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支教,换取一生回忆
一年支教,换取一生回忆
作为一名兰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当我们放下对母校的留恋和不舍,来到服务地时,慢慢地我们发现我们需要锻炼和学习的还很多,在这里需要我们做的也很多很多......如今,我们暂别母校兰大,带着母校的期待,承载着百年兰大的精神和荣耀,在自己的岗位上,在实践中正在兑现“用一年不长的事件,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的承诺。只要我们努力,一定会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
暂别,母校兰大
四年前,我从东北黑土地,来到了西北黄土高原,走进了黄河母亲的怀抱。来到了雄踞西北,国际知名的兰州大学学习。
四年里,在兰大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师恩浩荡。天山堂、杏林楼里,老师们谆谆教诲,犹如一盏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进;勤博楼里、实验室中,老师们对我们耳提面命,让我们感到学术的严谨。
四年里,我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兰大的精神,那就是“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后一千年不朽”的勤奋、求实、进取的胡杨精神,那就是“扎根西部、心忧天下”的社会抱负,“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直面清贫、乐于奉献;淡泊名利、严谨治学”的人格风范,“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的治学风范,“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学风,“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勇于创新,独树一帜”的时代精神。四年后,在兰大精神的指引下,我加入了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成为了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现正在甘肃省XX州XX县回民第一中学开展为期一年的义务支教活动。结束后,将返回母校攻读硕士学位。母校兰大,给了我太多太多,对母校的感激之情也不知从何说起,现在要做的只有,暂别母校,在临夏州XX县这个需要自己的地方去服务当地,锻炼自己,锤炼意志,增长才干。我们一定承载着百年兰大的精神和荣耀,为母校增光,回报母校的培养和教育。这一年,注定终身难忘
8月初,我们出征了,在图书馆前,校团委副书记马树超老师为我们送行,并对我们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母校的期望,师长的嘱托我们牢牢记在心上。至此,我们的支教生活真正拉开了序幕,一年支教生活正式开启了征程。从兰州到广河,从省会城市到民族自治县,一路上看着窗外的景色,我一直在思考,这一年我们究竟应该做些什么,这一年我们究竟能带来什么,这一年我们怎么样才能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更难忘......其实来这里之前,我对我们的支教生活进行过无数次的憧憬和期待,对支教生活进行了无数次的设想和准备,无论是在内心还是在实际中都做了或多或少的准备,可事情往往都是这样,等真正发生了之后,我们会发现很多设想和准备完全是多余的。
来到这里之后,条件比我们想象的好很多,领导、老师对我们极为热情,加之调皮可爱的同学们,这里的一切都让我们觉得很温馨、很幸福。诚然也很有压力,接下来,我们在不断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涯中开始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与同学交流,钻研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真正开始了一名支教老师的生活。在工作中我们尽快地去适应新环境,通过这一段的工作和生活,我们逐渐去适应这里的工作环境、民族习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以及气候条件等,由不适应到慢慢适应,由不习惯到慢慢习惯,我们已渐渐进入了角色,真正成为了广河一中的一员,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在这里,我们也度过了人生当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教师节,突然感觉到支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也注定成为我终生难忘的经历。
这一年,我们在做好支教工作的基础上,还将根据服务地实际,依托社会资源和母校资源、和“两个共同”和“团建促进”政策优势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促进服务地发展。目前正在计划和酝酿以及开始实施中,真心希望能通过我们的绵薄之力为服务地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让这一年的支教生活终生难忘,永远值得回味,于人于己于社会都非常有意义,将自己的青春之花绽放在这三尺讲台上,绽放在这神圣的岗位上,绽放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上。
我们的青春只有一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回想当初自己选择支教团,承担着来自家庭的阻力、朋友的不解,自己也曾经动摇过,后来也不知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让我坚持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研究生支教团,现在看自己能加入到研究生支教团这个队伍,能走进西部计划志愿者这个大家庭是幸运的,无怨无悔。这一年注定会给我的人生增添很多色彩,这一年也注定会让我收获很多。“用一年不长的事件,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这一年,我们在路上。
第二篇:一年支教,换取一生回忆
点滴奉献,铸就爱心。志愿者们去贫困地区进行支教,充分的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高尚品德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以下是由
作为一名兰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当我们放下对母校的留恋和不舍,来到服务地时,慢慢地我们发现我们需要锻炼和学习的还很多,在这里需要我们做的也很多很多......
