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一年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时间:2020-06-05 08:4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支教一年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支教一年心得体会》。

第一篇:支教一年心得体会

支教一年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兰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当我们放下对母校的留恋和不舍,来到服务地时,慢慢地我们发现我们需要锻炼和学习的还很多,在这里需要我们做的也很多很多......如今,我们暂别母校兰大,带着母校的期待,承载着百年兰大的精神和荣耀,在自己的岗位上,在实践中正在兑现“用一年不长的事件,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的承诺。只要我们努力,一定会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

暂别,母校兰大

四年前,我从东北黑土地,来到了西北黄土高原,走进了黄河母亲的怀抱。来到了雄踞西北,国际知名的兰州大学学习。

四年里,在兰大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师恩浩荡。天山堂、杏林楼里,老师们谆谆教诲,犹如一盏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进;勤博楼里、实验室中,老师们对我们耳提面命,让我们感到学术的严谨。

四年里,我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兰大的精神,那就是“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后一千年不朽”的勤奋、求实、进取的胡杨精神,那就是“扎根西部、心忧天下”的社会抱负,“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直面清贫、乐于奉献;淡泊名利、严谨治学”的人格风范,“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的治学风范,“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学风,“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勇于创新,独树一帜”的时代精神。

四年后,在兰大精神的指引下,我加入了第xx届研究生支教团,成为了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现正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回民第一中学开展为期一年的'义务支教活动。结束后,将返回母校攻读硕士学位。

母校兰大,给了我太多太多,对母校的感激之情也不知从何说起,现在要做的只有,暂别母校,在临夏州广河县这个需要自己的地方去服务当地,锻炼自己,锤炼意志,增长才干。我们一定承载着百年兰大的精神和荣耀,为母校增光,回报母校的培养和教育。

这一年,注定终身难忘

8月初,我们出征了,在图书馆前,校团委副书记马树超老师为我们送行,并对我们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母校的期望,师长的嘱托我们牢牢记在心上。至此,我们的支教生活真正拉开了序幕,一年支教生活正式开启了征程。从兰州到广河,从省会城市到民族自治县,一路上看着窗外的景色,我一直在思考,这一年我们究竟应该做些什么,这一年我们究竟能带来什么,这一年我们怎么样才能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更难忘......其实来这里之前,我对我们的支教生活进行过无数次的憧憬和期待,对支教生活进行了无数次的设想和准备,无论是在内心还是在实际中都做了或多或少的准备,可事情往往都是这样,等真正发生了之后,我们会发现很多设想和准备完全是多余的。

来到这里之后,条件比我们想象的好很多,领导、老师对我们极为热情,加之调皮可爱的同学们,这里的一切都让我们觉得很温馨、很幸福。诚然也很有压力,接下来,我们在不断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涯中开始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与同学交流,钻研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真正开始了一名支教老师的生活。在工作中我们尽快地去适应新环境,通过这一段的工作和生活,我们逐渐去适应这里的工作环境、民族习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以及气候条件等,由不适应到慢慢适应,由不习惯到慢慢习惯,我们已渐渐进入了角色,真正成为了广河一中的一员,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在这里,我们也度过了人生当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教师节,突然感觉到支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也注定成为我终生难忘的经历。

这一年,我们在做好支教工作的基础上,还将根据服务地实际,依托社会资源和母校资源、和“两个共同”和“团建促进”政策优势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促进服务地发展。目前正在计划和酝酿以及开始实施中,真心希望能通过我们的绵薄之力为服务地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让这一年的支教生活终生难忘,永远值得回味,于人于己于社会都非常有意义,将自己的青春之花绽放在这三尺讲台上,绽放在这神圣的岗位上,绽放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上。

我们的青春只有一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回想当初自己选择支教团,承担着来自家庭的阻力、朋友的不解,自己也曾经动摇过,后来也不知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让我坚持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研究生支教团,现在看自己能加入到研究生支教团这个队伍,能走进西部计划志愿者这个大家庭是幸运的,无怨无悔。这一年注定会给我的人生增添很多色彩,这一年也注定会让我收获很多。“用一年不长的事件,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这一年,我们在路上。

第二篇:支教一年

张振东:青海一年

在一年的支教生活即将结束之际,我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那些曾经的点滴和感悟,促使我再次认真思考这不平凡的三百多个日日夜夜留给我的东西。

一、大通民中支教之生活篇

当我们风尘仆仆地抵达西宁火车站,提着大包小包下车时,一束高原特有的阳光便晃的我睁不开眼睛。初来乍到,有一点轻微的高原反应,不过没有大碍,很快就适应了。在从西宁去学校的路上,我一路贪婪地欣赏着路边的景色。青海的景色主要是色彩的缤纷灿烂,各种农作物和不知名的花花草草交相辉映,层层叠叠,视觉上是一个极大的享受。再加上人为开发较少,环境没有受到太大污染,基本上保留了最原始的自然风貌。我支教的学校民族中学坐落在一片未经开发的原始森林脚下,学校占地面积不小,绿化也不错,虽然中午的太阳很毒,但一早一晚很凉快,确切地说是很冷。当时正值秋收时节,天也格外的高,格外的蓝,颇有些天高云淡的意味。

