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支教心得体会
新疆支教心得体会
9月
时针飞快的转到了2014年9月8日晚,农历8月15也就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的中秋节。虽然中秋节的月亮是最美的,但我无心赏月。因为心中已被幻想的支教学校,学校里的老师,我的学生…..所占满。
离别的车站(天水火车站),我挥一挥手,他们挥一挥手……于是在挥手中我坐上了开往新疆乌鲁木齐南站的火车上。今天的天空并不晴朗,好像在照应我无心赏月的心情。
火车呼啦啦,呼啦啦….带着我的幻想,经过了城市,穿过了大山,越过了大桥,通过了戈壁滩……..经过长达三十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到陌生的乌鲁木齐,此时已是9月10日早上6:00。
刚出车站就被热情的迎接到了前往吉木萨尔县的大巴车上。可能是由于在火车上没休息好,竟然在大巴车上睡着了,当醒来时,车已停。我们一行30多人来到吉木萨尔县职教中心。县教育局的领导们为我们在这里举行欢迎和分配支教生的会议,会议中我被分到了吉木萨尔县第一小学。幻想已被现实占领了一小部分。虽然这个结果和想象的有些出入,但我还是能够接受这个现实。
我们有三个人被分到了县一小,学校的副校长和李主席专门来接我们三个,心里带着忐忑走向了县一小,不到20分钟就到了。我知道我的支教地——吉木萨尔县第一小学到了。下车后进入眼帘的是一所富有古朴感的小学。于是带着一份喜悦来到了专属我们支教生的宿舍,这一看让这份喜悦大大折扣,因为此时的宿舍有些“凌乱”,三双眼睛大眼对小眼一回。只能自己收拾这些凌乱了…..现在现实已占领了幻想一大半,那就既来之,则安之了。分到县一小的三人虽来自一个学校但都不认识,更不是一个学院的。但我依然相信这四个月的支教生活里我们一定会产生特殊的友谊。因为支教期间我们一个屋里睡,一个锅里吃。于是在相互介绍和谈笑中我们度过了新宿舍的第一个晚上,睡得还算踏实。
终于现实彻底占领了幻想,我分到的课是“综合实践活动”。貌似我没有听过这个课。心想这该怎么办……..幸好办公室的老师们可能看到了我的窘样。他们纷纷伸出了援手为我指点江山……俗话说人多力量大,我还是不太明白这门课如何上,但老师们的这份热心真的让我感动。
带着太多的不明白走向了我人生的第一节课,缓慢的脚步在紧张的旋律下终于走进了教室。只听到一阵热烈的欢呼,真没想到新疆的孩子这么活跃。我紧张的心情也被这欢快的的气氛下消弱了太多……就这样在紧张,欢快和不明白中完成了这节课。新疆的孩子们真不是一般的活跃。
伴随着不安,感动,紧张,快乐,迷茫,明白…..时针已转过了一个月。学校认识了我这个新人,我也了解了县一小:各种教学设备齐全,开设的课程全面能让学生们全面的的发展;老师们认同了我,我也成为其中的一员,县一小老师热心活跃又认真负责,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孩子们基本上了解了我这个新老师,我也进一步了解了孩子们的活跃。
10月
经过一个月时光细雨的洗礼,对学校的个各个地方不熟悉变成了熟悉;对综合实践活动由完全不明白到大概能够理解他的目的了;对于孩子们的不了解变成了现在的在课余时间玩在一起…..从9月到10月,我感觉就像一株麦子从春天到了夏天。稚嫩的幼苗变得坚硬了很多,小麦在夏天会乘着火热的夏天努力的光合作用,使得自己更加坚硬,更加成熟,更加茁壮…而我在10月也必须要努力学习,磨砺,锻炼,让自己更加的有用。
10就这样在火热和汗水中匆匆度过。
11月
俗话说一个和尚提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是不是真理我不知道反正对于我们三人——来自一个学校的支教生一丢丢都不适用。为什么呢?我们每顿不仅吃的饱而且吃的挺好。虽然专业不一样但每天我们的阳光小屋(学校专门给支教宿舍起的名字)都可以相互谈了,相互聊天,相互抬杠的欢声笑语;都可以看到相互帮助的情节;都可以体会到相互依靠的兄弟情义。
不觉中已走过了11月。哪株小麦已完全成熟了,沉淀了,结果了。而我虽没有小麦那么厉害但也学到了很多,沉稳了很多。谢谢县一小,谢谢这个11月。
12月 走过了12月,小麦到了它的冬天已落叶归根,化作了春泥彻底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而我的归途也到了。
县一小的12月是个多雪的12月,对于喜欢下雪的我,每天都可以见到惊喜。我的眼睛时常享受到视觉的盛宴——飞舞的雪花;我的双脚时常能踏出美丽的旋律——吱吱的踏雪声。
火车呼啦啦,呼啦啦……唱响了离别之曲,美丽的县一小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但孩子们纯真的笑脸,领导们深深的关爱,老师们热心的帮助,我学到的东西却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楚……再次谢谢县一小;谢谢县一小的雪花;谢谢关心我的领导们老师们;谢谢我的孩子们!