如今,我们暂别母校兰大,带着母校的期待,承载着百年兰大的精神和荣耀,在自己的岗位上,在实践中正在兑现“用一年不长的事件,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的承诺。只要我们努力,一定会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
暂别,母校兰大
四年前,我从东北黑土地,来到了西北黄土高原,走进了黄河母亲的怀抱。来到了雄踞西北,国际知名的兰州大学学习。
四年里,在兰大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师恩浩荡。天山堂、杏林楼里,老师们谆谆教诲,犹如一盏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进;勤博楼里、实验室中,老师们对我们耳提面命,让我们感到学术的严谨。
四年里,我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兰大的精神,那就是“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后一千年不朽”的勤奋、求实、进取的胡杨精神,那就是“扎根西部、心忧天下”的社会抱负,“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直面清贫、乐于奉献;淡泊名利、严谨治学”的人格风范,“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的治学风范,“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学风,“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勇于创新,独树一帜”的时代精神。
四年后,在兰大精神的指引下,我加入了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成为了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现正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回民第一中学开展为期一年的义务支教活动。结束后,将返回母校攻读硕士学位。
母校兰大,给了我太多太多,对母校的感激之情也不知从何说起,现在要做的只有,暂别母校,在临夏州广河县这个需要自己的地方去服务当地,锻炼自己,锤炼意志,增长才干。我们一定承载着百年兰大的精神和荣耀,为母校增光,回报母校的培养和教育。
这一年,注定终身难忘
8月初,我们出征了,在图书馆前,校团委副书记马树超老师为我们送行,并对我们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母校的期望,师长的嘱托我们牢牢记在心上。至此,我们的支教生活真正拉开了序幕,一年支教生活正式开启了征程。从兰州到广河,从省会城市到民族自治县,一路上看着窗外的景色,我一直在思考,这一年我们究竟应该做些什么,这一年我们究竟能带来什么,这一年我们怎么样才能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更难忘......
其实来这里之前,我对我们的支教生活进行过无数次的憧憬和期待,对支教生活进行了无数次的设想和准备,无论是在内心还是在实际中都做了或多或少的准备,可事情往往都是这样,等真正发生了之后,我们会发现很多设想和准备完全是多余的。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来到这里之后,条件比我们想象的好很多,领导、老师对我们极为热情,加之调皮可爱的同学们,这里的一切都让我们觉得很温馨、很幸福。诚然也很有压力,接下来,我们在不断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涯中开始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与同学交流,钻研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真正开始了一名支教老师的生活。在工作中我们尽快地去适应新环境,通过这一段的工作和生活,我们逐渐去适应这里的工作环境、民族习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以及气候条件等,由不适应到慢慢适应,由不习惯到慢慢习惯,我们已渐渐进入了角色,真正成为了广河一中的一员,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在这里,我们也度过了人生当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教师节,突然感觉到支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也注定成为我终生难忘的经历。
这一年,我们在做好支教工作的基础上,还将根据服务地实际,依托社会资源和母校资源、和“两个共同”和“团建促进”政策优势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促进服务地发展。目前正在计划和酝酿以及开始实施中,真心希望能通过我们的绵薄之力为服务地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让这一年的支教生活终生难忘,永远值得回味,于人于己于社会都非常有意义,将自己的青春之花绽放在这三尺讲台上,绽放在这神圣的岗位上,绽放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上。
我们的青春只有一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回想当初自己选择支教团,承担着来自家庭的阻力、朋友的不解,自己也曾经动摇过,后来也不知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让我坚持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研究生支教团,现在看自己能加入到研究生支教团这个队伍,能走进西部计划志愿者这个大家庭是幸运的,无怨无悔。这一年注定会给我的人生增添很多色彩,这一年也注定会让我收获很多。“用一年不长的事件,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这一年,我们在路上。
第三篇:支教一年,意存一生
支教一年
意存一生
——都江堰市赴雅江支教教师姚兵支教工作汇报