民中是一所完全中学,所谓完全中学就是指初中和高中同校。整个东峡镇以及部分周边乡镇的适龄孩子基本都在这里上学,但教学楼很破旧,显得很拥挤。这里的孩子无一例外都是农村的,个别小孩要步行三四个小时上学。虽然学校提供了住校,但还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那些离家近一些的孩子(相对而言的,步行两个小时以内都算是近的了)不得不每天步行上下学。让我觉得欣慰的是,这里孩子的家庭条件没有我之前预想的那么差,也就是说,因为教不起学费而辍学的不太多。当然,这一方面是因为当地大力推行九年义务教育,高中之前是不收学费的,另一方面,高中阶段来自外界的资助也不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没有那么低。但是,这仅仅说明他们上得起学,而不是上的好学,就好比生存和生活的差别一样。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学校里有食堂,但是一年四季只有一种叫做面片的食物(就是把面揪成片,再加上菜瓜、青菜以及少量的肉熬成一锅)。这种食物的优点是绝对能吃饱,但是没营养。即使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谁能忍受一年到头只吃这个呢?孩子们的脸蛋上无一例外是高原红,皮肤也因为常年的阳光暴晒而变成深色。学校里老师不少,基本上都住在县里,每天早晚有班车来回接送。老师们都很热情,对我们很照顾。以前也有北大来民中支教的志愿者,他们对我们这个群体很熟悉,也早已接纳了我们。

介绍完背景该介绍主角了。我们青海团一行五人,其中三个在县城里的六中,我和杨天虎在民中,因此我们每次到县城去找他们的时候都要戏称自己是农民进城。实际上我们在的地方不是农村,是东峡镇政府所在地,但是这里和农村没有太大区别。如上所述,教师食堂也只有面片,我们俩便自力更生,自己动手做米饭做菜之类的。作为两个二十几年来从不做饭的资深宅男,我们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但由于肉的质量和我们的烹饪水平限制,我们的主菜仅限于西红柿、鸡蛋、土豆、茄子之类的青菜。偶尔去镇上的饭店改善下伙食,但每次我都有这样的感慨:我为什么不拿一本书出来呢?这样在无聊而漫长的等待中也有点事情干啊。哪怕我们只是要了两碗面片,也要等上至少半小时,再要几个菜那就更是暗无天日地等待了。而且,要不是你去主动找服务员要菜单或者点菜,你坐到打烊他也不会理你的。说完吃的说住的,我们俩那个屋就如同水帘洞般,推门进屋便有一股湿气迎面袭来。本来有个电暖器,可是屋里线路老化,一开就有糊味。本以为这里阳光明媚,紫外线强,平时可以晒晒被子,可来的这些天没有一天不下雨的,少则几分钟,多则几小时。这里的早晚温差很大,白天的太阳能够晒的你暴皮,但每天早晨基本上都是被冻醒的。

虽然生活有些不便,但总体上说比我们预期的好多了。至少能上网,能买到肉和菜,镇上还有一个澡堂(感觉只有我们俩平时去),周围景色也很美,学校附近还有一个广惠寺,是一座很有名的佛教寺院。不过,相比于平时的生活,如何当好老师是我更为关注的问题。刚来的时候,学校让我教初中和高中六个班的地理,每周16个以上课时。刚上了没几天的课,学校又调整了,我只教高二一个班的语文,另外兼任七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剩下的时间都要在校办公室坐班。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我竟然一点都不紧张,甚至精确地把握住了下课的时间,连我都要暗暗佩服自己了。时间长了,上课变成了一个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且我深刻地感觉到一节课四十分钟是多么的短。上了一段时间课后,我对这里孩子的认识有了新的改观。虽然这所学校的高考成绩惨不忍睹,但是这些孩子和我自己当年读书一样,都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奈何因为家庭的原因、学校软硬件条件的匮乏和普遍不愿学习的风气,很多人在挣扎过后慢慢地沉沦了沉默了。看到这种情景,我的心里有了一丝使命感和责任感。虽然我在学业上不一定能让他们有多少的进步,但我至少要让她们保留有一丝前进的希望,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的动力。

二、民中支教笔记之教学篇

刚开学的时候,学校安排我教七年级三个班和高一三个班的地理,还让我担任七年级二班的班主任。因为是文科生,我的地理还是有点底子的。刚开始总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后来我用来很长一段时间才适应从一节课两个小时到四十五分钟的转变。在地理课上,我按部就班地根据书上的内容讲给他们,偶尔穿插一点我知道的书上没有的天文知识。我感到最大的困难是互动,因为无论是七年级还是在高一,有一个我无法逾越的障碍--他们的青海话我听不懂,他们的普通话又太糟糕,所以每节课都变成了我在上面滔滔不绝的讲,他们在下面云里雾里的听,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不是听懂了,因为我无法通过提问来检验,让我郁闷不已。

