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支教心得体会
“爱,因为在心中”
——暑假支教心得体会
株洲茶陵厂江队 钟旭
“即使没有能力去改变,也有能力去关注,关注本身也许就是改变的开始。”就是这句感动了无数颗心的话也感动了我,我踏上了株洲支教的道路。转眼间,20天的支教生活就要结束了,回首支教生活,感慨万千。不论有多么的不舍,有多么的想留下来,在这短短20几天里,孩子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血液,我们也深深刻在了他们的心中。回过头好好的看一看、想一想除了那一个个美丽的笑容,那一场场感人的场景外还有很多值得我去回忆、去体会、去挖掘、去了解。
7月10号一大早,我们11个人从长沙出发,经过近一天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株洲茶陵,本来是去的北斗村,但是由于生源不足我们临时改变计划换到了湖口镇厂江村,带着大包包行李,眼里满是好奇,满是希望,我们找到了当地负责的谭爷爷,他热情地带我们去了书记家,书记人也很好,热情地为我们介绍着厂江村,让我们对厂江这个即将成为我以后四个月生活的环境有了初步的理解。
当地距离孩子们读书的小学有点距离,书记把村里的一栋村部活动中心的房子给我们住和当教室。我们把一楼的一个会议室打扫干净用来当宿舍,九个女生就睡里面。队里两个男生就在二楼的楼道里打地铺。一切比我们想象中好很多。
一切安顿好之后,第二天,我们就开始招生了。那天还是来了很多乡亲们和孩子们,看着孩子们一脸期待,我们都觉得格外高兴。
第一天上课,大家都觉得特别振奋,孩子们也很听话,我是中年级的班主任,第一节课,我安排的自我介绍和班长选拔以及简单的游戏,我感觉这边的额孩子都特别羞涩,不敢说话,所以我一直笑着鼓励他们,选班长的时候,一个男孩子笑着又犹豫着举起了手,我望过去,他又马上把手放下,在我的鼓励支持下,小班长诞生了。同学们也很开心。
我尽自己所能,上好每堂课,上课前认真备课,听取小朋友们的意见,在短暂的一个月里,教他们些课外知识,扩充他们的涉及范围,让他们勤动脑,拓宽他们的视野。经过慢慢地与学生们接触,越来越喜欢与他们一起玩耍,没有我的课的时候,也会到教室听听他们上其他的课,下课的时候,与小朋友们聊聊天,一群孩子围在你周围的时候,他们不停地与你交谈着,你会融入进去,很开心,当时的感受真的无法形容,喜欢与他们共处的每时每刻,虽然他们很调皮,甚至让你喊破了喉咙,每次上完课,都会感觉到喉咙的不舒服,但看到他们这么开心地上完你的课,你都会把这些忘乎所以然……
支教的生活充满乐趣,每天,我们自己烧火做饭,菜一上桌就遭到疯抢,大家一起抢着吃饭就是吃得格外香,然后傍晚大家一起去小河边洗碗洗衣服,还可以打水仗。水很清很浅,每天小河边都留下我们阵阵欢声笑语。
支教的生活很充实,虽然每天晚上都要备课到十二点多,每天要上课,但只要能和学生在一起,能看到他们的进步,能听他们说声老师好,我都感觉无比欣慰。厂江村的孩子太朴实了,哪怕你对他们一点好,他都会铭记在心;厂江村的孩子太懂事了,你每一次心情不好,或身体不好他都会给你说些安慰的话或送上他们自己做的礼物。厂江村的孩子虽然不是特聪明但特努力;厂江村的孩子虽然没有钱但有爱
心;厂江村的孩子虽不懂讨好但懂感恩。
虽然条件艰苦,但孩子们仍是十分的活跃,同学之间相处的也不错,在他们身上散发的是一股浓浓的朝气,他们很天真也很单纯。从他们的脸上,你看不到悲伤,却能看到高兴;看不到自卑,却能看到自信。这也许就是知识赋予他们的力量吧。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看到这些真的很欣慰,但同时又很难受,因为我们支教的时间有限,希望来年的支教队伍能继续带给他们更多的知识。
30号汇报演出,看到孩子们将20天来学到的知识勇敢自信的展示出来的时候,我在乡亲们脸上看到的是无限欣慰,同时,我们11个老师也特别开心。
大家正开心合影的时候,段熔奇对我说:老师,谢飞说不想让你们走。顿时觉得心里一酸,然后我去找谢飞,找了半天,才在后山找到,他和段慕杰两个人眼睛红红的,见我来,赶紧把脸扭到一边。忍了很久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谁知道我有多么不舍呢,20天来,他们一直是搞笑三人帮,课余时间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欢笑。不会忘记段慕杰的“四川担担面”和“只识弯弓射大雕”。我静静地坐在他们旁边,陪他们说说话。真的很舍不得。
临走时,孩子们的哭声越来越大,附近的乡亲们也来给我们送行,当我看到阿姨,奶奶眼中也噙着泪水时,我再一次止不住地哭了,20天来她们对我们的照顾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村里爷爷也放了一挂鞭炮给我们送行。我是最后一个上车的,上车后更是眼泪中止不住的流……回家途中,我们陆续接到很多孩子打来的电话,问我们到哪了。真可爱。也让我们一路带着高兴回家。