在四川省支援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年计划的最后一年,我主动请缨成为一名光荣的支教教师在雅江藏区工作了一年。“使人成熟的,并不是岁月,而是经历”。回想自己当初一腔热血,带着都江堰市教育局领导的谆谆嘱托,告别不满周岁的儿子和妻子恋恋不舍的眼神,怀着一颗忐忑不安、一份期待迫切的心理来到美丽雅江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一年来,我时刻牢记都江堰市委、市政府对支教教师的重托,为了雅江教育的发展和藏区学生的成长,我认真践行支教誓言、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创造性开展各项支教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支教任务。这段经历在我的人生课本上,如一副清雅的水墨,虽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却让人永远回味悠长。
一、牢记责任,攻坚克难
在雅江藏区,工作条件与环境异常艰苦,唯有经历才能切身体会。短短一年的支教工作和生活,让我感受到了以前二十多年从未感受的艰苦和困难。面对这些从未经历过的困难,我时刻牢记肩上的重任,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把这些当成对我意志和能力的考验,直面困难,克服困难,从未轻言放弃。回想:都江堰到雅江,十多小时的车程,遥远的路途,崎岖危险的山路,四千多米的大山,高寒的气候,我坚持下来了;甲流肆虐雅江的冬季,雅中疫情爆发,确诊患者10例,许多不适反应也在侵扰着我的身体,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巨大压力,我牢记身上的责任,不言放弃,白天上课,晚上输液,我努力坚守在一线;当雅江藏区发生“12.6”不稳定
事件,我没有被危险吓倒,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尊重当地风俗习惯,积极和藏族老师、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真诚相待,和睦相处,我赢得了他们的尊敬和信任„„
二、奉献丹心,积极工作
在雅江,看到藏区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才明白了“责任”二字的真正涵义。我只能拼命地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做好一些实事,才能真正对得起“都江堰市支教教师”这样一个神圣光荣的身份。
1、由于民族地区师资严重缺乏,我一到学校即任教雅江中学初一语文、初二语文、并配合学校开展学生活动等工作,任务比较重。雅江中学这些学生虽已是初中学生,但语文底子很薄,基础太差,许多相当于小学四、五年级的水平,有的牧区学生更是连汉字都不识几个。去年我刚接手时,我任教的这几个班学生语文成绩均分不到30分(总分150分),及格寥寥无几,上课很吃力。我竭尽所能地帮助他们,不断探索和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和学习方法。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寄宿生,但学校除高
三、初三外从不组织晚自习。我就利用这个机会,常常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义务给学生补课,从小学知识一直补到初中知识。经过努力,在今年的期末考试中,我所教班级班班都有近二十几个学生及格,班级语文平均分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2、除了搞好教学工作,我还发挥我组织学生活动方面的特长,在开展校园活动方面积极为雅江中学出谋划策。一年来,我和学校领导一起策划并组织了雅江中学体育周活动、演讲比赛、书画比赛、舞蹈汇演等。而且还积极与内地联系,专门在雅江中学设立了“雅江中学德育活动基金”。凡是雅江中学每开展一次活动,该基金都会支付一笔经费进行赞助,而且会长期赞助下
去。弥补了雅江中学开展学生活动的经费问题,提高了学生组织、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给学校增添了无限生机,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在雅江中学,有很多农牧民孩子家庭非常困难,但仍然坚持学习,特别是在高中阶段这部分学生特别多。我得知这个情况后,积极联系多方努力,主动发起了捐助活动。今年5月,我在雅江中学设立了“雅江中学贫困学生支助基金”。该基金将长期支助雅江中学特困家庭学生,首批基金5000元,已经支助10名学生的生活费用。计划今后每年将支助20名特困生完成学业。
4、来到雅江中学后,我发现老师们每次上教研课都是一只粉笔、一本书,根本没有什么现代化教学设备。为了提升雅江中学教研课质量,我通过多方努力为雅江中学争取捐赠了价值近3万余元的一台笔记本电脑、一套移动投影设备。现在,老师们每次上课都抢着用设备,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提升了老师们的教学技能。
三、奋斗不已,当好使者
作为一名支教老师,我深深知道,单纯搞好自己的教学,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单纯为受援学校、学生做一些实事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当好一名使者,一名都江堰与雅江两地间教育思想文化交流与沟通的使者,不光为雅江,也为都江堰教育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虽然支教工作已经结束,但我与雅江中学的这份情谊是天长地久的。我已与雅中领导约好,有好的教育教学材料、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案例试题,会及时与他们探讨、分享,做到“人走茶不凉”。
回顾一年来忙碌、充实的支教生活,感慨万千。支教工作给我带来的思想和精神的洗礼使我受益终身。我会把雅江师生们在艰苦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不屈,坚持不懈地工作和学习的崇高精神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带着这种精神踏实工作、努力进取,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积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一个教育工作者神圣的职责,为都江堰市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一○年七月十二日
姚 兵 简 历
姚兵,男,30岁,2001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中学语文一级教师。现任都江堰市七一青城山学校德育副主任。