就这样过了两个礼拜,学校对部分任课老师进行了调整,我被安排教高二二班的语文,不再担任地理教学任务,自此我的主业便成了教高二语文。这是个平行班,接近六十个学生,很多学生上一届的小溪和弓建师姐、鹏杰师兄都教过,所以实际上他们对我们支教志愿者很熟,我们对他们却一无所知。虽然时间很短,可是我对他们的认识有了好几次大的起伏。我的教学思路是,一切以高考为最终目标,通过自己高中和高考的经验,我略讲书本上的内容,重点要求背诵(因为这册书基本上都是古诗词,我还希望他们能养成勤于背诵的习惯,不仅仅在语文这一科)以及基础知识的积累(生字、拼音、成语、病句等)。因为几乎每一课都有要求背诵的内容,为了督促他们,我时不时搞一些小测试,考一些背诵的文章和诗词。我本以为这些都是小菜一碟,况且我不止考一次同样的内容,然而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这群孩子背的一塌糊涂,连最基本的要求都达不到。没办法,我后来只能通过罚抄写、到办公室背诵的办法逼他们,才算稍微有点改观。然而,这种强迫式的教学方式并不是我的初衷,可是在这里,这是唯一可行的教学方式,我无奈地想这就是西部的实际情况吧?

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学手段和教学纪律的维持。在东部地区,如果一个老师在课堂上点名批评你,哪怕是不温不火,相信都会对被批评的同学造成很大的触动,进而改正自己的问题。但是在这里,批评根本就无济于事,甚至连皮肉之苦都是家常便饭。不管男生女生,不管你用什么方式批评他们,根本起不到一星半点的作用。我分开说男生和女生的问题。在一次课堂测试的时候,我发现全班有二十多个学生把我要默写的内容提前写在本子上,见此情景,我哪里按得住怒火,把这二十多个人全都赶到教室外,然后用了整整两节课把他们每个人都骂了一遍。本以为这番雷霆暴雨后他们会收敛一些,谁知第二天测试还是有好几个男生一个字都不会写。

相比男生,处理女生就棘手的多。女生连批评都得掂量着,因为很多时候我刚要发火下面的女生就哭成一片了,让我不得不生生的把话咽回去。可实际上,女生是问题出的最多的。我不能说这里的孩子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自卑,自卑又造成了自弃,尤其是女生,结果就是很多时候一个最最简单的背诵他们都背不下来,理由还理直气壮:老师,我脑子笨,真是让我连撞墙的心都有了。所以对他们我真的是无计可施,只能心平气和一遍又一遍给他们灌输这样的观念:别灰心,你行的。我觉得我不变成周星驰也得变成唐僧,整天唠唠叨叨。有一次小小地测试了一下学过的所有古文,荣登我们班“状元”和“榜眼”--倒数的--就是两个女生。望着卷子上那刺眼的红字,再看着她们俩无辜的眼神。现在看来,我最开始不应该对他们寄予如此高的希望,这是脱离这里实际的。

在这里教书的感觉就如同一个身体强壮的人在打一团棉花,纵然你一身力气,奈何对方软绵绵,根本没有反应。

有一次,学校让我和杨老师给高三的学生讲讲学习方法,也就第一次和他们有了接触。三个班的学生挤在一个小教室里,眼里却充满了迷茫和困惑。我和杨老师精心准备了PPT和内容,本以为能对他们有点触动,可是就如同一颗小石子掉进了大河里,除了一点涟漪再无任何反应,让我们俩郁闷不已。后面的提问环节,一个人都没有站起来提问。原本我们以为没有问题,可一说可以写纸条时,几乎所有人齐刷刷低头开始写,我们俩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解释。虽然这短短的接触,可高三的学生和全校的其他学生一样,连最基本的信心都没有。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考好算赚的,考不好算正常发挥,这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

这半个月我给八年级一个英语老师代课。以前就听说这个学校的英语特别差,可没想到差到这种地步。一个最简单的比较级造句,在重复了无数次之后,依然是一窍不通。叫学生起来造句,干张嘴不说话,一问,不会读。这一幕让我迅速想起了赵本山的小品《牛大叔提干》,赵本山拿个稿子“啊”了半天不说话,秘书一问,原来不认字。更有甚者,我看到一个学生的书上写了三个汉字“富软德”,再一看旁边,“friend”。我只能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以上便是我接触的民中教学现状。有时我也在想这种情况造成的原因,想来想去,可能最重要的是观念,尤其是学生家长的观念。学校里的孩子都是农村的,还是不富裕的西部农村,因此家长的观念很落后,孩子读书远没有种田和打工重要。而在这种家庭和周围的氛围下,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热情,退学对他们来说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平常。