在我看来,人才的缺乏是我省农村经济不能发展的一大
重要原因。村民文化程度低,与外界的交流少,对外界的信息了解不够,没有形成一定文化精神生活氛围。从农村走出去的知识分子很少有回来的,这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农村的滞后,这也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发展之本,这对农村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孩子给予我们的太多了,而我们只能为他们默默祈祷,祝他们生活的天空永远湛蓝,生活中的微笑永远灿烂,愿他们的人生旅途永远幸福平安!曾经被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感动得一塌糊涂,但那时侯却只是一种敬仰与尊重。现在我才真正体味到人生旅途中还很多平凡的事情,它们给我们的将是持久而深远的感动。孩子们是最纯洁、最善良的,他们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爱护。
支教是赋予给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煅炼自我能力,提供广阔天地、完成人生试卷的舞台;是加强修养、丰富涵养提高素质,进行自我准确定位的砝码;是我们理论联系实际、主客观结合分析问题能力、注重实践观念升华的梯子。有句说得好:实践出真知。作为一名大学生,要想成为21世纪的一名合格人才,必须跨出校门,走向社会,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实践中不断分析、总结,从而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走向社会,参加实践,可以帮助我们摆正自己的位置:不盲目自大,也不过分自卑。有的时候我就是缺乏自信,也并不是我一直就这样,只是人长大后才变成这样!参加社会实践,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帮助,对我们的事业心、社会责任感也有一定的帮助。
“爱,因为在心中”。有爱就有希望。大山里的孩子一样需要爱需要被关注,希望他们会受到有更好的教育,健康
快乐地成长!
第二篇:支教心得体会
支教心得体会
2010年7月12日,我们清远暑期实践分队一行人来到了阳山县秤架镇秤民中 学,即将开始为期7天的支教活动。
盛夏时节,艳阳高照,支教的心和这天气紧紧地纠结在一起,确实有点心急,有点紧张。一直以来,我都把支教和教书育人当作是一件神圣而又庄严的事情,可他却离我如此的遥远。难得此次参加支教,心里是如此的高兴。汽车闯过弯弯曲曲的山路,跨过一条条熟悉的小河,历时四五个小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这是意见普通的乡镇初中,就像我读初中那时一样,四周大山环绕,校室陈陋窄小,对城里人来说不开入耳。从四年级就开始留校住宿上学的我,感觉这里的住宿条件比我家那好多了,一切都不是问题,带着一份份满足和喜悦,准备着,努力着接下来为期七天的授业。
7天支教,我从趣味英语、趣味数学、心理教育以及第二课堂等别开生面的课程中,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接触,从紧张走向适应,从适应走向稳重。这群纯朴而又有点调皮的孩子,有时是让人有点揪心,他们向往着山外面的花花绿绿,希望有一天,他们的家也能像电视上看到的一样,就在大路的两旁,周围是市场,是超市,是游乐园,没有灰尘,没有臭水沟……他们那种率真的表情,可爱的面孔,是那么的热情,又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让人迷昏颠倒。他们那双眼睛,就像当年的我一样,很有精气,很有干劲,但看得比我更远。
我主要负责的课程是“第二课堂”。熟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上好这节课,此前我和队友早早就备好了许多课,生怕不够,在不断的讨论下我们才把主要备课方案定下来。或许是一时兴奋冲昏了头脑,或许是机灵乖巧的小弟弟小妹妹们的挑逗,迫于形式的需要,只好即时对应对授课,结果也蛮有效的,学生玩的开心,学得快,我们学的也多。
七天来,经历了喜乐和感动,就像吹响的一首短歌一样,让人留恋,让人回味。七天,我们感觉时间太仓处了,七天,我们实做的事太多了,七天,大家身负的担子太沉重,七天,我们收获的更多。离开秤架民族中学,我们带走了经验,带走了稳重和成熟,更带走了快乐和感动。真希望我们就是台风,把那边细小的幼苗吹壮了,吹醒了,吹绿了,待到离开后,能留下雨水和甘露,滋润那一方水土,变得更清更绿,明天更美好!