支教心得体会
学院: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 专业:物理学 班级:11级物理一班 姓名:宋旭东
第二篇:支教心得体会
支教心得体会
2010年7月12日,我们清远暑期实践分队一行人来到了阳山县秤架镇秤民中 学,即将开始为期7天的支教活动。
盛夏时节,艳阳高照,支教的心和这天气紧紧地纠结在一起,确实有点心急,有点紧张。一直以来,我都把支教和教书育人当作是一件神圣而又庄严的事情,可他却离我如此的遥远。难得此次参加支教,心里是如此的高兴。汽车闯过弯弯曲曲的山路,跨过一条条熟悉的小河,历时四五个小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这是意见普通的乡镇初中,就像我读初中那时一样,四周大山环绕,校室陈陋窄小,对城里人来说不开入耳。从四年级就开始留校住宿上学的我,感觉这里的住宿条件比我家那好多了,一切都不是问题,带着一份份满足和喜悦,准备着,努力着接下来为期七天的授业。
7天支教,我从趣味英语、趣味数学、心理教育以及第二课堂等别开生面的课程中,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接触,从紧张走向适应,从适应走向稳重。这群纯朴而又有点调皮的孩子,有时是让人有点揪心,他们向往着山外面的花花绿绿,希望有一天,他们的家也能像电视上看到的一样,就在大路的两旁,周围是市场,是超市,是游乐园,没有灰尘,没有臭水沟……他们那种率真的表情,可爱的面孔,是那么的热情,又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让人迷昏颠倒。他们那双眼睛,就像当年的我一样,很有精气,很有干劲,但看得比我更远。
我主要负责的课程是“第二课堂”。熟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上好这节课,此前我和队友早早就备好了许多课,生怕不够,在不断的讨论下我们才把主要备课方案定下来。或许是一时兴奋冲昏了头脑,或许是机灵乖巧的小弟弟小妹妹们的挑逗,迫于形式的需要,只好即时对应对授课,结果也蛮有效的,学生玩的开心,学得快,我们学的也多。
七天来,经历了喜乐和感动,就像吹响的一首短歌一样,让人留恋,让人回味。七天,我们感觉时间太仓处了,七天,我们实做的事太多了,七天,大家身负的担子太沉重,七天,我们收获的更多。离开秤架民族中学,我们带走了经验,带走了稳重和成熟,更带走了快乐和感动。真希望我们就是台风,把那边细小的幼苗吹壮了,吹醒了,吹绿了,待到离开后,能留下雨水和甘露,滋润那一方水土,变得更清更绿,明天更美好!
这次支教是我的人生的一小笔,却是经验一大箩筐。此行让我牢牢记住家乡的水,家乡的情。我出生比这更落后的农村,“吃水不忘挖井人”,此行我更懂得了感恩和知足。
2010年8月12日
第三篇:支教心得体会
在乡下的思考
——下乡支教随想
十月中旬我们来到了位于古交县的一个乡村小学。转眼间
12天得日子过去了,掩卷沉思,心中充满喜悦,充满了期待,充满了牵挂。支教工作锻炼了我, 乡村的热情感动了我,,孩子们的天真感染了我,老师们的交流提升了我。支教工作是充实的,带给我的是沉甸甸的收获,经历过的是心灵的一次次触动,留下的是我深深的思索…… 发现——“好学生”和“坏学生”
在科头希望小学,有一个四年级的小男生。他上课时积极的回答问题,一双耿直的眼神总是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他品学兼优,是学校老师们学习的典范,是同学们心中学习的榜样。
有一天,我跟他聊天,我问他:你知道我们学校为什么叫“华宇希望小学吗?”他说:应该是我们学校考上大学的希望比较大吧。我说:你知道“华宇”是什么吗?他说:不知道。就那么个名字吧!