2001年9月——2006年4月,任青城九年制学校少先队总辅导员,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2006年5月——2006年8月,任青城九年制学校少先队总辅导员,主管小学段德育工作,分管小学日常工作;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2006年9月——2009年8月,任青城九年制学校德育办副主任,主管全校德育工作,分管初中日常工作;担任中学语文教学工作;
2009年9月至今,任七一青城山学校德育办副主任;担任中学语文教学工作。
其间:2006年4月——2006年12月在都江堰市教育系统第七届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2009年10月——2010年7月在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中学支教。
第四篇:一年的支教 一生的财富——支教工作总结
一年的支教,一生的财富
-------支教工作总结
在这荷香四溢的季节,赴双峰学校一年的支教生活即将结束。在这一年中,我体会着工作环境的调整与角色的转换,领悟着支教的快乐和人生价值的美好。支教的经历在我心里是一道不可磨灭的美丽记记,也是我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
一、用认真工作来感谢领导关心。
支教一年中,一小的领导和双峰的领导对我们支教的两位老师非常关心,多次询问我们的工作,了解我们的需求。我衷心谢谢各位领导!开学时,教导处邓主任说我的课节较多,问我有什么意见。我想都没想就说:“学校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这一年中,我完成了公开课,评课、指导学生作文等多项任务。有次领导安排写“我为江西教育改革献一策”征文,这事对我来说难度很大。但是我还是接下了任务并加班学习,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完成了这项任务。
二、用真心和同事相处。
在学校,我利用茶余饭后或工作之余与老师们,聊天、叙叙家常。谈论一些生活和工作上的琐事。平时,我进出宜丰总会帮同事带个东西出去或买东西进去。
工作时,尽自己最大的能力配合同事们。学校要举行元旦文艺演出,我帮班主任选好内容,在网上下好音乐,和班主任带着学生一起排练。学生要参加讲故事比赛,班主任请我帮指导。我二话没说,利用中午时间辅导学生。同班教学美术的胡老师生病请了长假,学校安排不了代课,我主动把她的课代了。同事龚老师、陈老师对电脑感兴趣,我利用休息时间教同事制作多媒体课件和如何上网下资料。青年教师胡婷参加县安全说课,我一字一句和她修改说课稿。李老师不会从电脑中输出艺术字,我耐心地教了一个多小时。谢老师想搞课题研究却不知从何下笔,我把自己的课题资料拿给她分享,教她选题、搜集资料、完成立项申请书表„„同事们拿出酸萝外、笋干、洋芋片等山里人的特产传递他们的热情与谢意。我想,真心付出总是会有回报的。
三、想方设法提高学生成绩。
1、全面了解班上每一位学生,针对实际进行因材施教。
古人云“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上学的第一天我就走进我所执教的班级,全面了解每位同学的学习生活情况。学生成绩好的好,差就差到了极点,有两个学生的分数是个位数。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学习成绩悬殊实在是太大了。
2、努力转变学困生,做到“三优”。
我任教的班上六十分左右的学生很多,转化学困生是工作重中之重。我通过“三优”努力转变这种局面。
①课堂发言优先。多数学困生不喜欢举手发言,其实有时也是没有机会轮到他们发言,久而久之,对上课所学的内容毫无兴趣,成为课堂学习的陪客。我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视让学困生发言。
②课堂板演优先。学困生一般都会害怕到黑板上板演。而我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偏偏选一些学困生到黑板上板演。主要是一些难度不高的例题、配套例题的练一练以及练习中的基本题。
③巡视指导优先。当学生独立解题和课堂练习时,我总会有目的地巡视,我的主要巡视对象就是那些学困生。
而且,双峰学校学生中午一点到校,课后辅导的时间就很多了。我制定辅导计划,一天两人。经过一年的努力,以前三十多分的郭兵现在可以得七十分了。
3、学生语感受差,大力鼓励阅读。
针对学生课外知识面狭窄,语感较差这一实际情况,我联系了一小二一班的班主任李老师,和他们结对子。他们为双峰二年级的学生捐书七十多本,大大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我还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书目,从自己家里带书借给学生看,帮助学生增强课外知识储备量。现在,学生们的阅读热情教很高,有些学生下课了都不舍得把书放下。
四、用虚心请教来提高自己
在支教的工作中难免会有不足之处,所以我时刻提醒自己要随时随地的向其他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和学习,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我积极主动的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认真学习老师们在教学中积累的一些宝贵经验,更学习他们那种爱岗敬业、诲人不倦、不怕苦、不怕累、兢兢业业为农村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敬业精神。双峰学校的老师特别能吃苦。早上,老师们六点多到校,带着学生做早操,读书,打扫卫生。中午,学生要求一点到校,老师们自觉地到校照看。晚上,老师辅导完晚自习后还要带着孩子们入寝。他们的一言一行,时常提醒着我检讨自己。在向老师学习的同时,我还注意向学生学习,使得教与学相得益彰。我深知教育应以“学生”为本,不应脱离“学生”这个主体而谈教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很重视学生的感受,经常向他们寻问情况,学生给我反馈的意见和要求使我能更合理的安排教学任务、高速教学计划。通过向学生学习,我能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发现问题,从而能更好的解决问题,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支教的日子,和同学们同学习、同劳动,充实而有意义;和教师们一起探讨教育,快乐而富有情趣。在支教的这段日子里,我把自己的教育经验带到双峰学校,促进教育的友好交流与均衡发展,在相互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会在自己的身后传播下一路希望的火种!