这次支教是我的人生的一小笔,却是经验一大箩筐。此行让我牢牢记住家乡的水,家乡的情。我出生比这更落后的农村,“吃水不忘挖井人”,此行我更懂得了感恩和知足。
2010年8月12日
第三篇:支教心得体会
在乡下的思考
——下乡支教随想
十月中旬我们来到了位于古交县的一个乡村小学。转眼间
12天得日子过去了,掩卷沉思,心中充满喜悦,充满了期待,充满了牵挂。支教工作锻炼了我, 乡村的热情感动了我,,孩子们的天真感染了我,老师们的交流提升了我。支教工作是充实的,带给我的是沉甸甸的收获,经历过的是心灵的一次次触动,留下的是我深深的思索…… 发现——“好学生”和“坏学生”
在科头希望小学,有一个四年级的小男生。他上课时积极的回答问题,一双耿直的眼神总是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他品学兼优,是学校老师们学习的典范,是同学们心中学习的榜样。
有一天,我跟他聊天,我问他:你知道我们学校为什么叫“华宇希望小学吗?”他说:应该是我们学校考上大学的希望比较大吧。我说:你知道“华宇”是什么吗?他说:不知道。就那么个名字吧!
也有这样一个孩子,也是四年级。他坐在学校的最后,时不时的跟上课老师唱一下反调,课下是有名的“捣蛋鬼”。
我跟他聊天,也问到了同样的问题。他说:我们学校是华宇捐款修建的,是我们的恩人。我学习不好,妈妈说考上大学就大城市能去看看华宇,看来我是没希望了„„他沉默了一会儿,说:要是我能看看华宇就好了。
我们下乡支教,应该告诉他们,这里为什么这叫“华宇希望小学”。应该告诉他们,你现在还有希望。应该告诉他们,到大城市、看看华宇不是梦想。
震惊——“伤不起”和“真心英雄”
在一次三年级的音乐课上,我把“真心英雄”大大的写在了黑板上,我说:你们想学歌曲吗?一群稚嫩的声音异口同声地说:想!我说:那我教你们这首歌,这首歌„„
一个小女孩举起手,我示意她说话,她说:老师,我们想学流行歌曲,您教我们“伤不起”好吗?我说:为什么呢?她说:我爸爸、妈妈都去过城里,他们都会唱伤不起,连我姐姐也会在城里打工,他也会唱“伤不起”。他们说这首歌特别好听。您叫我们好吗?看着下面,一双双渴求的眼神,显然很支持小女孩的建议!