三、民中支教笔记之家访篇

在青海一段时间后,我的生活慢慢地步入了正轨,确切地说,步入了一个普通的高中老师的正轨:每天上课、批改作业、值班、看书、做饭、上网。有好多时候我都不知不觉的以为自己就是这个学校的一员。只是在偶尔梦魇的时候,会突然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思绪会回到一年前甚至几年前,梦醒那刻,环顾一下这一年生活的小屋,竟也会有一种充实感和踏实感。

只是,不管怎么说,我们这五个人终究是过客,在短暂的一年后,还会回到曾经的以及以后的生活圈子,做一名学生,在北京这个充满诱惑的城市里打拼。我现在就在设想,在今后的日子里,会不会偶尔有这样的时候,梦回青海,回到这片我们曾经试图改变、洒下汗水的地方。

是为题记。

生活和教学方面我都已经说过了,那我分享一下我和杨老师在十一期间家访的见闻和感受吧。

说来惭愧,整整八天假,基本哪里都没去。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我们俩都是很宅的人,没有动力出去玩。可这么长的时间也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所以我们俩想还是家访去吧。

第一个去的是一个高三女生的家,就在学校所在的那个村子里,很近。但是十一期间正是农忙时节,他们家的人都赶着上地干活,所以我们俩必须得早晨八点前到他家,这可苦了那么能睡懒觉的我们俩。其实主要原因不仅仅如此,关键在于这里的早晨太冷了,我们穿的那点衣服跟纸糊的一样。我们俩冻得瑟瑟发抖。到了那个学生家,我第一反应是这家很好啊,房子很新,可是后来聊天中才发现,看似崭新的房子,实际上只是在原有的泥胚房的基础上抹了一层白灰,然后铺上了地板而已。这个孩子是学理科的,成绩在民中还算好,但是放在全县来看就差了些。孩子的母亲有关节炎,不能干重活,她还有一个正在读职高的弟弟。后来据我们了解,她家的情况在这里属于典型情况:至少两个孩子,耕地较少,主要收入是父亲在农闲时在周围打工,而且父母离异或者身体不好的居多。

后来的一个下午去了和学校所在的东峡镇毗邻的一个乡--桦林乡。我们俩在公路边下了车后,步行了两三公里到了一个高二男生的家。我们到的时候,正好赶上他正在给他家盖的房子帮忙,浑身上下都是水泥。孩子的爸爸很拘谨,话也不多,一直在给我们倒水。我们进了他家之前的房子,才发现墙边是一米来长的裂缝,已经是严重的危房了,必须得重新盖房子。好在他家是村里的低保户,政府补贴了一半大概两万块钱,不过据说他们村里还有很多和他家类似的情况,可是能拿到政府补助的寥寥无几。这个学生是文科生,而和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一样,学文科要承受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不过他还是很有志气的,对我们说是因为感兴趣才学文科的。家访完后我们俩走出院子,恰好他母亲从地里回来了,手里还提着一个篮子,是专门为了留我们吃饭而买的菜。我们俩一再解释下面还有要去家访的学生,便离开了他家继续向镇里面走,他们一家三口一直快送到村口才在我们的一再劝说下回去。

让我们俩始料未及的是,这两家的距离竟然是如此之远,我们俩在穿过了三个村子,大约步行5、6公里后,终于找到了这个女生的家。这是一个高一女生的家,虽然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但是屋子里收拾的很整洁,很干净。她的爸爸不在家,在甘肃的一个煤窑打工,而且还有轻微的白癜风。家里还有一个小妹妹,正在上小学。她的学习成绩不错,而且在交谈中我也能感觉到她对于知识改变命运的相信和渴望。临走的时候,她妈妈对我们说,等过两天他爸爸开了工钱就回家盖房子。看着这虽清贫但充满希望的一家子,我衷心地祝福他们的生活能越过越好。

接下来的一天下午对我们俩来说才是真正的炼狱之旅。我们要去据那个学生说离学校很近的家里去。在没等到她说的班车后,我们俩轻率地决定步行前往。在我们俩走了其实是总路程的十分之一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大爷,不知道他是真不知道还是老眼昏花了,他说我们要去的那家就在村子头。我们俩兴冲冲地冲过去,最后一问才知道还有7、8公里呢。就这样,我们俩在步行了约10公里,时间约为两小时后终于到了那个村子。要命的是,这段路程都是山路,满地的石子,太阳还毒辣辣的。到了她家之后,我们根本没有时间聊天,因为她家人一直在厨房里给我们做菜。我们推辞不过,只能恭敬不如从命了。这一家是几天来家访的几家里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仅仅因为这个叫阿顺贤的小姑娘是学习最好的,而是她的父母对于她读书的开明而毫无保留的支持,尤其是她的父亲对于知识的尊重、对孩子前途的关心和规划都是我始料不及的。在这样一个偏僻而闭塞的山沟沟里,竟然有这样的学生家长,着实让我肃然起敬。后来天色不早了,我们俩终于等到了回学校的车。在一片夕阳染成的金黄色中,我们俩和他们一家人挥手作别。

