后亟待仿照学习的。

(五)村町聚落居民自主自动自发,人力组织动员的伦理建设

聚落的振兴不能等待政府代为决定,居民自主性的参与共识,是需要经过事前的准备和酝酿,学习认识聚落,寻找大家所关心的共同事务、公共设施、产业与文化建设的议题,提出居民的实施方案,参与施工建设,在建设过程培育与发掘人才,经营聚落产业与维护其公共设施,岩手县泽内村更提出「人类因为不断学习而 提高人生的价值」来激励村民。

(六)拓展农业机能,营造有魅力的产业建设

农业本身除供应军糈民食的基本功能外,亦贝景观、生态、教育、医疗、健康、观光、休闲和体验等的机能。因此,配合地区聚落的基础建设特色,结合地

方民俗之艺术性的、析求仪式的、纪念性的或种族欢庆活动的祭典,以及农产品本身产期之节季活动,培植农产业更具活力与魅力,创造商机,以维系产业之兴盛发展。

(七)以共同利益出发,创造聚落特色的基础建设

聚落的公共设施,最基本的巷道、街道、农路、灌排水、简易自来水、停车场、凉亭、活动中心、广场、农产品集货场、环境绿美化、农村建筑、聚落外围的环境等,均可配合塑造出聚落的形象特色,从其特色行销打开知名度,来吸引都巿居民,回味农村生活情境,重温农耕时代的旧梦。

(八)为民俗文化物注入新生命的文化建设

民俗文物,可引发人怀古幽思,中老年人藉此回忆童年时期的生活情趣。而青少年的参与及其体认先民生活方式,进而赋予现代的新观念,做到传统与创新。西方国家的嘉年华会、日本的祭仪、台湾的拜拜与原住民的丰年祭等,都牵动对乡土民俗的感动与功能,以及民俗、艺术与文化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这些民俗文物,有的从历史特色出发,有的从特有的农产着手,为民俗文物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力。

(九)软硬件并重,长期经营维系家乡不雕零

农村活性化建设计画,包含伦理、基础、产业和文化四大项融合为一体的建设。由小而大,软硬件并重,农村聚落问的关心互助、经验交流、信息共享、聚落协调和制约规范,维护过着有尊严和有内涵的生活。创造聚落地区特色及品牌产业,不断努力永续经营,则商机信誉不坠,故乡可免于雕零。

(十)政府在制度上的支持活动,不替居民做规划建设决定

由政府制订农村建设方案、执行策略、支持补助作业要点,整合与分配资源,专业规划团队提供地加聚落规划之谘商服务、人才与志工培育、地方文史工作室与非营利组织活动之辅导,提供项目贷款和产业经营之辅导,政府站在辅导支持和协助的角色,让居民认定是自己的建设事业,才能激起自行推动地加建设的热力。

(十一)吸纳日本经验注入本土营造精髓,构筑有效策略

从认识环境、盘点家乡资源、明确的诉求与目标、制定居民规约、中央政府成立专责单位、充实人力与经费,在建设过程由政府转为居民主导,由居民自主自动,由小而大,软硬件并重,民俗文物给予新的生命力,以及创造有魅力的产业等,将中日双方的特点融合为一,更明确严谨的清楚政府与居民的权责,则农村建设愿景可期,理想和目标才能实现。

第五篇:城郊新农村建设成功模式经验交流

火红六月,走进**区广袤乡村,目之所及: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直通千家万户,一座座红墙碧瓦的房屋整洁亮丽,一块块农田叶茂粮丰,一张张笑脸透露出农民的幸福生活。我们走近它,品读它的丰饶与秀美,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脉搏正在强劲跳动,蓬勃的激情正在燃烧……“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农村日新月异的可喜嬗变,正是源自于该区在新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农村建设过程中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产业建设为核心,以基础建设为重点,以文明建设为支撑,创新工作机制,切实加大投入,扎实办点示范。

农民致富经:城郊农业产业化

为筑牢新农村建设经济支撑,该区坚持把推进产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以“服务城市、发展城郊型农业”为突破口,引导农民为城市提供“七鲜”农产品(鲜菜、鲜果、鲜花、鲜鱼、鲜肉、鲜奶、鲜禽),先后建成了生猪、蔬菜、水产、葡萄、花卉苗木、肉鸽、草莓等20余个全市第一的专业村,发展集休闲、旅游、观光、垂钓、采摘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基地6个;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培育品牌、做大基地、拓展市场,打造出了中富油脂、易龙冷鲜肉、立得皮革、华湘米业等一大批农产品加工知名品牌,并力促村企联姻,引进大汉集团、建民集团等知名企业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先后建成花卉苗木基地1500亩、油茶基地1200亩、大汉太美新农庄。3年来共取得**省无公害产品认证4个,无公害产地认定4个。全区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28家,位居全市榜首。此外,该区还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园10余个,发展各类农村专业组织26个,形成了跃进饲料一条街、塔北路粮油一条街、宝庆东路建材一条街、麻子洼水果批发一条街。农民运销专业从业人员达6000余人,每年解决近万名农民再就业问题,构建起了龙头企业直销、中介组织帮销、流通大户促销的立体销售体系。全区农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3.17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4.69亿元,年均增长12.4%;农民人平纯收入由2005年的4311元增长到2008年的6437元,年均增长12.5%。全区新农村建设呈现村强民富、产业发达的喜人景象。