城市的奢靡已经开始在腐蚀农村这片净土,城市的喧嚣已经在激荡山村小学生的头脑。什么是美,什么是动人,什么是流行,下乡的城里老师们,我们有责任告诉他们!思考——授之以“渔”和授之以“鱼”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
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短短12天的时间,我们应该怎样去教孩子呢?我们该教给他们什么呢?我们教不会孩子什么是牛顿定律,教不会他们什么是宇宙天体。对,我们教他们怎样去学习。我们给校长建议,把孩子的时间给我们,我们教他们学习,教他们学习的方法技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从苹果落地到珠心算术,从古诗背诵到单词记忆,从中国风土到外国文化。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技巧。培养他们对未来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动力。感动——“一毛钱”的重量
短短的12天,最难忘的莫过于离开的那一刻。我们静静的坐在办公室里,面对着桌上那一堆堆的稚嫩的小手折出得的信封和各种各样的小礼物,听着墙上的钟声滴滴答答的催促我们上路。我们一直沉默着,没有说话。
“老师,你们还会再回来看我们吗?”
“老师,你们别换电话号码,等我考上大学了找你们,我打114查你们的号!”
“老师,这是我送你的礼物。我一毛钱在外面买的,你戴戴看好看吗?”
„„
时光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十三天的时间转眼即逝,每当翻开同学们写给我的那些信还有那些小礼物时,内心都是一阵酸楚。那一张张稚嫩的面带微笑的脸庞不时的会浮现在我的眼前。
当我踏上回城的车子,当我们在车前跟孩子们道别时,突然都很释然。我们没有给孩子们流泪,也没有说一句伤感的话语,我们微笑着,坚信这不是我们最后的离别,分开只是短暂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走出小山村、走出闭塞,我们还会有再见面的那一天!
孩子,我们等你!
第四篇:支教心得体会
在乡下的思考
——下乡支教随想
十月中旬我们来到了位于古交县的一个乡村小学。转眼间
12天得日子过去了,掩卷沉思,心中充满喜悦,充满了期待,充满了牵挂。支教工作锻炼了我, 乡村的热情感动了我,,孩子们的天真感染了我,老师们的交流提升了我。支教工作是充实的,带给我的是沉甸甸的收获,经历过的是心灵的一次次触动,留下的是我深深的思索…… 发现——“好学生”和“坏学生”
在科头希望小学,有一个四年级的小男生。他上课时积极的回答问题,一双耿直的眼神总是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他品学兼优,是学校老师们学习的典范,是同学们心中学习的榜样。
有一天,我跟他聊天,我问他:你知道我们学校为什么叫“华宇希望小学吗?”他说:应该是我们学校考上大学的希望比较大吧。我说:你知道“华宇”是什么吗?他说:不知道。就那么个名字吧!
也有这样一个孩子,也是四年级。他坐在学校的最后,时不时的跟上课老师唱一下反调,课下是有名的“捣蛋鬼”。
我跟他聊天,也问到了同样的问题。他说:我们学校是华宇捐款修建的,是我们的恩人。我学习不好,妈妈说考上大学就大城市能去看看华宇,看来我是没希望了„„他沉默了一会儿,说:要是我能看看华宇就好了。
我们下乡支教,应该告诉他们,这里为什么这叫“华宇希望小学”。应该告诉他们,你现在还有希望。应该告诉他们,到大城市、看看华宇不是梦想。
震惊——“伤不起”和“真心英雄”
在一次三年级的音乐课上,我把“真心英雄”大大的写在了黑板上,我说:你们想学歌曲吗?一群稚嫩的声音异口同声地说:想!我说:那我教你们这首歌,这首歌„„
一个小女孩举起手,我示意她说话,她说:老师,我们想学流行歌曲,您教我们“伤不起”好吗?我说:为什么呢?她说:我爸爸、妈妈都去过城里,他们都会唱伤不起,连我姐姐也会在城里打工,他也会唱“伤不起”。他们说这首歌特别好听。您叫我们好吗?看着下面,一双双渴求的眼神,显然很支持小女孩的建议!