短短的几天家访就这么结束了,在接触的这有限的几个家庭里,我看到了当地人为生计的挣扎,对改变生活的渴望,以及为了孩子前途的这一简单朴素的念想。来青海之前,我一直以为我可以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让他们树立起前进的动力和信心,现在我才发现,其实我起不到这么大的作用,也许我在当好老师的同时,如果能让他们从我们的身上看到读书的希望和愿景,那我也就不枉此行了。

四、民中支教笔记之感悟篇

一年的支教生活即将结束了。在这一年里,有初来乍到的好奇、有自力更生的欣喜、有教书育人的责任,但我想的最多的是,和一年前的自己相比,我到底得到了什么。

在这里,我的身份是老师,教书育人是我的本职工作。很多父母都是目不识丁的,很多学生也是成绩很差的,但是在接触了很多学生和家长后,我能够明显的感觉到,他们对我们有着发自内心的尊敬。这与其说是对老师这个职业的尊敬,不如说是对知识改变命运的信仰。在他们眼中,我们是来自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靠知识改变了自己命运的典型。家访的时候,无论家里多么困难,总会拼命挽留我们在家里吃饭,那种热情和恳切让我们不忍心拒绝。我们住在学校教师宿舍里,隔三差五就会有学生或者家长给我们送一些馍馍和洋芋。每当这时候,我总会在想,面对这样的学生和家长,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全力以赴地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呢?

除了在学校上课外,我们也接触了很多周围村子里的人。虽然在语言交流上有一定的障碍,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却是相通的。学校对面有一个小卖部,老板以前就是民中毕业的,当时教过他的就有前几届来支教的北大志愿者。我们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时候,他给了我们很多的照顾。我们刚开始不会做饭的时候,偶尔也会在他们家蹭几顿饭。按照当地的风俗,他也会动不动找我们去喝酒。这里的村子都不太富裕,很多家庭刚刚解决了温饱的问题。但是,面对这样贫瘠的物质条件,我却看不到一丝消沉,更多的是一种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乐观。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国农民自古以来所特有的勤劳和坚韧。我常常在想,以前在学校的时候因为一点小挫折就情绪消沉,和这里同命运苦苦抗争的农民相比,是不是过于矫情呢?

和东部地区相比,这里还是很落后的。这种落后不在于物质条件,而在于精神的贫瘠,首当其冲的就是教育观念的滞后。这里并不是贫困到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况且国家和学校还有很多补贴和资助,相反,很多时候退学是主动行为。因为当地教育水平相对较低,通过高考考取名牌大学的微乎其微,即使勉强考上了一个三本学校或者专科,昂贵的学费和毕业后没有着落的就业也让家庭支持教育的热情大大降低。而且,辍学后学生出去打工在这里算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很多学生也因为基础较差,丧失了学习热情,反倒对辍学回家无所事事的同学羡慕有加。这么多因素叠加起来,便导致了部分学生和家长对上学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虽然我自己会在各种场合向学生们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未来的美好,可是效果却微乎其微。我知道,一种观念的改变非得较长的时间,单凭我们几个人是无法做到的。所以一方面,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和我们有着同样信念的大学生到这里来,另一方面,我们仍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因为我知道,哪怕只有一个或几个学生因为而改变,那么,我这一年的努力和付出,就不会是没有意义的。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青年人作为祖国未来的中坚,必将担负起重大的使命和责任。当代大学生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却欠缺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只有加深了对基层社会的认识,增进了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才能为今后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最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也是党和国家对当代青年人的希望和要求。在今天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到西部支教便是大学生到基层一线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磨炼意志的有效形式。因此,通过研究生支教团去了解我国广大西部地区的国情民生,锤炼自己,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是符合党和国家对青年人期望的举措,我们要把研究生支教团这个接力棒一届一届地传下去,并不断地发扬光大。

北京大学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进步,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北京大学师生满怀“以天下为己任”的赤诚,与全国人民一起投身民族振兴的伟业,形成了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时刻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已经成为渗入北大人血液和骨髓的信念。对于很多北大学生来说,很多人有热情、有动力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到广阔的西部来报效祖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研究生支教团正是北大人在新时期响应国家号召、实现民族振兴的一个缩影。在爱国主义传统的浸润下,北大人有意愿、有能力将祖国西部的支教扶贫事业进行下去。