也有这样一个孩子,也是四年级。他坐在学校的最后,时不时的跟上课老师唱一下反调,课下是有名的“捣蛋鬼”。
我跟他聊天,也问到了同样的问题。他说:我们学校是华宇捐款修建的,是我们的恩人。我学习不好,妈妈说考上大学就大城市能去看看华宇,看来我是没希望了„„他沉默了一会儿,说:要是我能看看华宇就好了。
我们下乡支教,应该告诉他们,这里为什么这叫“华宇希望小学”。应该告诉他们,你现在还有希望。应该告诉他们,到大城市、看看华宇不是梦想。
震惊——“伤不起”和“真心英雄”
在一次三年级的音乐课上,我把“真心英雄”大大的写在了黑板上,我说:你们想学歌曲吗?一群稚嫩的声音异口同声地说:想!我说:那我教你们这首歌,这首歌„„
一个小女孩举起手,我示意她说话,她说:老师,我们想学流行歌曲,您教我们“伤不起”好吗?我说:为什么呢?她说:我爸爸、妈妈都去过城里,他们都会唱伤不起,连我姐姐也会在城里打工,他也会唱“伤不起”。他们说这首歌特别好听。您叫我们好吗?看着下面,一双双渴求的眼神,显然很支持小女孩的建议!
城市的奢靡已经开始在腐蚀农村这片净土,城市的喧嚣已经在激荡山村小学生的头脑。什么是美,什么是动人,什么是流行,下乡的城里老师们,我们有责任告诉他们!思考——授之以“渔”和授之以“鱼”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
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短短12天的时间,我们应该怎样去教孩子呢?我们该教给他们什么呢?我们教不会孩子什么是牛顿定律,教不会他们什么是宇宙天体。对,我们教他们怎样去学习。我们给校长建议,把孩子的时间给我们,我们教他们学习,教他们学习的方法技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从苹果落地到珠心算术,从古诗背诵到单词记忆,从中国风土到外国文化。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技巧。培养他们对未来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动力。感动——“一毛钱”的重量
短短的12天,最难忘的莫过于离开的那一刻。我们静静的坐在办公室里,面对着桌上那一堆堆的稚嫩的小手折出得的信封和各种各样的小礼物,听着墙上的钟声滴滴答答的催促我们上路。我们一直沉默着,没有说话。
“老师,你们还会再回来看我们吗?”
“老师,你们别换电话号码,等我考上大学了找你们,我打114查你们的号!”
“老师,这是我送你的礼物。我一毛钱在外面买的,你戴戴看好看吗?”
„„
时光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十三天的时间转眼即逝,每当翻开同学们写给我的那些信还有那些小礼物时,内心都是一阵酸楚。那一张张稚嫩的面带微笑的脸庞不时的会浮现在我的眼前。
当我踏上回城的车子,当我们在车前跟孩子们道别时,突然都很释然。我们没有给孩子们流泪,也没有说一句伤感的话语,我们微笑着,坚信这不是我们最后的离别,分开只是短暂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走出小山村、走出闭塞,我们还会有再见面的那一天!
孩子,我们等你!
第四篇:支教心得体会
在乡下的思考
——下乡支教随想
十月中旬我们来到了位于古交县的一个乡村小学。转眼间
12天得日子过去了,掩卷沉思,心中充满喜悦,充满了期待,充满了牵挂。支教工作锻炼了我, 乡村的热情感动了我,,孩子们的天真感染了我,老师们的交流提升了我。支教工作是充实的,带给我的是沉甸甸的收获,经历过的是心灵的一次次触动,留下的是我深深的思索…… 发现——“好学生”和“坏学生”
在科头希望小学,有一个四年级的小男生。他上课时积极的回答问题,一双耿直的眼神总是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他品学兼优,是学校老师们学习的典范,是同学们心中学习的榜样。
有一天,我跟他聊天,我问他:你知道我们学校为什么叫“华宇希望小学吗?”他说:应该是我们学校考上大学的希望比较大吧。我说:你知道“华宇”是什么吗?他说:不知道。就那么个名字吧!
也有这样一个孩子,也是四年级。他坐在学校的最后,时不时的跟上课老师唱一下反调,课下是有名的“捣蛋鬼”。
我跟他聊天,也问到了同样的问题。他说:我们学校是华宇捐款修建的,是我们的恩人。我学习不好,妈妈说考上大学就大城市能去看看华宇,看来我是没希望了„„他沉默了一会儿,说:要是我能看看华宇就好了。
我们下乡支教,应该告诉他们,这里为什么这叫“华宇希望小学”。应该告诉他们,你现在还有希望。应该告诉他们,到大城市、看看华宇不是梦想。
震惊——“伤不起”和“真心英雄”
在一次三年级的音乐课上,我把“真心英雄”大大的写在了黑板上,我说:你们想学歌曲吗?一群稚嫩的声音异口同声地说:想!我说:那我教你们这首歌,这首歌„„
一个小女孩举起手,我示意她说话,她说:老师,我们想学流行歌曲,您教我们“伤不起”好吗?我说:为什么呢?她说:我爸爸、妈妈都去过城里,他们都会唱伤不起,连我姐姐也会在城里打工,他也会唱“伤不起”。他们说这首歌特别好听。您叫我们好吗?看着下面,一双双渴求的眼神,显然很支持小女孩的建议!