农业保障经:强化基础增后劲

为搞好农村基础建设,该区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建设思路,对农业、水利、交通、扶贫、开发等资金有效整合、捆绑使用,全力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3年来共投入5000余万元,建成通村水泥公路158.8公里,修建通组道路252.5公里,新建农村客运站2个,各行政村的通达率达98%;投入水利资金3500万元,完成水利工程5601处,维修治理病险水库11座,硬化标准山塘200余口,建标准渠36.8公里,完成安全饮水工程28处,解决了2.6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人工造林8500亩,修建沼气池1454口,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90台,修建了全市第一口集发电、供暖、生活用气与一体的大型沼气池;新增联合收割机、耕整机等农机具1100台(套),农机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49.03%;100%的村通了程控电话、广播电视,100%的乡镇通了互联网,数字电视走进了千家万户;投资1600万元,完成了城乡电网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修、改建敬老院4座。同时,该区积极开展“四清、五改、二化”工作,3年来共投工30000余个,建垃圾围池350个,组建义务清扫队10支,清理垃圾6000余吨,改厕2600余处,栽植绿化苗木15万株,庭院绿、硬化200余处,新建村级组织活动中心21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小康生活经:文明新风进万家

该区不断强化农民培训,加强民主管理,着力提升新农村建设的乡风文明水平。全区建立农民素质培训基地12个,年均培训农民3500人次,新增劳务输出1000人次以上;积极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实施“双强双带”工程,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全区70%以上的村干部成为产业建设带头人或营销农产品的佼佼者。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组建“村民理事会”,把公道正派、热心公益事业、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信的“五老”人员选入理事会,认真落实“一事一议”、村务公开制度,使村务管理更加民主;通过规范红白喜事的管理,有效遏制了铺张浪费、封建迷信活动。该区还经常开展“五下乡”活动,引导和带动各行政村组建秧歌队、腰鼓队、龙狮队,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深入组织开展“五好家庭”、“文明创建进农家”、“文明卫生流动红旗”等评比活动,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发展,文明新风蔚然成风。火车站乡莲荷、高崇山镇长木村连续3年被评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城东乡被国家三部委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高崇山镇长木村2006年入选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50例、2008年被省人民政府正式授牌为全市唯一的“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异界之不死术士 神起国度 冰封乾坤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下载新农村建设成功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农村建设成功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成功案例

    学号:20091290244 姓名:王建 选题:绿色保健新产品推广 新产品推广方案要在新产品推广前制定出来,是新产品推广过程中的指导方案,新产品推广方案制定的如何直接决定着产品推广的......

    成功案例

    案例:黄盈是某大学中文系公认的“系花”,她不但人长得漂亮,而且对化妆品很有研究,经常能锦上添花地把自己打扮得妩媚动人。大学毕业后,她想从事化妆品研发工作。由于专业不对口,几......

    成功案例

    不少班主任在开展班集体活动中,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成功的范例。下面仅从活动的类型与形式的角度举几个在设计或管理方面的成功范例,供大家参考。 例一. 下面这个“化装演讲会”......

    新农村建设

    通山县新农村建设工作 “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和未来五年工作规划 2007年以来,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

    新农村建设(汇编)

    【字体:大 中 门及直属商会 小 】 湖南省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报告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0-08-11 湖南省工商联 2006年初,湖南省工商联、省光彩会开始有组织......

    怎么建设新农村

    建设新农村是国家实现小康战略目标重大举措,其核心是全方位地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9亿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构建好农村消费安全环境,才能有效保护......

    新农村建设

    兴起农村改革新热潮谱写科学发展新篇章---平顶山市叶县党委书记平顶山市叶县仙台镇是一个农业大镇,人口大镇,历史名镇,有8.4万亩耕地,6.2万口人,因历史典故王乔飞凫而得名。改革......

    新农村建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概论》程序实践教学关于新农村农民生活水平的调查报告作者:丫丫系别:建工系专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学号:0801010023指导教师:俞辉二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