北大研究生支教团也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集体,我的很多师兄师姐都曾经在西部挥洒过青春和汗水,也对在西部支教有着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因此,将支教的接力棒一届一届地传下去重要的是一种传承。这种传承不仅仅是一些具体的东西,比如在西部开展的扶贫助学的项目、对一些学生接力性的资助,更是一种精神和信念。它包括志愿者们对西部地区的奉献,对西部这片土地的热爱,还有北大人身上肩负的振兴国家和民族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对于我自己来说,这一年我得到的东西,远比失去的和付出的要多得多。

张振东,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曾在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民族完全中学支教。

第三篇:支教一年总结

与西部共成长

——西部支教总结

时光飞逝,转眼一年的支教生活已接近尾声。从刚开始的懵懂不安到现在的轻车熟路,我已然成为一名“乡村教师”。犹记去年7月,初到贵州齐伯中学那个满怀热情却又生疏不安的我;而今的我,通过一年历练,少了一份不安多了一份自信与豁达。这一年的工作与学习也正印证了09届大学生西部计划的标语——“新西部、新成长、新生活”:我对西部有了全新的认识,体验了一年全新的生活。当然,也开启了我人生成长的新篇章。

大学时期,我在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了解西部的过程中慢慢的形成了一种意识:那边不发达,那边有很多孩子渴望读书,那边需要我们更多的人给予关怀与帮助„„而对西部的认识却只局限于一个表象:原始与落后。一年之后,当我同这片西部的土地一起成长过程中,我深感自己之前的认知不仅粗浅且无知。

齐伯乡,我的工作地点:一个与县城相隔一小时车程的大山深处的小乡村:公路与水电设施基本完善、商品齐全、政府学校医疗等公共服务单位设施齐备且功能健全。人民生活说不上富裕,但也自得其乐,自有一种无法理解的逍遥与自在。而所有的这一切,它与我最初想象中落魄且无力的小乡村相去甚远。在此之中我却迷茫了,作为一个外来人的我,当然能感知这其中的离奇与怪异:收入来源少理应消费水平低,可为何物价却格外的高昂?街道不长且店铺稀疏,可为何娱乐与投机场所居多且场场爆满?学校免费且国家补贴生活费,可为何辍学率只增不减,而升学者却寥寥数几?政府办事兢兢业业,可为何社会风貌难以提升?„„种种矛盾,纠结其中。更为堪忧的是似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却感觉不到这是一种失衡,却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国家大力扶持西部发展已有一定成效的现今,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应是:如何使当地人们与通过外来力量迅速提高的经济与社会相适应并且与之齐发展。而非一再的等待国家的再次扶植!否则这样的西部永远只能维持在一种怪异的失衡之中而不自知。

新西部的建成,只有在西部人民的有意识的共同努力和国家与全国名族的帮助之下,才能建成。而在这一年之中,那股蕴含在当地居民骨子当中倔强与勇于开拓的精神,深深的震慑于我。相信这我坚信这深植于大山的顽强生命力在不久的将来终会呈现出一个绚丽多姿的西部回报我们的祖国!

相较于中东部地区城市的喧闹、乡镇的嘈杂,大山深处的乡村自有一份体己的宁静与韵味。它给了我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让我在这一年中不断的突破自我,茁壮成长。同时,在这一年的历练与磨砺之中,它也赐予了我全新的生活与体验。

初出校门,新新人类,对所有的一切都有一种挑剔的眼光的我,开始了我齐伯的支教生涯。刚接触齐伯中学,它就与我的教育经历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良好的教学设施、勤劳且优秀的教师、尽职尽责的管理人员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成绩普遍低下的学生、懒散的学习的风气、松垮的管理制度:巨大的反差另我很是费解。而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在使我明白其中缘由的同时,却也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其中的无奈与无私。

由于老师的缺少,甫一上任我就当任了一个班的班主任与18节课和4个早晚自习的教学管理任务,在感激校领导信任与支持的同时,也被这沉重的工作压的毫无喘息余地。尽管如此,在看到其它老师认真负责的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之时,身负厚望的我不能退缩,迎难而上。不断的调整和改进自身的班级管理与教学方法,学习老教师们的教学经验,积极适应新的学生与教学环境,开始了我充满挑战的师生涯。在这一年的亲生实践中,它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师们无私与贡献的同时,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不能自身的经历来判断他人得失与对错。我的那些所谓的矛盾,在齐伯这特殊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之下成形。齐伯的教育历史与环境造就了齐伯中学的现状,尽管我们都在拼搏与努力,可这一现象的扭转与差距的缩小并非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只有在我们一代一代的共同努力之下,才可能出现根本性的好转。