城市的奢靡已经开始在腐蚀农村这片净土,城市的喧嚣已经在激荡山村小学生的头脑。什么是美,什么是动人,什么是流行,下乡的城里老师们,我们有责任告诉他们!思考——授之以“渔”和授之以“鱼”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
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短短12天的时间,我们应该怎样去教孩子呢?我们该教给他们什么呢?我们教不会孩子什么是牛顿定律,教不会他们什么是宇宙天体。对,我们教他们怎样去学习。我们给校长建议,把孩子的时间给我们,我们教他们学习,教他们学习的方法技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从苹果落地到珠心算术,从古诗背诵到单词记忆,从中国风土到外国文化。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技巧。培养他们对未来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动力。感动——“一毛钱”的重量
短短的12天,最难忘的莫过于离开的那一刻。我们静静的坐在办公室里,面对着桌上那一堆堆的稚嫩的小手折出得的信封和各种各样的小礼物,听着墙上的钟声滴滴答答的催促我们上路。我们一直沉默着,没有说话。
“老师,你们还会再回来看我们吗?”
“老师,你们别换电话号码,等我考上大学了找你们,我打114查你们的号!”
“老师,这是我送你的礼物。我一毛钱在外面买的,你戴戴看好看吗?”
„„
时光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十三天的时间转眼即逝,每当翻开同学们写给我的那些信还有那些小礼物时,内心都是一阵酸楚。那一张张稚嫩的面带微笑的脸庞不时的会浮现在我的眼前。
当我踏上回城的车子,当我们在车前跟孩子们道别时,突然都很释然。我们没有给孩子们流泪,也没有说一句伤感的话语,我们微笑着,坚信这不是我们最后的离别,分开只是短暂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走出小山村、走出闭塞,我们还会有再见面的那一天!
孩子,我们等你!
第五篇:支教心得体会
支教心得体会
在这次活动中,作为支教队的一员,我谈一谈对当地孩子受教育和当地文化流传的问题。
在支教过程中,我了解到村子里小孩上学很不方便,条件艰苦,但父母都很支持孩子上学念书,尽一切可能的满足孩子上学的条件。xx村今年有4名初三学生均成功考取高中,但在我辅导他们的功课时,我发现他们的知识底子很薄,知识面窄,书上最近本的知识都是一知半解的。而且我感觉到,在他们乡上学没有适当的竞争,使得他们很容易满足现状,就像他们4个,有3个对于现在的学习状态很满足。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有以下三种原因:
1、教育水平。当地教师水平不高或教学态度不认真,不能给学生拓宽知识面,课本上的知识不能完全的给学生讲透。
2、学习环境。当地学生的学习环境没有像我们念书时那种大的竞争性,学生的潜力不能完全或者根本没有挖掘出来。学校没有配套的辅助设施去拓宽和加深学生知识面,学校周边的环境也未能带给学生知识储备量的增加和对于知识的渴求。
3、学生自身。在支教中,我发现学生并没有利用他们可以利用的资源去了解他们应该知道与掌握的知识,而是追星、追时尚。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刚考上高中的一位学生在我们没能说出他本子上诸多明星的名字时,他很理所当然的说了一句;“你们out了。”而当我们辅导他的功课时,理应他知道的知识他却不知道。
我个人认为,依xx村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我觉得他们村完全可以集资在村委会办一个科普报刊区,向孩子们提供最新、最广的知识。孩子们每周只回家一次,村委会完全可以承担和支付这个费用。
再者家长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尽力拓展孩子的知识面,这对于孩子的学习心态的转变或许是一个好机会,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最后,家长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虽然xx村的家长均很支持孩子上学,但我仍然觉得他们做得不足。目前他们只是不阻止孩子上学,但他们不能很好的监督孩子,给他们一定的压力,同时他们能给予孩子的帮助不是很清晰,我希望他们能清楚地意识到,他们能做到的一定全力做到,目前不能做到的也能尝试着去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遇到困难便放弃。希望家长也能多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这对孩子们只会有促进作用。
在我参加调研的半天中,我发现当地的文化流传下来的很少,譬如我所了解的山歌,当地的年轻人几乎都不会唱,而会唱的只剩下7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且歌词缺失严重。山歌的传承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断层。山歌作为当地历史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目前却面临这样一种境况不能不让人深思。当地是不是应该成立一个山歌组织,有组织的保留山歌歌词,探寻山歌中的历史,了解当地的变迁,教当地年轻的一代唱山歌同时创作属于他们这一代的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