城市的奢靡已经开始在腐蚀农村这片净土,城市的喧嚣已经在激荡山村小学生的头脑。什么是美,什么是动人,什么是流行,下乡的城里老师们,我们有责任告诉他们!思考——授之以“渔”和授之以“鱼”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
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短短12天的时间,我们应该怎样去教孩子呢?我们该教给他们什么呢?我们教不会孩子什么是牛顿定律,教不会他们什么是宇宙天体。对,我们教他们怎样去学习。我们给校长建议,把孩子的时间给我们,我们教他们学习,教他们学习的方法技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从苹果落地到珠心算术,从古诗背诵到单词记忆,从中国风土到外国文化。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技巧。培养他们对未来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动力。感动——“一毛钱”的重量
短短的12天,最难忘的莫过于离开的那一刻。我们静静的坐在办公室里,面对着桌上那一堆堆的稚嫩的小手折出得的信封和各种各样的小礼物,听着墙上的钟声滴滴答答的催促我们上路。我们一直沉默着,没有说话。
“老师,你们还会再回来看我们吗?”
“老师,你们别换电话号码,等我考上大学了找你们,我打114查你们的号!”
“老师,这是我送你的礼物。我一毛钱在外面买的,你戴戴看好看吗?”
„„
时光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十三天的时间转眼即逝,每当翻开同学们写给我的那些信还有那些小礼物时,内心都是一阵酸楚。那一张张稚嫩的面带微笑的脸庞不时的会浮现在我的眼前。
当我踏上回城的车子,当我们在车前跟孩子们道别时,突然都很释然。我们没有给孩子们流泪,也没有说一句伤感的话语,我们微笑着,坚信这不是我们最后的离别,分开只是短暂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走出小山村、走出闭塞,我们还会有再见面的那一天!
孩子,我们等你!
第五篇:支教心得体会
支教心得体会
在这次活动中,作为支教队的一员,我谈一谈对当地孩子受教育和当地文化流传的问题。
在支教过程中,我了解到村子里小孩上学很不方便,条件艰苦,但父母都很支持孩子上学念书,尽一切可能的满足孩子上学的条件。xx村今年有4名初三学生均成功考取高中,但在我辅导他们的功课时,我发现他们的知识底子很薄,知识面窄,书上最近本的知识都是一知半解的。而且我感觉到,在他们乡上学没有适当的竞争,使得他们很容易满足现状,就像他们4个,有3个对于现在的学习状态很满足。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有以下三种原因:
1、教育水平。当地教师水平不高或教学态度不认真,不能给学生拓宽知识面,课本上的知识不能完全的给学生讲透。
2、学习环境。当地学生的学习环境没有像我们念书时那种大的竞争性,学生的潜力不能完全或者根本没有挖掘出来。学校没有配套的辅助设施去拓宽和加深学生知识面,学校周边的环境也未能带给学生知识储备量的增加和对于知识的渴求。
3、学生自身。在支教中,我发现学生并没有利用他们可以利用的资源去了解他们应该知道与掌握的知识,而是追星、追时尚。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刚考上高中的一位学生在我们没能说出他本子上诸多明星的名字时,他很理所当然的说了一句;“你们out了。”而当我们辅导他的功课时,理应他知道的知识他却不知道。
我个人认为,依xx村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我觉得他们村完全可以集资在村委会办一个科普报刊区,向孩子们提供最新、最广的知识。孩子们每周只回家一次,村委会完全可以承担和支付这个费用。
再者家长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尽力拓展孩子的知识面,这对于孩子的学习心态的转变或许是一个好机会,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最后,家长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虽然xx村的家长均很支持孩子上学,但我仍然觉得他们做得不足。目前他们只是不阻止孩子上学,但他们不能很好的监督孩子,给他们一定的压力,同时他们能给予孩子的帮助不是很清晰,我希望他们能清楚地意识到,他们能做到的一定全力做到,目前不能做到的也能尝试着去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遇到困难便放弃。希望家长也能多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这对孩子们只会有促进作用。
在我参加调研的半天中,我发现当地的文化流传下来的很少,譬如我所了解的山歌,当地的年轻人几乎都不会唱,而会唱的只剩下7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且歌词缺失严重。山歌的传承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断层。山歌作为当地历史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目前却面临这样一种境况不能不让人深思。当地是不是应该成立一个山歌组织,有组织的保留山歌歌词,探寻山歌中的历史,了解当地的变迁,教当地年轻的一代唱山歌同时创作属于他们这一代的山歌。