在齐伯的每一天,我都充实的活着,这是我一年中最为感激的!尽管有些突如其来的事件,让我措手不及,甚至其中的失误让我很是懊恼。可这所有的一切,在凭自己的努力与毅力解决之后,随之而来的那种欢欣与鼓舞却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回首往事,仿佛一切皆历历在目:初来之时水土的不服、对经常停水与停电的不适、对学校制度漏洞的不满、对学生懒散与傲慢的不解、对老师们无奈摇头的好奇等等都在这一年的历练当中不断的漂清:当我看到他们挥汗如雨的劳作之时,我为他们的勤劳与质朴所动;当我看到他们不计回报的教书育人时,我为他们的无私与慈爱所动;当我看到他们在H1N1流感的威胁之下,仍然坚守岗位时,我为他们的无畏与毅力所动;当我看到他们在大旱之中,仍然笑颜以对是,我为他们的乐观与向上所动;当我看到他们在刚走出旱灾阴影就在党和国家号召之下向玉树伸出援助之手时,我为他们的大爱与善良所动。„„所有的这一切都在我的成长历程之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我为之前的懵懂与无知羞愧,更为我顺利融为其中的一员而自豪。

西部的一年给予了我众多的考验和平台,从中我受益良多。是它促进了我新的成长,为我营造了新的生活。希望越来越的朋友,响应国家的号召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增强我们的力量、扩大我们的影响、加深我们的作用,一起为西部建设添砖加瓦。相信新西部因你的加入而更加绚丽多姿!

彭芳平2010-5-17

第四篇:一年的支教总结

2010---1011学年支教总结

张英亮

一年的支教生活即将结束,回顾一年来自己的工作和表现,能够赢得学生的喜爱,受到同事的好评,得到受援学校的肯定,对于我真是莫大的安慰。有人说:“使人成熟的,并不是岁月,而是经历。”这一年的支教生活对我来说,无论在思想上、业务上都可以说获益非浅,我的整个身心得到了提升!我敬佩补习学校领导的求真务实、以人为本的工作作风,佩服老师们忘我的奉献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她们——才是我真正学习的榜样。在双方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同事的无私关怀下,我顺利完成了一年的支教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支教”工作是我市教育局,促进教育人才资源合理配置,为推动教育全面、持续、均衡发展,为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教育所做出的一项重要举措。作肥城市的一名“学科带头人”,支教成了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支教期间,本人忠于党,热爱人民,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宗旨,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二、工作方面

我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一位支教教师就有了什么“光环”。自从我踏进补习学校的那一刻起,就以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在每一个平凡的支教日子里挥汗泼墨,辛勤付出。

首先,服从领导工作安排;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旷课,有事先请假,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本学年,我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两个班的数学课和备课组长。

其次,带动全校数学教师、搞好教研工作。作为一名支教教师,我深深地知道,单纯搞好自己的教学,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在抓好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同时,我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带动全校的数学教研工作。

再次,关心学生,奉献爱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支教一年里,我担任班主任,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我在所教的学生身上,倾注了全部的爱。课前,我认真备课,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各种情况,因材施教。课堂上我再现教师的风采,精彩的讲述,循循的诱导,积极地鼓励,深深的吸引着每一个学生。课后,我认真批改作业,并对重点学生进行重点辅导,总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理解消化了才肯罢休。我了解到复读生数学基础差,就在上课时降低难度,使多数学生都能轻松地学好数学。

最后,虚心学习,努力提高,是自己的业务在上一台阶。在教学中和工作中难免会有不足之处,所以我时刻提醒自己要随时时随地的向其他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和学习,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我能积极参加学校教研组的活动,认真学习其他老师的宝贵经验,并能和其他老师一块儿讨论,使自己尽快成熟起来。

在向其他老师学习的同时,我还注意向学生学习,使得教与学相得益彰。我深知教育应以“学生”为本,不应脱离“学生”这个主体而谈教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很重视学生的感受经常向他们寻问情况,学生给我反馈的意见和要求使我能更合理的的安排教学任务、高速教学计划。通过向学生学习,我能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发现问题,从而能更好的解决问题,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时光荏苒,四季交替。但不变的是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无尽的爱,对同仁感情的珍惜。在这里我付出了青春与汗水,收获的是希望与感动,这将是我前进的鞭策与动力,这里我永远不会忘记!

第五篇:支教一年话收获

支教一年话收获

有人说:“使人成熟的,并不是岁月,而是经历。”2013年9月,我参加区城乡教师交流活动,接受教育局的安排,来到162中学支教一年。支教,让我走进城镇教育的第一线,了解了城镇教育的现状;支教,让我体味到了城镇教育教学工作的困难与艰辛,体味到了城镇老师的酸甜苦辣。支教,是对我人生经历的极大丰富。我敬佩162中学老师忘我的奉献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她们——是我学习的榜样。而我自己在支教的同时也得到了升华,无论在思想上、业务上可以说获益非浅!