第五篇:回忆支教
回忆支教的点滴
自贡市自流井区首批赴凉山州支教团员 金晓难
十年光阴,转瞬既过!十年前的支教经历,犹似昨日,恍如还身处高原群山环抱之间、授课质朴孩童。还是在那间宿舍小屋,在完成一天教学之后,想念着家乡和亲人。回忆似艰苦、又甜美,似模糊、又清晰。至今梦中还不时浮现的那些人、事、物,看似已远,其实刻骨!
领命
2001年,为加快西部大开发建设步伐,国家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及边远地区教育滞后问题,我省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启动了教育“十年支教”计划,其中包括由省内教育发达地区向少数民族及边远地区输送优秀教师支教的工作。当时我24岁,大学毕业后在自贡市自流井区珍珠寺小学校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刚工作两年。
学校领导班子向全校教师传达了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和支教人员选拔条件,经过对全校教师的甄选后,专门找我进行了谈话,征询我是否愿意支教的意见。考虑原因是我教学工作、班务工作突出,工作刚第二年就被评为全区优秀教师,并且年轻,还没有结婚,没有家事拖累。
我没有任何犹豫就接受了任务。经学校上报区教育局审核和正式批准,我成为自流井区首批赴凉山州盐源县支教教师团团员。当时的我,满怀好奇、憧憬,希望锻炼自己,渴望去到那陌生的 “艰苦”地方,为国家大西部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出发
出发当日,区委、区政府敲锣打鼓地为我们经过严格筛选的十名支教教师进行了欢送大会,并由时任区委副书记,有凉山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经验的李维同志带队出发了。
出发后,我们这些来自不同学校,彼此并不完全熟悉的十名老师开始了攀谈,并因为要完成共同的使命达成共识,由陌生结成了甘苦与共的同志情谊。此间,为了消除行途疲乏,彼此就开始讲笑话、唱歌融洽气愤。李维书记还亲自在车上放歌一曲为我们打气壮行,使大家倍受鼓舞。
支教车队过成都、泸定、石棉后,上二郎山到西昌,最后到目的地盐源县。其中,从西昌到盐源的路段最艰险。当时通县油路未通,横亘中间的磨盘山、小高山山高路险,海拔均在4000米以上,山路宽不过四、五米,且坑凹不平,路旁就是悬崖。当时一同志说:掉下就连螺丝都捡不起来了!
路险是险,但是大家闯过来了!其实更要感谢当时同行的李书记和区教育局等部门带队领导对我们的安慰和鼓励!终于到了目的地盐源了,县城外欢迎的人群和醇香的奶酒啊,消除了我们的疲惫和陌生感。神奇、美丽的盐源古县,我们来了!
一年的支教生活
经过县委、县政府的热烈欢迎款待并畅游神奇的泸沽湖后,我和支教组长,现在市委组织部工作的王国荣同志被安排到一个叫下海乡小学的平坝乡镇中心小学工作。其实平坝乡镇学校已经算是当地条件比较好的学校了,虽然比不上县城,但是比起村小好得多了,更不说比那些道路不通,闭塞得仅骡马能通行的教学点!乡里隔县城10多公里,每天通班车一次。学校就在乡政府旁边,出校门的黄土路附近散居
着几十户人家。学校里住有6、7家人,一些单身教师就住在学校宿舍,好几个成了家的教师,夫妻都在本乡或本校工作的,就在学校里安家。学生们大多是从周边村里到学校上课,有些在路上要走2个多小时。因为这些特殊原因,学校实行的是与内地和县城不同的行课制度,上午9点才开始上课,中午只休息半小时,下午3点就放学。我们的伙食是在学校搭餐,因行课原因,每天只有上午8点半和下午4点的两餐,到月末结算伙食费。
我到学校后,担任了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教学工作中,经过观察,我发现学生们对新鲜事物既好奇,但同时因地理闭塞,直观理解能力较差,汉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等基础能力也存在很大问题。于是,我相应地在教学计划中着重突出两点。一是引导孩子们自觉加强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锻炼,语言来源于生活,语文教学应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既然环境闭塞,就更应对其加以引导,使学生自觉地把对生活中感知到的美和自身对外面世界的想象、联想融入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中。二是以朗读为突破口,加强汉语言听、说、读、写能力,从基本功上提高要求!半期后,我任教的班级语文学科成绩在全县质量抽测中有了提高,我的示范课也在当地学区和其他学区得到展示。除此之外,因为我年轻有激情,又具备一定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很快就和班上的孩子,甚至还有其他班的学生打成一片,一起义务劳动,一起雪地雪仗,嬉戏后一起在草地上倾吐心中的秘密,我就很快地成为了他们尊敬的老师和可信任的哥哥。直到现在,当年的学生们还不时给我打电话和写信,把已成长为青年的他们的喜、怒、哀、乐对我诉说。
一年中,除了美好的回忆,当然也有艰难的时候,但是当地教育局和学校的领导、同事、学生家长,还有当地其他朋友的关心照顾,让我不仅能比较快地适应当地生活,也感受了他们真诚的关心和友谊。每逢重要节日,县教育局都会把我们支教老师召集起来召开座谈会,询问大家的工作生活情况,了解我们的具体困难并及时解决。为了提高我们的伙食质量,学校贴补经费让伙食团从每周一天肉食提高到三天一次;为了让我们能洗上热水澡,学校专门安装了一个简易的热水器;为了解决冬季烤火问题,特别从学校行政公费中出钱为我们购买钢碳。安家在学校的同事,家里一旦有做好吃的时候,总会把我们拉到家中一起就餐。下班后,住在学校的老师和我们经常开展篮球赛等娱乐活动,之后离天黑一般还有两、三小时时间,大家就相约一起在山上漫步,或坐在草地上谈天说地,谈心情,道人生。学生家长们不时送来苹果等土特产,或请我们到家中款待“驼驼肉”。凡此种种,不能细表,但总能使我们思念家乡时的孤独得到宽慰。
很遗憾的是,我们那届支教团因当地出现了某种传染性疾病,为了确保支教教师的健康和安全,经报当地和自流井区党委、政府和教育局批准后提前一个月撤离了盐源县。通知下来后,我没有告知我的学生和要好的当地同事。记得临别那天,学生们刚开始上学,看见我们在车上,就站在路边挥手,尊敬地呼喊着我们,以为我们只是上县城办事。学校的同事们给我们提着行李,一直把我们送上返回县城的班车。我的搭档周扩海老师和他的妻子一起在车窗边拉着我的手,哽咽着叮嘱我要一路平安,要我以后有机会带着我未来的妻子再回下海耍耍看看。带着复杂的心情,告别了已如亲
人的当地同事和朋友,我们离开了盐源县那片神奇美丽的土地。
凯旋
虽然有提前撤离的遗憾,但是我们自流井区首批支教团10名教师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勇于探索钻研、积极引入内地先进的教学理念,在生活中遵纪守法、尊重当地民族风俗、团结当地同志的表现,获得了当地教育局、学校、学生及家长,乃至普通群众的高度好评。很多教育教学和学校政教德育的工作经验在当地得到推广。10名同志无一有违纪、旷课或与当地群众发生纠纷的情况,考核均被受援单位评为优秀。
回到家乡后,在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支教工作总结大会上,石岷嘉副市长重点肯定了自流井区的支教工作。2002年7月,中共自流井区委、自流井区人民政府召开隆重表彰大会,高度总结我们首批支教团不负家乡人民重托、展示盐都教师风采,为十年支教工作开了个好头。
回忆起这些,我现在依然激动!为当时年轻的我能身为“十年支教”这个神圣使命行动的一员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也必将激励我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加倍奋进!
二〇一〇年五月
支教感言:
光荣的使命丰富了我的人生,促进了我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