一、在日常实践中提高对支教工作的认识。

当初,我满怀着激情来到支教学校,面对好的教学环境,先进的教学设备„„尤其是一直从事数学学科教学的我突然间回归到自己的本行专业物理教学上来,自己感到非常棘手。但我有信心。

随着时间的延续,我对支教的学校越来越熟悉,更加明确我作为一名支教教师的责任。通过自身的努力,成效显现。支教总结我写的很深刻。我尽力为支教多做一些事情,为城乡教育均衡多贡献一点力量。

来支教了,才真正了解城乡教育有差别;来支教了,才能深切感受城乡教育需要均衡发展;来支教了,才会深深地懂得真的需要支教。

二、在支教生活中丰富教学经历。

从我踏进162中学校园那一刻起,就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流水的兵”,而是以认真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在每一个平凡的支教日子里挥汗泼墨,辛勤付出。

支教的这一年,我承担162 中学初二年段三个班的物理学科教学工作,深感到任重而道远。教学工作中,我服从领导安排,竭力为学校服务。日常教学中,我奉献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无私的爱。课前,我认真备课,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各种情况,因材施教。课堂上我展现教师的风采,循循诱导,积极鼓励,吸引学生徜徉物理的海洋。工作中,我发挥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地教学精神,很快便与学生、家长、校领导和老师建立了和谐的关系。

162中的学生都是来源于周边城乡,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态度、兴趣和学习习惯不好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祸根。为此我确定了育人目标,帮助改变习惯,从习惯入手,改变他们的学习卫生文明礼貌习惯。告诉他们“习惯影响终身,态度决定一切”。并以身示范,开展不定期的“找差距”活动。

三、在校本教研中提升业务能力。

农村学校如何在新课改下开展好中学物理和数学教育,是支教的这一年我一直思索的问题。我所支教的学校这一年在大力推行“三段五步”自主教学模式。刚到162中时,我对“三段五步”自主教学模式知之甚少,为了尽快融入,我积极投身校本教研,我向先进理论学,向教学名家学,向身边骨干学,向优秀课案学,汇集各家之长,促进自己进步。

在教学实践中,我积极学习,努力尝试,设计导学案,在物理教学中尝试运用“三段五步”教学模式。设置“课前延伸”环节,以“导学案”为载体,让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充分了解学情,为课堂上学生的高效学习、教师的精讲点拨提供第一手素材。课堂上,教师创设一定探究物理知识的情景和环境,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去主动地了解物理现象,揭示物理规律,形成物理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用物理的眼光科学看待世界和社会。

在摸索的过程中,我也产生了不少困惑。比如:“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确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一年支教工作是短暂的,是忙碌的,也是充实的。回味一学年的支教生活,如同一杯苦丁茶,没有华丽的色泽,有的是刚入口醇厚的苦,然后留下淡淡的清香让我回味无穷。

教育,我心中的挚爱,因为路过你的路,苦过你的苦,所以追逐着你的追逐,快乐着你的快乐。我把昨日打进记忆的背囊,今天抖擞精神,又要起锚远航,既然选择了明天,就将继续风雨兼程……

下载支教一年心得体会(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支教一年心得体会(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下乡支教一年工作总结

    个人支教总结 寒往暑来,光阴荏苒。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即将结束。回顾一年来自己的工作和表现,我感慨万千:期间有辛苦地付出,也有幸福地收获。我感受着支教赋予我教育教学工作的......

    一年的支教总结

    2010---1011学年支教总结张英亮一年的支教生活即将结束,回顾一年来自己的工作和表现,能够赢得学生的喜爱,受到同事的好评,得到受援学校的肯定,对于我真是莫大的安慰。有人说:“使......

    支教一年的工作总结

    2012____2013年支教一年的工作总结 谢雪梅 这可是不同寻常的一学年,春季开学在都城中学担任七年级四个教学班的思想品德课,每周上足12节课,逢周一和周三的下午第三节必参加全级......

    一年支教,换取一生回忆

    一年支教,换取一生回忆 作为一名兰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当我们放下对母校的留恋和不舍,来到服务地时,慢慢地我们发现我们需要锻炼和学习的还很多,在这里需要我们做的也很多很......

    支教一年,意存一生

    支教一年意存一生 ——都江堰市赴雅江支教教师姚兵支教工作汇报 在四川省支援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年计划的最后一年,我主动请缨成为一名光荣的支教教师在雅江藏区工作了一......

    在这一年的支教工作中

    在这一年的支教工作中,能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地认识到支教的重要意义,为了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充分利用城里的人力资源为农村的教育教学服务,通过支教不断探索缩小城乡差别的有效途......

    一年支教,换取一生回忆

    点滴奉献,铸就爱心。志愿者们去贫困地区进行支教,充分的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高尚品德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以下是由 作为一名兰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当我们放下对母校的留恋......

    支教心得体会

    新疆支教心得体会 9月 时针飞快的转到了2014年9月8日晚,农历8月15也就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的中秋节。虽然中秋节的月亮是最美的,但我无心赏月。因为心中已被幻想的支教学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